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是什么意思

蔓茱沙华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字母大写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五斗米又指日常生活必备,出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
1年前

相关推荐

在古代“束带迎接”是什么意思?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
在古代“束带迎接”是什么意思?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红色魅力1年前1
rsech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
《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系缭於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馀年,曾无闻焉.”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陶渊明任彭泽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萧队长跟郭白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并.”
4、指腰带.
《水浒传》第十三回:“﹝索超﹞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华督自引心腹,直入内室,抢了魏氏,登车而去.魏氏在车中计施,暗解束带,自系其喉,比及到华氏之门,气已绝矣.”《红楼梦》第七四回:“从紫鹃房中搜出两副寳玉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陶渊明的什么的什么古文里的诗句?
宁静清幽1年前1
走班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五斗米”指的是什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五斗米”指的是什么?
百科上说是“五斗米:是指晋代***中信奉“五斗米道”的***.(五斗米道,是原始道教,称张天师道,是东汉末张陵创立的,因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之.0 ”,但是其他所有译文上都说是“五斗米的官饷”. 所以到底是什么咧?
童话中的我开心1年前1
tyhappy2002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这里是指官饷,百科里还说了:
“五斗米又指日常生活必备,出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的含义是什么?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的含义是什么?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的含义是什么?
莫影斜1年前2
cqjlhgwgh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清廉 洁身自好
不为五斗米折腰请问:谁能解释陶渊明为何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是“六斗米”或“四斗米”呢?一定有其“理由吧”.例如:祭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请问:谁能解释陶渊明为何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不是“六斗米”或“四斗米”呢?一定有其“理由吧”.例如:祭酒之职月俸禄是“五斗米”,还是有其他依据呢?
happyljw1年前1
德芙32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谈“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网 | 时间:2006-10-18 |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前几天几个人闲谈,从回去看看,话题转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又转到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位朋友说:“陶渊明当一个月县令,薪水只有五斗米,一斗米大约十五斤,五斗米七十五斤,这未免太少了.这官儿当真不做也罢.”其实我国的度量衡,都是古代的较小,后来渐渐变大.陶渊明那时的五斗米,一定还不到十五斤.但到底有多少,可谁也不知道,记得在中学读书时,老师讲解这篇文章,对“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节,也没说得怎样清楚,大家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糊里糊涂的过了去.
  我觉得这问题虽没有多大重要性,但倒有点兴趣,后来就去查查历史书刊,找到了一点资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最早见于宋书的“陶潜传”,其中说:“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难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绶去职.”“督邮”这一种官,是专门来考查县令治绩的,使做县令的大为头痛,可想而知.《三国演义》中记张翼德怒鞭督邮,读者们的同情完全放在张飞一面.陶渊明没有燕人张翼德的臂力武功,鞭他一顿是不成的,但想到此人讨厌,不见也罢,于是辞官不干了.(至于“归去来辞”的序文中说辞官是为了妹子的逝世,大家说那是托词,只是为了免得惹祸.)
  现在北京故宫里藏有王莽时代的一只量器,刘复根据这只量器推算,王莽时的一斗只合今日二市升弱.又据隋书记载,王莽的铜斛约当曹魏斛九斗七升多,两晋南朝的斗斛之量是承继曹魏制度的.依此推算,陶渊明那时(东晋末年)的一斗大致与今日的二市升差不多.那么,陶渊明的五斗米,只有今日的一市斗米了.
  近来我国学者的历史研究,非常着重历代的生产、消费、分配等等经济生活,与从前重视帝王家谱、个人英雄、家族门第等大不相同.因之古代的经济资料,也整理出来很多.据学者考证,东晋时地方官的俸禄一年大约为四百斛,即四千斗(古代一斛是十斗,到南宋贾似道时才改为五斗.广东一带很少用斛,但在江南,解放前“斛”的使用是很普遍的).陶渊明的“五斗米”,如说是年俸月俸当然绝不合理,就算是日俸,也还是太少.那么其中原因在什么地方?
  缪钺先生发表在“历史研究”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新的、也颇令人信服的见解.历来大家都认为“五斗米”与陶渊明的俸禄有关,如孟浩然的“京还赠张维诗”中说:“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可见唐人就已这样理解,但缪钺先生那篇文章中却说,五斗米是当时知识分子一个月的粮食.
  他根据史书上的资料证明,南朝士大夫的食量,大概每月五斗米左右,约当今日的一市斗(这数字和今日做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大致也差不多,这里一个普通家庭,成员都不做体力劳动,一家三口,一个月吃五十多斤米也够了).所以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说“我一个人每月有五斗米也就可以饱了,再多的也不需要.我回去过田园生活,虽然劳苦些,还是可以够吃,何必要做县令,逢迎这些没有品格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