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欧姆定律跟声学有什么关系

貌似没有必然的联系

欧姆定律单元测试 急急急 !在线等

q

欧姆定律

中考网里始末都有。

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

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或U=IR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性质,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湿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为对于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来说,电阻值是不定的。对于一般的导体来讲,还存在超导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电阻的阻值,也不得不考虑。)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标准式:R=U/I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 其中G= 1/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欧姆定律 大内小外到底什么意思

是关于电流表接法的,大内:电阻大,电流表内接小外:电阻小,电流表外接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再测电阻,测电功率,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如果电路中的电阻固定,那么我们就只可以测得电阻上的一组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而就不能总结规律。但如果我们给固定电阻加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则每调节一个位置,电路总电阻发生变化,固定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调节多次,就会得到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近似的得到电阻=电压/电流。

老师说过提高高压输电的一个方法就是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压,因为P=UI,Q=I^2Rt那欧姆定律呢

你记错了。老师说的是:传输定值的功率,提高电压就会降低电流,减少电能在输电线电阻上的损耗,并非电流不变。电流不变,电压提高,输送的功率就增大了。补充:“是说功率不变”,就是指传输功率不变,只有传输功率不变,才能比较提高输电电压是否能够减少线路损耗。在实际应用中,传输功率跟随负载变化,这与分析高压输电原理不矛盾。高压输电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xVR37zZdbCsdB55-43h3MDdY1nAoGaucA6eGxz3lAew8t82StcwapyA9Dl30jGSViqk1yl5rHtjHiPsxrpBba

帮我归纳一下初中所有实验的方法,用在什么实验上的? 如伏安法测欧姆定律等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三、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四、等效替代法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五、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实例: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六、类比法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来用类比推理。类比法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假说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开普勒也曾经说过:“我们珍惜类比推理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实例: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七、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实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八 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实例: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等。我再加一个:放大法利用杠杆2利用平面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变化3音叉旁的通草球

欧姆定律的分压原理 最好有公式和说明(初中物理)

原型:I=U/R 变式:U=I*R R=U/I 记住: 1.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阻大小不同,所以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2.并联电路分压处处相等 引用的—————————— 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分别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大小、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欧姆定律的分压原理 最好有公式和说明(初中物理)

原型:I=U/R 变式:U=I*R R=U/I 记住: 1.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阻大小不同,所以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2.并联电路分压处处相等 引用的—————————— 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分别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大小、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8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经典例题

那个 推荐一本书 三年中考五年模拟

初中物理的欧姆定律公式 谢谢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电路中是电压表相当于断路,就是说把这个电压表去掉后对整个电路并没有任何影响。电路中是电流表相当于短路,就是说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根导线。你如果在分析电路的时候实在看不懂,就把两个表用我说的方法替换一下会找到思路的。把电压表去掉,电流表换成一根导线。 一.重知识,抓基础这一点是学习好高中物理的前提,其一: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提起的基础知识是指:基本概念、定律、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有时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当然也不能绝对地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它会造成同学们对物理概念问题理解的不足,进而对物理规律理解不透彻,形不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对进一步学习好物理,形成物理思维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决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其二: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起,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二是因为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二.重实际,抓理解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初中物理学习只停留在要求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初步地接触物理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好多的知识点要求只是定性的要求,甚至限定条件,只作部分要求。而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知识层次更上一层楼,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重在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关于练习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记住严老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练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严济慈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做练习对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比如在《磁场》一章中,我们会学习到现在高科技中的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霍尔效应等等,本来就感觉到《磁场》这一章抽象不好的同学,面对这么多的高科技仪器,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其实同学们没有抓住问题实质: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只是受力分析,当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平衡时,是它们的工作状态,建立两力平衡的方程,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所以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物理中联系实际,重视对知识点的理解。三.重实验,抓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实验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学生实验,有很多就是验证物理规律,是认识、理解这些规律的实验基础.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要在理解掌握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去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巩固这些定律,学习实验的方法,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实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种学习方式、同学们一定要通过实验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克服只重视物理理论的学习,轻视实验操作的倾向,这是导致学生实验能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实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应该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出来,例如,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验证的,这种验证的方法应该是这个实验的精华,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既便不能创新,把这里学到的实验方法应用到新的实验设计上去,也就离创新不远了。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所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努力做好实验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四.重课堂,抓效率牛顿第一定律中所描述的理想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找不到实例的,而且此定律也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就要落实在课堂中了,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如何把伽利略斜面实验推论到理想境界,进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有一句老话这样讲:“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分钟”,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实例,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有通过课堂这一途径来解决。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所以说抓住课堂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抓住课堂抓什么?一要动脑:即要积极思考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的听思路、听方法,听老师如何审题,如何找关键点,如何破题;二要动手:动手记重点和疑点,尤其是疑点,不仅要记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课余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三要动口: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问题就不能被老师发现,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被堆积的问题压跨。因此一定要大胆开口答题,大胆开口质疑,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初二物理下学期的欧姆定律内容详细讲解。

