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论述任务型教学法如何运用于外语教学

1. 交际型的任务教学设计。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最有效办法是增加英语交际机会,创造语言交际环境。教师可以将模拟交际的假设情境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如设定一些商场购物、日常生活等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其中,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对话。例如,在学习Unit 12 Life full of the unexpected一文后,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与大家分享,并以“Life”为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学习,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6人一组开展英语电视采访节目,2人为主持人,4人为受访者,由受访者为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新鲜,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2. 调查型的任务教学设计。调查型任务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类任务需要一定的信息沟通,学习具有自主性,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快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语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生活中可以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放学后的计划、父母的爱好、日常生活习惯,爱吃的水果等。当学生学习到apple、banana、orange、pear等水果英文单词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对话情境,如设计成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I like fruits very much,such as oranges,bananas and apples,What about you?这些都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3. 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任务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时,英语教师不但要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进行锻炼。所以,在课堂设计时教师要在任务中明确不同的任务要求,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表达,这种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假设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恋爱,但女方父母反对,这时老师可以作为女主角的家长,然后找两个学生来扮演恋爱中的男女主角,再找一个故事的讲述者,由恋爱男女主角表达各自对异国恋的观点,并向家长传递在一起的决心。女主角:But Chinese people often criticize the women who become girlfriends or wives of foreigners.男主角:I can certainly to her good, is all better than all people.家长:I believe in you.这个任务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能动性”。4. 多元化的任务教学设计。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以选取流行英文歌曲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话剧、英文演讲稿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摘 要:认知风格作为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是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影响认知风格的因素方面来初步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相关应用以及作为外语教师应如何顺应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而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认知风格;外语教学;因材施教   所谓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组织和信息加工方式。笼统地说,认知风格是指人们所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不同方式,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朱智贤,1991:537)Messick在1972年把认知风格定义为“个人观察、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模式”。这一术语是Allport在1937年首先使用的。对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在六七十年代,认知风格的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有大量的认知风格结构被提出和验证,如场依存性-独立性;聚合型-发散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等等。而对此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Herman A.Witkin,1916—1979)。自90年代开始,认知风格的研究便出现了突破性的成果。这一成果则主要由英国著名的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Richerd.Riding)及其同事完成的。他们不仅综合了已有的对于认知风格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认知风格的结构,且发展出一套认知风格的评估体系,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并将其应用于真实的场景之中。   一 、影响认知风格的因素   1.影响语言学习的认知风格主要有场依赖型(field dependence)/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沉思型(reflectiveness)/冲动型(impulsiveness)、宽型(broad category width)/窄型(narrow category width)。 隶属于场依赖型的学习者比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控制。Ellis在 1986年指出,场依赖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①依靠外部参照系统来处理一些相关的信息;②倾向于从整体上来认识事物;③自己缺乏主见;④社会敏感性强,容易与他人进行交际。而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则表现为独立性较强,除此之外还具有其它的特点,如:①不需要外部的参照物,以自我为参照系统;②倾向于分析;③社会交际能力相对比较弱。   而外语学习过程亦表明,隶属于场依赖型的学习者容易被一些不太重要的语言材料分散其注意力,然隶属于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则将其注意力投向于语法知识方面的学习。Naiman在1970年时研究发现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善长做句型模仿、听力等方面的练习,而场依赖型的学习者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要薄弱很多。Schuman在1978年亦撰文指出,场独立型的学习者虽然被认为善于分析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他们学习语言的成功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正式的语言测试之中。而场依赖型学习者则相反,他们开朗、热情,善于交际且善于从整体上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如果语言学习成功是以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作为衡量标准的话,他们就是名符其实的成功者。换句话说,即场依赖型的学习者更加容易在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中取得成功。因而根据学习条件、场合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其实都是很有帮助的。   2.沉思型与冲动型是认知风格的另外两种类型。隶属于沉思型风格的学习者遇事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会经过多方面考虑才采取相应的行动;然隶属于冲动型风格的学习者遇事则表现为欠缺一定的考虑,较倾向于不经过冷静思考和权衡利弊就匆忙的,不计后果的做出决定。Kagan制作了“配对熟悉图案测试”(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来测量沉思型与冲动型认知风格。在图案测试时,沉思型的学习者会在审视所有事实后,给出答案因而其答题速度会相对慢一些,但是他们的答案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冲动型的学习者则会在审视一部分事实后,就很快做出回答,因而其猜测的成份很大,相应的他们的答案也就没什么说服力了。   经研究表明,在外语阅读理解方面,沉思型的学习者阅读速度不快,但是对文章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且比较善于推理归纳,因而犯错较少。而冲动型的学习者阅读速度虽然快,但对文章理解不深,因而犯错较多。然在口语表达方面,冲动型的学习者会在自然或交际的环境中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的反应速度快,更注重交际的流畅性从而忽视语言的准确性;而沉思型的学习者则会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如教室里取得成功,因为在教室里往往是通过思考后才会发言。   3.宽型与窄型的认知风格指的是学习者对事物归类过宽或过窄的倾向性。这两种风格与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联系。如隶属于宽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非常富有探索精神,然胆量大的代价则是容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从而把一些不符合语言规则的错误项目当作正确的项目来使用。而隶属于窄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又过于保守,不敢大胆地运用必要的概括能力,这种保守对外语学习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亦不能断定在外语学习的方面,两种认知风格孰优孰劣,而是需要根据外语学习理解和表达等不同方面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认知风格更为合适。   二 、学习者的个体认知差异   1.外语学习能力的不同一是表现于在语言学习中,个体的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语言技能掌握的不平衡。亦是说,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强;而另外有些学生则擅长学习语法知识和记忆新单词,在阅读与写作中表现突出,但却不愿开口表达。   2.外语学习能力的不同二是表现于学习者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的不同。认知风格指学习个体总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指对某一具体任务所采用的方法。下面简要的介绍几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它们包括:   ①场依存与场独立   场依存风格较易把握事物观点的全局;而场独立风格则擅长分析,能从整体中辨别部分,可集中精力于某件事,并能不受周围变项的干扰对各个变项进行分析。有研究证明隶属于场依存风格的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能更好地习得外语,而隶属于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则是在以分析语言规则、句型操练为主的课堂学习中更能发挥其优势。

语言学在外语教学的应用

语言学在外语教学的应用:应用语言学:按其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教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除一般的语言教学外,还有为不同目的和不同对象服务的第二语言教学、科技外语教学、双语制教学、聋哑盲教学。②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③辞书编纂。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④翻译。这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如何处理好意义的传达和形式的转换,有很多问题要探讨。除上面这些课题外,一般应用语言学还涉及言语矫正、舞台语言研究、建立国际辅助语、制定速记系统。机器应用语言学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来处理自然语言。有以下几个主要课题。①实验语音学。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后,语音实验从音素音节分析扩展到成句成章分析,同时超音段特征成了重要研究对象。除了语音分析,还有语音合成的工作要做。②机器翻译。电子计算机和语言的最早结合开始于机器翻译。它开辟了计算机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同时又为许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及许多技术成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试验场。不过就已有的成就来看,机译系统的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差甚远;而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2]③情报检索。情报检索中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这种语言应能准确表达文献主题和提问主题所需的词汇语法,不应产生歧义,并且便于用程序运算方式进行检索。④汉字信息处理。汉字字形繁复,字数庞杂,而且存在大量的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现象。这给编码输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使编码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输入迅速,需要对汉字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机器应用语言学除了以上这些课题外,还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言语统计和少数民族语文的信息处理。

[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摘 要: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关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的外语教学从基础阶段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似乎一直都在为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使原本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初衷的外语教学变了味。由于对语言的狭义理解与认识,外语教学中通常只是孤立地教语言,教语言形式,将语法、词汇、语音、书写等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及所达到的程度高低视为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外语教学很少与文化挂钩,使学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及文化的误解,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很多障碍,甚至造成交际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视了英语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例如:据说有一位女生到英国留学,好不容易租了一间房间,到了月底房东来收钱,钱到手,房东说谢谢,动身要走时,她出于礼貌,顺便练练英文就说:“Must yougo now ?Don"t you want to stay longer?”(就走了?不再坐坐?)没想到就是这句“客气话”差点没把老外吓跑。再如在英美国家,客人进入主人家,应脱掉外套以示礼貌,给人一种“宾至如归”之感。据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进入客厅时,没有马上脱下外套,当主人提出要将他们的外套挂起来时,他们起初往往会客气地说:“没事,没事,我自己来。”甚至说:“不用,不用。”主人见状便问:“Are you feeling very cold ?”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Yes,rather.”。中国学生根本没有领会英美的这一风俗习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在不同场合说得体的话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身修养      教师在文化交际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自身跨文化背景知识贫乏,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无从谈起。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英美文化,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英语的实用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功底,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英美文化素养。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现,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观察、总结、比较不同的文化。因此,要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对其加强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者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与民族文化蕴藏的内在关系,挖掘内涵,进行文化比较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进行文化比较,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比如,有个对话里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ld are you ?”时,老奶奶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教师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知识补充给学生,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讲授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如Lovely day,isn"t it ? Miserable weather,isn"t it ? It is so cold today,isn"t it ? 又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m glad to hear that. ”,所以,在讲授“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   另外,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某些词义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凡是遇到具体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都应适当提醒学生。如“狗”在中文中常带有贬义。在中国如有人听到“You are a luck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 dog ”是“幸运儿”的意思。又如,“congratulations”常译为“恭喜,祝贺”。在中国,人们对新娘、新郎都是一样的道贺“恭喜”;但在英美,“congratulations”只能对新郎说,而对新娘的恭喜是“Best wishes”或“I wish you very happiness”切不可以说“congratulations”,否则会令新娘大为不快。因为congratulations是对经过努力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人的祝词。如果对新娘说此话,就意味着她曾千方百计地追求新郎,对她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不过,要是在工作上,学习上取得成就时,人们则非常乐意听到congratulations。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应注意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所说:外语教学如果只教语言而忽视文化教育,终究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而如果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则可将其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动力,为外语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词义挖掘法、习语对比法、翻译对比法等文化教学策略,配合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即兴演讲、采访等任务驱动型课堂活动。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pair work,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创造模拟情景可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语境,他们也能从容自如地应对。营造英语气氛,找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奋点,变乏味的知识为有趣的生活情景,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变教师单向灌输为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熟悉语言,学习语言,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沟通交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语言教学不应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分割开来。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使得学生对跨文化的差异有敏锐的感知,使得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需指导学生学习和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充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E. Hinkel.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先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徐力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初二上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八模块第一单元课文怎么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初二英语第一单元课文怎么翻译

