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的兼词用法和指示代词用法是一个说法吗?

wlhrachel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zhouyunfei520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在古代汉语语法中,“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各家对其的词性用法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说法.代词、语气词、兼词这三种词性一般是大家都认可的,而疑问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这几种说法大家是有分歧的.
1年前
1990red 共回答了33个问题 | 采纳率
什么叫说法?读音是相同的
1年前

相关推荐

解释一下怎么判断一个词语是:副词,介词,连词,兼词【手工打,不要粘贴!】
爱飘1年前1
红袖添香_56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兼词:类似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焉”
这些方法就是在这些词的前后加上对应的字,看看是否通顺.例如“大”是形容词,可以携写成“很大”
如果还要其他词的判断方法,
英语翻译文言文 老叟斥牛里面的 “将卖诸屠肆” 的 “诸” 和 “肆” (诸解释完整 什么兼词 都注明了) “络绎来视”
英语翻译
文言文 老叟斥牛里面的 “将卖诸屠肆” 的 “诸” 和 “肆” (诸解释完整 什么兼词 都注明了) “络绎来视” 的“络绎” 的意思 “岂不大善” 的 “善” 的意思 “尔引之使出” 每个字的解释 然后整句翻译 “生而需奉养” 的“生” 和“而” “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 的“盖” “尝”的意思
还有“伏地僵卧” 每个字的意思和 (别翻译地) “村人闻是事” 的“是”“忽邻叟刘某愤然而至”的叟
降伏其心1年前1
yanminzha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诸”是“之于”的意思,就是代牛,
“肆” 是“店铺”的意思
“络绎”是来来往往不绝
“善”是好的意思
“尔引之使出”:尔,你;引,牵引;之,牛;使,让;出,出来.尔引之使出,你把它(牛)牵引出来
“生”:活着
“而”:助词
“盖”:助词
“尝”:曾经
含有“焉”的成语并且焉的意思为“兼词,于之”
林姥姥1年前1
5201314ZXY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那里,表示对某事不专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乌焉成马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习焉不察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语焉不详
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什么是兼词,能举些例子吗
dengyong200230761年前1
luohui_1972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常见的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2)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
"叵"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如:(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2)居心叵测.
"旃"这个兼词比较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如: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
语文古文语法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词句中的“焉”字老师说是兼词,表示“于是”即:从这里。但是我认为焉不是也有
语文古文语法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词句中的“焉”字老师说是兼词,表示“于是”即:从这里。
但是我认为焉不是也有放在句末做语气词的吗?不用老师所说的那个解释也是讲得通的:从此再也不出来了。(并非一定要说“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了”)
于此我不能理解的还有
“且焉置土石”当中的”焉“字
老师说是疑问代词,表示哪里的意思,即“哪里可以安置土石呢?”
但我认为,可以把这个焉理解成“兼词”,表示“到哪里”
翻译则是这样:况且将这些土石安置到哪里去呢?”这样的话,这个“焉”字是“于是”这样就说的通了啊,为什么会不对的呢?
我到底要怎么区分啊,总觉得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到底则么回事呢?
大家帮帮我把!如果回答得详细,我会提高悬赏的哦,注意,是要很详细,一字一句地分析哦,我脑袋转的不是很快。谢谢!
看星的猪猪1年前4
woyoulaile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如果你看过带注的古文经典,比如《史记》,里面一个字或者句的解释通常是几种甚至十多种,你就知道你的怀疑本身并没有错误,老师讲的无非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一种解释。至于古文译白话文,不仅仅从字面上去解释,要联系上下文,还有古人用字词的习惯,以及典故等等。...
英语中的兼词,又是形容词又是副词的,比如说 fast 常用点的.
楼阑玉1年前1
恼破zz绪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2L的答案中 bright 不是副词,其他很多单词属于不常用,如sound(除了sleep sound) 不常用于副词
另外补充几个常用的兼词:quick,early,daily,weekly,yearly,hourly,quarterly,half-yearly,Half
Straight ,Just,low,most,clear,clean
求助!古代汉语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
求助!古代汉语
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泪、涙”的关系属于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夫人将启之。”中的“之” 的词性是代词,代指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是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许慎对“六书”中“形声”所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是汉朝杜预注,唐朝孔颖达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师进,次于陉。”中“次”的文中义是“前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狂草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访”的文中义是“拜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chenxiachen1年前2
weizhanme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B,焉:于是,于这里的意思
2B
3B泪是会意字,涙是形声字。
4B
5A晋杜预注
6A“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假借
7A杜预是西晋人
8A驻扎的意思
9A,较少使用价值,如果你会写的话你有朋友能看懂,你们书信交流不也又实用价值了。
10A古代汉语中的 访,不是拜访,是咨询的意思...
