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作者是谁?全文是什么?

s025037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david7827610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作者是崔颢.
《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
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
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
富有魅力.
1年前

相关推荐

某同学坐船旅游时,当船行在大山之前,停船欣赏风景,他对着大山喊了一声,经过5s后听到回声.问:船和山相距多远?
琉璃单摆1年前1
逆風逆流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先求出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S=Vt的变形式计算出船和山相的距离.

∵声音传播到大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t=[1/2]×5s=2.5s,
∴船和山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答:船和山相距850m.

点评:
本题考点: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声音传播后产生回声的原因,需要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解题.

根据要求写句子1.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停船;小草----------------------------
根据要求写句子
1.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停船;小草-----------------------------,-----------------------------------------.
2.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令人痴迷,神往.
3我的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
wuyaojun75121年前1
胜地不常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草永远在风雨中成长,但从来没有因此屈服.
如一泓清澈见底的秋水,如一弯明亮柔和的新月.
我的梦想:来到迷蒙的江南,在烟雨的温婉中感受“风细雨斜斜”的浪漫.
《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都市候鸟1年前1
yangyang5182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x0d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x0d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x0d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x0d《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人动船动 人停船停 人船之所以动是因为人船的摩擦力给人和船一个相反的冲量
人动船动 人停船停 人船之所以动是因为人船的摩擦力给人和船一个相反的冲量
可当人在船上匀速运动 即水平方向不受力 突然停下会受一个摩擦力使其减速 这个摩擦力也会给船一个运动方向的冲量 那船怎么会停止呢?
王荣华ws1年前3
defu111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54.5%
人匀速运动的同时,由于动量守恒,所以船也会反方向匀速运动
人船受到摩擦力同时减速,所以同时静止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应用题解答一艘轮船下午3点到达停船码头,路上共航行了10小时,这艘船是几点钟开出的?
nelson1351年前7
leavefall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96.6%
下午3点是24小时制的15点
15-10=5
这艘船是5点开出的
人船模型的动量守恒,速度是否守恒,即,怎样理解人动船也动,人停船也停,
celin19801年前1
飘香三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忽略水的摩擦力的话,动量是守恒的
设船的质量是M,速度是V,人的质量是m,速度是v
如果一开始两者都静止,则满足
MV+mv=0
就是说,如果v=0,那么解得,V=0(人不动,船也不动)
如果v的方向向左(为正),那么解得,V的方向就向右(为负)
如果v的方向向右(为负),那么解得,V的方向就向左(为正)
(人动船也动)
如果两者的质量相等,则上式可写为
V+v=0(速度守恒)
也就是说,如果两者质量相等,速度就守恒(这是动量守恒的一个特例)
四、阅读题(3题选作1题)1、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文段,按要求作答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
四、阅读题(3题选作1题)
1、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文段,按要求作答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间悬撑起无数横梁,暗红色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皆得从这缺口通过.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砰砰砰砰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a本段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b文中的描写岸上观看划龙舟的人的呐喊助兴有什么作用?
c指出文中何处运用了正面描写?
d"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的箭,…...如飞”几句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e这段描写突出了湘西人怎样的精神?
谶纬风1年前1
songsiw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围绕着龙船竞渡,充分展示了湘西秀丽的山水及古朴的民风和由此而引发了感叹.
2箱子岩下五月十五大端阳节赛龙舟的场面,描写的热闹非凡..两岸观众助兴呐喊是侧面描写,写得有声有色,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
3、作者从正面描写龙舟的美丽、三只龙船上青年桨手的英姿和比赛时鼓声的响亮、龙舟的飞速.
4、“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的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几句采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这段描写着眼于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意在渲染湘西人民潜在的奋发精神.
泊船瓜洲写诗人停船在哪
378465728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什么地方之后
bnpxx1年前1
kpylp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瓜洲
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因为逆水每小时只能行2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停船时间不算).求甲
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因为逆水每小时只能行2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停船时间不算).求甲乙两港间的距离
要列算式哦
黑字1231年前4
