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多措并举稳就业“春风行动”暖人心

多措并举稳就业“春风行动”暖人心江苏:多措并举稳就业 “春风行动”暖人心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等10部门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专项活动,为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更好稳预期、强信心贡献江苏力量。本次活动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通过走访摸清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两方”需求、高效搭建求职招聘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分类帮扶困难人员和失业青年“两类”群体、积极拓展技能就业和创业就业“两条”渠道、精准开展省内南北劳务合作和省际劳务协作“两项”对接等举措,有针对性地帮助稳岗和解决用工难题。活动期间筹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信息,保持农民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促进失业人员就业15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5万人,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服务对象更加聚焦。精准锚定农民工、脱贫人口、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保供企业等各类有用工需求的重点企业,实行“一人一档、一企一策”援助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人员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服务方式更加精准。开展五级人社干部“访企问需”专项活动,安排人社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重点企业。深入社区乡村开展走访摸排,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加快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面摸清服务对象的人员底数、就业意向、技能水平、服务需求,实名制动态跟踪开展就业帮扶。活动期间,开发不少于1000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群体就近就业。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广泛公布春风行动期间求职招聘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期间每个县(市、区)每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3场次。通过“就在江苏”智慧就业云服务平台,开展直播带岗、云招聘、“入企探岗”等线上服务。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线下零工市场、临时招聘服务站点快速匹配对接作用,提供“即时快招”服务。服务范围更加拓展。同步开展省内南北合作和省际劳务协作,面向苏南重点园区建立苏北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加强与青海、陕西等对口协作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培训协同,设立线上线下“劳务协作服务站”,组织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省级人力资源骨干企业及时赴外开展对接活动,为务工人员提供包机、专列、包车等“点对点”直达送工服务,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创响江苏”系列活动将贯彻全年,下一步将深化拓展,确保重点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帮助企业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就业的良好氛围,让稳就业的“春风”更温暖。

我国多措并举助企稳就业,具体的措施是怎样的?

扩大就业容量,全力以赴去稳定就业,围绕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运动,帮助他们去找到工作,支持企事业单位设立见习岗位。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6篇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本社区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全年共解决户籍居民就业14人,超额完成街道下达的4人的目标任务,居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就业 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二、落实政策,创新举措,促进就业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三、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2、对有培训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配合街道劳动服务中心做好培训登记,落实培训计划;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2 就业援助工作在党总支居委会领导的指导下,特别是党总支抓了就业援助员思想建设,使我们对就业援助有了敬业精神,热爱了这项工作,夜增强了事业感和责任感,故能积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与分配的各项指标任务,现对20xx年就业援助工作简要汇报 一、进一步对基础情况的掌握和了解 首先对失业动态的掌握与了解,对人户分离、4050人员、失业人员、协保人员、低保人员,两劳释放人员的分类;其次积极开拓岗位、控制失业率、促进就业、开发创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再次是就业与救助联动:对有劳动能力的符合低保人员,以就业援助促进就业,减少低保率。 二、20xx年就业援助工作情况 1、桃园社区失业,无业,协保,困难人员推荐人数总计84人,其中签约65名,其它用工19名,签约人员中:低保9名。4050人员17名。主要上岗单位:社区保安,中心医院保洁,富士通,高速道口,助老,外贸仓库等 2、参加技能培训:数控,物业管理,数码摄影,办公软件等 三、明年的工作目标要求 进一步提高敬业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与社区党总支居委的沟通,积极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3 xx街道xx社区自20xx年4月开展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以来,社区紧紧围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构建小康和谐家园"这一主题,对照创建工作目标、基本标准、评审方法,积极努力开展创建工作。 社区内现有劳动力总数2895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101人,其中4050人员44人,实现就业人数(含灵活就业)92人,暂无就业愿望5人;其他登记失业人员5人,全部实现就业,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6%,社区劳动年龄内劳动者就业率99%。创建工作具体开展如下: 一、强化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健全组织机构。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站站长为组长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休系健全,责任落实 1、社区建有就业服务站,有专人负责,并配有电脑、打印机、对外公布服务电话号。为了巩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社区建有"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陈海英任组长,街道联点干部、正、副牵头单位领导、社区分管劳动保障干部任副组长,社区共建单位代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下设就业服务站,配有一名就业援助员。 2、每季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五月下旬,组织召开了社区共建单位、失业人员代表联席会议,学习金市通25号关于下发《**市充分就业社区评审办法》、金政通10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得到各方支持,群众密切配合和认可,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格局。 