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是怎样翻译《茶花女》的

鸿蒙一道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此刻好想拥抱你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我小时候读过林译的文言文——《巴黎茶花女遗事》.现在只记得是这样开始的:“晓斋主人,归自巴黎,……”林纾不懂外文,全靠懂外文的留学生口译给他听,他拿笔记录,很快就可以拿出成篇的文言文的小说来,基本上他的合作者口译完,他的译文就可竣稿.据说,其译文之快,超出想象.一小时最快可达千字.(相当于白话文就恐怕要加倍.)他的中国文学的表达能力的速度,要超过同时代的严复.所以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译出那么多的小说来.
1年前

相关推荐

1919年3月,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短篇小说《妖梦》:一人梦游阴曹,并被告知“阴曹大有异事”,“凡不逞之徒,生而可恶
1919年3月,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短篇小说《妖梦》:一人梦游阴曹,并被告知“阴曹大有异事”,“凡不逞之徒,生而可恶,死亦不改,仍聚党徒,张其顽焰”。途见一城市广场上有一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校中容貌丑陋,长喙如狗,似欧西之种的“鬼中三杰”——校长元绪;教务长田恒;副教务长秦二世,最后被能啖食月亮的罗睺罗阿修罗王攫食并化为臭粪。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表述是林纾
A.强烈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客观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学等领域的作用
C.所说的“仍聚党徒”是指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D.用文学的形式发泄他与新文化运动不共戴天的激愤之情
grace37211年前1
4q4f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D

从材料中的对联和校中人物的丑化可以看出林纾对主张白话文的新文化运动持法对态度。
第一部《伊索寓言》中译本的翻译者是( ) A.严复 B.林纾 C.梁启超 D.林则徐
第一部《伊索寓言》中译本的翻译者是()
A.严复 B.林纾 C.梁启超 D.林则徐
mlfun1年前1
yuzhding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本题考查林纾的活动,《伊索寓言》中译本的翻译者是他。
我国古代的“翻译家”徐光启和林纾,他们本人压根儿就不懂外语,怎么还能翻译出了一些外国作品?:-)
亲亲131年前1
fenglandy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清代的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一百八十四种西方文学作品,达一千万字以上.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 林纾的登泰山记 啊.
小可ww1年前1
子尧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余以甲寅四月六日发天津,抵暮至泰安.舆中见黑影突兀出天半,过山跌矣.夜宿泰安县丁君官斋.斋外有空圃.迟明见傲来峰,微云缀其腰.忆亭午当至中观,即命舆行.
经岱庙,汉柏已半枯;唐槐则矫夭为龙形,以笔钩勒,终莫肖其状.人山数里无所纪.黑石作铁色,戴土累累然.上红门,近经石峪,景物始稍异.万柏交柯为深洞.初阳东出而西射,岩壁受水,晶莹闪烁.于丛绿之外有物蠕蠕然动于石刻上,以远镜窥之,人也.道石颜曰“柏洞”,行久莫穷.
近壶天阁,石路渐狭而斗,奇石弩出,蟆跋而鸟厉,高方者橱皮以上,苔积其顶,抵云而尽.回马岭路尤险.既登而俯瞰,始见雪花桥,石径弯环出桥上,来时初不审其为桥也.过中天门后,四山荀立,已隔人境.其下路微坦,至云步桥,石刻日“御帐坪”,夹石瞪而阑,细泉数叠出桥下入涧,闻雨盛时左壁奔湍飞越,高出为育门形,行人过桥,碎沫溅衣而已.
五大夫松余其三,亦明万历时所补者.万丈碑赫然如新凿,余于道中固望见矣.瞪道曲折,莫纪其数.忽老翠横空而扑人,四望纯绿,则对松山也.壁高于松顶,风沮籁息,突怒堰赛,幻为蛟搞,疏密自成行列.自朝阳洞人十八盘,殆马第伯所谓“环道”者,近南天门矣.石状愈奇,松阵骄列岩顶,皆数百年物.壁势自下而斜上,纹作大斧劈,可千初.瞪道去壁寻丈,裂为深涧,不可下视.天门尤斗绝,石壁夹立,其顶塌然,为雕、为脾院、为立人、为朽兀.余思痴翁不已.果余能为痴翁者,山之态状,或可穷也.
既朝元君庙,东行向玉皇顶,大风斗起.同游者陈任先、林宰平健步登日观;余与陈徽宇坐乾坤亭外,望坟水如带,汉外则清冥不之见.夜尽,风益肆.众拥裘起观日出.祖徕之东有赤光荡漾,久之,乃云阵奔凑,结为浓黑,而上界平明矣.众太息,恨不见日.既以舆下山,坠身如云片,俄而至地.过傲来峰下,觉夜来突兀吾舆外者是也.
律以破法,类黄鹤山樵.细纹麻起,回复育窕.发其秘者黄鹤,朋其传者石谷、墨井也.
林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