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概括起来,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特别是反对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除了货币之外,政府什么也不必管。  第二,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承袭芝加哥学派“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样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认为“货币最重要”。货币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米尔顿u2022弗田德曼(Milton Friedman),他是货币学派的创始人。除弗里德曼以外,货币学派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的布伦纳、梅尔泽、英国的艾伦u2022沃尔特斯、奥地利的赫尔姆特 弗里希等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 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在近代货币数量说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认为,与交易方程式相比,剑桥方程式更为可取。因此,弗里德曼是沿着剑桥方程式来重新表述他对货币数量说的新见解。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个货币需求的理论。因此,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用现代分析方法表述的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与早期和近代货币数量说的最大差别是,他明确提出货币数量说是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基于此,弗里德曼对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逐一加以分析,提出并论证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诸因素的分析,从研究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人手。他认为,人们对于货币的需要,就像人们对别的商品和劳务的需要一样,可采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进行分析。弗里德曼认为,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受三类因素的影响。他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这三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收入或财富的变化  弗里德曼认为,收人或财富的变化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可用收人来代表财富总额。但他指出,不能用统计测算的现期收人作为财富的代表,应该采用 “永恒收入” 的概念作为财富的代表。此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由于这两类财富在总财富中的不同构成比例,制约着它们所带来的收入的不同比例,进而影响货币需求。因此,他认为“现金的保有不是与总财富相联系,而是主要与非人力财富相联系。”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人占总收人的比率。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货币的名义报酬率(rm)在通常情况下为零。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一般不为零,它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目前的收益,主要指预期固定收益报酬率(rb)和预期非固定收益报酬率(re);  第二部分是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1/p*dp/dt)。持币的机会成本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少。这样,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变动关系。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既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机会,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效用。这些效用虽然无法直接测量出来,但人们的感觉和现实证明它确实是存在的。这种流动性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它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用符号U表示。  (二)货币需求函数式  综上所述,弗里德曼列出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M/P=f(Y,W;rm,rb,re,1/p*dp/dt;U)  式中,M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货币量(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  M/P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实际货币需求量),其他符号均如上述表示。  (三)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与意义  弗里德曼和其他一些货币学派的学者对货币需求函数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由于货币需求函数式中有诸多自变量,为了便于分析,他们首先把货币需求函数式中某种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的项目省略掉,将货币需求函数式就简化为:  M/P=f(Y,i )  此式表明,货币需求主要由人们的收人和市场利率来决定。  1、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其动向是可以预测的。理由有三:  首先,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其次,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如1/p*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第三,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2、货币需求函数的意义  明确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论证并强凋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其目的在于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即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在供给方面。据此,货币学派提出了以反对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应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主张。所以说,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成为货币学派理论及政策的立论基础和分析依据。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理论  在现代西方货币供应理论中,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研究影响较大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货币供应量的性质和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等理论观点。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弗里德曼和安娜u2022施瓦兹(A Schwartz)在 1963年出版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推导出了著名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M/H=(C+D)/(C+R)  将公式的右边分子分母同除以C,再分别乘以D/R,可得:  M=m/H=[ D/R(1+D/C)]/(D/R+D/C) ,即  M=Hu2022[ D/R(1+D/C)]/(D/R+D/C)  此式是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的基本公式。从式中可见,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 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 ,它们均与货币供应量呈同方向变动。  (二)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为了弥补弗里德曼——施瓦兹货币供应量方程式的缺陷,卡甘于 1965年提出了他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M=H/(C/M+R/D-C/Mu2022R/D)  从式中可见,货币供应量等于高能货币H与货币乘数(m=1/(C/M+R/D-R/Du2022M/C)的乘积。  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三)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弗里德曼——施瓦兹运用货币供应方程式说明,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高能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他们还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个论断;卡甘也对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中央银行操纵高能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  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证明和强调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为强调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由于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因此,正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就成为中央银行能否成功控制好货币供应量最关键的问题。弗里德曼认为,正确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如何界定货币供应指标的范围  关于货币供应指标范围的界定问题,弗里德曼认为,相比之下,货币供应指标的范围选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较为恰当。  2、如何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  3、货币供应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  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波动的问题,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的增长率,一经确定是不能任意变动的。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事先宣布并尽量缩小变动的幅度。  四、货币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一)货币量变动后的传导过程  弗里德曼的货币传导机制分析大致可表示为:  M→E→P(i)→I→Y  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E表示公众支出;P为非货币资产价格,i为利率;I为投资,Y为名义收人。弗里德曼认为,这个名义收人的货币理论传导分析表明,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能会对经济的实际产出发生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价格的适应性预期存在着时滞,并且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合同短期内也来不及调整的缘故。但随着投资支出的扩大,借贷资本需求的增加,名义利率就会回升,投资和产量随之下降,商品供给减少,价格却进一步提高,直到人们新增的货币量被价格上涨全部吸收为止。因此,从长期看,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而不影响实际产出。弗里德曼的这一论点又被概括为货币的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论。  (二)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第一、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增加货币的结果使利率降低从而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Y)的变动,即△M→△R→△I→△Y,因此,货币供应量增加可以引起实际产出的增加,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影响名义变量而不能影响实际变量,因此,货币从长期看是中性的。  第二,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他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的调整。弗里德曼认为传导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普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量。  第三,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而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支出在传导中的作用。弗里德曼不仅不重视利率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而且坚决反对把利率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向导。  (三)货币时滞效应的特点和意义  货币学派认为,从货币供应量变动到物价变动之间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传导过程,中央银行采取货币行动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生真实效果,这就是时滞效应。时滞效应的特点不仅表现在行动与效果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距,而且还表现为传导过程中初始效果与最终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弗里德曼以时滞效应为武器,坚决反对凯恩斯学派“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循环政策。因此,由于存在政策效果的时滞,其结果常使为反循环目的而采取的行动转变为额外的、不必要的纷扰。认识并正确理解时滞效应的政策性,就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连续一致的货币政策。  五、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弗里德曼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诱惑与危害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对政府存在着强大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来自通货膨胀给政府带来的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政府来自通货膨胀的收入途径有三条:  (1)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政府的收入。  (2)增加税收收入。  (3)减少尚未偿还的国家债务的实际数值。  2、来自其货币传导过程中的初始效果。货币学派对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初期,即通货膨胀刚刚开始时,由于整个过程中的时滞效应,货币量增加不是直接表现为物价上涨,而是使利率下降,生产扩大,失业减少,收入增加,政府可以多花费而无需让公众少消费,大家都可以多花钱,成皆大欢喜之状。  无数史实已证明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恶果,所以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弗里德曼常常把通货膨胀比作酗酒问题,酗酒者开始饮酒时的初始效果是令人兴奋、兴致勃勃,喝醉酒的不快感是在第二天早晨才表现出来,如果继续以酒解酒,将加剧酒精中毒,再不悬崖勒马就会走向死亡的深渊。通货膨胀亦是如此,如果对通货膨胀的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力,其后果正像酗酒者一样痛苦。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量过多。而货币量过多的原因出自于政府的错误政策和行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政府开支增加。  第二,是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第三,是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减少货币增长,只有把货币供应增长率最终下降到接近经济增长率的水平,物价才可望大体稳定下来,而后政府采取“单一规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就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  六、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  货币学派异常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中惟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因而左右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也就成为一切经济政策中的重心,其他经济政策如果不通过货币政策或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弗里德曼提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货币,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坚决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本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其理由主要有:  1、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2、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和调控货币的机构,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只要货币供求是稳定的,货币就能稳定。由于货币需求本身具有稳定性,因此,只要稳定住货币供应量,就能实现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  3、在现代信用货币和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虽然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但仍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中,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4、货币供应量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松紧。  (三)单一规则的内涵与实施  货币学派反对现代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遵循规则性的原则,即强调货币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和连续一致性,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单一规则”理论。  所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单一规则”在内涵上强调以下三点:  1、公开宣布,其目的是告示于众,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感,避免人们因不同预期引起的紊乱和矛盾,同时也将货币当局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2、长期采用,其意图在于消除频繁的相机抉择变动而引起的经济波动,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决策给经济造成的扰乱,并且可以消除时滞效应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促使初始效果和最终效果趋于一致。  3、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以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其自身的稳定性抵御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这三个要点相互呼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弗里德曼认为,只有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才能确保稳定货币,稳定币值,实现物价、经济长期稳定的目标。  “单一规则”不仅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规则。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外汇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银行必须发行货币来回收外汇。自然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货币的供应也相应的增加的。