二、台帐完善,程序公?? 1、社区建有就业援助工作台帐,并实行网络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失业人员的就业动态,基本做到:失业人员清、失业状况清、家庭状况清、技术专**、培训需求清、择业意向清、就业结果清。 2、积极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办好再就业信息栏。从市劳动力市场、共建单位、报纸收集招工信息需求,做到每月更换一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宣传栏内公开《再就业优惠证》办理程序,个体经营、灵活就业社保申报受理程序及其他主要优惠政策,让下岗失业人员及时了解最新就业再就业政策。 三、措施到位,工作落实 1、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培养再就业技能,为再就业创造条件。今年社区自行组织失业人员开展电脑、就业促进法、再就业优惠政策培训,共计82人次。 2、引导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和来料加工形式实现再就业。社区设有来料加工点,日常负责人吴卫贞是辖区内寺后皇新村失地农民,现有6名就地农转非人员在从事来料加工。同时为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就业计划书,帮助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带动6人就业。 3、鼓励4050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实现就业。通过努力,社区内4050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31人,自主创业10人,3人无就业意向。 4、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一年来共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笔10万元。 四、政策落实,就业充分积极做好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来料加工人员申报、登记、确认、备案工作,及时落实政府社保补贴等国家扶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20xx年共发放社保补贴51034(26人),今年共受理社保补贴申请33人。至今,社区内无一年以上连续失业人员及零就业家庭,各项指标符合"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以后的工作,我们将更加努力,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4 今年56岁的单浩金是张掖市甘州区火车站街道张火路社区居民,母亲双目失明,儿子单涛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23岁了依然需要父亲的照顾。单浩金本人经历了下岗失业和离异的痛苦,家庭收入主要靠社区低保金和打点零工维持,生活非常困难。张火路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他排忧解难,先后联系多家单位帮助就业,目前单浩金已在新园小区物业公司上班,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到不低的收入。单浩金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工作踏实勤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45岁的陈宏也是张火路社区居民,他和妻子都曾是张掖市农药厂职工。企业改制后,夫妻俩双双下岗,由于没有特长,找工作成了难题。为此,陈宏一家痛苦过、迷茫过,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进行家访,用真情温暖他们,为这个家庭的再就业出点子想办法。通过就业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社区为陈宏申请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帮助他创办了自己的大弓农化公司。经过几年艰辛发展,陈宏的公司已实现产值3000万元,实现税收60万元,并向社会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陈宏被推荐获得“全国小型创业奖”,受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和奖励。 像单浩金和陈宏这样的居民在张火路社区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社区帮助下实现了再就业,成为再就业民生工程的受惠者,不仅使自己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一部分人在创业成功后反哺社会,为其他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个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086户8616人的社区,实现了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较充分就业,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8.5%以上,长期失业现象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部消灭。社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省级“未成年思想道德示范点”、“劳动保障监查网格化管理试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区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通过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张火路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再就业典型,社区就业再就业做法值得肯定。 一、强建设抓服务,构筑良好就业服务平台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把“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惠民生、促发展”的民心工程常抓不懈,将劳动保障与社区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研究,切实推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主任重点指导,站长、协管员、信息员“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协调管理体制,形成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较好的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众“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去年以来,社区多方筹资65万元,改扩 建办公场所500平米,建成40平米“一站式”服务大厅一个,大厅内设党务政务、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农民工服务等8个办事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70余项便民服务。同时,增设党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疗卫生室、治安维稳室等4个固定办公服务点,开通便民咨询电话一部,全面推行了“一条龙”服务模式,努力做到服务流程、办事环节、就业信息“三上墙”。三是强化服务建设。社区以争创"群众满意社区"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四入”活动(入心、入理、入情、入法),采取“六心”工作方式(即: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处事细心、帮助群众尽心、提供援助贴心、服务充满爱心),强化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完善服务制度、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理念,严格办事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和“争当服务标兵”活动,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知民情解民意,扎实做好就业摸底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社区在“抓重点、抓难点、抓突破点”上狠下功夫。 一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建立了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用工单位共同组成的三级监察网络,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内用人单位招用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 二是积极开展劳动力。 资源摸底调查。