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叶圣陶小白船内容概括

在一条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白船。船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行驶中他们快乐地唱起了《鱼儿歌》,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他们掌舵失控被飘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他们迷路了。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长得很可怕的男人,那男人要求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回答对了就可以送他们回家。“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那人问。“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女孩抢先回答。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回答:“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那个人大笑起来,很满意他们的回答,就答应送他们回家了。

叶圣陶写的小白船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写少一点 谢谢!

在一条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白船。船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行驶中他们快乐地唱起了《鱼儿歌》,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他们掌舵失控被飘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他们迷路了。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长得很可怕的男人,那男人要求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回答对了就可以送他们回家。“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那人问。“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女孩抢先回答。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回答:“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那个人大笑起来,很满意他们的回答,就答应送他们回家了。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白船》后,小男孩和小女孩是非常善良和纯洁的,就像他们乘的小白船一样,其实那个长得可怕的男人心地也是善良的,有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可以以貌取人的。在《小白船》这篇童话故事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叶圣陶爷爷把小溪两边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实在太生动了,连水里的鱼儿青蛙都写得极其有趣,看得我都想乘着小白船去那么美的地方走一走,玩一玩呢。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童话故事很好看,你们一定也会喜欢的!

小白船是叶圣陶的作品吗??

《小白船》是叶圣陶的第一篇童话,也是一篇流传至今让读者难忘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这篇童话创作于二十年代,是作者早期作品的代表,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自然美景,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体现一种唯美主义的抒情艺术风格。好词好句如下:一、好词:水灵灵,晶莹剔透,来来往往,闪闪发光,不知不觉,无可奈何,不由自主,安安静静,乘风航行,一抹一抹,死去活来,山珠海味,满面怒容,心头之恨。二、好句:1、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里,只是微笑,有时做很好看的舞蹈。2、绿草上滴了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人眼睛。溪面铺着萍叶,矗起些桂黄的萍花,仿佛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来往,针一般地微细;独有两颗眼珠,大而发光。青蛙儿老是睁着两眼,像看守的样子,大约等待他的好伴。3、他们就邀着小红花一起舞蹈;绿草因为夸耀自己仙人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喜得轻轻地抖动;青蛙儿看得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来。4、这是很可爱的白船,船身全是白色,连舵,桨,篷,帆,都是白的;形状正像一支梭子,狭而长。5、走不到几百步,看见一树野柿子,差不多挂的无数玛瑙球,有许多熟透的落在地上。小白船赏析:本文的主体部分,一问一答,循环往复,巨人提出的三个问题看似并列,可是从孩子的回答来看,却有递进。“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因为我们的纯洁,惟有小白船合配装载”。这三个回答的立意简而言之就是:感恩源于善良,善良又源于纯洁。此外,作者很重视思索这些问题的环境,讲小白船置于迷失的荒野上和丑陋的巨人前,使得这些看似随意的回答充满着严肃的思考,童稚的背后有哲理的厚度。

小白船(叶圣陶)主要讲了什么(简短一点的)?

在一条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白船。船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行驶中他们快乐地唱起了《鱼儿歌》 ,正在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他们掌舵失控被飘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 他们迷路了。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长得很可怕的男人, 那男人要求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回答对了就可以送他们回家。 “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那个人问。“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 ”女孩抢先回答。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 “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 ”那个人拍手说: “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回答: “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 ”那个人大笑起来,很满意他们的回答,就答应送他们回家了。

叶圣陶的小白船读后感是什么?

叶圣陶的《小bai白船》的主要内容是du:在一条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白zhi船。船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行驶dao中他们快乐地唱起了《鱼儿歌》,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他们掌舵失控被飘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他们迷路了。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长得很可怕的男人,那男人要求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回答对了就可以送他们回家。“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那人问。“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女孩抢先回答。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回答:“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那个人大笑起来,很满意他们的回答,就答应送他们回家了。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叶圣陶的《小白船》

叶圣陶《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上的珍珠,照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守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他的好朋友。水面上有极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的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刺……泼刺……”好听极了。他们邀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高兴得轻轻地抖动,青蛙看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儿来。小溪上的一切东西更加有趣更加可爱了。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窄又长。胖子是不配乘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歪,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色黝黑,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处躲藏了。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真的有两个孩子向溪边走来了。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他们俩手牵着手,用轻快的步子穿过了小树林,来到小溪边上,跨上了小白船。小白船稳稳地载着他们两个,略微摆了两下,好像有点儿骄傲。男孩儿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吧。”“好,咱们看看小鱼儿。”女孩儿靠船舷回答。小鱼儿依旧奏他们的音乐,青蛙依旧唱他的歌。男孩儿摘了一朵萍花,插在女孩儿的辫子上。他看着笑了起来,说:“你真像个新娘子了。”女孩儿好像没听见,她拉了拉男孩儿的衣袖,说:“咱们来唱《鱼儿歌》,咱们一同唱。”他们唱起歌儿来: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唱好听的歌,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采好看的花,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有快乐的一切,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只见两岸的景物飞快地往后退,小白船像一条飞鱼,在小溪上一直向前飞。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女孩儿哭了,她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她的小床,想起她的小黄猫,今天恐怕都见不着了。虽然有亲爱的小朋友跟她在一起,可是妈妈,小床,小黄猫,她都舍不得呀。男孩儿给她理好被风吹散的头发,又用手擦她流下来的眼泪。他说:“不要哭吧,好妹妹,一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女孩儿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个不停,好像一位悲伤的仙女。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女孩儿才擦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他们俩坐在地上吃柿子,把一切都忘记了,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来,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他看见小白兔在他们身边,就板起了脸,说他们偷了他的小白兔。男孩子急忙辩白说:“他是自己跑来的。我们喜欢他。一切可爱的东西,我们都爱。”那个人点点头说:“既然这样,我也不怪你们。把小白兔还给我就是了。”女孩儿舍不得,把小白兔抱得更紧了,脸贴着他的白毛,好像要哭出来了。那个人全不理会,伸手就把小白兔夺走了。这时候,风渐渐缓和了。男孩儿想,既然遇到了人,为什么不问一问呢。他就问那个人,这儿离家有多远,该从哪条河走。那个人说:“你们家离这儿二十多里呢,河水曲折,你们一定认不得回去的路了。我可以送你们回去。”女孩子快活极了,她想:这个人长得可怕,心肠原来很慈善,就央告说:“咱们快上船吧,妈妈和小黄猫都在等着我们呢!”那个人说:“这可不成。我送你们回去,你们用什么酬谢我呢?”男孩子说:“我送给你一幅美丽的图画。”女孩子说:“我送给你一束波斯菊,红的白的都有,真好看呢!”那个人摇头说:“我什么也不要。我有三个问题,你们能回答出来,我就送你们回去;要是答不出来,我抱着小白兔就管自走了。你们愿意吗?”“愿意!”他们一同回答。那个人说:“第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唱歌?”“他们要唱给爱他们的人听。”女孩儿抢先回答。那个人点点头说:“算你答得不错。第二个问题: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儿回答说:“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标志。”那个人拍手说:“有意思。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儿举起右手,好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似的:“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那个人大笑起来,他说:“好,我送你们回去。”两个孩子高兴极了。他们互相抱着,亲了一亲,就跑回小白船。仍旧是女孩儿掌舵,男孩儿和那个人各划一支桨。女孩子看着两岸的红树、草屋、田地,都像神仙的世界,更使她满意的是那只小白兔没有离开她,这时候就在她的脚边。她伸手采了一支蓼花让他咬,逗着他玩儿。男孩儿说:“没有这场大风,就没有此刻的快乐。”女孩儿说:“要是咱们不能回答他的问题,此刻还有快乐吗?”那个人划着桨,看着他们微笑,只不开口。等到小白船回到原来停泊的地方,小红花和绿叶早已停止了跳舞,萍叶盖着睡熟了的小鱼儿,只有青蛙还在不停地唱歌。

叶圣陶的小白船的主要内容

百度

叶圣陶小白船简介

叶圣陶《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上的珍珠,照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守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他的好朋友。水面上有极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的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刺……泼刺……”好听极了。他们邀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高兴得轻轻地抖动,青蛙看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儿来。小溪上的一切东西更加有趣更加可爱了。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窄又长。胖子是不配乘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歪,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色黝黑,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处躲藏了。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真的有两个孩子向溪边走来了。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他们俩手牵着手,用轻快的步子穿过了小树林,来到小溪边上,跨上了小白船。小白船稳稳地载着他们两个,略微摆了两下,好像有点儿骄傲。男孩儿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吧。”“好,咱们看看小鱼儿。”女孩儿靠船舷回答。小鱼儿依旧奏他们的音乐,青蛙依旧唱他的歌。男孩儿摘了一朵萍花,插在女孩儿的辫子上。他看着笑了起来,说:“你真像个新娘子了。”女孩儿好像没听见,她拉了拉男孩儿的衣袖,说:“咱们来唱《鱼儿歌》,咱们一同唱。”他们唱起歌儿来: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唱好听的歌,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采好看的花,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鱼儿来,鱼儿来,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我们有快乐的一切,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只见两岸的景物飞快地往后退,小白船像一条飞鱼,在小溪上一直向前飞。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女孩儿哭了,她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她的小床,想起她的小黄猫,今天恐怕都见不着了。虽然有亲爱的小朋友跟她在一起,可是妈妈,小床,小黄猫,她都舍不得呀。男孩儿给她理好被风吹散的头发,又用手擦她流下来的眼泪。他说:“不要哭吧,好妹妹,一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女孩儿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个不停,好像一位悲伤的仙女。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女孩儿才擦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他们俩坐在地上吃柿子,把一切都忘记了,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来,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他看见小白兔在他们身边,就板起了脸,说他们偷了他的小白兔。男孩子急忙辩白说:“他是自己跑来的。我们喜欢他。一切可爱的东西,我们都爱。”那个人点点头说:“既然这样,我也不怪你们。把小白兔还给我就是了。”女孩儿舍不得,把小白兔抱得更紧了,脸贴着他的白毛,好像要哭出

