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植物志在线查询

应该是假柿树樟科木姜子属常绿小乔木,高9米。叶互生,薄革质,长8-20厘米,具羽状脉,上凹下凸。雌雄异株,伞形花序,总苞有苞片5;雄花花被片5-6,长2.5毫米;雌花较小,花被片长约1.5毫米。果实长卵形,长约7毫米。 花期11月至翌年5-6月,果期6-7月。

中国植物志为什么需要画而不是拍照

中国植物志。里面有很多插画。虽然他是画出来的,不是拍照。但实际上也有很多拍照的插画。可以达到不同的展示目的。用画画的方式表达比较让人感觉直观。

中国植物志的图片可以放在文章里吗

可以使用。是公开来源可以用于自己的文章,不过需要注意,一定要标明来源信息,例如来源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以及符合版权保护要求。同时,使用中国植物志图片时,如果造成损害,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植物志的图片怎么突然打开不了

原因如下,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您的机器以前装过类似ACD SEE的看图软件,而且把.JPEG格式的查看器默认为此软件,当软件删除后,常常会发生有您所提到的这种情况.您可以由以下解决方法,1,右键单击图片,选择打开方式,把打开方式定为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这样子,就可以顺利打开.JPEG的图片了.2,重新安装一个图片查看软件,在调置里,将.JPEG设成该软件打开类型,这样子就可以了

中国植物志手机aPP怎么下载 那些信息要怎么填特别是 单位学校 手机型号 安卓版本 只要成功安装

目前下载了也打不开

中国植物志在线查询

这个有点像石斛

罗布麻在《中国植物志》中有记载吗?

  1、在另外的一本书有记录,具体是《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三卷》七十八章夹竹桃科。  2、原文奉上,请参考:  《中国沙漠植物志 第三卷》  七十八、夹竹桃科  1.罗布麻属  1.罗布麻  1a.椭圆叶罗布麻。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这个还真不知道,你百度关键字搜索一下吧

中国植物志第16卷是什么意思

《中国植物志》一个巨大的丛书,按卷分。第16卷就是其中一本。例如,这是第七卷的封面。我这么说你懂了么? 如果你懂了,那麻烦你采纳一下。如果还不懂,请留下电话号码,我一会打电话给你,给您仔细讲讲,看看能不能讲清楚,让你明白。

中国植物志图片下载没有水印

想要无水印图片,方法一:以图搜图看是否有无水印原图,这样的图清晰度会更高方法二:自己拍照片植物图片带中国植物志怎么了,难道不看起来更专业么菜单栏找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此选项卡底下的页眉和页脚图标,用鼠标左键去除!

中国植物志怎么用

文件为PDF格式需要您安装Acrobat Reader,如果您尚未安装,请在这里下载并安装要看得先安装这个东西,再把“何首乌”输到种中文名里搜索,然后点页码应该就行建议你到http://www.plantphoto.cn/这个网站搜索你想要的东西

《中国植物志》的被子植物部分采用哪一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

中国植物志被子植物部分采用恩格勒系统种子植物分类学主要采用哈钦松系统

蛇菰科的中国植物志

蛇菰科——BALANOPHOR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正常根,靠根茎上的吸盘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根上。根茎粗,通常分枝,表面常有疣瘤或星芒状皮孔,顶端具开裂的裂鞘。花茎(又称总花梗)圆柱状,出自根茎顶端,常为裂鞘所包着;鳞片状苞片(简称“鳞苞片”)互生、2列或近对生,有时轮生、旋生、稀聚生、散生或不存在;花序顶生,肉穗状或头状,花单性,雌雄花同株(序)或异株(序);雄花常比雌花大,有梗或无梗,与雌花同序时,常混杂于雌花丛中或着生于花序顶部、中部或较多地在基部,花被存在时3-6(8-14)裂,裂片在芽期呈镊合状排列;雄蕊在无花被花中1-2枚,在具花被花中常与花被裂片同数且对生,很少多数;花丝离生或合生,花药离生或连合,2至多室,药室短裂、斜裂、纵裂或横裂。雌花微小,与附属体混生或着生于附属体的基部,无花被或花被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1-3室,花柱1-2枚,顶生,柱头不开叉或呈头状,很少呈盘状;胚珠每室1枚,无珠被或具单层珠被,珠柄很短或不存在。坚果小,脆骨质或革质,1室,有种子1枚;种子球形,通常与果皮贴生,种皮薄或不存在,很少厚质;胚乳丰富,颗粒状,多油质,很少粉质;胚通常微小,未分化。18属约12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至亚热带。我国产2属20种。本科植物不少种类供药用;蛇菰属一些种的根茎含蜡质(蛇菰素Balanophorin ),还可制成捕捉小鸟用的粘胶(鸟黐)。模式属:蛇菰属Balanophora. Forst. et Forst. f.下级分类蛇菰亚科 Subfam. Balanophoroideae双柱蛇菰亚科 Subfam. Helosidoideae

