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曼昆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2、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请问有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电子版么?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pdf百度网盘微观的是英文的,需要可以追问

跪求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视频

这本教材如果自己复习是有点难度的,我之前是用向博学习网的讲解教程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如下:1、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2、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3、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5、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部分 货币的问题 !

我认为应该是对的....

请教一个经济学问题(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第30章第6题),我计算出来的通货膨胀率是50%但答案是66.7%。

你算的没错。答案错了。大米和黄豆的总是等量的。假设为a。今年的经济总量 = a*2 + a*4 = 6a。基年的经济总量 = a*1 + a*3 = 4a。所以,通胀 = (6a-4a)/4a = 50%.

曼昆经济学原理的一道题

边际标准是由医疗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我的曼昆经济学原理一共有21章,哪些是微观的,哪些是宏观的。这是属于哪个版本的。。。

你的一共二十一章,我也不是很清楚是第几版的。我用的是第五版的,分为《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原理》两个分册,全册共13大篇36章,是最新版本。微观经济学分册的目录:一共七大篇二十二章。第1篇 导言 至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是属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册的目录:一共六大篇十四章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至 第13篇 最后的思考 是属于宏观经济学现在我将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的PDF文件发给你,顺便附赠课后习题答案,学习指南还有笔记一份,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发件人帝央

曼昆经济学原理中文版那里有?

介绍你个好论坛: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bbs/好处多多,受益多多!

请问你有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答案吗?第六版的。谢谢!

只有英文版的。在书里面有链接的。第五版中文版的也可以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fd1bd32258fb770bf78a555e.html

速求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 中文答案 word文档版

发个pdf版的给你,你自己转换成word版就可以了,网上有许多pdf转word的软件。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英文版答案

大学学习资料免费下载网 有在 经济学/贸易学/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 板块标题: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课后答案(电子书+纸质书)另外,还有很多这个版本的学习资料: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教学视频/教学录像(电子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笔记(电子版+纸质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课件(电子版) ......其中 经济学原理 包含微观经济学 很多,下载不用积分点数

【高分求】清华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四版 英文版 微观部分的课后答案

只有这本书,可惜没答案,希望你能用得上

求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已发送,请查收,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可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一般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显著地下降。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 4.失业(unemployment) 答: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处于无工作的状态。各国一般采取登记的办法统计失业人数。凡进行失业登记而未就业并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劳动者为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包括:①新成长的劳动力达到就业年龄未能就业者;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人员自行辞职或者被辞退(或者被解雇)以后未及时就业的;③企业倒闭、破产引起的失业。此外,还有因开工不足等原因,工人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劳动,只领取部分工资的半失业。 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 5.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是指实际GDP减少,但不严重的时期,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6.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指实际GDP严重减少的时期。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7.模型(models) 答: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 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以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极其简单的描述。 8.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答:内生变量又称之为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不为政策所左右的变量。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内生变量一般都是经济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9.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答: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能够由政策控制,并以之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中都存在许多变量,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统称为内生变量,而作为给定条件存在的变量则称为外生变量,指不受自变量影响而受外部条件支配的变量。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和虚拟变量。 在经济模型中,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本身不能由模型解释。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内生变量值的变化。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可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例如,在下面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 和 是模型所要决定其数值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 的数值是由模型的外部条件所决定的,被称为外生变量,也被称为参数。外生变量 的数值,将决定内生变量 和 的值。 10.市场出清(market clearing) 答:市场出清指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同时实现供求平衡的市场状态。作为经济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假说,该假说认为,市场上价格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够让市场自发的实现供求均衡,即市场出清的状态。在商品市场上,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即供大于求时,价格迅速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迅速上升,通过价格迅速的调节,商品市场可以经常处于供求平衡的出清状态。同样,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随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即供大于求时,要素价格迅速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迅速上升,通过要素价格迅速的调节,要素市场可以经常处于供求平衡的出清状态。当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出清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市场出清假说的基本前提是价格与工资具有完全的弹性。凯恩斯主义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这一假说证明了市场调节的完善性以及充分就业的必然性。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否认了市场出清假说,论证了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经济中必然存在失业与生产过剩的危机,并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经济学界的理性预期学派又重新接受了市场出清假说,并把它与理性预期假说作为基本前提来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证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阅读原文: http://zgw.100xuexi.com/Ebook/993235.html

