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农业气象学今后发展趋势?

农业气象局今后发展趋势那就是具体的一个关于农业的气象的一个,嗯,使实地考察。

几道农业气象学或者说气候与气象学的题目,麻烦看一下~

一.中国地形、植被、下垫面复杂。造成气候复杂多样。二、成因,处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大洋太平洋边际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疯风气候显著三、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疯、来自大洋、较湿润、因而带来的降雨多。四、冬季风来自于蒙古高原,温差大、气压差大、因而冬季风大。五、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夏季多、冬季少。大概是这样、纯手工。希望帮到你。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着重研究型教学,培养具备宽厚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地学基础,掌握大气科学特别是应用气象学理论,能从事应用气象教学和研究,胜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小气候和设施环境控制、大气探测与天气预报、应用气象业务、全球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防治、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有关领域科研、业务与管理工作,具有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使毕业生具备大气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两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农业气象学和生态气象特色,掌握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评估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业与气象仪器应用、环境监测调控的原理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有从事气象业务、应用气象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及管理能力。应用气象学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特别是气象系统有广泛联系,是本校具有较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的专业。 大气科学类是受社会关注的高新科技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气科学类重要分支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针对各产业的专业天气与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有利天气和气候资源,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科学热点之一,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应用气象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应用气象学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中国农业气象教育的发源地,已培养本科生1 100多人,研究生160多人,毕业生在国家气象和农业行业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学科现有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在职教师中有4名教授、5名副教授、1名讲师,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十一五”期间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计划课题6项、“863计划”课题4项、“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行业公益(气象)专项5项,其他省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科学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2000年以来主持和参加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以上,在国内高校应用气象学尤其是农业气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地位。 主干课程: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气候学、小气候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态学、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应用气象业务基础、应用气象学专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气象学、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可在气象、农业部门和大学从事天气及应用气象领域的业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在水利、高新技术企业、民航、军队、其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气象业务、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农业区划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军事气象等工作,近五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农业气象学中降雨骤停是什么意思

一般降雨的过程是一个由缓到急再到缓至雨停的过程,而降雨骤停则是降雨过程中从急到停的突然转变,期间相隔的时间相对较短,其产生原因有多种,比如夏天经常会遇到的局部范围的雨云,因为风力推动,国境之处大雨瓢泼,而飘走后雨又骤然停歇,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前一秒钟经历着倾盆大雨,后一秒钟就不下了.就是这个道理

农业气象学 气团和锋有什么区别

气团的定义是大范围气象要素(包括温压湿风等)稳定或者水平差距不大的大范围气体。锋则是2个性质不一样的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

气象学研究的气象的普遍规律,农业气象是在这些普遍规律应用于农业.通过生理学里面光温水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的了解,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气侯条件下的作物布局,生长调节.农谚很有作用.

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气象学科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全国13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共20.33万吨,除少数年份为调剂品种而有进口外,都来自本国农业。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服务农业

农业气象学实习心得2000字

一、实习目的: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习单位介绍:郑州市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站涵盖了所有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并承担着国家气象局最新研制的仪器测试工作。郑州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市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象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三、实习内容及过程7月19日,实习第一天,阮台长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给我们介绍了郑州市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习而是做了临时的调整。在随后的七天我们分别在地面站,气象台,高空站进行了业务跟班实习,参观了雷达站。1、地面观测2、高空探测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我们观摩了一次高空探测的全过程,观察了从仪器检查到气球爆炸的全部细节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就过程中遇到问题向站长一一询问。3、雷达站4、气象预报气象台是发布天气预报的重要场所。全市各县区的观测数据汇聚在这里,三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图。我们每天到气象台就打开气象局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未来96小时内,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刚开始的时候看这些图的时候犹如看天书,虽说知道每幅图都有什么作用,但至于具体意味着什么却是一窍不通。只能努力地去请教别人,还得不断上网搜索每幅图、每个名词的具体含义。慢慢地,自己也能看懂这些图,也能够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天气状况,并能够简单的预测出未来的天气。每天下午三点钟,必须准时坐在会议室,参加全省的视频会商。每天选出全省几个地方的气象分析员分析讨论并预报未来一天至一星期内的全省的天气状况,参加会议的人为全省所有城市的气象局工作人员。会议的作用是让全省各地方气象局工作人员以分析员所预报的状况,结合该市的情况进行最后的天气的预报工作。坐在会议室,仅仅通过一个摄像头和电视机,就可以看到全省各个地市的气象局。视频会商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查看分布在各县镇的监测站发过来的数据,据此写好即时的天气报告。六七八九月是郑州的汛期,再加上奥运火炬即将在郑州传递,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小变化敏感,哪怕是头顶上飘过的一朵云。天气预报做好之后,当天的值班员会将预报结果以传真的形式发到各县局、广播台、水文局、林业局、防汛办,市长办公室和一些重要部门,以便能够及时就天气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决策。还要向火炬办提供一份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以做好火炬在郑州的传递工作。四、实习总结及体会在气象局实习的日子只度过了一个星期,这一星期却留给了我深刻的记忆。这里的每个人都给与了我们关心和关怀,让我感觉到这就是一个温馨的家,我十分感谢他们。我通过了这次实习,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在此体验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收获丰富,感触颇多。首先我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整个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制作都有所了解。并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气象预报员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预报经验。直到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不由得尊敬这份工作,佩服那些在无穷的压力下工作着的人们。其次,我认识了如何观测天气,学会了各种地面高空观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方法,掌握了各种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在老师们的几天教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看云量,辨别云状,同时能就云的分布作出天气预测。对雨量计,日照计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还亲自给辐射仪对了光点;对无线电探空仪的检测和使用有了直观的认识;对雷达的使用和维护有了细致的了解。再次,学会了读雷达回波图和卫星气象图,同时能根据气象云图和相关的数据图表分析当前的天气状况和简单的天气预测。在汛期,雨量比较多,天气状况也比较复杂,工作比较繁忙,也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亲眼目睹了一股强降雨云系由西向东移动,并绕过郑州沿黄河北上的过程,并自己对天气做出了相应的预测,揭开了气象预报的神秘面纱,我也增加了驾驭工作的本领和信心,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最后,我意识到我应该学的知识还比较多,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离走向工作岗位的差距,明确了最后一学年的目标。我要好好把握大学里的最后一年尽量补充相关的知识,加强相关业务软件的学习,使以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次实习,是对我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是对我大学生活的一次丰富,也是我工作前一次大练兵,我所收获的东西也将会成为我的优势武器一生致用,而那经过的点点滴滴却能会成为我的美丽记忆一生难忘。感谢学校,感谢郑州市气象局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十一个月的时间好快,真的好快,一晃就过去了,我们告别了我们的护士实习生活,也永远告别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在这一年时间了,我们收获了好多,收获了知识,技术,友情,经验……那一天我们穿上洁白的护士服进入医院的时候,心情是多么的激动,那一刻告诉我们——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是我们护士的职责,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们应该在医院认真努力学习,使自己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为我们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垫下基础!实习伊始,我们几个小护士总是跟在带教老师的屁股后面,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有的还做了小笔记,遇到不懂的我们都及时地向老师询问,老师总能给我们细细解答,虽然有的老师态度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都能理解的,护士工作确实非常的繁杂,老师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还要负起带教的责任。就这样刚开始我们做了几个礼拜的见习护士,渐渐的我们开始尝试操作,而老师只放手不放眼,让我们安心地去操作,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饿锻炼机会,也许只是尝试,而那一刻我们要拿出自己的勇气,战胜自己的心理。护士实习是一种复杂的生活,我们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做人。做事,实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争取多一些的操作锻炼机会;做人,在医院我们要处理好自己和同学,带教老师,护士长,医生,病人和家属的关系,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最重要的,能给我们的护理工作会带来方便,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在实习中我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深深地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沟通带给我的快乐。沟通是一门艺术,它是架起人与人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会不会沟通不仅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也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病人相处时,我总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尽我所能地与他们交流、沟通。用我的心去感受他们的病痛,体味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护理与帮助。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充分获得患者的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患者才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护士才能充分了解病人,给予到位的护理。短短几个月实习过去了,在医院的走廊里,已经能看到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不停地穿梭在病房之间,我们很累,但应该值得高兴,因为我们终于能胜任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可以自己去独立完成护理工作,这为我们的未来踏出了一大步,我们应该值得庆贺。在实习当中我们不忘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按时参加科室和医院护理部开展的各种护理知识讲座和教学查房,这样才能不断地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实习当中我意识到要做一名护士很不容易,一名合格优秀,具备有良好素质的护士更不容易。随着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护士具有良好的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但要良好的心理方面,专业技术方面,职业道德方面,身体方面的素质,还要有文化仪表方面的素质。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饿锻炼机会,让我们在发现问题当中去解决问题,为护士之途铺上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我们不仅学会了做一名护士,也学会如何做一名具备有良好素质的护士。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体,要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稳定的情绪,遇挫折不灰心,有成绩不骄傲;能临危不惧,在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能沉着应对;有宽阔的胸怀,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同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听取不同意见,取众之长,补己之短,工作中能互相交流经验。而在专业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积极开展和参与护理科研;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的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心理护理。在实习当中我学会了以良好的品德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我们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象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且服务对象是人,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断送一条生命,因而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要求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精力的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地工作。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我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护理工作的要求,我们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做一名人民心目中的合格护士。实习结束了,意味着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相信经历这一年的锻炼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更能担起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相信我们一定能继承南丁格尔的崇高精神,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平行观测原则 平行观测原则 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平行观测: 平行观测:在进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观测 的同时,在同地进行主要气象要...