如何教儿童学习英语――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许多小学将要开设英语课。家长们关心的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学好英语?教师们关注的是:应该如何教小学生学习英语?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多年来,外语教学研究人员一直都在不断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是如何掌握语言的?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总是能理解的比能表达的要多。换句话说,人们所能听懂的,永远比能说的要多;而所能读懂的,又比所能写的多。我们能欣赏小说和散文,但我们自己并不一定能写的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读的东西越多,我们的表达能力也会越强。正如唐代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讲母语?为什么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到了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所以我们说,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母语的时候,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听懂许多话了,到一岁多时,能逐渐断断续续地说出一点话,其原因就是,孩子有机会频繁地接触母语。所以,教学习儿童学习英语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让他们多接触英语,而不必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表达,或者非常正确的表达。这里说的“尽可能多的接触”,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要想让儿童尽快地学会英语,就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触英语。无论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也好,还是更早或更晚一些,关键是接触语言的频度。但是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毕竟不同。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一定非先在口头上说的很流利,才能接触文字。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在能说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读得懂书面的语言。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读的东西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而且越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语言时不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言的难易程度。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一个说法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让他们听,让他们读。而且,还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们用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因为人们发现,只要学生理解了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说不写,也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国际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叫“全部动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让学生边听边做各种动作。只要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教师说摸鼻子,学生可以照教师的指令做,实际上也是在掌握语言。这种方法对儿童和初学者非常有效。有些人认为学习外语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书上有的就都要详细的讲,一定要学生全部掌握。其实外语学习完全可以“泛而杂”。如果人们能够了解到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总是理解的高于表达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语言,这样就会放心地让孩子多见一些语言材料,无论是听的还是读的,而不必急于要求表达。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英语,比如。文具、衣服、道路标志、电器等上面,就有许多英语。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学生们就可能轻轻松松地学到许多英语。不过,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输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模仿还需要有表达的练习,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靠模仿。许多人相信,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种观点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语言练习,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句型结构。学习语言的确需要模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么。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语言。比如只是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结构,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些句型结构所表达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在课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意语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模仿才是有效的。换句话说,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尤其是在结对练习、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听颜色的词,一边让他们把书上的一幅图画按老师说的颜色画出来,他们对于颜色的记忆就比单纯口头说要好。另外,如果我们在学习食品时,让孩子在小组中说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并且让其他同学把大家说的记录下来,他们就会注意其他同学所表达的内容,这时他们记忆的最好。所以外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不仅要有“可理解的输入”,还要有“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有些教师在组织小组练习或结对练习时,总是担心学生会表达错误,担心学生的语言错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学生掌握英语,今后会不断地犯相同的错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仅仅能模仿所接触到的语言。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并非像鹦鹉学舌那样。只能机械的模仿重复所接触到的语言,人们有创造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人们都会说出他们以前没有听到或读到过的句子。换句话说,人都有创造,发挥的能力。按照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在学习母语和外语的时候,都会说出一些不正确的句子。比如学生在学习了He is a student.之后又学习实义动词的时候,可能会说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这样的句子。但这是人们学习语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经过一定的错误时期,这些语言的错误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们能理解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就可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一定有错必纠,而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笔者在教学的时候,经常对学生说: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错误越多,你将来就越是好学生)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否则教师就真正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学生们对任何人犯的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当人们的心理压力小的时候,他们学习语言就非常好。如果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过滤”掉。另外,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犯语言错误,主要是由于不明白语法的规则。所以他们在教学时,往往倾向于详细的讲解语法规则。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明白了语法的规则,就可以讲的正确、写的正确。实际上,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明白语法规则和能说出、写出正确的语言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非常了解语法规则,也不能保证不犯语法错误;甚至可能会把某项语法规则讲的头头是道,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讲或写不正确。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我们都知道she 与he区别,但是在使用时仍然免不了会说错。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语言就像学开车和游泳一样,主要靠练习,而不是靠记忆规则。另外,孩子在学习母语时,并不是先明白了语法规则,才能说出正确的语言。比如在让小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不可能先和他们讲语法,再让他们去做这件事。当然,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显然也是不行的。我们并不是反对学习语法,而是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语法的用法,去归纳语法的规律。同时应该明白,儿童毕竟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理解抽象语法的能力远远不及成人,而且他们对于语法的关注点与成年人也是不同的。当然教儿童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一些语法的区别时,比如为什么复数时,有些词要加-s或-es。可以让他们自己归纳一下所见过的语法现象,但是不宜讲的太复杂,否则反而使他们更糊涂。另外,儿童学习外语的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是不同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一英语必修一听力MP3下载 急用,谢谢

我有MP3语音还有听写外研版高中必修1-3册的软件《大口啃英语》,你私信我,我发给你下载链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新标准)教材听力下载

你有教材听力文本吗?如果有(或者手工录入),就可用一个叫“创新文字朗读精灵”的软件来制作MP3,这是一个朗读中英文的人工智能软件,还能进行中英文互译,能对网页,QQ等进行朗读。转出来是播音员水准,真人语音,跟磁带没两样。学习英语再好不过了。你可以到它的网站看看它的动画演示

五年级上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单词表单词

我有这些第一单元nice 友善的 always 总是 but 但是 a bit 有一点 shy 害羞的 quiet 沉默的loud 吵闹的 helpful 有帮助的 plus 加上twenty 二十 more 附加的,更多的第二单元wide 宽的 old 老的 london 伦敦 from 来自river 河流 clock 钟 high 高的 new 新的round 圆的第三单元maybe 也许 tiger 老虎 lots of 很多 phone 打电话,电话第四单元writer 作家 future 将来 policeman 警察第五单元fruit 水果 apple 苹果 pear 梨 orange 橘子peach 桃子 fourteen 十四 them (宾格)他们thirteen 十三 fifteen 十五 sixteen 十六seventeen 十七 eighteen 十八 nineteen 十九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的证书含金量高吗?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是国内很权威的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和研究机构,是教育部支持和认证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什么版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2010年完成企业改制,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

北京站下车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走么走

读《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

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带有教师强烈的个人色彩。但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那些优秀的教学实践肯定会被提炼出基本原则,上升到理论和方法层面,被归结为某个流派。梳理过往的教学方法与流派,对教师而言,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能看到前人成果,也能对应历史坐标,看到自己所处位置和发展方向。 这本《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武和平、武海燕编著。这本书梳理了过去近百年来外语教学的方法与流派。每个方法与流派都配套介绍了方法概念、典型课堂、案例解析和对话交流。 外语教学流派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活动主义。二者的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人们对这两大流派的偏好呈现“钟摆现象”,即一段时期重视语言形式,但又觉得不足,又会偏重语言意义,但一段时期后又会折返回语言形式。实际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后来的人们又开始结合形式和意义,开拓出新的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始于18世纪。它最早被用来研究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强调语法分析。早期语法翻译法被称为古典翻译法,包括语法翻译法、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后来经过演变,语法翻译法被称为近代翻译法,又被称为“译读法”,兼顾听说训练。 语法翻译法简便易行,所以长期以来被一线教师广泛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会先安排学生听写单词,然后教师翻译课文,讲解重点词汇、短语、语法,接下来提问一些文章内容的理解问题,最后布置作业,例如识记单词、造句练习、翻译句子、背诵课文。整节课以“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为主要特征。 语法翻译法的优势在于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读写和翻译能力,适应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点;缺点在于对听力口语训练不足,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 直接法的诞生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快速扩张,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尤其需要口语能力强的人才。于是语法翻译法重读写轻听口的特点使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直接法应运而生。 这种方法提倡直接使用目的语,因此对教师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教师要争取做到全英文教学,用英语讲解语法,示范发音、引导学生做口语练习、做听写等。涉及新单词时,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动作等,不使用母语。直接法主张让学生接触真实语料,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 直接法也有其缺点,例如在不使用母语的情况下,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可能不到位。 与直接法类似,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也是由社会背景催生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入二战,急需各类外语人才,于是启动“军队特别训练项目”。这个特训项目通常为期6周,学习者每周学习6天,每天10小时,内容为情景对话以及固定句型,小班授课,动机强烈。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并被引入常规学校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先示范对话,借用图片、动作、语调等让学生理解目的语意义,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演练。在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进行个别词的替换,让学生做替换练习,之后从句型替换进入句型转换环节。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坚实,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但对教师的口语要求较高,同时操练较为机械,对于军人来说尚可以接受,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乏味,同时对阅读和写作训练不足。 语言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交流需求急剧上升,社会对学生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从记忆上升到智力。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针对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弊端,升级了语法翻译法,提出了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语言的意义。 在讲被动语态的课堂上,教师先写出两个同义例句,一个为主动语态,一个为被动语态。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填写表格(连接词、主语、动词be的形式、动词过去分词形式、状语短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差异,总结语法规则,教师适当回顾动词变化规则,之后给学生一些例句进行类型判别。教师让学生做单词组句、主被动句型转换、翻译练习,再让学生以家乡为主题进行口头报告,最后一并纠正错误。 认知法包含“语言理解--语言能力培养--语言运用”三个阶段,强调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导入新知识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作为桥梁,兼顾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言规则的积极性,允许教师适当使用母语介绍语法规则,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通过教师指令、让学生做动作。这种方法强调动词、身体动作,有利于提升听力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实物、图片、动作来让学生理解动词含义。如果是班级课,教师可以做连词成句练习,让几位学生上台,每人拿一张单词卡,由台下的学生指挥台上的学生调动位置。这些单词的数量可以按难度梯度增加,例如一开始是几个词组成的简单句,接下来教师添加修饰语,从简单句升级到复杂句。 全身反应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左右脑,更直观,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较适用于活泼好动的儿童和初学者,但对于成年人和高级学习者来说可能不太合适; 同时这也对教师的肢体语言提出更高要求,有些抽象词汇和句型很难用肢体表达。 二战后欧洲复苏,许多移民涌向欧洲寻找工作机会,相应地需要学习外语。欧共体的语言专家结合当时流行的多种理论,提炼出一套新的语言教学法即“交际法”。这个方法强调“话题--功能--结构”的三者统一,重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先把座位从“秧田型”转成“马蹄型”,让学生两两分组,学生A和学生B拿到不同的信息卡片,两个人进行对话。学生练习一会儿以后,教师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对话,之后教师总结语言规则和用法。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四个人一组,先听一段材料,然后四个人分别领到不同的任务卡,进行对话。教师在此过程中来回走动,最后总结语言错误以及纠正,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作业。 交际法所使用的材料是真实的; 给学生不同指令卡造成信息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交际需求,同时卡片比口头交代更有效;教师的角色多变,例如资源提供者、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提示者等等。 交际法间接催生了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这种新教学法与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核心是“在做中学”(Learning in Doing)。这种方法也被纳入了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在课堂上,老师先按照语言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近讲台。老师布置任务,即为班级郊游采购食品,制定预算。教师展示一些食品图片,让学生分类,然后分发任务卡,向其中一组做示范。教师来回走动,指导各组完成任务,最后让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最后教师从语言质量、预算控制、食品丰富性等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局限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脱离较远,教师必须在任务设置上多加思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项目,可以看成任务的拓展。基于项目的教学法Project-Based Language Teaching,可以看成基于任务的教学法和基于内容的教学模式的结合。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用两周时间完成一份新西兰的导游手册。 基于任务的教学法更侧重于师生互动,教师以传授为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面向个体。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则侧重于学生团队合作,教师更像项目经理,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面向小组。基于项目的教学法更能发挥个体特长。 这种方法把语言和内容相结合,强调在某个主题之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吸收了二语习得理论、合作性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包含四种原型模式:沉浸模式、主题模式、附加模式、保护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用地球仪引发学生头脑风暴,教师把学生说的汉语地理概念翻译成英文并写在黑板上。之后教师发放相关文本,填上其中的空格处适合的单词,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校对。之后,教师解释其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地理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做猜测游戏,根据经纬度猜测国家或城市。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列出五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并找出经纬度。 这种方法引进英语之外的专业内容,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教师适当采用scaffolding支架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新单词;最后作业结合了语言和学科,带有一定的认知挑战性,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词汇法强调语块chunk和语料库,是一个“观察--假设--验证”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单词卡,上面有名词,教师让学生找出可搭配的动词。之后教师解释这些短语,引入主题文章,用思维导图列出相关词汇。教师利用网站just the word查找其中一个词汇及其搭配,接着让学生回到文章,找出其中的固定搭配和半固定搭配。课堂后期,教师让学生尽量用这些词汇讨论自己的生活相关主题。作业时是让学生利用上述网站查找另一个核心词的相关词汇和搭配,并写主题文章。 利用语料库可以快速找出常用高频词,有利于学生缩短对单词从学习到使用的过程。 词汇法有利于帮助学生以语块为单位记忆单词,提升记忆效率; 同时,由于这种输入方式是基于场景的,因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将学生的学习中心从语法转移到语篇; 有利于克服母语干扰。 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教师应该淡化方法意识,但强化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重视意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教无定法。这些前人总结的教学方法,至今仍为很多教师采用。每个方法与流派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可调整之处。了解前人做法,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自省意识,用成熟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应做到“知其然,以知其所以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的布局

