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篮球运动员在罚球之前用的呼吸方式 关于篮球运动员罚球时的心理训练

  摘 要: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迅速,比赛日趋紧张激烈,许多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比赛往往临近比赛结束时才靠罚球来决定胜负,而能否罚中则与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承受压力的高低有关,那么心理训练也相当重要。本文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罚球时心理训练的内容、罚球时的不良心理因素、克服罚球时不良心理因素的训练方法、几种具体的罚球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罚球 心理训练      前言      在篮球比赛中,罚球是唯一不受对手干扰,可用以直接得分的手段。现代高水平篮球比赛中,罚球得分与总得分的比率逐年递增,可占到场均得分的30%左右,罚球命中率有时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珍惜每一次罚球机会对争取比赛胜利有重要作用。   “专家研究认为心理稳定性水平高低是影响临赛罚球命中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比赛中罚球命中率是篮球教练员应非常重视的训练内容之一,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罚球时心理稳定性的提高,可以间接提高罚球命中率。      1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1.1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心理技能”使心理正常的人成为心理超常的人,并能在运动竞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在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BA中有很多球星有着“关键先生”的称号,就是因为他们多次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球队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和他们的高超的技术相关,但是更离不开其过硬的心理因素。   1.2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是有助于篮球运动员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促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增强其意志品质,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 罚球时心理训练的内容      2.1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运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主要是单项技术或个人的训练。   2.2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3 罚球时的不良心理因素      3.1 比赛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活动的一种心理能量,罚球要有为集体争取胜利的责任感,要有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动机和效果有密切关系,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一样的,但由于比赛的实际情况,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动机和效果的关系并非成正比。   3.2 思想压力对罚球的影响   篮球比赛中,双方比分接近或以罚球得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运动员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使心理紧张,惊慌失措,影响罚球的命中率。此外,当比分落后时,也会心理急躁,导致罚球时缺乏自信心,具体表现为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变形等。   3.3 意志品质对罚球的影响   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强,拼抢激烈,体力消耗相当大,并且在比赛中可能出现裁判的错判和误判、观众倾向性的加油等不利因素,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否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导致罚球失败。   3.4 罚球时情绪不稳定,注意分散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很大,几乎每分钟都要参与进攻与防守,主动与被动、兴奋与沮丧的转换以及观众倾向表现等,都会引起运动员的不同心理活动,集中反映在运动员情绪和注意力的复杂变化上。其表现在执行罚球时呼吸急促、心跳过速、注意力分散、动作失调等。      4 克服罚球时不良心理因素的训练方法      4.1 注意力的培养   在篮球比赛中,观众的喝彩或起哄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从而影响罚篮命中率。从心理学方面讲要把注意作适当的分配,但分配不是平均的,而是有所侧重,有经验的运动员随时能将自己的注意集中在主要方面,前NBA的扣篮大王巴克力曾说:“只要我站在罚球线上,就专心投篮,彩色气球甚至裸体画片对我都不起作用。”因此,教练员在比赛中都要重视注意力的训练。   4.1.1 练习视觉守点例如看钟表走动,目光始终不离开秒针。在晚上听钟表的走动声,默默记数反复练习。   4.1.2 超感觉静坐法被训练者要接受指导者特定的声音,同时进行冥想,专注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此达到放松、入静的目的,长期坚持训练就能增强集中注意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4.2 掌握罚球时的自我心理调节   在比赛中裁判员宣判罚球,运动员在罚球区罚球前有一段短暂时间间隙,因此运动员要充分利用这一短暂时间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正确的调节。在NBA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罚球“前奏曲”,例如,新泽西网队的当家球星基德罚球时,总要对着篮圈做“飞吻”后才进行罚篮;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邓肯则是在球出手时要举过头顶停上3秒左右,比其他人的停顿时间长得多;凤凰城太阳队的马里昂则是先把球绕腰转上一圈,才开始罚篮。自我心理调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4.2.1 控制急躁和冲动行为,以保证罚球动作的稳定性。   4.2.2 自我暗示,罚球时可默念“沉着、冷静、相信自己、一定罚中”等,克服紧张情绪,防止心理紊乱。   4.2.3 心理诱导,回想过去罚球成功时的动作、情绪,进行心理诱导,排除杂念,信心十足地进行罚球。   4.2.4 增强球感,在罚球前可拍几次球或者在手中转转球,增强球感提高命中率。   4.2.5 调整呼吸,罚球时应采用深呼吸或放慢呼吸频率的办法来稳定情绪,消除精神紧张,使技术动作得到正常发挥。   4.3 培养运动员坚定的信心   信心是罚球的保证。罚球线=生死线。这个等式在相当多的比赛中是成立的,现迈阿密热火队的球员奥尼尔罚球命中率极低,但是,在1996年NBA常规赛中与马刺队比赛的最后关头5罚5中,魔术队通过加时赛赢得了比赛。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鼓励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这样就会使队员在罚球时丢掉私心杂念;还可通过模拟训练、念动训练等方法进行增强自信心的训练,帮助运动员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篮球比赛中,罚球是唯一可以不受对方干扰直接得分的手段,因此,罚球得分在比赛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命中率,本文对篮球运动员罚球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进而找出了几种罚球心理训练的方法,研究了在罚球时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等问题。   5.2建议   5.2.1篮球运动员应该明确比赛的动机,以便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   5.2.2 教练员应该注重队员的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坚定的自信心。   5.2.3可以制定以下几种具体的罚球心理训练的方法。   5.2.3.1 罚球时可以设置一些奖惩办法,罚输的话要罚跑圈或蹲跳。   5.2.3.2 在篮球场,放一些嘈杂的录音带,乱其心志。   5.2.3.3 多设置一些情景比赛,如某场关键比赛的关键球叫队员罚球,且必须罚中。      参考文献:   [1] 马毅.关于罚球在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0,34(4):27.   [2] 黄勇等.肌肉本体感觉对罚球命中率的影响[J].体育科技信息(西安体育学院),1993,13(5-6):67.   [3] 尚力.浅析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1,(1):66.   [4] Kevin L. Burke,Dale Brown著.张忠秋等译. 篮球心理训练[M].2005,5.   [5] 刘慎年,许尚侠,李建周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1.