1986《中国植物志》第38卷 039页怎么引用

引用《中国植物志》的页面,可以使用以下格式:张三. 1986. 中国植物志. 第38卷. 039页.其中,张三是作者姓名,1986是出版年份,第38卷是卷数,039页是页数。

查植物志怎么查?是不是类似中国植物志的网站?还是一本书?

中国植物志是一整套书籍,由哈尔滨的东北林业大学的聂绍全老师主编的。

有《中国植物志》的朋友能不能给我传一下。 谢谢了!

我有但先给分

中国植物志的作品目录

卷.册 出版年月 分册主编 类群1.0 2004.00 吴征镒 总 论 (附录中还收录了水青树科植物。)2.0 1959.09 秦仁昌 蕨类(一)瓶尔小草科—条蕨科3.1 1990.06 秦仁昌 蕨类(二)蕨科 中国蕨科 凤尾蕨科等3.2 1999.11 朱维明 蕨类(三)车前蕨类 书带蕨类 蹄盖蕨类4.1 1999.07 邢公侠 蕨类(四)肿足蕨科 金星蕨科4.2 1999.02 吴兆洪 蕨类(五)铁角蕨科 睫毛蕨科 球子蕨科等5.1 2000.01 武素功 蕨类(六)鳞毛蕨科(1)5.2 2001.02 孔宪需 蕨类(七)鳞毛蕨类6.1 1999.08 吴兆洪 蕨类(八)叉蕨科 肾蕨科 实蕨科等6.2 2000.01 林尤兴 蕨类(九)双扇蕨科 燕尾蕨科 水龙骨科等6.3 2004.00 张宪春 蕨类植物7.0 1978.12 郑万钧、傅立国 裸子植物门8.0 1992.10 孙祥钟 香蒲科 冰沼草科 露兜树科等9.1 1996.03 耿伯介、王正平 禾本科(一)竹亚科9.2 2002.00 刘亮 禾本科(二)9.3 1987.10 郭本兆 禾本科(三)早熟禾亚科10.1 1990.06 陈守良 禾本科(四)画眉草亚科 黍亚科10.2 1997.03 陈守良 禾本科(五)11.0 1961.11 唐进、汪发缵 莎草科(一)藨草族—珍珠茅族12.0 2000.01 戴伦凯、梁松筠 莎草科(二)苔草亚科13.1 1991.12 裴盛基、陈三阳 棕榈科13.2 1978.09 吴征镒、李恒 天南星科 浮萍科13.3 1997.07 吴国芳 须叶藤科 谷精草科 田葱科等14.0 1980.12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一)15.0 1978.06 唐进、汪发缵 百合科(二)16.1 1985.04 裴鉴、丁志遵 石蒜科 蒟篛薯科 鸢尾科16.2 1981.11 吴德邻 芭蕉科 姜科 美人蕉科等17.0 1999.11 郎楷永 兰科(一)18.0 1999.10 陈心启 兰科(二)19.0 1999.09 吉占和 兰科(三)20.1 1982.01 程用谦 木麻黄科 三白草科 胡椒科等20.2 1984.09 王战、方振富 杨柳科21.0 1979.11 匡可任、李沛琼 杨梅科 胡桃科 桦木科22.0 1998.03 陈焕庸、黄成就 壳斗科 榆科 马尾树科23.1 1998.03 张秀实、吴征镒 桑科23.2 1995.08 王文采、陈家瑞 荨麻科24.0 1988.08 丘华兴、林有润 川苔草科 桑寄生科 山龙眼科等25.1 1998.08 李安仁 蓼科25.2 1979.03 孔宪武 藜科 笕科26.0 1996.09 唐昌林 紫茉莉科 马齿笕科 商陆科等27.0 1979.07 关克俭 毛茛科(一)睡莲科 金鱼藻科 领春木科等28.0 1980.04 王文采 毛茛科(二)(毛茛亚科)29.0 2001.00 应俊生、陈德昭 木通科 小檗科30.1 1996.05 刘玉壶 防己科 木兰科30.2 1979.05 蒋英、李秉滔 腊梅科 番荔枝科 肉豆蔻科31.0 1982.09 李锡文 樟科 莲叶桐科32.0 1999.02 吴征镒 罂粟科 山柑科33.0 1987.10 周太炎 十字花科34.1 1984.08 傅书遐、傅坤俊 木犀草科 辣木科 伯乐树科等34.2 1992.02 潘锦堂 虎耳草科(一)35.1 1995.11 陆玲娣、黄淑美 虎耳草科(二)(梅花草亚科 绣花球亚科 多香木亚科等)35.2 1979.05 张宏达 海桐花科 金缕梅科 杜仲科等36.0 1974.12 俞德浚 蔷薇科(一)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37.0 1985.06 俞德浚 蔷薇科(二)蔷薇亚科38.0 1986.06 俞德浚 蔷薇科(三) 李亚科 牛栓藤科39.0 1988.05 陈德昭 豆科(一)40.0 1994.05 韦直 豆科(二)蝶形花亚科(1)41.0 1995.05 李树刚 豆科(三)蝶形花亚科(2)42.1 1993.12 傅坤俊 豆科(四)42.2 