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曲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叙事曲的主要人物

南望游戏主人公,小时因大火失去双亲,长大后考回故乡的“朗润大学”,并结识了文朔和文朔的女朋友程可。在三人共处的大二学年中,感受到了“家”的感觉,可是,故事开始时,却因忽如其来的变故和命运的邂逅,刚进入大三的他陷入迷茫…… 若瑜(配音CV:山新)女主角,全名“李若瑜”,朗润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大学二年级,音乐学院最有才华的学生。是个文静有着良好素养的女孩。目前在合唱社担任钢琴伴奏。身高:168.5公分体重:48.5公斤血型:B型生日:?月?日爱好:古典音乐 程可(配音CV:程愿)女主角,朗润大学戏剧社社长,文朔(大K)的女朋友。是个外表温柔而内心倔强且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先前的一年中,南望和文朔、程可一起聊天、玩游戏、学习,度过了愉快的大学二年级。在大三却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身高:164.2公分体重:52.0公斤血型:A型生日:9月17日爱好:戏剧,厨艺,占卜 Echo(CV:山新)在空无一人的合唱社出现的神秘少女。登场之时就与南望十分要好,似乎与南望很亲近。 小米(配音CV:唐小喜,原名唐静)文朔的家教学生,似乎对文朔有好感,曾多次驾着摩托车出现在大K与南望的公寓楼下,看起来是个调皮的小恶魔。身高:160.0公分体重:45.6公斤血型:O型生日:?月?日爱好:摩托车 大K(配音CV:边江)主人公的好朋友,本名“文朔”,是个有钱的大公子哥。才华出众,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学校的SAR项目。和程可可谓是郎才女貌的一对。身高:182.0公分体重:72.2公斤血型:O型生日:?月?日爱好:一切简单而明晰的理论

肖邦第四叙事曲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还不错的哦

星空叙事曲法老表达了什么意思

《星空叙事曲》法老表达了爱是美好的,深沉而浪漫的爱情。

肖邦第一叙事曲中的写作背景与感情分析

写作背景: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感情分析:肖邦既吸收了古典传统创作手法又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研究和大胆的开拓创新,他的作品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他自己独有的风格。它无论是在旋律、节奏特点,和声、调性的特点,结构的特点方面,还是在内容精神的表现方面都突出地体现了独特的音乐特征,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器乐体裁,赋予了叙事曲全新的意义,使之具有戏剧性效果和交响性规模,提高了它的音乐表现力,对后世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得理a850节奏叙事曲在哪里?

美得理电子琴的自动节奏伴奏型中,没有专门的“叙事曲”节奏,如果是4/4拍节奏的歌曲、乐曲,可以用以下节奏型代替:8拍 组编号1: 8 Beat Balhd,8拍民谣编号3:8 Beat 1, 8拍 1编号7:8 Beat Pop,8拍流行编号13:8 Beat 2,8拍 2编号15: 8 Beat Dance,舞曲8拍编号18: 8 Beat 3,8拍 3乡村乐 组编号 162: 乡村流行 1,Country Pop 1编号 164: 8拍乡村, 8 Beat Country编号165: 现代乡村, Modem Country中国节奏 组编号 221 ~ 260:根据歌曲节奏选用钢琴家 组编号 261 ~ 280 根据歌曲节奏选用

红高粱叙事曲总共几分钟

红高粱叙事曲总共7分30秒。作者石磊老师根据电视剧红高粱插曲九儿改编创作而成《红高粱》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特长,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色。剧中九儿睿智勇敢,泼辣果断,敢于牺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红高粱叙事曲演奏分析音乐红高粱叙事曲最初由四川音乐学院的石磊老师创作完成,是一首竹笛作品。后又被焦力老师移植为古筝作品。该作品音乐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主题表达明确。并且将流行作品的创作方法融入音乐,是现代音乐创作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有助于我们民族音乐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本文分为绪论、作品概况及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演奏分析、古筝与协奏乐器钢琴的配合、作品的人文内涵与现实意义、结语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概述写作此文的初衷、写作目的与意义,以及前人研究综述。本文拟从该音乐作品的背景出发,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协奏乐器钢琴的配合,分析了钢琴在乐曲中的主要功能。

肖邦叙事曲1什么水平

肖邦叙事曲1是钢琴曲,属于十级以上的曲目。它的演奏难度非常大,属于业余人士难以弹好的曲目。

豫北叙事曲歌词

1、《豫北叙事曲》是一首二胡曲,没有歌词。2、《豫北叙事曲》是作曲家刘文金创作于1958作的一首二胡曲。乐曲采用叙事手法,叙述了作者的家乡在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劳动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推翻后的欢乐情怀,表现了豫北人民乐观、豪爽的性格,抒发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的真挚情感。

肖邦的谐谑曲和叙事曲是同一个时期的吗 ?

