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当x=2时,反比例函数y=k1x(k1≠0)与y=k2x(k2≠0)的值相等,则k1与k2的比是(  )

秋绿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若当x=2时,反比例函数y=
k1
x
(k1≠0)与y=k2x(k2≠0)的值相等,则k1与k2的比是(  )
A.1:4
B.2:1
C.4:1
D.1:2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大工业kk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当x=2时两函数的值相等,

k1
2=2k2
则k1:k2=4:1.
故选C.
1年前

相关推荐

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1)若点A(1,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k的值;(2)若在这个函数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1
x

(1)若点A(1,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k的值;
(2)若在这个函数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
(3)若k=13,试判断B(3,4),C(2,5)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燃烧低调1年前1
xuemao_71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1)将点A的坐标代入已知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k值;
(2)根据函数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确定k-1>0,从而确定k的取值范围;
(3)将k=13代入得到解析式,然后知横纵坐标之积为12的就在图象上.

(1)将点A(1,2)代入y=
k−1
x得:
k-1=1×2
解得:k=3
(2)∵函数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1>0,
解得:k>1
(3)将k=13代入,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
∵B(3,4)中的3×4=12,∴点B在图象上;
∵C(2,5)中2×5≠12,
∴点C不在函数图象上.

点评:
本题考点: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和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属于基础题,相对比较简单.

(2011•化州市二模)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k1x和y=k2x(其中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依次是C1和C
(2011•化州市二模)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其中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依次是C1和C2,设点P在C1,PC⊥x轴于点C,交C2于点A,PD⊥y轴于点D,交C2于点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ODB与△OCA的面积相等;
②四边形PAOB的面积等于k2-k1;③PA与PB始终相等;
④当点A是PC的中点时,点B一定是PD的中点.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荡秋千的兔子1年前1
koocoffe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所表示的意义,对①②③④分别进行判断.

①A、B为y=
k2
x上的两点,则S△ODB=S△OCA=[1/2]k2,正确;
②由于k1>k2>0,则四边形PAOB的面积应等于k1-k2,错误;
③只有当P的横纵坐标相等时,PA=PB,错误;
④当点A是PC的中点时,点B一定是PD的中点,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k1x(k1>0,x>0)图象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
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
k1
x
(k1>0,x>0)图象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交反比例函数y=
k2
x
(k2<0且|k2|<k1)的图象于E、F两点.
(1)图1中,四边形PEOF的面积S1=______(用含k1、k2的式子表示);
(2)图2中,设P点坐标为(2,3).
①点E的坐标是(______,
k2
2
k2
2
),点F的坐标是(
k2
3
k2
3
,______)(用含k2的式子表示);
②若△OEF的面积为[8/3],求反比例函数y=
k2
x
的解析式.
DLDUAN1年前1
alwickwxf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1)根据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解答;
(2)①根据PE⊥x轴,PF⊥y轴可知,P、E两点的横坐标相同,P、F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分别把P点的横纵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
k2
x
即可求出E、F两点的坐标;
②先根据P点的坐标求出k1的值,再由E、F两点的坐标用k2表示出PE、PF的长,再用k2表示出△PEF的面积,把(1)的结论代入求解即可.

(1)∵P是点P是反比例函数y=
k1
x(k1>0,x>0)图象上一动点,∴S矩形PBOA=k1
∵E、F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
k2
x(k2<0且|k2|<k1)的图象上两点,
∴S△OBF=S△AOE=[1/2]|k2|,
∴四边形PEOF的面积S1=S矩形PBOA+S△OBF+S△AOE=k1+|k2|,
∵k2<0,
∴四边形PEOF的面积S1=S矩形PBOA+S△OBF+S△AOE=k1+|k2|=k1-k2

(2)①∵PE⊥x轴,PF⊥y轴可知,P、E两点的横坐标相同,P、F两点的纵坐标相同,
∴E、F两点的坐标分别为E(2,
k2
2),F(
k2
3,3);

