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中“性空”怎样理解?

dzydj6168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缘起性空”中“性空”怎样理解?
“缘起性空”中“缘起”容易理解,“性空”难懂,有谁能用浅显的例子说明清楚?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maxxzq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性,即自性,自性本来处于空明之中,自性自如,一尘不染,无智无碍,其实也就是原始态,万事万物由这个状态开始演化,一切的因缘也同样起于此,所以叫“缘起性空”.
1年前

相关推荐

请用简单明白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缘起性空
我木目心你1年前1
脑残三贱客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缘起法说明: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因缘关系,一切皆不能成就.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因为有晨夫种田,我们才有饭吃;有工人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乃至出门,由于有公共汽车司机为我们的开车,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这许多因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了.甚至于晚上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有精彩的节目可看,如果没有放多演艺人员表演,如何能有电视节目可看?所以,每个人能够生存,都要感谢因缘,感谢世间的成就.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世间上的一切者因缘生起,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因所以能成果,一定要有缘.例如,花的种子种下去,它在能够开花结果,必定要有土壤、阳光、空气、水份、肥料等很多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过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业,现在到了人间来,还要有现世的缘,因缘聚合了,才能产生果.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虽然深奥难懂,不过从因果法则的六条定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缘起性空”.
1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所以,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
2相由缘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由于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3事待理成:宇宙万法的生起,因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4多从一有: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种籽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长大开花,结出一树累累的果实,这都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有”的理论根据.
5有依空立:世间上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6佛是人成:佛陀悟道之初,曾经宣示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只要断除无明,拂麈去垢,开头佛性,自能证悟成佛,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卷一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
缘起性空正如拳头与手掌,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这叫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知本性是空.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容易懂,但是人生各种关系的存在,却都离开不了缘起性空的道理.
既然诸法空相,又何来因果报应之说?我做了好事,那么这个好事在胜义的角度只是缘起性空,与我后面获得的福报有何关系?反之,恶
既然诸法空相,又何来因果报应之说?我做了好事,那么这个好事在胜义的角度只是缘起性空,与我后面获得的福报有何关系?反之,恶事也应当如此.无善恶,无因果报应,更无业力牵引之说.
也就是万法惟心造,因果业报只是惟心所现,实际上并不存在报不报,都是无常流转而已.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句古话就说明因果业报是假有,一切都是无常而已.你今天扶老奶奶过马路,明天就有可能被车撞了.而这两件事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你认为的福报,在他人看来可能是恶报,这也是依心而起.
所以,我觉得没有报应之说,这种说法只是为了让他人少做坏事,保持心灵纯净安宁的方便说法.
如果我有说错,希望大家能用逻辑理论来驳斥我,这样我才能知道自己错了.别用那些信仰啊,好好学习之类的话搪塞.既然肯学佛,佛理自然能够经受得起辩驳,而不是搞迷信.我要信,必须你能够经得起批判.
否则,就跟那些基督徒一样,人为圣经所言都是对的有人反对就抵触.而佛教徒,是要做到无我而无我所,既然无我所,就应该放下个人佛教徒的身份,进行客观思维,而不是主观防御.
lornfox1年前1
酷酷晨晨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万法惟心造,因果报应,含义是 .心是因,事情业报是果.
一个人做了好事,并不是种因,.心是因,事情不是因.
所以,做好事常常没好报.
如果要有好果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心.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
要放开妄念 (名,利,追求物质.),回复自然清净心.
常常听到的,做好事得好报的因果报应之说,乃是妄念,不要人云亦云,有害无益.因果关系,并不是如此.如果心中常考虑善恶,必然混乱,失去清净.
六祖坛经:"不思善,不思恶" ...是表达此道理.
由于"不思善,不思恶" ,心中(因)逍遥清净,生活(果)也逍遥清净.
清净之心,比物质享受更有乐趣.
失去清净之心的人,才会追求物质享受,但是乐趣短暂,徒劳无功.
求推荐佛经看了一些网络小说,突然对佛经感兴趣比如 缘起性空 之类的,个人觉得有些句子很值得推敲,对于思想的升华很有意义本
求推荐佛经
看了一些网络小说,突然对佛经感兴趣
比如 缘起性空 之类的,个人觉得有些句子很值得推敲,对于思想的升华很有意义
本人29岁,古文水平一般,对于我的年龄段应该可以看懂的,毕竟没有接触过
求推荐几部入门的,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可以修心养性的
听别人推荐的《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
如果买的话应该注意什么,买古文还是白话,需不需要带注解.
望高人推荐,copy的别来,也不要满篇推荐的,
另外,帮我解释下大成佛法和小成佛法的区别,应该看哪种的?
PS:需要提升自我修养,可以修心养性的哪种,本人可不希望吧自己弄成个神算子,整天神神叨叨的,言语不适还请见谅
djlkpb1年前1
贝克汉姆的妹妹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首推《心经》,每名僧人的必修课,每人都会背.
全文两百字左右,字字都是经典.每一句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本书了.网上有翻译的白话文,推荐你有空你看看.
另外,简单的告诉你,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大乘佛法里面有“愿力”这个概念,比如“地藏王菩萨”就是代表愿力.大概意思就是“愿为众生”,而小乘主要强调个人的修行.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分支虽有不同,但也是大同的.
学习佛经,不亚于学习一门自然科学,不能认为就几个古文,说来说去好像差不多.并不是这样,佛经是佛教教义的经典,具有一套完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体系.值得深入.
最后,遇到不懂的多问,以前的智者在求证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跋山涉水,很是辛苦.现在网上的资源很丰富,我们学起来要简单一些了.但注意不要学偏了,切莫偏离.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和缘起性空 诸法无我 有矛盾么?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和缘起性空 诸法无我 有矛盾么?
佛教认为世界“缘起性空”万物不论物质与精神都是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同时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既然无我,又哪来的心和识.
xx451年前1
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你这么读:万法唯识,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三界唯心.
先解释一下:
法,指能思维的意识去思维现象后所得的分别意识.如什么样的苹果才好吃.
识:根尘相对,意识跟着升起,就是识.譬如你看到一个苹果,你知道那个红的球是苹果.所以识是法的基础.
我:“我”代指恒常.观察者和现象是相伴而生的,既然有可以被看的,那么这个能看的,应该就是长存的、恒久的吧!所以一般人就把这个看到现象,得到法的观察者,无意识地当成恒久不灭的.
妙明真心:这是整体合一的境界.在里边没有两极,没有观察者、现象的相对而生.所以,但凡去思维这个妙明真心,得到的法都不是妙明真心.为什么呢?如果你想达到妙明真心,就需要在品质上与其重叠,即你的觉性,由一个“观察者——现象”中的范畴上升到泯灭相对二元的境界,你便与妙明真心的位置合一了.由佛陀印证,这个位置才是真正坚固不灭的.而“观察者——现象”中那个能思维的“我”不是本心,而且也同现象一样是生灭无常的.
无我:达到妙明真心,自然没有“我”了.因为“我”是“观察者——现象”范畴中的产物.
所以呢,法、识、我、现象,都是“观察者——现象”范畴中的产物.所以说,万法唯识,诸法无我嘛.万法不过是识里边生出来的,诸法后边是那个能思维的我,不是坚固的我(本心),所以无我.诸行无常,三界唯心,诸行就是现象,能看到的都没有常性,三界就是指“观察者——现象”范畴的总和,其实只有这个妙明真心是坚固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