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

阅读 / 问答 / 标签

tpr教学法是什么?

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缩写,指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x0dx0ax0dx0a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x0dx0ax0dx0a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x0dx0ax0dx0a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x0dx0a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x0dx0ax0dx0a(一)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 x0dx0ax0dx0a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适应动作来表达自己。通过让语言进入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作好了说的准备。 x0dx0ax0dx0a(二)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x0dx0ax0dx0a这是TPR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开始,教师通过说跟我做游戏,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指令与被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并准确作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先由一名学生模仿教师发布指令,另一名学生根据他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之后,两人调换角色,继续做练习。起初,指令较简单,往往是单一动作,然后,很快发出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这时调动初学者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如:Point to the door , stand up , sit down.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指令,有时还包括一些想象的情节,如:now you are Amy,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 OK? x0dx0ax0dx0a(三)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它句型 x0dx0ax0dx0a指令型语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现只能服从于祈使句的使用,不仅新授动词如此,新授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也是如此。在轻松教授完新词汇之后,再让学生相互发出指令,如:“Lingling, get up, It"s late .”Oh,what"s the time?” “It"s half past seven.”从而实现学生对英语的快速理解和长时记忆,使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英语。 x0dx0ax0dx0a(四)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x0dx0ax0dx0a在传统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都是有错必改,精益求精,至使学生总怕出错,怕出丑而不敢大胆开口说,只是机械地跟读,而且小心翼翼。而TPR教学法对待学生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不使学生感到压力。 x0dx0ax0dx0a三、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建议 x0dx0ax0dx0a(一)演示教学法 x0dx0ax0dx0a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比如教“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 touch your nose , touch your ears.”时,教师辅以本身的动作示范,再要求学生们重复同样的动作,五分钟内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x0dx0a(二)卡片教学法x0dx0ax0dx0a教师把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个学生手持一卡片,教师不断重复单词的发音,学生记住后教师便念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学生可以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学生们交换卡片,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发音,同时注意力也容易专注。但这种方法使用久了便觉得枯燥,无趣。所以应结合其他教学法共同进行。 x0dx0ax0dx0a(三)图画教学法 x0dx0ax0dx0a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出单词,或让学生说出单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画。最好是把图画制成卡片的形式,这样可以结合很多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 x0dx0ax0dx0a(四)游戏教学法 x0dx0ax0dx0a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小学生会倍感兴趣,比如操练句型“What"s this?”时,可以做猜东西的游戏,就是把图画制成的卡片盖起来,或露出图画的一角。然后问“What"s this?”让学生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做会让学生尽情尽量的说学过的英语,猜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再如教duck,cat,dog等动物名称时教师可模仿其形态或叫声,或者让学生自己模仿,通过模仿其滑稽的样子,发出惟妙惟肖的叫声,学生自然就联想到该动物,英语名称自然就记住了。但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纪律问题了。因此教师在学生做游戏前要将组织游戏的步骤计划好,而且要将如何做游戏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明确他们要干的事情,就不会混乱了,另外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游戏虽然有趣,但一节课不可过多使用,要注意在课堂上使用游戏的理由只有一个——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x0dx0ax0dx0a(五)比赛教学法 x0dx0ax0dx0a教师设计与内容相关的比赛,在学习比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适当的比赛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比如在教授新课Module 4 Unit 1 Robots(新课程标准第二册)时,我就采用了男女比赛的方法。在比赛之前,我先在黑板的一边画上两个简单的代表男孩和女孩的图像,然后说出比赛规则:问题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了不加分也不扣分;乱说话或做小动作扣一分,一节课结束后,评出胜利者,然后在胜利者的图像上画上笑脸,输了的则画上哭脸。结果表明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他们都自觉的维护纪律,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x0dx0ax0dx0a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用久了或不适当的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所以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这个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待输赢的结果。 x0dx0ax0dx0a总之,TP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学法很好的配合使用,因此,把TPR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tpr教学法是什么?

tpr教学法是指全身反应教学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翻译过来是全身体反应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一种语言教学法。一提出来,就受到很多语言教育学者的推崇,一直到今天,在美国课堂上都在广泛使用。James Asher教授认为:人的左右脑各司其职,左脑负责记忆、模仿等与语言有关功能,而右脑主管肢体动作等非语言功能。TPR教学法正是倡导将语言的习得与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反应来帮助语言学习。TPR教学法最大的亮点: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从听到肢体表达,最后到自然表达。这既用了孩子最喜欢的互动游戏活动,全身心浸入式学习;又不会强迫要求孩子听完后立即学说,而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自然地输出,降低孩子学习压力。而且,TPR教学法相对简单,大多数都是以名称和动词为主,即使是英语基础没有那么好的家长,也是可以胜任的。

什么是TPR教学法 具体怎样在课堂上应用?

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要做到哪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的直观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四)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哀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①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如我们在边走路边谈话时,对路边的景物以及路上的其他东西并未产生有意识的映象,但我们却不会被路上的一堆石头绊倒.原因就是“石头”事实上引起了我们的反映,并产生了“避让”这种不自觉的、未注意的、不由自主的和模糊不清的躯体反应; ②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常言的“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的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快活、不知不觉的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的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的情绪色彩. 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可见,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无意识的这些功能,也就是强调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什么是“自然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境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的区别有哪些?

一、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的途径是把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情景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进行。二、作用和意义不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列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角色扮演、体操、旅游观光等等,都是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情景和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如何挑选合格幼儿园?常见八种教学法与入园准备要注意!

作者\小咪妈咪 居住在生育率高的城市,好的幼儿园往往一位难求,如果有托育需求的家长记得及早做功课,以免错失报名良机导致选择变少。 这篇整理了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对挑选或考虑送幼儿园的家长有帮助罗! 1.几岁可以读幼儿园? 2.幼儿园的报名方式? 3.去幼儿园之前要先戒尿布与自己吃饭吗? 4.合格的幼儿园有哪些规定? 5.挑选幼儿园的评估指标有哪些? 6.幼儿园常见教学法有哪些? Q:几岁可以读幼儿园? 学校公定8月30日开学(以前是9/1),以今年民国107年(西元2018年)为例: Q:幼儿园的报名方式 各间幼儿园的报名方式与时程都不同,可以到幼儿园的官网或打电话咨询。 如能满足优先录取的条件(如低收入户、三胎以上、兄姐在该园就读、幼儿园老师子女等),能比一般人更容易进到理想的学校。 通常有以下几种报名方式: 1.登记抽签 开放一段期间登记报名,统一时间抽签。通常很热门的或公立幼儿园多采这种方式报名,虽然较公平但比较难预期结果,应事先准备落选的备案。 ※注:有些混龄公幼是先招收大班,有多的名额才抽中班,其次小班,因此小班抽中的机率极低,要看清楚招生简章。 2.排队报名 学校会提前公告报名日期与名额,按照排队顺序登记正取与备取资格。随机性比较低,但抢手的幼儿园甚至需要彻夜排队…最辛苦的报名方式。 3.缴订金保留名额 可以提前参观并缴交订金保留名额,报名方式较轻松。优点是可以提早报名以免向隅,但如果不读可能会被没收订金。热门的幼儿园甚至需要提前1u301c2年去报名,最好事先研究以免错失良机。 4.学期中插班就读 在未额满的幼儿园才有较高机会随时在学期中间直接插班就读。另外若是额满的幼儿园刚好有人退托,有些会愿意收人递补,不妨询问看看。 Q:去幼儿园之前要先戒尿布与自己吃饭吗? 以幼幼班来说,同班级中可能会出现刚满2岁的孩子,跟2岁11个月(快3岁)的孩子,其实语言沟通与生活自理能力会差蛮多的。 幼幼班与小班的老师通常会协助教他们上厕所,也会帮忙换尿布,不用太担心。通常小朋友看到同学都自己吃饭,也比较会愿意自己吃。当然可以的话,在家先练习吃饭与不包尿布更有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哦! 推荐阅读:孩子未具备四大条件,先别急着上幼儿园 Q:合格的幼儿园有哪些规定? 须有立案证书,老师资格与师生比须满足下表: 师生比例比须符合规定或优于规定,但一个班级可以有多位老师,例如幼幼班可能一班16人,配有两位老师。好处是一个老师带小朋友上厕所时,教室还有另一个老师可以照看;缺点是班级人数多可能也比较容易感冒。 另外还有需配备丙级以上厨师,需保幼儿平安险,娃娃车司机须具备专业执照,并配有随车人员。201人以上幼儿园须设置专任护理人员。 Q:挑选幼儿园的评估指标有哪些? 评估指标有很多,端看家长比较在意哪些项目来作取舍。在热门地区最好及早研究并询问报名方式,以免挑选到喜欢的幼儿园却进不去。 1.合格合法: 有无立案、教师有教保资格、师生比、有无超收。 2.环境空间: 户外活动空间大小、厕所是否在教室内、教室需爬楼梯、远足频率。 3.老师教学: 老师爱心耐心、教师年资与流动率、教学模式、老师请假时谁代班。 4.健康卫生: 菜单、餐厅卫生、消毒频率、体温控管、有无监视器、有无打扫人员。 5.接送问题:有无延托、课后活动是什么、方便停车/大众运输/娃娃车、距家远近。 Q:幼儿园常见教学法有哪些? 1.大单元教学 很常见的幼儿园教学方式,通常以每个月为一大单元,每1u301c2星期为一小单元。内容涵括大多数生活常识与六大领域课纲:身体动作与健康、认知、社会、语文、美感与情绪。 多采团体教学,老师有教案设计,会利用与主题相关的实物、照片、儿歌、图书等媒介来拓展孩子的认知经验。优点是老师比较能掌握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缺点是课程的弹性较少,无法兼顾孩子的兴趣和个别差异。 2.角落教学(学习区教学) 强调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教室里会安排各种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装扮区、益智区、音乐区、科学区、烹饪区等,提供许多材料和工具让孩子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角落学习。老师只是扮演辅助与引导的角色,观察每个孩子在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帮助。 通常角落教学下的孩子会比较喜欢上学,尤其适合害羞的孩子,因为他可以自己选择有兴趣的角落,与几个小朋友先接触而不是一次进入大团体生活。 3.主题教学 通常会由幼儿与老师先进行讨论与发想(发想网),接着再依照孩子的想法去统整和归类成概念网,老师收集资料作教学规划后产生主题网,主题教学所有要带到的部分,都会环绕着这个主题。 4.方案教学 主题、课程活动内容进行的方向与方式几乎完全来自孩子的构想,老师须积极鼓励孩子透过口语、肢体或艺术创作来表达想法,并协助他们拟定学习计画。 虽然这种教学型态下孩子可以很深入地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但小班以下的幼儿由于表达能力不足,比较不适合此种教学型态。 推荐阅读:公幼、私幼、非营利差在哪?幼儿园四点大比拼! 5.蒙特梭利教学 主张教育从出生那天开始,应预备好学习环境,此环境需具备开放性、丰富、有秩序感,搭配的蒙特梭利教具要摆放在符合孩子的视线高度与符合人体工学,让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意愿,选择工作(游戏与活动)项目,并从操作各种特定教具中学习各领域的知识。 教具种类有:日常生活练习(自理能力)、感官(使五官更敏锐)、语文(母语与多种语言)、算数(数量与加减乘除)、文化(动植物,天文地质)等方面。 蒙特梭利很重视老师示范,让幼儿在一定的使用步骤下学习操作教具。但除了必要的指导外,老师对儿童的生活不多加干涉或帮助,也不宜发号命令或施以奖惩,而是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且多采混龄式教学,不以年龄作分班的限制,让幼儿可互相观摩学习。 6.奥福教学 音乐教学法,教学过程如同堆积木,先从一个音一个音教起,之后才连成一首歌。主要发展音乐能力,包含唱歌、敲奏乐器、即兴表演、律动舞蹈等,从模仿老师开始,再来自由发挥,能养成开阔的想像力与丰富的创造力,并从合奏中了解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培养社交能力。 7.双语教学/全美语教学 有些幼儿园主打双语或甚至全美语(英语)教学,以语文规划为教学重点。通常会聘请外国老师,以固定课程时段或半日、全日外语教学,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也需以美语沟通。 8.华德福教学 和一般幼儿园相较,华德福园所不教注音、不学写字,却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教育体系。 华德福教学法有四大特色:亲近自然、重视创造力、强调孩子的学习节奏、看重艺术陶冶。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是否正确?