四首谐虐曲和四首叙事曲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1831~1842)谐虐曲第一号,B小调 OP.20 作于1831年,献给亚布烈西特。 第二号,降B小调,OP.31 作于1837年,四首中最著名的,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 第三号,升C小调,OP.39 作于1839年,献给阿道夫.古德曼。 第四号,E大调,OP.54 作于1842年,献给珍妮.卡拉曼小姐。叙事曲第一号,G小调,OP.23,作于1831年6 月维也纳。 第二号,F大调,OP.39,作于1836年,献给舒曼。 第三号,A大调,OP.47,作于1840~1841年,献给波林.德.诺亚尤小姐。 第四号,F小调,OP.52,作于1842年,献给罗斯基德男爵夫人。

马丁叙事曲长笛作曲哪年

马丁叙事曲长笛作曲于1939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瑞士作曲家弗兰克·马丁的作品以对位技巧、音色、和音乐性格的变化多端而闻名遐迩。受晚期浪漫主义的感染,他的作品旋律细致柔美,虽然其晚期受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影响,创作思路有所改变,但他的作品并未完全体现了十二音体系的特点,而是把现代音乐和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肖邦叙事曲的难度是多少

技术难度从难倒易4213。先撇去4,4的难度和123不是一个级别的。第二段main theme的右手双声部就劝退很多人,更别说还有最后那几页。123的话3相对简单点。3最难的部分2里也有类似的,不过2速度要快很多。1和2的话看个人技术,我是觉得2难,一个是右手45同按的琶音下行和左手八度上行,同时还要右手渐轻左手渐强,第二句马上主旋律回到右手上行,左手渐轻右手渐强,而且右手是2个2个上行,左手是3个3个一开始很难对。另外后面还有很多双键,最后一段要表达好相当不易。1的话其实是更吃音色的,技术难度最难的也就最后那段presto,说真的,那段多弹弹熟悉跨度后就容易了。还有就是第一段提速的地方25或者24同按2个8度内跳来跳去一开始也有点难,左手也不太好对。不过总体上真没2难。最后强调下,这里只说技术难度,因为音乐性或者音色表达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没一个人能说自己肖邦满分的。浪漫派作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加入rubato,特别肖邦,10个钢琴家也是10种feel,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Krystian Zimerman的叙事曲。沉稳,庄重。通俗点说就是很正。不会像一些钢琴家想体现自己独树一帜的理解,一到浪漫派就乱来了。

雅马哈电子琴sx700怎么设置叙事曲

雅马哈电子琴sx700根据乐类型曲的类型设置叙事曲。三拍子选用华尔兹,四拍子或者八拍子可以选民族音乐或流行节奏,只要是看到节奏闪四个就可以了。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介绍

肖邦第一叙事曲,g小调,作品23号是他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音乐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

勃拉姆斯第一叙事曲几级

《勃拉姆斯: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 叙事曲》录制于1971年,此时正值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的中期,也是他们最成熟期的录音。吉利尔斯的加入则起到了灵魂的作用。无论是演奏主旋律,还是做衬托,他都做得很得体,即不“张扬”突出个人,又适时地烘托出高潮。在几个高潮段落中,吉利尔斯奏出的强音几乎达到钢琴的极限,但仍能清晰地听到弦乐演奏的旋律。