小女子请求各位学霸速来帮忙《师说》韩愈 焉”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以下一些用法:用作代词,相当于“之”;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
小女子请求各位学霸速来
帮忙
《师说》韩愈

焉”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以下一些用法:用作代词,相当于“之”;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用作疑问代词,作“怎么”、“哪里”、“什么”等讲;用作句末语气词,无意义;用作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焉”字。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softmaster1年前1
是杰人 共回答了32个问题 | 采纳率84.4%
又是你。呵呵。1.兼词。2.无实义。3.疑问代词。4.句末语气词
文言文中的“兼词”是什么成分?
rgbsd1年前1
dd一涛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效,则 治 臣之罪 惩处,治罪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 诸 ? 兼词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效,则 臣之罪 惩处,治罪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 ? 兼词,“之乎”
C. 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D.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家族
广泛撒户口1年前1
zbq022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D

请问“焉”在古汉语中作兼词有什么意思?
请问“焉”在古汉语中作兼词有什么意思?
“焉”有没有用在句中作兼词的意思
major_jay1年前1
zxyong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即,“在这里,在哪里”之意).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焉”作为兼词,既不用在陈述句中,亦不用在疑问句末,只使用在陈述句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是兼词,“于之”,从这里.还是语气词,无实义?
心雨3201年前5
雪的芳香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是兼词,“于之”,从这里.
现代汉语中的兼词短语是什么
jjj4051年前2
guyang_2000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5%
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就是搠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
例如
请他进来.这个“他”是“请”的宾语,但是同时又是“进来”的主语.
文言文中,“兼词”是什么意思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lgjg1年前1
qianru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学习文言文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兼词”就是一种. 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等. 【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②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①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②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例如: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 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 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 ①“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②“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 (《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父亲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 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 【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例如: 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学生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 ②居心叵测.(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限制语气.例如: 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 ②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罢了. 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⑤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焉字的兼词与助词用法怎么区别
相爱四年1年前1
zorro_7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焉:语气助词: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放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了,呢,或不译) 代词:谨食 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代事物,通之 .兼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用于句末(在这里,从这里,在那里) 主要从意思来理解.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的兼词?比如焉放在句尾,什么时候可以判断是兼词?请不要给我在别处复制的答案.
jinboshu1年前1
xhc36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焉:一般前边有了动词,后边没有做宾语的名词或代词等.
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言中的兼词是什么意思?有那些常见的兼词?
雪影梦白1年前1
茉茉的天空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兼词及其用法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常见的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2)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
"叵"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如:(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2)居心叵测.
"旃"这个兼词比较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如: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
兼词是什么请详细解释一下古汉语中什么是兼词,用法是什么,有哪些是兼词,
海之婷婷1年前1
junj_liu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2)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
"叵"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如:(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2)居心叵测.
"旃"这个兼词比较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如: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
兼词“诸”、“焉”之比较
古代汉语中,兼词“诸”、“焉”出现的频率颇高,且为两类不同兼词的典型.对之加以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兼词的一般特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诸”是合音兼词;“焉”是非合音兼词.
“诸”不仅意思和作用是合二为一的,而且读音也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类似反切注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
(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1)例中的“诸”字, 是“之于”的合音, 之(zhī)+于(yū)=诸(zhū).——此处“于”依古音韵体系说,“于”属“鱼韵”,故其韵母为U;(2)例中的“诸”字,则是“之乎”的合音,之(zhī)+乎(hū)=诸(zhū).
而“焉”在读音上不存在象“诸”那样的拼合关系.如: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此例中“焉”字仅仅兼有“于之”两字的意思,读音上却不是“于之”的拼合,于(yū)+之(zhī)≠焉(yān).
二、“诸”既可用在陈述句中,又可用在疑问句和感叹句末;而“焉”一般只用在陈述句末.
