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为一个教育论述题,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

关注自身发展···

新生代员工管理三板斧:克服职业倦怠,走出职业困境(落地实用)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化及职业世界全新的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因为员工对职业的兴趣不够、能力不行、价值观不同、意义感不强等原因,自然会出现相应的职业倦怠,导致员工的流失率增加。如何帮助员工应对职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调适? 6月11日,《江西培训师之家》第五场《企业人才培养之道》沙龙走进江西宜春,与当地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探讨人才培养的那些事。 主题沙龙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分享《新生态员工管理三板斧》,程咬金有他的三板斧,面对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管理者也有管理者的三板斧。 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在管理新生代员工的过程中,现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以及困惑是什么? 有人说:“员工上班不准时,干活挑三捡四,总嫌待遇不好;公司长年处理招聘状态,很难招到符合公司要求的人。” 有人说:“新生态员工的责任心太差,做事情不靠谱,总也达不到岗位要求;这些员工职业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离职率非常高,留人难。”这些是典型的企业面临的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给大家展示了一系列的调查数据。 *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了解的员工占20% *计划在一个公司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占27% *最喜欢的上司的是善解人意的,占38.3% *最喜欢的管理方式是平等式交流,占57.9% *阻碍工作效率的最大的难题是能力不足,占3.51% *新生代员择业的二个因素是务实(向前看)和务虚(兴趣导向) *裸辞的原因是逃避和没有理由 对于老一代员工来说,90后具备更强的职业安全感,因为年轻父母逐渐觉醒的认可意识,使90后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肯定的时候多,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个性,干预较少。且物质相对丰富,有更多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造就90后独特的个性。 员工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也要跟着变化,用老一套的管理无法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希望更为公平、公开、轻松、善意的工作环境,追求价值观的认同。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化及职业世界全新的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因为员工对职业的兴趣不够、能力不行、价值观不同、意义感不强等原因,自然会出现相应的职业倦怠,导致员工的流失率增加,如何应对帮助员工应对职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调适? 为此,我引入一个调适工作—神奇的职场三叶草,帮助管理者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并获得员工情绪调适的方法,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三叶草因有三片叶子而得名,把它引入到职场中来,分别给这三片叶子命名: 一份完美的工作当然是:有兴趣去做,也能够做好,并且还能够拿到满意的回馈。三片叶子全齐了,就是一棵完整的职场三叶草。 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如何完美,人与职业之间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而任何一片叶子的缺乏都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职业情绪。 首先我为大家分析了为什么职业会出现这样的倦怠情绪,原因是什么? 兴趣叶缺失:因为休息的时候较少,工作没有什么变化和新意,自主性相对较差,自我发挥空间不大,工作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能力叶缺失:目标感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干成怎样才算干好,能力欠缺,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精专感少。 价值叶缺失:组织给予个人的使命感不强,工作的价值及意义不大,长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自我怀疑。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出现呢? 兴趣叶缺失:导致厌倦,上班如上坟,工作没有新鲜快乐感,这类人群多见为国企及外企的高管;厌倦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抑郁,记忆力下降、反应变化慢、注意力涣散。 能力叶缺失:导致焦虑,搞不定工作,工作没有成就掌控感,这类人群多见为职场新人、换岗或业务端口;焦虑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失眠,易怒、脾气爆燥、声音变快。 价值叶缺失:导致失落,工作没有意义,得不到老板认可,就像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小孩,工作没有幸福满足感;失落的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自卑,常常唉声叹气、情绪不稳定。 职业情绪具有严重的互相传染性,假如长期缺乏兴趣,觉得工作无聊,就会勉强应付,工作成绩慢慢越来越小,能力无法跟上公司发展中对岗位的要求,慢慢的看着别人在快速成长,内心就会焦虑感,不自觉的爆燥,工作做不好,自然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价值感就无法体现了,然后又变得失落,与团队离的越来越远,甚至边缘化,主动的封闭自己,成了局外人。 从厌倦发展成焦虑,继而又变的失落自卑,这便是职业情绪的传染性。 原因清楚了,症状也清楚了,接下来亮出我们的管理三板斧,帮助员工解决相应的职业倦怠,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困境。第一板斧:兴趣叶缺失导致的厌倦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提升职业兴趣:员工可以去访谈同职业的高手,问问他们是怎样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的。就像游戏过关一样,激发兴趣是一直在升级。 (2)在工作中找变化,提升兴趣,比如一个银行柜员可以利用接触钞票机会多的条件,练习如何用手辨别钞票真伪。 2、组织层面调适:给员工休假或者调岗,让员工放松,调岗增加兴趣。第二板斧:能力叶缺失导致的焦虑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降低要求:所有工作做到完美无缺是一个非合理信念,我们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找到当下最合适的目标。目标太大一下难以完成,学习将目标拆分几个容易做到的小目标。 (2)提升能力:阶段性提升,思考当下岗位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我与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哪些,通过什么的方式能够集中提升这部分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3)发挥优势:工作中出现焦虑主要还是事儿太多,分清主次会让人更加焦虑,学会先行处理重要的事情,用优势去工作,对不是自己优势的事情可以选择与人合作。 2、组织层面调适:做培训或找员工谈话,帮助员工提升能力,清晰状态。第三板斧:价值叶缺失导致的失落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清晰职业价值观:钱多?事少?离家近?轻松的人际关系?稳定性?成长空间?他人认可?一份工作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职业价值; (2)链接价值:比如你看重的是工作中的际关系,那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如何与领导沟通、与同事交流,并努力跨行,否则这部分价值难以实现。 2、组织层面调适:做团建,做企业文化宣贯,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及工作意义。

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1、做好心理疏导: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参加工作很多年了,年复一日的一直感觉都是这样的重复着,没有了新鲜感,感觉工作就是这么回事,经验丰富了,就不想进取了,或者感觉自己努力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这样就会感觉每天都很无聊,烦闷,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兴趣,这是倦怠的表现,这需要心理培训,需要疏导才能解决工作带来的压抑和郁闷。2、加强思想培训:很多员工认为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求无功但求无功,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就等候着退休的那一天,只要自己不出什么大事,不犯什么大错,不被公司开除就可以了,所以要定期不定期的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培训,消除员工的消极心理。3、完善公司制度:有些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没有尽头,是因为对公司的管理失去了信心,或者对领导们失去信心,感觉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根本不会落实到实处,自己看不到希望,公司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干脆睁只眼闭只眼,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吧,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一定要多次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征求员工的意见,重新审视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人性化,科学化,并且严格的落实到实处。4、改变奖励机制:奖励机制一直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多的员工感觉自己付出的很多,可得到的很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变得懒惰消极了,所以改变奖励机制是解决的办法,奖励不能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能够得到,应该让大多数都看到希望,奖励形式可以多样性,付出就要有回报,这样可以激励教师好好的工作。5、提高工资待遇: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员工的工资太低了,尤其是农村的工人工资,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工资已经无法养活自己了,更不要说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了,员工有那么的大的生活压力,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提高工资待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缓解职业压力和倦怠情绪?

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是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压工作环境下的常见状况。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调整心态,适度休息:调整心态是缓解职业压力和身体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工作,避免在心理上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超出合理范围;其次,适当地安排时间和步伐,安排得宜的工作周界、开展适当的休闲活动等都是具有益处的。二、改变生活习惯:坚持调节生物钟,保障睡眠质量,规律饮食,少抽烟少喝酒等生活习惯也能帮助缓解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三、加强锻炼:适当运动是缓解职业压力和身体问题的好方法。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户外或小区内散步、慢跑、打球、游泳、健身房等不同形式的运动。通过身体运动,可以增强自身的耐力和抵抗力,并降低压力和疲劳程度。四、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是缓解职业压力的重要一步。家庭和社交生活中的紧张情况,可以引发身体上的不适甚至导致职业倦怠。为了保持平衡,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长串深呼吸,耳机里放一些轻柔音乐等也是有用的缓解方法。五、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果感觉情绪愈发负面,头脑无法消化过剩的信息和事情负担,或者已经证实身体已经有所损伤,请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公司能够向上级或人事咨询部门反馈私人难题,在家则可以分享给配偶和亲友圈。总之,调整心态、改变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掌握情绪管理技巧以及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都是缓解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的方法。要避免沉溺于职业压力和工作繁忙当中,注意全面考虑个人身心发展问题,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寻找内外互补的发展路径。寻找工作满足感:寻找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通过学习新技能、完成重要任务等方式,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动力。总之,要改善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及时采取行动来避免进一步恶化。

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

一上班就焦虑,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经常在工作中忽然厌倦了眼前的一切?因为一点小事就易怒,丧失对工作的支配感?图片图片1. 若频繁出现以上状况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两个专业名词: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前者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后者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早期心理反应。图片图片图片2.哪些工种容易存在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问题呢?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医务人员、驾驶员、消防员、教师以及其他高强度脑力工作人员等,其中医务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的“重灾区”。国内关于职业紧张的调查发现,在医务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发生率可达到38%-44%,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达35%,远高于一般人群。医疗卫生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责任大、风险高以及工作时间不稳定等特性,使得该职业成为职业紧张的高发人群,尤其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部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感染风险高以及伦理冲突等问题,继而引起疲劳、抑郁、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图片图片图片3.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心理反应: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降、焦虑、易疲倦、易怒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2)生理反应:躯体不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障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3)行为表现:怠工、旷工、酒精依赖、药物滥用、食欲减退、敌对感、效率低下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还可以导致身体随之进入疾病状态。比如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众所周知,胃肠道是有“情绪”的器官,并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肉-骨骼疾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图片图片图片4.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影响职业紧张的外部物理因素包括振动、高温和噪声等不良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场所不安全感、工作场所文化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性格(主要是A型性格)、性别、年龄、学历等。图片图片图片5.如何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虽然职业紧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切实落实好“四方责任”,职业紧张也是可防可控的。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获得的组织支持感、工作回报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而工作要求和对工作的付出越高,职业倦怠程度也就越高。为减少职业紧张和疲劳,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用人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可定期开展职业紧张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和抗挫败感、开展相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和援助。除此之外,主观因素也至关重要,劳动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对工作内容的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寻求心理支援,提高工作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缓解职业紧张。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不仅是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给予人文关怀,降低职业紧张水平,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什么是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

一上班就焦虑,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经常在工作中忽然厌倦了眼前的一切?因为一点小事就易怒,丧失对工作的支配感?图片图片1. 若频繁出现以上状况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两个专业名词: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前者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后者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早期心理反应。图片图片图片2.哪些工种容易存在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问题呢?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医务人员、驾驶员、消防员、教师以及其他高强度脑力工作人员等,其中医务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的“重灾区”。国内关于职业紧张的调查发现,在医务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发生率可达到38%-44%,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达35%,远高于一般人群。医疗卫生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责任大、风险高以及工作时间不稳定等特性,使得该职业成为职业紧张的高发人群,尤其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部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感染风险高以及伦理冲突等问题,继而引起疲劳、抑郁、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图片图片图片3.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心理反应: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降、焦虑、易疲倦、易怒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2)生理反应:躯体不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障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3)行为表现:怠工、旷工、酒精依赖、药物滥用、食欲减退、敌对感、效率低下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还可以导致身体随之进入疾病状态。比如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众所周知,胃肠道是有“情绪”的器官,并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肉-骨骼疾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图片图片图片4.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影响职业紧张的外部物理因素包括振动、高温和噪声等不良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场所不安全感、工作场所文化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性格(主要是A型性格)、性别、年龄、学历等。图片图片图片5.如何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虽然职业紧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切实落实好“四方责任”,职业紧张也是可防可控的。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获得的组织支持感、工作回报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而工作要求和对工作的付出越高,职业倦怠程度也就越高。为减少职业紧张和疲劳,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用人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可定期开展职业紧张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和抗挫败感、开展相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和援助。除此之外,主观因素也至关重要,劳动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对工作内容的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寻求心理支援,提高工作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缓解职业紧张。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不仅是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给予人文关怀,降低职业紧张水平,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教师职业倦怠及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