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等。角色扮演法适用于( )

【答案】:D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等。角色扮演法-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在一个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让参与者身处模拟的日常工作环境当中,并按照他在实际工作中应有的全责来担当与实际工作类似的角色,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精髓在于“以动作和行为作为练习的内容来开发设想”,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

心理训练的作用

提高自控和调节的能力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意识地、适当地对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情绪反应强度、动机的趋向和水平、思维的方向和过程、行动的指向和方式等进行控制和调节。当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会表现出以下特征:思维敏捷,逻辑严谨,语言流畅,举止得体,情感表达充分、准确,不卑不亢,动机水平恰当,行为灵活、有效,容易获得满足感,等等。提高人心理活动的强度例如:提高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提高观察的精确度、敏锐度;提高记忆的效率;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推动正常需要的发展;树立自信,使人积极主动地活动、高效率地工作,减少疲劳、厌倦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个人对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及自身的内部环境,应能够保持良好的适应。当以上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重新获得良好的适应,不会因为缺乏灵活性而导致各方面出现障碍或身心出现不良反应。增强心理的耐受力即对于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或压力能够有较强的承受力、抵抗力。如遇到亲人亡故等短暂而强烈的刺激,或遇到疾病缠身等持久的精神压力,可以坚强地承受并理智地处理它们,或者以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化解压力,使之转变为进取的动力。不会因为刺激和压力而导致心理活动出现紊乱、活动效率下降,甚至情绪失去控制等情况。改善社交能力要使个人能够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的需要,主动地与周围的人交往,自觉、恰当地选择交往的对象、范围和方式,把握交往的目的、深度与方向。从对自己有益的角度扩大社会联系,增进与他人的交流,从而保证个人能得到他人的情感温暖、接纳、帮助和有用的信息。增强心理的调节能力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打击和厄运也难以完全避免,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一段时期心理上蒙受创伤,情绪、行为等暂时偏离常态,严重的也可能导致身心疾病。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康复能力,可以自己消除心理创伤的阴影,重新恢复往日的活力。较高的心理自我康复能力就意味着:有较清晰的自我意识,有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改变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并且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从态度到行为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新的模式中去。

心理训练的概念不包括什么

您要问的是心理训练的概念包括什么吗?生理心理水平、基本心理机能层次、高级心理机能层次、养或人格层次,着重于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层次,着重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教育与训练。心理训练的概念,在具体实践中包括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心理水平、基本心理机能层次、高级心理机能层次、养或人格层次,着重于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层次,着重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教育与训练。心理训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自助式的心理教育方式。从广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人们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们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军人心理训练的训练意义

