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半乳糖苷酶的α–互补性原理是什么

文武猪猪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lian783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蓝白斑筛选的原理分类:生物科学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如α-互补、抗生素基因等.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样,lac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
1年前
wendytour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宿主细胞具有可编码ω-Fragment的基因,编码的ω-Fragment与载体DNA产生的LacZ α多肽相结合,才能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使菌落成蓝色。ω-Fragment和LacZ α多肽单独存在不具有酶活性。 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后会破坏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从而使菌落成白色,因此可利用α-互补性可进行蓝白筛选,得到连接转化成功的菌体。...
1年前

相关推荐

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菌种具体的培养基配方,ONPG要怎么加,什么时候加!
梦醒时的幻影1年前1
洁如如雪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平板筛选培养基:胰蛋白胨15g,蛋白胨5g,K2HPO4 2.5g,酵母浸膏1g,NaCl 5g,琼脂15g,X-gal0.1g,蒸馏水1 000ml,pH 7.7.2.
2.摇瓶筛选培养基:乳糖1%,胰蛋白胨15g,豆蛋白胨5g,K2HPO4 2.5g,酵母浸膏3g,NaCl 5g,蒸馏水1000ml,pH 7.7.2.
3.酶活力测定方法
将pH6.5的磷酸缓冲液500μl和0.25%的ONPG 200μl加入比色管,在25℃的温度下温浴5min,加入适当稀释的粗酶液0.5ml,反应10min,加入800μl 5%Na2CO3终止反应,蒸馏水定容至10ml,用分光光度计420nm测定OD值,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酶活.
在上述条件下1ml粗酶液1min催化水解ONPG生成1μmol邻硝基苯酚(ONP)的量,定义为1U.
关于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不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适应型酶B是调节酶C可诱导产生D葡萄糖存有利于酶的合成
关于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不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适应型酶B是调节酶C可诱导产生D葡萄糖存有利于酶的合成
关于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不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一种适应型酶B是调节酶C可诱导产生D葡萄糖存有利于酶的合成
jason2116521年前3
披个nn来征婚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选D
葡萄糖的存在会抑制酶的形成 这个是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在有葡萄糖的情况下 细菌就会直接利用葡萄糖 该酶的基因转录受抑制 该酶也不会合成
如何实验证明乳糖确实可以诱导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呢?
如何实验证明乳糖确实可以诱导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呢?
课本上说乳糖可以同时诱导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乙酰基转移酶三种酶的大量表达.
但这只是书上这么讲,我们也可以把它想象为乳糖直接诱导通透酶的大量表达后,细胞内大量涌进乳糖分子,乳糖分子的增多这种信息通过信号传导、级联放大刺激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活化并大量表达.
但是如何用实验方法直接证明经典的说法是对的呢?
当然要求说法严格的话,也可以把上述提问中的“乳糖”改为“异乳糖(alloLactose)”.
fzdong2k51年前1
PIAOPIAOTATA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你提到的问题无非涉及到两个点:
1、两种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合成方面)2、两种酶的合成是否需要其他蛋白因子(或小分子有机物)的介入.
(一)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好办,分别用两株菌基因敲除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基因,再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应该是大量存在)对应的另一种酶.如果存在,则说明两者之间无关系,反之则说明有关系.
(二)对于第二个问题较麻烦.比较笨的方法是先用乳糖诱导一株菌产生上述两种酶,提取菌株的总蛋白,然后用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对应抗体PULL-DOWN去除这两种蛋白后,用剩下的蛋白加入到无乳糖(但含葡萄糖)的启动子-10区的碱基突变株(启动子活性与乳糖操纵子的活性一样高,但是不需要cAMP-CAP的激活,故无乳糖存在时低水平表达,有乳糖存在时表达水平很高)中,检测突变株中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的含量.如果含量很高,则说明是有因子介导的,反之则说明不需因子介导.但这种方案还有很多缺陷,如何向含细胞壁且很小的大肠杆菌中导入这些蛋白因子,并保证这些蛋白质的活性;其次若为小分子有机物,为了排除其中的乳糖的干扰,需要剔除乳糖分子,用乳糖酶消化乳糖后用其对应的抗体剔除乳糖酶蛋白,但需要有一份只加入半乳糖(乳糖分解产生)的对照组.
(2012•泰州三模)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其编码的产物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2012•泰州三模)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其编码的产物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______.
(2)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 是-G′AATTC-,Sma 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应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______,连接过程中需要的基本工具是______.
(3)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______处理,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 DNA的状态.
(4)菌落颜色为白色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5)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能表达,可采用的检测办法是______.
summy1年前1
qqqqdddaaa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分析题图: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I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I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I和SmaI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I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用限制酶EcoRI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菌落颜色为白色.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能遗传给后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
(2)由图可知,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 I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I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I和Sma I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I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连接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
(3)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之前,应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DNA的感受态.
(4)用限制酶EcoRI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菌落颜色为白色.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蛋白质,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
故答案:(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能遗传给后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
(2)-TTAADNA连接酶
(3)Ca2+
(4)菌落③lacZ'标记基因区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坏,不能表达出3-半乳糖苷酶,故菌落为白色
(5)抗原一抗体杂交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在无乳糖的环境下,仍能发现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的表达
sdfsdfuishdfiu1年前1
axz29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77.8%
没有乳糖腐乳时候,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是会微量的表达的,这是这几个酶的少量本底表达.
这是为了等加入乳糖后,少量乳糖分子能进入细胞,进过简单的几步代谢产生能诱导乳糖酶大量产生的诱导物异乳糖.之后由于诱导作用,大量表达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就可以大量吸收和转化乳糖.
大肠杆菌中与产生β-半乳糖苷酶有关的四个基因是什么?
大肠杆菌中与产生β-半乳糖苷酶有关的四个基因是什么?
是调节基因,操纵基因,起始基因,结构基因么?
Autumnmaples1年前2
胡汉三怎么了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LacZ基因--合成半乳糖苷酶
LacY基因--合成通透酶
LacA基因--合成乙酰基转移酶
I基因--合成抑制物,调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