②∵P(2,3)在函数y=
k1
x的图象上,
∴k1=6,
∵E、F两点的坐标分别为E(2,
k2
2),F(
k2
3,3);
∴PE=3-
k2
2,PF=2-
k2
3,
∴S△PEF=[1/2](3-
k2
2)(2-
k2
3)=
(6−k2)2
12,
∴S△OEF=(k1-k2)-
(6−k2)2
12
=(6-k2)-
(6−k2)2
12
=
36−k22
12=[8/3],
∵k2<0,
∴k2=-2.
∴反比例函数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涉及到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

(2013•湖北模拟)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k1x和y=k2x(其中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依次是C1和
(2013•湖北模拟)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其中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依次是C1
C2,设点P在C1上,PC⊥x轴于点C,交C2于点A,PD⊥y轴于点D,交C2于点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ODB与△OCA的面积相等;②四边形PAOB的面积等于k1-k2
③PA与PB始终相等; ④当点A是PC的三等分点时,点B一定是PD三等分点.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cinderella晴天1年前1
两个小肥肥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函数图象上的点和坐标轴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和四边形的面积和k是[1/2]和相等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上的点确定线段的关系.

①△ODB与△OCA的面积都是
k2
2,故①正确.
②四边形OCPD的面积是k1,四边形PAOB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CPD的面积减去△ODB与△OCA的面积k1-k2.故②正确.
③当P位置改变后,PA与PB不一定 相等,故③不正确.
④因为P在C1上,A、B在C2上,所以当点A是PC的三等分点时,点B一定是PD三等分点,所以④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知道函数图象上的点和坐标轴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和四边形的面积和k的关系.

如图,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y=k1x(k1<0,x<0)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
如图,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y=
k1
x
(k1<0,x<0)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交反比例函数y=
k2
x
(0<k2<|k1|)图象于E、F两点.
(1)用含k1、k2的式子表示以下图形面积:
①四边形PAOB;②三角形OFB;③四边形PEOF;
(2)若P点坐标为(-4,3),且PB:BF=2:1,分别求出k1、k2的值.
igemq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f次函数y=ke+图的图象交于A、图两点,A(e,n),图(-l,-e).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图象与f次函数y=ke+图的图象交于A、图两点,A(e,n),图(-l,-e).
(1)求反比例函数和f次函数的关系式;
(e)试证明线段A图分别与x轴、y轴分成6等分;
(你)利用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
k1
x
kex+图
的解集.
nephropwj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如图,Rt△ABC的斜边AC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上,AB与x轴平行
如图,Rt△ABC的斜边AC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
k2
x
的图象上,AB与x轴平行,BC=2,点A的坐标为(1,3).

(1)求C点的坐标;
(2)求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arha1年前3
hjl63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1)先把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1
x
确定过A点与C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3/x],由于BC=2,AB与x轴平行,BC平行y轴,则可确定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横坐标为3,然后把x=3代入y=[3/x]得y=1,于是得到C点坐标;
(2)把B(3,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2
x
求出k2,则可确定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1)把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1
x得k1=1×3=3,
所以过A点与C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3/x],
∵BC=2,AB与x轴平行,BC平行y轴,
∴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横坐标为3,
把x=3代入y=[3/x]得y=1,
∴C点坐标为(3,1);
(2)把B(3,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2
x得k2=3×3=9,
所以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9/x].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当k>0,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当k<0,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009•石景山区一模)两个反比例函数y=k1x和y=k2x(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动点P在y=
(2009•石景山区一模)两个反比例函数y=
k1
x
和y=
k2
x
(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动点P在y=
k1
x
图象上,PC⊥x轴于点C,交y=
k2
x
的图象于点A,PD⊥y轴于点D,交y=
k2
x
的图象于点B.
(1)求证:四边形PAOB的面积是定值;
(2)当
PA
PC
2
3
时,求
DB
BP
的值;
(3)若点P的坐标为(5,2),△OAB、△ABP的面积分别记为S△OAB′S△ABP.设S=S△OAB-S△ABP′
①求k1的值;
②当k2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运运1年前1
新海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1)证明:设A(x1,y1),B(x2,y2),P(x3,y3),
△AOC与△BOD的面积分别为S1,S2,矩形PCOD的面积为S3
由题意,得y1=
k2
x1,y2=
k2
x2,y3=
k1
x3,
∴S1=
1
2x1y1=
1
2k2,S2=
1
2x2y2=
1
2k2,S3=x3y3=k1
∴S四边形PAOB=S3-(S1+S2)=K1-K2
∴四边形PAOB的面积是定值;(2分)

