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施工?

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实际工程进度以及质量,都是非常关键的。中达咨询就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施工和大家说明一下。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转换板设置位置,是人们关心的板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然而,板式转换结构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结构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的动力特性及反应,也是值得讨论的。本文结合厦门安宝大厦工程,采用三种模型来计算和分析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中,转换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填充区域为转换层下部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实线部位为转换板上布置的剪力墙。转换板厚2200mm;落地剪力墙厚度为4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和1000mm×1000mm两种;标准层x向剪力墙厚为250mm,y向剪力墙厚为200mm.转换板所在的上、下楼层的层高分别为2.2m、3.6m(净高,不含转换板厚),结构总高度为98.70m.三种模型分别为:Hst0;无转换层结构,以原工程转换板上部结构为基础,增加结构标准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Hst3;转换板设置在第3层顶,并将原工程x向井筒开洞,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x=0.7046,γey=0.8971.Hst6;转换板设置在第6层顶,将模型Hst3的第1层复制增加三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同时,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也与模型Hst3接近。结构计算分析采用ANSYS软件。图板式转换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转换层以上随意布置结构型式和轴网,特别适用于建筑物上下部轴网错位复杂甚至互不正交的情况。但转换板传力路径不清晰,受力状态复杂,结构分析计算繁冗。由于抗剪和抗冲切的需要,转换板厚一般在2M以上,这一方面造成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增大,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更成为结构薄弱层,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另一方面由于自重和地震作用的增加,下部竖向构件的荷载明显增大,设计难度大。研究表明,转换厚板的内力和位移分布严重不均,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可达几十倍。从整体上看,板式转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较差,在实际工程中应慎用。当上下轴网变化但仍正交时,可采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的结构型式来实现转换。3、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的确立3.1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最常用模板支撑方式有上面谈到的三种方法,①落地支撑法②叠合梁原理法③吊模法。那么对于一个含有转换层的施工项目而言,如何选用更优的施工方案,如何安全可靠、质量优良、工期准时、技术方便、简单可行、工程造价成本又比较低的情况下完成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是项目承建者的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经常存在如何决策方案才比较科学的问题。由于方案的优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施工方案的选择还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转换层施工来说,如果转换层所在位置较低,距离基础在四层以内的话,落地支撑法将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对于大于四层以上的情况,以上三种施工方法哪个方案最优,决策者如何进行决策。3.2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模型的建立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所以近几年来此法在我国工程实践的方案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可给出所有因素(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4、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由于板式转换层结构的上述特点,在确定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时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往往非常大,应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②对大体积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裂缝。③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④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由于其跨度和承受的荷载都很大,预应力钢筋数量大,因此,要合理选择预应力的张拉技术以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⑤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或转换厚度)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1)混凝土工程。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①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②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③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④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mm~500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2)钢筋工程。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①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②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③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为研究方向,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工作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索。1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第一,在对转换层支撑工作进行实施中容易受到多种阻碍。转换层在施工井过程中往往具备以下几种特点,施工空间尺寸大、重量高、结构相对复杂和繁琐,这就对转换层的支撑工作开展带来了较高的难度,支撑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复杂的支撑体系,以确保支撑工作开获得一个良好的开展,但是这种支撑体系的建立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常常在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意外因素,导致支撑体系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监理,影响转换层施工的开展。并且如果在支撑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方法进行浇筑,那么就必须要从转换层一直到底层地面都进行支撑,甚至需要与地下室所应用厚板达到相同的厚度,对于材料需要进行极大的应用,增加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影响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的经济利益获取。第二,在转换层施工中,其复杂和繁琐的支撑体系所带来的重量和转换层自身的重量都需要转移给转换层的下部进行承担,使得转换层的下部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对转换层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将所有的重量转移到转换层的下部承受后,转换层下部的模板就会受到重量的影响,出现一定的问题,对整个转换层施工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要想提高转换层施工的质量,对于减少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承重尤为重要,是极为关键的所在之一,一定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改善,已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第三,在转换层施工的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这主要事由于转换层在施工的过程中具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性,尤其是在厚板式转换层施工的过程中尤为能够得到体现,所以施工人员应该要对温度裂缝现象的出现给予较高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进行避免,防止温度裂缝现象的出现。第四,在转换层施工中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和骨架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也是转换层施工常见的问题之一。转换层结构中的钢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与转换层的施工特点较为相似,施工工程量交大,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较高工艺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施工,这就对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带来了较高程度的阻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钢筋的正确性进行保障,确保骨架和钢筋能够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准确的安装。