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

研究对象的专属不同

农业气象学的关系

农业生产对象所处的外界环境,垂直尺度并不大。就植物而言,其上部边界最高不过几十米,下部边界深入土壤只限几米。这一范围的环境条件与生物有机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可看作一个系统:土壤-植物-大气系统。这个系统内的状态和有关机制决定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动物的参与形成新的系统。通过对这个新的系统的调节与控制,最终形成动物产量。在这个系统中,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空气等气象因子既作为农业环境条件之一,影响农业生产;又为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并通过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其他因子间接地作用于农业。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当这些因子的组合处于最优状态时,才能使农业产品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反之,任何一个因子的不足或过量都对农业造成损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旱涝风冻,减产失收”,是中国古代对于气象与农业之间密切关系的概括。农业生产也反过来影响气象条件。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形成农业小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很多农业气象灾害往往通过采取一定的农业措施得以减轻或防止。人类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的工作,如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护林带的营造等都会影响一定地区内的天气、气候状况。由农业技术措施造成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大于邻近地区天气、气候的自然差别。

悬赏求解答。急~~~ 阐述你对气象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认识。谢谢啦!!!

楼主~信院的吧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气象学科中应用气象学的重要分支。农业气象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围绕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气象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最优气象条件和措施。农业气象学的研究领域现代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作物气象、畜牧气象、林业气象、病虫害气象、农业气候、农田小气候和小气候改良、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观测和仪器等。作物气象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农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全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光对植物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即光合作用、光周期效应和向光性效应。不同波长的辐射对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太阳光谱中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0.38~0.71微米波段的可见光,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占总辐射的45~5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温度增高时光化学过程加快而使总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另一方面温度增高时呼吸消耗增加。因此净光合产物在初期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而当超过最适温度以后,净光合产物则随温度增加而减少。作物气象指标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或受害同气象条件关系的量值,它是评价气象条件的农业意义、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客观标尺,因此研究和确定作物的气象指标是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工作之一。作物气象指标主要为温度指标和水分指标,对于某些感光性强的作物,还应有光照指标。温度指标是指作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致死温度和积温等。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温度的总和,它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标尺。农作物通过某一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个相对固定值。水分指标是反映农田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指标,常用土壤湿度和蒸散量来表示。一般划分为过干、适宜、过湿三个等级,大多数早地作物的适宜水分指标为土壤相对湿度60~80%%。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土壤水分的多寡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程度,可确定作物早害或湿害的指标。蒸散量是由作物叶面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造成的农田水分损失量。它是决定农田水分状况,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土面完全被植物覆盖和土壤充分湿润时的蒸散量称为可能蒸散。实际蒸散量是可能蒸散、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状况的函数。研究同一个农业气候区域内,由于地形不同而形成局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农业气候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称为农业地形气候学。其研究方法一般是对典型的地形进行短时间的气象观测,并用物理模型进行计算或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地形影响气候条件的规律及其农业意义。此外应用生态学的方法,根据自然景观、指示植物、自然物候等的差异推断不同地形的农业气候条件,也是农业地形气候学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农田小气候和小气候改良小气候是指由于地形、下垫面特征或其他因子引起的小范围的气象过程或气候特征。由于耕作措施和农作物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改变了农田活动面状况和物理特性,导致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独特的农田小气候。而农田小气候又反过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形成。小气候改良包括温室、阳畦、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地面覆盖、风障、农田防护林、蒸发抑制和土面增温剂等。温室气候是温室内的微气象过程和微气候特征,它是一种人工调节的小气候。由于玻璃对于入射的短波辐射的透过率大于向外的长波辐射的透过率,使得温室具有白天高温的特征。此外温室的结构、方位、屋面坡度、屋脊高跨比,以及使用的透光材料均对温室内的光照度和温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有显著影响。除了上述人工调节小气候的措施外,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完全由人工控制光、温等气象条件的人工气候室或植物生长箱已在农业研究中使用。在蔬菜和珍贵植物栽培方面,也已出现了人工调节气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自动化的植物生产工厂。畜牧气象农业气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储藏、运输、保鲜的影响等。畜牧气象的研究还可为制订畜牧气候区划提供依据。林业气象农业气象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森林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子对森林的组成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热带植被主要是热带雨林,寒温带植被主要是落叶松;在中国,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才有森林;风力直接制约着森林的蒸腾。反之,森林对大气也具有多重影响。它能调节气温、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局地小气候等病虫害气象从本质上说气象、气候条件是影响到防治的。例如天气条件特别适合病虫害发生,病虫害严重了,需要的不仅是预防性防治,甚至需要认真防治,可能防治几次;如果天气、气候条件不太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可能防治一次或者两次,也许还不采取人为措施防治也没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到病虫害防治的次数、时间和方法。农业气候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2、内容不同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气象学科中应用气象学的重要分支。农业气象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围绕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气象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最优气象条件和措施。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