(2)由(1)可知S1=S2,则OD•BD=OC•AC
又∵PA=
2
3PC
∴AC=
1
3PC
∵DP=OC,OD=PC
∴BD=
1
3DP

DB
BP=
1
2;(4分)

(3)①由题意知:k1=xPyP=10;(5分)
②A、B两点坐标分别为A(5,
k2
5),B(
k2
2,2)
∴S△ABP=
1
2AP•BP=
1
2(2−
k2
5)(5−
k2
2)
∴S=S四边形PAOB−2S△ABP=10−k2−2×
1
2(2−
k2
5)(5−
k2
2)
∴S=−
1
10k22+k2
∴当k2=5时,s有最大值
5
2.(7分)
如图,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y=k1x(k1<0,x<0)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
如图,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y=
k1
x
(k1<0,x<0)
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交反比例函数y=
k2
x
(0<k2<|k1|)
图象于E、F两点.
(1)用含k1、k2的式子表示以下图形面积:
①四边形PAOB;②三角形OFB;③四边形PEOF;
(2)若P点坐标为(-4,3),且PB:BF=2:1,分别求出k1、k2的值.
zhongshu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y=k2x,y=k3x在第一象限内图象分别如图中①②③所示,则k1,k2,k3大小关系是(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y=
k3
x
在第一象限内图象分别如图中①②③所示,则k1,k2,k3大小关系是(  )
A.k1<k2<k3
B.k1<k3<k2
C.k3<k2<k1
D.k2<k1<k3
hitupon1年前1
王婷好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图象离原点越远,k的绝对值越大可直接得到答案.

三个函数图象都在第一象限,则k>0,
∵距离原点越远,k的绝对值越大,
∴k3<k2<k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且图象离原点越远,k的绝对值越大.

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k1x,y=k2x,y=k3x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并写出比
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y=
k3
x
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并写出比较过程.
52152105211年前1
上dd咬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先根据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判断出k1,k2,k3的符号,再在x轴上任取一点,找出y的对应值即可判断出k2,k3的大小,

由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和性质可估算k1<0,k2>0,k3>0,
在x轴上任取一值x0且x0>0,x0为定值,
则有y1=
k2
x0,y2=
k3
x0且y1<y2
∴k3>k2
∴k3>k2>k1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考点点评: 此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

(2011•新昌县模拟)定义: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与y=k2x,如果存在函数y=k1k2x(k1k2>0)则称函数y
(2011•新昌县模拟)定义:已知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如果存在函数y=
k1k2
x
(k1k2>0)则称函数y=
k1k2
x
为这两个函数的中和函数.
(1)试写出一对函数,使得它的中和函数为y=
2
x
,并且其中一个函数满足: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3
x
y=
−12
x
的中和函数y=
k
x
的图象和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两点,试求当y=
k
x
的函数值大于y=2x的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
孙名则1年前1
苏27ss0028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1)首先根据中和函数的定义和已知的k值可以求出所求函数解析式的k的取值范围,由此即可求解,答案不唯一;
(2)由于函数y=
−3
x
y=
−12
x
的中和函数y=
k
x
的图象和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两点,由此可以求出k值,然后建立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交点坐标,再结合图象即可求解.

(1)∵试写出一对函数,使得它的中和函数为y=
2
x,
并且其中一个函数满足: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不唯一,如y=
−1
x与y=
−4
x等;

(2)∵y=
−3
x和y=
−12
x的中和函数y=
6
x,
联立方程组

y=
6
x
y =2x,
解之得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3,2
3)(−
3,−2
3),
结合图象得到当y =
k
x的函数值大于y=2x的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是x<−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同时也利用了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只指在同一象限内.