1998.12 崔鸿宾 豆科(五)43.1 1998.02 徐朗然、黄成就 攀打目 攀打科 牛儿苗目 酢浆草科 牛儿苗科等43.2 1997.02 黄成就 芸香科43.3 1997.03 陈书坤 苦木科 橄榄科 楝科等44.1 1994.04 李秉滔 大戟科(一)叶下珠亚科44.2 1996.02 邱华兴 大戟科(二)铁笕菜亚科 巴豆亚科44.3 1997.04 马金双 大戟科(三)45.1 1980.12 郑勉、闵天禄 虎皮楠科 水马齿科 黄杨科等45.2 1999.07 陈书坤 冬青科45.3 1999.08 诚静容、黄普华 卫矛科46.0 1981.02 方文培 翅子藤科 刺茉莉科 省沽油科等47.1 1985.11 刘玉壶、罗献瑞 无患子科 清风藤科47.2 2002.00 陈艺林 凤仙花科48.1 1982.07 陈艺林 鼠李科48.2 1998.04 李朝銮 葡萄科49.1 1989.06 张宏达、缪汝槐 杜英科 椴树科49.2 1984.11 冯国楣 锦葵科 木锦科 梧桐科49.3 1998.07 张宏达 山茶科(一)山茶亚科50.1 1998.08 林来官 山茶科(二)厚皮香亚科50.2 1990.01 李锡文 藤黄科 柽柳科 龙脑香料等51.0 1991.12 王庆瑞 堇菜科52.1 1999.10 古粹芝 大风子科 旌节花科 西番莲科52.2 1983.10 方文培 胡颓子科 玉蕊科 千屈菜科等53.1 1984.11 陈介 使君子科 桃金娘科 野牡丹科53.2 2000.01 陈家瑞 菱科 柳叶菜科 小二仙草科等54.0 1978.03 何景、曾沧江 五加科55.1 1979.10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一)55.2 1985.08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二)55.3 1992.01 单人骅、佘孟兰 伞形科56.0 1990.12 方文培、胡文光 山茱萸科 岩梅科 桤叶树科等57.1 1999.06 方瑞征 杜鹃花科57.2 1994.12 胡琳贞、方明渊 杜鹃花科(二)57.3 1991.12 方瑞征 杜鹃花科(三)木亚科58.0 1979.08 陈介 紫金牛科59.1 1989.1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一)珍珠菜族——报春花族59.2 1990.01 陈封怀、胡启明 报春花科(二)报春花族——水茴草族60.1 1987.09 李树刚 白花丹科 山榄科 柿科60.2 1987.03 吴容芬、黄淑美 山矾科 安息香科61.0 1992.02 张美珍、邱莲卿 木犀科 马钱科62.0 1988.06 何廷农 龙胆科63.0 1977.02 蒋英、李秉滔 夹竹桃科 萝藦科64.1 1979.05 吴征镒 旋花科 花科 田基麻科64.2 1989.12 孔宪武、王文采 紫草科65.1 1982.03 裴鉴、陈守良 马鞭草科65.2 1977.07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一)66.0 1977.11 吴征镒、李锡文 唇形科(二)67.1 1978.11 匡可任、路安民 茄科67.2 1979.10 钟补求 玄参科(一)68.0 1963.08 钟补求 玄参科(二)69.0 1990.03 王文采 紫葳科 胡麻科 角胡麻科等70.0 2002.00 胡加琪 爵床科71.1 1999.08 罗献瑞 茜草科71.2 1999.09 陈伟球 茜草科(二)茜草亚科72.0 1988.10 徐炳声 忍冬科73.1 1986.09 路安民、陈书坤 五福花科 败酱科 川续断科等73.2 1983.08 洪德元 桔梗科 草海桐科 花柱草科74.0 1985.01 林镕、陈艺林 菊科(一)班鸠菊族——紫苑族75.0 1979.09 林镕 菊科(二)旋覆花族——堆心菊族76.1 1983.05 林镕、石铸 菊科(三)春黄菊族(一)76.2 1991.05 林镕、林有润 菊科(四)春黄菊族(二)77.1 1999.04 陈艺林 菊科(五)千里光族 金盏花族77.2 1989.07 林镕、刘尚武 菊科(六)千里光族 千里光亚族78.1 1987.12 林镕、石铸 菊科(七)蓝刺头族 菜蓟族78.2 1999.08 陈艺林、石铸 菊科(八)菜蓟族79.0 1996.02 程用谦 菊科(九)帚菊木族80.1 1997.09 林镕、石铸 菊科(十)舌状花亚科 菊苣族80.2 1999.05 葛学军、林有润 菊科(十一)菊苣族 蒲公英属