【错误】无论启发式还是注人式都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是否正确?

【错误】无论启发式还是注入式都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四)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上当受骗;只思考而不读书,问题仍将疑惑不解,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成就。《论语》中记载孔子所赞美的学生大多是能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即能自觉地运用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孔子所传授的知识,能有所发挥,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反之,对那些“学而不思”、“不曰如之何如之何”、“于吾言无所不悦”的学生,他是表示不满和失望的。正因为孔子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开动脑筋,“多问厥疑”,敢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硬性地注入,而要掌握在学生求知而未知(“愤”)和欲言而未能(“悱”)之时,即学生正在积极思维的时候去启发之,把教师的启发作用用在“点子”上,通过“举一反三”来训练和增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苏格拉底同样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他认为人们所以不能发现和追随正当事理的原因仅仅在于没有审慎地思考。因此他在教学中很注重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正确的结论。通常他并不同现成原理的形式把他认为是真理的东西提示出来,而是先就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他则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反驳,使得学生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等到对方明白了得出这个荒谬结论的原因之后,不正确的答案便自行得到修正,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思维训练,它使人克服思维的混乱,学会逻辑地思考问题,客观上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把这种方法用在教学上,可以使人把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当作教学的重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及他们各自哲学认识论上的差异,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孔子重直观,苏格拉底重抽象。孔子在教学中往往以经验性的类比推理方式去把握对象事物及其联系,其思维带有一定的直观、感性的特点。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④即强调通过以已及人的方法去理解仁。这种类比推理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方面确实是有作用的,通过类比,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帮助人们打开想象的翅膀,由此物推及彼物,触类旁通,去认识和发现新事物。但如果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时,对于“类”的观念不是建立在精确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就会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往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往往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去解释及把握对象及其联系,比较强调通过概括和抽象形成明确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归纳法,它教导人们如何从个别中寻找一般,从特殊中抽出普遍;它教导人们区分个别与一般,使他了解事物中的个别成分对于事物的本质来说并不能起决定作用,只有一般、普遍才能决定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逻辑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  其次,在教学的侧重点上,相对来说,孔子强调“学”,苏格拉底侧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⑤即认为思要以学为基础,否则只能陷入冥思空想。因此他强调在博学的基础上去发挥思考的能力。而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去发现真理,因此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通过层层推理的问答教学,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一方法也有片面性,因为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和阅读掌握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是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果完全按照苏格拉底的类似诡辩的方法进行“辩论”,学生的思想往往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乱了。   再次,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时,孔子采取的方式灵活多样,苏格拉底则形式单一。教学中,孔子或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或采用反诘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或与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寻求结论。而且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其教学方式方法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相比之下,苏格拉底惯用的问答法的一个明显缺陷是千篇一律,机械呆板。他不是根据不同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而总是运用那一套刻板的问答,有时显得十分繁琐,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耐心和降低学习的热情。  第四,孔子呈被动、苏格拉底取主动的姿态进行教学。孔子弟子公孟子曾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作过形象化的解释:“君子共已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⑥即孔子消极待他人“求学”,而不积极主动地施教于人。苏格拉底则不然,是主动积极地“往教”,“不扣必鸣”,并在教学中巧施妙计,使学生就范,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无知,心甘情愿地接受苏格拉底的教诲。  三  启发式教学法的产生至今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初创时期,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后经一些进步教育家的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是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在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启发式教学法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规律并没有得到完全阐发,甚至人们对此还有许多误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更多地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注入教学法。因此我们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启发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象意义,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多的启示:   (一)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式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民主的气氛,师生关系是否谐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象孔子、苏格拉底那样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和毫无掩饰的表现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以伤害性或压抑性的批评,并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不但能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是思考的诱因,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钥匙。而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形成“愤”、“悱”的强烈需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了解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不留余地地将答案告诉学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思维障碍和萌发的灵感,并适时地开导、启发,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学生思维的僵化、呆滞,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精讲巧练,举一反三。孔子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这里“一”是关键,因此教师要精于使用一,善于使用一,巧于使用一,使举一能导致学生“反三”。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讲授内容、方法等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使自己的讲授成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楷模,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追根究底。而练习题的布置在个体上说要典型,群体上要科学,数量上要适量,力求做到“少、精、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⑦  (四)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使得问答法(谈话法)成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形式,但决不应把启发式教学法简单地等同于问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是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如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法、讨论法、谈话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定的运用要求,特定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能,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法是( )提出的。D.韩非子

【答案】:C解析: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跟教师的思维转,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问答法吗?

错误,问答法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因此容易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简单机械地运用谈话法同样会使谈话法流于形式,而失去启发的功效。启发式教学的特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3、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有效的设疑则能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基本要求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式教学跟启发式教学法的区别

区别如下: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法的来源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老师按照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知识、教学原则及学生知识能力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引导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1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的总结。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是兴趣很低,那么他们就很难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即使死记硬背掌握了部分知识,也很难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2科学的授课模式启发式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教师应该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仔细探究关于授课模式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第二,启发式教学中涉及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会出现遗漏教学重点的现象;第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启发式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主研究中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第五,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一)提问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加强对提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求所提的问题具备高诱惑力与启发性,而且答案形成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相互探索,杜绝出现教师主动提供标准答案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老师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的时候,当讲到关于孔乙己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及人物性格特征时,应对学生提问相关问题,如“是谁在迫害孔乙己?谁才是真正的元凶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自觉地相互交流探讨,并大胆发言。有的同学说:“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真正凶手是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孔乙己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社会环境中,即使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也难免任人侮辱、奚落甚至遭人迫害。”对于这些答案,老师应该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知识得到巩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方法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双比”教学法“双比”教学方法指的是对比教学法和比喻教学法。1对比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将几项学生极易混淆且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教师在进行《故乡》这一课的教学时,针对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描述,可以利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如“对比闰土中年时和少年时,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不同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并要求学生回答。这时候,学生纷纷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的同学说:“中年时的闰土,满脸灰色,同时夹着丝丝皱纹,双手像松树皮似的;而少年时的闰土,圆圆的脸上泛着紫色,并有着圆实而红的双手。”有的同学说:“这是由于苛税、多子和兵荒等造成的。”显而易见,应用对比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顺利地掌握知识。2比喻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运用比喻和打比方的方法,创设出形象的课堂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的思想会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课文知识的内涵。例如,老师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当讲到“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中词语的妙用,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比喻、打比方的方法。教师可以这样说:“犹如纸张和照片之类的东西,才能够‘镶嵌在门框中与镜框中,文中的老王之所以是‘镶嵌在门框里,就是显示他已经瘦得像纸、照片一样薄了”。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更容易的掌握知识。(三)模拟教学法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将问题的难度控制为50%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想要快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就需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模拟情境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阅历水平、年龄及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提出适宜的问题,进行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充分融入模拟当

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要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活的知识,增加创造能力。(3)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办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贯彻的总体原则,具体实施哪种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按照课型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具体设计。

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

 1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比如,在分数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把同学引入故事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衔接性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所包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设启发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    3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点”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2,问甲乙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当学生有所感悟时。提出以下问题:     3.1依据甲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     3.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求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又应如何解答?   这样的启发点,学生会沿着不同路径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得到许多不同的解法,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 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适度性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方法有哪些?

启发式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论中已经不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的途径(1)奋其志。志,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目标远大,才能精力充沛,这是搞好学习的精神支柱。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学科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指明哪个山头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里,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奋发的雄心壮志——学习动机。(2)激其情。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应是情绪饱满的、热情、镇定的,要满怀激情去讲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就要求教师在跨进课堂之前抛弃一切杂念,切不可把冷漠、厌恶、怒气等消极情感带进课堂。(3)发其智。教师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引其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一组递进型的疑题,使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5)启其思。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开窍、点拨、评讲,不断激发直觉思维和灵感,努力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6)广其知。教师要采取措施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特别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就武装学生。(7)添其翼。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8)炼其毅。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单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9)倡其辩。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交流,开展无拘束的自由讨论,活跃思维。(10)授其法。现代教学论倡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独立走路””,早日进入科研前哨阵地。(11)增其识。一个有作为的人应具有相当的胆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豁达大度的气质,使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德。启发式教学的心理结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把整个心理活动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心理结构5个因素与教学环节相融洽,教师要在各个环节抓住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1)动机的激发。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好奇心。(2)知识的摄取。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观察力。(3)知识的领会。即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这要有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纵横驰骋想像力的参与,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力。(4)知识的巩固。记忆是该环节的核心因素。(5)知识的运用。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有哪些?

