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王维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杂诗王维中的名句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解】: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3、著花:开花。【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杂诗三首其一家住孟津河⑴,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其二君⑵自故乡⑶来,应知故乡事。来日⑷绮窗⑸前,寒梅⑹著花未⑺?  其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⑻生。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⑴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⑵君:对对方的尊称,您。⑶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⑷来日:来的时候。⑸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⑹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⑺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⑻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作品译文其一: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其二: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其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了。这句描写出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其三: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名家点评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 :“三首皆淡中含情。”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杂诗》其二):“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陈建生:“王维的《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

杂诗王维原文及翻译

1、原文:《杂诗三首·其二》【作者】王维【朝代】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2、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杂诗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杂诗》的译文:您从我们的故乡来,一定知道我们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着花纹的窗户前的腊梅开花了没有?全诗即事抒情,抒写了诗人遇到故乡来人之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杂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透露出无限情味。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全诗开头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中“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让人出乎常情,又绝非故作姿态,表现出诗人思家之切。

杂诗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杂诗》的译文:您从我们的故乡来,一定知道我们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着花纹的窗户前的腊梅开花了没有?全诗即事抒情,抒写了诗人遇到故乡来人之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来日:来的时候。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杂诗》的赏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透露出无限情味。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全诗开头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前两句中“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让人出乎常情,又绝非故作姿态,表现出诗人思家之切。

杂诗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杂诗》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2、《杂诗》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3、作者: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杂诗王维古诗赏析

  《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杂诗王维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杂诗三首   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古诗简介   《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翻译/译文   其一: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其二: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其三: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   ⑴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⑵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⑶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⑷来日:来的时候。   ⑸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⑹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⑺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⑻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赏析/鉴赏   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旳问题清单旳。初唐旳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旳“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旳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旳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旳,都是一个个具体旳形象或画面。故乡旳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旳,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旳情事,这窗前旳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旳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旳自然物,而成了故乡旳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旳思乡之情旳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旳。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了。这句描写出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   其三: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杂诗王维 王维杂诗全文

1、《杂诗》王维(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白话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3、君:对对方的尊称,您。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4、应知:知道,了解。 5、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6、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杂诗王维 王维杂诗全文

1、《杂诗》王维(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白话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3、君:对对方的尊称,您。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4、应知:知道,了解。 5、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6、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杂诗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杂诗王维这首诗的诗意

1、《杂诗》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2、《杂诗》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作者: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