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聚氯乙烯为什么不能 环氧乙烷灭菌

聚氯乙烯俗称强力胶

聚氯乙烯 抗拉强度

聚氯乙烯的抗拉强度:62MPa;抗压强度:62MPa;抗弯强度:93MPa;肖氏硬度为118HRR.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分别为什么

不清楚。我不能乱说。

聚氯乙烯的用途是什么?

量仅次于聚乙烯的塑料第二个大品种当推聚氯乙烯。早在1835年法国化学家勒尼奥就发现,在日光照射下,氯乙烯聚合变成一种白色固体。1914年德国和美国的化学家发现,有机过氧化物可加速氯乙烯的聚合反应。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使聚氯乙烯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乳液聚合是将氯乙烯单体和水,用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使氯乙烯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以形成乳状液,再以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使氯乙烯聚合为聚氯乙烯。  使聚氯乙烯在应用上有真正突破是在1933年。美国化学家西蒙在当时用途不广的聚氯乙烯粉料中加进高沸点的溶剂和磷酸三甲酚酯后加热,在冷却以后,意外地得到了性质柔软、易于加工、并富有弹性的聚氯乙烯(这里磷酸三甲酚酯起了增塑剂的作用)。从此,聚氯乙烯广泛应用的大门被打开了。  1936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氯乙烯的悬浮聚合技术,使生产工艺较乳液聚合法简化,能耗降低,成本下降。现在,80%的聚氯乙烯是用悬浮聚合法生产的,即在搅拌和分散剂(水)的作用下,使氯乙烯单体分散成液滴状以后,悬浮在水中。聚合反应在液滴之间进行,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等。  聚氯乙烯的化学式为:  聚氯乙烯塑料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耐燃烧和绝缘性能。但是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光照的情况下,会分解析出氯化氢,引起颜色变黄。同时,上述良好的力学和化学性能迅速下降。解决的办法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如硬脂酸或其他脂肪酸的镉、钡、锌盐。  聚氯乙烯塑料一般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大类。硬制品加工中不添加增塑剂,而软制品则在加工时加入大量增塑剂。聚氯乙烯本来是一种硬性塑料,它的玻璃化温度为80~85℃。加入增塑剂以后,可使玻璃化温度降低,便于在较低的温度下加工,使分子链的柔性和可塑性增大,并可做成在常温下有弹性的软制品。常用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酯。一般软质聚氯乙烯塑料所加增塑剂的量为聚氯乙烯的30%~70%。  聚氯乙烯在加工时添加了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填料之后,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和制品。  ⑴一般软塑料制品。利用挤出机可以挤成软管、塑料线、电缆和电线的包皮。利用注射成型的方法并配合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等。  ⑵薄膜。利用压延机可将聚氯乙烯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或着色薄膜,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薄膜称为压延薄膜。也可以将聚氯乙烯的粒状原料利用吹塑成型机吹制成薄膜,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薄膜称为吹塑薄膜。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上可以印花(如印制包装装潢图案和商标等)。薄膜的用途很大,可以通过剪裁、热合方法加工成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充气玩具等。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建造温室和塑料大棚,或者用作地膜。  ⑶涂层制品。将聚氯乙烯糊状涂料涂敷在布或纸上,然后在100℃以上将它们塑化,就可制成有衬底的人造革。如果将聚氯乙烯软片用压延机直接压延成有一定厚度时,就制成无衬底的人造革,可压出各种花纹。人造革用于制造皮包、皮箱、沙发和汽车的座垫、地板革以及书的封面等。  ⑷泡沫塑料。软质聚氯乙烯在混炼时加入适量的发泡剂,经发泡成型法可制成泡沫塑料,用做泡沫拖鞋、凉鞋、鞋垫、坐垫和防震缓冲的包装材料,也可以用挤出机制成低发泡硬质板材,可代替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⑸利用热成型法可将聚氯乙烯制成薄壁透明容器,或用于真空吸塑包装材料。这种方法制成的片材也是优良的装饰材料。  ⑹糊状制品。将聚氯乙烯分散在液体增塑剂中,使其溶胀和塑化成增塑溶胶,再加入乳液(一种胶粘剂)、稳定剂、填料、着色剂,经过充分搅拌,脱气泡后,可配制成聚氯乙烯糊状制品,可用浸渍法、浇铸法、搪塑法涂敷在各种制品表面,起保护(防腐蚀)、美化作用。  ⑺硬管和板材。聚氯乙烯中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和填料,经过混炼之后,可用挤出机挤成各种口径的硬管、异形管、波纹管,用做下水管、引水管、电线套管或楼梯扶手。用压延法制成的聚氯乙烯薄片经重叠热压,可制成各种厚度的硬质板材,它可以切割成所需形状,然后利用聚氯乙烯焊条用热空气流焊接成各种耐化学腐蚀的贮槽、通风管道和各种形状的容器、反应罐。  ⑻门窗。它可用硬质聚氯乙烯异形材料组装而成,已经和木门窗、钢窗、铝合金门窗共同占领了建筑市场。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聚氯乙烯PVC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聚乙烯PE未着色时呈乳白色半透明,蜡状;用手摸制品有滑腻的感觉,柔而韧;稍能伸长。一般低密度聚乙烯较软,透明度较好;高密度聚乙烯较硬。常见制品:手提袋、水管、油桶、饮料瓶(钙奶瓶)、日常用品等。所以可以应用的方法有:一,看颜色,泛黄的为PVC二,看手感,滑腻的为PE三,看折痕,有白色痕迹的为PVC四,看延展性,好的为PE五,看透明度,好的为PVC六……自己再总结一些啰

