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硬度计的测量系统分析用什么方法

1、硬度计分布氏、洛氏、维氏。2、一般测量系统指的是BOSS布氏测量系统、维氏测量系统。3、所以测量系统一般用的是布氏法和维氏法。4、但也有客户需要洛氏硬度测量软件的,不过比较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世纪组织将面临锐不可当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以及迅速变化的差异化顾客需求等新竞争环境,组织掌握新的技术或是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获得的竞争优势成为一种短期效应,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维持生存并促进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承载体成为组织依靠的对象,在以人为本的观念的熏陶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人的复杂性和组织的特有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的技术性的拷贝,真正的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实施与组织相匹配的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之一是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的人事档案使得查询、调用的速度加快,使得精确分析大量员工的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和职业抱负成为可能。想要做出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以准确、完整的内部人事分析为基础。在进行供求预测时可以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例如,某一岗位近几年的员工流动情况(流向那里,从哪里流向本岗位,是提升还是降级)、员工的技能储备等,这些都为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各种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当前和历史数据。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二项作用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人事档案及日常人工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提供各式报表以供决策使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常规报表(按时间进度汇总的经营数据),向经理提供新员工招聘情况、辞职情况、退休情况、提升情况,员工福利报酬、劳动旷工记录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提供例外情况报表。比如,5月份员工的缺勤率突然上升到300%,则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迅速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并且及时地将信息反映到管理者手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可以按要求提供完整的报表,它可以根据特殊要求提供特殊信息,如向政府机构提交的一些规定性的报表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的流程模块:  一, 人事管理模块的流程  人事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人事档案和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能对企业中常见的人事变动进行方便的操作。  1. 员工档案管理,2. 员工调动管理,3. 员工离职管理,4. 员工停薪留职管理,5. 员工退休管理,6. 员工复职管理,7. 员工合同管理。  二,绩效管理模块的流程  1. 月度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能使员工对其本身应履行的职务发挥较高的成效,并能避免或减少员工敷衍塞责的情形。考核也是员工未来调薪、调职、奖惩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员工考核情况查询  此模块能够对员工以往考核情况进行查询,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可以按员工编号查询,也可以按员工姓名查询,还可以按时间查询。  3. 奖惩作业  适时与适当的奖惩制度,能及时激励组织的工作绩效,并且能够弥补年度考核实效性较为不足的缺憾。因此奖惩作业必须实时予以进行,所谓实时进行必须包含事实真相的调查与评估。  4. 员工奖惩情况查询  三,人员规划模块的流程  1. 部门人员统计  此模块能对部门中不同类型的员工和不同的职位进行人数统计,并以柱状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在预测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长度。在实现的过程中还是采用数据窗口技术,只是在选择数据源的显示方式的时候选择Graph方式。  2. 人员需求预测  此模块能够对各部门的各个职位未来的人员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可以作为后续招聘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此模块的实现流程如图3-8所示。  3. 人员需求申请  此模块接受部门提出的人员需求申请,并把此信息保存到人员需求数据库表中,可以为后面的招聘计划制定与发布模块提供数据。  4. 招聘计划的制定与发布  此模块允许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人员需求情况制定招聘计划并发布此计划。  四. 应聘人员记录与录用  此模块能对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和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应聘合格人员可以进行档案录入、合同录入等相关操作。此模块具有增加、打印等功能,测试过程与前面的模块类似,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五.员工培训管理  此模块能对员工培训进行有效方便的管理,此模块的界面如图4-14所示,在此界面左边可以增加、删除和查看培训项目,此界面的右边可以增加、删除参加培训的人员。选择一个培训项目后,此项目的信息和参加此项目的人员将显示出来。

系统分析师综合知识考什么

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满分为75分,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根据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综合知识科目考试范围如下: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_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_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操作系统;_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_操作系统基本原理;_操作系统性能优化;_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_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_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_常用的协议标准;_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_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数据库系统;_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_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_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_数据库工程;1.5中间件;_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RequestBrokers);1.6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_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_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_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_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_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_性能评估;1.7计算机应用;_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_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_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_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信息化;_信息与信息化;_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_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_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_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_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_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_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_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_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_CRM、PDM在企业的应用;_知识管理;_企业门户;_企业应用集成;_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_商业智能;_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信息资源管理;2.5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软件工程;3.1软件工程基础知识;_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_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_软件设计;_软件测试与审计;_软件维护;_软件复用;_文档编制标准;3.2项目管理知识;_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_项目工作量估算;_范围管理;_进度管理;_配置管理;_风险管理;_资源和任务分配;_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软件过程;_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_软件过程的作用;_软件过程的发展;_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_软件过程改进;3.4质量管理;_质量保证计划;_质量认证体系;_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_全程质量管理;4.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_信息系统概念;_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_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_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_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_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_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_结构化分析设计;_模块设计(内聚、耦合);_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_集成开发环境;_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_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系统集成;_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应用系统构建;_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_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_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_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系统运行;_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_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_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_分布式系统管理;_硬件资源管理;_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_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_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_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_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_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_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_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系统维护;_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_软件维护、硬件维护;_维护合同;5.安全性;_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_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_通信和网络安全;_系统访问控制技术;_完整性;_私有信息保护;_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_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_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_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_标准化机构;_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_企业法律制度;_会计常识;_财务成本管理实务;_现代企业组织结构;_人力资源管理;_企业文化管理;_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应用数学;_概率统计应用;_图论应用;_组合分析;_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_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_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_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_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免费领取软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https://wangxiao.xisaiwang.com/rk/xxzl/n101.html?fcode=h1000026

电脑系统分析师需要考哪些内容

电脑系统分析师需要考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综合知识一、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5、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RequestBrokers)6、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7、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二、信息化基础知识1、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4、信息资源管理5、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三、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2、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4、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四、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3、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5、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6、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7、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8、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9、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10、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11、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12、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设计案例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系统设计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设计论文1、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2、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网络规划与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新技术的应用应用系统集成企业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

交通系统分析中评价系统定量单位的度量如何统一

在交通系统分析中,评价交通系统的性能指标需要对不同的量级进行比较和统一。常见的统一量纲方法有以下几种:1. 物理单位法:将不同单位的性能指标转化为同一单位,通常使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如秒、米、千克等。例如,将车流量、车速等指标统一表达为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和千米/小时。2. 比例单位法:将不同单位的性能指标全部转化为相对指标,以便进行比较。例如,将不同地区的交通拥堵指数(比如交通指数)转化为百分比或0-10分的评价等级,以便进行对比和评价。3. 经济价值单位法:将不同的单位的性能指标转化为经济价值单位,以反映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例如,将人口密集区的公共交通车速与少人口区域相比较,计算公共交通工具的收益,以评估交通工具设计和运营的效率。这些方法都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统一量纲方法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实践中,通常需要确定一个基准量纲或基准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估。

《基于ASP.NET网上教学评分系统分析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ASP.NET网上考试系统的评价研究 摘要考试网络化己经成为教育网络化的重要一环。目前网上考试系统种类多,模块划分和构建各有不同,系统的运行环境和使用效果不同。如何有效、全面、系统地评价各类网上考试系统,这方面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首先综述网上考试系统评价的相关理论,其次以基于ASP.NET的网上考试系统为参照给出其总体框架,第三,考虑到不同种类的网上考试系统功能模块不同,提出网上考试系统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流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软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详细评价网上考试系统,建立评价模型,确定网上考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论文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系统为例实证分析并加以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l)试题库在评价模型的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最大,试题库的建设是网上考试系统的关键因素。(2)试题库中二级指标权重值的排序依次为知识点、科学性、题型、题量和难度。难度的设置对整个考试系统试题库的建设影响不大,网上考试系统更适用于采用难度适中的试题。(3)用户服务的权重值在评价模型的一级指标中排序第2,用户服务是网上考试系统的重要因素。(4)考试系统中判卷工作很关键。判卷指标权重值在所有的二级指标中排序第1,要求系统对试题判卷操作的设置要极其完善。(5)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性权重值在评价模型的二级指标中排序名列第6、8位,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对网上考试系统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关键词:网上考试系统;评价体系;权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Z基于ASP.NET网上考试系统的评价研究AbstraCt ThenetworktestshavealreadybeeometheimPortantPartofthenetworkedueation. AtPresenttherearemanytyPesofnetworktestsystem.Theirmoduledivision,丘ame, operatingenvironmentandtheeffectarediffereni.However, thestUdiesonhowto evaluateallkindsofthene扒刀 orktestssystemhavebeendoneinfrequentlyWherever intemalorintemational.In而 5artiele, therelationaltheoriesonhowtoevaluatethenetworktestssystemaresurnnl丽 zedatfirst.Itswholefr别叭 eofthetestsystembasedonASP.NET15givenatseeond.The而rd, evaluatingPrinciPleandflowofnetW0rktestssystemarePutforward, aeeordingtothekindsofdifferenttestssystem, theevaluatingindexsystemare established.Thefourih, theevaluatingmodel15eo心 rmedanditsweightvaluesaremadeee川刁 in.Atlast, anexamPleof” NationalCollegeComPuterLevelTest,, 15usedtoverify andanalysis. Themaineonelusionofthisarticle15below.(l)Theweightvalueofthequestionb田永 15themaximuminthefirstindex, 50it15eritiealtoestablishthequestionbank.(2) Theweightvalueoftheseeondindexnthequestionbank15the如 owledgesPot,therationality, thetyPes, thequantityandthedifficultyoftestsinturn.(3)Userserviee15 oneofimPortantfaetorsinevaluatlngmodel.(4)Thesenteneeoftests15essentialbeeause ofitsfirstpositionintheentiresecondindex.APerfectsenteneingsystem15required.(5) Thesystemsee而 tyandtheutilityareimPortanttooPeratetestssystemfortheyareeachin6, 8Positionintheseeondindex. Keywords:neb刀 orktestssystem;evaluatingsystem;W七 ightvalue; AnalytiehierarchyProeess;FuzzyeomPrehensiveevalUationI,i基于AsP.NET网上考试系统的评价研究目录摘要二”.....一。二“..……”……”...............……“……,…‘.…、.,二”……”.”.….…”.””.””..….“.1 Abstract.........……”.”.……”......……”.....……”..…。二”“..…“”.…”二””.”.““”.“.,.”.。..。…。1111绪论.t.......…….”..-…….”.....................……”““.“。……”…“.”..…””二“:.”“二”....……~.11.1网上考试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11.1.1评价..........……,..............................................................................……,.11.1.2教育评价......................................……,…,......……,......··..·一,,······,,,一11.1.3网上考试系统评价................................····················,,··················……21.2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关于网上考试系统评价的研究现状.‘…,.…,.....……,二,.............……,…31.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目标.......................……,.........................................……41.4.1主要内容.......……,..............……,......……,..........……,..…,..·……,,·······……41.4.2主要目标...............................……,.......................................···..·······……41.4.3论文结构...................................................................·····.················……52基于ASP.NET的网上考试系统的总体框架.“”,”.-””..…”“.””.”二“.~..~”.“.”“”“.62.1网上考试系统考试流程二,..…,.................·························,·····················一62.2基于ASP.NET的网上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二,.62.3网上考试系统的模块结构.........……,.…,甲……,.……,..............……,.……,…、二,…,72.3.1数据层...............................................……, ..............……,二,......……,…,.,二82.3.2功能模块层............................……,,.…,,…、...................··...···············……82.3.3用户界面层........................……,二,....................……,…,...................一82.4系统结构功能简介......……,..........……,....·....·······,····································……82.4.1功能模块层..…,.......……,..............……,.‘.,............··...·················,····……82.4.2数据层简介....……,.,........……,……二..…,…,............……,......·……,,···.……102.43用户界面层简介....……,...................……,.................···.·················……113网上考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二”.””~:.”.”……”.…“”二。.…123.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221.…,,..........……,.........……,...............……,.…、…、.123.2网上考试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二,..................................................……133.3网上考试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133.3.1评价指标体系设定..…,..…,........……,..............··...·························……133.3.2具体网上考试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144网上考试系统的评价研究.……“……”························一”·”二”·“·..…”…”二”……15厂不户w︸丫中片歼卜‘、硕士论文4.1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算过程.....................................................................……巧4.1.1层次分析法概述.....................................····································一巧4.1.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巧4.13层次分析法运算过程...........……,..……,..................……,...............……164.2网上考试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194.2.1构造网上考试系统的AHP模型..........................……,................……194.2.2构造判断矩阵……,,............……,......................··,···························……194.2.3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二,...............................................……,..……224.2.4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234.2.5网上考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分析.......……,,.,,..……,..……,二,.,254.3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 12511261..……,...........................................................……255网上考试系统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二“.”~…”“““.“””””“““.”“””…“”“““二”“”.275.1案例背景介绍..................................……‘............................············,·,·····……275.1.1网上考试系统概况,.......……,.,..............……,...……、.......................……275.1.2考试系统环境.....……,.......……,.........……,·.···································……275,1.3考试系统结构……,,二,.....................................·······························……28 5.2CCT考试系统综合评价实证分析..........……,........................................……295.2.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CCT评价..........................................……,....……295,2.2评价结果分析....................……,..................,..·······························……34 5.2.3CCT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366结论与展望…”二”二“二”…””…….“二”…”二““.“”……”…“二。”””……““·…-”……”·“”.406.1主要结论..…,............................................................……,........................……406.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一40致谢.”...……““.…“””。.”.”.”二”””…“.””.”””“二”…”二“..……“.”…“…“……“..……。….42参考文献.”二”.”.”.…”….”.……“.”……”...……”.“.”….”二“”……”.“”“””.““….….”.…”.4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朽