2高层施工中问题的应对措施2.1结合下部结构的特征当前,要想对高层建筑中常见的转换层施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施工人员就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对转换层下部结构的特征进行充分的、彻底的考虑和研究,结合转换层下部结构的特征对支撑体系进行建立,使得支撑体系既能够对转换层施工给予较高程度的支持,还可以不对转换层下部结构产生一个较为严重影响。在常规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竖向受力构件来对重量进行传递和承载,而转换层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对重量的传递和承载工作与常规的高层建筑施工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竖向受力的方式将重量传递给基础,虽然这种承重方式的支撑体系建立能够有效的对施工工程的起到帮助,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大量的消耗,而且转换层下部的楼板在承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转换层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下部结构的特点来对支撑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要采用悬空支撑体系的方式,来减少支撑体系对下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灵活的对支撑体系的建立方式进行选择,尽可能的减少上部承载力对下部楼板或者是梁等构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不论是采用那种支撑体系,都需要对下部结构的承受能力进行一个精确的计算,确保下部结构在受力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坍塌现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2分层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对支撑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在支撑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利用先浇筑一部分构件的方式,来对转换层的重量进行承担,对支撑体系进行卸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应用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对支撑体系进行卸荷时,一定要注意在进行二次叠浇法的应用时,要对叠合构架的受力状况进行详细的,充分的分析,对受力数据进行合理的估算,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构件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应用,避免出现损坏的现象,对于构件在施工完成之后的正常应用也能够提供较高的保障,避免出现问题。同时,由于转换层的体积相对来说较,在转换层中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还必须选用一些适合大体积项目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如低水化热的矿渣或者是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通过采取养护措施来对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进行降低,使得两者可以较为接近,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兵器在对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的过程中,也要给予较高的重视,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后在进行拆除,对于拆除顺序也要进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制定,要按照所制定的计划依次进行拆除,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拆除,避免出现问题。2.3钢筋和骨架的安装对支撑体系中钢筋和骨架的安装进行保障。在转换层施工中钢筋翻详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对钢筋的正确安装有着极为重要的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对钢筋翻详工作进行良好的完善,就必须要严格的遵照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文件进行施工,要对当前施工过程中所依据的相关规定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领悟,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遵守,在翻详时还要对钢筋的穿插避让关系进行合理的考虑,确保不会出现穿插混乱的现象,对于钢筋的尺寸和绑扎次序也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为钢筋安装的正确性提供一个较高的保障。同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转换梁高度或者是转换板的厚度相对于正常的施工要较大时,应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钢筋骨架的稳定性进行保障,要详细的进行测量。3总结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高层建筑中转换层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有效的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以供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住宅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探讨?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住宅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引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几何形态和材料特性的时变性显著,同时复杂的施工荷载、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人员素质等,都使得结构在施工阶段具有最为复杂的分析特性和最大的失效概率。据统计,我国工程倒塌事故不断发生,平均不到五天一起,而其中近90%的事故发生在施工阶段川。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还对结构使用阶段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初始损伤,这一切都说明施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所以如何规避质量风险,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是工程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中,当上下楼层的结构形式不一样时,往往通过设置转换层来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力相当复杂,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同时转换层截面尺寸大,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非常大,且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给转换层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转换层的施工无疑是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如果施工控制不到位,或没有事先根据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都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返工的重大损失。因此对于转换层的施工应该高度重视关键的施工技术问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转换层施工的可靠性。一、影响施工可靠性的主要问题1.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整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因素和非正常因素。所谓正常因素是指无法避免的,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一定发生的。包括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变化规律,正常的环境改变如气温变化,不可控的施工误差等因素。非正常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发生概率大,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来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次数。施工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控的施工误差,可控误差主要体现在定位尺寸错误、钢筋缺少、钢筋位置颠倒、钢(箍)筋直径用错等,总起来说就是缺少和放错,其发生的原因是现场质量管理没有严格把关。(2)施工操作错误,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正规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留下质量隐患。如混凝土的振捣不良而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问题。(3)材料控制不严,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4)不正确的处理措施,表现在管理者的决策错误上。意外情况一般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地震和地质情况。对于意外情况的应对,当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工程保险或工程担保来规避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险种来保障各参与方的利益。2.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有时考虑得并不多,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有时会因为其施工物品的质量不过关或者由于其质量太低劣,从而引起其转换层没有达到预期所设计的标准,并且转换层的质量在建好后还有可能受热气、风雨、雪、冻融、地震、疲劳、以及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许多高层建筑过早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病害,甚至尚未建成时,就出现严重的工程缺陷,或者刚投入使用,就不得不进行维修。