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类型及作用特点

kean2001cn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mengyou229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包括四种:1互利共生(像两条重叠的正弦曲线) 2竞争(像同一坐标系上的一条正弦和一条余弦) 3捕食(像两条相差四分之一周期的正弦图像) 4寄生(最特殊!寄生生物会随被寄生者的增多而增多 被寄生者会因寄生生物太多而减少但不会减少到零)...
1年前
0000799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你买本龙门专题看呗
1年前
屋顶上的猫cat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1.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且对一者或二者均有利。如大豆和根瘤菌。
2.寄生,一种生物寄住在另一种生物的身体,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寄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如各种寄生虫。
3.竞争,两种生物对生存资源的需求基本一致,为了生存而抢夺生存资源。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如植物间争夺光和水分。
4.捕食,在食物链上处于上下级关系的生物,称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如老虎与羚羊等。...
1年前

相关推荐

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选项能体现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的是(  )
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下列选项能体现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的是(  )
A.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D.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tianya_ty1年前1
4361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A、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A错误;
B、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作用,B正确;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
D、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这说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考点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信息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说明了蜜蜂与花的关系是(  ) A.寄生 B.种间互助 C.捕食关系 D.竞争关系
biao52571年前1
娃哈哈lv1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蜜蜂采集花粉、花蜜是为了获取食物并酿蜜,同时蜜蜂在采集花粉时对花起到了传粉作用,有利于花之间的传粉.
故选B.
草地生物群落种间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四叶草kuankuan1年前2
太阳2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答: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草地生物群落种间关系的基本形式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cDNA文库中全部基因可以进行种间交流.
yuyhbeijing21年前4
samwang38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对,cDNA是一种利用逆转录酶,以RNA(通常是mRNA)为模板作成的复制品,经常用来将真核生物的基因(以mRNA形式)复制到原核生物细胞中.
因此cDNA是全部基因上可以表达的部分,就是说cDNA是全部都可以表达的,所以,cDNA能够别转移到其他的物种DNA上表达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那些?在农业上如何应用?
芭芭牛牛1年前3
skymanj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要注意跟种内关系分开.种间关系一般就是捕食、竞争、共生、寄生.四个关系里最常见的是捕食.
农业应用主要就是应用于生物防治害虫,比如引入害虫和老鼠的捕食者,比如:失宠鸟、猫头鹰、蛇等,这些动物能吃掉农业害虫等,那么农作物才会丰收.
关于种间关系深海中的大胡子蠕虫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认为细菌和蠕虫是寄生关系?他们是互
关于种间关系
深海中的大胡子蠕虫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认为细菌和蠕虫是寄生关系?他们是互利共生吗?
飘111年前6
ROMEO52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他们这是属于互利共生的现象,如果你高二时有幸参加生物竞赛的话,你还会知道,存在着一种偏利现象,即寄生的一方可以获利而被寄生的则无害,例如:大树和附着在大树上的苔藓.
种间关系包括哪几方面?
shelter_xu1年前1
swmi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竞争,我记得高中生物书上就这几种...
达尔文在进行环球航行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观察到14钟地雀,他们的大小和喙型各不相同,气息场所和食物也不同,种间
达尔文在进行环球航行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观察到14钟地雀,他们的大小和喙型各不相同,气息场所和食物也不同,种间杂交一般不育.据调查,他们由同种祖地雀进化而来.
据此,请回答: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他们的大小和喙型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他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 ),它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是个体差异,但我觉得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一般不都说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么,为什么是个体差异?
fengyun19841年前1
a9040954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这个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指对个体生物而言当然是个体差异了,而基因突变这些又是导致生物间个体差异的原因,这两者还是需要区分开来的
春天,很多种植物同时开花,各种植物的花粉在空气中散播,但不同种植物之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种间杂交.其原因在于(  )
春天,很多种植物同时开花,各种植物的花粉在空气中散播,但不同种植物之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种间杂交.其原因在于(  )
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不同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能够相互识别
C.不同种生物体的受精作用方式不同
D.不同植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不同
ahu21211年前1
membercard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春天,很多种植物同时开花,各种植物的花粉在空气中散播,但不同种植物之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种间杂交.其原因是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够相互识别,不同种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之间不能够相互识别,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点评:
本题考点: 受精作用;细胞膜的功能.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受精作用的相关内容,重点应掌握发生受精作用的条件.