伊底帕斯的叙事曲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已发私信~

柴可夫斯基《交响叙事曲“市长”(Op.78)》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阿巴多 Abbado -《柴可夫斯基:第5交响曲;交响叙事曲《市长》》(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 Voyevode)[APE]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古典类型: 交响曲  发行时间: 1986年  时间: 2010/11/8 发布 | 2010/11/9 更新  分类: 音乐 古典音乐  欣乐工作室  精华资源: 41  全部资源: 41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相关:  详细内容相关资源补充资源用户评论  电驴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Abbado.-.[Tchaikovsky.Symphony.no.5.&.Voyevode].专辑.(APE).rar 详情 208.6MB  全选 208.6MB  专辑英文名: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 Voyevode  专辑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第5交响曲;交响叙事曲《市长》  艺术家: 阿巴多 Abbado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86年  地区: 美国  简介:  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  唱片编号:CBS MK 42094  录音技术:DDD  压缩码率:APE 无损压缩格式,分轨压制  专辑介绍:  e小调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作于1888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转朝气蓬勃的快板,奏鸣曲式。行板, e小调,4/4拍子的序奏开头,单簧管呈现凝重、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 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命运”,但它只是微弱、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进入主部以后,转成生气蓬勃的快板,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  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圆舞曲,三段体。 摒弃了传统的谐谑曲而使用圆舞曲乃是柴科夫斯基的新尝试, 以艳丽的旋律为中心的梦幻式圆舞曲,给予听众一种飘渺的感觉。  第四乐章,终曲,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形式。序奏为E大调,4/4拍子,实际上是全曲“中心旋律”的大调形式,开始是弦乐合奏,接着在弦乐器以三连音装饰之下,管乐合奏庄严地呈现。此乐章庄严、雄壮,仿佛在高唱“战胜悲哀”的凯歌一般,又以人类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命运而告终。  《市长》(THE VOYEVODE OP.78)  1890年10月4日,柴科夫斯基收到梅克夫人一封语气冷淡的信,表明她不再提供任何经济资助给他,因为她身心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因为有"同性恋"传闻的柴科夫斯基对这位"暗恋"老柴但只能停留在柏拉图式精神恋爱的寡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终于,俩人之间长达十四年的超越爱情的友谊终止了。在突如其来的打击 下,他的脑中一片空白,创作激情和体力迅速衰减。1891年9月,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作能力,在完成了歌剧《约干达》的草稿后,又赶紧转向根据普希金的同名作品而创作交响诗《市长》。然而这部作品却给了他一个极不成功的反证。11月18日,柴科夫斯基在莫 斯科自己指挥了《市长》首演,事后他感叹道:“根本就不该写这种破烂的东西。”而《约干达》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成是他最拙劣的作品之一。从此,《市长》就昙花一现般地消失在乐坛上。作品虽不成功,却包含着一种好的思路,独具特色的配器手法仍令人震惊不 已。同《风暴》《命运》一样,直到他去世后,曲谱才被刊行。(源自网络)  《市长》也有翻译为统帅、司令官的,属于柴可夫斯基的生僻曲目,听听倒比热门曲目更有意义。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5: Andante;Allegro con anima  02. Symphony No.5: Andante cantabile,con alcuna licenza  03. Symphony No.5: Valse: Allegro moderato  04. Symphony No.5: Finale: Andante maestoso;Allegro vivace  05. Voyevode,OP.78

肖邦四首叙事曲哪首最简单

这几首叙事曲,从易到难,一般认为都是这样排列,3-1-2-4,第三较易且清新好听,第四最难,1,2差不多。

二胡豫北叙事曲的情感和背景故事

「豫北叙事曲」是刘文金先生1958年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乐曲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发展,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发生的本质变化。该作品于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演奏,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被誉为继刘天华以后又一个二胡作品的里程碑。

肖邦大海与肖邦叙事曲一哪个难

《肖邦大海》难。1、《肖邦大海》的节奏感要比《肖邦叙事曲》的节奏感更强,演奏更难。2、《肖邦大海》对情景的叙述,情感的投入要比《肖邦叙事曲》更多,情感控制更强。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结构

此曲的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全曲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象是乐曲的开场白。 呈示部包括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好象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又不仅是客观的回忆,还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象是对英雄深沉、多思的性格的描写。 副部的音乐形象从容、平静,并且温柔亲切。与主部一样,在诗一般动人的音乐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心感情。它仿佛是对英雄性格的另一方面——从容、稳静的描写。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音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焦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英雄对民族灾难耿耿于怀的内心。 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音乐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描写,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但它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 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但肖邦加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改造,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 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它象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 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导人再现部。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肖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象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分明是灾难深重的波兰民族的呼声。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画龙点睛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 《g小调叙事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

肖邦作品 叙事曲是几级的

肖邦的叙事曲是六级的钢琴曲

丢失一分钱的愤怒和叙事曲3哪一首更难

叙事曲3。叙事曲3比丢失一分钱的愤怒更有深度词曲更加难记,更难掌控。贝多芬,公元1770年到1827年,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肖邦叙事曲2讲述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是立陶宛战争的故事,说的是经过战争的流散,很多年后回到了故乡,仙女出来回归了这个故事,一首很有英雄色彩的曲子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简介

该作品表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是一出悲壮的戏剧,一篇激动人心的史诗。豪迈的英雄气概、悲剧性的形象和爱国主义的热情反映了肖邦在华沙起义影响下的思想情绪。全曲的戏剧性结构是沿着一条线索发展的——从抒情性转向悲剧性。其中两个基本形象最初都是抒情性的,虽然第一个形象比较暗淡,第二个形象比较明朗,但两者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好像是同一个艺术形象的两面,而两者的派生关系更增强了它们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戏剧性发展动力的,不是主要音乐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各个形象本身性格的转变。在这里,主题升华的手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手法不仅是再现部的特征,也是展开部的特征。全曲的结构和调性虽是前后对称的,音乐形象的发展却越来越富于动力,最后悲剧性热潮达到了高峰。

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和肖邦叙事曲哪个难

比技巧性,李斯特难。比音乐性,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我更喜欢肖邦的细腻委婉和温柔的爆发。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故事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春物叙事曲是什么意思

对春天的景物进行独唱。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春物的意思是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需要肖邦叙事曲Op.23的详细分析……