军人心理拓展训练官兵心理素质是部队、消防、武警战斗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官兵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行为训练的探索是提高部队官兵、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以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为主导,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积极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培养锻造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官兵后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军人要承受强大的军事冲击、高技术手段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残酷的战场心理创伤。因此,军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有效保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心理训练是指为了使军人在作战时能保持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专门进行的训练。是传统军事训练项目的必要补充。

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是( )。

【答案】:A、B、C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

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包括(  )。

【答案】:A,B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包括:①角色扮演法,是在一个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让参加者身处模拟的日常工作环境之中,并按照他在实际工作中应有的权责来担当与实际工作类似角色,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②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基本原则

心理训练来源于体育界,本身贯彻体育模式,所以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也被移植到心理训练中。包括:1、主动性原则:训练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训练者自己主动,自己不动起来就没有任何效果,教练员不可能代他训练并取得效果。这是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一个明显不同,后者宣称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咨询大师们的某种神奇疗法。当然,这是咨询师对公众宣传时采用的口吻。真到了咨询室里面,他们也会反复对你说——你得自己改变自己才行。2、超负荷原则。训练中的心理负荷只有超越一个人平时承受的负荷才有价值。比如拓展训练中有个“高空断桥”项目。你不是恐惧吗?那就让你好好地恐惧一把。因为走高空断桥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才有效果。可能只有高层建筑外层清洗工对恐惧的心理负荷才超过它。3、循序渐进原则。心理训练要符合个体自身认识发展的规律,不过,心理训练在极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冲击训练,一下子把当事人的心理负荷顶到极限。但大部分心理训练都要保持循序渐进原则。4、持续性原则。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都是用进废退,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才能保持高水准。在这点上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也有明显不同。后者宣称其“疗法”的效果可以永远保持下去。进这个门时你带着一堆问题,出这个门你就是一个“新人”了。心理训练不承诺会有这个效果,它只是提供训练方法,当事人必须长期训练才能提高并保持心理机能的水平。5、针对性原则。每项训练要增强哪方面的机能必须有针对性。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一大不同,就是结合生理学知识,搞清了各种训练的针对性,去掉许多危险或者低效的训练手段。健身房里的联合器械就是分别针对你一块块肌肉来设计的。心理训练在这方面更更困难一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各项心理机能都是统一发挥作用的,怎么样把它们抽取出来,用某种训练单独加以强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准确的答案。但这是心理训练努力的方向。6、个性化原则。每个人的生理情况都不一样,不存在完全统一的训练手段。教练员必须针对不同选手的情况制定个别训练手段。如果说这一点在体育训练中还不太明显的话,由于心理状态的个性特点更明显,它在心理训练中必须要更严格地贯彻。心理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再编制出特定的训练程序。7、全面性原则。必须对全部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进行训练,不得偏废。当然,由于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或者日常工作不同,肯定会有某些生理机能或者心理机能会被突出训练。但在这个时候不能对其它机能有所偏废。目前社会上已经存在着不少心理训练班。由于训练时间过短,只能针对某一心理机能进行训练。有的是“注意力训练”,有的是“自信心训练”,有的是针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不一而足。在心理训练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上,由于社会还不认可,条件简陋,从单项训练入手无可厚非。但不发展到全面训练,单项训练的成果就不容易保持,因为心理机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互相配合发挥作用的。比如不进行情绪训练,注意力训练的效果就不容易保持。不接受行为训练,外显行为笨手笨脚,长期低效率,自信心又从哪里来?以上都是体育训练和心理训练共同的原则。下面是心理训练特有的原则:1、特殊情境原则,一定的心理素质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体现出来。训练情境与真实情境越接近越好。这是心理训练与体育训练明显不同的地方。在健身房里练出的力量,在比赛场合下基本能发挥出来。但在教室里训练出的“自信心”,在实践场合可能无影无踪。人的心理活动与情境高度契合。在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抛下学生自己逃生。在这个特殊情境下,他显示出了“胆怯”的心理状态。但是那些指责他的人,是否就不胆怯呢?未必,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类似情境的试训,仅仅是在观念上反对这种行为。而那些支持他的人,如果到了同样情境下,也许会为掩护家人献出生命,因为在那一瞬间,他才知道自己最爱什么。这一原则也是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不同之处。心理咨询不讲究情境的区别,一般就是呆在咨询室这个小屋子里进行。所有心理咨询方法——“话疗”、“沙盘”、“心理剧”、“认知疗法”——其实都围绕这个特殊情境为背景设计的,以“足不出户”为特点。但在这个特殊情境里形成的心理状态,回到大千世界里往往难以保持。所以当事人往往在咨询时会觉得有效果,时过境迁就恢复原状。2、体验原则,即主要通过实际体验来进行训练。心理训练不是讲道理,而是让训练者去直接体验。这是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以及和心理咨询的区别之一。今天的道德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理性的言语教育为主。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也仍然是“话疗”:一对一进行谈话,只不过谈话方式和内容不断演进。但心理训练的基本活动是体验,而不是言语。它的原理是,人的非理性心理活动独立于言语活动,光从言语上下功夫,最终事倍功半。只有实际体验才能直接刺激感知觉、形成表象、激发情绪和产生行为。目前一些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的摸索,已经走到了体验原则的边缘。他们在“小屋子”里设计了大量活动,让当事人获得体验,并且形成了“多体验、少说教”的原则。不过由于还挂着心理咨询的招牌,这些“体验疗法”在心理咨询界内部也经常受到指责,被视为异类。