聚氯乙烯跟聚乙烯,有什么不同?

结构上: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 聚乙烯是由乙烯聚合而成。性质上:聚乙烯:易燃烧,燃烧时熔融,滴落,有燃烧蜡烛的气味,火焰上端黄色,下端蓝色,离火后继续燃烧。聚氯乙烯:不易燃烧,燃烧时软化,能拉丝,有HCI的刺激性气味,火焰黄色,边缘带绿色,冒白烟,离火后熄灭。

聚氯乙烯怎么念

ju 第四声 lu 第四声 乙 第三声 烯 第一声

聚四氟与聚氯乙烯的防腐性能哪个好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聚四氟防腐性好!聚四氟乙烯是四氟乙烯的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TFE。聚四氟乙烯的基本结构为.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聚四氟乙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抗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它本身对人没有 毒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之一全氟辛酸铵(PFOA)被认为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聚四氟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低的为数十万,高的达一千万以上,一般为数百万(聚合度在104数量级,而聚乙烯仅在103)。一般结晶度为90~95%,熔融温度为327~342℃。聚四氟乙烯分子中CF2单元按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半径较氢稍大,所以相邻的CF2单元不能完全按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扭曲链,氟原子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分子链的表面。这种分子结构解释了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温度低于19℃时,形成13/6螺旋;在19℃发生相变,分子稍微解开,形成15/7螺旋。 虽然在全氟碳化合物中碳-碳键和碳-氟键的断裂需要分别吸收能量346.94和484.88kJ/mol,但聚四氟乙烯解聚生成1mol四氟乙烯仅需能量171.38kJ。所以在高温裂解时,聚四氟乙烯主要解聚为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在260、370和420℃时的失重速率(%)每小时分别为1×10-4、4×10-3和9×10-2。可见,聚四氟乙烯可在 260℃长期使用。由于高温裂解时还产生剧毒的副产物氟光气和全氟异丁烯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并防止聚四氟乙烯接触明火。 力学性能 它的摩擦系数极小,仅为聚乙烯的1/5,这是全氟碳表面的重要特征。又由于氟-碳链分子间作用力极低,所以聚四氟乙烯具有不粘性。 聚四氟乙烯在-196~260℃的较广温度范围内均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全氟碳高分子的特点之一是在低温不变脆。 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 除熔融的碱金属外,聚四氟乙烯几乎不受任何化学试剂腐蚀。例如在浓硫酸、硝酸、盐酸,甚至在王水中煮沸,其重量及性能均无变化,也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只在300℃以上稍溶于全烷烃(约0.1g/100g)。聚四氟乙烯不吸潮,不燃,对氧、紫外线均极稳定,所以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电性能 聚四氟乙烯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而且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弧性都较高。 耐辐射性能 聚四氟乙烯的耐辐射性能较差(104拉德),受高能辐射后引起降解,高分子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 聚合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经自由基聚合而生成。工业上的聚合反应是在大量水存在下搅拌进行的,用以分散反应热,并便于控制温度。聚合一般在40~80℃,3~26千克力/厘米2压力下进行,可用无机的过硫酸盐、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也可以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每摩尔四氟乙烯聚合时放热171.38kJ。分散聚合须添加全氟型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全氟辛酸或其盐类。 应用 聚四氟乙烯可采用压缩或挤出加工成型;也可制成水分散液,用于涂层、浸渍或制成纤维。聚四氟乙烯在原子能、航天、电子、电气、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食品等工业中广泛用作耐高低温、耐腐蚀材料,绝缘材料,防粘涂层等。 化学性质 耐腐蚀性:能够承受除了熔融的碱金属,氟化介质以及高于300℃氢氧化钠之外的所有强酸(包括王水)、强氧化剂、还原剂和各种有机溶剂的作用。 绝缘性:不受环境及频率的影响,体积电阻可达1018欧姆u2022厘米,介质损耗小,击穿电压高。 耐高低温性:对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温域范围广,可使用温度-190~260℃。 自润滑性:具有塑料中最小的摩擦系数,是理想的无油润滑材料。 表面不粘性:已知的固体材料都不能粘附在表面上,是一种表面能最小的固体材料。 耐大气老化性,耐辐照性能和较低的渗透性:长期暴露于大气中,表面及性能保持不变。 不燃性:限氧指数在90以下。 物理性质 聚四氟乙烯的机械性质较软。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 这里说的聚四氟乙烯就是你说的聚四氟。 而下面的是聚氯乙稀 PVC是聚氯乙稀(polyvinyl chloride)塑料的英文缩写。这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塑料制品其实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 简单地说,盐的水溶液在电流作用发生化学分解。这一过程会产生氯、苛性钠和氢气。精炼、裂化石油或汽油能产生乙烯。当氯和乙烯混合后,就会产生二氯乙烯;二氯乙烯又可以转换产生氯化乙烯基,它是聚氯乙烯的基本组成部分。聚合过程将氯化乙烯基分子连接在一起组成了聚氯乙烯链。以这种方式生成的聚氯乙烯呈白色粉末状。它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但是可以与其它成分混合生成许多产品。 氯化乙烯基最初是在1835年在Justus von Liebig实验室合成出来的。而聚氯乙烯是由Baumann在1872年合成的。但是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在美国生产出了第一个聚氯乙烯的商业产品,在接下来的20年内欧洲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聚氯乙稀具有原料丰富(石油、石灰石、焦炭、食盐和天然气)、制造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等突出特点,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树脂的第二大通用树脂,占世界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聚氯乙烯容易加工,可通过模压、层合、注塑、挤塑、压延、吹塑中空等方式进行加工。聚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人造革、薄膜、电线护套等塑料软制品,也可生产板材、门窗、管道和阀门等塑料硬制品。 聚氯乙稀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硝酸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变色,并析出HCI。 比较一下,你就发现聚四氟与聚氯乙烯的防腐性中聚四氟乙烯要好很多。 另这上面的资料我是引用别人的,具体的自己在baidu知道里有。