叙1是四首叙事最简单的一首了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过,他的叙事曲是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而写成的。现在还不能确定哪首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茨的哪首长诗的启发而写成的,只能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一定联系,进行推断。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一般认为应是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部叙事诗剧写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敌俘虏,并被抚养成人,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深入虎穴,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力,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 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神并具有史诗般的气概,但没有写实性的描写。乐曲的序奏具有叙事诗的意境,就像是立陶宛老人在拨动琴弦边叙述边唱歌,以启发华伦洛德的爱国意识,乐曲的最后仿佛是在描写华伦洛德慷慨就义,以个人的牺牲换取祖国的胜利。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乐曲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写成。具有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出现了安详而略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使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之情。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壮烈捐躯的英雄气概。 还有其他问题的话 再继续问吧....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复制粘贴: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的背景是什么??叙述的是什么故事?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而《康拉德.华伦洛德》叙述的是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扩展资料:有趣的插曲:对于这首曲子,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舒曼有一次遇见肖邦,当面对他表示自己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最喜欢这首g小调叙事曲。肖邦听后经过一段沉思默想,才以夸张的语调回答说:"哦!我真高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后来舒曼还曾在书信中提到:"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曲子,但是在他(肖邦)的作品中还不算是最伶俐的,而应当算作最粗犷的、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号叙事曲

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曲的区别和共性

1.首先,要知道三个词的定义1>颂歌:古希腊源音乐形式之一,有时也指纪念圣诞节的传统歌曲,指赞美祝颂的诗歌。古希腊时期,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2>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一个品种。它是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相对而言的。它常常是通过作曲者本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所以更富有主观性。有时它也体现集体或者整个民族的思想感情。爱情歌曲,特别是外国古典歌剧中的咏叹调,多属此类。3>叙事曲:音乐体裁名。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2.区别:形式上是基于不同的标准来区分的。颂歌特指纪念重大仪式,一般表现形式为合唱;抒情歌曲范围最广,毕竟情感分许多种,故鄙人以为当下的大部分流行歌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抒情歌曲。从歌词和曲调来说,抒情歌曲要生动、活泼、深情、优美、耐人回味。叙事曲: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叙事曲一般是单乐章作品,对曲式并没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叙事曲较多采用三部曲式——即A-B-A结构,甚至混合曲式。叙事曲类似于古典音乐。代表人物:肖邦。3.共性:事实上,三类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无论是颂歌、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曲,都是为表现演奏者个人或群体内心情感而存在的。所以感情也即是共通之处。

肖邦的叙事曲3

看看这个吧http://baike.baidu.com/view/83313.html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的背景是什么??叙述的是什么故事?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

雅马哈kb190电子琴有几种叙事曲节奏请问叙事曲是节奏?

KB-190 / KB-191 电子琴的自动伴奏节奏型当中,有七种“叙事曲”节奏,节奏编号是 012 ~ 018,具体节奏型的中英文名称见图:KB-190/191电子琴 叙事曲节奏编号

如何理解肖邦第一叙事曲?

这个曲子听上去结束部很难,可是那种难真是每天把它拆开揉碎地练就出来了,而这开头是怎么练都不对啊,一开始的重复的G我读到过讲说那仿佛是一个从远古就已经存在的脉动。

勃拉姆斯钢琴叙事曲op10解析

  勃拉姆斯是一位尝试以民族叙事诗为题材用以创作叙事曲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虽没有光辉灿烂的旋律和华丽的炫技手法,但因其惯用古典乐派庄重的音乐形式,在音乐保守中隐含创新性,因此在浪漫乐派中独树一帜.这四首首叙事曲作于1854年舒曼在莱茵河畔杜塞多夫的别墅,彰显了勃拉姆斯一贯的风格,严谨里包含细腻,庄重中不乏温柔,音乐线条绵长,内涵深邃.  OP.10—1 号:以音乐叙述浪漫诗人黑尔达(Herder, 1744—1803)《各民族之声》诗集中的苏格兰叙事诗《爱德华》(Edward)中的意境。《爱德华》叙述儿子杀父的故事,布拉姆斯曾根据诗作作过表现母亲与儿子对话的二重唱,歌词为:母亲:“爱德华,你的剑为什么被血染得这样鲜红?”儿子:“我杀了我的秃鹰,因此我陷在悲痛中。”“你的秃鹰的血不会这么鲜红,儿呵,你从实招供。”“噢,我杀了我的红色鸟,因为他太傲慢。”  OP.10—2 号:3段体,气氛变为似乎是少女在叙说她像梦一样的憧憬。  OP.10—3 号:有间奏曲的标题,比一般叙事曲轻快。舒曼认为这第三首是对第二首疑间的回答,是“魔性”的。  OP.10—4 号:亦为间奏曲风格,旋律、伴奏都与舒曼相似,中间部分阴郁而凝重,有明显的勃拉姆斯风格。  当然,在分析和弹奏这四首曲子时,就不能仅仅依着上述思路去简单得理解和诠释音乐,而应该从作曲家的性格和音乐特点入手,体会和把握勃拉姆斯作品中独特的音乐性,那种古朴厚重,真诚,温暖的东西......

