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3)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相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急需!

三角形:切割法 平行:补法

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边长,怎样求面积?内角度数与面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公式里应该没有1/2,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乘高,一条邻边为底,另一边的乘上夹角的正弦即为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怎么求面积

只知平行四边形的边长,而无四边形顶角的角度(限定条件)的话,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无法确定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原理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是变形的长方形。按长方形面积计算,主要就是图形分割平移 就得到一个长方形了 所以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怎样用割补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判定和性质一、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二、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怎么求它的面积

由于四边形具有 不稳定性,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它的面积不能确定,所以它的面积不可求。

怎样求面积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3)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相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边怎么求他的面积?

只知道四条边长,不能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面积就不确定,没法准确求出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画

1、 下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沿虚线剪出三角形。2、 将三角形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得到一个矩形。3、 矩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 矩形的长度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方形的宽度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度。5、 所以底乘以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就是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怎么推导的?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是用面积割补的办法。当时还是比较直观的而不是理性的。到了中学,学了平行线,学了三角形的全等,就可以严格证明面积割补的正确性了。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怎么求它的面积

底乘以高

>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_《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案 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和平行 教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和平行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平行线 教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平行线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索活动如下:第1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如果要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先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首先是一个四边形,四边形是什么,这就是四边形,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么怎么探究它的面积呢?第2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面积。但是平行四边形没有长和宽,所以我的猜测是:底×高=面积。下面是我的猜想。这是我的猜想。从A点做CD边上的高,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把直角三角形切掉。把它移到BD的边后面,这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底乘高。但这又引起了一个问题。你怎么能确定那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相等的呢?直角可以确定,但是你直角下面的那条线怎么能确定呢?我觉得因为他们两个三角形切下来都找准了一个准确的点,所以我觉得它们形成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就是这样,这就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种方法。我想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别的图形,然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球呢,过程不一样。(结果一样)这是我想到的第2种方法。把它沿着中间的高(也就是沿看EF这条线)切一刀,切成两个直角梯形,把其中一个梯形挪到左边。就又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他的公式得出来了,那么,就是:底×高=面积第三章:结果这以上两种方法就是我能求出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了,它的公式我觉得应该是统一的了,都是这个公式,所以这就求出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求当然可以,还把它分成很多个图形,然后拼成长方形,虽然结果一样,但是过程是不同的,中间可能有别的规律。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数学的经验. 2.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说课稿 一、 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 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的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反思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反思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它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打下了基?N以诮萄П窘诳问保?捎眉羝吹姆椒ǎ?哑叫兴谋咝巫?胨?嗟让婊?某し叫危?佣?研戮芍?读?灯鹄矗?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对于平面图形中边与边不成直角的情况的面积的计算是第一次遇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3、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等。 5、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西游记》里边的唐僧师徒遇到了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让我们先来听听。唐僧想考考猪八戒和沙和尚谁更聪明些,便分派任务让他们去收割稻谷。唐僧说:“有两块地,一块是长方形,长9米,宽4米;另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底是6米,高也是6米。你们随便挑一块吧。”猪八戒心想挑一块面积小一点的地,可以做少一点,所以他急忙说:“我挑长方形那块地,可以做少一点”,孙悟空听了笑着说:“老猪啊,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猪八戒怎么都不明白,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2)师:要知道两块地的大小就要分别求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我们还不知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探索新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我们在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用过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投影出示画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格纸)。 (2)比较。 师:请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自己的猜想) (3)小结。 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能算得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就不好数了。因此我们也要像求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动手操作,推导公式。 (1)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用底乘高来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并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些相似。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看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 (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操作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看? (按问题顺序让学生边操作边回答相关问题和完成板书,预设学生汇报如下。生1: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部分平移到梯形的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生2: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后,只是把剪下部分移到了另一边,形状变了,但它们的面积并没有变化,是相等的。生3: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生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8、字母表示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实验。(课件演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从这个计算公式里我们知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底和高) 9、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下面老师想来检验你们到底学得怎么样。 10、反思评价,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自主探究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你觉得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作业:课本89页的第5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公开课的简要回述上学期,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施教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来回顾。从边考虑: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从角考虑: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从对角线考虑: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接着教师引入新课,与学生一起进行以下操作:①画两条平行线MN和PQ。②在直线MN,PQ上分别截取线段BC和AD,使BC=AD。③提问: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已知和求证,并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加以证明。当学生发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引入重点程序,并以问题的形式层层展现,要求学生将上述发现表述成文字命题。这样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已初步达到了。接着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抛出问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将上述命题用符号语言改写成已知和求证,学生不难证明命题的正确性,从而也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回顾这堂课的发现,得出结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种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话锋一转,教师给出例题:例1 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判断:四边形AEFD、四边形EFCB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围绕教学重点,按教学目标,师生合作,再作示范。接着教师将上题进行深化,提出以下问题:例2 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为AB、CD的中点,判断四边形EDFB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个别学生回答)例3 已知点E、H、F、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ED与AH、GC分别交于点A",D",BF与AH,GC分别交于点B",C",找出并证明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例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AG=CH,求证: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全班学生在纸上做,个别学生回答)这几题是从简单的,基本的入手,层层深化。让学生能逐步掌握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并且将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加以灵活运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向学生提问“已学过用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并且让学生回答后,作出总结加以强调。在师生共探索和归纳知识的乐趣中,一节公开课也就结束了。二、吹尽黄沙始现金前面近乎单调的回述,显然没法呈现课堂教学的精彩。尽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吹尽黄沙始现金。一位入职才两年多的青年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经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以可贵的真实,留给了大家回味和思索。1.分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教材内容是两个判定定理的证明。经过证明之后,即可作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依据。从学习任务上看,属上位学习,它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证明,得出来的新的判定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依照建构主义学习观,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互作用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发展和变革,使之能在原有知识框架中“容纳”新的知识。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几何又以其图形语言展现无穷的魅力,平行性更是奇妙无比。平行的本质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具有平行特征的图形。与古希腊对几何的研究是严格的公理化体系和逻辑证明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几何的研究侧重于算法究,善用面积计算,是我们的祖先研究几何的最基本工具。如果教师能在这一层次把握教材,那么就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单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的误区,采用面积法或平行概念给出别致的证明,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不如此,就不能明确哪些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基础,哪些内容是需要新输入的知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化”还是“顺应”;不如此,就难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2.优化能体现现代理念的教学设计任重道远“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摈弃;“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形似启发式,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按教师事先设计的讲授程序的接受式学习,因而也贬之甚多。课例的施教教师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思路。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程序:复习奠基──创境激疑──设问导探──问题解决──延伸迁移──巩固小结。各程序之间过渡衔接自然,是尝试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双主导学”模式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师传生受”的过程,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表现在把学生带入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上的“问题情境”后,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交流,主动地建构完善的认知结构。纵观这堂课,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的启发设问,都注意把问题定位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因而问题具有导向性、递进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例中得到尽致的体现。这堂课的认知目标之一是平面几何中文字命题的证明。施教者富有创意地把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学生参与命题发现过程的平台上,猜测和预见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心理特点,施教者“先猜后证”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责任感,唤起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去感知、去探索、去建构知识,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成功实践。3.相信学生,才能体现教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从平行四边形判定(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着意体现“指导建构知识”的理念和“与学生共享寻求答案”的实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样深刻的是,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的观念。这些提问是由教师精心设计,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而且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教师的提醒,以致有时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固然,“小步走,多提问”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这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尤其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后,缺少相应的提问与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淡化。课堂上,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教师碍于教学计划,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也是缺乏对学生的相信。由此,学生将产生思维惰性。三、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在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完成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并使一组对应边互相重合,所得的图形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怎样拼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发挥学生想象,可让学生自己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从而猜想是否所有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拼在一起,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它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急需