中国植物志的英文修订版

早在1988年10月,中美双方就《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编撰工作签订合作协议,1989年编撰工作正式启动。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主要是对《中国植物志》中文版进行全面修订,并译成英文。项目工程浩大,文字25卷,图版24卷,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前后历时25年,由中美等国共同完成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已于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1988年10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吴征镒院士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Peter Raven院士代表中美双方就Flora of China的编撰工作签订合作协议,编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国际合作,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有机会走向国际,利用保存于世界各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特别是模式标本,查阅大量经典文献以解决《中国植物志》(中文版)由于历史条件、经费等局限而未能解决的大量名称和鉴定等问题。通过野外考察、文献考证和对疑难类群的深入研究,中外学者融合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路,共同提高学术水平,通力合作完成了这一巨著。 Flora of China历时25年,对80卷125册的中文版《中国植物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并用英文成稿。该书由吴征镒院士和Raven院士主编,2003年编委会调整,增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为副主编。项目采用中外作者合作的形式,由中方作者完成初稿,并赴美国和欧洲一些大标本馆查阅模式标本,鉴定存于国外的大量中国标本,并查阅植物分类学经典文献,结合新采集的国内标本,对物种名称和分布区状况进行修订,并邀请美、英、法、日俄等相关类群的权威学者作为合作者,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共同修改文稿,最终由双方作者协商定稿。该书包括文字25卷、图版24卷,记录了我国维管束植物312科3328属31362种,是世界上最大和高水平的英文版植物志。这也是自2004年《中国植物志》出版完成并于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后,中国植物学界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 18和19世纪以及20世纪前半叶,大量欧美日植物学家和探险者在中国采集了数十万份标本,几乎全都存于国外,其中许多后来成为模式标本。通过《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开展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学者有机会研究这些标本,利用国外的大量经典文献,解决《中国植物志》中文版由于历史条件、经费等局限而未能解决的大量名称和鉴定等问题。 此次编撰工作中完成的工作还包括:鉴定中国采集的标本;野外考察,对疑难类群的形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类群进行分类修订,着重物种的划分和归并、学名的考订和规范等。