(1)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2)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3)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这位网友你好。 他们发式教学法的异同太多了 。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启发式教学法是什么?

何谓启发式教学法?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由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具体的教学环节来体现的,而启发式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启发;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让其实践或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启发。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原本是针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出来的,分析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可以得到启发教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向其灌注大量现成的概念、原理、公式之类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特点是接受和记忆其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但是灵活运用和发现创造的能力差,智力和情感世界的全面发育受到限制和损害。启发式教学与此相反,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上非凡强调理解、运用、发挥、创造,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其生动多样的组织形式,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启迪效果而倍受关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精选过的历史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当前,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展创造性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正在探讨和论证之中。 案例教学以其生动多样的组织形式,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启迪效果而倍受关注。 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 认识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精选过的历史知识实 例,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历史案例教学的特点 1.目的性和典型性。 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学生在案例思考、分析、讨论中,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性和主体性。 案例所描述的历史问题基本上都是真实的,问题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趣味性和多样性。 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悟到“以史为鉴”的真谛,历史案例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载体,当案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自觉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4.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历史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 案例的教学实效往往借助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得到落实。 要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它可以生动地再现仿真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开展想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使客观情境与主观活动情境融合协调。 曾经有这样一节中学历史课,教师设计了一个综合式的案例,为教学内容铺设了一个情境,构思之巧妙,形式之独特,操作之自然,为我们历史教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值得借鉴的例子。 老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英国殖民当局强行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税时的反应,做了如下测试:平时历史课前的课堂测试都是学校免费提供草稿纸,而这次老师宣布学生必须交5分钱才能领到一张纸。 学生马上做出反应。 有的反对并 *** 说:“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别的老师不这样?我们没带钱不准备交!”;有的说:“我们要向校长提出意见!”有的极力克制着,脸憋得通红,最后不得不妥协,说明天一定补交上。 学生们带着情绪答题,教室里气氛很压抑,而测试最后的一题就是就这事写出你的感受,学生们都义愤填膺地写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在一片沉寂的气氛中开始了“独立战争”一课的导入,对于由北美殖民地人民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尖锐民族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经过先前“交钱领纸”的一幕体验,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了“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的含义,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事后教师就这个做法向学生道歉,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老师用类比的方法,从生活实际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新颖的教学案例,感受贴切,恰如其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赞赏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对历史情境案例教学的运用 和在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方法的技艺性方面的特色所折服。 三、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案例是关键。 立足于课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中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 一个好的案例呈现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案例与教学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设身其中去思考、决策,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课程资源中的案例,是立足于课标编写的,可读性强,也生动典型。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这一类的案例素材应是首选。 教师依照课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问题。 2.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要,精选案例,科学地使用。 要研究本学科哪些章节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运用什么案例进行教学,从而避免案例教学的随意性、自发性、不系统、不规范的局面,也可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地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问题出现,使案例教学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3.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传统的讲授法尽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仍是不可缺少的。 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他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一个情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当然,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多搜集,精选教学案例,甚至自己撰写教学案例,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

1.中学生关于历史读后感 我向来对中国历史总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因此,我对于中学生历史很感兴趣。但是,我读起来却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总没有一种顺畅淋漓的感觉,很多的观点论述也没有非常透彻的理解。 在名为中学生历史,深入的研究,只需求了解个大概、懂个基本的发展脉络,而不可能具体到历史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习历史如此,学习外国历史更是如此。为了这教学的需要,作者乃开始将这中国几千年历史予以压缩。而到后来,这“大历史”的综合研究方法更成为作者的一种研究进路。更多的是从宏观视野去看待历史,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纵横交叉,记录朝代的更替演变,也放到世界历史中去对比研究,从中我们可看出中国历史的兴衰荣辱。 作者在书中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 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是作者把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趣味读物,却又蕴含历史沉重感与深刻的历史的反思。特别是书中对当今社会的预言的兑现让我佩服不已。由此也实现了历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为鉴。让我感悟到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来看,最大的收获便是了解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与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也许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加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笑看人生。 我始终坚信着一句话“只要努力了,世界上没有不会成功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要微笑面对。“改变那些你能改变的,接受那些你不能改变的。”这样我们在以后忙碌的生活中才不会觉得迷茫。人生原本就是十分渺小,惟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让其变得壮大起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无论什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瑕疵。而我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用自己的一切去修补社会上出现的裂缝。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向大家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关键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放出光彩。 2.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 初中历史长期以来被定义为副课,各地中考对是否考历史科目无统一标准,考试分值也偏低,这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形势严峻。 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激 *** 感,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程,感到学来有趣,学来有用,学有所得,学习的动机才会加强。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备一些历史小故事,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历史学习的天地。例如:在上《鸦片战争》一课时,讲述清朝官员用马桶对付英国洋炮的历史故事,初听这个故事,学生会感到好笑,教师在学生发笑之后,提问学生:马桶抵抗得了洋枪洋炮吗?中国官员为什么会犯如此愚蠢的错误?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长期的闭关锁国,盲目尊大,导致官员如此迂腐。 鸦片战争的结果,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二、开展竞赛,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竞争在对历史知识的复习中,传统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达到记忆的目的。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因此在期中期末复习时,可以准备一些典型练习题,把全班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大组或几个组,进行各组之间的历史知识大比拼。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翻阅课本、小组讨论交流热烈,这种模式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对初中学生特别适用。 当然,必要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也是要准备好的。三、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到学习历史是一种体验活动化的教学首先要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然后开展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比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学生在探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时,总有点全面。学生一般会认为火烧赤壁是战争成与败的关键,而忽略对主观原因的分析。 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安排一次角色扮演活动,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周瑜、诸葛亮,表演赤壁之战前的一个片断。这个角色扮演活动效果很好。 因为历史角色的台词把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融于人物对话和身体语言之中。学生们也喜欢参与这种类似于穿越的活动,同时也有展示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把曹操的自负、轻敌,也把孙、刘的联合、同舟共济积极应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的满堂贯和一言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一个好的方法。 还以《三国鼎立》这一课为例,教材中涉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战争胜负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原因,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时接下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广义,形成较全面的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回答会有条理性、会较全面,由于是自已动手的成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会很牢固。 这种合作活动形成模式后,他们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五、善加肯定,让孩子在学习历史中获得成就感觉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激励往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将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些问题他们肯定能顺利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及时表扬,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他们感觉自己也能抬起头,挺起胸,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同时也就喜欢历史这门功课。 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探究课堂有效性的课题,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是提升教师素养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途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贯彻人文关怀,要平视学生,换位思考,要让学生真正在历史学习获得进步,只有把握好这一关键点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李小满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减负增效读后感 (一)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首先,是教师加强备课质量。科学课现在正是第一轮新教材使用中,我们可以把备课分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种备课方式。 初备是指几位教师在学期初期钻研教材,定好目标。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探究学生该探究的内容,写下观察日记,对相关的知识充分学习。 集体备是指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课堂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 比方说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等。上课守时,不迟到,更不允许拖堂。 教师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 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平常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时,它还基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放手让把学习、探索的权力返还给学生自己。 总之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要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学科方法及其作用,对本学科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四)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同时必须有约束的机制。 科学课堂,经常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有时学生会因为意见分歧或探究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五)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在具体做法上,教师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 (六)优化教、学反思,改进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每学期开学后,教师要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寻找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进度,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每学期结束,每个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学”的反思是指学生的反思。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与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4.跪求一篇初中的教学读书笔记(关于历史的)在线等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具体方案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产业工人,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工作的劳动者。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从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非常必要的。(二)基于国内外史料教学的研究的思考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历史教育为摆脱教育危机进行改革,其表现之一是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20世纪末,英国的课程标准以能力目标为主体,能力目标有五项,每一项都离不开史料的作用,其中“历史探究和组织交流”要求学生自己运用史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 目前,我国课程标准在“内容与要求”中提到通过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来培养学生能力,但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法指导,国内的教科书也没有史料教学的专题内容,没有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没有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三)基于现在我校历史教学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校历史教学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教学,而学生坐在教室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忆再现,以便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课改以来,这种现象或多或少依然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走出历史教学的困境。 (四)基于目前高考中考的需要 现在历史高考和中考越来越注重通过提供材料和营造情景来命题,据不完全统计,高考中考题中,资料题占近一半。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利用史料教学,训练学生怎样分析、解答材料题 ,掌握作材料题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二 理论支撑1.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符合史证意识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一份证据说一分话的史证意识,不仅是历史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历史课程人文教育的基石。3.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利用各种历史资源,包括影视资料、文物、遗址、史书等,在课堂上展现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各种能力。 4.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学生“智育”的理论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把智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发展智力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搜集、综合信息资料的能力,归纳——演绎的推理能力,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等。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铸就高素质人才。 三 基本概念界定1.史料的概念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史料是历史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 史料包括典籍、图片、文物、表格、影像、民谣等。2.史料教学的概念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本质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教师选取恰当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讨论史料,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提高能力。3.实践研究 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时,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案。 四 课题研究内容1.九里区史料教学的现状。即通过问卷法了解九里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的情况,寻找原因,制定对策。 2.研究史料教学的原则,即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的注意点。研读教育论著,借鉴国内外史料教学先进成果,根据本校教学、资源占有、学生素质等状况,依据每课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史料教学原则。 3.研究史料教学的方法,即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的操作步骤。(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利用语文文言文积累的古文字词解释,通读史料,初期,教师把史料中难懂的字词意思标出来,一个月训练后,学生独立阅读。 (2)指导学生分析史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把史料置于所学内容的背景中,分析史料所叙述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材料说明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影响。 (3)指导学生提炼观点,联系所学内容和问题,教会学生抓关键词,概括资料得出答案。 (4)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按阅读理解能力分成小组,成员有优中差不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根据每个。