http://www.psdzhu.pudong-edu.sh.cn/editor/UploadFile/20093412169785.ppt有下载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数学的经验. 2.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说课稿 一、 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 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的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反思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反思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它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打下了基?N以诮萄П窘诳问保?捎眉羝吹姆椒ǎ?哑叫兴谋咝巫?胨?嗟让婊?某し叫危?佣?研戮芍?读?灯鹄矗?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对于平面图形中边与边不成直角的情况的面积的计算是第一次遇到。

[《面积》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曲岸说案:“哲学家热衷于形而上,物理学家专注于形而下,数学家钟情于形之中,艺术家神游于形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将数学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如何让学生能够钟情于形之中,乐于学习数学并真正学以致用?在这一期《曲岸说案》,我们为大家推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 教学设计 案例《面积》,供大家交流评析。   联系方式: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单元教学概述   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内容:认识厘米与米,简单的估测与测量(一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与千米(二年级下册);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下册)。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认识(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五年级上册)。   2.单元教材分析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三年级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课程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共11课时。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出来进行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等练习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创设了既涵盖知识内容又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情境,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3.教学准备   (1)教学环节方面:阐述教学目标、基本步骤;简要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测量和周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课前小调查;设计学生专题小研究。   (2)教学文件方面:《面积》课前小测.doc;《面积》课前小测反馈.doc;《面积》课前小调查.doc;《面积》专题小研究表格.doc;教学课件《比一比》、《摆一摆》;建筑短片。   (3)辅助物品方面:相同大小的明信片;不同面值的硬币;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1平方分米的方格纸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面积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平方千米和公顷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正确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研究,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优选,初步培养空间观念、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通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成功运用,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更高学习热情。   对应课标:“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要注重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6.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   (1)具备上网和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数码投影仪:便于教师讲解示范,便于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其他教师为辅助学生学习提供电子材料和各类“教学资源”。   专题1:《面积》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1.交流课前调查资料   (1)学生展示课前从网上和其他渠道收集的有关面积的资料(如中国的领土面积、广州市及其十个区的地域面积、我校的占地面积、我校运动场的面积和各功能室的室内面积等)。   (2)顺势揭示主题:从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导出要研究学习的内容――面积。   2.任务活动   (1)面积概念的建立。   ①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思考,谈谈对什么是面积的理解。   ②讨论后实际感知:摸一摸黑板、门、课桌、书面等物体的表面,看一看学校球场的表面等,感知物体的面的大小。   ③通过多媒体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大小。   ④结合课本和小组讨论,得出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⑤欣赏建筑短片《回归生活》,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播放蔚蓝海岸、第一实验小学、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图片及相关面积介绍)。   (2)面积的大小比较。   ①在每人一台电脑的网络教室里,阅读资源包内的文档资料,以四人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如何比较以下几组物体的大小的问题:两张长方形纸的大小;两个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大小;两面墙壁的大小。   ②通过以上探究得出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如两纸重叠比较、数格子比较、借助中介媒体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进行优选。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基础练习:指出各种类型物体表面的面积。   (2)发展练习。   ①下面方格(如图1)中哪个图形面积大?比一比,说一说。      ②说一说下列每种颜色图形(如图2)的面积是多少。      (3)拓展练习:比一比天河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面积的大小,我校各功能室室内面积的大小,广州市十个区占地面积的大小。   4.学习成果   四人小组合作,在电脑上画一张简单的本校校园首层建筑平面图,并能作简要说明(比例不作严格要求)。   专题2:《面积单位》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1.创设情境   (1)情境: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明信片(大小相同),让学生估计明信片的面积有多大。然后分组在明信片的背面摆硬币(每人摆的硬币面值不同),再数一数这张明信片的面积大约是几个硬币的大小。   (2)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明信片的硬币数多,有的明信片的硬币数少?   (3)思考: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办法――统一用同一种大小的硬币来测量,从而导出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5)小结:因为每个人的测量工具标准不同,因此不能根据硬币数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只有统一了测量标准,也就是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2.任务活动: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启发学习:数学家们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才发现以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你听说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呢?(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计算机上操作: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本课内容。   (3)思考:这几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呢?(课件: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4)学生汇报:展示自己了解到的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作单位的物体,说说自己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理解与疑惑。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6)学习建议(以平方厘米为例):感知1平方厘米的卡片。摸一摸: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比一比:用手指比划1平方厘米的大小。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7)学习评价:学习成效汇报,教师点评。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略)   4.学习成果   (1)在电脑上绘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用图示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种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在网上收集一些物体表面的国际标准面积。如:游泳池、篮球场等。   专题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1.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教师家里的客厅平面图,提问:“老师想装修家里的客厅,如果请你们当设计师,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动画演示各种装饰材料的形状及装饰过程。使学生感到铺地砖需要知道地面的面积,做窗帘用多少布也与面积有关系等。同时给出有关方面的尺寸,方便选择计算)   (2)引出课题:看来要想装饰得既美观又经济,还需要掌握好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新知学习   (1)任务活动。   摆一摆: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上机操作拼长方形(如图3),即用2~2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并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填表1,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2)探索与讨论。   ①小组讨论并汇报: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②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③结合实际操作和计算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合理性。   ④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利用知识迁移,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⑤设计:以组为单位分别从客厅布置的各方面自选内容进行计算(选择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装修物品),然后整理汇报反馈材料。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略)   4.小结与质疑   指导阅读课本,质疑、解疑。   5.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将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问题,制作成演示文稿。   专题4:《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1.问题引入,导出课题   (1)动画演示:小明家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身在外地的哥哥听后,买了一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回家修补,回家后发现弄错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2)引导小组讨论:小明哥哥为什么会弄错了?买砖前应先考虑什么问题?(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学习新知   (1)交流课前小研究:学生在电脑上利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操作汇报“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研究方法(如表2)。   小结:我们知道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就可以看成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即10×10=100平方厘米,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解决课前问题: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了,小明家的问题能解决了吗?如果用哥哥买的这种砖来修补,需要多少块方砖才能修补好?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学生借助电脑操作及组内研究,实现知识迁移,形成结论,然后汇报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   小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引导学生观察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寻找规律(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略)   4.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将针对面积单位换算和实践作业问题,制作成演示文稿。      学习成果/综合作业(1课时)   1.单元知识归纳(略)   2.生活中的数学   2010年的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广州将新建多个体育场馆。下面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设计一个体育馆,在电脑上画出馆内场地的平面简图(不考虑布局比例),计算出各部分场地的面积,并简要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单元评价要点、测试统计及分析(2课时)   1.单元评价要点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3)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具有一定的探索愿望、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能力。   2.测试成绩统计及分析(如表3)   (1)学生测试情况分析:在《面积》这个单元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和以前学过的周长公式一样,看似简单,但要正确地区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增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比较这一内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掌握得更牢固。在本次 单元测试 中,有96%的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4%的学生没能正确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主要原因是计算粗心和漏写面积单位。有90%的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清晰;10%的学生基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审题不够细心,出现看错已知条件或问题的现象,从而导致出错。   (2)典型错例及分析(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   3.(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4.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书上80页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4)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   (5)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7)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学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3、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4、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等。5、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西游记》里边的唐僧师徒遇到了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让我们先来听听。唐僧想考考猪八戒和沙和尚谁更聪明些,便分派任务让他们去收割稻谷。唐僧说:“有两块地,一块是长方形,长9米,宽4米;另一块地是平行四边形,底是6米,高也是6米。你们随便挑一块吧。”猪八戒心想挑一块面积小一点的地,可以做少一点,所以他急忙说:“我挑长方形那块地,可以做少一点”,孙悟空听了笑着说:“老猪啊,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猪八戒怎么都不明白,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2)师:要知道两块地的大小就要分别求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我们还不知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探索新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我们在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用过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投影出示画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格纸)。(2)比较。师:请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自己的猜想)(3)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能算得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就不好数了。因此我们也要像求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7、动手操作,推导公式。(1)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用底乘高来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并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些相似。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看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操作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看?(按问题顺序让学生边操作边回答相关问题和完成板书,预设学生汇报如下。生1: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部分平移到梯形的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生2: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后,只是把剪下部分移到了另一边,形状变了,但它们的面积并没有变化,是相等的。生3: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生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8、字母表示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实验。(课件演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从这个计算公式里我们知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底和高)9、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下面老师想来检验你们到底学得怎么样。10、反思评价,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自主探究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你觉得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作业:课本89页的第5题。