货币供应量M1M2的增速怎么计算的?

这些数据的增长幅度是多少,要看是环比还是同比,环比也就是这个月跟上月比较,比如上个月是1000,这个月是1100,那么环比就是增加了10%,增速也就是10%了,同比就是跟去年这个月的数字比较,增速也是这样来确定的每个月央行都会定期公布这些数字的,同时也会公布增速这些信息的,你留意一下就可以了提供一个网址供你参考http://dc.jrj.com.cn/DataCenterNews/2008/04/111729685595.shtml

2017-2021货币供应量

49.02万亿元至64.74万亿元。根据中国经济网公布针对货币2017年至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货币供应量M1由2017年的459.02万亿元到2021年增长至64.74万亿元,所以是49.02万亿元至64.74万亿元。货币供应量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一国货币供应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活期存款乘数d=1/(r+e+c+rt·t)=1/(15%+5%+25%+10%·50%)=2货币乘数m=(1+c)/(r+e+c+rt·t)=2.5(2)M1=m·R=2.5x(500+200)=1750拓展资料:一、定义:1.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2.货币乘数:即货币供给与经济总收入(通常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二、影响:1.存款乘数:在现实社会中,因为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与社会大众持有若干通货作为交易的媒介,所以会造成存款乘数小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2.货币乘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三。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货币乘数(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确定假定活期存款为D,流通中的现金为C,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1为: M1 = D + C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流量概念,是否正确?