谈谈你对情境教学法主要内容的理解

你对情境教学法主要内容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众多音乐教师的心愿,为此本研究将情境教学法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意在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是建立在启发诱导音乐情境教学的特点(1)音响设境为主: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一切情感和所有形象都是由音响所产生的,所以音乐情境教学法的首先具备的一个优势就是以音响创设情境,用音乐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这是音乐教师最常用和采用最多的情境创设方法。例如老师为使学生学会用轻松、愉快、自然的声音来表达感情,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播放了一首节奏鲜明平稳,旋律流畅轻松的乡村歌曲,让学生踏着轻松愉快情绪的音乐走进课堂,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为后来要求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歌唱作了很好的铺垫。再如为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在导入新课环节就安排了两个师生活动(1)聆听的歌曲“校园多美好”(2)配乐朗诵歌词校园多美好,那清新优美旋律和声情并茂的朗诵活动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一种愉快、积极学习的状态。再如在《音乐中的动物》一单元中首先就运用多多媒体展现出一幅乡村景色动画,并在其中呈现各种动物的叫唤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如了生活中的动物世界,对各种动物的声音多了一份关注。从这些教学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情境创设的一个突出要求即具有音响性或听觉性,不管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都不缺少音响元素 以情激情突出: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不同的是更具有抒情性,音乐认知与其它学科认知不同的是更需要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情境教学中虽然也需要情景交融,但在其比例更侧重于情,以情激情特点比较突出。例如在历届的音乐公开课和优质课中可以看到:首先是教学者都饱涵激情,绘声绘色的讲解,深情投入地唱奏,必要时还体态律动载歌载舞,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情境。其次用于情境创设的媒介蕴涵丰富情感,第三是赋予教学手段以情感性。

论述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

论述关于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    论文 关键词: 语文 教学法 完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革新    论文 摘要: 师范院校语科教学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完善师范类课程体系;大力调整 语文 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密切联系、加强和教法研究。      从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各科教授法”伊始, 语文 学科教学法历经多个阶段,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没有摆脱困境,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学科教学法是与专业知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统摄与整合作用,有助于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和提升。笔者依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实习指导经历,认为师范院校 语文 教学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师范教育课程。目前 语文 教学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矛盾。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中的教育专业课程历来是教育学、学、学科教学法加教育实习。有教育门类的一级学和心理学,却很少设置二级学科中的相关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作为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关系不密切;教学法课程关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但又与教育学、心理学联系脱节,甚至有些内容相矛盾。多数高校沿用一贯的老三门体系,即教育学、心理学和 语文 教学法三门,学术性不强、师范性不强,这与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严重背离,很难起到促进教育发展适应需求的作用。纵观国外师范教育,可以发现美国的师范教育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师范性和学术性得到了强化;而我们的师范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恰恰相反,学术性没有增强多少,师范性却被弱化了。二是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被处于边缘地位,课程比例过低。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可概括为:比重小、内容窄、课时少、实用性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科学课时量仅及1/4。这与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要求相距甚远。三是师范生教学常规和基本功不过关,导致师范生难以被接受单位接纳。根据多年的实习带队,发现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有以下问题:教学目标游移不定,教学内容轻重不分;教学过程失控无序,教学思路混乱不清;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口语颠三倒四,教学板书杂乱无章;课堂教学目中无人,教学过程机械死板,缺少灵活变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反应了师范教育中的问题,尤其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常规不过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适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革新。   首先,完善师范教育类课程体系。在公共课程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针对师范生增加教学论和课程论课程,或者把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调整为与学校教学相关的教育和学习心理理论;同时加大课时量,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为此安顺学院选择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和陈奇、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满足课程革新的需要。这两部书改变了一般心理学的体例,内容上重点围绕教学展开,对师范生掌握教学和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学方面,我们选择了课程论、教学论的一些理论课程。诸如李方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使师范生从理论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理念,紧紧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压缩和精简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顺序上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编排次序,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有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大力调整 语文 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语文 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 语文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要联系当前的 语文 课程改革,达到引导师范生从理论上明确,从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技能方面过关。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师范生掌握普通话、硬笔字和简笔画三种功夫。这三项基本技能由普通话课程、书法课程等公共课来完成。通过这两门课程奠定学生基本功,在课程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中小学课程内容来训练。学生掌握了理论后,主要以中小学 语文 课文的内容进行训练,公共课教师和教法课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训练及评估。 语文 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 语文 教育简史、 语文 课程改革、 语文 课程理论及 语文 教学理论,使师范生打下 语文 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另设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训练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技能,采用科研式教学和微格教学。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 语文 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两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第三,密切联系基础、加强和教法研究。学校要为此设立业务联系交流的平台,中教法教师必须深深扎根于本专业教学系的土壤之中,以此为基点,向下将触角伸向基层中小学,研究,向上敏锐地捕捉与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如此方可根深叶茂。语科教学法教师一旦脱离了本专业教学系,作为一个“局外人”,无论如何不可能一如身在其中那样全面真切地感受和了解本专业教学的状况和细微变化,就不可能有效地对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起到协调沟通、整合统摄的作用,势必造成学科教学法教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研究不同程度的游离与错位。重视教育实习作用的发挥,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彩排和预演,学科教学法教学只有通过教育实习的实战演练,并根据情况查漏补缺,才有可能提高实用效果。目前教育实习的举步维艰和困难重重,成为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性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科教学法的教学和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语文 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 语文 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教育见习内容是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 语文 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 语文 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见习,让学生与中学 语文 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教学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第二,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   第三,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 语文 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 语文 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 语文 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 语文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出版社,2006.   [2]王克勤,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3]马银成.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1).   [4]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 语文 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建华.关于高师 语文 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简述演示教学法及使用此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演示教学法包括示范与演示。示范的目的主要是行为的展示和模仿。演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示范需要学生的模仿,而演示不一定需要。 运用示范演示法时应该注意:示范是主,讲述为宾,不宜喧宾夺主,过多、冗余的讲述会遮盖和抵消示范的作用。

什么是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通过展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向学员介绍如技术功能、工作过程或加工程序等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演示是指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的过程。  在演示法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传授必要的预备知识,唤醒学员对某一问题的求知欲望;(2)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演示;(3)通过解释、启发或说明,控制学员的感觉过程和认识过程。

教学法都有哪些方法

教学法都如下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2、谈话法传授知识的谈话: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事物、新的问题联系起来,经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并作出正确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3、讨论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也是贯穿于中小学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基本方法,各年级、各学科均要运用,但要求不尽相同。读书法还分为泛读与精读。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事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6、练习法练习法可分为训练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训练性练习是对所学知识再现性的重复运用,目的在于加深记忆,形成熟练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练习是在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是以自学为主并给予恰当指导,通过“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8、发现法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小学语文的主要名师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教学法或者教育流派?

个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最老师!让孩子记得最快,映像最深刻的就是把学习的东西加载到孩子玩的东西里面去!举个例子:小学生在学校里面有一点语法没有学会,家长就应该在跟孩子说话的语句里面把用法加进去!...说得有点抽象!不要意思哈!因为我个人比较相信自己!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这样!

语文教学法都有哪些方法

分类的不同大致有以下:(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好文章死记硬背有一定效果。缺点是容易逆反。(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教师最基本的授课形式。理解文章、重点难点都可以讲到,缺点是灌输型教育,缺乏学生参与。(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研究类方法。优点是学生参与度高,缺点是各抒己见,重点不突出。(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比较有新意。参与度高,不过不适合全部的日常教学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这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现在一般教学过程中都会用到。(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以重点内容解决的方式教学,缺点是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学生自我学习,老师加以辅导。缺点是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造成效果不一

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哪些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如何构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论文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3、听说法 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听说技能,以句型操练为主要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二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里斯、埃比、拉多等 产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注重口头语言,活的语言是第一性的)。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根据口语第一性的原则,听说法主张教语言首先是教口语,言语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采用:教师展示是刺激,学生模仿重复是反应,教师纠错是强化) 教学原则和特点:A、听说领先。先听说,后读写 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量使用母语) E、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目的语内部)找出重点难点 G、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 教学过程(步骤):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 主要优点:A、以句型为二语中心,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现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难点重点 C、不完全摒弃母语,克服直接法的片面性 D、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主要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4、视听法 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运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采用电化教具视听手段,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总是在听完整的结构基础上。 产生: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主张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要对目的语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跟学生母语对比。刺激-反应。强调真实地的、具体的情景和语言过冬构成一个整体。学习语言要从整体上感知,重视语境、情景。 教学原则和特点: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 B、强调视觉感知很听觉感知相结合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日常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 教学过程和步骤:感知(看幻灯orfilm)-理解(教师讲解)-练习(模仿、重复等)、活用(自由表达) 主要优点:A、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活泼,有积极性,便于理解 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教学材料贴近生活,利用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语义操练 主要缺点: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C、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D、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导致理解可能有误。 5、功能法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方式。 产生: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和荷兰的范埃克等。 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受其影响,功能法把语言看作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教学根据需要选取真实而使用的语言材料,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综合运用是目的 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错误有容忍度。鼓励运用目的语交际。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特殊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1、展示语言材料,突出该材料的情景和功能。2、语言要点练习。3、语境练习,把语言点放在有控制的语境里练习。4、实际运用。 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问题: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安排,没有很好的解决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法结合起来目前是最大难题。 大致类型: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题材型 C、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怎么把握。 6、认知法 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掌握语言。 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和布鲁纳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美国乔姆斯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是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用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记忆过程。因此认知法调动人的语言潜能、内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认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人具有智慧,人类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能动性的,学习是内在的不是外在。反对刺激-反应,认为人具有认知结构,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学原则和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C、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D、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E、适当使用母语。 F、正确对待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和疏导。反对有错比纠,适当纠错。 G、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教学过程:三阶段――1、语言的理解。教师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发现式学习)2、培养语言能力。在理解基础上作有意义的练习。3、语言的运用。脱离课文进行实际交际的练习。 优点和不足:A、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述二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基础上操练 E、利用学生母语 F、转换生成语言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 G、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H、认知法作为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不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主要有哪些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①时间:18世纪末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 :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⑦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法]古安[英]帕莫·艾盖尔特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⑤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⑥缺点: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3.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G.有错必纠⑥优点: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⑦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4.视听法(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尔·吉布里纳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⑤特点: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D.整体结构感知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⑥优点教学方法活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⑦缺点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C.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实际运用不够5.认知法(认知——符号法)“现代的语法——翻译法”时间:20世纪60年代 美国认知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99选择)②代表人物:[美]卡鲁尔 布鲁纳③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④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02填空)⑤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反对机械模仿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C.提倡演绎法先讲结构规则,再造句D.适当使用学生母语E.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F.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先理解(认)再操练(知)⑥优点:A.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研究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D.主张“发现学习”,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操练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00填空)E.利用学生母语⑦不足A.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B.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C.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6.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00选择)时间:20世纪70年代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99选择)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范埃克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01填空)③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④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⑤特点 功能教学法(99术语解释)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C.教学过程交际化 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E.强调表达内容 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⑥优点 功能教学法的优点(03论述)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⑦缺点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地安排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