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边1+边2)三角形面积公式=底x高/2三角形周长公式=边1+边2+边3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2、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任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平行四边形,且两个三角形全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5、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割乘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且相对的两组三角形分别全等6、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的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仍是平行四边形,且与原平行四边形相似。7、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8、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

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和周长到底怎么变化

周长肯定不变,面积会变小(因为底不变,但是高变小了)

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所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适用于正方形。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相邻角互补等等性质都适用于正方形。此外,正方形还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例如它的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等等。1、定义正方形是指四条边长度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相对平行边的四边形。2、性质边长关系: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内角关系: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 90度,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之和为 360 度。对角线关系: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面积关系: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对称性:正方形具有四个对称轴,平行四边形具有一个对称轴。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1、建筑设计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常用于建筑设计中,如正方形的窗户、平行四边形的砖块等,它们能够赋予建筑物美观的外观。2、基础几何学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基础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它们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复杂的几何形状。3、数学运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问题,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4、统计学在统计学中,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通过统计图表的绘制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5、软件设计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也常出现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用于绘制图形和处理图像。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怎么求

(上底加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周长=(底+腰)×2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一直是数学课程内容之中比较稳定的内容,被编排在初中二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一起来看看吧!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依次四个顶点名称来表示,如图平行四边形记为平行四边形ABCD。   平行四边形判定标准   判定前提:在同一平面内   判定内容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义   (矩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平行线间的高距离处处相等)   (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   (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   (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份。   (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   (15)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的顶点向他对角的两边所做的高,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四分之一 。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相关搜索内容: 1. 菱形的定义 2. 矩形的定义 3. 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什么是三棱柱 5. 行列式的定义

