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云 【唐】白居易的诗意

zhzzh9955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红拂夜奔-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5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0•达州)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
(2010•达州)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达州青年歌手黄英在唱.这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来判断的.他奶奶称赞黄英的声音很尖,这是指她唱歌时发声的 ______高.
yangkaiyi1年前1
不影子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它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人的声音,这也说明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和特征;
黄英的声带振动较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点评:
本题考点: 音色;音调.

考点点评: 解答此题要根据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去分析,尤其要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写的是谁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写的是谁
只写是说的那一个人就行
疋魈1年前2
6117419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指史可法被害后,遗体不知去向,他的养子史得威将其穿戴过的衣冠葬于梅花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里哪句是描写岭上景色,哪句描写岭下景色
davislyg1年前1
天天597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这首词其实可以都算是描写景色的,词中并没有具体描写哪里是岭上,哪里是岭下,如果单单按照上下阙来看的话,上阕的应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下阕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其他的应该都算是描写词人感受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经典名句赏析?不要现在网上说的“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经典名句赏析?
不要现在网上说的“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赏析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顺便问一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中的“赚”应该念什么?是“zhuan”还是“zuan”?
十分钟内回答给20附加分并给最佳答案;十五分钟给15附加分并最佳答案;二十分钟内给5附加分并最佳答案;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内只给最佳答案,
摸错门天津mm1年前1
yefeng1983198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赚 zhuàn
部首笔画
部首:贝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五笔86:MUVO 五笔98:MUVW 仓颉:BOTXC
笔顺编号:25344315112234 四角号码:7883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5A
基本字义
1.
做买卖,与“赔”相对:~钱.2.
做买卖得的利:~头.3.
占便宜:这场电影看得真~,他给买票又买吃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古诗中描写岭上景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丰收景象句子是什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古诗中描写岭上景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丰收景象句子是什么?
必须正确
Freeman19841年前1
craft197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描写岭上景色的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描写丰收景象的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达州青年歌手
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达州青年歌手黄英在唱。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 来判断的。他奶奶称赞黄英的声音很尖,这是指她唱歌时发声的_______高。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_____。
7311001年前1
elvis_hoo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音色;音调;响度
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隐士坟 打一人(暑假生活第二面上的)
xianying21年前1
leung03109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陶渊明
“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是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的对联.《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所作,可以认为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但是毕竟陶渊明没有自号五柳先生.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依次写了八达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牛奶小宝宝1年前1
thomas072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依次写了八达岭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 喜爱 赞美 之情
请问"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这首诗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理解?
往事一如烟1年前1
xiewei5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此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已亥杂诗》的第28首,自注为(别黄蓉石比部玉阶.蓉石,番禺人.)
这是赞美黄蓉石人格的一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你实在是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
通过此诗我们看到,龚自珍与黄蓉石是融洽而默契的朋友.龚对朋友的赞誉也是自己所佩服、所努力想达到的一种境界——犷达而不狂妄,侠义而不粗鲁,温文而不呆板.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①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②絮帽:绵帽.③铜钲(zh ēng ):古代乐器名.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 )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上看首联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写景角度和所用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赏析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uihbur1年前1
skyoo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 )【答案示例】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作用:①“欲山行”领起下文,引出下面六句对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具体描写;②“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③“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诗人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④点明了季节气候和出行环境,为下文设置背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 )【答案示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 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冬来岭上一枝梅 叶落枯枝总不摧 探得阳春消息近 依然还我作花魁
冬来岭上一枝梅 叶落枯枝总不摧 探得阳春消息近 依然还我作花魁
我已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只是不知前景如何,可能今后面临的压力会较大,在犹豫是否去时,就去抽签的.
东格拖鞋1年前1
sjia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这是一支上签.从签来看,应该去.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下去.你会有一个很美好的未来.你是花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岭上景色的是,写岭下景色的是?
足球妹妹1年前1
香凝袖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7151272791年前1
cjfok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此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已亥杂诗》的第28首,自注为(别黄蓉石比部玉阶.蓉石,番禺人.)
这是赞美黄蓉石人格的一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你实在是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
通过此诗我们看到,龚自珍与黄蓉石是融洽而默契的朋友.龚对朋友的赞誉也是自己所佩服、所努力想达到的一种境界——犷达而不狂妄,侠义而不粗鲁,温文而不呆板.
翻译岭上逢酒别者又别中文翻译
guizhi1231年前1
todayluguo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作者权德舆(公元 759-818)唐朝臣子,在兵部礼部都任过职,识文好学文字质朴,被称为诗宗.“十年前分手,没有想到却在此征途上在相遇.要问现在又要骑马去哪里,要去的就是夕阳之下的万山丛中.” 这首诗不单只是抒写一别十年再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感触.在千山万壑集聚的岭偶然重逢,再匆匆作别,诗中不写“相逢”时的细节,而用平静语调轻轻写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西斜的夕照正将余光投向峭立的山峰.构成一幅在夕照中重逢又再作别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