一、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形势下,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调和贫寒,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 (1)缺乏朝气,被动学习,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2)、工作涣散、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上课、辅导等,混日子过; (3)缺乏大局意识,工作互相推诿,斤斤计较,拈轻怕重,不太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安排;(4)知识结构老化,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不足等。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工作条件较差(冬冷下热),工资待遇低(不如当地小工),生活条件不理想,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2)、政府或学校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实际的激励评价机制(绩效工资最少);(3)、学校领导不关心同志,缺乏公正公平性、感情用事。教师之间、校领导之间不团结,缺乏相互信任,没有形成协力谋事的氛围。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保证,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管理者应采取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二、具体措施1、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国家完全有能力让农村中小学教室装配空调和多媒体,有能力让教师办公室装配电脑和空调。解决师生的冬冷夏热和促进教师积极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而不要把国家的教育投入浪费在其他有些方面。2、 加强、健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当好排头兵。一所学校仅凭校长一人难以管理,并且一定管理不好。因此,必须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把政治素养好、教学质量高,管理能力强,严于律己,处事公正的教师推荐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学校发展重担。班子内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校长要充分相信各成员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班子成员要学会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3、校委会各成员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名好校长应当是教师的好公仆、好勤务员。首先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校长自身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感情用事。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实事求是。如此可在教师中树立威信,令人敬仰,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学校就能形成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校长在自律的同时,还要协调好班子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给教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的同时,首先要强化民主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尤其是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应做到及时、公开、公平、公正。4、善于纳谏,问计于师,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只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满足,他们合理的诉求得到尊重,好的意见建议充实到各级管理中去,他们才能体会到做主人的荣誉和自豪,从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通过教师、学生意见征求会,认真听取师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制定新要求,讨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民主决策。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体会到自己是学校主人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5、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能使教师产生工作激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善办公条件,改变批评方式,多鼓励,多引导,制定相应的制度,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促使教师在工作上形成比、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竞争,既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争优创先的氛围。6、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固然重要,而制度管理也必须以人为本,学校所有工作的业绩都取决于人的因素,所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各自不同的才能,挖掘其潜力,而且还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使教师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的奖励制度,大力奖励在教学、管理、任务完成情况、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一定要重奖(可提前制定毕业班教师教学成绩奖罚规定)。比如:教学成绩方面,每学年可评一次学科教学能手;班级管理方面,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班主任等等。凡是享有各方面优秀称号者,学校出资派往发达地方培训学习。另外、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时优先考虑优秀称号获得者。对每位教师管理、奖励、考核,做到公平合理,不带校长的感情色彩行事。通过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核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领导有章可依,教师有章可行,也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完善提供依据,从而激发和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2)、情感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以情管人,关心每一位教师及家庭的冷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还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与教师融为一体,经常性的谈心、了解状况。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改善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位教师,校长对待教师要多一点赞赏、表扬,少一点埋怨、批评。而且不歧视弱者,对受挫折、有抑郁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领导的关心,从而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3)完善改革激励机制的同时,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经常通报兄弟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好的做法。及时和周边学校比较,探讨、交流、互通信息,联片研讨,取长补短。只有清醒的认识准确自己的位置,意识到来自周边的压力,明确差距,正视现实,才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总之,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发掘教师潜能,提高自身素养,强化业务能力,才能营造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从而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

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学生的一次学期末考试成绩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增加教师的课内收入水平,杜绝学校课堂外的补课行为。对个别极少数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管理而又在学校调皮捣蛋影响其他孩子的学生实行单独设班教育,实行家长陪读制度。

作为教师,有了职业倦怠感该怎么办呢?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寓教于乐,多与同学沟通,多与家里人沟通,想想美好的明天

应该怎样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上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毕竟我们都不是机器人,都有自我感受,会感觉到累。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最好能够预防和解决它。特别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不应该的,因教师职业本身的这种特殊性,还有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都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后果,那是很严重的。教室师一个人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他们都是以老师为榜样,跟着老师学习。特别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超强,喜欢模仿老师。教师如果出现职业倦怠这种现象,受到最直接影响的都是孩子们。他们也会跟着变得懒散,学习困难,或者出现其他一些我们不想看见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经常反省一下自己,回顾一下我们最近的工作生活,想一想我们遇到的事情。如果一旦发现有职业倦怠这种苗头,不想工作,甚至对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理,那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抓紧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尽快改正。正确的对待职业倦怠这个问题,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的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 人格解体,明显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拒绝接纳,蔑视和缺乏耐心甚至麻木不仁。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他们不在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育质量。广义的职业倦怠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的职业适应能力不良,新教师因角色身份的转换的难度过大而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协助与支援,就会有较强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沮丧感,降低自信心,而提早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甚至萌生退出教学生涯的想法。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对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辅导和培训。二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一) 社会因素的影响: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 “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 “上升了”;另外 7.7%的人则认为, “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 “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4 、年龄班与办园体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在对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则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小、中、大各年龄班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差异也不十分明显,但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比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表现。三、 职业倦怠感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所幼儿园如果长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给幼儿教师自身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一)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的消极的影响对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持久的职业倦怠,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影响:1、生理上疾病增多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竭、皮肤失健、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而在教师职业病中,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经已高达到历史最高达40%和20%。2、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莫名的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自悲等等,从而致使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3、消极行为增多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严重者体现在工作中如怠工、体罚幼儿、跳槽、提前退休等等。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为这三方面的消极作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恶性循环的。过度的职业压力还会对劝解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职业倦怠。(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所谓教学,即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而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基础。前三个阶段是1~6岁,分别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主动对罪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处理该阶段的生命使命,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只有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个体才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那么将会给幼儿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影响幼儿教师长期存在职业倦怠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想到离职谋求其他工作。从而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失。幼儿教师的流失又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从而影响到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相对于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早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一旦打不好根基,将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四、 如何缓解幼儿园教师的倦怠感(一)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社会期望,理性看待(1)、注重精神塑造(2)、让教师发挥潜能(3)、允许教师失误(4)、让教师体验成功 2 、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和福利待遇3 、幼儿教育事业需要社会提供立法保障4、 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以及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二)、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2、 改进幼儿园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3 、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4 、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1)、教师工作评价要从教师心理感受出发(2)、教师工作评价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变园长为主为教师自评为主(3)、倡导合作、民主与开放的教师文化,建立园内民主管理制度5 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应做到以下几: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2、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6、学会心理调控缓解压力(1)、放松训练(2)、转移注意(3)、情绪对比(4)、与人交谈五、结论总之,职业倦怠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许多不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幼儿教师,应该努力避免职业的倦怠状态,以更加健康的心态去培育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要想真正避免职业倦怠状态,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靠自己改变观念,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倦怠有什么特点?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种消极、无动力和不满意的情绪状态。以下是职业倦怠的一些常见特点:1. 情绪疲惫:感到厌倦、疲劳和精力不足,无法投入到工作中。2. 对工作缺乏兴趣:对工作任务和责任失去了热情和兴趣,感觉工作变得乏味和无聊。3. 对工作结果漠不关心: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成果,对绩效和结果感到冷漠。4. 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对同事和上级产生负面情绪。5. 抵触工作环境:对工作环境、组织文化或同事关系感到不满意,产生抵触情绪。6. 自我评价下降: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7. 减少工作投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和努力,出现拖延和懒散的行为。8. 生活和工作平衡问题:感到工作占据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失衡。9. 职业发展困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缺乏动力和目标。这些特点可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认识到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和缓解职业倦怠。

也谈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每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加强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正如兵书上所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样,我们在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就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自己份内的事尽力做好,并且不断加强研究,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值得研究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断研究和积累,形成自己特有的而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那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觉得自己活得空虚。另一个方面,不该自己问的事情尽量不去过问,现实中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份外之事想多了就会平添烦恼,何况我们的精力也很有限,份外之事如果考虑太多,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古人说,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工作是辛苦的,是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情感的。如果整天谈论的全是工作,我们也会觉得很累,甚至有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自己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既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又可以调节身心、锻炼身体。充满活力的教师不但自己活得阳光,同时还可以影响学生,不断地唤起他们对生活、对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充满活力、兴趣广泛的老师还能够把人生美妙的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伴着老师、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这样,老师和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师生的幸福感就会不断更新,一起增强。即使遇到不如意的现实问题就能共同应对,教学相长的理想就会变成现实,失落之感就不会太多。 三、教师要以积极地心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任何学校的领导都会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积而努力。此时,教师的积极配合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教师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学校管理的要求。而学校的压力来源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来自于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这种压力是一层一级的,是管理的常规模式。对此,又要正确的认识,我们不要去问为什么,要考虑怎么办。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学校思路,出谋划策,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那么,抵触情绪就会消除,压力就会变成动力,职业倦怠情绪自然不会侵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角色混乱常把孩子当学生,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创造型个性的发展。二、职业习惯优秀的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由于职业习惯而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更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这些对自家孩子的影响也是致命的。三、社交太简单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 社会 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 社会 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疏乎了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身为教师的悲哀,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材为硬伤,那种终生之痛无药可医。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我们既要做好老师,更要做好父母!很多教师有知识,有学问,却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原因是多方面的。1 .精神压力大。 很多人都觉得老师工作很轻松,每周休息两天,平时还有一些节假日,特别是老师拥有寒假和暑假,算起来老师一年工作时间也不过八九个月。不像工人,星期天有时还要加班,更没有寒暑假,工人工作很辛苦。殊不知老师工作起来是披星戴月,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老师都要提前到校,带领孩子晨读,打扫卫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学习进修,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别人上班,工作完成万事大吉。而老师上完了课,孩子对学习内容也掌握了,那也不能完事。学校要举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老师都要回过头来,带领孩子复习功课,还要担心孩子能不能考好,一天到晚都想着班级孩子的事情,另外还有孩子的安全问题,都是老师焦心的事情。有好多男老师,年纪青青头就谢顶,有的还患了神经衰弱。2. 经验不丰富。 老师每天在学校工作,都是累得精疲力尽,等到晚上到了家里,哪里还有精力过问孩子的事情,也只能让孩子自己学呗。老师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他(她)们也只能是三十岁左右,参加工作时间还不到十年,要论教学经验,这些年青的教师还没有多少教学经验,更多的是间接的经验,要培养教育孩子还不能得心应手。老师需要工作二十年左右,才能积累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孩子的前途已经基本定性,这个时候再去教育孩子,为时已晚。……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即使老师满腹经纶,经验丰富,也不一定能把自己孩子培养教育成才。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恰恰就发生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之中(老公大哥是大学本科毕业,人民教师,但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一双儿女)。究其原因,根据本人的观察,现将它总结如下:①可能说忙,也只是一个借口吧?②与家庭的气氛有关(因为,"娃娃亲"的嫂子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对小孩子的培养,存在很严重的缺失)。③老师是亲爹,对儿女又比较溺爱,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④父母自身三观不正,缺少正确的示范作用。以上只是个案。但纵观 社会 上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的子女还是优秀的。回答完毕,谢谢。以上只代表个人实事求是的看法,不喜勿喷。与孩子的天赋关系很大!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老师恐怕只是极少数吧?在我身边,多数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自古人生多歧路,干什么的烦什么,没干的渴望干,似乎是一种常见的 社会 现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干事情的苦辛及无奈,而不知道别人所干事情的隐情。就像大街上的人大多衣着光鲜,而干活的过程,寒湿工作服却很正常一样。我在铁路国企上班,昔日的同窗好友,大学教授、学者不乏其人,我很羡慕他们的工作——寒暑假、科研经费、著作出版公费。他们很羡慕我的工作,出行方便,登山摄影,游遍四方。昔日好友相聚,互相打趣,各诉其苦,说起儿子的教育,令人哭笑不得。他们都是很敬业的人,在学术领域各有建树,门下不乏高足,而一说到自己子女,却摇头叹息,自言教子无方——牛不喝水,硬扳犄角,搞得人、牛反目,甚至成仇。那位长江学者,雪夜里奔走,附近各个网吧里找儿子,找到了也追不上。最终还是那孩子玩到没钱了,自觉回家找妈,哈哈!母亲家族,清代出过国子监学正。我的家族,明清两代主脉都是读书人出身,科举入仕者凡十五人,曾祖父的爷爷,还曾是北京的教习官。而祖父在世时讲,家族子弟的先生,都是外聘的,一般非自家长辈,长辈却有在外乡从教的。母亲的私塾先生,也是外聘的孟志道先生,而她的叔父,又是别人家的先生。曾祖父的外公家,在当地西南乡办有义学,先生也是外聘的,而非秀才出身的老外公自己。自家的子弟,自家一般不好教育——或急躁发火,或溺爱舍不得严教。母亲讲,我的三位亲舅,除大舅读书自觉之外,二舅、小舅幼时读书不用心,手被先生打得像面包一样。外婆要向先生说情,外公坚决不允。外婆无法,只有流着泪水,用热毛巾为二舅、小舅热敷,让大舅给他们晚上悄悄补课辅导。大舅后来在西安、北京两校读了大学,二舅、小舅后来也都考上了师范学校。而母亲的姐妹中,只有她的一位堂姐大学毕业,我小姨高中毕业,其余大多都像我母亲一样,只读过三、五年私塾。我教 育儿 子严格,批评多,表扬少,所以他不太喜欢我,有事找妈不愿找爸。其实我心底还是很喜欢他——三十岁结婚,三十五岁得子,能不喜欢吗?对他的教育,其实远没有我母亲过去对我的严厉,节假日常带他出去玩,借景开导,依祖父、父亲当年教育我和我弟的方式培养他。为何很多教师父母满腹才学和经验确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我是语文萍,让我这个老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在我们这个大学校里,比我年长的老教师们的孩子没有大学生。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教师工作都很忙,回到家里已精疲力尽,没有精力再教自己的孩子。过去的学校,老师的工作很忙。白天忙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工作,晚上还要开会学习政治、业务,白天黑夜都很忙,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学习, 学习只能顺其自然,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自己管不上。七十年代,一个星期六天,还要拿出三天晚上学习政治和业务。要记笔记,要写心得,领导要检查。二,那个年代,家里穷,孩子多,学校招生数量少。家长的起点低。年龄大的老教师,三四个孩子是少数的。 这么多孩子,养起来很困难,吃饱穿暖都不容易,上学,就是能考上也供不起。农村,不让上学早早帮父母下地干活。城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十几岁就参加工作。我今年七十多岁,我那时候上初中,每学期住校生3.4元住宿费,每个月10元生活费都拿不起。 初中毕业考中专,因为中专毕业早参加工作早挣钱,并且上学花钱还少。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老师也不断地涨工资。 工资待遇好点了,对孩子们的学习重视了,上大学的孩子也多起来。还有一个说法是: 老师能教了几十个孩子,但教不了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想:可能互相太了解了;也可能没有狠心;可能父母的起点低,水平有限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八九十年代,从我的孩子开始,老师的孩子才有个别上大学的。上大学的孩子家长学历都比较高。随着国家 科技 发展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老师的孩子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好!比我年龄小的老师,孩子上大学的挺多,大学逐年扩招,还有上研究生的。 孩子们受教育的面大了,成度也高了!结束语:现在国家很重视提高 整体国民教育水平,老师的待遇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老师们的孩子的学历也会越来越高!祝福他们!你说的情况在十几年前比较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的工作是相当琐碎繁杂的,尤其是从事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的老师,每天四五节课是常事,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碰到不省心的学生或者家长更能让你喝一壶的。往往回到家里,不要说教育孩子,有时甚至连话都懒得说。虽然也觉得内疚,想着下次好好陪陪孩子,也教教他,只是第二天上班后又故态复萌,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久而久之,等发现孩子学习情况真的不妙时,已为时太晚。曾经有一位同事,他爱人有次向我抱怨,她女儿生病发高烧,打电话给丈夫,他说学生在晚自修,他走不开。然后她却在人民医院看到他忙前忙后的带着学生在看病。甚至看到她娘俩都没过来问候一下。她说,那一刻,她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记得那时常有上级部门组织的师德师风宣讲团上门做讲座,那些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宣讲的确让人心生敬佩。唯一让我有点膈应的是许多老师有个共同点:家庭内部似乎都有问题。有人因为忙于工作导致夫妻离婚的,有人因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忽视 健康 而身患重病的,各色各样不幸因素夹杂在他们优秀的光环之中,让人唏嘘不已。后来我仔细分析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和我们的有关部门过分渲染献身精神有关。说白了,就是老师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我们教导学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另一方面,我们接受的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忽视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 健康 、积极向上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乐观阳光的学生。教育不仅仅只有言传,更需要身教。这是我想出来的一个生僻词。它反映的是这么个情况:有时候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未必有优势。其一,如果说仆人眼中无英雄,那么孩子眼里父母永远都是父母,不会变成老师。那种对老师的崇拜、敬畏等等因素基本都会弱化。你说话他未必会当回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过去那些武林世家都把自己的孩子先送出去拜在别人门下,日后再回来授以家门绝学的缘故吧!亲不受教还有一个极端。有些老师看多了学生不“成材”的教训,于是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热情,终于导致孩子压力太大而效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许多人以为作为教师子女,教育资源肯定是足够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除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其余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匮乏的。无论是家庭财力还是 社会 资源都是短板。因此,孩子的成材基本都是他们自己的努力的结果。换言之,题主看到的教师子女不成器,原因其实和其他千万个家庭都一样。令人高兴的是,目前教师的生存环境比以前大有改观,对孩子教育的认知也得到加强。题主问题中提到的现象出现概率正逐渐降低。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针对所提问题“为何很多教师父母满腹才学与经验却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现进行如下分析回答:一直以来跟教育孩子的问题就非常多,一直以来教育孩子也是每位父母头疼的事。有句话讲的好:“子不孝父子过”,由此可见,孩子教育不好,其影响是长期以往的。很多人觉得作为教师父母,他们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各方面斗非常优异,教育孩子对他们来讲就“易如反掌”,其实不然。现在的物欲 社会 ,谁都会为了生活而奔波,而忙碌,正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有才华,也发挥不了啊。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各行各业都有其特点,就像术业有专攻一样,教育孩子亦是如此。你再有才华,不能更大效应的发挥在孩子身上,对教育孩子而言,也是“空才华”。对于很有才华的教师父母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把才华施展在教育孩子身上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不要说没有时间,其实对于成年人而言,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教育孩子需要陪伴其成长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处于学习知识和快速成长阶段,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样,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每个年龄段最美好的时光。现在的孩子是在玩耍中成长,需要其父母来陪伴。有句话不是说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而言,不在乎的、懂得的只有陪伴。他不知道,也不懂父母其实忙于工作也是为了其快乐成长。挤出时间,好好陪伴一下孩子吧!哪怕是一小会儿,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就像得到心意糖果一样,无比开心。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的成长是比较孤独的,他的童年是比较单一的。教育孩子需要父母陪伴,陪伴并不是长期待在一起。少玩一会儿手机,把时间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就这样简单,或许就是这样的挤时间陪伴,让孩子会更加珍惜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光。教育孩子需要懂得换位思考孩子是处于成长中的人,但他们不是成熟的人,因此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需要懂得如何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与其交流,让其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细心陪伴。对于满腹才华与教育经验的父母,更需要懂得换位思考。千万切记不要把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方法来用于自己的孩子。因为在教育学生和自己孩子时,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老师待学生也有很多和教育自己孩子相似之处,但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回到家里时,你的身份已经发生改变,你就是普通的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眼里以及内心深处,你不是老师,你就是爸爸或妈妈。换位思考即回到家里需要进行角色转变,来教育孩子,来与孩子相处;与孩子沟通、交流时,需要转变其教师身份的言语。换位思考进行转变之后,才能真正抓住孩子的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孩子需要包容心与爱心作为教师父母,其实更需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教师对于学生,是促进其热爱学习的促进者,需要有一颗包容孩子的心,更需要有一颗关心孩子的爱心。只有具备这样品德的教师才会真正为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么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需要有一颗包容心与爱心。前面也说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 社会 ,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为了工作而拼命工作。在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如你人意的事,但是作为即是教师又是父母的双重角色的你,必须学会如何权衡工作与生活,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工作的各种因素,就忽略孩子的教育。工作的糟糕情绪不能带回家中,甚至发泄在孩子身上。之所以需要用包容心与爱心去教育孩子,因为处于成长中的孩子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父母用一颗包容心去教育,去帮助其更好的成长。需要有一颗爱心,去给予成长中的孩子,帮助其纠正缺点,提升优点!孩子的“特殊时刻”需要父母陪伴、见证何为孩子“特殊时光”,其实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特殊并且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时刻,需要有父母在场陪伴,需要父母在场共同见证!比如孩子的生日,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孩子的成人礼等等。前面也说到,成年人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更需要“挤时间”。或许今天错过的是这一次,但是对孩子而言,错过的是一辈子的“第一次”。对于教师父母又具备满腹才华与经验,不能很好的教育好自己孩子,需要反省!我说的反省并不是在这里做批评,我也没有资格批评。对于任何父母而言,都需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把想教育好孩子做到真正有效教育!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你是否具备多么的有才华还是普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陪伴、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包容心与爱心、需要见证“特殊时刻”!