【高分求】清华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四版 英文版 微观部分的课后答案

这是「学霸笔记」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里,聚集了高顿ACCA F9学霸考神,小姐姐们精心总结了F9学习考试中,你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定期更新。Follow ACCA学习帮,助你在ACCA之路,好风景~戳>>>2019年ACCA备考资料免费领作为把经济看做一个整体的宏观经济来说,有4个目标: 1) 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狭义指GDP增长。此处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2) Low unemployment低失业率(或者叫做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该目标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3) Low inflation低通胀:通胀率保持在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状态。通货膨胀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一些成本,比如: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资金贬值,假设没有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报的途径(没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资金)的话,人们更倾向于把钱存入银行,以便获取利息收入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削弱。为了尽可能把钱放入银行、减少手上持有的货币,办法是每次尽量少取钱,虽然这样会增加取钱的次数,但可以使存在银行的钱尽可能的多。 由于频繁地光顾银行,必然使鞋底磨损得较快,所以将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4) Balance of Payment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衡量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货币的流入大于流出,国际收支是正值。此类交易产生于经常项目,金融账户或者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  丨文:财管超人——肖春燕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曼昆经济学原理书上有几个问题不懂 求高人帮忙答疑解惑 不才自学没有老师 这几个看了很久也不明白啊

问题1: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代表了完成交易的消费者中对该商品的最低评价,也代表了厂商在均衡产量下生产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成本。事实上你可以将供求达到均衡看作一个消费者和厂商相互谈判出价的过程,厂商会首先将产品卖给评价最高的消费者,而消费者会首先选择生产成本最低(也即可以卖出最低价格)的厂商。考虑到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增和消费者评价逐渐降低,市场将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最后一个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恰好等于厂商售出这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这就达到了均衡,产生了均衡价格。所以在均衡价格下,除了最后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外,其他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剩余,总剩余不为0。问题2:如问题1所述,总剩余最大化只是表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可能进行的交易所达到的剩余总和最大,不管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如何,只要最高的消费者评价不低于最低的卖者成本,均衡总能达到。问题3:数量大于均衡数量时,你可以在供求两条线之间画出四个直角三角形,即作出斜向上的供给线、斜向下的需求线、水平的均衡价格线和竖直的数量线(是完成交易的数量,不是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等于左上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下方的三角形面积,生产者剩余等于左下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上方的三角形面积,那么总剩余就是左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减去右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之所以要减去右边是因为超过均衡数量的部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都是负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求解:为什么安全带减少缓慢谨慎开车的

缓慢开车的收益是车祸和伤亡的减少和降低.设计并使用安全带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车祸和伤亡,这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使用了安全带之后,许多司机认为自己的安全性提高了(注意是司机自己),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快速开车,这样反而导致车祸增多,伤亡(此处主要指的是路人)也增多,简单地说,安全带是为了降低车祸率,但是司机自身安全性的提高导致司机更加不规范开车,从而提高了路人遭遇车祸和伤亡的程度.所以说,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谨慎开车可以带来的减少车祸和伤亡的收益.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20)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劳动收入构成了总收入的大部分,因此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成员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属于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除以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 贫困线: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实物支付转移: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或平均收入为 经济流动性即人们在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暂时贫困和持久贫困很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旨在反贫困的政策需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区分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应最大化的政策,功利主义的目的是要把个人决策的逻辑运用到涉及道德与公共政策的问题中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功利主义者支持收入再分配 但是功利主义者否认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因为他们接受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扭曲激励会使社会总效应减少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这种观点,他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出发,提出在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因为必须考虑这些规则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然后考虑这种政策设计的目标,他认为出在原始状态下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底层的可能性,因此目标是提高社会中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因此罗尔斯是要使最小效应最大化,罗尔斯的规则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最小最大准则不会带来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因为承诺完全平等人们就没有勤奋工作的激励,会使社会总收入大大减少,最不幸者的状况也会恶化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收入再分配是一种社会保险的形式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社会总收入作为一种社会计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而能够自由地再分配的共享资源,而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社会本身没有赚到收入,是单个社会成员赚到了收入,因此去判断社会上的不平等程度并进行收入再分配是没有正当性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评价经济结果的方法是评价结果产生的过程,收入分配是以不公正手段达到的时候,政府有权利和义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只要过程是正义的,则分配结果无论如何不平等都是公正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是,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政府应该落实个人的权利,确保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来发挥才能和获得成功,确保了规则后,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最低工资提高了劳动成本,减少了劳动需求,引起目标人群失业。这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需求弹性,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是缺乏弹性的。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的一个广义术语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得税制 实物转移支付的好处是避免了助长嗜酒和吸毒等恶习 与家庭收入有关的反贫困计划让这些家庭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激励了这些家庭的人们不工作