(2013•安徽模拟)如图,Rt△ABC的斜边AC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k2x的
(2013•安徽模拟)如图,Rt△ABC的斜边AC的两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
k2
x
的图象上,AB与x轴平行,BC=2,点A的坐标为(1,3).
(1)求C点的坐标;
(2)求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Tracy的后窗1年前1
andy85189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1)先把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1
x
确定过A点与C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3/x],由于BC=2,AB与x轴平行,BC平行y轴,则可确定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横坐标为3,然后把x=3代入y=[3/x]得y=1,于是得到C点坐标;
(2)把B(3,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2
x
求出k2,则可确定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1)把点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1
x得k1=1×3=3,
所以过A点与C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3/x],
∵BC=2,AB与x轴平行,BC平行y轴,
∴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横坐标为3,
把x=3代入y=[3/x]得y=1,
∴C点坐标为(3,1);

(2)把B(3,3)代入反比例函数y=
k2
x得k2=3×3=9,
所以点B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9/x].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当k>0,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当k<0,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012•横县二模)在反比例函数y=k−1x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
(2012•横县二模)在反比例函数y=
k−1
x
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0
B.k>0
C.k<1
D.k>1
sjy7009261年前1
anry513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解题思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反比例函数的系数大于0时,在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1>0,解可得k的取值范围.

根据题意,在反比例函数y=
k−1
x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
即可得k-1>0,
解得k>1.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①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②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014•哈尔滨)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
(2014•哈尔滨)在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0
C.k≥1
D.k<1
general_02281年前1
小言不分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2.1%
解题思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反比例函数的系数大于0时,在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1>0,解可得k的取值范围.

根据题意,在反比例函数y=
k−1
x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
即可得k-1>0,
解得k>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①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②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012•杨浦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k<1k<1.
上尉博士1年前1
老是注册不了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由题意可得k-1<0,
则k<1.
故答案为:k<1.
已知k是一元二次方程y(y-1)=y的解,则反比例函数y=k−1x的解析式为y=-[1/x]或y=[1/x]y=-[1/
已知k是一元二次方程y(y-1)=y的解,则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解析式为
y=-[1/x]或y=[1/x]
y=-[1/x]或y=[1/x]
sean_zhao1年前1
穿着拖鞋要饭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求出方程的解,再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y(y-1)=y,
y(y-1)-y=0,
y(y-1-1)=0,
y=0,y-2=0,
y1=0,y2=2,
当k=0时,y=-[1/x],
当k=2时,y=[1/x],
故答案为:y=-[1/x],y=[1/x].

点评:
本题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关键是求出方程的解.

(2009•石景山区一模)两个反比例函数y=k1x和y=k2x(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动点P在y=
(2009•石景山区一模)两个反比例函数y=
k1
x
y=
k2
x
(k1>k2>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动点P在y=
k1
x
图象上,PC⊥x轴于点C,交y=
k2
x
的图象于点A,PD⊥y轴于点D,交y=
k2
x
的图象于点B.
(1)求证:四边形PAOB的面积是定值;
(2)当[PA/PC=
2
3]时,求[DB/BP]的值;
(3)若点P的坐标为(5,2),△OAB、△ABP的面积分别记为S△OAB′S△ABP.设S=S△OAB-S△ABP′
①求k1的值;
②当k2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龙头土人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unplugged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84.2% 举报

解题思路:(1)让矩形OCPD的面积减去周围几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其中面积应整理为和函数上的点的坐标有关的式子;
(2)利用(1)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到相关线段的比值;
(3)把P坐标代入所在的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比例系数的值;所求面积为(1)中所求的面积减去2个△ABP的面积,整理为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求出最值.

(1)证明:设A(x1,y1),B(x2,y2),P(x3,y3),
△AOC与△BOD的面积分别为S1,S2,矩形PCOD的面积为S3
由题意,得y1=
k2
x1,y2=
k2
x2,y3=
k1
x3,
∴S1=
1
2x1y1=
1
2k2,S2=
1
2x2y2=
1
2k2,S3=x3y3=k1
∴S四边形PAOB=S3-(S1+S2)=K1-K2
∴四边形PAOB的面积是定值;(2分)

(2)由(1)可知S1=S2,则OD•BD=OC•AC
又∵PA=
2
3PC
∴AC=
1
3PC
∵DP=OC,OD=PC
∴BD=
1
3DP
∴[DB/BP=
1
2];(4分)