引起混凝土病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考虑洪水、地震、撞击等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钢筋锈蚀、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氯离子侵蚀等受到影响。3.设计质量严重不足根据国外一项统计,在民用建筑中,由于设计原因所发生的各种质量事故,所占比重高达40.1%,居于各种原因之首。我国曾对建筑行业514项工程事故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因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占40%。更为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4.转换层大梁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转换结构层具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影响。但一些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进行转换层设计时显得无从下手,没有可操作、可遵循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来进行结构设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转换层设计没有相关的可遵循的设计准则,设计人员难以进行结构选型、截面确定、计算模型确定、计算方法确定,计算结果应用以及配筋方法的实施等一系列结构设计步骤。这种现状与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现有的转换层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形式简单、受力相对简单的转换梁,对于受力复杂的转换梁还没有深入研究。即便是对于形式简单的转换梁,其受力性能也没有完全清楚,而往往是互相混淆,设计概念不明确,设计原则不准确。对于转换梁的配筋方法也限于用普通梁的配筋方法加以套用,造成转换梁截面超大、配筋偏多。二、转换层结构的概括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不再单一,如公寓、旅馆、办公楼等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商店、银行、公共大厅、会议中心、停车场等需要较大跨度的公共空间。建筑物功能的改变要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而上、下结构形式的变化,就需要一个转换结构,以完成上部结构力传递至下部结构的要求。1.从结构角度看,转换层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上、下层结构形式的转换,上、下层结构轴网的转换,上、下层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同时转换。2.转换层结构的几种主要形式:梁式转换层结构,板式转换层,箱形转换结构,析架转换结构。3.梁式转换层现代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大空间,往往需要采用转换层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传力途径采用墙(柱卜争转换梁-柱(墙)的形式,具有传力简单、明确的优点,便于计算、分析,且造价较节省。从7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尝试使用梁式转换层,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梁式转换层的工程应用发展很快。从国内外105栋高层建筑采用的转换层的统计结果来看,采用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有81栋,约占77%。但是由于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转换梁表现出的受力特征也各不相同。实际工程中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从跨度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和开窗洞;从棍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以分为加腋与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三、可靠性的定义在工业界,可靠性被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工程则是为了达到系统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和生产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它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全部可靠性活动有关。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这一句话包含了可靠性的全部内涵。如果说高层建筑是产品,那么基层、梁式转换层、面层就可以认为是组成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元件。基本元件的可靠度是相对于理想状态而言的,其可靠性是产品的内在特性。如果高层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并且在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满足行车要求和抵抗外界环境损坏的能力,那么其梁式转换层不急要达到设计要求,且在设计考虑的运营和环境条件下使用寿命也能够达到要求,则可以认为该建筑具有完全可靠性,其可靠度为100%。如果梁式转换层在承受了设计累计只是设计的85%时。就已经发生了超出容许的破坏或者变形,则认为该建筑的可靠性则是大大的降低,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把关,并牢牢的把握施工过程的技术。四、加强梁式转换层可靠性提出的一些建议1.建立工作绩效评估制度一个项目的实施成功与否不仅来自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的尽心尽力,以及对项目的负责,而且也来自于每个项目的实施者与设计者的责任,而建立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有利于对项目的各个实施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建立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2.加强监理工作的规范化要组建一个以总监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组建一个知识型管理为主的运行机制;要组建一个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平台。使监理部的工作能从上到下形成一套程序,使得人员的工作能够标准化,避免随机性带来的影响,严格按照一些程序流程进行管理活动,强化时间观念,做到积极服务,积极配合。3.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高智能的服务组织结构要求工程监理部在组建班子时,要注意专业及人数的合理的搭配,技术人员、技术等级的合理配置;监理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组合,以选择一个有事业心的、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监理知识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总监,其目的是适应监理的高智能的服务需要。组织关系出现弹性化的管理,要求工程监理部的人员组织结构要随施工环境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施土阶段,能够及时地作出调整。在人员安排上,应保证全天24小时都有合适的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同时不同监理人员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沟通机制,通过一种正规程序的办法有效的加强各方的联系。五、总结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往往底下几层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大空间的需要,通过四层或五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技术转换措施。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影响施工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分析转换层结构,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更好的了解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更加系统的分析其可靠性,以便能够更好的分析应用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控析?

1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好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少,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变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2.1.1 一次性支模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2.1.2 荷载传递法支模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2.1.3 叠合浇筑法支模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2.1.4 埋设型钢法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用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2.2 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2.2.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2.2.2 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措施;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2.2.3 水泥的选用: 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2.2.4 施工方法: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2.3钢筋工程施工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2.4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2.4.1 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2.4.2 在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用以反拱,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是使用阶段不需要的。2.4.3 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即逐渐施加预应力以平衡各阶段荷载,但由于张拉次数较多,施工费用略高。   