情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交流多与其他学科,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在情感教学中完成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把学生的过程情感(内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呢?这就是靠我们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完善,才能充分的把情感调动起来。   一、了解情感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专家特金在谈情感教育时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因为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学的对象是13-1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特征是: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易冲动、不善于自制和自控、行为不易预测。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就这些特征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活动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情感;没有无情感的认识过程。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样就其情感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的高质量完成体育学习。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跑步的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接力,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真诚情感关怀,互信促成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理”、“情”动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爱全体学生,以情助教与学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又可以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用手势、什么情况下用眼神、什么情况下用表情。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给学生提供著名运动员的个人简介,通过简介了解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长史。结合课本,讲一些体育知识,关于体育方面的人和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用这些知识来丰富学生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良好的情境中来完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到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因此,生动而形象的场景,会使学生感受情感的陶冶,感知和理解过程,会给学生以思维训练,技术的学习,意志的锻炼,舒展而大方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目的的去创设和美化教学的这种情境,怎能不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投入,注重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创新,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良好的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内在的潜力,使老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很好的调节。合理的运用情感教学能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情趣,使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教学效果。

体育课的教学法

  体育课与其他课堂不一样,体育课重在于实践性,主要是体力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会与其他科目存在差异性,那么具体的体育课教学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些: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三、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络,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络,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络,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法 和小学数学教学论 区别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法:1.数学教育,数学为本。本书注重从数学出发研究数学教育,凸显数学的学科本质。力求为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2.尽可能选择典型案例,使之能包容教学理念、教学原则、重要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尽可能回答:(1)这样的案例学习是否能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认识?(2)这样的案例学习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原理?(3)这样的案例学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本书也注意适当选择老一代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以期使学生了解不同教学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特点。通过对教学案例教育价值的挖掘、案例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热爱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深刻理解。并能将课程学习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中做、做q-学,学习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3.体现“规范性和发展性统一”。本书注意吸收有定论的理论成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规律性知识,又注意瞄准学科前沿信息,吸收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资料和实践成果。为学生拓展学术空间。小学数学教学论:由范文贵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主要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数与代数的教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论》特色为:一是关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即以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反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二是结合案例学习相关理论,即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突出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师范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三是渗透数学发展历史,即概括性地介绍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发展历史,以增强师范生对数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从而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四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即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方法,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分层教学法——读《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7

陈秀玉1.定义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接受能力的教育,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达成教学目标,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关联理论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分层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国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目标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等也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3.典型特征 学生分层的隐蔽性、目标分层的适切性、练习分层的针对性、指导分层的有效性、评价分层的激励性。4.教学模式 新课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航,限时速学;组织讨论,活动探究;问题解决,释疑解难;当堂练习,反馈矫正。 5.案例解读一是创设情境,扫清自学障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唤醒A层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为B、C层学生顺利自学、理解负数的意义提供表象支撑。 二是分层达标,优化课堂结构。(1)双基目标。负数的读、写和数的分类是本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基础性目标。负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3)拓展性目标。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与负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教材没有编排,到本册的后半部分整理和复习的“数与代数”部分才让学生整理。因此,本课在学习负数的同时,也对“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以及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等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负数知识的适度延伸,让优生“跳一跳,摘得到”,让A层学生达到拓展性目标。 三是分层展示,培养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和批判质疑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兵教兵”“播报员”“解说员””提问员”和组长

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2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5 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数学教学法有哪些?

114518L,你不觉得肤浅了些么

怎样进行幼儿园的教学法?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直观法、提问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一、直观法,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法有哪些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探索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  (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  (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  (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开导、鼓励,并给予帮助。  2、游戏法  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戏方法有  (1)有情节的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  (2)运用感官进行的游戏,如听鼓声说数  (3)口头游戏,如数数歌  (4)竞赛游戏,如倒数比赛等。  3、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通过这两种方法幼儿可以获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运用之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如幼儿在认识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边的图都是三角形;在学过1、2,3,4,5的排列规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赏法、观察法、谈话法、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  4、比较法  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比较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的不对应等)。  比较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  (1)比较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进行认真观察比较  (2)教师要以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要围绕重点要求进行),指导幼儿进行比较  (3)观察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努力发现,并学会总结和归纳。  5、操作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6、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  讲解演示法运用过程中要注意:  (1)演示的教具要直观,易于幼儿理解接受  (2)教师讲解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幼儿园语言教学法都有哪些方法

1、游戏法:通过游戏引来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2、启发探索法: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4、归纳演绎法: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5、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6、比较法: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比较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的不对应等)。

请问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什么?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如下:一、直观法,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什么?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如下:一、直观法,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法有哪些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2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3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4发现法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5活动操作法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幼儿英语游戏教学法:姓名数来宝游戏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英语游戏教学法:姓名数来宝游戏》,供大家学习参考! 姓名数来宝 (Names Chant)[游戏目的] 1、训练学生对句型:My /Your nameu2019s u2026的快速反应;2、训练学 0 姓名数来宝 (Names Chant) [游戏目的] 1、训练学生对句型:My /Your name"s …的快速反应;2、训练学生的读句子的节奏感。 [年龄] 六岁左右 [组数] 6—30 [时间] 10分钟 [游戏过程] 1、学生围成一圈坐在椅子上。保持一定的节奏和速度说自己的姓名,依次说下去。2、用手做动作带出节奏。动作1:双手拍大腿。 动作2:拍手。动作3:右手扣手指。动作4:左手扣手指。(说明:学生边做动作边数one,two,three, four,节奏要清晰响亮。)3、学生一齐重复做这四个动作,到熟练时,转入前三拍说自己的名字,第四拍说下一个学生的名字。一个接一个依次说下去。4、过一会儿,转换另一种节奏,前两拍说:My name"s… 后两拍说:Your name"s …(说明:可以替换其它类似这样节奏的句型。)

浅析中学德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关于浅析中学德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随着现代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入,中学德育教育不断向深入推进。德育作为中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提升对德育知识的认知和把握程度。但是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德育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寻求有效的优化路径,对于中学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对德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中学德育教学中,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夯实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感知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是中学德育教学的重点。在德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教师的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都被应用到教学当中,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枯燥的知识中也能找到一些乐趣[1]。基于此,寻求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策略,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也是中学德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案例教学方法与形式,学生可以燃起对德育知识学习的激情,通过开展案例学习,与案例中的人物对话,提升自己的德育感知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和方法上的问题,教学有效性还不够高,继续深入探索,利用典型案例开展教学,可以让中学德育教学显得更加丰满,更具有时代感与现实感,实现高效学习目标。创新中学德育案例教学,不是单单一个教学形式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教学设计、教学导入、教学引领等多个环节,通过构建立体化的中学德育教学体系,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跟着教学案例的步伐,深入教学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中学德育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学生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在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学生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学生对于传统德育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教学思维和理念,忽视了时代带给社会的变化,带给学生的变化。在互联网发展大浪潮下,很多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硬塞给学生,既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身的忽视,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如何让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契合时代发展脉络,让知识更加“接地气”,是现代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现代中学德育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无法接受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对学生划定统一标准。随着社会不断开放,多种社会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只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个人的理性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在固守传统的统一标准,对于学生个性解放存在一定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如何采取案例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多元性,也是一个重点教学问题。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中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通过案例增强教学实践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人文性学科,中学德育也要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避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出现隔阂问题。在开展中学德育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联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德育知识模型,提升对德育知识的把握程度[1]。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帮助学生构建德育思维,离不开具体教学案例的支撑,通过引入教学案例,也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避免学生的陌生感,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德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知识的实践应用效果。    2.利用微课开展案例实践教学   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实施,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微课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指利用视频教学等方式,通过制作微型教学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几分钟之内,一般围绕一两个知识点展开,其中既可以由教师制作视频进行讲解,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然后为同学进行讲解。通过微课开展教学,可以直观化展现德育教学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学德育教学实践中,微课教学方法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微课教学中诺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具有较强趣味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是重要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德育思维,是每个中学德育教师都应当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引,仍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下一步,需要中学德育教师不断创新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实现中学德育教学目标。 ;

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怎么写的?