6西格玛测量与六西格玛系统分析方法??有谁知道

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方法是一套基于数据的过程绩效改进方法。在项目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数据,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基于数据作出决策。从这个角度来说,数据本身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在质量管理中数据的使用是极其频繁和相当广泛的。譬如,依据测量数据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制造过程;两个变量或更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重要关系等都是测量数据的重要应用。每次使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成败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使用数据的质量。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必须对产生数据的测量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与深入的分析。本章将对测量系统的特点与要求做一些介绍,并对测量系统的评价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其中测量就是给具体事物(实体或系统)赋值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输入有人(合格的操作者)、机(量具和必要的设备和软件)、料(实体和系统)、法(操作程序)、环(必要的测量环境)。其中量具是指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它是测量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这个过程的输出就是测量值或测量结果,或简称数据。一个测量系统可以看作是数据的“制造过程”,这个看法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以使人们在测量系统中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原理和工具。

如何做好msa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SPC表格怎么做?不是不想正确回答你,是你问得太笼统?建议先了解一下SPC;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 是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 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过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Shewhart原理的传统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又逐步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控制图。   SPC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Shewhart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 编辑本段SPC技术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编辑本段SPC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SPC可以: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编辑本段实施SPC的两个阶段   实施SPC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分析阶段,二是监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所使用的控制图分别被称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   二、使过程能力足够。   分析阶段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生产准备,即把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劳动力、设备、测量系统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准备。生产准备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注意一定要确保生产是在影响生产的各要素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就可以用生产过程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作成分析用控制图、直方图、或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检验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稳态、以及过程能力是否足够。如果任何一个不能满足,则必须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并重新准备生产及分析。直到达到了分析阶段的两个目的,则分析阶段可以宣告结束,进入SPC监控阶段。   监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使用控制用控制图进行监控。此时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已经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而确定,生产过程的数据及时绘制到控制上,并密切观察控制图,控制图中点的波动情况可以显示出过程受控或失控,如果发现失控,必须寻找原因并尽快消除其影响。监控可以充分体现出SPC预防控制的作用。   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控制项目,都必须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并且在必要时会重复进行这样从分析到监控的过程。 编辑本段SPC的最新发展   经过近70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其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编辑本段SPC生产统计过程控制 一、spc的基础知识   1.关于控制、过程、统计   2.特性及其分类   3.统计学基础 二、spc的基本原理   4.过程的理解与过程控制   5.波动及波动的原因   6.局部措施和系统措施 三、统计过程的控制思想   1.正态分布简介   2.统计控制状态及两种错误   3.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4.过程改进循环 四、控制图类型   1.控制图应用说明   2.控制图的定义和目的   3.控制图解决问题思路   4.控制图益处   5.控制图分类   6.控制图的选择 五、建立计算型控制图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1.均值和极差图   2.均值和标准差图   3.中位数和极差图   4.单值和移动极差图 六、计数型控制图与过程能力指数   1.过程能力解释前提   2.过程能力的计算   3.过程能力指数   4.过程绩效指数 七、过程判异准则   以下是常用的八项判异准则:   1、一点落在A区以外;   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5、连续3点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   8、连续8点在中心线同侧无一点在C区内。 编辑本段SPC统计过程控制   1、前言─SPC的由来、发展和基本要求   2、识别关键控制点   3、数据变异的衡量和分析· 直方图   4、数据的动态变异· 控制图   4.1、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   4.2、ISO 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Control Chart)要点   4.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和实例   s 控制图的结构和概念解释   s 控制图类型和用途   1) X平均与极差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2) I和MR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3) 离散U、C、P、NP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s 如何收集数据   s 采样及数据收集   s 设定和维持控制界限   4.4、控制图制订和使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4.5、现代控制图技术案例   5、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Process Capability / Performance)分析以及相应的指数CPK、PPK的应用   6、过程能力/性能的保证和提高---查找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逻辑推理工具   s 5M1E要素   s 分层法与排列图   s 用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析的非数字资料方法工具: 因果图、系统图与“5Why分析表”、关联图、故障树分析(FTA)、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   7、如何实现有效的SPC现场控制   s 受控的标准   s 流程失控的表现   s 失控的现场应对   s 练习制作控制图进行失控分析   s SPC实施中现场“看得见管理”应用的直观显示图表   8、SPC的效果评估的方法   s 显著性检验   s 统计抽样检验   9、回归分析   s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s 曲线回归   s 双列相关分析   10、方差分析   s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s 方差分析在MSA(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s 多重比较:q检验   11、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介绍正交试验设计   12、SPC项目的开展(SPC在QCC/QIT、6Sigma项目活动中的应用) 编辑本段如何创建SPC系统   1、关键流程的确定   2、稳定工艺过程   3、过程能力的测定和分析   4、确定控制标准   5、选择和建立控制图   6、制定反馈行动计划   7、MSA测量系统分析   8、SPC应用的有效性评估   9、SPC应用的团队活动   10、案例分析及实施疑难探讨 编辑本段SPC的有效实施   一、原因分析 目前我们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逐步认识和推广SPC,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对SPC缺乏足够的全面了解   2、企业对实施SPC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   3、未能有效地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   二、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要保证SPC实施成功,企业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公司领导的重视   2、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和重视   3、对全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   4、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5、实施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 编辑本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SPC   SPC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所信赖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SPC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塑造未来,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在一些行业,应用SPC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 传统观念把检验作为质量保证的手段,只能事后判断,而应用SPC,能够把握先机,预防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SPC 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SPC可以帮助企业: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测量系统分析至少在哪个阶段结束前出具结果

在项目计划完成阶段之前。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项目中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所以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应该在项目计划完成阶段之前出具。

量测系统分析中的大样法是怎样用的?

大样法现在用的人少!具体怎么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这有小样法你参考哈!如果不行我帮你找朋友问哈!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此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有通端和止端的塞规和环规。a 取样:选取20个零件,其中有2—3件稍超出规范值(不合格品),有2—3件刚好在规范值界限内(合格品),然后由二位评价人采用盲测法二次测量所有零件。b 判定: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4次测量)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量具,则不能接受,并应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c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记录在《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中。

量测系统分析最佳时机

三个因素。1、测量目的: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系统的目的,例如测量产品或者设备的性能、质量、工艺等。对于不同的目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机进行量测分析。2、测量对象:需要考虑测量对象的特点,例如其尺寸、形状、材质、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量测仪器和方法,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测量周期:需要针对不同的测量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周期。通常来说,测量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需要在试验次数和时间成本之间做出平衡。

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什么?

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MSA) ,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对测量定义是:测量是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他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这个定义由C.Eisenhart首次给出。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构成测量系统的各个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变差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测量系统是否准确可靠的结论。相关信息: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测量后能够给出连续性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而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偏倚(Bias)、稳定性(Stability)、线性(Linearity)、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roducibility,简称R&R)。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亦可选项进行,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测量系统分析r& r是什么意思

测量系统分析R&R是测量系统分析中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也叫双性分析。

毕业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前言-------------- 人事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事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们将以开发一套人事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 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关键字 Visual Basic 6.0Access2000 控件 窗体 域 Abstract The system of managing census register file i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 (know as MIS),which mainly includes building up data-base of back-end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 front-end. The former required consistency and integrality and security of data. The later should make the application powerful and easily used. By looking up lots of datum, we selected Visual Basic presented by Microsoft because of its objective tools in Win32. VB offered a series of ActiveX operating a data-base. It can give you a short-cut to build up a prototype of system application. The prototype could be modified and developed till users are satisfied with it.Key Word Visual Basic 6.0、Access2000、ActiveX、Form、Field目录:(一) 分析目前人事管理的现状;(二)人事信息工作的问题及对策,(三)系统应满足的功能及要求(录入、查询、修改、打印等);(四) 程序结构图设计及编制运行程序。(五)结束语。(六)主要参考文献(一) 分析目前人事管理的现状长期以来,各级对人事信息管理、利用比较重视,但是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速度加快,人事信息管理在一些企业已出现疏忽的现象,尤其是企业性质、职工身份置换后的民营企业更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民营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的现状,是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希望人事部门需发文要求,加强检查督促,达到管理规范化。人事信息一定要随个人走,及时接转,有利于用人单位查阅方便、使用方便 长期以来,人事信息深藏于库房之中,默默无闻。“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甚至还认为,人事信息工作就是收收发发、装装订订、粘粘贴贴,一个登记本、一个装订机、一个铁皮柜就够了,实际上远非如此。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媒介在用人方式上开始多样化,即正式职工、聘用人员、临时工等多种形式并存,且聘用人员的人事不由聘用单位的干部部门管理,这些都为媒体人事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将人事信息工作列入干部工作规划,有专门的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要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要努力改善保管条件,将人事铁柜、各种整档工具等必需设备列入专项经费开支,从人、财、物上尽量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考虑和人才交流中心联系,把部门聘用人员的人事信息纳入干部部门管理规划,以有利于统一管理和使用好聘用人员。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使人事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加速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服好务?笔者认为,应做到强化一个管理体制,处理好两种关系,实现两个转变,开发多种利用方式。(二)人事信息工作的问题及对策人事信息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源准确、齐全、完整的人事信息能历史全面地记载一个人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信息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管好用好人事信息对人才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人事信息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妨碍了其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对人事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种是思想认识陈旧片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人事信息主要收集的是一个人的政治历史材料、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等材料而现在各项工作重心转移组织干部政审工作相对减少一些人就认为人事信息“没什么用了”、“作用低了”另一种是受许多新建私营企业、公司用人不建人事的影响存在着“要不要人事信息无所谓”的错误认识。 以上两种轻视人事信息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人事信息工作缺乏了解对在人才资源开发中人事信息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对人事信息工作不予重视特别是在干部工作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只重视干部的其它工作忽视人事信息工作只抓干部工作改革放松人事信息基础工作有些管档人员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管理流于形式充当起“保管员”的角色。 2人事信息收集工作缺乏力度 一是收集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少数部门只照搬中组部下发的《人事信息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内容不具体、不全面。即使建立了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执行不严格现象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这一问题在无专职人事信息工作人员的单位中比较突出。二是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面、不准确。虽然《干部人事信息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文件中对人事信息收集归档的范围作了规定但当前的人事信息材料在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全貌方面还是欠缺的。首先有的单位一些材料还没有收集上来或收集得不齐全如干部的考核材料支农扶贫、派出国境人员的鉴定材料和反映人的能力水平的材料等这些材料多数为零散材料。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人事信息是记载一个人的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有关的案例