3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3.1 模板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3.1.1 梁侧模板的安装应采用30 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钢模外侧应用似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3.1.2底板模板的安装板底模板宜采用2000mm×1000mm×18mm的竹压板,竹压板周边可采用镀锌铁皮包边,以减轻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先平铺150mm×50mm的木拐,间隙距200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与木枋固定。拼缝采用宽50mm的不干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准浇筑混凝土。3.1.3模板的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若梁跨度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允许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拆除前,须由施工人员提出模板拆除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3.2 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即采用 25的短节钢筋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楞头铁间趾为沿梁长方向每1000mm长放置一根,且每层受力钢筋之间竖向排,均用楞头铁隔开。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的(20以上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1200mm及以上的框架梁,由于其钢筋直径在 25及以上,且根数又很多,因此钢筋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不能承受其荷载。必须采用 14~ 20,长度为1.4倍梁截面宽度的短节钢筋作垫块,将此短钢筋与底层纵向受力钢筋约呈45。夹角平放在底模板与底层箍筋之间,或采用专用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3.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3.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3.3.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 800 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 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 200m 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计量工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散装)、砂、石、外加剂等必须认真过称计量,外加剂由专人负责计量下料,保证供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应保证供应。   4结束语   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确保了在建工程的支撑系统稳定牢固,模板系统可靠严密,钢筋数量及位置准确,混凝土密实,构件几何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横平竖直,线角顺直方正。同时也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满足规范、标准要求,满足强制性条文要求。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转换层的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充分创造有利条件变不利施工为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论住宅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摘 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大型、特大型工程日益增多,混凝土工程也越来越多.其特点是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均较大,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本文以下主要探讨,由于住宅建筑对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非常大,从而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的要点和创新,提出可行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可靠性。   【关键字】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分析影响施工可靠性影响因素   1.1 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   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变化的因素整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因素和非正常因素。   所谓正常因素是指无法避免的,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一定发生的。包括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变化规律,正常的环境改变如气温变化,不可控的施工误差等因素。非正常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发生概率大,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来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次数。施工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可控的施工误差,可控误差主要体现在定位尺寸错误、钢筋缺少、钢筋位置颠倒、钢(箍)筋直径用错等,总起来说就是“缺少”和“放错”,其发生的原因是现场质量管理没有严格把关。   1.1.2 施工操作错误,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正规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留下质量隐患。如混凝土的振捣不良而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问题。   1.1.3 材料控制不严,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   1.1.4 不正确的处理措施,表现在管理者的决策错误上。意外情况一般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地震和地质情况。对于意外情况的应对,当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工程保险或工程担保来规避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人为错误的影响,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险种来保障各参与方的利益。   1.2 转换层大梁设计对混凝土的运用   转换结构层具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影响。   但一些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进行转换层设计时显得无从下手,没有可操作、可遵循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来进行结构设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转换层设计没有相关的可遵循的设计准则,设计人员难以进行结构选型、截面确定、计算模型确定、计算方法确定,计算结果应用以及配筋方法的实施等一系列结构设计步骤。这种现状与我国当前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即便是对于形式简单的转换梁,其受力性能也没有完全清楚,而往往是互相混淆,设计概念不明确,设计原则不准确。对于转换梁的配筋方法也限于用普通梁的配筋方法加以套用,造成转换梁截面超大、配筋偏多。   2 转换层结构的概括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不再单一,如公寓、旅馆、办公楼等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商店、银行、公共大厅、会议中心、停车场等需要较大跨度的公共空间。建筑物功能的改变要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而上、下结构形式的变化,就需要一个转换结构,以完成上部结构力传递至下部结构的要求。   2.1 从结构角度看,转换层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上、下层结构形式的转换,上、下层结构轴网的转换,上、下层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同时转换。   2.2 转换层结构的几种主要形式:梁式转换层结构,板式转换层,箱形转换结构,析架转换结构。   2.3 梁式转换层   现代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大空间,往往需要采用转换层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传力途径采用墙( 柱卜争转换梁-柱(墙)的形式,具有传力简单、明确的优点,便于计算、分析,且造价较节省。但是由于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转换梁表现出的受力特征也各不相同。实际工程中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从跨度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和开窗洞;从棍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以分为加腋与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   3 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   在工业界,可靠性被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工程则是为了达到系统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和生产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它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全部可靠性活动有关。“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这一句话包含了可靠性的全部内涵。如果说高   层建筑是产品,那么基层、梁式转换层、面层就可以认为是组成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元件。基本元件的可靠度是相对于理想状态而言的,其可靠性是产品的内在特性。