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11章11节是什么意思啊

dupeng202c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hwu-jing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没有人大过施洗约翰的意思是指约翰作耶稣的开路先锋这件事说的,这是至上的荣耀,是无人能比的.
“天国”是指新约时代的教会(新约上帝的国实现在地上,教会就是神的国度,在地如同在天),约翰还算是旧约时代的人物,在旧约圣灵还没有完全的赐下来,新约时代圣灵才沛降在每个神儿女的身上,做我们的保惠师.从这一方面来讲,约翰又连最小的一个还不如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马太福音第12章29节的讲解马太福音第12章29节“壮士”是指.
小超love1年前1
57151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太12:29 人怎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
结合前后文,这里的壮士指撒但.
在基督现在讲述的这个比喻中,他加强了在第28节中所说的真理,即,“上帝的国”来了,撒但的国被侵袭了.基督就是进入撒但的“家”或“国”的那个“人”(见对第25节的注释).人不会进自己的家“抢夺”自己的“家具”;撒但并不“赶逐”撒但(见第26节).所以那进别西卜的“家”(见对第24节的注释)去“抢夺他的家具”的某人,必定是他的仇敌.
抢夺他的家具.撒但声称这世界是他的,因为它曾被“交付”给他(见路4:6).在那个意义上,这世界是他的“家”,世上的人就成了他的“家具”.基督来了,要释放撒但的俘掳,先是从罪的牢房释放他们(见对路4:18的注释),然后从死的牢房释放他们(见启1:18).藉着赶逐魔鬼,基督就抢夺了撒但的牺牲品,即,抢夺了他的“家具”.
能捆住一个“壮士”的人必须比那“壮士”更强(见路11:22).唯有上帝比撒但更强;所以,既然面对耶稣释放了撒但的俘掳的证据,就证明必是上帝的能力在藉着耶稣运行.基督大能的作为证明,他并不是与撒但联盟,而是与他作战的.
荣耀归于神,平安归于神所喜悦的人.
求一个圣经故事的英文版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葡萄园主人的故事)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
求一个圣经故事的英文版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葡萄园主人的故事)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
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
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
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
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
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1回答者:
zf2131年前2
iszud7_3m_o15a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转帖一个给你吧:
20:1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a man that is an householder,which went out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hire labourers into his vineyard.
20:2 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And when he had agreed with the labourers for a penny a day,he sent them into his vineyard.
20:3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
And he went out about the third hour,and saw others standing idle in the marketplace,
20:4 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And said unto them; Go ye also into the vineyard,and whatsoever is right I will give you.And they went their way.
20:5 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
Again he went out about the sixth and ninth hour,and did likewise.
20:6 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And about the eleventh hour he went out,and found others standing idle,and saith unto them,Why stand ye here all the day idle?
20:7 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They say unto him,Because no man hath hired us.He saith unto them,Go ye also into the vineyard; and whatsoever is right,that shall ye receive.
20:8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So when even was come,the lord of the vineyard saith unto his steward,Call the labourers,and give them their hire,beginning from the last unto the first.
20:9 约在酉初雇来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
And when they came that were hired about the eleventh hour,they received every man a penny.
20:10 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But when the first came,they supposed that they should have received more; and they likewise received every man a penny.
20:11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And when they had received it,they murmured against the goodman of the house,
20:12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Saying,These last have wrought but one hour,and thou hast made them equal unto us,which have borne the burden and heat of the day.
20: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
But he answered one of them,and said,Friend,I do thee no wrong:didst not thou agree with me for a penny?
20:14 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Take that thine is,and go thy way:I will give unto this last,even as unto thee.
20:15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Is it not lawful for me to do what I will with mine own?Is thine eye evil,because I am good?
20:16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So the last shall be first,and the first last:for many be called,but few chosen.
马太福音17章24节是什么意思呀?帮忙解释一下吧.谢谢!