将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选派2-3名工作人员,对本网格居民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困难原因,辖区单位的用工情况、空岗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努力做到“五清”,人口数字清、家庭状况清、就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用人单位需求清。 三是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册工作。 先后建立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卡、用人单位信息台帐、“4050”人员登记台帐、《就业失业证》发放登记台帐、小额贷款登记台帐和用工信息登记表等“一卡、九帐、十八表”档案资料,并将各类表册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为全面做好就业安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转观念提素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社区宣传阵地的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散发宣传材料、提供就业咨询等方式,积极开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知识》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合同、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宣传,全面调动居民群众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积极性,增强下岗失业人员谋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职能,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落实优惠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一落实”春风援助行动,走访高校毕业生、城镇复退军人、“4050”失业人员、下岗群众和城市特困家庭365户,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和?? 术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社区居民王琴,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女儿姜欢今年17岁,患脊椎骨弯曲,身体残疾,需要经常进行康复治疗,母女俩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帮扶,为其申请了低保,并安臵王琴在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事清洁工作,使母女俩的生活有了保障。 三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联合张掖市职教中心、扶贫技校等市、区就业培训机构,加大了对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开办手工十字绣、厨师、电脑、家政、餐饮服务、缝纫、美容、保安、电焊工、手机维修、等专业培训班8期,培训高校毕业生、城镇复退军人、“4050”失业人员、下岗群众、特困家庭成员共3256(人)次,实现就业2178(人)次。其中268人实现自主创业。 四、想办法拓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 一是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与辖区企业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实现未就业居民及时安臵、就近安臵。近年来,辖区145队、水勘院、昆仑公司、河西制药厂等共建企业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70个,143(人)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二是坚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在环卫保洁、社区治理、治安防范等公益性岗位上,优先安臵“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上岗就业。 三是以“全民创业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召开社区单位连心座谈会议、向就业困难人员推介经验、提供创业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未就业居民大力5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帮助和支持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开办餐饮、粮油、家电维修等经营店铺。居民刘兴东系征地后农转非性质人口,生活困难,社区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他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自主创业,开办了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积极为其联系业务,确保公司开业后的稳定客源,目前公司经营稳步发展。社区居民刘文燕曾经是一名毕业大学生,多次就业后,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鼓励她发挥自己幼儿教育的特长,开办了新园幼儿园,现入园幼儿已达200余人,并多次受到劳动和教育部门的表彰。 几年来,张火路社区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致富典型人物,为辖区居民自主创业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五、维权益化矛盾,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 社区健全了由劳动关系协调小组、兼职劳动调解联络员、企业单位工会、社区工会为主的四级调解网络,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关系纠纷调解机制和劳动争议的预警制度,制定了“纠纷登记台帐制度”和“及时报送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努力化解了一批劳务用工纠纷案件,切实做到了“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矛盾不出社区”。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每年对辖区各用人单位进行一次集中调查,广泛采集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的信息,通过加强执法监察、推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妥善处理了各类劳资纠纷,避免了劳资矛盾外部化,切实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三年来,辖区用工单位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备案达6 100%,未发生违法使用童工、重特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保持了辖区突发性劳动纠纷事件“零”发生。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5 社区20__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一年来,本社区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全年共解决户籍居民就业14人,超额完成街道下达的4人的目标任务,居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区20__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就业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二、落实政策,创新举措,促进就业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三、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2、对有培训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配合街道劳动服务中心做好培训登记,落实培训计划; 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社区稳就业工作总结篇6 根据广州市、区政府实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精神和要求,在沙园街办事处的领导下,在沙园街劳动保障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我社区居委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创建充分就业 工作汇报 如下: 一、社区概况 我社区居委会座落于沙园地区的西部,有辖内居民2376户,人口共8928人,所管辖的是单位住宅小区,由于我社区人员多,失业下岗人员相对较多,其中有部份较年轻、有技术的人员能够及时转岗再就业,余下的大部份是年龄偏大的失业人员。 