该建筑在立面处理、平面布局、室内外装饰、室内外空间设计上都有独特新颖的的手法。一期建筑南北立面平和,而东西立面展现出强烈的个性。首层斜向轴线大厅形成三角立面,一道玻璃隔断将龙砚喷泉分为室内外两部分,清澈的泉水在室内外穿梭流动,沟通了室内外空间。大厅内的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塑像以及墙面上用小红泥烧制的多国文字:“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题。三层的中式屋顶花园以小桥流水为主题,配以人和树,体现着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首层的西式庭院以断墙、古典柱式为符号隐喻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二期设计从室内空间穿出的廊桥,使两期建筑连成一体,并与一期建筑自然围合成一个室外庭院:一道空中廊桥从树冠间穿梭而过;东西侧的桥墩上镶嵌着古人如画的诗句。不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室内中,以及环境设计构思里,两期建筑都体现了共同的设计思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翻译中文翻译?

新外研初二英语上册单词对话课文与翻译Module8Accidents-豆丁网

如何教儿童学习英语 ——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总是能理解的比能表达的要多。换句话说,人们所能听懂的,永远比能说的要多;而所能读懂的,又比所能写的多。我们能欣赏小说和散文,但我们自己并不一定能写的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读的东西越多,我们的表达能力也会越强。正如唐代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讲母语?为什么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到了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所以我们说,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母语的时候,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听懂许多话了,到一岁多时,能逐渐断断续续地说出一点话,其原因就是,孩子有机会频繁地接触母语。所以,教学习儿童学习英语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让他们多接触英语,而不必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表达,或者非常正确的表达。这里说的尽可能多的接触,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要想让儿童尽快地学会英语,就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触英语。无论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也好,还是更早或更晚一些,关键是接触语言的频度。但是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毕竟不同。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一定非先在口头上说的很流利,才能接触文字。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在能说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读得懂书面的语言。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读的东西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而且越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语言时不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言的难易程度。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一个说法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让他们听,让他们读。而且,还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们用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因为人们发现,只要学生理解了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说不写,也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国际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叫全部动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让学生边听边做各种动作。只要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教师说摸鼻子,学生可以照教师的指令做,实际上也是在掌握语言。这种方法对儿童和初学者非常有效。有些人认为学习外语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书上有的就都要详细的讲,一定要学生全部掌握。其实外语学习完全可以泛而杂。如果人们能够了解到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总是理解的高于表达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语言,这样就会放心地让孩子多见一些语言材料,无论是听的还是读的,而不必急于要求表达。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英语,比如。文具、衣服、道路标志、电器等上面,就有许多英语。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学生们就可能轻轻松松地学到许多英语。不过,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输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模仿还需要有表达的练习,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靠模仿。许多人相信,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种观点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语言练习,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句型结构。学习语言的确需要模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么。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语言。比如只是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结构,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些句型结构所表达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在课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意语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模仿才是有效的。换句话说,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尤其是在结对练习、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听颜色的词,一边让他们把书上的一幅图画按老师说的颜色画出来,他们对于颜色的记忆就比单纯口头说要好。另外,如果我们在学习食品时,让孩子在小组中说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并且让其他同学把大家说的记录下来,他们就会注意其他同学所表达的内容,这时他们记忆的最好。所以外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不仅要有可理解的输入,还要有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有些教师在组织小组练习或结对练习时,总是担心学生会表达错误,担心学生的语言错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学生掌握英语,今后会不断地犯相同的错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仅仅能模仿所接触到的语言。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并非像鹦鹉学舌那样。只能机械的模仿重复所接触到的语言,人们有创造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人们都会说出他们以前没有听到或读到过的句子。换句话说,人都有创造,发挥的能力。按照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在学习母语和外语的时候,都会说出一些不正确的句子。比如学生在学习了he is a student.之后又学习实义动词的时候,可能会说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这样的句子。但这是人们学习语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经过一定的错误时期,这些语言的错误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们能理解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就可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一定有错必纠,而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笔者在教学的时候,经常对学生说: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错误越多,你将来就越是好学生)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否则教师就真正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学生们对任何人犯的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当人们的心理压力小的时候,他们学习语言就非常好。如果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过滤掉。另外,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犯语言错误,主要是由于不明白语法的规则。所以他们在教学时,往往倾向于详细的讲解语法规则。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明白了语法的规则,就可以讲的正确、写的正确。实际上,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明白语法规则和能说出、写出正确的语言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非常了解语法规则,也不能保证不犯语法错误;甚至可能会把某项语法规则讲的头头是道,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讲或写不正确。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我们都知道she 与he区别,但是在使用时仍然免不了会说错。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语言就像学开车和游泳一样,主要靠练习,而不是靠记忆规则。另外,孩子在学习母语时,并不是先明白了语法规则,才能说出正确的语言。比如在让小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不可能先和他们讲语法,再让他们去做这件事。当然,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显然也是不行的。我们并不是反对学习语法,而是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语法的用法,去归纳语法的规律。同时应该明白,儿童毕竟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理解抽象语法的能力远远不及成人,而且他们对于语法的关注点与成年人也是不同的。当然教儿童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一些语法的区别时,比如为什么复数时,有些词要加-s或-es。可以让他们自己归纳一下所见过的语法现象,但是不宜讲的太复杂,否则反而使他们更糊涂。另外,儿童学习外语的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是不同的。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China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ion),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隶属于“中国修辞学会”,属于二级学会。研究会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会员制,主要面向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为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及其领导班子于2001年5月18日选举产生,会长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秘书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现秘书处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内。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6月,属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领导、并隶属于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总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为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研究会已历经四届,第一届会长为王佐良先生,第二届会长为许国璋教授,第三届会长为胡文仲教授,第四届会长为文秋芳教授。常务理事会成员主要由全国各地高校有英语专业博士点的英语院系学者组成。

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 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简称"外研社", 坐落在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毗邻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外研社没有独立划分出去前, 外研社就是北外的学校出版社.从北外西院到外研社, 就一圈栏杆, 还有一个门, 没锁, 自由进出.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 简称"外教社", 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上外的老师都通过外教社出版自己的外语类书籍, 确切的关系, 得请上外的朋友来详细解释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隶属哪个单位

楼主您好,外研社之前是北京外国语学院自办的出版机构,现在出版社都改制了,属于独立企业法人,自负盈亏的企业。更多出版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我们,树上微出版很高兴为您解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介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2010年完成企业改制,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面向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成人,针对不同用户需求,量身定做全面的一站式教育解决方案。在出版领域,不仅有传统优势产品教材辅导、工具书、外语期刊读物,还有文化服务性产品对外汉语、文化传播、科学名家巨著等。每年出版的5000多种图书期刊中,有新书1000余种,重印书4000多种,其中许多产品获得国际和国内优秀图书奖。外研社图书已成为广大学习者心目中的经典品牌。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刊物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 该刊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均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北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并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其被长期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编制,自1991年首评以来一直名列外国语类核心期刊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在该系列中位列第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中心编制,在全国16家语言学类期刊中位列第一),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获评“北京市十佳社科学报”和“北京市一等奖社科学报”等。并为《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学术性、规范性得到国际学界认可,为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研究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等著名文摘检索刊物收录。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一、外语教学与研究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 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刊。 [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总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34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731。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被引量54522、下载量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3.15。 二、刊物历史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起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 2014年11月,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三、办刊条件1、栏目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以英语为主,兼顾俄、德、法、日及其他语种。刊登翻译理论、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介绍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翻译技巧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读者主要面向为高校外语教师与翻译工作者、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 2、人员编制据2018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官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审委员会拥有21位编委。 四、办刊成果1、研究发表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 收录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被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2、影响因子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总被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34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731。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被引量为54522、下载量为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3.1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88种)排名为第11名,在语言文字(43种)排名为第2名。 3、荣誉表彰《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语言学类权威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五、文化传统1、办刊标准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办刊责任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建设具有高学术水准和高编辑质量的全国语言/外语类著名学术期刊。 以上就是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介绍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原名《西方语文》,创刊于1957年,是中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该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下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排印出版,是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每期印数在35000册以上。

