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为什么教育学在师范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科的开设,虽然就其内容来说,往往见仁见智,但就其地位来说,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从开始设师范学校一直到今天,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在我国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学科开设的要求: “先讲教育史。当讲明中国外国教育之源流,及中国教育家之绪论,外国著名纯正教育家之传记,使识其取义立法之要略。但外国历代教育家立说亦颇不同,如有持论偏谬易滋流弊者,万万不可涉及。 次讲教育原理。当讲明心理学之大要,及中国现在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之要义,并讲辨学(日本名论理学)及教授法之大要。 次讲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当据现定之教育法令规则,讲学校建置、编制、管理、卫生、筹集经费等事,宜兼讲关系地方治理之大要。 次则实事授业。当使该师范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盖初级师范学堂,在解说小学教育之理法不可过驰高远,以实能应用为主。其在附属小学堂实事授业,则以次使师范学生教授幼童;而师范各科教员及附属小学堂之堂长与教员,务须会同督率师范生,监视其授业,品评其当否,且时自教授之,以示模范。” 在其所附的课表中,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规定:第一年,教育史;第二年,教育原理;第三年,教授法;第四年,教育法令,学校管理,实事授业;第五年,同第四学年。 综上所述,本章程有以下内容值得肯定。 1.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史、教授法、教育管理以及实事授业(即教育实习)等。教育学科的学习比较全面,并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教育原理”一科中,包括了心理学和论理学(即逻辑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的学习尤为重视。[page] 3.对教育法令和学校管理的规定,也颇为详尽,同时提出要兼讲有关地方治理之大要。 4.在教育实习的问题中,其规定也颇为详细,要求能结合实际、“以实能应用为主”;对实习法、指导实习的教师以及实习学校的教员和校领导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加强实习的指导。 这一章程虽然是以日本为蓝本的,但在当时来说,有这样的具体规定,实属难得,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二、教育学的作用 教育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实践是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教育经验一旦形成为教育理论,就又反转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忽左忽右、忽轻忽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上的偏颇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盲目。如对教育本质及教育功能的理解,常常是取其一点而不顾其余,在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时,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在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或生产功能时,则又忽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且经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取代教育应有的人的发展功能;或在人的发展中只注意共性,而忽视个性,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片面性的出现,常常是与理论上的偏颇和不彻底有关。另外,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就会使教育实践如盲人骑瞎马,无所适从。无数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工作就取得成效,教育事业就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前进;相反,什么时候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工作就受到挫折,教育事业就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因此,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是学习教育学的首要任务。 (二)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教育科学也应是开放的,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是博采众长,不是无批判的兼收并蓄,而是要从我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和引进。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派别林立,体系各异,各有千秋。对待各种教育流派,我们既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引进,也不能死守一隅、故步自封。因此,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教育理论,正是创造性学习的正确态度。陶行知(1891—1946)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孟禄等。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生活教育社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在对待外国教育和传统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与旧。”“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重要主张,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等传世。 多元化是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对任何一个教育流派来说,都有自己的主导思想,都有自身的哲学基础和教育思想渊源。我们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时也应有我们自己的主导思想、哲学基础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要前提。总之,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教育思想理论界往往也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增加营养和抵抗力。 (三)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认识科教兴国事业的战略地位。未来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此世界上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才和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关键是普及和提高教育。小学教育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师范学校肩负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小学教育的质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人身上,而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任务的就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荣和艰巨的。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所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认识。 教育学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教育学不能没有理论(如上所谈),但教育学确实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规律,而且需要具备运用知识于教育实践的技能技巧和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各种能力。师范生要通过教育实习来初步掌握教育和教学的技能技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要通过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小学生)以增强对儿童的认识和热爱,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专业思想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树立,要在提高兴趣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巩固。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培训课程体系如何建立

培训课程体系建立重在课程分类谈到培训教材课程,一个公司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所有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许盛华认为,在整个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最重要的步骤在于对培训课程的分类。他表示,现在很多企业的课程体系分类过于简单,有不少企业往往将课程简化成三大类,即专业课程、通用课程和企业文化课程,这样笼统的分类会导致培训后的评估结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意义。举一个简单常见的例子,在这种分类模式下,某个制造型企业,如果将安全和质量的课程编排在一个大目录下,最后评估出来的培训结果可能达到90 但事实上,质量培训的课程效

光电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工程 能力要求 1 LED的生产与检测 LED芯片检测晶片扩张机的操作固晶机的操作金丝机的编程与操作自动点胶机的操作LED分光机的编程与操作自动分BIN机的操作老化测试光色电参数测量工艺文件制定品质管理 熟悉LED的工作原理熟悉LED的封装工艺熟读LED的生产工艺文件熟练操控LED的生产设备掌握LED的光色电参数熟练操作LED的参数的检测设备做好LED的生产的组织管理持续改进LED的生产工艺 2 LED灯具设计 需求分析电路设计散热设计电路仿真电路板设计程序设计电路调试光色电参数测量 具有电路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线路板绘制以及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能够根据照明灯具的具体需求设计合理的驱动电路、设计LED照明的光电参数、设计合理的程序来控制LED、能够熟练操作LED灯具的检测设备,测试出LED灯具的具体参数,并提出改进策略。 3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 工程需求分析实地考察、功率计算太阳能蓄电池配置太阳能电池板配置转换器配置逆变器配置工程施工图绘制现场安装调试 更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优化设计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功率计算,角度计算,太阳能蓄电池的配置,充电器的选择,逆变系统的选择,并网系统的考虑,现场太阳能功率的测试,设备预算,施工图的绘制,现场安装,提交调试报告等。 4 LED工程 工程需求分析实地考察LED设备配置工程施工图绘制现场安装调试 具备节能工程意识,能够根据照明工程的需求优化设计LED照明系统,包括现场考察、定位、功率计算、设备选型、设备预算、施工图的绘制,现场安装,验收测试等。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对光电产业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工作内容深入分析、以及对本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具体的课程体系如下: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公共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健康与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军训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含专业始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 文化基础教育 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电气数学(一) 素质拓展类课程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基础与仪器设备的使用、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单片机技术与项目实训、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电子测量技术 专业方向课程 LED的生产与检测、LED应用设计与实践、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LED工程 专业拓展课程 电气数学(二)、工程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检测技术、 VHDL与可编程逻辑器件、C51程序设计、电气控制与PLC、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小型电子产品外形设计、产品营销 专业实践课程 中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训练(普高生源)、高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训练(中职生源)、LED灯具设计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3.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核心课程 学分 计划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7周 16周 15周 19周 15周 18周 通识课程 必修课 A04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4           A04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         A04003~A04006 形势与政策教育(一~四)   1 16 √ √ √ √     A04016~A04018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一~三)   2 30 √ √     √   A02011~A02014 体育与健康(一~四)   4 72 2 2 √   √   C06017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2.5 45   3         H05013 实用英语(一)   4 64 4           A03009 电气数学(一)   3.5 64 4           A04011 军训   1 24 1w           应修小计   25 427 14 8         选修课   素质拓展类课程                   应选小计   6 108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 D04046 电路与电工技术   6 96 6           D04047 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 ⊙ 6 96   6         D04048 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 ⊙ 6 96   6         D02062 单片机技术与项目实训   5 90     6       D04004 电子测量技术   3 60     4       D04049 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 4.5 75     5       D04075 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 ⊙ 4.5 75     5       专业方向课 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 D04015 电力电子技术   3 57       3     D04098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 3 57       3     D04051 小型智能电子产品开发 ⊙ 3 60         4   D04052 实用电源技术   3 60         4   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 D04015 电力电子技术   3 57       3     D04053 质量管理与控制 ⊙ 3 57       3     D04099 SMT工艺与设备 ⊙ 3 60         4   D04052 实用电源技术   3 60         4   半导体光电技术   LED的生产与检测、 ⊙ 3 57       3       LED应用设计与实践   3 57       3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   3 60         4     LED工程 ⊙ 3 60         4   应修小计   47 822 6 12 20 6 8   专业拓展课 A03010 电气数学(二)   2 36   2         D02025 工程制图   3 48   3         D03006 C语言程序设计   3 64 4           D04056 模拟通信电路分析与调试   3 60     4       D02019 C51程序设计   3 57       3     D04039 电气控制与PLC   3 57       3     D04059 小型电子产品外形设计   3 57       3     D02008 自动检测技术   3 57       3     D01056 产品营销   2 30         2   D02002 VHDL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3 60         4   D04050 ARM嵌入式小系统分析与调测   3 60         4   应选小计   29 550 4 3 4 12 10   专业实践课 D01039~D01040 专业社会实践(一~二)   2 +192   +4w   +4w     D04091 电工技术综合实训   1 24   1w         D04101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1 24   1w         D04102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1 24   1w         D04021 中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训练(普高生源)   4 96     4w       D04022 高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训练(中职生源)   4 96     4w       D04061 电子产品开发综合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设计方向)   4 96         4w   D04062 电子产品剖析与实践(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方向)   4 96         4w   D04063 LED应用设计综合实训(半导体光电技术专业方向)   4 96         4w   D01044 毕业综合实践   8 192           8w D01058 顶岗实习   10 240           10w 应修小计   31 696+192             合 计   138 2603+192 24 23 24 18 18   注:1.核心课程在对应的栏中打“⊙”;2.打“√”课程不在进程表中安排固定周学时,但学时数计入总的计划学时;3.“专业拓展课”以选修形式开设;4.课外实习学时数冠+表示;5.考试周不计入教学周。4.课程教学要求(举例说明) 学习领域课程 LED生产与检测 安排第4学期,基准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校内实训30学时,安排企业专家授课,后续配套2周的专项实训,第6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职业能力 LED的生产与检测、生产组织管理 学习目标 熟悉LED的工作原理;熟悉LED的封装工艺;熟读LED的生产工艺文件;熟练操控LED的生产设备;掌握LED的光色电参数;熟练操作LED的参数的检测设备;做好LED的生产的组织管理;持续改进LED的生产工艺。 学习内容 LED生产工艺、LED芯片检测、晶片扩张机的操作、固晶机的操作、金丝机的编程与操作、自动点胶机的操作、LED分光机的编程与操作、自动分BIN机的操作、老化测试、光色电参数测量、工艺文件制定、品质管理。 学习方法 在LED生产与检测实训室内进行一体化授课,以电子课件、课程录像、实训室现场操作演示、学生操作练习实验、工厂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 学习材料 LED生产与检测一体化教材LED生产工艺手册LED生产设备操作手册电子课件课程录像 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基本光学知识、基本电学知识、光电半导体知识、仪器仪表的规范使用 教师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LED的工作原理、LED的生产工艺、LED生产线操作经验、LED生产管理经验、LED光色电特性参数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 安排在第五学期授课,基准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24学时,后续配套1周的专项实训,安排企业专家授课,第6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职业能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 学习目标 更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优化设计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功率计算,角度计算,太阳能蓄电池的配置,充电器的选择,逆变系统的选择,并网系统的考虑,现场太阳能功率的测试,设备预算,施工图的绘制,现场安装,提交调试报告等。 学习内容 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制程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验收。 学习方法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室进行授课,以电子课件、课程录像、实训室现场操作演示、工程观摩、学生设计性实验、工厂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 学习材料 教材、课件、教学录像、设计文档 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基本工程概念、工程制图能力、基本电学知识、光电半导体知识、仪器仪表的规范使用 教师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板的制程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经验、工程施工经验、持续跟进业界先进技术的能力。

水利水电专业BIM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向现代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现状;构建了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3+1”课程体系;结合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进途径。研究以期促进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体系也具有有益的指导和借鉴。1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1.1设计方面传统的二维CAD施工图纸不利于各参与方信息协同与共享。BIM三维实体模型能自动导出坝体二维剖面图,减少设计绘制工作量;BIM技术改变了传统先结构后施工图设计流程,可实现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数据共享、协同工作,达到工程结构和工程设计一体化;协作平台Vault能使任何一方的一个细小的修改和变更都能协同联动,进行关联的修改和变更,避免传统以纸质载体为主和相对独立的设计、施工、运维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确保工程在不同阶段信息的时效性、实效性、唯一性和及时性。特别对于受温控、生产能力、进度要求非常复杂的大坝,如何科学确定大坝分层分缝、坝浇顺序、浇筑进度,传统设计很难一步到位。通过导入影响浇筑的影响因素变量,利用BIM技术能快速自动生成不同浇筑方案下进度和各项指标的时空动态信息,从而确定最佳方案。1.2施工方面可视化将复杂的施工过程通过动画视屏仿真技术预演施工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并能将工程施工形象进展、信息和数据能以图表形式输出。为降低施工布置、进度控制、人财物安排、施工调度的风险,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施工依据。3DMax可视化仿真难以对复杂异构水工结构进行建模,GIS建模时效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差,需重复建模、精确度低[2]。BIM技术平台Civil3D软件具有数字化地形模型功能,可以导入静态三维地形图,为施工平面布置提供依据。在三维数字地形图上,结合坝基坝肩开挖设计曲面,通过地形动态填挖取舍,生成形成坝体开挖地形动态曲面。在开挖地形曲面空间内自动生生坝体三维空间模型,Revit软件“族”工具按规范要求,进行坝体分段分块施工的时空三维实体模型导出。1.3管理方面平台Navisworks软件能将各分项工程赋予时间属性和成本属性,实现四维进度控制和五维成本控制的功能,从而进行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方法管理、环境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3]。通过对工程的实时管理和监控,达到优化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目的。1.4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方面传统的水利工程竣工资料,需要收集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参与的资料,耗费大量人力整理,复杂冗长。BIM技术能自动收集、生成各方资料,提高效率。通过建模来对其设备使用时间、维护状况等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进程与监控系统有机结合,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利用互联网+、App及远程智能监控技术,BIM技术能达到可视化人财物调度,赋予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属性信息,通过Revit对应仪器识别代码,并结合工程动态进展、结构强度,实时读取数据,进行进度和安全动态监管。2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BIM技术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部分应用于建筑行业。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没有BIM强制性标准,应用仅仅局限单个单项工程上[4]。一方面BIM通过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搭建基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建模。应用软件是BIM的核心,任何一个软件无法实现所有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所有功能,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需要借助不同的软件实现。而不同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输出和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必须使不同软件达到兼容和数据共享,达到模型检测、协同工作平台、信息集成管理、三维模拟建造、目标动态控制、可视化虚拟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不同于建筑工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多专业性、结构的复杂异构性、建筑物的分布性、涉及参与多方性,不同阶段涉及的要求、深度和精度不同,传统设计中图纸经常变更,应用困难。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基于推进勘测设计手段,成立中国水利水电BIM设计联盟,但由于技术力量、经费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应用还不够深入,仍仅仅限于三维建模[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结合武都水库工程的地质状态、工程建设过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管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任务特征、技术特征、用户特征,从数据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提出了水电工程BIM标准框架的HBIM的概念[1]。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应兼顾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利水电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6]。可见,落实好BIM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很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达成度。3.1存在的问题西昌学院2016年投资340万元,建成“BIM及绿色建筑创新实训室”,包含土建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Revit、BIM5D、uniBIM、建筑设计Arch、设备安装识图、建筑识图三维仿真实训、结构设计等硬软件系统。在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教育模块,结合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建筑设计训练及BIM建模、BIM绿色建筑分析3个模块,仅以实训课在第7学期进行2周的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可见,和多数学校一样,课程教学内容边界随意[7],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喜好,决定授课内容体系,课程体系与BIM知识应用联系度不高、不成熟、系统性不强,实践内容单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3.2构建思路BIM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体系也具有多专业、多阶段、多课程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分专业、包罗万象地全部开设课程教学,显然不现实;单独开设理论课或实训课,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有些学校仅单独新增几门有关BIM的专业基础课,以操作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和实训,完成基本原理讲授及软件操作,或完全针对某课程设计或竞赛进行教学,忽视了BIM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其他教学内容;也有将BIM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以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缺乏系统性[8]。应该针对BIM类课程体群,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课程体系,形成将理论和实训融为一体的“3+1”BIM类课程体系,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BIM专业知识,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基础理论课程群完成BIM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和相关软件应用的理论教学。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将BIM相关知识点的实训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应课程群中教学。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利用BIM相应知识通过课程(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操作[9]。对有些知识点,确实无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必修课设置,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和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3.3构建方案以提高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根据“3+1”BIM类课程体系模式,按照开课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构计算、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环节融入相应课程[10]。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革4.1师资资源的建设BIM知识体系的多专业性、多课程性,教学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7]。师资队伍短缺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教学的瓶颈。要内培外引,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拓展教师资源。与BIM相关的企业、专业机构和商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室,改善软硬件条件,承担部分教学工作,缓解BIM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带来的压力,也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派遣部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掌握和应用BIM技术的能力[9]。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立BIM教学团队[10],相关涉及BIM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工协作完成。鼓励跨学科之间协作,建立BIM工作室,人员既有不同专业的教师,也有不同专业的学生,达到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的目的;对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助手,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4.2课程资源的建设目前BIM教材建设缓慢,没有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教材和匹配的案例教学资源,有的仅以BIM软件说明书作为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差。限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及实践经验,自编教材困难[7]。秉承协同创新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师资互补、内外管理结合,实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11],联合企业、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专业制定BIM课程内容和认证的指导标准,积极结合技能大赛、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自身优势,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在线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和各种MOOC,共享教学资源。4.3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BIM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环节少,教学效果差。必须通过BIM知识系统学习和实训教学,才能达到加强软件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设计过程的系统训练[12]。可采用“一模多用”的教学方法[10],即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自愿分组组成BIM学生团队,从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各个专业课程全过程环节,协作完成任务,把项目全过程通过“一模多用”系统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系统训练,并对基于BIM课程设计和传统方法毕业设计进行效果评价。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将工程真实项目融入课堂,要让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变为“项目的设计者”,让学生由“课堂的接受者”变为“项目的参与者”。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对已建工程进行工程方案优化比较设计,对拟建工程进行模拟设计训练,为工程单位提供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重视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型的技能大赛,对获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或学籍绩效上给予奖励。目前关于BIM的各种技能大赛,主要有BIM-revit建模比赛、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BIM建模师、建模经理、应用经理、项目管理师、战略规划师、造价管理)、全国建筑类虚拟建造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创新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技能大赛。课程体系融入技能竞赛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达到以赛促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专业建设结合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改。5结语BIM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是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BIM基于现有的平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建立多专业融合、多软件并行的、适合我国工程实际和规范要求的行业和专业标准,提高各单项工程协同能力,才能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很好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BIM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师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拓展课程资源。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初探教育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以西南林业大学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一些思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 构建   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译。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的环境形势,方向性地计划安排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特别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长计划的合理安排。    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缺失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被笼统的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填报志愿时很少或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倾向,同时对高校各专业的社会前景缺乏客观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造成大量的学生对专业不满意,不能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及专业学习。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起步较晚   1994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应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国家教委文件指出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这些探索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 。   (四)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是专业化不强,一般都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二是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不稳定,专职人员匮乏。   (五)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职业准备不足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充分,职业需求模糊、职业期望过高、职业起点偏高、职业准备不足、职业攀比模仿。 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有51.4%的人队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将无法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建设与发展   西南林业大学自2003年以来,面向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课程主要讲授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礼仪等。同时邀请用人单位HR和校友到校给学生做“实战讲座”等形式,这样的职业指导存在随意性和临时性的问题。2005年引进了教育部与航天四创合作开发的就业卫星精品讲座,同时开设校内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背景的教师担任讲座教师,并将就业讲座纳入课外学分体系。2008年购买北森公司careersky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在全校进行推广使用。2009年,向2009级新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讨论、比较、筛选的基础上选择了理论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组织管理机构。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学校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负责培训担任课程的教师;做好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安排班级、课时、教学时间与地点。   2、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为必修课。课程包括自我知识、职业知识、经济环境趋势、人际沟通,面试、简历撰写、工作适应等问题的分析和指导。   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组织学生完成课程配套的careersky测评系统的使用,通过实践教学、职业测评、以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职业认知,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创业、就业技能等方面,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人职匹配。   3、课程结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作为必修课而设立的,学分设置为2学分,共计38个学时,根据院系、专业在本科生一、二年级实施课堂小班教学。   4、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教学方法:按专业相关性划分小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理论分析与测评软件,结合案例研讨与课程活动。   考核方式:学生完成测评报告和大学阶段职业发展初步规划为成绩合格,记课外学分2学分。   5、教师队伍。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等组成。每位教师在承担课程任务前都经过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培训,并取得TTT认证培训资格。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评价与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效果在测评系统的客观反应。在09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00名学生,利用careersky测评软件对其在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后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行动力度方面的前后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为:   (1)了解自我:此项测评前后差距不大,原因是09级新生刚入校后就进行心理普测,其中有卡特尔多项人格测试(16PF),该测试旨在让学生对自我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也开设有关了解自我、解释测评报告的专场讲座。这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共同点的。   (2)了解职业: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对自身专业、社会环境、就业形势方面都有了更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认为高中对职业方面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行动力度: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为个体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的行动力得到了提升,这和目标缺失的行动力是有差异的。   由于上述的调查是基于同一群体在时间上纵向研究。为更加直观的体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在测评系统中的差异,又抽取了600名未接受过该课程教育的08级学生,利用careersky测评系统对其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行动力度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是和09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在careersky的反应是趋于一致的。   2、学生参加课程后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对学生在使用careersky测评系统后留言进行了主观分析和统计,总体分布如下:    三、西南林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访谈和对careersky测评系统的分析,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课程的教学管理问题、师资队伍问题以及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西南林业大学的个性问题,也是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的共性问题。   (一)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该课程从大一学生开始,持续两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在careersky测评系统的引导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白皮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缺乏全程化的专业指导,院系在专业与职业发展的个别化指导上也十分欠缺;职业指导理念还偏重于就业率的提高,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倾向于知识与理论的灌输,而对于引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则相对较少;课程相对单一独立,未能和社会实践、心理调试、专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   (二)课程的教学管理问题   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与环境,还与教学管理部门息息相关。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监督、管理和评价势在必行。   (三)师资队伍问题   高品质的课程,是由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所决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基本都是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相应的专业人员极少。同样,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环节时缺乏实战经验,不少学生认为行业人士的讲座更有吸引力。   (四)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学生课后感受与收获调查发现,有37%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往往只有到了毕业学年,才会在即将面对社会、面对责任等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思考、学习了解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   四、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议   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一)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   (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   (三)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Pazy A. Joint responsibility: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ers[J].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1998,(20):311—331.   [2]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实例、解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吴秀霞.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4]杨琼.云南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科爱好者,2010,2。   [5]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4—215。   [6]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8。   [7]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0。 ;

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物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发展的专业之一。在众多的生物产业中,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并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熟练控制生产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 :生物工程;人才;改革   吉林农业大学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工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0年设立生物工程专业。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工作,每4年修改一次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受吉林省品牌专业生物工程团队资助针对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   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方面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原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科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和设计、生产、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新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力,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质工程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能够在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新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简练,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而为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对于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原培养方案比较宽泛的列举了10条,而经过集体讨论,精简为3条,非常明确:(1)拥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工为本,生物新理论为支撑,为专业素质培养打下深厚的理工基础。(3)能比较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的修订   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教研室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建设核心课程为主线,以突出化学、生物、工程系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特点。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确定了其归属的主干学科必然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2大学科,具体偏重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层次,所在地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的设定上。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淀粉制品工艺学。经过讨论,确定用细胞工程代替细胞生物学,用生化工程代替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地位,用工程识图与制图代替淀粉制品工艺学。这个变化增加了3个工程技术学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改变了原版培养方案过度突出生物学学科的失误。新的核心课程为: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工程识图与制图。    三、精简学时,有机整合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充分讨论,调整了课程框架和学分的分配。从学分分配中的变化看,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大幅度减少,这不是不重视基础教育,而是纠正过度强调基础教育,把结余下来的时间突出专业教育,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第二个特点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第三个特点是总学分下降了21.5分,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减轻学业负担。精简学时主要体现在删除一些相关性不高的课程和进行了课程的有机整合。删除的课程主要有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淀粉制品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细胞与免疫学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非常重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强化工程学基础,侧重应用   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学科,工艺生产及应用的教学是其独特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将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相结合,并融人到工程学原理中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上游技术和下游加工过程等课程,并且要多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门类。高等数学开设学时较多的`高等数学B,物理化学也选择了B级别,增加了工程识图与制图,并且开设了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行业的五大工程课程,强化了工程学基础。    五、特色鲜明,注重实践   学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自身特色的生物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才能使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相一致[8]。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吉林省的地域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吉林省粮食大省的优势,以生物物理学理学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为依托,以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凝练出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经济和生物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为突出这一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精心安排。开设了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发酵设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酿造工艺学、酒精与啤酒工艺学、生物工程分析、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生物试验设计、发酵工厂设计等相关课程,从发酵学的基础到具体的专业应用,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在原有实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4周的实践教学,主要有金工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发酵设备实习、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尤其是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开设5周,系统的完成有关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项技术工艺。    参考文献:   [1]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0-42.   [2]胡元森,李翠香,宇光海,屈建航.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师范教育,2012(04):87-88+90.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省级重点专业为例[J].黑河学刊,2013(01):149-150.   [4]张敏,陈建民,管天球,余响华.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97-99.   [5]王陶,李文,陈宏伟,刘全德,高兆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03):1724-1725+1728.   [6]许崇利,许崇波.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21):141-144+147.   [7]江成英,刘晓兰,邹东恢,郭建华,田英华.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高师理科学刊,2013(06):118-120.   [8]马波,王羽,李广靖,林杨.生物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2):65-68.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体系有哪几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课程体系有以下四类:1、学情分析;2、教学设计;3、学业评价;4、学法指导。