如果高层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并且在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满足行车要求和抵抗外界环境损坏的能力,那么其梁式转换层不急要达到设计要求,且在设计考虑的运营和环境条件下使用寿命也能够达到要求,则可以认为该建筑具有完全可靠性,其可靠度为100%。如果梁式转换层在承受了设计累计只是设计的85%时。就已经发生了超出容许的破坏或者变形,则认为该建筑的可靠性则是大大的降低,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把关,并牢牢的把握施工过程的技术。   4 混凝土结构中转换施工技术结构的应用   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往往底下几层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大空间的需要,通过四层或五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技术转换措施。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   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影响施工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分析转换层结构,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更好的了解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更加系统的分析其可靠性,以便能够更好的分析应用混凝土结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5 结语   住宅建筑中根据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的使用,解决在层与层之间转换的难题,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建筑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住宅施工的难题,从而实现可靠性和目标性。   参考文献   [1]孔德水,李学金.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   [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蒋沧如.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与温度裂缝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4]张少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土工基础,2002.16(2).   [5]高安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台温度裂缝控制[J].福建建材,2006(3)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1 引 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而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中,梁式转换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认可,它可以较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目前,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应用虽然很多,也在施工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都不够深入和全面。本课题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力求为以后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2 转换层概述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梁式、柑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和板式。从跨数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开门洞和开窗洞;从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3 模板及支架的施工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这就是条件的多变性、参数的难控性和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追求最大程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模板工程的设计包括:模板装置(或工程模板及支架,以下同)的结构和构造设计;模板装置的设置和装拆设计及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本文主要研究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因此对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不作详细探讨。3.1 斜撑的施工要点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 45°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 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3.2 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3.3 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1)用中 Φ48-3.5 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 准48-3.5 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卸失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钢管与柱子锁紧。(2)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3)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已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 钢筋的连接和绑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筋用量大、型号多;转换梁截面大,梁上下钢筋布置错综复杂。准确放样与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连接和绑扎尤为重要。4.1 钢筋翻样与下料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这样一来,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 1/3 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 1/3 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5)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4.2 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3)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4)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5 混凝土浇筑技术转换梁混凝土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块,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间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 300~500mm。每层间隔时间 1.5~2h。(2)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 1.25 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不能插入,则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3)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用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口成排进行,且排与排之间应有一定的搭接,确保混凝土不漏振,以达到其密实度。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于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满足设计要求。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转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银座公寓工程结构设计设备层为转换层,标高为±0.00m~6.6m,层高6.6m; 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体系。二、转换层结构配置主要特点: 1、节点处钢筋较密,其中柱、框支梁及其它梁钢筋同时穿插,大截面钢筋汇于一处. 2、转换梁受力主筋均为二级钢。三、施工方案的选择: 根据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本工程考虑以荷载传递法施工方案:即采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完成转换层施工。其主要原理为: 1、在一层框架梁上沿梁长方向间距500mm、沿梁宽间距300~375mm设可调撑杆(视梁宽而定),顶紧转换梁底模板支撑横杆,将转换梁主要施工载荷直接传至已施工结构梁上,以一层框架梁做为主承载构件。 2、墙、柱、梁、板砼浇注一次完成。四、内架支撑方案: 本工程转换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木方小楞横向布置,间距为150mm;钢管沿梁纵向布置@500,横向视转换梁梁宽和梁高而定,这样节省钢管,避免短钢管浪费;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设3~5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1.6米时,五道;1.2~1.6米,四道),从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间距为300mm,上面2道间距为400mm,纵向间距为500mm。 转换梁底顶撑的间距为:当梁宽600mm时,三排顶撑;梁宽900时,四排顶撑,沿梁长方向为500mm 。大横杆的步距不大于1000mm。板立杆间距为100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纵向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横向设置剪刀撑@2500mm,立杆下采用木方垫板。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脚手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整个支撑架按满堂红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下承力小横杆应采用双扣件与立杆扣牢。 