农业气象的农业气象学简介

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构成农业自然灾害。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规避不利气象因素,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书 名: 农业气象作 者:姚运生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ISBN: 9787040265200开本: 16开 《农业气象》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气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精简了比较抽象、与实践应用距离稍远的理论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辐射与农业、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大气中的水分、气压与风、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气候与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及气象实训指导等。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农业气象》配套开发了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仪器原理、天气系统等,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现实场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农业气象》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农林牧渔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人士参考。 概述第一节 农业气象的基本概念一、气象学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二、农业气象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方法三、农业气象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二、大气的垂直结构第一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第一节 节气、季节及日照时间一、昼夜及四季的形成二、可照时数与光照时间三、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四、季节与农业生产第二节 辐射与太阳辐射一、辐射的一般知识二、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第三节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一、太阳直接辐射与天空散射辐射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的变化三、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四、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和地面辐射差额第四节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一、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二、光照度与作物生长发育三、光照时间与作物生长发育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实训一 气象观测工作简介第二章 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第一节 土壤温度一、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二、土壤温度的变化三、土壤冻结与解冻对植物的影响第二节 空气温度一、大气的主要热源及热量传递二、气温的时间变化三、气温的垂直分布四、空气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一、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三、农业界限温度四、土壤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五、积温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六、环境温度的调控措施实训二温度观测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第一节 空气湿度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第二节 蒸发、蒸腾与蒸散一、水面蒸发二、土壤蒸发三、植物蒸腾四、农田蒸散第三节 水汽凝结和大气降水一、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二、水汽凝结物三、大气降水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一、空气湿度与作物二、降水与作物三、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四、土壤水分状况及其与作物的关系五、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实训三 空气湿度观测实训四 降水量和蒸发量观测第四章 气压与风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一、气压的概念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三、气压场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一、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二、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运动三、摩擦层中的风第三节 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二、地表性质的作用第四节 风与农业一、风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二、风能传播花粉、种子三、风对农业的危害实训五气压和风的观测第五章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第一节 主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一、气团二、锋三、气旋四、反气旋五、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暖高压第二节 天气预报简介一、天气预报的种类二、天气预报方法第三节 我国主要的农业灾害天气一、低温灾害二、旱涝灾害三、干热风四、梅雨五、台风六、冰雹七、沙尘暴第六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第一节 气候形成的因素一、太阳辐射二、大气环流三、下垫面性质四、人类活动第二节 气候带和气候型一、气候带二、气候型第三节 中国气候一、影响中国气候的地理因素二、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农业气候区划及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实训六 农业气候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第七章 农业小气候第一节 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一、作用面和作用层二、作用面的辐射差额三、作用面的热量平衡四、作用面的乱流交换五、作用面的水分平衡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侯的特征二、农田耕作与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第三节 地形小气候一、坡地小气候二、谷地小气候第四节 设施农业小气候一、地膜覆盖小气候二、塑料大棚小气候三、日光温室小气候第五节 护田林带小气候一、林带的防风效应二、林带对田间温度、湿度的改善三、护田林带的防干热风作用实训七 农业小气候观测附表1 日照时数裹附表2 太阳赤纬附表3 空气相对湿度查算表主要参考书目

808农业气象学参考书目

1、申双和、景元书、农业气象学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第七章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评估。2、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类型。3、熟悉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方法。4、掌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有哪位专家知道农业气象学中的作物指标是如何确实的

作物气象指标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或受害同气象条件关系的量值,它是评价气象条件的农业意义、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客观标尺,因此研究和确定作物的气象指标是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工作之一。作物气象指标主要为温度指标和水分指标,对于某些感光性强的作物,还应有光照指标。 温度指标是指作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致死温度和积温等。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温度的总和,它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标尺。农作物通过某一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个相对固定值。 水分指标是反映农田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指标,常用土壤湿度和蒸散量来表示。一般划分为过干、适宜、过湿三个等级,大多数早地作物的适宜水分指标为土壤相对湿度60~80%%。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土壤水分的多寡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程度,可确定作物早害或湿害的指标。 蒸散量是由作物叶面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造成的农田水分损失量。它是决定农田水分状况,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土面完全被植物覆盖和土壤充分湿润时的蒸散量称为可能蒸散。实际蒸散量是可能蒸散、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状况的函数。

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农业气象学,这是一个很广的一个学科,他把,农作物所对应的天气情况,每年的变化来区分每一个年度对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的情况的一个综合学科

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发展扮演什么角色?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够极早得知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遇到天气不好,能极早防控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农业生产对象及其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相应的农业气象要素进行平行观测和分析,是进行农业气象试验研究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运用时常借助气象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一般要经历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分析 3个过程。每个过程所选用的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代表性及比较性都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果。 农业气象资料分析技术主要有:①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学方法、模糊数学分析法等。②数理统计学方法。即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变化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随机变量,利用相关和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统计模式。一元或多元回归方程式、积分回归方程式,两个或多个函数的阶乘函数式是常见的统计模式。③模糊数学方法。即应用近代数学的模糊集概念,用综合隶属函数拟合、模糊类型识别、相似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判等方法来研究农业气象中诸如农业气候区划、资源评价、作物气候适应区、产量年景展望等模糊性问题。④数学物理方法。即以生物学过程的物质输送和能量转化与平衡为基础,根据实测(或计算)数据用数学物理方程式来模拟生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过程。这类模拟理论或动力学模式通常比统计学模式更能揭示生物和气象条件间的内在机制。⑤对比分析方法。即对较为简单的农业气象问题,直接根据获得的平行观测数据或相应图表,分析气象条件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产量变化以及某些农业技术措施的利弊关系,从而得出有关的定量指标。方法简单,结果也较直观可靠。

