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是什么意思

是指由央企出资设立,主要用于投资发展农村产业的一种基金。央企指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资源优势,能够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支持。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全国乡村产业监测调查系统数据怎么改

全国乡村产业监测调查系统数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修改:1. 打开电脑上的百度,在搜索框输入全国乡村产业监测调查系统名称,进入官网。2. 在官网界面点击监测调查系统,输入信息重新登录进入。3. 重新填写监测调查系统数据修改即可。

乡村产业振兴现状

现状: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目标任务,聚焦工作重点,抓基地、补短板、促融合。

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

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系统谋划,在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0年,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结构布局、政策措施。同时,通过会议部署和监测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乡村振兴丨如何发展县、镇、乡、乡村产业项目 ?

乡创在每个县乡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一个乡创中心或乡村振兴创业园,作为区域内乡村产业与要素集聚、乡村创新创业孵化、返乡人员创业、双招双引以及闲置学校厂房、存量园区等固定资产盘活的统一整合平台,以及对外招商运营的窗口和服务平台。

国家一直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目前乡村振兴的瓶颈有哪些,该怎么解决?

儒余观点:国家曾多次强调应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发展谋思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根据用田、用人、用地三大关键因素,目前乡村振兴基本会遇到以下三大难点:“田荒的乡村缺产品,人荒的乡村缺活力,地荒的乡村缺建设空间”。在这三个限制性条件下,乡村振兴的推进实属艰难。儒余股份认为:以产业思维谋划乡村振兴,结合乡村的区位条件与产业环境,寻找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成为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儒余股份自2014年开始乡村振兴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从“三农”问题实践、合作社模式研究、农超对接模式研究、农资及农科专项、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农旅结合、农产发展、农业科技园建设等多维度进行了研究探索,调研脚步遍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陕西、新疆等地区,对不同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进行了多次调研访谈与持续的模式跟踪,在乡村振兴领域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论、路径策略、投资机制与产业资源匹配体系,提出了“以产业思维系统谋划乡村发展”的总体思路,考虑“发展逻辑+投资逻辑”一体两面,目前已经在江苏部分地区进入实践落地阶段。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联系儒余股份,进一步沟通探讨哦!

乡村产业振兴 让农民有赚头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8年,粮食产能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9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1.3万亿元,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在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明确乡村产业“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政策“含金量”更足。意见是在以往政策基础上的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特别是在“钱、地、人”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在健全投入机制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在土地保障上,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在人才支撑上,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解决一些农村“空心化”问题。“‘空心村"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乡村没有产业,吸引不了资源要素、留不住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通过乡村产业振兴,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意见提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余欣荣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性指标。据对一些中西部地区测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已占到了县域生产总值的50%。意见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指标,更能够反映我国农村现代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更能显示出农业农村地位的重要,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取向。因此要因势利导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发展乡村产业应当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

法律分析:发展乡村产业应当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乡村振兴的基础才牢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支持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面参与乡村振兴促进相关活动。对在乡村振兴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哪些创新?

1、活态化。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能将这些文化财产束之高阁,而要以活态化的方式呈现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2、体验化。现在多数的青年人、儿童及大量的城市人群已脱离了乡村生活,对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一无所知,但是农耕文化和农耕活动对这类人群又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从事农耕、感受农趣,在传承农耕文明的同时,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体验传承农耕文明。3、科技化。科技的进步助推农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可以通过借助高科技打造农耕类景观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如智能温室、现代农业园、田园小火车、VR麦田、无服务员智能餐厅、高仿真耕作雕塑、温室农业、太空农业、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让游客体验多元农耕文化。4、艺术化。传统农耕文化和艺术具有天然的渊源,如古代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祭祀活动、民间歌谣、表演活动等,都是勤劳的人们通过长期的劳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造、改造形成的。而在更加注重旅游审美性的当下,农业成为艺术造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七彩花田、稻田画、麦田怪圈、茶海梯田、稻田迷宫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农业景观正在大量涌现。5、文创化。农业与文创深度融合助推“走出去”,文化创意与农业要素的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生动、丰富地呈现给消费者,也可提升农产品的情感及多重消费价值,这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价值、塑造农业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由北京中智游规划的中廖村项目就以“海南原乡黎族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市民农庄 ”为发展模式,打造以黎族文化为灵魂,以特色农产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6、游戏化。通过农耕文化主题乐园寓教于乐,中国的农耕文化凝聚了国人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智慧,丰富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工具可以通过转化和创新利用,成为当下热衷的旅游爆款产品。7、节庆化。即多元参与的农业嘉年华盛会。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以狂欢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技展示、创意农业体验、农趣活动、花车巡游、5D动感影院、创意手工等农业体验和娱乐活动,是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8、全息化。全息农业是将地理信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常规农业科学有机结合,在尊重各类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的天然机理,致力于强化人类和动植物间自然进化的生命记忆信息,打造生物内循环生态链的农业开发模式,智慧种植、全然养殖、四季养生等都是全息农业典型的应用方式。

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强镇,具体应该怎么做?