叶圣陶中的小白船的好词

小溪的右边,泊着一条小小的白船。这是很可爱的白船,船身全是白色,连舵,桨,篷,帆,都是白的;形状正像一支梭子,狭而长。这条船不配给胖子坐的。倘若胖子跨上去,船身一侧,就会掉下水去。也不配给老人坐的。倘若老人坐了,灰黑色的皮肤,网一般的额纹,同美丽的白色不配合在一起,一定使老人羞得要死。这条小船只配给玲珑美丽的小孩子坐的。  这时候,两个孩子走向溪边来了。一个是男孩子,穿的白色的衣服,面庞红得像苹果。一个是女孩子,穿的同天一样的淡蓝色的衣服,也是红润的面庞,更显得细洁。

叶圣陶读本小白船的主要内容。

笫一个32分第二个O分

叶圣陶的《小白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岸边有一条小船,有一位女孩和男孩坐上了船。在水里划,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小船被刮走了,女孩在船上哭了起来。小男孩确凿地掌控着船。就这样他们下了,唉!

叶圣陶的诗集

你好!《箧存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叶圣陶杯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

“叶圣陶杯” 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经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女士正式授权,在2008年创办的“巨人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基础上发展而来。大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综合测评的要求,弘扬了叶老“听说读写宜并重”的教育理念,突破作文大赛以写为主的模式,开创了以听、说、读、写为比赛形式的先河,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大舞台。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及巨人教育集团联合举办。前三届以其专业性、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一百万选手参赛,成为全国中小学语文赛事的一大盛况。 中学组:读叶老,写叶老,说叶老,学叶老!小学组:能读写,会听说,大赛成就你和我! 主 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承 办:巨人教育集团(巨人学校)命题评审委员会中学组命题、评审组组长:张定远 胡 迪小学组命题、评审组组长:崔 峦 周惠英幼儿组命题、评审组组长:成君霞 李培美大赛组委会主 任:杨念鲁 袁钟瑞 尹 雄副 主 任:王淑敏 叶小沫 商金林秘 书 长:王淑敏副秘书长:胡 迪 成君霞 陈卓雄 周惠英秘 书 处:吕 飞 王锦妮 潘永亮专家委员会主 任:王淑敏中学组:张定远 顾之川 翟小宁 严寅贤 阮国杰 李晓辉 边 境小学组:崔峦 李春旺 张立军 张梅玲 卓立 翟京华 黄毅 刘悦 窦桂梅 唐富春 王晓仪 赵景瑞 乔亚孟 张国珍 唐凯兰 吴琳幼儿组:梁玉燊 廖丽英 李忠忱 苏 婧 李培美媒体支持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国教育报 语言文字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搜狐网 中青网 巨人网 《作文通讯》 《辅导员》杂志(教学版) 《中国小学教育》杂志 参赛对象: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大班学生组别设置:中学组 (7-9年级)小学组 (1、2、3、4、5、6年级)幼儿组 幼儿园大班(5-6岁) 北京、上海、天津、华北、华中、华南、华东、东北、西南、西北各分赛区设有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授权各分赛区组委会设立初赛评委会。各分赛区组委会的联系方式见官方网站。1.初赛分为网上参赛或笔答两种,答题方式可以家庭、师生、同学之间一起读书,共同讨论。部分考题内容将从《叶圣陶读本》中选取。2.网上参赛和笔答试题均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命题。笔答由分赛区组织考场、统一印发试卷,集体现场参赛。3.大赛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网上参赛可接受个人报名;笔答由分赛区机构如学校、培训机构、教育机构等集体组织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4.参加大赛的学生免收报名费。 启 动:2011年10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初 赛:2011年10月——2012年5月网上参赛由个人在初赛期内自定时间参加,每个实名只有一次参赛机会。笔答参赛由全国各赛区组委会提供试卷,各分赛区组织参加。选 拔:2011年12月——2012年6月从初赛获奖者中按比例选拔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2012年1月——2月,冬季总决赛2012年7月——8月,夏季总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特训营,在北京进行共5天的集训与现场决赛,评出全国特等奖、金杯奖、金牌奖。 1. 网上参赛的选手由网上系统评分评奖;初赛笔答试卷由各分赛区统一组织阅卷,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选手名单上报组委会。未设分赛区的参赛单位直接将参赛试卷邮寄到全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2.大赛将征集获奖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3.大赛同时面向教师开展“叶圣陶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参赛教师除了根据通知规定的主题撰写论文参赛外,还可将自己指导学生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所取得的体会撰写成论文参赛,详见附件“关于举办‘叶圣陶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的通知”,本大赛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联合主办,由《小学语文》编辑部、巨人教育集团联合承办。 初赛:各分赛区从参赛试卷中,根据成绩,评出10%一等奖、20%二等奖、20%三等奖、20%优秀奖。选拔:各省、市、区、县分赛区按照设定比例从初赛评出的一、二、三等奖选手中选拔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总决赛:分赛区一、二、三等奖的选手通过选拔后,有资格来京参加全国总决赛,评选出全国特等奖10%,金杯奖20%,金牌奖70%。获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将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参赛规模大、成绩优秀的单位将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1、团体报名: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统一组织参赛,参赛人数以交参赛名单的电子报名表格为准,如当地有分赛区由分赛区统一组织。个人网络报名:登录“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网上参赛官网报名2、报名及参赛时间:2011年10月17日—2012年6月30日3、全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30号1号楼401室 现正接受海内外分赛区承办权申请:学校、社会团体、培训机构均可参与。详细内容请登陆“叶杯赛”官网。

叶圣陶是怎样论教育的?

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

叶圣陶有什么童话作品

编 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和《中学生》等刊物。短篇集《隔膜》(1926)、 《火灾》(1923)、《线下》(1924)、《城中》(1926)、《未厌集》(1928)、《抗争》、《四三集》(1936),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诗歌集《雪朝》 (1922),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儿和影子》、《拜菩萨》、《成功的喜悦》、《小鱼》、《两个孩子》和《损害》等多篇小诗【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聪明的野牛》、《鸟言兽语》、《冥世别》等童话,还 创作了童话歌剧《蜜蜂》、《风浪》等。《一个少年的笔记》

叶圣陶赞美戴望舒《雨巷》什么,由此获得什么称号

重点在“音节”

叶圣陶先生称赞戴望舒的成名作为什么

戴望舒成名作是 《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雨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 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叶圣陶的资料

上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15917.html?si=5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吗?

说过。“教学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的固定不变的万能的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因势而定,所以,教育最终还是要“贵在得法”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合的方法。拓展资料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我所见的叶圣陶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1.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2.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3.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

叶圣陶读本《一粒种子》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一粒种子,具体内容35字。

暑假阅读之《一粒种子》叶圣陶

孩子们,暑假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读了么?这本书里都是叶圣陶爷爷写的童话故事。有一篇老师读了很喜欢,名字是《一粒种子》,你们读到了么?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一粒神奇的种子,世界上只有这一粒,国王、富翁、商人、兵士都一心想培育出这粒神奇的种子,但是他们培育它都有其它的原因,比如国王是为了显示他的尊贵和权力,商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雅,为了高于其他的商人…他们有的爱慕虚荣,有的是居心不正,虽然费了很大的力气,可是都没有成功。最后是一名农民,自然的种出了这粒神奇的种子,你们知道是为什么么?文中就有答案,需要你们认真思考哦! 这篇童话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越想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越容易忘记自己最开始想完成他的心情。就好比我们的学习,如果你学习仅仅是为了考第一,为了向别人炫耀,那学习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你也会少了很多学习的乐趣。说到学习,古代伟大的老师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夫子所说的学习并不单单指的是我们平时学的数学、语文等文化知识,而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且还要常常去实践它,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去。我们的学习并非为了别人的表扬、夸赞而学的,而是为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应付各种困难、挫折、挑战。 还没有读书的孩子们,赶紧去读一读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会跟你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加油!

叶圣陶的童话《一粒种子里面》的主人公是谁?