ui设计课程体系

⑴ 上海ui设计培训哪里好,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很多,说不上哪里好,哪里不好。学校都需要去实地考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不过呢,大部分课程体系框架差不多。下面作为参考: A课程 设计美术 UI理论 1、学前用户调研(基本属性/自我分析/需求动机) 2、职业定义、项目分工8角色、工作内容3方向 3、岗位职责9环节、能力素质模型5维度 4、UI设计的11点考虑 UI用户界面 1、认识用户界面(App/ Web/ Desktop/ TV/ Navi/ Wearable ) 2、App分类介绍(Native App/Light App/Web App) 3、认识Native App中的设计组件 学前指导 1、知识体系管理5指标 2、UI资源分享(书籍、网站) 3、布置项目任务、明确后续课程阶段性目标 素描 1、明暗调子理论线条 2、透视知识 3、素描几何体 4、材质表现:玻璃材质表现、塑料材质表现、金属材质表现、木纹材质表现 UI手绘 1、线描手绘图标,手绘界面,设计原型图,材质表现的应用图标 2、线框图 UI色彩 彩铅、UI界面、UI原型图 三大构成 色彩构成,图案构成,平面构成,LOGO设计,字体设计 创意设计 创意图标,创意界面,创意原型图(以指导学生在学期项目作品中遇到的设计美术问题为主,赏析优秀设计为辅(LOGO/字体/Icon/界面)。 设计心理 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创意心理学 (1、水彩调色与RGB调色板的对应关系(如:加白/黑颜料对应RGB调色板如何操作 2、色彩语言,包括饱和度、明度改变的心理差别) B课程 UI软件应用 UI设计概述 Photoshop界面构成、图像设计基本知识,Photoshop工具使用 Illustrator 1、矢量图形绘制软件的界面与工具 2、矢量图形绘制技巧 Flash 1、Flash 界面及基础操作 2、多媒体交互动画制作 After Effects 1、视频动画基本制作 2、插件运用技巧 C课程 视觉设计 设计规范 1、设计工作流程、视觉分析报告 2、GUI原生系统界面设计规范(iOS7/6/5、Android知名品牌系统) 3、控件/Icon设计规范(尺寸/对齐/像素) GUI基础课程 1、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上机操作完成A课程中的实例作品 2、教学过程中反复引导学生严格遵从工作流程、设计规范操作 3、以能将A课程所学的手绘技能运用软件熟练的表达为目的 GUI专业课程 1、控件绘制与适配应用 2、图标绘制与适配应用(应用图标/界面图标) 3、背景图绘制与适配应用 4、引导页面绘制与适配应用 5、用户界面设计适配(Pad/Phone) 6、动态设计(GIF/视频动画) 7、切图工具、UISPEC制作(坐标标注、说明文档、命名规范) GUI进阶课程 1、各领域App临摹设计(音乐类、视频类、社交类、工具类、游戏类、金融类、购物类) 2、各设计风格App的解读赏析与临摹 创意设计 1、将临摹积累出的表现方法成功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2、老师给予技术上的辅导和方向上的品鉴 3、鼓励学生之间多沟通和相互评审 D课程 交互设计 UX理论 1、用户体验概述 2、用户体验要素 3、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 4、产品架构思维导图设计 5、原型设计规范、交互文档编写规范 6、Freemind、Powerpoint思维导图及原型设计 AXURE_RP 6.5 1、认识AXURE 2、控件的交互、多个场景设计 3、实例讲解:电商平台、社交平台、音乐平台 4、手机界面设计(拟物化,扁平化,极简化、ios7风格,6风格、5风格) Iphone/android Iphone与Android的交互特性与差异 手机交互实训 1、用户调研分析报告 2、竞品分析和评估 3、研究应用概念、制作原型 4、应用概念交互设计文档编写 5、进行可用性测试和评审 案例实训 1、以学期项目作为模拟项目,进行用户调研分析、竞品分析、交互原型制作 2、根据优化后的交互原型修改已完成的UI界面设计 毕业设计用户调研分析问卷、竞品分析PPT、手绘/AXURE交互原型稿、UI界面设计文件(含动态效果)、视觉分析PPT、UISPEC PPT、切图文件包 5 E课程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1、简历制作(美化简历) 2、UI面试作品制作及美化包装 3、面试的常见问题及应答策略 4、面试中的上机实战操作 5、UI设计师的职业规划 6、个人方案设计/展示 ⑵ UI设计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UI设计的培训课程主要分为设计理念的培训和软件操作的培训,具体课程如下: 1.视觉设计基础:通过Illustrator软件图形应用系统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图形视觉设计基础。 2.光影结构视觉应用技术:通过Illustrator软件光影结构体系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物体光影结构表现技法。 3.UI设计:通过Illustrator与Photoshop软件图形图像系统学习,使学员掌握高品质UI图形设计的方法。 4.超写实应用与表现:通过Illustrator软件超精度表现系统学习,完成超写实制作技巧。 5.构成与视觉语言:学习构成视觉语言,使学员掌握设计应用视觉表现技术。 6.视觉艺术表现与应用:通过色彩艺术与视觉表现形式的结合应用,使学员的设计能力达到商业级别的要求。 7.Flash平台应用:通过Flash软件系统学习,使学员掌握Flash动态应用基础。 8.超媒体综合应用技术:通过Flash软件高级应用学习,使学员掌握动态结构表现语言技术。 9.交互式平台应用技术:通过Flash ActionScript 3 软件程序系统学习,使学员掌握高级别交互结构表现。 如果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你将成为优秀的UI设计师,实现稳定高薪就业。前面也说过了,UI设计师如今被重视,所以比起普通的设计师更有前途,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 软件如下: 1.PSCC2017 PS 全称 Photoshop UI设计用的最多的软件,90%以上的UI设计师都是要会PS的,其处理图片功能非常强大,调色方面也不错,还有图层样式,布尔运算方面都是UI设计必备的。不过也有劣势,就是无法绘制矢量图形,排版也不是很好。还有图层也有点多。管理起来不是很方便。在UI设计中主要的用途是用来绘制界面和图标。 2.AICC2017 AI 全称 Illustrator 一款矢量绘图软件,在做UI图标上非常不错。特别是绘制扁平化图标这块。很好用。也有矢量功能画出来的图形可以放大缩小。劣势就是不能调色。做拟物化图标也不是很好做。 3.AECC2017 AE 全称 After Effects 主要是做来做影视后期视频特效的,但是在UI这个的话就是用来做一些UI的交互动效。动效这块是效率最高的软件,不过不能用AE画图标做界面。这个AE不擅长。 4.ARP 全称 Axure RP Pro 主是要用来做原型图的,在交互设计原型这块是比较火的一款软件。 最后也补一句,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千万不要觉得会了软件就会了设计,不要太依靠软件了,会了工具后还要学习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2)ui设计课程体系扩展阅读: UI设计(或称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UI设计分为实体UI和虚拟UI,互联网说的UI设计是虚拟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 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还要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设计内容: 与之相应,UI设计师的职能大体包括三方面: 1.图形设计,软件产品的产品“外形”设计。 2.交互设计,主要在于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树状结构、操作规范等。一个软件产品在编码之前需要做的就是交互设计,并且确立交互模型,交互规范。 3.用户测试/研究,这里所谓的“测试”,其目标恰在于测试交互设计的合理性及图形设计的美观性,主要通过以目标用户问卷的形式衡量UI设计的合理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测试研究,UI设计的好坏只能凭借设计师的经验或者领导的审美来评判,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⑶ UI设计学什么 一、学习基础软件操作 PS是必须要会的,越熟练越好。不管你是想进入平面设计,美工设计甚至是室内设计行业,PS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最最最基础的,学好学扎实PS,有助于你往后的学习之路。 二、磨练技能,动手练习 刚学习UI设计,欣赏、模仿别人的作品是必经之路,但必须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样有能引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现在有很多很好的设计网站,找一些自己喜欢好看的图标、APP、网站截图下来,尽可能百分百临摹复制出来。做好了模仿才能有创新,不要一上来老想着创新。这里临摹几套完整的APP很有必要,一来是可以熟练你的软件操作能力,增强对基本界面布局的理解;二来是可以发现很多不上手做就注意不到的问题 三、提高审美、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浏览各种设计类的网站,看别人的学习经验,下载收集设计类的素材。可能这里是别人的飞机稿,练习,项目上线以后才发布的稿件、很多是对新趋势的尝试,产品的改版、还是相对完整的作品。这也是有一定价值的。而且网站上有很多别人的经验总结,你可以从中快速解决某些问题,掌握某些知识的利器。 四、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 下载各平台的设计规范(安卓,苹果,WP)仔细研读,并在练习中加以注意,应用。以上一 二 三四 应同时穿 *** 行,没有优先级和那个更重要。 ⑷ UI设计都学习哪些课程 UI课程设计,主要根据课程目的设置。我们的课程属于UI设计及产品经理高端课程体系。主要有:移动端的特殊视觉美化设计、逻辑设计 带来创造和挑战,动态交互 特效表现多面手、让设计完美落地、把握设计灵魂 站稳高端层。 ⑸ ui设计学习内容都是什么 这是ui设计主要课程,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 1、广告文案书制作 2、计算机版组装与维护权 3、美术基础:素描 4、美术基础:水粉 第二阶段 1、矢量图形设计(CorelDRAW) 2、广告摄影 3、矢量插图设计(Illustrator) 4、图像处理设计基础(Photoshop) 5、应用文写作 6、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7、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第三阶段 1、图像处理高级技法 2、平面设计典型实例 3、InDesign图文设计 4、广告材料及工艺 5、包装设计 6、招贴设计 7、商业广告视频剪辑 第四阶段 1、Dreamweaver网页设计 2、Flas *** 设计与制作 3、HTML5+CSS3 4、网页美工设计典型商业案例 5、商城网站广告美化 6、网店装修 7、产品可视化包装 ⑹ 话说:UI设计的学习体系是怎样的 UI设计学习体系包含了设计理论、软件使用、代码学习 当然不同的培训班有着不同的学习体系,如果是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看他们的网站 ⑺ 智游UI设计的课程体系相对于其他机构有哪些优势 第一,课程根据企业需求量身订制,课程设计源于2700多家企业的真实需求; 第二,注重培养逻辑能力,从思维导图到产品原型的深入分析; 第三,注重产品商业分析,以培养产品经理为目标而不仅仅是UI设计师的定位,基本技能(UI设计)-企业需要,高级技能(产品经理)-企业渴求; ⑻ UI设计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 UI设计泛指用户的操作界面,一般所说的UI设计指的是界面的设计以及美观程度,在UI使用上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则是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门道。一般UI都会学到图形界面设计包括UID预科、gui及其软件基础等,web界面设计包括wui软件基础、wui界面设计、及其标准化布局,移动端的界面设计,包括图标、交互、界面设计,高级交互课程以及Android和iOS系统的设计规范。 ⑼ ui教学大纲学哪些内容 UI设计就业大纲: 阶段一:造型训练基础课程 ⑽ 想了解下UI设计具体课程体系 UI设计学习可以从不同的模块进行,基础的是手绘基础,软件操作基础,接下来是icon,设计规范,后期是不同界面的圈套的设计和交互。后期要做整个项目实战,了解公司的UI设计师师怎样开发设计需求,团队配合,解决问题的。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什么类课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什么类课如下: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拓展资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是什么

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如下: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具备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进行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和风险评估。2、掌握信息安全应用技术和方法,熟悉相关信息安全产品和设备的选型和配置。3、能够独立设计、实施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提供整体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4、具备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担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安全、密码学、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移动设备安全、物联网安全等。2、信息安全技术与方法:包括入侵检测、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安全审计、虚拟化安全、Web安全、云安全等。3、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与规划、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审核和合规性、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事件响应与恢复等。4、信息安全实践:包括信息安全实验、信息安全演练、安全评估和审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能力。此外,信息安全专业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编程能力和英语水平。信息安全专业是当前和未来互联网时代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其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以下是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政府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政府部门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例如国家安全局、公安、军队等。2、金融行业: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金融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中有很好的就业机会。3、互联网企业:各类互联网企业需要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同时也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这些企业中也有广泛的就业机会。4、安全服务行业:由于各种恶意攻击和网络犯罪不断增多,信息安全服务行业日益兴起,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这个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就业机会。总之,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未来需求将更加旺盛,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将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关于宝宝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多家长都会讨论的话题之一,为了给宝宝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家长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也有很多,以下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1    一、宝宝早教课程——音乐   音乐对宝宝来说是最有兴趣的一个课程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对外界的东西都是非常的好奇,有任何的声音都是会去观望的。   我们可以在宝宝零到一岁的时候,放一些音乐给宝宝听的。可以是一些轻音乐、古典音乐等等这些,不需要太过刻意去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是可以放的。    二、宝宝早教课程——画本   在宝宝一两岁的时候,是开始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了,我们在这个阶段是可以通过一些外在条件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   我们可以找一些比较有趣简单的画本,和宝宝一起来看这些画本,让他们能够去熟悉这些画本。或者也是可以拿一些字母的卡片,让他们进行熟悉的。    三、宝宝早教课程——语言   到了宝宝两三岁的时候,他们说话会变得渐渐流利起来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去加强一些语言上的训练的。   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的诗词、儿歌之类的,不用让他们去理解里面的意思,可以让他们对这些知识能够有所了解就可以的。    四、宝宝早教课程——外语   很多妈妈是希望自己宝宝可以去学一些外语的,这在以后也是可以用到的。而学习这些语言,在宝宝三四岁的时候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时期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阶段,在学习这些外语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记得更加深刻的。    五、宝宝早教课程——故事   故事是可以让宝宝明白一些非常简单但是实用的道理,我们在宝宝四到六岁的这个阶段,可以去慢慢的开发他们的智商。   在平时的时候去为他们说一些故事、寓言之类的,让他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的。在这个时期他们是可以明白这些的,我们不用担心他们是没办法接受的,但内容要简单,不能太过复杂。   宝宝早教课程我们是可以自己在家里面就可以为他们上的,不需要特地到专业的学校去,这也是可以生下很大一笔费用的。   我们在宝宝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为他们上不同阶段所需要接触到的早教课程的,这是可以让他们在今后更好的去成长。    宝宝早教有哪些好处   刚接触早教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公众号“早教学堂”,获取在家早教课程,让宝宝在家就能科学做早教。   早教作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吸引了一大波望子成龙的父母,让孩子更优秀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和期待,宝宝做早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许多的好处。    1、开发宝宝的潜能   宝宝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多参加一些早教活动,对开掘宝宝的内在是有帮助的。   比如语言智能、肢体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智能等。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有的比较活泼能适应环境变化,有的相对内敛比较小心谨慎。   通过一些活动或游戏有助于家长关注孩子的反应,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能使得父母能够发现孩子的天性,从而在宝宝后期的成长中能帮助宝宝发展适应新的变化。    2、塑造宝宝的性格   早教另一个大的益处就是能培养宝宝开朗外向的性格,他们通过走出小的家庭来到了一个大家庭。   人际交流机会增多有助于宝宝学会交往沟通,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的活泼有信心也更高兴与别人交往。   对于一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效果尤其明显,在以后的进入幼儿园、长大后的自信心都有很多的益处。    3、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情感   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作为大朋友领导和配合着孩子的行为。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一起阅读故事书,可以建立亲子关系。   还可以一起配合来分角色扮演,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角色扮演之后孩子会对整个故事记忆深刻,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寓教于乐。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2    0~30天新生儿的早教游戏   刚刚从温暖而黑暗的子宫里来到光明的人间,小家伙似乎还不是十分习惯——宝宝没有时间概念,以整天的睡眠来缓解初到人间的不适应;宝宝喜欢蜷曲着身体,被温柔地拥抱,并且非常喜欢听妈妈熟悉的心跳声,这给宝宝一种似乎还在子宫里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到了满月的宝宝在光线微暗的房间里被竖直抱起来会睁开眼睛;喜欢看人脸,特别是吃饭后看妈妈慈爱的笑容;喜欢被抱起来与其谈话,逗笑;喜欢听妈妈的心跳声或心跳录音;对甜、酸、苦常用微笑、皱鼻、伸舌或挣扎表示欢迎、讨厌、拒绝;对及时、反复的视听刺激有初步的记忆能力。   早教游戏竖抱观景物锻炼颈部逐渐支撑头部重量。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户外风景,引起宝宝对景物的兴趣。记认图形,用延长注视时间的方法区别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新图形。   交谈让家人换尿布、喂奶和洗澡时与宝宝讲话,让宝宝记认脸庞,认识家人。抚摸身体,逗乐,眼神交流,母乳的味道、温度,会使宝宝更安全舒适;贴抱、举起,变换体位等,都会使宝宝感到关怀,对爸爸妈妈产生信任和亲切感。   抓握听音用柔和的.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抓握,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在观注玩具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以复习胎教音乐,巩固音乐记忆,能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如果婴儿期不复习,胎教影响在半年内会消失。   口嘴游戏面面相对做张口、伸舌、咂舌等。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吸吮,所以口嘴的动作比其他部位灵活,学得更快。锻炼模仿能力。   发声应和宝宝哭时,妈妈发声应和,宝宝会停哭,并辨别究竟是谁在哭,然后出现哭之外的声音;妈妈讲话时,宝宝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应和,发出细小的“哦哦”声,高兴时会发“啊啊”的声音,母亲也可应和,使宝宝声音更加响亮。经常跟宝宝讲话,鼓励宝宝发声自娱,或与别人呼应,为以后开口讲话打基础。   逗笑生活在快乐环境中,经常有人逗笑,宝宝会笑得早一些,越早会笑越聪明,快乐情绪能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逗弄宝宝时,挠挠身体,摸摸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宝宝。宝宝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轻松,眼角出现细小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被动操洗澡穿衣时上下内外屈肘伸肘等动作,使身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能促进肢体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   嗅觉和味觉开发感受不同气味刺激,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偶尔玩一次即可。    1岁宝宝早教游戏   宝宝快1岁了,已经学会爬,并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随着活动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增强,对身边的任何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好奇心非常强。有的宝宝对电话里的声音感兴趣,常常牵拉电话线;有的对墙上的电源插孔感兴趣,常用小手指去捅,家长越是阻拦,就越要去试。小宝贝变得调皮、不听话了。。   学童谣小嘴巴,小嘴巴,圆溜溜;娃娃哭,像喇叭;嘻嘻笑,像花朵。   气球吹,大了;飞,高了;砰,炸了。   小兔骑老虎 娃娃属小兔,爸爸属老虎;娃娃骑爸爸,小兔骑老虎。   小老鼠 小老鼠,戴面具。啥面具?小花猫。吓吓你,吓吓他。照照镜子吓了谁?吓得自己叫哇哇。   趣识身体部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时的宝宝应该可以认识自己身上的各个器官了,如手、脚、嘴巴、眼睛、肚子、屁股等,尤其是洗澡的时候可以不断重复认识。   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宝宝最先认识眼、耳、口鼻、手脚等,然后会认脖子、肩膀、膝盖等。   学配大小瓶盖或盒盖拿几个大小不同的空瓶子或空盒子,把盖打开,让宝宝试着把盖盖上或拧上。   通过不断地尝试,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蜡笔涂写准备纸张和蜡笔,让宝宝右手握住蜡笔,在纸上乱涂。当宝宝发现手的运动可以在纸上留下痕迹会十分兴奋,使劲在纸上涂。   让宝宝学握笔乱涂,先体会笔画在纸上的感觉,乱涂中会出现小点和长线,然后画变线和圈,渐渐学会拿笔画画和写字。   空中划圈用一根粗线吊住一个带环的棉绒小玩具,妈妈拿着粗线一头将玩具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在空中划圈,宝宝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将线递给宝宝,看宝宝怎样玩。有些宝宝会拿着粗线前后晃动,甩不出圆形,妈妈可以再次示范,用手做出环形划圈的动作,手快就会成圆,然后再让宝宝做。   让宝宝练习手腕的快速圆形运动,先模仿妈妈,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学会。手腕的运动是手的精细技巧所必须的,为以后书写、绘画、弹奏等动作准备。   模仿动物叫对照动物图片,告诉宝宝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鸭子是“呷呷”叫,小羊“咩咩”叫,让宝宝先学会1~2种动物的叫声,熟悉后再学其他的声音。   让宝宝记住不同动物发出的不同叫声,用声音表达。让宝宝增强记忆,练习发音。   表演儿歌用动作来表演儿歌:妈妈一边唱歌,一边同宝宝一起做动作,然后过渡到妈妈唱歌,宝宝动作表演。如:   找呀找呀,找朋友, (招招手)   找到一个好朋友。 (对人点头)   敬个礼, (做敬礼动作)   握握手, (伸手与人相握)   你是我的好朋友。 (先指对方,再指自己,再握手)   再见! (挥手)   独走对照动物图片,告诉宝宝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鸭子是“呷呷”叫,小羊“咩咩”叫,让宝宝先学会1~2种动物的叫声,熟悉后再学其他的声音。   从双手牵着宝宝走逐渐变成单手牵着走,偶而松手陪着宝宝,让宝宝自己独立走;或者让宝宝在父母之间来回走,逐渐加大父母间距离,让宝宝越走越远;或者用一根绳系在宝宝腰部,牵着宝宝走并逐渐放松布带,牵着宝宝的衣领走,力度越来越轻,直至放手陪着宝宝走。    2岁幼儿的早教游戏   这时的宝宝,有极强的模仿力,也有极强的模仿欲望,妈妈要干什么,他就要干什么。而且还会数数,但妈妈需要给宝宝加强数的概念,如果数1就给宝宝面前放1块积木,数2时放2块积木。宝宝还能分清2比1多,1比2少。   数数这时的宝宝会数更多的数了,虽然可能他们只是机械的背诵,并不知道每个数字具体指代多少。父母应利用一切机会和游戏,鼓励宝宝识数,并从1、2、3开始,逐步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关系概念。多背诵与数字有关的儿歌。   尝味道吃饭前告诉宝宝,“今天我们吃饭前先来做一个游戏,叫做尝味道”。妈妈给宝宝蒙上眼睛,戴上围裙,用筷子夹一种食物让宝宝说出吃的是什么菜,是什么味道,如果宝宝猜对了,给宝宝多吃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   让宝宝学会用词去形容品尝出的味道,以后宝宝会故意闭起眼睛去尝试各种食物的味道,并学会用词形容它。   唱歌教宝宝唱一些易学和易唱的儿歌。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也可和父母一起唱,还可一边唱一边做动作,使唱歌更有趣。   按节拍跟着旋律学唱歌,使宝宝丰富的听觉想像和视觉想像融会在节拍和音符中,心情舒畅。    3岁宝宝早教游戏   宝宝满三岁了,他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发生很大的飞跃。   一个“成人”仪式宝宝3周岁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它标志着宝宝长大了,将要上幼儿园,这是宝宝正式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家长们都希望宝宝更懂事,更聪明。所以有必要给宝宝准备一个隆重的生日成人仪式,邀请所有的重要亲人来见证这个时刻。   家长们要把对宝宝的期望郑重宣布:宝宝已经长大成人了!今后要自己多动脑筋,独立去处理许多事情。家长郑重其事地对待宝宝的3岁生日,会让宝宝觉得自己与以往不一样了,从而增强信心,提高自我要求。   进一步练习宝宝的自理能力,使他产生自信,知道区别左右脚。   练习画人让宝宝自己画出小人,尽量不要缺少人体基本要素,然后再标注上当天的日期,过半年后再对比。孩子画的小人基本要素的缺少与否与孩子智力发育有关。如果宝宝画的要素不够多,可以让宝宝对着娃娃画,对着妈妈画,或对着镜子画宝宝自己。   学习折纸可以教宝宝折纸飞机、千纸鹤、纸青蛙等。如果宝宝还不会,可以先从最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开始折,逐渐加大难度,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按步骤操作的记忆能力。折纸是一种良好的益智游戏。   收拾书包给宝宝准备一个小书包,里面有宝宝的小故事书、蜡笔、小铅笔、卷笔刀等,为以后准备上幼儿园做准备。把书包挂在宝宝拿得到的地方,然后和宝宝做上幼儿园的游戏。妈妈给宝宝上课,然后由宝宝复述故事,数数字,画画,玩一会后,妈妈说“小朋友们,现在下课了”,然后让宝宝收拾东西回家。看宝宝是不是可以有条不紊地把拿出来的物品全部放回书包里。然后背上书包,在家里走一圈,结束游戏。   参观幼儿园在宝宝正式上幼儿园前,先带宝宝去参观幼儿园,看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做游戏,唱歌,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排成队伍出游……让宝宝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产生向往。最大限度地减少宝宝正式入园后的负面反应。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可避免会对与家人的分离产生恐惧和依恋。可以采取先上半天的办法,或在园内呆几天,回家再呆几天。逐渐过渡,让孩子习惯、适应另一个环境的生活。   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体系3    婴幼儿早教方案如何?   早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好,重点在体验和沟通。举个例子,10个月左右宝宝正在语言发育,他“依依呀呀”地指着一个东西,你直接递给他“给!”或者耐心跟他交流“宝宝是想要这个杯子吗?”“这个杯子是黄颜色的。”有没有早教的区别,简单说就在你递给他杯子的方式,早教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在你跟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以说,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你得了解孩子,学习怎样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智力开发只是早教的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有EQ和IQ,你希望孩子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但创造力,社交能力,有性格,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对0~3岁的孩子,还谈不上具体地学习什么技能,他们更多地是感知和积累,所以把早教简单地理解为智力开发,并且用智力开发的程度来衡量早教是不是成功是一个误区。   智力开发通常会跟知识的量化联系起来,比如,你家小朋友会认多少个字啊,他会背多少诗,其实早期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也就是潜能开发和知识教育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   早期教育根本不是知识教育的阶段,我们称之为潜能开发,0~3岁孩子的大脑构建非常快,大脑在持续的发育过程中,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通过一些游戏,一些体验,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建构他们的大脑,这是早教的目的。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都了解到了想要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才可以,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早教课程体系

早教都有哪些课程 不同年龄段抄的孩子有袭着不同的敏感期,比如说0-1岁对口唇的敏感期、1-3岁对秩序的敏感期、3-4岁对色彩的敏感期、4-5岁对数学概念的敏感期、5-6岁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所以,早教课程的设计应该由此入手。赢在起点正是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运用科学的理念,根据孩子成长敏感期与重点的不同开创了分龄能力早教体系,细分出0-2.5岁 、0-2.5岁 、2.5-3岁 以及3-6岁四种能力早教双核课程。这些课程通过提供适合每个阶段宝宝的多种多元互动教学游戏与多种媒体、教具,来帮助宝宝在快乐游戏中获取不同的能力,并帮助解决宝宝和家长在入园和幼升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方面助力宝宝的成长。 早教课程如何进行分类 广义上讲,早教是指为 0 到 6 岁的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实际上 3 到 6 岁的儿童教育,一般由幼儿园承担。所以狭义上的定义,是指为 0 到 3 岁儿童提供教育服务。早教的意义是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主要为儿童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早教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随着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 *** 和公众也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了。国家教育部于 2000 年正式提出「学前教育从 0 岁开始」的政策,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和鼓励早教行业发展。巨大的蓝海市场,驱动早教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鱼目混杂,大大小小的早教品牌充斥其中。对于想要投身早教行业的投资者来说,练就火眼金睛,挑选真正有实力,有前景的早教品牌,是一件值得深刻思考的事。从2020年最新的十大早教排行榜来看,国外早教,本土早教和中西合璧的早教广泛受到大众的认可。十大早教品牌——国外早教代表品牌美吉姆是十大早教排行榜中国外早教品牌的代表——美国早教。美国的早教观念是“游戏+体验=学习”,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也就是“教育从第一天起”。美国的教育的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孩子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从而多动手、多体验,更主动更交互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孩子能够从小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能够自己主动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美吉姆音译自MyGym,和金宝贝一样亦由美国授权引入, 2018 年美吉姆中国并购入三垒股份并更名。美吉姆中国的十余年发展中,其实做了三件大事:靠 400 多个线下中心撑起利润,借壳登陆A股,股东套现 33 亿元。从面积看,美国店面一般都在 200 多平,而中国店面却有美国店面的3- 4 倍,环境上中国店要好很多;课程对比,美国没有什么实质的上课内容,以家长带孩子玩为主,据一位已离职的当年美吉姆高管透露,美吉姆中国除了欢动课程,音乐、艺术其实更多仿照的金宝贝,总部也没有研发部门,所以课程并非美吉姆核心;从价位上,美国 2019 年价格有所上调,多地区从60- 80 美金的月均价到了现在的90- 100 美金,但是对比中国每年 2 万多人民币的客单价,算起来实在太便宜。十大早教品牌——中西合璧早教品牌因为我们大部分家庭的宝宝都不会选择出国留学甚至是移民,也就是说他(她)将来接受的依旧是国内的应试教育。国外早教机构大多以全套美国或西方教学理念及教程为其特色,相对中国人教育方式上也在很大的差别,教育理念在中国水土不服。中西合璧就是综合两种教育特点,取长补短,既培养孩子的学习组织能力,又重视孩子的思维扩散潜能挖掘的能力。十大早教品牌中,BBunion国际早教为中西合璧早教品牌的佼佼者。BBunion,汲取中西教育实践精髓,沿用德国、犹太人早期家庭教育智慧,以经典的大脑神经发展科学理论、Jean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Erik Homburger Erikson人格发展理论、Abraham Harold Maslow需求层次理论、Martin E.P. Seligman积极心理学为课程理论根基,聚焦0-3岁婴幼儿性格教育,创建“633性格塑造体系”,以德国授权认证“多维感官课”为教学亮点,在教学中全力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结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发现、思考、辩论、比较、培养坚毅、快乐、全面发展、拥有幸福能力的孩子。德国早教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动,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社交能力、专注力、探索创造能力。作为早期教育的先驱者和领军者,德国的早期教育仍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对全世界婴幼儿早教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能够真正让孩子在整个幼年成长过程当中,充分按照德系早教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培养,德国教育模式倡导正是中国亿万家庭父母所追求的理想早教。 早教机构课程体系有哪些 早教的课程一般有肢体训练、感官、数学、艺术和音乐等这些内容。不同的专早教机构教学理属念不同,因此课程设计上也略有不同。宝宝每个年龄段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各阶段早教课程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举例而言,如果是0-2.5岁的宝宝,课程会侧重动作思维的发展,着重培养感知运动、音乐及口语表达、社交互动;如果是2.5-3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入园适应的相关问题,着重培养精细动作、语言表达、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等;如果是3-6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科学认知、语言发展和人际交往,着重培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能力发展,为幼升小做准备。 早教课程体系有多少 那对于早教或者是教育,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也是有的比较权威一些的,有的是比较私人的效果,只能说是因人而异吧! 早教课程都有哪些 早教广义是 从人出生抄到小学以前阶袭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 幼儿早教 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 3、金宝贝 以全套美国教学理念及教程为其特色,对婴幼儿进行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情操培养,特别是其中的育乐课和音乐课较有特色。由于资金实力雄厚,所以硬件设施齐全,育乐课主要靠硬件和场地空间,这是别的早教机构无法相比的,音乐课主要以体验各种音乐风格为主。 早教课程有哪些体系 早教的课程一般有肢体训练、感官、数学、艺术和音乐等这些内容。不同的早教机构教学理念不同,因此课程设计上也略有不同。以赢在起点为例,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课程,如0-2.5岁Baby Play重点培养感知运动、音乐表达、社交等能力;0-2.5Baby star课程重点培养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等能力,2.5-3岁Pre-baby MBA侧重在宝宝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的遵守的能力;3-6岁Baby MBA针对孩子科学认知、语言发展、人际交往等敏感期,培养孩子幼升小必备能力,为幼升小打基础。 早教课程体系是什么 早教的课程一般有肢体训练、感官、数学、艺术和音乐等这些内容。不同的早教机构教学理念不同,因此课程设计上也略有不同。 以赢在起点为例,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课程,如0-2.5岁Baby Play重点培养感知运动、音乐表达、社交等能力;0-2.5Baby star课程重点培养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等能力,2.5-3岁Pre-baby MBA侧重在宝宝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的遵守的能力;3-6岁Baby MBA针对孩子科学认知、语言发展、人际交往等敏感期,培养孩子幼升小必备能力,为幼升小打基础。 早教机构的早教课程一般都教什么 经常被问到:你们早教给孩子上什么课,学啥啊?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啊? 早教课不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儿歌唐诗……而是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小手,让它们更灵活!培养孩子专注力 学习力 同理心 人际交往 解决问题 领袖气质 探索力 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实在太多了!! 另外,大家觉得孩子懂什么啊?告诉您他什么都可以懂,也什么都可以不懂,你让他接触到的他就会懂,没让他接触到的他就不懂 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恩吉拉早教课程体系怎样 亲 这种问题问网友没有答案建议你跑几个小区问家长对早教怎么看 1有多少家长接受并认可 2家长接受多少钱一节课 3喜欢什么样子的早教 4把家长的回答进行数据统计你问的家长越多 得到的答案越准确 早教都包含什么课程早教的理论一般有蒙台梭利、福禄贝尔、奥尔夫和多元智能等。 由于早教在国内目前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早教园的课程也是良莠不齐。 一般开设的课程有: 蒙氏数理课程; 蒙氏感官课程; 奥尔夫音乐课程; 亲子教育课程。 有些早教园做的比较专业些,可以根据这些早教理论和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设计自己课程内容,但是体系一般就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 比如心欣早教设置了将儿童手工制作课程、感官和音乐课程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内容。 大部分的早教园,如东方爱婴,新爱婴,金宝贝等品牌不同,课程内容也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加盟园的课程质量取决于总部对加盟园的培训效果和教学支持力度以及教室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各类早教园当然都说自己得好。 对于家长来说,由于对早教的了解所限,进行专业的评判当然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听一些口碑之外,在确实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不如先购买较短期的课程,比如一个季度,这样感觉不好,还可以再选择。否则一下子购买一年课程,后期感觉不好再退费自然是比较麻烦的。