“诸”用在陈述句中,相当于“之于”.如: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诸”用在疑问句末和用在感叹句末,都相当于“之乎”.如: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6)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焉”作为兼词,既不用在陈述句中,亦不用在疑问句末,只使用在陈述句末.如:
(7)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曹刿论战》)
三、“诸”、“焉”从词性上看,均为实词和虚词的结合,不过它们结合的形式相异,“诸”是实词在前,虚词在后,而“焉”正好与之相反,虚词在前,实词在后.
“诸”有两种结合形式,句中“之于”,即代词+介词;句末“之乎”,即代词+语气助词.如:
(8)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9)汤诛桀,武王伐纣,有诸?(《左传》)
(8)例“诸”是“之于”的结合,“之”称代“促织”;“于”引进介绍对象;(9)例“诸”是“之乎”的结合,“之”称代“汤诛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乎”为语气助词.
“焉”用在句末,即介词+代词,介词仅是“于”字,代词有“之”、“是”、“彼”等等.如
(10)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12)祁奚告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四、“诸”用在及物动词后,或作宾语,或作宾语以及用“于”字引出动作等的补语;“焉”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后,仅做补语.
“诸”在疑问句末作及物动词的宾语.如:
(1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上述(2)(5)(6)(9)四例皆同此例.
“诸”在陈述句中作及物动词的宾语以及用“于”引出动作等的补语.如:
(1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肴之战》)
上述(1)(4)(8)三例亦同此例.
“焉”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的后面,充当处所、对象、范围和比较性的补语.如: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焉”充当不及物动词“出”的补语,上述(7)(11)两例同此.
(16)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焉”充当形容词“大”的补语.
(17)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焉”充当动宾词组“收尔骨”的补语.上述(3)(10)(12)两例同此.
以上我们只是从读音、位置、结构和语法成分等四方面对“诸”和“焉”进行了比较分析.概而言之,“诸”兼有“之于”、“之乎”的意思和作用,且为它们的合音,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和陈述句中的及物动词后做宾语,或做宾语以及用“于”引出动作等的补语.“焉”则兼有“于之”等意思和作用,与读音无必然联系,一般用在陈述句末充当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的补语.
古代汉语为数不多的兼词中,跟“诸”相类的有“叵”、“盍”、“旃”等.如;
(18)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1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20)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左传·桓公十年》)
上述(18)(19)(20)三例中,“叵”等于“不可”;“盍”等于“何不”;“旃”等于“之焉”.
跟“焉”相类的只有“耳”字.如:
(2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例句中“耳”相当于“而已”.
诸的意思(兼词)做兼词具体一点举例
米de宝1年前1
情mm乃儿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之于
英语翻译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此处“焉”是兼词还是语气词?】后秦击赵者再 【“者”作何译?】以事秦之心礼天
英语翻译
六国论: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此处“焉”是兼词还是语气词?】
后秦击赵者再 【“者”作何译?】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 【“并力西向”怎么解释?】
悲夫!有如此之势 【“势”的解释?】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翻译为以至于?理固宜然怎么解释?】
阿房宫赋: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 是哪一类词类活用?】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来其间“ 】
感激不尽!
panjie001年前2
拉风兔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此处“焉”是语气词】
后秦击赵者再 【“者”语助】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 【“并力西向”共同对付强秦】
悲夫!有如此之势 【“势”态势】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可翻译为以至于.“理固宜然”理所当然】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矗” 是动词活用做形容词】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来其间”——使其间输来 】
词性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如兼词这样的词?并请解释?谢谢!
ZY勇YZ1年前1
king20089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词性
[释义]
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兼词及其用法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常见的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2)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
"叵"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如:(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2)居心叵测.
"旃"这个兼词比较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如: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
什么是语文古文中的兼词?
xscmj1年前1
欢乐虎虎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古代汉语中,有的词代表了两个词义的结合.这种词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便称为兼词.  古代汉语兼词为数并不多,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等.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关于焉字几种的用法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的这样一句:“孔子经过,使子路问津焉.”这里的焉字是兼词还是句末语气词?
关于焉字几种的用法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的这样一句:“孔子经过,使子路问津焉.”这里的焉字是兼词还是句末语气词?
2.“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这是句末语气词还是在动词后做宾语表示代词的用法?