分析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相比的优劣 RT

聚乙烯: 是最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由重复的–CH2–单元连接而成的.聚乙烯是通过乙烯( CH2=CH2 )的加成聚合而成的. 聚乙烯的性能取决于它的聚合方式.在中等压力(15-30大气压)有机化合物催化条件下进行Ziegler-Natta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种条件下聚合的聚乙烯分子是线性的,且分子链很长,分子量高达几十万.如果是在高压力(100-300MPa),高温(190–210C),过氧化物催化条件下自由基聚合,生产出的则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结构的. 聚合压力大小:高压、中压、低压; 聚合实施方法: 淤浆法、溶液法 、气相法 ; 产品密度大小: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线性低密度; 产品分子量: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特性: 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聚乙烯的种类 (1) LDPE: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 (2) LL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3) MDPE:中密度聚乙烯、双峰树脂 (4) HDPE: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 (5) 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6)改性聚乙烯:CPE、交联聚乙烯(PEX) (7)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塑料)、EVA、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其它烯烃(如辛烯POE、环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EAA、 EMAA 、EEA、EMA、EMMA、EMAH) 分子量达到3,000,000-6,000,000的线性聚乙烯称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强度非常高,可以用来做防弹衣. 主要方法: 液相法(又分为溶液法和淤浆法)和气相法(物料在反应器中的相态类型).我国主要采用齐格勒催化剂的淤浆法. 条件与过程描述:纯度99%以上的乙烯在催化剂四氯化钛和一氯二乙基铝存在下,在压力0.1-0.5MPa和温度65-75℃的汽油中聚合得到HDPE的淤浆.经醇解破坏残余的催化剂、中和、水洗,并回收汽油和未聚合的乙烯,经干燥、造粒得到产品. 我国聚乙烯消费结构分析 聚乙烯在我国应用相当广泛,薄膜是其最大的用户,约消耗低密度聚乙烯77%,高密度聚乙烯的18%,另外,注塑制品、电线电缆、中空制品等都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将分应用领域对聚乙烯消费市场进行分析. 国内低密度聚乙烯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包括农膜),占总消费量的75%-80%,其它应用于注塑及电线电缆等领域.在薄膜消费领域中,包装膜所占比重最大,约在70%左右;农膜约为30%. 包装薄膜是LDPE/LLDPE最大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扭结包装膜、收缩包装膜、缠绕包装膜、贴体包装膜、充气包装膜、高阻透性膜(阻气、阻光等)、高耐热性膜、选择渗透膜、保鲜膜、抗菌膜等.近年来,国内多层复合薄膜生产线越来越多,使得复合膜的产量逐步增加,其产量已占包装膜的13%. 农膜包括棚膜和地膜,农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但关系到12亿人口的生计而且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对农地膜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棚膜中耐候功能膜的使用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0%(耐侯功能膜的厚度较普通膜薄),因此LDPE/LLDPE的需求量可能略有下降.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电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电力电缆产量为302.4万公里,通讯电缆的产量约为4517.9万公里,电线1940.7万公里,其他绝缘制品的产量为34.7万吨.2003年对低密度聚乙烯的需求量达到23万吨. 