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A. 医学教育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哪些请具体说明之。 医学教育转型的实质是实现临床课程的整合逐步推进医学整合是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实现医学转型办法 。医学教育观的转型,就是培养医学生的胜任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医学 教育。转型的实质是整合,而医学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临床课程整合。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于]952年提f 以器官系统为巾心的学习模式”,根据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1 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整合是教育转型的核心临床课程整合是医学课程整合的重点,而专业过细是当前临床课程的重要不足。目前,医学生往往习惯于只从本专业知识或争科经验出发,未能考虑其他各学 科,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改革就是要淡化各学科概念.增加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联系,注重转化医学教育,将基础医学知识有效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同时也将促进医学人文向临床实践转化,实现基础临床课程全方位多靶点的结合。。临床课程整合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单调难懂的基础概念。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临床课程整合的方向,首先确定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再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医疗T作能力,进而调整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教育整合中,最为迫切和现实的整合是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也是整个医学整合的开端和基础。虽然大多数疾病表现为具体的部位或某种突fn的生命体征。但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身系统密切相关。但现在的医学课程将医学乍的视线凝聚于具体专科,淡化了对患者的人 文关怀,忽略了局部病变与全身状态的关系,必将对患者治疗极为不利。以系统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强渊以临床需要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按科目分系统的方法,进入临床专业课阶段就要尽早接触临床,为全面的临床实践阶段教学奠定基础。如果医学教育仅关注人体各个器官,脱离脏器寄以生存的整个人体,那么,在医学生的思维中则会缺乏由不同脏器组成的整体生命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临床课程的整合,是克服当前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较弱的有效措施,并可促进其他方面的课程整合。 2 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围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的这句名言,不仅是现代教师应树立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最终追求。教知识总是有限的,培养思维才是根本,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科学有序的课程及教材重组实现知识的超值应用,使学生在预设__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根本目标是使学 逐步形成自然的批判性思维、理性判断和科学决策能力,培养独立猎取有效识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月牛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步入临床实践的医学生已完成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具体的专业知识,但闪缺乏临床经验,他们迫切要求将已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但冈知识运用能力有限,特别是临床思维能力欠缺,遇到问题常常束手无策。L大]此,为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 发展,应引导医学 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全方位的视野去解析和透视医学现象,以仓而的思维 审视和分析医学问题。 随着医学知识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探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的尝试u22ef.从单一课程分科教学到部分课程的整合教学再到全部课程的整合教学,进而培养具有 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南京大学医学院在部分课程整合阶段取得了一些成 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逐一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整合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共计11门课程,每门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一并计入该课程的学分,建院以来一直实行7年制硕士小班特色教学,基础课程在前3年完成.第4年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第6年进入硕士学习阶段。近2年我院7年制硕士教育改为8年制博士教育,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数均有所减少。因此进行了课程整合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开展的医学课程整合改革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主要整合方法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几门课整合为一门课,合并后的总课时数小于原来每门课的累计课时数。学分按大课算一门总的学分。课程设计是医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必须要求小部分课程扎实整合以后才能进行更大层面的整合,现以形态学和机能学课程为例说明笔者的整合方式。初步尝试的整合方案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合并成形态学课程,2年级一学年学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课整合为机能学课程,3年级一学年学完。后来尝试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3门课整合成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综合课,重点是正常的人体、每个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及功能,2年级一学年学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整合成人体功能与疾病课程,放在3年级学习。 无论是哪种整合方式。都要做到真正成为一门课程而不是几门课在形式上的拼凑,为达到这个目标,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起备课,讨论每个系统讲授哪些内容、占用多少学时、如何有机贯通,并最终将该系统的课件汇总成PPT。考试时将整合的课程作为一门课进行测评,参与教学的教师共同出题编制一份综合试卷,例如一道问答题,先描述左心室流出道的解剖结构,再阐述该部分心肌的动作电位特点。整合后的课程基本按照以下几个系统进行讲授。分别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生殖系统;教师不再强调哪些知识属于哪门专业课,而是突出每个系统中各种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2 重视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教学不仅能验证并巩固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实验规范操作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课程整合后的实验课课时非但没有减少,而且综合实验的设计更加精巧。将生理学实验融人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中。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也按照系统分类进行.实验分成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几大块,将分散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3门课程中的实验贯穿于一根主线上。例如将家兔动脉血压的体液调节、急性右心衰竭、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几个单独实验整合起来,设计一个综合大实验.让学生从正常血压检测到疾病模型中的血压变化,再到药物对血 压的影响,层层递进地学习心血管系统,使学生对器官系统的理解更加完整深刻。 为了使实验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在实验前事先设置讨论课.学生通过课程预习及网上查阅资料,将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做出预估,并设计相应的施救措施。实验中根据学生临场判断进行相应施救,实验结束后每组做出PPT进行实验总结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此项工作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更加便于学生学习领会。 在课程整合改革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理论课整合以后。实验课的课时数不能因此而删减 过多。特别是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让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切实感受到医学是一门科学,任何诊断、治疗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我院8年制的培养目标是基础与临床并重的高级医学人才,所以更加应该从2、3年级开始就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包括实验方案设计、结果记录与统计、结果分析与讨论,为将来成为医院的学术领军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整合减少了过去不同基础医学课上的重复内容.理论课总学时比分科学习的累计课时有所减少,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联想能力。因为整合更加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每个系统由不同专科的教师讲完后还需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从结构联想到功能,从正常联想到患病。总体来讲.整合课程淡化了过去各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突出以临床治疗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全面地、融会贯通地掌握各个器官系统,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就养成治病救人的整体观念。然而生理学究竞与哪门课整合以及几年级学习合适,在整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学 生反映比较强烈的是2年级学习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综合课,由于生理学、解剖和组胚同步进行,因而感到学习非常吃力。第1年的整合课程考试全班有30%的学生不及格.一方面是学生习惯了解剖和组胚记忆式地学习,而对生理学的思考方式不适应。无法将这3门课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反映生理学内容放在2年级为时过早.例如解剖学还没有讲到神经系统,但心血管系统的生理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讲到心血管神经反射此时学生对于神经细胞的特点还一无所知。如果先讲神经系统,学生对人体的各个器官构成又很陌生。无法理解神经系统支配全身各个器官的效应。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的反馈.教师认为还是将生理 学放在3年级进行学习,与病理学或者病理生理学整合比较合适。医学生学习人体生理学的目的是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和细胞的正常活动及相关联系,前提是必须熟悉人体的全部结构。实验课按照系统分类整合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3门学科通过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有机结合为涵盖了正常生理状态、模拟病理状态及临床治疗的整体实验过程。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u22ef。3年级下学期继续以系统为主题开展PBL教学,主要围绕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这四大系统,以实际病例为依托,总结整合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教师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行为表现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整合需要遵循学生知识结构逐渐完善的规律,形态学内容结束后学生对人体结构从宏观 到微观有了概念,教师再进行功能学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框架上不断融合新的知识。课程整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过早、过快地将所有医学基础课全部整合在一起.而是要分阶段循序渐进,PBL教学应该放在3年级下学期引入.学生有了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在分析病例时发挥能动性。达到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衔接的良好效果。 B. 医学教育网那边的整体课程安排如何 医学教育网那边的整体安排课程是由我的,然后这个的话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看你这个吧,然后有些的话课程还是比较紧一些 C. 医学教育网现在怎么授课 正保医学教育网,为了满足不同备考需求推出网络课、直播课、面授课等多种课程体系,报名时可以选择适合的培训课。 D. 医学教育体系分哪两部分 医学教育体复系的两个部分分别是以制培养各级医师为目的的本科、专业硕士教育体系,和以培养医学研究为目的的学术型硕士、博士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是指按着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活动。一般多指大学水平的医学院校教育。 18世纪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医学模式形式并逐渐在医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4)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扩展阅读: 课程设置 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 1、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2、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 3、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 4、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E. 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和重点是什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此次意见中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中华考试网我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此次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改革围绕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等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举措: 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强化医学生质量短板的医德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完善并加强对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求;加快建立起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对高校专业和培训基地的预警和退出机制。 针对毕业后教育不完善问题,提出落实并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积极探索与完善取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办法,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针对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出部委省共建一批医学院校,加强中西部薄弱院校和基地建设;实施住院医师规培西部支援行动和专科医师规培中西部支持计划;制定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引导性人才培养专业目录。 针对全科医生下不去、用不上问题,完善订单定向培养政策,实行“县管乡用”;医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针对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别建立中央、省级多部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 F.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三位一体招生即高校录取学生时,不再仅看学生的高考分数,而是综合地看学生的内高考分数、高中容会考成绩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评成绩。 对考生来说,“三位一体”高考有着吸引人的优点。 首先,“三位一体”高考是提前录取,不上线的话不影响同一批次或下一批次的录取,上线也可以不填报,而是选择更好的学校(专业),有利于减轻考生心理 负担。如市二中2011届文科班学生郑璇,通过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面试,高考分数609分(第一批分数线571分),最终被浙江师范大学英语实验 班录取。 其次,“三位一体”高考具有“分数优惠”的特点。2012年,温州大学文科类学前教育(师范)专业通过高考直接录取的学生仅4人,最高分为550分, 最低分为548分。吴海燕虽然只考了490分,却因为会考成绩符合要求、面试表现出色,成功入围。市二中2012届理科杨京京,高考文化分(总分1)为 568分,后来通过“三位一体”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本硕连读)。而当年该专业高考录取分最高651分,最低630分。 G. 医学类教育网课报哪种的有效果 参加学习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班型,正保医学教育网为了满足不同备考需求推出网络课、直播课、面授课等多种课程体系,报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培训课。 H. 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 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 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 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期,设置公共基础课和普通基础课,学生基本上不接触医学。有的国家将这一阶段教学作为医学预科放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中国、日本、苏联、东欧国家则在进入医学院后第1~2年中学习。二为临床前期,开设医学基础课,医学生开始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接触病人。 课程按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致病因子→病理形态和功能的病变→药理学理论知识等顺序安排。三为临床期,开设医学临床课并进行教学实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年左右的生产实习,以实习医生(护士)的身份参加临床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沿袭多年,至今仍为中国以及多数国家的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它属于学科课程教学。每一学科均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把该门科学的浩繁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合理的组织和排列,使之适合于医学生的接受水平。 则根据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安排。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系统、完整,教学形式与中学相似,学生易于适应;教师的业务专长与所担负的课程一致,教材易于编写。经验证明,这些优点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但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致使课程门数过多,内容往往重复,学生负担过重;各学科界限分明,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开,不利于医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病人,早日接触社会。 I. 医保医学教育网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各班次课程是怎么设置的?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么时间如何规划呢?相信大家看了下面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了。 班次不同,课程设置不同,以高效定制班为例: 第一步:学习基础班(入学-5月):把知识点拆开了、揉碎了,从正面、侧面、反面、各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不停的进行知识点横向、纵向的对比,让你很好的消化、记忆; 第二步:学习技能班(5-6月):全面技能考点梳理,真人操作演示,深挖技能考试规律,重点训练实战技巧,名师考前直播提升技能应考能力。达到让考生真正实现“会做题、懂操作、深知各站得分要点”顺利通过技能考试。 第三步:学习刷题班(6-7月):安排最精华的、难点、重点、热点、知识点的考题,是进一步的提高,习题班的题目命中率很高; 第四步:学习冲刺班(7-8月):把核心的内容进一步的整合,进行系统的强化。 第五步:学习密训班(8月-考前)深度剖析考试重点、难点、总结历年命题规律,讲练结合切中考题命脉。 最后:做模考密卷 J. 什么是“医教结合”模式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都在做教育内涵改革,提倡很多好的想法观点,其中“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也是重点,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比较复杂,有一套方法论,从岗位能力分析到课程体系建立、实施、评价。

试论高校《动画概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试论高校《动画概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动画产业,正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世界动画产业的一部分,中国动画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但发展靠教育,由于我国动画艺术科学研究和系统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大多数专业院校开展动画课程教学的历史并不长,其理论教学水平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着重对中国高校《动画概论》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总结中国高校动画理论课程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高校《动画概论》课程概述   高校《动画概论》课程为动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讲授与观摩影片全面而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动画专业所必须了解的所有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为介绍世界动画发展史、讨论动画片与一般非动画影片的区别及它与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之间的关系等。学校一般在入学之初就会开设本课程,它有利于学生对动画专业有一个宏观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以此激起他们学习动画的热情,并为以后的技能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动画课程面临重要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世界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内容涉及面越来越广泛,并且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愈加紧密,这无疑使动画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由于动画课程的不断丰富,如:动画分镜、视听语言、插画、场景、剧本创作等,有些高校甚至还专门把表演、音乐等课程也加入了动画课程,这种课程元素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有利于丰富课程体系,但由于一些高校专业课时量设置有限、专业教师有待增加等原因,使得高校《动画概论》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急切需要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不断完善教学方式。   第二,由于社会对于动画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从而使动画从深度向广度发展,如在动画起源、风格、流派、形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日益细化,再者而言,《动画概论》课程本身为综合性课程,随着动画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与细化,这就更加需要专业的教师去胜任。   第三,由于动画产业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相连,比如专业制作软件:三维软件有:MAYA、3DMAX和二维软件有:FLASH、Photoshop、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以及专业绘画软件有:Sai、Corel Painter等,它们几乎每年都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革新,所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动画自然也需要不断改革与之相宜,无论是从艺术流派的演变、技术效率的革新,还是产业格局的调整都在不停变动,新的技术与内容的不断更新,加之传统动画赏析类的专业理论、案例、解析都在随时增加和变动,这就导致在动画课程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出现标准化和固定化的教学体系,它需要教育者和相关人员随时关注世界动画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信息的准确和知识的不落后。   高校《动画概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方法   1.成为动画专业学习的引导重点   《动画概论》课程一般设置在入学之初,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属性和职业自豪感。在《动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从欣赏、理解、分析中获得新知,并且根据自己偏好转移兴趣点,此类课程也是树立学生对动画基本研究目标和兴趣点的引导出发点。因此各地方高校需高度重视动画概论课程教学,主要从以下几大方面着力进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不仅需要精通理论知识、熟悉动画制作环节,还需要对动画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职业的敏感度。合理安排课时量,《动画概论》课程谨慎考虑课时量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a.课时量应当不小于整个动画理论基础课程的二分之一。B.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配合。   2.与其它相关课程需形成系统链接   了解动画的人都知道,一部动画作品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作,它涉及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在高校动画专业入门阶段,从国内外经典动画片中吸取经验和营养,这是每个爱好动画的学生接触专业最基本方法,而《动画概论》课程就是系统讲解了动画历史、风格、流派、形式等的专业理论课程,从目前已有系统中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有效的合作,这对于动画创作与艺术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系统引导方法的不断完善   高校《动画概论》课程授课内容的核心就在于建立系统的引导方法,它旨在让学生能够能动的找到动画的研究方法和一般规律。虽然目前高校授课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高校《动画概论》课程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与拓展性,因此只要系统开发此类课程,笔者相信一定能使现有的教学现状得到很 ;

珠江钢琴艺术教室课程体系有哪些?

爱上音乐启蒙(2.5-4岁);爱上键盘、爱上乌克丽丽、爱上小提琴(4-6岁),爱上钢琴(针对1-8级个别课)、即兴黑白键(钢琴基础5级以上),6大课程体系。

如何评价我国中小学现有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改革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评价的质与量两个属性来看,既体现为质的规定的不全面,又表现为量的判断的不科学。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可为我们寻找对策提供参考,具体可从改变评价观念、加强评价问责、提升评价质量等方面入手。关键词:中小学;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曾用一个公式对评价作了简要的说明:评价=测量(量的描述)或非测量(质的描述)+价值判断。…古巴和林肯(E.G.Guha and Y.S.Lincoln)也认为完整的评价应该包括描述和判断两个部分。上述学者不约而同地将评价看作是在量或质的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评价包括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据我们最近一项凋研发现,在具体的课程评价实践中,作为课程实施人员参与课程评价的愿望是有的,但或许是受客观条件、评价时间等诸多因素限制,课程评价的参与率较低,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学业评价也仅限于部分学校,我国课程评价主体整体来讲还是以课程专家及教育管理者为主,相对显得比较单一。课程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课程活动的评价和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研究从已有文献资料和实践调研情况来看,就课程本身的评价相对较少,仅限于一些课程专家和学者,实践层面相对较多的是对课程活动的评价,而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基本卜.是以考试来完全替代,形式单一,内容狭窄,即便是仅对考试而言,也受到当前测量理论与技术水平整体较落后的影响而兀法科学公正地考出学生水平。无疑,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课程评价积极作用的发挥。如果仅从事实判断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当前课程评价实践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既体现为质的规定的不全面,又表现为量的判断的不科学,从而影响到课程评价在改善学生学习和甄别学生两方面功能上的欠缺。一、中小学课程评价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质的异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代之以考试改革,以偏概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课程评价问题。2002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2003年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已开始真正在国家政策层面关注学校层面的评价变革。上述通知明确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日标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评价目标、措施与力+法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出台此政策,充分表明过去的评价考试制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然而,这么多年以来,课程评价领域的变革被有意无意地试图通过不断完善选拔、鉴别功能单一的考试的变革来驱动“整个评价体系”的变革。我国在课程评价领域研究较多、实践较多的是高考、中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多次评价改革过程中,人们为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关于“高考为什么改、怎样改”的问题。但是,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还只是泛泛而谈。回顾21世纪以来的评价政策,强调较多的还是“考试次数的减少,出题的要求等”,其政策的关注点多放在对选拔、鉴别性的考试过度重视而引发的学校、课堂层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有前瞻性的评价政策。因此,在实践层面,只要高考的模式、题型、内容有所改变,地方、学校、课堂教学等都会跟着变化。如若高考不改,各层面几乎不会进行主动的评价变革。由此可见,单一考试的完善已取代了对健全的评价体系的追求。这种机械的、以标准化测评为核心技术、以竞争选拔为目的的考试,酿成了当前我国学校课程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学生负担丝毫不减的苦果,也使得学生学业评价误入歧途、越陷越深。 考试本是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我国,经历了千余年来施行的科举考试的传统影响,又历经近代科学主义倡导下延续近百年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本身存在的一定误区的影响,现代学校教育的考试已完全替代了评价,评价功能过于片面、偏激,作为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的考试的本体功能被扭曲,进入了小考试为大考试服务、大考试为升学和选拔服务、教育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恶性循环。在学校教育质量改革中,教育管理者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遗忘了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与完善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而去追求所谓的评分的准确与评价的效率。因此,克服课程评价领域存在的的问题,需要实现由“测试学生的学习”到“为了学生的学习”的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为了转变因考试替代评价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充分研究和开发注重学生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模式已迫在眉睫。2.量的随意:测量理论与技术的落后导致命题不专业,经验主义重大考试通常是以分数来呈现结果的,但这个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量却常常只能满足对学生的可区分、可选拔,至于信度、效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指标便在考虑之后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由于当前重大考试命题技术较为落后。即便对于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试而言,由于测量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专业欠缺导致命题比较随意,命题人员多凭经验制卷,这与发达国家比较显得十分不专业。同时,由这样的试卷取得的分数又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更被看重。因此,即便就课程评价的量的属性来看,量产生的随意性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硬伤。一方面,高考命题至今没有常模,不仅不同省份的自主命题难度悬殊,就是同一省份不同年份的试卷难易忽上忽下,难度捉摸不定。另一方面,行政化的考试组织机构也不会或者是不敢把考试相关的结果分析数据从面上公之于众,以供教学研究机构等做相关分析与反馈从而指导与服务于教学,所以很难得到有效改进。在我国,中高考等总结性测验的设计开发通常是由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学科专家进行命题和组卷。学科专家具有的更多是学科本身的知识,通常缺乏心理与教育测量方面的知识来理解测验所要考察的心理属性,更缺乏相应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来验证测验题目的质量。外部评价如此,与实际教学密切结合的课堂评价更是如此。我国一线教师通常很少受过系统的心理或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训练,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或选择往往参照外部考试的题目样例或模式,较少从当前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出发。同时,我国高校在心理与教育测量方面的教育水平偏低,我国很少有高校开设教育和心理测量专业的课程,即使有些教育管理、师范类学生接受了教育评价课程教育,也多是重宏观轻实践、重理论轻技术。这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考试事业落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就国内目前的状况而言,无论是从试题的命制,还是从考试结果的分析与汇报来看,我们的考试在试题质量与考试结果反馈方面都受制于经验主义,受制于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当前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能意识到或者认可上文所指出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学生发展直接或间接的限制,却又通常默认当前的课程评价模式为不二之选、难以替代,在研究与实践领域有意无意地有一些回避倾向。二、发达国家课程评价改革的经验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在课程评价领域的问题或许可以参考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因为其教育发展目标比较接近,而问题也有类似之处。比如,在进行国家课程评价试验的若干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办学条件和师资问题,整个教育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他们在课程评价方面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学生学科成绩的测量评价上,评价功能比较狭窄、评价观念有待改进。可以说,在这些国家,正规的课程评价一出现就是遵循一条科学与客观之路的,且由于这种科学与客观在课程评价的标准化阶段就被过分强调,因此,其评价功能被扭曲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讲,课程评价领域的改革也一直是伴随着他们近百年的教育测量运动的。仅就当前来看,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不管是州级、学区级还是校级的学生评价,随着课程评价与教学的高标准、与绩效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学生评价领域也掀起了新的应试风浪。美国教师也同样会为了测验而教学。在美国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教授学生应付考试的方法以及获得高分的手段,甚至还会以标准化测验的内容为依据自行改变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测验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虽然其形成背景及相关因素与我国有所不同,有的是因为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获得高分而对学习有兴趣且能激励自尊和学习的成就感,也有的是因为测评内容本身比较狭窄、不全面,但其最主要的原因同样是高标准、高风险测验的盛行。可以说,课程评价领域的改革仍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1.评价方式的改革:替代纸笔测试,拓展评价功能课程评价功能在质的方面的异化一方面受制于狭隘的评价观,另一方面也主要受制于单一的纸笔测试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固有不足直接限制_『评价功能的进一步发挥。美国在其持续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并运用了在真实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来进行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测验的“另类评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方法,到1991年,美国至少有40个州制定了实施某种形式的“另类评量”的计划。“另类评量”运动也促进了美国考试体系的建立。从2001年开始加州大学等高校就不采用高考成绩录取新生,改由录取小组通过各种信息资料(包括必要的面试)举手表决进行录取。“另类评量”所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评量也是从多个方面、针对多种能力综合进行,可以被应用于从教室评估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评估的所有类型的评估背景中,并且与教学指导直接联系,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比如,以往美国很多州都要求对科学探究和科学过程做出评价,但一般的多项选择纸笔测试题肯定是无法评价的,上述“另类评量”就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法,只是实施成本较大,在大范围的推广方面要考虑经济承受力。美国课程评价领域专家认为英国和以色列在表现性评价方面做得更好。“另类评量”方法的提出,既指明了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对真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同时也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一种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它不只是一种评价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基础的根本革新。新的课程评价方式的实践,发挥了多样化的课程评价功能。除了帮助教育决策、直接改进教师教学活动、使公众和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现状和需求外,通常还用以反馈到课程设置、教科书修订和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和在职)过程中去。鉴于地区、学生性别的差异,在这种学科成绩分析报告中,通常会结合一定范围内学生家庭、所在学校和社区的背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客观、更恰当地进行反馈,发挥评价应有的促进学生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全国性的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以便调整教材、教学的进度和深度。近年来,各发达国家都日益重视课程评价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如美国、英国都着手建立健全国家课程评价制度用于帮助教育决策,利用教育信息改进教育质量;有些国家除用于国家教育政策外,还通过教育评价向公众和学生家长展示学生学习成绩的现状及受教育的需求,通过对学校的背景因素进行分析,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改进教育质量的建议等等。2. 测量技术的改进:提高命题质量,深化结果反馈在美国著名的教育测量公司ACT的大规模考试中,一道题目从设计伊始到最终进入考试试卷,需要经历至少16道程序的检测,历时2到3年。这其中既有包括学科专家、测量学专家在内的题目评审小组的审核,也有基于预测数据的测量学分析。题目质量的评审涉及到内容、认知、题型、反应时间、公平性以及常见的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量学指标。这种严格遵循详尽系统的测量学规范和步骤的测验开发过程无疑对我国教育考试的专业化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现代测量理论的迅猛发展,构建大型的教育测量和考试题库已成为可能。美国著名测量公司CTB/McGraw Hill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个容纳有70000个题目的大型题库,包括了美国中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内容。利用现代测量理论,如项目反应理论,既可以保证纳入题库中的测验题目的测量学指标,还可以确保不同的测验题目在共同的测量尺度上测量相同的心理或教育属性,从而保证了从题库中生成的各种测验在测量属性上的同质性。大型题库的存在是自动化组卷技术的物质前提。自动化组卷可以在几秒之内完成几十、甚至几百套试卷的组卷任务,并能严格保证每套试卷满足多达上百种的技术要求,或者保证不同试卷间的一致性,为我国大规模考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国际上所提倡的连续性评价的做法就是建立在计算机化的题库建设和自动化组卷技术基础之上的。大型题库的建设还是计算机适应性测验的基础。计算机适应性测验以项目反应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对己经呈现的问题的回答情况动态调整后继测验题目的呈现,避免了传统纸笔测验中因题目过难或过易而导致的测量效率的降低。采用计算机适应性测验具有高效、准确、计分迅速和反馈及时等多种优点,因此,我国教育考试和评价宜多采用计算机化的测验模式。计算机化测验还可以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认知诊断测验相结合,用测量学技术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模式中挖掘深层信息,为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具有诊断性的反馈信息。在考试结果的分析和汇报方面,通过运用现代测量理论建立测验分数的测量尺度以及不同分数的实质含义,使教育考试的分数具有像长度或重量那样的特征,从而使对考试结果的解释不依赖于某个具体的测验,能够在同一个尺度上对不同学生个体和集体进行描述和比较。共同测量尺度的建立提供了描述和追踪学生学习和发展变化的基础和可能。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心理测量技术的日益完善,以上对现有纸笔考试的改革在我国发达省份当具有现实可能性。三、可能对策:对我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建议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余年来,课程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范畴转入到实质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阶段;从小范围、小规模的尝试性试验逐渐推向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立项研究和广泛交流,研究者达成了一定范围的共识。可以说,经过近十年的观念转变、理念更新过程,课程评价改革现在已步人了尝试性摸索的边实践边研究的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发达国家课程评价改革的已有经验为参考,可为我们决策提供一些建议。1.改变评价观念:推进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于以纸笔测试来替代课程评价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认为转变课程评价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想使课程评价能够发挥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走出评价功能的误区,把选拔性考试与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分开对待。当然,在转变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评价标准的制定。比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教师评价能力标准等等一系列评价标准的研发。另外,另类评价方式的实现要求有新的测量评价工具的研发。2.加强评价问责:建立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在近期国内外的学术和实践研究中,将课堂、学校层面所产生的信息和大规模的问责机制相联系的趋势日益增强。根据国家层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地方、学校、课堂层面上的“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与新型课程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相适应的问责机制;将“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的体系所得到的信息应用于各级教育问责体系。在很多地方和大多数学校中,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校长同样非常缺乏正确的学生评价观念以及新的学生评价知识,所使用的评价模式仍然十分传统,无法调动广大教师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教师被要求进行改革,他们也不愿意去做那些“份外”的事情。所以,往往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之后,教师们又都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为此,必须要加强对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一致性的引导与问责。破旧立新的深层次的变革也许在一开始尤其需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强制人轨、整体推进,唯其如此,当下课程评价问题的突破、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才有望全面实现。比如江苏省教育厅两年前就提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五严”规定,其中第一条为:“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质量观,……”;第四条为:“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加快高考招生社会化改革步伐,尽快推行网上报名,高考成绩由省级招生机构直接发放给考生本人。……”“凡是有中小学,被省或市查实存在违规行为,包括作息时间表或课表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除了在督查通报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分和责任追究外,所在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在3年内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的市级复查与省级抽查中,有关素质教育方面考核指标方面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所在县(市、区)、有关学校及校长本人在省或市级的各类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此外,畅通的举报信息渠道和严厉的惩罚,有效地推进了课程评价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课程评价与教学、课程目标之间的一致性。3.提升评价质量:加强教师的课程评价理论与测量技术培训(1)课程评价理论的培训由于广大教师没有掌握开展学生评价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地实施评价,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给学生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例如,评价信息不全面或不真实、评价结论不正确,使得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使用评价信息的人,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就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选择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第一线人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缺乏课程评价的理论知识和支持性的资料与信息,他们不适应先进的学生评价理念,更不知道应当如何进行新的评价操作,非常需要在学生评价的程序与方法上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培养教师的大学教学中,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几乎都没有把教育评价作为必修内容,很多学校未开设过评价与测量课程,没有教学生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学生评价,教师也很少强调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导致上面提到的在职教师缺乏教育评价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原因。(2)评价测量技术的提高我国教育考试目前的实践虽然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与国际上同类测验相似,但在具体环节的实施上还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到测验目的的达成和测验结果的质量。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测验编制过程中对测量学问题的思考不足,对相关测量学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够。比如,在测验题目开发方面,我们更多依赖命题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较少严格遵循详尽系统的测量学规范和步骤。我们较少组织测验题目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实际回答的数据进行测量学方面的分析,检验题目选项是否符合了预期功能、是否测量了应该测量的东西、是否对不同性别或地区的学生是公平的等等。这种经验式的命题和组卷模式直接影响到最终测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推断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考试的分值、题型、题量、难度、等第划分方式等等的细化研究,使得教育测验的设计开发按照更加科学、正确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提高命题质量和深化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另外,要提高我国大规模考试的专业化水平。大规模考试的设计、开发、实施和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学科、测量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需要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研发团队,团结合作,紧密配合,在不同的层面上组成梯队。

