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雨盖是指什么

fxz_0607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lmg1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就是荷叶.
1年前

相关推荐

赠刘景文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haierzt1年前1
LZ洗白白陪我睡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荷叶
荷尽以无擎雨盖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不怕不怕爱1年前1
静雅轩之意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傲霜枝”是张大帅的辫子
fpm20011年前1
kuangyangl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荷叶
赠刘景文这首诗里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mohoyo1年前1
三颗红豆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赠刘景文》
荷尽⑴已无⑵擎⑶雨盖⑷,
菊残⑸犹⑹有傲霜⑺枝.
赠刘景文书法
一年好景君⑻须记⑼,
正是橙黄橘绿时⑽.
赠刘景文 苏轼擎雨盖是什么意思
老杜10100011年前1
雪郁蓝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全诗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其中“擎雨盖”实指“荷叶”,实则暗指作者虽遭遇挫折,仍然坚韧的品质,恰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格写照,从下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更能体现出来.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holyfat1年前1
遗失理想的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诗人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对友人譐譐嘱咐,勖勉有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了诗人对橘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本诗也运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种植物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里的荷,无,犹的意思是什么?
爱抡砖头的人1年前1
热血青年ws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荷指的是荷花,无是没有的意思,犹的意思是仍然;
赠刘景文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视觉犯罪1年前1
jiajia686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1、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敷衍一下1年前1
Daniel78101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