(3)①由题意知:k1=xPyP=10;(5分)
②A、B两点坐标分别为A(5,
k2
5),B(
k2
2,2)
∴S△ABP=
1
2AP•BP=
1
2(2−
k2
5)(5−
k2
2)
∴S=S四边形PAOB−2S△ABP=10−k2−2×
1
2(2−
k2
5)(5−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求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通常整理为矩形面积减去若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形式.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所列的式子都应与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坐标有关.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72 s. - webmaster@yulucn.com
龙头土人1年前1
unplugged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解题思路:(1)让矩形OCPD的面积减去周围几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其中面积应整理为和函数上的点的坐标有关的式子;
(2)利用(1)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到相关线段的比值;
(3)把P坐标代入所在的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比例系数的值;所求面积为(1)中所求的面积减去2个△ABP的面积,整理为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求出最值.

(1)证明:设A(x1,y1),B(x2,y2),P(x3,y3),
△AOC与△BOD的面积分别为S1,S2,矩形PCOD的面积为S3
由题意,得y1=
k2
x1,y2=
k2
x2,y3=
k1
x3,
∴S1=
1
2x1y1=
1
2k2,S2=
1
2x2y2=
1
2k2,S3=x3y3=k1
∴S四边形PAOB=S3-(S1+S2)=K1-K2
∴四边形PAOB的面积是定值;(2分)

(2)由(1)可知S1=S2,则OD•BD=OC•AC
又∵PA=
2
3PC
∴AC=
1
3PC
∵DP=OC,OD=PC
∴BD=
1
3DP
∴[DB/BP=
1
2];(4分)

(3)①由题意知:k1=xPyP=10;(5分)
②A、B两点坐标分别为A(5,
k2
5),B(
k2
2,2)
∴S△ABP=
1
2AP•BP=
1
2(2−
k2
5)(5−
k2
2)
∴S=S四边形PAOB−2S△ABP=10−k2−2×
1
2(2−
k2
5)(5−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求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通常整理为矩形面积减去若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形式.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所列的式子都应与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坐标有关.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2,n),B(-1,-2).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1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2,n),B(-1,-2).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PO∽△AOB?若存在,求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8蜗牛1年前1
起名字不麻烦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并假设满足条件的p点存在,根据相似就可以求出P的位置.

(1)∵双曲线y=
k1
x过点(-1,-2)
∴k1=-1×(-2)=2
∵双曲线y=
2
x过点(2,n)
∴n=1
由直线y=k2x+b过点A,B得

2k2+b=1
−k2+b=−2,
解得

k2=1
b=−1
∴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y=[2/x],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x-1.

(2)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P(
7
6,
1
6).
理由如下:∵A(2,1),B(-1,-2),
∴OA=
22+12=
5,AB=
(−1−2)2+(−2−1)2=3
2,
∵△APO∽△AOB
∴[AP/AO=
AO
AB],
∴AP=
AO2
AB=
5
3
2=
5
2
6,
如图,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D,过P点作PE⊥x轴于点E,连接OP,作AF⊥x轴,BG⊥x轴,DH⊥BG.
在直线y=x-1中,令x=0,解得:y=-1,则D的坐标是:(0,-1);
在直线y=x-1中,令y=0,解得:x=1,则C的坐标是(1,0);
则CF=OF-OC=2-1=1,AF=1,在直角△ACF中,AC=
AF2+CF2=
2,
OC=OD=1,则CD=
OC2+OD2=
2,
BH=BG-GH=2-1=1,DH=1,在直角△BDH中,BD=
BH2+DH2=
2,
则AC=CD=DB=
2,
故PC=AC-AP=
2−
5
2
6=

2
6,
在直线y=x-1中,令x=0,则y=-1,则D的坐标是(0,-1),OD=1,
令y=0,则x=1,则C的坐标是:(1,0),则OC=1,
则△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CD=45°,
∴∠ACE=∠OCD=45°.
再由∠ACE=45°得CE=PE=

2


2
2=
1
6,
从而OE=OC+CE=[7/6],
点P的坐标为P(
7
6,
1
6).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考点点评: 判断存在性问题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需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