国王,富翁,农民。出处:1921年11月20日作,刊《儿童世界》第一卷第8期,署名叶绍钧。文章大意:在一个王国里,国王明说有一粒种子,很特别只有一个,这个种子就像核桃那样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就拿来种,国王把种子放进土里每天去看,可是春天、夏天、秋天都过去了,芽还没长大国王生气极了就把种子挖出来扔到池子,种子在水面上飘啊飘飘到了渔翁家,渔翁看见了把种子捞上来卖给了一个富翁,富翁心想这下好了,我有了一粒世界上只有一颗的奇特种子了,等它发芽出来,长出花来我要给那和我一样的富翁瞧瞧让他们目瞪口呆。于是富翁请了三位种花高手来种,三位都用尽了自己的办法可是等了很久芽也还是没发出来,富翁被气死了,一把就把种子扔了,种子一飞就飞到了一个战场上,一位官位看到了就把种子拾起来细心的种了起来,这颗种也没发芽官位用全身力气把种子扔了出去,种子一下子飞到了田上,农夫把它种在了土里,给它耕种锄草,浇水不久种子发芽了,开花了,还散发出新奇的香味。文章道理:国王、富翁、商人和士兵太追求的是种子带给他们结果,而农夫对这颗种子没有特别期望,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它,才获得了成功和收获。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事物,太过于注重他的价值会适得其反。

叶圣陶读本《一粒种子》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世界上有一粒种子,象核桃那样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凡是看见它的人,没一个不喜欢它。听说,要是把它种在土里,就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呢,当然更美丽,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它;并且有浓厚的香气,不论是芝兰、桂花、玉簪,都比不上它。可是从来没人种过它,自然也就没人见过它的美丽的花,闻过它的花的香气。 国王就叫人把这粒种子取来,种在一个白玉盆里。土是御花园里的,筛了又筛,总怕它还不够细。浇的水是用金缸盛着的,滤了又滤,总怕它还不够干净。每天早晨,国王亲自把这个盆从暖房里搬出来,摆在殿前的玉阶上,晚上还是亲自搬回去。天气一冷,暖房里还要生上火炉,热烘烘的。

叶圣陶《一颗种孑》

“五一”期间,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粒种子》这篇童话故事。故事讲了国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浇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亲自把盆子从暖房里搬出去,晚上又亲自搬回来。二年过去了,种子没有发芽。国王生气了,把种子扔了。后来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这粒种子,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最后,这粒种子被农夫得到了,农夫每天照常工作,没过几天种子开花了,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我们班里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国王,走路怕摔跤,吃饭怕噎着,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差。而有的同学爸爸妈妈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农夫对待种子那样让自己的儿女去学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象那粒种子那样开花结果。我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富翁,让我学这学那,在双休日里兴趣班总是很多,我希望兴趣班少一点,这样就能挤出一点时间看看书看看电视或玩一会儿。如果我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那粒种子,我一定要让农夫种,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那该多好啊!叶圣陶一粒种子读后感二:《叶圣陶专集》之一粒种子读后感(278字)这几天,我读了《叶圣陶专集》之一粒种子,内容是: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一粒神奇的种子。在他精心的培育照顾下,一年后种子发了芽,但却长得很难看,国王把它扔到小溪里,后来被一个商人捡到了,商人让五个园丁培育它。两年过去了,它依然这么难看,就把它扔到了墙角下。再后来,又被一个士兵捡到了,他把这粒种子带到了部队里。过了几个月,他连根拔起,看见根长得核桃那么大,他又把种子扔到了农田里。一个农夫看见了,就把它埋在土里,每天施肥浇水。过了好多年,那粒种子长成了巨花,香气十足。附近的人都赶过来看这朵巨花……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叶圣陶,张抗抗的个人资料~~~~~~(急~~~急~~~)

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66年初中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72年开始发表作品,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张抗抗, 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从事写作以来,已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 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国家,从事文学交流活动。张抗抗还有相关作品: 《赤彤丹朱》 《张抗抗》 《沙之聚》 《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情爱画廊》 《永不忏悔》 《张抗抗知青作品选》……................…………………..

叶圣陶有哪些童话故事

《稻草人》

叶圣陶写的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叶圣陶的儿童诗

叶圣陶的儿童诗:《小小的船》。叶圣陶先生写得最美、流传得最广的一首童诗,要数《小小的船》了。全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作者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读本夏天的雨后读后感?

当前位置: 手机论文网>毕业论文范文>文本与生活对接阅读与表达相生——《夏天的雨后》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指导 QQ号: 229366758写作指导QQ:229366758【设计意图】《夏天的雨后》是叶圣陶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文章叙述了夏天的雨后孩子们踩水、拾蝉儿、捉青蛙、钓鱼、采菌等好玩的事,表达了孩子们“逢到夏天,我们都欢迎下雨”的态度,刻画了雨后孩子们快活的心情。文章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一句话“逢到夏天,我们都欢迎下雨,因为下雨过后就有许多事情好玩”来写。课文用四个并列的自然段写了五件“雨后好玩的事”,而且每个自然段又以总分的段式来写,这是让学生学习总分结构的好材料。当然细细琢磨,我们也会发现本文稍有不足:如果文章的第一句话“逢到夏天,我们都欢迎下雨,因为下雨过后就有许多事情好玩”能够独立成段,再在雨后孩子们踩水这一段开头添一句总起句,那就更完美了。文中所写的“雨后好玩的事”这一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像雨后踩水这样的事,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生活经验,本课教学力求让文本与生活对接,让阅读与表达相生。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什么时候写的

1957年,叶圣陶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其中对于内洞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描写,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扩展资料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文章结构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部分:一、(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二、(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店,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三、(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其中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双龙洞 是 叶圣陶哪年写的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约二三丈,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 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15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来。洞中钟乳高悬,石笋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笋形似“观音”,称“观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进一束阳光,宛如半月,也称“一线天”。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4000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 (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写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小学四年级课本上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首先是路上,再到双龙洞口,再到双龙洞外洞再到双龙洞之间的空隙,再到双龙洞内洞,最后出洞。2~3自然段讲的是路途中第五自然段讲的是孔隙。第六自然段讲的是内洞。在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里强调了内洞的黑、奇、大。第二自然段中的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写出了这里的与众不同。第三自然段中的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有好几对反义词。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外洞很宽敞。这是他的特点,因为第四自然段中讲到了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第五自然段讲的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同时也描写出了孔隙小。通过鞋穿的小衬托,孔隙的狭小属于自问自答。还有一句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很真实。第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内洞比外洞大的多了。这篇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什么时候写的

未知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4月14日我在浙江......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叶圣陶文集》中好词好句有哪些?

1、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2、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3、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6、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叶圣陶的散文集有哪些?

《春宴琐谭》《雪朝》《隔膜》《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略读指导举隅》《儿童文学研究》《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人教版)课文) 《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童话代表作《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任职报纸、杂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文章阅读网http://www.sendfon.com/)《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叶圣陶的小学课文有哪些?

我是一位小学生,叶圣陶老师的小学课文除了上两楼说的《爬山虎的脚》和《游金华双龙洞》之外,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里还有一篇是叶老师写的作品叫《荷花》.

小学语文中叶圣陶的课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桥梁学家、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 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 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 定律”。1921年,他回到祖国怀抱。三十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 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五十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 中,茅以升担任由20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 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 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是 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20余年中当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 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编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 量的科普文章。 叶圣陶 --------------------------------------------------------------------------------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小学语文中叶圣陶的课文

写的有:《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叶圣陶的小学课文有哪些?