姐姐支个招儿呗。。。

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英语教学法的

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不难的,主要是题目要创新。当时也是在莫文网上看到很多,有人帮忙快多了正确处理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及其语言学基础探究论初中英语教学法的传统性与时尚性基于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新形式浅析英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趋势关于“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的思考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法教材出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中学英语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英语教学法课程与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中的运用探析高校师范英语教学法课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学派浅析英语教学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参与式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议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的应用性阐释“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地方本科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探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高师“英语教学法”教材和教法改革的思考英语教学法立体化教材编写模式探究英语教学法综述优先出版情境模拟在英语教学法课堂的运用浅谈传统英语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建议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英语教学法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一   1、研究性学习内涵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中,主张教师设定具体的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及搜索的相关信息等进行综合,学生自主地建构与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科研的 方法 搜集与获取大量知识信息,解决课题的疑问与问题,实现学生探索性的建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结合。   2、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 措施   2.1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   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包括两方面,第一,宽松、愉快、平等的环境;第二,合作、探究的环境。前者的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是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可以通过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利用汇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动画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第一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长方体的特征援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 总结 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第二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正方体的特征。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第三步,共同讨论:(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援不同点:a援“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b援“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样的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2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与解决,从而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积极的解决与探索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 说说 这是为什么吗”来导入新课程;利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具体知识点的简单熟悉;并且利用如下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练习:一枝铅笔长176();一个 篮球 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10麻袋大米约1();l个鸡蛋约6.5();1棵白菜约2.5();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2.3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如果教师不能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就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探索与实践热情,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将不明显。所以,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需要包括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例如,学习“条形统计图”章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搜集各年级的学生数量且绘制条形统计图: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四年级:一班36人,二班38人;五年级:一班44人,二班39人;六年级:一班37人,二班42人。或者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如下数据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此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2.4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数学问题。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系统的复习与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以及具体换算,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结论   综合上述的内容我们可知,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并指导学生怎么运用知识与建立知识联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这种方法是一项被广泛宣传与运用的 学习方法 。   作者:周小如 工作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三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二   一、创新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孩子从小就要进入学校里面学习,但是没有人问过他们愿不愿意,换句话说,他们是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才会“认真学习”的。这种学习过程叫做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效率低,且浪费时间。传统的教学就是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采用创新 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位 教育 家曾经说,最好的教育是让被教育者不知道自己已经受教。数学老师要把问题摆在同学们的面前,让他们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老师上课之前要给同学们设计好开课的问题,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先自己选择题目解决,然后老师再做总结。这就要求老师所出题目要蕴含本节课的知识,或者是能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合理,不能够顾此失彼,要公平公正。这样能够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索,从各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讨论。这种过程能够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说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那是对解题的答案或方法的正确性来说的。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思考,然后采用多种解决方法。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严重禁锢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遇到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将标准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思考。等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照葫芦画瓢”,按照之前的解题模式做出正确的答案。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加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但是却减少了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果长此以往,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永远不可能简单化。创新教学法不但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思想的传递。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用老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采用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法,将数学多维立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解题。比起传统的套模板式的做题方法,自己想出的方法可能既复杂又麻烦,但是这是敢于尝试的表现,这种精神才是学习所需要的精神,这种“不做对不放弃”的毅力才是学习所需的毅力。老师在教学时要将自己和学生摆在一样的高度,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去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题意见,才会采纳学生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创新。另外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认为学生不懂得教学,他们的观点缺乏实践性。但是毕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了解自己喜欢和能够接受怎样的教学方式,知道怎样的教学才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也许学生给老师提的建议比较“理想化”,但是只要老师稍加修改,或是将里面可行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教学当中,那么就能够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方法。对于别的老师的创新教学法也要合理利用,绝对不能照搬。因为使用的对象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加以修改,因材施教。   作者:唐世明 工作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石碑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篇三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是体现一个团体的合作能力,可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学习首先一定要合理地分组。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4人最合适,最好遵循“就近原则”选择小组成员。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学生,则可两人一组,即同桌合作。合理建组便于成员合作,同时可以激发各组间的竞争,这样易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同学们之间可以强弱互补,共同进步。建组应注意优、中、差生之间的组合和学生之间的性格、 兴趣 爱好 、学习能力与身高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互补,同时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1]。在小组分配完成后,要进行民主推荐,选出各个小组的组长,并依照性格特点分配组内其他成员的负责要点与任务,这样的分配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最佳状态,使任务快速圆满完成。在每个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应让他们尝试另一个角色中的工作,使他们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更多的 经验 [2]。例如,在讲授“小小的商店”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起“小商店”,学生的各种小玩具、文具等均为商店里的物品,而学生则扮演顾客、店长、店员、收银员等各种用角色,此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如分为顾客组、收银员组、店员组等。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如果不分组或分组不科学,则可易产生混乱的局面,降低合作学习效率。   2.科学开展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是每个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环境设备、适合的时机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教学内容在学生较容易接受的范围内,就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习或进行集体授课;如果知识点多、学习复杂的内容,就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即合作学习[3]。学生是否能充分体会合作学习中的乐趣,主要取决教师是否采用了有效的引导方式。教师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参与的学生,无论“差生”或优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习上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要尽心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尽量消除他们自卑感等。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各组学习情况,并对每个小组作出评价、建议与鼓励。而能使合作学习有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充裕的学习时间。教师让小组进行操作、研究、探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和提问的机会,使学生能相互补充,互相进步,这需要教师留有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在解决问题后才会豁然开朗,记忆深刻,合作学习才会有显著的成效[4]。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五组,让学生分组找出生活中是圆形的物体,看哪组找出的物体最多,在讲解关于“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又可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看哪一组能够较准确地画出圆形,准确地测量出所画的圆形的半径与直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3.重视个人与小组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与鼓励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慎重考虑才可以说出每一句评语。教师要做到这样,首先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既要注重个人评价,又要注重小组评价,肯定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性,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合作互助关系给予表扬;其次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尤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肯定学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对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5]。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方法,其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景坤 工作单位:赤峰市巴林左旗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

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实践研究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实践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案例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实践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确保幼儿教育教学可以顺利开展的主要保障。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当下中职学校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的课堂中存在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困难较大等问题,在教学中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显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可以改变教学现状,提升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为中职学校幼儿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   引言: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及相关的教育以及工作中的规律进行研究的课程。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唱、跳、表演、弹奏的能力,学生还应该对幼儿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与心理情绪的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掌握,进而为幼儿的教学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1]。因此,这门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的联系,进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可以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一、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   幼儿教育学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将育儿的知识通过课堂集中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近年来对生源不断进行扩招,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幼儿教育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的过程中难度越来越大[2]。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好的规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过着得过且过的学习生活,进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提升。   (二)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实践   许多学生在进入这一专业的学习之前,对这一专业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大多数学生没有实践的意识与经验,对这一专业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在学习中,也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不能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大脑的潜意识中没有清晰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刻,这对学生进行以后的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运用,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进而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有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进而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   (二)教学的重点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不告诉学生。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较为重视,对学生运用教学知识的能力和对实际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较为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3]。在教学中,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这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还可以使案例教学的重点得到展示。   三、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一)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的相关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具有时效性、典型、真实的案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选用自己教学生涯中的案例,既体现案例的真实性,又可以反映幼儿的真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地区发生的情况,这样具有普遍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重视,进而对其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是发生在近期的,尤其是那些可以引起民众积极讨论的话题与案例,时效性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幼儿园每天早上的开园中,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教师可以以这种最为常见的情况作为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都可以见到的情况,再加上这是在大多数的幼儿园经常发生的情况,尤其对刚步入幼儿园的小班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极为明显。教师将这个案例作为教学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兴趣与疑问,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与思考,进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合理安排案例探讨   教学课堂的引入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案例紧密相关的情景,进而通过场景的过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故事结束之后,教师抛出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案例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再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进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进行提升。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思维模式也有所不同,对案例的理解与分析也不同。学生直接进行探究与讨论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思维发展更加全面,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例如,对于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对周边幼儿园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通过多媒体的借助,向学生播放与案例有关的视频或短片,逐渐将课堂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搭配,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安排,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都进行明确的划分与落实,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在小组探究、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对探究与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进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三)对教学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进行总结时,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言的机会,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不能向学生宣布某一个小组或者某一个学生思维是正确的,教师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思维有偏差的小组或者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纠正。   案例总结中,教师不能只将注意力停留在分析与总结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对学习的方式进行改善。例如,在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的案例中,教师在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可以运用综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的评价三者之间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而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实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全面评价。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效的弥补,改善课堂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有效的提升。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提升,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调动,进而有效促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娟.中职幼师幼儿教育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1):43-44.   [2]吴珊琦.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师,2018(12):112-113.   [3]李文婷.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6):162. ;

教学法有哪些

教学法有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1、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3、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4、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5、参观教学法参观教学法是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6、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幼儿园有哪六种教学法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直观法、提问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一、直观法,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主要的外语教学法有

主要的外语教学法有:语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然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然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将这些方法有机使用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扩展资料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1.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向左转|向右转4.阅读指导法阅读指导是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或参考书,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5.任务驱动法教师为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组织知识体系,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分小组或个人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其他学生积累问题,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的精神。6.自然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英语课堂环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介绍新词汇和新知识时,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在有意义的环境中掌握英语,就像掌握汉语一样。7.联想教学法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延伸、拓展、推理和想象,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使新知识迅速从短期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8.互动游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一些英语游戏的互动过程,模拟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况,以生动的方式反复练习新知识,达到学习应用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学体现在“说、唱、玩、娱、角色扮演”的英语中。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什么?

幼儿园的六种教学法是:直观法、提问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一、直观法,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教学法都有哪些方法

教学法都如下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2、谈话法传授知识的谈话: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事物、新的问题联系起来,经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并作出正确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3、讨论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也是贯穿于中小学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基本方法,各年级、各学科均要运用,但要求不尽相同。读书法还分为泛读与精读。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事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6、练习法练习法可分为训练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训练性练习是对所学知识再现性的重复运用,目的在于加深记忆,形成熟练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练习是在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是以自学为主并给予恰当指导,通过“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8、发现法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英语专业写毕业论文,麻烦帮我找一些英语教学法关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参考文献,中英各五个

[1]李晓娜. 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D]. 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2010. [2]罗佳. 如何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3]范艳梅. 如何调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J]. 企业家天地,2008,(1). [4]周明霞.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 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5]孙旭,熊静中,刘香进.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我校英语定级考试初探[J]. 石油教育,1996,(1). [6]庞晖.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D].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05. [7]吴微.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力研究[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 [8]朱琳. 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高中英语为例谈课堂调动[J]. 德州学院学报,2011,(S1). [9]徐敏,胡海涛. 如何调动中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10]巢娟娟. 如何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积极性[J]. 成功(教育),2011,(9). [11]田运平. 论激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性[J]. 价值工程,2010,(33). [12]陈瑞芳. 略谈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 海外英语,2011,(1). [13]吴边,郭熙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4]李海涛,周立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2). [15]郭军强.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探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16]万红. 浅谈高职学生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1,(4). [17]司国林. 有效设计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英语复习积极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18]刘静. 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9). [19]方青卫. 大学英语学生课堂积极性提升策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 [20]杨楠. 如何增强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 [21]刘利萃.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 现代农村科技,2010,(9). [22]宋磊. 浅析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3]杨丹,刘伟荣,曲景秀. 对调动医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探索性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0,(2). [24]伍碧鸽. 成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行动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5]罗晗,何木英.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6]赵星星. 论如何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7]管弦. 运用PowerPoint辅助口头陈述以提高成人英语学习积极性[J]. 海外英语,2010,(2). [28]曹南乐. 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期望价值理论的启示[J]. 现代交际,2010,(6). [29]黄泽香. 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30]冯建瑞. 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 [31]孟琳. 成人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10). [32]蔡文靖. 试论如何提高职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33]黄国芬. 师生关系与英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9). [34]杨国英.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5]何泺. 浅谈如何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6]马皓. 以语句意义唤醒英语学习积极性[J]. 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37]李纪文.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 [38]李东利.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 [39]汪达志. 如何调动职高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40]欧阳小飞. 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41]屈春芳. 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才智,2009,(15). [42]赵秀芬. 教师如何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沧桑,2009,(4). [43]肖琪. 浅析电大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4]唐玥. 课后作业评价与学习英语积极性的相关探究[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5]陈特丽. 如何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J]. 才智,2009,(21). [46]贾增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 [47]孙卫斌.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J]. 内江科技,2009,(10). [48]红艳. 新课标下调动高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初探[J]. 成功(教育),2009,(10). [49]李艳. 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调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6). [50]张兴群. 充分调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老师是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六个步骤。 一、定向。确定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二、自学。根据重点和难点,学生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不懂的问题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阶段解决。 四、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然后教师回答解决剩余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后的理解,学生自拟一组约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所得。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优、中、差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及时强化所学知识信息。 “六步教学法”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此我总结了一下。优越性包括:1、符合新课改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六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符合新课改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六步教学法”实现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能。 3、“六部教学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的要求。 4、“六步教学法”利用信息传递的方式,使静态的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从而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了效率。 局限性: 1、教学环节紧凑,讲究技巧,容易缺少深度阅读和个性化阅读,不是所有文体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2、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这种方法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想学好就要课后多下功夫。 3、不易被推广。这种方法实际运用起来困难重重,就算实行了效果也没有魏书生老师的效果好,说明真正实行起来还是存在问题的。 教学方法是唯一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探究出一种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而“六步教学法”就是魏书生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教学过程。魏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的产生和应用对广大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和价值。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们一定要明白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只有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这要求作为教师的实践工作者们要结合自身素质、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祖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有赖于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不断付出,不断努力。我们也要为始终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努力付出的辛勤的园丁点赞。因为有他们,我们国家的教育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什么?