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大学除了学英语以外还有学其他语种的,比如法语德语什么的,这个学校的外语是英语,不开其他语种的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有哪些特点?课堂都是用外语教学的吗?有什么弊端?对考研有什么影响?(希望此类毕业生解答)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呈不断扩张的趋势。在跨国教 育的各种形式中, 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 渐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 问题, 如合办项目申请程序冗长, 师资管理不健全, 无法确保高校教育办学质量,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 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力,商品,知识,技术等的跨国界流动,与此同时也 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 加强了教育资源在各国之间的共享,促使各国的教育市场 向全球开放。 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我国教育产业中继公办和民办学校 之外的第三支办学力量。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涉外的教育活动,因此有必要 寻求在政府和学校两级管理系统以外的管理手段, 治理被视为介入政府以及学校 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管理手段。 一、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历与学位颁发合办项目中请程序冗长,延误办学项目的进程。 学历和学位问题一直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授予国家认定的学历、 学位成为一所教育机构是否是正规学校的重要标志, 而学历与学位授予对于高校 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以及资源获得上部有很大的帮助。 一股来说,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主要通过立法,拨款,评估等手段实现宏 观管理。 就目前我国政府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也主要通过国家教育行政机 构,即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具体操作。管理方式上还是由政府集中领导。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对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资格且得到学位并颁 发国外学位的许可的合办项目来说,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教育行政部 门申请, 经由国家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学历教育资格。 同时还要经过一系列程序, 最终向国务院学位行政部门申请颁布学位教育许可。 除此之外还要经教育部留学 服务中心认证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所的评估, 才能获得开 办的许可。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使申请程序冗长,而且多部门管理势必造成工作效 率的低下,结果必将延误合作办学项目的进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可信度。 目前,我们学院两个中外合作项目都可正常发放学历、学位证书,暂不存 在这个问题,但如果继续发展,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范围与专业,也会面临这 个问题。 (二)师资管理不健全,无法确保高校教育办学质量 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市场竞争力的重 要指标。众所周知,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如 具备专业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的能力,创新意识的能力等。合作院校的师 资队伍分成两部分,国内教师和外籍教师。 国内教师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教龄结构不合 理,老中青三级教师比例不协调。多数教师都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年轻教师,他们 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应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而外籍教师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外教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合办 的学校中有很多不是按要求选派来的,而是临时招聘的,所以教育质量也就无从 验证了。据了解,有些外教素质较差,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枯 燥乏味, 课堂气氛不浓, 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互动、 思想交流、 情感沟通能力弱。 这些因素都给高校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我们学院暂时没有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所需教师由其他学院或社会 上借调而来。这些院外教师,我们学院只有使用权,缺乏管理权,因此管理问 题比较突出;外教方面,虽然,我们学今年将有 30 名外教上岗,但是这些外教 也是参差不齐,对我们学院大力推行的英语教学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合理的、完善的师资队伍,为我们学院的健康 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完备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目前为止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权威的法律。 但是, 该条例对于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标准与质量控制缺乏明确的具体标准。所 以导致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备,管理效率的低下。而且条例中只提出了 运行原则和要求, 没有提出监管指标以及可以有效执行的处罚办法,使得合作办 学机构成立后,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无有效措施监控办学机构及其提供教育服务 的质量。 因而中外办学失去了传统高等教育中的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带 来了传统高等教育没有的新问题,如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现实表明,合作办学 在迅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患, 如主管部门众多, 合作办学的外方水平不高, 层次普遍较低等。这都缺乏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作保障。 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我们 学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长远的管理制度,以尽 量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Ⅱ,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 的作用, 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的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 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教务管理工作在中外合作项目 运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体制 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 工作正常运行。 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 突出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 使得教学管理能够在全面考虑所引 进的专业、课程、师资以及本校师资、实训、生源质量等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安 排、整合、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教材等,从而高质量地完 成合作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达到合作双方共同认可的培养 目标,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二、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大 由于办学性质和模式的不同,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招收的学生不同于母体高 校的学生:招收的学生多数层次较低,他们多数高考分数较低,来自经济状况富 裕的家庭,由于长期受父母的过度呵护,自立和自理能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 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与国内同类学生相比,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中外 合作办学学生承受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 同时还必须接受和适应两种不 同的教学体制等。这些情况,都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2.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特点使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这就要求教学管 理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要有较高的外语交流 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教务工作者向“专家型”发展。现实中,中外合作办学教务 工作者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 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专门进行过中外合作办 学教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或培训,普遍学历不高,缺少统一的高校教育管理知识, 尤其是跨国合作办学的管理知识,且终日忙于事务,缺少业务学习和培训机会, 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3.师资存在问题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迅速发展,外籍教师需求量增大,有关院校在师资引进 方面,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引进教师考核机制,引进的外籍教师良莠不齐。外方 教师的流动过于频繁, 不利于他们准确掌握学校和学生的状况,也容易出现教学 不系统、缺乏连续性的问题。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中方授课教师得不到良 好的培训,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外语表达流利、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教师不多。 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着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 临时到外校聘请相关教师等方 面的问题, 这些情况不仅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而且将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 隐患。 4.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学中,评估体系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审 核监督功能。评估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与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的 教学管理中, 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许多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并无定法, 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尚未建立起以教学评价为 核心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评估体制,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学校、满足不同需要的教 学评价方法。 三、对解决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建议 1.提高生源质量 但在现实的合作办学实践中,一些合作办学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 为了扩大生源而不惜降低录取标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给教学增大了难 度,也损害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质量水准。因此,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 培养质量, 除了在录取时严格控制录取标准外, 还应在新生外语分数上严格要求, 从而保证录取学生的基本素质。 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中外合作办学达到既定目标的保证。为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学习贯彻国家关于中外合作办 学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充分 学习所管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模式、内容等各项合同条款,有的放矢地管理 教学。第三,对教学管理人员实施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加强现代教育 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培训, 有条件的应该送到国外院校进行外语能力和管理知 识培训,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外籍教师管理 在聘任外籍教师时, 要严格考察外籍教师的任课资质和水平,对所有新到任 的外教进行到职培训,帮助外教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做到知法、守法。向他 们介绍学校的课程体系、 教学环节,鼓励新到任与任职时间较长的外教之间的沟 通,坚持教学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外籍教师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管理人员要及时、 主动地关心外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文化差异,使他们能全身 心地投入工作。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 教学管理是否有成效,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管理 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监控,同时建立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考 试分析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毕业生座谈会制度等,及时获取教 师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为教师授课提供借鉴。在教学管理中引进激励、竞争机 制,把教学质量引入到教师聘任、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等方面,促进教师积极 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 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特点 一、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需搭建起结合中外教育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 我国的国际化本科教育是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大胆尝试,这一尝试过程 正是有效结合中外教育管理体制优势的过程。中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 置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同, 同时双方办学面对的历史文化背景、 社会政治环境、 国民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实施对象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 取西方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 引进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 源, 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先进经验,使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新道路时 少绕弯,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也不能背离在中国本土的具体环 境和实际需求。 中外合作办学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为融合双方教育管理的优点作了许多有 益探索,在整体运营、管理职能设置、课程设置、成绩和学籍管理等方面都有所 体现。 整体运营是以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运作,资产国有有利于保证教育机构的 公益性和无私性,企业化运作则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设置管理职能时, 学院有传统的部门和系别执行日常教学运行和管理职能, 又专设各部门的质量监 督职能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和体系。学院经过科学论证和研讨,对本科教 学方案进行了调整, 增设了部分语言课程,这既保障了原教学方案中专业课程的 承接和权重关系, 又尊重事实, 能帮助学生克服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的语 言障碍。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每门课程的考核包括出勤、作业、期中和期末四部 分。作业成绩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调查、企划作业等实地操作获得,锻 炼了学生组织策划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期中考试在中期检查了教学效果,既便于 教师调整教学方式, 也促使学生反省学习中的成败。 通过这样不间断地努力探索, 学院逐渐搭建起了能结合中外教学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 二、教师管理方面,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 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 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 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 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 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 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 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这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 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师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也有所体会和总结。西 方的教育侧重于实践和操作, 中国的教育则更关注基础和理论的培养,学院根据 不同课程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师资。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 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 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教学的中籍师 资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语言教学中,使用中教讲授词汇、语法、学习技巧等 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同时由外教讲授交流和演讲类课程,以培养 和锻炼学生纯正的口音和语感。 这样的优势搭配,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 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 三、学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 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 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包括了部 分高考失利者;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费用投入较高的教育方式,学生和家 长对之抱有更高的回报期待, 这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 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 合作办学教育对象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 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 有序的管理工作。 通过多年实践,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经验,从而设立了一套严密的 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 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即 按学期检查和预警学生学业情况,将学有阻碍的学生分流出来,予以有效的单独 指导和督促,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向全英文教学环境和高等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的转 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平台即时更新学 生的成绩、出勤、班主任评语、教师评语等信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 况,建立与学院的直线沟通渠道。这一套学生管理思路,姿态开放,既坚持了严 格的教育质量标准, 又实现了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是国际学院以人为本 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具化。 四、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 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命题,唯有切实保障质量,才可能求得发展。我 国虽然已于 2004 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 法》 ,并建立了年审制度,但国际化合作办学在中国毕竟不过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历时尚短,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 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 准。在这种外部质量评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 需要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 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 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 质量始终是合作办学的生命线, 学院要主动接受国内外各级教学质量评估机 构的审核, 积极参与学校和合作院方阶段性的教学工作检查,不断提炼和完善自 身的内部质量监控标准和体系。合作校方定期访问学院,期间通过听取汇报、与 师生座谈、 课程视导、 抽查作业和成绩等方式, 检查和监督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 借势于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学院建立起了严密的内部质量监控标准:成 绩考核实施全过程的双标准, 学业中期分流的预警和指导标准,测评教师教学质 量广幅度、多层级的标准。为进一步保障各项质量监控标准的有效实施,学院又 配套以日常监控结合定期监控、 单项评估结合综合评估、定性评估结合定量评估 的内部监控机制。如此一番内外兼修,国际学院才得以用可靠的教学质量,赢得 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 本身具有探索和创 新的性质, 其教学管理决不是仅将工作语言替换为某种外语的传统教学管理,它 融合西方优势教育资源的过程就是形成自身特点的过程。我们不断探索、尊重和 掌握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 激活办学新思路, 将我国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办得愈加有声有色,培养出大批具有 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大学录取要求中有一条为本科教学中所有专业都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种,是什么意思?

大学录取要求中有一条本科教学中所有专业都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意思就是基本上你学的任何专业都是要包括英语。

”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高考是用小语种,会否影响报读这些学校。

如果一个大学招生简章说“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小语种高考的考生就请不要报考,人家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你怎么就不听呢?

聊城大学外语教学网如何下载

问问你的外语老师吧,我都忘了。

大学入学后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是什么意思?

一般的的学校都是默认外语语种是英语,也就是大学期间必修大学英语,只有一些学校会开设其他外语,也和英语一样,也是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作为学分,关键就是看你学校能不能开设其他语种为公共外语课程了。

公共外语教学是什么意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非英语专业的外语为英语”.

啥叫外语教学为英语

外,我也是服了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同等重要的关系,两者都不可缺,都要学习

第二外语教学

TES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外语教学的特点

浅析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 原则论文摘要:从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分别对教学客体、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考察、论证,阐述了外语教学应实施的四个教学原则,指出我国外语教学应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力求按照人类学习外语的规律去组织教学活动。在21世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的外语教学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但我们在借鉴外国经验的时候,不应是片面借鉴。我们的外语教学不能采用单纯的交际法和翻译法,应该采取认知和交际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外语教学特点出发,采用能够包容与欧美和一些前英美殖民地国家的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相比,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教学客体、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方面加以考察。1.教学客体的特点教学客体指目的语语言,如英语。虽然口语英语教学_资深欧美外教_纠正口语发音广告 口语英语教学-Likeshuo在线英语,资深5年以上欧美外教,趣味式教学,告别死记硬背, 查看详情 >我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的异同是什么???