薪税师课程体系分享,来看!

第一部分《薪税保体系全流程设计与实践》1、组织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薪酬管理三者的关系2、税收筹划原理及基本方法3、人力资源企业及会计(税务)等中介机构及软件公司薪税保产品分析4、薪酬管理的税务风险控制5、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税(费)负差异及纳税(费)实务6、阿米巴模式与敏捷组织的适用原则及纳税(费)实务7、企业用工模式现状分析与企业适用选择8、全日制用工与非全日制用工的区别及纳税(费)实务9、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及应缴税(费)差异10、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适用原则及纳税(费)实务11、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12、工资薪金所得税收筹划方法13、职工福利费税收筹划方法14、职工教育经费税收筹划方法15、职工工会经费税收筹划方法16、综合所得税收筹划方法17、经营所得税收筹划方法18、利息、股息、红利税收筹划方法19、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税收筹划方法2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纳税实务21、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纳税实务23、利润分享计划方案设计及纳税实务24、竞业限制补偿金、离职补偿金及纳税实务25、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社会保险转移的相关规定26、跨地区劳务派遣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27、社保之工资总额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总额的协同与差异28、社会保险在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29、薪酬体系设计原理、流程及方法30、薪酬体系设计试算平衡方法31、薪酬体系设计的决策原则、流程和方法32、薪酬体系设计中的法律文书起草33、薪酬预算编制方法及流程34、薪酬核算的基本方法35、薪酬支付与税款(费)缴纳的基本方法及流程36、薪酬决算的基本方法及流程第二部分 薪税师基础知识1、薪酬管理2、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基础知识3、税收概论4、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及纳税申报5、税务审计与税务代理6、薪税软件使用实务7、薪酬管理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基础知识8、薪酬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以上就是关于薪税师课程体系的相关分享,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与模板的目录

第1部分 管理类课程体系设计第1章 通用管理技能课程体系设计1.1 沟通类培训课程体系设计1.1.1 沟通类课程要解决的问题1.1.2 沟通类课程所涉及的维度1.1.3 不同沟通课程的内容体系1.1.4 沟通类课程体系设计方案1.2 执行类培训课程体系设计1.2.1 执行类课程要解决的问题1.2.2 执行类课程所涉及的维度1.2.3 不同执行课程的内容体系1.2.4 执行类课程体系设计方案1.3 团队建设类培训课程体系设计1.3.1 团队建设类课程要解决的问题1.3.2 团队建设类课程所涉及的维度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儿童美术培训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名参加美术课程,下面整理了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1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低年级   1、 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   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低年级   1、 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 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用平涂等着色方法。   3、 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 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 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 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二)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三)高年级   1、 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   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四)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五)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七)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八)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三)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四)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 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 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   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2    第一阶段:3-4周岁   结合妙趣横生的题材,设立启智课堂、为了让幼儿启智,幼儿完成吹画、DIY手工、创意粘土、折纸、剪贴、撕画等,提升孩子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増进,促进子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第二阶段:4-5周岁   此时是促进孩子联想与想象力的时期,通过美术的`引导以及不断的车富画面,不断的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阶段:5-6岁   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孩子观察力正在快速发展,设立了儿童创意绘画课堂,注重内容而非注重技巧,通过绘画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空间感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建立。    第四阶段:7-8周岁   设立专业绘画课堂,画面促进孩子左右脑分工均卫发晨,并通过深入的团队合作,促讲孩子的团队意识,培养孩子们的专业绘画能力,以及独立创作的能力和增强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少儿美术培训的真正目的   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美术教育,这是由于儿童美术培训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手脑协调能力、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开发其潜力的重要意义,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给孩子报读兴趣班的时候,父母都会觉得英语对孩子的前途很重要、国学能扩大知识面、音乐能培养气质,都会选择这些热门学科,而相对来说,儿童美术培训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事实上,孩子上儿童美术培训班好处多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记忆能力的提高   儿童美术培训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   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在5岁以前的创作性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内容并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只是表现方式不是我们成人惯有的接受方式而已。    观察能力的提高   当您的孩子乐滋滋地指着自己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那是无敌~时,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或姿态出现在他感知的世界里呢?   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还敏感细腻呢。    想象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   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   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少儿美术课程体系大纲3    让孩子学习少儿美术的目的   首先,孩子学习少儿美术对他们的素质能力提高大有益处。素质能力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衡量,素质教育是否成功,首先应该是看教育者所运用的教育手段是否让受教育的孩子在基本素质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看他们的观察力是不是更敏锐了,他们的记忆力是不是更灵活更牢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不是更敏捷活跃了,他们是不是更喜爱学习了,他们是不是在遇到问题、遇到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时更加敢想、敢试、敢做了。试问,孩子拿十次奖与孩子主动学习精神的提高,孩子画几张漂亮的画与基****力的提高,这两者之间您更愿意选择哪个呢?让孩子学习少儿美术,应该以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作为第一目的,作为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标准,拿奖或画漂亮的画应该是这种教育的副产品。   具体到画一幅画来讲,它之所以能对孩子的素质能力提高大有益处是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的整个过程同少儿美术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所画的内容的完整、灵活的记忆能力,同时,在少儿美术时还需要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少儿美术的人还应该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正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还需要双手与身体及头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不正是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所应该具备的吗?如果在辅导孩子少儿美术时把它们作为第一目标,这个目的达到了,同时也等于为孩子成为画家、为孩子的作品获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即使没有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画家或获奖,您的教育也同样是成功的,因为干任何事情,第一目标所达到的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教育角度讲,幼儿由于自身发育的特点,他们对图像的感知、识别和记忆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对幼儿来讲并不适宜过早地接受文字、数字等等比较抽象的带一定逻辑性的知识内容。孩子们认识周围世界更多的是通过形象的游戏性的活动。一般的绘画活动正符合形象性和游戏性这两个特点,所以,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美术活动。而且,在少儿美术时,不一定要有高难度的技巧,也不一定要有高档的材料。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呢?认识世界也同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素质能力中还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制能力差、怕困难、自主能力差、缺乏独立性、总是半途而废等等就属于个性质制差;反之,孩子的个性品质就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总是口头地去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自己的年龄和智力因素共同成长的话,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锻炼融汇在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点上讲,学习少儿美术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物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少儿美术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侯,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画的时侯,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再比如,孩子开始学习少儿美术时,总是由家长帮助收拾少儿美术用具,一旦自己去做,常常丢三落四,还可能把颜料抹的到处都是,但经过锻炼,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时,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加强了。让孩子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地去画,让孩子少儿美术时要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这一切不都同时培养了孩子们胆大心细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了吗?当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作为辅导者要有意识地在孩子绘画学习中长期、耐心地进行培养。

少儿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1. 在哪个少儿美术机构学习美术是有课程体系的,希望孩子是有体系的学习 你去咨询哪一个少儿美术培训机构,都会告诉他们有课程体系的,都为宣传自己。回一般加盟的少儿美术的体系答都很完整,因为他们有专门设计课件的老师,另外小画室没有那么的完整课件体系。但是说句实话,这个都不重要,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画什么都无所谓,等到可以学素描的时候,一般体系都是一样的,而且这个时候小画室可能更好 2. 课外辅导的辅导方式有哪些 作为目前孩子们接受的课外辅导,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晚托班、小班制教学、一对一教学。这几种课程形式相信我们家长都不陌生,我们先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行业现状,好与不好,家长们自见分晓。 晚托班的孩子们 晚托班:这种形式的培训班一般存在于大城市以及小城市。家长们对于这个估计就会产生疑惑了,怎么会出现在两个相对矛盾的地方呢?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目前在大城市,小孩的放学时间都是在3点到3点半左右,那么这个时间我们的家长都在干嘛呢?没错,就是上班。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出现无人接,并且没有人监督以及指导孩子写作业了,所以晚托班在大城市存在是很合理的;那么在小城市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的家长大多数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并且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那么大部分家庭的监护人是没有能力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因此家长们也普遍选择将孩子送入辅导班,因此,课外辅导在小城市也有重要的存在价值。这类培训班典型的特征是对于孩子以及家长拥有非常良好的服务,因为他已经没有其他的竞争力了。要想在这类班级中妄想孩子能够提高成绩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一个老师要带很多名学生,老师能够分散给学生个体的时间是非常之少的。 小班制讲课 小班制教学:这类辅导班通常是十几到二十人一个班,教师主要以讲课为主,多不负责孩子的家庭作业,这类班级多出现在经济发达中等的地区。这类型的城市家长对于课程的性价比相当的关注。他们主要考虑到孩子的弱项以及辅导机构的收费情况。这类型的辅导机构一般注重服务以及课程的质量,老师会花一些时间去备课,力求课堂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个类型的辅导班由于人数相对较多,如果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太好,建议不要选择。否则就是浪费钱。 一对一讲课 一对一教学:这类辅导班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模式了。这类辅导机构在大城市存在比较多,目前正在向小城市蔓延。至于发展速度如此迅猛,自然是因为这类辅导的质量比较高了。高收费带来了高服务质量,以及高效的学习。老师往往在每一节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备课。这类机构最大的不足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老师不容易,并且收费较为昂贵。 3. 少儿美术培训班一般是怎么安排课程的 孩子在画啦啦学美术,所以在报班之前也有简单地了解过他们家的课程安排。版 主要还是按照年龄来排课权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不同的课,一共有6个等级。因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中大脑开发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个在孩子体检的时候也跟医生聊过,保健所的医生也建议年龄到了可以安排学一些兴趣班。 这里简单说一下吧,个人感觉画啦啦的课程安排还是挺科学的,这是他们官网上的截图,有兴趣的可以细看~ 然后还能申请一个9块9的体验课,先体验再决定要不要报班,我当时觉得体验课还不错,就报了正式课,有兴趣的可以去他们的官网了解。 4. 美术培训怎么加盟,费用一般是多少 首先需要去实地考察总部及校区,那如果有意向就签订合同,后续肯定是需要跟品牌方进行沟专通。 而加盟的费属用,不同的美术机构,收取的费用肯定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合作模式,收取的费用也不一样,建议多对比几家,去到总部,去到校区考察,再进行选择! 5. 请问少儿美术课程都有那些内容 幼儿美术教学培养阶段分为三个层次。 1、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2、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 3、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在教学中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 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在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勇于独创、有丰富感情、有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更聪明的一代是创造思维教学法的最终目标。 (5)少儿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扩展阅读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幼儿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能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在美术创造的活动中,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兴奋,令他们向往,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往往会令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自己的未来,描绘美丽的图画。 6. 有在临风堂学习国画书法的吗学校怎么样 我家孩子就在临风堂学习国画,临风堂的老师不是让孩子临摹名画,是教孩子先从感兴趣的小花小草开始练习,孩子的学习兴趣高了,进步的就很快。。感谢你的提问,希望能对你的提问有所帮助 7. 大连哪有系统一些的少儿美术培训,之前换过几家都没用太合适的,最好是创意美术,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谢谢 大连不太了解,开发区有一家,只是比较小,属于工作室性质的,不让孩子按照老师的话,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老师只是指导 8. 幼师是要学什么的 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体系:课程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运用已有的创业与创新领域前沿研究成果,贴近普通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来设计和讲授。课程内容包括创业活动的发展、创业团队的组建、商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资源获取、新创企业管理、商业计划书设计、创业无疆界等九个单元的内容。课程语言通俗易懂,案例选择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幼儿英语课程体系

① 芝麻街英语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 课程是他们自己研发的,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及课外活动,帮助儿童将抽象的价值观解析、细化并贯彻执行到日常行为中,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并最终建立完善、健康的价值观 ② 皇家少儿英语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皇家少来儿英语的课程源分为幼儿课程(KING"S-STARTER)和少儿课程(KING"S-SMART)两部分,是针对中国不同年龄段孩子精心研发的课程体系。 皇家少儿英语K-SMART课程专门为7-10岁儿童设计,分为4个级别,所使用的教材是专门为英语非母语国家儿童设计的,在欧洲的英语非母语国家中已广泛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精英人才。此课程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全面训练听、说、读、写四大英语技巧,奠定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形成英语语言思维,最终使孩子具备成为国际化双语精英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学员完成SMART课程学习,可以和汇通教育集团旗下高端青少年国际教育品牌——优易美国教育实现无缝对接,铺就孩子走向世界名校之路。③ TomABC英语课程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启蒙英语课程好不好,还是要看孩子学习的效果,如果有体验课的话,建议家长先给孩子报名体验课让孩子学习下在决定是否报名。 ④ 关键词朗文英语课程体系主要有哪些课程13岁大的孩子适合学习哪种 关键词教育是国内使用朗文原版教材上课最成功的教育机构,这里的朗文英语课程体系也是国内最齐全的,主要包括幼儿英语预科班、幼小衔接英语班、Phonics(自然拼读)课程、朗文POCKETSu2122 课程、朗文BACKPACKu2122 课程以及朗文SUITCASEu2122 课程等等,13岁大的孩子推荐学习朗文BACKPACKu2122 课程,不过具体学哪一阶段课程建议带孩子去附近门店,让老师帮测评一下再确定会更可靠一些,望采纳 ⑤ 关键词朗文英语课程体系主要有哪些课程13岁大的孩子适合学习哪种 关键词教育的朗文英语课程也是国内最齐全的,主要包括幼儿英语预科班、幼小衔接英语班、Phonics(自然拼读)课程、朗文POCKETS? 课程、朗文BACKPACK? 课程以及朗文SUITCASE? 课程等等,13岁大的孩子推学习朗文BACKPACK? 课程,不过具体学哪一阶段课程还是带孩子去附近门店,测评一下再确定会更好一些 ⑥ 美华少儿英语的课程体系 母语教学法 运用印象式直接教学法、TPR动感教学法、交际式语言教授法、情境建构教学法实现母语教学目的,完全浸入式纯美语教学环境,教授英语语言学习的根源和规律,从小培养最纯正的英语语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课程。 快乐学习 遵循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做中学,从玩中学。让孩子在纯粹的全美式语言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快速的掌握知识点。 原汁原味的美式学科 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还能学到各种各样有趣的知识,如科学、社会、交际能力等有趣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这些有趣的知识都是用纯正的美式英语学习的,从各个方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运用互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设备,让学生浸入在全英语的环境中,打造高品质,高服务,高效益的学习中心。通过phonics, reading,和学科英语, 使孩子不仅发音正确, 阅读能力提升,更通过广泛的学科知识建立兴趣广泛,自信完整的人格。 结合儿童心理学等多方面,让小朋友从接触英文开始就掌握英文学习技巧,激发英文学习兴趣,获得学习英文的成就感,让小朋友摆脱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式。 Direct Method——母语教学法/直接教授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英语教学,而不以本身的母语为媒介的一种方法。那么既然有直接教授法,那肯定就有间接教授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们直接的区别,给一个美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看苹果的图片,美国孩子能脱口而出apple,而中国孩子呢?他脱口而出的是苹果,而不是apple, 是因为他先要在脑子里把图片转化成语言,再把母语转换成英语,用时明显要长于美国孩子,这就是直接教授法或者成为母语教授法最直接的区别。而美华少儿英语所使用的母语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完全浸入式纯英语的环境中,使用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纯正的语感和发音,让学生象掌握母语一样掌握英语的综合能力,让孩子成为英语的主人。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肢体反应法 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动作来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培养儿童听、观察和理解并即时通过肢体动作做出反应的能力。全身肢体反应法有一个最直接的优点是:孩子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运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运动智能。TPR一般用于教授动作,运动,动物等容易模仿的内容。例:stand up/sit down. CLT(Communi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交际式语言教授法/交流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讨论”的场景中,其优点是:第一,它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 它给了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机会。第三,它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它更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情境建构教学法 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他的途径有:1)生活展现情境;2)实物演示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4)音乐渲染情境:5)表演体会情境;6)语言描述情境。 Phonics——自然拼音法 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与传统英语学习法相比,效率至少提高三倍,它只须学习103个基础发音,从语音入手,让学习者对英语建立直觉音感,直接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和长期不懈地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就能让所有学习者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它避开了让孩子学习音标的烦恼,自然拼音学习法不仅不排斥“音标”,相反的还是学习“音标”的最佳前奏曲,更是英语入门的利器。 Audio-lingual Method ——视听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录音)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其主要优点: (1)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2)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⑦ 现在的少儿英语课程都有什么等级,什么课程体系 玛玛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英语基础,将主题课程共分为九个级别,分别为启蒙、起步、入门、预备、基础、进阶、初级、中级、高级,分等级学习,层层深入。 ⑧ tomabc幼儿启蒙英语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 幼儿启蒙英语的课程体系是教幼儿最基础的音标和字母,然后教幼儿新概念一英语的课文,还有部分的英语类的小游戏。 ⑨ 阿灵顿少儿英语课程体系有人知道吗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system 3-6岁 Ar--Toddlers 幼儿启蒙兴趣培养课程,寓教于乐。 轻松掌握2000个词汇,熟练英语日常回交流 6-7岁 Ar--K+ 儿童英语基答础奠定课程 在玩中学会自然拼读,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水平 7-12岁 Ar--Kids 少儿英语腾飞课程 让兴趣带着孩子们学习、听、说、读、写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英语,让未来的英语学习成绩无忧 ⑩ 叽里呱啦幼儿启蒙英语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 叽里呱啦上的启蒙英语课程是根据年龄段划分为0-1岁种子路线、1-3岁萌芽路线、3-8岁呱呱美语课这样,每个路线课程的培养目的也不同,比如种子路线就是培养孩子语音的,萌芽路线认识一些简单的生活类单词跟句子,到了呱呱美语课,就是听说读写全方面的培养了。我姐在上面给我外甥买过种子路线课程,一节课才几块,比线下早教班便宜很多。

少儿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⑴ 请问英特国际少儿英语有哪些课程体系啊 英特国际少儿英语拥有八大课程体系,分别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和学习水平而设置,内每周2次主修容课,还有天天多媒体选修课与能力拓展,课件还可以带回家练习。 分别为少儿课程、 3~6岁、6~9岁 、9~12岁 、12~15岁 、15~18岁 、三一口语 、成人零起点 、大学四级、 商务英语 、1对1VIP课 、外教1对1 课程体系。 ⑵ 皇家少儿英语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皇家少来儿英语的课程源分为幼儿课程(KING"S-STARTER)和少儿课程(KING"S-SMART)两部分,是针对中国不同年龄段孩子精心研发的课程体系。 皇家少儿英语K-SMART课程专门为7-10岁儿童设计,分为4个级别,所使用的教材是专门为英语非母语国家儿童设计的,在欧洲的英语非母语国家中已广泛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精英人才。此课程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全面训练听、说、读、写四大英语技巧,奠定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形成英语语言思维,最终使孩子具备成为国际化双语精英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学员完成SMART课程学习,可以和汇通教育集团旗下高端青少年国际教育品牌——优易美国教育实现无缝对接,铺就孩子走向世界名校之路。⑶ 美华少儿英语的课程体系 母语教学法 运用印象式直接教学法、TPR动感教学法、交际式语言教授法、情境建构教学法实现母语教学目的,完全浸入式纯美语教学环境,教授英语语言学习的根源和规律,从小培养最纯正的英语语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课程。 快乐学习 遵循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做中学,从玩中学。让孩子在纯粹的全美式语言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快速的掌握知识点。 原汁原味的美式学科 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还能学到各种各样有趣的知识,如科学、社会、交际能力等有趣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这些有趣的知识都是用纯正的美式英语学习的,从各个方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运用互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设备,让学生浸入在全英语的环境中,打造高品质,高服务,高效益的学习中心。通过phonics, reading,和学科英语, 使孩子不仅发音正确, 阅读能力提升,更通过广泛的学科知识建立兴趣广泛,自信完整的人格。 结合儿童心理学等多方面,让小朋友从接触英文开始就掌握英文学习技巧,激发英文学习兴趣,获得学习英文的成就感,让小朋友摆脱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式。 Direct Method——母语教学法/直接教授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英语教学,而不以本身的母语为媒介的一种方法。那么既然有直接教授法,那肯定就有间接教授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们直接的区别,给一个美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看苹果的图片,美国孩子能脱口而出apple,而中国孩子呢?他脱口而出的是苹果,而不是apple, 是因为他先要在脑子里把图片转化成语言,再把母语转换成英语,用时明显要长于美国孩子,这就是直接教授法或者成为母语教授法最直接的区别。而美华少儿英语所使用的母语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完全浸入式纯英语的环境中,使用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纯正的语感和发音,让学生象掌握母语一样掌握英语的综合能力,让孩子成为英语的主人。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肢体反应法 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动作来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培养儿童听、观察和理解并即时通过肢体动作做出反应的能力。全身肢体反应法有一个最直接的优点是:孩子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运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运动智能。TPR一般用于教授动作,运动,动物等容易模仿的内容。例:stand up/sit down. CLT(Communi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交际式语言教授法/交流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讨论”的场景中,其优点是:第一,它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 它给了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机会。第三,它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它更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情境建构教学法 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他的途径有:1)生活展现情境;2)实物演示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4)音乐渲染情境:5)表演体会情境;6)语言描述情境。 Phonics——自然拼音法 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与传统英语学习法相比,效率至少提高三倍,它只须学习103个基础发音,从语音入手,让学习者对英语建立直觉音感,直接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和长期不懈地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就能让所有学习者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它避开了让孩子学习音标的烦恼,自然拼音学习法不仅不排斥“音标”,相反的还是学习“音标”的最佳前奏曲,更是英语入门的利器。 Audio-lingual Method ——视听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录音)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其主要优点: (1)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2)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⑷ 我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当老师,想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网上有没有比较实用的英语教师培训课程 想要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一个上进的好老师该有的态度,首先为你的态度点赞,现在网课非常多,价格也参差不齐,其实想要提高英语水平是需要有先后顺序的,凭良心说英语要比汉语好学的多,我们是中国人,那么就可以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单词关,然后再进行语法的学习。 其实背单词死记硬背是最不科学的,可以效法学习中文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在幼儿时期学习“水”,那么我们就会用“水”这个字来组词,“水果”“水管”“水箱”“大水”“大禹治水”等等等等,那么学习英文单词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学习“province”这个词,就会接着学习“provincial,provincially”等等,那么这样被单词就是成体系的,半年下来冲击30000词汇的方法也是有的可询vvlgg666138。组成单词是要有基本词根来的,比如说-vinc- -vict-,再加上前缀或者后缀,victor就是加上了-or名词后缀,要向学习怎样能在30个小时内解决3500词频 的方法也是有的可询vvlgg666138 的课程非常棒,正确的背单词方法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按照词源词根词缀的有规律组合来记忆。 单词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再来学习语法,这样的顺序来应该是可以在半年之内系统的提高你的水平。 ⑸ 阿灵顿少儿英语课程体系有人知道吗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system 3-6岁 Ar--Toddlers 幼儿启蒙兴趣培养课程,寓教于乐。 轻松掌握2000个词汇,熟练英语日常回交流 6-7岁 Ar--K+ 儿童英语基答础奠定课程 在玩中学会自然拼读,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水平 7-12岁 Ar--Kids 少儿英语腾飞课程 让兴趣带着孩子们学习、听、说、读、写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英语,让未来的英语学习成绩无忧 ⑹ 现在的少儿英语课程都有什么等级,什么课程体系 玛玛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英语基础,将主题课程共分为九个级别,分别为启蒙、起步、入门、预备、基础、进阶、初级、中级、高级,分等级学习,层层深入。 ⑺ 听说长春有家朗训少儿英语谁能帮我介绍下他们的课程体系,谢啦 最近不 是挺流行一个电¥话上课的班么 听人家说挺好的啊,针对性很强 大家都喜版欢这种上课方权式 就是一对一上课的 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自觉性也有促进 上课会更加专心去听讲,你看孩子喜欢不咯 有免费体验课程的吧 //hi./663735834/blog/item/d4f479a470d3389b461064a8 ⑻ 清华少儿英语怎么样 你要找清华少儿英语啊?这边有很多的。不知道你的英语基础以及学习目的,我给你几个建议吧,反正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无外乎那么几个~ 比如要短期加强培训,考雅思、托福、四六级之类可以看新东方、环球雅思之类的,都有相应设置的笔试单项强化的课程,对考试还是很有效的。比如要练口语运用能力的话,建议找个好的平台,可以三五个人上课多交流,比如英孚、华尔街,都是小班的课了。 如果预算和时间都比较紧的话,其实可以考虑下乐知在线英语了,他们的课程全部公开上课先免费旁听系统学习下,如果需要和老师交流互动再考虑报名就好了。 希望能帮到你了。 ⑼ 合肥智谷哈佛少儿英语课程体系有什么特色 不了解不好做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一、创业逻辑思维的内涵:创业逻辑思维是创造性行动的逻辑思维办法,是挑战与创造未知全球的办法,是用自身的想法去支配资源,放大自身能量的逻辑思维。二、创业逻辑思维的特征:形成成本费用逻辑思维即是形成基于成本费用概念的科学决策逻辑思维。成功的公司家都有强烈的成本费用观念。相关介绍: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设计论文

