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简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而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扩展资料:“道”是老子的最高范畴,“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万物都由道生成,四遍都受“无为”辐射。在社会政治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治大国如烹小鲜”,又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图画。《老子》倡导“清静为天下正”,因此司马谈《六家要旨》称道家“以虚无为本”。从郭店楚简本到马王堆书本,可以看到其后学反对儒家,主张“绝仁弃义”,把锋芒直指儒家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于历代建国之初由乱入治,都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但最成功的例子,应是西汉初期的百年。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儒家以天、地、人为“三オ”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给中国文化思想的架构,打开了一个极其高远、极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老子思想有什么特点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扩展资料老子主要成就: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老子思想有什么特点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大家知道老子的思想都包含什么内容吗?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仅供参考。 老子思想介绍 (1)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2)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3)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人物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是什么?

老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是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的影响: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美国《纽约时报》曾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广场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人物介绍 老子,原名李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的著作只有一本,就是《道德经》,其主要思想就是:小国寡民,出世无为。

老子思想主张的是什么

老子思想主张的是“道”,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谶纬、符箓、禁咒等综合起来的产物。

老子思想的精髓

《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1、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价值观无、道、德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於「有」而终於「无」。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於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於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於「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守柔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居后不争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寡欲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又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於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3、政治观无为“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善为下“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4、知识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思想简述

1、老子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2、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4、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老子思想有什么特点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庄子和老子思想上的区别是什么?

一、老子庄子思想的不同点1、道和人的关系观点表明尽管人无法与天、地 、道相比,却有别于万物,具有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庄子的思想却彰显人与万物的一致性,将人等同于物。人没有任何特殊性,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2、处世哲学方面老子和庄子虽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观、天道观方面有其共同点。然而两人对道延伸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却相去甚远。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同时老子强调要循着道法自然,推崇不争、谦和。而庄子提倡齐物论,在庄子的视界中,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相对的。3、老子与庄子不同的精神渴望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庄子的道之于无的意识是最高的自由意识,将无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正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出发,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万物。因此生命与道合一,这就是老子庄子所认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与庄子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有些差异。老子的道是指纯真质朴本性的实现;而庄子的所认为的则是高度的、绝对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庄子更高地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二、老子与庄子思想相同点1、老子庄子的朴素的自然人性论道是老子和庄子生命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老庄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对道的追求就是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然人性的破坏性越大,离人的自然本性越远。通过对老子庄子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道”是老子庄子哲学的根据和基础。他们都认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道。但同时老子与庄子的哲学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将老子庄子等同起来。2、“有生于无”是老子与庄子思想的核心“道”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老子主张万物由道而生,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则。老子的无为说法实际上是对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提出的一种质疑,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批判。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因为道的“无为”。庄子在与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与老子相似的“有生于无”的结论。但老子的道旨在强调道的无形,庄子的道是说“有”都是从没有、存在都是从不存在那里演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