  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是一门容医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HIS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实现HIS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从而树立现代医院的新形象,这也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医院发展的需要,为了使祖国医学早日与世界科技接轨,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借鉴国内外HIS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各家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实际需求,开发了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2001年《汇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被大连市信息产业局认定为软件产品,该产品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唯一能在中国境内与IBM医院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平分天下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概述  该系统的实施将在整个医院建设企业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企业级的应用系统,实现整个医院的人、财、物等各种信息的顺畅流通和高度共享,为全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化和领导决策的准确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该系统具有成熟、稳定、可靠、适用期长、扩充性好等特点,可以根据各医院各自的特点度身制作。该系统已成功地运行在普兰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庄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山医院、盖州市中心医院、蓬莱市人民医院、丹东市中医院、抚顺市中医院、铁岭中医院、铁岭县医院、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医院、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瓦房店第一人民医院等一系列三甲、三乙、二甲等医院,为各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应用软件功能  (一)、医院各职能部门微机配备表  整个系统由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台工作站构成一个网络,各个子系统在网络上协调运行,部门间业务查询灵活,又提供严格的权限控制。每个子系统提供一个公用查询功能,每个子系统在此功能下只能使用它有权调用的功能。网络间共享的数据是实时的,避免造成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二)、医院管理子系统功能视图  医院管理子系统(HIS)通常包含门诊、住院两部分,而管理的主线则为药品和收款金额。  1、视图说明:  以上为医院的各职能部门的功能视图。方框内的部门为配备计算机的部门;平行线内的部门为医院内相关部门。各部门间传递的是数据信息。由于人事科、总务科等相对功能独立,所以未包括在内。  2、功能详细设计见附录  硬件平台系统设计  硬件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各种要求及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硬件选型时必须符合系统需求,兼顾系统性能,以性价比最高为原则,使系统达到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服务器(SERVER)  主服务器是系统的心脏,系统中所有工作站都必须与其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必须保证其速度快、稳定、质量可靠。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的选用是以保证网络的高速度运行、高可靠性为标准。同时考虑到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达到系统的要求并为医院自身节省有限的资金。  3.打印机(PRINTER)  我们选用打印机主要以打印速度快、耐用、运行成本低为主。世界著名的打印机生产商产品完全符合其要求。  4.配电电源(UPS)  电源中断时,如果网络正在运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设备损坏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保证机器的不间断运行,但仅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时间,并发出警报。  网络设计  医院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考虑到管理面广、部门多、信息交换要求及时等特点,同时兼顾医院的实际情况,网络采用国际标准的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其具有扩充灵活、维护方便、运行稳定、互连性好、性能价格比合理等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最优、也最经济的方案。  1. 综合布线  缆线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是传送信息的动脉,线路如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坏,将会使网络全部瘫痪,而停止工作。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楼宇自动化的综合布线方案,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技术要求,以此提高线路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可用于语言传输,便于用户自由选择,根据现场情况,线缆可连接于RJ-45插座于墙面上,也可用RJ-45插头直接连工作站,这样便于维护和扩充  2.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交换机(Switch HUB) 和集线器(HUB) ,它们是连接主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中间设备。交换机(Switch)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它提供服务器、工作站之间的交换式的快速连接,网络中还有一个硬件设备,就是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用于连接每一个工作站与线缆。因为网卡是每一个工作站与网络连接的主要设备,为了使工作站稳定的工作,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的网卡是一定要保证的。  3.网络管理  我们使用以上的网络方案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便于管理与维护。在规划中我们使各工作站不互相依赖, 但又互相联系。即一个工作站的运行状态的好坏并不影响其它工作站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数据库系统和系统管理平台  1、 数据库系统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因其数据量巨大、实时性强,所以在数据库系统选型时必须选择高效、稳定的大型数据库系统。  2、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硬件设备基础上的一层软件平台,没有网络操作系统将不能构成合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稳定并与数据库系统配合紧密。  工程服务  1.网络安装  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网络工程安装,遵循EIA/TIA568B布线标准,安装内容如下:  ● 提供网络拓扑设计图  ● 安装服务器及网络适配器  ● 安装工作站及网络适配器  ● 安装Switch HUB 、HUB  ● UTP 及所有接头  ● 安装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  ● 安装工作站应用软件  2.网络调试  按照标准调试每一个节点,保证每一个工作站能正常运行,并进行严格的安装后测试,减少每一个点的不良隐患,使网络能稳定的运行。  3.网络管理  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工程完工后,保证定期派工程技术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对使用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培训服务  1.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培训  网络管理人员是高级操作人员,网络正常运行必须由网络高级管理人员随时维护,因此对高级操作人员要求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及网络维护水平。本公司提供对网络管理人员为期两个月的技术培训,使其达到能独立维护保养网络的能力。  2.工作站管理人员培训  工作站管理人员是维护管理应用系统软件的中级人员,必须能够管理整个系统及各部门子系统的衔接和调用。本公司对中级人员提供30天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各部门子系统的调用,及时为各部门提供维护和系统的正常运作。  3.工作站使用人员培训  工作站使用人员培训是单机工作站的操作人员,只能了解本部门的子系统的操作,不必也不能接触其它子系统,本公司提供30天的培训,学习单机单系统、本部门的相关操作。  系统维护与支持  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一年质保,软件系统自交付使用后一年内免费维护。对网络和软件系统提供终身技术支持,我们承诺并保证24小时时刻响应用户的呼叫,及时提供完善周到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将所有细节做到达到预期效果。中达咨询就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和大家说明一下。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对于水电站的开发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实现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是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最核心部分,是整个水电站的中枢大脑,这也就要求其必须更好的做好监测机组和辅助设备的功能,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发出指示信号,并且能够自主独立的解决。水电站的规模程度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所决定的。水电站自动化的含义,从字的表面看其含义就是自己能够控制运行的意思,用专业的话语即为水电站在生产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在遇到突发性的事件的时候,能够不经过人的参与来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安全运行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不仅是可以提高水电站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对于保证电能质量、提高工人效率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1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简介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最基层的设施即为计算机监控系统,改系统对整个水电站的水文测报、工况监视、负荷的合理分支,以及在输电线路运行全过程的自动监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核实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般综合自动化包含有五个子系统1)计算机监控系统:这部分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和基础。2)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及时准确地反应被监控对象的实际信息。3)消防监控系统:所有的火情信息由水电站消防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经信息处理后送至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与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实现通信。4)基础自动化元件及自动装置:基础自动化元件对监视水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判断其工作状况是否良好具有重要的意义。5)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过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洪水预报。2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核心内容水电站的规模、水电站的型式和运行方式、机电设备的型式以及机组的布置方式等都与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以下即为其具体的内容解析。2.1 完成对水轮发电机组的自动控制首先,要实现对水轮发电机开停机、发电转调相和调相转发电等的自动化,确保这些主要程序能实现自动化;其次,能够自动维持水轮发电机组的合理运行,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节最佳运行机组数,而且对机组间产生的负荷进行合理分配。此外,当电力机组发生故障或系统程序反应慢的时候,能进行合理的起动备用组或者关闭已开组。2.2 完成对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这些检测主要包括对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回路各电量的监视,当定子和转子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能及时的自动停止。对机组调速系统工作的监视,当调速系统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通过改变一些程序来更好的对系统进行保护。2.3 完成对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这种控制包括完成对各种油泵、水泵和空压机等的控制,但发生故障的时候能自动的合理配置;完成对主要电气设备的控制、监视和保护;完成对水工建筑物运行工况的控制和监视,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如跳闸事件),能自动的调节以确保工作状态的稳定;也要完成对机组水轮的监视,确保其无堵塞现象发生;也要完成对上下游水位的测量监视,对压力管自动调节,确保安全性等。3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创新设计的实际运用当今社会,随着综合水电站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轮发电机组所需的部件也越来越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当前技术性问题,很多主机部件自动化元件在性能方面存在有不稳定、反应度差等制约性因素。而且在自动化设计方面的不完整性也容易使水电站的自动控制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水电站综合自动化进行不断的创新。3.1 水电站自动化在混流式水轮发电机中的应用混流式水轮机由美国工程师弗朗西斯于1849年发明的,所以也称弗朗西斯水轮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水轮机。与轴流转桨式相比,这类水轮发电机结构更加简单,效率更加高效。混流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水流直接进入到导水机构,然后轴向流出转轮;混流式的转轮的结构特点,一般用是由低碳钢和合金铸造而成,有的也用焊接结构。有的水电站为了提高其防腐蚀性往往外层会出现镀层或者直接不锈钢,更有甚的水电站会出现整个转轮采用不锈钢。在这些方法中常常会采用铸焊结构,这样的结构往往能节约资本,流动也能更加准确化,对于水轮机本身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往往也会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叶片、上冠和下环。混流式水轮机在中低水电站应用很为广泛。这是由于水轮机上叶片自觉性根据水量的大小来调节使用水轮机的动行水头范围。转轮是混流式水轮机将水流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核心部件。水流通过导水机构进入转轮。混流式水轮机适用水头范围极广。在实际情况中水头和流量的不同往往是不同的,所以转轮形状是不相同的。通过自动化的调节,水头愈高转轮叶片高度减小,能够自动的使长度增加,水流在转轮中也能更趋于幅向。随着工作水头降低,转轮叶片变短,也能自动化的高度增加,水流愈趋于轴流方向。3.2 PLC在调节水库式电站调速器中的应用水库式水电站的调速器和开度的大小一般会根据水轮机本身来设计水头变化范围。当水电站水头降低的时候,此时水轮机中的电液调整器往往不能使机组达到额定转速,这种情况往往使调整器的起动开度增大,这时候也就需更换芯片或在开度指示仪中的串接电阻,通过这样的调节来使调节器输出值与开度指示产生差值开机组。当电站水头更小的时候(甚至小于设计水头时),这种情况下PLC能很好的调节,调节器输出值与开度指示产生差值来使机组开机不致过速,也可以省去换回芯片或撤除串接电阻带来的麻烦,这种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修改程序即可完成。3.3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对线路失压的应用由于现场工作人员对熔断器熔断的故障处理操作不当,会引发全站失压事故,对于很多保护设施要进行全方位的修正。例如安装检测线路有压,母线无压功能的保护装置,还有对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等方法,通过增加这样的新设施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保护,以便更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当母线因为母差保护动作而失压时,按下列方法处理:1)自动化设备能迅速隔离故障点,并拉开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及故障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小开关,直接将开关断开。2)与调度联系,将跳闸的分路断路器恢复到非故障母线上运行。4 总结总而言之,在当今我国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也就需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力求实用,以提高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效益。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监控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建水电站都设计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的高性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这些水电站中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应用,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水电站综合自动化贡献一份自己的理论。“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详细信息尽在中达咨询建设通,想要的相关建筑建设信息应有尽有。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浅析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和系统分析师的不同

系统分析师侧重技术,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础且以后从事技术工作,可以考虑考系统分析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侧重管理,记忆的知识较多,适合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士考。 另外,因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与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申报相关,可以用来评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或是挂靠,是目前软考中热门的考试。 大学生考软考高级,一般在下午案例和论文这块不易通过,建议平时多注意这两块的学习。 如果你不从事技术工作,建议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没有基础,只要努力学习也是能通过的。 当然你也可以去看下大纲,做一下历年真题,再决定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述题 系统平台设计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1. 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系统目标而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 2. 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首先是指一个集成的、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设施的总和。该设施连接全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是全部公用的及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集合。 3.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是与构造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有关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的实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都是以某种硬件和软件的形式出现的。 4.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是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直至退役的系统方法。 5. 瀑布模型:又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三个时期,即软件计划时期、软件开发时期和软件运行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阶段。 6. 原型:原型是所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它可为客户和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系统人员提供系统的原始蓝本,以帮助得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明确而严格的需求,促进客户和系统人员、各阶段系统人员之间的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7. 总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所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由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层次关系及接口控制所组成。8. 模块结构图:总体结构设计的描述工具,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由模块、调用、数据、调用符号和参数表、辅助符号构成。 9. 耦合度:模块间联系的量度——耦合度:是从模块外部考察模块的独立性程度,用来衡量多个模块间的相互联系。 耦合分类:独立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划分模块规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10. 内聚度:块内联系的量度——内聚度:是模块内部各成分(语句或语句段)之间的联系。 内聚分类(由弱到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划分模块规则:设计模块时,应做到高内聚度,低耦合度。 11. 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总体结构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即模块设计,为每个模块设计详细算法、内部数据结构和程序逻辑结构。过程设计不是编码(编程),是为编码提供说明,如程序框图、数据流图等。 12. 人机界面: 使用者用来操纵和使用系统的界面。 13.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体现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信息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确定性等原则。从过程上看,结构化方法包括了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个阶段。 14. 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意思是将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群组成的结构。 15.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种针对传统的非结构化程序设计而言的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 16.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通过逐层细分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及加工过程的图表。 17.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流图内所包含数据元素(数据存储、数据流、数据项)的定义及说明的集合。 18.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数据流图转化为功能模块图,从而导出软件结构的方法。 19.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相关其他因素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0. M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就是从产品的结构即物料清单出发,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通俗的讲,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用于解决制造业中缺件与超储之间的矛盾。 21. MRPⅡ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子系统总合为集成化系统,并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22.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超越MRPⅡ范围的功能集成、支持能动性的监控能力、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支持开放的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 2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企业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企业活动全过程中各功能的结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和现代化管理技术,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 CAM等)、管理、决策等众多系统。它是从技术角度加强制造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 24. 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企业产品为核心,对与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和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技术。 25. 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综合利用大量数据,借助有关数学模型与数据处理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辅助实现科学决策的家算计信息系统。 26. 数据仓库:它是管理决策过程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数据集合。 27.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合中提取知识的过程。 28. 专家系统:它是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思维活动,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29.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基础,由办公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服务于日常办公事务的人及信息处理系统。 30. 工作流:通过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实现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部分称为工作流。

谁能说一下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 1.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 一、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系统初步调查的系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系统外部约束条件、系统规模、历史、管理目标、主要业务,以及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系统信息处理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现有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基本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可靠性、人员以及技术情况等。系统资源情况主要包括:技术力量、能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情况。态度是指组织中各类人员对开发信息系统的态度,主要包括:支持和关心的程度,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和看法

简述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分析   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   系统方案的确定等   系统分析阶段是整个MIS建设的关键阶段。