中国植物志的作品荣誉

获 奖 项 目 获 奖 种 类 级 年 《中国植物志》18册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 《中国植物志》55(1-3): 伞形科江苏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1979 《中国植物志》7: 裸子植物国家自然科学奖农业部科技成果奖林业部科技成果奖 211 198219801981 《中国植物志》63: 萝摩科 夹竹桃科国家自然科学奖广东省农业科研奖 3 1982 《中国植物志》30(2): 蕃荔枝科广东省高教优秀成果奖2 1982 《中国植物志》31樟科优秀科技图书奖林业部科技成果黑龙江科技成果奖 122 19831980 《中国植物志》27-28: 毛茛科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中科院科学进步奖 13 1986 《中国植物志》46, 52(2): 槭树科 胡颓子科等15科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 1988 《中国植物志》天南星科中科院科学进步3 1982 《中国植物志》67(2), 68: 玄参科中科院科学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23 19881991 《中国植物志》14-15: 百合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21 19891986 《中国植物志》36-38: 蔷薇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 21 19911987 《中国植物志》65(2), 66: 唇形科国家自然科学奖2 1993 《中国植物志》59 (1-2): 报春花科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21 19951993 《中国植物志》20: 杨柳科中科院科技成果奖3 1981 《中国植物志》紫草科甘肃科技进步奖高校科技进步奖 21 19931992 《中国植物志》73(2):桔梗科等甘肃高校科技成果奖2 1985

中国植物志怎么查同科植物

1、首先打开微信进入主界面。2、其次打开公众号搜索中国植物志,点击进入。3、然后点击下方的同科植物,进行搜索查看的植物即可。

中国植物志有版权吗

有版权。《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项目组。版权是作者或出版者对作品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权利。

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哪一年

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2022年,2022年5月20日,《中国植物志2022版》在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门户网站正式发布。所以中国植物志最新版是2022年。《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

中国植物志的内容简介

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植物形态特征,国内外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及经济用途,系统分类的讨论。中国植物志每个卷册的内容包括科、属特征,科、属、种的检索表,每种植物都记载有形态描述、产地、分布、生态环境、重要种类的经济用途等。书中附有帮助鉴别的形态图,书末有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植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家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必须弄清植物的种类和组成,这就需要编研、出版国家或地区的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的介绍

《中国植物志》是一套在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完全出版的丛书,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历时45年编撰而成。《中国植物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简史