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1、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魏书生教学的重点是由学生提出的。2、自学。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3、讨论。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讨论。4、答题。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5、自测。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6、自结。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扩展资料六步教学法并不意味六步在每节课上都不可缺,也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自学的好,三、四步就可不用或少用,自测的好,第六步可从略。基本模式确定后,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运用则变化无穷。如以定向为主的计划课,开学处讨论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用于定向,便称为定向课。老师外出开会,全部学生自学,当然就是自学课。有时为了消化多个疑难问题,不需要老师答疑,以讨论为主,便成了讨论课。期中期末复习,学生广泛提出重点问题,互答或老师答,这就是答疑课。为检查阶段学习成果,请同学互相出考试题,自然成了自测课。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怎样的

1、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2)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4)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2、"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设疑定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创新——多元评价——课外延伸。3、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填鸭式"、满堂讲的课堂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是什么?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强调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要考虑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上课的兴趣。魏书生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按照知、情、行、恒的规律,在实践中总结并创造了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包括:1、定向。确定整节课的重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提炼出知识点框架结构。重点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也可自由讨论。2、自学。明确目标以后,学生可根据目标自学教材,提出重点难点,并自行探索答案。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并启发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对学生普遍质疑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3、讨论。学生通过自学,大部分疑难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做标记,全班共同讨论,教师寻找适当的时机加以提示与指导。4、答疑。教师在学生们自学掌握的基础上,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 对学生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要注意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5、自测。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重难点自拟一组自测题,自己解答并进行评价,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能做到灵活运用。6、自结。在下课前,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作出简单的考查,并进行评价,根据考察结果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高等学校大学生游泳课教学法初探|课堂分层教学法的步骤

  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该地区开展户外游泳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普通高校较雄厚的基础设施就为在校大学生开展游泳课提供了一个平台,游泳运动不但可以强健体魄,更可以锻炼毅力,并为学生带来无穷的运动乐趣。不断探索和设计科学的游泳课教学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特殊性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效分解教学重难点,最终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一、教学原则的选择:因材施教   这里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考虑到大学生理解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的特点,不意味着教学活动中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做法,相反,要从一开始就讲透游泳动作所依据的原理,理论认识要全面、有深度,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这些原理规范每个动作,第二,同样是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既照顾整体,又要兼顾个体,保证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示范性教学   示范性教学法的选择有其天然的优势,第一,直观,不管示范的动作有多复杂,直观性的这一特点保证了每个学生能从各种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的观察动作细节,加深对每个动作的记忆,理解。第二,易于模仿,使得学生对所学动作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每种动作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学生最终掌握所有动作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当然,保证示范性教学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唯一前提条件是教师示范内容的正确性和标准性,不标准不正确的动作一旦定型将会很难矫正,导致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   三、教具的选择:先浅后深   教具的选择需慎重,要兼顾考虑效率和安全性,为此水深小于等于1.5m的浅水区或潜水泳池是最佳选择。这种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适宜的水深能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空间体会动作;第二,能够保证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借助池底支撑身体辅助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有效减少淹溺现象的产生;第三,利于教师观察,即教师站在池边就能借助良好的视野掌握所有在水中练习动作的学生动态,既可以随时纠正泳姿,又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当然浅水区的选择只适合在初学动作的时候采用,当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后,就可以考虑选择深水区教学,水深应该小于等于1.8m,选择深水区教学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用于检验学生对基本动作掌握的真实程度,即克服水深浅的差别,标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学动作的要领。第二,选择深水区教学,能使学生克服水区深浅的差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水中动作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定型,使所学动作达到自动化。另外,适时在深浅水区之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游泳练习,可以使学生优化呼吸动作,科学分配体力,最终巩固所学动作。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先分解后合成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能够保证学生对每个动作细节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为此,可以将游泳动作所依据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分工,将整套动作内容按照头部、躯干、四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示范讲解。例如,躯干部在参与身体进行游泳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四肢那样积极,但是正是躯干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增加浮力,配合四肢协调工作,协助呼吸等重要作用。这样,通过合理的分解动作的讲解与示范,身体各部分在整套游泳动作中的不同分工、不同姿态、不同节奏、不同作用就可以面面俱到的被学生接受,理解。为确保学生在个人练习中始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为引导不断精细化自身的泳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当然,学生能否掌握游泳技术最终取决于合成练习时是否正确处理了身体协调性、水感、节奏感以及身体各部参与游泳时配合的默契程度等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上述问题上面,例如,某生一下水无论怎么游,身体就是不前进一步,这就需要考虑如何纠正学生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注意控制四肢交替工作的时机与频率。很显然,四肢的协调配合既来源于分解动作又不同于分解动作的简单合成,那么如何协调就成为掌握游泳技能必须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先分解后合成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既暴露了这一难点也突出了这一难点,使学生在遇到这一问题时能够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五、教学难点的把握   应该认识到游泳是身体各部分在水中按一定周期循环工作的运动,而呼吸是相邻两个周期的衔接点。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动作的质量。反之亦然,即游泳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在理论层面上,要着重讲呼吸与肢体运动的关系,即呼吸与肢体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呼吸是肢体在水中持续进行周期性运动的保障,而肢体在水中的运动是为呼吸做物质准备。没有肢体辅助就没有呼吸,没有呼吸就无法保证肢体在水中持续运动。第二,在练习短距离的游泳时,呼吸需要和身体各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保证呼吸时间充裕,吸气饱满。有了很好的呼吸,游泳的技术动作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相反,控制不好呼吸,技术动作的学习就要从头再来。第三,在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时,呼吸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握节奏,合理分配体力上。要顺利完成长距离的游泳,就要考虑合理分配体力以及合理控制呼吸的频率。合理分配体力就是要将游泳技术动作的周期尽量延长,而减少呼吸的频率就要用增加呼吸的时间和吸气量作为补偿,两者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力消耗,保证长距离游泳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因为游泳课授课内容的特殊性规定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进度,安排适度的练习强度,及时纠正错误。此外,语言讲解简练,动作示范标准,指导有方,练习适度等都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核心作用,同时不容许学生有一点差错,这样才能不断规范学生向正确的动力定型转化。最终掌握游泳技术。   七、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广州的自然条件以及高校的游泳硬件设施,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精心设计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区别对待重难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于上好游泳课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学经验的积累。就学生而言,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对这门课的众多要素的科学设计最终会创造出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游泳训练——深浅水交替教学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6.8.   [2] 左宇飞.高校游泳直观性教学的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2).   [3] 段驰.快速学会游泳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   [4] 吕尤.高校游泳课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探讨训练[J].大众商务.2010(3).

