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思想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本文对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32)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目标、理念和方法上滞后,开设的一些工程类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既要求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好,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实现把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桥梁,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我校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一般是在学期的后几周实施。在此阶段,好多同学要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电网考试、各公司企业的招聘以及期末考试。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考研和就业多重作用下,好多学生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对待,甚至认为从网络上或往届同学那里找些资料拼凑拼凑就能完成。   2.只有理论设计,缺乏实验或仿真验证。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各种保护的设计题目和参考资料。在我校,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会比较详细给出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设计内容、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报告的格式等。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分时提供固定设计教室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机房,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设计手册、设备手册等,参考类似习题、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等进行模仿设计。在此期间,不同的指导教师去设计室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都不主动问问题,这样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都设计得如何,都出现哪些问题和错误,最终造成上交的报告存在一些错误。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完成理论设计。由于缺少对理论设计结果和结论的实验或仿真验证,致使学生既不清楚设计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不是合理。这种只锻炼理论设计而没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过程,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3.设计题目数量少且变化小,抄袭现象存在。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继电器选择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题目由于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同时系统的接线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很少变化,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不能很好实现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更像是做作业。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做出全面分析,就不能建立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学生在设计时仅仅参考一些相仿的习题、教师给定的设计指导书来完成设计计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以往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有限,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4.考核评价不科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出勤率、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以及主动性等,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方案的合理性、整定计算的正确性、设计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最终给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评定。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下,会出现同组同学中差别不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要设计人员由于报告书写较差而成绩低、设计较少的同学由于报告书写规范而成绩较高的不合理现象,课设成绩没能很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由于这种只有理论设计而没有实验或仿真验证的课设形式,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改革   为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针对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修改大纲及教学计划,规避考研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已不再适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培养方案突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突出工程思想和能力培养,达到学生都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从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尽可能规避学生由于考研及就业等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2.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素养。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至关重要。好的课设题目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工程设计规范的熟悉、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在设置课设题目时,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涵盖程度,又要考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密切程度,尽可能给出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思考,我们对课设题目进行完善和更新,做了如下工作:①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带学生去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实习基地、到电力行业调研等机会,搜集整理实际运行电力系统的真实资料,然后加工完善成训练课题;②考虑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实际,微机型保护装置已完全取代电磁型保护装置,再针对电磁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就严重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为此,我们给定一些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及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系统参数的`设定值,除了完成某些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案、整定值计算、灵敏度分析之外,增加了微机型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③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我校与浙江求是教仪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实践创新实验室,与北京电科院和清大高科合作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动手操作平台。第一周学生完成课设的理论设计,第二周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及验证。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如果验证结论正确时,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另外,在设计的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点拨,同学们相互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对于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教师的态度和付出对于课设质量的好坏是最直接的,因此,要想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需要指导教师更多的投入。针对有的学生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甚至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就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的指导中,避免学生上交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设计报告。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做到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对设计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及时监控,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对典型共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个时段要同时面对理论教学、课设实习指导、监考判卷考核、科研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指导措施,打破一个老师对固定学生的指导模式。根据指导教师的值班安排,每时每刻都有老师在设计室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指导效率,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设计进行考评,而没有考核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样,在考核成绩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根本不关注动手操作,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明显存在差距。考核方法与设计内容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考核方法的全面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评价方式不是玩花样,不是巧立名目,而是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完善了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对理论设计的考核,也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评判,同时兼顾对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具体考核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电力部门和工矿企业等对口单位就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王文福。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 测绘科学,2011,(3):247-249.   张江林,梅许文,巨辉,邓昌建。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9-100.   杜兆文,姚福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教育,2014,(3 ):108-109. ;