怎样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情绪

当初为什么学呢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职业倦怠,已经成了很多行业的通病,教师也不例外。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就教育行业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长期的重复性劳动,让工作缺乏必要的新鲜感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行业,总是给人一种高大上的印象。当你走进任何一个教师办公室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他们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放着那一摞一摞待批改的学生作业,还有各种教学用书和厚厚的教案。抽屉里同样装满了怎么也填不完各种表格、写不完的心得体会和各种总结。几十年如一日的备着同样的教案,上着几乎同样课,讲着同样话。很多人的早九晚五,在老师这里,变成了早五晚九。有的教师忙起来,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二、工作压力巨大,学生安危让教师如履薄冰首先,学习成绩这块就让很多教师感到头疼不已。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课也越来越不好上,学生也越来越难以管理。但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却不断的加码,让很多老师疲于奔命,教学成绩却很难有起色。以往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有一定的惩戒方法的。现在叫体罚,再用以前的方法,你就违法了。家长可以告你,学校必须处理你,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可是只讲道理,有用吗?而且在教育学生用语方面还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含侮辱、谩骂等羞辱性的内容。批评教育学生时,必须仔细斟酌,以求 不留后患。什么后患?就是学生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否则,教师就脱不了干系。作为家长,管理一个孩子都觉着不容易,可老师们每天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孩子,谁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一旦出了问题,轻则受处分,重则丢饭碗。如履薄冰的感觉,让教师身心俱疲。三、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比成心头之患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工资收入决定了教师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上不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有些不甘于现状的教师,甚至会在学生身上想办法,私自收费办辅导班,以弥补经济上的不足。这样发展下去,部分教师就会对本职工作失去了兴趣。而评职称,本来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政策。可是,现实当中,因为名额的限制,再加上人为的因素太多,大部分教师与之无缘。评职称反而成了打消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鸡肋。四、业绩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评价不公评价教师的业绩,应该从教学成绩、师德师风考核、教学科研成果、继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的。每个学期或学年,这些统计结果都会集中到学校管理层,进行综合评比。综合后的结果,往往是真正踏实肯干的不如溜须拍马的,教学成绩好的,比不上溜奸耍滑的。这样不公正的评价,让多少教师心里不是滋味。天寒可以加衣,心寒人就没有了动力。五、管理没有格局,激励措施形同虚设一所学校的好坏,重点看他的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就在校长。一个会管理,有长远眼光的校长,会让一所学校拥有灵魂,也能让教师充满激情。江苏如皋的教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校长管理的理念就值得学习。他们的校训里就有一句“尊儒重教”,他们认识到了教师才是学校的主角,才是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他们在校园里为老师设立了专门的休息室,里面有免费的咖啡饮料,还可以听音乐、健身、阅读。他们能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很多的学校还做不到这一点。管理上,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在一些乡村学校,有的校长甚至做起了土皇帝,把教师根本不放在眼里。激励制度形同虚设,谁好谁差,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是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还有很多。以上谈到的这几个方面,应该是比较突出的原因。当然,这些现象不会持续下去。目前,很多的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政策即将出台,《教师法》也在修改当中。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改革中,职业倦怠将不再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绊脚石。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1、是情绪衰竭。2、是态度和行为冷漠。3、是缺乏成就感。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一、保持并养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状态正常的生活离不开对自我情绪的控制,从而摆脱不良情绪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不能做情绪的奴隶,更不能被坏情绪所感染。只要我们把控制情绪坚持成一种习惯,定会收获到意料之外的东西。二、正确面对现实,乐观对待职业角色我觉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时一些压力是不可少的,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正确对待现实情况,保证自己始终处在正确的、理智的工作状态中,这样才会让自己理性的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愉快,让自己得到正确的引导。三、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独创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只有不断的充实各个方面的知识,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所以教师个人的内在修养,外在形象,一言一行等等,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各个方面适应教育的新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是教育人,在当前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只有懂得变通和应变、不断的改进教学实践中的方式方法,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学生的好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 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倦怠,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会无形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情绪上充满忧郁和攻击性,人际关系变得疏离,矛盾增多。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消极态度和恶劣情绪明显,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的六种类型是哪六种?

对一些事情都漠不关心。不关系学生的成绩,备课不认真。还有就是站在讲台上的热情不够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一) 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1】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 “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 “上升了”;另外 7.7%的人则认为, “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 “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2】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4 、年龄班与办园体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小、中、大各年龄班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差异也不十分明显,但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比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表现。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它有哪三种反应?

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难以应对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乏困倦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反应如下: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应该怎样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不要诧异,不要觉得只有老师才会有职业倦怠,教师有职业倦怠就是他们水平低,道德水平不高!其实哪个行业的人员都会职业倦怠,只是一个在各个行业普便存在的现象罢了!所以不要上纲上线,更不要大惊小怪!一个人一生总是做一件事情,而且总是做重复的工作,他一定会有一些倦怠的。比如说教师,他刚刚把这一届学生培养的,守纪律,懂事,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人品有所发展,个人成长有进步的时候,这一届学生就离开他,奔向了更高层的发展。紧接着我们的教师又接下一个班级,又迎接来新的学生,我们教师又要从纪律,文明,养成习惯等等各方面培养他们。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呵护的工作,人的心灵,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一些偏差,甚至会出现一些事故,我们教师就有很大的责任,需要不断的审视自己,提醒自己,这个过程中,不可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职业追求和职业激情明显减弱,可分为:1,自身思想与能力方面的原因;2,职业平台提供的发展空间方面的原因。二是工作体制上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有:1,来自单位领导者的原因;2,单位管理制度呆板、陈旧、缺乏先进性的原因。上级部门或者行政部门,包括教育培训机构,要给我们的教师们一些新的培训,让教师们的心理成长,专业水平有所提升,包括增强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就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有新的审视、新的看法,新的想法,也会有更多创新的点子,创新的开展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给老师们一些新的激励方式,比如说考核,比如说培训。多方位的激励我们老师,减轻职业倦怠。当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的时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契机。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伟大的工作,对这个职业是有感情的,对学生也是有爱心的,我们不愿意轻易的放弃我们自己的工作,不愿意否定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追求,那么我们教师个人就应该在自己有职业倦怠的时候,主动的寻找方法,去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提升自己心理资本,提升自己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工作的能力。好多论文查重系统检测是不专业的,建议同学们可以去Paperfree进行论文检测,准确率也是可以保证的。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 引语: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提纲:一、职业倦怠的概念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工作压力,占44.06%家庭压力,占23.11%学校压力,占16.63%需求压力,占7.56%人际压力,占5.4%社会压力,占3.24%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和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和你顶嘴,或因学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让你愤愤不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没有挫折就失去了奋斗。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生命太短暂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便会豁然猛醒,悟透人生。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忧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作为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u2022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让我们共勉导致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成就感。教师自己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同时社会舆论一直宣传的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切常常迫使教师有意无意地压抑和否认自我的正常欲求来满足职业需要。独生子女群的出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教师寄以厚望,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不得不力求完美。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却很难获得这样的殊荣:职业中学的办学方针就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职业中学,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从一进校门那天起就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育起来难度较大。这样,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校2005年在对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感觉当老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有65.25%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36.42%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烦恼,更多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2、学生难管理。职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生,还是纪律差生,他们生性好动,耐不住寂寞,上课安静不下来,不是自己摆弄些什么,就是硬和同学讲话,甚至在课堂上故意和老师捣蛋,他们比起一般普高学生更难管理。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与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不参加班级工作,看问题绝对化、不思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之,当前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大多数教师长期默默地付出却没有回报,缺少职业成就感、满足感,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次奋斗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这样很容易产生了职业厌倦感。3、工作负荷较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职业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负担,二是思想负担。职业中学教师备课不同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硬着头皮不得不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了,即使老师把课上好了,认真学习的也很难占到百分之三十,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进校成绩参差不齐,所以教师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课程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加之职业中学的“问题生”较多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一个问题的处理就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老师在没有课情况下,也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职业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普通中学和其他一般职业。职业中学的教师平均每天要把时间的85%—90%花在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时间参与其它的活动或做自己想作的事情。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还要是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总处于社会大众有形或无形的监视中。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追求完美的责任容易导致教师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上级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制订的繁多的教学计划、组织的各种考核评比、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让教师应接不暇,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无形之中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教师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却出现不平衡的结果,在职业中学工作的教师比普通中学的教师更缺乏经常的欣赏与支持性反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这样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无归宿感,导致倦怠的产生。4、教师工作的重复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即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循环也只不过是把循环周期延长罢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同一种劳动,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松懈。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门学科的同样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蚀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倦怠。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年轻教师,初出校门时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激情澎湃,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对他们已失去最初的意义。他们平时少了感动,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职业,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成为实实在在的、流于平庸的“教书匠”。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第一个子目标开展科研活动总结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五、不断创新。 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 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 七、要宽容,广交友。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会雨过天晴。

