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 院全资或控股公司 事业部 外埠机构 研究机构 国家(部)级中心 其他机构 院办公室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院 深圳分院 建筑结构研究所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技术处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上海分院 地基基础研究所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房屋建筑强制性标准咨询委员会 标准规范处 建研地基基础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西南分院 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企业发展处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建筑防火研究所 天津分院 工程抗震研究所 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人事处 建研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分院 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建工测试部) 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财务处 建科实业有限公司   厦门分院 建筑设计院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党委办公室 中国建设物资北京公司     建筑材料研究所 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纪检监察审计处       建筑防火研究所 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 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会       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设部供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离退休管理办公室       院研发中心 建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后勤部       院认证中心 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院培训中心 建设部空调净化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院况简介

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梯、化学建材、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及产品认证业务。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拥有北京和廊坊两个研发基地,北京研发基地是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已建成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室、大型幕墙实验室、风洞试验室、防火实验室、建材实验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涵盖了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地基基础、建筑物理、住宅体系及产品、智能化建筑、建筑CAD、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机械与施工、新型化学建材、建筑防火、建筑装修等专业中的79个研究领域。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全国设计大师2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在8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146名,高级工程师310名,中级技术人员261名。全院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4名,一级注册建筑师44名,注册监理工程师47名,造价工程师9名,项目经理111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完成科研成果2176项,主编标准、规范453本,其中荣获国家奖9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4项,获得专利163项。主办《建筑科学》、《工程质量》、《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中国电梯》、《工程抗震》,协办《建筑结构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等专业刊物,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促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的企业概况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原为建设部直属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2000年10月1日,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始终以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电梯和化学建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努力为建设事业的发展服务。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涵盖了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地基基础、建筑物理、住宅体系及产品、智能化建筑、建筑CAD、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机械与施工、新型化学建材、建筑防火、建筑装修等专业中的79个研究领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完成科研成果2176项,主编标准、规范453本,其中荣获国家奖9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4项,获得专利163项。主办《建筑科学》、《工程质量》、《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中国电梯》、《工程抗震》,协办《建筑结构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等专业刊物,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促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全国设计大师1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在8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146名,高级工程师310名,中级技术人员261名。全院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4名,一级注册建筑师44名,注册监理工程师47名,造价工程师9名,项目经理111名。  改企转制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确立了成为我国建设事业国家级科研院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研机构,具有适应市场应变能力并不断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和5个发展目标,即适应改企转制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国家级科技型企业;能够承担建设事业重大科技平台研究,担纲建设事业科技先导;承担建设事业标准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任务,成为建设事业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国家级质检中心职能,作好行业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开发团队,并不断开拓市场,促进科研—转化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在改企转制过程中突出“四个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加强”(加强重大技术平台工作、加强标准规范工作、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工作)和“三个强调”(强调国有经济控制核心能力、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拥有资产总额9亿元,所有者权益2.6亿元。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上缴各项税费520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4亿元。

廊坊有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请问这个单位怎么样?待遇、福利如何?

国企!待遇很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廊坊分院咋样,本科生进去待遇如何,发展前景?谢谢了

我建议不要去这个单位,因为我了解这个公司待遇一般。前景来看,你是不是这个专业的,如果是这个专业的,我认为在这踏实的搞研究,前景还是不错的,不是这个专业的,最好别来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待遇怎么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待遇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工资平均收入100000元/月,年终奖,20000元,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带薪休息年假,交通补,餐补等各项福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于1990年9月29日成立,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是中央所属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成果展示