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荷载均由已施工的框架梁承载,并当框支梁下无相对应的框架梁时可将立杆直接架设在楼板上.五、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工艺流程: 绑扎柱、核心筒墙钢筋→搭设转换层转换梁负筋支架→转换梁负筋绑扎定位,锚入柱墙中→支设柱、墙模板及预埋铁件→支设转换梁底模及转换层顶板模→绑扎转换梁梁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支设转换梁侧模及转换柱、核心筒墙部分模板→浇筑砼。2、转换梁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钢筋绑扎顺序a、墙柱钢筋: 外露钢筋调整→钢筋上附着物清除→墙、柱根部清扫→箍筋布置→就位绑扎→绑扎砼垫块→验收。b、梁板钢筋: 模板清扫、刷隔离剂→梁、柱交叉处柱箍筋就位→主梁钢筋绑扎→次梁筋绑扎→板下层筋→马凳、水电管预埋→板上层筋→验收。2)、钢筋位置准确保证: 按梁、板、柱等预制相应厚度的砼垫块。墙、柱插筋按轴线定位。用辅加钢筋加固,保证其稳定、不易倾斜、不移位。墙、柱垫块要用22#钢丝交叉绑扎牢固,间距正确,垫块的强度要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要有专职人员看守成品钢筋,测量工配合随时验收轴线位置,随时修复正位。梁的二排钢筋一定要绑扎到位,可以加短钢筋作垫块,并且要多绑扎点,保证绑扎牢固。3)、钢筋连接及锚固:a、本工程钢筋连接方式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受力主筋要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焊接采用电渣压力焊(竖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采用钢筋冷挤压连接。钢筋的接头的数量、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b、对钢筋绑扎接头作如下规定: ①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梁、板底筋接头应留在距支座处1/3跨内,面筋留在跨中1/3范围内。 ②搭接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③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④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每个搭接接头至少有三道绑丝。 ⑤各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c、对钢筋焊接接头作下列规定:  ①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②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③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①受拉区不宜超过50%。  ④采用普通焊接连接时,Ⅰ级钢筋采用E43系列焊条,Ⅱ级钢筋采用E50系列焊条。d、对钢筋机械接头作下列规定:  ①受力钢筋采用A极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  ②钢筋弯折点与接头端头距离不宜小于200mm。  ③不同直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二级。e、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执行,接头套筒处保护层不得小于15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墙为15mm;梁、柱为25mm;楼板、楼梯板为15mm;以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均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f、搭接接头范围内(LlE)在绑扎时至少要有三道双股绑丝。j、墙柱梁板钢筋的锚固及节点构造均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La(mm)如下表:钢筋类型 C20 C25 C30 La LaE La LaE La LaEⅠ级钢筋 30d 35d 25d 30d 20d 25dⅡ级钢筋 D≤25 40d 45d 35d 40d 30d 35d D>25 45d 50d 40d 45d 35d 40d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LIE、LI钢筋类型 C20 C25 >=C30 LI LIE LI LIE LI LIEⅠ级钢筋 36d 41d 30d 35d 24d 29dⅡ级钢筋 d≤25 48d 53d 42d 47d 36d 41d d>25 54d -- 48d -- 42d --注: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IE和LI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4)、钢筋绑扎:a、同层构件先绑扎墙柱筋,后绑扎梁板钢筋,一般梁主筋锚入墙柱内时,墙柱主筋在梁主筋外侧,所以遇到梁宽与墙暗柱厚相同的联系梁锚入暗柱时,需要把暗柱箍筋宽度适当加大5mm,以保证连梁的截面宽度。当墙柱主筋与梁板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保证柱主筋位置。双向板的底筋,短向筋放在下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上。b、梁、柱墙板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接驳长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要仔细,绑丝选用22#钢丝,每个交叉点均应绑扎,不得有落扣现象;搭接接头范围内在绑扎时至少要有三道双股绑丝。钢筋绑扎做为一个关键工序要由质量检查人员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监控。c、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d、主次梁在交叉处钢筋的绑扎: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圈梁时,必须支撑在垫梁或圈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撑在主梁的纵向受力筋之上;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时,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e、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f、墙柱钢筋位置以及间距必须准确,如果位置出现偏移,偏移较小可以按1:6调整;偏移较大,需要加筋处理。g、板底筋采取在模板上划线的办法来控制间距,板面采用马凳来控制板厚,马凳设置间距为@1000×1000mm。 Φ14 网片间距h、梁钢筋、楼板底筋、墙柱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与混凝土同配比(但去掉粗骨料)的砂浆垫块来保证,墙柱保护层垫块上带绑丝,绑到主筋上。钢筋绑扎完毕后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污染,并避免被重物砸弯。i、为保证竖向构件受力主筋的位置以及墙柱模板的支设方便,在墙柱钢筋施工完后,要进行钢筋的二次调整。j、主梁钢筋如采取在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须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3、转换梁模板工程主要技术措施:本工程中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1)、工艺流程: 放线 满堂架 柱模 梁模 顶板a、 柱模弹柱位置线 焊下口定位筋 安装柱模板 安拉杆及加固 办理预检b、 梁模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符核 搭设梁模支架 安装梁底楞 安装梁底模 绑扎钢筋 安装梁侧模 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和对拉螺栓 复核梁模尺寸位置 加固后验收c、 板模搭设支架 铺木楞及钢管楞 调整标高及起拱 铺设模板 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办理预检2)、测量放线a.根据图纸在砼底板弹出各轴线,并根据轴线位置推算出墙柱位置。b.根据墙厚、柱截面尺寸弹出墙、柱外侧边的位置给支设模板提供依据。c. 测出结构标高50线,便于支设梁、板模板。3)、搭设脚手架 本工程转换层的梁,板为超厚,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支设转换层模板时,要对模板的支撑体系进行设计,演算。转换层的支撑如下: 根据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本工程考虑以荷载传递法施工方案:即采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完成转换层施工。4)、内架支撑技术方案: 本工程转换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木方小楞横向布置,间距为150mm;钢管沿梁纵向布置@500,横向视转换梁梁宽和梁高而定,这样节省钢管,避免短钢管浪费;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设3~5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1.6米时,五道;1.2~1.6米,四道),从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间距为300mm,上面2道间距为400mm,纵向间距为500mm。 转换梁底顶撑的间距为:当梁宽600mm时,三排顶撑;梁宽800mm或900mm时,四排顶撑,沿梁长方向为500mm 。大横杆的步距不大于1000mm。板立杆间距为100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纵向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横向设置剪刀撑@2500mm,立杆下采用木方垫板。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脚手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整个支撑架按满堂红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下承力小横杆应采用双扣件与立杆扣牢。 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荷载均由已施工的框架梁承载,并当框支梁下无相对应的框架梁时可将立杆直接架设在楼板上.5)、 转换层模板的安装 a.根据柱、梁、柱的尺寸配备好模板,用电钻对模板进行打眼,两孔之间的间距为根据梁高而定,对备好的模板涂刷好脱模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及砼接触面)b.墙、柱钢筋隐蔽验收后首先对墙柱进行支模,支设墙模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原则进行支设,把各块模板用木方连接,先立单面模板,把对拉螺栓穿入模板后再立另一面墙模,然后根据已弹好的墙的边线调正两侧模板的距离并用钢管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c.柱模支设时,根据弹好的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固定小木方,调整标高、立柱头板、四角加木方,用钢管套扣件连接柱模(方柱)四边也采用对拉螺栓固定。d.墙、柱模支设完毕后,检查每道墙,每根柱是否平直,用吊锤对墙柱进行检查及时校正,保证垂直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e.