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

主要是烦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包含

你好,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很普遍,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社会期望不合理。教师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所成就,并将希望寄于教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评价都很高,且不是很合理的期望,存在着偏高的倾向。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第二: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偏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金融系统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社会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等等,使得教师的自尊心受到影响,工作热情不高。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成果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教学工作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报,就导致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仍然较低;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怎样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老师出现倦怠心理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只要没有重大失误就可以在岗位上工作到退休,所以长时间他们就不用心教学了。学校可以经常搞一些教师评比活动。虽然很多学校每天都会给老师重新评级,这些老师都会在那一个月好好教课,都想做出一点成绩给别人看。如果被评定了就会非常开心,兴奋的好好教学几个月,过了热度之后还是会像原来那样倦怠的。那些没被评定上的老师,心里面一定会觉得很不舒服,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无精打采。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自己的活动,评定该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每年给一些奖励。这样的评选一定要公平公正让每个老师都参与进来,把优秀教师挂到学校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可以很好的激烈其他的老师。成为优秀教师之后,这些老师在当地就会很有名气,也能大大的增加老师们的收入。领导不定期的抽查上课情况。现在虽然有一些学校会举办一些公开课,领导会给这些老师打分,但是这样的课大部分都是不真实的。很多老师为了更高的评分,会在上课之前提前和学生们沟通好,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都是提前讨论好的,根本没有办法判断一个老师的真实水平。学校的领导可以在空余时间去班级里面听听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老师的综合素质。这些老师也怕自己被抓到,以后上课的时候就会变的认真一些了。针对于那些不认真上课的老师,可以点名全校批评,这样老师会觉得非常丢人,以后教学的时候就会很认真的挽回自己的名誉。学校不能光惩罚学生,老是犯错误了,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教师倦怠的表现及原因

一、表现: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二、原因: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扩展资料:解决方法: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职业倦怠症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俗称「工作倦怠」),包含衰竭(exhaustion,心理资源的损耗,缺乏激情和动力,精力耗竭)、沮丧(负面情绪)和怠慢(cynicism),三者将降低职业效率。更为精确地定义,「倦怠是一种由长期的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疲劳状态」。情绪方面的倦怠是指情感资源的耗竭,继而怠慢由此发源;怠慢表现为对工作的冷漠和距离感,而降低的专业效能指对过去的/现在的期望的满足感的缺乏。职业倦怠在人类服务行业中比较典型和突出。自然要经历大量职业倦怠的这样一些职业包括教师、护士、、律师、医生和警察。倦怠在人类服务行业中这麼普遍的原因部分是由於高压的环境、情感投入以及与工作者个体的努力投入不相关的回馈。最易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个体是那些在其工作中动力充足、非常专注并投入的工作者。对於这些工作者个体们而言,工作是他们获取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因此,通过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期望以寻找人生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职业倦怠是一种应激状态,会导致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和降低的问题解决能力。继而实现高目标和期望的渴望可能会与身体、情绪和精神的疲劳及实现那些目标的能力不足相冲突,无力实现目标之後会产生一种甚至可能包含对寻找人生意义和成长的失败的反思的倦怠。职业倦怠通常与增加的工作经验、增加的工作量正相关,但也与缺席和远离工作的时间正相关。其结果表现为受损的同理心、对客户和/或同事的怠慢态度以及放弃(工作)的想法。由於承受职业倦怠的人会变得孤僻,或者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内心冲突,职业倦怠会同时影响他们在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社会关系和参与互动的态度。孤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是事实上由於社会互动对於个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孤僻产生负面的结果。当压力变成长期的,头痛、感冒和失眠等综合症会伴随著全面的疲劳出现,倦怠将会导致全面的健康问题。此时个人可能会尝试饮酒、吸菸、服用安眠药或者咖啡、情绪调节剂等刺激物作为自我医疗,并将其健康置於更大风险。然而倦怠本身并不是疾病,不被当成神经症。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包括:严厉的上司;完美主义;认可的缺乏;偏低的薪酬;就业不足(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无尽的任务;不可能的任务/几乎不能解决的问题;困难的客户(例如对於社会工作者);互不相容的需求(不能同时实现的许多需求);以及冲突的角色(家庭成员、家庭);价值冲突(个人的/工作场所的价值);已实现的目标的无意义(倦怠的「成功类型」);社会和情感技能不足。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任务书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

如何有效克服美术教师的职业倦怠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一、保持一颗平常心。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五、不断创新。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七、要宽容,广交友。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会雨过天晴。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www.1774g.com

如何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一是社会的原因;二是体制的原因;三是自身的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很多。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加之当前对校生,师生间矛盾的处理解决上过分的强调对学生的维护,忽略了学校和老师的正当权益,形成了一股不正当的维权风,加速了校风学风的堕落,形成恶性循环,让老师们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战战兢兢。最后的结果是不敢望其项背,罢了,罢了。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体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放不开,依然是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而事实上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好坏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作出评判的。烦心的职称晋级,揪心的工作调动,伤心的工资待遇,寒心的福利发放,就连基本的考试也让老师们感到太多的不公平。教师的过多兼职也让人心力憔悴,老师不光是老师,还是保姆、保安、侦探、调解员,法官。导致教师倦怠的原因还关乎到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教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其次我认为应正确的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很大,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也能体现出学校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补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师,为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条件。最后,职业倦怠并非不可救药的洪水猛兽,它是可以被战胜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相应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认真地为教师办事实,确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地位;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养,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松自己,相信职业倦怠一定会远离我们。

如何缓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 人格解体,明显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拒绝接纳,蔑视和缺乏耐心甚至麻木不仁。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他们不在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育质量。广义的职业倦怠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的职业适应能力不良,新教师因角色身份的转换的难度过大而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协助与支援,就会有较强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沮丧感,降低自信心,而提早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甚至萌生退出教学生涯的想法。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对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辅导和培训。二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一) 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1】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 “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 “上升了”;另外 7.7%的人则认为, “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 “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2】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4 、年龄班与办园体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在对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则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小、中、大各年龄班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差异也不十分明显,但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比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表现。三、 职业倦怠感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所幼儿园如果长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给幼儿教师自身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一)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的消极的影响  对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持久的职业倦怠,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1、生理上疾病增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竭、皮肤失健、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而在教师职业病中,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经已高达到历史最高达40%和20%。  2、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莫名的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自悲等等,从而致使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  3、消极行为增多  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严重者体现在工作中如怠工、体罚幼儿、跳槽、提前退休等等。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为这三方面的消极作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恶性循环的。过度的职业压力还会对劝解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职业倦怠。(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所谓教学,即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而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基础。前三个阶段是1~6岁,分别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主动对罪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处理该阶段的生命使命,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只有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个体才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那么将会给幼儿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3】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影响幼儿教师长期存在职业倦怠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想到离职谋求其他工作。从而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失。幼儿教师的流失又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从而影响到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相对于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早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一旦打不好根基,将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四、 如何缓解幼儿园教师的倦怠感(一)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社会期望,理性看待(1)、注重精神塑造 (2)、让教师发挥潜能 (3)、允许教师失误 (4)、让教师体验成功 2 、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和福利待遇3 、幼儿教育事业需要社会提供立法保障4、 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以及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二)、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2、 改进幼儿园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3 、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4 、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1)、教师工作评价要从教师心理感受出发(2)、教师工作评价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变园长为主为教师自评为主  (3)、倡导合作、民主与开放的教师文化,建立园内民主管理制度5 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应做到以下几:  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  2、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  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6、学会心理调控缓解压力  (1)、放松训练  (2)、转移注意  (3)、情绪对比  (4)、与人交谈五、结论总之,职业倦怠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许多不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幼儿教师,应该努力避免职业的倦怠状态,以更加健康的心态去培育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要想真正避免职业倦怠状态,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靠自己改变观念,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何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如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等等。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在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上给予教师积极影响,从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上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各种挫折,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关心、支持教师工作,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服务。学校还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兴趣和动机的丧失有关,因而学校应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兴趣和理想抱负,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如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满足其履行不同角色的需要等,让教师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其工作难度等,往往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产生。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如自我怀疑、心胸狭窄、自尊心过高(低)、情绪化、敌视他人等等。因此,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的根本途径。有关专家认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师范院校开始,在参加工作后更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疏导。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将会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反之,则会因为事情不如所愿而动辄感到愤怒、沮丧和失望。因此,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重复无益的工作;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打球等。教师要随时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谈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学会理性妥协 侯法美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 (作者单位系山东寿光台头一中) 寻找成功感 余俊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作者单位系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三小学) 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宋晓燕 一、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羔羊喂养在相同的环境下,只是一只与狼相隔咫尺,这只羊在诚惶诚恐中不思进食,很快死去,而另一只则茁壮成长。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人的情绪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二、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牟平一中)

你们知道教师也有职业倦怠吗

很大一部分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是不同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里平衡。这类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旦出现,要想恢复就很困难,因为这些症状会得到自我强化。2.狂热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3.低挑战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并考虑更换其他工作。上述这三种类型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候是以混合交叉的形式存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看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看法如下:1、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2、教师考核因素。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的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3、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态度,出现职业倦怠。4、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散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产生职业倦怠。5、教学上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6、是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怎样预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如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等等。 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在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上给予教师积极影响,从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上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各种挫折,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关心、支持教师工作,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服务。 学校还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兴趣和动机的丧失有关,因而学校应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兴趣和理想抱负,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如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满足其履行不同角色的需要等,让教师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其工作难度等,往往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产生。 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如自我怀疑、心胸狭窄、自尊心过高(低)、情绪化、敌视他人等等。因此,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的根本途径。有关专家认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师范院校开始,在参加工作后更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疏导。 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将会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反之,则会因为事情不如所愿而动辄感到愤怒、沮丧和失望。因此,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重复无益的工作;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打球等。教师要随时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最后,面对压力,教师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将问题讲给校长、亲友、同事听,将会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对自己和他人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以有利于教师保持现实的生活态度,避免脱离实际的错误认知,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玛勒斯等运用量表形式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耗竭感:是个体感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耗尽、用完。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情感衰竭两方面。生理耗竭表现为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疲乏虚弱、睡眠障碍等;情感衰竭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2、去个性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去个性化的教师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3、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教师倦怠的表现及原因

一、表现: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二、原因: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扩展资料:解决方法: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职业倦怠症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表现

情绪衰竭(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低。1.情绪衰竭(情绪耗竭)是核心成分,也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是职业倦怠的个人压力维度,其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对于工作力不从心、丧失热情、易迁怒别人,常常感到焦虑、紧张、情感压抑。2.去人性化(去人格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麻木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保持距离,具体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对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所属物来看待,对学生随意打骂或侮辱,对同事也是多疑嫉妒的态度。3.个人成就感低是自我表现评价的维度,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消极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将工作中的挫折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职业动机和热情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常出现职业退缩行为,如缺勤或离职。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症状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教师的职业倦怠

正常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第一,人际关系。学校的组织氛围既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又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如果学校成员间相处得和谐融洽,教师就能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自然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相反,要是校领导独断专行,不允许普通教师参与讨论,把他们排除在学校的决策以外,或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勾心斗角,时时提防的情况,那教师就容易产生压抑、紧张、郁闷、烦躁的情绪,逐渐导致教师压力增大,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评价机制的不合理。虽然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素质 教育,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着。考分和升学率这两点仍旧是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且教师的荣誉、奖金、职称等与评价的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紧箍咒一般的考分和升学率,逼迫教师以它为中心开展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今的教师已经成为了一部部追逐分数和升学率的机器,失去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自主权。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削弱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难度。时间一久,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产生。  第三,学生方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木偶,并不是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会乖乖地去做什么。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虽然教师总是努力让学生们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去发展,但是教师并不能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厌学情绪、不良行为和不端态度,学生的这些问题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