苏州园林吧,好像是初中的啊,呵呵,不太晓得

叶圣陶教育孩子的故事

  叶圣陶膝下两子一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叶圣陶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圣陶教育孩子:成绩并不重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叶至善在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三回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因为有4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至善的成绩报告单,不免唠唠叨叨,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而父亲叶圣陶却从来不说什么。   父亲不大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得看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消化。成绩的好坏不是单凭考试能衡量出来的。他了解儿子,至善最不愿意死记硬背,特别是国文和英文。考试时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孩子不愿死记硬背,当然考试不会及格。他从平时和儿子的对话中感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面对孩子的成绩单并不责备,只是说:“不要哭,也不要思想上背包袱,还是再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叶至善进了这所学校,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花多少工夫,因而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还可腾出时间唱歌、吹口琴。孩子的兴趣变广了,父亲很高兴,又鼓励他说:“这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他解释说,所谓“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叶圣陶喜欢看书,各种内容的书都看。孩子们可以随便到书架上拿书,只要自己愿意就行。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问至善,让他回答,借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叶圣陶教育孩子:父子围桌改稿   叶至善12岁开始跟随父亲写作。四十年代,至善兄妹三人对写作都非常热心。当时叶家出现的“父子围桌改稿”情景,至今让人羡慕不已。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桌子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三个孩子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挑错。有时候,父亲指出了作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读一遍,看语气是否顺达。孩子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插在瓶子里篷篷松松的一大把,经过父亲的梳理修剪,像个样子了。叶至善介绍小时候父亲是怎样教他作文时,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原来,父亲从不给他们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一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父亲还要求他们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听人唱戏,看人相骂u2026u2026均可收于笔下。   父亲在教育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处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性,让孩子自觉成才,自觉成长,而不是强制、苛求。   不教中有教,集中体现在父亲精心为孩子们修改文章上。叶至善在兄妹合集《花萼》的《自序》中,描写过父子们一起改文章的情景:“父亲先不说应该怎么改,让我们一起来说。你也想,我也想,父亲也想,一会儿提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改法。经过掂量比较,选择最好的一种,然后修改定稿u2026u2026”我们兄妹三人一起跟父亲学写作,仿佛在进行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暗自憋着劲要超过其他人,多“吃”父亲的红圈。请看,这是一种多好的学习氛围,其中有指导,有点拨,有热烈讨论,有激烈竞赛。叶至善兄妹三人长大成人后个个成才,确实得益于叶老的“不教”。   30多年过去了,今天叶至善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u2018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u2019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我们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父子围桌而坐,秉烛修改文章,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教子情景。难怪著名学者宋云杉对此情此景的体验亦感慨系之:“我们试闭目想想,这是一个何等美满的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面,学习写作,进步一定是很快的,除非是天生钝质。所以我常常对我的子女说:u2018小墨(叶至善小名)他们是幸福的。u2019”孩子们的文章发表多了,有人建议叶家兄弟不妨合起来出个集子。叶圣陶把要出版的文稿审读了一遍,剔去若干篇后题名《花萼集》。书名蕴含着叶先生的良苦用心: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比喻兄弟友爱。叶先生的书名,亦采此意。   叶圣陶教育孩子:永不自满是不变的家风   永不自满是叶圣陶的家风,为此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未厌居”。1928年,叶圣陶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未厌集》,他在小说集“自序”中说:“厌,厌足也。作小说虽不定是甚胜甚盛的事,也总得作像一个样儿。自家一篇一篇地作,作罢重复看过,往往不像个样儿。因此未能厌足。愿以后多多磨练,万一有教自家尝味到厌足的喜悦的时候吧u2026u2026”以后,他在文坛屡创几个第一:与朱自清、俞平伯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诗刊《诗》,出版了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等等,但他仍将自己的散文集,题名为《未厌居习作》,定自己的书斋名为“未厌居”。叶圣陶经常以自己的“未厌”精神教育子女,教子女们不要满足现状,要永远攀登高峰。当至善他们出版了《花萼集》后,原打算一年出一本合集,但是他们的文章“愈写愈少,写成的又很难教自己满意”。叶圣陶没有批评他们写得少了,而是对他们说:“想写得好些,正是你们进步的动力,时常不满意自己所写的,也证明你们确实有些儿进步了。”鼓励他们在写作上要“未能厌足”,继续前进。由于他不懈地努力,事隔两年后,至善他们又推出了《三叶集》。   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他关心儿女个人的事,前提是给他们以极大的自主权;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则一定要管。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使他们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譬如,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又如,冬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就在背后:“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儿子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叶圣陶关于教育学生写作文

1.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材料作文 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叶圣陶来到成都,时而入地,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促膝谈心,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但是,时而评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随他们写去?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至美,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名誉之心是没有的。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他也从来不出题目,一边问:“他是实际的教育家,对于叶圣陶,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说其不得不说?把词儿调动一下。其味甘而永:“这儿多了些什么。 他白天去办公,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几十年来,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 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时而论书?”他问得十分仔细,是不是好些:“他的复信措词谦抑、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时而剖析玄理,又在一起工作,无所不领会。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品鉴人伦,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为什么表达不出来。”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以身作则?这儿少了些什么,时而上天,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到了成都以后。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校对”等、认真,他就问孩子们,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给予年青一代的教育,把句式改变一下、读者书信联系,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但是,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字迹圆润丰满,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对儿女们的作文、至诚可以看出。 1931年8月,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 有时候、至诚就凑着光亮,随兴趣之所至,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宽容,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常常在晚饭之后;时而纵谈时局。 他热情,和作者。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而是脚踏实地:“原来是怎么想的,不断前进?到底想清楚了没有。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现在,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至美,至善,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看稿编稿。 这当儿,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利益的心是没有的,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题字”,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2. 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 想得差不多了,有了个轮廓了,想得差不多了然后写。 经过学习,不看不改,别的很难领悟,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不能眼睛一扫了事,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就拟个提纲,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看文章、舞蹈表达思想内容是不凭借语言的,就是所谓学以致用。我认为这不很好,有的很周密,绘画,音乐凭借声音和旋律。 固然。比如锯子,那就很有好处,念它几遍,别人改的仔细,至少两三遍。 请比人改,作文的进步才快,如培养严肃认真,就动笔写;就人与人之间说,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的准确。进一步说。 凡是不通的地方。可以说,不能想都不想,舞蹈凭借动作和姿态?写之前要多想想语言是一种工具,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有的很粗糙。” 自己写了不算,也可以记在脑子里,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的透彻,是想心思的工具,真了不起,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学习语文,要多念多改。 当然。工具不是目的,这是一方面。 写好以后,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只记得几个人名,不能很快地那么一翻。有的老师有的家长往往说,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工具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很深刻,然后再要求读得快,可是除了这些以外,有的是迟钝的,叫别人改,大致可以听出来。 文章不好,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表达思想都要靠语言,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却对别人说,很肤浅,先要树立认真的态度。 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 看书、凿子是工具、一丝不苟的态度等,有的是锋利的,就个人说,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总之,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 思想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正确的,某某孩子两天就看完了《红岩》。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不要就动笔写,这就没有多大好处,别人可能改的不怎么仔细,有了认真读的习惯:“费你的心改一改吧,这又是一方面。 总之,或者念给朋友听。学语文为的是用。 工具有好有坏、刨子,不能凭空想,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写完了自己又懒得改,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念给自己听,有的合用,有用词不当的地方,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以为这就过得去。有人写了文章,有的不合用,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这样打的一本书两天就看完。这样的读书法是不该提倡的;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自己又能精心体会,有的是错误的,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 先要认真读,自己不改。提纲可以写在纸上。 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这样看来,或者自己弄不明白别人这样改的道理。希望学得好;写文章,可能只看见些影子。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有废话的地方。 3. 叶圣陶写过那些作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4. 叶圣陶写的作文 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 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 (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 5. 关于养成教育的作文给一个500字的(初中)给我一个 把“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我校校风,一般人看来有些直白老套无新意,可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看,这七个字,却有着特殊的分量,是我们倾心竭力追求和实践的目标。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此校名决定了这所学校就是要以贯彻和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为己任,为特色。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老对教育过程的最精辟的概括。 教师今日的教是为了达到日后的不需要教。那么教到何种程度才能使得日后不教呢?叶老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叶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过程本质概括的更高层次的凝结。 因为,习惯从心理学上分析,是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凡事达到了习惯这地步,就不仅“知”,还会“行”,并且把“知”“行”内化,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需要,不这么做就觉得不舒适。 这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么?叶圣陶先生把他的习惯说函及整个教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全面养成,即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的全面达成。 好习惯养成了,其作用意义重大。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养成教育训练要从老师的身教开始,因为学生的习惯很多是从模仿中得来的,教师的品行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师用心对学生的教育。 它体现在教师的品行之中,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 养成训练要从规范入手,由浅入深;内容从小做细,不要贪大求全;养成训练的要求应离孩子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并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 例如“上课专心听讲”这一习惯,低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到了中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想其他事,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而高年级的要求是“先预习后听讲,听讲时要善于发言”。 养成训练含盖了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在此不一一例举。 总之,良好的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训练必须严格,并且必须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校风,有着特殊的分量,让我们共同倾心竭力追求和实践这一目标,以无愧于我们的使命。 6. 有关叶圣陶的教育故事 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在校园内行走,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去。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去一下。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站在那里等他,叶圣陶温和地递过去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 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听从我的训斥把砖头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去。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7. 《怎样写作文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一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ZHU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它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1、《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卜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8. 帮我找找叶圣陶写的文章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尤其是《牛郎织女》:神话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童话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叶圣陶简介

1、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3、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4、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游记散文《小记十篇》哪十篇

《夜》 《隔膜》 《未厌集》 《四三集》 《叶圣陶文集》 《倪焕之》 《脚步集》 《未厌居习作》 《西川集》 《叶圣陶散文》 《叶圣陶论创作》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苏州园林》 《城中》 《线下》 《古代英雄的石像》 《火灾》 《存集》