我国HDPE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中空吹塑、薄膜制品和注塑,2003年三者分别占我国高密度聚乙烯消费结构的19.5%、18.9%、18.2%. 薄膜制品中的高强度薄膜需求量很大,它包括背心袋、购物袋、垃圾袋、杂货袋、多层衬里膜、耐候膜等.目前, 高强度薄膜专用树脂使用的主要是HDPE树脂牌号,近年来,随着日本、西欧等国家包装袋加工业向我国和东南亚转移,我国在薄膜上的HDPE消耗量将继续稳定增长. HDPE作为理想的注塑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铁路、港口、远洋运输、工厂包装生产线、啤酒箱、饮料箱、食品箱等,规格型号逐渐系列化,应用领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可大量替代钢材和木材.2003年消耗在注塑制品上的HDPE约69万吨.在国外,1100L的HDPE注塑容器大量进入垃圾市场,取代钢制垃圾箱.目前北京、上海已出现这一趋势,随着这一市场的逐步开发和扩大,毫无疑问,在幅员广阔的我国需求量将是很大的. 中空成型是世界上仅次于挤出成型与注射成型的第三大成型方法,也是聚乙烯发展最快的一种成型方法.其产品在农药、液体化学品(双氧水、各种酸、环氧丙烷、各种涂料)、洗涤用品(洗发水、浴液)、饮料(鲜奶、果汁等)、家庭日用品、食品包装以及中空箱包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HDPE适用于生产各类中空容器,如牛奶瓶、果汁瓶、化装品瓶、药瓶、洗涤剂及食品容器、工业瓶等.用于生产中空制品的HDPE密度一般在0.947-0.967g/cm3,MFR在0.01-1.0g/10min;而制造大型容器(200升以上)则需用高分子量HDPE(一般为30万-50万),密度在0.945-0.955 g/cm3,HLMFR在2-15g/10min. 聚氯乙烯 PVC 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聚氯乙烯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PVC的几种主要缩写及含义 1、化工领域指化合物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这是PVC使用最广泛的含义. 2、医学上指不规则心跳.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3、在电子领域,指在ATM、X.25中的持久虚拟链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材料性质 Polyvinyl chloride 密度 1380 kg/m3 杨氏弹性模量(E) 2900-3400 MPa 拉伸强度(σt) 50-80 MPa Elongation @ break 20-40% Notch test 2-5 kJ/m2 玻璃转变温度 87 °C 熔点 212 °C Vicat B1 85 °C 导热率 (λ) 0.16 W/m.K 热膨胀系数 (α) 8 10-5 /K 热容 (c) 0.9 kJ/(kg·K) 吸水率 (ASTM) 0.04-0.4 Price 0.5-1.25 u20ac/kg 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例如二恶英. 聚氯乙烯的燃烧分为两步.先在240℃-340℃燃烧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和含有双键的二烯烃,然后在400-470℃发生碳的燃烧. 物理和化学性质 稳定;不易被酸、碱腐蚀;对热比较耐受 聚氯乙稀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硝酸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变色,并析出HCI. 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主要是非晶态结构,但也包含一些结晶区域(约5%),所以聚氯乙烯没有明显的溶点,约在80℃左右开始软化,热扭变温度( 1.82MPa负荷下)为70-71 ℃,在加压下150℃开始流动,并开始缓慢放出氯化氢,致使聚氯乙烯变色(由黄变红、棕、甚至于黑色).工业聚氯乙烯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8-4.8万范围内,相应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95万.而绝大多数工业树脂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0-20万,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4.55-6.4万.硬质聚氯乙烯(未加增塑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和耐燃性,可以单独用做结构材料,应用于化工上制造管道、板材及注塑制品.硬质聚氯乙烯可以用增强材料