如何缓解或消除一些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实际上不光是老师,任何职业做的时间久了,都会有一些职业倦怠心理。这个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老师的个人身心 健康 ,对于学生的学习放果,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消级影响。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老师自身,家庭还有 社会 都来共同努力消除老师这种倦怠心理。 第一,作为教育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关心教师的身心 健康 。可以定期的安排聘请一些心理方面的医生,来对教师进行讲解和心理辅导。同时从政策角度对生活和工作有困难的老师进行支持和帮助。消除老师的后顾之忧,解决老师的困难,帮助老师实现心理 健康 ,积极投身于工作当中去。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作为老师的学校,应该创造宽松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组织不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大家一起参加一些全校性的公益活动,促进不同教师个体之间的互动。避免由于老师长期工作压力大,工作生活接触面窄,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的外部因素。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帮助不同岗位老师之间进行适当的岗位调整和交流。避免老师的工作长期单一化,比较枯燥。 第三,作为以家长为代表的 社会 各界人士。应该积极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配合协助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在家里 积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协助学生搞好 社会 实践活动。为老师主动分担一定的工作压力。须知只有老师的身心 健康 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学生才能从中受益。 第四,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压力。可以利用假期发展个人的一些爱好,避免长期投入的单一的教学工作当中去心里产生不良的情绪。 实际上在上面4条当中,教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或者消除一些职业倦怠心理,始终保持自己的身心 健康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所以,一切与教育活动有关的活动都要以专门研究人的学科——心理学为指导基础。 每一个职业都有倦怠情绪,教师尤其特殊。作为一个既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指导,还要在高压状态下进行自我调节。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如何进行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意识调节法。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事业等目标的追求或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提醒自己教师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提醒自己为了实现远大理想,不为小事烦扰。 第二,注意转移法。 产生倦怠情绪或者心理的时候,找朋友聊聊天,谈论些愉快地话题或者看一场轻松的电影,读一篇好文章,听一首愉快地歌曲,转移一下注意力。 第三,情绪暗示法。 产生倦怠情绪或者心理的时候,暗示自己“放松”、“注意影响”、“冷静”来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四,愉快记忆法。 “往事像落日照耀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留在心中”这是愉快记忆法的运用。会生活的人往往都是会记住美好的情景,愉快地往事,将苦恼忘掉。多记住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愉快感,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环境转移法。 暂时离开熟悉的环境,多出去走走。换一条下班的路回家,去一个没有去过的超市,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暂时退出“战场”不是懦夫,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到战场。 第六,情绪宣泄法。 大哭一场,把那些影响自己倦怠情绪的感觉都哄出来。 总之,一切都会好起来,无论是什么职业都会有倦怠期,学会自我调节这种情绪。如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一样,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倦怠。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一种消极心态的体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就会容易为工作上的事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情绪起伏不定,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耐心和责任心,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旦这些苗头,教师自身应该想方设法缓解自己的职业倦怠。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法: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外出游历,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和提升自身修养。每年,除了少数教师有机会外出研修学习外,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远行,圈子相对狭窄、闭塞,这不利于教师调整心态,缓解工作压力,消除职业倦怠。 寒假暑假期间,我们教师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走出课堂,和家人一起或独自外出 旅游 ,去拥抱大自然美景,欣赏那人文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领略雄伟壮观的世界奇观等,这不仅缓解生活、工作压力,消除心中的疲劳感和倦怠感,还可以增加自己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和胸襟,也有助于教师将所学的知识连接生活的体验,知行合一,把旅途中的所得所感分享并回馈给孩子。 随着 社会 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感觉不到任何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意识地去抗争,越显得徒劳无益。唯一的解决办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注入新的东西,比如培养新的爱好,来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兴趣,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也许,有的爱好不能为我们带来名与利,但可以让我们找到生活的乐趣,看到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假期,从众多的爱好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进行培养,比如喝茶、收藏、跑步、烘焙、练书法、插花等。我们工作之余,能有个爱好来调剂生活,能一定程度改善自己的疲劳和倦怠。下班后,回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写一幅字,煮一道 美食 ,种植花种,做一次烘焙,手绘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这里,时间慢慢流淌,我们无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一切与我们无关,只有当下的这份小小的爱好。 我们可以,用笔把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烦心事,记录下来。所有那些无处倾述的情绪和看法,比如工作上的委屈,反感,厌恶等。我们每天都把心里的话写出来,等于发泄自己,不积压消极情绪,有利于我们身心 健康 。 对于这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倦怠心理,是教师难以避免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工作重复性强、责任重大,而且要一个人面对多个不断出现新情况的鲜活个体。减轻这种心理的办法很多,第一,要善于发现做管理的学生中,某一方面的长处,发挥其在群体中的榜样引领辅助管理作用,减轻教师自身的压力。第二,要研究适合学生的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把知识教育结合各种活动来搞。第三,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寒暑假期,适当安排做一个异域旅行,缓解一个学期的紧张工作。 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心理不成熟的活生生孩子,教师应该是心理承受力最强,教育教学艺术最高超的群体,希望 社会 多多支持理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果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都会发现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发现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还有更大的舞台等待你出场! 放心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评判标准,用不着别人瞎指挥。 立刻提高政治和经济地位 如何缓解或消除一些教师职业的倦怠心理? 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消除一些教师职业怠倦心理。 一是提高教师的 社会 地位。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虽然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到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但是在 社会 上,教师的职业还是受到 社会 的诟病。许多地方,很多家长不尊重教师,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职业成了一个高危职业,由于种种的原因,造成一些老师职业道德不高,工作不努力,一旦受到小小的打击,就没有信心从事教学工作,从而出现工作懈怡情况。所以要想解决教师工作懈怡的问题,就要在全 社会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 社会 氛围。 二是落实教师的待遇。虽然国家规定教师的工资要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是真正还没有落实到位。很多教师工资还很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每月只领2000多元,日常的生活开支,常常透支。所以对工作失去信心和毅力,虽然人站在讲台上,心却没有放在教学工作上,一心想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他们人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踏实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人人甘愿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终生力量。 四是 社会 要对老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作为家长,要关心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要过多的去指责老师,传播不实的谣言,不要制造负面影响。让老师安心从事本职的工作,心情愉快地投入教学工作。作为老人,要认备课,精心上课,认认真真的批改一位学生的作业,提高同学们的学业水平,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如何解决班主任的职业倦怠

  1、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补贴。  2、通过培训,增强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3、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增强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4、科学的评价,让班主任有工作的动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待遇,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补贴上,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评优晋级中,班主任工作要有所体现;年度考核中,应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绩效适当加分。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的是( )。

【答案】:B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构成。

缺乏成就感职业热情消退:教师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暑假即将来临,谈起假期的打算,无论是北京的周华老师还是河南南阳的党俄宾老师几乎表达了同样一个愿望:又累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就想好好休息几天,别的什么也不想干。 一直以来,传 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教师的职业状态正在挑战他们对职业的坚守程度。多数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 教师也成为弱势群体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 “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 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该市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高三老师的压力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一位高三班主任称自己是“完全围着学生转”,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不想着学生,特别是临近高考,“神经根本放松不下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曾做过一项教师工作量的调查,其分析表明,一周任课数目超过二十节,教师的情绪、情感衰竭和对人的负面反应都会递增。而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每天的工作量几乎都在负荷以上。 “当教师难,当中国的教师难,当高三的教师难上加难。”河南省南阳市五中的党俄宾已经担任了20年的高三任课教师,在他看来,高考是家庭幸福的起点,是改变命运的美好时机,作为教师,为学生前途负责的想法让他不敢懈怠。 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是每个教师头上套着的紧箍咒。升学的压力从各级教育部门传递到各个学校的领导,随之堆积在教师身上,而高三教师,不仅自己的压力无处排解,还面临着舒缓考生压力、稳定学生情绪的工作,只能“撑着”。不少高三的班主任,形容自己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一旦学生成绩下降,他们首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再适合做老师?”年复一年处在高压状态让他们生活的圈子狭小,也不愿意过多地接触别人。 除了工作的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也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当年报考师范学院一定程度是因为教师是个光荣的职业,但现在我却骄傲不起来。教师队伍中可能是有个别人不负责任,但社会舆论导向似乎整个教师队伍都有问题。”一位从事了20年教育工作的老师说,这让她很气愤,也感到委屈。 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带病的大夫如何给别人健康 “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许燕从2000年开始就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她所说的职业枯竭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她指出,适度的压力可以给工作注入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下无法解决,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的话,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或者枯竭,而枯竭带来的多是负面影响。 在2002~2004年间许燕负责的有关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课题,连续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共6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枯竭状况,发现大约20%的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16%的教师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近两年来,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许燕介绍,职业枯竭多发生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人员等,这些职业的身心能量消耗较大,要求不断付出自己的知识、情感、能量等,经常面临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要求。长期面对这些压力,一些人会出现情绪情感上的疲惫不堪、消极怠工,甚至对工作的厌倦。 事实上,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2005年广州市教育工会曾经对市属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20.4%的教师基本健康,处于亚健康的将近八成。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都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如果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许燕说,教师出现职业枯竭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 许燕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显示,付出得不到理解与回报、超负荷的工作量、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出现问题、多种角色间的冲突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如果教师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摧残,他们的离职倾向就会加剧。 枯竭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转折点 教师亟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许燕说,“多数人在经历枯竭感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无法负荷,引发各种疾病。事实上,枯竭就是以最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要放慢脚步、体验生活,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面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的潜在威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可以将职业枯竭的危机转化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有了心理压力要学会转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把压力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党俄宾介绍自己的经验。许燕说,教师感觉自己处于心理困境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并寻求社会支持,多与家人或亲友、同事沟通,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与放松训练,实践证明,锻炼真的能缓解心病。 职业枯竭与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许燕说:“要积极规避职业枯竭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要正视和学会如何摆脱。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实现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 同时,要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枯竭的技巧。“要认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学会适当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许燕说,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想法和行为,接受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作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对一些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 许燕说,职业枯竭是资源过度消耗又得不到补充的结果,为自己注入资源是有效缓解职业枯竭的手段。她建议通过学习,消除知识枯竭,通过休息或锻炼缓解生理倦怠,通过倾诉或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减轻情感枯竭。“职业枯竭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只是人生的交叉路口,只要积极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早做准备,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完全可以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复原过来,并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枯竭。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许燕同时指出,学校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预防教师的心理枯竭。 目前,一些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讲座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在一些地方,教师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心理学专家在教学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热线电话进行心理咨询。

幼儿园教师如何面对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 人格解体,明显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拒绝接纳,蔑视和缺乏耐心甚至麻木不仁。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他们不在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育质量。广义的职业倦怠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的职业适应能力不良,新教师因角色身份的转换的难度过大而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协助与支援,就会有较强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沮丧感,降低自信心,而提早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甚至萌生退出教学生涯的想法。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对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辅导和培训。二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一) 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1】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 “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 “上升了”;另外 7.7%的人则认为, “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 “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2】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

怎样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克服职业倦怠的任务伴随着从教生涯的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而成功地克服了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从中收获的是心灵的充实、人生的幸福、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师如何摆脱职业倦怠?

教师也是人,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夹杂个人情绪,比如家庭感情出现问题,学生学习不认真,作业没有完成以及其他个人的原因等,就会有发脾气的情况,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1、掌控好自我情绪,随时调整心态教师自己要学会掌控好自我情绪,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失控等现象,就应及时作出调整,摆正心态。2、转移注意力平时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购物、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3要、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心情或许就会截然不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往往是为学生所困:每天为如何改变学生的缺点煞费苦心?所以看到的竟是学生的缺点,眼中的学生也是“问题学生”。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自然就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4、合理发泄情绪所谓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最后要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职业倦怠产生是教师自我调控能力不足的一个反映,有许多学校因为师生紧张、师生冲突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造成的,所以教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流相处。

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什么

一、表现形式及危害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马斯洛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1)态度方面。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职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3)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外出教书,有的千方百计跳槽,有的办课外收费补习班,有的与校外机构联合从中收取回扣;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职业倦怠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可怕。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染上职业倦怠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而且必定给学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消积影响。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影响每一位学生,相对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而言,其心理素质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其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3、需要承受经济压力。作为社会人面对的生活重压,老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也有儿女需要哺育,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不顾自己的社会职责,那教师还是个完整的人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潜在价值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4、舆论和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教师队伍是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然而,当前的媒体对教育正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显得乏力,却对个别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却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地对负面影响进行强化,势必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教师既要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担心孩子在奔跑中摔跤,打闹中碰伤,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来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声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像是崇高的灵魂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去年5.12在四川地震中发生的“范跑跑”事件在网上和各大媒体被炒的沸沸扬扬,千夫所指!甚至最后连工作都丢了,到北京某高校应聘,学校考核都已经通过,但学校出于舆论的压力而将其拒之门外。而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也同样备受关注,一致认为死的轰轰烈烈、重于泰山、死得其所,就差说死的应该了。这样就在社会上给教师这个职业造成了一个误导,“发生意外事件时,老师的死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谭千秋不顾学生先走了,那他就是“谭跑跑”了。试问这样的职业性质宣传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来说,能没有心理压力么?(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有繁重和烦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教师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同一篇文章你讲了无数篇,你是不是觉的很乏味?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可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考纲等的限制,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的非常感慨他老人家的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教师这个职业会出现倦怠问题做了论述。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而现在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据我了解本地区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还有的学生合伙算计老师,最近在网上有一段视频不知大家看到没有,一个学生故意辱骂老师,老师怒不可遏,动手打了这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埋伏在旁边把老师打学生的过程都录了下来并传到网上,立刻引来骂声一片接着一片,这位可怜的老师就这样掉进了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专门为她设计的陷阱,据说这个老师也因此下岗。从法律、法则上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老师对学生具有震摄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在美国,对于未完成学业的学生,惩罚是写进学生守则的。对于过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可用“on the wall”(站墙上,中国一般叫“立壁角”)之类的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教育立法时需要正视并考虑,如何明确学生的公民责任,突出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便老师依法而有所作为,从而避免老师被“责任”二字压得缩于手脚。由于受社会日趋功利取向的影响,师生的感情日渐淡薄,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加倍用心力于教学上,但所获的报偿却又相对地渐少,不仅易使教师心力交瘁,也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的教师认为问题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日益产生,教师必须耗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3、新的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给的名额少,挣抢的人数多,出现的问题也多,这些都使教师疲于应付。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末位待岗制、教师资格社会化、学校内的学生和家长评定教师等制度的推行、和即将要实行的绩效工资制,明着是让教师的在一定程度上地位得到提高,待遇得到改善,实际上这些制度都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都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并不是说教师没有制度管理就最好的,但要看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地对教师合理与公平。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许多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的培训与深造、教师职称评聘均有着明显的人为差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使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在诱因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同时对教师“完美形象”的错误认识还使得一部分教师讳疾忌医,不承认因工作压力带来的倦怠和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沮丧和失意,拒绝寻求积极的心理支持。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另外,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教师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理解、不适应,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再加上教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更健康。相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这才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试说教师职业倦怠了应该怎么办