怎么制作PPT课件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PPT不仅可以制作课件,也可以利用来制作算图形面积。不知道了吧?用PowerPoint做个含有动画的课件。以下是我为您带来的关于PPT课件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PPT课件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在“设计”选项卡中为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主题,如果你不满意,还可以找他们的变体。   2、插入横排文本框,在合适的位置绘制一个文本框,来输入课件的主题。   3、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选中它,然后设置它的字体格式。   4、插入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幻灯片中绘制一个平行四边形。   5、选中绘制的平行四边形,为它设置合适的形状样式。   6、按住Shift键,在平行四边形中绘制一条垂直线作为它的高。   7、选中垂直线,将其颜色设置为与平行四边形边框颜色相同。   8、在幻灯片中绘制一个与平行四边形登高的直角三角形。   9、调整三角形,使其刚好覆盖平行四边形左侧多出来的三角形。   10、选中调整过的三角形,为它设置一种合适的形状样式。   11、按住Ctrl键并拖动三角形,将它复制一份。   12、将复制的三角形的轮廓与填充色都设置成与背景色相同。   13、将白色的三角形移动到绿色之上,并更换他们俩的层次。   14、选中上层的三角形,为它添加一种进入动画。   15、打开选择窗格,在其中选中底层的三角形。   16、为底层的三角形添加一种时间较短的进入动画。   17、将出现动画的开始时间设置为上一动画之后。   18、还是选中上层的绿色三角形,为它添加向右的动作路径动画。   19、将向右的动作路径动画的终止位置移动到紧挨平行四边形。   20、选中向右的动作路径动画,设置其开始时间为上一动画之后。  21、在幻灯片中绘制一个文本框,并在其中输入面积公式。猜你喜欢: 1. 平行四边形怎样用photoshop绘制 2. 冀教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4. 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5. 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优缺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优点:1、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本课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在生活场景中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启发学生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走进平行四边形。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描出四边形,这些场景都是来自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在找四边形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沿着图形的四条边描一描,再通过课件隐藏实物再抽象出四边形,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会更深刻。2、教学重点难点部分借助操作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由于本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虽然学生在拼三角尺的过程中感觉有困难,但是拼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二是把学生认识的图形的过程设计成“做”图形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能力。三是通过“拼”的方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图形比较标准,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3、关注“活动化”本节课将书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例如:探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 性时,首先老师拉一拉长方形框架接着说一说在拉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体会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你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先用2块,再用三块,最后全部用上,练习有层次,有趣味,有实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足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即使有孩子会用,也只是个别。没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2、数学语言的不够规范性、严谨性。3、小组活动时,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在导入部分,教师如果能呈现出一些割补的图形及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做铺垫,那探究新知的时候学生就能马上联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换为长方形来剪,那么有些学生剪完平行四边形 后就不会出现怎么办的情况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的指令不明显,不及时,致使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听了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两节课都层次清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数、剪、拼、摆等系列操作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老师一开始以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花坛的大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解决的方法。老师是先回忆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并在一开始就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高和底。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拉动长方形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发现周长没变面积变小了,从而否定了面积等于邻边相乘。老师都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教师只是引导,而不是包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也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在学生用割补法之前在上出示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操作。三、练习设计各有千秋,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并突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必须是相对应的才可以。老师的练习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说明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老师设计的自我检测很好,简单梳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于这个转化的思路更加条理。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一   九月份,我们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杨秀霞专家的指导下,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经过了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我很荣幸被抽到最后一轮上课。收获很大。  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原来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会照着教学大纲或备课手册的做法抄下来,而现在我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在本节课中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数方格和剪拼上,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确定为“   ①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格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底和对应高有关,再通过剪、拼进一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在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获得探索图形内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   1、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前提,是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因此,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长方形公式的由来,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这一教学环节中,给足学生数方格的时间,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为什么?)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还有一种数法,将图形的沿高切下,平移,使学生发现多出的三角形与缺的三角形大小相等,如果剪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了这样的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重视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掌握水平。开始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公式的由来,激发学生探究*“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底、高有关后,进一步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底乘高,而不能边长乘边长,提高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掌握水平。教学讨论面积公式后,以开放练习的形式,出示1、基础练习,使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在本课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对应关系的寻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为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3、讨论,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底和一条高,怎样求面积?再根据面积和另一条底,怎样求它对应的高?这些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有效的把握学生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的情况,是我教学中应注重的。篇二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一、重在每个孩子都参与   本节课教学我充分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首先,通过财主分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地和平行四边形的地哪块大?然后让他们各自说明理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提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还有的孩子用剪切和平移的方法,然后再进行逐步展开。全班孩子在数格子的时候会发现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格子没有那么好数,不满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虽然数出的答案一样,但是不太精确,而且孩子们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地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着重讲转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渗透“转化”思想,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   “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只是拼出两种,另外一种情况(沿中间高剪开)学生没拼出来,我只好自己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拓宽空间思维想象。接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把三种方法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比较,转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语言,组长汇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到转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后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提供方法迁移。   虽然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但后半部分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师不敢完全放手的现象,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语言在本节课中也体现不够完善等等。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篇三   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自己感触颇多,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不足中的遗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会。  一、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以解决小区中实际问题贯穿全课。   本课以停车位面积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引入到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猜测、转化、验证等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去解决小区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巩固并运用新知。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新知,首先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接着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演示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然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让学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现。而我则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3、渗透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u201a转化u201b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u201a转化u201b思想,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但发展了数学思维,而且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存在不足。   1、为了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由于学生紧张,而自己的引导和激励性语言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个别学生操作速度慢,跟不上课堂节奏,活动氛围不活跃,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能力我还要继续加强。   2、用数方格的方法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前面已经学过,因此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对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轻车熟路,很快数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不熟,这块内容的教学多耽误了两分钟,以致于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此,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备各层次的学生水平,该引导时就引导,该放手时就放手。   三、反思中的所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悟到要上出‘活泼‘愉快"实用的课来,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理解教材,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材,用灵活的方法调控每个环节。教学中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创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有三个,具体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利用数方格和割补,拼摆等方法,学会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2、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三、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激发兴趣由故事情节或游戏引入教学内容,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引入割补法;建立联系,推导公式;公式强化,字母表示。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形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S=ah。3、联系生活,深化新知解决导入的问题,到底哪一块的面积大。4、运用新知计算: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5、小结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下面我给你分享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 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2、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u2026u2026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u2026u2026   师: 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u2026u2026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u2026u2026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也可制造悬念,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欲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不加引导的。学生往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及时介入,以保证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2、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u2026u2026 生:我用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然后再把它补到另一边去。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割补法来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掌握知识,所以仅仅关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识记与演练,掌握。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第二种状态,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但重视过程是为了更快地接受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却忽视了过程本身的价值。第三种状态,希望学生不仅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而且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不仅能够正确地应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公式的来源。在学习中,展示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真实思维过程,凸显“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我一直在苦苦追求着第三种状态。以下是我在设计与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课始出示主题图,提出:“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呢?怎样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发挥了情境创设的作用。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小学阶段的几何形体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都是运用“转化”法推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第一次运用“转化”思想方法推导得出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能够为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白什么是“转化”,深刻理解“转化”的本质。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先通过数方格求面积发现数方格对于大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来说太麻烦,然后根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学生面对“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新问题,就很自然地得到了两种猜想: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以前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知识的负迁移)和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接着,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用“底乘高”的猜测是正确的,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1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小学,本班有39名学生,全都是农民的子女。虽然现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学到更多知识,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学生由于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重视下,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学习,会主动学习,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难点分析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提示通过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来研究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提供了两种提示性的方法:一种是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使学生在数、剪、拼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索、合作、交流与指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一做,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知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课前,老师要求自己动手,做两个平行四边形,现在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它的,划出它的高,量一量,并表示出来。   学生做—教师巡视—同桌互相评价—个别台前讲说。   2、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谁能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研讨它。   (板书课题)   (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数方格法:   师:这儿有两个图形,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大小。   出示课件(图1):   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就是比较它们的面积。我们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教学活动:   (1)数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通过数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上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实际的生活中,要求   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大时,比如,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果园,用数方格的方法就难以解决了。因此,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某一种图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2、割补法:   (1)学生用学具演示。   师:同学们拿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做一做,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   教学活动:   学生用学具做,同桌进行互相交流转化过程,边演示边述说,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用教具演示。   同学们完成的真好,现在我们共同来演示怎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呢?   出示课件(图2)。   教学活动:   在演示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推导、归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   也就是说拼成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相等)   长方形的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在问答过程中,出示课件(图3)。   师: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门的面积也相等。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谁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请看课件(图4):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S=a×h   师:一般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用“·”表示,读作a乘h,板书:   S=a·h   也可以把乘号省略不写,板书:   S=ah   学习活动:   将上面公式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通过同学相互述说,既弄清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间的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底和高。)   七、课堂练习   1、运用公式,尝试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4页,看“试一试”题目:   出示课件(图5)。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与同学们说说各自的想法、做法,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2、巩固练习,拓展学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出示课件(图6)。   师:在上面A、B、C三个平行四边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是:2×3=6(平方厘米),并说出理由。   (A:错误,因为3和2是两条邻边,不是对应的底和高;   (B:错误,因为底3和高2不对应,也就是说高2不是底边3上的高;   (C:正确。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要知道底和高两个条件,而且底和高必须对应。)   3、操作观察,探究学习。   出示课件(图7)。   如上图,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发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等时面积也一   定相等。)   讨论:   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它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与高却不一定相等。)   八、作业安排   课本24页“练一练”,第3题、4题。   九、附录(教学课件)   十、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再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提出大胆的猜想。通过操作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利用所学的公式解决问题。我认为让学生简单记忆公式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须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课堂是充满未知的,尽管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但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第87——88页内容,完成预习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与小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非常多的老师听课,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紧张,激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生:古时候有一个叫曹冲的人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头大象,没有办法把它称重。曹冲想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做好标记,再把石头装入船上到了刚刚大象称的刻度,那石头的重量就是转化成了大象的重量。   师:说的非常好,讲的非常详细,小小老师。对,曹冲称象其实就是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石头的重量。转化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就是把我们没有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关于转化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对。长方形,那它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呢?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画一画。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表面的大小,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   师:对。说的很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现在老师手上拿着的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要求: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3)如果问题改为:“改种花生,一年可收花生90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公顷可收花生多少千克?”又怎么想?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共收小麦13650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已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胆猜想   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如下:成功=勤于动脑+合作探究+正确方法简单的一个公式,有数学的特色,运算符号参与简单明了,老师的解读给学生以信心和合作探究重要性。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具有一下特点:一、一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开课导入,郎老师采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同学们在问题驱动下大胆猜想,同时有了操作、尝试的欲望。通过猜一猜,比一比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时自然的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老师顺势引导把问题大胆的抛给学生。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想办法探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郎老师抛弃了纯课件演泽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借助课本图示和文字的帮助,在小组内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老师让学生呈现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充分讨论、辨析,直到真理越辩越明,知识点自然生成,乃至水落石出。