特种建筑技术服务安徽省特种建筑技术承包公司凭借该院的综合技术优势,紧紧瞄准国内外特技施工技术,采取引进、消化、发展的方式,在建筑物诊断技术、地基基础和建筑物加固、钢结构加固、结构纠偏、预应力技术、砼裂缝修补、钢筋锚固、地下室堵漏、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高难度施工技术处理数十项,开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市场。桩基施工 安徽省建科地基基础有限公司以地基基础施工、设计与处理、深基坑支护为主要业务范围,拥有900t级静力压桩机和相关施工设备。施工图审查 安徽建科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建设厅批准的一类审图机构,审查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业务发展迅速。 由该院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安徽建筑》(全国统一刊号:ISSNI007-7359/CN34-1124/TU)是安徽省建筑行业省级权威性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己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和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誊。已发行100多期,受到广大科技管理人员的热爱。 改革开放给该院带来了勃勃生机,市场经济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全院职工将坚持“严谨、创新、团结、奉献” 的院风,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再创新辉煌。 序号 获奖成果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 1 明矾石砼膨胀剂砼防水屋面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二等奖 2 明矾石微晶铸石球磨机衬板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3 ø100×200mm小口径自应力管立式振动制管工艺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4 环氧胶泥粘结砼压力管平接头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5 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生产快硬水泥和矿渣水泥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6 精铸JM-12型锚具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7 YD-5型移动式电动冷镦机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8 明矾石自应力水泥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9 装配式火板居住建筑 1978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10 皖G-08《钢模板现浇楼梯》 1980 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三等奖 11 明矾石砼膨胀剂 1981 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 12 煤矸石无熟料水泥全煤矸石制品 1981 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3 内板外砌住宅建筑成套技术研究 1983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4 “811”颜色内墙涂料 1983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5 合肥地区砼非破损测强基准曲线 1983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6 苯乙烯-丙烯 1984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7 PVC塑料排水管道在住宅上的应用 1984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8 全煤矸石水泥砼小心空心砌块成套技术研究 1985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 安徽省科技发展规划1996-2000 1985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0 ZM早强剂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1 砖混结构改革及其通用化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2 炉渣小砌块农房墙体抗震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3 粉煤灰铝酸盐水泥 1986 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24 CW-L早强减水剂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5 炉渣砼小型空心砌块作承重砌块研究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6 非烧结普通砂砖 1989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7 非烧结普通砂砖 1990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省双百活动奖 28 明矾石砼膨胀剂在粮仓、地面、护壁、自防水析板中的应用和地下室砼结构防水成套技术研究 1990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9 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应用技术研究 1991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0 NC新型复层涂料 1992 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1 明矾石砼膨胀剂 1991 省星火科技三等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2 明矾石砼膨胀剂和明矾石复合膨胀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1993 建设部九三年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三等奖 33 明矾石砼膨胀减水复合剂在砼灌注桩中的应用 1993 全国专利科技成果精品城金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4 IC新型内墙涂料 1993 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35 合肥四方商厦工程 1993 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36 《明矾石膨胀剂设计、施工规程》DB34/041-90 1993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37 QI复合外墙涂料 1993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38 MC多彩涂料 1994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9 SR耐擦洗涂料 1994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0 CM新型防水涂料 1995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41 高孔洞率多孔砖建筑应用技术 1995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42 省公路技校教学综合楼 1995 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43 高强砼研制与应用 1996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4 合肥地区住宅主导建筑体系和主导墙体、材料可行性研究 1996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5 《预应力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砼空心板》标准图集的编制与研究 1997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6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渗浆加固 1998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47 《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及规程》编制与研究 2000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48 一种洗煤泥球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2000 省级科技成果奖 49 新型聚羧酸类系列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 2004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0 《混凝土回弹计算软件的设计》 2004 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 51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 2005 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一等奖 52 60m直径无中心支承、有侧限网壳结构屋面水泥熟料库关键技术应用 2009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3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 2009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4 蒸压加汽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规程 2009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叁等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ei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不是ei,经知网和期刊官网查询可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不是ei,而是属于核心期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21)、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1)、Pж(AJ)文摘杂志(俄)(2020)、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出版周期为双月刊,国内刊号61-1442/TU,国际刊号1673-2049。栏目方向主要报道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规划、力学等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读者对象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决策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vs武汉岩土研究院哪个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vs武汉岩土研究院不宜直接比较好坏。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2、武汉岩土研究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该所还拥有能源与废弃物地下储存研究中心,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基地。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建筑学、工程管理、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工学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学校层面有国家奖助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可口可乐助学金、虹源助学金等奖助学基金。学院另设有为海、盛华、华利、新城建机等企业赞助的奖助学金。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学院现有校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各类专业实验室9个,设有房地产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与校科技产业处共建工程设计研究院。在研科研项目100余项,年科研到帐经费800多万元。   学院拥有一支开拓进取、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100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35人,硕士生导师20多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院聘请了2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先后选派学者访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并接受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专家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 专 业 学制 培养目标 开设的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 四年   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建筑工程等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教育、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理论、房屋建筑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造价等。 土木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 四年   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公路交通和市政等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教育、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理论、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公路工程建设监理。 建筑学 五年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良好设计能力和初步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力学B、建筑构造、建筑结构。 工程管理 四年   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会计学原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房地产开发。 交通工程 四年   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发展计划、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等部门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工程力学、交通工程系统分析、道路勘测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运输经济学、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