农业气象学的简史

远在3000多年前,人们已认识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及其农业意义。中国古代著作中早就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和“不违农时”的论述;公元前已有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记载(见中国农业气象史)。在西方,公元前希腊人也已能根据气候变化确定一年中农事和航海时间,并有了两分两至的记述。作为一门学科,农业气象学是在19世纪末叶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时,一些科学家为使农作物获得高产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曾应用气象学的成果来探讨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根据光热水条件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等。进入20世纪后,西欧、苏联、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农业气象机构,开展各项农业气象服务和试验研究工作,并在农业气象指标鉴定、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农业气象情报和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1922年竺可桢《气象与农业的关系》、1945年涂长望《农业气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径述要》等文都提到了农业气象研究的作用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气象的研究、业务和教育机构逐步建立,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研究以及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和农业气候服务工作逐步开展,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7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气象学开始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气象学观点被应用于探讨农业生产中的物质输送与能量转换问题。同时,农业污染的气象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沙漠化评价和防治的农业气象问题以及高空生物学的气象问题等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系统分析、模式建立和各种模拟实验的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农业气象研究更趋精确,主要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与预报手段更趋先进,服务工作更加广泛有效。中国气象学会设有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学科委员会,挂靠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按农业生产对象,可分为作物气象、畜牧气象、森林气象、渔业气象、蚕业气象、养蜂气象等。由于这些分支的建立与发展有先有后,与气象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各有不同,当前它们并不处在同一水平上。按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应用的研究重点,还可分为农业气象学基本原理、农业气候、农业气象预报、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等。在具体实践中,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大致有下列几方面:①鉴定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它们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从而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及其对策。②研究、制订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改革种植制度、引进优良品种以及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改革等提供气象学依据。其中,农业地形气候的研究对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水土保持,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尤其具有重要意义。③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主要是观测受害症状和受害时期,确定受害指标,探讨受害机制,分析灾害规律,发布灾害预报,研究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等。④农业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情报。包括农用天气预报、产量预报、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等。其中,在应用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与观测资料传输相结合,进行数值模拟并逐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自动化体系,已成为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⑤农业小气候的研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实际上是生产对象所处的小气候环境,大气候的变化通过小气候环境才能影响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农业小气候的利用、调节和改造,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⑥进行农业气象观测仪器与试验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试验研究的水平。

农业气象学?

131.5℃/(16.5-10.8)≈22(天)3月15日后22天化为成虫。4月6日化为成虫。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平行观测原则平行观测原则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平行观测:平行观测:在进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观测的同时,在同地进行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的同时,在同地进行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等的观测,即所谓的平行观测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作物气象、畜牧气象、林业气象、病虫害气象、农业气候、农田小气候和小气候改良、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观测和仪器等。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农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全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光对植物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即光合作用、光周期效应和向光性效应。不同波长的辐射对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太阳光谱中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0.38~0.71微米波段的可见光,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占总辐射的45~5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温度增高时光化学过程加快而使总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另一方面温度增高时呼吸消耗增加。因此净光合产物在初期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而当超过最适温度以后,净光合产物则随温度增加而减少。作物气象指标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或受害同气象条件关系的量值,它是评价气象条件的农业意义、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客观标尺,因此研究和确定作物的气象指标是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工作之一。作物气象指标主要为温度指标和水分指标,对于某些感光性强的作物,还应有光照指标。温度指标是指作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致死温度和积温等。积温是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温度的总和,它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标尺。农作物通过某一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个相对固定值。水分指标是反映农田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指标,常用土壤湿度和蒸散量来表示。一般划分为过干、适宜、过湿三个等级,大多数早地作物的适宜水分指标为土壤相对湿度60~80%%。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土壤水分的多寡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程度,可确定作物早害或湿害的指标。蒸散量是由作物叶面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造成的农田水分损失量。它是决定农田水分状况,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土面完全被植物覆盖和土壤充分湿润时的蒸散量称为可能蒸散。实际蒸散量是可能蒸散、土壤含水量和植被覆盖状况的函数。研究同一个农业气候区域内,由于地形不同而形成局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农业气候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称为农业地形气候学。其研究方法一般是对典型的地形进行短时间的气象观测,并用物理模型进行计算或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地形影响气候条件的规律及其农业意义。此外应用生态学的方法,根据自然景观、指示植物、自然物候等的差异推断不同地形的农业气候条件,也是农业地形气候学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小气候是指由于地形、下垫面特征或其他因子引起的小范围的气象过程或气候特征。由于耕作措施和农作物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改变了农田活动面状况和物理特性,导致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独特的农田小气候。而农田小气候又反过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形成。小气候改良包括温室、阳畦、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地面覆盖、风障、农田防护林、蒸发抑制和土面增温剂等。温室气候是温室内的微气象过程和微气候特征,它是一种人工调节的小气候。由于玻璃对于入射的短波辐射的透过率大于向外的长波辐射的透过率,使得温室具有白天高温的特征。此外温室的结构、方位、屋面坡度、屋脊高跨比,以及使用的透光材料均对温室内的光照度和温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有显著影响。除了上述人工调节小气候的措施外,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完全由人工控制光、温等气象条件的人工气候室或植物生长箱已在农业研究中使用。在蔬菜和珍贵植物栽培方面,也已出现了人工调节气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自动化的植物生产工厂。 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者什么角色?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

农业气象学专业好就业吗

好。气象学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有气象监测等,因此农业气象学专业好就业。农业气象,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在就业及农业的应用前景

农业气象学在就业及农业的应用前景如下:1、就业方面:农业气象学毕业生可从事气象台站、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农业科研机构、大型农业企业、种植业、畜牧业等单位的工作,从事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2、农业生产方面:农业气象学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气象预测,可以提前预测气象灾害和气象条件,以便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损失。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可以制定最佳播种、育苗、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农业气象学也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帮助农业企业规划农业生产、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效益。3、气候变化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气象学对于农业生产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名词解释:1、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2、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想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他各种水面、植物表面等。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为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4、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5、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到最大值。

