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思是什么

gemini_why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决定走了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中尽的意思
占用1231年前1
王姐刘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一些古诗的问题.在线等.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速读课文)了
一些古诗的问题.在线等.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速读课文)了解影响物候变化的因素,不难知道造成“人间”与“山寺”物候差异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候?
左寻1年前1
当当1号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第一问题: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即高下不一样造成的, 人间指的是平地,是平的,那里已经是初夏了,而山寺 处于山顶上,属于高处,所以是春天
第二个问题: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三个问题: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比如,春天小草发芽,夏天草葱郁,秋天草萧瑟,冬天枯萎.季节不一样,植物生长状态也不一样,这是物候.
1.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
1.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康乃馨的花期是5~7月,但在花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原因是什么?
3.果实成熟时.怎么由酸到甜?
贵我1年前5
qdlucent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温度的影响
可以采用温室种植方法
酸类物质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转化为甜类物质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解说此诗歌的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解说此诗歌的内容
2.“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句请你说说是什么“转入此中来”?“次”又指什么?
楼梯口1年前3
一不留神啊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2:是“桃花”转入此中来,诗中说的是“桃花”,其实暗指“春色”..“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此: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从地理学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祝林云峰1年前1
源于自然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每100米大概降低0.6摄氏度.
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山上与山下相比,( )气温较高.2.当庐山脚下
急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 )气温较高.
2.当庐山脚下(850m)气温为18.1摄氏度时,海拔1400米处的山顶气温大致是( ).
3.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miriam_p1年前4
matthewcheng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HAPPY NEW YEAR
山下温度较高
因为同一纬度,越往高处,温度越低
2
海拔每上升100M ,温度下降0.6C

温度=18.1-(1400-850)/100 *0.6
=18.1-3.3
=14.8C
3
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
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
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williamxia1年前4
oo的蚂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点评:
本题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诗中与“芳菲尽”相呼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ayyymars1年前1
蓝涅之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始盛开”
2、对春天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
诗人白居易写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著名诗句.你认为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凉拌开水1年前1
妖精53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点评:
本题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初二科学问题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这首千
初二科学问题
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这首千古绝唱道出了平原地区与 气候的差异。
2、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uu流寇0021年前1
Allenm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高山
2.地形
找错 如弄得好追加1.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赏析】这首
找错 如弄得好追加
1.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单摆1年前1
qazqaz23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思君不见下渝州”,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结合诗句,简析白诗黄词所表达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寿麓评价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时说:“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结合诗句,分析本词在构思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zdfgkljesthkrh1年前1
rosalie011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不同点:白诗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黄庭坚问春而至寻春,却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2)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然而,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自问自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作者的恋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主观题意对即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反映的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反映的是
A.高山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贺兰明日1年前4
feiso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A 高山气候,垂直性的气候差异.
此外,用排除法也可以得出这个答案.
白居易是哪一年写的这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木叶鲮1年前1
rtytrhfg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
希望你满意、、
---- 贞-_,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词大意?
dream27251年前1
fengsiju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语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句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之上,向来人迹罕到,作者偶游于此,竟有了新的发现和感受.诗中写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观察是非常细致的.但诗人所要说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吗?如果允许大胆推测的话,这山下山上,正暗示着世间和出世间,否则为何特出“大林寺”桃花呢?所以,诗人的感慨,应该蕴含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触.《白居易集》卷四十三有一篇《大林寺序》,应与这篇诗对读:“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大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竹,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这对了解白居易作诗时的心境是很有帮助的.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是温度对生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5度,所以山上的节气晚,开花也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谁的写的诗?
天下第二涯1年前1
424加菲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是一首纪游诗
唐朝元和十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句绝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ekinyan1年前1
墙外花开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