建筑工程(建筑科学中的专业)详细资料大全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建筑工程 类型 :专业 负责 :土木工程专业 包括 :土力学、测量学 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教学特色,执业水平,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特点,范围,我国建设工程契约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科专业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套用技术、工程测量、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工程结构知识;了解建筑法规、工程契约、建筑学等相关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安全技术套用与监督、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材料试验与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实际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路桥、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建筑力学、测量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 (4)具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维修专业知识。 (5)具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的专业知识。 (6)具有建筑软体套用的专业知识。 (7)具有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 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 (1)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教科书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套用能力。 专业能力 : (1)具有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 (2)具有一般建筑结构识图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的工程预算与组织管理的能力。 (4)具有对一般中小型房屋维修、大修的工作能力。 (5)具有建筑施工监理的能力。 素质结构 (1)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和道德修养。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竞争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3)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开拓创新。 (5)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核建筑概论 主要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建材实验、土力学试验、结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知识和能力结构: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套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套用、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套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教学特色 最佳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套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多种考核模式(包括开卷、闭卷、讨论、创新等),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体现增加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技术套用性人才。 教科书 理论教学 专业课理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即概论、总论和各论的框架体系,构建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体系,纵向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每项技术的环节、内容、要求和操作技能; 理论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理论为中心,理论与技术分离的教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线,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融合到技术中,为专业技术服务;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延伸到实训基地、生产一线,用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训特色 手脑并用,动手第一。强化操作技能培养,重视技能考核;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根据专业特点,定期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接受企业考评; 组织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项目管理,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从事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当地经济建设。 执业水平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中级测量工等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应土建施工员、土建预算员、土建资料员、中级测量工的等级证书以及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 学习建筑工程方向的同学今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1、勘察工作:勘察测量房屋所在地段的地质和地形;提供地质水文资料、地形图;提出对房屋结构基础设计的建议;提出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意见。 2、结构设计工作:确定房屋结构承受的荷载,并合理选用结构材料;正确选用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解决好结构承载力、变形、稳定、抗倾覆等技术问题;解决好结构的连线构造和施工方法问日题。 3、施工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布置;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和选用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的购置、检验和使用;熟练技工和劳动力的组织;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 4、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项目经理的工作;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理论基础坚实,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等五个专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课程。 培养人才 :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建生产第一线的,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工作的套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掌握房屋结构设计与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八层和八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 熟悉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程式和方法,能运用建筑施工知识解决施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具备施工操作的一般技能;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主干学科 : 力学、结构工程;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施工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用型管理人才。通过三年培养,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招标投标、契约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及投资效益评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工程成本核算、投资控制和工程财务管理等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 ***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三资、股份制及私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等咨询中介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 培养要求 : 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和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以及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工程招标、投标报价、契约管理、竣工决算、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和建设项目投资、质量、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法规。 主要课程 : 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招投标与招标代理、工程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与分析、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和岗位:学生毕业后可到 *** 机关、事业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各类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等咨询中介机构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的远期发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 就业前景 随着路网、路桥的建造和更新换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毕业生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 特点 建设工程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或发挥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是指建造新的或改造原有的固定资产。 范围 建设工程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机电工程三类。涵盖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煤炭矿山工程、水运工程、海洋工程、民航工程、商业与物质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粮食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海洋石油工程、火电工程、水电工程、核工业工程、建材工程、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工程、石化工程、化工工程、医药工程、机械工程、航天与航空工程、兵器与船舶工程、轻工工程、纺织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等。 我国建设工程契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投标不规范 首先,承包、发包双方都有违背招标程式的行为。部分发包方在实行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时,弄虚作假,将应该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采邀请招标的办法,排斥潜在的投标人;为了应对发包方的强势和压力,有些施工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工程招投标中进行围标、串标活动。 (二)契约签订不平等 发包方在签订契约同时,常要求承包方接受苛刻的契约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