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设计论文   随着世界药学教育发展和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作为医学和药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临床药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中坚力量。临床药学工作以“病人至上”为基本理念,以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为基础理论知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药师深人临床、参与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保证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目的。基于此,临床药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及其工作模式转变的必然阶段。作为这一工作的执行者,临床药师应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也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重塑职业形象、提升专业价值的大好时机。   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虽然从人数上对临床药师的数量进行了硬性规定,但目前形势并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国家对医疗机构临床药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临床药师提高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愿望比较强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短板。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按学科分类设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实践培训,毕业后能够基本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   1.1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起步较晚。截至2014年,仅有39所院校具有开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资格,招生数量较少,且大多数学制仅五年,临床药学知识的质量和结构亟待完善;药学本科在我国高校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招生数额较大,作为最主流的药学类本科教育专业,其毕业生是目前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生源,生源质量总体欠佳。   1.2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背景   药学类本科专业招生单位有医药院校,也有综合性大学甚至农学院等,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院校化学类、药学类课程和机能学课程群均有开设,但质量参差不齐。药学专业开设在医科院校的,化学类和药学类课程较为薄弱,但机能学课程群的开设可能较为齐全;而开设在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的,则可能更倾向于药物研发相关的课程,对机能学课程群则重视不够。总体感觉是我国大多数药学生接受的是药学通识教育,课程很多很全面,但深度和精度严重不足,就业导向不明;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化学和药学类知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复杂,知识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1.3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尚未设立美国为代表的6—8年制的Pharm D培养模式,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则需要充当相对应的角色。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毕业生应能做到“懂医精药”,日后能与临床医生并肩战斗,在药物治疗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而不是仅仅辅助医生工作。因此,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和实践训练非常重要。学生应具备社会学类知识,更应具备药学和医学知识,并需要在临床实践至少2年时间。   根据目前国内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本校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必修课中除了开设临床药物治疗学,还开设了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药品资讯及文献评估、药物流行病学与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计量学、药学服务技巧等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其中的核心,其与医学课程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学生要掌握药物治疗学,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仅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办学标准中设置有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这方面的内容在药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中很少涉及,而研究生阶段理论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单独开设单纯的.临床医学科目,对于四年制药学本科毕业的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基础很薄弱。如何在核心理论课程学习以及药物服务实践中培养临床思维,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教学角度来看,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研究生应着重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    2PBL教学的优势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套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模式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学习,积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PBL教学主要是基于临床病例,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采取启发式教育,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能力。临床药学的教学与临床医学既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临床药学同样有很多临床案例可以进行分析、讨论。因此,可以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比较成熟的PBL教学法引入到临床药学的教育之中。   PBL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自主性。其次,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和口头表达能力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第三,它不仅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克服了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被动性和完全独立学习的片面性,使学生构建起自己全面的学习体系,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PBL教学优势显著,但也有其局限性。以临床问题为主导而取消了基础学科的教学,将导致部分临床推理能力及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小班教学方式也需要庞大的教师队伍。不过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较少,比较适合小班教学,该问题对研究生教育来说影响不大;同时,作为已经过大学四年学习的研究生来说,应该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些有利条件为临床药学核心课程引入PBL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基于PBL教学的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   作为未来的药物治疗专家,其核心能力在于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力。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由外到内分别为基础课程、药学课程、基础与临床衔接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和高级药学实践。最外围是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类课程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和机能学课程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第二层次为药学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等;第三层次多为衔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为目的,分社会科学与临床科学两个方面,社会科学包括药事管理学、药物经济学、人际交流与沟通、伦理学等课程,临床科学类包括临床药理学、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药品资讯及文献评估、药物流行病学与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计量学、药学服务技巧等课程。第四层次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和高级药学实践,以系统疾病为主线学习疾病的药物治疗,并在医院进行药学服务相关工作的实习。   我国攻读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的临床知识普遍较薄弱,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和实践培训,尽快査遗补缺,能够基本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选择最核心的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切入点,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可以考虑推广到其他的次核心课程。具体实施路线如下:①以基于人体系统的药物治疗学为主线,围绕人体的八大系统,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均有一个由药理学教师、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教师小组,负责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堂,要在课后完成阅读、思考和讨论等任务。②每个专题上课前两周,由教师抛出案例,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此同时提供参考书目,方便学生系统地自主学习基础知识。③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出现某些学生“随大流”,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第二次上课前一周抽签决定分组(3—4人7组),并由导师指派其中一组准备PPT。④在第三次上课的课堂上,被指派的小组向其他人讲解应涉及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内容。讲解完后,小组成员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提问。教师对该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进行总结、补充相关知识。进而教师提供一些新的相关临床用药案例,供分组讨论,进一步加深印象和推进学习。⑤第四次课为该专题的总结,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进行。    4结语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成效有目共睹,优质高效的临床药学教育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从规模和质量都有更迫切的愿望。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我国正在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药学专业硕士是我国药学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但由于目前药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造成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知识较薄弱的问题,对培养质量有一定影响。   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比较流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在药学教育上的应用并不多见。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跨界学科,既属于药学类学科,又兼有临床医学的特点和内容,因此,在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引入PBL教学法,以系统疾病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糅合成一体,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课堂内外同时进行,让学生融会贯通,既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缩短职业适应期、及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将大有裨益。 ;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体系一般都是什么样的?

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裨益。

民事诉讼法课程体系是什么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理论部分,包括民事诉讼的相关概念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等内容;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包括民事诉讼的管辖、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三、一般案件进入一审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当事人对一审程序不服提出上诉的,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审程序终结以后,当事人不及时履行判决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如果在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认为该审判确有错误的,案件还可进入审判监督程序,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主体程序,一定要注意把握。四、有些特别的诉讼进入特殊程序;这是在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等主体诉讼程序外的一些特殊的程序,包括特别程序(含选民资格案和非诉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这些特殊的程序也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的内容。五、在对这些程序进行掌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程序掌握与一些程序相关的知识,包括诉讼中的证据、法院在诉讼中的调解、诉讼的保障制度、诉讼的期间、送达和费用的承担等内容。扩展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2、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关于民事诉讼法解释、适用的学科。它包括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各种具体制度,民事执行等内容。从该课程的结构来看,可以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总则主要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分则主要是各种具体程序。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中应当注意理论问题与实践的结合。参考资料来源:1、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清华大学法学院 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

分析当前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论文

分析当前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论文    一、引言   专业硕士又被称为应用型硕士,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硕士类型。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对于专业硕士的定位认识在发生改变。作为人才培养形式,专业硕士具有和学术型硕士同样的培养水平。从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对于专业硕士的定位来看,将其定位为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强调其应用性。自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5年专业硕士的招生量基本上与学术型硕士的招生量持平。两种研究生均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格局目前已经在中国形成。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类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金融专硕)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自2010年1月教育部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招生单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3月份,获得金融专硕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超过了100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在培养金融专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是每一个培养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金融专硕与金融学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差异分析   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与分析,主要可以从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展开。金融专硕的培养方式应当与学术型金融专业研究生(简称金融学硕)具有明显差别,否则其学位的设置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形式,金融专硕具有和金融学硕同样的培养水平,只不过类型不同,培养的侧重有所差异。一般而言,金融专硕更加强调的是其培养方式的“实践性”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金融学硕更强调的是其培养方式的“理论性”,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金融专硕而言,相对于金融学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目标体现出了更强的应用性   从教育部颁布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来看,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应用性。在培养目标中一方面要求金融专硕具有较强的金融理论知识,熟悉融资交易的技术方法、金融产品的设计与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要求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政治素质,并将这种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金融专硕是一种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不难看出,和其他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一样,金融专硕更加侧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种学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明显高于金融本科,也区别于金融学硕。为了强调与生产实际的对接,目前金融专硕的培养年限相对金融学硕而言较短,全日制金融专硕培养年限一般为2-2.5年,而全日制金融学硕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    (二)双导师制度得到普遍应用   与金融学硕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双导师制度。目前,金融学硕培养过程中主要是由校内在编导师进行指导与培养,但教育部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2009年发文明确指出要建立专业学位的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校外导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参与金融专硕的实习与实践,项目研究与论文的多个环节之中。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在金融一线部门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应当与校内导师共为导师,共同承担金融专硕的培养工作。    (三)案例设置与实践在课程设置中地位更加突出   从以上的培养目标差异可以看出,相对于金融学硕,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上对于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更为注重。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载体,案例教学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大有裨益。通过案例教学,使得金融专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具体金融实例相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任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教学满足感也会得到加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金融专硕以后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金融实践部门,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可以使得金融专硕在尚未完全走出校门,就可以学以致用,将专业金融知识实践化。相对应的是金融学硕更加强调对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实践要求相对较低。    (四)形式的多样化在金融专硕培养中体现明显   从学位论文对比来看,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金融专硕论文应当体现多样化的形式,要求金融专硕在论文中要更加紧密地结合金融实践,可以采用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主要是要体现金融专硕运用金融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具体金融问题的能力。答辩形式也可以采取多元方式,要求答辩组成员必须要有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家^。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学硕的学位论文更突出理论性与思想性,强调方法的合理性,答辩评委来源主要是高校与科研院所。   由此可以看出,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是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的是解决金融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金融专硕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三、当前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结构不均衡,课程体系欠合理   总体来看,各个学校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由于学校的差别而存在差别,但这种课程设计都要遵循国家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五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必修环节(如读书报告、专业外语、开题报告等)、选修课、实践环节等。一般整个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35-40学分,从课程结构来看,理论课程一般占28-35学分,实践课程只占5-8学分。从课程结构来看,实践课程明显偏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目前这种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定位不相匹配。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金融专硕进行的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偏重于应用创新研究。   金融专硕课程体系的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实践领域对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的实现,进而直接影响到金融专硕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课程应当最终是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工具,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金融专硕的课程涵盖金融基本理论、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务分析等多个层面。由于金融产品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是近年来才兴起的金融分支,因而,相应的师资队伍相对缺乏。有些高校甚至错误地认为,如果在专业学位硕士中设置这些课程,不但教学内容相对较难,而且对很多将来在金融一线工作的学生而言会显得枯燥无味,这造成了理论课程的金融实践指导性下降。    (二)教材建设滞后,配套师资支持不够   合理有效的金融专硕教材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这种教材的建设应当根据金融实践与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由于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实践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在金融专硕的教材建设中,普遍反映出教材的更新速度与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脱节,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政策变化较快的证券投资、金融工程领域最新教材尤其欠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来看,普遍缺乏实践型老师。相当—部分教师,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完全在学校进行,对于整个金融业务的流程缺乏实践方面的认识,对新的金融创新工具与衍生产品不敏感,缺乏必要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0同时,高校中金融专硕的任课老师往往也承担金融学硕的教学任务,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由同一教师承担,造成了任课教师面临实践环节知识的更新。此外,由于经费、人员编制、人员素质等问题,使得吸收金融实务操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其结果就是教材更新速速变慢。二是由于金融专硕是从2011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相关教材正在建设中,这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部分金融专硕使用的教材偏重于理论、新的金融案例不够多,与金融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三)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力度不够   作为高级金融应用人才,实践教学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是其重要的培养环节,也是区分于金融学硕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各个高校虽然在加强金融专硕的实践环节上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从目前实际实施过程中,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仍然是远远不能满足金融专硕教学实践的需求。没有实践环节的加强,金融专硕在进入金融就业市场中竞争力就难以得到体现。现阶段,如何建立聘请校外导师的有效机制,如何实现产学研的订单式培养,按照金融市场的需求设置课程,如何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是摆在金融专硕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四)课程监管与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对于金融专硕而言,对于课程的有效评价与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多数高校在金融专硕的课程评估体系方面是有所不足的。如在保障服务方面,许多高校还是将金融专硕培养的定位低于金融学硕,将金融专硕与金融学硕的培养方式相混淆,甚至有的高校将金融专硕作为学校创收的一个项目。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对于金融专硕培养如何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符合金融专硕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评价机制H。这种情况的出现将大大影响到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    四、基于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课程体系构建    (一)能力与能力框架   能力是为能够完成某项活动必要条件的各种特征综合。金融专硕的能力可以从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综合框架分析。专业能力是金融专硕具备的能以学习成果表现的潜在能力,如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技能、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等,是胜任能力培养的基础。胜任能力是金融专硕通过行动展示出来的在金融工作环境中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4。关于能力框架,相关学者的观点有所差异,如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而多因素理论则认为智力结构是由多因素构成的,这些单个因素形成自由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的能力。借鉴相关理论,结合当前社会对金融专硕的能力需求,本文采用多因素-能力要素模式,构建一个由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组成的三维系统的金融专硕的能力框架。    (二)基于能力框架的金融专硕课程体系的改进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基于目前的金融专硕教学的不足,要立足实践,合理分析学生的需求,强调多种方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是由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题讲座等多方法所构成的系统。这些将大大提升金融专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加强案例分析。   为了达到与金融学硕不同的培养目标,在金融专硕的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突出金融理论在金融实践的应用,收集典型金融案例与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案例储备。同时,将案例教学应用到金融专硕中,可以按照案例-分析-引导-解决的模式与课堂讲授内容相互交映。这种方式的案例教学与传统的金融学硕的案例分析有明显不同,既可以使得学生增加了对金融现实问题的敏感度,也强化了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把握,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增加对金融实际问题的思考都大有帮助。   (2)增加课题讨论。   金融专硕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针对性。针对金融专硕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进度,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金融专硕在课前形成有关的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分解和分配,进行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查询与收集,指出理论研究和金融实务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专题讨论的次数,通过相关的讨论,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进行内在理论的讲授。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金融专硕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既有助于激发金融专硕的学习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够锻炼金融专硕对于文献和资料收集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3)多举办专题讲座。   通过举办高水平的金融专题讲座,对于金融专硕的宏观金融思维的培养,金融知识面的扩大,获取最前沿的金融信息与方法都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时,可以考虑多在从事金融实务中的专家中进行选择。   (4)强化金融模拟训练。   由于各个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金融业务都进行实习。此时,通过与金融实际部门相关的模拟训练就变得重要起来。这种模拟训练将金融理论知识学习、思维的提高,金融技能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金融专硕的学习兴趣,促进金融实践技能的提高。如讲授证券投资相关课程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在线的模拟期货交易操作、股票实验系统等,这样就能够使得金融专硕在加深对于证券期货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为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打下基础。   2.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金融专硕培养的“无缝对接”。   首先,可以考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金融专硕要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请进来”主要是可以考虑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多请就职于金融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从而改进金融专硕在实践过程的不足;“走出去”指的是金融专硕进入金融机构观摩与实习,进行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包括将相关一直从事理论研究的高校金融学老师送到金融机构进行岗位锻炼,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金融经验水平。   其次,高校可以与地方企业联合进行金融专硕的培养,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高校可以将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资源与金融企业的软硬件和场所相结合,共同培养高级金融专硕人才。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高金融专硕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双蠃局面。   3.积极推行双导师制。   与金融学硕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双导师制度。校外的专业导师长期从事金融方面的业务,实践经验丰富,而实践能力是金融专硕所需要的。高校应当从金融实践领域中吸收部分高水平的从业者担任金融专硕的课程讲授与学习指导,聘任为现场导师,构建双导师型的师资结构。   校外导师更多的是进行金融实践与论文选题的指导,同时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金融课程也可以交由校外导师讲授。双导师制可以将校内和校外导师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金融专硕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校内的系统学习与校外的金融实践,认真吸收不同类型导师的知识和经验,真正做到将所学到的金融理论知识进行提升,使得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是多方共蠃的重要举措。在实行双导师的时候,可以考虑形成专业培养导师组,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业内专家学者组成。培养方案制定、招生面试、案例教学、论文指导等各个环节重大事项,由导师组集体确定。同时,由于具有自身的学科综合优势以及与金融单位进行长期合作的基础,高校同时可以将金融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金融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   4.进一步完善金融专硕的教育督导机制。   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更要求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为此,对于高校金融专硕的考核评估机制应当体现出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对于金融基础知识的考核上,课堂学习仍然是基本的学习模式,相应的考核主要对金融专硕在金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金融学科前沿的了解度上。而从应用性的角度考核,更多地立足于提高金融专硕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主要通过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来考评。金融专硕的学位论文的考核应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意味着其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金融专硕的学位论文可以是毕业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形式。    五、结论    (一)金融专硕培养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专硕的实践能力培养。然而要使得课程体系发挥最大效应,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教学方法和课程的改革、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考核机制的完善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专硕的能力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这就意味着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内可以相对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是必须的。因此,基于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以适应新的变化。 ;

论述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

论述关于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    论文 关键词: 语文 教学法 完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革新    论文 摘要: 师范院校语科教学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完善师范类课程体系;大力调整 语文 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密切联系、加强和教法研究。      从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各科教授法”伊始, 语文 学科教学法历经多个阶段,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没有摆脱困境,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学科教学法是与专业知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统摄与整合作用,有助于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和提升。笔者依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实习指导经历,认为师范院校 语文 教学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师范教育课程。目前 语文 教学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矛盾。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中的教育专业课程历来是教育学、学、学科教学法加教育实习。有教育门类的一级学和心理学,却很少设置二级学科中的相关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作为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关系不密切;教学法课程关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但又与教育学、心理学联系脱节,甚至有些内容相矛盾。多数高校沿用一贯的老三门体系,即教育学、心理学和 语文 教学法三门,学术性不强、师范性不强,这与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严重背离,很难起到促进教育发展适应需求的作用。纵观国外师范教育,可以发现美国的师范教育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师范性和学术性得到了强化;而我们的师范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恰恰相反,学术性没有增强多少,师范性却被弱化了。二是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被处于边缘地位,课程比例过低。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可概括为:比重小、内容窄、课时少、实用性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科学课时量仅及1/4。这与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要求相距甚远。三是师范生教学常规和基本功不过关,导致师范生难以被接受单位接纳。根据多年的实习带队,发现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有以下问题:教学目标游移不定,教学内容轻重不分;教学过程失控无序,教学思路混乱不清;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口语颠三倒四,教学板书杂乱无章;课堂教学目中无人,教学过程机械死板,缺少灵活变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反应了师范教育中的问题,尤其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常规不过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适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革新。   首先,完善师范教育类课程体系。在公共课程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针对师范生增加教学论和课程论课程,或者把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调整为与学校教学相关的教育和学习心理理论;同时加大课时量,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为此安顺学院选择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和陈奇、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满足课程革新的需要。这两部书改变了一般心理学的体例,内容上重点围绕教学展开,对师范生掌握教学和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学方面,我们选择了课程论、教学论的一些理论课程。诸如李方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使师范生从理论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理念,紧紧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压缩和精简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顺序上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编排次序,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有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大力调整 语文 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语文 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 语文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要联系当前的 语文 课程改革,达到引导师范生从理论上明确,从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技能方面过关。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师范生掌握普通话、硬笔字和简笔画三种功夫。这三项基本技能由普通话课程、书法课程等公共课来完成。通过这两门课程奠定学生基本功,在课程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中小学课程内容来训练。学生掌握了理论后,主要以中小学 语文 课文的内容进行训练,公共课教师和教法课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训练及评估。 语文 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 语文 教育简史、 语文 课程改革、 语文 课程理论及 语文 教学理论,使师范生打下 语文 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另设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训练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技能,采用科研式教学和微格教学。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 语文 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两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第三,密切联系基础、加强和教法研究。学校要为此设立业务联系交流的平台,中教法教师必须深深扎根于本专业教学系的土壤之中,以此为基点,向下将触角伸向基层中小学,研究,向上敏锐地捕捉与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如此方可根深叶茂。语科教学法教师一旦脱离了本专业教学系,作为一个“局外人”,无论如何不可能一如身在其中那样全面真切地感受和了解本专业教学的状况和细微变化,就不可能有效地对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起到协调沟通、整合统摄的作用,势必造成学科教学法教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研究不同程度的游离与错位。重视教育实习作用的发挥,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彩排和预演,学科教学法教学只有通过教育实习的实战演练,并根据情况查漏补缺,才有可能提高实用效果。目前教育实习的举步维艰和困难重重,成为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性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科教学法的教学和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语文 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 语文 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教育见习内容是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 语文 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 语文 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见习,让学生与中学 语文 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教学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第二,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   第三,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 语文 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 语文 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 语文 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 语文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出版社,2006.   [2]王克勤,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3]马银成.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1).   [4]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 语文 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建华.关于高师 语文 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开发_课程体系的构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部课程改革设立的新的教学实践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将综合实践课程与校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形成特色,是我们各个学校今后长足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研究内容。研究如何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性质和作用。   1.“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基础   我们应该首先明白校本课程的属性和地位。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指同一国家课程方案内的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方案对三类课程的具体设置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思想,也就是对“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国家、地方与学校分享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课程责任。之所以说校本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主要是从“谁”即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组织教师(主体是教师)或其他人士根据相关的政策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它属于动态管理课程。形成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高境界,当然,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整合学校实际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本校,形成体系,像经营品牌一样打造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最忌讳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学校创新并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   2.“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发展研究方向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方面,如何充分地发挥学校、教师的自身优势形成自己校本课程,并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是校本课程特色发展的方向。农村小学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和新型农业科技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我们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实践能力、研究习惯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上做文章。每个学校都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环境,通过认真的研究的探讨立足本地实际,在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对比和宣传中,加大挖掘力度,不仅学生的劳动习惯、研究能力、实验精神和科学意识得到提高,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的办学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的紧密结合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最强动力支持。   3.“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价值研究取向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必要的价值,它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它能否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有的学校可能学校学农实验基地,通过多年的种植管理和研究实验,我们可以开发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我们的实践活动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课题,我们的资源丰富,应该以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劳动技术教育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劳动技术素养为着眼点,通过访问、座谈、观察、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利用,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传承地方特色劳技、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从而开发和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一校一品牌的劳技教育特色课程,学生以此校本教材为载体。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体验,掌握一般的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劳动技术素养和劳动情感,服务于产生、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劳技教育特色。以劳动来传承和弘扬地方劳技人文积淀,促进乡土经济发展。   (2)通过劳动校本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热爱劳动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劳动技术意识。   (3)通过劳动活动,了解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和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劳动与技术活动,在劳动中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4)通过体验和探究实践,会进行简单的乡土劳动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5)通过教学实践,注意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劳动技术相联系的乡土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关热爱家乡的意识。   (6)面向农村,面向未来,服务家庭,注重发展,探索一条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新型劳动后备军的新路子。   4. “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实施手段   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价值,于是我们就应该在建设和实施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下两个价值取向。   4.1 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是新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的高级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实验体系,为学生研究搭建了崭新的研究平台。应该建立五个研究平台.(1)参与劳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2)科学研究平台:包括观测植物种子发芽率的研究,植物种子发芽时间和发芽效果的研究。种植研究:研究用何种种植工具和其种植后的效果。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及使用矮壮素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对比研究:通过种植对比实验,得出学生的研究结果,写出学生自己心中比较好的农作物品名。(3)专家验证平台:学生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的验证和有经验农民的指导,总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与专家验证是否存在的误差,从而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4)品种多样研究平台:不仅对自己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还要对相关的物种或者品种进行研究,拓宽研究空间。(5)收获喜悦平台:实验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体验成功的价值,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研究意识,最终形成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高质量的基础。如:土壤湿度和墒情的研究、新科技农药的使用与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研究、抗倒伏的研究、农作物品质的研究、产量的研究、新品种开发的研究、市场营销的研究等等,每项研究都有观察记录,学生通过日记交流、研究感想和图形资料的对比等多种途径进行。学生还可以成为“科技种田”的小小宣传员,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这些研究看起来很难,但是将它融入实践,通过学生亲自的观察、对比和专家的指导等研究手段,是予教于乐、乐中有趣的学习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最佳学习方式。   4.2 实践能力的形成。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现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的品质明显下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伴随着学校科学的学生实践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研究实践中如:耕地、播种、锄草、施肥、田间管理、收获、营销、测量、调查、生产、观察、记录等等,学生知道了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施肥;玉米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途径和用途,还能研究出哪些新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实践的极大动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实践意识得到形成,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当然,我们的研究应该按照学校事先研究的步骤进行的,校本课程不仅有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要有研究思路和自己特有的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深入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内涵,为培养具有实践、研究、开发与创新素质的学生而努力,为教师创建开放式教学和发挥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我们校本课程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05-28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课程体系的意义?

