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电子政务的干货有哪些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从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出发,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省以下的办公网物理隔离。要根据决策和业务需求,统一标准,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按照密级与授权对内网进行科学管理。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进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宜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为了提高服务、决策和监管水平,逐步规范政府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以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为了满足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4)积极推进部门与地方的公共服务建设要加快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开政务和政府信息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近两年重点建设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并整合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防伪打假、扫黄打非等服务。(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要组织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今年要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和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的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预计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8)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及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十三五 国家科技计划含有哪些内容

1. 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2015年排18位,按照规划,2020年时将提升到15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世界排名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  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6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升到2.5%。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48.5提升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收从22.2万亿元,提升到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6%提升到20%。  2. 专利等多项指标翻番  PCT专利申请量,2015年为3.05万件,规划要求2020年目标值“翻一番”。  相应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要翻一番,从6.3件提高到12件。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要从9835亿元,提高到20000亿元。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从6.2%提高到10%。  3. 坚定推进核电、转基因等重要技术  文件指出,要“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设计、建设和服务全产业链。”  4. 抢占科技高地  除了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5G)外,还将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包括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以及一批重大工程,包括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等。  特别是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相关的内容,在文件中有较大篇幅专门论述。可以被视为对新工业革命的前瞻。  5. 诸多导向贴近民生  清洁高效能源、生态环保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等,对人们关心的环境、交通、食品安全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新型城镇化技术、人口健康技术、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等也将对未来浮现的需求加大投入。  6. 开拓新疆界,定位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层面  海洋资源、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深地极地技术不仅是科学前沿,也不只是经济利益所在,而是明确为战略层面的重要技术:“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7. 强调基础研究,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文件列出了9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部署的基础研究”,以及13项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要求“面向基础前沿,遵循科学规律,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8. 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  “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探索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代表作同行学术评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国际同行评议的作用,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障碍。”  “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  9. 根据地区差异,优化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  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  10. 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  “围绕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企业与沿线国家传统产业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合作。”

为什么说十三五期间科学创新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更突出,任务更紧迫

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始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范文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篇1:《“十三五”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评析》 【摘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理念 新常态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认真研读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五大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是我们党在深刻 总结 国内外 经验 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新变化的新常态的思想。 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 其它 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说到底,新常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四个全面”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缺一不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经济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可以看到:首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其次,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再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篇2:《浅谈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 摘 要:本文首先对珠江水运“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后分析讨论珠江水运“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结论。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10.6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1.2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3.2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5亿吨。 3.4建设重点 3.4.1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 措施 ,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3.4.2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3.4.3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3.4.4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4.5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3.4.6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3.5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2]珠江水运主通道规划与建设. [3]珠江三角洲航运规划及实施总览.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十三 五发 展新理 念论 文”

十三五规划五十四条的内容是什么

百度文库☆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2018-05-298页4.2分用App免费查看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Q⑦☆52、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53、实现村村直接通邮。54、加快构建车联网、船联网。55、推动驾驶自动化、设施数字化和运行智慧化。56、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57、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58、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59、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小

2019年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 十三五规划内容

历经两年编制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记者10日从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获悉,《纲要》提出2018年广东小康指数达97%以上,2020年广东GDP将接近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纲要》称,要正确把握发展新特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经济增长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在发展目标上,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2018年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GDP年均增长7%;到2020年GDP约11万亿元,人均GDP约10万元。   《纲要》提出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到97%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广东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和行动,积极培育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家电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商务、金融产业、软件产业、健康服务业等十大超万亿元产值(或增加值)产业,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纲要》称,广东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4万元/人。   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印发2020年粤GDP约11万亿元   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97%以上!2020年粤GDP约11万亿元!9日,历经两年编制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广东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正式出炉!   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97%以上   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把握发展新特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经济增长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广东经济升级版。   在发展目标上,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2018年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GDP年均增长7%;到2020年GDP约11万亿元,人均GDP约10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到97%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规划纲要还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和行动,积极培育十大超万亿元产值(或增加值)产业,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未来五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优化产能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强化品牌和质量建设,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其中,将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出清。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等,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准入条件、行业标准等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综合采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停止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保护,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培育十大超万亿元产值(或增加值)产业   同时,广东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4万元/人。   此外,还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方针,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实现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打造“广东服务”。到2020年,建设成为全国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左右。   “十三五”时期广东将培育以下十大产值(或增加值)超万亿元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家电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商务、金融产业、软件产业、健康服务业。

2018年乡镇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8年乡镇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开拓创新、转型发展,全力打造“旅游重镇、经济强镇”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实施“以工强镇、旅游兴镇、产业富民”战略,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主导,突出旅游业、服务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美好镇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9亿元,与“十二五”末比年递增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亿元,年递增6%;第二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年递增13.49%;第三产业增加值10.54亿元,年递增15%;财政总收入2.16亿元,与“十二五”末比年递增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与“十二五”末比年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30950元,与“十二五”末比年递增10%;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与“十二五”末比年递增18%。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十三五”规划的措施 (一)建设工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主体经济 1、突出招商引资,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围绕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动旅游开发、新型材料和机械制造等产业招商。不断整合招商力量,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采取驻点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有效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有效率,每年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2、突出培大育强,大力培植规上企业。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加大服务企业的工作力度,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生产要素,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对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引导其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确保全镇规上企业每年增加3—4家。 3、突出园区建设,提升项目落户载体。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项目落户平台,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围绕纺织、玩具、机械等园区产业特色,加大园区招引项目的针对性,做大做强做特镇中小企业园,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进入园区的大、中、小企业达到100家,园区全口径开票销售达5个亿,园区建设标准厂房达到40万平方米。把我镇园区打造成项目的集聚区、财税的增长区,使之成为一流园区。 4、突出挂大靠强,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争取智力支持,促使企业脱胎换骨,产品更新换代。同时对外不断挂大靠强,主动与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攀亲结缘,增强发展后劲;对内加强企业重组,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培育出科技型企业2—3家。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加快新镇区建设。拉开新镇区建设框架,加大镇区住宅改造建设,注重保护古盐风貌特色。选址新建小学约50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医院约30亩,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房地产开发25000平方米;新增旅游建筑盐课司署、海盐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特色旅馆约用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茶食铺子用地约1亩,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镇区永宁路延伸至双草线,宽24米,长约1公里,与204国道循环相连。 2、推进老集镇改造。强化集镇配套功能和环境整治,新增公厕3座,老街道路及排水硬化2公里,沿街布置雨污分流系统,排水设施不断完善。加大集镇环境整治力度,消除脏、乱、差现象,塑造古镇新形象。 3、加快统筹城乡建设。以三元、丁溪等试点村为引领,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并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镇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三)建设旅游重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1、深化完善旅游规划。按照“一廊六组团”的规划,加快实施旅游开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产业的"方针,先修复,后新建;先点后线;先易后难;投入内引外联并举, 人才 引进自培同步的发展思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以资源为依托,挖掘草堰镇历史文化内涵,高起点、大手笔进行建设,打造以古盐运文化为中心,以古镇文化、范公堤文化、吴王文化、宗教文化等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2、加快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建设3个景区,即古盐运河盐文化主题旅游区、“五闸一堤”范公文化及吴王文化旅游区、三元农庄和七彩花田休闲区。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历史文化旅游干线:结合“五闸一堤”串联丁溪古街、草堰龙溪古街两个重要节点,将草堰纳入区域范公堤文化旅游区线路中。三元农庄、七彩花田旅游线:利用农庄、农场等核心资源、包括采摘、垂钓、餐饮、拓展,采植园、自行种植区、动物园、玫瑰园、婚庆、农场、客栈、植物园,自主蔬菜采植区、儿童游乐中心、农耕农具展示区。 3、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管理人员举办专业讲座,使人员培训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突出旅游政策保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我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投资引导等措施,构建起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 4、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深挖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古盐文化、吴王文化、范公堤文化和宗教文化,将文化旅游的元素融入“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和“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之中。规划建设特色商铺、特色旅馆等旅游三产服务业,加快推进建设特色商业区、餐饮区、娱乐区,统一管理,丰富业态。大力发展三元农庄、七彩花田、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突出乡村度假特色,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四)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十三五期间,新增土地流转4万亩,新建家庭农场100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万亩,建成万亩优质粮基地2个,万亩设施栽培基地1个,省、市级农业园区各一个。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加大科技培训和品种改良力度,对粮棉、蔬菜等重点产业进行技术培训。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特别是佳丰油脂公司培育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以此为契机,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同时,按照全市重点林地规划,大力推进“二二一一”工程,积极实施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5%,建设一批生态型村庄。 (五)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文教事业。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8%;确保镇中心幼儿园、三渣幼儿园通过江苏省优质园验收,积极改造村幼儿园,达到盐城市优质园验收标准并通过验收;完成大丰市草堰小学整体搬迁,并积极打造“草堰教育现象”。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20年,以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五年内招引各类人才500名,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不少于一半,吸引各类人才向草堰汇集,发挥人才智力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 2、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以镇为单位,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医疗制度筹资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3、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4、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系,重视敬老院、学校、残联、医院的建设,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什么是十三五规划

法律分析:十三五规划,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什么是“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三五哪年开始?

问题一:十三五是哪几年 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 问题二:十三五计划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三五时期是二0一六年至二0二0年 问题三:十三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三五规划是2016年-2020年。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问题四:十三五规划从哪一年开始算起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 *** 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 *** 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问题五:我国的十三五计划从哪年开始到哪年为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2016到2020 问题六:十三五末期是指哪几年 2019年-2020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满意望采纳 问题七:有谁知道十三五”末是哪一年 十三五时期是二0一六年至二0二0年 问题八: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什么年 2017年是十三五第几年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7年是实干之年,这一年我们要召开多次重要的大会,大家一起干吧。 问题九:国家铁路“十三五”是那几年 铁路“十三五”规划时间是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时间上保持一致的,“十三五”是从2016年至2020年。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出台,将改变什么?

我国的农业发展肯定会有变化的,会开展新的规划,会迎来新的发展,改变肯定会非常的大。

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具体是什么时间

《规划》还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仸务,对“十三五”期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迚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事:分区发展+五大重点仸务 2015年5月27日;需要迚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的建设,促迚农田永续利用,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三是节约高效用水。 2。因此,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因地制宜。 因此。到2015年7月、分类施策,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填补农业发展的人才缺口,我们推测在“十三五”期间:第一,但区域不均衡将滞缓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迚程,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阶段相一致。除此之外,开以完成上述五项重点仸务为目标,稳定提升农业产能,部署了14个方面50项重大研究课题,而上述《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对于农业分区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迚程的安排:一是优化发展布局,而“十三五”时期正好包含在内、环境容量,农业部正式収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我们认为课题成果中值得关注的是,提出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期间在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迚程的同时;应当加大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业支持政策,提升生态功能,还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梯次推迚;四是治理环境污染,农业部已经収布了可参照的文件开迚行了前期的相关课题研究: 1,“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将迚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将参照上述《规划》中的区域划分;事是保护耕地资源,而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农业部収布了研究课题的主要观点的综述针对农业的“十三五”规划。《规划》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质量有待提高。具体来看、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农业科技支撑及人才培养 农业部早在2014年5月即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的研究工作;五是修复农业生态;开将农村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课题的研究成果判断。 除了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之外

十三五农业农村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农业农村取得了许多成就,包括但不限于:1.农业生产继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兴起。3.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8%,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道路、饮水、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5.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总之,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税收力量助推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

人民网-云南频道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发展、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云南省各级税务部门始终聚焦党中央为云南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税务智慧和力量支持云南经济 社会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进“绿色税制”为“美丽云南”添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首次把“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为了全面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云南省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绿色税制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与财政、环保等部门积极协作,推动搭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2016年7月1日,全面实施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后,云南省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资源税改革工作。自改革推开以来,资源税与矿产价格直接挂钩,较好解决了不同品质和不同价格矿石税负不均衡的问题,促进了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对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矿产品的深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资源税法,让“绿色税制”更进一步。云南省财税等部门在资源税法授权范围内,拟定资源税税率、计征方式和减免税办法等有关事项,明确实行幅度税率的应税资源的具体适用税率、地热等六个资源税目的具体计征方式、尾矿等的减免税办法。 “资源税法实施后,我们公司开采的低品位矿预计每月可以减免资源税8万多元,全年预计减免近百万元。这笔钱我们就可以用来更新机器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希望国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带动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升级。”云南某铅矿有限公司办税员赵寿莲介绍说。 ——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税法。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施行,成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为确保环境保护税法在云南顺利实施,云南省税务部门及时制定配套文件,落实税收优惠,强化效应分析,鼓励治污减排,成功实现制度平稳转换、征收平稳有序。 “环保税引导企业进入转型增效的良性循环。”云南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敦山表示,2019年该公司投入资金99万元,对包装机进行加装收尘器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享受了减按50%缴纳环保税的优惠,少缴纳环保税248.49万元。尝到了低排放的“甜头”,企业准备再推动环保项目改造,在转型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五年间,云南省税务部门立足主责主业,构建生态税收体系,引导企业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增加投入—环保税减免—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政策导向机制作用已逐步显现,“绿色税制”助推绿色发展的动能正在长效释放。 优化营商环境为“开放云南”增力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更多的企业“引进来”,云南省税务部门发挥“沿边”和“跨境”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拓展税收合作,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等工作,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云南省税务部门建立“走出去”重点企业联系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税企座谈、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开展“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加大“点对点”“面对面”的政策辅导。 从事果蔬种植、加工,面向泰国、越南等国家销售的云南某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级龙头企业,在谈到公司这几年发展时,公司总经理孔祥萍感慨:“公司开展出口业务后,及时收到了税务部门的《“走出去”税收指引》、出口退税宣传册,境内外税收宣传辅导全覆盖,享受的税费优惠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做到有品有牌、优品优价。” 五年间,云南省税务部门集中力量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税收制度、征管体制、企业涉税风险等进行研究,组织编写并持续更新老挝、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别投资税收指南》,同时与省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联动开展政策执行调研,加强对企业境外税收风险管理培训,为企业提供跨境税务风险提示,合力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税务部门不断升级出口退税服务,通过引入“互联网 出口退税”管理理念,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实现无纸化退税申报,正常出口退税办理速度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其中要求自贸试验区出口企业不超过6.5个工作日,促进云南主要出口退税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优化环境助力企业“引进来”。“十三五”期间,多项稳外资税费优惠政策相继出台,2017年实行的“递延纳税优惠新政”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该政策,云南某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境外股东将分配利润直接投资于在江苏盐城的某糖业有限公司,享受到递延缴纳预提所得税776.94万元。政策的有力实施,引导外资企业将分配的利润再投资生产。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外资企业境外投资者享受递延纳税政策分配利润金额达19122.33万元,为稳外资外贸提供了税务支持。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云南税务机关作为纳税信用重要指标的提供部门,注重“点对点”深化“银税互动”。在昆明市盘龙区,当地税务部门针对需求调查中企业反馈存在资金短缺的112户企业,辅导其进行“银税贷”流程操作,目前,仅建设银行一家就累计为企业发放银税类贷款978笔,贷款金额共计4.25亿元,有效实现“企业有发展 银行有效益 纳税更诚信”的良性互动。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自贸试验区税务部门专门招录东南亚语言专业人才,为外籍纳税人制定“新办纳税人套餐”,开办外籍纳税人学堂。“我来中国经商已经13年了,是税务部门的常客,在中国办税很方便,我的很多亲戚都来中国做生意了。”缅甸某企业法定代表人貌索登昂说。 五年间,云南省税务部门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税收交流合作机制,举办“澜湄”基金中国-老挝税务双边培训班,增进共识、促进合作。组织对边境州(市)开展“税收服务‘一带一路"边境行”走访调研活动,了解涉税诉求,提升服务质效。同时,8个沿边州(市)局和27个边境县(市)局依托当地外办和商务部门,与毗邻地税务部门互访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往来。 助力脱贫攻坚为“和谐云南”鼓劲 “十三五”以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云南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云南省税务部门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凝聚全省税务系统力量,实现政策扶贫与定点扶贫点面结合、协税共治与三级联动纵合横通,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税收优惠政策精准发力。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落实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不断释放税收红利,助力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实现精准扶贫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2016年以来全省税务部门落实支持“三农”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达184.61亿元。 在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会泽县,某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坚介绍,税务部门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整合,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量身定制涉税辅导、政策宣传、“非接触式”办税等服务,公司今年已享受促进农业生产税收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3000万元。 “十三五”期间,中央和云南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57亿元,完成云南省实施9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人口最多的昭通市为例,2016年至今昭通全市涉及易地搬迁项目有389个,惠及人口36.24万人,当地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有关税收政策,积极宣传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推动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开展定点扶贫筑牢基础。税务干部当扶贫第一书记、乡村百业兴盛除穷根……“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税务部门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省先后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810人,实现613个党支部与483个挂包责任村结对共建,帮助挂钩联系扶贫点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共有148个单位、381名扶贫税务干部获表彰奖励,其中,获省部级表彰奖励的单位13个,扶贫税务干部14人。 在滇西深处,曾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贡山县税务局干部胡建龙,在2018年初作为最年轻的“90后”第一书记来到独龙江乡马库村时,村里的44户独龙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发展”成为他驻村工作的重点。在大力引导村民巩固养殖技术,积极发展乡村 旅游 业后,2018年底马库村被评为“怒江州乡风文明示范村”。 五年间,在云南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像胡建龙这样奔走在扶贫一线的税务干部还有很多。携同年老多病的母亲和牙牙学语的儿子“一家三代人”驻村扶贫的昭通市税务局干部蒋仕祥,引导发展烤烟、竹子、中药材和蔬菜种植等产业,2019年实现入社群众年户均增收9000余元;主动请缨带着“拐杖”扛起双江县小坝子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担子的临沧市税务局干部赵云龙,牵头发展土豆种植,小坝子村成为了全县的脱贫“样板村”…… 帮扶工作在于持之以恒。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全省税务部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8亿元,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341万余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872.57万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鼓劲。 站在新的 历史 交汇点上,展望“十四五”光明前景,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云南省税务部门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厚植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税收环境,积极做好税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各项工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产业升级、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郭雅)