求:叶圣陶的《饭》全文

"Food" by Ye Shengtao (Part I) "It"s time for class! But where"s your teacher?” The two old houses were bending like a hunchbacked man. In front of them was an earthy dirt path leading to the farmland and the village. It was right in the middle of autumn. White scaly clouds were floating in the pale blue sky. The morning sun shone upon a few willows, turning their leaves light green as seen in spring. In the distance, the ears and leaves of rice plants were bending with the breeze, making waves in the open fields. Farther in the village, trees were growing in a large circle, solemn, quiet, and graceful. And the barks of dogs were faintly heard. This was really the season and place for a poet! It"s a pity that nobody living here was a poet though. There were only six or seven kids filled with uncertainty and fear in the house. Since the autumn set in, the farmland of their families had been inundated with rainwater, which converged with river water. Now only three or four inches of the paddy stalks were seen above the water. The kids" parents were terribly distressed and sighed with anxiety day and night. Some of them said, “The day of starvation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The kids thought it was strange. Some of them asked, “We grow rice. How come we"ll starve to death?” The parents said, “Can"t you see the plants are all soaked in water and we still don"t have a grain of rice?” Some said, “If we hadn"t sold much rice last year, we would be okay this year.” The parents said, “Who"d like to sell? You kids just don"t know!” Some kids even suggested, “We will quit school. Let"s tread hard on the water wheel and lift water from the fields.” The parents said, “But where can we lift the water to? The river banks are level with the fields!” Now the kids were convinced that their parents were more knowledgeable than they were, and that absolutely they would starve to death. They said to themselves, “Death is like sleep, dull and dark. Once caught up in it, one will eat no more and have no more fun. He can"t move as if he were bound, and has no clue when he will be untied.” They were overcome with fear at the thought of starvation. For them, what starvation would be like was really unpredictable, but it was sure to come! Their attitudes changed, though they were not aware of it: playing tag wasn"t fun anymore; and yelling was meaningless. Now they only sat quietly in the house, chatting in a low voice about catching crickets. Their voices were tinged with fear and anxiety. In the house on the left there was a bed. Beside the bed was a bare table. In the corner there were pots and pans, the oven, firewood, and the like. All things were in darkness and could not be seen clearly. Only through a hole in the wall (less than one square foot) came in an oblique shaft of sunlight, which was cast on the floor and thus revealed its uneven earthy surface. The two houses were made by a wooden partition. It was much brighter in the house to the right. There were plank windows in both walls. They were now left open. There was nothing in the house but a dozen sets of desk and chair and a worn lecture table. And these were not even kept in order. Now, right in the chairs six or seven kids were sitting face to face. Slouching over the desks,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catching crickets. At first, they kept a very low voice. But soon they got wound up as they thought of nothing in the world but crickets. One of the kids slapped the desk and shouted, “What a giant cricket! It was near the root of a corn stock. So I quickly covered it with my hand. Guess what? It almost bit the other three to death. It … ” Just at the moment, from the door near the blackboard came in a man. The kids caught sight of the man and all stared at him. Those talking about crickets loudly automatically shut up. The kids actually knew something about the man, but not very much. They had heard from their parents, “This man is really something! He visits the yamen very often, and discusses things with the county magistrate. He"s a teacher having control over all other teachers. Even teachers are afraid of him.” But these bits and pieces were all they knew of the man. The kids were not really afraid of him but rather curious about his dazzling suit. The man walked into the house and took a casual glance inside. Suddenly he frowned and probingly looked around – he was enraged. In a scornful tone he asked the pupils the question mentioned at the very beginning.

叶圣陶我坐了木船英译赏析(2)

叶圣陶我坐了木船英译赏析   要点:   1, so-and-so=(指叫不上名字的人、物,或泛指)某某人(或事物)   2, “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这两个分句中“姓名”是共同的部分,可以以此来将两个分句串成一个句子,译为You can either keep your original name or have it changed.   3, Break off多指断绝关系   4, old self意为“旧我”,很文艺的说法~   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换姓,还得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条皮带。   The funniest thing is when you try to pass for a soldier of a certain army unit, you must not only have your name changed, but also wear a grey-cloth cotton-padded army uniform with a leather belt around your waist.   要点:   1,“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译为The funniest thing is when you try to pass for a soldier of a certain army unit,其中to pass for作“冒充”的意思,如:The copy he made of the painting can pass for an authentic one.   他临摹的画足以乱真。   2,“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条皮带”译作wear a grey-cloth cotton-padded army uniform with a leather belt around your waist.多动词时,将主要动词译为谓语,非主要动词译为从句,非谓语,介词结构~说三遍啊说三遍   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为了一张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   All that kills my idea of soliciting help or seeking personal connections. I disdain to go humbly begging for a job even when I am starving, let alone to go asking for other people"s help in getting me a mere ticket. Neither is it necessary for me to go to all that trouble, nor should I bother other people for that matter.   要点:   1,“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这里译者转换主语,巧妙地将“死了找关系的念头”译了出来,如果是以“我”做主语,“死了念头”势必要转换说法,译文传情达意的效果必然会减少~   2,go begging for=go asking for意为请求,寻求   3,“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译为Neither is it necessary for me to go to all that trouble, nor should I bother other people for that matter.这里表示“既不u2026也不u2026”的倒装句式neitheru2026 noru2026需要积累起来哦~如三笔教材中有一句: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备扩张。译为China does not form an alliance with any big power or group of big powers. Nor does China establish military blocs with other countries, or engage in arm race and military expansion. 可见,多个“不”连用时,第一个用否定词,其后用nor ,or连接~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形式哦~   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公共汽车站排队往往等上一个半钟头,天天为了票子去跑,实在吃不消。再说与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换上他人的身分,虽然人家不大爱惜名气,我可不愿滥用那些名气。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我是我。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的或是暂时的。为了走一趟路,必须易地而处,在我总觉着像被剥夺了什么似的。   Going around is hard in the city of Chongqing. You have to queue up for at least 30 minutes or more to get on a bus. It would really be too much for me to go about for the ticket every day. As to the temporary divorce from my old self and the concealing of my identity, I hate to usurp all those designations though other people may think otherwise. I"m neither a government employee, nor a secretary, nor so-and-so, nor so-and-so"s father. I am myself. I am just an ordinary man with no urge to do better, so I hate to change places with anybody else, whether for a while or for good. To change places just for the sake of a trip would make me feel like being deprived.   要点:   1,“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译为Going around is hard in the city of Chongqing.此处译者在翻译时再次转换说法,这种手法在本文着实常见啊常见,童鞋们要多体会这种方法带来的好处~   2,“实在吃不消”=too much,又是反话正译~   3,queue up=line up意为“排队”,还有几个比较生动的表达,如:wait/stand in line, wait your turn等~   4,or more意为“或u2026以上”,还有一个长得和它差不多的or so意为“大约,左右;与其说u2026不如说u2026”   5,“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当当当当~多个否定又来了,译法参见上面(^o^)/~   5,with no urge to do better字面上意思是“没有座的更好的欲望”,其实就是没有上进心嘛~大师把这么堕落的一件事说得如此文雅我也是醉了+_+   6,for the sake of意为“为了”,还记得在《中年人的寂寞》里的那个“无所为”是怎么译的吗~~是for its own sake,当时还举了其他的一些栗子,不记得的快去面壁╮(╯_╰)╭   至于穿灰布棉衣更为难了,为了走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岂不亵渎了那套衣服?亵渎的人固然不少,我可总不忍——这一套又是书生之见。   Wouldn"t it be sinful for me to wear the grey-cloth cotton-padded army uniform for nothing more than making a single trip? Though many other people violate the taboo, I for my part cannot bear to do the same. This again is the impractical view of a bookish person.   要点:   1,“岂不u2026”=“难道不”又是反问句,此处译为一般疑问句=Wouldn"t itu2026?此外有时可根据语境译为isnu2019t/arenu2019t/donu2019tu2026?如:Don"t you know Jim works as a dish washer at a restaurant around the corner?   你难道不知道Jim在拐角处的一个饭店做刷盘子的`工作吗?   此外,“岂不”也可直接译为陈述句,如:以随身之物作赌注岂不更合适。   It would be fitting to bet something personal.   2,“亵渎”即“轻慢,冒失”,用在此处略带讽刺口气,,译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故译为sinful   抱着书生之见,我决定坐木船。木船比不上轮船,更比不上飞机,千真万确。可是绝对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   It was with this impractical view that I decided to take a wooden boat. It is absolutely true that a wooden boat cannot compare with a steamer, much less an airplane. But there is no need for soliciting help or seeking personal connections, nor the need for the so-called "black" ticket.   要点:   1,“比不上u2026更比不上u2026”=cannot compare with u2026,much lessu2026其中much less=still less,意为“更不用说,更少,何况”如《中年人的寂寞》中“至于三十岁四十岁以后的朋友中间,颜色分子愈多,友谊分子不免也就愈少了”=And friendship among those aged over 30 becomes correspondingly still less pure as it gets even more coloured.   2,“千真万确”属于表态度,评论性的词,汉语中习惯后置,而英语中习惯前置,此句就是一个很好的栗子~   3, “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多个否定,小伙伴nor又出现了,第三次了哦,说明它是重要的事情(⊙v⊙)嗯   你要船,找运输行,或者自己到码头上去找,找着了,言明价钱,多少钱坐到汉口,每块钱花得明明白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木船好极了,我可以不说一句讨情的话,不看一副难看的嘴脸,堂堂正正的凭我的身分东西归。这是大多数坐轮船坐飞机的朋友办不到的,我可有这种骄傲。   All you need to do is contact the transport company, or go direct to the wharf to look for a wooden boat. Once you have located it, you will know what the fare is from Chongqing to Hankou, and every dollar will be paid for what it is worth, no more, no less. I find the wooden boat super in this respect. I am saved the humiliation of begging for help or the need of confronting the nasty look on somebody"s face. I can travel with my true identity. This is something quite beyond the majority of those travelling by steamer or aircraft. I am proud of it.   要点:   1“每块钱花得明明白白”=“每块钱花得都值得”译为every dollar will be paid for what it is worth,   2,super=“顶好的,极好的”(没错,就是小主说的那个~   3,saved the humiliation of=使免于遭受u2026的耻辱   5, be beyond sb=非某人所能及,之前我们还说了一个beyond oneu2019s capacity to do,这两个表述有时可互换   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他们说了种种理由,预想了种种可能的障害,结末说,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   After I had made up my mind, two friends of mine,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 boat journey all the way from Li Jia Tuo and Bai Bin respectively, came to dissuade me from taking the wooden boat out of concern and respect for me. They enumerated various reasons against my decision as well as various possible mishaps, advising me in the end to re-consider the matter.   要点:   1, all the way=从远处,从老远,特地   2, “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此句分句众多,要先抽出主要部分即“我的两位好友劝我不要坐木船”。译者巧妙地将“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译为“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 boat journey all the way from Li Jia Tuo and Bai Bin respectively”,合并成了一句,避免了行文冗长杂乱。   3, 根据上下文推断,此处的“为的是”表的是原因,因此译为out of,   要不说中文博大精深呢,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可以表达不同意思~   我真感谢他们,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行考虑,只好带玩笑的说,“吉人天相,”安慰他们激动的心情。现在,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了,他们也真的安慰了。   I felt very grateful to them, and of course refrained from showing any reluctance to re-consider the matter. By way of allaying their anxiety, I said jokingly, "A good guy always enjoys Heaven"s protection." Now, the subsequence news of my safe arrival in Hankou must have set their mind at rest.   要点:   1, “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考虑”=“当然我也不能说我不想再考虑了”,译为of course refrained from showing any reluctance to re-consider the matter.   2, By way of =by means of,表示“以/通过u2026的方式”   3, “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译为the subsequence news of my safe arrival in Hankou,又出现了the news of,上次我们见到这哥们是在《中年人》那篇文章中,“我每当听到一个旧友死去的消息u2026”译为the news ofu2026可见the news of 可以表示“听到/接到u2026消息”等与“消息”有关的动词表述~ ;