图中的①一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
图中的①一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
(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
(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
Eddie1年前1
zzhuoomo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9.7%
(1)③ ② ① ④
(2)大草履虫在食物、空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那样,不可能使寄主全部死亡
(4)②④
(5)先增加后减少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的类似。
vv诺基压1年前1
翅膀守望者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协同进化的习题,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能够发生协同进化的前提条件是:(1)与种间相互作用有关的性状存在遗传变异;(2)存在相
协同进化的习题,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能够发生协同进化的前提条件是:(1)与种间相互作用有关的性状存在遗传变异;(2)存在相互自然选择.如果不对,那前提条件是什么?
juanme1年前2
manteache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我是进化生物学博士,我看来这两个都是对的,但也许还有别的条件.
除了研究中性进化时需要假设没有自然选择存在/或者很弱,几乎任何其他的情况下都要有自然选择,而协调进化当然需要相互的自然选择,比如猎豹和羚羊都互相选择所以越跑越快.所以第二条应该是对的.除非钻牛角尖说,有时不需要“相互”,可能在某些寄生虫的例子里不存在相互选择,但选择肯定是有的.
遗传和变异是选择的材料,所以如果需要有选择,一定要先有遗传和变异,而且是和此作用有关的遗传变异,所以第一也对
1.生态因子作用方式和规律有哪些?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意义?2、何为种间关系?有哪些主要形式与类
xcdyjwhy1年前1
albeec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生态因子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的量;2)作用对象——物种的遗传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3)其它伴随的环境条件.
(2)被作用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点,简称“三基点”.
(3)在一定范围内,被作用物种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改变逐渐适应原本难以适应的环境;而超越某一阈限或缩短必要的适应时间,任何物种将难以生存和适应.
(4)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健康生存都存在双向作用.即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外产生抑制作用,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内产生促进作用,在最适点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
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简单、传统的方法是把生态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前者包括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后者则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
气候因子
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
土壤因子
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人为因子
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特点:
综合性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
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不可替代性和可调剂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阶段性和限制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那些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有关生态因子(量)的限制作用有以下两条定律.
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故事求关于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故事,要的是种间互助的故事,不是种内互助
_佳_佳_1年前3
3252088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上初一把,我们学过,比如说蚂蚁是群居生活,就是合作关系.再比如说蜜蜂,也是,那人不就更多了吗!希望给你一些启示!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和r型菌是什么种间关系?图像关系是怎样的,
linmei_91年前1
voidshengjie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型可以转化成s型.a段先放入的r型,b点r型转化成s型的速率达到最大,r型最少,c段转化速率达到稳定.如有不懂可以追问、、、
种内释放者和种间释放者 二者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种内释放者和种间释放者 二者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如题.
denylee20021年前1
車大砲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首先,【释放者】是在个体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型,它能引起同种个体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信息传递,实际上是信息的相互交换,对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都有好处.
【释放者】可以是视觉信息(如颜色、形状等)、听觉信息(发声)和化学信息(信息素),也可以是某种行为型和身体的体态.
顾名思义,【种内释放者】就是在同一物种之中,用于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例如雄孔雀开屏给雌孔雀看,这是雄孔雀的求偶信息.雄孔雀是【发送者】,雌孔雀是【接受者】.这是在孔雀这一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
【种间释放者】,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用于传递的信息.例如臭鼬,遇到威胁时会放出臭气,这是为了躲避敌害而放出的化学信息,是不同种之间的信息传递.
明白了吗~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C.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现代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hh19491年前1
沧海难水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关于种间关系深海中的大胡子蠕虫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认为细菌和蠕虫是寄生关系?他们是互
关于种间关系
深海中的大胡子蠕虫是从生活在自己体内的细菌身上获得能量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认为细菌和蠕虫是寄生关系?他们是互利共生吗?
41yf1年前6
大大大大大大超人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他们这是属于互利共生的现象,如果你高二时有幸参加生物竞赛的话,你还会知道,存在着一种偏利现象,即寄生的一方可以获利而被寄生的则无害,例如:大树和附着在大树上的苔藓.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和______;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的类似.
6688s81年前3
qyxrx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
(2)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故答案为:
(1)出生率死亡率30只/mL
(2)
①D和E水平
②B和F

点评:
本题考点: 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三种水生动物的关系判断出相应的生长曲线.

蚊子和人的种间关系?虫和树的关系?捕食还是寄生?
victorxrj1年前1
颓废的败家女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这是我当年也纠结过的一个问题,哈哈
这一段关于捕食的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predation describes a biological interaction where a predator (an organism that is hunting) feeds on its prey (the organism that is attacked).Predators may or may not kill their prey prior to feeding on them,but the act of predation always results in the death of its prey and the eventual absorption of the prey's tissue through consumption
翻译过来就是 捕食是一种描述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生的生物相互关系,捕食者可能不会杀死被捕食者,但是捕食的行为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死亡.最终通过消化被捕食者的组织来进行吸收.
那么你看,你说的两种:蚊子和人,虫和树的关系,都符合以上定义.所以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可以认同为捕食关系.
关于寄生
这一段关于寄生的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Parasitism is a type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ms of different species where one organism,the parasite,benefits at the expense of the other
寄生是一种不同种生物间的共栖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虫,消耗寄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
那么这里判断寄生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是共栖关系.
这一段关于共栖的定义来自维基百科
Symbiosis is close and often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biological species
共栖是一种(空间上)接近的,一般来说是长期的在不同生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一只蚊子不能长期的和你停留在一起,但是虫子却可以在树里呆一辈子.
所以,蚊子和人的关系不符合寄生定义.虫和树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寄生.
结论:从定义的角度出发,蚊子和人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虫和树的关系同时符合捕食和寄生两种关系,但是一般来说,捕食者体型较大.非要区分的话,虫和树的关系,寄生更为符合.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 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有关说法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 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图中最可***猎物k值数据为n3
d.图中最可***捕食者k值数据为p3
daici11年前1
ymxuhua197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
4、据图分析,该模型是用曲线表示构建的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在高时会调节其值降低,在低时会调节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K值为P2