谁知道有关于张衡(气象学家)的故事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张衡:字平子,世为南阳著姓。祖父堪,字君游,少治《梁丘易》,光武时,为蜀郡太守,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 ,卒后妻子贫困。衡父无闻。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地震测试仪器——地动仪。张衡在写作上, 也是个多面手。他一生中,结合他的科学研究、机仪制作、政治生涯、友朋往来,还写下许多文字,就目前存留于世的就有 20余篇,包括文、铭、诰、赞、书、上疏等形式;在天文学专著方面,有《灵宪》、《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 、《玄图》和已经失传的《算罔论》。 前言: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为之溟 滓,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德》 之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 。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 ,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化合,堙郁构精,时育庶 类,斯为太元,盖乃道之实也”。 —————张衡《灵宪》 张衡的成才之路: 东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领先地位。发达繁荣的经济文化,安定 和平的政治局面,为张衡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少年时代的张衡就天资聪明,态度谦虚,好学深思,奋发有为,求知欲旺盛,学习热情饱满。在 少年时代就熟读了《诗经》、《书经》、《易经》、《礼纪》、《春秋》等经典名著。在当时,只有 熟读了这些经书,才能做官。但张衡思想开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做官不感兴趣,相反,他对 文学却十分爱好,特别是对司马相如、扬雄等文学家的作品心向神往,苦心钻研,不但能深刻地理解 ,而且能够背诵。这些作品强烈地震撼着张衡年轻的心灵,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文学 家。同时他不满足于“闭门家中坐,苦读圣贤书”的生活了,他渴望出外游学,多接触实际,以充实 生活和开阔自己的眼界,寻求更多的知识。公元94年,19岁的张衡怀着远游的志愿,告别了亲人, 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美丽故乡——南阳,踏上了游览名都大川,访师求友的旅途。张衡在往来于渭河流 域中,走遍了坦荡肥沃的渭河平原,观赏了巍峨青翠的终南山,奇险峻峭的华山,并且访民俗,问物 产,寻古迹,对西汉雄伟壮丽的都城建筑,市井布局用心考察。通过这次游览,他不但加深了对前人 文学作品的体会,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为他后来写成著名的《西京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衡勤奋好学,品德优良,才华出众,得到了南阳郡守的察举,然而,在他看来,君子不担心自 己的官位不尊崇,却担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为自己的俸禄不多而觉得羞愧,却为自己的见识不广 博为耻辱。所以,他学习不限于五经,对天文、地理、气象、文学无不兼学并览。正如崔瑗评价他为 :“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这就是张衡,一个勤奋好学,不流习俗,具有远大 志向,以为社会贡献为己任的有志青年。 张衡在洛阳通过五、六年艰苦的学习生活,他的学业和文学创作水平逐渐提高,成了一位名符其 实的青年学者。他写了《定情赋》、《扇赋》、《七辩》等许多作品,并开始构思《二京赋》的创作 。可是,由于他的家境比较贫寒,无法在京师长期游学,不得不回到南阳应清官鲍德的邀请担任主簿 ,因工作比较清闲,使他得以集中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凭着对故乡的挚爱,他还创作了富有激情的《 南都赋》,歌颂了故乡山河的壮丽,土地的肥沃,物产的丰饶。除此之外,他还写出了名著《二京赋 》即:《西京赋》、《东京赋》,还有很多诗、赋、文、书等。 从公元108年到111年,张衡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乡,专心进修学业。经过了刻苦不懈的努力,在学 问的许多方面都有所收获。就在这期间,张衡开始精读扬雄的《太玄经》。《太玄经》是一部研究宇 宙现象的哲学著作,也谈到天文历算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浑天说”尤为吸引张衡。但由于写得比 较简略,使张衡有一种不满足的感觉,他准备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太玄经》的过程 中,张衡费了很大功夫,在精读的同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曾写出了《太玄经注解》,并绘制 了《太玄图》。《太玄经注解》和《太玄图》就是张衡读《太玄经》的心得。在这两部著作里,反映 了张衡的一些哲学思想。可惜这两部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通过研究《太玄经》,张衡也接触到不少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唯物论、无神论的遗产。《太玄经》里的唯物主义因素启发了张衡向大自然中追求 真理的欲望。张衡在精读《太玄经》以后,就逐渐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研究,特别对宇宙间最伟大的 自然现象规律,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理论开始了学习。并且制造科学仪器,对天文现象等实行 详细地观察和长期地测量工作。 在研究《太玄经》的同时,张衡还对《墨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墨经》是墨子弟子及其后学 概括发展墨子思想的一部著作。它记录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知识,提出了古代 物理学和数学的许多概念和见解。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 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 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珍品。然而,墨家思想长期无人问津,墨家的科学成果更是受到冷遇。张衡能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 致力墨学研究,这在当时需要非凡的胆略。 张衡读古人书籍,善于采取其中精华,前能锐意前进,在科学研究上开辟新道路。这正是我们祖 国科学史上最伟大光荣的传统,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张衡的思想: (一)天体演化思想: 天地万物是怎样起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这个问题是宇宙观的核心。“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 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 立的两种宇宙观”。(《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是对宇宙发展法则的正 确和科学的见解,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对宇宙发展规律歪曲和颠倒的反映。 张衡所著的《元图》和《灵宪》是两部集中反映他的哲学宇宙观的重要著作。张衡在这两部著作 中,继承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唯物主义传统,提出了“太治”、“太”、“太素”、“元气”等哲学 范畴,以论述宇宙万物的起源。他说:“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所谓 “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源。这里,张衡明确地指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么 上帝、神灵的旨意,也不是什么绝对的理论,而是“无形之类”的“元”,也就是太始。 在张衡看来,天地的生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溟滓”,这就是早就存在的几何空间 。“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整个空间一片沉寂,什么物质性的东西都没有。但是,存在着宇宙万物 变化发展的规律。有了这个基础,就能从无产生出有来。首先产生的是各种不同的物质性元气,互相 混合在一起,不断地运转,浑沌不分。这就是第二阶段,称作“庞鸿”。又经过很长的时间,这团元 气清浊逐渐分开,天在外面形成了,地在里面定下了。天地构合精气,生育出万物来。这个阶段称作 “太元”。于是,在天上形成了各种天体,地上产生了万物。张衡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的浑沌未分 的元气发展而来的。元气是物质性的,其中包含不同质的阴气和阳气,自然现象的千差万别及相互影 响,体现了阴阳二气具有的不同物质性能及其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原始唯物主义的宇宙发生论和万物 生成说。张衡的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宇宙生成理论,不但符合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而且也符 合物质不灭的先进定律,比起18世纪驰名世界的德国康德所创造的星云学说早了1600多年。 (二)无限宇宙思想: “八极之维,经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张衡《灵宪》 什么是“宇”?什么是“宙”?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的老师尸佼就下过一个严格的定义:“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也就是说,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关于宇宙是否有边界的问题,我 国自唐宋以后一直争论得很激烈。其中有一些人曾经发表过很有科学思想的精辟见解。但是,这些论 述大都只是从哲学上的推理,很少涉及到天文学的本身。张衡作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曾经从天 文学的角度论述了宇宙的无限性。在这个意义上说,要比仅从哲学概念上所作的推想更为深刻,所以 也就更有价值。的推想更为深刻,所以也就更有价值。 在张衡看来,天是有边界的。天究竟是什么形质的东西?在《灵宪》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 是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元气形成了天,其精气形成了日月众星。因此,除掉星体和元气之外,天上是 没有其他东西的。张衡所认为的天,只是相对位置固定不变的众恒星所构成的天穹。恒星之间并没有 什么固定的联系,更不是都固定在一个固体球壳上,众恒星所包围的天球,就是天的边界。日月五星 等巡行的天体,则在各自的轨道上在天球以内运动。天球的外面是没有天体的,究竟还存在什么东西 ?这是不知道的,所以说“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这就是说,宇宙和天地并不是一回事,天地 是有大小的,宇宙则无边际,天地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天地之外的部分,仅仅是看不到而已。所以, 张衡又进一步补充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不但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而且在时间上也 是无穷的。这是一个十分卓越的见解,是十分光辉的科学辩证思想。张衡的宇宙无限思想同马克思主 义在宇宙问题上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张衡认为的实际天球是虚空中分布着众多天体,它们可以自由 运动,而在同一时代,西方人却没有这种区分。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就 提出:真实的宇宙结构象是一个透明的大水晶球,星辰都镶嵌在这个水晶球上。这种认识为公元2世 纪时的托勒密所继承。张衡的无限宇宙思想,比水晶球认识要进步得多。 (三)政治思想: “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 “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娱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 “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 “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张衡其人: 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这期间,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 他们各谋私利,竟相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昏乱。张衡在《二京赋》中写 道:“不穷乐以训俭,不殚物以昭仁”。“却走马以粪车,何惜马要袤与飞兔”,告诫统治者要爱惜 人民的物力财力,把用于游猎的马匹车辆还给农民拉粪种田,加强农业生产,以免酿成“下叛而生忧 ”的祸患。张衡的《二京赋》,意在“讽谏”,比起班固的《两都赋》来,《二京赋》显得慷慨激昂 ,喊出了愤恨抗议之声,充斥着严厉的警告之词:“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偷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 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意 思是:现在你们喜欢干那些祸害百姓的事,而自己寻欢作乐,忘记了老百姓早已对你们怨声载道!你 们喜欢把财物挥霍净而穷奢极欲,那是忘记了老百姓一旦造反就要生大忧了。水,可以载船,也能够 掀翻船,坚硬的冰层起自薄霜,高大的树木始于细芽。警告统治者,如果过份地穷奢极欲,劳民伤财 ,人民就会起来造反,推翻他们的统治。 张衡他“不慕当世所居之官”,不交权贵显宦,所以官职“积年不徙。”面对一些闲言碎语和少 数人的挖苦,嘲弄,张衡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应间》,意思是回答诽谤。文章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为 人和志向。他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思是君 子不忧虑地位不尊荣,忧虑的是德行不高尚;不以待遇低为羞耻,羞耻的是学识不渊博。张衡在《应 间》里也谈到自己的为人,确实令人敬仰。针对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怀丈夫之容,而袭 婢之态”的依势趋利者,十分蔑视和憎恶。张衡说:“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 以歙肩。”得“之不休,不获不吝。”意思是有些人把邪门歪道当成升官的捷径,我却不愿迈一步; 取悦权贵以求富贵的人,我绝不同他为伍。得的不是正道,我就是不得也不以为耻。这些话犹如江河 怒涛,激荡山河,充分显示出张衡那副科学家的铮铮铁骨,读后令人为之叹服。 在《思玄赋》的末尾,张衡写道:“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回志去曷来从玄諆, 获我所求夫何思!”意思是:天地是长久的,岁月却不停地流逝,要等到盛明时代的出现,那只能是 自怀忧愁……要排除那些不现实的想法,遵从我自己的既定目标,只要获得了我所渴求的东西,还需 要再想什么呢?张衡所渴求的只能是科学知识,而绝不是升官发财。从《思玄赋》里可以看出,张 衡像一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他不媚权贵,光明磊落,藐视名利,看重科学;珍惜时光,自强不息 ,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德国气象学家谁提出了什么学说并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海陆的起源》是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第三篇为解释和结论。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讨论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动力。他主要研究领域是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1912年提出关于地壳运动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说:“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轮廓非常相似等资料,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是漂浮于硅镁层之上的,并设想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盘古大陆),它的周围围绕辽阔的海洋。后来,特别是中生代末期,盘古大陆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破裂成若干块,在硅镁层上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今日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但这一假说却难以解释某些大问题,如大陆移动的原动力、深源地震、造山构造等。1950年后,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板块构造论逐渐发展。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不断变化。根据该理论,地球内部构造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岩石圈和软流圈,并导致大陆漂移。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海洋气象学的观测方式