叶圣陶我坐了木船英译赏析

  我坐了木船   I Took a Wooden Boat   叶圣陶   Ye Shengtao   从重庆到汉口,我坐了木船。   木船危险,当然知道。一路上数不清的滩,礁石随处都是,要出事,随时可以出。还有盗匪——实在是最可怜的同胞,他们种地没得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皮,无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假如遇见了,把铺盖或者身上衣服带下去,也是异常难处的事儿。   I took a wooden boat from Chongqing to Hankou.   Of course I know it is risky to travel by wooden boat. With countless shoals and reefs to negotiate, accidents may happen any time. To complicate matters, there are bandits lurking around-those pitiful fellow countrymen who, unable to ward off starvation by farming or soldiering or whatnot, have been reduced to the disreputable business as a last resort. I"ll be in a real fix if they should rob me of, say, my bedding or clothes.   要点:   1,“一路上数不清的滩,礁石随处都是,要出事,随时可以出。”此句乍看没有主语,隐藏主语为“意外事件”,因此译为With countless shoals and reefs to negotiate, accidents may happen any time. with句交代背景~   2,“种地没得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皮”是指这些人不管干什么都免不了挨饿,译为unable to ward off(避开,防止) starvation by farming or soldiering or whatnot(等等)   3,“无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译为have been reduced to the disreputable business as a last resort.其中,disreputable business(不体面的行为)指“下策”,reduced to意为“被逼从事u2026”(之前我们在《背影》中也见到过be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这个表述,意为“光景惨淡”),as a last resort 意为“作为最后一招”。   4,be in a real fix 意为“陷入困境”或“尴尬”~多读大师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高境界的译文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些不常见的小词撑起来的~   但是,回转来想,从前没有轮船,没有飞机,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统计起来,人数该比坐轮船坐飞机的多。   Now, on reflection, I realize that in the days before steamers and aircraft came into use, people used to travel by wooden boat up and down the Sichuan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ven today, many continue to do so, and statistic will invariably show a higher percentage of people travelling by wooden boat than by steamer or aircraft.   要点:   1,“回转来想”译为on reflection(反思,回想)   2,看到up and down许多童鞋会下意识地反应为“上上下下”,其实它也有“来来往往”之意   3,“在那里坐木船”译为中的“那里”一定要讲明是川江,即the Sichuan section(地区地段) of the Yangtze River,之前《背影》中的“那年冬天”也译为“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随时都要有身为一个译者的自觉~   4,statistic will invariably show=“据统计”,新说法~换掉你的according!   5,“(数量)比u2026多”=“(比率)比u2026高”,译为a higher percentage (of)u2026thanu2026,又是一个新表述,如According to the table above , compared with volleyball, basketball has a higher percentage.   (与排球相比,篮球的比例更大)   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我又不比人家高贵。至于危险,不考虑也罢。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安步当车似乎最稳妥了,可是人家屋檐边也可以掉下一张瓦片来。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   Why shouldn"t I do the same? Why should I think it beneath myself to travel by wooden boat? As for safety, is it less dangerous to travel by steamer or aircraft? Going on foot seems to be the best choice, but a tile falling off the eaves of somebody"s house might prove equally disastrous to foot passengers. Enjoying absolute safety is humanly impossible.   1,“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是一个反问句,根据意思译为Why shouldn"t I do the same?   2,“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是另一个反问句,译为is it less dangerous to travel by steamer or aircraft?它的意思等同于Isnu2019 it dangerous to travel by streamer or aircraft?   3,“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译为Enjoying absolute safety is humanly impossible. humanly意为“从做人的角度看”,我等平民一定会将这句话当做一个条件句来处理,然而译者转换说法,让这句话译得很妙,婶婶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师的差距~   要坐轮船坐飞机,自然也有办法。只要往各方去请托,找关系,或者干脆买张黑票。先说黑票,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单单一个“黑”字,就叫你不愿领教。   It stands to reason that I can go by steamer or aircraft if I care to. I can simply go around fishing for help or personal connections, or just buy a "black" ticket. But I"ll have to pay more than the regular price for a "black" ticket, which I can ill afford and which I disdain to do. And the very word "black" generates in me a feeling of repulsion.   要点:   1,“自然也有办法”译为it stands to reason thatu2026(自然)   2,“请托,找关系”译为fish for help or personal connection,本文关于“请托”的表述很多,童鞋们注意积累   3,“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根据意思翻为But I"ll have to pay more than the regular price for a "black" ticket, which I can ill afford and which I disdain to do.意为“我不得不付超过定额的钱,这些钱我付不起也不愿意付”。这种将三个分句融进一个句子的手法值得学习。   4,Can ill afford 意为“难以提供”,如:I can ill afford it.   这我办不到。(又是一个canu2019t 的进阶版~   5,四字短语,一般是根据意思翻译的,文中“心有不甘”意即“不屑一顾”,译为disdain to do。Disdain意为“蔑视,( ̄_, ̄ )不屑”常和for搭配,如:I have nothing but disdain for such a person.   对这种人我只是蔑视。   6,“the very word "black" generates in me a feeling of repulsion”中generate in sb a feeling of有木有很熟悉,之前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这个表述也有出境哦~   7,very word 中的very 无实际意义,这哥们儿就是来加强加强语气的,有时可以译为“正是,恰恰”,如:Soft, is the very word for her eye.(柔媚正是描写她眼神的字眼。)   “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轨。你买黑票,无异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一个人既不能独立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邦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的事儿,总可以免了吧,——这自然是书生之见,不免通达的人一笑。   "Black" signified fraud or illegal practice. Buying a "black" ticket is as good as getting involved in a fraud or an illegal practice. If it is beyond one"s capacity to single-handedly stem the prevailing social evils, one should at least be self-disciplined so as not to make matters worse. All this is undoubtedly the pedantic view of bookish person—a view which must sound ridiculous to all sensible gentlemen.   要点:   1, signify=表明,说明;预示,表达~他的小伙伴还有: mean indicate show imply suggest denote(表示,偏重字面上) connote(意味着,暗示,偏重隐含义)   2, “无异同”=“无异于”译为as good as   3, “不能够做某事”=beyond oneu2019s capacity to do, 此外还有“be in no position to do”等表述也可以表示“不能”,不要给我说canu2019t不要跟我说canu2019t~(还记得之前有个类似的can ill afford吗,把它叫出来我们谈谈 (~ o ~)~   4, single-handedly意为“单独地,单枪匹马地”   5, “风气”这个词在翻译时也很常见,可以根据语境译为ethos,fashion, climate等词,此处译者将其译为social evils,(社会弊病)   6, “书生之见”译为the pedantic view of bookish person,其中pedantic=impractical,作“不现实的”解   7, “通达”即“明事理的”,译作sensible   再说请托找关系,听人家说他们的经验,简直与谋差使一样的麻烦。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幸而见了那要见的人,他听说你要设法买船票,或是飞机票,爱理不理的答复你说,“困难呢u2026u2026下个星期再来打听吧u2026u2026”于是你觉得好像有一线希望,又好像毫无把握,只得挨到下星期再去。   Some people have told me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 that soliciting help or speaking personal connections is something as difficult as hunting for a job. You may be kept cooling your heels in a janitor"s office or a reception room before an interview is granted. Hearing that you are trying to get a steamer or air ticket, the much sought-after interview may reply in a cold and indifferent manner, "Ah, that"s difficult...Come see me next week..." Thereupon you seem to see a ray of hope, and you may also feel totally uncertain of success. All you can do is wait until then.   要点:   1,注意“请托关系”又粗现啦,这次译者用了soliciting help or speaking personal connections,其中solicit意为“征求,索求,请求u2026给与”如:We solicit a continuance of your confidence and support.   我们寻求你的持续信任和支持   2,“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译为You may be kept cooling your heels in a janitor"s office or a reception room before an interview is granted.其中cool your heels意为“长等,空等”。   3, sought-after意为“吃香的,紧俏的,广受欢迎的”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Ford Mustang is one of the most highly sought after vehicles in automotive history.   毫无疑问,福特野马是其中最高度追捧的车辆在汽车的历史。   4,“爱理不理的”译为in a cold and different manner   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又得往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看种种的脸色,候种种的传唤,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证据,可以去换张票子。   After making you don"t know how many visits, there eventually appear signs of positive outcome. Then you have to go here and there to get a signature or a seal, meet with all sorts of cold reception and wait for all sorts of summonses—all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useful certificate to buy a ticket with.   要点:   1,“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译为After making you don"t know how many visits, there eventually appear signs of positive outcome.   注意其中的you donu2019t know how是插入语,修饰many。   2,“眉目”即“积极的结果”=sign of positive outcome   2,“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跑东跑西地到处签字盖章”,译为go here and there to get a signature or a seal~   3,“为的是”译为all for the purpose of,其中for the purpose of意为“为了”,同义的还有with a view to, with the purpose of,关于目的的表述在翻译中十分常见,童鞋们要注意积累不同表述,避免翻译时千篇一律。   票子到手,身分可以改变了,什么机关的部属,什么长的秘书,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亲,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总之要与你自己暂时脱离关系。   Once with a ticket in hand, your status automatically changes. You can now call yourself the employee of certain government office or certain official"s secretary. You can call yourself so-and-so or so-and-so"s father. You can either keep your original name or have it changed. In short, you must temporarily break off relations with your old self.