老盼1年前2
xut666 共回答了6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这是耶稣最后一次造访迦百农了,显然,他和门徒都住在彼得的家里(25节;见四13,八14~15注释),所以收税的人自然来找这家的主人彼得,虽然他们也知道耶稣是他们这些人中的头儿,是他们的先生.拉比在当时是不须纳税的,耶路撒冷的祭司也照样免税;耶稣是否也会要求免税呢?问题本身就表示他是按期缴税的,彼得也予以肯定.这笔税银可以由缴税者本人在耶路撒冷欢庆逾越节时纳上(所以才有二十一12的兑换银钱之人的摊柜之说,因为只有那里才接受不在巿面上流通的一种推罗货币),在巴勒斯坦境内的其他地方及境外地区则于一个月前即开始收缴,故这里的事件必是发生在逾越节前一个月左右.
马太福音第11读后感
xinlin82021年前1
新大灰狼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在这里,读后感是指读了马太福音里面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语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马太福音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马太福音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马太福音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等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没有必要为了“读”而“感”,应该为了“感”而去“读”,这样才有收获,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个人对于第十一章的问题有: 约翰应该是知道耶稣的身份的,为什么在第2节还要问耶稣是不是弥赛亚呢?为什么耶稣在第8节讲论施洗约翰,说:“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 为什么耶稣在第13节说:“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施洗约翰)还大.”在第17-19节中,施洗约翰和耶稣的作为有什么不一样呢?第21-24节出现的城池都对应了什么?为什么在第25节中,耶稣说,父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为什么他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

5. 以下是个人理虽然他知道但可能太久没见到耶稣所以还是要确认一下可能那些门徒已经忘了他们传福音的目的还有要传福音的人群因为现在耶稣已经来了,去天堂的标准也不再是努力就可得到的了,人们要承认自己的罪,接受神的道才可以约翰是把自己的门徒分散到旷野,而耶稣是走到人群中,和罪人同行圣经知识有限,先标记着,以后再回来细细评味神是有耐心的神,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他会耐心的展示给你看,但是自以为聪明什么都懂的话,可能就关上了和神沟通的大门最后一条,感觉就是祷告超重要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太福音6章25节到34节怎么讲怎么写
古稀郎中1年前1
一叶小百合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6:25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6:26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6:27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注: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6:28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6:29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6:30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6:31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6:32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6: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6:34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这是耶稣基督对基督徒说的.意思是,神视我们为珍宝,不会丢弃自己的儿女,只要我们把神放在首位(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吃什么喝什么这种问题根本不需挂心,因为神给野草都那么好的装饰,难道会让自己的儿女饿死吗?正如神造亚当,乃是第六日才造,之前,人所需要的一切上帝都预备好了,亚当没有任何缺乏;而不是先造个人,然后看他缺什么,就造什么.基督徒在世每天都有征战,为如何荣耀神而挂心忧虑吧.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 6:3 和合本)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 6:3 和合本)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 6:3 和合本)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 6:4 和合本)
#微读圣经#
推着火车拣破烂1年前1
oydbr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马太福音6:1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6:2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6: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6:4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概括***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要将此效应对******的负面影响降低,需要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qq一吨1年前1
sogoe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B

麻烦有英文《圣经》的帮个忙帮忙看看马太福音中第5:15到5:16“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
麻烦有英文《圣经》的帮个忙
帮忙看看马太福音中第5:15到5:16“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 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but on a candlestick; 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works,and glorify your father which in heaven”这一段话是在第几页,书上的是跟这段一模一样吗,不是的话麻烦把原文打出来,另外麻烦说一下是那个版本的圣经,出版社,出版年之类的
st7301171年前1
HR312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这段话与King James Version (KJV) 的圣经是一样的,在New testament第四页,Thomas Nelson Inc publisher 1970.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概括***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要将此效应对******的负面影响降低,需要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rr铸造1年前2
whautomatic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51.9%
D
圣经里的马太福音里的眼中梁木的梁木是什么意思
smruge1年前1
騎呢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马太福音》 7:1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马太福音》 7: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马太福音》 7: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马太福音》 7: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马太福音》 7: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太七3】「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剌,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原文字义 「刺」从木材上剥离的细小屑片;「梁木」粗大的木料.