布格缪勒叙事曲难度

中等。布格缪勒叙事曲是钢琴的一种小曲,该小曲是一首具有浓厚田园风格的抒情钢琴小品。全曲仅有29小节组成。其前2小节是一个“引子”,也就是一个前奏句,该小曲是正等难度。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

谁知道肖邦第三叙事曲讲述的是什么事?

  这首作曲作于1840年至1841年间,关于这首叙事曲的内容,因为肖邦生前并没有说明,因而一些肖邦学者说法不一,但更多的人则倾向它与德国诗人海涅的叙事诗《洛列莱》有关。  洛列莱是莱茵河岸一座悬崖的名字。因为这里地势陡峭,水流湍急,河水撞击洛列菜悬崖发出巨响,因而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闻声崖”。关于格列莱,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莱茵河畔的这座悬崖上,有个叫洛列莱的金发女郎。她过去因为在爱情上受过男人的骗,而跳崖自尽了。死后,她的鬼魂化作一名妖女,发誓向男人报复。每当她看河上有船过来,她就坐在山崖上梳妆。用妖艳的歌声,引诱那些水手,使他们控制不了自己,寻声而至,结果,木船触礁沉没,水手们也都葬身于急流之中。  肖邦在叙事曲里,并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具体,而把它成了一首带有幻想性质的音诗。乐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呈示部有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十分优美,仿佛是作者描绘莱茵河美丽的景色。它先在钢琴的中高音区呈现,然后左、右手轮流演奏,就像是呼应、对答。不久,这优美如歌的旋律消失了。出现了一系列强烈而短促的和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莱茵河转向处惊心动魄的急流。它也向人们预示这里可能有惊险的事情发生。  从第二主题的节奏音型、大跳和力度变化可以看出,这是荡桨的节奏,表现船夫们在河上紧张劳动的情景。在这样荡桨音型的背景上,呈现一段动人的旋律。它是洛列莱妩媚的歌声。  第三主题比较华丽,这里发挥了钢琴的一些技巧。  接下去,乐曲进入展开部。它是用上面几个主题进行发展而成,这一段有很强的戏剧性。感情描绘既非常细腻,也有奔放的激情。主部主题开始并不突出,但是经过发展,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并压倒了第二主题,在有力的乐声中,把乐曲导人再现部。  再现部从篇幅上讲,比呈示部简短一些。主部主题在这里仅再现一次,然后接用第三主题演变而成的尾声。叙述木船触礁,水手葬身急流之中,洛列莱为自己又一次胜利感到欢欣。乐曲推出高潮之后结束全曲。

如何评价肖邦的四首叙事曲?

在某个场景循环听过无数次第三首叙事曲(可能正因为当时的心境特别有共鸣),以后每每回想起那个场景耳中就响起这支音乐;每听这首曲时也回想起那个场景,终不能忘。直到今天看到好几个人的回答,才知道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个爱情故事。正在向友人咨询求证这一点。不论如何,音乐是一种偏好,使人感动的一种途径便是共鸣。第三首对于我,特别不能言说,很多情绪压抑着,却没法控制的从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延伸出来,听着它,就像撕开生活再凌迟一遍。那个多阴雨的国家;那个海边城市的夏天;傍晚、深夜、甚至凌晨去过无数次的海边。我曾经觉得,就此结束也是好的,因为真正...直到再次认识到生的理由,不为自己,也为恩人。几乎不曾有过恨,我只想好好爱人,内心深处长久寂寞直到,有人疼爱,与我相伴。说不疼是假的,并不知道眼泪哪天才会停止,放弃的人生永远定格在八千公里外,记忆中是更加青春年少的自己。明明只在不久前,却似隔银河,只因不能回头。

《豫北叙事曲》每部分是怎样的?