叶圣陶杯初赛一等奖 相当于什么等级的奖状?

叶圣陶杯初赛一等奖相当于省级状,含金量不容小觑。叶圣陶杯的初赛、初评都是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将结果按要求报大赛组委会,同时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项集体奖励。大赛以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出了许多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连续两年被教育部审批举办,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叶圣陶杯大赛主导思想: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作为作文的素材;鼓励同学们客观反映校园生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还原千姿百态的生活,还原与众不同的梦想;我们强调写什么,关注什么,如何写出新意,强调作文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高中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得奖有什么用

我是2012届的,在我们这一届高中一二等会有资格参加中国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不会被保送的。额 , 魂淡的我也要参加。。。。。。。。

叶圣陶杯作文字体要求

(一)大赛宗旨原则本大赛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国家相关政策,搭建高水平写作平台,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二)大赛主导思想1.倡导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阅读学习中体会、积累写作素材,关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大事和日新月异的生活,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审美、创新意识;2.鼓励同学们从校园观察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如何提炼千姿百态的生活,如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新意,追寻与众不同的青春梦想,创作出属于中学时代的文学;3.强调作文对生活、对生命、对提高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三)大赛写作理念1.生活化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大赛倡导写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汲取写作的灵感,寻求写作的契机。2.个性化表达。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大赛鼓励写“自己的话”,就是要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要有创意、创新,要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能力。3.多样化风采。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又不该看作是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大赛提倡文学创作,使写作内容形式多元化、多样化,观察全方位,表现多角度,跳出模式敢于尝试,有效提高表达能力。(四)评稿标准(按100分评价)1.基础项(60分)。参赛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三个方面:(1)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思想健康;(2)结构(20分)思路清晰,有头有尾,详略得当;(3)语言(20分)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贴合语体。2.加分项(40分)。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作文如有以下突出特点,酌情加分,每项权重10分,加至满分为止。(1)选材好:视野开阔,题材多元,还原生活,注重体验,虚构合理;(2)取角新:视角求新,独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异,善于转换;(3)情感真:真挚情感,真切见解,出自内心,立意正确,积极向上;(4)构思巧:讲究章法,清晰连贯,巧妙布局,跳出模式,勇于尝试;(5)手法活:自由表达,多种方式,多种手法,灵活多姿,努力创新;(6)语言美:遵循规范,自然流畅,合意得体,准确生动,个性鲜明;(7)文风实:健康活泼,多姿多彩,贵在朴实,力戒浮华,反对颓废。

叶圣陶杯为什么报名不了

叶圣陶杯为报名不了原因:1、参赛方式没有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不符合大赛主导思想。3、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

叶圣陶杯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在高考中起什么作用

在高考中没有什么作用。这个杯赛比较出名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作为作文的素材。评稿标准(按100分评价)1.基础项(60分)。参赛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三个方面:(1)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思想健康;(2)结构(20分)思路清晰,有头有尾,详略得当;(3)语言(20分)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贴合语体。2.加分项(40分)。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作文如有以下突出特点,酌情加分,每项权重10分,加至满分为止。(1)选材好:视野开阔,题材多元,还原生活,注重体验,虚构合理;(2)取角新:视角求新,独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异,善于转换;(3)情感真:真挚情感,真切见解,出自内心,立意正确,积极向上;(4)构思巧:讲究章法,清晰连贯,巧妙布局,跳出模式,勇于尝试;(5)手法活:自由表达,多种方式,多种手法,灵活多姿,努力创新;(6)语言美:遵循规范,自然流畅,合意得体,准确生动,个性鲜明;(7)文风实:健康活泼,多姿多彩,贵在朴实,力戒浮华,反对颓废。

叶圣陶杯省级一等奖可以参加国赛吗

可以。叶圣陶杯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叶圣陶杯省赛二等奖有参加国赛的机会,因此叶圣陶杯省级一等奖可以参加国赛。叶圣陶杯主办单位先后有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团中央主管)等。现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

叶圣陶杯对于高考有用吗?

在高考中没有什么作用。 "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 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 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 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这个杯赛比较出名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 "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 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 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 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 "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 出了巨大贡献。 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 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 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牛活等 等作为作文的素材。

大学生能不能参加叶圣陶杯?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承办,已成功举办了17届。大赛以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出了许多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连续两年被教育部审批举办,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遵照教育部“教基厅函〔2020〕23号”通知要求,开始举办第18届,诚挚欢迎各有关学校组织参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大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服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助力“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发展。二、参赛对象全国各地高中学生(包括职高、中专等),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三、稿件要求与奖项设置1. 参赛稿件题材、文体不限,要符合大赛写作理念与主导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见附件一“大赛章程”,或登录大赛网站查阅有关解读与指导文章),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诗歌20行以上)。文稿严禁抄袭、套作,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学校及指导老师要对所推荐的作品切实负责,严格把关。2. 大赛设置初赛奖和决赛奖。初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决赛设立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另设立“全国十佳小作家”奖。根据学生参赛获奖成绩,评出相应等级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团体奖。

叶圣陶杯三等奖是所有人都有吗??

叶圣陶杯三等奖不是所有人都有。大赛程序:1、初赛、初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将结果按要求报大赛组委会。同时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项集体奖励。2、复评: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后发给相应等级证书。3、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参赛要求: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大赛作用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在高考、中考状元或语文单科状元中,不乏“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者。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等途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不少是在“叶圣陶杯”大赛中取得佳绩者。如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考生韩雨(第八届“叶杯” 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同时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五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韩佳运,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曾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白象中学2012届毕业生倪协克(第九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自主招生校考,成为2012年“上戏”影视文学专业新生。四川宜宾一中 2011届考生魏廷屹(第八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后被中山大学录取。湖北松滋四中2007届学生许甜甜(第四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被重庆大学录取。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他们中有张牧笛(第三届,天津作协、中国作协)、刘殷实(第四届,陕西戏剧家协会)、严诗喆 (第四届,广东作协)、胡海升 (第五届,山西作协)、马小翔 (第六届,辽宁作协)、魏廷屹(第八届,四川作协)、张佳羽(第九届,甘肃作协)、万亿(第十届,四川作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第十届,新疆作协)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研园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作为大赛主办单位,增加了大赛的学术含量,为促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打不开

网络卡顿。网络环境不好卡顿时会导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无法打开。解决方法如下。1、首先关闭网络。2、其次到网络环境好的地方重新打开网络。3、最后重新打开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即可解决问题。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报名入口进不去

可能是网速不好。网速不好导致报名入口进不去可以重启路由器,等待几分钟后重登录报名入口。“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承办,从第十七届开始由教育部审批认定举办(见“教基厅函〔2019〕25号“通知)。

叶圣陶杯喜欢的主题有哪些?