呵呵,这个问题在参加TCSL培训的时候学过。

海外教育中,外语教学特色有哪些?

外语教学会更加贴近生活,加强口语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会直接公开学生的成绩,会更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环境,而且外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全英文的交流等等。

外语教育学和外语教学论的区别

1、外语教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注重研究外语教育的理论、方法、目标和趋势等方面的问题,关注的是外语教育的整体进程和发展趋势。2、外语教学论是一门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外语教学的方法、策略、技巧和实施过程等问题,注重实践和操作性的问题,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以及教育中的具体实践问题。

外语教学的简史

外语教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希腊语教学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拉丁语教学,那时以讲授语法和修辞训练为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捷克J.A.夸美纽斯(1592~1670)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既强调学习希腊、拉丁语,为复兴古代文化作准备,亦力主在学校开设现代语言课程,以适应民族交往的需要。此后,西欧把外语教学区分为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的教学,前者指古希腊语与拉丁语,后者指西欧一些主要的民族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17、18世纪西欧的外语教学以古典语言为主;19世纪后,现代语言教学逐渐取而代之。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语言教学的范围扩大至东、北欧和亚、非各洲的主要民族语言。中国外语教学约开始于明代,1407年设四夷馆,专修印度、缅甸等国语言。1757年,清政府在北京设俄罗斯文馆,教授俄文。1862年,改建为京师同文馆,先设英文馆,后陆续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同文馆的培养目标为翻译人员,学生约 120名。1903年后,在中学开设外语课。中国外语教学主要教授现代语言,语种的选择常受社会需要和教育制度的模式所影响。清末中学课程抄袭德、日,外语科目先以日语或英语为主,后又以德语或英语为主。辛亥革命后,课程设置效法英、美,以英语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以俄语为主,后又转为以英语为主。

什么是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释义: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某一社区内进行的非本族语教学,一般情况下学习者首先学会母语,然后在课堂里接受的语言教学。中国外语教学主要教授现代语言,语种的开设也受不同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外语教学约开始于明代,现在主要以英语为主。《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双月刊的学术性期刊。

兰州哪里可以买到《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可以去雁滩书刊批发市场.

程晓棠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刊号是多少

程晓棠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际出版刊号为ISSN 1002-6541,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1318/G4,国内外总发行。为基础外语教学类的全国中文核心刊物。

中小学外语教学一般什么时候会有最终结果

中小学外语教学一般考试一个月后会有最终结果。教资考试全国统一时间考试,个别有差距,在每年的十月中旬举行笔试考试,面试在年初二月份左右。由于是全国大型考试考试结果基本是在参加后一个月知道。

中小学外语教学属于sci吗

不属于。SCI是指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收录科学、工程、技术和医学等领域重要期刊的数据库,主要用于科研人员发表和检索科学论文,而中小学外语教学虽然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不被归类为SCI领域。

《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那本杂志更好?

两本杂志都不错,均是2008北大核心期刊。不过《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2004年、2008年三度被评为北大核心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度没有入选,可见相对来说,前者更好些。

叙述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阅读法 2.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 3.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觉实践法 4.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视听法 5.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全身反应法 6.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直接法 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语法-翻译法 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听说法 9.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社团语言学习法 10.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暗示法(Suggestopedia) 12.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阅读法(Reading Method) 阅读法是本世纪初魏斯特(Michael West)在进行英语教学试验中新创造的一种教学法。魏斯特认为,学会用外语阅读比较容易,学生在开口说话前,先学习一定数量的材料,有—定语感,可以减少说话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更快地学会外语。因此,他主张,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能力(即不通过翻译而直接理解)。魏斯特编写的《新方法读本》(New Method Readers)(共10册)是供初学者使用的基本教材,最低限度的词汇量是3500个,其编写原则如下:1.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能看到自己的成绩。2.通过课文学习生词。3.词汇越少,它的使用范围就应当越大。4.读本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魏斯特编的课本都以故事为中心,生动有趣;每50个熟词中才出现1个生词;1个生词在新课文中至少要出现2次,以后逐渐减少出现率。他把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两种,并规定前者每分钟400个词,后者每分钟1200个词(最高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除教科书外,各册都配有阅读的副本,其分量超过教科书数倍,不包括生词。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duction Stase)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 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 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跟全身反应法一样,自然法强调先充分理解后再表达,不强迫学生表达,这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学生的言语“出现”时再表达,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如果永远不“出现”,该怎么办?另外,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有一定的问题。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觉实践法 前苏联在30年代采用自觉对比法,这种教学法比较接近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相对立,偏重语言知识,过多地使用翻译和对比,忽视外语实践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60年代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创立自觉实践法。它的创始人是著名心理学家别良耶夫(ь.в.ьеляев)。自觉实践法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它的教学原则如下:1.自觉性原则理论指导实践,用必要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习过程是言语-语言-言语,即首先让学生感受外语,积累感性材料,然后经过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到言语实践中进一步发展言语能力。这是前苏联外语教学的一贯传统。2.实践性原则强调自觉实践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和记忆。要求80%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20%的时间用于语言理论讲解。教学活动交际化,选用有交际价值的材料,用情景法组织言语实践。3.积极性原则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积极状态。贯彻这条原则有三条途径:(1)运用和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倡猜测和记忆性分析;直觉模仿与自觉模仿并重。(2)实践形式多样化:提倡在新的语言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材料;加强成对的和小组的活动;练习多样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使用不同的练习方式。(3)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训练学生使用教科书、参考书,教学生作笔记、拟提纲、作简介或摘要等。4.综合性原则听、说、读、写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听、说过的东西要用读、写来巩固,听、读过的东西要用说、写来表达;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综合运用。成年人学习外语,不宜硬把听说与读写分开。一般说来,初级阶段,可以侧重口语教学;但听说领先应有读写跟上。听觉应当依靠视觉、运动觉来巩固,因为听觉感受的材料容易忘记。5.考虑学生本族语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外语,使用大量的外语练习,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牢固的外语动力定型,获得外语语感,并使外语同思维建立直接联系。翻译和对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使用,但要有一定的限度。从本族语到外语的翻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练习形式,但其数量要有所控制,没有必要在每种场合都指出两种语言的区别,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对比。总之,以外语为主,有限度地使用本族语。自觉实践法进入70年代,较快地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把原来的实践性原则发展为交际性原则,认为实践性原则只强调一般的言语实践,而交际性原则把外语看成是交际工具。交际不仅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70年代的自觉实践法与60年代的自觉实践法区别的主要标志就在于这一根本原则。外语教学法流派: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在本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最早叫整体结构法,又叫圣克卢教学法(因此法产生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的“全世界推广法语研究所”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和南斯拉夫的彼塔尔u2022吉布里纳。视听法的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常口语,如《基础法语》;第二阶段:就一般性非专业化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第三阶段:就有关专业化的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视听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利用教学电影和录音展示语言项目,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话语和语境。2.在母语与外语对比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3.课堂上一般不使用学生的母语。4.听说先于读写。5.用操练的方法学习基本语法和词汇。视听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至今应用广泛。我们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正在试验的视听说课,较多地吸取了视听法的长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上又有所发展。 外语教学法流派: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这种教学法是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方法,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全身反应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1.理解口语的能力要在说话之前发展 只有进行充分的理解性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同时进行听和说两种技能的训练,只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因为缺乏理解的听,学生没有做好说话的准备,很容易说错。2.理解的能力要通过全身动作来发展 大量研究证明,指令是基本的交际,第二语言的大多数语法结构和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熟练的指令来教授。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能力的关键,没有全身动作,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即使重复多次,也依然是一连串噪音。3.不可强迫学生说话 学生听到理解所学的大量接受性词汇,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就产生了一个说话的待发点。这时,学生就有说话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话。据研究,学生要听几十次才能发一个音。如果给学生以压力,强迫学生说话,就会引起其大脑对外来信息的抵制。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在19世纪后半叶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力兹(M.D.Berlitz)、艾盖尔特(B.Eggert)和帕默(H.E.Palmer)。直接法还有别的名称,如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口语法、妥协法、综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渐进直接法等,虽各有差异,但同属一类。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形式语法。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直接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特点如下:1.直接联系的原则:直接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建立语言与外界经验相联系。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使每一个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不经过母语翻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尽快丢掉“心译”这条拐棍直接用外语思维。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主要手段和目的。3.句本位原则:教外语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进,整句出。这样,既学到了单词,又学到了语法。从句子入手并不意味着忽视单词和语音教学,直接法十分重视句子中的单词和语音教学。4.以模仿为主的原则:通过各种模仿手段重复所学的句子,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地步。除了以上四条主要原则外,直接法还有其他一些教学原则,如精选语言材料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趣味性等。外语教学法流派: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它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后来用来学习现代外语(本世纪初,这种教学法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国解放初期的外语级学,特别是俄语教学,大都采用这种方法。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2.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3.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语法课的安排顺序如下: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2.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即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本族语。3.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用本族语介绍课文内容。2.逐字逐句翻译。3.朗读课文。4.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外语教学法流派: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产生于40年代美国,当时叫做陆军法或口语法,到了50年代,发展为听说法,又称结构法,在美国外语教学中占支配地位。代表人物有埃比、里弗斯等。听说法吸取了直接法重口语的特点,教学目标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但重点放在发展听、说技能上。听说法有下列特点:1.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2.用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以便养成习惯。3.用对比的方式安排语言结构顺序,教完一项再教另一项。4.对句型结构进行反复操练。5.很少或根本没有语法解释,语法教学靠归纳性类推,而不是靠演绎性解释。6.词汇严格控制,而且通过上下文学习。7.大量使用录音、语言实验室和视听设备。8.重视语音教学。9.允许教师使用极少量的学生母语。10.正确答案立即予以强化。11.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12.有只顾语言形式操练而忽视内容的倾向。13.先听、说,后读、写。 外语教学法流派: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1.完全依赖顾问;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5.独立、自由地交际。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外语教学法流派: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认知法反对听说法的“结构模式”论和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它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不完全侧重听说。它批评听说法的缺点,为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正名,因而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Hester,1970)或“改进了的现代直接法”(Diller,1971)。认知法的教学原则如下:1.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所谓语言能力就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它主张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1/5。反对机械模仿,提倡有意义的练习。4.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语音与文字结合,口笔语相互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同时综合运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语音教学应适可而止,因为成年人学习纯正地道的语音不容易。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5.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本族语。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用学生的本族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便于理解。在初级阶段,学生的本族语使用得多一些,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6.学生出现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的各种错误,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但其他一般性错误不宜进行过多的纠正,更不要指责学生。过多的纠正或指责容易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怕出错的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认知法认为,成千人学习外语与幼儿学习母语相比,有不同的特点:1.缺乏幼儿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学习的;2.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3.学习是自觉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根据这些特点,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competence)、语言运用(performance)。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暗示法(Suggestopedia) 暗示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罗札诺夫(G.Lozanov)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主张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伍务。暗示法由此而得名。另外,暗示法采用加速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所以,它又称为暗示速成教学法(Suggestive-Ace1eratively Learning and Teachinhg,简称SALT)。暗示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1.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 暗示教学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量比常规的外语教学法所规定的量要多好几倍。据试验,120个学时可学2000个词。2.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 外语学习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同时作用的过程。脑子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非语言和形象思维。如果在学习外语时,采取措施,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就比用一个左半球好。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联系越紧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集中无意中得到的信号去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的。3.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 外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光线柔和,有音乐伴奏。语言材料的输入采用戏剧、诗歌等方式,并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紧张心理消除了,心情舒畅,充满乐趣,善于想象。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超级记忆能力,加速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果。4.借助母语翻译和对比 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母语翻译,并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开发学生的智力。5.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鼓励大胆说外语,尽量少纠错,避免造成紧张气氛。6.创造自然的情境 暗示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了十几个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语言材料应用到交际情境中去。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 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 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 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 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 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 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 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 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 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何看待TPR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