  文意注解 「刺,」原指从木头上剥落的小片,转用来指较细微的小过错.
  「梁木,」原指房屋建筑上所用的梁木,转用来指较明显的大过错.
  『刺』只会叫人觉得伤痛,『梁木』却会压死人.
  前节是说论断人的后果,本节是说论断人的不合式.一般论断人者,往往只看见别人的小弱点,却看不见自己更大的过失.
  话中之光 (一)看不见自己身上缺失的人,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身上的缺失.
  (二)每逢我们挑剔别人的过错时,必须想到自己可能有更大的过错.
  (三)越是污秽的人,越容易从别人的身上看出污秽来;越是圣洁的人,越不容易找出别人的错.
  (四)我们对过失大小的看法常不准确;自义的人常会轻重倒置(太十八9~14).那些越多犯过错的人,反而越会对别人吹毛求疵.
  (五)我们与人相交来往,最重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爱心.凡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正表现出他里面缺少了那个最需要的爱心.
  (六)我们里面若有更多的爱,就不会急于批评别人所有而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并且在我们判断别人时,会更有怜悯和恩慈.
  【太七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剌』呢?」
  文意注解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梁木』不单指自己的严重错误,也指对别人怀有成见,以致遮蔽了眼光,看不清事实真相.
  「怎能对你弟兄说,」表示他根本不可能有公正的论断.
  话中之光 (一)信徒在评判别人之前,应先查看自己.
  (二)越认识自己的人,越不敢随便定罪别人.
  【太七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剌.」
  话中之光 (一)我们先去掉爱好批评的恶欲,抛弃那种不敬虔的挑剔恶习,然后才能看清楚事实真相.
  (二)我们以甚么样的标准来看待别人,别人也以甚么样的标准加倍看待我们.
  (三)我们的眼睛所要看得清楚的,不是别人眼中的「刺」,而是如何「去掉」刺.要去掉别人眼中的刺,要紧的不是把那刺看得真切,而是使我们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显得可爱,自然而然就会把那根刺化除了.
  (四)自己先受主的对付,然后才能对付别人;我们对人真实的帮助,乃是根据我们亲身的经历.十字架的功课,总是先从自己身上开始的.
  参考:串珠《圣经》
关于圣经的问题,看不懂啊圣经上面说的什么 马太福音6:9-13 或者太6:19-34等等等等 数字:数字--数字 这样的
关于圣经的问题,看不懂啊
圣经上面说的什么 马太福音6:9-13 或者太6:19-34等等等等 数字:数字--数字 这样的组合是什么意思,是第几章第几节还是怎么?
伊甸心1年前1
有技术含量的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马太福音6章9节—13节
6 :9 - 13
6 章 9节 — 13节
马太福音六章31节至34节的忧虑怎么讲解呢
cheaper7771年前1
羽圣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们用圣经新世界译本:马太福音六章31所以,总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32这一切都是列国的世人热中追求的.你们需要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们要不断先追求王国和他的正义,这一...
圣经 马太福音8章4节怎么理解?
圣经 马太福音8章4节怎么理解?
马太福音8:4 耶稣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摩西的礼物是什么?作证据就是见证,告诉人也是见证,为什么不能告诉人呢?
