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慢病个性化用药指导检测有用吗

目前来看,还是有些效果的。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让用药更精准!目前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达到了70%至80%。欧美国家为什么这么高?除了医疗技术更先进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不仅吃得起抗癌药而且有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提前评估患癌的概率,而改变相关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来减少患癌的几率。很多癌症只要发现得不是很晚,其实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用药物将癌症控制为一种慢性病,让人获得一个较长的生命期。关于抗癌药物的费用及研发,国家医保局及各部门正在积极的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在此不多赘述,毕竟癌症不是普遍的现象。医学界有句俗语: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意思是,药物不仅仅是治病抗疾的武器,还有可能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反而会伤害身体,得不偿失。只有熟悉病人身体情况,掌握用药原则,做到合理用药,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药物副作用,发挥药效。事实上,人体内很多基因都与药物的个体差异有关。以药物代谢过程为例,一些基因的变异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进而影响药效和毒性。如CYP2C9基因的变异会影响人体对华法林的代谢速率。在患者服用相同药物剂量下,快代谢者往往“药量不够用”,而慢代谢者又“相对过量产生毒性”。基因检测,可以提前预测这些药物的潜在风险,有效避免危险的发生。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的特点是“一次检测,终身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可以向医生出示基因检测结果,将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药物与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毒副作用,从而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什么是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基因检测技术能告诉我们什么?目前,约有2500多种疾病有对应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检测已成为美国疾病预防的常规手段之一。基因诊断在预防疾病、早期诊断、和疾病治疗等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1)合理使用药品、营养添加剂容易得红斑狼疮(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人群不能滥补提升免疫力产品;容易得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人群不能滥用维E;容易得泌尿系统结石的人群不能过量服用维C;容易得乳腺癌的人群不能滥服提升雌激素药物或保健品。(2)了解自己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发生容易得肺癌的人群坚决不能抽烟;容易得心脏病的人只需在临睡前服用半片阿斯匹林,就能避免患病,如果高秀敏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就不会英年早逝。(3)避免环境污染诱发疾病容易得白血病的人要远离这些环境:新车含有大量的甲醛,新装修的房子也含有大量的甲醛和乙苯,高档的大理石有辐射,就连颜色鲜艳的衣服里也含有甲醛,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环境污染,就是这些污染因素就会导致白血病易感人群发病。(4)避免医院误诊,延误治疗临床有很多病人是直肠癌却被当成是痔疮来治;傅彪肝癌发病前半年的体检还表明只是脂肪肝,而半年后却成了肝硬化晚期。(5)指导个性化体检,避免盲目体检常规体检远远不能包括所有的疾病,而一个普通人在身体没有异常的情况下通常只要求做常规体检,但很多情况下,自己没有察觉并不等于就是健康没有出现问题,等到发觉了,可能已经是中晚期。做了基因检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疾病易感基因做针对性的体检,而不是盲目地去做体检。(6)精准定位自己的生活与健康伴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先检测后用药,有效助推药物靶向治疗走向“个体化时代”,让用药更安全、更有效!

对其合理用药指导意见或者解释存在错误的是

对其合理用药指导意见或者解释存在错误的是服药期间可以同时服用热性药物。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证。而且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这在细菌感染及癌肿化学治疗中尤其不应忽视。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功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还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由于病情和病因多变,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难以达到,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情况。安全性,则是合理用药的主要条件。有效性。经济性,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例如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