分常规观测和非常规观测两种。前者按国际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观测并发布天气报告,后者包括海洋调查、海上观测实验和其他非特约船只的观测。常规观测中以商船气象观测数量最多,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记录。据美国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天可以从世界各大洋获得9000多组的实时天气报告,但这种观测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分布不均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先后设立了十多个定点天气船,加上日益增多的自动浮标气象站,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连续观测资料,但因站点稀少,还不能满足分析和预报的需要(见地面气象观测)海洋观测台站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气象和海洋卫星的发射并投入业务使用,人们可以在(地球大气)外层空间的不同高度上对大气和海洋进行大范围的均匀的实时观测,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海洋上空各层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云雾、降水、海面温度、海面风速、海浪、海流、水位和海冰等各种要素的观测值,对海上龙卷、热带风暴、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进行严密的监测,为海洋气象的研究和业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见气象卫星、卫星气象学)。

卫星气象学的卫星气象观测

从人造地球卫星上用遥感器探测地球大气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技术。它是航天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气象探测的结果。利用人造卫星探测的气象资料可供研究大气运动和为天气预报服务,已形成气象学的一个新分支——卫星气象学。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由空间部分——气象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主要由数据接收与测控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收集系统、数据利用站组成(详见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卫星气象观测具有地面气象观测无法相比的一些特点:①观测范围广:一颗极轨道气象卫星每12小时左右就能对全球大气观测一遍,一条轨道在地面的扫描条带宽达2800公里左右。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能获得地球上近一亿平方公里的气象资料,能观测到台风系统的全貌和全过程。②观测次数多、时效快:静止气象卫星一般每20分钟左右即可获得一次观测资料,还可用更短的时间间隔(5~15分钟)取得较小范围的观测资料,对于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特别有利。极轨道气象卫星在经过地面台站上空10多分钟内,可获得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资料。③不受自然条件和国界的限制:卫星气象观测能覆盖海洋、沙漠、高原等人烟稀少地区,填补这一些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的空白。卫星气象观测按卫星所载遥感器接收的电磁波信号的来源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类。前者接收的是大气本身辐射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的电磁波,后者接收的是遥感器本身向地球大气发射经过地球大气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卫星气象观测按电磁波谱段分为微波、红外、可见光和紫外气象遥感。大气辐射、吸收和窗区大多分布在微波和红外波段,这是现代气象遥感利用最多的波段。卫星气象观测按卫星的轨道分为极轨道观测和地球静止轨道观测。 气象卫星已成为世界天气监视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卫星气象观测正向一星多用的方向发展,除气象外,兼有海洋和环境监测的功能。某些专用气象卫星,如地球辐射收支卫星和强风暴观测卫星等正在研制之中。在卫星上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加微波遥感的比重、使用大天线、多信道微波辐射计和微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等,也是卫星气象观测的主要发展趋势。

气象学就业前景和未来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变化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重要的未来发展潜力。1.气象学的就业前景气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对气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气象学毕业生可以在气象局、气象科研机构、气象媒体等单位从事气象预报、监测、研究和气象信息传播等工作。同时,气象学毕业生也可以在环保部门、航空航天、农业、能源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2.气象学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气象学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发重要。气象学将继续发展为一门交叉学科,与地球科学、大气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深入探索气象现象的本质和影响机理。气象学在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资源开发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3.气象学相关职业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气象预报员、气象观测员、气象分析师、气象研究员等职业。在气象局和气象科研机构,他们可以参与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预测工作。在气象媒体和气象服务公司,他们可以担任气象信息传播和气象服务的工作。4.气象学的挑战和机遇气象学面临着气候变化等复杂问题,对气象学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气象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气象预测和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拓展。气象学专业人才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未来气象学发展的需要。拓展知识:气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大气科学、气候学、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学在应对自然灾害、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气象学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和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气象学家每天都在做什么?气象台只负责天气预报吗?