结题证书有“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真证吗?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是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根据2006年按照教育部师范司、人事司要求开展全国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时一些重点学校、地方教育部门有关针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认定,针对优秀科研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的要求,并依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章程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机构是真实存在的,子课题也是有的。。

十三五计划对软件发展有何展望

工信部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推动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汽车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软件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副省级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6.7%,产品收入同比增加15.4%,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突出作用。  苗圩说,当前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软件定义世界”正成为各方共识。无论是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还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都需要依靠软件来推动变革。软件已成为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  苗圩说,工信部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并加快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综合能力。  此外,工信部还将着力推动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工业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促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2019年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深入研究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重大项目、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既注重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又加强了与有关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更紧密结合京津冀三省市的实际,体现了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京津冀一体化成十三五规划重点石家庄打造第三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战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细节的公布,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一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到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的发展落差上升达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   回顾,******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得到清晰明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的是交通一体化发展。7月13日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推进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框架基本明朗。据了解,交通一体化还面临规划、审批、融资、协同四大难点。专家指出,三地应该打破行政壁垒,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7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已编制完成、将于近期印发。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2017重点任务台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工作》都已经过审议。   8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细节首度公布。是日临近中午12时,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其中,京津冀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细节公布后,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得到明确。10月18日,第十四届石洽会召开,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石家庄被明确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和冀中南中心城市后举行的首届石洽会。“按照自然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特点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需要,我省将着力打造四个战略功能区。”王立忠介绍,“一是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范围主要包括保定市和廊坊市,主要任务是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的建设, 实践 与京津深层的联动发展;二是着力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包括唐山、沧州、秦皇岛三市,主要是大力发展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增强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三是着力打造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四个市,主要任务是提升石家庄市省会功能,抓好正定新区建设,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南部中心城市,依托冀南新区打造邯郸市成为京津冀南部门户和省际合作交流桥头堡,加快邢台市、衡水市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带;四是着力打造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包括承德、张家口两市,主要任务是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月1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就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至2020年),提出如下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印发,确定了互联互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九方面的重点任务,三地一盘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越来越多喜欢出境游过大年的北京人发现,采用高铁倒地铁的方法,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发只需一个小时出头。不但一点也不比从市内前往首都机场费时,机票还便宜了不只一点点。赵先生全家去台湾,从天津走便宜了三千多块钱。   因为经济实惠、时间有保障,根据统计,选择从天津机场进出北京的旅客已达到18万人次。而根据规划,未来北京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之间现有的高铁倒地铁,还将被更为直接通畅的联通方式所取代。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于胜英介绍,比如说这次北京新机场要和北京的现有的机场连接一条轨道,将来还要把天津的机场和北京的机场,有轨道来连通,这样如果北京这边紧张,可以落地在天津。   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部分,也正是《“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要任务其中的一个。包括互联互通在内,《规划》共着力提出了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等九大重点任务。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从三省市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到“三地一盘棋”统筹规划,区别到底在哪儿呢?仍以交通为例,未来京津冀互联互通,是将在原有的交通网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因此三地一盘棋至关重要。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指出,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实际上并不是说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筑,实际上是想在原有的交通网的基础上提制增效,添平补齐,方便广大人们群众的出行。   再比如,例如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提法由来已久,三地抗击雾霾的决心也不可谓不大。此次《规划》,同样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任务中,提出要强化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但以往,三地之间的应急预案措施及启动标准并不统一,使得此地全城戒备,彼地却还未节制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效果不佳。   对此,环保部日前启动了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的试点,力争真正做到京津冀地区对雾霾的多管齐下联动治理真正落到实处。而如今,三地规划的通盘考虑,将使“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在更多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七大方向寻找受益者   从投资角度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寻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的公司。   1、区域内土地储备较多的公司。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得河北土地具有增值空间,我们整理了一些在保定、石家庄、邯郸、承德等河北主要城市有较多土地储备的公司,如宝硕股份(11.44+4.38%)、凌云股份(11.52-2.54%)、常山股份(12.18-2.25%)、风帆股份(32.78-2.00%)、乐凯胶片(13.37-2.69%)、海大集团(12.91+2.30%)等。   2、在河北、天津具有较多业务的房地产公司,包括华夏幸福(23.13-2.16%)、中国武夷(14.75+5.89%)、万通地产(5.60+0.72%)、廊坊发展(11.12-4.79%)、荣盛发展(7.13-0.97%)、首开股份(9.00-1.64%)、万方发展(27.5)、华业资本(10.72-3.25%)等;   3、区域内的基建相关公司,如金隅股份(7.57-0.39%)、冀东水泥(9.29+5.69%)、河钢股份(2.75-1.79%)、首钢股份(4.13+4.56%)、巨力索具(5.73-0.69%)、河北宣工(13.55-3.90%)、江河创建(9.81-3.25%)等;以及轨道交通类公司,如中国中车(9.87+0.71%)、鼎汉技术(20.00-3.29%)、永贵电器(31.3)、晋西车轴(7.41-1.20%)、北方创业(10.61-0.66%)、晋亿实业(8.32+0.60%)等;   4、区域内的港口,如天津港(8.64+0.23%)等;   5、环保节能公司,如先河环保(13.71-0.72%)、迪森股份(16.82)、清新环境(22.44)、创业环保(8.08-1.10%)、东方园林(19.03-1.91%)等;   6、天津自贸区相关公司,如天保基建(4.80-1.64%)、津滨发展(4.68-2.90%)、天海投资(6.11-3.17%)等;   7、区域内金融机构,如渤海租赁(6.82)、泰达股份(4.75-2.06%)、海航投资(5.22-0.76%)。

十三五规划对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之路做了哪些指导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的建材行业其实也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建材行业告别了野蛮增长时代,在消费升级和个体崛起并存的大势下,品牌竞争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增长新赛道。2006年10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 ,同时发出中国第一张《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政府采购选择环境标志产品。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都强调:要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招标文件的评审办法中规定“投标的产品属于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中产品的加5分”。黄冈徵邦新型建材产业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重点扶持入园企业进行十环认证,这一切都将使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提升环保品牌、招投标优势筹码、获得国际互认、增强卖点、加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

十三五规划对于文化建设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和新路径

会尽快客

十三五对农村土地有什么规划2016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焦点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既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及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但也存在承包期内随意调地、土地纠纷多发等问题。对此,“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笔者认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此前定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时间表,这项工作在2017年要全部做完,2016年将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的“攻坚年”。  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湖南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入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在48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山东枣庄市探索了“两书、一表、一图、一合同、一证”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90%以上的确权任务。  今后各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应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求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同时,应准确把握政策原则,既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又要防止引发矛盾,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  实现“三权分置”  顺应农民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是我国农地制度的一大创新。“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近日发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提出,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十三五”时期,四川省将探索集体林“三权分置”,通过经营权流转证对流转的集体林经营权进行确权,实现集体林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海南省海口市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后,农民可以放心地将承包土地转让经营,而不必担心失去对土地的承包关系,为土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流动配置和发挥作用拓展了巨大空间,也为形成多元化的农地经营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  依法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但一些地区土地在私下流转,很容易产生流转不规范、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安徽庐江县通过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原本分散在各乡镇的产权交易业务被统一纳入、集中交易,让产权出租方和承包方两头的农民都获益匪浅,其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的交易量占整个安徽省土地产权交易系统的60%。  山西太谷县设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大扶持促进流转。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26.6万亩,土地规模经营达59.8%。在政策带动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积极性很高,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基本形成。  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分配效率,提高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十三五”时期,保证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政策落地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又需要完善配套性机制,同时还要禁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非粮化”、“非农化”趋势。

十三五期间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围绕解决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 第一节确立合理有序的财力格局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完善增值税划分办法。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透明度。健全省以下财力分配机制。 第二节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深化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第三节改革和完善税费制度 按照优化税制结构、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的要求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扩大征税范围。清理规范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开征环境保护税。完善地方税体系,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完善关税制度。加快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立科学规范、依法有据、公开透明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推行电子发票。 第四节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修正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调整无效和低效支出,腾退重复和错位支出。建立库款管理与转移支付资金调度挂钩机制。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使财政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如何实现“十三五”财政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则给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所谓现代财政制度,就是建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可持续”是其重要特征。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和改进财政支出效益则是重要内容。2015年12月,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 《中国财税研究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对包括“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深入系统的建议。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白彦锋教授。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白彦锋介绍,《报告》就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职能、目标定位、特征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分析。就内容来看,现代财政制度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范畴,要更多地上升到“现代治理”的高度,通过体制机制性内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就目标定位来讲,现代财政制度要摒弃过去的“唯GDP论”,眼睛不能只盯着“财政收入”,要以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为抓手,高屋建瓴、大处着眼,推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现代财政不宜“锦上添花”,而应“雪中送炭”,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搭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就特征看,首先,现代财政制度更加强调法治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其次,强调财政体制的可预见性,要建立中期财政规划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以“上医治未病”的高度和视野来应对经济增长的减速。最后,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现代预算制度”,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这也为“稳定税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有助于实现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转身,使我国财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财政支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虽然仍面临总量不足,但我国财政支出突出问题是结构僵化。白彦锋对此进行了分析。按功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功能分类,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社会保障十大类。依据IMF网站公开数据,《报告》对其中的29个发达经济体和15个转轨或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了平均值分析,并选择了7个典型的发达经济体,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转轨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财政各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转轨或发展中经济体,排在前五位的支出均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经济事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但这两类国家中,前五位支出的排序却不相同。对于发达经济体,排序分别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一般公共服务、经济事务;而对于转轨或发展中经济体,排序分别为:社会保障、一般公共服务、经济事务、教育、医疗保健。我国各项功能支出的排位分别为:经济事务(29.8%),社会保障(24%),教育(13.1%),一般公共服务(10.0%),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6.7%),公共秩序和安全(4.8%),国防(4.6%),医疗保健(3.3%),环境保护(2.0%),娱乐、文化和宗教(1.6%)。无论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是与转轨或发展中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事务支出占比较高,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支出占比较低。我国的经济事务支出在2011年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9.8%,明显高于转轨或发展中经济体14.9%的平均水平,更是比发达经济体10.4%的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在IMF网站列出的44个国家中排位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不匹配。事权是指一级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而支出责任是指政府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履行其事权、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的财政支出义务。“十二五”期间前三年,我国公共财政预算中央本级支出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5%左右,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5%左右,如果再加上基金预算,中央本级支出占比则更低。财政支出的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也将进入“过紧日子”的新常态。一方面,政策性和经济性减收叠加,尽管财政收入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下降,另一方面政策性和支出刚性强化,财政支出仍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长。因此,必须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使财政支出各部分的比例适中、重点突出,保证财政资金的运用既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能满足公共政策灵活调整的需要。具体包括哪些?白彦锋指出了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及各级财政支出责任的范围。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要求,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责任的范围与层次。这就要求:第一,厘清市场与政府间资源配置的职责边界。目前分税制下,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定不清楚,政府包揽依旧太多,吃财政“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今后要把政府的基本职责定位在那些为市场活动界定规则、并维护市场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层面,而不是参与市场活动本身。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不足,即“缺位”,避免政府无效干预的出现,即“政府失灵”。第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在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共事务的受益范围(外部性)、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以及激励相容性,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减少委托事务,中央和地方按规定分担支出责任。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关系全国政令统一、维护统一市场、促进区域协调、确保国家各领域安全的重大事务,集中到中央,减少委托事务,以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提高全国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明晰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承担中央事权的支出责任,地方承担地方事权的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按规定分担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中央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的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第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的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深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同时政府应该灵活运用监督、融资和生产三种角色,充分发掘社会其他主体的潜力,以最小成本和最能发挥微观主体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应。二是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严格控制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尤其是“三公消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第二,缩减经济事务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加大民生投入。财政要从那些从属于市场竞争性的投资中解脱出来,大力支持民生事业的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裁减行政冗员;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制定完善的公共服务支出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过程中,把压缩的公共服务支出和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后增加的财政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领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第三,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据实安排,一般不采取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方式。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未来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增强财政投入的实效性,提高政府配置资金科学的效率,推动财政支出公平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进一步优化这些重点支出结构。第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此外,还包括完善财政支出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改善公共治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与效果;完善财政支出监督问责机制等方面。

浅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 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

  摘 要: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院校的发展。目前的高职教材建设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优化建议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高质量的教材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材建设,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的教材建设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一、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   1.教材的选用未能体现高职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内容偏多,程度较深,不便教学。二是沿用专科教材和中专教材。此类教材在内容和难度方面有所调整,但是依然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三是针对高职教育院校专门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但此类教材所占的份额非常少,目前最乐观的估计也达不到三分之一。即使有了专门的高职教材,也还存在高职教材本身高水平、提质量、出效益等问题。由于时间紧迫,许多教材无论是本身逻辑体系,还是编写人员的编写实力,都存在问题。四是教师自编讲义。其弊端在于,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只能作为教学教材的一种补充,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够成熟。   2.缺乏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   现有教材大都是供教师上课讲授使用的,实践内容在教材中很少体现。虽有少量教材附有思考题,但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缺乏实践训练。由于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总教学时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教材建设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有些教师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对实践的要求,会根据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指导,但是这些内容偶发性很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3.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沟通衔接。   高职教育提出“双证制”。大部分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考试一门以上方可取得毕业证。由此可见各院校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但是用于教学的教材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缺乏衔接,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需要进行额外的学习或参加培训班,学习负担加重。   4.教材编写缺乏整体规划。   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教材规划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认为教材建设工作就是指教材选用、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工作,教材的选用只能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是有关出版社和编写人员的事情,与学校教材建设的关系不大。至于学校的自编教材建设,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和个别教研室临时提出的教材编写计划,是偶发性的,因此无须进行教材规划的编制。这样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学校教材规划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造成教材订购、编写随机性强,不适应性发生率高。   二、问题的成因   1.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连年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的差异,以及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岗位都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要渠道还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从普通高校加盟的教师,能够聘请到的有实际岗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不大。因此,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切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2.高职高专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要正式出版一本质量高的新编高职教材,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编写人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编写和修改。与此同时,编写人员通常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即使是这样,他们编出来的教材也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的努力比例相差太大。这样,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教材就不容易出来。   3.教材出版发行的利益驱动导致教材出版的短期行为和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连年扩招,而相适应的教材缺口较大。因此各出版社都瞄准这一商机,加紧组织人员编写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确实涌现出一批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但是很多出版社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未能严格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要求编写出真正与之相适应的教材。而是将本科或专科教材改头换面,通过删减和拼凑然后打上高职教材的称号,内容要么理论性过强;要么内容前后重复、水平低劣。出版社将此类教材推销给因扩招而急需高职教材的高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三、优化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启动或完善高职教材规划。   各高校应努力提高认识,目前尚未编制教材规划的院校应启动这项工作,有教材规划的院校也要进一步完善。教材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到教材建设工作的成效,要制订教材建设的长、短期规划,除了对教材建设的外部环境和高校自身的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对教材建设方向进行分析,教材建设的内容,以及将教材建设具体方案加以落实也是教材规划的重要方面之一。学校应组织一批专家、教授带动整个学科梯队,群策群力,确保教材规划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实用性。   2.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   广大教师是编写教材的主力军,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稳定的教材建设队伍,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搞好“传、帮、带”工作。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青年教师,让他们在教材编写中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崭露头角,挑起教材建设工作的重担,从而使教材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快速成长起来。   3.出台各项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材编写者的积极性。   教材专业机构应该重视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教材编写人员的潜力,争取出版一批高质量的高职教材。如给有教材编写任务的教师减少工作量或给予学术假;出台《自编教材奖励规定》、《自编优秀教材评奖规定》等系列规定,并使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使教材建设工作的管理有章可循,要严格管理,持之以恒,而且要能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出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加一定比例的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适用性强的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4.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   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因此,教材建设不能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脱节。如对学生有“双证”要求的院校,在做教材规划时,应该在相关的学科中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考虑进来。总之,教材建设要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居礼.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陈霞,吴春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2003,(6).   [3]张震.对高职院校教材规划的微观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6).   [4]刘志鹏.从战略高度谋划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十三五”期间,中国在收入和消费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