芗印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一艘客船从甲港开往乙港,去时顺水,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回来时逆水,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数度是多少千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令甲港和乙港之间距离为60千米,去时用的时间为 60÷30=2(小时)返回时用的时间为 60÷20=3(小时)往返共用的时间为 2+3=5(小时)往返共走的路程为60×2=120(千米)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120÷5=24(千米/小时)答: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24千米
英语翻译这时加勒比海盗1里的台词,heave to 是停船,take in sail 是收帆.可是紧接着下一句是laun
英语翻译
这时加勒比海盗1里的台词,heave to 是停船,take in sail 是收帆.可是紧接着下一句是launch the boat 起航.所以我就不能确定这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起航得扬帆啊?
这年头竟是恶心1年前1
fhwe4953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launch the boat 意思是:使船下水
launch 在这里的意思是:使…下水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往返一次共用了34小时(停船时间不算)已知顺流时每时行20千米,逆流时每时行14千米.这两个码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往返一次共用了34小时(停船时间不算)已知顺流时每时行20千米,逆流时每时行14千米.这两个码头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作答)
默默地躺着1年前1
chjaja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顺流时间与逆流时间比为 14:20
总和为34,则顺流时间为 14小时,逆流时间为20小时
码头相距 20*14=280千米
请根据崔颢《长干曲》第一首: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发挥想象,续写下文.
请根据崔颢《长干曲》第一首: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发挥想象,续写下文.
最好是君和妾的对话
jim_cafc71年前1
水润下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这题目着实有趣,就勉为其难续写一翻:
妾:“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海河之滨,渤海之畔.停船由可,却非同乡.”
妾:“不是同乡人,何苦拦我船?停船不由你,只为闻乡音.”
君:“少学思敏,百家方言,皆藏于胸,或可解愁.”
妾:“年年行水路,乡音抵万金.请君上传来,使我叙数言.”
君:“伊人美貌,何作船工?我愿携手,共游河江.”
妾:“行船十二载,换我蒲柳姿.日夜泊江道,何时载我归?”
——海上洪家易
家在梦中何日到,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什么代什么诗名?这是一首乡诗,讲述了诗人在什么停船之后,望着一水之隔的什么?勾
家在梦中何日到,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什么代什么诗名?这是一首乡诗,讲述了诗人在什么停船之后,望着一水之隔的什么?勾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邓武艺1年前1
cxurong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90.3%
泊船瓜州王安石京口 钟山
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船
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船
根,始终在泥土中成长,却始终不会为此丧失希望
小草,一直在风雨下成长,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枯萎
烛,永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从来没有因生命即将终止而熄灭.
梅,永远在严冬绽放,但从来没有因为寒冷而凋谢.
梅,永远在风霜中挺拔,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凋谢
鹰,永远在高空中翱翔.但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
鱼,永远在海水中畅游.但从来没有因此而静止
海鸥,永远在烈风中飞翔,但重来没有因此而放弃
大家要好好答啊,这是仿句
lele551年前1
dlsp123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母亲,永远在辛勤劳作,但重来没有因此而抱怨.
爱,永远在撕心裂肺,但重来没有因此而泯灭.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作者乘船在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感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作者乘船在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感受.在“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里,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请写出由这句诗可以直接联想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并作简单的解释.(请至少写出4个)
解答示例:光的反射:月球反射太阳光,使人看见月亮.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
(6)______.
liuruyi0071年前5
Dafoo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将诗句中的每一个字所展现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看到月亮联系到光的传播与反射、月落联系到机械运动、乌啼联系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霜联系到物态变化、诗人看到各种景物是通过眼睛由此联系到人眼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光的传播:月光能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
光的反射:月亮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下落.
声音的产生:乌鸦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使人听到乌鸦的叫声.
霜(或雾)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夜间遇冷凝华(或凝结)成霜(或雾).
光的折射:人眼观察到的夜景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很多古诗文中包含着物理知识,将两者联系起来考查,是一种新的题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就涉及到了运动的相对性.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42
秋池红叶1年前1
gujiangujia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停下船来借问一声,也许(回话的人)是同乡呢.
《长干曲》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原诗语译
客途之中偶然相逢的您啊,
我想问一声,不知家居何处呢?
我家住在离长干里很近的横塘.
偶然相逢在江水之上,见到您的形貌,
听见您说话的口音,我停泊下来,
只想探问一声,咱们或许竟是同乡呢.
有甲乙两艘船同时、同地出发去同一个港口,甲轮船每小时行驶50千米,乙轮船每小时行驶40千米,途中甲需装货停船3小时,结果
有甲乙两艘船同时、同地出发去同一个港口,甲轮船每小时行驶50千米,乙轮船每小时行驶40千米,途中甲需装货停船3小时,结果甲船比乙船迟1小时到达目的地,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境_迁1年前3
youyou1008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40*(3-1)/(50-40)=8
8*50=4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