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有什么区别

分类: 电脑/网络 >>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解析: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 分析阶段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可以保证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系统维护、移植或扩充。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2.系统工程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的需要.逐步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某些理论和策略、方法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相控制问题,以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系统工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涉及自然科学棚社会科学的多门学科。构成系统工程的基本要素是:人、物、财、目标、机器设备、信息等六大因素。各个因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系统工程大体上可分为系统开发、系统制造和系统运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小阶段或步骤。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相系统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说,就是用数学模型和逻辑模型来描述系统,通过模拟反映系统的运行、求得系统的最优组合方案和最优的运行方案。7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已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通讯、企业生产经营等部门,在体育领域亦有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它的基本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看待,要求对任一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做到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最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是系统工程创始人之一霍尔创立的,称为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津、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称为知识维。 3.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一类新型的科学群。它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管理技术等等许多学科在内,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大类综合性科学。这些学科是分别在不同领域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如系统论是在30年代由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中提出来的;信息论则是申农为解决现代通讯问题而创立的;控制论是维纳在解决自动控制技术问题中建立的,运筹学是一些科学家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法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问题的决策而形成的,系统工程则是为解决现代化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问题而诞生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等则是理论物理学家为解决自然系统的有序发展的控制问题而创立的。它们本来都是独立形成的科学理论,但它们相互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在发展中趋向综合、统一、有形成统一学科的趋势。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把以系统为中心的这一大类新兴科学联系起来.可以形成一门有着严密理论体系的系统科学。早在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美国一些学者看到了系统工程的发展与有关的基础理论紧密相关、系统工程与控制论的大系统理论互相渗透的情况.就将系统工程称为系统科学。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现行系统调查与分析报告 ①现行系统组织概况 ②现行系统工作目标 ③现行系统职能调查情况 ④现行系统功能需求 ⑤现行系统查询 ⑥决策需求 附录:①现行系统组织机构图 ②现行系统功能图 ③现行系统分层DFD及基本处理逻辑简述 ④现行系统全部数据载体 ⑤数据调查分析表 (2).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报告 ①新系统目标 ②新系统功能模型和功能说明 ③代码结构设计说明 ④新系统数据模型逻辑设计说明 ⑤决策模型设计说明 ⑥新系统信息流程模型设计说明 附录:①新系统功能图 ②新系统分层DFD ③新系统数据字典 ④新系统处理逻辑小说明

简述为什么在系统分析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系统进行分析

  系统模型是对对现实系统某一方面抽象表达的结果。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系统是复杂的,系统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多数研究目的而言,没有必要考虑系统的全部属性,因此,系统模型只是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本质属性的选取完全取决系统工程研究的目的。所以,对同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的特征决定了其广泛应用。系统模型反映着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它又高于实际系统而具有同类问题的共性。因此,同一种模型也可以代表多个系统,一个适用的系统模型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 它是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  (2) 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  (3) 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另外,系统模型的优点也推动了其应用。 (1)它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2)它是系统预测和决策的工具;  (3)它可变性好,适应性强,分析问题速度快、省时、省钱,而且便于使用计算机,因此是所有模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

什么叫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R&R是测量系统分析(MSA)中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也叫双性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已逐渐成为企业质量改进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对测量系统分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测量系统分析也已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质量体系QS9000的要素之一,是6σ质量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时,以通用电气(GE)为代表的6σ连续质量改进计划模式即为:确认(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扩展资料特性1、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2、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3、变差应小于公差带。4、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5、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量系统分析

请问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的内容是什么?

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什么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根据查询相关信息资料显示:软件需求说明书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它表达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是系统设计的依据。

简述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系统开发项目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需求系统说明。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5、系统实施计划。扩展资料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和重要文档。它反映了这一阶段调查分析的全部情况,是下一步设计与实现系统的主要依据。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报告来验证和认可新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案,而系统设计师则可以用来知道系统设计工作和作为以后的系统设计标准。此外,系统分析报告还可作为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份合格的系统分析报告不仅能充分展示前段调查的结果,还要反映系统分析结果———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准确、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系统分析方法的案例

某锻造厂是以生产解放、东风140和东风130等汽车后半轴为主的小型企业,现在年生产能力为1.8万根,年产值为130万元。半轴生产工艺包括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喷漆等23道工序,由于设备陈旧,前几年对某些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改造,但效果不明显,生产能力仍然不能提高。厂领导急于要打开局面,便委托M咨询公司进行咨询。M咨询公司采用系统分析进行诊断,把半轴生产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解剖分析。通过限定问题,咨询人员发现,在半轴生产23道工序中,生产能力严重失调,其中班产能力为120-190根的有9道工序,主要是机加工设备。班产能力为70-90根的有6道工序,主要是淬火和矫直设备。其余工序班产能力在30-45根之内,都是锻造设备。由于机加工和热处理工序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锻造工序,造成前道工序成为“瓶颈”,严重限制后道工序的局面,使整体生产能力难于提高。所以,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如何提高锻造设备能力?在限定问题的基础上,咨询人员与厂方一起确定出发展目标,即通过对锻造设备的改造,使该厂汽车半轴生产能力和年产值都提高1倍。围绕如何改造锻造设备这一问题,咨询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四个备选方案,即:新装一台平锻机;用轧同代替原有夹板锤;用轧制机和碾压机代替原有夹板锤和空气锤;增加一台空气锤。咨询人员根据对厂家人力物力和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对备选方案的评价标准或约束条件,即:投资不能超过20万元;能与该厂技术水平相适应,便于维护;耗电量低;建设周期短,回收期快。咨询小姐吸收厂方代表参加,根据上述标准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第1个方案(新装一台平锻机),技术先进,但投资高,超过约束条件,应予以淘汰。对其余三个方案,采取打分方式评比,结果第4方案(增加一台空气锤)被确定为最可行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产周期短,耗电量低等优点,技术上虽然不够先进,但符合小企业目前的要求,客户对此满意,系统分析进展顺利,为该项咨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论述用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以生命系统为例:(一)、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对生命系统的分析切入的是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关注的是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细胞本身有具有严整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区域划分.而生物膜、细胞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其实是由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其中细胞是微观水平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是最为宏观水平的生命系统。(二)、生命系统时刻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个体水平的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或者群体水平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都是将维持自身的稳态作为目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既是新知识,也是理解生态系统调节的难点。通过以上两个方面认识到:生命系统是整体性,其功能是各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在涨落作用下的稳定性,具有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性。

系统分析的逻辑结构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Systems Analysis-在软件开发中,前期由系统分析师作的一项任务。定义是: the processe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to the feasiblity of potential computer appalications and the design,implementation and review of computer-based system.在系统开发周期的初始阶段,由分析师定义,并且由经理签署同意。然后才开始开发软件。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系统分析方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什么是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咨询工具安索夫矩阵案例面试分析工具/框架ADL矩阵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标杆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波士顿经验曲线波特钻石理论模型贝恩利润池分析工具波特竞争战略轮盘模型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波特的行业组织模型变革五因素BCG三四规则矩阵产品/市场演变矩阵差距分析策略资讯系统策略方格模型CSP模型创新动力模型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大战略矩阵多点竞争战略杜邦分析法定向政策矩阵德鲁克七种革新来源二元核心模式服务金三角福克纳和鲍曼的顾客矩阵福克纳和鲍曼的生产者矩阵FRICT筹资分析法GE矩阵盖洛普路径公司层战略框架高级SWOT分析法股东价值分析供应和需求模型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岗位价值评估规划企业愿景的方法论框架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华信惠悦人力资本指数核心竞争力识别工具环境不确定性分析行业内的战略群体分析矩阵横向价值链分析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IT附加价值矩阵竞争态势矩阵基本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三角模型竞争对手分析论纲价值网模型绩效棱柱模型价格敏感性测试法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竞争优势因果关系模式竞争对手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方法脚本法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价值链信息化管理KJ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KT决策法扩张方法矩阵利益相关者分析雷达图分析法卢因的力场分析法六顶思考帽利润库分析法流程分析模型麦肯锡7S模型麦肯锡七步分析法麦肯锡三层面理论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麦肯锡七步成诗法麦肯锡客户盈利性矩阵麦肯锡5Cs模型内部外部矩阵内部因素评价矩阵诺兰的阶段模型牛皮纸法内部价值链分析NMN矩阵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PAEI管理角色模型PIMS分析佩罗的技术分类PESTEL分析模型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QFD法企业价值关联分析模型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模型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人力资源经济分析RATER指数RFM模型瑞定的学习模型GREP模型人才模型ROS/RMS矩阵3C战略三角模型SWOT分析模型四链模型SERVQUAL模型SIPOC模型SCOR模型三维商业定义虚拟价值链SFO模型SCP分析模型汤姆森和斯特克兰方法V矩阵陀螺模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威胁分析矩阵新7S原则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新波士顿矩阵系统分析方法系统逻辑分析方法实体价值链信息价值链模型战略实施模型战略钟模型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战略地图组织成长阶段模型战略选择矩阵专利分析法管理要素分析模型战略群模型综合战略理论纵向价值链分析重要性-迫切性模型知识链模型知识价值链模型知识供应链模型组织结构模型[编辑]系统分析方法的分类  1)系统特征分析方法;  2)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3)系统工程技术。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系统分析方法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锻造厂系统分析方法分析  某锻造厂是以生产解放、东风140和东风130等汽车后半轴为主的小型企业,现在年生产能力为1.8万根,年产值为130元。半轴生产工艺包括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喷漆等23道工序,由于设备陈旧,前几年对某些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改造,但效果不明显,生产能力仍然不能提高。厂领导急于要打开局面,便委托M咨询公司进行咨询。M咨询公司采用系统分析进行诊断,把半轴生产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解剖分析。通过限定问题,咨询人员发现,在半轴生产23道工序中,生产能力严重失调,其中班产能力为120-190根的有9道工序,主要是机加工设备。班产能力为70-90根的有6道工序,主要是淬火和矫直设备。其余工序班产能力在30-45根之内,都是锻造设备。由于机加工和热处理工序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锻造工序,造成前道工序成为“瓶颈”,严重限制后道工序的局面,使整体生产能力难于提高。所以,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如何提高锻造设备能力?  在限定问题的基础上,咨询人员与厂方一起确定出发展目标,即通过对锻造设备的改造,使该厂汽车半轴生产能力和年产值都提高1倍。  围绕如何改造锻造设备这一问题,咨询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四个备选方案,即:新装一台平锻机;用轧同代替原有夹板锤;用轧制机和碾压机代替原有夹板锤和空气锤;增加一台空气锤。  咨询人员根据对厂家人力物力和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对备选方案的评价标准或约束条件,即:投资不能超过20万元;能与该厂技术水平相适应,便于维护;耗电量低;建设周期短,回收期快。咨询小组吸收厂方代表参加,根据上述标准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第1个方案(新装一台平锻机),技术先进,但投资高,超过约束条件,应予以淘汰。对其余三个方案,采取打分方式评比,结果第4方案(增加一台空气锤)被确定为最可行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产周期短,耗电量低等优点,技术上虽然不够先进,但符合小企业目前的要求,客户对此满意,系统分析进展顺利,为该项咨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0分享到: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如何进行系统分析

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 没有系统分析的内容,只有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可能不太一样,系统化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步骤呢。 如果硬要讲内容,也许就是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逻辑模型设计吧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什么是管理学上的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到了40年代,由于它的应用获得成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后的几十年,无论是研究大系统的问题,还是建立复杂的系统,都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  分析阶段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可以保证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系统维护、移植或扩充。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Systems Analysis-在软件开发中,前期由系统分析师作的一项任务。定义是: the processe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to the feasiblity of potential computer appalications and the design,implementation and review of computer-based system.  在系统开发周期的初始阶段,由分析师定义,并且由经理签署同意。然后才开始开发软件。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系统分析的定义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有哪些要素?系统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系统分析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实际的机电产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 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系统分析的原则

1、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最终目的,对系统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并作出选择,切忌背离之而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或限制必要的投资。2、从系统整体的全局观念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优。3、从方法论上看,系统分析一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和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分析者和决策者的直观判断和丰富经验。两者交替进行,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优选的目的。4、在众多系统分析问题中,务必注意找出主要矛盾,并设法寻得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及途径。扩展资料:实质:应用科学的推理步骤,使系统中一切问题的剖析均能符合逻辑原则,顺乎事物发展规律,尽力避免其中的主观臆断性和纯经验性。借助于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使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定量化,以具体的数量概念来显示各方案的差异。根据系统分析的结论,设计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最优系统方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亦称“系统方法”。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核心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很广,一般用于重大而复杂问题的分析,如政策与战略性问题的分析、选择,新技术的开发、设计,企业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分析等。主要步骤①对研究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目的在于确定目标和说明该问题的重点和范围②收集资料,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③依系统的性质和要求,建立各种数学模型④运用数学模型对比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⑤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分析,若不满意所选方案,则可按原步骤重新分析。一项成功的系统分析需要对各方案进行多次反复循环与比较,方可找到最优方案。

系统分析流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对系统与环境作出界定。2、设置系统目标,进行系统目标分析,建立指标体系。3、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是开展系统分析的基础,为制定系统方案和建立系统模型提供依据。4、确定判据,是系统评价及其优化选择的准则。5、应用系统分解—协调原则,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技巧,多次执行系统分解—综合—分解的分析过程,通过建立系统模型,以便对系统组成结构、功能与效用及系统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分析。6、系统方案的拟定与选择。通过拟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利用系统评价及优化技术,选择或确定最佳方案。7、模拟检验。对已选定的执行方案在实施前进行模拟检验,确保方案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系统分析的原则