内满架搭设完毕后开始支设梁板模,支设梁模时,当梁跨度≥4m时,梁底起拱为2/1000,梁侧模包梁底模,对拉螺栓外侧应套上ф20的塑料管,在梁底和梁侧都应加木方,在木方外侧加钢管和对拉螺栓连接固定。f.支设板模时,当板的长向跨度≥4m时也应沿长向在板跨中起拱2/1000。首先应调整好板下方水平钢管的标高,准确无误后开始铺设板模,并应遵循梁侧模包板底模的原则。g.墙上预留方洞时应确定好洞口的水平和坚向位置并在支设时确保洞口尺寸比设计尺寸大3cm,支模时遇到水电、空调预埋的套管应加以保护,不能因支设困难而破坏,板上留洞也应确定其尺寸及位置后才钉木盒子。h.由于板面的标高有不同,故在浇砼之前应把吊模固定好,并调整好高差。i.坚向模板下用砂浆封堵板底缝隙。j.所有墙柱应在其根部开设100*200mm的检查洞口以便在浇筑前检查模内是否有杂物,确认无积水、杂物后方可封闭。6)、 转换层模板的拆除a.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顺序应相反,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除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b.拆除墙柱模板原则上是不会使砼表面受损即可拆除,拆除梁板模板时,当跨度大于8m的强度须达到100%时方可拆除,跨度小于8m时强度达到75%即可拆除。c.拆除下来的模板必须按指定场地位置编号分区堆放,以便重复使用。4、转换层砼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的隐检验收--模板及支架的加固及检查--泵管的安装及检查--砼的浇筑--砼的养护--模板的拆除 2)、泵管的安装和检查砼输送管线宜直,转弯时采用较舒缓的弯管,泵管的接头应严密,防止在接头处漏浆和混入空气,导致堵管。泵管安装完毕后应先用压力水冲洗泵管并同时检查泵管的接头,泵管支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泵管不得直接放在板钢筋上,避免钢筋偏位。3)、混凝土浇注操作工艺 a、根据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分两台泵和两组施工队由东向西方向进行浇注。 b、浇筑时每泵2名木工,一砼名钢筋工负责看护模板、支架、 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情况,发现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及时修整,然后再继续浇筑。 c、转换层柱、剪力墙、梁混凝土一次性进行浇注,所以墙柱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停歇1~1.5个小时,待墙柱混凝土充分沉降后再进行梁混凝土浇注。 d、本工程剪力墙在浇筑前应先在其新老砼结合处铺一层50mm厚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砼内的砼浆成分相同。 e、混凝土的浇注要分层进行,每层的浇注高度一般为震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5倍,最大不能超过500mm。移动间距为300 ~400 mm。 f、砼振捣器以插入式高频振捣器为主,水平结构部分辅以平板振捣动器找平振实,框架梁、柱间的节点等钢筋密集处应在浇筑前打入Ф48的圆钢管,深入梁内或墙柱内,打的钢管的间距应以能保证砼振实为准,然后用Ф35的小振捣棒振捣,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后,应遵循快插慢拨的原则,并深入下层砼50mm,以助长上下层砼结合,振点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为300,振捣人员应记住振动位置,哪点振过哪点未振,保证在砼振捣过程中避免漏振、过振等现象的发生,振捣时间宜控制在10-15S,外表面砼振捣时应见表面开始泛浆气泡上反时为宜。 g、浇注要连续进行,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泵管中砼的连续流动,避免砼堵管,但为了保证砼在堵管后或某些部位因砼浇筑困难导致速度较慢时不至出现冷缝,故让塔吊随时待命,若出现上述情况时就应该用塔吊吊砼配合施工比保证砼不致出现冷缝。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两个小时。 h、柱子混凝土的浇注:一排柱子浇注顺序要从两端向中间推进,以防止横向推力使柱子发生倾斜。柱的混凝土浇注要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柱子混凝土要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能大于500mm,振捣时震动棒 不能碰动钢筋。 i、梁板混凝土的浇注:本工程转换层梁板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注,用“赶浆法”由梁的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注,随着阶梯的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不断推进直至完成。梁板混凝土浇注要于振捣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梁底充分振实后在下第二次料。浇注板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与板厚,用平板式震动器配合插入式振动器来回震动,并用铁插钎检查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压实抹平。 j、楼梯混凝土浇注:楼梯浇注时先从楼梯端下部向上进行,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至达踏步位置时,再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注,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压实抹平。 k、插筋的位置要准确,要浇筑砼之前插筋检察过之后要用钢筋斜撑固定绑扎,防止浇筑时移位,并有专门钢筋工随时调整,在砼收面后再把斜撑拆除。4)、混凝土的养护 a.砼在浇筑完毕后及时浇水养护。对竖向结构先松开螺栓,洒水养护四天后再拆除模板,并再进行洒水养护。b、梁、板、柱子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d,并在正常气温下每天浇水不少于两次。c、每次浇浇砼,必须按规定取样,每次取样留置工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工组,并标明浇筑具体部位,将其编号,便资料管理。5、转换层施工其他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1)、所有支模用的材料,严重锈蚀、弯曲或裂缝的钢管不得使用,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变形、滑丝的扣件应严禁使用。特别是双扣件部位,必须顶紧紧固,防止失稳。2)、转换层施工期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满足施工要求。砼浇筑时配备一台发电机保证在停电时也能满足施工正常进行。3)、设置临时沉降观测点:在支撑大梁的钢管上,转角处设置沉降观测点,在转换层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观测是否有较大沉降变形,若超过允许沉降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消除安全隐患后再继续施工。六、安全措施: 1、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无碰撞,避免碰撞周围和上下方向电线,人工抬运钢筋卸料要注意安全。 2、起吊和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和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3、在钢筋林立场所,有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 4、工地现场应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 5、若有高空作业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 6、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及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 7、钢筋加工机械的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 8、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运转,试车正常后方可开始使用。 9、安装模板时,上下传递模板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 10、拆模时不许人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拆模时不得随意乱扔模板或钢管以防伤人。 11、浇筑砼时工人不得站在泵管前方,以免砼喷溅伤人。

地下室顶板转换,转换层按哪个查抗震等级

抗震构造措施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包括:(1)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2)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对于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砼高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其次转换层与其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越接近越好,使其能和缓的过渡;第三,应尽可能的减小上部楼层的刚度和质量,减小转换层的质量——减小地震作用,增加结构的延性。(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刚度和承载力较大,与其上、下相邻层相比有突变,加强层相邻楼层往往成为抗震薄弱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部位的核心筒剪力墙以及外围框架柱受力大且集中。因此,为了提高加强层及其相邻楼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的核心筒墙体及外围框架柱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轴压比从严(减小0.05)控制;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4)错层处框架柱、剪力墙;错层处水平力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递只能通过错层位置处竖向构件即框架柱或剪力墙传递,而非错层位置,水平剪力直接通过水平楼板传递,这就对错层位置处的竖向构件承担水平剪力传递的要求有所提高,错层结构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错层位置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受力复杂,容易形成多出应力集中部位。框架错层更为不利,容易形成长、短柱沿竖向交替出现的不规则体系。规范通过规定错层位置处竖向构件抗震等级的提高来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和延性。同时规定错层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错层位置剪力墙非抗震设计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非抗震情况下不应小于0.3%,抗震情况下不应小于0.5%。