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该怎么求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的平均速度。  假设时间间隔为T,两段时间间隔的位移为 X1 X2  则T时刻的瞬时速度 V=(X1+X2)/2T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 ,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 ,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 ,a,s,待求量 .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 ”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 ,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 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 ,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考: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 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知三求二)因为三个公式中只有(1)(2)两个是基本公式,是独立的方程,(3)为推论公式,所以最多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 、待求量为 .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 ,利用 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   3、得到 后,告诉学生,把它与 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 ,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 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 或 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u2026u2026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u2026u2026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u2026u2026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u2026u2026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u2026u2026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   (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特别被动,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一些题做错了,错因是什么?也不认真分析答案,更不用说与课题笔记做个对照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知识的过程,两者并没有割裂开,也不应该割裂开;两者是统一的,都是消化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另外,课堂笔记中的一些口头作业也应该看看,比如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总结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等等。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听了一遍就认为掌握了,可在考试中考题略作变形,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没有搞扎实,所以我说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把笔记认真看看,多看几遍,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不过对你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2)平时做作业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很多学生做题慢,平时做作业不着急,本来这道题五分钟就能做完,总习惯做十分钟,这样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考场上想提高解题速度都难。   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抓起来。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综合的解答题,最终都是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组)来求解,计算错误扣分很严重,同学们必须强化数学计算能力,把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个归纳。比如,方程组的求解运算、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三角函数、求最大值等都要在课下最好下点功夫整理。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物理考题非常综合,一道考题可能考到很多知识点,同学们都应该认可高中物理题的这个特点。比如,我们学到磁场这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于力学中圆周运动、功和能等知识点来分析。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磁场或电磁感应,就是因为前面的力学部分内容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做作业前把前面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前期没学明白的地方好好巩固下。利用课外琐碎的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养成经常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的好习惯。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其实学生们之间相互提问、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未必比老师讲课差。课下做作业时同学们遇到不懂的物理问题,多去问问他人,有时一道难题大家都不会做,可讨论着讨论着,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思路就有了。这种学习模式一点都不压抑,都非常主动,效果很好。

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区别

匀变速运动必须是恒力作用而力是有方向的匀圆运动受力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则为变力加速度跟合外力具有一致性则加速度也是改变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什么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1、匀变速曲线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且加速度恒定(即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的运动,如平抛运动。2、形成条件:有水平方向初速度;不计空气阻力时,只受重力。3、匀减速曲线运动,可能是初速度是与合外力成钝角的情况,比如说斜上抛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初速度与力成钝角,这个力即是合外力,合外力的方向也就是加速度的方向,初速度与加速度成钝角,速度就一定减少,减小至0后有可能的话会反向增大。(根据实际情况想象一下也可以知道了)5、若是斜上抛运动中,可以将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和重力是在一直线上的)因为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水平速度不变;竖直方向上,重力加速度与竖直方向上速度是反向的,所以,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先向上减小,再向下增大。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定义

这个不是分解一下就出来把,因为速度和力都是矢量,他们相乘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啊。我想你向量应该学过了吧

匀变速曲线运动有哪些

定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类)平抛运动、(类)斜抛运动。初速方向位移S=Vot[水平方向上无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位移h=1/2at^2[竖直方向上无初速度,既Vo=0]竖直位移上的末速度Vt=gt(注意:匀变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变化,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形成条件1.有一定初速度;2.加速度恒定且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轨迹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若合外力(或加速度)与初速度垂直,即为常见的抛物线,轨迹方程为y=Ax^2的形式。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若合外力(或加速度)与初速度成一定角度,曲线将较为复杂,但仍为抛物线,轨迹方程为y=Ax^2+Bx的形式。结论我们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时,经常用到这样一个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其证明过程略)。那么,这个结论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也能适用呢?我们当然可以把一段匀变速曲线运动正交分解成2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对这2个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别运用,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和这段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而得出肯定的结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特殊规律v平均=(v0+vt)/2是如何得出的

恩很多人 在教科书 上读到 而没有仔细 审视他 。。原话 是这么说的:由于 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速度 是均匀改变 的,它在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 v,就等于 时间t内得初速度 v0 末速度vt 的平均值 。我当初 很疑惑 为什么“由于 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速度 是均匀改变 的”,就能得到 v平均=(v0+vt)/2 。想了 一会儿 :v=s/t ,这是 我可以 把s按时间t分为平均两段 则 s= v0乘以t + vt乘以t 于是乎 有了 v =( v0乘以t + vt乘以t )/2t 消去t 就是你这个公式,但 v0乘以t + vt乘以t 代表什么 ,我觉得还需继续 ,这是 有了极限的 想法我按时间均匀 分割成 无数份,假设n份 则有 v0t +v1t +v2t +……+vnt 这时 豁然开朗 这句“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速度 是均匀改变 的”不就派上 用场了吗?v0 、v1、v2、v3、v4……不久组成 一组 等差数列 了吗 根据公式 v0t +v1t +v2t +……+vnt =nt(v1+vt)/2 而时间为 t总=nt 则 v=s/t v=(v0t +v1t +v2t +……+vnt )/nt 即 v=nt(v1+vt)/2nt 一消掉 不就是 v平均=(v0+vt)/2哈哈 个人 拙见 不够严谨 多多 海涵 不过 我想不通 为什么 教材 不给出 证明 (恩 教材 要仔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