——一位普通教师的感悟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带着这样的美好,多少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成为教师。然随着一次次的课程改革,“教师”这个在韩愈口中被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已逐步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甚至于有学者将教师视为与黑板、粉笔一样地位的媒体。但同时教师又被冠之以“课改的主力军”、“平等中的首席”等称号。教育主管部门也一再号召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成为专家、要成为名师。就在外界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不断的定位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象幽灵一样浮出水面。我们暂不去关心那极少数最终能成为名师的人,且将眼光投入仍在校园中奔波的那些熟悉的身影,经历的尴尬和无奈使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感觉: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一届比一届让人生气;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还想办法搞几篇文章,下载也好,抄也好,总还是在动手,职称到手,高级好象没有指望。有“能力”者大凡也都纷纷跳槽。“没能力”者也就算了,“找一个混字了得”。于是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灵魂正经受着现实残酷的撞击。教师不幸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一、 职业迷惘新课程改革中,三级课程的管理设置,使得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师受宠若惊,但惊喜之余,却发现新课程要求教师们要用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教学。可是,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恐怕连课改专家组的教授也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在迷茫中索性穿新鞋走老路。而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纷争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中折射他的影响,也让彷徨中的教师身陷囹圄。为了适应各类所谓的改革,教师们不知参加了多少“劳命伤财”的培训与考试,试问其间效果,各位都是心知肚明。教师应该做些啥,对这份职业有了几分迷惑。单就一位做班主任的琐碎事来说说,每天早自习巡视、早操巡视、中午放学、下午自习课巡视、班级的偶发事件处理、卫生扫除,缺一项学校有专人检查并扣分。还有家长不断地来访,学校教研活动、年级会、教师会等会议一大堆。每天早起晚归,回家还要批改作业,准备明天的教学。心中向往的教师职业有点变了味。药方:职业保鲜所谓职业保鲜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长久的兴趣,能够长期地投入而不厌倦。首先,是平衡问题。职业的初期热情不能掩盖自己的生活需要,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舒伯的“生涯彩虹”中就明确指出,人在整个生涯中的角色不仅是工作者,还有父母、儿女、休闲者等等。忽略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生涯发展的不平衡。仔细想想也会明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前沿的变化才不会动摇根基。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理想中的工作都不止一个要求,但却很难找到一份完全满足要求的工作。譬如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很多人觉得薪酬不高(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并且重复太多,缺乏挑战。可是,做文秘,很无聊;做销售,太辛苦;想创业,有风险;学心理,过程又太漫长……所以,不要期望有十全十美的工作,能做的只是:在众多不尽人意的条件中,挑选出好的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当教师的优点,譬如做教师相对稳定,虽然薪酬不高但也不能算低。就像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有人会说“居然还有半杯”。其次,长远发展问题。为自己建立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将目光放得更远时,你才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诱惑。一时的认可,甚至一时的奖励都是暂时的,你的职业发展终极目标才是你要达到的终点。比如自己想拥有怎样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确认教师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不断通过行动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制定了合理的目标以后,还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成目标。不能盲目地行动,所有的行动都要以此职业目标为导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制定行动时,首先要明确职业目标的要求,其次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症下药。 二、激流“勇”退看我身边的同事们,说真得没有谁不感到教师额外的压力过大。无休无止的继续培训,一会儿是省级,一会儿是市级,更不用说区级、校级的了。做教师的似乎没闲下来,即使是寒暑假,各类学习培训也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下,多少教师真得想喘口气,因为忙完这些已经不错了,真得不想再从原本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挤出时间,有想作为。因而,一般的在拼命地为进城或是晋升职称奋斗后,好想休息休息,难得清静,在汹涌的激流中勇敢选择踏实度日,把“教师”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再也不敢当“事业”来进取。 药方:自我效能理论的有效干预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效能感被认为由两个独立的向度所组成:教学效能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与个人效能感(sense of personal efficacy)。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预期,或教师对于任何教师在外在因素如家庭环境、家庭背景、或家长影响力的限制下,能够发挥其影响力的信念;而个人效能感则指个人对于本身教学能力的评估,或教师对于本身具有影响学生学习之技巧与能力的信念。信念影响行为,“如果我很努力地尝试,我能够处理那些对学业感到困难或学习动机低落的学生。”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相辅相成,减轻教师压力,增加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尽量好的环境,给教师尽量多的关心。设想,如果一个好的教师得到领导、同行更多的关注鼓励,那么他也会因为即得荣誉而继续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不断的超越过去获得新的荣誉。相反,成绩平平的教师,得不到领导与同行关注、肯定的教师,可能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得到认可而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前者会因为较多荣誉而进一步努力,再得到更大的成绩,从而快速地成长。而后者可能就会碌碌无为,虚度日子,把一切都当作任务,失去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感觉工作是一种幸福时,自然永远不会对之感觉厌倦。三、评价惯性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细则,很多地方都是有弊病的。常常有领导会说,有作为才有地位。而在现实中,很多都是有连锁反应和晕轮效应的。因而一些平时默默无闻而又踏踏实实的教师常常被闲置一旁。在现实中好多老师看看自己不能有所作为,做了也是白做,就不如不做。绩、能、勒、德的考核惯性最终促成了教师们的工作惰性。 药方:细水长流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治校理念要体现人文精神。学校应改变那种对教师工作机械量化的片面评价办法,推广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让教师在自身发展中体验到成就感、成功感,缓解职业倦怠。在我校,今年新出台了《XX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每位教师对照细则从自身出发,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很明显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有的还打趣道:今年不行,明年再努力。我们从此方案中可以看出这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注重了以下几点:1、关注自我:每个人的基础有好坏,水平有高低,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自我。是自我水平的纵向比较,不需要和其他人横向相比。以此消除和优秀教师比较的恐惧心理。2、关注过程: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过程。关注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以此消除不思进取的懈怠心理。3、关注发展:我们的评价关注的是发展。只要你的指标成绩在进步(不管你指标的达成水平还是那么低),你的指标评定就能获高分;只要你专业成长的总体水平在发展(不管你现有水平还是那么低),你就是个好教师。以此消除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以下为我校的具体测评(略)金·凯根认为,心理危机之中蕴涵着发展的机遇。相信在自身的努力下,从事这份光辉的职业的每一位教师,也都能拥有“光辉”灿烂的心情,从而顺利走过倦怠之意,进入崭新的程序。 参考文献:《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兼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乳山教育《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教育导刊

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②是去个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③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倦怠

我认为首先应认真分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本。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的原因;二是体制的原因;三是自身的原因。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很多。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加之当前对校生,师生间矛盾的处理解决上过分的强调对学生的维护,忽略了学校和老师的正当权益,形成了一股不正当的维权风,加速了校风学风的堕落,形成恶性循环,让老师们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战战兢兢。最后的结果是不敢望其项背,罢了,罢了。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体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放不开,依然是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而事实上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好坏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作出评判的。烦心的职称晋级,揪心的工作调动,伤心的工资待遇,寒心的福利发放,就连基本的考试也让老师们感到太多的不公平。教师的过多兼职也让人心力憔悴,老师不光是老师,还是保姆、保安、侦探、调解员,法官。 导致教师倦怠的原因还关乎到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教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 其次我认为应正确的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很大,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也能体现出学校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补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师,为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条件。 最后,职业倦怠并非不可救药的洪水猛兽,它是可以被战胜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相应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认真地为教师办事实,确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地位;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养,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松自己,相信职业倦怠一定会远离我们。

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然而,教师职业倦怠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究其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的压力,也有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来自行业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有就是自身原因。1、来自社会的压力:我国的教师队伍本身非常庞大,然而社会上只要一有关于教师的反面案例和关于教师的丑闻,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质疑整个教师队伍,连坐整个教师行业,导致教师们人人自危。殊不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些制造丑闻的所谓的人,教师中的败类,只是庞大教师队伍中的一颗老鼠屎而已。而且,这些负面影响也同样伤害了老师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认可,对工作会产生一些消极态度,从而成为职业倦怠的一个诱因。2、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现在的很多家长认为学生一旦送进了学校老师就要负全责。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会问:老师怎么教的?学生打架,家长会问:老师怎么教的?面对这样的:“老师怎么教的?”作为教师,我无语。可是我还是想说,虽然老师不能教好所有学生,但是没有一个老师会教学生不读书,去打架。这些对教师的偏见,使老师们觉得当老师得不得应有的理解和尊重。3、来自行业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压力:老师们都知道,学校是一个人数较多,而且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单位,而每个学校的职称指标是有限制的,为了竞争仅剩的晋职指标,可以说是很多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动用了层层关系,学校更是设置了道道门槛和重重障碍。职称,成为很多老师心口永远的痛。跟学校单纯的人际关系相比起来,社会关系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就更大了。昨天听说儿时的一好友成了资产逾千万的老板,今天听说高中一成绩平平的同学已经是处级干部,长相平平成绩平平的邻家女孩也成为某领导的太太,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明天听说--------看到这里,老师们,你还淡定吗?4、自身原因。有些自我评价低的人、完美主义者、A型性格的人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A型性格的人,情绪急躁、进取心强,在别人看来冲劲十足,就像永不断电的长效电池,实际上身心超支付出,容易导致身心倦怠。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应对职业倦怠,重新点燃执教的热情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要善待自己,学会欣赏自己,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遇到挫折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多元思考,不是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学会庆幸,庆幸事情还没糟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2、要学会适时地放松。可以外出旅游,可以探望亲人,既放松身心,又增加亲切感。要学会一样健康的爱好或特长,不要让自己感到孤独,也可以去跳广场舞,去K歌,偶尔充当一下麦霸,暂时释放自己,为后面的工作充电。3、放宽心胸,学会包容,学会原谅。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要有“他犯错,因为他是学生,”的心理准备,要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心胸包容学生,体谅他人。不要太计较眼前得失,挫折时要从容,成功时要淡然,好友升迁要淡定。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红颜知己也好,蓝颜知己也罢,要有能够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4、及时充电,补充知识。其实职业倦怠产生的很大原因来源于自己对处理未来工作的能力的恐惧,这时,就有必要及时充电,补充知识,对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在此,与各位老师们共勉,希望老师们能够尽快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教师要如何应对职业倦怠近年来,职业倦怠这个词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也经常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职业倦怠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什么是职业倦怠,我们该如何理解职业倦怠,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呢?心理学家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他和肉体的疲倦劳累不一样,而是来自心理的疲乏。作为教师,从业10多年了,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好像一根即将燃烧殆尽的蜡烛,没有了激情,我会觉得很累,不想上课,不想面对学生,一走进教室,一听见学生的吵闹声就会觉得很烦躁,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吧。关于职业倦怠的危害我想很多人应该是深有体会吧。作为教师,我认为职业倦怠会导致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老师的教学情绪不高,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长期的职业倦怠会导致老师对教学、对课程和对学生的漠视,从而导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意识下降,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师生关系恶化,长期的职业倦怠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成为整个教师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我认为首先应认真分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本。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的原因;二是体制的原因;三是自身的原因。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很多。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加之当前对校生,师生间矛盾的处理解决上过分的强调对学生的维护,忽略了学校和老师的正当权益,形成了一股不正当的维权风,加速了校风学风的堕落,形成恶性循环,让老师们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战战兢兢。最后的结果是不敢望其项背,罢了,罢了。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体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放不开,依然是以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而事实上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好坏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作出评判的。烦心的职称晋级,揪心的工作调动,伤心的工资待遇,寒心的福利发放,就连基本的考试也让老师们感到太多的不公平。教师的过多兼职也让人心力憔悴,老师不光是老师,还是保姆、保安、侦探、调解员,法官。  导致教师倦怠的原因还关乎到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教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  其次我认为应正确的看待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虽然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很大,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也能体现出学校管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补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师,为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条件。  最后,职业倦怠并非不可救药的洪水猛兽,它是可以被战胜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相应的职能部门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认真地为教师办事实,确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地位;只要我们教师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素养,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松自己,相信职业倦怠一定会远离我们。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尤其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师因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才引领,没有活力,又看不到希望,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 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在各种场合,我毫不掩饰对数学、对教育的由衷热爱。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2、调整心态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4、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 提升耐压能力。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5、寄情教学工作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坚持教学反思。 叶澜老师说: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身边不少名师将做读书笔记,记工作日志(教后记),写教学随笔成为每日的工作习惯。 坚持论文写作。 写文章是一般教师到名师不可或缺的关卡,离不开我们的大脑与双手,一线教师的写作不应该仅仅为功利目的,更重要的应一种积累、一种提升,一种充实。