最后郎教师再把课件展示了平移拼补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归纳总结,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重视过程与方法,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课堂。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富有生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二、一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在讲台上,郎老师仪表堂堂,教态自然,表情亲切,整节课始终面带微笑。课堂中郎老师语言清晰、简练、生动、有趣,对学生的评价真诚而富有真情,充满赏识与鼓励,一次掌声,一个抚摸,一个点头微笑,都体现了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学生只有思维上的困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三、一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郎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性、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割补平移这种转化的思想时,郎老师让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每位同学的思路都展示给大家。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老师还渗透了微积分的思想,为以后初小学衔接好铺垫。正是因为老师给了每一位学生开发的思维空间,注重了数学思想的培养,学生们才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展现出不同的精彩。最后谈谈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商榷。1、练习的设计应更具有层次性、有坡度,帮助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和高决定的,底乘所对应的高的理解。2、本节课在有效的时间里,面积公式的推导能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优质课堂需要具有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郎老师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的生成无不显露着智慧的光芒,相信老师们听后一定会有所启发。本节课堂的氛围在我们身边萦绕,这种扑面而来的升本课堂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会让我们的老师更智慧更健康,让我们的升本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打造升本课堂的魅力,让我们的孩子都热爱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及建议有哪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及建议如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注重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自主去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进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S=ah。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剪、拼,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层次分明,让学生既高兴又能充分理解知识,借助课件形象直观的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观察能力和操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建议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好多知识在练习中让学生去发现。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现了好多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底和高,这里必需要对应的底和高,让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题型是小学四年级课文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 反思 。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篇一   在四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活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变相等这一特征。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   我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 方法 ,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考虑到梯形的特征比较简单,而且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较重复累赘,就在判断中使学生产生矛盾,通过争论中得出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课始,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材料——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   课末,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截取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视频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篇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的平面知识,图形的特征多,概念多,要区分的知识点也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比较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学生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在动手游戏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二、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也着重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分,按角分,这时,我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再让学生逐一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按边分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单独为一类,剩下的一般四边形为一类。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四边形归为一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再用一个大的集合圈把认识的四边形都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来了解所有具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个特点的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类的过程,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三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比较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轻而易举的就表示出来了,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一定要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的融化在学生的头脑之中。   四、实物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课件进行教学,它使我缩短了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时,应用了实物课件。当小组研究完四边形的分类时,我让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过程,在学生演示完之后,我用实物再一次演示了验证的过程。实物课件不仅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验证的过程,而且又一次在学生的头脑中加深了印象,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用一些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图形的存在,课堂的效果也非常好。现代的课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粉笔和黑板的时代了,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还应该大胆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篇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四边形、贴四边形使学生认识所学的四边形。接着通过同桌合作画四边形、给四边形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所见过的四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而后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理解这两种图形,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最后通过玩平行四边形木架,让学生认识到平   行四边形易变的特性,来了解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学生虽然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些认识,其余的了解甚少,如有些学生能够画出梯形,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如果课前能够事先准备好几个大一点的、并涂上颜色的四边形的话,这样学生的视觉感觉就会更清楚、明白些,认识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学生探究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学生自己能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行了,老师可再通过习题来验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而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反复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记住定义,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学生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牢记概念。 猜你喜欢: 1. PPT怎么制作动画课件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 PPT模板怎样制作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动画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4. 怎么制作PPT课件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5. 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优缺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优点:1、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本课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在生活场景中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启发学生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走进平行四边形。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描出四边形,这些场景都是来自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在找四边形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沿着图形的四条边描一描,再通过课件隐藏实物再抽象出四边形,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会更深刻。2、教学重点难点部分借助操作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由于本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虽然学生在拼三角尺的过程中感觉有困难,但是拼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二是把学生认识的图形的过程设计成“做”图形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能力。三是通过“拼”的方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图形比较标准,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3、关注“活动化”本节课将书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例如:探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 性时,首先老师拉一拉长方形框架接着说一说在拉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体会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你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先用2块,再用三块,最后全部用上,练习有层次,有趣味,有实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足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即使有孩子会用,也只是个别。没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2、数学语言的不够规范性、严谨性。3、小组活动时,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在导入部分,教师如果能呈现出一些割补的图形及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做铺垫,那探究新知的时候学生就能马上联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换为长方形来剪,那么有些学生剪完平行四边形 后就不会出现怎么办的情况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的指令不明显,不及时,致使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我想,在我还没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书之前,我应该会认为这是一节相当不错的课,但是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体现陈蕾老师在书上总结过:“从教师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其实是一件挺难的事,需要放下“执念”,闭上嘴巴,然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但是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表达的时间几乎没有,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做出回答,也没有动手操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整堂课依旧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少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表达;不要总担心课堂进度来不及,有了慢,才会慢慢过渡到快,要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够这节课总共三个地方利用了平板的答题功能,前两处都是利用平板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三处是利用平板做选择。看似这节课利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和课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只是让学生做题提交后,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三处利用平板做选择,每个学生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使得每个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答题,如果能把这个功能和随机挑人功能结合起来应用,更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思维,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头脑风暴,这样更能强化学习效果。而不是由老师随意从答案里挑一两名同学进行简单说明。在学生简单说明自己的理由后,老师可不急于做判断,让学生听完他们的理由后再进行二次选择,这样能更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无小组合作个人认为,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这部分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每个成员先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板或事先准备好的素材再进行操作,最后小组汇报他们的探究方法。这样能加深他们对公式推导过程的印象,而不是机械的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们还没办法一下子做到以生为本的课堂,但是只要我们处处想着学生,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课堂,就会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接近生本课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如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1、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这节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加强操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本节课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环节中,利用学生手中的纸片让他们自己先观察、再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转化这种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3、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转化的思想是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计算方法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掌握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老师的教学让人眼前一亮,那就是从不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可贵的探索发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出来后,首先通过数格子初步验证各自的方法是否合理。接着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验证是否合理,此时此刻,学生虽然已经基本确认“底×高=面积”是正确的,但是教师还是不忙下结论,又让学生通过选择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再次验证。同时又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对应的高有关系,使每位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一箭双雕。4、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 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 “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对应”“剪拼及由此产生的变与不变”“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学生都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宋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习题精。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并且还回过头来帮助财主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整节课“圆”满成功。本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显现,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育教学效果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听了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两节课都层次清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数、剪、拼、摆等系列操作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老师一开始以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花坛的大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解决的方法。老师是先回忆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并在一开始就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高和底。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拉动长方形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发现周长没变面积变小了,从而否定了面积等于邻边相乘。老师都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教师只是引导,而不是包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也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在学生用割补法之前在上出示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操作。三、练习设计各有千秋,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并突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必须是相对应的才可以。老师的练习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说明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老师设计的自我检测很好,简单梳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于这个转化的思路更加条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学生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做准备。   教学目标:   1.探究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找到拼出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第79页)。   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中)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哪个大?你会计算哪个图形的面积?(导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汇报交流猜想,教师引导提炼,逐步集中到用数方格、剪拼等方法找出计算方法。)   2.数一数(图见教科书第80页)。   (1)每个方格表示的面积是多少?不满一格的要怎样数?   (2)数一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比较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两个花坛一样大。   (3)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有几米?   (4)从表中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即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换成底乘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结:数方格的方法虽然可行,但是不方便。   3.剪一剪、拼一拼。   (1)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问:如果用割补法,你想怎么剪、怎么拼?   (2)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剪、拼方法,只要有利于公式推导,均应鼓励;剪、拼不当的,教师可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这几种剪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出:沿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高剪开,平移后都可以得到长方形。   (4)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讨论: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汇报交流,得出: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拼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拼出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4.反馈猜想。利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进行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变化(因为高变化),但周长始终没有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1页例1。(由于条件完全,可以直接代公式计算,故可以作为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题目,说一说怎么算,教师板书书写格式。   2.教科书第82页第1题。学生用练习本独立完成,注意书写格式。   3.(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你会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掌握由不同的底确定该底边上的高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思考: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用割补法可以剪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按“情境引入――引发猜想――探究验证――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社区情境图,重温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接下来通过猜测、数方格、填表格、仔细观察等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思想基础。然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小组讨论等活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另外利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动态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与底和高有关,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猜想――验证”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有效方式。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猜想的结果对否?激起了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任何的猜想都要经过验证,只有猜想而没有验证,就无法确定知识的正确性。把猜想与验证紧密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在动手中学习、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学习数学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能取得实效。所以,课堂上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剪一剪、拼一拼”,与同伴互相探究,去发现、去总结,最终得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获取知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现。   3.渗透“转化”思想,有效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小学阶段的几何形体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一般都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推导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就是典型的“转化”方法的运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数方格求面积,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做好铺垫。学生发现数方格的方法虽然可行,但是不方便,进而激发学生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进行计算。另外,我还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的演示这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这样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4.分层练习,拓展思维,面向全体学生。我本着“重视基础、提升能力、拓展思维”的原则,设计了基础练习、提升练习(在平行四边形中给出多余条件,让学生选择对应的底和高计算面积)、拓展练习(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用割补法可以剪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整个练习设计题量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深思并进一步改进。一是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得不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训练不足,必然影响思维的发展。二是一些知识点的讲授和相应的训练不到位,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技能。三是有的教学环节“导”得过细而“放”得不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思故我进,我思故我优,这就是教育的快乐。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麻园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7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一、重在每个孩子都参与   本节课教学我充分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首先,通过财主分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地和平行四边形的地哪块大?然后让他们各自说明理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提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还有的孩子用剪切和平移的方法,然后再进行逐步展开。全班孩子在数格子的时候会发现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格子没有那么好数,不满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虽然数出的答案一样,但是不太精确,而且孩子们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地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着重讲转换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渗透“转化”思想,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只是拼出两种,另外一种情况(沿中间高剪开)学生没拼出来,我只好自己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拓宽空间思维想象。接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把三种方法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比较,转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语言,组长汇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到转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后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提供方法迁移。   虽然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但后半部分的教学还存在着教师不敢完全放手的现象,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语言在本节课中也体现不够完善等等。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2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动手操作等、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也为今后推导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推导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四、我的遗憾   1、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可能是学生太紧张,我在课前也没有让学生放松心情,课前可以给学生讲笑话或者故事,让学生放松心情,课堂氛围会好一点。   