TPR对外语口语的教学有很强的适应性, TPR教学是重视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它以和其他教学法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更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缩写,指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TPR优点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紧张情绪。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能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快速理解,帮助建立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4、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TPR缺点1、教师肢体语言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2、适用的词汇少。3、适用人群范围不大。它适用的人群偏向于活波好懂的儿童与青少年。

《山东外语教学》是CSSCI或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刊物吗

《山东外语教学》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刊物,位于“H3/H9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14 复合影响因子:0.521 综合影响因子:0.367 主办: 山东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ISSN: 1002-2643CN: 37-1026/G4创刊时间:1980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

山东外语教学ami扩展是核心吗

不是。《山东外语教学期刊》不是核心期刊,而是由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山东外语教学》(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为数不多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外国语类学术性理论期刊,办刊宗旨是为国内外外语工作者交流经验,发表教研教学科研成果,开展学术研究,主要读者对象为外国教学研究翻译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水平的外语学习工作者。

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   论文关键词: 语料库 外语教学 教学应用 计算机辅助   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语料库的分类、作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有效利用语料库资源,不仅可以拓展教学空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前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1]简单地说,语料库就是存放语言材料的大规模数据库。这种材料是某种语言中自然出现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语言学家把这种材料作为研究语言的素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的语料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是编写各种教材,或是词典、语法书等资料的重要语料源泉。同时,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的理论、内容、方法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   二、语料库的分类和作用   按语言种类,语料库可以分为单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和多语语料库。按语料来源,语料库可分为口语语料库和书面语语料库。按语言题材,分为普通语料库和专门用途语料库。按语料库是否被标注,又分为生语料库或称原始语料库和熟语料库或称标注语料库。熟语料库指在建立语料库时,对语料进行了语音、词性、句法、语义等标注的语料库,标注后的语料库可以方便检索。[3]语料库为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语料库资源,拓展教和学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外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纵观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可以帮助缩小课堂教学的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距。   (二)可以帮助更加清晰地认知不同语域变体的特点。因为在不同语域中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有差异的。众所周知:语言教学是应该注意语域变体的。语料库语言学证明:某些语言形式若处在不同的语域中,其所呈现出的频率是显著不同的。[4]语料库的教学应用会使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不同语域变体的特点;同时也会加深对一些语言形式以及不同用法有更全面完整地学习。   (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去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实际语用意义和真实用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迅速方便地从包含数大量信息的语料库中,挑选出某个词、短语、语法结构,甚至是其它语言形式。通过在语料库中出现的实例不仅检索出大量有用的地道信息,还可以统计出不同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   (四)语料库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运用能力。   三、语料库的的教学应用范围   (一)语料库可以应用于大纲及教材编写。根据语料库中的词汇资源,我们可以统计出某些词汇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然后按照频率的高低,找出常用的词汇,为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   (二)语料库可以应用于语法教学。语料库中不仅含有大量的词汇语义库,还有大量的词法和句法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搜索出语法教学的重点,如哪些不规则动词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般现在时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等等。再次,建立英语母语语料库。英语母语语料库指通过收集英语本族语者实际使用的语言而建成的语料库。[5]教师使用英语母语语料库中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使语言真实生动,具有说服力,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语料库为词汇教学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源[6]。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还应充分挖掘不同语境中同一单词的不同含义以及这一单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语料库中有大量丰富的例句,教师利用中心词搜索可以把某个词在一个或若干个文本中出现的语境或句子一一列举出来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而且在每个例句中,该核心词都位于中间位置,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告诉学习者该词是如何使用的,有利于学生掌握该词的不同意义和搭配。通过接触该词在多个上下文中使用的实例,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可以通过自我归纳,总结探究该词的隐含意义及其搭配关系,从而提高语言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What com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ord protection”,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发现该词与动词、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的不同搭配。然后用图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自助式的发现和学习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对语法形式、结构搭配以及语境的敏感性。最后,可以建立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语料素材主要来自EFL学生。建议语料库的目的就是观察各类学生的英语特征和言语失误的情况,为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7]将英语语料库引入课堂教学,可以缩小课堂上教的语言和本族语者实际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确定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重点,对已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评估,并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进行归纳和总结,给教学提供反馈。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可以指导教材大纲编写,确定教学重点,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正确认知各种语域变体及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料库的研究与应用将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谢应光.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   [3]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4]谢家成.自建语料库、网上语料库与英语教学与学习[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卫乃兴.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初始研究[J].现代外语,2004,(2).   [6]陈明瑶.语料库与词汇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   [7]赵宏凌,宋飞飞.语料库为基础的英语语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浅析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2   [摘要] 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网络语料库平台,切实加强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从语料库和英语教学特点出发,阐述了设计研发语料库、建设英语语料库教育平台,应用语料库纠正反馈功能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 语料库;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一、语料库与英语教学   (一)语料库及其特点   语料库是指按照采样标准、代表语言变体和代表某一种语言的电子文本集合。立足于语言教学角度,语料库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自然文本,其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功能是索引关键词,学习者通过划定特定词汇、短语和句子获得大量被查询相关语言实例,进而采取分析推理,获得语言学习规律和心得。这种“自上而下”的分析、归纳式语言学习过程,使语言学习者通过语料库展现的逻辑规律获得语言学习能力,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者自上而下检索语料库实际语言知识案例与假设,并采取语言检验方式,其真正诠释了数据驱动化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意义。语料库特点体现在,其所收录的外语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语言材料。因此,通常情况下,日常例句不包含在语料库检索范围内。再者,语料库内涵的语言知识和词语搭配关系,与语言知识并非是简单的映射关系。另外,真实语料在语言在合理的加工处理后才能正式编入到语料库中,成为有用或有价值资源。   (二)英语教学中构建语料库的思路   以现有语料库的建设条件为基础,着重突出其建设开放型、便捷性、实用性和新颖性。首先,建设语料库应综合考虑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学条件,采取针对性实践原则,充分体现语料库的辅助型和服务型作用。因此,建设语料库应与英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相结合。充分挖掘语料库的资料应用价值和实际运用范畴,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导向,采取分层建设步骤。其次,从语料库建设目标着手,其在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语料库资源,实现英语教学的优势互补。在建设语料库过程中,需要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方向,引导学生主动采取学习行为。对此,在建设语料库过程中,强调实用性原则非常重要,应严格遵守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后,注重语料库资源的开放共享。英语教学中应用语料库,在初期建设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是,现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建设语料库的资源大都掌握在少数科研团队及个人单位中。其效益和应用价值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语料库的普及与发展。语料库建设者应切实注重语料库资源的共享开放型,避免资源浪费,为后期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语料库的意义   (一)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传统英语教学格局下,教师是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参与者,其主要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常处于“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对于死记硬背和大量词汇的生搬硬套十分厌烦,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高,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重难点知识的全部吸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以致用在日常联系或生活中,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正因如此,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下,逐渐被淘汰。根据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目标,需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二)强调教师辅助性作用   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学习效率和热情明显不高。而建设和应用语料库,将其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师的辅助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学无止境”的深入贯彻,无论是从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储备情况来说,还是学生的学习积累,应用语料库,对“言传身教”的实际落实,会将充分延伸和扩展英语知识范畴,并强调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在语料库应用实践中,教师应先深入分析和研究语料库的应用途径,教师在熟悉并掌握其应用技巧后,将其传授给学生,对教学实践有积极地影响作用。并且,教师在应用实践语料库过程中,也会提升自身学科素养。   三、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设计研发语料库   英语教学中应用语料库,应首先选择合适建设途径,全面分析英语教学特点和重难点,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将分别设计语料库。例如: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协作模块,根据写作题材与形式主题冉,划分为教育、生态环境、日常生活、情境对话、文化等主题,按照不同主题收集不同类型的语料资源,叙述文可占25%,议论文占35%,应用文占40%等类似划分标准。文化教育方面的语料库占有绝大多数比重,尤其是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上,应切实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命题。因此,语料收集阶段应重点区分文化和教育方面内容。语料库数据也将要侧重于学生的写作文章能力上,按照教学指导要求,切实完成教育教学标准。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教学任务和要求也将明显提高。收集语料库的同时,随着教材的不断改版更新,语料库也要同步更新或增加新内容数据来源。可以根据不同英语教育阶段内容执行,选择语料库数据应坚持多元化和多角度原则,避免涉及敏感话题,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建设英语语料库教育平台   构建英语教学语料库的平台基础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开发和软件应用,或者引进已经成熟的软件使用终端,建设英语教育教学数字化服务平台,进而构建完整的英语教学语料库。其涉及的相关环节有:整理英语语料库资料,开发和安装语料库软件终端和服务器。建设英语语料库,应结合国内外英语前言知识和热搜词汇,借鉴其他先进语料库优秀资源,切实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的语料库。也可使用Java程序与数据库应用技术搭建校园英语教学实践平台,延伸课堂教学范围,其网络平台的建设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技巧。例如: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开展中,学生可以利用学号或“姓名+密码”形式登陆校园语料库登陆平台,完成教师写作要求,并将其转化成电子版形式传输到语料库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和评级学生写作的文章质量和错误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除此之外,为避免系统处理错误,需要英语教学在分析报告基础上,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将学生完整的写作过程记录在教学笔记中,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目标,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三)应用语料库纠正反馈功能   英语写作教学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其主要有语言学习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需要在写作训练中同时完成两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写作训练中避免不了语法和词汇用法错误,语料库的应用切实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很好的语言纠正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纠正反馈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应用准确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语料库的纠正反馈作用非常强大,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反馈。初高中英语教学对于语料库的反馈应用没有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常怀疑其功能准确性,但是对于教师的直接纠正反馈,学生又失去了主动认知学习的权利。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必要的。既能体现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和引导作用,又能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料库学习习惯。例如:exhibits=itemondisplayn(译文:展品);Theleadersordirectorsoforganisationsareoftenolderpeople.Butsomepeoplesaythatyoungpeoplecanalsobealeader.Doyouagreeordisagree?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那么领导者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空间。leadersordirectors需要具备哪些新characteristics,是创新意识、决策力、执行力、冒险意识还是熟悉业务、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并将其回答思路用于写作逻辑框架的构建中。   参考文献:   [1]张高峰,史晓燕.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纠错反馈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4):68-71.   [2]张慧.基于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3):177-178. ;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有哪些影响?