1)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我国中学课程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和体系下进行,没有什么变更或创新,这就造成国家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合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注重实际情况和需要,弥补了国家课程在从高级层次推行到低级层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的要求。 (2)减轻学生的压力。目前学生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为升学而竞争,每天都沉浸于各学科的习题之中,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们学习课程的范围,学习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科目而设,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几乎没有。校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这样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4)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育管理中一种权力的下放”,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如何打造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

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要了解培训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同时要了解企业自身培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样才便于着手去做相应的工作。1、培训体系的构成·培训组织机构:是指企业培训组织的结构设置.包括培训组织的层级、人员的配备、培训部门人员的职责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培训课程体系:是指企业是否有自己的课程资料数据库,是针对公司业务的需求或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课程设计、规划及配置。·讲师队伍建设:包括企业的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资源、企业教练、辅导员队伍等。·培训支持体系:是企业保障培训实施与管理所涉及的其他环节或内容,可以把它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部分:软件系统是指培训管理的流程、政策以及制度等;而硬件系统是指培训的设施、器具、培训管理的系统等。2.如何建立培训体系不同的企业之间,无论公司的文化、发展战略,还是人员规模、行业领域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与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等密切统一起来。在建立培训体系时,除了搞清楚培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和本企业的培训现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密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现况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公司经营目标,以实现公司、股东、员工、客户乃至社会的共赢。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公司的实际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为公司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例如,有些从事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从人力资源的政策上,为员工发展设置了技术职和管理职两个不同的职业通道。专业技术好的员工,可以选择走技术通道,从技术员一直到高工或总工之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级别。这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设计上,不但要考虑管理职通用的管理类课程,同时还要根据技术方面的要求,设计不同层级和不同水平的专业课程。(2)要维持层级和职能上的均衡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骨干员工和核心人力相对接受培训要多一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员工的培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保证每个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去考虑。纵向是要考虑从新员工到高层之间各个不同的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的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指的是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以此寻找培训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如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考虑了,每个级别和每个岗位基本就不会遗漏。在分析上面的因素之后,培训部门还要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建立资料库,收集和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料,包括讲师的课件、教案以及学员用的教材等,经过不断改进和积累。变成有公司自己特色的课程。如果不做这项工作,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体系,就无法建立起来。有的企业常做无为的劳动,前任员工一走人。一切就要从头再来。为避免这样的恶果,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有效的培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3)征询有关部门的建议和要求培训体系的建立,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首先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一定要上下达成一个共识。以开发和设计职能部门的培训课程为例,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培训需求和能力的要求都不相同。在开展业务时,员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肯定要比培训部门更加清楚,因此,一定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了解和把握不同部门的培训需求。在调查培训需求时,所谓的职务分析,就是要明确各个岗位及各级别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根据培训对象开发出不同的课程。有的公司采用胜任力模型来了解员工目前的能力状况,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基层、中层、高层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时,就要考虑到对他们不同的能力要求。基层管理者也要带团队,但事务性工作和亲自做事的比例要多一些,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中层管理者不但要管事、做事,而且管人的比例也提高了,所以在管理能力上要求更高,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腰部,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层管理者如何培训,将在“公司的脊梁——中层管理者培训”中具体介绍);高层是企业的领头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如果不加分析就盲目地设计课程或实施培训,结果必定不会理想。(4)制订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有的公司建立了一些培训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位,这和公司的文化也不无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训对象的选拔,如果制订培训的积分制度,要求每个员工的培训积分都要达到公司制订的要求,并且和员工的考核、晋升挂钩,就可以防止和避免“替代”培训的现象,可以让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都能按时参加相应的培训。以建设内部讲师队伍为例,内部讲师的安心授课同样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多数企业的内部讲师通常是兼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讲课是额外的任务,所以有的内部讲师的直属上司就不愿意放人,担心“不务正业,会影响部门工作。有一个员工很愿意做公司内部的讲师,课讲得也不错,但他的上司很不支持,每次这个员工去授课,上司的语言和表情都让他觉得难受,好像自己真的是去做不务正业的事。最终这个公司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内部讲师——他辞职了。因此,企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制度,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员工担任内部讲师。同时,要营造上下认同的文化,不但让讲师自己感到做讲师光荣,也要让部门领导感到骄傲,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培训顺利地开展下去。(5)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为自己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公司,给员工提供的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就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有的企业面临内部重要的岗位有空缺时,首先考虑在内部进行选拔,这样就给有能力的员工或愿意挑战新岗位的员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再结合本岗位的职务要求提供相应的职能培训,这也是留住好员工的方法之一。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尚未建立培训体系,或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的企业,要一步步地积累资源。在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培训支持的硬件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专职或兼职的培训管理员可以着手去积累培训资源和开始软件体系的建设。比如,在引进外部课程后,思考一下能否经过改善,将其转变成公司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慢慢把课程体系搭建起来,之后开始讲师体系的建设。当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也可同步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国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通过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型复合人才。综上所述,本文将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增强高校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业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更加广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始逐渐发展成本应用性较高的学科,也作为我国理工科的主要专业之一。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由于不同高校存在不同的教育侧重点、教学背景,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众多。    一、业务与程序概念解析   众所周知,买东西需要去超市,汇款需要去银行,这种都属于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普及程度愈加广泛,这些业务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例如网上购物、网上转账等,互联网开展类似业务的目的便是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通常来讲,互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用户利用平台的显现界面实现各类操作。因此互联网各项业务的主要支撑为后台、数据与程序的开发,用户主要作为业务的享用者。从狭义方面来看,在这之中的业务内涵为企业将生产完成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与展示[1],借助后台管理系统的运行,可实现对业务员的远程管理,将产品的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将市场不断扩大与开发。另一方面,对于程序来说,程序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主要基础,例如用户的登录注册等操作,程序必须拥有高效性、容错性等特征,程序若想完成需要累积一定量的知识,也可以看做为业务由大量的程序共同运行才能完成。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将业务可以实现的先后顺序作为基础,将相关知识点合理排列。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教育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服务,还需要与社会实践互相结合,使教育能够更加现代化,从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应将重视基础、凸显特色、重视实用作为教学指导方针,还需要制定明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1)需要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应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的综合素养。(2)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进入相关领域进行就业,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可以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设计、开发等工作。(3)应具备对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等相关能力。(4)学生要具备学习主观能动性,掌握基础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能力,使自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与学科发展相符。    三、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网上冲浪作为早已被人们熟知的词语,很多人每天都会进行这种操作。用户利用PC、笔记本、手机等各类终端,使用网络对各项业务进行办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日常行为。完成任何业务都需要两个角色共同进行,其中包含业务服务的提供者,例如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运营商[2]。另外还有业务享用者,也可以看做为业务需求者。任何业务都与计算机与网络相关,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业务部署-实施-享用这个过程的全部知识,还应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解决。因此只有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获得提升。   (一)业务实施过程   在业务部署、享用的步骤方面,也可以将其看作为业务实施的过程,主要包含基础部分、网络通信等。第一,基础部分。包含基础设施、设备、理论等。设施方面为机房、机柜等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多方面知识。基础设备方面含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基础理论意为与基础设备相关的电子电路、计算机的分析等方面知识。第二,通信网络。其中包含各种服务器网络的构建接入与安全性。网络的构建指防火墙、路由器等各种设备搭建,可以为业务提供平台或服务通信网络。在进行服务器的接入安全时,会防止木马或病毒的攻击。第三,服务器。其中包含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只有将各种服务器进行合理配置与维护才能使各项业务进展顺利。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若是想完成一项网上业务需要使用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要对业务的整个流程熟知,还需要将业务中涉及的多方面知识充分掌握。   (二)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完全掌握,可以对各项业务熟练操作与实施,本文将对各个业务实施步骤的重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基础,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在业务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对于互联网的业务方面,业务无论是在部署还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基础、网络通信、服务器、程序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需要指定的程序提供支持,程序需要由大量的知识点共同组成,这些知识点也会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同课程。对于业务的实施基础部分[3],机房环境的建设知识内容包含机房电路布置、硬件设备采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其中还有电路、二极管等相关知识,与知识点互相对应的课程为电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等。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的部分会设计到的程序有机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连线等方面,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为局域网课程、服务器安装与设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网络技术课程、网络实践课程等。在程序方面会涉及到的程序为对相关功能的开发代码、调试代码等,其中包含Web数据库课程、软件课程、计算机构成原理等课程。   对于用户接口部分会设计到用户界面、网站开发等程序,会涉及到HTML课程、CSS课程、网站规划课程、平面设计等课程。其他的业务实施部分也可以将本文的方法进行排列即可。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将业务的部署与应用过程作为基础,还应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基础部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   网络通信与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技术与实践。程序:WebService应用与开发、软件工程、汇编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用户接口:平面设计基础、产品心理学、用户心理学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终端: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通过这些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需要确保相关课程的学习与业务实施过程相符,才能构建出更加完善、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使现代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获得提升。    四、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近几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因此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系统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约束,符合业务流程的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晓龙,耿方方.基于业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4(8):72-74.   [2]郭川军.金融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135-137.   [3]郭银章,曾建潮.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6-9. ;

课程体系是什么

一 什么是课程体系 答: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二 课程体系是什么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 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你的看下,这个是国培机构多年沉积下来 的担保课程体系: 担保短期培训班:(这个部分由于内容太多,详细可以国培机构网站上找到) 业务实操系列 经营管理系列 担保中长期培训班: 财政学专业融资担保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三 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是什么意思 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1、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2、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课程体系是什么扩展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 *** ,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四 课程体系是什么 一个抄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袭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 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你的看下,这个是国培机构多年沉积下来 的担保课程体系: 担保短期培训班:(这个部分由于内容太多,详细可以国培机构网站上找到) u2022业务实操系列 u2022经营管理系列 担保中长期培训班: u2022财政学专业融资担保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u2022全国担保行业总裁EMBA课程研修班 五 课程体系是什么它与专业什么关系又与学科什么关系 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际上,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三种解释。 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 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 学科:第一种含义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 *** 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的第二种含义: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 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又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的差异。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 一、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二、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人”的介入,专业活动不可能完成。 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 学科和专业经常容易为人们所混淆。专业往往被人们等同于二级学科。 六 课程体系是什么它与专业什么关系又与学科什么关系 学科门类是指专业所属的性质,如工科,理科,经济类,管理类等等。在大的大学,系和专业内是一容种概念,如金融系也称金融专业,但在小的大学,或大专学校中“系”相当于大的大学的“学院”,如南财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等同于南财金融学院金融系《大的大学》,南工院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专科学校》,至于课程就是你所在专业所上的课的种类,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什么的。 七 课程体系是什么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否合 理直接关系到培养属人才的质量。可以你的看下,这个是国培机构多年沉积下来 的担保课程体系: 担保短期培训班:(这个部分由于内容太多,详细可以国培机构网站上找到) 业务实操系列 经营管理系列 担保中长期培训班: 财政学专业融资担保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全国担保行业总裁EMBA课程研修班 八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是指什么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结构的分析 (一)学前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类型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开设课程类型,笔者根据课程所呈现的性质,分为基础、游戏和特色这三个类型。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展的课程当中,大多数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基础课程是以主题教学活动为主,分科教学为辅,部分幼儿园是以领域教学作为基础课程。关于游戏课程的开设,较多的开展区域活动、创造型的游戏和教学游戏,比例较大的是教学游戏。而且,大多数的学前教育机构都开设了自己的特色课程,特色教育课程多以艺术教育课程为主,还有一些阅读和英语相关内容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机构开设课程的课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课时要求没有一个统一的硬性规定,所以每个幼儿园的课时都有所差别。但是从整体的角度看,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课时比重较高的课程是基础课程,也是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趋势,一般在一天两次的程度。大多存在差异的课时是在游戏课程和特色课程这二者上。 三、关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结构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从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结构现况分析,不难看出,多元化的教育趋势已经慢慢显现出来,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也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学前教育机构在两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是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理念。理念是灵魂,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理念,才能够引导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合理,具有创新性的课程结构。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对学前教育体系的知识也处于茫然的阶段,并没有具备一个完整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体系。所以,导致对于课程理念这一概念,很多从业者并不了解。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对幼儿的教育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其需要什么,而不是像以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作为幼儿教育的标准。其次,课程结构类型的相互合作。对于课程类型的设计,是需要符合幼儿需求的,三种类型课程的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课程的效应,吸引幼儿来参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对于基础课程的设计,还是需要保持主题形式教育的主要地位,抛弃以往的教材教育,对主题形式的教育进行创新。关于游戏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幼儿主导,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学前教育机构特色课程的设计,应该以符合孩子的优点、特点,满足孩子的兴趣为设计标准。另外,特色课程作为课程类型的一部分,需要和其他两种类型课程相结合的,不应该独立存在。学前教育机构设置课程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体力等因素,要保证课时的设计是符合孩子的体力和脑力发展的,不应该强行附加在孩子的身上。尤其是集体活动,一天应该保持在三次以内。这样的课程设计,一是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不至于注意力分散和手脚忙乱。二是保证孩子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不至于一直跟从老师。而且,这样的课程设计,也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前教育机构在开展课程教育时,应该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保教结合,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在教育中,将孩子放在主导地位。 总而言之,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结构,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摸索阶段的学前教育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失败中得到教训,积累经验。从而寻求出一条适合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设计的道路,寻求真正符合以孩子为主,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教育活动课程结构的设计。 九 培训课程体系是什么 培训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制度,包括培训制度,讲师制度,考核制度,等培训体系所有的制度,以此类推,二是课程,就是每种培训都要有相应的课件,也可以理解为课程库,三是讲师,这个分为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是要有奖励制度跟随的,还有考核制度等,培训体系很庞大建议对内容针对性的讨论 十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体系 课程: 界定有“狭义”与“广义”之争,狭义的课程 主要指教学内容既教材,广义课程回是指由课程纲要答、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其他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教育环境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什么是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是什么意思

就是知识框架,围绕这个框架来教学。

包装工程的课程体系

包装工程是一个“工(程)”、“艺(术)”结合,多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学科。包装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以工为主,“工”、“艺”结合,强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等特点。包装工程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部几个部分:宽口径的工科基础这是为包装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包括数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力学基础、化学基础和工程图学等课程。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可为学生发展创造性的没计构思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学好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为学生解决一般工程问题打下扎实基础。包装技术基础与专业课也可称为包装学。材料、结构、设备和工艺等是构成包装工程的物质技术条件,也是学科的骨架。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决定了本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专业课包括: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运输包装、包装机械设计、包装印刷及包装系统设计等课程。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在包装设计中把包装的使用功能与外观功能结合起来,为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所必需的,也是达到专业规格不可或缺的成分。应包括美术基础、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图案与广告设计等课程。计算机与测试技术计算机与测试技术可为包装工程设计提供计算、分析、实验和数据处理的手段,以提高包装设计的质量、效率,并适应现代包装工程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应包括包装CAD、包装测试技术、包装自动控制等课程。相关工程类选修课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引导研究方向。包括现代设计方法,包装标准与法规、防伪包装、绿色包装、食品包装、出口商品包装等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要求而灵活安排。有些内容可以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或组成兴趣小组进行讲授。相关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以及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任何一项包装设计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应当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辨能力,学习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形成富有中国气概又有时代感的包装设计风格。以上所介绍的六类课程,构成了培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的主要框架。由此可见,包装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之广,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六类课程的基本知识,并注意发展相应能力。教学上要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坚持统一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施展其才干,还要考虑到各地各校的特点。因此,必须对课程设置充分进行研究。必修课内容应少而精,重点突出,打好基础。同时适当增加选修课及系列学术讲座,以利于扩大知识面,让学生按其所长有意识地选修一些课程,有利于在同一专业下培养出各具特长的包装人才。

[地理学人才结构与课程体系]地理学

  摘 要: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源自学科的功能,地理学的功能可概括为“究天人之故”、“经世致用”、“稻粱谋”和“修身”几个层次,地理学的独特性在于综合自然与人文、区域与全球、普遍性(空间)与独特性(地方)、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等。地理学在当前社会关注的一系列重大论题上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地理学的功能反映了社会需求,社会对地理学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的人才结构也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要兼顾学科综合特色与个人专长,要培养“干”字型人才,地理学课程体系要针对社会对地理学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也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方法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并需要加强,而专业课程则需与时俱进,应多样化,但也要规范化。   关键词:地理学;学科功能;社会需求;人才结构;课程体系      地理学近年来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招收地理学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达106所,招收专科生的高校有103所。仅山东省就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地理学类本科专业。这些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也有农、林、水、矿、地质、财经、测绘、建筑、旅游等类院校。各校的课程如何设置?这是目前我国高校“质量工程”中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源自学科的功能。因此,关于地理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先从地理学的功能谈起。      一、地理学的功能与社会需求      地理学的功能可概括为“究天人之故”、“经世致用”、“稻粱谋”、“修身”几个层次。地理学以其研究对象涉及自然与人文、区域与全球、普遍性(空间)与独特性(地方),研究方法兼顾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逻辑与形象等的特色来发挥这些功能。   “究天人之故”指认知功能,即发现和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地理学以“一套独特而一致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地理视角是一个由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综合的领域、空间表述组成的三维矩阵,其中的第一维包括地方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赖、尺度间的相互依赖,第二维包括环境动态、环境/社会动态、人类/社会动态,第三维包括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认知的方法和技术。地理学的技术主要是观测(包括野外观测、遥感、采样)技术、展示与分析(包括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可视化、空间统计学)技术。   “经世致用”指实用功能。地理学在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中可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些问题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产业布局、资源环境保育、和谐社会建设、人类健康、全球变化、教育、公共管理等。地理学“经世致用”的领域有:企业尺度的布局、选线和市场营销、区域和地方尺度的城市政策、自然资源利用、零售营销、冲突化解、国家尺度的能源政策、经济重构与竞争力、技术危害、灾害防御、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国际尺度上则包括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与政治重构、技术服务与信息转让、饥荒等。   “稻粱谋”指地理学者的生存之道和地理学生的就业门路。地理学生的就业途径很广,一方面,地理教育战线接纳大量地理学毕业生,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城市、旅游、测绘、公共管理乃至军事、海洋等部门也为地理学毕业生提供数量可观的职位,地理学毕业生既可在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工作,也可在企业中就业;另一方面,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推广和普及到所有领域,更大大拓宽了地理学毕业生的就业门路,这种趋势与国际一致,例如在美国,地理学的从业人数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切又反映到学生的专业选择上。   “修身”指大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如所有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他们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因此地理和历史就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核心”。地理学至少培养了学生的资源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空间感与地方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能力。缺乏这些素养的人可称为“地理盲”,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理盲”不可避免要落伍。   借用英国地理学家格里戈里对自然地理学功能的概括,可将地理学的功能首先表达为下列方程:   F=f(P,N)dt   其中F是地理学关注的自然和社会的形态要素或结果,P是自然和社会运作的过程,t是过程赖以在进行的时间,真/是过程赖以进行的物质。然后可将地理学的功能分成以下五个层次,其中第一、二、三层次相当于“究天人之故”,第四层次相当于“经世致用”和“稻粱谋”,第五层次相当于“修身”。   第一层次:研究该方程的要素或组成部分――研究组成成分本身,这常常被看成是为其他层次做准备。   第二层次:平衡该方程――研究该方程在不同尺度上和地理学不同分支中平衡的方式。此类研究专注于过程、物质与格局形式或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层次:对该方程进行微分――括分析该方程随时间变化因而一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并被另一种平衡状态取代时的各种关系。此类研究依赖于对不同时间尺度上所得的数据加以拟合,依赖于随时间调整环境的一些概念性方法。   第四层次:应用该方程――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导向应用问题。其基础常常是将过去趋势推演至未来,其难点在于从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尺度推断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其他尺度。   第五层次:鉴赏该方程――理学者的特有素养,其中包括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关于环境、社会管理的决策和设计。   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必然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依存度较大,所以自然地理学相对重要;在经济社会起飞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当务之急,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发挥很大作用;当社会进入成熟时期,“和谐”和“多样性”成为普遍追求,文化和社会地理学也大有用武之地。地理学的上述功能使得社会对地理学有广泛而多样化的需求。      二、地理学的人才结构      社会对地理学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的人才结构也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从地理学者群体的人才结构看,既需要“探天地之故”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教学与科研人才,也需要决策与管理人才;既需要高层的战略型、开拓型人才,也需要基层的战术型、实干型人才;既需要自然地理学人才,也需要人文地理学人才,还需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地理学者既可以成为精英式的杰出开拓者,也可以是平实的普通工作者。   从地理学者的知识结构看,不论何种人才,既然以地理学安身立命,就要以地理学的优势和特色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个人很难同时在地理学所涉及的广大领域都有建树,尤其在学生时期,学习范围过于广泛往往容易流于肤浅。地理学人才知识结构的关键是如何 兼顾学科综合特色与个人专长(或“看家本领”)。为此,地理学人才应该具备“干”字型知识结构,其中“一横”是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横”是地理学方法,两者构成地理学人才特有的认知视角、思维方式、解题方式和知识基础;“一竖”是在某一方向上的专长或深入钻研,是迅速适应社会需求并提高自己竞争能力的“看家本领”。      三、地理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大学本科地理学课程体系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地理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来设置,也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会有所区别,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也不尽一致,理论与应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可各有偏重。地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方法方面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并需要加强,而专业课程则大可多样化,但要也需要规范化。   这里要处理好“基础”与“专长”的关系。地理学本科教育的一个主旨是奠定“宽基础”,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打牢和拓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加强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使学生有较广的适应能力,能在广泛的领域里寻求就业门路。地理学本科教育的另一个主旨是培养“专业特长”,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主要是明确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方向,并初步具备在此方向上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对于培养一般地理学工作者的大学而言,则主要是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竞争力,使之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此外,要处理好办学的规范化与特色化的关系。“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只有那些有特色的大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大学的特色可以表现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例如,干旱区、冰川冻土、黄土高原、中亚地理等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是西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喀斯特、亚热带、东南亚地理等问题是西南地区大学地理教育的特色,广东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发挥研究香港、澳门的优势,福建的大学地理教育可加强对台湾的研究,如此等等。又例如目前大学本科地理学类中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各校可根据地方需求以及需求随时代的变化,根据本校历史传承和学术积累,分别以城市规划、乡村发展、房地产、区域规划、旅游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为特色,甚至可专门到物流管理之类。但也需要规范,就课程设置而言,除通识教育的课程外,地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应包括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课程应有地理信息学(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方法(地理推理、模拟、计算、实验等)。地理学专门方向课程则大可按照特色方向的需要来设置,不妨百花齐放。当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必须规范化。   以上仅为个人之见,就教于关心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同人,并不代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看法。      [责任编辑:余大品]      蔡运龙,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房地产法的课程体系及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主要是指整个房地产法的大纲。第一章房地产法概述一、什么是房地产,什么是房地产权二、什么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具有哪些特征。三、怎样认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怎样认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房地产法律关系:第二章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一、土地管理法概述:二、土地所有权制度: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第三章 城市房地产权属及其管理法律制度一、城市房地产权属关系二、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三、城市房屋管理第四章 城市房地产开发法律制度一、城市房地产开发概述二、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四、房地产中介服务第五章 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一、城市房屋拆迁概述二、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和安置第六章 城市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一、城市房地产交易概述二、房地产转让三、房屋预售:四、房地产抵押五、房屋租赁六、房屋出典七、房屋赠与第七章 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与立法第八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第九章 房地产纠纷的法律解决只要内容有: 拆迁法律问题、农村房产买卖纠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土地使用权问题

班组长培训课程体系怎样设计?

可以从四个方面:1、专业能力培训2、管理能力3、人际沟通能力4、缜密的系统思维能力

如何打造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企学网

一、建立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数事实证明,对企业最有价值,最能带来人员技能素质快速提升的培训教材,莫过于企业自身的经验教训,企业员工在实践中摸索体验出来的智慧结晶才是企业最好的教科书。这样的培训内容,不仅让员工感触深,记得牢,用得着,促进人员快速成长,而且企业也能不断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但问题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系统。企业目前普遍对员工培训都很重视,也愿意为员工成长做投资,但是,当员工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后一旦离开企业另谋发展,保留在员工个人身上的个体知识智慧,无法转化形成公司共同的经验。一个销售精英走了,他的知识经验也随着带走,很多珍贵的经验资源随着失传,企业和新的人员还需要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培训再摸索再提升,周而复始,企业知识无法快速复制传承,有些企业因此对培训失去信心, 甚至对培训产生消极抵触心理。那么,企业用什么方法可以将个人知识转化成企业智慧,从而建立企业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造血系统,这是许多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二、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总体思路   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进行,在系统的岗位分析以及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的基础上展开,根据不同的能力层次及专业、岗位需求设计培训课程结构,建立从岗位到能力到课程的培训课程库。在课程体系构成上,通常有四种模式,大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一是岗位型, 这种模式是针对具体的岗位而设定的,相对而言工作量比较大,适合企业发展初期,岗位层级相对精简时采用,让各岗位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岗位层级所要接受的培训课程,晋升到上级时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所以针对性强。采用这种模式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要只局限在岗位技能层面,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课程也要特别关注。二是职能型。这种课程模式是针对工作职能进行划分的,对于规模比较大、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部的集团公司,这种模式比较适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别。:? ]t&ASb X比如,把职能类型整合成产品研发类、商品企划类、营销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物流管理类、采购供应类、操作技能类、职业素质类、销售业务类、渠道拓展类、财务管理类等。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的是各职能之间以及部门之间课程的平衡,在设置通用课程的同时,要留意岗位素质个体差异要求。三是部门型。针对部门设定课程,这种模式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采取,可以让每个部门对本部门的常规课程一目了然,同时采用这种模式时要注意结合各岗位职能细分的特点,对岗位技能层面要加以关注。四是开发型。这种模式是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针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路线来设置课程,主要分为开发四阶段:新员工培训课程,员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课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员工个人成长培训课程。此课程体系主要依据矩阵模型构建,主要把所有的职位划分为高、中和基层三个层次的课程。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化,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p9_!S[1]m u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G[}F [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u)c!Q3g5y]}5s*e1M"L  三、建立培训课程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成立专班 ---- 领导挂帅,系统协作,全员参与现在企业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开发整理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这项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有的甚至只依靠一个小小的培训专员去完成,这是不现实而且是不太可能的。建立适合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一个庞杂系统的工程,也是个长期性的工程,特别是在体系建立的初期,要涉及所有岗位所有员工层级, 需要协调企业各方面资源来完成。绝对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是个别专员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个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领导亲自出马,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这是做好该工作的前提。1、专班职责:对建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对知识提炼和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的流程、标准、形式、人员调配、时间结点控制等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出现的问题集中处理。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整合资源,调动相关人员特别是各岗位的精英充分参与,引起大家对培训课程体系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推动培训课程体系顺利进行。   2、人员组成:一般由企业老总亲自挂帅,各部门、系统负责人亲自参与,包括人力资源部人员、各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业务骨干精英、内部讲师等,同时要特别引入行业内专家顾问加入到项目组,增强培训课程体系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当然,在企业初步试点提炼知识时,项目小组人员可以精简,等结构清晰需要实质性知识内容提炼的时候再逐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扩大人员范围。   3、人员分工:  企业老总主要掌控整个项目方向,并提供资源,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最终结果进行验收。人力资源部主要是牵头组织,负责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过程中大的事项安排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支持。包括会议组织,岗位分析、岗位素质模型、项目管理等必要技术的培训,课程体系模式以及课程基本框架结构的确定,关键岗位知识提炼的推动,培训手册的编写督促,问题协调处理等工作内容。   分管副总、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负责对本部门、本系统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和完善。是提炼专项知识和编写本系统、部门培训课程的主力军。   外部专家、顾问主要起参谋和指导作用。一些关键性课程提炼,如营销、生产、技术等课程,有外部相关专家或咨询顾问参与项目小组中,知识经验就能挖掘得更加深入、专业。特别是在岗位分析以及岗位素质模型以及技能知识点的提炼环节,目前大多服装企业在这些板块相对比较薄弱,如果借助专家的力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企业普通员工在对培训课程知识的补充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项目组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配资源。    第二步:知识素材盘点--- 挖掘历史,盘点智慧,分类整理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拥有自己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需要积累和培训的素材也非常多。要从哪里下手进行整理,这就需要项目小组首先进行知识盘点之后,共同讨论确定。1、范畴:只要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对企业有用的知识(经验教训),都需要总结和提炼。不仅要盘点本企业的知识成果,更要对同行、对手及外界优秀的成果进行整合。2、类别:知识素材的梳理要根据企业所采用的知识体系模式进行归类整理,比如:  流程标准---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规范标准、注意事项等   资料文案---各项工作文档资料、业务记载档案、客户资料等   历史事件---企业重大事件、内部经验、教训事故专有技术---企业特有的研发成果、专有技术,以及独有的核心能力等。  行业经验---同行、同类型公司、其他类型企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社会成果---如社会中的优秀的培训类光盘,培训类书籍、教材等3、提醒:知识梳理是对企业知识文化的一次挖掘和提升,是一个很细致的环节,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次积淀和总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内容非常庞杂,当然,要注意企业不同于学校,只要适应企业培训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就行,关键是要实用好用而且及时,所以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破。  对企业核心知识进行重点提炼总结,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培训能够大力提高人员生产力或竞争优势的关键部门或关键岗位知识,需要优先重点提炼总结。这主要包括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渠道维护等业务部门和岗位。对不太重要或不太紧急的岗位可以随后逐步完善资料,如行政后勤部门的课程。通用性强的岗位培训资料,如财务知识、信息化管理等,可直接从外部购买。4、工具分享:企业案例索引表这个表格是我们在对企业案例进行归类整理时常用的,如果企业在网络信息化管理方面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这些资料和案例归类整理在网络文档里,统一格式,由各部门在表格中按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一是便于查寻,二是实现共享,三是为培训课程体系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基础和知识积累。序号类别案例名称关键字内容提要1企业发展类2个人成长类3生产类4管理类5营销类6服务类7……第三步:提炼关键知识 –-理论、实践、未来发展意识的统一在本土企业不断去追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将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实践得不到有效提炼,将是资源的浪费,品牌的贬值,如果没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意识,面对激烈的竞争,将会出现兵马“先”动而粮草“未”行,必将给企业发展造成隐患。所以,在提炼关键知识时,要兼顾理论、实践、未来发展意识的统一融合。  通过盘点,在确定了关键部门、岗位知识后,就需要项目小组集中对关键岗位和部门进行重点知识技能点的提炼。关键知识技能点的提炼主要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一般由人力资源部人员主持,项目小组人员一起研讨,大家针对某岗位需要的知识各抒己见,在一种开放的讨论氛围中,让参与者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先做加法,相互补充完善,进行脑力激荡,激发团队智慧,集思广益。然后再做减法,提炼智慧精华,逐步确定成稿。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效能,项目小组的人员并不是固定的,也并不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全程参与,只有提炼到各自相关的部门和岗位知识的时候,该系统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业务骨干人员都要参与,而其他部门人员可以据情列席。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提炼某部门岗位知识的时候,它的上下游部门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参加,如讨论营销人员需要的知识,研发部门、企划部门、客服部门等相关联的部门岗位就要参加,以便他们提出对该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  在提炼形式上,要按照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确定培训课程模版或框架。模版或框架标准一般先由人力资源部人员确定初步标准,大家讨论修改通过,然后按照这些培训模版框架填写内容。通常而言,岗位培训课程框架或模板一般需要根据岗位说明书、岗位作业流程确定。同时,通常可以把培训课程内容分成以下几类进行整理:岗位主要职责、岗位作业流程、需要具备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经验与技巧分享等。然后在每大类里面再继续细分各个独立的小类,直到不能细分为止。这样知识的主次结构、关键环节都有了,形成了整个培训课程的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大家再往里逐步填写内容。