跪求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原理

悬赏分:10 给你这个分不够。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方面有哪些标准或者规程?

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悬浮聚合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一直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的PVC树脂 (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都是出自悬浮法生产装置。美国悬浮法均聚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7年占84%,1996年为90%。 PVC树脂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年来主要是针对已经基本定型的工艺技术进行一些改进。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PVC树脂工艺技术的专利集中在改进防结焦涂层、改进引发剂体系、改进乳化剂以及减少残留单体含量等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先进的悬浮法、本体法和生产糊树脂的乳液法、微悬浮法等在内的工艺齐全的PVC树脂生产装置。但是, 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生产装置规模普遍较小,国外先进国家悬浮法装置生产规模一般在10~20万吨/年,在我国70余生产厂只有3套装置达到这样的规模;目前国外乙烯氧氯化法路线生产的PVC树脂已占90%以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电石乙炔法路线,我国采用乙烯路线的PVC树脂仅占PVC树脂总能力的1/3。3.1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通过不断进行搅拌使单体液滴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聚合反应在单体小液滴中进行。通常悬浮聚合反应为间歇聚合。 近年来各公司对PVC树脂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的配方、聚合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改进, 开发出各具特点的工艺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公司)技术、日本信越公司技术、欧洲EVC公司技术, 这三大公司的技术在1990年以来世界新增的PVC树脂生产能力中各占大约21%的比例。3.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单体中。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乳液法生产的PVC树脂的粒径为0.1—0.2mm,悬浮法为20―200mm。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干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 常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一般来说乳液聚合PVC树脂的价格高于悬浮聚合的树脂,然而需要以液体形式配料的用户使用这种树脂,如糊树脂。在美国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树脂产品都是糊树脂(又叫分散型树脂),少量用于乳胶。在欧洲,各种乳液工艺也用于生产通用树脂,尤其是压延和挤出用树脂。3.3本体聚合 本体法生产工艺在无水、无分散剂,只加入引发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不需要后处理设备,投资小、节能、成本低。用本体法PVC树脂生产的制品透明度高、电绝缘性好、易加工,用来加工悬浮法树脂的设备均可用于加工本体法树脂。PVC本体工艺在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尽管从理论上说悬浮和本体聚合反应工艺生产的树脂可以用于相同的领域,实际上加工厂一般只使用其中之一,因为悬浮和本体树脂不能混合,即使少量混合也会因静电效应导致聚合物粉末的流动性降低,而悬浮聚合树脂更易得到的,因此大多数加工厂放弃了本体树脂,近年来本体工艺出现了止步不前或衰退的状态。3.4溶液聚合 在溶液聚合中,单体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如n-丁烷或环己烷)中引发聚合,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沉淀下来。溶液聚合反应专门用于生产特种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通常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这种溶液聚合反应生产的共聚物纯净、均匀,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聚氯乙烯pvc开口剂的介绍和用途。麻烦业内人士帮助