曼昆经济学原理下面一段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蛋糕分成更小块石,为什么蛋糕变小啦!!谢谢大家 我是初学者

也许作者是这个意思:被分的觉得比以前亏了 可能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努力干活了(做得越多被分越多) 被分的生产少了 可分的产品也就少了 另一个初学者

曼昆经济学原理有几个版本啊?

暂时到2008年新学期为止,美国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出了4个版本。每个版本的根本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区别在于新版本课后所举的案例会新一点。翻译的人不同没所谓啊。初学者看曼昆写的就对,无论是哪一个版本

求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答案,谢谢

https://pan.baidu.com/wap/link?surl=1VK-k5ZUp00DseBDHqpJk7Q&答案,第七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13)

本章将定义一些经济学家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成本的变量,并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形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学家既考虑显性成本又考虑隐形成本,会计师负责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忽略隐形成本 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一项重要的隐形成本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服务的总机会成本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形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经济学家角度看企业有利可图需要总收益大于全部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是企业供给物品与服务的动机所在,获得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随着产量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而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函数却越来越平坦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对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平均总成本告诉我们,如果从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品的成本;边际成本告诉我们所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四条曲线:ATC平均总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MC边际成本 递增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U形平均总成本:因为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产量低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快,以后越来越慢,产量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平均可变成本的增加开始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双因素拉锯导致了平均总成本为U形。U形曲线的底端对应着使平均成本最小的产量。这个产量被称为有效规模。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相交。 实际企业中在发生边际产量递减之前会经历一段时期的边际产量递增,因为工人团队可以进行分工并比一个人工作更有效率 总成本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划分取决于时间范围。工厂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成本。 长期平均总成本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所有短期成本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原因是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把产量从1000提高到1200,短期中只能选择在现有的中等规模工厂中多雇工人,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导致平均总成本上升。在长期中可以选择扩大工厂和劳动力规模,使平均总成本保持在低位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反映了成本如何随着一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变动。 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时,可以说存在规模不经济。当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可以说存在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中实现专业化,专业化使工人更精通某一项工作。规模不经济的产生可能由于大型组织固有的协调问题,这是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呈现U形的原因 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之所以这样繁荣的原因之一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 隐形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 固定成本 FC: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总成本 TC=FC+VC: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的市场价值 平均固定成本 AFC=FC/Q: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 AVC=VC/Q: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总成本 ATC=TC/Q:总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 MC=DeltaTC/DeltaQ: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 今天读了一本书《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还是从这里面学到一些诶东西。在这里,真想向很多有机会读书的人读一下,这本书看似非常深刻,作者却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很多社会上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问起来却很难以回答的问题,想为什么装牛奶的容器多是方的,而那些装软饮料的容器多是圆的的原因,想为什么硬币上的头像多是侧面而纸币上的头像多是正面的原因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凡不过的事情,真正解释起来还真是很有意思。所以很高兴读到这么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尽管是美国作家所着,有很多的 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但是作为经济学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这是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着,真的很好,希望和我一样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读一下。 现在就像用这种机会成本的原理来解释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国内疯狂追星的多是女歌迷,而极少数是男歌迷?首先,i从机会成本的定义来看,如果女孩子一旦喜欢上了某个明星,她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男孩子则没有这么夸张,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女孩子如果明明知道明星就在附近还是坚持工作的话她们肯定会心不在焉,还不如直接去关注,而男孩子则会比较理智比较容易去控制,这大概是为什么那么多接机的都是女孩子而很少看到男孩子的原因吧;另外,在我们中国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社会,对于女孩子来说,人生很有可能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很大的突变,而男孩子可能性则很小,像时下的什么凤凰男和麻雀女的故事一样这很容易成为悲剧,还有就是这个社会大男子主义还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男性更加务实,更倾向与和与自己情况相似或差的女孩子结为伴侣,而明星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收入颇丰,每天光鲜亮丽,这些让女孩子更加疯狂,让男孩子更加辛苦的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经济的最现实的。