plc课程设计论文

plc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PLC技术及应用》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与维修电工和PLC系统设计师职业标准相融合,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够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下是我整理的plc课程设计论文,欢迎阅读。   一、绪论   PLC技能课程作为职业院校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类的一门的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继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作为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方向)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工业机器人电气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职业岗位的人才服务,故课程设计开发要突出培养学生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并为后续的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为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建设调研期间,对自动化专业的40多位学生进行了PLC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为了实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常州周边4个自动化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有欧姆龙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天地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星宇车灯有限公司、上海ABB公司等企业工程师),根据这些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了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课程设计时以企业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实际PLC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和调试工作,并能对PLC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课程内容以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YL—335B自动化生产线设备[1]为载体,配备欧姆龙CX—one编程软件与西门子STEP7软件,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主要有:供料站与加工站的控制[2]、装配站控制、分拣站控制、输送站控制、自动线PLC通信、搅拌机的设计等。以这些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将PLC的常用指令分解到各个项目中去。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格式、基本用法、功能,了解和掌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软硬件调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本课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发展为目标,实施课证融合,实现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3]。将以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计划与国际型PLC生产大企业联合开发基于YL—335B自动线设备及CX—ONE编程软件的PLC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PLC)的考核,并获得证书。同时为学生考取维修电工高级证书以及电工技术证书等打下基础。第二个特点,考核由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组成,理论考核采用试卷形式,实践考核采用单元考核方式,包括成果、工作态度、工作规范、团队合作等表现。   四、以赛促学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与自动化生产线或PLC相关的比赛并获得好成绩。在2012全国高职技能大赛高职组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11年首届“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对参加此类大赛都非常积极,认真。在选拔选手的过程中,大赛相关信息在学生中流传开来,激起了学生对PLC技术的关注;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选手突击、强化学习PLC技术,将相关技术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上,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其他学校选手切磋、竞争,考验了临场应变能力与对PLC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赛后,尤其是获得大奖后,增强了学习PLC技术的信心,更激发同学对PLC技术的学习热情[4]。   五、总结   本文就PLC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载体、课程考核、以赛促学等相关方面提出了见解。今后还将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机制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Practicum),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实习”;也可以指“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开发”。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一、平面设计行业调查分析   (一)平面设计职位信息主要内容   平面广告设计(海报);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及装潢设计;网页平面设计;书籍、杂志、报纸的编辑与排版;各种宣传印刷设计。   (二)平面设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   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手绘草图;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强;心理健康等。    二、平面设计职业工作过程   (一)承接设计任务   承接设计任务时需要沟通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应变能力;思维敏捷;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接受设计任务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怎样处理和解决需要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二)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   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需要有很强的捕捉新鲜和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也是激发设计创意灵感的过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在这个阶段中总结收集信息资料的不同特点和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设计创意的实施铺垫原创素材。   (三)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的表现主要依靠设计师手绘草图的功底;也有人说电脑更好的表现创意,凡是在设计行当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普遍认为用徒手绘制出创意表现草图更能完好的体现设计师脑子中的原创性启发,与客户沟通最便利。电脑容易让人有依赖感,各种素材充斥网络,令人眼花缭乱,其诱惑力强于独立原创性的思考,抄袭和拼贴的痕迹很强,是设计创意之大忌。设计创意包括图形图像的创意、文字字体字形的创意、色彩色调的创意、版面构成的创意等创意工作。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设计师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    三、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1.对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是职业教育学习的驱动力   在职业教育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职业准入制的教育,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让新入学的学生开始不断地注入职业的理念,强化职业技能的认知。其次才能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再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逐步进入职场,成为一个职业人。