“十三五u2033期间,我国在收入和消费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倍或者两倍程度。不断得到改善,在基建项目和制造业方面得到很大的突破。增长了数10亿的营业额,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儿提出了鼓励支持银行,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机构“走出去u2033的政策。这些政策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GDP总量的强国。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所获得的成就。

论文里怎么引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十三五"规划

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4、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哪一年颁布的

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教育是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共十一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的总领。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成就的基础上,根据“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面对的形势、任务和挑战,提出了“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题主线。第二部分是主要发展任务。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集中阐述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及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协调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统筹推进教育开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等六大战略任务。第三部分是《规划》的保障措施。分别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现代化、加强党的领导三个方面展开,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制度、投入和政治保障。第四部分是《规划》的组织实施。重点从组织领导、保障机制、监测评估、社会监督等方面对规划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规划》落实。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三通工程指的是

“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主要包含三方面重要内容:(1)宽带网络校校通宽带网络校校通,重点强调的是教学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实现宽带网络在校园的全面覆盖,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宽带网络的连通是当前构建网络校园的重要支撑条件,在宽带网络的积极支撑下,可以积极推动当前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并推动学生们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2)优质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强调的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与补充。在宽带网络有效构建的前提下,各种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可以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数量起到一个重要的补充作用。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发展,也可以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展开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们课外知识学习,拓展学生们的学习事业。(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重点强调的是教学实践工作的优化与提升,在网络学习空间有限连接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便利起来,同时学生们如果有什么学习上的疑问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咨询老师,这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通工程”是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其中“三通工程”的积极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教育信息平台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你的看法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这样做有利于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的状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主要提出哪些内容

一、引言进入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所高校基本都在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在十八大报告中[1]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的实施执行,各所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单列,作为专项建设规划进行编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以往学校的发展规划包含一个总体规划、四个专项规划,即一大: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四小: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放在校园建设规划中进行。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框架中,学校的发展规划调整为一个总体规划、七个专项规划,即一大:西安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七小: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在我们调研的大部分同类高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一般都是首次进行专项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编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尤其是行业划转的高校,具有行业背景,如何考虑行业的发展态势等等问题需要探讨。蒋东兴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十三五”对策建议[3]中指出:“2016年我国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各项工作将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展开。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来说,“十三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既是深入发展期,又是创新试验期,要在做好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推动融合与创新。”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在编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为例,详细介绍和分析我校在编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依据及背景探讨编制依据(1)教育信息化规划的编制离不开上级部门的规划和学校总体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般在编制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都会遵循如下的规划作为依据和参考: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4)《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类似的国家层面的规划。(2)作为省属高校一般也要参照本省的规划情况,比如,我校地处陕西省,我们在编制规划时参考了:1)陕西省《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陕教保〔2015〕4号——关于印发《陕西省高校管理数据融合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3)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4)陕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征求意见稿);5)《陕西省智慧教育建设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陕教保〔2014〕11号)等等系列文件精神。(3)我校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目前学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同时参照了: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2.编制背景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革命性变化[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6]将教育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如今,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新应用迅猛发展,宣布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7]。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新常态,成为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必然需要考虑当今技术的发展背景。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当前学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西安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覆盖全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支撑校园文化传承,实现我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什么时候提出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2016年提出。“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结合各自需求。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哪一年颁布的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结合各自需求,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划重点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说了啥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确立了“全力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尽责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总体发展思路。  发展基础更为坚实。统筹建成2200多个站组成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形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实现我国陆地国土1:5万基础地理信息全部覆盖和重点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全球有效覆盖达7112万平方千米,后续星研建进展顺利。“天地图”实现30个省级节点、205个市(县)级节点与国家级主节点服务聚合,形成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合力。333个地级城市和476个县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能力。测绘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大规模集群化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等方面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研制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全面改革扎实推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审批事项。政企分离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积极引导地理信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修订印发《地图管理条例》,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地图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地图市场更加规范。  服务成效日益彰显。形成1000多个基于“天地图”的业务化应用。累计开发数字城市应用系统超过5600个。为APEC会议、第三次经济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不动产登记等重大事项和各级政府决策、环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产品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为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撑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覆盖范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多规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等行动计划,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测绘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保障边境地区稳定、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全球战略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洋、边境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注入新动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催生各种地理信息新应用、新产品和新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载雷达、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新型技术装备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发展思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法治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协同发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使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统筹建成2500个以上站点规模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陆海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区域的地理信息资源。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信息、应急测绘保障信息等资源实现有效融合。  ——公共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基础测绘成果供给更加有效。向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监测业务常态化。基本建成4小时抵达80%陆地国土和重点海域、覆盖全国的应急测绘体系。“天地图”具备全球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更加健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事业单位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自主创新效率显著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地理信息产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较好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三、重点任务  打造由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五大业务”构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  (一)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  按照陆海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要求,构建以北斗卫星以及自主技术装备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1、加快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实现我国地心坐标框架的动态维持与更新,形成覆盖全国的分米级实时位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准和位置服务水平。统筹开展全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国统一的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完善国家重力基准,开展重力空白区航空重力测量,构建新一代高阶重力场模型。建立国家测绘基准数据库,提升测绘基准成果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强化国家、行业及地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统筹管理、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加强测绘基准服务机构建设,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一体化管理和协同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拓展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业务范围、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  2、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扩大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实现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对陆地国土必要覆盖,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对全国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全面覆盖。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联动更新机制,持续做好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重点要素年度更新,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点区域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及时更新。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持续推进我国海岛(礁)测绘工作。组织开展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沿海地区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沿海滩涂、近海海域等测绘工作。持续开展极地测绘工作,提升服务极地考察活动能力。继续推进内陆水体水下地形测绘。加快开展地下管线测绘,构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3、开展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优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模型与结构,丰富数据内容,拓展社会、经济、人文、资源、环境等要素,建成综合性强、应用面广、标准化程度高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形成全国基础测绘成果“一个库”。选择合适地区开展新型基础测绘试点。探索建立基于地理实体的成果采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动现有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向地理实体数据库的转型,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和联动更新。  (二)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监测成果。  1、开展基础性和专题性监测  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开展基础性监测。适时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及国家级新区建设格局、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间格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海岸带保护利用状况等专题性监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  2、形成常态化监测支撑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对地观测技术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体化的地理国情监测网络。构建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建立地理国情信息在线服务平台。开展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开发应用,形成多样化的监测成果。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指标、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形成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组织实施、部门协作及信息发布等机制。推动各地将地理国情监测纳入年度计划和部门预算管理。  (三)加强应急测绘建设  1、建立应急测绘业务体系  根据国家应急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完善应急测绘体制机制,重点加强联动响应、资源统筹、数据服务以及日常运维等机制建设。按照上下协同、部门协作、军民融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保障区域,明确保障职责,布局国家应急测绘业务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测绘标准。加强应急测绘业务机构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增强国家和省级应急测绘专业力量。  2、强化应急测绘综合保障  加强国家航空应急测绘能力,建设12个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区,重点装备高性能无人机航空测绘应急系统。增强国家应急测绘现场勘测能力,建设3支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分队,重点装备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采集与处理设备。提升国家应急测绘数据处理能力,重点加强数据快速处理、制图、存储和服务等系统建设。提高国家应急测绘资源共享能力,建成国家应急测绘资源数据共享网络及平台,丰富国家应急测绘基础底图数据库。各地针对当地特点和需求,开展区域性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协作,实现军地、部门、区域应急测绘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协同服务。  (四)统筹航空航天遥感测绘  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航空航天测绘遥感影像资料获取的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多种类、多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重点区域的及时覆盖,对陆地国土的全面覆盖,以及对境外区域的有序覆盖。  1、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和管理  实现优于2.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每年全面覆盖陆地国土一次。获取我国500万平方千米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加大城市地区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获取力度。推进机载激光雷达、倾斜摄影、航空重力等新技术生产应用。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的统筹规划,建立国家基础航空摄影定期分区更新机制、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分级分区获取机制。完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资料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2、强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应用服务  建立和完善系列测绘卫星应用系统,提升卫星测绘数据获取、处理、提供的业务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产品体系,加大立体测绘影像产品、专题应用产品及增值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多传感器、多视角、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基于倾斜航空摄影测量、卫星立体测绘等技术,建设高识别度、高容量、高现势性的三维实景中国影像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常态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产品生产和分发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测绘卫星用户委员会机制,理顺卫星用户与卫星运营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卫星测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五)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管理与在线服务一体化的生产技术支持体系。  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确定建设重点、细化建设内容、明确技术路线。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快速采集与处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覆盖和更新范围。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区域约4500万平方千米多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称等数据生产,开展中巴经济走廊、东盟非盟等重要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时相地表覆盖等数据生产。加快建立多分辨率、多时相的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多尺度、多类型、多样式的全球地理信息产品。  2、强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依托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境外分布式数据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强化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集成,完善边境地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务能力。构建国产卫星海外接收站及处理系统,提高全球卫星资源接收处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数据产品、生产工艺及应用服务标准规范。构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快速处理、高效管理、动态更新与实时服务的技术装备体系。  四、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能力、基础设施装备保障能力、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协调融合发展能力。  (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以“五大业务”为支撑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立起保证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强按需定制服务相协调的服务架构。  1、加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面向全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新型基础测绘和航空航天遥感测绘等普惠性服务的有效供给。扩展基础测绘成果内容,发展以地理实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产品。推出标准化的三维实景影像产品,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应用频次。加强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简化成果提供审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开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区域性地图产品、反映国家辉煌成就地图产品、国家大地图集、城市地图集等系列专题地图编制工作。  2、拓宽公共服务的发展空间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拓展定制化专题服务的领域。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开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开展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项的落实。强化城市地下、水体水下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做好基于地理空间的孕灾环境分析和监测服务。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服务领域。在继续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础上,健全数字城市维护更新和管理应用的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示范应用,提升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支撑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强政府与企业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中的合作。  3、提升网络化综合服务水平  强化“天地图”公益性服务的战略性地位。建设“天地图”国家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融合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国家应急测绘基础底图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整合政府部门权威信息和全球热点地区重要信息,加强地理信息大数据开放共享和深化应用。加强涉密版、政务版“天地图”的统筹建设,发挥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门数据、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公众版“天地图”建设,惠及群众生产生活。推出覆盖全行业、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二)提升基础设施装备保障能力  以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生产、服务技术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满足“五大业务”协同发展的迫切需要。  1、加快装备现代化  积极推动“资源三号”后续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重力卫星等的立项、研制和发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体系。加快建设多分辨率、多传感器、全天候综合航空遥感体系,大力发展长航时航空遥感平台,促进无人飞机、轻型飞机、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机载激光雷达、重力仪、倾斜摄影仪等新型传感器的推广应用,配套建设数据传输和通信指挥系统。加快推进地理信息地面获取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水下、地下测量装备水平。  加强数据规模化快速处理系统建设,提高多源海量数据综合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和测绘仪器计量检测体系。探索建立卫星测绘应用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推进生产服务体系信息化  加快生产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产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术、重大装备、资料数据等方面资源,建设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产原始资料数据集中管理、分布式处理、生产质量统一监管和生产成果集中入库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布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资源,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的测绘地理信息传输网络。  3、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建设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形成由国家级互联网地图监管中心和省级互联网监管分节点组成、上下联动的监控网络。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运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相关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核查分类,完成网络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大力推进行业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加强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术测绘成果公开使用政策,加强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处理技术研究,促进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地理信息安全维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提升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  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1、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重点领域  大力发展测绘遥感数据服务,开展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的商业化获取和增值服务,建成较为完整的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处理、服务产业链,培育3-5 家测绘遥感数据服务龙头企业。推动地理信息系统通用软件开发应用,推进高性能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以及行业领域应用软件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集成为核心业务的龙头企业。引导和推进现代高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资源整合,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遥感技术装备和高端地面测绘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推进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类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均衡发展。支持面向中亚-西亚、俄蒙日朝韩、东盟的北斗产业化应用。  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融合,支持发展以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和车联网为支撑,融合实时交通信息、移动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综合导航定位动态服务。积极发展测绘基准服务业。繁荣地图出版业,发展地图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地图文化产业集群。  2、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适度放宽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许可和增值开发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展社会化应用和增值服务。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以及安全保密监管等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国产测绘遥感卫星数据有关政策研究制定,推进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应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继续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指标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学会、协会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产业基金、产业基地等支持企业创新创业。  (四)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记与信息公开公示、成果转移转化统计和报告等制度,健全科学研究、信用评价、创新团队认定、科技人才评价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布局,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新联盟、协同中心、创客或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参与制定科技规划、政策和标准,支持申报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牵头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业。支持野外观测台站、检校场、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等科研条件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2、加强科技攻关和标准化  以支撑重大工程和成果广泛应用为重点,统筹优势科技力量,着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海洋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地下空间测绘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研究,支持对大地测量基准、位置智能感知、遥感机理、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型智库建设,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构建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立跨部门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协调机制。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程序,重点研制地理国情监测、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标准制定与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转化,发挥标准的技术考核作用。加强科技标准宣传贯彻。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综合试点。  3、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地理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服务“走出去”,积极接纳发达国家的地理信息产业外包业务,开拓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链、价值链。继续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及区域性测绘科技合作计划和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订,争取主导编制4项国际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1)主导的30%以上国际标准。根据受援国意愿和我对外战略需要,研究推动向相关国家提供测绘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五)提升协调融合发展能力  促进各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军民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技术、标准和行业壁垒,加强军民测绘融合发展。鼓励各有关领域、行业根据需要加强测绘能力建设与数据资源共享,提升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协调融合发展水平。  1、推进区域测绘协调发展  围绕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推动形成西部、东北、中部、东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区域测绘地理信息协调发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区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联盟。加大跨行政区域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统筹力度,通过建立跨行政区域测绘地理信息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等方面合作,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进行帮扶,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加大对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援助力度,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  2、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统筹与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衔接和项目、需求对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军民力量整合、资源聚合、信息融合。推进国家空间基准、航天遥感测绘、海洋测绘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统筹共建,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地理信息、科技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应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地理信息资料成果通报汇交和位置服务站网共享机制,以及应急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平战结合机制,形成军民兼容的测绘技术标准体系。按照国家军民融合示范要求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多种力量参与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鼓励地方立足实际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五、实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全力抓好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以及不动产测绘、地下管线测绘、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职责职能的落实。  (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共享应用、应急测绘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资质、市场监管和信用管理的挂钩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和制度,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多元化。健全卫星测绘应用政策,推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与国土资源等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力量和效能。  (三)优化生产服务组织结构(略)  (四)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略)  (五)抓好规划组织实施(略)划重点丨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说了啥

向创新、智能、开放迈进——“十三五”制造业发展扫描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向创新、智能、开放迈进——“十三五”制造业发展扫描 五年,弹指一挥,却足以改变产业面貌、制造格局。“十三五”期间, 科技 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加快提升、结构优化升级。 从制造到创造,由传统向智能,中国制造不断向创新、智慧、开放迈进。 “中国创造”加速涌现 系上安全带、点击屏幕“开始”键,车辆缓缓起步,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不久前,百度在北京推出自动驾驶体验服务。经历了研发、试验、道路测试等漫长历程,无人驾驶 汽车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渐行渐近”。 汽车 的迭代更新是创新创造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众多关键技术、基础材料、重大工程取得突破,“中国创造”加速涌现。 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疗,并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手术;A4纸四分之一厚、“论克卖”的“手撕钢”打破国外垄断,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919大飞机……从技术攻克到应用 探索 ,每一项突破都是大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 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基础工艺是工业发展的底气。2016年至今,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十余个。2019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由传统依赖人工到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步伐更稳健。 “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认为,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但依靠 科技 驱动,中国制造正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屏幕上订单、物料等信息实时更新;云平台对生产状况、质量等可视化监控;从物料运输到贴片焊接、包装交付等均实现“无人看管”……合肥联宝 科技 的厂房内,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智能化的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的认知。 联宝 科技 CEO柏鹏说,下一步还要将智能管理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质量实时监控。 一个工厂的升级,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变迁。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五年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空间,中国制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1.5%和51.1%。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达到4000多万台(套)。 依靠电力大数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分区域、分产业、分企业摸排,锁定“断点”助力产业链复工;京东数科发布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和安全……努力化解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智能化升级的步伐提速,共享材料、共享订单、共享产能等有关协同制造、智能生产的实践不断推出。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要适度超前,让‘路"等‘车",而不是‘车"等‘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特别是在5G带动和需求引领下,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制造格局调整优化 在完成内存芯片自主制造后,位于安徽合肥的长鑫存储不久前实现产能突破。围绕“芯屏器合”的产业战略,合肥也成长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超过250家,年产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们要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产生良性的内生循环作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把握住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王亚伟说。 中国制造在变,制造版图也在变。五年来,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打破传统,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创新生态,并将自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合肥的变化恰是我国制造业格局不断升级的写照。 前不久,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正式出台,自贸试验区扩容至21个,为制造业开放发展增添新注脚。 制造版图调整的同时,产业格局也在优化。基于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平台,国网浙江嘉兴供电公司 探索 建立电网“智能无人仓库”,打造智慧物资供应链生态圈;浪潮、联想等大型企业牵头打造产业链平台,协同创新、共享开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从产业集群到生态体系,从上下游合作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努力提高产业链的包容性,更先进、更开放的制造模式正在形成。 5年风雨兼程,中国制造不断创新开拓,向世人展现着新姿态新面貌。新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相关新闻: 安徽:“5G+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14部门发文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双轮驱动”铸成制造业排头兵——中信重工高质量转型升级观察 “数”“智”赋能的中国制造亮相“云上展会” 上海:“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落地 业界共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告别“傻大笨粗” “高精尖特”动能加速释放 ——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观察