可以让人们得到很好的教导,让人们得到系统的学习,有助于教学的提升,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有哪些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它在外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其他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外语上一直比较注重语法的学习,反而形成了哑巴式英语,以及中国式发音,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出现, 则强调了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法,还要加强语言的实际应用,其次学习内容的变化也导致了学习方法的变化,我们不只是死记硬背,还有结合语言环境,全方位的学校外语,当然学习计划也会受到影响,我们既然注意外语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也要学会运用外语,满足我们的社交,可以正常交流沟通。

外语教学语用失误的启发论文

外语教学语用失误的启发论文    摘要: 探讨对语用失误的理解,以及语用失误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两方面内容,将语用失误理解为“由于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赋予合乎语法的话语以不同语用含义,致使交际活动的结果偏离预期”;将现有的语用失误二分理解为彼此关联的连续体;在客观认识语用失误的基础上,激发学习者对充满“不同”的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语用失误的深层动因,带着平和、开放、宽容的心态,通过学习、探究、协商和交流,真正理解不同文化和浸润其中的人。    关键词: 语用失误;外语教学;启示   “语用失误”自确立以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PadillaCruz对迄今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1]孙亚对国内近二十年间的研究作了回顾,[2]在此不复赘述。本文试从语用失误的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两个方面,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一、语用失误   Thomas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所言之意”,指出听者对言者话语意义的感知不如言者所愿时,就会产生语用失误。[3]何自然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4]钱冠连提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5]么孝颖将语用失误界定为:“表达者和接受者赋予了同一个词汇语法上正确的话语以不同的言外之力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断。”[6]前三种定义阐明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然而,以交际过程中的一方为出发点的观测视角,可能引发读者对于语用失误“是谁之过”的困扰。我们知道,言语交际是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事与愿违。例中的交际困难,分别源自听话人和说话人。例:(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对方问:“Whereareyoufrom?”我回答:“China”,还在奇怪叫taxi还分国籍?对方可能以为我在搞笑,很郁闷的说:“Sorry,wecannotdothat.”我一听,火大。怎么有种族歧视啊。就问:“Why?”对方楞了半天,挂了……由此可见,在定义语用失误时,似乎无法纠结于是谁之过。Thomas认为,从本质上说,failure关乎跨文化交际的中断。[3]相比之下,笔者比较赞成么孝颖基于交际过程的定义方法。[6]在此试将语用失误理解为:由于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赋予合乎语法的话语以不同语用含义,致使交际活动的结果偏离预期。在笔者看来,在探讨语用失误定义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语用失误由谁来判定:是当局者(交际过程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研究者)?Bara认为,“只有交际者才可以断定交际是成功还是失败……例如,A向B要5美元而B给了她4美元,在一般情况下,A可能会认为这是成功的交际,而如果从她实际需要足足5美元去自动贩卖机上买东西来看,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交际。还是这个例子,如果B给了她50美元,这也会被视为是失败的交际。”[7]这段论述虽然并非针对语用失误而作,却向我们展示了交际活动结果的复杂性,也预示了局外人对此进行判断时可能遇到的困境。对语用失误作出判断的前提,是认为有较为普遍接受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方式,而众多可能性中哪些属于多数人的共识,是需要考量的。    二、语用失误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客观认识语用失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语用失误的客观分析,帮助学习者达成客观的认识。语用失误源于“不同”,是交际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洪水猛兽。索绪尔指出,任何要素的价值都由围绕着它的要素决定,“语言中只有差别”。[8]语言单位的价值,需要通过其在系统中与其他单位的关系,特别是差别来体现。语言价值理论绝不囿于语言学领域:与此同理,如果将交际活动看作一个系统,正是最终导致交际偏离参与者初衷的语言、文化、社会等种种不同,使得参与交际活动各方自身的价值得以确立,边界也逐渐清晰,促使我们从对比的角度审视各方,通过反思及协商,探寻通往理想交际的途径。换言之,无论对交际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交际活动中各方的差异,是自然也是合理存在的。对语用失误,应有客观的认识。从语言的层面看,语言的结构和意义,可以是一一对应,一对多,或多对一。从语用层面看,使用语言的个体赋予语言结构以不同的意义,或言外之力。这些都可能使交际过程纷繁,编码和解码复杂。同时,事物存在于系统之中,构成不同事物的众多要素中,也有共性,所以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这些共性,就是归纳、细分“不同”的依据,也是语用失误研究的基础。而在共性研究方面,尤其需要避免过度概括。无论是对个性的过分强调,还是对共性的.过度概括,都会阻碍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体验。    (二)二分的对应与联结   俞东明指出:“跨文化交际中的许多语用失误是由于会话参与者对许多英语会话活动类型不够熟悉造成的,不恰当地将汉语会话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简单地照搬到英语会话活动中去。”[9]而之所以会照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获得的语言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缺乏与语用情境的对应。学习者较为熟悉的基于语法规则或中英互译的语言学习,由于语言输入的质(与情境对应,因而有意义)和量(大量的阅读、视听)上皆有欠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不能被有效激发和调用”,[10]交际能力与语言知识无法匹配。因此,教学中关键之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到症结所在,以此为起点,探究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不必把“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当作互不相容的两极,而是可以将两者视作一个连续体。分类只是认识途径,从类目的精研到彼此联结的整体把握,才是最终目的。在这个连续体上,对于几近“闭合类”的交际类型,如生活中问候、致谢、致歉、要求及拒绝等,可以通过显性教学,[11]实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12]而更为复杂的类别,尤其是社交语用失误层面,需要更多的设计与验证。原因在于:言语的语用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语法性(句法标准)或可解释性(语义标准),而是它在特定场合中的得体性或合适性。[13]而无论交际活动以外语还是母语为媒介进行,要做到得体,都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得体需集认知、思维、表达于一体,恰到好处是多方面能力合力的结果。这种能力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量化,使得语用失误研究注定需要从多视野的角度,合认知、心理、社会等众多学科之力;而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必定从传统的讲授为主,转向引导、帮助学习者在有意义的境脉下探究、积累、深入理解自己小世界的文化,关怀相联相异的多元世界文化。笔者也由语用失误的二分,联想到语用学和语言学其他领域的关系。研究的主体与客体,对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习惯并执着于二分,固守一个平面,安心于非此即彼、泾渭分明,不意分类由最初理解整体的途径幻化为割据、固守的目标。而当我们醉心于各个类目的精进时,心中的大图景也逐渐模糊,终于失去了对整体的把握。就语言研究而言,我们在俯视、近观、解析研究对象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置身其中,建构、塑造、阐释意义,使意义因这些创造性的活动得以生发、流转和传承的自己。在笔者看来,这也是语用学不同于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以及语义学的价值所在。    三、结语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现有语用失误研究较为集中于狭义的“跨文化”交际中本族人和非本族人的言语行为,主流文化及亚文化语内语用失误(包括口语与书面交际)以及非言语语用失误都同样值得深入探究。我们关注、研究语用失误,无关价值判断,也不是为了纠错,更不是为了根除差异,而是希望引导学习者以语用失误的表象为切入点,学会思考和探究其深层动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同情,在交际过程中,自觉地由“以己度人”逐步转化为认可差异、接纳不同,进而学会换位思考,得以入乡随俗。较之求同,这个世界更令人感念的,是存异的力量。关照差异,理解不同;同与不同,各得其所。帮助、引导学习者携着宽容的智慧自由生长,或许就是理想的教育最大的福音。 ;