心理训练的意义是什么?

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技术,战术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及智力训练等构成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因此,心理训练在完成练任务,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训练科学和训练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心理训练的意义更加清楚,过去人们习惯的行为训练,比赛主要消耗身体能量,只要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就能取得想的成绩,而现在科学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消耗身体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平时没有良好的心理训练,即使有良好和技术训练方法,在比赛中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有人提出比赛成功率30%在于心理,70%在于其它方面。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获得高度发展的智力能力,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有专门化的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并有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在于复杂的环境中冷静思考,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的任务,而这一切能力都经过长期的,有经过心理训练才能获得。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比赛所需要的心理状态。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不少运动员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在比赛前赶到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对完成比赛任务一定能够成功,在比赛中技术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得到比赛成功,有时,赛前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胆怯,对比赛缺乏信心,怕失败,结果果然失败了。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心理因素可以使左右比赛的胜负,如果平时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心理过程,使赛前的心理状态处于最适合的程度,这样,不但不会因心理因素导致比赛失败,而且还会促成比赛的成功。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训练和比赛中必不可少的果断行为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过去有人以为心理训练是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思想教育可以代替心理训练,随着训练科学和练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清楚的标示出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两者既有联系有有关联。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表现在两者在很多训练内容是一致的,如果各种意志品质,情感,思想作风的培养等,区别表现在思想教育主要培养运动员的世界观。我国的运动员训练要通过各种教育形成和措施,培养运动员发展积极世界观,随着世界观的行程,各种道德作风,思想感情,意志品质不断得到改善,在训练和比赛中把精神力量变为物质力量,而心理训练主要通过专门的心理训练手段,方法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因此,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训练任务。