000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以及欧姆定律知识总结

电流强度] 1 电流强度: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简称电流。 电流计算公式:I=Q/t Q为电量单位库,t 为时间单位秒。2 1安培的规定:如果在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1库导体中的电流就 是1安培。 * 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3 1安培=1000毫安(mA) 1毫安=1000微安(μA)4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5 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1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   3 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4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6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和[电压]1 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 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 另外还有千伏、毫伏、微伏  1伏特=1000毫伏 1毫伏=1000 微伏 3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4 电压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   3 被测电压不能超出电压表的量程。5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征: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和  并联电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中的电压并且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不同的物体电阻一般不同) 2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千欧、兆欧 1兆欧=1000000欧姆 3 1欧姆的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通过的电流是1安则这段导体  的电阻就是1欧姆。 4 决定电阻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 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大多数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5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工作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达到改变电流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不能使电流强度超出它允许的最大电流 种类:滑动变阻器和旋盘式电阻箱。  电阻线的材料: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丝制成 6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常见的有硅锗砷化镓7 三种半导体元件的特点: 压敏元件:受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变化  热敏电阻:受热后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的电阻。  光敏电阻: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的电阻。8 超导现象:一些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9 超导体:具有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10 超导转变温度(超导临界温度):物质电阻变为零时的温度。 Tc[欧姆定律] 1 19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了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2 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3 串联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4 并联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5 电路中串联的电器越多,电流越小每个电器的电压越小 串联分压限流  并联的电器越多,总电流越大,各电器的电压不变。

欧姆定律用英语怎么描述

上边的不错啊羡慕ING

电导率表示的欧姆定律

电导率(conductivity)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来表示。电导率σ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ρ。当1安培(1 A)电流通过物体的横截面并存在1伏特(1 V)电压时,物体的电导就是1 S。西门子实际上等效于1安培/伏特。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通常,当电压保持不变时,这种直流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导成比例关系。如果电导加倍,则电流也加倍;如果电导减少到它初始值的1/10,电流也会变为原来的1/10。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许多低频率的交流电系统,如家庭电路。

什么时候可以用欧姆定律代替焦耳定律?

什么时候可以用欧姆定律代替焦耳定律?

急求!!!物理初中3年级科学探究_欧姆定律(二)_79E4种子下载,好人一生平安

物理初中3年级科学探究_欧姆定律(二)_79E4种子下载地址:别拿了资源不给分啊

欧姆定律的由来!