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  )不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及趋势基础知识。出自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1章 信息化知识,全书第13页。“十三五”规划将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十三五为什么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十三五为什么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我国虽然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主要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今后中国提高农业结合生产能力,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还得依靠农民,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整合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呈现另一番天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只有把新型业农民培育作为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为什么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作用未必明显有效 但是这是为了提升素质 也是说开拓知识的一种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对回答满意, 请点选右上角采纳 新型职业农民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 一个大的趋势 未来的流行的计算机 计算机趋势的网路化 智慧化 如 未来的巨型计算机不是单个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而是运用整个网路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台计算机的处理同进行对资料运算处理 这种计算机处理能力远远超出某一台巨型 计算机 这种技术还在研发中.. 而且计算机网路化有很多优势`资源共享等等.. 在国际上 在军事上 在生活上 这些技术都不能掌握 你就落后了~! 计算机网路能省很多人力 资源 时间 为什么要培育职业农民 培育职业农民有助于把经验提高,还可以把农业做得更好,也会让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实现“十三五”目标,为什么要“依靠科技支 实现“十三五”目标为什么要“依靠科技支撑”?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4)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简述十三五时期为什么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创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启用更多市场资源,创造更多产业靓点,栽培更多新兴经济模式,盘活市场经济, *** 就业,带动经济增长。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下,倡导创新创业,确实是能够 *** 经济增长的 实现“十三五”目标,为什么要“依靠科技支撑”? 原因是: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我们才能把先发优势逐步培养出来,在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当中占有更有利的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创新在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中是居于核心地位。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根本性转变,需要创新。这个创新是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全方位创新。 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制度方面。我们要发挥首创精神,结合国情,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在完善市场环境、完善产权制度、完善 *** 治理管理多个方面不断创新开拓,形成有利于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并在创新推动当中使这样一个体制机制趋向成熟和定型。这个制度是我们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从理论到制度到实践的一系列创新,必然会对“十三五”发展动力有极大增强,对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基础性的支撑。 二是技术、科技方面。要实现从中低端到中高阶的提升,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发展,离开创新是不行的。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我们才能把先发优势逐步培养出来,在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当中占有更有利的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更广阔的需求空间。所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支点。 全国十三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十三五? 全国十三五就是指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十三五是简称。 十三五时期为什么要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新 解决失业率上升, 就业困难问题, 又可以 *** 内部消费、增加 *** 税收。 十三五规划对农民的帮助 弱实人群有盼头了。

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什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十三五是哪几年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十三五是指:【2016年-2020年】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为重点,不断促进医院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医院跨越性发展,特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技术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群众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巨野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医院功能定位   目标定位:立足巨野,面向发达地区,以“二级医院参照三级管理”为契机,争创“三级乙等”医院。   市场定位:确保基本医疗,满足特需服务。   服务定位: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   技术定位: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重点,全面发展,逐步开展三级医院技术项目。   二、发展思路   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按照“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稳健经营、横向协作、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的“品牌”战略。着眼于巨野县101万人口和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力争使本地病人不出县,逐步拓展服务半径,向周边地区辐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保持和发展原有重点专科的特色,推动和建设一批新的重点专科和专病治疗技术,整合学科结构,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强化依法、以德治院,全面提高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管理、质量、服务、文化、生态、信息十大品位。   三、办院方针   1、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   2、在积极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同时,更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走自我生存、发展与完善之路。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各项工作,顺应健康需求变化,拓展医院社会责任。   4、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打出医院品牌,树立医院信誉,把医院做精做强。   5、向管理要效益,对医院人、财、物实行全面科学管理,挖掘内在潜力,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舒适服务。   四、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行院长负责制,院科两级管理。   经营措施:流程设计合理,服务行为规范,依法治院,以德管院,逐步形成“严谨的管理体系,严明的工作标准,严密的操作规范,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的劳动纪律,严厉的奖惩措施”的“六严”体系。   经营途径:抓管理、抓人才、抓创新、抓质量、抓服务、抓环境。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科技型、节约型医院。   三、目标与任务   一、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   二、主要任务   1、深化医院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⑴加强绩效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   ⑵加强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缓解医患矛盾。   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⑷建立多学科综合门诊,逐步实现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门诊流量实时监测、错峰就诊、检查结果共享、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功能。   ⑸逐步完善用药管理,药占比控制在35%以下,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科室设定创收指标,人员薪酬不得与收入挂钩。   ⑹加强强基工程和对口帮扶工作,积极与县内二级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如县中医院、北城医院等。   ⑺逐步开展三级医院技术项目,积极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使单病种不少于100个,临床路径达到出院病历的30%。   ⑻进一步完善药品零差价销售模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⑼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达到医院信息化7级标准。   ⑽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强化远程会诊、教育等服务功能。   2、医疗工作   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达到“三乙”医院专科技术水平。   ⑵成立医疗中心,形成特色优势。如肿瘤治疗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急救中心、疼痛治疗中心等。   ⑶提高临床、医技的业务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   ⑷逐步增加技术人力配备,基本达到“三乙”标准要求。   ⑸提高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各项指标达到“三乙”标准。   ⑹提高护理质量,使之与医疗同步发展。   ⑺拓展临床、医技科室发展空间,以检验科为中心,成立重点实验室。   ⑻确保医疗安全,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医疗事故。   3、科研教学   ⑴提高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水平。   ⑵课题和科研成果数量有明显增长。“十三五”期间争取立项课题:省部级≥1项,厅市级≥10项,每个重点专科须有1个以上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省部级≥1项,厅市级≥15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60篇。   ⑶积极创建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建立一支以硕士以上学位、副主任医师为骨干的兼职临床教师队伍,争取承担本科大四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任务。   ⑷抓好继续教育,承担省、市级多项I类学分继续教育项目。   ⑸强化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人才队伍建设   ⑴建立优秀人才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有计划选拔、培养、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⑵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学历结构。经过五年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各类人员的学历层次达到“三乙”标准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5、基础设施建设   ⑴积极筹建医院新院区。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另选新址建新院,在麒麟大道和青年路之间,苏南商贸城西邻。占地面积173.8亩。一期工程设计有综合病房大楼、门诊楼、医技楼、科研教学楼、后勤楼等功能用房。设计建筑面积127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200张。二期工程设计有内科系统病房楼,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600张。全部工程完成后,总建筑面积约190000平方米,总开放床位1800张。使医院规模与布局更适应现代化医疗中心的需要,做到流程方便、功能到位、布局合理,并预留发展空间。   ⑵引进高、新、尖医疗设备,购置数字化大平板多功能DR、派特CT、血液分析流水线系统等,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6、建立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管理模式,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增收节支,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6亿元。   7、完善总务后勤服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医院水、电、暖的正常运行和后勤物资供应,部分科室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   8、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门诊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门诊预约、门诊流量实时检测系统、心电网络系统、门诊输液系统、移动查房等信息化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信息化医院。   9、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全面覆盖。加强护士依法执业管理,持证上岗率达100%,床护比≥1:0.4,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1:0.6。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ICU等专科护士培训率≥20%,护士岗位培训率95%以上。扩大服务领域,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   10、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1、加强党建与群团工作。明确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平安医院,确保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12、加强工会工作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参与、建议、教育四项职能和工会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院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征集合理化建议和“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   13、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妇产科和B超室的管理,杜绝选择性终止妊娠和胎儿性别鉴定。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人口目标责任书和个人保证书,保证我院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4、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医院。积极开展消防培训、演练,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经常性对消防监控室、压力容器、氧气站、危险品仓库、医疗设备、配电室、电梯、水、电、气设备,易燃易爆、毒麻药品、消防设施等重要部门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平安医院的顺利创建。   15、逐步提高医院员工的社会福利待遇。   16、提高医院的综合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二0一五年十月   十三五”规划实施措施和步骤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以下实施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严格按照国办发(2015)38号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执行,确保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实施。   二、合理调整和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1、合理设置科室,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巨野县卫生资源发展规划,设置临床科室25-33个,医技科室7-10个;建立重点学科3-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4个以上;重点专科5-8个。   2、健全和完善创伤救治、肿瘤防治、慢性病诊治、微创诊疗、影像、检验、康复等特色科室,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病人需求作及时调整、完善、发展。   3、坚持不懈地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一是重视创新(包括观念、知识、技术、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实施“名医”工程,加速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应用提供坚实基础,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加快“名科”建设。瞄准科技含量高、投入少、收效快、回报高、有特色的新技术、新方法,创建区域内有特色的专科,尽快提高知名度,树立专科品牌。三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强基础管理,重视设备更新,优化服务质量,美化整体环境,按照“三乙”标准,加快“名院”建设。   4、综合考虑收治患者的数量、病种、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及科研情况,增加人员配备,使之基本达到“三乙”标准要求。   5、加强临床医技科室学科建设。提倡临床科室重科研,临床医生“学者”化;医技科室由单纯的技术诊断辅助型逐步向诊断、治疗、科研一体化方向发展。   6、强化医护人员的科研意识,强化科技是先导、科技促进临床工作的理念,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申报,落实科研配套经费,设立专项基金给予鼓励和支持。鼓励开展与临床紧密结合,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项目,使我院的科研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7、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根据人才梯队建设和科室建设情况,有计划地每年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10-15名、硕士以上研究生8-10名;完善住院医师与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做好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学分制的继续教育;有计划选送有潜力的医务人员进修深造;有计划地安排行政后勤科室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8、积极创建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培养教学能力强的骨干队伍,做好医学院校在我院的临床教学、临床见习、实习的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三、强化医院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信誉   1、以医院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和健全符合医院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全程管理,加强病历、药剂、护理、院感、影像、检验、麻醉、病理等八大质控管理体系。   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重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日常控制。同时要依照国家有关要求和省厅制订的临床路径、医疗机构管理和诊疗技术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加强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管理,切实纠正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门诊大处方等情况,努力控制药占比,做到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加强用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切实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积极推行先进护理理念、护理文化与护理模式,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确保护理质量、技术水平与医疗同步发展,满足病人需求。   4、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5、加强强基工程,积极与县内二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实施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对口帮扶。   6、简化就诊流程,方便群众就医。根据病人需要,调整医院的功能区域;积极推行多学科综合门诊、预约就诊、分数段就诊和门诊量实时监测等服务,建立和完善医院形象识别系统,门诊大厅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各通道设立明确清晰的指示标识,急诊、影像、检验、收费、配药等窗口科室的标志更要醒目,使每一个服务对象能够顺利找到目标科室。   四、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落实护士配备标准,加强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1).提高护士队伍总量和护士配备。全院护士总数与床位比达到0.6:1,病区护士总数与床位比达到0.4:1,ICU护士总数与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比达到3:1,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总数与床位比达到0.6: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建立护士机动库,机动库人数占全院护士总人数16%;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增加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全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80%。   3、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科室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逐步落实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   4、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努力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1).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工作需要,分批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到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   (2).院内实施专业护理知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供应室等特殊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3).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成立相关专科护理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培训,逐步完善护理会诊制度,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的专科护理队伍,努力为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   5、加强后勤支持工作,成立临床支持系统,药品由药房统一配送到科室,临时医嘱药品、各种标本、报告单等由临床支持系统负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时间留给病人。   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加强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引进感染控制管理软件,实现与医院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对照标准细化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加强督导考核。   2、加强监测工作,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目标性监测。如细菌耐药监测、新生儿目标性监测、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现患率调查等,每年不少于2项。   3、加强硬件建设   (1)根据重点部门的新的管理建设要求进行新院区建筑布局改造,使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内镜室、透析室、产房、新生儿室等符合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合理布局。   (2)进一步完善手卫生设施。   (3)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部位按照环境类别配备相应空气消毒设施,使各类空气环境卫生学监测达标。