教师职业倦怠有什么表现

厌倦期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 1.厌倦期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以下是一位教师给心理医生的一封信:我叫张强,是一名初中教师,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了。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劲,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工作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中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需要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得过且过了。我知道事业不能苟且,可我就是不能振作精神。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张强老师的这种心理状态实质上是厌倦期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每个个体都会遭遇厌倦期,只不过有些人很快就度过了这一时期,而有些教师因为各种原因,长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困惑中。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其个体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校长绝对不能忽视。 2.厌倦期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和杜会因素 (1)组织因素。规律的职业特质会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职业生涯比较有规律,而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热情。一个工作了十来年的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职称评定制度的负面影响在这一阶段更为明显。有的教师会有“中级职称已是我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了”的想法;而高级职称拿到手的教师更是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这些思想影响着厌倦期教师的工作动力。一般来说倦怠程度最高的是中级教师,他们年龄主要在30~40岁,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所承受的来自教学、学生管理、同事之间竞争以及家庭的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职级的教师。而从人数的比重来看,这一类型的老师往往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对学校全局工作造成影响会更突出。 评价体系失衡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教师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升学考评价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实际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失落。教师的个性和合理要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给自己的心灵造成伤害。 传统的职业定位暗示加深教师的消极感。传统观念的暗示作用,使教师在潜意识中自我定位为一个牺牲者,这无疑加深了教师的消极感。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从事该职业的人内心要充满光明是很困难的。现实中,当看到身边的同事在工作岗位上猝然倒下,这也会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感觉到职业的无奈。 (2)社会因素。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家长们把对孩子的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加到教师身上。正值厌倦期的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背负骨干教师的身份,他们面对的是不断地上课、管理学生、培训和教研,以及忙于应付学校和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和检查,他们被要求既要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成绩……凡此种种,都加剧了厌倦期教师的心理和生理负担,长此以往倦怠心理便很容易产生。再加上教育投入与产出并不单纯决定于教师一方,教师的付出多,对学生的教育成效未必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从而成为教师失去工作热情的重要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  教师虽然是职业倦怠症状的表现者,却不一定是完全的责任者,在这个问题上百分之百地苛责教师个人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把心理枯竭理解为燃烧殆尽,那么要负责的该是那个点火的人,火源可以在内,也可以在外,而多数情况下则是火上浇油、内外交困。特别是现在职业倦怠越来越明显地呈现普遍性和流行性,审视一下教师所处环境中潜在的致病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教师职业环境的特殊性   首当其冲的便是学校这一教师接触最多、无法回避的小环境。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久而久之,教师便易产生倦怠。    现在虽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但评价体制相对滞后,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教师是否能够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仍旧是用考试分数说话,学生成绩好,教师才可能评优秀。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得不跟学生一样依旧在升学压力下超负荷运转。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 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l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承认的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致使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陷于倦怠。   2、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误解和不配合也是原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实不合理。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有关上级的检查评比,比如安全问题,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可与其他的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为了教师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也是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民间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须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在报章、广播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之下,教师们感觉成了过街老鼠,含辛茹苦却不被理解,自然觉得百般委屈,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  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这种过高期望作用于教师,使他们产生出一种内在的迷思,比如,一般教师很难承认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倦怠,即使有可用的社会支持,他们仍旧不敢轻易利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应该有问题”,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的形象,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地却加以否认,这样就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过分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主我与客我的严重分离等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职业倦怠虽然并非全部是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但是,作为我们自己,还是要认识到,除了学校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压力,还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同样处于学校,都是教师,为什么有的人快快乐乐,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来越充沛,这里面的原因何在?因此,我们就要引出今天的主话题,调整认识和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这才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概念及渊源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本概念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emo t ional exhau st ion) 、去人性化( depersonalizat ion ) 、个人成就感降低(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 lishm en t ) 3 个维度构成。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编辑本段]表象特征 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编辑本段]分类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2.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3.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编辑本段]工作不匹配理论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或上司价值观不一致。 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该领域的专家们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其中指向个体的干预强调: 认知改变:要求个体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 积极面对问题: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 归因训练: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将帮助你成为更加内控的人; 另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有助于你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 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面对员工职业倦怠时更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以下一些手段帮助你有效减少和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情绪: 明确任务分配; 1.阐明角色和责任; 2.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3.更多地接纳员工对流程和再造的意见; 4.工作业绩评定时,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 5.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编辑本段]职业倦怠对策详解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积极行为的障碍。如何让他们告别倦怠,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首先,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在最近的商报和南北人才网公布首份宁波企业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公司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因此作为上司和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员工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员工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但这是不以员工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应激源的改变。这是告别倦怠的根本。这非常有效。 (一)认识自我: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因此,只有从自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环境,才能把变化视为正常的事,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二)寻求积极的应付(coping)方式:应付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1、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每个人可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走过去就是个天”,“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会为你做些什么,你只有靠自己”, 坚信“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因为我觉得快乐,所以我快乐”……学会随时对自己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是阴天也是别样的美好”,“积极的生活态度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当面对孤独、寂寞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环境时,要学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哪怕是自己的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自己说一声:“哦,我做得真不错,明天继续努力哦!”。在经常的这样的言语的自我暗示下,个体就会由急躁、泄气、灰心变为情绪稳定、有条不紊、信心十足,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种应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苦难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2、学会适应的策略 听过NBC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查理?琼斯故事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应激,能积极应付、迅捷灵活地作出反应,必然会在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它会让你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但它会帮助你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应激事件和压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并积极地投入到变化之中,这样才不致于感觉受到极大的伤害。应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随着应激而改变,这是适应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要改变,那就行动吧!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十分严重,并已严重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 教育 事业的发展。那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吧!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一、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期望不合理。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他们寄厚望于教师,整个社会仿佛教师是地球上最万能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评价都不够合理,存在着偏高的倾向。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偏低。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教师行业与如公务员、金融系统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社会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保障的状况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滞后性,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仍然较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二、教师职业方面原因   1、职业艰辛。   教师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这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双重消耗体能的工作。教师工作首先是一份体力活。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工作不应该是一种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门课,往往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   2、复杂的人际关系。   教师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教师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作为下属必须要处理好与校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今学校的领导普遍越来越专制化,存有腐败作风,如用人唯亲,搞暗箱操作等等。教师在这样的领导下,每日提心吊胆的工作,生怕得罪了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为了一点利益相互排挤、明争暗斗。   第二是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叛逆,各色各样的学生都有,真是鱼龙混杂。有的严重违纪、有的不服从管理、有的甚至辱骂攻击教师等等,这些都大大加深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受教育法律法规的限制,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否则会出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等社会现象。   3、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些学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围,领导干部的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管理混乱,官僚作风严重,校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不关心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办事无效率,对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不予采纳、回复,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存在着不公平现象,片面把薪水待遇、住房分配等与考试成绩、升学率挂钩等,有的学校习惯于加班加点,不给老师休养生息的时间,使教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之中,产生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4、社会交往闭塞。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三、教师个人方面原因   教师的个人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那些持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自己工作理想的教师和那些妄想的、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职业道德水平滑坡,使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使得教师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四、教育的不公平。   教学成绩的排队,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城乡间的差异,普通学校教师的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分配不公平等等。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问题一:怎样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一、保持一颗平常心。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二、重新燃起 *** 之火。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 *** 之火。教育需要 *** ,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 *** 的活动。 *** ,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 *** 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 *** ,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 *** 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 *** 的教师。这种 *** 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 *** ,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五、不断创新。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 问题二:教师如何避免职业倦怠 当今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工作“不认真”;二是不读书影响了生命的质量。 我所说的“不认真”是指大部分教师虽然投入的“身”多,但是心“少”。不否认教师的工作的辛苦,但是由于将学科教育非常单纯成为学科教学,甚至是…… 当今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工作“不认真”;二是不读书影响了生命的质量。 我所说的“不认真”是指大部分教师虽然投入的“身”多,但是心“少”。不否认教师的工作的辛苦,但是由于将学科教育非常单纯成为学科教学,甚至是分数教学,使一些教师就作为参考书的传声筒。于是就出现了“一千个学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局面,因为首先教师心中的哈姆雷特就是复制别人而来的,教育的另一个名字是影响。教师对教材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机械的重复着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当然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潜力,而不是精力。王金战在给新生上数学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来一个为期两周的“大话数学”,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好玩也好学,还要让学生懂得数学中的人生哲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是信心倍增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由于对学生教育的不够,自然就会加大教学的成本。于是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投入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大。不开发学生的潜力而是恶意开采学生的精力。当学生精疲力竭的产生逆反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学生道德上出现了问题。因为衡量学生就剩下了一把尺子――学习成绩!我们教师的祖师爷早就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教育的顺序。什么是好学?有关这个论述《论语》中出现过两次。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也;君子食无求饱,居不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孔老夫子能在历史上乃至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什么?就是在按照教育的规律在施教。像这样的《论语》章句,我们学校所有的老师几乎都能背过来,甚至也都能理解,但是《论语》绝对不是用来我们背的,更主要是在教育教学中实践。人生不在能知而在能行――赫胥黎。孔老夫子也说过:君子内于言而敏于行。如果我们按照教育的规律教学,学生的潜力就会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而出现单纯开采学生精力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缺乏真正的思考!可以说是用“心”不够。这与学生较劲似的教学模式,这必然影响教师的生命的质量。教育缺少的不是精力,而是精神!最近瑞士的一项科学研究证明――努力工作的人幸福!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师都很努力工作却没有幸福的体验?其实努力工作中的幸福体验应该是身心的合一。显然我们受当今社会唯分数论的影响,教师也沦为分数的奴隶。这种状态下的工作还谈何幸福?现实是分数不得不要,但是如果教师有着丰富的积淀就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所以说真正影响当今教师幸福的体验的根源是:学习精神的缺乏!在论语中孔老夫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是在说明人生忘情的状态的前提就是发愤忘食。而发愤的内容是什么?孔子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倦”的状态是因为“学而不厌”。虽然孔子在仕途上屡受挫折,但是纵观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应该是幸福的。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乐在哪里?就是学习!他非常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习是人生快乐的加油站!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淀。不仅仅是学科的,还有学科以外的。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内涵丰富,才能使课堂充满韵味。这样的课堂本身就会洋溢着幸福!再者孔老......>> 问题三:怎样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上星期三,我校请来了县党校的郑睿老师,她给我们全校教师进行“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讲座。在讲座中郑老师从理论到实际案例为我们剖析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肩负的责任。我听了讲座后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是啊!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承载着传播知识,推广社会文明的重任。然而多年的教学生活,一成不变的知识传授,使广大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总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样只会消磨我们的斗志,只会白白耗费大好的时光。如何正确面对职业倦怠,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的投入到工作中,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而当中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失去兴趣。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将这种热情融入到教学当中呢?我们何不尝试以下的几种做法:一、多读书,勤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二、多多回想在平日的工作中,学生对自己的关心,付出,如一杯水,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美丽的微笑,一张小小的贺卡等等,只有在细节中发现真诚,我们才会反思自己对学生做出了那些关心,付出。三、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经常给自己以自信,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总之,教师面对职业倦怠,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认清追求与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内核,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为自己的心灵撒上和煦的阳光! 问题四:怎样预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第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发挥 *** 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如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 *** 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等等。第二,学校作为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机构,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在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上给予教师积极影响,从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上促进教师成长。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各种挫折,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关心、支持教师工作,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服务。学校还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兴趣和动机的丧失有关,因而学校应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兴趣和理想抱负,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如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满足其履行不同角色的需要等,让教师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拥有更大的自 *** ,适当增加其工作难度等,往往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产生。第三,引导教师培养健康人格,摆脱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如自我怀疑、心胸狭窄、自尊心过高(低)、情绪化、敌视他人等等。因此,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的根本途径。有关专家认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师范院校开始,在参加工作后更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疏导。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将会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反之,则会因为事情不如所愿而动辄感到愤怒、沮丧和失望。因此,教师应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还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重复无益的工作;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打球等。教师要随时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最后,面对压力,教师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将问题讲给校长、亲友、同事听,将会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对自己和他人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以有利于教师保持现实的生活态度,避免脱离实际的错误认知,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问题五:李镇西老师对克服职业倦怠提出了哪些建议 什么叫教育?李镇西的回答: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每天有一个故事的老师,就是幸福的老师。老师是故事的创造者、编织者,同时又是故事的主人公。所以,有故事的老师是幸福的老师,故事越多越幸福,故事不多就不幸福。 在李镇西担任校长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有位小赵老师曾经很懈怠,经常不备课、不看早自习。李镇西找到小赵老师询问原因,她回答:“我没有感受到半点当老师的幸福,很痛苦。每天早上睡得正香,一下被闹铃闹醒,一想要赶早自习,我恨不得把闹铃砸了。我觉得自己太不幸了,当老师太累了。”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从业心态!”这是李镇西给小赵老师开出的“药方”,也是他的口头禅。“你为谁工作的?不是为校长,是为自己。埋怨没有用,埋怨一万句,第二天还得面对,何苦呢?不要老觉得自己最不幸,医生容易吗?警察容易吗?一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幸,这才是国家最大的不幸。” 结果,小赵老师真的像换了个人一样:每天中午把后进生找出来辅导,成绩也上去了。她说她过去常常很烦,越烦越没有成就感。但是她现在感觉不能改变学生,只能改变自己,却发现有很多幸福在其中:她批评一名学生,过去曾经被她批评的另一名学生在旁“帮腔”……她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 李镇西说:“能够给我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光辉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我身边生活的时光,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有了职业幸福,就这么简单,和使命没有关系,和理想没有关系,但是和幸福有关。” 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不是什么打造的 只有最朴素最宁静的土壤才能长出最肥美的庄稼,李镇西说,好学校的标志,不是学校的形象和领导的政绩,而是让每个教师成就他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优秀老师一定要保持一颗朴素的心。 人才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过程。自然说的是给人才成长一个宽松的生态环境,自由说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让他们的灵魂得以舒展飘逸,让他们“肆无忌惮”做教育,随心所欲做教育。因此,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不是什么打造了。 问题六: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 *** 。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首先是换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同事。这也是新鲜感!虽然中国几乎所有学校都差不多!但选择余地还是有的,比如光亚这样的不参加高考的大学预科学校以及成都的华德福学校!中国不行,还可以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世界各地去教书!其次是换教学内容。可以是换课程,比如我以前在公立学校教的是中国课程,而在光亚教的则是来自于欧洲的IB课程,从今年开始又变成了来自美国的AP课程;也可以是换科目,我最初教高中历史,后来教大学预科文学欣赏课,后来又教知识论,这样的学科转换也能获得新鲜感;还可以是换具体教授内容,即使始终教同一学科,每学年的内容却可以发生变化,鲁迅讲烦了教《红楼梦》,《红楼梦》教了十几遍?那我就讲《史记》《老子》《哈姆雷特》,反正要不断尝试新的内容!第三是换教法。可以自己讲授,可以让学生讨论辩论,可以让学生排演戏剧看电影拍DV,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做Presentation,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或做社会调查等。第四是教学教育的过程必须是一种研究创造的状态。教学内容可以是重复的,但如果你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那么每次上课都可能在互动中产生出新的灵感和火花,这也能让老师感到激动和兴奋。教育是极其复杂的,有太多问题值得研究,研究和发现是让人感到充满乐趣和兴奋感的,而这种研究和探索是永无尽头的。如果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变成一个研究的过程,是很难不让人感到倦怠的。第五,最好是任教的学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和思想知识的研究氛围。在这样的相互交流和精神成长的氛围下,是会感到很愉快的。第六,教书绝不能只为挣钱养家糊口,只为了让学生对付考试。那样,你的工作跟思想价值精神意义都没有关联,你就很难不厌倦!人必须要给自己设立一个超越的理想才有不竭的动力么!第七,在教书和其他工作之间往返变换。教书厌倦了,可以去做媒体,做生意,去开餐馆茶馆都可以!过一段时间又有教书渴望了,再回到学校! 问题七:怎样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学内容和方式有趣味性,会受到学生的赞同和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这种疲倦,每天对着同样的教学资料照本宣科当然会疲倦啦。最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不仅娱乐自己也娱乐自己,而且效果还比较好;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及兴趣广泛,分散注意力,你不仅是一个教室,还是自己生活和情绪的主宰者; 问题八: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 社会道德是升是沉,学校起着极大的作用,因为一切人都是从学校出来的,所以总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影响面极大,影响到学生,影响到家长,这是一个造恶业和积德都非常迅速的职业,教师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高度,只顾着自己想怎么样,喜欢怎么样,职业自然懈怠,何止是教师,整个教育行业,整个学校都会形成一种不良之风,不断的往社会送出心识昏昧,德行有污的人。 问题九: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旦产生,教师自身似乎无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形成中,客观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消除,很难应对。 问题十:如何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中的职业倦怠理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表现形式及危害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马斯洛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态度方面。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 *** 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外出教书,有的千方百计跳槽,有的办课外收费补习班,有的与校外机构联合从中收取回扣;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 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职业倦怠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可怕。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染上职业倦怠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而且必定给学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消积影响。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表现

