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longfuyong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 ,是明初 家,浦江(浙江义乌)人。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录毕, 送之(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 )
③或遇其 叱咄 ( )
其欣悦 ( )
3.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突出了两个词语“嗜学”“家贫”,结合这一段的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家贫”的,作者又是怎样“嗜学”的。


4.作者如果只写自己的经历也能表现年少时读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同舍生的装扮?谈谈你的理解。


5.这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穷苦少年,最后成为了“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的大学士,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n
longfuyong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lixiaobo2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92.3% 举报

1.宋濂 文学
2.①跑 ②请教。③训斥,呵责。 ④等待。
3.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可以看出无力购书,从“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以看出无资聘师。作者是无书借书抄录,不计严寒,按时归还;无师百里求师,不辞劳苦。乡之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却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
4.这是一种对比(或衬托)的写法,身居“烨然若神人”纨绔子弟之中,从不自惭形秽,反而乐在其中,可见其人生追求远胜于普通人,这也是他后来能够成为让人仰慕的一代大家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5.人没有生来就具备一切美好的条件的,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必须要从小奋斗。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我们应该把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言之成理即可,作家的话可不用)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90 s. - webmaster@yulucn.com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lixiaobo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宋濂 文学
2.①跑 ②请教。③训斥,呵责。 ④等待。
3.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可以看出无力购书,从“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以看出无资聘师。作者是无书借书抄录,不计严寒,按时归还;无师百里求师,不辞劳苦。乡之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却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
4.这是一种对比(或衬托)的写法,身居“烨然若神人”纨绔子弟之中,从不自惭形秽,反而乐在其中,可见其人生追求远胜于普通人,这也是他后来能够成为让人仰慕的一代大家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5.人没有生来就具备一切美好的条件的,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必须要从小奋斗。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我们应该把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言之成理即可,作家的话可不用)
1年前

相关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送之( ) 师( )
疑质理( ) 获有所闻( )
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 )通( );( )通( )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lewkite1年前1
fengshi11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宋濂 明
2.走:跑;硕:大;援:引;率:终于
3.“四支似劲不能动”中的“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被”通“披”。
4.借书、抄书,遍观群书;请教先达,恭敬专心;为师求学,不畏寒冷;不羡富贵,以苦为乐。(意对即可)
5.“略”
6.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7.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意对即可)
8.“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