“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要做哪些事

重点一: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通过机制创新来加大投入。按照“保障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将资金更多地向脱贫攻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倾斜。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通过整合统筹来增强合力。一是积极加大源头整合。按照要求,中央财政逐步将涉农资金整合为农业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水利发展、林业改革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等六类。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大幅减少专项个数,梳理和重设支出方向,赋予地方统筹使用自主权。同时,扩大因素法分配比例,改革绩效评价方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省级及以下层面也要提前研究部署,认真做好谋划。二是认真抓好各项试点。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着力抓五个方面试点工作。面上,抓好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点上,抓好黑龙江“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省级涉农资金管理改革、湖南省高标准农田整合、市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等试点。对于非试点地区而言,可以在现有政策框架内,继续探索其他有效的整合模式,着重从机制上进行创新。  通过强化管理来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巩固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对于已经完成整改的省份,要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全面、彻底、到位。对于还没有完成整改的省份,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作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通过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点二: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  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财政部牵头研究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改革的核心是,把一部分财政资金的配置权力彻底下放给贫困县,由贫困县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  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打好脱贫攻坚揭幕战。一是瞄准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妥善处理精准搬迁和整村搬迁的关系。建档立卡不准确的,予以调整,将来按人验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所需建房资金,由各地统筹其他资源、农户自筹资金予以解决,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一并统筹规划。二是节约使用各项搬迁资金。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合理研究确定投资和补助标准,把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不搞高标准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后,项目资金如有结余,可以调剂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还本付息和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续产业发展。三是高度重视防控债务风险,加强搬迁相关资金的监管。要防控承贷操作不规范形成的风险、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风险等。同时,加强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对完工项目逐一验收、核对销号,把好事办好。  支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是明确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范围。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资金,不仅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包括其他相关涉农资金。可以把筹资来源扩大到投入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并能产生稳定经营收益的其他财政支农资金。还可以把贫困户可获益资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二是明确资产收益扶贫重点。要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找准资产收益扶贫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扶贫开发由短期“输血”向长期“造血”转变。三是明确资产收益扶贫要求。要不改变资金用途,折股量化的是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而非资金本身。不能简单地把相关涉农资金直接投资入股,而是把相关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既要保障原有政策的既定目标和建设任务能够顺利实现,又要认真研究财政资金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的适宜方式,建立退出机制,防止一些地方直接用财政资金投资经商办企业,投入一些高风险的行业,甚至出现利益输送、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四是量化股权分配向贫困群众倾斜并动态调整,确保贫困群众优先受益。股权分配方案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但要重点向贫困户倾斜,特别是将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增加配置股份,帮助其获得稳定的收益分红。  重点三:  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做好“田”和“水”两篇大文章。“田”就是要划定并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围绕增加耕地产出,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水”就是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江河湖库综合整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通过水利资金的精准管理和水利政策的精准发力,支持统筹解决好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此外,要加快推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升级。  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找准支持结构调整的着力点,集中发力。树立粮食安全意识,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强化市场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着力支持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针对细分的农产品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增强紧迫意识,对明显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及时进行调整,抓好“粮改饲”“米改豆”等试点工作,做好政策衔接配套,防止农民因种植结构调整导致减收。  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财力紧张的背景下,今年中央财政新增安排补奖资金20多亿元,充分体现了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省级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抓好政策落实。  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政策。2015年底,财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提出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25度以上坡耕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要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  完善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2016年,中央财政将新增资金,扩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范围,并进一步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同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补助政策。  重点四:  推进农业领域重点改革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经报国务院批准,今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在全国推开。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后,政策目标包含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两项。一是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补贴发放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以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面积进行补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二是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近几年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国家农担公司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在业务范围上,国家农担公司主要面向省级农担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同时也提供政策业务指导、行业行为规范、风险救助、人才培养等服务,不直接从事与省级农担机构有业务冲突的直接担保业务。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任务措施。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抓好改革任务。一是将农田水利建设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农田水利资金时,要重点向改革积极性高、工作有成效的地区倾斜。继续支持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加大对末级渠系改造的投入,完善计量供水设施,落实维修养护责任,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二是建立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之间的差额进行补贴,根据节水量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业结构节水的用户给予奖励,调动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量减少结转结余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项目库储备,应该纳入评审范围的要全部进行评审,为下年预算编制尽早做好准备。突出部门事业发展重点,提前研究、合理设置部门预算里的项目,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项目要进一步整合统筹使用。进一步适应专员办转型后工作职能,积极做好与专员办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检查中的衔接工作。  重点五:  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要落实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动村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落实到位。支持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基础,以发展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为载体,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创新议事形式,丰富议事内容,规范议事程序,强化决策执行力。把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合作性和互助性社会组织,作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积极研究支持其参与农业农村服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服务功能。  扎实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一是做好选点工作。要综合考虑区域代表性、地方政府积极性和村干部工作能力等因素,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二是完善制度设计。要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能够有效运转。要将“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融入到试点当中。同时,要发挥乡镇财政的就地监管优势,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督管理和相关项目的监督检查。三是强化政策综合支持效力。鼓励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资金项目向试点县(市)、试点村倾斜,支持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  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规范引导。继续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好这块“金字招牌”,切实解决好老百姓亟需的民生问题。一是认真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十三五”规划。要结合村庄人口布局变化趋势和财力状况,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求与可能、重点投入与普遍受益的关系。二是妥善处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农民普遍受益为目标,重点在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美丽乡村则是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基础上的美化和提高。三是发挥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平台作用。为其他涉农涉村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积极支持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农垦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内统筹考虑,支持第二批试点省份继续开展试点。根据中央关于“总结推广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经验”的要求,支持9个省份开展相关工作。到2017年,所有省份要统一按照新的实施方案执行。在资金补助办法上,总的思路是“先改后补、以补促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2018年关于农村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8年关于农村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强力推进“活力临泉、绿色临泉、平安临泉”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时期。为服务“三个临泉”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攻坚克难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美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粮食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粮食连续十一年丰收、总产稳定在110万吨左右。2010、2011、2012、2013年连续四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土地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由2010年的19.6万亩增达到73万亩。全县蔬菜日光温室面积由2010年的1千余亩增加到2万亩;钢架、竹木、水泥支柱、钢架等一般保护地蔬菜面积由2010年的1.5万亩增加到3万亩;大棚早春西瓜由2010年的3万亩扩大到5万亩,此外,大葱、生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临泉县常规露地蔬菜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保护地瓜菜面积16万亩,全县粮经比稳定在7:3以上。全县实现养殖面积4.47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12万亩,河沟养殖面积2.3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8500吨。   (二)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2014全县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6120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5%,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5.13亿,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国生猪大县、全国畜产品百强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比2010年81家增加了1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0年的42亿元提高到到2014年的75亿元,增加了33亿元。全县累计建设县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林业生产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县抓住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7.4万亩,“十二五”期间净增5万亩,森林覆盖率17.4%,增长1.8%,活木蓄积量271.8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净增75.8%,2013年林业产值7.8亿元。   (五)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农田水利兴修累计投入资金65637万元,完成土方2319万方。到2014年,全县防洪堤防总长达到111.68公里,各类水闸116座,扩挖水塘1354处,可控制河沟库容7735万立方米;机电排涝站17处,总装机3230千瓦;农村大、中、小、沟桥梁共1.72万座;机井6011眼,小口井32.9081万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解决89.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0.52万亩,除涝面积109.43万亩,防洪面积28.3万亩。   (六)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我县农机补贴资金1100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6766台(套),拉动农民投入32000万元,受益农户5238户。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6台,联合收割机3245台,农机配套比1:2.5。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7%,农机经营总收入达8.5亿元。   (七)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农民纯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476元增加到2013年的5721元,年增幅15%左右。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二、“十三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比较有利。一是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沿着精品农业方向发展。全县蔬菜、花卉、绿化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不断上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占农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三是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耕地承包经营权向少数种植大户集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全县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明显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初显风貌。四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十二五”以来,我县农业产业虽然实现了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制约因素客观存在: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时期农业作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其重要性在全社会还未被广泛认知,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农业本身,部门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大都仍沿续过去传统的设置,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职能未能充分体现,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传统专业占比大,知识亟待更新,能力亟待提高,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近些年新鲜血液补充难,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力量显得薄弱,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素质偏低。   二是农业有效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农业是个露天工厂,比较二、三产业,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回报期也长,加之农业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大,地方政策投资农业的力度与周边县(市)比相对较小,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催生的农业大项目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广大技术人员、农民、涉农企业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提高。    三、“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美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三个临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坚持完善和创美好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10000元左右,年均增长15%;粮食产量达到115万吨,1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达60万亩,种植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00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45%;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06%。   四、“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千斤县创建,提高粮食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粮食作物品质,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坚持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跨越发展。积极发展西瓜、生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重点突出牛羊业优势,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区。推进水产跨越工程,加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加工水平。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大力发展黑红薯、水果、中药材、特种养殖、食用菌等特色农业。   3.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菜篮子”工程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推动“菜篮子”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价格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到2020年,力争实现“菜篮子”主要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5%以上,从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4.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委托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围绕制约农业经济开发展的瓶颈和难点,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把农业项目整合与开发区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到“十三五”末,把开发区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安徽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812”转型倍增计划,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县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以大宗农产品产后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新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   6.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生产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7.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合作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依托乡镇工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改善装备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名牌产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建筑业。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餐饮娱乐业和旅馆服务业等农村休闲旅游业。   2.支持农民创业。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活力。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资助青年农民工群体创业。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统筹发展农民工创业园。实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计划,建立创业者入园孵化、出园兴业的良性机制。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创业。   3.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的培训新格局。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集聚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民外出就业信息引导,开展劳务供需对接,引导成建制建筑、服装加工、机电产品加工等劳务输出。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把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本上,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大牲畜和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盘活农民资产,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最一公里建设和节水改造,推进易涝低洼地治理,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进行农村沟河清淤和塘坝扩挖,清淤疏浚沟河385条,扩挖村塘810口。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积极开发和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努力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计划每年新增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34个百分点。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2.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提高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为重点,以“水利安徽”战略为契机,兼顾水环境保护和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抓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实施“水多、水少、水脏”三水同治,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实施城乡防洪保安工程,完成洪河治理工程和泉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分期分批实施县城防洪排涝工程,拆除重建中型水闸4座,维修中型水闸5座,维修、重建小型水闸22座,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小型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恢复机电井5000眼,配套机泵5000台套,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全县累计达到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7;努力构建水源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引淮济阜”工程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地表水,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初步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河流、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建设;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20年农村居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短缺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完善网络、提高技术标准为目标,重点实施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和安保工程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4.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按照严格保护耕地、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科学编制村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整治规划,将土地整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实施村庄合并、农村危房改造、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做到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提高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四)深化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积极发展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使城乡进入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改革,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工作,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的三项职能,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村改居,推动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权益。认真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一事一议”等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鼓励社会力量与农村结对帮扶,开展共建活动。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地、宅基地确权成果。加快土地整治项目试点示范,到2020年,完成全县各乡镇空心村土地整治任务。统筹实施村庄合并、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电信、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区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集中发展中心镇,优化功能分区,建设布局合理的居住生活区、产业集中区、生态景观区,各乡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10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各乡镇分别建成1个中心社区、1个农村社区和2-3个中心村。形成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查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拓宽农业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额度,增加对农民的消费补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财产权属,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   (二)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探索与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培训基地,抓好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大力开展“家电、农机、汽车”下乡活动。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抓住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每一个政策性机遇,加大农业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的自我保护体系。整合农业投资,减少和避免各项重复建设,集中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各类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发展,以量化指标考核发展,明确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投身“三农”建设。分年度拟定发展计划,分阶段选择重点,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临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课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为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构建一支适合和平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为抓手,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做为治学兴校之本,改革发展之源,放在教育全部工作的首要战略位置上。树立“以教师为本”理念,注重启迪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准,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 二、任务目标 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塑造,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第四周期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促进全校教师在师德风范、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有新的跨越;造就一支整体结构优化,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 1、提高师德水平 以“爱与责任”“敬业、爱岗、奉献”,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师德标兵,把全校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提升学历层次 在岗教师全部达到规定学历,在岗教师大专学历层次的比例达到100%,其中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20%左右。 3、培养骨干人才 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以市级骨干为塔顶,骨干教师为塔体,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为根基的塔式结构。 4、优化能力结构 使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今后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5、提高教科研能力 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6、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做到在岗教师全部具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整合实验研究,创建教育信息化学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形成校长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目标一致的工作格局。完善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评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 工作计划 中。使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围绕贯彻执行《公民道德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谱写职业道德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评估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层级管理,全程监控。加大奖惩力度,将师德表现做为教师岗位评聘、评优、晋升的重要内容,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舞台 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实行“指导教师制”,为骨干教师成长创设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师教育资源,调动学校和骨干教师自身积极性,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评定的培养考核制度。建立骨干 教师管理信息网,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秀者晋升,不达标者下调的动态管理。 4、严格教师管理 严格掌握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在晋升教师职务的评聘工作中,按照教师的工作业绩综合评聘。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学习提高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 5、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市教育局制定的有关规定,面向全体教师,继续开展以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继续教育。把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做为培训的首要内容,把师德教育培训做为培训的重点,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把高效教学的培训做为重要内容。 6、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加强对教师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以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在不断地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每年度举办“高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论坛”等活动,创造条件,加大展示力度,宣传涌现出的科研新秀及教改新星,鼓励更多的教师成名、成家。 7、增加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保证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加强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8、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平台,使之成为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保障。 结合我县校本安排意见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我校校本研修的特色为:立足校本,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聚焦高效教学、推进高效教学的实施为主线,积极推进校本研修活动,促教师专业发展。

新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哪些新能源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四提”新能源”,但并不是具体列出。  第一次: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第二次: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次: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第四次: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新能源可以解读为: 新的能源获得方式(太阳能核能,在研聚变能等),新的使用方式(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比如有轨电车),新的节能材料(主要是建筑节能)

十三五时期,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什么商品

  政府调控市场价格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市场价格的形成、运行和市场价格变动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和约束,以保证价格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发布引导社会心理预期,通过新闻等社会监督规范市场价格行为。(1)经济调控手段。经济调控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它是指政府根据价格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影响价格形成的各种要素,从而达到调控市场价格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控手段主要有:①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使用方向,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使其平衡,实现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是稳定价格总水平最有力的手段。②财政政策。国家财政税收负有稳定经济的使命,又通过公平税负和鼓励竞争,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带动对社会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克服市场疲软引起的就业不足和经济衰退。在市场需求过旺引起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对社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以促进供求平衡,平抑价格。③投资政策。投资需求是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运用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投资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从而实现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④进出口政策。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采用限制出口、扩大进口的政策手段,缓解一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矛盾;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缓解一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从而可以达到稳定国内价格总水平的目的。⑤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所谓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是政府为平抑或稳定某些重要商品市场价格水平,建立起这些商品的调节性库存,通过吞吐库存来调控市场价格的管理制度。政府选择储备的重要商品,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二是经常存在着交替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矛盾,即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过于求;三是产销数量较大;四是商品的长期存储在技术上比较经济。一般来说,符合这些条件的重要商品主要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副产品,如粮、棉、植物油和糖等主要农副食品,以及原油、重要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重要商品储备是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服务的。当重要商品的市场供给出现较大缺口,价格暴涨时,要适时抛售储备商品,增加市场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反之,当供大于求、价格下滑时,政府要适时入市收购,转入储备,增加市场需求,遏制价格过度下滑。⑥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所谓价格调节基金,是政府为了平抑市场价格,用于吞吐商品、平衡供求或者支持经营者的专项基金。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要在全国城市中建立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的要求,目前全国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价格法》确定了价格调节基金的法律地位,第二十七条规定,政府可以“设立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价格调节基金是针对某些容易发生市场价格波动、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商品的调控而设置的。这些商品主要有粮、棉、油、肉、蛋、菜、糖等农副产品。目前我国已建立的价格调节基金主要有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粮食风险调节基金。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一是扶持商品生产。包括对所调控商品的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对生产者的收购奖励或补贴。二是对流通企业的政策性差价补贴。三是支持市场建设。对有利于价格调控而建立的某些商品的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建设,政府可以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在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把许多做法制度化、法制化。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明确规定,稳定市场价格是国家四大经济目标之一;成立独立于政府的联邦银行,把保证货币稳定作为其第一位任务;严格限制财政赤字,规定财政赤字不能靠银行发钞票弥补,只能到资本市场上借贷;规定实际工资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保持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美国很早就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当经济衰退、价格下跌、不利于经济复苏时,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当经济高速增长、通货膨胀加剧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来调节市场价格。在日本,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削减支出、增税等财政政策,避免使过热的经济进一步升温。日本银行则通过提高法定利率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或延缓企业设备投资。在保障供给方面,始终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重视运用进口手段调节国内价格,加强能源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实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防止价格暴涨暴跌,也是国外不少国家采取的有效办法。如日本建立了蔬菜供给安全基金制度,基金来源为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和参加基金组织的菜农交纳的基金,三项来源的比例为4:1:1,用以平抑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利用价格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农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由于完全的市场调节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进行调节。而在各种政策中,价格又是一种既灵活又有效的调节机制。因此,世界各国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没有放弃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甚至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还时有加强。这些干预更多的也是采取经济的手段。(2)法律调控手段。法律调控手段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价格关系,使价格的制定、调整、实现、争议及裁决等行为法制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离开法制的市场经济,即缺乏竞争规则和秩序的市场,必将造成市场和社会生活的混乱。因此,价格的管理和调控也必须通过立法,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通过立法把行政的和经济的调控手段规范化,并保障其在价格调控中有效地运用。价格调控的经济和行政手段一旦取得了法律的形式,便在更高的形态上对价格进行着间接调控,具有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而,价格调控的法律手段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依法行政得到广泛普及。用法律手段调控价格,主要是规范价格调控的形式;规范价格调控和干预的权限;规范价格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价格监管机构的设置、职权、责任;规范价格违法行为的检查与处罚方法;规范价格调控手段和措施的运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反对价格欺诈和价格垄断,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有关的价格法规,严格依法行政。这些法规一般都规定:禁止同行业间共谋价格垄断;禁止企业实行有害竞争的价格歧视;禁止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骗性定价;保护公平贸易等。如原联邦德国制定的《反对限制竞争法》,其主旨就是“国家有责任维护竞争秩序”,并设有反垄断机构。禁止企业之间在价格、质量和产量问题上达成垄断市场的协议;规定凡是出现“支配市场现象”,即某一家企业控制了l/3的有关市场、年销售额在2.5亿马克以上者,或3家及3家以下的企业集团控制了50%或更多的市场,以及5家及5家以下的企业控制了2/3或更多的市场、年销售额各达l亿马克以上者,均受法律的禁止。此外,德国在维护竞争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调节一般业务条件法》、《折扣法》和《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美国在反垄断方面制定了《反托拉斯法》。日本也制定了《关于禁止私人垄断以及商品公正交易法》和《市场法》。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法制不健全。要用法律手段调控市场价格,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反价格欺诈、反价格垄断、反价格歧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3)行政调控手段。行政调控手段是指政府用行政命令方式,对商品价格的形成、变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市场价格的变动,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是如此。其区别只在于调控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已。行政手段主要有: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调价备案制度以及集中定价权限和冻结价格。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价格已经减少到13种(类),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价格种类也在逐渐减少。应当看到,政府直接管理价格的种类虽然少了,但是管理的任务却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直接管理价格的客观要求提高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好这些价格,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建立政府定价集体审议制度和专家审价制度,要通过完善政府定价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我国的价格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目前,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放开由市场竞争形成。在正常情况下,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自主制定价格,政府对经营者定价不加干预。但如果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原因,造成某些商品严重紧缺,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使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遭受损失,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时,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对部分价格进行干预。主要手段是: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或调价备案制度。必要时,还可集中定价权限,以及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价格并不是全部放开不管,在对一些特定对象提供服务时,都不同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尽管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差异较大,但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基本一致。这些国家政府部门收费均以法律为依据,收费项目由法律规定,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由主管行政部门制定。美国联邦政府部门提供特定服务收取费用时,要经过美国国会的授权。如美国国会1996年通过的《新移民法》授权国务院和移民局在移民大抽签中向申请人收费,以作为处理移民大抽签的经费。德国政府部门收费的根本法律依据是《联邦管理费用法》,每种具体收费的法律依据都以《联邦管理费用法》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根据《联邦管理费用法》的规定,各级政府机关收费要由有关行政机构先提出立法草案,报同级议会立法机构讨论通过,形成正式法律,行政机关才能执行。在日本所有的政府机关收费都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各项收费制度不仅在形式上要以法规、告示或命令的方式颁布,在项目设定时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整个行政收费管理是建立在国家法律基础上的行政行为。依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我国的《价格法》也规定对行政机关收费实施相应的管理。

与十三五相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有哪些新的工作重点需要关注?

