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niujianze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秋的回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儒家学者学说丰富,但不得要领;花了力气却只收到微小的效果.然而他们强调的等级秩序是不可改变的
1年前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有“虎溪三笑”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
***古代有“虎溪三笑”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b.佛教开始传入***
c.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qmedn1年前1
飞来的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C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 A.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B.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宾语前置 C.释箕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
A.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B.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宾语前置
C.释箕子之拘被动句
D.覆以虎皮介宾后置
woai6691年前1
狗尾巴草和喇叭花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C

释箕子之拘。定语后置。
帮我翻一下这句文言文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谨,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
66666271年前1
opq7720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松溪为人,彬彬有礼像书生一样,遇见人恭敬谨慎,外表廋弱好像连衣服都承受不起;有人向他求教时,他立刻谦让辞谢而离开.
张忠武公逸事翻译美秀而文,恂恂如儒者,然喜任侠,跅驰不羁.
modernsky1年前1
陈小夭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他秀美而文雅,谦恭得像个儒士,然而他喜欢见义勇为,不守规矩,豪放不羁.
请帮我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无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见教者,
zmq20051年前2
dswen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宣王邑邑无以应.
pok211年前2
mnlkj302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齐宣王问田过:“我听说,信奉儒家的人,当父母亡故的时候,孝子要守孝三年.那么,(对于信奉儒家的人)君王和父母,哪个更为重要呢?”
田过回答:“大概君王不如父母重要.”
宣王不高兴,说道:“那为什么你离开亲人而为君王效力呢?”
田过回答:“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土地,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有容身之所.如果没有君王赐予的俸禄,我就没有办法奉养父母.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爵位,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地位显赫.我从君王得到的东西,都鲜于我的父母.所谓为君王效力,是为了父母而已”.
宣王不乐,却无言以对.
张忠武公逸事翻译美秀而文,恂恂如儒者,然喜任侠,跅驰不羁.之粤西,从其叔父学贾,顾心弗喜.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
张忠武公逸事
翻译
美秀而文,恂恂如儒者,然喜任侠,跅驰不羁.
之粤西,从其叔父学贾,顾心弗喜.
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哉?
ahzhu11111年前1
双人行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他秀美而文雅,谦恭得像个儒士,然而他喜欢见义勇为,不守规矩,豪放不羁.(2)到粤西去,跟从他的叔叔学做生意,但他的心里不喜欢.(3)我当强盗是不得已的举动,难道能够跟从叛贼吗?
英语翻译原文: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英语翻译
原文: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③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
(节选自《后汉书》)
洛夫斯基洛夫1年前1
超级歌迷00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
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
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
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
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
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
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
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
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
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郑玄
笑着说: “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应劭脸上带
有惭愧之色.
英语翻译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如是已矣.初末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
英语翻译
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如是已矣.初末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人之品,亦未可以其人之品而定其诗文之工拙也.
然余历观古今数千百年来所传之诗与文,与其人未有不同出于一者.得其一,即可以知其二矣.即以诗论,观李青莲之诗,而其人之胸怀旷达、出尘之概,不爽如是也;观杜少陵之诗,而其人之忠爱悲悯、一饭不忘,不爽如是也.其他巨者,如韩退之、欧阳永叔、苏子瞻诸人,无不文如其诗,诗如其文.诗与文如其人.盖是其人斯能为其言,为其言斯能有其品,人品之差等不同,而诗文之差等即在,可握劵取也.近代间有巨子,诗文与人判然为二者,然亦仅见,非恒理耳.余尝操此以求友.得其友,及观其诗与文,无不合也.又尝操此以称诗与文.诵其诗与文,及验其人其品,无不合也.信乎!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而工与拙亦因之见矣.
康熙乙丑,余于岭南遇夏子宁枚.夏子与余同乡,尝闻其名矣.相遇万里外,既又方舟于浈江道中者浃旬.夏子盖端人也.夏子行年五十,为衣食驰逐炎瘴中,时见其牢落不平之慨,然温然盎然之容故在.夏子尽发其诗文与余观之.诗言情而不诡于正,可以怨者也;文折衷理道而议论有根柢,仁人之言也.人与诗文如出乎一.余盖快然于其合也矣.
严佳明1年前1
6724465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南游集》序(清)叶燮
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1],如是已矣.初末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2],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人之品,亦未可以其人之品而定其诗文之工拙也.
然余历观古今数千百年来所传之诗与文,与其人未有不同出于一者.得其一,即可以知其二矣.即以诗论,观李青莲之诗[3],而其人之胸怀旷达、出尘之概,不爽如是也[4];观杜少陵之诗[5],而其人之忠爱悲悯、一饭不忘[6],不爽如是也.其他巨者,如韩退之、欧阳永叔、苏子瞻诸人[7],无不文如其诗,诗如其文.诗与文如其人.盖是其人斯能为其言,为其言斯能有其品,人品之差等不同,而诗文之差等即在,可握劵取也.近代间有巨子,诗文与人判然为二者,然亦仅见,非恒理耳.余尝操此以求友.得其友,及观其诗与文,无不合也.又尝操此以称诗与文.诵其诗与文,及验其人其品,无不合也.信乎!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而工与拙亦因之见矣.