想了解更多,百度一下PP论坛,很多关于薄膜的资料,里面有很多做PE,PET,CPP, BOPP, PVC, PA,PS薄膜的朋友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_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 要:文章主要综述了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对此类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20-02      1 前言   1991年日本电镜专家NEC公司的Iijima在用石墨电弧放电法制备C60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多层状的碳结构――碳纳米管(CNTs)。[1]CNTs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其大规模生产的实现使其成为聚合物填充材料的首选,为未来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聚氯乙烯(PVC)作为一种通用型合成树脂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综合机械性及容易加工等特点,目前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均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CNTs才逐渐用于改性PVC。   2 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溶液成膜法   溶液成膜法是目前制备CNTs/PVC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其过程是将PVC溶于溶剂形成溶液,然后在机械搅拌或超声波作用下将CNTs分散在PVC溶液中,浇铸成膜挥发溶剂便得到复合材料。   Broza Georg等[2]采用溶液成膜法,通过四氢呋喃溶液分别制备出将单壁CNTs/PVC和多壁CNTs/PVC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进行了电性能测试,均一分散的CNTs改善了PVC的电学性能,但是CNTs的质量分数高达20%,这可能是因为CNTs未经过修饰,与PVC基体的结合力差所致。陈利等[3]通过溶液成膜法简单制得CNTs/PVC复合材料,CNTs含量介于1%~2.5%的PV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拉伸强度都较纯PVC有较大改善。R. Jung等[4]将CNTs酸化处理后,用十六烷基溴化三甲基铵将酸化CNTs在超声波作用下分散在水中,再将预处理带负电荷的PVC微球过量加入到CNTs的水分散溶液中。CNTs靠静电作用吸附在PVC表面,真空干燥后将PVC粒子溶于N,N2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浇铸成膜,薄膜的导电率在CNTs质量分数为29%时明显增加,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也有提高。JH Shi等[5]在CNTs表面接枝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将改性后的CNTs混于PVC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浇铸成膜。PBMA的引入大大改善了CNTs在PVC中的分散性,使PVC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经过改性的CNTs在较低含量时就能显著改善PVC的力学性能。   2.2 熔融混合法   尽管溶液成膜法是制备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但此法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因此,研究人员又采用了熔融混合法。   Wang GJ等[6]先通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H)改性CNTs,再将质量分数为0.25%的经修饰的CNTs与PVC熔融共混,使PVC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用酸化、酰氯化、接枝等一系列反应成功地在MWNTs表面接枝聚己内酯(PCL),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了PVC/改性MWNTs纳米复合材料,[7]在M1-g-PCL质量分数仅为0.7%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   王平华等[8]采用RAFT活性聚合方法在CNTs表面接枝上聚合物链,然后与PVC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复合制备了CNTs/PVC纳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拉伸强度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链的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PVC的拉伸强度。   王文一等[9]选用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MWNTs)及氯化聚乙烯(C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改性剂对聚氯乙烯(PVC)通过熔融混合法进行了抗静电及增韧研究,结果表明,MWNTs/CPE/PVC体系具有较高的抗静电效果,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8.3%时分散均匀且形成了很好的网络结构,这在提高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的同时赋予复合体系良好的导电性。   Faruk Omar等[10]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了多壁CNTs/PVC复合材料,并将最优条件所得复合材料进行了弯曲性能、电性能及热性能测试。   目前,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以上两种方法。   3 展望   从上文分析可知,碳纳米管作为填料能有效地改进聚氯乙烯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其导电性可以解决聚合物材料介电常数大、易带静电等问题。同时在尽量低的电渗流阈值下,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得到最优结合。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碳纳米管的分散、材料的制备等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制备方法虽然简单,但要制备均一性能的复合材料,工艺仍需进一步改进。②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和聚氯乙烯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成熟,需要投入大量工作。③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仍局限于碳纳米管或聚氯乙烯性能的改善及其应用,复合材料能否出现新的性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Iijima S. 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e carbon[J]. Nature, 1991(7):56~58.   [2]Broza G, Piszczek K, Schulte K,et al. Nanocomposites of poly    (vinyl chloride)with carbon nanotubes(CNT)[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90~894.   [3]陈利.多壁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4):140~143.   [4]Jung R, Kim H S,Jin H J.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poly(vinyl chloride)[J]. Macromolecular Symposia, 2007(1):259~264.   [5]Shi JH, Yang BX, Pramoda KP, et al. Nanotechnology, 2007, 18: 1~8.   [6]Wang GJ, Qu ZH, Liu L, et al.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7, 472: 136~139.   [7]王国建,赵明君.聚己内酯接枝改性MWNTs对PVC抗静电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0(1):10~14.   [8]王平华,王贺宜,唐龙祥等.碳纳米管/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1):36~38.   [9]王文一,罗国华,魏飞. MWNTs/PVC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8).   [10]Faruk Omar, Matuana Laurent M. Journal of Vinyl & Additive Technology, 2008, 14:60~64.   (编辑:王昕敏)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arbon Nanotubes/Poly(vinylchlorid)Composites   Wen Hairong, Cao Liunan, Zhang Hongmei, Yang Yuncui, Wu Liuwang   Abstract: A review on the fabr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Poly(vinylchlorid)composites is given in this paper,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composites is envisaged.   Key words: Carbon nanotubes; Poly(vinylchlorid); Compos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