《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 作者:陈心启、崔鸿宾、戴伦凯、夏振岱本章是在崔鸿宾生前写成的《中国植物志》三十年编研史、戴伦凯的《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和夏振岱的《中国植物志》编研史的基础上,由陈心启执笔写成,经过洪德元、陈艺林、傅国勋参加讨论修改,并经吴征镒审阅定稿。《中国植物志》是一部总结我国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系统分类的巨著,全书共80卷,计126分册,包括了3万多种植物和9000余幅图版。《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历史实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启动。全书126卷册的编研工作共经历了45年的漫长岁月,于2004年全部完成。实现了我国数代植物分类学家的夙愿,出版了《中国植物志》,它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最大的一部。《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史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1.准备阶段我国疆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孕育着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为全世界所瞩目。早在18—19世纪,许多外国人就不断地到我国来考察和采集植物。但所采集的标本被全部带走,保藏在他们各自国家的标本馆中。依据这些标本发表了大量的新科、新属、新种。但标本和文献资料分散于世界各地,给中国植物学家研究中国植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自20世纪初也陆续开始采集植物标本,并先后到欧、美各国查阅保藏在那里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文献资料。最早到野外采集标本的是钟观光,他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共采集了10多万号标本。随后秦仁昌、陈焕镛、钱崇澍、刘慎谔等也在华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西北等省区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随着植物分类学研究取得进展和植物标本的大量采集,胡先驌等曾渴望能着手编写《中国植物志》。胡先驌的博士论文就是《中国种子植物科属志》。这是当时研究中国植物的最基础的参考资料。他曾在1934年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会议上说:“现在国内治植物分类学者渐众,理应编纂《中国植物志》。凡编纂各科植物专志者,应同时编纂《中国植物志》。”并希望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出版。但这一愿望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而未能实现。然而,就在抗日战争前后,蔡希陶、王启无、俞德浚、陈封怀、郑万钧、秦仁昌、胡先驌、汪发缵、唐进、匡可任、王作宾、傅坤俊、冯国楣、吴征镒、简焯坡等仍然不断地在各地采集植物标本,特别是川、滇地区的植物标本,总数近百万号之多,为后来在各地区建立植物标本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还深入地研究了特定的植物群,如秦仁昌对蕨类植物,胡先驌对安息香科、桦木科、榆科、山龙眼科、茶科,陈焕镛对壳斗科、樟科、苦苣苔科,郑万钧对裸子植物,汪发缵、唐进对百合科、兰科、莎草科,耿以礼对禾本科,俞德浚对蔷薇科、秋海棠科,方文培对槭树科、杜鹃花科,何景对五加科,单人骅对伞形科,陈封怀对报春花科,蒋英对番荔枝科、夹竹桃科、萝藦科,裴鉴对马鞭草科、薯蓣科,吴征镒对唇形科、罂粟科,周太炎对十字花科,钟补求对玄参科、桔梗科,侯宽昭对茜草科,林镕、张肇骞对菊科,匡可任对胡桃科、杨梅科,孔宪武、简焯坡对藜科、蓼科等的研究,以及我国台湾和海外学者,如李惠林、胡秀英、黄增泉、刘棠瑞等的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先后发表了许多论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文献资料。秦仁昌在英国Kew园工作时,曾到英国、瑞典、奥地利拍摄约2万多张的中国标本(包括相当数量的模式标本)照片;吴韫珍和吴征镒又根据当时世界上研究中国植物的权威H.Handel—Mazzetti的中国植物名录精心整理和考证,做成一套科学卡片;由蒋英、傅书遐收集的台湾植物资料与图片等,对于编研《中国植物志》都是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的辛勤努力,为《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植物分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家的重视下,中国科学院先后成立数个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植物研究所,并由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的植被和植物资源考察,例如历时20余年的多次西藏综合考察、黄河水土保持考察、海南橡胶宜林地为主兼及南方和西南植物资源考察、中苏联合考察、南水北调考察、多人多次新疆考察等,在考察中也同时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此外大专院校、有关部门还组织了形式多种多样的考察与采集,如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及中草药多次普查等,又增添了数量巨大的植物标本。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植物分类学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提出了编著《中国植物志》的任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先开始组织全国分类学家编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种子植物名称》、《种子植物形态学名词》、《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禾本科、蕨类)和《北京植物志》等;华南植物研究所组织编著《广州植物志》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东北林业土壤研究所编写《东北植物检索表》;南京植物研究所(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编写《江苏南部植物手册》等。这些都属于编研《中国植物志》的前期工作,既整理和鉴定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又培养训练了年轻科研人员。到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中,正式将《中国植物志》列入生物系统分类和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项目之中。2.初创阶段1958年《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启动了。首先,在1959年5月由钱崇澍、胡先驌等26位植物学家联名在《科学报》上倡议编写《中国植物志》。同年8月上报中国科学院,请求成立《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于10月获正式批准,并于1959年11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首次会议。此次会议形成了下列文件: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组织条例;2.编辑出版条例和编审规程;3.编写规划;4.1960--1962编写及出版规划;5.编写规格;6.植物分类学术语表;7.著者缩写表;8.引证文献缩写表;9.被子植物按Engler系统(1936)的科号与分卷表。编委会第一任主编为钱崇澍与陈焕镛,秘书长为秦仁昌,下设秘书组,长期由崔鸿宾负责组织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植物研究所秦仁昌等于1959年9月首先完成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2卷(蕨类植物)。接着汪发缵、唐进、钟补求等分别于1961与1963年完成并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11卷(莎草科一部分)和第68卷(玄参科一部分)。此三卷《中国植物志》的出版标志着编研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当时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例如保存于国外的许多标本和文献资料难以看到,国内一些地区的标本严重不足,年轻人员缺乏训练等。