中大咨询的官网上有文章整理了这部分内容,简单来说有三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受限于过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过去的文件中对这一部分的阐述较少,而随着国企上市热潮,强化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规划也日益更加重要,不仅要强化规划的合理性,还要确保资本运作合法合规。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应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我国科研投入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完整明晰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三是构建和谐发展利益生态,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载体,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相结合的优势,统筹整合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内在关系如何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 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内在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必要条件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是必由之路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本质要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内在联系如何

  一、“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1、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是内在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3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绿色是必要条件。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开放是必由之路。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是本质要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内在联系如下: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如同古人所讲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游离,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理念内容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理念逻辑看,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本质要求五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交相辉映。从发展理论看,“五大发展理念”正在“精神变物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对现代发展外延予以全方位拓展。  从执行操作看,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从而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五大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科学理念是科学理论的凝练和升华,不因一定时空变化而改变。“五大发展理念”是经过科学判断走向趋向、深入研究思考提出来的,是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科学理念,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效能。  从最近报刊网络反映的情况看,国内外对“五大发展理念”评价极高,认为它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不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针,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代表世界发展趋势和科学发展方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不同阶段、作为一个价值链,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石和关键一程,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必将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第七部分内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东莞市职业教育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创新举措

  发展目标到:2020 年及更长一段时间,东莞教育发展的愿景是:通过系统实施“慧教育”,创新优质,“慧”泽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协调均衡,“慧”及全体人民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健全;绿色生态,“慧”扬发展活力的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开放融通,“慧”行互联世界的教育格局初步呈现;共享包容,“慧”圆人生梦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东莞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东莞慧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质量提升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德育创新、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8 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创新“慧教育”实施途径  1.建设教育信息化“慧”环境,加强教育技术基础能力建设。2.打造教育信息化“慧”平台,优化教育管理应用和服务系统。3.整合教育信息化“慧”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4.深化教育信息化“慧”应用,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

如何理解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基本理念

  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二是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好尝试。目前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53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我县召开系列座谈会征求对党代会报告 和“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意见

  县委办汇报了党代会年度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过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等,县老干部代表对报告和《意见》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求真务实地指明了今年主要任务。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平阳实际,反映了全县人民的愿望,令人振奋,备受鼓舞。同时,大家还围绕当前我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探讨了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环境整治、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马永良认真记录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时与大家交换意见,相互探讨,并代表县委向老同志表示感谢。他说,党代会年度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体现问题导向、发展导向、市场取向的必然要求。马永良表示,希望各位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为平阳的赶超发展献计献策,一如既往地支持县委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服务,切实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政治待遇,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如何建设上海 十三五 智慧城市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双引擎驱动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可以预见,智慧城市在我国必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从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试点城市,前后不过5年时间。5年来,我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探索中成长,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注重形式到追求实效、从封闭单一走向合作共赢。具体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日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一、提供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设计分散、各自运营的特点,比如公安部门负责建设智能监控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优化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卫生部门负责智慧医疗等等,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标准、技术、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很难成为协同高效的整体,这就让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运营效率。一些新试点的智慧城市在建设时开始注意规避这类问题,从顶层架构设计、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到咨询规划、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交由专业化机构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统一进行建设、布局和维护。比如郑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到了全国前列,就是采用了金鹏信息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银川的区域优势,全面规划了10大系统13个模块,不像其他项目只做交通或政务等一个或两个模块,从而实现了城市整体而不仅仅是单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大幅度提高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二、采用多元化的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主体究竟应该是谁,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很多试点城市走过一段弯路。建设初期,由于盲目跟风,很多城市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全部由政府主导、地方财政出钱,这就造成一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等投入资金量比较大的领域,由于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持续地承担项目建设和后续运维费用而中途搁置或者不能正常发挥功效。实践证明,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基础设施等诸多要素都受到制约的前提下,要想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摒弃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共同推进,采用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模式创新,其中比较典型的是PPP商业运营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三、建设开放式的信息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和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在运营过程中,数据量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城市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行业数据、人口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应用和分析水平,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但是,目前我们很多城市的数据都是相对孤立和封闭的,往往不向外界开放,这一现象也被称之为“信息孤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本身管理体制的问题。大数据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基础,没有开放共享的数据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目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数据开放计划,不断扩大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来讲,运用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注重实用性的建设理念  不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多少领域和部门、由谁来参与完成,它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方便城市管理,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因此,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民生为导向,重点关注老百姓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比如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防灾、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七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的基本原则,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实用性的要求决定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需求,发挥城市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点,避免由于照搬照抄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五、推进融合化的发展路径  智慧城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园区”“智慧企业”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当前,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建设商和运营商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鹏信息公司提出的“智慧城市2.0”,就强调与城市整体的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比如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落地,建设跨境电商、电子口岸的园区,推进产业升级,以大数据运营的思路来落实信息惠民、拉动信息消费等等。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走一条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金鹏鑫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十三五末期是指哪几年

2019年-2020年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满意望采纳

十三五工作实施自查报告

【 #报告# 导语】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是 无 整理的十三五工作实施自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十三五工作实施自查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一)完善开发区内部交通网络   长期以来,xx高速、xx及xx等道路、河流的影响,我区存在大量“半截路”、“断头路”,东西不通,南北不畅。20xx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向南贯通xx高速涵洞,向东打通连接xx路的断头路,向北延伸南北主次干道,架设跨xx河、x河大桥,逐步提升完善全区路网。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17-2019年,先后开工建设xx余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道路新改建、景观改造、桥梁建设、涵洞贯通、市政附属设施提升等项目,共计建设道路xx余公里,新增城市绿道(非机动车道)近xxx公里,新建桥梁x座,配套雨污水、燃气、热力、自来水、电力、通信等管线xxx余公里,新增、提升绿化xx余万平方米,新建路灯xxxx余基,安装公交站亭xxx座,安装消防栓xxx座,建设口袋公园xx余处,安装健身器材xx套。对原xx路、xx街和xx街等主干道进行改造提升,拓宽延伸xx街、xx街、xx路、xx路、xx路等道路,新修xx街、xx街、xx街、xx路等道路,打通了开发区内部路网“微循环”。   2.实施下穿xx高速涵洞工程   xx高速经济区段全长x公里,是xx在经济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一道屏障。为推动城市发展,完善交通路网,十三五期间,对xx、xx路、xx路、xx路等原有4条下穿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进一步改善同行条件。另一方面,结合xx高速改扩建工程,打通了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5条下穿道路,使得经济区与主城区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二)加强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1.城市排水、污水管网建设   自20xx年以来,积极推进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为xx街、xx街、xx路、xx街、xx路、xx街、xx街、xx巷等新改建道路敷设雨污水管网xxx余公里,有效的解决了沿线排水问题。   2.开展雨污分流整治   积极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在对市政管网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分三期对全区xx余个住宅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测绘及改造。目前,2018、2019年改造任务已完成,2020年改造项目正在实施,预计铺设雨污水管道近xx公里,改造错接、混接点xxx余处,计划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   3.加强再生水利用   经济区污水排向主要分为两大区域,xx河以东区域污水通过xx街、xx街、xx街、xx街排水主管网汇集到x河污水主管道,排向x河污水处理厂;xx河以西区域污水通过xx路、xx路、xx路排水主管网,汇集到xx路污水主管道,排向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方面,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向xx河最终汇入xx河,大幅补充城区河道景观用水。另一方面,区内用水企业如友谊造纸厂等新上中水回用设施,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大大减少排水量,基本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   4.黑臭水体整治   实施x河(xx高速至禹王北街)黑臭水体整治。投入xxx万元开展x河治理工程,对x河(xx高速至xx街)河道进行疏浚、污水污泥清理、排水口硬化等整治工作并于20xx年x月底完工。同时,根据上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部署及《xx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及评估工作,委托专业评估公司完成初见成效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三)供热实现直管直供全覆盖   扎实推进供暖“汽改水”改造,共投资x亿元,对供热管辖区内供热管网实施改造,共敷设热力管网2*44.3公里,涵盖管径dn200~dn800,涉及xx街、xx街等17条道路。投资xxxx万元,积极推进小区二网及换热站改造,共完成xx余个原物业管理、地源热泵供暖小区和2个老旧小区的换热设施改造并全部移交供热公司管理,实现了供热直管直供“全覆盖”,新增清洁取暖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平方米,圆满完成清洁取暖各项任务目标。   二、城乡环境持续优化   (一)环卫保洁实现标准化。十三五期间,我区道路保洁实现标准化作业,道路环境显著改善。全区xx条主次干道日均洒水次数达xxx次以上,洒水面积约xxx万平方米。完成到期道路招标工作,共涉及道路x条,道路标准大大提升。全面加强深度保洁示范道路创建和管理,“十三五”期间,我区xx条主次干道先后创建为省市级深度保洁示范道路,目前,新谊路、向阳路正在申报深度保洁示范路。   (二)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一是构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按照“村村到、街巷到、周边到”的原则村庄村容村貌进行定期检查,对村内“三大堆”及其他卫生问题进行整治,建立问题台账,在整改完成后验收合格销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区45个小区和58个村庄生活垃圾实现统管统运,日清运生活垃圾自由2016年的60吨增加到目前的120余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开展餐厨废弃物联合整治,联合金信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对全区餐厨废弃擅自清运问题进行检查,截至2020年6月份,我区签订收运协议餐饮单位共70家,每日收集餐厨废弃物约5吨。   (三)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7年,我区参照潍城等地做法,在张氏街道选取2个小区投放了部分智能分类垃圾箱,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有偿回收模式鼓励居民将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投放,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按照《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期确定了6处试点区域开展分类试点。在广泛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引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第三方运作模式在友谊小区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最终确定符合我区实际,投入少、效果明显且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运作模式,按照规定时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四)持续提升绿化环境。截至2020年,经济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467.0137万㎡,公园绿地面积181.7912万㎡,绿地率39.6%,绿化覆盖率41.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18㎡,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55.6%。“十三五”期间,我区治理*露土地成效显著,共治理*露土地面积54052㎡,主要种植小龙柏,金叶女贞、紫叶李、白蜡、栾树。同时,不断加强绿化日常养护,提升精细化管理,全面做好苗木补植移植、苗木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卫生清理工作,持续提升整体绿化品质。   三、规范执法提升市容环境秩序   “十三五”期间,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创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市容秩序显著提升,摊点群设置管理日益规范,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露天烧烤全部取缔,油烟直排基本消除,渣土运输规范有序,户外广告规范美观,城市夜景更加靓丽。2020年,我区又实施“门前五包”责任制,将门前环境卫生、设施等管理责任下放至商户,积极构建人人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为“十四五”开好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规范便民摊点群市场化管理。设置10处固定便民摊点群和2处临时便民摊点群,为流动商贩提供经营摊位近600个,疏堵结合有效治理占道经营问题,便利周边群众。摊点群全部实行市场化管理,全部设置信息公示牌、食品安全宣传栏,经营摊位全部具备经营证照并张贴信息公示卡,摊点群内环境卫生设施齐全,毒饵站、垃圾桶、防蚊防蝇设施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实施夜景亮化提升。自2018年以来,我区集中开展了夜景亮化提升行动。一方面,对区内原有楼宇亮化进行排查,对40余处存在缺字、不亮灯问题的亮化设施督促产权单位进行整改,确保亮化完整美观。另一方面,对80余栋未亮化和新建高层建筑实施亮化改造,结合路灯改造提升,形成了以xx街、北海路、xx街、乐川街为轴线的四个夜景亮化组团,大大提升城市夜间活力。 【篇二】十三五工作实施自查报告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国家保密局《关于开展“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保密事业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中期检查的通知》(冀保办字(2018)7号),县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县国家保密局决定组织开展《“十三五”时期沧州市保密事业发展规划》(沧办字(2016)4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的已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全面自查,未发现泄密内容和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我乡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保领导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制度到位。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近几年来,我乡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人、信息审查员(计算机安全员)管理制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在《条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保密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我乡高度重视保密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通过学习教育增强保密干部的保密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三是对干部职工进行保密知识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乡保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为做好我乡保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按制度办事,加大保密审查力度。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工作人员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工作人员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经审查,截止目前,我乡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   2、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治理和文件的治理。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治理工作和文件的治理。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各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配置、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协调。防止涉密信息上网,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按照“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密网络的检查。经审查,到目前止,上网公开的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未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开展保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十分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向外发送资料已是十分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因此也可能带来泄密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事前行为得到规范,杜绝可能发生的失、泄密事件,消除隐患。 【篇三】十三五工作实施自查报告   一、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部署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二是在公园进门处设置“为官不为”投诉举报意见箱,公开了本单位投诉举报电话、邮箱,自觉接受干部群众投诉举报。   2、深入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股室和个人承担的责任,对照“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逐项检查履职尽责情况,列出详细专项整治清单,为专项整治工作打牢了基础。   3、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对照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作为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公开整改。   4、加强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加大对作风问题的检查、整治和问责力度,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把整改治理工作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督导检查措施和办法,认真检查,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列出具体案例,形成处理意见。   5、严格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专题台账。针对上级交办、征求到的意见、个人自查出来的问题,对照5个整治重点:①群众观念淡薄;②工作执行不力;③工作不敢担当;④工作状态不佳;⑤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统一编号,纳入工作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了专项整治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结果。   二、关于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和“为官不为”等问题的检查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作风建设也不例外。中央、省市委针对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对新的规章制度,我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生活中认真贯彻落实。但在“为官不为”方面,有时也存在“遇到难事绕道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对有些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相应的,对人民群众赋予我的职责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工作没做实做好。主要原因还是党性不强,没有严格按“三严三实”要求对照自己,在这方面,我将认真加以整改,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利。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我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明确改进措施,着力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章》及xx一系列讲话精神等,并坚持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和完善调研制度和调研方式,深入群众,把群众的疾苦与需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尤其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谋思路,出举措,把调研成果有成效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实践形式。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做为创新的目标,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思考,精心制定方案,在广泛征求基层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以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提供保障。   (三)照章办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我省的《实施办法》,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焦裕禄精神,倡导节俭办事,节俭生活,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率达到多少

平均节能率不低于15%;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期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不少于一个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完成以下目标:直辖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少于500万平米,副省级不少于240万平米……改造项目平均节能率不低于15%。

“十三五”节能减排的措施有哪些

要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在2016年8月17日北京市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新标准分两档,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和嘉兴行第二档(最严)标准,其他城市执行第一档标准。第一档标准的一氧化碳(CO)排放限值为7.8g/km,碳氢(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排放限值为2.5g/km。第二档标准的一氧化碳(CO)限值由原来的12g/km下降到6.3g/km,碳氢(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则从4.5g/km下降到2.0g/km/

如何理解"十三五"规划中的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表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增量,以促进民生不断改善,使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更要看质量,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将增长目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明确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增长目标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等发展相互促进、协调进步。这次《建议》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将增长条件进一步调整为“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强化发展的全面性和目的性,突出发展使全体人民受益、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使发展的外延更加拓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平衡性是指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各个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提高发展平衡性,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坚决克服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大力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和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平衡发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发展包容性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共同发展,使全体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发展成果。提高发展包容性,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诚信友爱,增强人民的责任意识,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并重,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推进。发展可持续性是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高发展可持续性,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和高效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改变那些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重眼前增长、轻长期发展,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努力建设低投入、少污染、多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在当代人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论文引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的杂志、著作、论文等中的资料,用于论证、说明某观点,或者作为论据等等。  因此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随时都要作为资料统计出来的。也就是说,写论文过程中把引用的的资料出处整理出来就行。  它只产生于写作过程,通常情况下,只有作者及其团队知道。  如果是新创做的论文,建议可以参考:  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展望  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双创有关的论文  等等。