1、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最终目的,对系统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并作出选择,切忌背离之而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或限制必要的投资。2、从系统整体的全局观念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优。3、从方法论上看,系统分析一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和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分析者和决策者的直观判断和丰富经验。两者交替进行,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优选的目的。4、在众多系统分析问题中,务必注意找出主要矛盾,并设法寻得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及途径。扩展资料:实质:应用科学的推理步骤,使系统中一切问题的剖析均能符合逻辑原则,顺乎事物发展规律,尽力避免其中的主观臆断性和纯经验性。借助于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使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定量化,以具体的数量概念来显示各方案的差异。根据系统分析的结论,设计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最优系统方案。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有何区别

系统分析,是将用户的想法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将用户比较笼统的需求分析成研发能够理解的需求。系统设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来需要能够满足需求分析的系统。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

1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要素:(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包含阶段与活动的项目管理框架。 定义系统开发项目所需要的阶段与活动的方法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作为一个方法论,SDLC提供确保成功开发所需要的结构、控制和项目清单。 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组成每个阶段的各种活动不一样,或是执行活动的方法不一样。 但所有信息系统开发都要求计划项目、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和实施最后的系统。 迭代交叉阶段: 每个小项目都可以成为一个迭代,并且每个迭代过程都包含分析、设计及实施活动。 请记住多数项目以多迭代的方式使用SDLC,而不是一个顺序的SDLC。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 ⑴计划阶段 ⑵分析阶段 ⑶设计阶段 ⑷实施阶段 ⑸支持阶段 ⑴ 计划阶段 SDLC最初的阶段。 主要目标: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并做出项目计划。 主要活动: 1. 定义问题; 2. 制定项目的进度表; 3. 确认项目的 可行性 ; 4. 安排项目人员; 5. 启动项目。 确认项目可行性 可行性:指在组织内外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进行某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内容: ①经济可行性 ②技术可行性 ③组织管理的可行性 (进度表、资源)①经济可行性 收益预期值是否大于项目的开发成本? 开发期间该组织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投资于项目? 成本/收益分析:分析比较成本与收益以了解投资新系统的开发是否有益。 确定成本/ 收益分析 第一步:评估预期开发和运行的成本。开发成本是新系统开发期间发生的,运行成本是系统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第二步:评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收益是指自新系统安装后预期得到的每年的节省或收益的增加。 第三步:成本/收益分析是基于详细的成本与收益的评估而计算出来的。 开发和运行的成本 开发成本:薪水和工资、设备与安装、软件与许可证、咨询费与对第三方的付款、培训、设施、实用程序与工具、支持人员、旅行与杂项。 运行成本:连通性、设备维护、更新软件费用、计算机运行、程序设计支持、设备分期偿付、培训和辅助(帮助台)、供给。 财务收益 直接经济效益。加强费用控制,使费用降低多少?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使成本降低多少?加强库存管理,使库存资金降低多少?节约多少人员? 间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信誉;提供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使用的及时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财务计算 净现值(NPV):一个新系统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的美元现值。 投资回收期:美元收益抵消美元成本的时间段。 盈亏平衡点:美元收益抵消美元成本的时间点。 投资收益率(ROI):从一个新系统投资中而收到的百分数收益的一个度量。 ②技术可行性 设备方面:从计算机的内、外存容量,联网能力,主频速度,输入、输出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论述是否满足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传送与通讯能否满足要求,网络和数据库的可实现性如何等。 技术力量方面:主要考虑从事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的技术力量,即在IS的开发、使用、维护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员能否满足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能否满足要求。如果经过培训还不满足要求,则认为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③组织管理的可行性 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对新系统开发是否支持,态度是否坚决; 管理人员对新系统开发的态度如何,配合情况如何; 管理基础工作如何,现行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是否规范等; 新系统的开发运行导致管理模式、数据处理方式及工作习惯的改变,这些工作的变动量如何,管理人员能否接受。⑵ 分析阶段 主要目标:了解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处理要求并制作书面文件。 主要活动: 1. 收集信息; 2. 定义系统需求; 3. 建立需求发现的原型; 4. 划分需求的优先级; 5. 产生并评估可选方案; 6. 与管理人员一起审查建议。 问题域:用户的商业领域 ⑶ 设计阶段 主要目标:在分析阶段的需求确定与决策制定的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系统。 主要活动: 1. 设计并集成网络; 2.设计应用程序结构; 3.设计用户界面; 4.设计系统界面; 5.设计并集成数据库; 6.设计细节的原型化; 7.设计并集成系统控制。 应用程序: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能满足问题域中用户需求。 ⑷ 实施阶段 SDLC中对新系统编程和安装的阶段。 主要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可靠、功能全面的IS,而且要确保所有用户都受到培训并使组织从中获得所期望的好处。之前所有活动都集合在该阶段以达成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系统。 主要活动:构造软件部件; 1.检验与测试; 2.转换数据; 3.培训用户与制作文档; 4.安装系统。 ⑸ 支持阶段 主要目标:在系统初始安装后的几年里保持系统有效的运行。 主要活动: 1.维护系统; 2.加强系统; 3.支持用户。项目阶段进度安排 1. 瀑布法 2. 发生重叠的原因 3. 为何不完全重叠所有活动

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2、原则:一、统一性原则。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出口退税的法规政策,兼顾各地业务处理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出口退税业务规范。 二、适用性原则。系统提供灵活的设置,保证各地在不违反基本退税流程规范的前提下,适应其手段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另外,本系统应是一个不断提高完善的系统,系统要能够进行不断的发展,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易用性原则。本系统使用人员范围广,使用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一,有的基层单位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缺少计算机专业人员,系统应尽可能的操作简便,维护简单。 四、可靠性原则。由于操作失误出现的故障,重新使用时,系统应有自举功能,一时的设备故障,系统应可进行恢复,不破坏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安全性原则。系统的用户根据业务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及操作权限,系统要充分发挥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三层安全保证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内部重要业务操作均留有痕迹。 六、健壮性原则。本系统接受大量的外部数据,系统应对错误的数据和结构不合理的数据进行识别,拒绝接受错误数据和结构不合理数据。 七、易二次开发、易维护性原则。采用封装技巧,建立稳定的底层工具,核心技术文档随系统发布等手段,使具有基本技术水平的系统维护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进行较复杂的维护及一般性扩充。3、原理:比如进行某系统的实施,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系统分析员的介入。主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后的汇总和分析,形成可给客户讲明白的系统功能及内部开发人员可以实现程序的概念模型。

系统分析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每一次系统分析都由一些典型的、相互关联的行为组成,包括五个环节:阐明问题:分析研究系统目标、价值、约束条件等因素,问题剖析报告给出问题性质和问题条件,阶段结果报告给出阐明问题阶段的成果,即给出问题的描述和解决问题的大体方向和领域。谋划备选方案:依据问题分析结果,分析人员突出 若干备选方案并进行初步筛选。建模和预测后果:建立系统数学或仿真模型,预测备选方案的各种后果,给方案最终选择提供定性和定量支持。预测未来环境:在当前环境条件下,预测将来系统付诸实践时所处的环境,考察每种备选方案在未来环境中的后果,并进行分析。比较备选方案:依据后果预测,根据系统的目标和评价指标对候选方案进行评估并尽可能给出优先次序,供决策者进行参考。时间紧急,知道的速度回答下。答案不要写太少了。。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明确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地探索和分析过程,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核心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要素主要包括目的、方案、模型。系统分析的要素:系统分析的要素有系统目的、可行方案、系统模型、费用、效果、系统评价标准。系统目的:系统分析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策略及行动方案。可行方案:为达到系统预期目的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是实现系统目的的手段。系统模型:模型是对被研究的系统的有关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建立系统模型是系统分析活动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模型的作用在于预测方案选择的结果。费用:为了实现系统目标而可选择的每一方案,都需支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方案实施的支出,一般用货币表示,也可以用别的一些计量单位。效果:指各种方案以预期目的为目标而取得的成果。系统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劣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即方案是否被优先选用的顺序标准。

系统分析名词解释

这个也就是,把这个事物具体的分出一两条来

什么是系统分析

狭义地说,系统分析就是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是传统软件工程生命周期里的一个环节,亦即: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当然,整个过程会有迭代和变更,但仍遵循着这样的顺序。 系统分析要解决的是“软件做什么”的问题。至于“软件怎么做”的问题,则应该交给软件设计师和程序员。当系统分析把软件功能确定无误时,整个软件过程才有良好的开端。 系统分析的成果是需求分析说明书,该文档必须正确、详细、完整地对软件要实现的需求进行说明。系统设计人员将根据该文档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因此,系统分析要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获得需求;如果进行需求分析,以及如何定义和描述需求。 根据这些探讨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系统分析,是指软件项目启动以后所进行的需求获取、分析和描述等方面工作。 广义地说,系统分析是对整个系统应用的分析和研究 纵观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在项目立项建议、招投标、商务方案制作、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计划中,实际上都包含了系统分析的成分。 这里我们必须面对很多不同的前提,所以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例如: 企业内部门如果想建立某个应用系统,他们首先得思考、编写和整理自己的需求,或者由IT部门人员进行整理。他们所做的可以说是初步的系统分析。 同样,某院所立项做一些软件开发,并申报863拨款,在软件可行性分析研究时也要考虑,项目的远景是什么,系统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开发软件可解决什么问题,要实现的功能范围是哪些,据此才可以提出建议书,并通过论证。这些高层次的论证,实际上也是系统分析。 当软件公司参与竞标时,必然要估测开发的周期和成本,这也直接取决于系统要实现怎样的功能,要明确掌握系统要提供的功能,而客户虽然会有几页需求方面的说明,往往需要先行作好调研。甚至需要做出一些原型来和未来客户进行交流。 咨询顾问在项目评估,或者产品实施中针对企业问题提供咨询建议时,他实际上也做了部分的系统分析工作。 商务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讨论时,客户必然会提出他们的情况,这时,商务人员也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进行分析,并为用户勾划出一个基本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制作,也可看做是系统分析。 等到做项目计划的时候,系统的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要实现的功能范围是哪些,这些往往已经被确定下来。 项目过程中的需求跟踪和调整,以及后期的需求验证,用户级测试和验收报告方面,也和系统分析有一些关系。 另外,系统分析也包含对业务模型进行学习和研究。系统分析师要经常通过学习和思考,对应用领域的问题,即客户业务规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建立一个特定应用领域的业务模型,这将有助于实现更具广泛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到,系统分析从项目前期酝酿阶段就已经开始,并且在反复地思考,要做一个怎样的软件。而通过建立业务模型,可以更好地提供解决方案。系统分析可以是广义的。

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整个过程包括五个环节:计划、设计、分析、结果、运用指导。1、计划:(1)确定工作的目的与结果使用的范围,明确所分析的资料到底用来干什么,解决什么管理问题;提出原来任职说明书主要条款存在的不清楚、模棱两可的问题或对新岗位任职说明书提出拟解决主要问题。(2)确定所要分析的信息内容与方式,预算分析的时间、费用与人力;(3)组建工作分析小组,分配任务与权限。(工作小组一般由工作分析专家、岗位在职人员、上级主管等参加)2、设计:(1)明确分析客体,选择分析样本,以保证分析样本的代表性与典型性;(2)选择分析方法与人员。人员的选择主要由经验、专业知识与个性品质等来决定;(3)作好时间安排,制定分析标准;(4)选择信息来源。(工作者、主管者、顾客、分析专家、词典、文献汇编)3、分析,收集、分析、综合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包括四个方面的分析:(1)工作名称分析:工作特征的分析与概括、名称的选择与表达;(2)工作规范分析: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关系与工作强度的分析;(3)工作环境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安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分析;(4)工作条件分析:必备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分析。具体工作包括:仔细审核、整理获得的各种信息;创造性的分析、发现有关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各种关键成分;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须材料和要素。4、结果:工作分析结果的表述,有五种形式:(1)工作描述,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说明;(2)工作说明书,主要是对某一职位或岗位工作职责任务的说明;(3)工作规范,主要以职位或岗位内工作方式、内容及范围的说明,包括完成工作操作方式方法与工具设备、职位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但不一定包括责任、权限、与资格要求。(4)资格说明书,主要是对某一职位或岗位任职资格的说明;(5)职务说明书,主要是对某一职务或某一职位工作职责权限及其任职资格等其它内容的全面的说明。5、运用:通过工作分析,将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与依据。

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哪6个方面)?