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Ⅰ 教师业务培训有哪些 一:教师培训内容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二: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 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 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 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 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三: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 (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 (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四:拓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2010年起实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两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大学,7指七所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五 具体请参考网络: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Ⅱ 从管理的角度谈一谈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如何建设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项是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1、 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 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难理解,固定培训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首先,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级部门,从岗位分析入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如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层次级别定义和划分。由此,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胜任模式来建立固定课程体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在分析这些活动时,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思路。 从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 从活动范围来考虑。 从活动内容本身组成部分来分析。 分析支持这此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确定各级各类的培训课程,从而开发出相应的培训教材。不同级别的必备知识可以是相同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所区别。 动态培训课程可以从二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企业目标。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组织流程的改造及涉及新的技术领域、工艺技术,并与此确定培训课程。 从科技发展角度分析。如今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当一项工作内容发生重大革新时,由此带来的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确定培训课程。 培训体系建立之后,培训对象的确定,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确定企业的人员要求,并由人力资源部分析并确定相应的人员培训,例如烽火猎聘。 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为他们制定的发展计划和绩效考评的结果,由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分析和确定他们的下一步发展需求。 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由中层管理者根据员工的绩效考评来分析确定他们的培训需求。 员工可以自己提出培训需求,得到上一级主管及人力资源部认可。 2、 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部讲师的队伍建设略作介绍。 讲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为保证讲师队伍的高素质,企业内部应制订《讲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成就及表达能力四方面进行认证。对讲师的工作绩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同时为支持和鼓励讲师主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给讲师一定的时间从事教材的开发和一定的讲课费和教材开发费。最后企业应帮助讲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结果将直接作用于培训课程的改进和讲师调整等方面。评估从四个方面考察。 第一层评估,反应层面。这类评估主要是考核学员对培训讲师的看法,培训内容是否合适等。这是一种浅层评估,通常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第二层评估,学习层面。主要是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 第三层评估,行为层。该层关心的是学员通过培训是否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此类评估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 第四层评估,结果层。这类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层的评估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培训评估最大的难点。因为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活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 4、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 培训体系建设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 Ⅲ 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 1.现状分析/培训需求分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最难的应当数“进行相关方分析”这一部分。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培训,所涉及的相关方面都是非常多的,要弄清楚所有这些相关方的基本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在课程开发过程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思路方法,极度的耐心细心和一定的沟通周旋技巧,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为此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很好的办法,例如召开研讨会,采用矩阵法、维恩图等分析相关方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很强。 2.制定课程纲要或框架 应该说这一阶段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弄清楚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以前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这两个概念到底有是什么区别,甚至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读了本书的这一环节才知道,原来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学目的是对具体教学意图的总结,通常是告诉培训者或教师应该教授哪些内容。而教学目标则描述了学员们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能够做什么。也就是说,教学目的是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而教学目标是相对具体的。比如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目的,但是具体到某一天,可能目标就只是备好第二天课。” 3.规划并开发详细课程 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很多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与设计上基本都是根据相关的教学纲要,以课程开发团队的想法和意见为主。而PCD方法更多强调的是学员的参与,它的培训内容更多取决于学员的需求,课程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员必须了解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增加选择一些学员应该了解和少量锦上添花的内容。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培训的效果。 4.实施/采用新课程 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经常参与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但是往往由于小组中个别同学积极性不高,或者个别同学比较霸道,别的组员没有机会参与计划或作决定等原因,使得小组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对此,PCD方法提供了许多有效又不乏趣味的小组活动方法,例如“滚雪球”、“旋转木马”、“玻璃鱼缸”等。这些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在一般的培训室中就可以开展,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 5.开发并完善PCD的评估体系 PCD方法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培训的始末,除了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之外,评价方法更是涉及到环境、输入、过程、成果等多个维度,不仅评价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更评价学员的态度和信念,以更全面的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Ⅳ 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有哪些 教师培训笔试一般会考教育理论知识、公基或行测这类的,主要是看公告上的要求,中公教育培训的课程也会根据公告上专门推出课程,面试课程也是一样,针对每一个学科开班,可大大提升同学说课和试讲的能力。 Ⅳ 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在座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骨干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作为一位骨干老师必备的素养。 (一)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否则,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师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 Ⅵ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与模板的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各类企业人力资源部、培训部、企业大学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还可供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适合相关培训师、咨询师以及高校教师等阅读使用。 Ⅶ 关于培训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哪些模块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1、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2、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讲义编写、课程的审核评估。 3、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7)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扩展阅读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 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如此一来,基本的培训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制度与课程的制定需要各位HR反复思忖才能最终实行,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关乎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员工的素质及职业发展前景。 Ⅷ 如何完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构建培训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以评促建 一、完善教师专来业培训体系,需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教师胜任能力分析,明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2、制订培训计划 3、确定培训课程和培训讲师 4、实施培训 5、培训效果评估 二、培训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从考核人与被考核人 2、确定考核周期 3、确定考核指标和标准 4、确定考核流程 5、确定考核结果应用方式。 Ⅸ 如何打造师训体系,组建教学精英团队 前段时间学校管理系统和一家创办了十三年的教育机构交流时他提到,早些年效益很好的时候想过扩张,但由于校区聘请的老师都是公立 *** 教师,无法专门培养自己的教学团队,整个公司至今只有二人。可见,教学团队的组建对教育机构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今天主要聊聊培训机构如何打造师训体系及其落地。 一、师训的主要目的是,新教师通过专项阶梯课程体系培训,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掌握学科授课技巧,提升教学专业技能,不断发挥自我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同时,将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与校区人才发展战略相结合,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从而推动校区持续发展。 五、为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培训结束时,通过三层评估的方式,层层评估。首先下发培训反馈调查表,衡量学员对具体培训课程、培训师与培训组织的满意度,课后三天内要求学员提交培训心得,衡量学员对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 学校管理系统认为,教培行业师训课程体系的搭建并不难,难的是课程体系搭建后,如何最终落地。一套课程体系落地执行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点:讲师的选择、课件的研发、效果的评估,最后固化整个师训体系定期执行,形成一个持续性项目。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与思考|日本兵库

  【摘 要】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问题是该专业自1999年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正式专业以来,众多学者和专家所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是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小学教师质量的主渠道。本文通过对日本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过程的概述,并以日本兵库教育大学课程体系为例进行直观而详细的描述,来探讨其对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 兵库教育大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10-03      一 日本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的教师教育是在设定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由“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前身为旧制的师范学校)和“一般大学、学院”(前身为旧制下没有考试审定许可的学校)在对立、并立的形式中实施的。“国立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目的,而以接受教职课程认定的私立大学为中心的“一般大学、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初、高中教师。这种开放的、非定向的教师教育模式,使战后日本的教师教育达到了和欧美各国持平的水准。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社会激烈且大规模的变动,以及学校现场中诸如“欺侮、暴力、不上学、药物乱用等”和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刻化,特别是国立“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在入学定员削减、教师培养课程的毕业生采用率低迷、新课程认同的淡薄等原因之下影响力下滑,在此背景下,近年日本开始了非常活跃的初等教师教育改革浪潮。这一改革的契机是2001年11月在《关于国立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应有状态的恳谈会》中提出的报告书,该报告书强调了在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中应“重视目标培养的态度”,并对课程安排以及硕士课程的应有方向进行了修改。2002年则提出了作为中央教育审议会汇报书的《对于慎重采用教师资格更新制的议论》和《促进社会人活用特别资格证书》等文件。200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就《今后教师培养、教师资格证书的应有方向》回答了文部科学大臣的咨询,并提出了《教师资格证书十年更新制》、《新设师资培养练习时间》以及《教师专业研究生院》等议案。从以上政策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教师教育改革已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以上这些政策方针可以说是日本政府特别是文部省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所做出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国立“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自身也未忽视保证教师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性的课程改革。2001年1月在《关于国立教师培养系大学、学院应有状态的恳谈会》中提出制定《标准的教师培养课程》,同年日本教育大学协会设置了研究项目,通过3年制作出了《教师培养“样板核心课程”的提案》。这一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摆脱原有“学科专业”“师范专业”“学科教育”这三者之间的互相对立,谋求关于超越这三者专业领域的连接和发挥其共同教育能力的“教育实践”。而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的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则是这一课程标准的典型应用,它是“样板核心课程”中所体现的教育目标与理论价值取向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桥梁。   二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是创设于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的新构想教育(国立)大学。建立初期便以“为了教师的大学”与“开放的大学”为宗旨。内设以培养初等教育教师为主要目的的学校教育学院(本科),确保现职教师学校教育研究机会的研究生院――学校教育研究科(硕士课程)。平成八年(1996年)4月与上越教育大学、鸣门教育大学、山教育大学携手合作,在兵库教育大学内设置了作为独立研究科的研究生院连合学校教育学研究科(后期3年博士课程)。此后平成二十年4月,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书,开设了作为教师专业研究生院的“教育高度实践化专业”。兵库教育大学的学校教育学院分为学校教育专业和学科、领域教育专业,专业培养方案是“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这一课程是以培养具有全学科、全领域的优秀指导能力的小学教师为主要目的。从平成二十年开始,根据日本现代学校现场和社会的激烈变化,在修改原来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教养科目群”“教育职业科目群”“教育实践、内省科目群”“专攻专业科目群”。各科目群中的科目设置及所占学分见图1。   教养科目群、教育职业科目群、专攻专业科目群中设置的一般都是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教养科目群是内容与复杂、激烈变化的日本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课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学问领域所积累的知识,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来把握学校教育问题的全面本像和本质。专攻专业科目群是在初等教育教师共同必修科目群的基础上(教养科目群、教育职业科目群、教育实践、内省科目群),为了适应师范生的素质与适应性,提高他们在特定专业领域的指导能力,同时为了保持终生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培养他们开展和推进研究的能力与态度,根据学生的选择和专攻方向,开设了关于特定领域的专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育职业科目群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学校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开设的科目群,它的基本内容见图2。   兵库教育大学“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教育实践、内省(reflection)科目群。此科目群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往返,以学科指导为中心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一课程群中安排了初等教育中各学科内容和指导法的学习。在初等学科内容科目中设置了初等语文、算数、社会、理科Ⅰ~Ⅱ和初等生活等初等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材内容,学生必须修满20个学分。在初等学科指导法科目中则设置了初等语文、算数、社会、理科和生活科等学科的教育法与教学研究,学生必须修满22个学分。除此之外,在科目群中的实地教育科目是在以往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彻底改革。根据新的构想,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将师范生应具备的必要且基本的事项广泛地采纳并使之系统化,兵库教育大学设置了在大学4年间持续学习的实践科目,从“学校观察实习”到“中等实习内省”总共18个学分,其中有7个科目共12个学分是必修学分。在实地教育科目中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学习实地教育体系的意义,通过对各种校园的参观、参加培养学生成为初等教育教师的意欲和心理准备。第二学年学习属于社会教育中青少年教育的野外活动等的意义和指导法,通过对野外活动等的参加来观察儿童和学生,并加深对此的理解;同时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习到关于教学、保育的教材编成与活用的基本思考方法、技能,并培养师范生在教学和保育中的反省思考能力。除以上内容之外,第二学年中还必须通过“关于教育方法和技术的科目”,使学生学习到教育中信息机器的活用方法和参与信息社会的技术与态度,培养学生将之运用于学校教育实践的能力。第三学年是对幼儿园和小学学校的全面实习,学习基本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和儿童特性的能力,同时作为初等基础实习的事后指导,对幼儿园和小学中的指导法及指导内容进行实地反省,探索能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成果与课题。第四学年学习与地域社会、幼儿和儿童实态相对应的教育方法,在实践对应地域社会、幼儿和儿童实态教育的基础上,充实指导方法和技术,提高师范生的素质,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这种在学校中的体验,经过了“观察”“参加”“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体验到多种多样的学校现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学校现场的体验,由于它的指导内容、检讨、考察与大学中的教育研究是互相对应的,因此不会使学生堕入经验至上主义的旋涡。学生可以将体验中所得到的实感与主观认识、大学课堂中讲授的抽象理论,通过研究的视点不断进行回顾,从而超越个人原有的思维脉络,衍生出对儿童指导的有效方法。同时“实践”与“研究”的内容一个是以教学为中心,另一个则是以学科外活动为中心。教学中心的研究科目是由学科教育与学科专业的大学教师在教学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建议;学科外活动的研究科目主要是由教育学和教职专业的教师来承担。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对学校活动和学校外活动进行非常平衡的体验,将实践与研究、理论学习紧密地结合促进其体验与内省的往返运动(见图3),从而形成了以观察――参加――实习为顺序的螺旋状上升的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 启示与思考   1.课程结构逐渐趋于合理,鲜明地突出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特性   课程结构是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基本构成。综合国内各高校来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包括通识文化课、教育专业课、学科专业课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四大模块,这也是众多学者所认同的最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性的课程模块设置。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同样也采用了此种模块设置方式。但是综观国内各大学的模块课程分配比例,其实并没有突显培养小学老师的特殊要求(比如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的不协调等),同时,小学教育专业从总体上看,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都将达到90%左右,而教育实践课程则相对薄弱。与此相对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的课程设置比例则比较适宜:通识课程占28%、教职专业基础课程占34%(26%)、教育实践内省科目占54%、专业课程占20%(28%)。这种比例的设置使各模块的比例相对平衡,而且增加的实践课程比例也能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小学教育的真实现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中自我反省。   2.通识课程中涵盖的各学科知识由单一向综合转变,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知识面。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是政治类、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所占比例太大,从而很难满足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对综合性知识的需求。兵库教育大学的通识课程在四个板块中涵盖了人文素养知识、数学和理科知识、外语知识、能力训练等,培养小学教师“宽”且“博”的学识素养。特别是日本新近改定的《小学生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注重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并运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因此这对小学教师的英语发音、口语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兵库教育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表现,交往科目中就设立了英语交往1~2、英语表现实践、英语发表、英语音乐欣赏、英语文化理解、英语文章表现、英语口语交往等课程来训练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再是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加贴近小学教育自身的特色   我国各类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包括一般性的教育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从总体来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于中等师范学校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同类课程,但较为突出的核心问题便是小学教育专业特性不突出,课程设置表现为简单杂糅。兵库教育大学的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首先是根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师范性特点设为四个基本模块(见图2),以此作为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基准。同时在各模块下以日本小学现状为基础规定它所应包含的内容不仅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而且也杜绝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它的教育类课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同时也为师范生以后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奠定了基础。   4.实践课程以学科指导为中心,并通过“研究”的视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课程在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低,并不是我们的学者和专家对此不重视,而是很多人一直在研究这种课程应如何设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兵库教育大学的教育实践分散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且不是简单的见习、实习,而是通过体验各种学校现场及研究的视点,使学生完成“与情境的对话”。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必须完成各学科教材内容及指导法的学习,这才能够帮助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产生新的方向和见解。这种实践课程颠覆了以往培养小学教师的“路线图”,它是一种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教育反思(包括实践过程中的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的教师自主成长模式(见图3)。   在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的学生还必须进行学科专业科目的学习。   通过以上对兵库教育大学“初等教育教师培养课程”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课程体系解决了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但考虑到两国之间经济、教育的政治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应在借鉴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今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岩田康之.日本の教成と公教育システム[J].教育学研究,2008(4)   [2]林俊夫.教大中告:教成[モデルコアカリキュラム]のをどうむか:教成能の新たな、展をめざして,香川大学教育践合研究[J],2004(8)   [3]兵库教育大学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学部履修案内(2009年度):https://www.hyogo-u.ac.jp/course/   [4]丁锦宏.关于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   〔责任编辑:王以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高职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将机电类各专业集群起来,按专业群来建设。   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可以职业岗位必备能力为核心,采用“平台+方向”式的模式构建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课程体系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指以学习某一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从业技术水平,培养技能型、工艺型、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为目的的一类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对设计、规划、决策、智能操作等任务进行创造性实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全面的职业技能、较强的适应与发展能力、一定的创造性能力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高职的培养目标,其一是对社会人才类型的定位,培养的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二是对人才社会功能的定位,“实施”二字是其社会功能的核心和特征。   高职毕业生一般不进行工程设计,也不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决策,主要是对已有的设计、规划、决策等任务进行实施,把它们转化成为产品,同时对于一些高技术或高智能的职业岗位进行直接的操作,完成产品制造任务。[1]   二、机电技术专业群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机电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过窄的专业口径、过细的专业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机电技术领域,有许多不同名称的专业,尽管其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按现代职业岗位要求,可以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若干职业集合为一个职业群。   为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弹性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把机电类各专业集群起来,以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院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了一个集合,按专业群来建设。   机电技术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等专业。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或工业中心),降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学院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   为适应机电技术不断发展及机电职业群不断扩大的需要,高职机电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前提,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主线,构建专业集群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2]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与流程框架。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   [3]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模块化课程的设计路线,中心内容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   首先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解构。   在对职业岗位进行了深入的工作分析后,确定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它突破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然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课程模块,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明确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   首先进行模块的搭建。   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   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   然后进行模块组合。   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   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   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   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方向”式的模式构建。   “平台”根据专业群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   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   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需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等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方向”根据不同的专业而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   每一个模块都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   通过对机电技术专业群的必备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应该是Y型结构,即专业分枝型结构。   Y型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结构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两个平台:即公共基础课平台和机电类技术基础课平台。   平台课程是多个专业的共同基础。   图1 Y型课程体系结构图   公共基础课平台包括高职工科类各类专业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文化基础课程。   它们包括公共课程(如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文类课程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等)。   该课程平台为各专业学生奠定了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也为今后接受终身教育奠定了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机电类技术基础课平台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之上的机电类公共技术基础课平台。   它包括机电类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机电类专业相关的支撑技术课程以及相关的拓展性课程等等。   该课程平台为学生学习各专业必修课程奠定基础。   它培养学生五个专业之间可迁移的关键职业能力,为毕业生扩大就业范围奠定任职的基础以及在今后工作岗位群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转岗适应能力。   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机电类技术基础课平台上根据职业岗位群中各个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它是在大类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满足“就业市场细化”而建立的一种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高职机电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Y型结构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既能满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体现适应性;又能满足职业岗位群中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体现针对性。   (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采用面向职业群集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4]   “宽基础”是指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工种,而是一个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在某一类职业范围内转岗打下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活模块”是指所学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强化从业能力。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根据机电群对应的行业所涵盖的职业群和典型岗位的岗位任务分析以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确定完成岗位任务和考证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机电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以技能为主线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包括公共素质课、专业群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基础课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综合实践模块等六段式课程体系,以灵活的模块化课程为基本形式与市场对接。   表1 模块化课程体系   M1模块,即公共素质课模块,该模块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由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的课程组成,是为了保证国家人才教育培养基本目标的实现。   M2模块,即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培养学生五个专业之间可迁移的关键职业能力。   M3模块,即为专业服务的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为专业群中特定的专业服务的课程组成。   比如,同属“电子电工类”基础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可开设“电工电子技术”,汽车专业可开设“汽车电工电子”。   前三个模块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某一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M4模块,即专业必修模块,该模块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求相衔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M5模块,即专业选修模块,该模块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一专多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再学习打下基础。   M6模块,即综合实践模块,该模块通过实验、操作技能实训、综合技术训练、岗位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后三个模块是在职业基础教育后分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职业和专业开设必要的课程和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训,并能够使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家寰,郭扬.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6,(12):37-39.   [2]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7):42-45.   [4] 蒋乃平.集群式模块课程属于多元整合型课程——“宽基础、活模块”的再思考之八[J].教育与职业,1999,(8):64-66.

农村小院隐蔽墙图片 [论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

  摘 要 随着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入改革,要求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村社区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医生隐蔽课程建设,不仅是农村社区医生教育本身的使命要求,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医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蔽课程对开展医学素质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样它在医学教育中的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代医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21世纪临床医学社区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才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社区医生的隐蔽课程开发和建设,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社区医生教育全新的要求。   1 隐蔽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隐蔽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着课程之外的、按照一定教育目的及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并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隐蔽课程是一种个性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与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等)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又涵盖广义的伦理道德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学生走向社会如何为社会服务奠定良好基础。隐蔽课程本身而言它不会产生任何的信息,只要将隐蔽课程贯穿到医学素质教育中去,通过隐蔽课程的教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样可以对校园产生重要的环境信息。这种环境信息的载体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校风、校纪、校训及校歌等)、 规章制度 、班级氛围、组织活动、人际关系、传媒信息及教职工素质等。隐蔽课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内容呈现,对学生感官、情感、心灵进行持久的、反复的刺激,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   隐蔽课程比较显着课程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其一,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和人文性。与显着课程相比,隐蔽课程更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全面发展。隐蔽课程涉及内容表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组织活动、人际关系等等,其二,与显著课程不同的是,它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直接地传递固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它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授课地点和时间、关系。而是以一种间接、隐蔽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的。它通常以渗透式的思想道德、科学研究、心理素质、人文知识、生活理念、人生态度、人格魅力、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传递。其三,影响的多面性、不确定性和持久性。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隐蔽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在无意识中而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人格素养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当隐蔽课程所产生的作用与教育目标一致时,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专业知识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说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既有学术性,也有非学术性。   2 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开发必要性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入改革,要求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农村社区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被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医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良好,能胜任农村社区医生岗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临床医学专科层次实用性卫生人才的要求,新时期农村社区医生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患者不同,他应该所具备的知识层面也不同,他们应该首先具备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患者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然后是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能够胜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独立完成常见疾病、多发病以及一般急危重症的诊断与处理,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过去的医学教育,人文内知识匮乏,医学院校学生在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有许多空白,而分的过细的专业知识(外科、内科,妇科、等)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开拓,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本专业除外)。过重的功力主义导向,使得学生的专业“隔行如隔山”,适应不了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要培养新时期农村社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必须痛下决心对以往的医学教育改革,在培养农村社区医生人才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隐蔽课程虽无具体的 教学计划 ,但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 建立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的“三大活动课程”   3.1 职业道德活动课程   职业道德教育隐蔽课程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敬业教育、奉献教育“四育”为核心。首先,感恩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的关爱和过多的呵护,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私、自我,缺乏感恩意识,不知道如何去感恩。我们通过新生家长会及节日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通过百年校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展及校园文化等,激发学生感恩学校;通过团支部和团委的平台,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与政治教育及社会教育等,让学生体会感恩社会。其二,诚信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诚信教育离不开日常教育,更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惩戒奖励机制,我们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设计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动态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科学、严格、规范作为竞选学生干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组织发展、就业调配等依据。其三,在教育中不仅要的敬业精神教育,更要注重目标与方法的结合。要利用各类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和条件,开展有益有效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敬业教育通过医德规范、医学生宣誓、走访校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中敬业教育,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质。最后,奉献教育是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和典范教育进行的,体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职业道德教育隐蔽课程是根据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向培养生成长的特点,指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课程培养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深入、全面的职业道德培养。   3.2 职业技能活动课程   职业技能是定向培养生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显著课程中职业技能通过课堂教学、示教、见习、实习和病例讨论等教学环节实现。而隐蔽课程中职业技能课程是对显著课程教育有效的巩固,它以活动为载体,配合显著课程进度开展,使得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和巩固。职业技能活动课程的设计以社团活动、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种形式,后两种活动与职业能力也是相融合。其一,成立专业型社团,以讲座、研讨、竞赛、模拟会诊等形式开展社团活动,配合好显著课程教育进度,在显著课程教育中学生不解的问题及需要提前学习的内容,我们请专业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开设讲座、解疑、答疑、研讨,把在显著课程教育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隐蔽课程教育的形式解决,把已学习的技能通过竞赛和模拟会诊的形式得到巩固及掌握;其二,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岗位,利用每个寒暑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开展社会调研,有专业老师指导,循序渐进的进行,从易到难,针对医学生学习、生活、工作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社区卫生相关问题、医疗相关问题、临床或专业知识领域,每次实践一个主题。其三,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由班级自行组织的小型活动,活动地点为社区,服务内容为健康宣教、康复服务,对行动不方便的居民进行上门访视。职业技能活动课程让枯燥技能学习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替体验制,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巩固,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3 职业能力活动课程   职业能力活动课程包括特长培养、校园文化和文化素质教育。其一,特长培养,注重定向培养生的个性发展,以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编辑部等形式,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每周定时培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特长,在参与中才会有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发挥、才能的提高。其二,校园文化,通过团组织、学生会组织举办文化、科技、体育、读书、艺术节等活动,既可以营造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生活,也可以使学生在社会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能力。集体活动可以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情感指数、行为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专业教学所不能给予和代替的。其三,文化素质教育,开设公共卫生问题辨析、沟通技巧、卫生法学、医疗保险、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等特色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以讲座、报告、辩论、讨论、实践等形式,文化素质教育,既能满足定向培养生了解世界及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又能树立定向培养生对患者的整体认识观念,提高定向培养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培养定向培养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总之,隐蔽课程对专业发展、师生素质以及教育质量具有无形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培养和提高定向培养生综合素质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定向培养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为农村社区医疗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洁.医学高职高专隐性课程体系研究.教育论坛,2010(7):121-123.   [2] 刘亚伟,戴兵,姚定康,朱,梅长林,蔡瑞宝.论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51-1052.   [3] 陈士芳,曹欣详,马阿海,张会君.医学教育中隐性课程的相关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7-28.   