原我社区有失业下岗人员共408人,其中40岁、50岁的有140人,占失业人数的34%。现在经街就业办、居委会推介再就业安的有278人,安68.14率%。办理资助187人,家政服务岗位170人,治安巡防2人,保洁保绿9人,养老服务1人,门卫保安5人。 二、领导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和再就业工程力度按区、街再就业办的有关文件精神,我社区居委会成立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居委会主任副组长:居委会副主任 成员:居委会计生、城管、综治专职、社区委员组成,全面负责社区再就业工作的展开。 三、做好社区再就业服务岗位资助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就业社区服务岗位资助工作,促进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劳动市场“三化”建设,我社区居委利用宣传墙报,设立咨询点、上门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对从事社区服务岗位资助的宣传,使失业人员和特困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岗位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四、认真做好失业人员的上门摸查工作 居委专职工作人员根据失业人员的名单,进行逐家逐户认真细致的上门摸查,分门别类,对弱势群体、渴望就业的失业人员进行社区服务求职登记,然后由居委会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求职意向进行分类,建档入册。 五、做好失业人员安和办理社区资助工作 街劳保中心和居委会积极联系街环卫站、清洁公司、家政服务、物流配送中心、辖内物业公司等单位部门,预留空缺工作岗位,用作安失业人员。例如,为扩大就业安门路,居委会利用平时上门访视、办理老人证的同时,主动向有需要请保姆或钟点工的住户,推介本居委的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岗位工作,为失业人员寻找社区服务工作机会。因特困失业人员与雇主同住一小区,既熟悉情况,又感到安全,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对符合条件的从事社区服务岗位工作的人员,居委会收集、核实有关资料后,与其签订半年的〈广州市灵活就业劳动协议书〉,资助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金,使从事社区服务岗位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六、做好社区再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居委会对办理社区养老资助的人员做到每月见面一次,及时了解特困人员、失业人员的家庭生活、工作情况,为其解决实际情况。 例如:xx是我社区的失业人员,53岁,与妻子离婚,儿子正读初中,较难找到工作,我们了解情况后,为其申请办理特困失业证,并推荐从事家政服务,亦为其申办了养老资助,从而解决他的生活困难。 随着市惠民六十六条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民生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就业是民生之本,再就业难度大,群众期望值高。本社区计划在11月底至12月初达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考核指标。为此,我社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网络,坚持为民、利民、惠民,不断推进社区就业工作,让群众更满意、让社区更和谐,努力将我社区建成适宜居住、适宜就业的和谐社区。

温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19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大学生来温就业   (一)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按照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分别给予个人每月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的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 。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家政服务或农业企业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的,给予个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个人每月300元的社保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二)提供租房补贴支持。   对新到市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在市区无住房,且毕业未满5年的全日制专科高校毕业生给予每月3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的租房补贴按照《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的通知》执行。   (三)给予求职路费补贴支持。   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按照出发地(生源地或毕业院校地)为浙江省、华东地区(浙江省除外)、华东地区以外分别给予个人300元、500元、800元的求职路费补贴。受邀来温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引才活动的应届毕业生,经认定,按同等标准享受求职路费补贴。   (四)提供短期住宿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创建大学生驿站,为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大学生)提供最长10天的免费短期住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鼓励社会机构为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大学生)来温求职提供短期住宿服务。    二、推动企业吸纳就业   (五)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并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的,给予企业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企业缴纳部分的最低标准之和,补贴期限不超过1年。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000元,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标准为企业及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企业稳岗补贴和社保费返还不能同时享受。   (六)扶持发展养老家政服务业。   对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满一年的毕业生,按照本科以上、专科、中职毕业生(专业属老年服务与管理、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其中残疾人毕业生在残疾人服务机构工作不受专业限制)分别给予个人5万元、4万元、3万元的补贴,补贴分3年按第一年20%、第二年40%、第三年40%的比例给予。对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按实际聘用的员工制家政人员人数给予企业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企业缴纳部分的最低标准之和的50%,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三、支持创业创新   (七)给予创业补贴支持。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以下简称“重点人群”)初次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个人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重点人群”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带动3人就业的,给予创办者每年2000元补贴;带动超过3人就业的,每增加1人再给予每年1000元补贴,每年补贴不超过2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重点人群”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租用经营场地创业(已享受政府场租补贴的创业园区或企业除外)的,给予个人实际租金20%的补贴,每年补贴不超过500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养老、家政、残疾人服务或农业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给予企业连续3年的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第一年5万元、第二年3万元、第三年2万元。   (八)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制度。   新创办3年以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法定代表人或个体经营者,在劳动年龄内且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在校大学生和毕业10 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以下简称“贷款重点人群”)可以申请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新创办个体工商户可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新创办的企业可申请不超过60万元的贷款。招用“贷款重点人群”的中小微企业,可按吸纳就业人数申请每人20万元的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具体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和借款企业协商确定。贷款还本付息后个人和企业可以申请贷款贴息。金融机构开展创业担保贷款的,可以申请手续费补贴。贴息标准参照省有关规定执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手续费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九)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创业大赛中获得前三等奖且其项目在温州市落地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县(市、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优秀创业项目补贴(国家级一等奖的给予50万元补贴)。    四、加强技能培训   (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实训(实习)力度。   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自愿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基地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见习人员支付基本生活补助的,给予见习基地补贴,补贴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60%,其中市级见习基地补贴比例为70%,国家级和省级基地留用率达到50%的可提高至80%。允许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   毕业学年的大学生参加实训期间,实训基地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上支付实训人员生活补贴的,给予实训基地当地最低工资60%的补贴;见习和实训期间为学生缴纳人身安全类保险费的(含工伤保险),期满后按最高不超过每人50元标准给予见习(实训)基地补助。政府组织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含港澳台大学生)来温短期实习的,给予实习人员每人每月1200元实习补贴,并承担实习期间必要的食宿、交通、通讯、考察、参观等活动费用。   实习人员在温期间综合商业保险费用由政府承担。全市每年认定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训、见习)基地,其中被认定为双一流高校在温实习(实训、见习)基地的,并在一个年度内接收研究生或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实习人数在10人以上的(实习1-3个月),给予基地1万元年度工作奖励。实习结束后留用的,按留用一人2000元标准留用奖励(需留用一年以上,按社保缴费时间为准)。被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实习(实训、见习)基地的,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十一)鼓励提升技能水平。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创业培训进行补助。企业新招用职工,1年以内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达一定课时的,按规定给予企业每人200元的培训补贴;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培训达一定课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机构每人200元的补贴。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项目制培训按每人每课时25元、不超过2000元进行补贴,受经贸摩擦影响的企业和我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定企业开展项目制培训可上浮30%;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给予生活费补贴。生活费补贴每人每年只享受1次,不足30天的按1个月计算,不可同时领取失业保险金。对失业保险累计缴纳12个月以上的企业职工,2017年1月1日后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   属于温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范围的,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在原有标准上上浮50%。对新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或市外新引进的紧缺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高级技师、技师每月1000元、500元岗位津贴,津贴限期3年。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赴国内知名院校培训的,按照人均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给予承办单位每个培训班最高20万元的补助;在温州举办高级研修班的,给予承办单位每个培训班最高3万元的补助。根据职业(工种)的类别和比赛成本,给予举办省、市职业技能比赛的承办单位不超过10万元的经费补助。温州市组队参加国家、省级大赛的,给予必要的赛前集训和参赛费用资助。    五、优化公共服务   (十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供给。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的政府部门组织的省际对口劳务协作、省内劳动力余缺调剂服务、就业创业专项活动等根据路费和住宿费给予企业就业创业服务补贴。企业开展的政府部门组织的用工监测给予经办人员每月50元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举办的公益性招聘活动的,按照实际费用给予每场不超过1.5万元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政府举办的准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按介绍成功的人数给予机构每人10元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每年每人最多享受2次。政府举办的准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市民教育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的,按每年每人5元给予机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就业指标体系建设。推进基层人力社保平台建设,推广“就业创业码(瓯越码)”,全面落实就业失业登记工作,给予社区每年2万元补助。规范村级人力社保协管员管理,分别给予专职、兼职协管员每月900元、600元的岗位补贴;给予专职协管员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企业缴纳部分的最低标准之和。对获得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称号的社区(村),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奖励。   (十三)扶持创业服务机构。   对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活动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创业园或创业孵化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按实际孵化成功企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数量给予创业园或创业孵化企业每户5000元的创业孵化补贴。