教师也是会有职业怠倦的。这是每个职业都会存在的基本情况。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影响方面分析1.期望过高,不堪重负。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比做春蚕、蜡烛。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是普通人,不会个个是圣贤,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教师,在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呈加剧趋势,长此下去就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2.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不少行业的知识分子相比,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效果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及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上一些部门受错误政绩观与价值观的影响,不少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资,也影响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与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人不足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分析中学教师的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同时,教师工作还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正如日本学者左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特征,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的压力状态。教师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无阶梯”的。中学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的工作,职称的升降、工资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往往和工作业绩无多大联系。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像行政、企业等行业的优秀人才那样,经常有升迁或得高薪的机会,这使有些教师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挑战性。三.从学校管理方面分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动起来”、“忙起来”,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在这种管理环境下,教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和教师责任感、归属感减弱。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里。随着“末位淘汰”、“竞争上岗”、“低职高聘、高职低就”等制度的推行,从前教师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四.从教师个人方面分析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性格差异影响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很难适应,结果便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暴躁等,继而形成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其次,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那些精神状态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第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年龄和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它有哪三种反应?

职业倦怠的定义:“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职业倦怠特征: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等等。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有以下这些: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就是稳定的工作和固定不变的工作内容,对策就是要找到新的爆发点。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如下:第一个特征就是沉默不语,甚至感到迷茫,困惑。因为情绪上的波动,往往是人的心理在发生变化,内心各种情绪交杂,就会表现在日常的喜怒哀乐中。尤其是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心理的变化会非常明显,他们往往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情绪。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四个特征里最能让人明显察觉的特征。这种情绪要是不能及时的疏通,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第二个特征就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当很多教师出现了厌倦的情绪,就会对工作掉以轻心,马马虎虎。第三个特征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持续低迷。很多教师会表现为,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每天上班就如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样的度过。第四个特征就是经常的抱怨。当人厌倦了一件事情以后,就会不停的抱怨,总感觉工作中这不好,那好,感觉工作越做越没劲。很多教师出现了厌倦的情绪后,他们的抱怨声也会越来越多。

教师职业倦怠三个阶段

教师职业倦怠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提出的。一般情况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不能顺利地应对教育教学工作压力时所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在工作中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症状,概括而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六大特征:(一)生理耗竭。经历倦怠的教师常会表现出身体能量被过渡耗尽、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头疼、肠胃不适、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饮食或体重突然改变。(二)认知枯竭。表现为教师的空虚感明显加强,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尤其是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性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进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三)情绪衰竭。指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的耗尽、干涸,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不能忍受学生在教室里的捣乱行为,甚至表现出焦虑、压抑、苦闷、厌倦、怨恨、无助等消极情绪。(四)价值枯竭。表现为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因而无心投入。(五)去人性化。指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或学生,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做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学生,疏远学生,甚至是家人或孩子。由于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常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六)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打骂学生或孩子:极端的倦怠状态会导致教师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以上是教师职业倦怠三个阶段的全部解答。

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干预方法有哪些

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干预方法有如下:一、心理治疗: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心理治疗来改善情绪和调整心态,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治疗措施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家庭沟通治疗、放松训练等。二、职业支持:教师在工作中存在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现象,这时提供一份有诚意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领导、同事、配偶和朋友等方面寻求帮助和支持,鼓励教师多交流,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中面对困难。三、调整工作负荷: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过大或工作枯燥乏味有关。因此,为了缓解职业倦怠,需要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比如,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降低教学准备时间等。四、提升职业水平:教育行业是一个发展性很强的行业,其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提升职业满意度,还会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会议,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能。五、培养兴趣爱好:除了教育工作,更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支持系统外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得到平衡,从而缓解职业倦怠。可以锻炼身体、看电影、旅游、读书等等。六、加强自我管理:教师面对的压力和问题往往在事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以致于自身的内在因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和管理,避免情绪、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建立个人目标体系和行动计划,积极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学会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思路,尝试从他人身上学习知识和经验,这些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领导才能和职业素质。

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体疲惫。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三大群体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 情感 的疏离和冷漠。 1、心理表现: 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u2002u2002 2、生理表现: 身体长期处于“亚 健康 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 3、认知表现: 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 情感 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u2002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u2002u2002 u2002u2002u2002 4、行为表现: 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教师职业倦怠与年龄和教龄因素、角色定位因素、人格因素、 社会 支持因素、个人成就感因素等直接相关。具体成因大致分析如下: 1、职业认同感变差,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 2、内在认识和外在现实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 3、 社会 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1、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职业倦怠在教师群体中高发,几乎每一名教师生涯中至少会遇到一次,那么我们只需要以乐观的态度去认识它、接受它,不畏惧、不躲藏,根据自身的症状积极应对即可。 2、坚持教育信念,培植职业理想。 统计表明,具有正确教育信念,具有坚定职业理想的教师发生职业倦怠的几率会小很多,即就是不幸遇上,也能以最快的时间走出职业倦怠。 3、合理的专业发展期望值。 太低的期望值容易满足,长期的满足势必引来倦怠的关注,太高的期望值又长时间努力而不得,最终也会引来职业倦怠的眷顾。因此,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妨做5年规划,分解任务到每年,坚持一点一滴的进步,收获一点一滴的成果,必然能够逃离或者推迟职业倦怠的到来。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 教师群体一本正经,往往不懂如何去放松自己,学校工作干不完甚至会带回家,结果搞的家里也像学校一样。因此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彻底划清界限,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能够丰富自己,令自己放松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的适应重复性工作的枯燥乏味。 5、投身 社会 ,广交朋友。 如果永远走不出教师的圈子,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关于工作的乏味无聊,你势必也会潜意识觉得乏味无聊,然后步入倦怠的漩涡不能自拔。走出学校,你就是 社会 人,投身其中,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些人从事着各行各业,他们的活力也好,苦楚也罢都会给你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既可以放松心情,又能给你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6、坚持 体育 锻炼。 职业倦怠带来的身体上的亚 健康 必须得到充足的重视,应对的方法就是坚持 体育 锻炼,现在的学校都能很好的落实户外“一小时” 体育 锻炼时间,所以老师们不论你们目前是否处于倦怠期,先炼取来,身体是应对高负荷的资本,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能够推迟进入倦怠期的。 7、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目前这个教育大环境, 社会 家长学生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压力,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事务,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大有必要,科学合理的处理面对的事务,能够减小自身的压力,对于缓解和推迟倦怠是非常重要的。 8、期待教育的向好发展。 教师的职业倦怠加剧,教育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在的教育可能还不是最完善完美的,不过能够看见的是教育也在逐步完善着,例如这次关于校闹行为的界定和相关规定就能减少一部分干扰。所以,对教育保持一份期待,建立职业自信,也能够为应对倦怠出一份力。 总之,我认为:教师群体只要保持良好心态,锻炼好身体,融入 社会 ,坚持教育信念,培植教育理想,树立教育自信,倦怠来或者不来,只要你做教师的初心不改,必能合理应对。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就出现这一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如下:1、社会期望不合理。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他们寄厚望于教师。整个社会仿佛教师是地球上最万能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评价都不够合理,存在着偏高的倾向。教师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教师行业与如公务员、金融系统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社会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保障的状况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同时,由于教师劳动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滞后性,教学工作缺乏及时的回报和安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仍然较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分为三方面:情绪衰竭(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低。1、情绪衰竭(情绪耗竭)是核心成分,也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是职业倦怠的个人压力维度,其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对于工作力不从心、丧失热情、易迁怒别人,常常感到焦虑、紧张、情感压抑。2、去人性化(去人格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麻木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保持距离,具体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对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所属物来看待,对学生随意打骂或侮辱,对同事也是多疑嫉妒的态度。3、个人成就感低是自我表现评价的维度,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消极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将工作中的挫折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职业动机和热情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常出现职业退缩行为,如缺勤或离职。成因1、社会因素。包括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而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人为造成教师之间的竞争,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社会舆论使教师的压力日益剧增。2、组织因素。包括学校的组织氛围是否和谐决定教师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低;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有责任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的会感到心力交瘁;学校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也易导致教师增加职业压力。3、个人因素。低自尊或外控性格类型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教师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影响职业倦怠。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如下:社会期望不合理、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工作量大、复杂人际关系、学校管理混乱、社会交往闭塞、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体疲惫,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如何改善的方法:1、提高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2、 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3 、加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让其获得成就体验。4、搭建教育教师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使其获得专业帮助与情感支持。5、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的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有什么?

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潜力发挥,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会影响教师的课程效果。

中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有表现

中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有表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工作压力过大、工作与家庭平衡困难。1、情绪耗竭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教师可能感到疲惫、心力交瘁,甚至出现情绪低落。2、去人性化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教师可能对学生失去关爱和关注,表现出缺乏耐心、易怒、暴躁等不良情绪。他们可能会对学生们的行为产生消极的看法,甚至视而不见,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疏远。3、个人成就感低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工作单调、重复、没有意义,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职业认同危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4、工作压力过大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是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使得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批改作业、考试分析,同时还要应对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这可能导致教师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甚至出现健康问题。5、工作与家庭平衡困难在中国,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常常需要超时工作。这使得他们在家庭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可能会面临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困难。教师可能会感到疲惫、身心俱疲,对家庭和个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