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列传中的一段句法和结构分析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

A20010298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李斯列传中的一段句法和结构分析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这一段中 涉及到的所有 古今字、通假字、古今异义、同义词.词类活用的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双宾语、兼语、状语后置.坑爹的古代汉语啊,求各位大神帮帮忙
注意!不是翻译,是这一段的古代汉语句法结构分析,包括:①特殊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双宾语句、习惯句式 ②特殊的语序:宾语前置 ③特殊的述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等 ④实词活用 ⑤名词作状语 ⑥虚词用法
不全也行,反正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谢谢~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99900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使动用法:“故终以胁韩弱魏”中"弱";
名词作状语:“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中的“北”、“南”;“资之金玉”中的“金玉”;
虚词“以”:表目的;
1年前

相关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haityuu1年前1
9845351bb117568c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求《史记 李斯列传》中的一段的古代汉语句法结构分析
求《史记 李斯列传》中的一段的古代汉语句法结构分析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注意!不是翻译,是这一段的古代汉语句法结构分析,包括:①特殊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双宾语句、习惯句式 ②特殊的语序:宾语前置 ③特殊的述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等 ④实词活用 ⑤名词作状语 ⑥虚词用法
不全也行,反正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
stlxf1年前1
破胡子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1、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因,虚词中的连词,于是.
2、为之奈何?奈何,怎么办.
3、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被动句,用“见……于”表被动,被人当作臣,被人制.
4、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注意:其中的“是”是代词而非判断词.
5、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注意:其中的“是”是代词而非判断词.
6、能薄而材譾,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判断句,分析同上.
7、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判断句,用“为”表判断.
8、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同上)
9、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判断句,用副词“必”表判断.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咚咚咚就是回下帖1年前1
ym119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B

求史记的李斯列传全部原文和译文
xk9811年前1
berial36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原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77772.html?si=1
译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5380.html?s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