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就是议论文吗?两者有什么区别?请问最简单的话来说明,不要复制答案谢谢最好能发篇短的范文

天使与海豚sx2022-10-04 11:39:547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7条回复
内农业牧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论述文是所有文体中比较难理解的一种,主要因为这类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的个人观点和态度,观点和事实相互混杂,读者难以分辨.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述文不是议论文
1年前
747848747848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有着根本区别。论文是指学术性的文章,要求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分析,论理、论证、论据;而 议论文主要指对某人和某事的看法,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对问题的看法描述清楚就行了,没有论文要求的那样严谨。
1年前
冰冻的心_aa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论述文是不需要讲究文采如何的,只要你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很清楚就行了!而议论文可就不一样了,是十分注重文采的,有很多的写作技巧,要有充分的论据和明确的论点,所以议论文要比论述文难得多啊!!
1年前
wyghf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论述文不是范文
具体的明天告诉你
需要查资料
1年前
steve1234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
叙述和分析
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1年前
猪才怪_217 共回答了6个问题 | 采纳率
所谓论述文,述论也。无论述人述己之观,均不可轻易改动。简单来说,就是描述某种言论思想的文体。
议论文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1年前
丫丫1121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dfefes
1年前

相关推荐

华约作文要求是:不少于800的论述文.我写成议论文应该一样吧?感觉议论文与论述文还是有区别的.
华约作文要求是:不少于800的论述文.我写成议论文应该一样吧?感觉议论文与论述文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不行,可不可以帮忙提供一下以往的自招 论述文 一篇?有满意范文的我给回报.
阿东10011年前1
双鱼小妮子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你好,议论文是论述文中的一种,写成议论文是可以的.

以往自招的论述文网上没有标准答案,但有老师或学生自己写的,可以参考下,网址如下.
http://wenku.baidu.com/view/ca6da3afd1f34693daef3e8d.html

祝自招成功!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下面的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下面的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
李德顺
  ①所谓“精华”和“糟粕”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实体性的;一种是价值性的。
  ②实体性的含义,是把“精华”和“糟粕”当作是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存在,是各种文化现象本身固有的性质,认为其中有一些东西本身就是好的,是“精华”;另一些东西本身就是不好的,是“糟粕”;精华就是精华,糟粕就是糟粕,只要它们存在,就是从来如此,不会改变;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它们一一找出来。“精华”好好保持,将“糟粕”剔除。
  ③价值性的含义,是把“精华”和“糟粕”看做已有文化现象在现实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即以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为标准,去看过去留下来的东西是好是坏。这里暗含的一个前提是,不认为哪些现象的好坏意义是从来如此、固定不变的,而是承认好坏本质上都因人、因时而易。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客观地看待过去的东西,而重点是从人和***的现实发展出发,对它们加以选择和改造。
  ④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和理解之间,表现出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深刻的差别。前一种理解比较简单直观,因此在人们的看法中比较常见,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思考方式,但它存在着很大的疑点和误区。从理论上说,后一种理解比较符合实际,比较深入和合理。
  ⑤实体性理解的最大误区,是容易将“存在”和“意义”(价值)混淆或等同起来,因此导致以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文化现象的存在,以简单、抽象、凝固的态度对待它们的价值,从而简单机械地理解和执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⑥所谓机械理解是以对文化现象的简单“二分”为基础的,它完全忽视了文化和传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的客观事实。它希望如同对待一个烂掉一块的苹果一样,对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来个“二分”:“去”掉烂掉的一半,“取”其好的一半。可问题的关键是,盘根错节的文化传统,并不像、也不可能像一个已经成熟了、最终定型了、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命系统。它有自己的机理结构,它在生长变化着。这使“烂苹果”之类的比喻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如果它真的烂了一部分的话。那么,这烂掉的一部分和所谓好的部分也往往是交错、渗透在一起的,无法分开;如果它真的烂了一部分的话,那么另一部分恐怕也同样已经烂了、或者与之相适应了;如果切除烂的一部分的话,另一部分大约也很难原样保留和维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想像处理烂苹果一样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实际上却总也处理不清楚的原因。不从系统整体和根本上看问题,只想就一个个具体现象分别做处理,是不可能分得清楚、处理得干净的。
  ⑦按照价值性的理解方式,“精华”和“糟粕”不是指任何对象本身。而是指它们对于人和***发展的现实意义。用于传统文化则是:对于历史上产生形成的文化现象、传统,主要不是去看它们“是什么”,而是重点思考“我们怎样对待”。
  ⑧ 历史上发生形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对“存在”的事物,首先要按照其逻辑,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过程。不要把它们看做是一成不变的。对它们的历史意义,也要放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去把握,弄清楚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是必然的或偶然的,在什么情况下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在什么范围和程度上是精华或糟粕,等等。
  ⑨然后,要把重点放在我们自己的今天、现实及其发展要求上。对于“过去已有的”东西,不论它们在过去曾起过怎样的作用,是不是精华,都要以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有利于***的继续进步为标准,去重新加以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实施。
  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关键与核心,是立足于当代***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只有面对当代和未来的世界,认清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同时清醒地了解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自强不息,扬长避短,不断前进,才是真正的(不是口头上的)“弘扬”,才能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我们从历史走来,所以绝不可能脱离自己的传统;我们向未来走去,所以决不应该停留于过去的传统。(选自《北京日报》有节删)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告诫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就要好好保持传统的“精华”,坚决摒弃“糟粕”。
b.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点是从人和***的现实发展出发,对它们加以选择和改造。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求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精华与糟粕,不论它们在过去曾起过怎样的作用。
d.总观全文,作者对精华和糟粕的再思考,就是告诉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再认识传统文化,既要对自己的历史负责,又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e.作者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再思考,就是说要清醒地了解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自强不息,而不是口头上的“弘扬”传统文化。
2.对文中的“实体性”、“价值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所谓“精华”和“糟粕”的“实体性”是说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存在着“精华”和“糟粕”;“价值性”是说无论“精华”或“糟粕”均有其现实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
b.所谓“精华”和“糟粕”的“实体性”是说一切拿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是“精华”;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是“糟粕”;“价值性”是说以我们一定的生存发展为标准,把“精华”与“糟粕”一一找出来,让后人好好保持与弘扬。
c.所谓“精华”和“糟粕”的“价值性”是说应以自身生存发展为标准,去看过去留下来的东西是好是坏;而“实体性” 则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文化现象的存在。
d.对“实体性”和“价值性” 不同理***现出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深刻的差别。前一种理解比较深入、合理,后一种理解比较简单、直观。
3.文中第⑥段,作者以“一个烂掉一块的苹果”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nbs
易水风萧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狼的信仰 春芽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92.9% 举报