谈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谈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那么,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 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 :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文化的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也时时刻刻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   一、必要性分析   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单指对外语词汇语法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还需要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同一个人拥有骨骼肌肉的同时,还必须有血脉联络整体,文化就像血脉激活了生命。文化的内涵高深广博,无所不包。精通掌握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谈到语言的学习,就必须有文化作为肥沃的土壤为语言这棵苗木提供营养。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语外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萨皮尔《语言论》商务出版社,1985)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英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而且要恰当、得体(appropriateness),可以为人接受(acceptability),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但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过去教学大纲的不同点之一就是第一次把文化意识列入了国家级的教学文件里,这充分说明文化意识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导入相关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符合二期课改的英语教育理念。   二、重要性   我们提倡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当中便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感受能力。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词组、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一个典型的问题: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把文化教学列入教学范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课内容选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价值观社会观念等。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与颜色,动物等相关的事物,典故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教学变成学生愿意接受并乐于接受的过程。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有效因素为教学服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学过程是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语不达意,无法把心里要说的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是本族人育有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这常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加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交际,无法实现知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平行发展。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要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注重自身英语文化的提高,从而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提高和改善的。同时文化教学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帮助学习者适应学业结束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旅游接待、宾馆服务等都需要掌握外族文化。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学科知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适应文化融合的需要,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外语人才。如今,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在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另外学习资料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思考。   参考文献:   [1] 戴文杰.对中国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及建议[d][w用1].中国海洋大学.2004,11.   [2] 何欣.常规关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d].吉林大学.2007,04.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   [4] 吴炜.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d].首都师范大学.2009,05.   [5] 周正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中国海洋大学.2009,05. ;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模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于母语影响、教学习惯、文化差异等所致。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语言的准确性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语言得体性的培养,致使学生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频。因此,外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对策 外语教学      引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于母语影响、教学习惯、文化差异等所致。外语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学习,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语言的准确性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得体性的培养,致使学生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频。因此,外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及内容,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他们在增进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模式分析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人们之间交往的日益深入,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正因为个体之间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跨文化交际才得以存在。总之,不仅具有相同母语背景的主体之间存在着跨文化交际,而且以不同母语为背景的主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更为突出。具体地讲,跨文化交际指任何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等人之间的交际。本文所指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别、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或者说本族语使用者和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成因。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于母语影响、教学习惯、文化差异等所致。   (1)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由英国语言学者Jenny Thomas提出,专门指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对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不恰当的反应。它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通常认为,负语用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影响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重要因素。负语用迁移则是指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排斥性或差异,对学习者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产生干扰作用的迁移现象。   (2)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语言的准确性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得体性的培养,也致使学生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频。   (3)文化差异是另外一个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外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3.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模式的分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1)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语用失误。当我们对一个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后,句子中仍有我们不明白的内容。因为语境不同,所以句子的意义也就不同。如:John is like a fish.当John游泳时,说话人的意思是John swims well. 如果是在party上,说话人则想说John can drink a lot of wine. 在别的场合,这个句子可能是John is as cold as a fish.   (2)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际,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它文化背景的人,结果两种文化观念不能相互融合,发现与自己预期不同,就会产生交际误解。汉语里熟人一天中初次见面总是热情招呼道“吃饭了没有?”“去干什么?”然而,如果你在吃饭时间这样问一位西方人“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 他肯定会误以为你要邀请他一起用餐或因他没钱而邀他一同进餐。中国熟人途中相遇,常习惯寒暄道“你去哪?”但如将“Where are you going ?” 用在向西方人打招呼时, 那就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4.语用失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者说出的如果是不合乎目的语的本族人的表达式,则会让对方感到不知所云,造成误解,甚至发生冲突,产生尴尬的局面,影响交际。外国人能够宽容外语学习者在语法方面所犯的错误,却很难容忍外语学习者所犯的语用错误。如不同的文化都有一些禁忌的话题,如果外语学习者对此不了解,就会带来尴尬的局面。年龄、收入、婚姻、贫穷、衰老、发胖等对于西方人来说是禁忌话题,外语学习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就应尽量避免这些话题。此外,语用问题给交际双方造成的误会也是很常见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模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外语词句的恰当把握。在外语教学中要结合语境教授语言知识,而不能孤立地去学习词汇和句子,形成对语言的运用有着更为正确的认识。这样,可以解决说什么和怎样说得体的问题。何自然指出:“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情景学习法就是为了避免脱离语境来学习目的语。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语用能力,应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我们的外语教学中。   2.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导入及对比。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反映到语言中来,就会产生文化的偶合现象。外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偶合现象,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加速目的语的习得。如“懒惰是万恶之源”、“趁热打铁”、“蓝图”的英语表达式与汉语表达式都极为相似,分别为“Idlen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blue print”等。然而,由于各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使用规则差异必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外语教师要善于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找出两种语言、文化间的交汇点,分析其异同,促进正语用迁移的产生,减少负语用迁移的干扰。如,在介绍圣诞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其与中国的春节的异同。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不仅不会成为影响目的语习得的障碍,而且会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3.在外语教学中注重课后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取外语文化知识,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原版外文书刊、杂志、小说,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增强社会文化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中的知识以外,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为学生们推荐课外读物,提供学习资料,真正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是减少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根本方法。   4.在外语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Douglass Brown 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 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交际,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实践才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晚会、辩论会、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专题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外教接触交流,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减少语用失误。      结论      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是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尤其是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外语学习是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双重能力的学习,只有将这两种技能完整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戴炜东,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外语界.   [2]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4]郭建红,黄田.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中国教育信息网.   [5]李平.导致语用失误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分析.兰州商学院.   [6]唐祥金.论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

主要的外语教学法有

主要的外语教学法有:语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然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然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将这些方法有机使用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扩展资料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1.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向左转|向右转4.阅读指导法阅读指导是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或参考书,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5.任务驱动法教师为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组织知识体系,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分小组或个人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其他学生积累问题,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的精神。6.自然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英语课堂环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介绍新词汇和新知识时,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在有意义的环境中掌握英语,就像掌握汉语一样。7.联想教学法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延伸、拓展、推理和想象,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使新知识迅速从短期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8.互动游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一些英语游戏的互动过程,模拟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况,以生动的方式反复练习新知识,达到学习应用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学体现在“说、唱、玩、娱、角色扮演”的英语中。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只有英语吗

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

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反思论文

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反思论文    多媒体环境下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反思   摘要:本文继娜敏在2008年在外语界发表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对我国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1995—2006)”一文之后,对过去7年(2007—2013)中的8种主要外语期刊刊登的有关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做了数据统计和文献分析,与娜敏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①最近七年,我国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②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探讨,课堂实践,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软件。③从整体上看,实证研究的数量从2008年开始处于稳定且与理论研究方法数量持平的状态。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之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简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外语教学;统计分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船舶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发展船舶工业,我国应该从造船业的基础入手,不断强化造船工业基础。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具体表现为技术落后,设备不足,对于国外的依赖很大,很多重要技术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问题就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太少。现阶段,培养更多的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专业人才非常紧迫。从目前我国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阻碍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因此,立足现状,制定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现阶段相关教学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教学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更新。船舶以及海洋工程是一个积淀深厚的传统领域,因此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必须要从我国船舶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材与飞速发展的工业现状结合,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满足各种人才的需求。这样一来,我国船舶与海洋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难度更大,形势更加严峻。现阶段,我国在这个方面的基础教学中,教材不足,内容匮乏,很多内容无法正确取舍,教学过程中比例失衡,虽然很多教材中针对研发现状方面进行了相关补充,但是课程内容单一,创新少的现状依旧无法改变;另外,课时少,内容忽视由浅入深的规律等问题也存在,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得到实现,教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教师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硬伤,制约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体的表现为:①教师自身的修养不够,思维守旧不灵活,最主要是对教育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底蕴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极度热情,是最为基本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作为教师,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没有科学的授课方法,学生将无法真正领会到课程的真正意义,更无法产生兴趣。②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于主观,讲课内容松散,毫无系统性可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授课方法死板,不懂得创新,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介绍船舶操纵性时,就可以介绍水翼船、气垫船、多体船等各种最新船型及其船舶操纵的特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这样结合船型最新的发展动态来讲述本专业知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在课堂上,教师不擅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让教育的效果发挥出来;同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古老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从这个整体特性出发,运用新型的教育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二、有关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1.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要能够从理论基础出发,在这之上发展并找到新的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在确定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建立知识的立体化联系,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积极进行联想,活跃思维,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从特殊能够向一般延展,从而找到教学的规律所在。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同时将学科史上突出的理论以及工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基本思想的本质以及局限性揭示出来,让学生知道其兴衰枯荣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在基础课程中增加近代内容的比例,要从现状出发,教学内凸显现阶段的科研前沿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具体的说,就是科学地添加先进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新方法与新思想的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事业也开始向着更加大型、高速化的趋势发展。那么因此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其中所延伸出来的概念也成为了船舶海洋专业的基础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船舶大型化、高速化的趋势下,高速船的.设计及相关性能研究应该进一步考虑船行波与尾浪对航道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发展个性,鼓励他们提出建议,不同的观点相互影响碰撞,这样才能够产生新的理论与思想。同一种模式不加以改变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没有自己的风格,不利于教学创新目的的实现。   2.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考。这里说的是关于课程建设的一般性的思考。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共性,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应该强调个性。就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共性而非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建设是趋同,而创新思维是求异。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似乎不太一致。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这些年的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注意不够,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   3.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考。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就其性质而言近于应用力学类的课程,而教学时数较少,学生对有关专业的工程背景陌生,课堂上学生人数多。教师宜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总结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举办小型系列讲座,介绍一些相关的工程背景、学科研究史、学科研究现状及最新成果等,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给予相应评价,并记入平时成绩。笔者一向对于高等学校中实行的学生给教师的教学打分的评价方式持异议。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学生的理解程度等做出客观评价,但是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甚至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4. 关于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思考。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在很多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因此进行船舶与海洋基础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要设计精细,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辅助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现代化的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优化了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应用的灵活性,课件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多媒体教材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这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材的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教材内容上,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填充进去,也可以合理的将教材进行更换,从而实现完善教材,解决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教师需要利用电脑以及各种信息数字产品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声情并茂传授知识,也可以使资料搜集更加方便、快捷。这样的授课模式,教师自由掌控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其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说,在课堂上适用专业性的教材资料,能够节约很多做数据图标的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一步传播。在讲授船舶粘压阻力的有关内容时,若能演示相应的船体绕流流线的实验照片,最好是实验的影像资料,则有助于学生将船体几何与相应流场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至少目前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手段。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船舶与海洋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进行了几点分析,从中能够看出,在这个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内容老旧、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由于该专业的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非常强,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个性,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孙玉山,李岳明,张国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省科技信息,2015,(2 ):55.   杨才福,苏航。高性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开发.钢铁,2012,47(12):1-8.   王自力,姚震球,蒋志勇。浅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78-80.   陶永宏,刘日胜。江苏省发展海洋工程的战略思考.江苏船舶,2009,26(4):39-40. ;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原理教学原理都有哪些

掌握外语教学心理有助于制定外语教学的原则、基本方法以及教材的编制。外语教学心理的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宏观研究包括外语学习理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原理和原则;微观研究包括外语教学中学生掌握外语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外语学习理论国外的外语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听说习惯形成论、认知符号学习论和自觉实践学习论。听说习惯形成论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语言习惯的获得过程是刺激-反应-强化。主张学习外语要通过持久的模仿、大量的口头机械训练,让学生学会不自觉地运用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学好外语的关键学外语结构,把所学外语变成新的语言习惯。认知符号学习论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J.B.卡鲁尔。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知识整体,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对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所学语言的结构有正确的理解,那么他运用该语言的技巧就会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得到自动化的发展。这一理论的心理学根据是J.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美国认知心理学家D.P.奥萨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见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和N.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乔姆斯基曾对听说习惯形成论提出全面挑战。他认为语言习得决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机械训练。人类之所以能够学会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因而学习外语决不是刺激-反应的动物型的学习,而是理解规则,运用规则,在有限的规则中生成和理解无限的句子,是通过大脑的逻辑推理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人类型的学习。以上两种外语学习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见表)。 外语教学心理学自觉实践学习论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Β.Β.别利亚耶夫首创。他认为外语学习有多种途径:从直觉到直觉、从直觉到自觉、从自觉到直觉,而比较合理的途径应该是在理解语言材料(自觉)基础上通过言语实践活动达到自动化(直觉)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表达思想。讲解语言规则对实际掌握外语只能起促进和加速作用,只有言语实践活动才能保证言语熟练和交际能力的形成。学习外语要学会用外语进行思维。为了培养外语思维能力,要限制翻译的运用。教学顺序要从听说到读写。70年代苏联出现由Α.Н.列昂节夫倡导的言语活动理论,使自觉实践学习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言语活动理论认为外语学习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动机、有意识的活动。言语活动的动机在于解决一定的交际课题。也就是说,外语学习的目的在于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从而具有在各种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交流思想的能力,最终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因此交际性原则是自觉实践学习论的一条基本原则。自觉实践学习论不同于听说习惯形成论,它不是把外语学习看成为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的行为,而是看成为能动的、有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主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即自觉实践),反对盲目实践;它也不同于认知符号学习论,因为它不仅重视智力和语言规则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更重视言语实践活动对掌握外语交际本领、养成外语思维能力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