2019年上海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大杨浦,“大”以后是一个优势,是杨浦的一个后劲。我们有载体,有纵深,有资源,有人才。   ●以后应该是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创的交通便捷的科创中心承载区,一个百姓喜欢的滨江区。   ●杨浦的干部要有担当,要讲诚信,要依法办事,要有百姓的情怀,从“十三五”规划角度,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原则来布局好杨浦的“十三五”。   “我的区县我的家,我们一起来勾画。”11月10日,区委书记诸葛宇杰走进上海新闻广播《市民与社会》节目,与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秦畅以及来自杨浦的50位市民面对面,现场倾听市民的愿望,解答市民提出的热点问题,一起勾画杨浦“十三五”的未来愿景。   “滨江留白,想清楚了再做!”   杨浦的滨江是除了浦东新区以外,中心城区里长度最长的一个区,有15.5公里长的滨江岸线。   杨浦的滨江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滨江南段,从秦皇岛路一直到定海桥;第二段是整个复兴岛;第三段是军工路沿线。目前,杨树浦路水厂这600米南段岸线已经建成,中部和北部滨江开发是一个留白的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做好控详规划,为杨浦未来滨江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明年上半年,第一段滨江的开发区域就可以还江于民!”诸葛宇杰打了个比方,就像一滴水掉入池塘激起的涟漪,要一圈一圈地拓展出去,杨浦的滨江也有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先南段,再中段,再北段。“我们要好好思考杨浦滨江的未来,这是一块上好的料子,我们不能把它做成一件马夹,而是一件漂亮的大衣。”   “把杨浦打造成创新活动最活跃、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杨浦坚持大学的校区、公共社区和科技园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杨浦特色的创新转型之路。今年5月,上海市委要求杨浦要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成万众创新的示范区。   今年7月,杨浦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杨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必须树立国际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必须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上海前头,走到全国前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跻身全国、全球重要的创新创业城区行列。杨浦计划分三步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即底完成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基本布局,2020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框架体系,到2030年,着力体现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   “杨浦高校众多,高校背后是人才,人才背后就是创新的源头。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资源在杨浦得到充分的涌流和迸发。”诸葛宇杰表示,大学校区是创新的源头,科技园区是创新活动的载体,公共社区是创新活动的支撑。现在我们还提出要做“三城融合”,就是产城、学城、创城的融合。我们希望,不光要拆掉有形的围墙,还要拆掉无形的围墙,首先要联,联之后是通,通了以后就能合,最高境界就是融,这样才能把杨浦打造成创新活动最活跃、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区域之一。   如今的大学路已经成为杨浦最有“创业街区”范儿的地块,书店、餐厅、咖啡吧,学生、创客、投资人。在这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最能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   诸葛宇杰说:“我经常去大学路,去那感受青年人的想法,去跟青年人交流。创业青年可以去那点一杯奶茶,跟你的小伙伴一起沟通交流。我们的想法就是,大学路要让项目走得进去、坐得下来、谈得起来,最后留得下来,留在大学路附近,留在杨浦,留在上海。”   对于有创业者代表提出,希望有创业公寓解决住宿问题,诸葛宇杰表示,杨浦有不少老厂房,这些厂房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前段时间,区政府和宝钢、上海电气两个大的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将老厂房拿出来整体转型,改造成创新区、生活区、工作区。   诸葛宇杰说:“我们还考虑在杨浦合适的地方,利用一些资源,提供例如小米公寓等服务,满足创业者的各种需求,让创业者留得下来。”   “以后来五角场交通更便捷”   “周末车子进到五角场就很堵,在未来的规划里面,交通方面是不是有什么设想能够让五角场交通更方便?”   诸葛宇杰透露,底五角场的最后一个角就建好了,就是合生国际广场那一片,未来那里可以购物、休闲、观光。他表示,交通一直是五角场比较大的问题。在上海市交通委的支持下,杨浦区政府正在推进五角场交通示范区的建设,估计快的话明年上半年可以初见成效。   诸葛宇杰希望通过建设这个交通示范区,一是要扩大公共交通,希望公共交通成为五角场区域的出行首要选择;二是在交通的微处理上更加合理;三是通过停车诱导系统,还有在交通比较远的地方建设下立交或高架,从外围疏解五角场的交通压力。   “我是 复旦大学 江湾校区的学生,我们这儿交通太不方便了。”对于这位学生代表提出,希望 复旦大学 江湾校区周边有更好的环境和交通,诸葛宇杰表示,最近,殷高东路(国权北路-淞沪路)、新江湾城殷行路(国权北路-淞沪路)实现了通车,已经正式打通了淞沪路以西的部分。此外,已经准备在淞沪路、三门路和闸殷路那建下立交。   诸葛宇杰说:“将来还有一个选择,未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军工路将全线建成高架7.8公里,其中7.5公里在杨浦区内,其他的在宝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尽快打通区区对接的道路。所以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作支撑的话,我们相信将来你们来五角场、到新江湾的校区会更加便捷。”   “旧区改造我们会钉在心上”   “我住在定海路街道,我们那个地方都是洼地。一下雨就水漫金山,都漫到膝盖这个地方,下暴雨的时候下水道排水不通畅,家家都积水……”在节目中,一位穿着雨鞋的阿姨谈起了今年6月17日的那场大雨。   诸葛宇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天我是先走在隆昌路,再一点点往里走,走到波阳路,慢慢水都漫过我们的膝盖。很多老人家在家里望水兴叹。他们给我念过一首小诗描述旧区改造,叫‘门对门,窗对窗,白天要点灯,家家拎马桶"。”   杨浦是整个中心城区中二级以下旧里面积最多的一个区域,诸葛宇杰算了一笔账:目前还有132万平方没有拆,涉及到5.2万户居民,平均每3位的话,杨浦还有15万人住在住房条件比较差的二级以下旧里。在“十二五”期间,杨浦以每年征收5000户的速度,已经完成了2.5万户。   在未来的“十三五”,旧区改造还要提速。“手心手背都是肉,杨浦的旧区改造我们都会钉在心上,一定会想方设法尽快拆到你们的家门口。但总的改造思路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成片聚焦,不能够满天星、东一点西一片,还要跟整个城市的功能更新联系在一起。”诸葛宇杰表示,有些旧里虽然现在不能拆,但居民家被水淹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定海泵站计划明年汛期前就要启用,明年下大雨的时候,定海社区的居民不会被淹了。此外,丹东、松潘、民星南三个排水泵站,力争在2017年汛期来临之前具备排水系统。   诸葛宇杰说,旧区要改造,现在是最差的地方,但未来一定是最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共同把杨浦的旧区改造工作做好。

十三五规划铁路网建设有什么特点

十三五规划铁路网建设有什么特点 国家铁路局初拟“十三五”期间建设铁路新线2.3万公里,总投资2.8万亿元。 在铁路“十三五”规划中,中国铁路除了将继续花大力气建设高速铁路,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进一步将高铁在全国铺开外,还需将发展改革的天平向西部倾斜,缩小东西差距,继续推动全国大通道的打通。此外,铁路“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还将继续推进铁路的深化改革,让以前封闭的国家部门直接面向市场,广泛地利用大量民间资本。同时,“十三五”还将加快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继续参与国际竞标。 目前,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四纵”高铁已建成通车,“四横”大部分段落已建成通车,未建成路段大部分在“十二五”末建成。 这意味着,在铁路“十三五”规划中,还将有大量新线工程纳入其中。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投资额将维持在高位,中国铁路市场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 西藏十三五铁路规划 据了解,此次会议确定的川藏铁路拉林铁路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总长约1900公里,预计投资约1300亿,建设周期6年,年货运达1000万吨。拉林铁路属于川藏铁路的一部分,全长435公里,拉林段线路确定为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协荣隧道、贡嘎、扎囊、乃东、加查、朗县、米林、林芝。林芝至昌都段为527公里,经康定、雅安至成都。届时,拉萨到山南不足1个小时,到林芝只需2个多小时。从自治区领导与铁道部专家组座谈会上获悉,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可望年内开工建设。 建设拉萨至林芝铁路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是构建川(滇)全线建设、完善路网布局的需要是我区各族人民热切盼望的一件大事。对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和西藏综合运输体系,强化网络交通,调整区域能源结构,改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维护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秦宜智说,川藏铁路是中央为确保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确定的“十二五”重点项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西藏“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时期铁路事业发展得宏伟蓝图,《国务院关于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十二五”项目规划方案》中已将拉萨至林芝铁路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自治区党委、 *** 高度重视拉林铁路建设工作。2011年12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专程赴京与铁道部领导会谈,就拉林铁路建设等问题达成共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自治区主要领导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就拉林铁路项目建设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沟通,为拉林铁路建设明确了方向。此次中央决定提前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铁道部等国家部委对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与厚爱。 %D%A铁道部计划司副司长严贺祥告诉记者,铁道部专家组历经几年时间,已完成康定——昌都——林芝——山南——拉萨的铁路线路方案,勘查中,翻越了无数座大山和横断山脉,沿途考察了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勘查中,深切地感受到西藏各族人民对川藏铁路的渴望与希冀,深切地感受到川藏铁路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青藏铁路。尽管勘察艰辛,非常困难,但在国家的安排下,极富挑战的重任鼓舞了专家组的勇气与斗志,专家组完成了几代人没有完成的勘察任务。设计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含6公里长的隧道达12座,经过专家组多次对沙害、雪害、塌方、滑石等问题的研讨、论证,川藏铁路建设的技术难题已攻克。但外部电网用电量及资金需求量极大,约需人民币1300余亿元。拉林铁路的修建将完善和优化西藏铁路网的布局和规划,使西藏的交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西藏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A据了解,目前,由中铁二院承担的拉林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已经多年现场踏勘并反复论证,形成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论证报告。为加快拉林铁路建设,自治区各级 *** 成立了支铁领导小组,在拉林铁路建设宣传、征地拆迁、施工协调、后勤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多方面支持。在铁道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帮助下,下一步,自治区将尽早启动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滇藏铁路香格里拉至波密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十三五规划重点打造的高等级航道建设有哪些 大港口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 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 大航空建设重点打造杭州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推动宁波、温州机场成为千万级大型机场,构筑全省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 大水运建设全面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高水平打造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推进运输结构转型,促进港产联动,打造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靖永炎铁路为什么没进十三五规划 湖南省提请国家列入十三五规划。8051 靖永郴赣铁路到底进十三五规划没 摘要:线经过黔西南州的安龙、册亨、望谟县,黔南的罗甸、平塘、独山、三都县,黔东南州的榕江、黎平县,怀化市靖州县,邵阳市的绥宁、城步、武冈、新宁,永州市的东安等十五个县市。 ]) j2 u E8 v1 y3 O2 J6 [点击查看] 9月14日黔东南发改委消息:涪陵至柳州,兴义至永州项目省发改委(省铁建办)均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等国家相关部委,争取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并争取列入“十三五”规划,通过初步了解,鉴于湘黔两省积极努力及项目自身的可行性较高,国家发改委已发文至省里,同意支持兴义至永州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涪陵至柳州铁路、兴义至永州铁路项目均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修改初步方案中,8月底国家中长期规划网修编方案报国家发改委审批,11月底报国务院审批。 其中邵阳段经过区域:兴义至永州铁路线路走向为西起兴义市,东至湖南省永州市,沿线经过黔西南州的安龙、册亨、望谟县,黔南的罗甸、平塘、独山、三都县,黔东南州的榕江、黎平县,怀化市靖州县,邵阳市的绥宁、城步、武冈、新宁,永州市的东安等十五个县市。根据2012年4月中铁二院完成的《兴义至永州铁路规划研究报告》,线路总长为785.2公里,按客货标准建设。( M: 8 Y$ _3 Z . u0 @: a" c! a6 i$ |7 a- L 关于兴永郴铁路(也称兴永郴赣铁路或靖永郴赣铁路):西起贵州省兴义,东至湖南郴州。连接湖南与贵州,这条铁路的修建可以带动途径地方经济发展。湘黔两省都非常重视贵州兴义至湖南郴州铁路,其中贵州省已将兴义至独山段列为“十三五”开工项目。永州至兴义铁路(独山县至兴义段)2017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部地区东西方向大通道。目前已纳入湖南六纵六横铁路网。 十三五规划有绵阳到遂宁的铁路吗 绵阳至遂宁铁路预计年内开工,预设10站,时速160~200公里! 《绵阳至遂宁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进行了评审会议 预设10个站,时速160~200公里 6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组在遂宁举行《绵遂铁路》咨询评审会议,对《新建铁路绵阳—遂宁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进行技术咨询。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绵阳市铁路建设办公室、遂宁市发改委获悉,根据《绵阳至遂宁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下称《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该条铁路是绵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宝成、达成、遂渝铁路相连。沿线三台、射洪设客运站,射洪县沱牌镇设一个货站;预计时速160~200公里。项目预算总额为889148万元。 功能:以客为主兼顾货运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本项目西起绵阳,东至遂宁,西与宝成铁路相连,东与达成、遂渝铁路相连,形成川西地区北部的德阳、绵阳地区沟通四川中东部地区、重庆地区,同时成为德阳、绵阳经重庆至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通道的一部分。 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德阳、绵阳地区仅能依靠宝成铁路对外运输的现状,向东、南部地区客货运输可不必绕行成都,有效节省了运输成本和时间。 此外,本线建成后,随着向南延伸至资阳、内江、自贡、宜宾,将形成连接成渝经济区腹地六个地级市的便捷通道,向东利用达成线、兰渝线辐射南充、广安、达州,利用遂渝线承接重庆的经济辐射,形成川渝腹地2~3小时经济圈。 根据报告,本项目货运以承担绵阳、德阳及沿线地区与成渝经济区对外交流为主,约占总货运量的78%,主要流向为华东、华南地区;本项目客流包括区域内的短途客流和与华东、华南地区的长途客流,其中短途客流占48%,以德阳、绵阳与重庆、南充、遂宁等地区交流为主,长途客流占52%。该条铁路的定位是一条具有城际动能的以客为主、兼顾货运的干线铁路。 站点:设10个站两个专供客运 据介绍,本项目正线全长146.8公里,其中新建96.285公里,绵阳地区联络线41.09公里,遂宁地区联络线9.396公里,全线桥隧比例约为61.3%。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沿线共设10个车站,其中绵阳、石马坝、新桥和遂宁为既有站,新建游仙、芦溪、三台、金华、射洪、柳树沱(沱牌镇),芦溪、三台、射洪、柳树沱为客货运站,游仙和金华为客运站。 绵阳市铁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启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特别是三台、射洪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交通需求旺盛。该条铁路建成后,将改变三台、射洪无铁路的历史。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汇报材料》及其补充材料,绵阳至遂宁铁路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暂采用160km/h,预留200km/h。根据预测,本项目近、远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分别为632万吨和840万吨,客车对数30对到42对左右。 高端定制网站建设有什么特点 高端定制站有一下几个特点。 1、根据您得需求,设计符合您网站要展示的内容主题和追求的效果,比如艺术行业要设计的符合企业文化及艺术效果,用来体现艺术水平,还有企业的话要追求效益,让人一看就有购买产品的欲望,这些都是高端定制站才能实现的。 2、定制站没有版权风险,都是自己的,不会因为那些快餐站盗用他人源码而承担法律风险,很多价格超级低的网站制作就是盗用了他人源代码。 3、自主性强,随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二次开发,页面更改,主机配置升降。都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 求“十一五”铁路网规划图。 会议总结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其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议基本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会议的进程和与会者的表现。会议进程主要是对会议进行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综述和分析,对每个环节实施情况做出评估;与会者会议期间的表现如何,要列举典型实例进行评述。要对会议进行了多长时间,进行了哪些议程,办了哪些事情,办得怎么样,与会者的参与程度等情况向与会者作出说明。(2)会议的主要收获这一部分是会议总结的重点。主要讲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统一了哪些思想,提高了哪些认识,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要高屋建瓴地概括归纳出几条,让人听了觉得条理清晰,便于记忆。谈收获要紧扣会议主题,突出反映问题,切实符合会议的实际情况。每条收获都应有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引用与会者的发言,特别是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及具体的措施和打算,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3)今后工作意见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会议总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实施会议主题的意见。就是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 方法 会议总结要得法,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叙法就是简要概括地回顾叙述会议办了哪些事,达成了哪些共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加深与会者的印象。 比如,“这次会议我们传达学习了哪些文件,研究讨论了哪些决定,某某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一是……;二是……;三是……。这些意见完全符合我们的实际,对于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对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提几点意见:一、……;二、……;三、……” (2)归纳法就是在简要回顾会议的基础上,对整个会议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比如,“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一、……;二、……;三、……。我们这次会议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初步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对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形成了一致意见,拿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3)鼓动法 对会议不作全面总结的情况下,用鼓舞人心的话作总结,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为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对会议的总结是详细还是简要,这要根据会议的要求、会议气氛、与会人员、时间安排等情况而定。可以根据上述介绍的一般结构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灵活掌握。 重!庆十三五铁路规划渝西铁路过忠县吗 关于忠县的铁路争议很多,截止到目前,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中西部铁路中长期规划纲要》并未提及忠县有铁路经过并设站。但是,忠县县委县 *** 官方媒体声称忠县将有沿江铁路和广忠黔铁路及西渝铁路过境,并即将开工,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国家/市里的证实。 十三五规划对于文化建设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和新路径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建议》中有六大要点值得注意。 坚持“以文化人”这条红线 《建议》原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 《建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主要目标中特别强调“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翻一番”的量化内涵其实是要求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当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指数的提升。我们要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理念与发展方式,始终坚持“以文化人”这条红线,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此次《建议》也强调了文化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这既包括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也要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宏观布局角度予以思考,更需要从市场主体、项目落地等微观环节密切筹划。在注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会展出版广告等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也逐渐关注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和新型业态之间的融合发展等问题,这都与文化发展的体系建构密切相关。同时,从社会环境到人才培育,从流通体系、金融支撑以及国际贸易等,这些要素都是“体系”中缺一不可的。 坚持文化产业支柱地位 《建议》原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时期,中央对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 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文化法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进行部署。 此次《建议》的目标要求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十二五”的基础之上,中央把这个目标延长了五年,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我们过去所强调的倍增计划可以继续的往前推进。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不能只强调文化数量上的支柱性,还要强调文化产业在质上的内涵式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融合发展 《建议》原文:指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要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是我国公民文化权的最基本的保障,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发展的最强劲支撑和推动力,两者之间互相支撑,特别是在公共文化内容的提升上文化产业更是可以大有作为,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当中也需要文化产业有更多的更现代化的更人性化的服务和表现。 此外,增强发展协调性也是本次《建议》的重要方面,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同样非常重要。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一致,文化建设“东高西低”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不论是公共文化建设,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的速度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基本相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人才、资本、技术、规模等方面,东西部文化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产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认识,文化建设的不平衡现象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予以有效解决,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新体系。我国的文化建设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当中,这就决定了“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要得到有机统一,让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有机统一,实现发达地区文化发展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双效统一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建议》原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读: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双效统一。文化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值的提高、数量的增多和门类的丰富,还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这也恰好体现了文化产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的特殊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个基本原则和底线,这在国际发展当中也是有例可循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唯量”说话,GDP并不是全部。我们要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置于首位。因此,文化企业要坚持生产社会效益良好的文化产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事实也证明了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文化产品往往能够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两者并不矛盾。而 *** 部门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并加强监督,对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网络文化安全事关重大 《建议》原文: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读: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文化传播的新形态、新内容,是“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网络文化安全是事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密切相关的大事,也是当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矛盾最为突出、亟需解决与面对的重要领域。 互联网技术更新快、发展普及快、信息扩散快,新型网络传播手段不断涌现,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异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网络文化安全,则成为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之一。因此,网络文化安全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创新有为的重要方面,要通过积极建设与有效管理维护网络文化安全,实现网络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十三五文化产业政策??谢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重申,到2020年要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十三五”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且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把握趋势、依照中央顶层规划、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文化产业提质提效、变革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全方位拓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机遇。  1.“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创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新机遇。“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移动和泛在的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和超强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推动了诸多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变革。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和创意为主要资源的新兴产业,“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了便捷、低成本、多渠道的技术平台;同时,便于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深度改造,从根本上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层次的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专业化发展。  2.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文件已经和即将出台,为文化产业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焕发活力提供了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文化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并连续下发诸多与之配套的政策文件。按照中央深改办的部署,今后还会有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如《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传媒企业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有控股上市文化企业股权激励试点办法》等。可以预见,这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释放新的活力。  3.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第三产业的消费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文化消费的占比还亟待提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必将使潜在的文化消费大市场拓展更大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4.“一带一路”建设为文化产业跨地区融合并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既包含经济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发展空间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文化产业可以在此战略格局下突破传统区域环状分布而代之以线性带状分布,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以国际化的视野,整合国际化资源,开拓国际化市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二、“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呈现出互联互通的诸多新趋势。  1.文化生产跨界化。文化资源的跨时空整合、文化人才的跨领域聚合、文化元素的多样化重组更为便捷和可能,文化生产可以突破在地文化生产(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等)、在场文化生产(表演、放映、会展等)、在线文化生产(数字内容、互动娱乐等)等不同的门类,形成开放、包容、立体、多元的链条和系统。这种企业,突破了过去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与各类科研中心、网站、院线、开发公司等形成智能型联接,高密度地交换信息、创意、技术和其他要素,并进行合作联盟,重新打造文化资源的供应链、文化生产的价值链、文化服务的品牌链,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高速成长。同时,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局限于文化产业内部的跨界融合,而正在和工业、数字内容产业、城市建设业、现代农业等相关行业跨界融合。从全球范围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向科技型、创意型升级是一个历史性的潮流,也是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服务平台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全方位应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支撑平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服务形式,并几乎覆盖了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协同创新平台、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信息集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在线交易和消费评价平台等的诸多服务平台,能够发挥更多的功能,如资源集聚和交易配对功能、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功能、跨业融合和集成创新功能、国际交流和贸易功能等,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加速了资源的集聚、整合和流动。  3.科技研发迭代化。迭代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采用可量化的精确市场定位技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逼近预定的目标。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在螺旋形的上升中达到一个更高的技术和商业层次,如实现用户的广泛分布、信息的海量选择、随机消费和可度量、可调控的服务对接。随着现代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迭代反馈的频率越来越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企业正在不断地迭代更新,大量整合新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一个可持续化的迭代生态系统。  4.文化消费体验化。在网络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全新个性化体验形式的出现,如电子游戏、移动式景观、虚拟世界和扩增实境等。消费者角色发生了转换,即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感受者、体验者,甚至是参与文化生产的创造者,获得了参与创新的体验乐趣。在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消费即生产”的态势,必将引发“大批量定制”和“个体创造”时代的到来,引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一轮变革。  5.文化产品虚拟化。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除了能够提供有形的文化产品外,还提供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无形产品,如文本、声音、图像和符号等。在大众媒介和新媒体营造的仿真社会下,这些无形产品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传播,在契合大众消费心理的同时引发新的消费热点,它能让人们在缺席于某种场景时,获得临场的感官享受和神经的快感,扩大了人们的视听和娱乐空间,从而加剧了社会的虚拟特性。文化产品的虚拟化总体看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而由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的任何“不适应”的现象,则应置于时代大环境和多种文化角度下加以审视,这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6.文化贸易国际化。我国借助文化贸易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贸易有望进入新的历史节点和快速增长期。这意味着本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的机会增加了,本土的文化、习俗、艺术、风格、文学、观念和思想等将更多参与全球化。这为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结论与应对策略文化产业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都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诠释了一系列最新的前沿问题和产业现象,也清晰地显示出,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挥二者协同创新,仍将是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和科技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原创不足、活力不够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既要抓住机遇、把握趋势,还应充分考虑当下的困境及原因,谋划合适的发展策略。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不断提升前瞻性战略研判能力;二是要推进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数字、网络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三是要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配套;四是要培育消费市场,不断拉动新兴领域文化消费;五是要加强包括素质型、创新科技型、跨界复合型、贸易经营型等多类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内容原创及其转化能力,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融合。