应该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扶持农业的发展,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可以实施大规模的种植。

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法律依据:(国发〔2019〕1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 第二款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基本原则包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2.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3.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4.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先进装备应用,发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黑龙江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2018年12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北大荒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 万亩、水面388万亩,下辖9个分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 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实现“十六连丰”。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亲亲 您好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先进装备应用,发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黑龙江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2018年12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北大荒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 万亩、水面388万亩,下辖9个分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 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实现“十六连丰”。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科技创新不足。我们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又要积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聚集整合,不断延伸种养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也是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媒介。同时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坚持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于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发挥乡村的文化传承和生态维护两大功能。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农事节气到村庄布局,无不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可通过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等多种方式,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的认识

近日,通过对《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学习,我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宏观的认识和理解。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包括一产种养殖业、二产加工业、三产生产生活服务业。种养殖业是基础,加工业能够提升农业价值,特色产业能够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能够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聚焦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产业兴旺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振兴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社会的进步,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痛点是农民如何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而乡村产业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的留给农民。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装备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更要体现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多个方面。乡村产业要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引入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拓展产业形态,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农产品加工业是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价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要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和多环节增值。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要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要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同时要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要发挥城市、自然风景区区位优势,依托民俗民族风情和传统农区特色,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性,通过健全标准、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服务等措施,打造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等旅游精品景点。

乡村产业的概念

乡村产业结构系指在农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合形式。通常用各业的产值和各业占用的劳动力数在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农村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 乡村是一种产业概念,即以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等为主要产业的生产空间。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乡村工业化转型的标志。近年来乡村出现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等新的业态,但农业产业与乡村之间的密切关联仍然是乡村的核心特征。

乡村产业的概念

人们对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片面认知,以为“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 承袭于这种思维方式,农村产业结构显得较为单一,基本所谓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不是指乡村的外貌,而是指乡村的本质,让乡村更能适应乡村产业兴旺的需要,更符合老百姓生活需要。因此,进行乡村建设必须理清乡村与乡。 农村产业主要包括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农村经济主体兴办的加工业、采矿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科技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

谋划10个千亿级乡村产业!“皖”美乡村风景独好

近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发布2021年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此项报告发布尚属首次。 报告显示,安徽省近年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报告指出,安徽 加强规划引导 ,印发了《安徽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和《安徽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出专项部署。 加大政策扶持 ,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双招双引”、乡村休闲 旅游 、农村创新创业等,制定实施一系列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用电、 科技 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 推进农村改革 ,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及“放管服”等改革,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营造创业氛围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每年举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及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 据悉,目前安徽省已 制定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重点打造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的乡村产业( 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林特、茶叶 )。2022年,安徽将围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新增百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安徽正加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安徽省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全国位次由2017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0%。 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截至2021年底,全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7个(含6个国家级),3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园区5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66个。 乡村特色产业兴旺 安徽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560亿元;水果面积稳定300万亩,产量511.83万吨;中药材栽培面积244.07万亩,产量138.51万吨;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445.08万亩,累计产量3077.38万吨;食用菌产量44.2万吨;水果面积300万亩;桑园面积43.94万亩,蚕茧发种量37.7万张,鲜茧产量1.86万吨。 截至2021年,安徽省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7个;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40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7个、亿元村12个。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4321个,其中专业乡镇201个。2021年,全省“一村一品”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0元,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782元。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全省110个产品和74名乡村能人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 乡村休闲 旅游 带动效果显著 实施乡村休闲 旅游 提升计划,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营业收入810亿元,带动农户66.2万户。全省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总数达55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重点县2个;新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示范县3个,总数达51个;新增示范园区22个,总数达222个。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94元,增幅居全国第五位、长三角第一位。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在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 旅游 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等方面发力,推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来源 | 安徽日报、中国经济网 图源 | 新华社、人民网 整编 |韩雨珂

在中国叫乡村产业振兴在国外叫什么

生态农业,一村一品。1、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律中,但早在此前,生态农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综合了现代科技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均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地统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发展和振兴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2、美国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全国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既有其地广人稀的天然优势,也有在农业各链条、各环节均渗透现代化科学技术、倡导农业专业化的努力。3、“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当时的日本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为扭转大分县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平松守彦发起了这一运动,“一村一品”引导农村居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本地的闪光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包括

规划内容主要有:乡村自然、经济资源的分析评价;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地区布局;乡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投资与效益;制定实现乡村规划的措施与步骤。制定乡村规划,要根据乡村的资源条件、现有生产基础、国家经济发展方针与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要实行长远结合,留有余地,反复平衡,综合比较,选其最优方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1、乡村产业振兴。2、乡村人才振兴。3、乡村文化振兴。4、乡村生态振兴。5、乡村组织振兴。法律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第四章第二节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需要哪些新模式?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村),辐射带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六大行动”包括:乡村特色产业技术升级专项行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引领行动、乡村人才振兴科技赋能行动、乡村文化建设科技服务行动、乡村组织建设科技助力行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村)建设行动。其中明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目标,到2025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关键性新进展,科技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达到新水平、乡村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人才队伍实现新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乡村组织能力获得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