第一段,稍慢的中板。在充满激情的钢琴引子后,以“miue046reue046do”朴实的叙事性的下行音调,倾诉了人们对解放前苦难生活的回忆——两个稍有变化的重复乐句,曲调子稳、感情深沉,富有一种内在的魅力。音乐通过内弦表现一种庄重的气氛,三度音程的滑弦运用,别有一番凄楚动人的情调。随后,出现了一个几乎完全用内弦演奏的乐句,加重了音乐的深沉感。接着,音乐转回到原来的调式,并在外弦高音区展开,加花变奏后的主题旋律情绪趋向深情激昂——切分和附点节奏音型的大量运用,产生向前推进的动力感,洋溢着在苦难中渴望自由的满腔热情,表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沉重枷锁下不堪忍受的精神状态。音乐最后停留在半终止的下属音上,给人一种悬念感,为乐曲的情绪转折提供了心理准备。第二段,快板。这段旋律明朗欢快,一气呵成,描绘了解放初期人们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和欢腾景象。它的节奏采用民间锣鼓的音型,既热烈,又亲切;在旋律手法上,则充分利用专业作曲技巧,并汲取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不断展开,把乐曲推向了气氛更加炽烈的高潮。在乐曲高潮处引出的华彩乐段,借鉴西洋作曲技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音乐成功地运用了戏曲音乐中“托腔”的手法,在节奏上具有自由伸展的特点,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面貌变化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二胡技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这一段的音调由于和第一段“似曾相识”,因此,具有首尾呼应的完整感;又因速度、力度、调式的改变,从小调色彩变为以大调特征为主,使音乐面貌焕然一新,表现一种明朗、豪迈、壮阔的气派,抒发了豫北地区人民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刘文金受家庭影响,幼年时代便酷爱其家乡的地方戏曲“河南梆子”、“乐腔”以及民间音乐。中学时期,他学会了笛子、二胡、手风琴等多种乐器,成了学校的音乐骨干。课余闲暇,经常在教室、校园听到他用各种乐器演奏“河南梆子”、“乐腔”以及民间音乐。最引人发笑、最受人“欢迎”的是他用“洋乐器”手风琴演奏的“河南梆子”。

伊底帕斯的叙事曲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邮箱在哪

勃拉姆斯op118第三首叙事曲的写作背景,这首曲子难吗,大概是什么程度的曲子

Op.118是老勃晚期的六首钢琴小品合集 第三首Allegro energico叙事曲,不算很难.弹奏时要注意力度的运用,整个手掌关节要支撑好,在和弦演奏方法上,注意第三关节一定要支撑好,大臂放松,把力量传送到指尖,并且要把和弦演奏整齐.因为这首曲子感情比较激动深情.

叙事曲波隆贝斯库的歌曲赏析

这个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一开始先由小提琴在低音弦上拉出第一部份的主题,带有忧愁伤感的情绪。经过一段华彩的过渡,乐曲进入到中间部份。这时小提琴奏出一个全新的旋律。仿佛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新年之夜被无端关押在牢狱之中,窗外漫天大雪。他深情的拉出这段旋律,和站在雪地里的朋友一应一和,十分感人。最后这段旋律在高音的过渡中经过反复进入到第一部份,再现出那个哀婉而忧愁的主题……一位知音的感受 “梦里昨夜和今晨唯一的音乐,竟然是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Ciprian Porumbescu)的叙事曲(Balada),唯一一首我听了就会落泪的小提琴曲,一个漂泊的罗马尼亚人做了这样的一首曲子,会使得同一个监舍里十恶不赦的异教徒泪水长流,在将要被处死的生命最后一刻敬畏上帝,痛惜罪孽,忏悔人生…… 我曾经在听过这首曲子后疯狂地找寻,没有曲谱,也没有记录……甚至找不到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画像,只知道他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有两个国家的国歌都用了他作品的年轻作曲家……也许将来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会和你或深或浅地讲述这个人和这首曲子的故事,只能哼一哼曲调,我没有CD或者磁带,但是〖叙事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每一个链音每一丝颤动都深深印在心里。希望它会是我最终的REQUIEM安魂曲,也希望会有人如我一般深爱这一首心灵点滴。 南意大利的海边岩石上,30岁的齐普里安在思念祖国、亲友和情人,轻轻地用琴声诉说着忧伤的心灵点滴……” 这首乐曲曲调哀惋动人,如泣如诉,是小提琴音乐中不多见的感人旋律~~

肖邦叙事曲和钟哪个难

肖邦有四首叙事曲,也不知你具体是指哪首,不过这不重要了。肖邦的四首叙事曲总体难度和《钟》的难度差不多,但各有难点。肖邦的叙事曲在音乐表现和内涵上非常难,当然技术上也很难。而《钟》本身是一首练习曲,里面包含一些极其难的技术性课题,这一点也是很难攻克的,也就是说《钟》里面技术最难的片段比肖邦叙事曲里技术最难的片段还要稍难。换句话说,有些人能弹好肖邦的叙事曲却弹不好《钟》,因为他们可能还没攻破《钟》里面的一些最难的技术难点,而有些人能弹好《钟》却弹不好肖邦叙事曲,因为他们技术上过关了但音乐表现以及挖掘音乐中的内涵的能力还不够。肖邦的叙事曲如果你仔细研读乐谱的话能发现很多隐含的东西,你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造化来决定如何富有层次地把它们呈现给听众。