2、有些引导语不是很贴近学生,有时候学生不会很快回答出来,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者后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是因为老师的引导语或者提问的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3、最后一个小故事与本节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没有用到本节所讲的知识,运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4、板书字体不够工整,漂亮,还需要多练习,多改进。   5、课前预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种和第二种,后一种学生没拼出来,如果在下一次试教中,我想尝试着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剪出第三种剪法。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教师相当熟悉的一堂课,我曾多次听这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掌握知识,所以教学注重对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铺垫,仅仅关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识记与演练,掌握;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第二种状态,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但重视过程是为了更快地接受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却忽视了过程本身的价值。第三种状态,希望学生不仅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而且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能够正确地应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公式的来源。在学习中,展示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真实思维过程,凸显“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我一直在苦苦追求着第三种状态,因此在课前、课中我一直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数学学习,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承,还应关注什么?   2、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   3、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厚重?除了显性课程外,学生还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隐性课程)?   一节厚重的数学课,总是能够让人看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节厚重的数学课,总是能够让人看到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学生有潜力,并非这个孩子考试的分数高,而是这个孩子的后劲足。这些后劲足的孩子思维活跃,往往能在复杂的信息中抓住关键点,能透过复杂的现象抓住数学的本质。也就是,这些孩子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如何优化课堂结构?   基于以上四个问题的思考,我把“有益的思考方法和应有的思维习惯”放在本节课教学的首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我在设计与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获得一些启示。   一、以数学知识教学为载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转化”法是开展数学研究、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几何形体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都是运用“转化”法推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第一次运用“转化”思想方法推导得出的。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明白什么是“转化”,深刻理解“转化”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转化”思想,本节课不在是渗透的朦朦胧胧,而是把这种学习方法明朗化,让“转化”本领成为学生思维的“主角”,并当作学习的一个重点让学生掌握。   教师首先出示三个图形让学生通过比较,在直观的基础上,利用图形的转化,直接说出了它们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面对“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新问题,就很自然地得到了两种猜想: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以前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知识的负迁移)和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而,教师提出问题: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   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迫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用割补方法进行问题转化,验证了用“底乘高”的猜测是正确的,通过观察图形的动态变化,从比较中发现用“相邻两边相乘”是错误的。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割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练习阶段的“你会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不仅是巩固新知,而是将“转化”本领内化成解题技巧。在课堂小结时,我不满足于学生的认识仅仅在对具体知识的获得上,而是启发学生提炼出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师最后的评价,既给学生以鼓励,更给学生以导向,导向在数学的思想方法上。因为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拥有了它,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创造力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二、以探索解决问题为主线,运用“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现代科学的探索活动,常常是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直觉等多种思维方法,提出猜想性假说,建立起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出具体结论,最后通过实验予以验证。这种“猜想—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这节课,采用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小心求证”的教学思路,教师有意识地把经历“猜想与验证”蕴涵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获得两个合理的猜想后,教师不做否定,而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检验,学生通过思维顿悟、教师的直观演示,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这不但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影响更深刻,而且给学生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指导。   这样的过程,既不同于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有别于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它是一种发现并填补认知的空隙,即定向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这符合数学知识发现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比较一般的方法论意义。这样的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4   九月份,我们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杨秀霞专家的指导下,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经过了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我很荣幸被抽到最后一轮上课。收获很大。   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原来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会照着教学大纲或备课手册的做法抄下来,而现在我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在本节课中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数方格和剪拼上,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确定为“   ①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格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底和对应高有关,再通过剪、拼进一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在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获得探索图形内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   1、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前提,是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因此,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长方形公式的由来,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这一教学环节中,给足学生数方格的时间,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为什么?)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还有一种数法,将图形的沿高切下,平移,使学生发现多出的三角形与缺的三角形大小相等,如果剪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了这样的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重视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掌握水平。开始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公式的由来,激发学生探究“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底、高有关后,进一步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底乘高,而不能边长乘边长,提高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掌握水平。教学讨论面积公式后,以开放练习的形式,出示1、基础练习,使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在本课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对应关系的寻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为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3、讨论,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底和一条高,怎样求面积?再根据面积和另一条底,怎样求它对应的高?这些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有效的把握学生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的情况,是我教学中应注重的。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对于情境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要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应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使学生经常处于渴求新知的状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思维空间。其次,从长远的前景来看,引入教学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数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科学地思考,把学习中探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当然,要设置好情境还不可忽视情境创设和教材主旨的统一,始终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学愿望和参加动机出发。以下我将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谈一谈?   1、把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于现实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学的高兴,学的扎实。我通过主题图这一个情境,将新知的学习置于这一现实情景中,通过猜想、转化、平移、旋转、演示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整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与巩固知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有效的渗透了数学的一些思考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操作转化—验证猜想这一过程,对学生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这一课题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6   听了梁老师的这一节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字,那就是“和谐”,达到如此境界,都归功于梁老师巧搭了数学与生活之桥。   首先是,“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和谐统一   梁老师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对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和谐统一,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整节课通过普罗旺斯这一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停车位的大小比较,花圃的面积,草地的温馨提示牌等,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体味数学的价值。课的各个环节连接自然,如行云流水,可谓清清楚楚一条线!   其次是,数学与德育的和谐统一   在数学课中怎样做到把品德教育溶于数学课堂,这是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节课上,我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梁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李明家和张海家礼让车位,爱护小草的温馨提示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了文明礼仪的教育,这种教育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再次是,老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的和谐统一   梁老师虽然很年轻,教学经验尚未丰富,但课堂上却不乏沉着与干练。她总能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而老师只是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助,让学生探索过程中获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课标》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7   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自己感触颇多,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不足中的遗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以解决小区中实际问题贯穿全课。   本课以停车位面积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引入到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猜测、转化、验证等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去解决小区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巩固并运用新知。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新知,首先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接着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演示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然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让学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现。而我则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3、渗透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转化?思想,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但发展了数学思维,而且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存在不足   1、为了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由于学生紧张,而自己的引导和激励性语言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个别学生操作速度慢,跟不上课堂节奏,活动氛围不活跃,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能力我还要继续加强。   2、用数方格的方法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前面已经学过,因此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对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轻车熟路,很快数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不熟,这块内容的教学多耽误了两分钟,以致于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此,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备各层次的学生水平,该引导时就引导,该放手时就放手。   三、反思中的所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悟到要上出‘活泼‘愉快"实用的课来,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理解教材,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材,用灵活的方法调控每个环节。教学中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创新。 ;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反思5篇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反思篇1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本课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书本p82第1题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第二层:综合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要求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先干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2、你会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第三层:扩展练习: 1、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图在课件中)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虽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这节课,但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以下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回顾数学更应该带给孩子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有两个重要的思想,第一、平移的数学思想。在本节课中没有体现出来。第二、本节课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突出的还不够,也就是说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 前面的环节太耽误时间,今后要想办法优化,不仅是本节课,所有课都应该这样做,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要围绕核心目标,对核心目标重要性不大的都要舍掉,以保证核心目标在课堂上的黄金时间解决。 通过教学发现,练习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宜拔高,本课应以基本练习巩固为主。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反思篇2 20xx年10月24日,我参加了经开区数学基本功比赛,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实施教学后一些问题让我陷入思考。下面从我备课及执教的经历谈起。 首先,对于内容的分析,我在 教学设计 中已经阐明,因此不再赘述。对于学情,我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参照,调研了本校学生对此知识的想法,根据学生问卷的回答情况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基本都能写对,但出现与算周长混淆的情况,并且已经想不起来长方形的面积是由数方格推导出来的。 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现这样几类情况。 (1)用算周长的方法计算,占15%; (2)用邻边相乘的方法计算,占35%; (3)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但不能正确计算,占23%; (4)其他(包括不知道怎么算),占27%。 虽然我深知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重要性,但理解有限,在设计与执教过程中,反映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学情分析能力不足 我虽然进行了学情分析,但由于自己的理解有限,我没有分析到其实学生对于找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等量关系其实是不理解的,是一个难点,导致我以如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为重心了。 二、课堂调控能力有限 在实施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学情不同,执教班级学生基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加之我的现场调控能力有限,因此并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跟我设计的初衷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后来我仔细回想了执教过程中的一些学生表现,优等生知道公式,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知道,应该具备一些调控能力让所有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但错过了,这一点也说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是需要加强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找等量关系时,我由于时间的限制,代替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带领学生直接演示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公式,这点挺遗憾的。 三、数学语言不严谨 在此次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不够严谨,比如数学上专业的术语“平移”等说得不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教师的调控能力这些非一日之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注意记录自己的问题与语言,不断反思,从而慢慢提高,增强自己上现场课的经验。 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设计,我没实现的是,找等量关系过程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我对突破这个难点的想法如下。 预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把我们的长方形还原为平行四边形,你能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吗?请同学们动手标一标吧。 师: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你能找出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哪些相等的关系吗?小组讨论并相互说说你的发现。 当然,这是我的初步想法还没有进行实际教学,因此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突破难点。 通过本次讲课,让我真正乐趣无穷的是对课不断地思考,发现课的奥妙,有遗憾,有困惑、有思考……我想这些都是成长,教学时间那么长,我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这不容易的事总会慢慢理清,然后,不断成长!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反思篇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目标是经过操作活动,经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材是直接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要求计算面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应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新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来讲,供给了很好培养学生独自思考本事的素材,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鉴于本班的学生情景,可能有一部分中下层生没能参与其中,于是我灵活地进行了基于本班实际情景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出示两个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这两个不规则图形学生在前面的课里已经学习过,能够经过数格子的方法去计算面积,也能够转化为规则图形去计算的,课堂上不少学生就是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的,这就为新课埋下伏笔。 2、上一环节不规则图形转化后为正方形和长方形,那里就复习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 3、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谁大?经过图形出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能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就能够用底x高得出面积。 4、补充其他转化策略,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5、练习巩固。 先出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想到转化为熟悉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面积,就是课堂里要求掌握的转化思想,有了课始的铺垫,后面的探索活动是顺理成章的,其中的道理学生也是清楚的,包括中下层生也能掌握,改变了以往直接出示公式,让学生套公式进行计算来得科学贴合学习规律。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反思篇4 一、借助游戏,使学生感知转化。 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对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学习又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游戏环节先用口令形式,进而改为用数字代替口令,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转化、认识转化。既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于参与。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猜五年(2)班和五年(4)班清洁区的面积创设情境,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运用转化,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在学生理解了转化的基础上,提出“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同时让学生互相讨论,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转化成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并通过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共同推导出其面积计算公式。 有待加强: 一、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没有“放”。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这个角色没有充当好。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慢慢发现,适当引导即可。我怕完不成教 学任务,就带着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特点,得出公式。其实在备课中,我还是准备让学生多讲,通过发现、比较得出公式。不敢放,学生的主体性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学生通过拼、剪后,示范拼剪过程时,应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如当学生说沿着高剪时,带着学生先作平行四边形的高,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所以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由于是赛讲课,怕出错,因此教程基本按备的课来上,这是由于应变能力较差,有待于多钻研教材,做到备课时也要备学生,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正确的估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反思篇5 在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一个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猜测面积是否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自然会想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但我没想到学生在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时,有些难度,此时我进行了适当的指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难点设立为“理解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让学生交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我又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交流评议,最后学生分组边剪拼边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过程,在交流演示中理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在语言描述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我注重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了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展示不同的割补方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充分展示,从而明确不同的割补方法,其结果是一样的。三种剪法。 (2)在学生汇报时,当学生的语言罗嗦时,我有点过急,常把学生的话打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或让学生自己修改语言。 (3)对知识的巩固运用做的不够。本打算在基本练习之后,让学生探究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以此拓展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在用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时,教师应变能力不强,耽误了时间,此题没来得及做,教师本人的能力还需多锻炼。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用底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根据定义),因此永远不会相交。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4、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有2个,分别是: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扩展资料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相比之下,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被引进到分析和解析几何中来,并逐步完善,成为了一套优良的数学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数学科的一个定律。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6×34=88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3)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相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性质:(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变形后,面积发生了改变,对吗