我们不懂,预报要准确

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的问题非常关注,我收集了具体信息,大家快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主要面向气象行业,在气象探测、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岗位群,从事地面测报、农业气象测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制作和发布、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政府、事业类单位:气象监测、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农业区划与资源利用;高新技术类企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评价。   目前来讲,主要是到中国气象局下属的比如说各省、地、县,这样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为航空方面提供气象保障。再一个就是到部队去,为部队比如说特别是空军,几乎每一个空军基地的话,都有飞机场,这个飞机场都有气象台,还有的一部分同学,就是到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电力等等的。   应用气象学专业学什么课程应用气象学主要研究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继而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领域,解决相关领域的气象问题,例如:气象防震抗洪减灾对策、生态环境调控、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   主要课程:《边界层气象学》、《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科技创新实践、天气学分析、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预报实验、应用气象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公共气象服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气象业务、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冻雨的气象学研究

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雪灾,使全国大范围的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道路阻塞,而更严重的是湖南、广西、贵州的高压输电线因冰冻不堪重负,塔倒线断,造成大面积停电,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性:1) 在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拉力有可能超过其极限拉应力,致使输电线被拉断;2) 电线塔的设计强度不够,可能在输电线的张拉力下产生很大的顶端位移,从而产生失稳破坏。输电线的跨中挠度与跨度设计值一般满足f / L ≤0. 125 的条件,因此输电塔—导线模型可以简化为具有柔性支承的微斜索模型进行计算。选取某一110 kV 输电线路中的一段进行算例分析。塔高34 m,为钢桁架结构,导线跨度400 m,两端等高、铰接支座,导线采用数根分裂导线等价为一根索的简化方法。导线的材料参数如下:L GJ2240/ 40,水平跨度400 m,垂度6. 128 m,自重0. 96 kg/ m,直径21. 66 mm,弹性模量76 000 N/ mm2,初始张力为31. 47 kN。导线的冻雨质量计算方法采用文献[ 6 ]中的方法,取导线冻雨质量为mi = 7. 19 kg/ m。冻雨重量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以静载的形式加于导线上,成为导线自重的一部分。计算时取n = 1,2,3 三阶进行计算。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力响应远远大于无冻雨荷载作用的情况,这种张力的增大使冻雨荷载作用时输电线的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易达到其破坏应力。同时,冻雨情况下塔架顶端的位移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最大值可以达到约1 m。这么大的位移会使塔中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使输电塔产生失稳破坏。还可以看出,塔—线体系中导线较单导线的位移增长了21. 8 %,张力增加了18. 8 %,塔顶位移增长了18. 79 %,这表明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结论:1) 冻雨荷载作用下输电线的动张力较无冻雨荷载时大,这种增长幅度可以达到4 倍~5 倍。初步解释了输电线在冻雨荷载作用下拉断的原因。2) 冻雨荷载作用下的张拉力会使塔顶产生比无冻雨荷载时大的位移,进而引起塔中弯矩和剪力的增大,从而增大输电塔产生失稳倒塌的几率。3) 塔线体系对导线以及输电塔的动力响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冻雨和雾凇、雨凇比较形成条件冻雨过后一般会形成雨凇或雾凇的景观。雨凇与雾凇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 - 10 ℃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 40 ℃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 1~8 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 ℃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 m / 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雾凇、雨凇简介雾凇可以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 0 ℃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雾凇还可以分为叶形、毛耸形、针形、扇形、片形等亚类。雨凇是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温度< 0 ℃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的,在物体任何表面均可形成,雨量不大时在迎风面增长较快,雨量较大时反而在背风面快速增长,风速较大时有一定交角,呈透明玻璃状或半透明毛玻璃状,坚硬光滑或略有隆突,密度很大。雨凇也可以分为梳状、椭圆状、匣状、波状等亚类。雾凇、雨凇成因关于雨凇和雾凇复合积冰的成因,根据云雾物理学原理,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下垫面物体温度< 0 ℃ (0~ - 10 ℃),二是低空(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主要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雨滴在下落时温度一般比环境温度低2~4 ℃,由于受曲率约束,可低至-40 ℃而保持液态,一旦碰到有冻结核,或者落在曲率减小的表面,可以瞬间冻结,而形成雨凇和雾凇,这是典型的云降水物理理论中的成冰过程。也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冷云催化的理论基础。影响积冰强度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大气中过冷却水的含量和输送过冷却水滴的速度,对雾凇而言是风速,对雨凇而言是雨滴下落末速度,其次还涉及物体对过冷却水滴的捕获系数和冻结系数。此外,如果近地层在长期低温阴雨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湿度,虽然对于水面是不饱和的,但如果对冰面是饱和的,水汽就会在原有凇结体上凝华凇附,如果这样的条件持续时间长,凝华凇附量会非常惊人,这次冰冻灾害中见到的输电线外包裹近乎同心圆的覆冰,就是这样形成的。冻雨与逆温层逆温层是锋区、锋面等典型层状云降水普遍存在的低空层结,不是一定发生冻雨的充要条件,只要近地层(3 000 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 ~- 15 ℃,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 前苏联科学家柴莫尔斯基在1940年代提出过欧洲高纬度冻雨形成的,当时对云降水物理过程的了解还非常朦胧,用云降水物理知识来理解。高层雪花冰晶进入融化层融化成雨滴,再进入负温层冷却至过冷却状态的可能性。首先,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下落速度比较快,典型雨滴(直径1~3 mm)的下落末速度在1~5 m / s,左右,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有保持高层较低温度的倾向(热滞后效应),在绝热递减层结大气中下落2 000 m的雨滴,由于与环境的热交换来不及,因而雨滴温度通常比环境温度低,对于3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4~5 ℃,对于1 mm的雨滴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低1~2 ℃。因而,在冻雨形成解释的逆温层概念模型中,假想3 000~2 000 m是由雪花冰晶组成的云,2 000~1 000 m是逆温层,环境温度可以有2 ℃,雪花与冰晶融化成雨滴;通过前面的讨论,由于雨滴线到来之前,从底层到高空基本上是持续的“ND”区。飑线经过测站时,中层的“ND”区很快消失,底层和高层的“ND”区都逐渐抬升萎缩,直至消失,表明测站周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飑下落过程中与环境热交换不平衡,有保持高层温度倾向的热滞后效应,在逆温层中下落的雨滴温度将比环境高,即便地面温度低,也不会瞬间冻结。另外,雪花冰晶融化成雨滴后,雨滴中有成冰核,一旦进入负温区会马上在空中冻结成冰丸,而不会形成冻雨,也不会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因而,冻雨的形成,只能是在1 000~3 000 m的云层中含有丰富的过冷却水,通过国内大量观测,通常在典型降水性层状云中0~ - 10 ℃层有丰富的过冷却水,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能形成冻雨,进而撞冻到物体上形成雨凇,从这次我国南方数省发生的严重持续性冰冻灾害来看,持续这么长时间,如果需要苛刻的暖锋逆温层条件(我国这次黔、桂、湘、赣等地区的冻雨不是暖锋影响的),很难维持10多天,而在大环流天气背景稳定的条件下,经常有过冷却水丰富的过冷云过境产生冻雨形成雨凇,才有可能,尤其是这次过程覆冰量这么大,也说明必须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才行。