A、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
B、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
C、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C错误;
D、据图分析,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P2,D错误.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
lhsh007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为什么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它们竞争什么?
jingshizhixing1年前6
bieyi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养分
从生物学的角度,他们都是植物,是生产者,需要获取养分(水、无机盐、腐殖质)
而这些都是需要竞争的
一般来说,在同一级别上的动植物,不是竞争就是互助.杂草和水稻显然不是后者.
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hgjk121年前1
tjuqh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减少种间竞争,如杂草与水稻(除草);生物防治,如鼠与蛇;
“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
“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上述言论认为新物种起源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③遗传 ④变异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may_c1年前1
吹在地上的风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高一生物有关种群的问题犀牛鸟与犀牛之间是什么关系?(选择题)A共生 B种间互助请给出答案 并解释AB的区别
李三少1年前2
时间控股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3.9%
选A共生是指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比单独生活的时候更好。互助是指同种生物为了抵御异种生物而团结起来抵御"敌人"
生物种间主要靠什么联系?但其中主要靠什么联系?
再见梅林1年前2
我爱98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66.7%
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这几种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孤立出其中某一个来说明其是主要的.
哪位高手可以告诉我种内互助和种间互助有什么区别?
小黑IS1年前1
飞鸟士兵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种内互助是互助的对象是同种生物,如人和人互相帮助;种间互助互助的对象不是同种生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
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
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
(2)造成②中a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的b会一直上升吗?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滋味1年前1
bbe_cog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③ ② ① ④
(2)a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
(3)不会
(4)②④
(5)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a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a、b代表每组中的两个种群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示意图:A______,B______,C______.(横线上填写文字:甲、乙或丙)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______. (横线上填写:甲、乙或丙)
(3)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圣斗士第13号1年前1
宏__zyh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1、三种坐标曲线图:
图甲表示共生关系: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
图乙表示捕食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
图丙表示竞争关系: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
2、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
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1)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甲;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丙;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乙.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丙,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a死亡后,不再和b竞争资源等.甲乙图中a死亡,b也死亡.
(3)a或b是属于种群,所以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故答案为:
(1)甲丙乙
(2)丙
(3)种群 群落

点评:
本题考点: 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种间关系,能根据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判断它们的种间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种间会涉及到自然选择?
ideexpo1年前1
wangxili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这句话是对的.种间关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捕食与被捕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应环境的自然就被吃掉了,也就是自然选择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与生物进化无关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
SLSJ随意1年前1
悄别年华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B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B、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C、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D、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条件,
故选:B。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为什么会不断调整?怎样个调整法?
spardaks1年前1
天天小百合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因为物种数量会增减,有可能是少数物种逐渐消亡,一些物种逐渐兴起,也有可能是大规模的物种灭亡和新物种的兴起.调整的话,应该有新物种与原物种加剧或减缓竞争,建立互利共生,形成捕食关系等.以上纯属个人理解
生物竞赛(遗传概念题)下列哪种类型是阻止种间基因交流的最后一道屏障?A前合子生殖隔离(请问这个名词的具体概念是什么)B形
生物竞赛(遗传概念题)
下列哪种类型是阻止种间基因交流的最后一道屏障?
A前合子生殖隔离(请问这个名词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B形态隔离 C杂种败育 D杂种不育
请问要选什么,为什么?
关于果蝇的XY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 B异源~
选什么?为什么?
懒人_rr1年前4
puke11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一,选C
首先,A的前合子生殖隔离时指在合子形成前的隔离机制——即:交配前隔离(包括:①地理隔离;②生态隔离;③季节隔离;④行为隔离;⑤机械隔离;等) 相反的,交配后隔离 就是(①配子或配子体隔离;②发育隔离;③杂种不活;④杂种不育;⑤杂种败育;)
而题目问的是隔离的最后一道屏障,则是杂种败育(原因是杂种不育是杂种不能繁殖,而杂种败育则是杂种可以繁殖只是后代的杂种在自然状态下易淘汰,所以又叫杂种衰败)
二,选A
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很显然 X和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所以是同源染色体.
希望能对于你有所帮助.
图1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图1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2)图1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
(3)图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2所示:
则图2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
(4)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血性龙族1年前1
somin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捕食、竞争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贝类所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捕食者和被捕食,由于长期的种间关系而发生?生物多样性包括?
厦门城市之星1年前3
liuyong979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捕食者和被捕食,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