(5)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连体结构中连接体及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多塔楼结构中转换层在底盘屋面的塔楼上时,转换层及相邻层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连体结构自振振型较为复杂,前几个阵型与单体建筑有明显不同,除顺向阵型外,还出现反向阵型;连体结构抗扭转性能较差,扭转阵型丰富,当第一扭转频率与场地卓越频率接近时,容易引起较大的扭转反应,宜造成结构破坏。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受力复杂,易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范规定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以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和延性。(6)悬挑结构。抗震设计时,悬挑结构的关键构件以及与之相邻的主体关键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一级调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悬挑部分的结构一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冗余度不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结构自重、增加结构冗余度,并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验算,通过提高抗震等级来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措施,防止相关部位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倒塌。 (7)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结构体型收进较多或收进位置较高时,因上部结构刚度突然降低,其收进部位形成薄弱部位,因此,规定在收进部位上、下各2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采用,一级调高至特一级,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允许不再提高。在提高抗震等级在结构计算中的实现(以satwe为例)satwe中主要通过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指定来实现抗震等级的改变。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在高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工作,准确分析建筑的抗震类别,选择最合适的转换层形式,规范、均匀地使用竖向构件。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而高层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就是梁式转换层结构。文章首先简要分析高层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原理,其次深度探究梁式转换层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具体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   高层建筑;梁氏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   1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原则   1.1降低竖向构件的使用   在进行结构转换的设计时,竖向构件的使用并不少见。过多竖向构件的使用会使转换层结构的稳定性及强度渐渐变小,容易导致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应合理分布竖向构件。   1.2对称设置转换柱和剪力墙   在设计时,要将转换柱和剪力墙进行对称放置的方式。立柱的转换会使整体结构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对称的结构较为稳固、不易变形,所以,对称放置转换柱和剪力墙是最好的选择,可极大增强建筑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防震的目的。   1.3增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的结构刚度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采用增强下部主体结构、弱化转换层上部刚度,使转换层上下部之间结构变形与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之间达到协调统一、相互一致的方法来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和较强的刚度。增强下部主体结构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有:加大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的截面面积、增加剪力墙数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等方法。   1.4确保转换层足够的刚度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调整高度和跨度的比例。合理的比例才会来确保转换层具有足够的刚度,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确保内力在转换层和下部构建的合理分配,转换梁和剪力墙柱的受力性能相对较好,才能够对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1.5转换层结构位置不能过高   过高的转换层会对建筑的抗震能力大大的削弱,转换层过高会使转换层周围的框支剪力墙的内力和强度大打折扣。所以在设计高位转换的时候,为减少层间内力突变和位移角,要仔细分析轴向变形刚度、弯曲刚度、剪切刚度等来控制转换层下部构件的`刚度。除此之外,落地剪力墙之间的间距也应进行严格的控制,且不可小觑。   1.6全面计算转换层结构   建筑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换层结构,在对其受力变形状态模型进行具体计算时,要精确分析建筑的三维空间结构,如应用有限元来补充和计算局部的转换结构。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调整模型的外部条件使其符合具体的适用情况,以及转换层结构上部的局部模型计算。   2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应用   2.1应用钢骨混凝土转换结构的分析   由于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层数越来越多,所以,高层建筑的转换构件就会承受越来越多的楼层与重量,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转换构件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大。这样会限制建筑的层高和建筑的使用空间。为解决此问题,一种新型材料——钢骨混凝土应运而生。钢骨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承载力和刚度,除此之外,使用这种材料不仅可大大减小施工过程中转换梁的截面面积尺寸,而且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钢骨混凝土的使用还大大的节约了支架和绑扎钢筋所要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这种材料是当今建筑界的不二之选。   2.2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具有抗裂能力强、耐久性好、截面面积小、用料少的特点,再加上其自重轻、跨度大,在建筑中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在建筑中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复杂,其成本也就略高。现代科技在不断进步,预应力的技术也定会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预应力的成本会随之降低。钢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使用并未存在太大的差异,所以预应力材料结构的转换梁在高层建筑中普遍存在,而且使用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3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计算要求   3.1转换大梁的设计   建筑结构中,梁式转换层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转换层大梁,转换梁是建筑结构中承担重量,起到抗震作用的中流砥柱。它是承担建筑上层结构重量的主要部件,承受着从柱压下来的竖向负载,承受了结构中的大部分载荷。②转换层楼板,转换层楼板是将建筑结构上层所具有的水平剪力传递到下层抗剪结构的部位,它不仅承受了较大的平面内剪力,还承载了部分的竖向负载。因此,建筑楼板的强度和刚度都要求达到最高的标准。转换梁的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体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分析,还要着重考虑转换层结构。   3.2分析转换层   不仅要对整体结构进行计算,转换层平面的计算也十分重要,要利用有限元和补充计算法来考虑局部的耐力。经研究表明,由于框支剪力墙下部的柱子和上部剪力墙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的计算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若有连接不当的情况,则非常容易导致计算失误。在计算时,建筑空间是将梁柱作为基本单位,用相关程序对其进行分析,而底部的框支剪力墙是将墙转换为柱作为基本单位来分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在高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工作,准确分析建筑的抗震类别,选择最合适的转换层形式,规范、均匀地使用竖向构件。平面的设计上应尽量简单对称,选择承载能力较好的支撑构件。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考虑各部分的功能及特点,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多次调整,致力于得到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博.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1.   [2]魏剑侠.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和应用[D].郑州大学,2007.   [3]余侃.带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唐兴荣,蒋永生,孙宝俊,等.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J].建筑结构学报,2000,(5):65-74.   [5]宁红超.带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抗震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   [6]鲍广洲,林雷,穆瑞宝,等.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9):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