豫北叙事曲的乐曲赏析

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在自由而强烈的引子后,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委婉的主题,如泣如诉,刻画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变化反复时,在同一小节内出现了明显的“do”音的交替,感情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入D调,情绪陡变。要求运弓比较有弹性,顿挫分明;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三段又转回到C调,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慢时快,旋律跃宕起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乐形象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景。

美科电子琴怎么调叙事曲

1、首先按下美科电子琴“节奏”键。2、其次按美科电子琴两位数字键选择节奏。3、最后按“启动”键调叙事曲。

升c小调叙事曲 歌词

升c小调叙事曲作词:Vai吴宏彬作曲:Vai吴宏彬编曲:Vai吴宏彬演唱:Vai吴宏彬和声:Vai吴宏彬混音:Vai吴宏彬你这一转就是三个世纪(四季)你的背影在阳光中一片光芒在大雾中一样清晰日出月归潮涨潮落潮起潮退整三个世纪(四季)在经历过无数风吹雨打后你的背影依旧高大你这一转就是三个世纪(四季)整三个世纪我透过空气看你转身你留给我的是背影整三个世纪(四季)我穿越轮回寻找你寻梦招唤你 — 我的爱整三个世纪(四季)我用青春祭奠你http://music.baidu.com/song/16363661

肖邦第二叙事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c1b4701009ye4.html去看看,这个蛮详细的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叙什么事啊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

李斯特第二叙事曲的背景或内涵,有谁了解啊?

我在网上搜的: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创作于1853年。这部叙事曲是一部结构宏大的史诗性作品,音乐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有强烈的戏剧表现感人至深。犹如远方的雷鸣,音乐以低音部半音音阶的进行开始,然后是高度技巧性的部分,李斯特以其特有的手法将抒情柔和的部分与半音音阶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描绘出色彩斑斓的诗的意境。据说是根据一个古希腊神话写的,男主角与女主角相爱却被一条大河分开.开头部分左手旋律描写的即是波涛,乐曲的高潮部分讲男主角在努力游至对岸的途中被一个巨浪吞噬,而期盼他到来的女主角还不知道,还在继续唱着:"你快来吧,快到我这里来吧."神话终究是神话,最后男主角复活了并与他爱的人一起.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的作者是哪个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 作曲者: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音乐哀怨缠绵、如泣如诉。这位作曲家今天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他是罗马尼亚国歌的作曲者。七十年代国内曾放映过一部他的传记电影,以致他的名字在大陆人中风靡了好一阵子,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乐迷应该听到这首曲子便会找到当年的感觉。 -考我?嘿嘿

八拍子和叙事曲有什么区别

八拍子和叙事曲区别:1、八拍子多为复拍子节奏形式,以3+5、5+3、4+4的为主,依据乐曲、歌曲的乐思以及变化风格进行处理,比较灵活多变,在少数民族乐曲中较多。2、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

叙事曲的代表作品

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一般认为应是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敌俘虏,并被抚养成人,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深入虎穴,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力,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神,使之具有史诗般的气概,但没有写实性的描写。乐曲的序奏如叙事诗,仿佛立陶宛老人在拨动琴弦,边叙述边唱歌;乐曲的最后犹如写华伦洛德慷慨就义,以个人的牺牲换取祖国的胜利。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乐曲采用自由曲式写就: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是安详而略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则是舒展明朗的,令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捐躯的壮烈。 肖邦曾说,当他要写这首叙事曲时,是受密茨凯维茨的长诗《斯维台茨湖》的感动。那首长诗也是写立陶宛古代的爱国故事,大意是:立陶宛遭到异族侵略,青年人都去前方作战了,当留在城里的老幼妇孺听到敌人已迫近城门时,他们无力抵抗,只得乞求上苍,宁可让洪水淹没城市,与敌人同归于尽。果然,奇迹出现了,城市变成了一片湖泊。经过许多世代以后,立陶宛后裔漫步湖畔,探寻着这古代传说的遗迹。突然,有水仙从湖底浮起,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又潜身返回湖底。同样,肖邦这首叙事曲也并非是对这首长诗的具体描述。它由平静、优美的抒情乐段和暴风骤雨般的戏剧性乐段交织构成,我们只能根据它特定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气氛,对密茨凯维茨的长诗进行一定的联想。 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有那样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也有人认为它与密茨凯维茨的另一首写斯维台茨湖的长诗有关,这首长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但至今无法确认两者的联系。乐曲开头的两个主题的对比性质与第一叙事曲接近,但出现于叙事性的第一主题之后的舞曲性质的第二主题,有如一幅独立的画面,使其具有中间插部的性质。第三主题实质上是第二主题及其移调再现之间的间奏部分,但它具有主题的功能。 《豫北叙事曲》是作曲家刘文金同志1958年创作的,乐曲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发展,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发生的本质变化。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在自由而强烈的引子后,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委婉的主题,如泣如诉,刻划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变化反复时,在同一小节内出现了#do和( do)的交替,感情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入D调,情绪陡变;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三段又转回到C调,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慢时快,旋律跃宕起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乐形象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景。《豫北叙事曲》由两个主题构成,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这首乐曲分四个段落,第一段由(3321)三个骨干音,出现了四次,进行加花变奏,情绪逐步上升,由平稳、徐缓趋向深情、激动。运弓由中弓到全弓,音色控制得比较自如,特别是两个特征音升1和还原5交替出现,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情绪。第二段要求运弓比较有弹性,顿挫分明,,因为乐曲比较欢快,所以节奏变化比较大,要放慢速度,由慢到快地进行练习,待到相当熟练以后,再按照正常的速度进行演奏。第三段,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要求控制得自如。最后一段,要求运弓流畅,音质好,揉弦的速度和力度都要加强。这里特别需要指出,刘文金创作的《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以深厚的传统音乐和作曲理论方面的功力,把二胡音乐的创作推向了专业化的高度。