54397651年前1
梦醒无凭--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9.2%
  【太八4】「耶稣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背景注解﹞按旧约的律法,麻疯病患得痊愈后,要去给祭司察看,经祭司认定已洁净后,他就可以献祭;既献了祭,就在众人面前有了见证,成了一件推不翻的事实了(利十四2~20)。
  ﹝文意注解﹞「你切不可告诉人,」这是因为主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二25),他不愿意人因着不良的动机而来跟随他。
  「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这是因为当时还是过渡时期,还未正式进入恩典时代中(因主耶稣尚未钉死十字架、完成救赎大工),所以犹太信徒仍须按照旧约律法的规条行事。
  「对众人作证据,」证明病者已经痊愈,可恢复与人正常交往。
  ﹝灵意注解﹞「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这『礼物』乃是豫表基督,他自己是罪人得以被神悦纳的凭据(参来九9,14,24~28)。
  ﹝话中之光﹞(一)属天的人不喜欢显扬(「不可告诉人」),而喜欢隐藏。
  (二)主耶稣并非完全不顾律法上的义(太三15)。信徒不可借口属灵,而不理会在人面前作合理合法的见证(「对众人作证据」)。
  (三)我们得救以后,要继续不断的借着献上基督,彰显基督,来讨神的喜悦。
向上帝祷告后应该说什么?马太福音6:9-13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
向上帝祷告后应该说什么?
马太福音6:9-13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有古卷无“因为”至“阿们”等字).
以上这是一位朋友告诉我的
这太长了 可不可以直接祷告完后说阿们?
或者只说以上的某一句?
紫衣幽灵1年前1
摄ee王多尔衮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这是主耶稣教众圣徒的祷告.是祷告的典范.
我们祷告不是每次都念主祷文的.主祷文一般是聚会中所有人各自祷告完后,大家同心合一的结束祷告.当然,我们祷告也可以引用主祷文.
在你祷告完后,要说“奉耶稣基督的圣名求,阿门”
因为我们是罪人,不配向父神祷告.但主耶稣在父的右边,是我们的大祭司.为我们传递祷告,为我们呼求.所以我们每次要奉他的名求,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祷告.负责以我们自己的名祷告是无效的.
英语翻译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光芒不该被掩盖,而应用来照亮世界 ————马太福音(亲历历史)风不会
英语翻译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光芒不该被掩盖,而应用来照亮世界 ————马太福音(亲历历史)
风不会对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蒙田
这几句怎么翻译?我要的是原文!
5: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光芒不该被掩盖,而应用来照亮世界)
Ye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A city that is set on an hill cannot be hid.
我找到第二句的翻译了!
尉迟于菟1年前1
lornia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6.2%
Freedom in general may be defined as the absence of obstacl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desires.- Bertrand Russell
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works.- St Matthew 5:16
No wind serves him who addresses his voyage to no certain port.- Michel de Montaigne
英语翻译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马太福音5章45节把这句也加进去吧: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跑车3251年前3
iiferrero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For he makeshis sun to rise on the evil and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
- Matthew 5:45 (the forty-fifth verse of the fifth chapter of the Gospel of Matthew)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smilesonny1年前1
后坐力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上的突破还真与“马太效应”有点关系.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默顿,最早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便是“马太效应”.以人才成长这个方面为例, “马太效应”就几乎成了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惯性:对已经成名的人才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尚未出名的“潜人才”,即使已作出不少贡献,但由于还没有被社会舆论承认,其劳动成果也往往无人问津,甚至在工作、研究中会遭受非难、妒忌等“社会责难心理”的无端围攻.
