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快乐作文

shunashu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feifeifei200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感知快乐
  如果说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总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
  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过去,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
  如果有人把困难和痛苦当成是磨练自己的一种工具,以苦为乐,那麽,所谓的困难和痛苦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想到这里,我发现了我们的可悲,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可以被克服的困难压在我们头上,而我们却无动于衷.最后的结果是,原来的两个同时坐在街角的残疾的乞丐,一个因为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而坐上了金灿灿的宝座被众多记者追捧,另一个依然坐在那条街道旁.
  或者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有河就有岸,心中有河你就永远在岸上走.也就是说,如果心中已经体验过大风大浪,那么,一点点的小困难也就不在话下了.这样看来,经历一些风雨还是有必要的,那就更没有必要伤感,而且心里还是高兴的呢!
  还有就是你已在幸福之中,而自己却感觉不到.
  朋友的一生问候;同学的一个微笑;挫折后知己的一声安慰;都是幸福.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你可以想想比你更困难的人,像有身体上的残疾的人,或是上不起学.吃不上饭之类的.我想这样我们遇到的困难就微不足道了.于是也就没有伤感,也就快乐起来了.
  于是遇到不快乐的事,则可以往以上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快乐就会时时刻刻跟着你了.
  在自我的心里,多往明媚处想,你就会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与别人的交往中,多想着别人,你就会在别人的温暖中体会到生活回赠的快乐.
  实际上,只要我们不绕进生活的死胡同,或是能及时的出来,只要我们始终让自己站在生活的阳光中,快乐就会像影子一样永远跟在我们身后!
1年前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hszoam5n1年前1
抚慰爱的恰恰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挂图时,可以将其中不需要学生看的部分遮住;制作教具时,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 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 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又听,能记住65%.
记得采纳啊
感知能力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零度271年前1
盖德心理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感知能力是生理机能,依据不同的生理感官和不同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1、听觉能力:包括听感觉能力和听知觉能力,简称听觉;2、视觉能力:包括视感觉能力和视知觉能力,简称视觉;3、嗅觉能力:包括嗅感觉能力和嗅知觉能力,简称嗅觉;4、味觉能力:包括味感觉能力和味知觉能力,简称味觉;5、触觉能力:包括触感觉能力和触知觉能力,简称触觉;6、运动觉能力:包括运动感觉能力和运动知觉能力,简称运动觉;7、平衡觉能力:包括平衡感觉能力 平衡知觉能力,简称平衡觉;8、空间觉能力:包括空间感觉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简称空间觉;9、时间觉能力:包括时间感觉能力和时间知觉能力,简称时间觉;10、纠错觉能力:包括感觉纠错能力和知觉纠错能力,简称纠错觉.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qycxc1年前1
张珑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挂图时,可以将其中不需要学生看的部分遮住;制作教具时,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 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又听,能记住65%.
享受生活 感知艺术 英文 怎么翻译?
karen710001年前6
kgddxcel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Enjoy the life,feel the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