不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相比之下,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逆用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3、可以用算术方法或方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4、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相等。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判定)。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补充:条件3仅在平面四边形时成立,如果不是平面四边形,即使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公式:S=a×h。公式说明:a为底边,h为高。应用实例:设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腰分别为6、5,由勾股定理求得高为4,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边x高=6x4=24。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 。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可以二乘(底1+底2);如用"a"表示底1,"b"表示底2,"c"表示平行四边形周长,则平行四边的周长c=2(a+b)。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2、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性质: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四边相等;菱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3、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米,高是4米,求其面积。解:S平行四边形=a×h=12×4=48(平方米)。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其他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根据定义),因此永远不会相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任何非简并仿射变换都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2阶(至180°)的旋转对称性(如果是正方形则为4阶)。如果它也具有两行反射对称性,那么它必须是菱形或长方形(非矩形矩形)。如果它有四行反射对称,它是一个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对角线相乘要除以2吗

不是吧、三年级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求?

平行四边形面积为底乘以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S=ah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面积我们通常用“S”表示,底通常用“a”表示,高通常用“h”表示,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去掉,因此得到答案: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有2个,如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性质(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米,高是4米,求其面积。解:S平行四边形=a×h=12×4=48(平方米)。平行四边形具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邻角互补的特点。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称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S=a×h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得出公式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底×高。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得出公式S=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如何让判定?(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平行线间的高距离处处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3)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其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该图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相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怎样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