叙事曲的种类

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共创作了四首钢琴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即他21-32岁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肖邦的叙事曲充满波兰的民族风格。其主题为民歌性质,充满了民间音乐即兴和变奏,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他为叙事曲这一体裁领域内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基础。 这四首叙事曲在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气质方面、叙事性和戏剧性的结合方面,接近于舒伯特。肖邦的学生古特曼说,肖邦非常喜欢舒伯特的作品。但是,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将它的戏剧性和交响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这种音乐体裁以崭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史诗般的宏伟与广阔。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他的叙事曲,是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而写就的。这四首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性特征,充分体现了肖邦对于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和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表达。 勃拉姆斯的四首首叙事曲,作于1854年。那时勃拉姆斯21岁,住在他的老师舒曼位于莱茵的别墅。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起初是计划写成交响乐的,后来,他感觉不能胜任这样巨大的交响乐结构,就把它缩写为两架钢琴用的奏鸣曲。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作品有了一个钢琴曲的局面,可是还带有原来的管弦乐的特点,于是勃拉姆斯就把它写成了一部钢琴协奏曲,最初打破交响乐计划的终曲用回旋曲替代了。这部崇高的、悲剧性的作品仍然是一个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一部带钢琴协奏(obbligato piano)的交响乐。勃拉姆斯的早期钢琴创作除了这几部作品外,还有Op.10《叙事曲》,这是勃拉姆斯的小型套曲形式的创新,在四个部分里,作者体现了著名英格兰民间叙事诗《爱德华》的故事情绪。 和肖邦一样,勃拉姆斯尝试以德国日耳曼民族叙事诗为题材,创作叙事曲。他的音乐没有光辉灿烂的旋律和华丽的炫技手法,但其形式具有古典乐派的庄重严谨,而其精神实质又是浪漫主义的。这种保守与创新的结合,可谓独树一帜,并已藉由这四首叙事曲,体现在了青年勃拉姆斯身上了。

什么叫叙事曲?

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

《叙事曲》有几个结局?求各个结局的攻略。

你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叙事曲波隆贝斯库的创作背景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是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面对着地中海,怀着对失去祖国、失去家园、失去心上人、失去生命(肺结核晚期)的交织悲愤,创作了这支曲子。乐曲深情婑婉,音 乐哀怨缠绵,如泣如诉,听之使人心潮激荡,热泪盈眶。这支曲子,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肤色,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其对祖国、对家园、对心上人、对生命 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深眷恋,在这支曲中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展现。1977年,随着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马尼亚传记电影《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一进入中国,该曲便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乐曲。人们称誉这部影片为“外国的《红楼梦》”,同时也称《叙事曲》为“罗马尼亚的《梁祝》。”

叙事曲的概念

古代歌曲、舞蹈不分,而在歌曲中歌词和曲调又不分,所以叙事曲最早的含义近似“载歌载舞”。后来,随着歌曲、舞蹈的分开,叙事曲逐渐变为指代歌曲的ballade和指代舞蹈的ball(舞会)、ballet(芭蕾)。最后,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古老的歌词被人们所遗忘,于是歌词和曲调也分开了,叙事曲仅指代曲调,而没有歌词的含义了。按时间来说,叙事曲的演变如下: 14世纪以前指跳舞。古代歌舞不分,故亦可理解为“载歌载舞”。 14世纪至浪漫主义前期指源于中世纪的定型诗的歌曲。随着时间的演进,歌词逐渐变为民谣和民间传说,故曲调也随之具有叙事性,成为音乐性和文学性的结合。此时歌舞已经分开,故不再指代跳舞。 浪漫主义中后期一般指器乐作品。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原有的歌词逐渐被淘汰,歌曲中歌词和曲调逐渐分开,此时一般不再指代歌词,而专指音乐本身。

叙事曲是什么意思

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