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即系统调查,组织结构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名词解释这些:会计软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是会计电算化里面的)

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其作用有助于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有助于带动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会计软件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会计人员在帐务处理方面的工作强度,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局面。减少工作差错,便于帐务查询,等等。会计软件属于应用软件。系统分析(SystemsAnalysis)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到了40年代,由于它的应用获得成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后的几十年,无论是研究大系统的问题,还是建立复杂的系统,都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分析报告中应写入哪些内容

分析所有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改进,维护系统软件自动化简单化(比如自动备份,局域网远程处理问题等等)大致都这些比较重要了!还有最主要就是软体版权问题的保密吧!

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

决策分析,信息需求分析,决策集成

系统分析是什么?

1)您所完成的系统目的是什么?注意不是功能要求,而是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建设、为什么要现代建设。2)您所完成的系统有哪些方面参与,各方面的初衷是什么?那些人可能在系统建设中起重要作用,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你对他们有多少影响力?3)您的系统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最好从参与的各方面都进行考虑。4)你的系统设计思想是什么?是否能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5)你对参与系统设计开发的人员了解吗?他们的特长在哪里,是否愿意与你合作,为什么?你对他们有足够的影响力吗?6)你的系统开发计划是否完善?你的计划表有明确的阶段吗?任何一阶段都应该怎样完成?如何对这一阶段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7)你对所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工具是否熟悉?你的伙伴是否熟悉?8)你所完成的系统是否有原型?计算机的或者物理的。以上的几个问题都是在系统分析以及系统规划时涉及到的,供各位参考。“需求分析实际应该是问题分析”。我们的软件系统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用户提出的需求。经常发现系统完成后,客户说“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是,需求分析稿上的目标都搞定了。既然是问题分析,所以,熟悉目标系统的知识就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系统分析员也应该是好的业务专家。在中国作分析重要的是人气,因为中国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并非确有需求,而是迫于某种压力。用户在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系统的长远发展,而只是短期的成果,要求开发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很大的系统的开发,没有时间对系统进行周密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开发商就会粗分析,粗设计,尽快进入编码阶段,这样的系统的生命周期肯定不会很长。(当然了,这要建立在用户是可引导的前提下)

简述系统分析的内容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 分析阶段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可以保证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系统维护、移植或扩充。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的作用

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的作用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

什么是“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是咨询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总结

0. 尽量将复杂的用户需求抽像成最简单的业务规则、数据库结构来实现。因为需求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确定的,假设我们刚开始对核心需求的实现方式增加了一点点的复杂性,比如说多加了一个表,一个藕合字段,那么对于以后的扩展我们就有可能要去制定更加复杂的规则去适应,从而“被逼”消耗更多的工作,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业务规则。尤其当需求发生不断变化时,改变这种体系所要花费的代价也会随之几何级上升(因为一般是不可逆的),用户的可操作性也会随之越低,并增加了其使用上的难度,从而不得不对其进行培训。1. 对于一个面向公共(大用户群、非公司内部系统)的系统,要充分进行“二八“划分;一个系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要关注最广大的80%的用户,因为另外20%的需求很可能会使另外的80%的人产生困扰;一般人最容易记得7个字以内的句子,同样大部分软件只有20%的功能是经常使用到的,对于互联网公众平台来讲对另外不常用的80%需求的“重视”,只会分散开发人员的注意力,使用户体验、易用性、可操作性下降,并增加系统复杂性、维护和运营成本;因此要将主要精力放到那20%功能的开发上。2. 对于核心产品,业务规则和逻辑的设计万不可草率,并且不要集中由“一类”人去做;要从全局的角度制定业务流程,最好一开始就将最终使用和开发者纳入业务流程、规则、逻辑设计队伍。并充分讨论精简后完成产品的整体构架设计,然后进入编码阶段。综合考量成本/效果的比例,舍弃对系统可能产生混乱的设计,并想办法最寻找简单的替代方案。而且尽可能一开始就确定数据库的主体框架,而非去制定每一步的细节。3. 对于功能宠大、业务复杂的系统,我认为用户需求接受比在 5:3:2 左右是正常的, 相当于10条需求中有5条可以完全接受的,有3条需要将实现方式略加改变而达目的,但一般有1~2条无法实现是正常的,因为可能会对系统造成较大的复杂性或不利于扩展,而且很有可能跟现有系统的功能产生冲突。不利于系统结构最简化,增加系统运营成本的不可控风险。4. 当公司的主打产品经历过数次功能扩展、升级后,而造成的构架复杂性、数据库负载、稳定定、可操作性和用户友好度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考虑将关联性不大的功能分离成相对独立的几个系统,只进行核心数据表进行共享,以此增强各个分系统的可重用和可靠性性。从而避免只向一个大型系统输出复杂性,造成可靠性下降,以及维护、运营成本的上升。

简述系统分析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没说哪本书我就直接系统分析了…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 分析阶段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可以保证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系统维护、移植或扩充。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没有系统分析的内容,只有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可能不太一样,系统化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步骤呢。如果硬要讲内容,也许就是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逻辑模型设计吧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及主要内容

系统分析的任务与内容如图所示

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有哪些要素?系统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系统分析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实际的机电产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Oriented,简称PO)。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Oriented,简称DO)。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Oriented,简称OO)。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要素:(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1. 限定问题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2. 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3. 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4. 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5. 备选方案评估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6. 提交最可行方案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包含阶段与活动的项目管理框架。定义系统开发项目所需要的阶段与活动的方法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作为一个方法论,sdlc提供确保成功开发所需要的结构、控制和项目清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组成每个阶段的各种活动不一样,或是执行活动的方法不一样。但所有信息系统开发都要求计划项目、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和实施最后的系统。迭代交叉阶段:每个小项目都可以成为一个迭代,并且每个迭代过程都包含分析、设计及实施活动。请记住多数项目以多迭代的方式使用sdlc,而不是一个顺序的sdlc。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⑴计划阶段⑵分析阶段⑶设计阶段⑷实施阶段⑸支持阶段⑴计划阶段sdlc最初的阶段。主要目标: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并做出项目计划。主要活动:1.定义问题;2.制定项目的进度表;3.确认项目的可行性;4.安排项目人员;5.启动项目。确认项目可行性可行性:指在组织内外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进行某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内容:①经济可行性②技术可行性③组织管理的可行性(进度表、资源)①经济可行性收益预期值是否大于项目的开发成本?开发期间该组织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投资于项目?成本/收益分析:分析比较成本与收益以了解投资新系统的开发是否有益。确定成本/收益分析第一步评估预期开发和运行的成本。开发成本是新系统开发期间发生的,运行成本是系统交付使用后发生的。第二步评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收益是指自新系统安装后预期得到的每年的节省或收益的增加。第三步成本/收益分析是基于详细的成本与收益的评估而计算出来的。开发和运行的成本开发成本:薪水和工资、设备与安装、软件与许可证、咨询费与对第三方的付款、培训、设施、实用程序与工具、支持人员、旅行与杂项。运行成本:连通性、设备维护、更新软件费用、计算机运行、程序设计支持、设备分期偿付、培训和辅助(帮助台)、供给。财务收益直接经济效益。加强费用控制,使费用降低多少?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使成本降低多少?加强库存管理,使库存资金降低多少?节约多少人员?间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信誉;提供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使用的及时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财务计算净现值(npv):一个新系统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的美元现值。投资回收期:美元收益抵消美元成本的时间段。盈亏平衡点:美元收益抵消美元成本的时间点。投资收益率(roi):从一个新系统投资中而收到的百分数收益的一个度量。②技术可行性设备方面:从计算机的内、外存容量,联网能力,主频速度,输入、输出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论述是否满足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传送与通讯能否满足要求,网络和数据库的可实现性如何等。技术力量方面:主要考虑从事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的技术力量,即在is的开发、使用、维护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员能否满足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能否满足要求。如果经过培训还不满足要求,则认为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③组织管理的可行性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对新系统开发是否支持,态度是否坚决;管理人员对新系统开发的态度如何,配合情况如何;管理基础工作如何,现行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是否规范等;新系统的开发运行导致管理模式、数据处理方式及工作习惯的改变,这些工作的变动量如何,管理人员能否接受。⑵分析阶段主要目标:了解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处理要求并制作书面文件。主要活动:1.收集信息;2.定义系统需求;3.建立需求发现的原型;4.划分需求的优先级;5.产生并评估可选方案;6.与管理人员一起审查建议。问题域:用户的商业领域⑶设计阶段主要目标:在分析阶段的需求确定与决策制定的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系统。主要活动:1.设计并集成网络;2.设计应用程序结构;3.设计用户界面;4.设计系统界面;5.设计并集成数据库;6.设计细节的原型化;7.设计并集成系统控制。应用程序: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能满足问题域中用户需求。⑷实施阶段sdlc中对新系统编程和安装的阶段。主要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可靠、功能全面的is,而且要确保所有用户都受到培训并使组织从中获得所期望的好处。之前所有活动都集合在该阶段以达成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系统。主要活动:构造软件部件;1.检验与测试;2.转换数据;3.培训用户与制作文档;4.安装系统。⑸支持阶段主要目标:在系统初始安装后的几年里保持系统有效的运行。主要活动:1.维护系统;2.加强系统;3.支持用户。项目阶段进度安排1.瀑布法2.发生重叠的原因3.为何不完全重叠所有活动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

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和重要文档。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报告来验证和认可新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案,而系统设计师则可以用来知道系统设计工作和作为以后的系统设计标准。此外系统分析报告还可作为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份合格的系统分析报告不仅能充分展示前段调查的结果,还要反映系统分析结果—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准确、详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系统开发项目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需求系统说明。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5、系统实施计划。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1、导语导语也称前言、总述、开头。分析报告一般都要写一段导语,以此来说明这次情况分析的目的、对象、范围、经过情况、收获、基本经验等。这些方面应有侧重点,不必面面俱到。2、主体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写调查分析的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如果内容多、篇幅长,最好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各加上一个小标题。难以用文字概括其内容的,可用序码来标明顺序。3、结尾如果主体部分已把观点阐述清楚,作出了明确结论,就不必再硬加一条尾巴。

系统分析应包含主要几个方面内容

1、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对系统与环境作出界定。2、设置系统目标,进行系统目标分析,建立指标体系。3、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是开展系统分析的基础,为制定系统方案和建立系统模型提供依据。4、确定判据,是系统评价及其优化选择的准则。5、应用系统分解—协调原则,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技巧,多次执行系统分解—综合—分解的分析过程,通过建立系统模型,以便对系统组成结构、功能与效用及系统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分析。6、系统方案的拟定与选择。通过拟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利用系统评价及优化技术,选择或确定最佳方案。7、模拟检验。对已选定的执行方案在实施前进行模拟检验,确保方案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简述系统分析的步骤。简述系统调查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系统分析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系统分析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整体效益为日标。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来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2) 层次性原则。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定要素组成的整体。一方面,这些要素是由其下一层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该系统又是更大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如此相互包含的关系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应用系统层次,要注意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3) 结构性原则。 组成系统的要素间都有一种相互结合的存在方式,这种要素间的相互结合的状态,构成了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结构系统。探讨应用系统目标最优化时,必须注意组成应用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以及这种结构方式对物流系统整体的作用和影响,并根据应用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求进行活动诸要素的结构设计,以便有效地满足应用系统的整体要求。 (4) 相关性原则。 系统和系统之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和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相关性特点。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应用系统时,一定要注意这种相关性。 (5) 目的性原则。 人们建立应用系统总是出于某种需要,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把应用系统看作是具有一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系统,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确定应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简述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有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系统设计的任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条件、运行环境和进度要求等,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制订系统的实施计划。  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现制定蓝图。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了解情况、发现并描述问题,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设计阶段将重点研究“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在完成上述各项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的利弊,从全局出发,通过精心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最终描绘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系统设计的依据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通常,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系统分析的成果。从工作流程来看,系统设计是系统分析的继续。因此,系统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系统说明书”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和逻辑功能进行设计。对系统逻辑功能的充分理解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  2)现行技术。主要指可供选用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以及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3)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制度。  4)用户的使用要求。对系统的直接评判者是用户,新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理解并尊重用户的个性化要求。特别是用户在操作使用方面的要求,如工作习惯、计算机使用技能、人因工程方面的要求等。尽可能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5)系统运行环境。新系统既要匹配企业组织现行的管理水平、管理模式和方法,又要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要符合当前需要。适应系统的工作环境,如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直接用户的空间分布情况、工作地的自然条件及安全保密方面的要求等。在系统设计中还应考虑现行系统的硬、软件状况和管理与技术环境的发展趋势,在新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既要尽可能保护已有投资,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活动。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总体设计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物理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制订出系统的实施计划。  1)系统总体设计。其中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等。  2)各部分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包括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  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订。  4)“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重要成果,它是指一系列系统设计的文档,这些文档阐述了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结果与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实施工作的主要依据。

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1)系统分析首先把所研究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确定给定系统的边界范围,把它从周围的系统中划分出来;同时,鉴定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逐级划分,确定各子系统。任一给定系统,都需要贯彻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2)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3)系统分析积极大胆地将现代应用数学引入公共政策决策领域。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电子计算机进入公共政策部门提供了可能,使管理和政策逐步走向定量化、精确化和自动化。(4)系统分析绝不忽视非计量因素,反而往往把它作为“难点”而认真对待。(5)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的设想与现实、计划与实施之间建立一种“中介”环节,使人们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认识上逐步接近给定系统的实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它按照人们规定的目标和利益运行。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有何区别

以下为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您: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内容:1.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和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在系统分析阶段,开发团队与用户密切合作,通过采访、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需求,分析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识别问题和需求,并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等,形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目标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在系统设计阶段,开发团队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模块或子系统,定义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确定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结构图等,最终形成系统设计文档。系统设计要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总结: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系统分析关注用户需求和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而系统设计则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模块划分、数据结构设计、技术选型等。两者相互依赖,系统分析为系统设计提供了基础和要求,而系统设计是系统分析的具体实现和落地。辛苦码字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谢谢!

