《送柴侍御》的解释

paradiseju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娃哈哈aa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两处地方.
  【译文】:
  沅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
  【前言】: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赏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不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么?是的.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着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着武冈,
  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
  同顶一轮明月有何曾身处两乡.
1年前

相关推荐

求《送柴侍御》《送魏二》的问题?
求《送柴侍御》《送魏二》的问题?
《送柴侍御》《送魏二》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为这两首诗进行鉴赏.
小金子19701年前1
艾欣8295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70%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两首都是前两句写实,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后两句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情...
古诗《送柴侍御》解释
A8A9乱窜1年前1
卖花姑娘-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送柴侍御》 【年代】盛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
注释:⑴侍御:官职名.⑵通波(流):水路相通.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⑷两乡:两处地方.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一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kip1231年前1
sgz63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
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诗中,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
百变丑丑1年前1
_AF_阿鑫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其实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不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么?
[高分]赏析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高分]赏析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送柴侍御》中,“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2、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追忆长风1年前1
yxzxm12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不同之处是一个是王昌龄对朋友的感情*另一个是李白对朋友的感情…两个人用情当然不一样
古诗词阅读题.《送柴侍御》和《送魏二》王昌龄的,对比阅读.1.这两首诗同是送别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同中有异,请指出不
古诗词阅读题.
《送柴侍御》和《送魏二》王昌龄的,对比阅读.
1.这两首诗同是送别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同中有异,请指出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根源.
2.诗歌贵在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造境”.两首诗歌在这一点上都尤为突出,请对此作赏析.
《柳》罗隐和《垂柳》唐彦谦 对比阅读.
1.罗诗与唐诗的第二句都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
2.这两首咏柳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鹧鸪天》苏轼
1.白鸟翻空、红荷照水,景物优美,词人却借此表达了什么心境?
2.下片中“殷勤”二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浮生”指什么?“又”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情绪?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不要长篇大论复制的,要短小精确.
好的我会再加分.
侧耳伶听1年前1
俞靖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自己分自己得……
《送柴侍御》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写离别之情,但各有不同.
《送柴侍御》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写离别之情,但各有不同.
不同在哪呢?
芃佗1年前1
vaio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首先、作者不同(这是废话,可以直接忽略)
其次、《送柴侍御》可以说是作者对友人的安慰.
意思为“沅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有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感觉,语言开朗婉转,给人一种无比的亲切与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生动、更耐人寻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对之下有着一种淡淡的惆怅.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唯见长江天际流”,孤独感与苍凉感尽揉其中,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
简单的说,就是乐观的与惆怅的啦~
话说我还是喜欢李白~掩嘴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