1682343391年前1
wangcp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语气助词,
古汉语"兼词"是什么意思?
雨蒙蒙1101年前1
2pbbc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 (2)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之!(《尚书·汤誓》) "叵"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两个词.如:(1)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2)居心叵测. "旃"这个兼词比较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两个词.如: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采苓》) 兼词“诸”、“焉”之比较 古代汉语中,兼词“诸”、“焉”出现的频率颇高,且为两类不同兼词的典型.对之加以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兼词的一般特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诸”是合音兼词;“焉”是非合音兼词. “诸”不仅意思和作用是合二为一的,而且读音也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类似反切注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 (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1)例中的“诸”字, 是“之于”的合音, 之(zhī)+于(yū)=诸(zhū).──此处“于”依古音韵体系说,“于”属“鱼韵”,故其韵母为U;(2)例中的“诸”字,则是“之乎”的合音,之(zhī)+乎(hū)=诸(zhū). 而“焉”在读音上不存在象“诸”那样的拼合关系.如: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此例中“焉”字仅仅兼有“于之”两字的意思,读音上却不是“于之”的拼合,于(yū)+之(zhī)≠焉(yān). 二、“诸”既可用在陈述句中,又可用在疑问句和感叹句末;而“焉”一般只用在陈述句末. “诸”用在陈述句中,相当于“之于”.如: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诸”用在疑问句末和用在感叹句末,都相当于“之乎”.如: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6)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焉”作为兼词,既不用在陈述句中,亦不用在疑问句末,只使用在陈述句末.如: (7)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曹刿论战》) 三、“诸”、“焉”从词性上看,均为实词和虚词的结合,不过它们结合的形式相异,“诸”是实词在前,虚词在后,而“焉”正好与之相反,虚词在前,实词在后. “诸”有两种结合形式,句中“之于”,即代词+介词;句末“之乎”,即代词+语气助词.如: (8)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9)汤诛桀,武王伐纣,有诸?(《左传》) (8)例“诸”是“之于”的结合,“之”称代“促织”;“于”引进介绍对象;(9)例“诸”是“之乎”的结合,“之”称代“汤诛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乎”为语气助词. “焉”用在句末,即介词+代词,介词仅是“于”字,代词有“之”、“是”、“彼”等等.如 (10)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12)祁奚告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四、“诸”用在及物动词后,或作宾语,或作宾语以及用“于”字引出动作等的补语;“焉”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后,仅做补语. “诸”在疑问句末作及物动词的宾语.如: (1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上述(2)(5)(6)(9)四例皆同此例. “诸”在陈述句中作及物动词的宾语以及用“于”引出动作等的补语.如: (1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肴之战》) 上述(1)(4)(8)三例亦同此例. “焉”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的后面,充当处所、对象、范围和比较性的补语.如: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焉”充当不及物动词“出”的补语,上述(7)(11)两例同此. (16)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焉”充当形容词“大”的补语. (17)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焉”充当动宾词组“收尔骨”的补语.上述(3)(10)(12)两例同此. 以上我们只是从读音、位置、结构和语法成分等四方面对“诸”和“焉”进行了比较分析.概而言之,“诸”兼有“之于”、“之乎”的意思和作用,且为它们的合音,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和陈述句中的及物动词后做宾语,或做宾语以及用“于”引出动作等的补语.“焉”则兼有“于之”等意思和作用,与读音无必然联系,一般用在陈述句末充当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动宾词组的补语. 古代汉语为数不多的兼词中,跟“诸”相类的有“叵”、“盍”、“旃”等.如; (18)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1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20)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左传·桓公十年》) 上述(18)(19)(20)三例中,“叵”等于“不可”;“盍”等于“何不”;“旃”等于“之焉”. 跟“焉”相类的只有“耳”字.如: (2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例句中“耳”相当于“而已”.
求采纳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的焉怎么理解我也认为是shangui2006的理解:于彼,在那里但是有人说翻译成兼词,不合乎习惯:鄱阳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的焉怎么理解
我也认为是shangui2006的理解:于彼,在那里
但是有人说翻译成兼词,不合乎习惯:鄱阳湖湖口有石钟山在湖口
他认为是语气词,不译
空心人儿1年前4
ss天使暗黑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于彼,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