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定可行的编写规划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需要合理地分工合作,统一的编写规格,严格的审稿制度和合格的青年科技人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因此在1961年9月召开的编委会扩大会议上,对组织条例、编写规程、编写规格进行了修改。1964年编委会决定《中国植物志》各卷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册出版,同时还制定了审稿办法。1965年编委会对审稿办法作了修改,并对某些规格作了变动,如把引证中的罗马字改为阿拉伯字等。1966年编委会决定组织力量优先编写经济意义较大的科。但此后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曾一度停顿下来了,有10年之久未能继续出版。其间只得以编写出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方式,继续此项工作,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要,也同时赢得了国家奖励和国际声誉,并进一步整理了资料和积累了经验。3.恢复阶段1973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广州召开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简称“三志”)的编研工作会议,要求逐步恢复《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此时主编钱崇澍、陈焕镛均先后辞世,老一辈的植物分类学家大多已故世或年迈体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工作恢复的初期首先调整了编委会正副主编和编委,增加了中青年编委。从1973年和1974年开始编委会分别不定期出版《编写工作简讯》和定期编印《中国植物志参考资料》(以当代文献为主)。还编印了云、贵、川、青、藏等各省区的地名考证,拉丁文术语汇编,书刊及著者姓名缩写等工具书性质的资料。对统一编写规格和提高编研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与1963年第68卷的出版相隔11年之久,于1974年12月出版了《中国植物志》第36卷(蔷薇科一部分)。此时《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又开始恢复和重新起步了。在1977年出版了第63卷(夹竹桃科、萝藦科)、第65卷第2分册和第66卷(唇形科)等三卷册。4.高速发展和完成阶段自1978年开始,《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国家在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一形势的鼓舞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提高编志质量,例如召开一些卷册的交流会,在一些地区召开座谈会等。此时编志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于1978年出版了三卷册,1979年出版了十卷册,1980年出版了三卷册。在国家科委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中“三志”被作为重大项目列入规划,成为国家的重大项目之一,并成立了“三志”联合编委会,编研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资助。《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共获得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此后每年以平均4—5卷册的速度出版,终于在2004年9月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这一巨著的全部卷册*。《中国植物志》总共有126卷册,含300科3407属31141种,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科、属、种数量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参加编研的编研人员312位,绘图人员164位,经过四代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初步摸清中国维管束植物家底,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和科学依据,为国家可持续地开发生物资源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植物志》的出版为全世界所瞩目。在中国植物学家1979年访美时,曾提出与国际合作的建议,于1988年由俞德浚、吴征镒和全体编委代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P.Raven签订了中美合作编写《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的协议,成立了《Flora of China》编委会,并于1989年正式开始编研工作。《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实为《中国植物志》的增订、修改版或第二版,将与全世界专家合作、共同完成。这是《中国植物志》走向国际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个编研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支持和资助下,大专院校配合下,共同合作完成的。全部著作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出版。整个编研准备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延续了近80年,而从正式启动至全部完成亦经历45年之久。这部巨著的完成与出版无疑为我国可持续开发植物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为: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中国植物志》是200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之一,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所以《中国植物志》属于专著,专著的类型标注为[M],而专著的参考文献格式应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扩展资料作品内容《中国植物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植物形态特征,国内外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及经济用途,系统分类的讨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中国植物志中植物是按照什么排序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科按照什么规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是按传统系统发育的地位排列的,低等在前,高等在后,亲缘关系较近几个科(即同目的科)往往是挨在一起。

中国植物志的编写完成对世界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两百年,但却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经四代植物学家80多年的研究,出版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的完成受世人瞩目,于200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它是关于中国植物分类最全面的权威科学巨著,是中国植物物种的户口簿。全套志书包括80卷126册,出版时间由1959年的第一本到2004年的最后一本,跨越近半个世纪。据最新统计,《中国植物志》实际记载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300科、3,434属、31,180种和5,552个种下类群,其中中国特有种16,864种,占总数的54%。全书5000多万字、8690个图版和409幅插图,由全国312位植物志作者和167名绘图人员共同完成。该志书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为工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知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