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

近几十年,正念(mindfulness)训练在国外逐渐兴起。这种来源于东方佛教思想、结合了西方心理疗法的新的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应用上也得到了有效验证。美国著名职业篮球教练杰克逊,绰号“禅师”,曾11次带领球队获得NBA总冠军,被认为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他对东方哲学特别是禅宗兴趣浓厚,不仅个人进行正念禅修,还让他的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也进行冥想练习。他认为,冥想训练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不同,正念训练主张:当面临逆境时,接受逆境的存在,并与之共存,不去对其加以判断,而是高度关注当前的任务。这种具有东方思想背景的心理训练思路或许可更好地为中国的运动员进行心理咨询与训练服务。正念的定义正念指的是当下能够清楚地觉知目标,而不纯粹只是回忆过去。目前,普遍公认的是卡巴特-津恩(Kabat-Zinn)给出的定义:“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正念定义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概念:将注意力维持在当下, 意识到当下正在发生什么并采取一种接纳但不做评判的态度。正念训练的来源及发展过程正念源于东方的佛教,一般是通过各种正式的冥想练习(即正念禅修)来完成。大约30年前,卡巴特-津恩创立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并首次将正念训练正式应用到体育领域。他们为大学生运动员和奥运会赛艇运动员提供了正念冥想训练。其中,大学生运动员的表现超出了教练员的预期,在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则指出正念冥想帮他们实现了最大的潜能。随后,西格尔(Segal)等研究人员将正念减压疗法改进后引入正念认知疗法(MBCT)。2000年之后,加德纳(Gardner)和穆尔(Moore)在综合以接受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个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即正念接受承诺干预计划(MAC)。自从首次提出正念接受承诺干预计划到现在,它已经被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和公开实验证明在提高运动表现水平和个人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运动心理学领域,还有正念成绩改善计划(MSPE)。正念的作用机制正念能够通过下述几个方面对运动员产生作用,包括:(1)帮助运动员有效地控制注意力,保持对当前运动比赛任务的专注, 并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让注意力重新回到当前任务上;(2)提升身体觉知能力,帮助运动员更加清楚身体对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压力的反应, 这会帮助运动员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梗塞(Choking,指当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巨大压力,心态发生改变,思维出现紊乱,进而影响比赛成绩,发挥失常)的 情 况 ;(3) 面对逆境和挫折或情绪起伏的时候,运动员能够不去对这些刺激进行评判和反应,从而能够解决之前固有的情绪反应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4)运动员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来觉知当下的训练和比赛,从“无我”的角度来客观地觉知持续变化的事物,藉此帮助运动员从比赛时胜负的概念中解脱出来。正念训练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区别之前,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一直采用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来帮助运动员达到一种理想的竞技心理状态。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假设是,负面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减轻以及正面认知和自信水平的提升,与运动员的“理想竞技状态”直接相关。而这种理想的竞赛心理状态又被认为可以导致理想竞技表现,即在这些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运动员才会出现理想竞技表现。具体方法有目标设定、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我谈话以及几种方法的交叉组合等。强调自我控制,从而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的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在帮助解决实践中所遇到问题时,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对思维压抑和控制的努力,也可能会导致那些不想要的情绪更高频率的出现;如何操作才能使每个个体达到最佳状态等等。相对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以活在当下的、不加评判的接受为基础的正念心理训练在帮助运动员合理地处理认知、 情感和知觉的问题上可能会更加有效。定期的正念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自我的调节能力,或是说对当下注意力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念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性,这种技术强调通过正念练习发展对当下事实的不加判断的注意能力,这些当下事实包括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经验,也就是说意识到内外部事件进入意识之中但是不对其进行任何评价判断(好、坏、对、错、有用、无用等),个体只是被告知观察和描述这些经验,并且接受它们的存在,但是不对其进行判断和控制。对不同项目的适用性由于禅修自身的特性,即通过不加判断的关注当下的各种体验,并接受那些消极的令人不舒服的各种感觉,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因此正念训练可能更适合那些闭合性的自我表现类的运动项目,如射击、射箭、体操、跳水、高尔夫等。这些项目的特点都是技能闭合性的,以自我表现为主,自我感觉极易影响到行为表现,行为表现过程中要求排除外界干扰、内心平静、对任务线索高度注意等。而对于那些直接对抗类的项目如拳击、足球等则适用性可能会低些。因为这些项目是互动的,不仅是自我的思想与行为影响到表现的结果,对方的思想与行为也是表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念训练在国外的应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韩国19岁的小将金蔷薇(Kim Jang-Mi)战胜了我国选手、前奥运冠军陈颖,夺得女子25米手 枪的冠军。她在资格赛中就创造了奥运纪录。决赛中,她在落后0.8环的情况下,最后一组五次射击打出了51.8环,包括一枪10.9环的高分,最终成功逆转。在采访中,金蔷薇透露,是正念训练帮她拿到了奥运金牌。由于手 枪的枪管长度较短,所以对身体的控制尤其重要,因此冥想对成绩可以产生很大的帮助。英国自行车队在2012年奥运会上收获8金2银2铜,成为该项目最大的赢家,同时为英国位列奖牌榜第三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星选手霍伊、威金斯和彭德尔顿在取得佳绩后,都很感谢与英国自行车队合作超过十年的心理学家彼得斯(Steve Peters)。他建立了一套创新性的心理管理模型,帮助运动员管理情绪,其中涉及到很多与正念相关的技巧。此外,他还曾帮助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进行情绪管理,结果奥沙利文在2012年及2013年蝉联世锦赛冠军。美国奥委会的高级运动心理学家哈伯(Peter Haberl)曾与多个成绩卓越的国家队进行过合作,他对正念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很感兴趣。他认为,正念冥想对意识和注意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正念冥想既是一系列的技巧,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正念训练可培养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维持注意力和重拾注意力的能力。在哈伯看来,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在哪里,并能把注意力指向需要的地方,是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真正能帮助运动员成长的心理咨询与训练,一定只有在契合本社会文化条件情况下才能完成。对中国运动员而言,正念的思想有可能更契合本土文化背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或许更加适合作为一种心理训练的手段来应用。