康熙乙丑[8],余于岭南遇夏子宁枚.夏子与余同乡,尝闻其名矣.相遇万里外,既又方舟于浈江道中者浃旬[9].夏子盖端人也.夏子行年五十,为衣食驰逐炎瘴中,时见其牢落不平之慨[10],然温然盎然之容故在[11].夏子尽发其诗文与余观之.诗言情而不诡于正[12],可以怨者也[13];文折衷理道而议论有根柢,仁人之言也.人与诗文如出乎一.余盖快然于其合也矣.
注释:
[1]以辞达意:《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2]铢两:喻极轻微之量.二十四铢为一两.[3]李青莲:指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4]不爽:没有差失.[5]杜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6]一饭不忘:苏轼《王定国诗集叙》:“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7]韩退之:唐代韩愈,字退之.欧阳永叔:宋代欧阳修,字永叔.苏子瞻:宋代苏轼,字子瞻.[8]康熙乙丑:康熙二十四年(1685).[9]方舟:两船相并.浈江:广东省北江的上游.浃旬:十天,一旬.[10]牢落:孤单寂寞.[11]盎然:充盛、洋溢的样子.[12]诡:违背.[13]可以怨:语见《论语阳货》,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幼颖悟.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江苏宝应县知县.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落职归.遂漫游泰山、嵩山、黄山等诸名山.晚年定居吴县之横山,人称“横山先生”.叶燮工文,喜吟咏,王士禛称其诗古文镕铸古昔,能自成一家言.著有《己畦文集》,《己畦诗集》.又有诗论专著《原诗》等.
本文选自《己畤文集》卷八.这是作者为其同乡夏宁枚的诗文集《南游集》写的序.序中提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诗与文如其人”,“诵其诗与文,及验其人其品,无不合也”.因而得出了“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从而也就肯定了夏宁枚的诗文及其人品.文章条理清晰,引古证今,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英语翻译“今之儒者,自以为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
英语翻译
“今之儒者,自以为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而于《论语》,则说:“《论语》一书,无非下学之事也.学者求其上达之说而不得,则取其言之若微妙者玩索之,意生见长,又从而为之辞:曰此精也,彼特其粗耳.此所以终身读之,卒堕于榛莽之中,而犹自谓其有得也.夫道之在天下,无本末,无内外.圣人之言,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者乎!举其一而遗其一,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然则《论语》之书,若之何而读之,曰:用明于心,汲汲于下学,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则他日之上达,无非今日之下学也.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实在不好意思,我想高悬赏来着,可惜没钱了,实在抱歉!
wjooo1年前1
yijie8161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南怀瑾说:“《论语》这本书当今学者看不懂,于是把它归类于性命之学说.然而《论语》却说“无非下学之事也”继而“意生见长”而“曰此精也”,凡此皆错.道无内外不可割裂.
我认为论语所述没有错,无非今日之下学也.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以上是南怀瑾引用论语以及他自己的观点.好像没有说.
其实,只要您把论语读完了也就清楚了.提示一下,在论语的最后一章里谈到了论语这部书说的是什么,别听他人瞎掰.
朝花夕拾中儒者送《二十四孝图》给鲁迅以及父亲要“我”在看五猖会之前背诵《鉴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mashijituan1年前1
sfs3015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 A.广武君策不用被动句 B.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C.何以加之介词宾语前置 D.今乃辅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
A.广武君策不用被动句
B.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C.何以加之介词宾语前置
D.今乃辅以张耳被动句
funboy11年前1
懂你的人爱你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D

今乃辅以张耳。状语后置。
英语翻译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
英语翻译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殆不如父重.”
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找不到答案,只有用***力量来找啦……同志们,
风巽1年前1
目无一切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我自己瞎翻一下:
齐宣王问田过:“我听说,信奉儒家的人,当父母亡故的时候,孝子要守孝三年.那么,(对于信奉儒家的人)君王和父母,哪个更为重要呢?”
田过回答:“大概君王不如父母重要.”
宣王不高兴,说道:“那为什么你离开亲人而为君王效力呢?”
田过回答:“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土地,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有容身之所.如果没有君王赐予的俸禄,我就没有办法奉养父母.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爵位,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地位显赫.我从君王得到的东西,都鲜于我的父母.所谓为君王效力,是为了父母而已”.
宣王不乐,却无言以对.
英语翻译儒者怎么那么穷啊?
李希增1年前1
一个人走的夜路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不当官咋富
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住着周围一丈见方的房间,竹子编的院门,又在院墙上挖出其形如圭的小旁门,用蓬草编的房户,用破瓮为边框做的圆窗,全家共有一件完整的外衣,谁出门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