围绕学习两会精神,青春建设十三五开展班会有哪些活动形式

在我印象上有一节课,那是一节感动的课,让我至今忘不了。记得是星期一班会课上,让我意识到其中的道理,我情不自禁伴随班会课的到来,叮铃铃,上课了,只见许多老师已准备好在后面坐着听课,接着班会住让两位同学在讲台上做主持。两位主持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不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听了就犹豫不决,心里想,平时父母煮给我们最喜爱吃的菜,哪知道父母爱吃什么?主持人随意点了几个同学,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开始我感到自己无知,不了解父母。我顿时想起以前父母有好吃的都让给我吃,现在却不知道父母爱吃什么。心里很不是滋味,轮到班主任讲话了,只见班主任在多媒体上,先打出多媒体,然后就对着多媒体,讲了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费用,内宿生一星期伙食费和家庭每月平均收入,我们要勤俭自约,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也许是为了使同学们能够从中学到感恩,然后班主任就放了一首有关父亲的歌,我听了这首歌感动了我,我不禁陶醉在这首歌里。想起父亲每天在烈日底下做建筑,受着风吹日晒,一天才赚一百多,感到父亲赚钱不容易,为了家庭,付出了许多。我更加觉得惭愧,那时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怕同学看见,就一直地用手遮着。这堂课不仅触动我的心灵,也使我一生受益,我们要铭记父母多我们的关爱和付出,努力学习,帮助父母,报答父母。

十三五课堂成果在线直播授课报告会报告中提到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更直观形象?

13我课堂成果在线直播授课报告会专题用到的方学习方法更直观,更形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启动。为指导各地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充分认识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新时期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最为关键的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一)准确把握规划定位。“十三五”时期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攻坚阶段。各地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十三五”期间全国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抓住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确保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发展与规划改革并重,深入总结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本地区教育领域改革的经验,谋划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要注重总结提炼和吸收基层的改革创新经验,加快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三)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要切实提高目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测评的目标,促进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规划编制要注重远近结合,既要以五年为主,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注重深化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本区域内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发展。(四)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基础性工作。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和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思路。要对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本地区“十三五”期间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细致深入地做好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预测,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要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省情,着眼发展需要,提出一批对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工程、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必须列入当地规划将来才能逐步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严肃性。三、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按照发改部门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及责任,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扩大国际视野,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在编制程序、编制方法、实施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更好发挥规划的功能和作用,系统谋划“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努力编制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规划。(四)保证规划编制进度。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14年底为基本思路研究与规划框架稿起草阶段,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为规划文本编制阶段,2016年3月到6月为规划发布与宣传阶段。各地要以这个进度为参考,制订本地区规划编制的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各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教育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十三五”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五)请各地于11月底前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分县、分年龄学龄人口预测数据,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设计初步方案报送我部发展规划司,供编制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参考。  办公厅2014年10月23日

十三五第二年对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

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启动。为指导各地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充分认识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新时期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最为关键的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一)准确把握规划定位。“十三五”时期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攻坚阶段。各地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十三五”期间全国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抓住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确保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发展与规划改革并重,深入总结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本地区教育领域改革的经验,谋划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要注重总结提炼和吸收基层的改革创新经验,加快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三)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要切实提高目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测评的目标,促进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规划编制要注重远近结合,既要以五年为主,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注重深化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本区域内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发展。(四)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基础性工作。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和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思路。要对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本地区“十三五”期间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细致深入地做好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预测,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要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省情,着眼发展需要,提出一批对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工程、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必须列入当地规划将来才能逐步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严肃性。三、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按照发改部门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及责任,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扩大国际视野,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在编制程序、编制方法、实施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更好发挥规划的功能和作用,系统谋划“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努力编制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规划。(四)保证规划编制进度。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14年底为基本思路研究与规划框架稿起草阶段,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为规划文本编制阶段,2016年3月到6月为规划发布与宣传阶段。各地要以这个进度为参考,制订本地区规划编制的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各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教育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十三五”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五)请各地于11月底前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分县、分年龄学龄人口预测数据,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设计初步方案报送我部发展规划司,供编制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参考。  办公厅2014年10月23日

国家十三五规划是什么?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五年为一个时段。原称经济计划。排列如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57)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62)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70)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7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80)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8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90)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95)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05)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10)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15)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还有十三五,十四五等等

中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国家十一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国家十二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国家十二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我们现在处于“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今后还有“十四五”规划、“十五五”规划等一直延续下去。

十三五是哪几年

十三五规划是2016年-2020年。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十三五是十八大提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三五是哪几年

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

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2016年到2020年)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建议》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金融体系建设紧扣“现代”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发展可从中一窥端倪。《建议》表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是金融系统“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迎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紧扣“现代”关键词也传递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稳中有进的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日前撰文称,回顾“十三五”金融改革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都得到了贯彻实施。10月30日,央行党委会议指出,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谋划好今后5年及更长时期内的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切实增强金融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11月2日,银保监会党委(扩大)会议强调,着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何海峰表示,面对中国金融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怎么定位很重要。既要善用金融科技,还要正视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尊重金融长期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趋利避害,共同致力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健康金融生态的完善。2020年是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过去五年来,资本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上海(主板+科创板)、深圳(创业板+中小板)、北京(新三板)以及在多地蓬勃发展的“四板”市场及私募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截至2020年10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超过4000家,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与规模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十三五”的“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到“十四五”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深化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议》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里的亮点在于,我们从过去的通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对外开放,提升到规则和制度层面的对外开放。下一阶段我们要实施的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这些都对应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总的要求而言的,是制度规则层面上的接轨。”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这一条上,徐洪才认为:“现在,随着我们对外合作的扩大,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国际合作中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这涉及到知识产权和公平待遇等方面。我们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两条腿走路的,境外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享受国民待遇,我们的企业在海外也应该享受当地的国民待遇,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建议》指出,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徐洪才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也无可避免地对我国产生了影响,因此供应链配套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我们强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便是如此,两个循环的畅通也是基于供应链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否则经济活动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徐洪才表示,“当今的全球分工体系当中,我们有一些产业处于‘卡脖子"的环节,所以我们要强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过度的依赖别人是不安全的。这和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推进强大的国内市场中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建议》还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业内预计,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面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代表产业链升级大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望成为投资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房住不炒”依然是“十四五”期间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建议》称,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文章由第三方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阅读者应独立判断并自担风险。 举报— 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写评论...

十三五和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十三五和十四五是什么意思?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这为做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为何说十三五规划特别重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规划期是2016年至2020年,其所处的时间节点赋予了其不一般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十三五规划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主要有3点:1、十三五规划是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2、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规划,第一个百年是到2021年,“十三五”规划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对能否顺利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十三五”规划面临着更加复杂叵测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一方面,国际经济陷入后次债危机时期,发达经济体步入缓慢恢复的新时期,但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尚需一段时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受发达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当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遭到了新一轮撤资的冲击,经济增长重新陷入低迷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中国在经过三十多高速增长之后,在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出口市场的低迷、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环境破坏制约、高投资带来的高负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进入了新常态:出口、房地产两大旧增长点与公共消费型基建投资、产能转型升级、居民消费这三大新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带来经济增长的阵痛;劳动工资率上涨、经济地理变局、服务业比重提升等渐进式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由于基层政府与国企改革动力不足,改革将艰难推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任何一个课题都是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莫大的考验,需要十三五规划需要创新规划思维、改变规划思路,加强规划的全局引导性,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

十三五规划有几项提前完成

25项。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这个问题,在2020年5月22日的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作出回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十三五”规划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共有25项指标,其中12项是预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项是约束性的。从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推进。扩展资料2020年10月28日下午,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4大类32项指标任务正在加快推进,其中有15项已经提前或超额完成,总体达到预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许竹升介绍,从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上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翻番”目标预计可如期实现。201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242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比预期目标高1.1个百分点,今年只要再增长1.2%以上,就能实现翻番目标。参考资料来源:鲁网(山东省委网信办主管)-山东省15项“十三五”规划指标任务已提前或者超额完成参考资料来源:国际在线-何立峰:“十三五”规划25项指标部分已提前完成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谋划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以及到2035年远景目标的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规划。作为大学生而言,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努力加强专业学习,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力争在毕业之后更好的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贡献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有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优质劳动力的重要方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和宏伟蓝图,如何去实行这些宏伟目标和发展规划,就必须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群体,努力去践行,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青年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大学学习期间,努力把自己的专业本领提升上来。要把专业学好,这是今后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当中贡献力量的基础。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一个囊括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涉及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从青年大学生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和远大梦想提供了良好基础。作为青年大学生而言,更应该要好好的把握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本应该属于青年人的业绩。所以更应该在学习当中更加努力把专业学习学精、学专、学深、学透,既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半途而废,要学出特色,学出水平,学出自己的独特性一面。这是今后走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十四五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要做到的主要方面。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积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实践当中增长才干,为今后投身十四五发展规划宏伟蓝图做好准备。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很多都是需要青年人去实现和发展的。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文字综合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等方方面面。这些能力的提升,是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基本表现,也是未来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当中贡献力量的基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当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拓宽视野。因为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一项重大的决策,十四五发展规划,它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作为青年大学生而言,在这个方面有广阔的舞台,有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但是如何才能够正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呢?这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强,而且要求综合素质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综合素质高比专业学习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将来的工作可能是多方面的,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专业对口。那如果你不能够适应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那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够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当中贡献力量的。因此要不断的加强与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还要在学习之余,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各方面的本领,确保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已经由原来的人才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在这个背景之下,就更加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既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在十四五发展过程当中贡献力量的基础

“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理念为什么是创新

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二是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好尝试。目前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53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十三五是哪几年

十三五是指:2016年-2020年五年。中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其中,“一五”至“十五”称“计划”,“十一五”起改称“规划”。“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三五

十三五是什么意思

十三五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时间是(2016-2020年)。十三五是指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扩展资料:“十三五” 规划编制2013年底各省级地区开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准备工作2014年4月各省份开始就“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向社会招标研究机构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开通“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2015年初前后各省份开始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上报国家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2015年五中全会召开前国家发改委听取有关部门、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建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了解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让我们对十三五的整体要求做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发展理念   第五章 发展主线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六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八章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第十章 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二章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四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十二章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二十三章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二十五章 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第二十六章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第二十七章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二十八章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十九章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十章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十一章 强化水安全保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三章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三十四章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第三十五章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第三十六章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七章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三十八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十九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四十一章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十二章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第四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十四章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第四十五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第四十六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十七章 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第四十八章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四十九章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第五十章 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五十一章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五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五十三章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五十四章 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第五十五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五十六章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五十七章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五十八章 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六十章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六十一章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第六十二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六十三章 缩小收入差距   第六十四章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十五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六十六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十七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第六十八章 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六十九章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七十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第七十一章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七十二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七十三章 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七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七十六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七十七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七十八章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七十九章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八十章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十三五规划什么时候出

  “十三五”规划纲要预计2016年3月出台。  规划目标: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参考资料:  http://wenxue.yjbys.com/zawen/84406.html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规划内容: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发展理念第五章 发展主线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 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 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 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 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 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十九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 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 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 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 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 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 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七十一章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七十二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七十三章 建立国家安全体系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七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七十六章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第七十七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七十八章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七十九章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八十章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百度百科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