《圣经》中“马太福音”这一章你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圣经故事: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五千,第二个得了二千,第三个得了一千.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五千银子做买卖,又赚了五千;第二个仆人照样赚了二千;第三个仆人把一千银子埋在了地下.过了好久,主人回来了,与仆人算帐.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五千银子,主人说: “好,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二个仆人汇报赚了二千银子,主人说: “好,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第三个仆人汇报说: “我把你分给的银子埋在地下,一个也没少.”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一千银子,分给拥有一万银子的人.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几行诗:“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不能说“马太效应”完全起消极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马太效应”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这是其一.其二,“马太效应”还可能给年轻人提供一种压力和动力.科学界的荣誉制度中还有一个现象,叫做“棘轮效应”.科学家一旦达到某一个位置,就不太可能再跌回原来的位置.一旦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永远是这种荣誉的保持者. “马太效应”就是在这种“棘轮效应”的基础上起作用的.这种似乎是:“荣誉终身制”的现象,而一种可以终生保持的荣誉,对年轻人是有巨大的影响和魅力的.年轻人会由于向往这种殊荣而产生压力和动力,于是就奋斗,而且这种奋斗必须超越前人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科学活动就这样亢奋地进行着,很少有休息时间.此外,在年轻人不断前进而取得较大成绩的时候,随着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于是出名之前的荣誉损失也会补足,甚至,按照“马太效应”,会反溯增强.
“马太效应”在某些条件下会使消极面大大增殖.
比如,“马太效应”有使年轻人由于向往殊荣而产生奋斗的压力和动力,但是,倘若我们的认识不清醒、态度不理智,这就可能演变成为强化不正确的“社会赞许动机”.每个人都有“社会赞许动机”——在工作上取得成绩以得到社会的鼓励和称赞,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无疑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个别人在不正确的“社会赞许动机”驱使下,为求得赞许、获得“马太效应”中的殊荣,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有的小学生拿家里的东西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以此来获得老师的表扬.还有些人会产生心理变态,故意致伤自己以骗取赞许.不久前,某地一家银行储蓄所的几个青年职工为了能入团入党、当先进当英雄,不是自编自演了一场“歹徒抢劫银行,青工带伤搏斗”的闹剧、丑剧吗?
“声名常常是惩罚和灾祸”.
按照控制论的原理,反馈概念包含着正反馈与负反馈这两个方面.凡使作用的结果越来越放大的,叫做正反馈,凡使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小的,叫做负反馈.一个人成名之后,如果恰当地利用“马太效应”,那么,其新的劳动成果就容易迅速进入学术(下转第五版)(上接第四版)交流体系,及时转化为社会效益,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这就是成名的正反馈过程.那么,成名的负反馈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有一幅题为“成名以后”的漫画:编辑指着青年作家身旁的满纸篓废稿说:这些我们全都发表.一个人出了名,那么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并不成熟的“退稿”、粗制滥造的“废稿”,顿时也变为“名篇杰作”,甚至他的一言一行也都成了科学论断和人世规范.犹如爱因斯坦所形容的:“我每每小声咕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有位劳动模范在获得荣誉后,一年竟有300天不在劳动岗位上而外出“传经送宝”!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一个人出名后如果这般与原来扮演的职业角色久违,那么,创造角色行为的新成就是不能不受到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严重影响的.
在“马太效应”面前,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理智的态度.
怎样才算“清醒”?如何才是“理智”?
要认清“真的我”.一个人成名之后,那包抄而来的赞誉,颂扬声中,难免有“吹”的成份.对此,请经常用“自知之明”这面镜子照一下自己,看看与被吹成的样子有多少距离.对照时,不可“顾影自怜”,把缺陷看成特色,甚至连自己身上的虱子也是双眼皮,与众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功,的确使他誉满全球.在“马太效应”带给他的显赫名声和甚嚣尘上的吹捧面前,他说了一段很发人深思的话:“他们理想中的我,决不是真的我”,“我要从我自己的名誉中突围而出”.
自知之明与善于分析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一切掌声都是真诚的吗?不,狂热的掌声可能伴随着庸俗的喝彩;暴风雨般的掌声有时可能是祝愿那枯燥乏味的报告“可结束了!”可见,颂辞里面也许有蒙汗药,鲜花下边可能藏有毒蛇.你清醒地、理智地进行分析之后,你就不会乱服、乱拿了,因而也就不易被牵引到“快乐的死亡”之 地了.
可见,对“马太效应”的负反馈功能:是让它牵引着你走,还是被你控制在手下,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自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