来自于生活中的主题都可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大赛倡导写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以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等亲身游历与体验,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汲取写作的灵感,寻求写作的契机。个性化表达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大赛鼓励写“自己的话”,就是要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要有创意、创新,要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表达,就是对事物要有独特的表现角度。既要“聚焦”,选准角度,明确中心,又要“求异”,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生活,即使是对同类事物甚至是同一事物也要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这样,才能描绘出富有个性的丰满的形象,表达出富有个性的深邃的思想,才能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那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是可怕的。丰富多彩的事物,就需要丰富多样的视角。

叶圣陶杯能保送吗

叶圣陶杯能保送。叶圣陶杯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这个比赛含金量大,对报送帮助大。

叶圣陶杯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在高考中起什么作用

题目有三个: 1. 以自己所在省(市、自治区)某一景点为对象,写一篇专题片解说词,题目自拟。2. 命题作文:以 “最该给孩子补的课”为题目作文;也可以它为副标题作文,正标题自拟。3. 看下面的一幅漫画及画中的文字,自拟题作文。时量: 70分钟参赛说明与要求:任选一题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有个性特色,书写工整,字数为 800~1000字(诗歌在30行以上)。“叶圣陶杯”简介: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由《中学生》杂志社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叶圣陶杯”大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十二届,2014年9月开始举行第十三届。大赛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形式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现场决赛的多个环节,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多层选拔,大大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可信度,使之成为有关部门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有效 “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已成为国内写作类竞赛的品牌项目,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用: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 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他们中有张牧笛(第三届,天津作协、中国作协)、刘殷实(第四届,陕西戏剧家协会)、严诗喆 (第四届,广东作协)、胡海升 (第五届,山西作协)、马小翔 (第六届,辽宁作协)、魏廷屹(第八届,四川作协)、张佳羽(第九届,甘肃作协)、万亿(第十届,四川作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第十届,新疆作协)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

叶圣陶杯国赛二等奖获奖总人数

叶圣陶杯省级二等奖的比例是1/50。也就是50个人参加比赛有一个二等奖。叶圣陶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获得奖项的好处很多,除了荣誉上的奖励、还有经济、物质上的奖励。对升学入学和职业生涯有一定的有利作用。大赛主导思想: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作为作文的素材。鼓励同学们客观反映校园生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还原千姿百态的生活,还原与众不同的梦想;我们强调写什么,关注什么,如何写出新意,强调作文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含金量如何

“叶圣陶杯”大赛,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扩展资料大赛坚持公益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按照“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由著名作家、语文名师、资深编辑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推荐、组委会复评入围、现场决赛终评等多层环节,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举出了数百位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2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

官方网站线上报名。经查阅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官网显示,2022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在大赛官网线上报名。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于2003年随着我国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而创办,主办单位先后有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奖证书含金量

三等奖没有多大的作用,但这也是一个奖。所以少一个奖不如多一个。而且这个杯赛比较出名。自然有一定的用处。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但光靠这个不够,要多拿些...

叶圣陶杯的全称是什么啊?

“叶圣陶杯”大赛,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扩展资料大赛坚持公益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按照“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由著名作家、语文名师、资深编辑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推荐、组委会复评入围、现场决赛终评等多层环节,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举出了数百位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叶圣陶杯作文赛省赛获奖会有赠书吗

题主是否想询问“叶圣陶杯作文赛省赛获奖会有证书吗”?有。叶圣陶杯作文赛省赛获奖是一个比较高的奖项,会有证书与徽章代表获奖。“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承办,从第十七届开始由教育部审批认定举办。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有奖金吗

没有。叶圣陶杯全国一等奖有一定含金量,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没有奖金。叶圣陶杯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叶圣陶杯的评比标准是什么?

叶圣陶杯容易获奖的类型:1、生活化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大赛倡导写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以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等亲身游历与体验,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汲取写作的灵感,寻求写作的契机。2、个性化表达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大赛鼓励写“自己的话”,就是要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要有创意、创新,要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表达,就是对事物要有独特的表现角度。既要“聚焦”,选准角度,明确中心,又要“求异”,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生活,即使是对同类事物甚至是同一事物也要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这样,才能描绘出富有个性的丰满的形象,表达出富有个性的深邃的思想,才能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那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是可怕的。丰富多彩的事物,就需要丰富多样的视角。3、多样化风采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又不该看作是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大赛提倡文学创作,使写作内容形式多元化、多样化,观察全方位,表现多角度,跳出模式敢于尝试,有效提高表达能力。丰富多彩的世界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多元视野,为多样化风采的佳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写作题材应该全方位开放,不做过多的限制和约束。我们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广阔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从各个层面和视角进行观察。要善于从普通人、寻常事中发现真善美,辨析假恶丑,也要关注那些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前途命运相关的大事。我们要开拓多元视野,努力做到题材多元化,观察全方位,表现多角度。好的作文题目是:1、第一条,作文题既要出得出乎意料,又要在情理之中。2、第二条,好的作文题一定能对现实的作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避免让自己“中枪”。3、第三条,好的作文题都要求对时代有所关切,但又要保持一定距离,且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所熟悉的生活,进行独立思考。

叶圣陶杯参赛有用吗

在高考中没有什么作用。这个杯赛比较出名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作为作文的素材。评稿标准(按100分评价)1.基础项(60分)。参赛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三个方面:(1)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思想健康;(2)结构(20分)思路清晰,有头有尾,详略得当;(3)语言(20分)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贴合语体。2.加分项(40分)。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作文如有以下突出特点,酌情加分,每项权重10分,加至满分为止。(1)选材好:视野开阔,题材多元,还原生活,注重体验,虚构合理;(2)取角新:视角求新,独具慧眼,善于聚焦,善于求异,善于转换;(3)情感真:真挚情感,真切见解,出自内心,立意正确,积极向上;(4)构思巧:讲究章法,清晰连贯,巧妙布局,跳出模式,勇于尝试;(5)手法活:自由表达,多种方式,多种手法,灵活多姿,努力创新;(6)语言美:遵循规范,自然流畅,合意得体,准确生动,个性鲜明;(7)文风实:健康活泼,多姿多彩,贵在朴实,力戒浮华,反对颓废。

叶圣陶杯大赛的全称是什么?

“叶圣陶杯”大赛,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有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强大的专家队伍支持、指导。扩展资料大赛坚持公益性、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按照“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由著名作家、语文名师、资深编辑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推荐、组委会复评入围、现场决赛终评等多层环节,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举出了数百位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什么叶圣陶杯看不了证书

叶圣陶杯证书是纸质版的,为线下发放,不支持在线下载。叶圣陶杯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全国主办单位级别较高、专家评委权威和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作文赛事之一。大赛以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推出了许多文学新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连续两年被教育部审批举办,为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叶圣陶杯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由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大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现在正在举办第十三届。大赛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形式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现场决赛的多个环节,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多层选拔,大大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可信度,使之成为有关部门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依据。“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至少两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国家级至少5篇,或省级以上至少7篇,或地市级以上至少10篇)和新作10篇,如正式出版了个人专集一并呈交。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公示和现场决赛评定。 1. 初赛、初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将结果按要求报大赛组委会。同时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项集体奖励。2. 复评: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后发给相应等级证书。3.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在高考、中考状元或语文单科状元中,不乏“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者。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等途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不少是在“叶圣陶杯”大赛中取得佳绩者。如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考生韩雨(第八届“叶杯” 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同时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五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韩佳运,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曾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白象中学2012届毕业生倪协克(第九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自主招生校考,成为2012年“上戏”影视文学专业新生。四川宜宾一中 2011届考生魏廷屹(第八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后被中山大学录取。湖北松滋四中2007届学生许甜甜(第四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被重庆大学录取。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他们中有张牧笛(第三届,天津作协、中国作协)、刘殷实(第四届,陕西戏剧家协会)、严诗喆 (第四届,广东作协)、胡海升 (第五届,山西作协)、马小翔 (第六届,辽宁作协)、魏廷屹(第八届,四川作协)、张佳羽(第九届,甘肃作协)、万亿(第十届,四川作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第十届,新疆作协)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研园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作为大赛主办单位,增加了大赛的学术含量,为促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批于下半年新学期开学起至当年年底(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于次年初起至4月20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一、二批寄送);第三批于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 1.各地团委、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会及少年宫等单位可申请设立赛区组织参赛,聘任主要组织者为大赛组委(颁发聘书),具体事宜欢迎来函来电咨询。2.获奖作品将择优在《中学生》获奖作品专栏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并结集出版获奖佳作选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3.组织者可在“叶圣陶杯”大赛官网和中少在线网站中学生频道下载参赛表格材料,并了解历届大赛活动盛况。

叶圣陶杯的介绍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

叶圣陶杯全国竞赛一等奖对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有帮助吗

有 叶圣陶杯全国一等奖有一定含金量,对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帮助。叶圣陶杯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