就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来说,新入学的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知几乎是零,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未来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即使学过美术基础也是达不到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要求标准,学生的学习是在盲目的,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学习的驱动力,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很短的课程内只能教授一些软件技术操作,而更重要的平面设计职业素质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空白,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提高,其结果是适应不了企业用工的需要,形成了平面设计职业教育的致命缺陷。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识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首要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入职前教育阶段,职业岗位的体验是对职业岗位性质的认知是最好的途径,让学生下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体验生活,聘请企业专家或是管理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企业中的设计师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不同设计工作过程步骤、方法和所需要使用的软件工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基本掌握设计流程和需要的技能,在体验期间学生要融入企业文化和工作状态之中才能真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力强的职业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教师(设计师)、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等进行课程设计,这个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教学方法。   2.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工作技术特点进行课程分类   通过职业准入制阶段的职业教育和与企业接触,学院随时了解到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标准,制定和调整更新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已达到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要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这里我们通过对平面设计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总结了平面设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力求通用性和实用性。   (1)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绘画基础课程训练才能够提升,我们知道绘画基础好的设计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设计元素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没有绘画基础也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他们对平面设计感兴趣并去研究它。但大多数设计师是经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因此,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绘画基础课程主要完成两大块的学习任务:一是对形体结构及彩色的把握,主要应用于创意阶段的图形图像结构;版面结构;色彩运用等。二是速写的能力提高,主要应用于与客户交流;勾画创意草图;创造创新能力;完成原创设计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创造力,在塑造形体训练过程中就要加进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合成结构,也就是把两个形体合成一个形体过程的训练,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创造性的表现。   (2)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创造能力和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必经之路创造力、创新力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生命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就没有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先人为我们总结了众多的形式美法则,这些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原创的设计作品,使设计作品注入生命力。主要完成对图形图像设计的理解(平面构成);色彩设计(色彩构成);成型设计(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基础,重点学会用图形图像讲述与沟通,进行信息传达的能力。   (3)电脑平面设计技术课程是现代平面设计职业的必备设计工具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并如何使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样品,除掌握手绘草图外,还要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已经达到了能够随心所欲进行创意设计,已经分不清你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有些所谓的设计师依赖于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特效、字体、摄影图片以及网络的丰富素材,而丢弃了设计的原创性,机械运用设计软件这些功能,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与设计内容主题要求不相符,素材的拼贴效果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在不断下降的原因。真正的设计师是让计算机设计软件成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原创创意服务,软件中的各种效果使用是依据原创的需要,素材的选择也是为原创服务,不是依赖于在素材中寻找灵感创意,要想设计出与众不同、内涵寓意深刻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原创设计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体现。   (4)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是让现代短板印刷设备和网络成为设计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把学到的设计软件技能力,应用到为设计创意原创性服务,要了解到设计项目本身就是一道难解的题,设计师的职能就是解题的人,你如果是高手的话,那就是设计创意原创性和设计软件技能高度融合,现代设备和网络变成设计师的帮手,设计师不是现代设备和网络的傀儡。通过教学项目案例的实际操作,按照工作过程的程序,利用行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并利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特性,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校企师资力量,共同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当学生在面对各种职场时,没有陌生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涵盖目前平面设计职业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广告设计(海报、路牌、灯箱、展牌展架、菜单、名片等);标志VI设计(各种公共标识、形象标志、VI形象设计手册);包装设计(包装盒、箱、瓶、罐等);书籍装帧设计(杂志、报纸、样本、说明书、书籍等);室内外装饰设计(家居);网页设计(界面、图标、按钮、广告条等)。   (5)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平时作业展示,相互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竞争;参观专业设计展览,领略前沿设计动向;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求发展;请专家走进校园讲学,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走访相关院校进行横向学术交流;利用校内的社团活动,增强组织、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基于平面设计工作过程的程序进行设计,教学项目来源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是校企联手制定,教学任务也是由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承担,授课实训地方在学院或在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客户角色,讲授项目的要求、标准、注意事项等;其次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技能的教练员和质量的评判员的等角色。学生通过教学做的教学过程,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计划方案,方案修订和执行,从中寻找正确解决的方案,并积累设计经验。    四、课程考核评价   (一)学生之间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估是对自己设计水平重新认识的过程,学生之间评价是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律、,增强自我学习和感悟理解力,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也能检验学生的自身品德和设计师应具备的谦虚、不骄傲,不自负,高尚的情操。   (二)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的考察,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工作认真态度、勤于思维、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对实训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三)行业技能取证评价   学生参加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学校职业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尺度,也是学生进入职场时,已经达到职业教育标准水平的一种证明,招聘时企业还会参考这个证明来安排职位。   总之,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走与岗位工作流程、性质、能力要求实行无差别对接之路,按照研究和总结出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来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顺应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会不断地与时代同步进行改革,符合社会需求,这是一个永久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