小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点: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a。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或者c= a×4。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底×高说明:(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简述为“平行线间的高距离处处相等”)(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份。(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1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参考资料:平行四边形百度百科

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分析过程如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顷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雀棚困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任何非简并仿射变换都采和旁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2阶(至180°)的旋转对称性(如果是正方形则为4阶)。如果它也具有两行反射对称性,那么它必须是菱形或长方形(非矩形矩形)。如果它有四行反射对称,它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a + b),其中a和b为相邻边的长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体积公式是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乘积.如:平行四边形abcd,ab是底,ce、df是底ab上的高,如果底和高分别用字母a和h表示,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米,高是4米,求其面积。解:S平行四边形=a×h=12×4=48(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

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有两种算法(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a+b)×h÷2(2)梯形的面积公式2: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l表示中位线长度)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直角梯形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right trapezoid)。性质1、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2、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判定1、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S=ah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面积我们通常用“S”表示,底通常用“a”表示,高通常用“h”表示,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去掉,因此得到答案: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平行四边形周长:四边之和。周长c=2(a+b)。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相比之下,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是啥

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ah

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ah2、平行四边形周长可以二乘(底1+底2);如用“a”表示底1,“b”表示底2,“c平”表示平行四边形周长,则平行四边的周长c=2(a+b)扩展资料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判定);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补充:条件3仅在平面四边形时成立,如果不是平面四边形,即使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

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ab.bc.cd.da于e.f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D∥BC∴∠OCG=∠OAE ∠OAH=∠OCF∵O为AC中点∴OA=OC在△OCG和△OAE中∠OCG=∠OAEOA=OC∠COG=∠AOE∴△OCG≌△OAE(ASA)∴OG=OE在△OAH和△OCF中∠OAH=∠OCFOA=OC∠AOH=∠COF∴△OAH≌△OCF(ASA)∴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GE⊥HF∴四边形EFGH为菱形

平行四边形的画图工具和步骤

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自己折一下就清楚了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