这条今天看似简单明了的方程式,在1825年初次提出时,却费了无数的智慧、勇气和努力。 今天,欧姆定律(Ohm"s Law)是电学和电子学里面,最有用和最常用的定律之一。这定律是说:流经一导体(或电阻)的电流量,等於外施电压除以这个导电材料的电阻。以数学的措辞来说,这个等式通常表记为I=E/R。然而,这条今天看似简单明了的方程式,在一八二五年初次提出时,却费了无数的智慧、勇气和努力。德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欧姆(Georg Simon Ohm),就是一位具有这种智慧和勇气的人。 电流在当时的科学家的认识中是一种带有神秘性的「加凡尼流体」(galvanic fluid),但是由静电所产生的电流的难以捉摸和稍纵即逝的天性,却使他们很难做任何有意义的研究。 到了一八○○年初,由於亚历山卓伏特(Alessandro Volta)正式宣布发现了电池,而使情势完全改观。他这种堪称近代湿电池先祖的「水电池」(hydro-electric battery),使科学家头一次有了源源不断的电流来源。美中不足的是,有将近20年的时间,凡是电流的研究,都不免受困於一项严重的缺点——没有测度电流量的方法。 一八二○年,当奥斯特(Oersted)证明:一股电流流经一根电线,会产生磁场时,这项困扰终获突破。一年后,史怀吉(Schweigger)和浦根道夫(Poggendorff)利用奥斯特的发现,发明了验电流器——一种粗糙的电流计,在一只普通的罗盘周围,缠上数百圈电线制成。电流流过电线产生的磁场,会使罗盘的指针按一比例量偏转。 当时在科隆(Cologne)的一所中学教数学和物理的欧姆,灵机一动,认为可结合伏特的水电电池和验电流器,来研究电流的性质。 欧姆用他自己制作的器材,打算找出验电流器中指针的偏转量、外施电压和导线长度之间的确切关系。他首先把验电流器和电池直接连接起来,仔细记下罗盘指针的位置。由此获得一个参考读数。然后他把一截已知组成和长度的电线,接进电路,并记录下指针的新位置。这是他的实验读数。当然,在实验的状况下,这根受测电线的电阻,会使指针显示较小的偏转量。 一八二五年,欧姆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他的初步发现,论文的题目是:「金属传导接触电(contact electricity)的定律初识」。 欧姆发表了这篇论文竟然吃力不讨好,足足困恼了他16年。 就学术上来说,欧姆在论文里提出的方程式并不正确。这条方程式是:υ=m ㏒(1+x/r);此处υ是指针偏转的减少量,x代表导体的长度,r代表导电材料的电阻系数,而m代表外施电压的大小。 就在欧姆的论文已排定日程要付印之前,他用一种不同的电源,重做了几项实验。结果并不符合他原先的发现,同时他马上看出还能求得更为简单、不含对数项的方程式。可是,等到他去和出版商接头时,论文已经印好了;他能提出的最好办法,就是发表一封短信,允诺要做一系列新的实验。欧姆说他要证明: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无限时,流经一电路的电流量会变成零。这一小段涉及数学方面的话,又构成另一个错误——这次是政策上的。他的信暴露出在收集大量的资料以前,就玩弄方程式,因而激怒了当时大多数的科学家。 欧姆的错误方程式,是由於对电池的基本理论,普遍缺乏认识的结果。欧姆想中止论文的出版,但因时间太迟而没有达到目的,过后他才了解,他用了一个不稳定的电源——输出电压会随负荷的大小而变动。 欧姆在科学界还不算是孤军奋斗,也有几个支持他的人,其中之一的浦根道夫,建议他采用席贝克热电电池(Seebeck thermoelectric battery),而舍弃伏特的水电电池。 席贝克在一八二一年发现了热电效应,而利用这个效应制成的第一个实用装置A就是热电电池。所谓席贝克效应,就是两根相异、紧密缚结在一起的导体,当其中的一根受热时,两导体间会产生电压。热电电池的输出电压虽小,但内阻也小。所以,欧姆就用稳定的热电电池和验电流器,来重做他所有的实验。从他一连串新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能满足今天我们叫做欧姆定律的方程式。 一八二六年,欧姆准备向全世界表明,他已彻底了解他所谈论的课题了。他的第二篇论文题目是:「金属传导接触电所依定律的确定,以及伏特的电池和史怀吉验电流器理论的要点。」这条经过修正的方程式是X=a/(b+x);此处X代表流经导体的电流量,a代表激励电压,x是受测导体的电阻,b是电源和验电流器的总内阻。 一八二七年初,欧姆又发表了他在科学史上,第三篇重大的论文,题目是:「加凡尼电池的数学论述」(The Galvanic Battery Treated Mathematically)。当时他想自己提出错误方程式的事,已经完全辩解清楚,并确信他的同事终会接受他的电传导定律。 可是,科学界仍不准备接纳欧姆和他的成果。首先,对於一个考验了欧美一流科学家将近30年的现象,这条方程式似乎太简单了——简单得好像远不足以来解释这个现象。当然,欧姆继第一篇论文后所发表的信中,引起广泛误解的声明,也是不利的因素。大多数颇有声誉的科学家,仍把欧姆视为一个大言不惭的家伙。满怀痛苦和失望的欧姆只得重新拾起了教鞭。 六年的时光又匆匆逝去,终於有少数颇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开始来正视欧姆的成果了。这都多亏了波利特(Pouillet)在一八三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才触发了这种兴趣的轻缓转变。彼利特曾不经意的重做了欧姆的实验,而获致完全一样的结果。波利特以为他才是电传导定律的创始人,当时大多数的科学家也是这麼想。不过公道自在人心,有几位科学家注意到,欧姆的成果和波利特的论文间,有强烈的相似处。 一八四一年,也就是欧姆宣布了他的电传导定律后的16年,英国皇家学会(British Royal Society)颁给他考甫莱(Coply)金质奖章,把他的成就誉为:「在精确研究的领域里最堪注意的发现。」欧姆总算因他的成就,得到了应得的荣誉,因迟来的赞扬而获得了正式的道歉,并心安理得地接受同侪们一次又一次的喝采。 欧姆在一八五四年逝世;而在整整十年后,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正式通过以欧姆做为电阻的测量单位。从此,欧姆就像安培和伏特一样,列入了近代世界各地电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日常用语,而得以永垂不朽。 (译自 Popular Electronics, May. 1972)参考: http://163.14.136.54/science/content/1976/00090081/0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