《教育教学法》的说课怎么写啊?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 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 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的意义   说课活动的好处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根据我们的实践和理解,说课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三、说课的类型及方式、方法:  1、说课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学科分:语文说课、数学说课、音体美说课等;按用途分:示范说课、教研说课、考核说课等;但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2、说课的方式很多,主要有:  1、讲说法:运用露头语言作媒介,辅之以板书、教具使用、操作等手段,按准备好的内容向听课者述说;  2、演说法:主要是借助教具(仪器)、实际板书、绘画等手段,辅之以语言说明的说课方式;  3、对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  4、论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针对同一问题,采取讨论、议论、辩论的方式进行的说课。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实践,实践型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说 课 的 研 究   五、说课的范例   实践型说课的例子:   例1 《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许多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初春,迎春花开出金灿灿的小黄花,最先迎来了春天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 拢嘴的小脸。地上长着厚厚的苔藓,像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 盛夏,茉莉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海棠开着耀眼的红花。葡萄架上的绿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层层。站在葡萄架下,抬头可见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一片片飘落下来。可是,万年青的叶子仍旧碧绿碧绿的,显得格外精神。一盆盆菊花正开得茂盛。隆冬,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给万物披上了银装。那些娇惯的花草都住进了温暖的屋子,腊梅花却昂首挺胸,迎着风雪,无所谓惧。"   说课问题: 1、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如何落实这些目标? 2、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读懂长句子。请你说说如何教学文中划线的两个长句子。 3、请你写出本课的板书设计,并说说你设计的思路。   理论型说课的例子:   例2:学法迁移是我们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例3: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例子,分别说说。   例4: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在教学关系上,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自身发展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充分受到尊重,给予其展现的机会。请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例5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 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教师的教是教学生去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课堂训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说课及听说课的评价:   衡量说课的好差,我认为应将常规教学的合理成分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去衡量。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地说:   1.优化教学目标   (1)制定目标要全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德育渗透)   (2)制定目标要适当: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识 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标要具体: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4)制定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看讲练效果)   2.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表现在以下几点   导课的衔接性、导课的启迪性、导课的含蓄性、导课的生动性、导课的创新性……   (2)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3)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民主、合用、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参与程度。   (4)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5)教学有法、得法,力求新颖、灵活、实用、有效。   (6)善于发掘德育渗透点   3.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构建“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4.优化教学手段:   (1)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语言洗练、流畅。   (3)媒体运用得当、有序、互补性、简捷性好,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读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分析】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案例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在奋斗着,寻找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毕竟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作为一种外语引入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接受教学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很多老师需要不断努力寻找的方式,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是至今为止卓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分析有利于学生迅速接受英语课堂,培养浓厚的兴趣,也为他们深入的学习英语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英语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能够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换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针对小学生的群体特征,采用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的明显,作用也明显。   一、在情境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英语毫无兴趣,一提到英语就头疼,英语考试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一种热爱的成分,是因为基础性的教育没有落实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很多师傅没有把学生领进门,让学生怎么去修行呢?小学英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曾经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时候,国家并没有在小学教育中加入英语这门课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推进,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渐加快,对于中国面向世界化的目标越来越近,当然对于英语的要求就更多,于是在小学阶段也加入了英语教育。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对于英语教学应当采用适合自身民族学习的特点,结合中国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根据中国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的一种合适的教学手段。比如,中国的小学生大都比较内敛,当他们并没有很适应一种学习环境的时候,常会表现出一种羞怯,所以情境教学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情境中。比如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中,英语老师在早上的时候会提倡英语晨读,因为老师发现小学生放不开去读英语,怕读错,怕被笑话,怕语调不对,怕卡住丢脸,担心的很多,如何克服这种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情境的条件,老师在给予学生晨读的机会的时候,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张嘴、出声”,随着声音的出口和气的吐出,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语调差别,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正式的课堂上,英语老师就让同桌之间相互配合,朗读对话,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是熟悉对话内容,简单的对话,简单的一篇英语对话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一个朗读,然后同桌翻译,比声音的洪亮,老师鼓励说学习英语第一点,就是不要害怕开口说错,如果都不敢开口又怎么会亲身的感受到语感?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在课后了解对话情节,配合合作,在下一堂课的时候上台表演情境,自己准备道具,这样学生的课后生活就会为此变得更充实,同样,老师的手段还有一点就是“诱惑”,给表演出色的学生进行打分、评比、表扬或者是物质奖励,这样的教学,试问在娱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接受知识,怎么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二、在情境中深入理解   小学生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很容易接受环境的感染,情境教学法会很快把学生带入角色,在情境的再现中,深入理解知识,间接的深入英语知识的基本素养。单从英语教材来分析的话,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均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和语文教育放在故事中让学生去理解是一个道理,老师在英语情境教学中会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经过自己的加工,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境,在语境的感染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角色。很多时候我个人认为情境教学还间接的综合了表演学的很多因素,在情境的运用时,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对话的含义,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积极专注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对于教材中的一个对话,是要求中国的小朋友和外国的小朋友一起购物的场景,老师可以给与适当的情境转换,把情境中的一些物品的单词加进去,在商店中,外国小朋友想要购买一个蛋糕,可以在“cake”的基础上加上中国小朋友抱着一只小猫“cat”想要在商店再购买一些月饼“mooncake”,这样就会让学生在理解语境中不仅掌握了单词的知识,还锻炼了听说英语的能力,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食品,也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   随着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引用,给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采用幻灯、录像、录音、视频等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操作方便又容易控制的教学媒体,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录音机首先提供真正交际语言范例,还有就是可以播放英语歌曲,缓解课堂气氛,利用配乐小诗、童谣、故事等把学生带到一个情景中,然后利用其它多媒体通过声音和图片的结合,视觉和听觉的融合效果,情景再现,让学生的学习是在快乐中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快乐情境中有效的学习到了知识的要点,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学的教职人员希望的,并且不断的创新努力所要追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孙夏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2]魏红芬.在小学英语中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什么是完整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法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法的总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和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不可以叫他们看到就感到害怕,像老鼠见到猫。  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法,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没有独立的教学任务,服务于某一方法所要完成的任务。同一教学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的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赋予教学方法以个人特征,也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  

幼儿教学法有哪些?

幼儿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选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探索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5)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开导、鼓励,并给予帮助。   2、游戏法   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戏方法有:(1)有情节的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2)运用感官进行的游戏,如听鼓声说数;(3)口头游戏,如数数歌;(4)竞赛游戏,如倒数比赛等。 幼儿园中班教学内容教学法有哪些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藉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法有哪些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wenku.baidu/...szqTPO 不知有无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教学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 *** ,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当我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时,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流,表现出较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满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 ***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仅能用改变光源位置、在镜上贴物等方法来改变光斑的形状,而且还发现了多个光斑重叠,其光斑的亮点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未能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儿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的方法操作,这说明能力弱的幼儿对光斑的产生和变化还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脸上,强烈的光线 *** 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我......>>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法有直观,演示,示范,讲解,讲述,情景表演,实验,操作,练习,范例,谈话,欣赏,游戏,表演,观察,等等好多种方法!学法有渗透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迁移式指导法,领悟式指导法等 幼儿教育方法有哪些 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一起生活中渗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包括哪些 (1)环节的设计 第一,环节的流程。幼儿园健康教学活动有五大类活动类型,包括体育教学、安全教育、身体保护与自理能力教育、饮食营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个类型又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方法,现在就几个典型的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①体育活动(三个基本环节) 体育活动的目标:帮助幼儿进行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有效途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 体育教学活动环节:一般包括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开始部分是承担组织幼儿注意力、参加活动兴趣、明确活动任务、带动幼儿活动身体、做好准备工作的任务,时间大约3~6分钟,占整个活动时长的10%~20%;基本部分是承担学习新内容、新知识的任务,当然,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有效的组织,做到循序渐进、动静交替,达到幼儿主动、积极参加活动,锻炼身体、丰富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时间大约21~24分钟,占整个活动时长的70%~80%;结束部分承担评价活动、总结经验、整理器械、放松身体的任务,时间大概3~6分钟,占整个活动时长的10%~20%。 ②安全教育(四个基本方法) 安全教育的目标:帮助幼儿树立有关安全的意识,学习必要的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触电防溺水安全、玩具安全、生活安全等。 安全教学活动的方法:情境再现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出现的问题,用各种光盘、图片等方法再现事情发生的情景,让幼儿有切身的感受,指导不正确做法的后果,适当约束幼儿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法,也就是把在幼儿当中常常发生的事情,认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知道危害,进而能够选择正确的游戏玩法;对比判断法,也就是把正确的知错误的事件同时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判断分析,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日常渗透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随时提示幼儿,并能够和日常行为规则联系起来,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会得到更多的惊喜。 以上方法,可以在一节教学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进行筛选,选取最恰当的方法,为完成目标服务。当然还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只要能够完成教学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形成,方法是可以随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的。 ③身体保护与自理能力教育(三个注意事项) 身体保护与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标:帮助幼儿改善对待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的健康行为何习惯。具体内容包括:生活卫生、情节卫生、环境卫生、器官保护等。 身体保护与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项:一贯一致的要求,也就是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都要有统一的常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随成人喜好和意愿随意改动既成事实的常规要求,否则幼儿自理能力和常规的培养会出现反复;集体个别相结合,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素质和习惯都有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既要照顾所有幼儿,又要有个体的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幼儿逐渐融入集体之中,和集体统一起来,慢慢形成班级常规和符合要求的行为习惯,有效完成教育目标;示范讲解的妙用,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学活动中不再强调示范讲解的重要性,以避免一教一学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示范讲解,需要教师巧妙利用,不著痕迹地起到帮助幼儿形成正确概念的作用。 第二是围绕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任何活动的设置都不能形成模式,健康教学活动也是一样,虽然有一定的环......>>

示范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有何区别?

一、性质不同1、演示教学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生物体的实物和实物的真切描绘物,传播生物学知识的方法。2、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练员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二、优点不同1、演示教学法优点:为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师和学生可同时进行言语交流和视觉呈现。2、示范教学法优点:有经验的教练员在示范教学中不刻板地重复例证,不过死地规定技能,而是很注意灵活变通、合理操作,使学员不满足于现成方法的模仿,注意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三、缺点不同1、演示教学法缺点:费时费力。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难以胜任。教室环境影响教学效果。并不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演示失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较难控制教室气氛。2、示范教学法缺点:(1)它否定了模仿在学习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学习初期的作用。因而也忽视了示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2)它没有看到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忽视了发展学员的智能。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 详细解答请看下文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除了叙事教学法,还有什么教学法。他们是由什么环节构成?

不知道

英语有哪些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2、联想教学法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4、直接母语式教学法全英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5、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如何运用"范例教学法",并举例说明

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谈谈“四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将一堂新课教学的全过程按“质疑导读,全面感知一合议解惑,启迪思维一精讲概括,深化理解一精练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以“锋面”一节教学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5分钟)看完规定的课文内容,全面感知。在读书看图的过程中,要以思考题作为线索和归宿,要求学生在书、图上注明符号,勾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书一般是自己看,必要时也可指定学生阅读,老师“点睛”,有的内容也可以集体朗读。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有利于老师对课堂的控制。如在学习“锋面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时,拟定了以下的思考题:      1 什么是锋?它与气团有何区别、联系?      2 冷锋、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有何变化?      3 看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指出两个图像有哪些不同?      二、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看图这一程序后,教师可以根据质疑的内容、层次,逐一要求学生思考、议论和回答,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以及直接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为教师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寻求论点和方法。紧接着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疑问一思考一解疑一新的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以求达到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可提出以下问题:1 看图分析,为什么锋面以下总是冷气团,锋面以上总是暖气团?2 为什么同是我国北方,夏季多暴雨,而冬、春多大风、沙暴天气?3 凡是发生准静止锋的地区都下“梅雨”吗?为什么吗?举例说明。这个程序起到承上启下为下一程序教学做铺垫的作用。设计这个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智慧,活跃课堂气氛。      三、精讲概括.深化理解      经过前面程序后,学生头脑中有关知识还比较零乱,容易遗忘,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疑问未解。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合议解惑的深度和学生尚未解决的困惑以及本课终极目标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一方面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在讲的时候最好是边讲边画图,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拓宽加深,注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变化讲清,将静态的文字系统变成动态的图像系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以“锋面”教学为例,在进入第三个程序的过程中,首先要学生跟着教师画出三种锋面的天气示意网,并要学生从图像中分析三个锋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判断不同锋面图像的能力。接着教师在冷锋图和暖锋图上设点,请学生回答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再比较冷锋和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这个程序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分析、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更是教师将教法与学生学法融为一体,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      四、精练测试.巩固记忆      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地理特征、因果关系、地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运用得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检测来完成。检测题要精选,要有“精品意识”,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宜过深过难,拓宽有“度”,做到检测题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限时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1 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认识加以纠正。2 可以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3 可以据此评价某课或某单元的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以利总结经验教训。

范例教学法的特征?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A.基本性B.基础性C.差异性D.范例性E.可控性

范例教学法是谁提出的

范例教学法是谁提出的介绍如下:瓦·根舍因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强调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教学程序,其核心在于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典型事例,教材中关键问题的探索。这一教学理论对于学生建立整体系统的观念,减轻负担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加重教师负担,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达到应有效果等负面作用。德国根舍因与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育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称为教学理论界的三架马车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的宗旨是为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繁杂的知识学科,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增强其科研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