系统分析遵循哪些原则

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2,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总是为实现系统目标服务的,应将目标排出优先次序,首先选取最优先的目标,然后尽可能在不损害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完成下一个目标,这就需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3,科学性原则:指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扩展资料:1,通用技术简介: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就是系统分析。2,系统分析的显著特点:完整地而不是零星地处理问题,考虑各种主要变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系统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系统分析方法有三种:系统特征分析方法;系统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工程技术。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横跨各个学科的新的科学部门,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系统目的、可行方案、系统模型、费用、效果、系统评价标准。   一、系统目的(或目标)。系统分析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策略及行动方案。   二、可行方案。为达到系统预期目的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是实现系统目的的手段。   三、系统模型。模型是对被研究的系统的有关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建立系统模型是系统分析活动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模型的作用在于预测方案选择的结果。   四、费用。为了实现系统目标而可选择的每一方案,都需支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方案实施的支出,一般用货币表示,也可以用别的一些计量单位。   五、效果。指各种方案以预期目的为目标而取得的成果。   六、系统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劣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即方案是否被优先选用的顺序标准。

XX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流程)与设计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使设计院要迅速转变观念,摆脱传统落后的工作习惯,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中寻找出路,实现升级改造。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已十分迫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信息化需要我们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分流富余人员。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是一场革命。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设计院管理系统,也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设计院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就此作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 设计院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设计院是一个以设计开发为主的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逐渐呈下降趋势,原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设计开发模式下表现的不很明显的问题逐渐突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往往需要多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齐心协作才可完成。设计开发组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低效率严重地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用传统的交流协作方式由于其自身的限制已经很难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2、 随着设计成果的逐年累积,图纸、文档等资料的数量迅速增加,保存、管理和检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在人工管理的方式下极易出错,甚至会造成图纸、文档等资料的遗失;设计人员非常希望方便地共享并重复利用以前的设计成果。在人工管理的环境下,由于人工操作的限制,过于松散的图档资料管理体制易造成重要资料的流失。而为安全考虑而设置的图档借阅审批机制由于其繁琐的审批程序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3、 每位人员的设计成果只存储在自己的机器中,当有硬盘损坏或其他无法恢复的错误发生时将会导致大量数据毁灭。4、 由于部分设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出现随意打印各种图纸、文档等资料的现象,甚至打印私人需要的资料,加之许多设计院缺乏对打印设备有效的管理,造成打印出图所用的耗材大量浪费,加大了设计开发的成本。5、 随着设计院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多,院领导很难快速清楚地了解到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率情况,这对院领导及时准确把握全院工作动态、督促各项工作完成造成许多困难。综上所述,设计院迫切需要一个能提高沟通协作效率,加强院领导对设计人员的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并能在充分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利地实现资源共享、反复利用图纸、文档等资料的,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二、 设计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1、 指导思想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计院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各项管理业务的协同性,全面提升设计院管理水平。推进设计院管理信息化要以实现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优化设计院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营销服务,增强透明度,加强内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设计院的市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设计院管理水平,推进管理创新。设计院管理信息化要与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进步相结合,通过管理信息化促进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设计院管理信息化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整体规划,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管理,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整体规划要以应用综合性系统为重点,实现主要业务流程电子化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2、 具体目标建立设计院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院的管理模式来,这样的管理模式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它应该包括生产调度系统、财务系统、计划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公用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企业网站对外信息发布服务、外部信息传输处理服务)、设计院CAD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运销管理系统、各生产部门的公用查询系统等。能将企业日常办公、文档、审批和数据处理都在网络上实现。是一个以MIS为依托的办公流程管理系统。允许使用者自定义各种工作流程,包括综合计划、经营合同、公文、人事、总务后勤等。2)拥有针对性很强的固定工作流程和充分的自定义工作流程,并且使用方便。根据设计院实际的专业分工,合理分配系统管理工作,将属于专业人员范围的管理和授权工作划给专业人员,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在业务系统外的单位和用户不能直接访问。3)对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录入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备份和容错自动化。每个应用系统都以大型数据库为支撑,具有很强的数据支持能力,符合信息管理类型软件对数据存取的要求。文件服务和应用服务,在充分考虑到安全性的前提下,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可方便共享、重复利用图纸、文档等资料,并集成于协同工作平台的图纸、文档管理软件,无缝地实现设计、存储、检索、应用等一体化集成的网络服务,发挥分布网络和集中网络各自的优势,建立完善的文件容错系统,确保使用方便,万无一失。三、 如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设计院管理信息系统下面,作者以计算机网络在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的具体应用为例来阐述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设计院管理系统。我院网络系统自2002年元月起开始运行。该网络系统是一个支持公共信息的访问、网络管理、不同子系统间数据的交互和访问、OA的流转、信息发布、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的网络平台。它是甘肃省交通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的主干层,通过cisco6509交换机和交通系统智能化平台的其它单位实现OA的协作,并通过此平台的路由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实现internet的访问和包的过滤。通过带路由模块的4006交换机实现本单位部门间特殊业务VLAN的子集划分。本单位内数据的交互和访问在本单位的VLAN内即可实现,实现业务的保密性,减少主干链路的拥塞,提高访问速率。对于移动办公的部门和人员,选用无线接入和PSTN访问的方式。结合intranet的物理链路,建立了以微软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为操作系统的域管理系统,部门设为管理单元,方便查询和不同部门策略的运用。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公司的Oracle 8iEE.30用户企业版,结合图库软件,便于查询。同时为了实现OA系统和数据库的动态链接,选用了Lotus公司的ESB软件,OS系统软件(办公自动化开发工具)选用Lotus Notes/Domino。网络管理软件选用了cisco works for windows6.0等,对网络的流量和峰值进行实时监控。数据稳定方面,允许用户在一个服务器失败时,自动转向另一服务器,同时应用程序也能在硬件失败后,以最小的切换时间来重新启动并运行。存储备份软件选用veritas backup exec 9.0 for windows server,实现人工干预或智能的数据备份。1、 建立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办公系统。设计院的办公、生产调度等工作都可以以它为平台,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办公流程。管理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领导及时、直观地了解员工工作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对全局的把握和监督,同时有利于不同房间、楼层员工之间的即时交流。它还提供了一个功能更强的局域网通讯工具,员工之间不需电话等设备即可方便地交流。事实上,设计院的办公自动化是实现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部分,而它的基础就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的稳定和安全直接影响办公自动化能否实现,以及功能的健全与否等。2、 建立项目及图库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原始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设计院一般都有海量的数据资料,设计人员对这些数据的调用也很频繁,所以要为设计人员和领导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工作平台",并提供一系列功能强大的组件模块来降低工作强度和加快沟通交流速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项目进行管理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具有设计工作流程(设、校、审等)管理、项目进度计划、质量控制、项目信息统计、工程数据复用、出图、归档管理等功能。当然,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相应的软件实现的,但这种软件也是基于网络的,没有计算机网络,就不可能完全实现上面生产管理的自动化。3、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档案管理部门要求、规模大、功能全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技术资料,如工程图纸、文档、音视频多媒体文件等。它可以使每位工作人员很方便地在网上查询这些资料目前的状态。这也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而且只有网络版才能够满足设计院档案管理的要求。离开计算机网络,再大的资料库也是信息孤岛,失去实用价值。4、 建立网络打印服务系统建立网络打印服务系统,以此来监控打印消耗量,对网络打印、绘图情况进行统计,有利于单位成本核算,减少浪费。并可以非常透明地使多个人员共享一台打印机。5、 建立完善的文件服务系统设计院的人员,经常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室外勘察作业。如何把勘察所得的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总部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传统的由人员携带数据送回总部或邮寄等方式费时费力,安全性不高,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利用无线计算机网络更是方便快捷,可以说网络是设计人员步步为营的有效保障。6、 邮件及Internet服务通过建立Exchange服务器,可为每位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空间的电子信箱。单位内部提供的电子信箱,可以使每个人的信箱地址和他的网络登录账号相同,便于记忆。工作人员经常需要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信息。利用代理服务器等技术可使每个工作人员随时和Internet保持接通,而一些常用信息被缓存于服务器当中,降低了带宽的占用,提高了上网速度。利用防火墙技术,可有效地阻止外部黑客的侵入。7、 共享与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世界里,共享和安全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是成对出现。我们在考虑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设计院管理的有利一面的时候,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它带给我们的副作用,这就是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SAN技术管理存储,利用IP策略对网络进行流控,利用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安全策略对正在生成的和正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做到万无一失。但应该认识到,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绝对的网络安全是不存在的,但这样的结果并不影响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设计院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四、 对计算机网络与设计院管理系统的瞻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十分成熟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设计院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设计院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始终在探索和实践科学的设计管理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管理措施在具体落实时却发现,其实际功效与当初的管理目标常存在相当大的出入甚至是大相径庭。目前大部分单位所建的计算机网络实际只是代替磁盘传递文件,计算机网络很大的利用空间没有得到开发,以至于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布设的网络利用率不高或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既能真正地提高设计单位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里提出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院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今天是易于实现的,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确立我们理想中的设计院管理系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启发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把以前不敢想、不敢提的问题和想法都列举出来,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实施,其结果一定是设计院的管理系统会更趋于科学完善。上面提到许多的具体实施过程是结合作者在工作中的实践提出的,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看到大家更好的想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目录

第1章信息系统导论1.1信息与系统1.2信息系统1.3信息系统建设1.4信息系统开发1.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本章小结案例分析中联书店信息系统概况实验一观摩一个信息系统并写出观后感习题第2章信息系统建模2.1信息系统模型2.2统一建模语言UML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规划与可行性3.1信息系统规划3.2可行性分析本章小结案例分析中联书店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实验二可行性分析习题第4章业务分析4.1概述4.2业务调查4.3组织目标分析4.4组织机构分析4.5组织职能分析4.6业务分析4.7实体分析4.8管理模型分析附:业务分析报告本章小结案例分析中联书店业务分析实验三业务分析习题第5章系统分析5.1需求分析5.2系统分析本章小结案例分析实验四系统分析习题第6章系统设计6.1概述6.2系统平台设计6.3系统结构设计6.4详细设计6.5数据库设计6.6界面设计附:系统设计文档本章小结案例分析中联书店图书销售系统分析实验五系统设计习题第7章实现与测试7.1实现7.2测试7.3过渡7.4系统维护本章小结案例分析实验六实现和测试习题第8章信息系统的管理8.1信息资源管理8.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8.3运行与维护管理本章小结习题1.图书信息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书号: 21534 ISBN: 978-7-111-21534-9 作者: 向阳 印次: 1-2 责编: 易敏 开本: 16(B5) 字数: 542 千字 定价: ¥32.0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08-06-03 2.内容简介本书从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全书共分九章,包括概述、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与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和信息系统新发展。书中主要章节给出了大量案例,章后有思考题、设计题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促进读者对开发工具的掌握。本书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用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供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参考。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的教师可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网站下载。3.章节目录前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概念第三节信息系统沿革第四节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第五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方式思考题习题第二章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第二节数据库技术第三节系统分析技术第四节系统设计技术第五节系统开发中的项目管理技术思考题习题第三章系统规划第一节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特点与作用第三节信息系统规划的组织第四节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第五节信息系统规划报告的撰写与审查第六节系统规划案例思考题案例分析第四章系统分析第一节系统分析概述第二节可行性分析第三节业务分析第四节数据流程分析第五节数据字典第六节新系统逻辑模型第七节系统分析报告第八节系统分析案例思考题设计题第五章系统设计第一节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任务和步骤第二节网络化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第三节系统功能及其结构设计第四节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处理设计第五节数据库设计第六节编码设计第七节输入/输出设计第八节系统设计报告第九节系统设计案例思考题设计题第六章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一节面向对象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第三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工具—统建模语言UML第四节面向对象分析第五节面向对象设计第六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案例思考题设计题第七章系统开发与实施第一节系统开发的组织工作第二节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文档管理第四节系统开发监理第五节程程序设计第六节系统测试第七节系统切换思考题第八章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第一节系统评价第二节系统运行管理思考题第九章信息系统新发展第一节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第二节ERP、CIMS、SCM与CRM第三节智能信息系统第四节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思考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

急求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一份,?