对人力社保部门参与举办的“奇思妙想浙江行”等各类创业大赛,给予承办单位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对获得市级以上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金(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县(市、区)级奖金为市级标准的50%。对创客文化节、创业专题片、温州市家政能手大赛承办单位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对开展创业讲坛活动的承办单位,按照每参加一人补贴200元的标准给予承办单位每场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园,经认定,前2年按500元/平方米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建设补助(第一年给予三分之二,第二年给予三分之一),后3年根据运营考核情况给予运营单位每年不超过100万元的运营补贴。对于新建成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示范企业纳入就业创业服务供应商库,优先享有政府购买服务事项资格。   (十四)深化校企合作。   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适时举办校企对接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我市各高等院校互设人才工作站,成功建站的企业或高校在工作站顺利运行一年后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经费补助。一家单位设立多个工作站的,最多享受2次经费补助。   六、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十五)鼓励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   对低保家庭、孤儿、残疾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包括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扶贫部门认定的其他经济困难户)和特困人员中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发放每人3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十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   妥善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比例不低于 80%的规定。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积极提供岗位推荐、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每人每年定额9000元依次扣减增 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实施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   (十七)强化公益性岗位供给。   公益性岗位安排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个人每月600元的岗位补贴和300元的社保补贴;未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个人每月700元的岗位补贴。生活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每月300元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经认定的再就业援助基地,每年按照每安置1名就业困难人员补贴3000元的标准给予基地不超过15万元的补助。生活困难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经社会多方援助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给予每年1500元的补助。毕业2年内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的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中的失业人员,可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申请6个月的临时生活补助,补助每人只能享受一次,与培训生活费不能同时享受,所需资金由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十八)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   企业招用生活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实际聘用人数给予企业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企业缴纳部分的最低标准之和,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十九)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落实大龄失业人员待遇延长政策。自2019年12月起,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由其失业前最后参保地经办机构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阶段性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2020年3月至12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参保缴费不足1年或参保缴费满1年但因本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失业补助金标准与失业保险缴费时间挂钩。缴费时间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其失业补助金标准为当地失业保险金的20%;缴费时间大于1年(含1年)的失业人员,其失业补助金为当地失业保险金的30%。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间不享受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附 则   1.关于政策适用范围与对象界定。   本政策所列条款适用范围均为市区,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所指企业为注册地和社保缴纳地在温州市区的企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等与企业同等享受创业就业政策。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政策。本政策所涉及的就业创业实体需正常经营,个人需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同一对象按照就高原则享受同类政策,不重复享受。   2.关于资金到位与受理。   资金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各级都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就业专项资金可用于经市政府批准的有关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其他支出,包括创业项目开发、宣传活动等经费。各类补贴需在申报期限内提交,逾期不予受理。社保补贴按“属地管理,先缴后补”的原则给予补助。   3.本意见中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经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含在读留学人员),技工院校的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全日制以教育部门证书为准。中小微企业划型按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标准确认。灵活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除与用人单位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和个体工商户以外,以个体劳动者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形式。初次创业人员不包括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兼职创业人员。“以上”均包含本数。   4.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特别明确执行期限的除外),实施细则另行制定。本意见由市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有连续年限且符合条件,其未兑现完毕的期限可顺延,顺延期间不符合条件或放弃申请的则终止享受。此前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涉及上级规定调整的,按上级新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