北京的天气舞台上演了一出降水“大杂烩”,雨夹雪、雪、冰粒、冻雨竞相出现。市气象台专家指出,北京出现冻雨较少见,造成的“地穿甲”对交通出行影响极大。据统计,截至昨天上午11时,122接到事故报警2000余起,早8时到9时一小时内发生三起多车追尾重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包括一名仅8岁的男童。市气象台昨天下午预报,后半夜,冷空气抵达北京,带来四级左右北风,预计今天持续5天的雾霾天气将彻底退出京城,空气质量转为二级良,适合开窗通风和外出活动。雾霾 风雪赶走重污染“下雪了,但是颜色有点灰。”昨天的小雪让京城空气质量略微好转,全市由此前的六级严重污染转至五级重污染。不过,在雾霾笼罩已达四天的空气质量下,即使污染物浓度下降也不能让人体感觉到舒适。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信息显示,从昨日凌晨起,污染物扩散条件有较大改善,各监测站点PM2.5小时浓度持续下降。9时,城区站小时浓度降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19时,城区所有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降至200左右,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重污染,污染程度较前天有所减轻。在大风的作用下,预计今天雾霾天气将彻底告别北京,空气质量将转为二级良。呼吁 冻雨预警提前一点昨天清晨,冷空气前锋与北京上空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带来降水,但降水形态可谓“丰富”。雨下到地面落地成冰,京城地面被一层薄冰覆盖,也就是俗称的“地穿甲”。昨天,大雾和霾黄色预警一直没有解除。市气象台还在8时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出现降水,且地表气温低于0℃,道路将出现结冰现象,请注意防范。”但清晨出行的上班族还是有不少摔倒的,有人自嘲“我一路溜冰溜到单位”。郑渊洁也在微博上统计说:“路面结冰,交通事故随处可见。我走了三公里,见到十二起机动车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滑倒也不少。”有市民呼吁,气象部门能否针对突如其来的冻雨天气启动有效应急预警,更提前一点、更广泛一点地让市民得知冻雨的危害、道路湿滑的严重程度,“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摔伤的人了。”成因 逆温层酿出冻雨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说,昨天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冻雨天气,以往,北京地区很少出现冻雨。马学款解释,北京的地表温度为0℃或低于0℃,近地层的气温低于0℃;在低空有暖平流,形成一个气温高于0℃的气层,即“逆温层”。此时,高空坠落的冰晶经过这层逆温层时就会融化形成水滴,而水滴到达近地面时会被冷却,形成过冷却水滴(温度到0℃以下,但仍保持液体状态),过冷却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碰撞就会立即冻结,这就形成了冻雨。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冻雨在中国南方多、北方少。贵州是全国出现冻雨最多的省份,威宁更被称为“冻雨之乡”。减排 应急措施今日解除根据空气质量预报,今天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市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昨天公告称,北京市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今日0时终止,并向支持减排、宣传工作的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感谢。晚间,本市启动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并成立重污染日应急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连续两天,市政府三组联合督查队兵分三路,分别对施工工地、道路保洁以及锅炉房、电厂等工厂企业排污进行监督检查。摘要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的,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冻雨概述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冻雨成因冻雨出现时地面往往不太寒冷(0℃~3℃),上空为逆温,有一层温度高于0℃的暖层。降水在暖层里为雨滴,下落到近地面大气中就成为过冷却的冻雨,往往会造成一些危害。如果雨滴不断地打落在这些结了冰的物体表面时,就慢慢地形成一条条冰柱。冻雨危害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当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暖气流北上,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即3000米以上高空大气温度往往在-10℃以下,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就容易出现冻雨。江淮地区的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期略长。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冻雨预防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冻雨落在电线杆上,形成冰柱。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冻雨实例1972年2月底,我国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冻雨,广州、长沙、南京、昆明、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至北京的电信一度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关于冻雨和雨凇、雾凇一般只能形成在气温为0~-10℃的雨、雾天气中;由于大气中凝结核较充足而冻结核常常短缺,受曲率约束飘浮在空中的雾滴和下落雨滴常可低至-40℃也不冻结,称为过冷却雾滴与过冷却雨滴,通称为过冷水,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过冷却水的大小不同,雾滴的大小在3~100μm,而雨滴的大小介乎于0.1~8mm;虽然它们在大气中可以保持液态,一旦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任何物体,就会在其上迅速冻结,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又因为冻结的水量多寡、方式不同,其色泽、形态各异,使周围的一切披上了冰清玉洁的外衣,造就了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雾凇和雨凇常常同时发生或者交替出现,对供电线路造成极大伤害,形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飞机飞行在过冷云中,不慎进入过冷却水丰水区后,以60~100m/s的高速度撞冻大量过冷却水,机身大量覆冰后,极易酿成机毁人亡的空难。凝冻、凌冻、冰冻辨析“凝冻”“凌冻”是我国部分地区给“冻雨”这种天气现象起的别名。当天气比较冷时,雨滴落下来,掉到任何低于0°C的物体上,会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气象上把这种冻结现象称为“冻雨”。老百姓给“冻雨”起了很多形象的俗称——结在树上的冰叫“树挂”,结在电线或屋檐上的冰叫“冰挂”,结在地面上的冰叫“凝冻”。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把这些现象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冻雨是导致冰冻灾害发生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冬季或初春时节,持续的低温、降雨或降雪使冰雪长时间附着在物体上久不融化,造成电线被压断、树木被摧毁、农作物被冻死、交通通讯受阻等严重后果,形成冰冻灾害。冻雨与逆温层只要近地层(3000m以下)有丰富的过冷却水,气层温度在0~-15℃,有丰富的凝结核和水汽供应,而缺乏冻结核(成冰核)就可以形成冻雨,这时大气层结是湿饱和递减的,还是等温的,乃至于存在逆温层,都能形成冻雨。

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地球物理学 (geophysics) 研究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固体部分物理性质和变化过程的科学。气象学 研究大气及其物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已发展为大气科学。 地质学(geology)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空间环境)怎么样?一般往哪分配?气象学(预报)呢?求在校的人解答!

如果没猜错的话,常规情况下气象学(预报)是分往机场做天气预报吧,当然往陆军分的也有,空军的需求更大一些。

气象学中最高、最低套管式玻璃温度表的构造原理

最高温度表的内部是水银,它的感应部分(也就是水银球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也就是又长又细,可以指示温度的那部分),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调表时,感应部分在下,用手甩动表身,将毛细管中的水银送入感应部分。最低温度表的内部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两头粗,中间细),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调表时,感应部分向上,使游标顶端滑到酒精柱顶端相同位置。

气象学中的tau是什么意思

进行管理。气象学中的tau应用了相应的位置区域概念,这种位置区域称为跟踪区,是对于处于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的UE,都要对其注册的TA进行管理的意思。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