军人心理训练不包括哪一项

军人心理训练军人心理训练是指磨炼军人意志,提高军人心理素质的训练。目的是使军人能在危险、艰难、突然、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保持心理稳定,并能作出积极反应和有效地进行作战或工作。训练内容包括:军人心理品质的定型训练;提高军人心理活动水平训练;在特别情况下排除各种心理干扰能力的训练;结合军人职业进行专业心理训练等。[1]书名军人心理训练作者周为民ISBN80150155出版社军事友谊出版社快速导航训练意义主要内容主要任务相关书籍军人心理训练开本:20CM所属分类:社会科学-心理学-心理学读物[2]训练意义军人心理拓展训练官兵心理素质是部队、消防、武警战斗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官兵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行为训练的探索是提高部队官兵、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以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为主导,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积极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培养锻造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官兵后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军人要承受强大的军事冲击、高技术手段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残酷的战场心理创伤。因此,军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有效保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心理训练是指为了使军人在作战时能保持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专门进行的训练。是传统军事训练项目的必要补充。主要内容培养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锻炼适应紧张、复杂、困难、恶劣、危险环境的应变能力,确立战胜敌人的高度信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战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锻炼组织面对挫折的复原力。保持为夺取胜利所必须的良好心理素质,为顺利使用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打下良好的基础。[3]

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

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心理训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自助式的心理教育方式。从广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人们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们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心理训练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心理水平(如: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气功和瑜伽的身心调整等);基本心理机能层次(如:观察力和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高级心理机能层次(如:学习能力、智力、创造力、交往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等);修养或人格层次,着重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如:人格教育与训练);社会群体心理层次,着重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教育与训练(如:大众心理训练)。

什么叫团体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训练也称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借助体验式培训作为媒介手段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方式,用于提高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团队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设置一些符合组织团队建设、个体情景应对的相关内容,让参加训练的受训人员在特定情境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体验;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团队的了解、沟通与融合,有效缓解个体压力与组织压力。

心理训练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内心强大是非常有帮助的。每个人都有自我潜意识,我们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往往也能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征。很多人内心之所以不强大,其实也是源于内在的不自信以及负面影响。而积极的暗示可以化解内心的自卑,每天早晚都告诉自己,我会越来越有力量的。当你这样去暗示自己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提升自我能量场,让内心保持良好的状态。2接受别人的祝福。接受别人的祝福也是内心强大的基础。有很多人都忽略这个习惯。有些人看到别人夸奖他,习惯性谦虚的说,没有的,这种对别人夸奖的拒绝其实会影响人内在的自信。3转换角度看问题。想要内心变得更为强大,还可以尝试转换角度看问题。比如我们在飞机上看陆地与在平地上看陆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内心受挫,但是心理学发现,事情本身的发生是客观公正的,往往影响我们的是自我认知。4每天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能帮助我们内心变得更为强大。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的爱好,也可以是运动健身,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坚持下去,你会体会到内心力量的增长。5远离负能量的人,多和乐观积极人交朋友。远离一些负能量的人。尤其是你内心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建议你远离负能量的朋友,能帮助你更好的面对自己。很多时候,负能量的朋友是对我们有消耗的,而和乐观积极的人交朋友,则会受到其良好态度的引起,会让你重新点燃更多生活希望与勇气。6履行自己的诺言。履行自己的诺言也会让你越来越有力量。答应别人的事情,说道做到,对于你来说,无形中会增强你的气场,也会让你拥有了更多良好的人缘,这种良好的行为当然也能为你内心增强许多力量。

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有

您要问的是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有哪些吗?方法如下。1、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意识到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促进积极心态和适宜行为的发展。2、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教授适宜的社交技能和行为,帮助个体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