1、目前特点  我国会计软件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范围广泛。会计软件的开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易学易用,并且只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会计软件正从DOS平台迅速向Windows平台转变。后台数据库正逐渐由XBASE数据库向大型网络数据库转变。  2、现存的矛盾和问题  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须较差,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用帐的企业单位因为会计软件的应用单位逐渐增多而大幅增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会计软件培训的售后服务跟不上需要;开发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二、对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规范会计软件核算,包括规范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岗位、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核算技术;加强市场管理,推动和促进会计软件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力提高会计软件质量,包括要明确开发任务,分阶段开发完成,发展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体,要分系统逐步开发,统一开发工具,确立软件检则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加快会计软件销售及售后服务结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控制和审计;进一步完善会计软件的评审规则;要狠抓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的开发。软件开发历来普遍存在着项目延期、费用超支甚至软件难以交付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被业内人士统称为“软件危机”。针对这一问题,软件工程领域在软件设计、工具及开发方法的等方面均进行了改良以试图降低开发中的项目风险,然而收效甚微。随着软件工程研究的进展,上世纪80年代Boehm将风险管理的概念首次引入了软件界,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软件项目与其他项目一样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而导致软件危机的根源正是由于软件项目和产品没有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自此展开。 软件工程领域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过程、工具和方法上。实现风险管理理论设计上的过程和方法需要一定的管理工具的支持,然而目前大多数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面相对都比较狭窄,如各种类型的风险分析工具和仅供风险咨询的交流平台,即使是功能完善的风险管理软件也存在着无法实现风险交流的缺陷,相对来说,对于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比较少。而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是:存在着大量需要存储和处理的不同类型的风险数据,这些不同类型的风险数据之间又存在着许多的逻辑关系,不可能仅靠一张风险列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管理操作;第一章 导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关键工具。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量的数据,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将比通过文件来存储管理更高效。数据库技术在经过几代变革以后,出现了以关系数据库产品为主流的数据库时代。Access 200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关系数据库产品。作为Microsoft的office套件产品之一,Access已经卖出了近700万份,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桌面数据库系统。Access与许多优秀的关系数据库一样,可以让你很容易地连接相关的信息而且还对其他的数据库系统有所补充。Visual Basic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利器”也表现在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上,它良好的界面和强大的控件功能使数据库编程变得简单多了。Visual Basic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库存取能力,将Windows的各种先进特性与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次毕业设计——人事管理系统是运用ADO技术设计开发的,使用大量地SQL语句进行添加、查询、删除等操作。本系统使用Access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Visual Basic 6.0提供的数据库开发平台开发前台部分。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第1节 系统设计背景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的越来越普及。而将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自动化设备想结合,则是当今社会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统计人员等各部门员工就能从大量烦琐的资料和数据中解脱出来,只需对自己需要的数据和内容进行必须的处理,而不用对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次的开发内容——人事管理系统就是信息管理与现代化办公设备相结合的例子。开发本系统希望使人事管理人员可以从年复一年的输入、计算、统计等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人事方面的数据众多,输入、统计极为不便,输入量大,计算量大。这些工作都以人力来完成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本系统一次录入信息后,就可以反复多次在不同的信息库中使用。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将按所属部门、专业、考勤日期、工资日期等详细分类,使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管理操作。 因此,该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复杂烦琐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利用计算机与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连接实时刷新数据,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2节 系统功能分析 热网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要求: *按不同权限登录系统。 *对其提供的部门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对其提供的人员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对其提供的人员考勤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考勤月份进行分类。 *对其提供的人员工资资料情况进行添加、计算、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工资月份进行分类。 *可添加新的用户,修改用户原有的用户名、密码,删除原有用户。......第1节 系统设计 3.1.1系统功能分析 *按不同权限登录系统。 *对其提供的部门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对其提供的人员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对其提供的人员考勤资料情况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考勤月份进行分类。 *对其提供的人员工资资料情况进行添加、计算、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可按工资月份进行分类。就那课程表来说: 课程学分查询系统一. 引言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成绩的录用与查询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学校的教务人员需要及时的录用学生的成绩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有效的让学生及时的查到个人的成绩。在该学校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程数量较多,采用人工录用或者统计学生课程的成绩不能做到及时性,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课程查分系统。这一点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务处和学生对其的运行是一致的,为教务处节省了不少时间,为学生带来了方便。2) 系统设计的目标教务处让老师可以自己录入学生课程的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课程查分系统进入对自己相关成绩的查询,并可以打印输出。二、系统分析2.1 组织结构功能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整个系统分析工作中最简单的一环。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组织结构分析、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业务功能一览表。其中组织结构分析通常是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实现的,是将调查中所了解的组织结构具体地描绘在图上,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之参考。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联系分析通常是通过业务与组织关系图来实现的,是利用系统调查中所掌握的资料着重反映管理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它是后续分析和设计新系统的基础。业务功能一览表是把组织内部各项管理业务功能都用一张表的方式罗列出来,它是今后进行功能/数据分析、确定新系统拟实现的管理功能和分析建立管理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A.数据流的描述1.数据流编号:A-01数据流名称:课程简述表简述:教师输入的课程介绍数据流来源:教师数据流向:教务管理员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学分+任课教师+课时数据流量:100张/天高峰流量:500张/天2.数据流编号:A-02数据流名称:课程表简述:教务管理员输出的课程表数据流来源:教务管理员数据流向:学生数据流组成:课程编号+学分+任课教师+课时数据流量:100张/天高峰流量:500张/天B.处理逻辑描述:1.处理逻辑编号:B-01处理逻辑名称:课程介绍录入简述:教书将自己所教的课程介绍录入输入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处理描述:教师根据课程信息,将课程介绍录入,给教务管理员审核。输出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处理频率:200张/日2.处理逻辑编号:B-02处理逻辑名称:生成课程表简述:教务管理员根据教师的课程介绍表制成课程表输入的数据流:课程介绍表处理描述:教务管理员根据教师的课程介绍表制成课程表。输出的数据流:课程表处理频率:200张/日C.数据存储的描述数据存储编号:C-01数据存储名称:课程表简述:有关课程的详细信息数据存储的组成:学分+课时+任课教师+课程名+课程编号关键字:课程编号+学分D.外部实体的描述1.外部实体编号:D-01外部实体名称:教师描述:学校教育工作者2.外部实体编号:D-02外部实体名称:学生描述: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最重要的部分3.3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软件和硬件)系统运行环境设计(软件和硬件)A. 软件环境: 用户端: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 XP 服务器端:WindowsNT/Windows2000及以上操作系统 编程语言:SOL 数据库:Access2003 B 硬件环境: 有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大容量的存贮装置,个人电脑(终端)以及联结起来的网线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有共享的打印机,扫描仪等等3.4 数据存储设计1)教师将各个学科成绩交至教务处,由工作人员入录成绩,构成数据库系统。2)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成绩查询系统。3)教师授权对其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学生对成绩可以查询并打印。答案补充 继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析用户需求包括什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析用户需求包括需求定义和需求分析。1、需求定义:明确用户需求的定义,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等,确定需求的范围和界限。2、需求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包括需求的可行性、优先级、重要性等,以便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优化。

信息系统分析到底的学的是什么啊?、

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是咨询管理系,是独立的系。应该是属于信息技术类,反正不是工商管理和经济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主要方向为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的搜集、处理、研究分析、开发和传递利用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公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专门信息机构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有信息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经济学、会计学、信息经济学、知识产权、企业情报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经济信息学、竞争情报研究、信息检索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组织、编译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筹学、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另外还开设有多门选修课程。学生还可选修学院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

阐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哪些常用方法

阐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哪些常用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向那些有志于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同学系统讲述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可以完整的学习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在对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系统开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确定并表述出系统应具有的逻辑功能,形成系统逻辑方案咆括系统的结构、问题处理过程和分析计算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在逻辑上描述新系统的目标和具有的功能、性能,它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的依据。阐述信息系统分析主要内容:系统规模越大,系统分析复杂性也越高。通常系统分析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的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和理解用户与管理业务对系统开发的实际需求,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对开发周期、开发方式及软硬件配置等方面的意向及打算。通常情况下,先由用户提出初步的要求,然后经由系统分析人员对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完善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最终以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形式将系统需求定义下来。

我现在有系统分析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两个证书,我是否可以直接申报计算机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经理?

个人不能申报,资质需公司申报!

信息系统分析报告怎么写

信息分析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分析 发展趋势,产品处于市场的发展阶段 价格分析,市场份额 2、政策分析 限制和支持 3、竞争实力分析 4、技术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你做得了吗?做得好吗?做的快吗?如何保证呢? 5、时间和资源可行性分析 人力、资金、时间、软硬件环境能到位吗? 6、知识产权分析范文:玩具产业专利信息分析报告1.课题界定课题要求对玩具行业(以下简称该行业)进行专利分析,涉及技术领域包括玩具车,陀螺、玩偶,积木等多个方面.2.引用资料及检索年限引用资料以七国两组织专利为主,国内专利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检索年限截止到2004年.行业发展的趋势性分析1. 行业的区域分布分析图1 行业区域分布图通过简单的数理统计,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检索范围内玩具行业技术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申请量约占总量的71.2.国内行业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注:期末统计数量下降是某些专利申请尚未公开所致,并非申报量下降.图2 国内行业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图根据专利申报统计分析,该行业专利申请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02,总体来讲专利申请量处于上升趋势,从1985~2002,专利申请平均年增长率为22.6,平均年增加量约为23件.上述统计说明,玩具行业与其他高新产业相比、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平稳,具有阶段性的周期变化,且变化周期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3.近十年来行业专利申报热点图3 国内行业近十年来技术申报比例示意图该行业的专利申报热点主要集中在玩偶,玩具的驱动和控制等方面.行业主要竞争者分析1.行业竞争者的地域性分布表1 申请人区域分布分析申请人地域申请量MATTEL INCUS930 TAKARA CO LTDJP433 MARVIN ASDE190 TOMY KOGYO CO181 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来讲行业竞争者主要分布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2.境内行业主要竞争者分析国内玩具专利申请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专利,对于产品的技术和方法方面相关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对较少.针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检索和数理统计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表2 中国境内申请人分析蔡东青(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汕头64 英特莱格公司(莫特莱戈公司)瑞士巴尔蔡文和中国台湾25 梁钟铭(龙昌玩具有限公司)广东东莞26 傅慧任(英德玩具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托密日本东京都金大元、张士平天津江川田李梁棣芬(新尊公司)广东深圳刘国庆14 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玩具行业申请排在前面地方集中在中国广东,中国台湾以及瑞士、日本.3. 国内行业主要竞争者的行业竞争策略从技术角度来讲,国内(包括台湾)专利申请基本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很少;而国外公司在国内申请的专利与之相反、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保护的技术水平及程度要高.从技术涉及的领域来讲,虽然都是从事玩具行业,但是申请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以申请量排在前两位的蔡东青(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和英格莱特公司为例,蔡东青(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主要偏向玩具车和玩具发动机方面,而英特莱格公司则偏向玩具的驱动和控制方面.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专利申请的分布的范围较宽,离散性较大,在专利保护策略方面存在不足.综合评述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创新热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玩具行业将会以一定的速度持续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人重视休闲,娱乐等方面,在高收入人群中表现更为明显.②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的不断提高带来了消费能力的变化,专业化,高档次,附加值高的玩具将逐渐成为玩具消费时尚.行业竞争者状况在国际市场方面,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地,技术主要集中在MATTEL INC,TAKARA CO LTD,MARVIN 等大公司手上,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国内市场方面,虽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本国的企业或个人上,但是国外已有公司和个人在中国有一定量的玩具技术方面专利的申请,国内行业竞争者面临着现实威胁.企业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1.技术创新方面的建议鉴于以上分析,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以下建议:①在项目立项前、利用专利信息进行专利调查,避免日后的专利纠纷,保证资源的有效使用.②在项目进行中进行专利跟踪,对新出现的侵权威胁进行分析和处理.③在项目开发基本成型时,及时申报专利,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④在进行采购、合作时,对合作对方进行专利调查,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2.行业竞争策略方面的建议据有关信息报道,广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其生产厂商达5000多家,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汕头,中山,南海,惠州.其中、汕头的澄海生产以塑料电动玩具为主,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深圳,东莞玩具生产则是塑料,毛绒兼而有之,主要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据海关统计,去年全国玩具出口额为119.6亿美金,其中广东省出口额为89亿美金,占全国出口额的75.通过以上分析和结合汕头的实际情况,建议本地企业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玩具产品、尝试向技术型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准备打开其他国际市场时,应进行相关的技术查新,一方面避免侵权、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3.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方面的建议为帮助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有效实施专利战略,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②专利战略的分析,制定和实施要结合企业的竞争战略,尤其是对自身的行业定位有清醒的认识.③重视专利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社会化咨询服务机构合作有机结合.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