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 曼昆教授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即开宗明义的提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涵盖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到人们如何进行贸易,直至整个经济如何运行,层层推进,构成了经济学的整体。 原理一云: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云: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机会成本。原理一和二是相关的,举例来说,甲有5K人民币,他可以选择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外出旅游(当然他可能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买股票),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面临取舍。这种取舍我们几乎天天面对,今天中午吃午饭还是面条?天冷了,用取暖器还是开空调?买国产车还是买进口车?一个国家也类似如一个人,也需要做出取舍:该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侧重发展国防还是民用工业?是进口核电设备还是自主研发?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如上例中甲选择买笔记本电脑,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外出旅游(当然,其它的选择也是他的几乎成本)。也就是说甲决定花5K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就不能再用这5K作其它的花费。 机会成本是极其重要的,考虑两个人A和B,他们开个杂货店,假设每天均能盈利200元。而A又是个程序设计人员,他如果在某公司上班,每天可以赚250元,那么他开杂货店的机会成本是较大的;而B是个卡车司机,如果他开车,每天可挣120元,他的机会成本要小。自然,A会关闭杂货店而B会选择继续经营,这也解释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职业多样性以及人们的选择的差异。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里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人就是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人们会系统而有目的做可以达到其目的最好的事。在上列子中,同样是一天时间,A会选择做程序员工作,B会选择开杂货店,他们都是理性人。所谓边际量,简单举例说,买9双袜子花费18元,如果再买一双,那就再加2元,那么多买一双袜子就得多花费2元,那么这最后2元就是增加的这双袜子的边际价格。边际量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解释喜欢喝可乐的人为什么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可乐,可以解释一个工厂不可能无限大。那么所谓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很好解释了,一个喜欢喝可乐的人,他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是巨大的,但是再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可能会降低,显然继续买的话,他的满足感继续下降甚至会到反感可乐的地步。也就说,每多买一瓶,可乐的价格不变,但是他的边际满足感是下降的。 原理三是很具有实用性。假设你回家坐汽车正常的车票是50元,但是在汽车即将启动时如果还有3个空位的话,最后上的一个人可以花40元坐车。因为最后一个人上车对汽车所有者的边际成本是很小的,也就说带上这个人的成本是很小的,但是边际收益却比较大(也就是相对不带这个人,额外赚取了40元)。但是如果有10个人想坐这个车的话,司机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了,他必须考虑其所得和所失,如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前面买票的顾客的不满而导致的投诉等等。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所谓激励,就是某种刺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一旦外界有激励存在,人们就会做出反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超市对商品打折,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去买。汽油涨价,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开车或者购买小排量的车,汽车公司会研发节能汽车,而石油公司会选择提高产量。经济学家甚至宣称,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而所有经济学内容就是对此的解释。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思想 (1)关于消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按照传统的观点, 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消费和储蓄, 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 要想经济高速增长, 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许多人认为, 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节中, 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2)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 现代社会的发展, 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 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 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1、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2、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扩展资料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曼昆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如下:1、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2、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3、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5、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的一个问题

分为围观与宏观,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曼昆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2. 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 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思想:1. 关于消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按照传统的观点, 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消费和储蓄, 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 要想经济高速增长, 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2.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 现代社会的发展, 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3. 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 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 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