1.A、E
2.AC
3.作者以“一个烂掉一块的苹果”为例意在说明“机械理解是以对文化现象的简单‘二分’为基础的,它完全忽视了文化和传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的客观事实”。文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152 s. - webmaster@yulucn.com
易水风萧1年前1
狼的信仰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A、E
2.AC
3.作者以“一个烂掉一块的苹果”为例意在说明“机械理解是以对文化现象的简单‘二分’为基础的,它完全忽视了文化和传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的客观事实”。文
关于忆苦思甜的作文哪个给我篇800字左右的.不要什么小学、初中水平的作文.我要的是论述文!不是讲几件无聊的事说明忆苦思甜
关于忆苦思甜的作文
哪个给我篇800字左右的.不要什么小学、初中水平的作文.我要的是论述文!不是讲几件无聊的事说明忆苦思甜!那是小学生的作文!
zhm_7aa091年前1
赶往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我是一名非常忙的初中生,天天在学校里、家里、补习班里,面对的总是老师、同学、父母,加在一起的任务就是啃书本.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我感到很无聊.但是有一次“忆苦思甜”给我打开了天窗,使我很开心.
这次良机多亏了我的张大娘.
张大妈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她的丈夫和我爸爸是战友,因此我两家关系处得很密切.正因为密切,我们家经常去她家吃饭.吃饭的时候,张大妈总要给我们唠叨一些东西,总是让我们年轻人忆苦思甜,听得我和她的儿子张超都有死的想法.张超和我同岁,也是同学中最要好的朋友.
在一个月前,那时还是秋天,张大妈突发奇想地对我和张超说带我们去挖野菜,她说这才是真正的忆苦思甜.不光说了,还实际行动了.我们也觉得会很有意思,就跟她走出城市,坐车走了很远的路,去挖野菜.
到了地里,我感觉浑身非常舒服,心情也特别的爽.好久都没来山野,没亲近大自然了,这里多广阔,多开心呀.远处的山上依然是那么绿,地里还有一些没收割的庄稼.张大妈给我们一人一把尖刀,于是我们就跑到地里挖了起来.
开始我们没太往里走,所以挖到的采比较小.当我再往里走的时候,我的妈呀!那么老多,个头还都那么大.我又往前走了走,突然眼前一亮,一株直径得有20多厘米的超大蒲公英.我决定连窝端,因为它的根也是很好吃的.我赶忙挖了起来,直到在它的根部挖了一个大洞,还没有看见根的头,所以我决定一刀把它挖出来,用力一挖,一个大粗根下来了.我举起来这棵超大蒲公英对张大娘说:“看!”她都很惊讶.
之后,我们又挖了很多,直到我们把带的袋子装满了为止.
本来这次挖野菜,张大娘是为了让我们两个小伙子身体力行地忆苦思甜,好知道什么是苦,珍惜现在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可是,我压根就没觉得什么苦,相反,感到非常快乐.那凉爽的秋风,清新的空气,丰收在望的庄稼,灿烂的阳光,还有那大大的蒲公英,可真不是课堂和读书做作业能比的.就连晚上的饭吃得都特别香,那苦苦的蒲公英,吃起来真爽口,真开胃,好象比吃肉都开心.吃饭时我高兴地对张大娘说:“但愿你多带我们上山上或田野里忆苦思甜.”是的,忆苦思甜真好,没有苦,只有甜.
急求一篇英语论述文,话题是One should never judge a person by external app
急求一篇英语论述文,话题是One should never judge a person by external appearances.
要用详细的理由和细节来论证这个观点,最好要有故事举例来论证
我要一些独到的见解和例证,不要那些范文
顺风口哨1年前2
蜡心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http://www.english-test.net/forum/ftopic38309.html
http://forum.peakseekers.in/showthread.php?t=273
http://www.***.com/be_new/?mid=u_t_wrt_frm&page=3&document_srl=3458
http://www.***.cn/compose/20070113124417.html
http://mbaforum.ascenteducation.com/one-should-never-judge-a-person-by-external-appearances-t810.html
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
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 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 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 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1.3.22,有删改)
1.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 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它***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2.对美的欣赏普遍性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
c.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人纯粹的美的领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JCJ30201年前1
dengyubi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