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答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①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②课程结构方面,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课程内容方面,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课程实施方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⑤课程评价方面,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课程管理方面,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网球课程体系包括哪些

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和形成的高潮在美国。其最早起源于12-13世纪的法国。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单打与双打被列为正式比赛,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网球联合会在“业余运动员”问题上有分歧,已经连续进行了7届的奥运会网球比赛项目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网球才被列为奥运项目。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网球重新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次使用STEM一词来描述多门STEM学科的相关政策或文件。至此,STEM教育正式开始。STEM是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为主要课程的教育。它强调多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结和整合,支持学生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方式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学科知识的获取是STEM教育的基础,而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STEM教育的本质。 STEM教育通常以项目驱动或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联系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搜集并筛选信息,最终完成项目成果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2006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Georgette Yakman教授及其团队在原有STEM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Arts)学科,使得原有偏理工科特点的STEM教育学科更加广泛、视野更加开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素养的关注和重视。 STEAM教育发展至今,在教育平台搭建、学习项目开展、应用领域拓展以及教育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和成果,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和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联合成立的STEM中心网站、上海长周期实证研究基地项目(STEM+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以及随着STEAM教育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的乐高、机器人、小牛顿等STEAM教育产品。此外,STEAM教育中相关模式构建、路径探索以及案例分析等基础教育的应用实践方面也有所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机器人教育、3D打印以及创客教育等通用技术类课程,对课程整合与重构、课程改革等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融合类课程研究较少,而这也正是STEAM教育所关注的重点。 因此,本文立足于STEAM教育理念,尝试提出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及方法,并进一步对其在课堂上应用的实施模式加以分析设计,以期推动我国STEAM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STEAM教育理念推动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的适切性分析 小学课程标准分析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经历了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到新课程标准的演变和改进。其主要变化是课程目标由原来的只重视知识讲授、忽视情感的培养和实践的训练,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过渡和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兴起STEM教育热潮,得到中小学校教师的不断关注和支持。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旨在以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此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对跨学科学习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着眼这一方向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支持小学课程体系重构 虽然我国的课程标准经历了数次调整和改革,但目前仍存在课程与目标之间、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追溯到课程体系上,主要表现为学科本位、学科科目过多,且学科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的情况。这种学科知识碎片化、独立化的现状导致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片面发展等情况,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STEAM正是以“跨学科”为主要特点而不断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主要以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并不断养成创新能力。由于STEAM教育的诸多特点与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某种吻合和关联,我们认为STEAM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 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理论基础 01.能力发展观 无论是21世纪人才必备技能,还是核心素养的提出,都强调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阿玛蒂亚·森认为,能力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而功能性活动是指个体认为值得去做或能够达到的各种事情或状态,包括吃、穿、住、行、营养、健康、社交、尊严等。 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能力是学生能够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所应具备的一种力量。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是个体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以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观也正是本研究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 02.跨学科教学观 研究表明,如果把学习分割成单独的学科,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各学科领域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虽然具体的一门学科知识学习很重要,但是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跨学科教学,即是有意识地参与并整合多个学科领域和多种学习方法来研究某个核心问题或项目。这一点与STEAM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跨学科、整合性学习不谋而合,都强调在学习中涉及多门学科的参与以及多项能力的形成。 小学重构课程体系与现行的异同 一般认为,课程体系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各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以使得其在动态过程中达成课程体系目标的系统。 通常,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构成。由此,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重构课程体系与现行课程体系的异同,见表1。 小学课程体系重构流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即是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将现有课程重新改编成STEAM教育课程的过程。本文从反向和正向两个方向同时出发,建构STEAM教育课程。 反向而言,我们认为应当从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出发,以真实的实践项目或问题为途径,分析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体系,并形成知识模块,将同一能力培养下的知识体系的所有模块整合为一门课程。但是由于能力导向的课程知识体系并非完整、全面,因此考虑结合现有的课程结构及其知识体系,即为正向建构。重构流程如图1所示。 能力 是指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是课程体系重构的起点和依据。新世纪的教育应当是能力培养的教育,而不应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知识是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媒介和阶梯,但能力是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机遇的力量和工具。按照能力所属的活动领域,可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等。正如STEAM教育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关重构课程体系的能力界定及其范围所属,应当由课程体系重构课题组的专家结合其自身经验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建议,制定翔实、科学的能力体系及其标准。 项目 是为了达成一定的能力标准所应完成的各项活动的集合。此流程中所指的项目并非根据相关知识人为设计的“假”项目,而是从真实的生活生产中所筛选、修饰出来的“真”项目,是由课程体系重构课题组人员与地方企业、生产商等一线工作单位合作,或从实际生活中,通过获取、筛选、加工、修饰等工作,使其能够适应学生学习。其中,一项能力应由多个能够培养该能力的项目组成,一个项目由能够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若干活动构成,活动由完成该活动所需的知识点构成,若干活动及其所属知识点连同其相应项目一起组成一个模块。由一项能力引导出的多个模块就构成一个课程,即是由能力导向的课程构成。 活动 是完成一个项目所需完成的子任务的过程或步骤。其中,活动的生成及活动间顺序的安排应当符合客观规律和生活实际。活动中应尽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使用多视角的方式去考虑问题并积极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避免思维定式。活动的安排与任务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特征,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 知识 是完成一个活动所需的知识点及知识之间的关联。此时的知识应当包括完成活动相关的各学科知识,要摒弃、避免学科本位以及只考虑一门学科或将各门学科知识单独列出的情况。对于完成活动应当包括的知识而言,知识的范畴、难易度等标准的指定,应当由课程体系重构课题组人员与相关课程专家依据现有的课程体系联合制定,以保证其有效性、合理性。现有的小学学科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以及地方学校的特色课程等。通过对各学科的课程结构、知识点分析,形成系统的小学知识体系库,将其与反向建构中由项目带动的知识库进行对比分析,查缺补漏,最终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小学重构课程体系。 u200b 模块 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项目及其相关知识。同一课程下的模块项目,在其难易度、知识综合度以及涉及领域、主题等方面都各有不同。课程学习时,可根据学生理解力、生活实际等灵活选取模块展开学习。 重构课程与能力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能力之间可能有平行或层级两种关系。因此,课程之间也可能存在这两种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有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选取课程进行学习。 现行课程与重构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现行课程为重构课程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库,另一方面重构课程也能够为现行课程增加一定的知识结构,提供实际的问题素材,并改变其课程安排顺序等。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重构课程以项目为途径,带动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了适应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重构课程的教学,现行课程中各学科知识内容及课程结构安排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带动整个现行课程体系的重构。 重构后的知识分类及阐释 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项目研究的每一关键步骤都涉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习得与深化。这些学科知识可以是先前已经习得的知识,也可以是将要学习的新知。 综合运用先前习得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次项目。同时,对于未来将要学习的新知,项目完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特定项目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支架,甚至生成新的知识。在一次项目完成中应当掌握哪些学科知识,以及这些学科知识是否属于已经掌握的旧知,应当在课程体系重构及课程安排中给予关注并及时调整。以此,以项目完成为途径的STEAM学习便带动了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驱动其他学科的课程活动安排,充分体现了STEAM教育跨学科学习的思想,并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变动与调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的STEAM课程体系重构并非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各学科结构及课程安排进行重新调整和把握,以适应项目完成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此,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重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与现行课程中的知识体系产生一定的交叉、融合等现象。根据现行课程中的预期准备与重构课程中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情况,本文将其知识类型分为 基础型知识、应用型知识、拓展型知识 三类。 如若在现行课程中已经学习,而在重构课程中并未涉及其应用,只是作为基础知识来体现,此类知识便称之为基础型知识;如若在现行课程中已经学习,而在重构课程中只是简单应用,此类知识便称之为应用型知识;如若在现行课程中已经学习,而在重构课程中并非简单应用,是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应用方式等方面,此类知识便称之为拓展型知识。 此外,如前文所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支架,甚至生成新的知识,此类知识既不属于现行课程中知识的应用,又不属于其知识的拓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对事物新的理解和认识,此类知识称之为生成型知识。生成型知识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产生的,并不绝对属于重构课程体系范畴,但将对课程重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图2即为课程及其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图。其中,基础型知识和应用型知识属于现行课程的范畴。同时,与拓展型知识一起归属于重构课程的范畴。生成型知识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产生的,并不绝对属于重构课程。四者之间并不存在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分。 知识类型的划分意义,一方面在于从知识类型的角度阐释了课程重构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在于厘清现行课程与重构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分析出重构课程对现行课程带来的影响,从而使现行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其课程安排产生一定的变化。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案例 2014年以来,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依托东北师范大学进行“智慧校园”案例建设。其中,宝民小学在我们所提出课程体系重构思路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3D建模与打印口哨”即是其中一例(如图3所示)。 案例介绍 该案例以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以3D建模与打印口哨项目为培养途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将涉及信息技术、音乐、科学、英语、美术、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依据上文中小学课程体系重构流程,将其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如下: 在本案例中,项目驱动的重构课程与现行课程之间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项目完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类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其一,在该项目完成之前所学习过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学科的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等知识,在本节课中虽未直接应用,但在其学习过程中所获得认知与素养的提高亦对项目完成有着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其二,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是简单的知识应用,属于应用型知识; 其三,在3D建模环节中,对数学学科中位置与方向、图形拼接等知识的应用属于拓展型知识应用,因其并非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在应用的基础上加入了设计的成分,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其四,在3D打印环节中,涉及英文版使用说明书的学习与掌握,这在现行英语课程中很少涉及,因此不属于现行课程所预期准备的知识范畴,而是属于在STEAM学习过程生成的新知,即生成型知识。 案例实施效果 案例的实施在四个方面产生了实际效果。 01.有助于解决“盲人摸象”的问题 现行课程中的项目设计一般是单学科的、局部的、零散的,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在单一问题情境中学习单一学科知识内容,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问题。而在本研究案例中,学生是处于真实项目的复杂问题情境中,需要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以认识并解决问题。 02.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学生在作品完成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并能够利用3D软件设计模型,利用3D打印机完成作品打印,最终能够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自如地讲解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支持了学生以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方式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过程。 03.有助于解决“STEAM师资”缺乏的问题 案例中所涉及的多学科内容被分配到了相应学科教学中,即降低了对授课教师的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需要其对所涉及的所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准确定位了STEAM教师的角色,为培养STEAM教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04.有助于STEAM普及和特色人才培养 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重构案例展示的不只是学生参与机器人比赛等相关比赛的过程,而是融合多学科及其相应教师参与,并逐渐带动其他班级、其他年级学生学习STEAM知识的过程。STEAM教学课堂逐渐由小变大,在学校范围内扩展开来,使得STEAM教学由单一多学科教学的特点逐渐上升为校本特色,并逐渐影响学校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结语 STEAM教育倡导跨学科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文分别以能力导向为反向建构依据,以现行课程知识体系为正向建构依据,建构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流程,并设计案例进行应用实践。 结果表明,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重构,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解决STEAM教师缺乏以及促进STEAM教育普及产生了有益的效果。课程重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个独立的高校或小学所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此外,课程重构也必然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和创新,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重构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

会计学的课程体系

A. 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是什么啊 学习账务实训、税务管理、资产管理、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特色行业财税要点、财务工具等课程,可以直接去网校咨询会计实操课程。 B.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分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知识/理论内课程体系两容部分。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培养对应岗位(群)技能所需的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模拟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的实训课和校外顶岗实习。 (二)知识/理论课程体系 知识/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包括思想道德、计算机、大学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等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必要的管理学基础、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和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模拟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税实务等专业技能课。C. 大学会计专业都学习哪些课程啊 主干学科:会计学 主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管理统计学 学位课程:英语、管理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D. 会计学科体系的分类 会计学各分支学有机结合。早期的会计学,基构成内容比较简单。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科的分类谈到会计学科体系往往要涉及会计课程体系。虽然从理论上讲,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课程体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不同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会计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掌握会计学科体系。 国内外对会计学科的分类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是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是按国民经济部门和会计工作程序划分会计学科。我国于本世纪50年代初引进这种分类方法,形成“会计学原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财务管理”与“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等主干会计课程。 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 (一)前苏联模式 前苏联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根据各部门会计实践的需要进行教学和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它比较适合我国改革的国情。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分类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与会计实践出现脱节;重复与遗漏并存;容纳能力不够强;不利于学科建设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二)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主要是按照学科内容的深浅划分。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划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管理会计产生之后,会计学科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领域,而财务会计仍旧按内容深浅分为初、中、高级会计。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不按部门发珉春环境有关:实行市场经济,行业划分并不严格,从事会计职业者可以自由流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不同部门的会计工作,会计教学可以突破行业、部门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阐述会计工作的共性。当然,这一体系也存在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没有很好地界定会计学的范围等问题。 E. 会计专业主要学什么 会计专业主修课程有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管理统计学。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会计专业领域涉及面广: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等都是会计专业将要涉及的领域。 专业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F. 会计学科体系包括哪些 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各分支学有机结合。早期的会计学,其构成内容比较简单。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学科的分类谈到会计学科体系往往要涉及会计课程体系。虽然从理论上讲,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课程体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不同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会计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掌握会计学科体系。 国内外对会计学科的分类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是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是按国民经济部门和会计工作程序划分会计学科。我国于本世纪50年代初引进这种分类方法,形成“会计学原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财务管理”与“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等主干会计课程。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 前苏联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根据各部门会计实践的需要进行教学和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它比较适合我国改革的国情。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分类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与会计实践出现脱节;重复与遗漏并存;容纳能力不够强;不利于学科建设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主要是按照学科内容的深浅划分。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划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管理会计产生之后,会计学科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领域,而财务会计仍旧按内容深浅分为初、中、高级会计。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不按部门发珉春环境有关:实行市场经济,行业划分并不严格,从事会计职业者可以自由流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不同部门的会计工作,会计教学可以突破行业、部门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阐述会计工作的共性。当然,这一体系也存在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没有很好地界定会计学的范围等问题。 G. 大学会计学专业有哪些主要课程 会计专业主修课程有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版理、中级财务会计、权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管理统计学。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会计专业领域涉及面广: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等都是会计专业将要涉及的领域。 专业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H.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 会计基础 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学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 经济法 税法 西方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管理学 财经英语 公共课 大学英语 大学语文 经济数学 大学IT vf 法律基础 马克思 历史史纲 毛邓 应用文写作 差不多就这些了 我们 I. 会计学大一大二大三分别学哪些课程 一般大一不会学习太过抄专业的课程 上学期主要学习金融相关类入门课程 如: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基础会计,微积分等。 另外还会有: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等。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积木宝贝的课程体系

积木课ANGEL GYM课是积木宝贝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适合6个月-6岁宝宝,共分为八个学阶。以宝宝入学前的测量结果为基线,以体能训练为主、智能与心理训练兼顾,使用国际顶级教具,实施针对性的授课,通过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有目的的训练,增强宝宝身体机能的适应性,让宝宝获得平衡、耐力、灵敏、柔韧、速度、力量等多方面的发展,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毅力、控制力。Angel Gym&Level 1(6-8个月)动物体验阶段主题:通过模仿可爱小动物的各类基本动作,在游戏训练中进行初期的综合学习体验课程内容:此阶段宝宝身体发育快,需要足够的活动拓展空间。为此,本阶段课程主要引导宝宝模仿毛毛虫、小乌龟、小鸭子、小青蛙等各种小动物,进行基本动作的游戏训练,包括各种伸展与屈体动作,婴幼儿瑜伽与抚触,以及运动过程中寻找、分辨并借助必要工具到达目的地等一系列综合学习体验。培养目标:通过认识各躯体部位,增强宝宝自我认识;通过让宝宝爬行高低、大小不同的软包和器械,培养宝宝肌肉力量、协调性和灵活度,丰富宝宝感知觉的体验;通过家长与宝宝的互动,增进亲子情感,培养宝宝对外界的信任感;通过寻找既定目标的过程,培养宝宝的自控力、探索精神,从而增强宝宝的勇气,建立宝宝的自信心。Angel Gym&Level 2(9-11个月)玩具探索阶段主题:借助各类玩具和专业教具,在蹒跚学步中进行外界的初步探索课程内容:进入阶段二的宝宝能尝试站立和行走。本阶段课程以积木宝贝独有的由ITLA唯一授权的国际顶级教具(各式硬质球、软包及体操器材等)为载体,让宝宝锻炼仰躺、爬、坐、扶物站立等大动作,抓、拿、捏等精细动作以及各种组合动作。培养目标:通过各种辅助教具,鼓励宝宝的好奇心,增进宝宝的手眼协调和肢体协调能力;帮助宝宝建立起重要的活动技能,训练初步的行走技巧;强化与外界的互动,培养注意力,塑造安全感、信任感、控制感等优良心理品质。Angel Gym&Level 3(12-17个月)韵律互动阶段主题:以歌谣和游戏为载体,在韵律中尝试与外界建立互动关系课程内容:处于第三阶段的宝宝行走能力进展迅速,平衡能力、空间意识、用手能力、语言能力均进入黄金期。因此,具体课程以经典的中英文歌曲为主线,以趣味游戏的方式,将宝宝置身于一个多维度空间,训练宝宝抓、钻、爬、行走、弹跳、平衡身体等动作和动作组合,并在游戏中建立伙伴关系。培养目标:通过中英文歌曲与互动游戏相结合的浸入式环境,开发宝宝的视觉和听觉能力;通过舞蹈环节和肢体练习,辨识人物特征、训练宝宝的次序性和方向感;通过互动交流的游戏活动,加强宝宝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空间感知;培养宝宝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Angel Gym&Level 4(18-23个月)概念认知阶段主题:把尺寸不一的专业教具作为概念载体,在规则游戏中进行初级的概念认知课程内容:此阶段的宝宝,有目的的扔、踢、跑等能力有所提高,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明显增强。为此,课程引入平衡木、斜坡软包以及大量尺寸不一的立体软包和器械,一方面训练宝宝上下攀爬、悬吊、跳跃、平衡行走等力量和技巧,另一方面增加初级的认知、逻辑概念辨认等内容。培养目标:通过运动游戏中的大小、上下、左右等规则系统引入,训练宝宝对基础概念的认知,培养宝宝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逻辑思维;通过游戏互动与配合,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宝宝竞争与合作意识。Angel Gym&Level 5(24-29个月)交通想象阶段主题:将专业教具组合假定为日常交通工具,在无实物联想游戏中拓展想象力课程内容:本阶段的宝宝,大动作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大动作熟练度、精细动作及操作技巧的培养成为此阶段重点。此阶段课程,从器械运动转换为宝宝的自身运动,以自行车、汽车、火车等常见交通工具为载体,进行探险、体操、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宝宝置身于唱歌、跳舞、软包游戏、器械操作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中。培养目标:通过无实物的联想游戏,建立了宝宝的符号联想能力;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培养宝宝观察力和事物的认识能力;通过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运动项目,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主探索精神,帮助宝宝培养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Angel Gym&Level 6(30-35个月)角色交往阶段主题:采取扮演动物的游戏方式,在深化认知的过程中培养社会交往技能课程内容:这个阶段的宝宝非常渴望探索,希望参加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本阶段课程主要让宝宝扮演动物角色,探索动物世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模仿动物运动方式,并引导宝宝建立关爱动物的情感。同时,本阶段开始,老师开始更多地鼓励宝宝与老师、同伴交流,父母的课堂参与逐步减少。培养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索式学习,增长宝宝对于动物世界的认知;通过更为复杂的模仿,完善宝宝体能,培养宝宝的创造力;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和伙伴关系,借助大量假装游戏,帮助宝宝树立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品格;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宝宝学会爱和分享,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Angel Gym&Level 7(36-47个月)场景逻辑阶段主题:结合日常生活小事件,在真实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课程内容:本阶段起,宝宝开始独立上课了!这是建立宝宝自尊、自信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课程为宝宝提供了学习独自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的机会,包括日常生活场景的各类角色扮演,如借阅图书、商场购物、消防演习、独自乘车、野外露营、公众演讲等。培养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增加社会生活常识,提升生存技巧,同时激发想象力;通过渗透在角色扮演中的演讲演示,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建立胆量和自信心,培养秩序感;通过伙伴之间的人际交往,初步掌握社会技能,学会换位思考和分享,增强问题解决能力。Angel Gym&Level 8(48-72个月)环游创造阶段主题:围绕各国文化与特色,在虚拟的环球旅行中充分开发创造力课程内容:此阶段宝宝基本运动的协调性、耐力和熟练程度均有较大提高,重点是要从体能和社交方面进一步完善各项技能,为之后参加团体运动做准备。具体课程以世界各国文化风情为载体,借助丰富的教辅工具,带着宝宝按文化主题的方式去环游世界,比如到土耳其烧烤、去巴西踢足球、在美国跳西部牛仔舞等等。培养目标:旅行中的复杂游戏,帮助宝宝进一步完善和熟练掌握大动作能力,为宝宝之后参加团体运动做准备;在环球旅行中,激发宝宝的想象力,为宝宝建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概念,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宝宝学习倾听、服从指令、团队合作,树立宝宝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丰富宝宝的多种体验。 Baby Music课共计三个学阶,适合1-6岁宝宝,以训练心理能力为主,兼顾体能和智能发展。采用适合宝宝身心发展的、全球最流行的各种音乐风格的歌曲,让宝宝从小接触生活化的音乐,每一节音乐课程都是一段发现和冒险的旅程。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控制感。Artistic Exploring&Level 2(25-36个月)艺术融合阶段主题:通过音乐感知、自主的乐器探索、舞蹈动作尝试等,让宝宝融入在丰富的艺术氛围课程内容:此阶段宝宝逐渐能够完成较有难度的动作及技巧,为此,家长角色减弱,课程设置突出宝宝的主动性,要让宝宝随着音乐真正动起来。课程以大调、小调、音阶、速度变化、音乐剧等音乐形式和内容为媒介,让宝宝真正在音乐中随心而动,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培养目标:通过让舞蹈、拍打节奏、敲打乐器,锻炼肢体平衡能力、手指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发展宝宝行走和跑跳能力;通过让宝宝拍打和感知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宝宝识别能力;通过让宝宝敲打乐器、舞蹈,培养宝宝自我控制能力。Artistic Exploring&Level 3(37-60个月)艺术基础阶段主题:通过对基本乐理、乐器、歌舞的理解和学习,为宝宝的成长植入基础的艺术基因课程内容:此阶段宝宝独立性逐渐增强,此时家长角色淡出,宝宝要独立上课了。此阶段课程仍以乐理和中西方各类音乐类型为媒介,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歌唱与舞蹈的环节增多,在实践中引导宝宝学会理解音乐中的规则,并去区分、辨别音乐中的不同元素。培养目标:通过让宝宝演奏乐器、舞蹈各种动作、表演歌剧,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及手眼脚协调性,发展宝宝肢体运动能力;通过让宝宝演奏乐器和表演歌剧,培养宝宝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宝宝思维能力;通过让宝宝舞蹈、表演和演奏,培养宝宝情绪表达、调节和控制能力。 Creativity Arts课是国内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创意课程,适合2-6岁宝宝,共分为探索、想象、创造三大阶段,以培养宝宝智能为主、体能与心理兼顾。借助游戏的方式,以音乐为媒介,以艺术为手段,通过制造丰富的感官体验环境,让宝宝在“玩中学”和“做中学”,全面激发宝宝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Creativity Arts&Level 1认知阶段主题一:自然元素课程内容:宝宝们对水、沙子、泥巴、动植物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结合宝宝的天性,在喧嚣的都市,给宝宝一次亲近、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以水、沙子、泥巴、草木、动物、建筑物、季节等为主题,让宝宝初步感知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将大自然的素材作为创作工具,比如以沙子作画,拿泥巴来雕塑等,将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再现出来。培养目标:通过利用自然素材进行简单的制作和绘画,锻炼宝宝手臂力量、手指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培养宝宝感知觉和观察力,激发宝宝自主探索的兴趣。阶段主题二:平面与空间课程内容:从美丽的星空到广袤的大地,帮助宝宝拓展视角,更深入地去探索所处的世界。如星星眨眼、飞机和宇宙飞船升空等发生在天上的奥妙现象,如海洋航行、蚂蚁搬家、老鼠打洞等发生在地上的神奇事情,并利用创作工具将其探索的收获表现出来。培养目标: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制作,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及首演协调性和手腕力量;通过平面与空间的对比,让宝宝认知两者,拓展宝宝的视野,并进一步培养宝宝的探索意识。阶段主题三:日常生活课程内容:围绕衣、食、住、行,将宝宝的视线,从大自然拉回到自身,进一步拓展宝宝对于生活的观察深度。课程主题从家里的摸样、色彩,延伸到出门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己的生日,扩展到自己和他人的联系。培养目标:通过手工制作与绘画身边事物,培养宝宝自我意识,同时引导宝宝认识到外界事物的差异性,发展宝宝的观察力与想象力。Creativity Arts&Level 2 想象阶段主题一:情景扮演课程内容:本课程为积木宝贝独有的故事课程,配合专门研制的教辅工具,带着宝宝通过歌曲、舞蹈、角色扮演、情景表演以及其他富于想象的活动,来进行故事情景的再现。培养目标:通过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帮助宝宝进行艺术想象和情感体验,一方面充分拓展宝宝的想象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了解责任和义务,学会基础的沟通方式,懂得关爱和分享。阶段主题二:故事再现课程内容:结合积木宝宝的情景故事系列,帮助宝宝用绘画、涂鸦、雕塑、素描、浮刻、印花、纺织等专业的艺术手法和技能,通过手指画、创意画、色彩画、水墨画、工艺画等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将故事角色人物展示出来,并尝试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设计创造。培养目标: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艺术创作,充分开拓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宝宝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在对外界全方位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和情绪表达能力。Creativity Arts&Level 3 创造阶段主题一:科学世界课程内容:帮助宝宝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大到太阳星系,小到人体骨骼,抽象到物质的不同形态和转化方式,具体到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成因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宝宝利用丰富手工素材,与小伙伴合作,一起进行创造,包括亲手DIY星球模型、美食、小动物、小日用品等。培养目标:通过设计与制作各种科学机械模型,让宝宝了解科学机械原理,在实践中培养宝宝的创造力;通过设计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以及设计结束后的当众展示作品环节,培养宝宝独立自信、善于思考、有效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阶段主题二:艺术殿堂课程内容:帮助宝宝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古代世界文明,到现代世界风情,从世界人文遗产,到现代化时尚建筑、美食、服饰、绘画等艺术,让宝宝徜徉于艺术殿堂,并能亲自去体验和亲手制作具有异域风情的手工饰物、服饰等。培养目标:通过体验各国风土人情,为宝宝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视野,给予宝宝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人文艺术气息的熏陶,帮助宝宝初步建立更高一层次的对于“真、善、美”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宝宝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对外界的想象力,激发宝宝的创作欲望。

白金汉英语的课程体系

Ellis软件课Courseware Preview学员通过使用Ellis,反复模仿与演练其中的语言点,培养英语语感。小班课Private Class由外教或中教带领最多4名学员,讲解、扩展Ellis中所学的词汇、语法、日常交流等。沙龙课Salon Class由外教带领最多10名学员,通过几十个生活与商务主题进行拓展训练和情景交流。基础发音课通过讲解语音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发音技巧,纠正错误发音习惯,帮助学员讲一口纯正的英语。英语素质辅修课针对不同级别设有不同难度的听力课、会话课、阅读课、语法课和趣味英语。英语讲不停Social Talk资深Talker主持,话题广泛、形式多样,切实帮助学员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实景英语体验以模拟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在真实的场景下全面学习相关的表达,例如到银行学习银行英语,到酒店学习酒店英语等。魅力前沿讲座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生活。理财、时尚、运动、旅行等,提升学员的时尚品位,让学员的英语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商务训练营针对学员的商务需求开设商务会话、写作课程及商务主题论坛,全面提升学员竞争力。发散式补充教学英语角、影视赏析、课外活动、商务社交圈、社区BBS,让学员真正体验置身英语国家的感觉。

新东方泡泡少儿英语的课程体系

是挺难选择的,其实这些学习讥构经常会开设试听课程的,建议试听后再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喜.好.来做选择比较好吧。之前有带孩子去试听过科蒂思维的课,总体来说感觉还不错,全部都是外教在讲课,蛮正宗的,一节课听下来基本都是全英文的,都是小朋友感兴趣的主题,还有一些小朋友之间的互动环节,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挺有意义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辅导,会引导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我家孩子去学习了之后已经会主动和别人交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