【错误】货币供应量是指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货币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是一个存量概念。

货币供应量是什么决定的

长期中,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且保持不变。

2000年到2020货币供应量情况是怎样的?

从2000年到2020年货币的供应量一直是在逐渐的增加。1、2020年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4.5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0%;流通中货币(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2、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拓展资料:一、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础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二、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或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三、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一方面,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2、另一方面,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是什么?

不要听政治老师扯经济,

m2货币供应量什么意思

M2货币供应量,即广义货币供应量,由M1(狭义货币)和准货币构成。狭义货币由流通银行体系以外的M0(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构成。准货币是一定时期内不会被直接动用的货币,主要包括 定期存款 、居民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M2包含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不能直接变现,所以不能立即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转变为购买力。 由于M2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情况有重要意义,所以很多国家将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转向M2。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划分口径: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人们通常说的货币,主要指M1。在数量关系上M2等于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之和。M2的流动性比M1、M0都要低,可用于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 如果M2过高,而M1过低,则表明此时的市场投资过热,有危机风险;如果M2过低,而M1过高,则表明此时的市场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为什么货币供应量大于实际货币需求量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假如有100个冰棒真实价值100现在有100个货币,他每个值1个单位货币如果发行200货币,那么他每个值2单位货币这不就比原来通胀了

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A、C、D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即广义货币量。

m2货币供应量什么意思

M2货币供应量,即广义货币供应量,由M1(狭义货币)和准货币构成。狭义货币由流通银行体系以外的M0(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构成。准货币是一定时期内不会被直接动用的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M2包含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不能直接变现,所以不能立即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转变为购买力。 由于M2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情况有重要意义,所以很多国家将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转向M2。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划分口径: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人们通常说的货币,主要指M1。在数量关系上M2等于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之和。M2的流动性比M1、M0都要低,可用于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 如果M2过高,而M1过低,则表明此时的市场投资过热,有危机风险;如果M2过低,而M1过高,则表明此时的市场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简介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什么

1、在宏观经济学的含义:2、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对应的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3、货币供应量(MonetaryAggregates)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43236、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4、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什么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给量是广义货币定义下的货币供给量。在我国现阶段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等于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1、在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2、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

货币供应量M0M1M2

每日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流动性】 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 货币的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分别代表了货币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的月少,形成的货不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现实生活中,除现钞外,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都有一定的流动性。$每日金融知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及流动性的大小将货不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现钞(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M0与消费密相关,它的数值高测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活期存款M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广义货币供应量M2】M+居民储蓄+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企业定期存款M2流动性偏弱,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转化成现金,是潜在购买力,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张的压力状况。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现今,我国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银行信贷两个渠道。货币投放增长得越快,M2的增长率也将越大。【通过M0、M1、M2的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M0走高:说明居民手头现金增月,居民变得富裕,消费也就活跃起来,经济趋于上升。Ml走高:说明企业积极生产投资,将更写的资金流动到生产和交易中,经济趋于上升。M2走高:·由于其中含有定期存款,定期存款越月,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就越少,也就导致交易和消费走低,经济测趋于下降。所以并不能简单的判断经济趋势,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分析。当MI增速大于M2时:表示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说明企业将更月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交易中,以获取更的利益,市场交易活跃。这就表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种情况下,很月投资者会把手上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市场上资金供应充足了,就会使商品和劳务市场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当M2增速大于MI时:表示企业定期存款大于活期存款,说明市场上有利可图的机会或收益变少了,企业和居民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获取稳定收益,资金逐渐沉淀下来,经济增长放缓。【如何查看货币供应量数据?】公布时间:每月5日后公布上月查看地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付调查统计司新偏发布法律法规。

当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多印点人民币~~

货币供应年率是什么意思

货币供应年率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现阶段,中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M2的含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公式表示为: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中,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货币供应在什么情况下会增加

货币供应在会增加情况如下。任何社会都会有一部分垄断行业存在。对于垄断行业来说,产品和服务价格会脱离成本而单独存在,这是由它们的垄断地位决定的。1、垄断行业为了追逐垄断利润,往往会抬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如果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成本增长幅度,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就出现了。

货币供应是什么意思?

狭义的货币供应(M1)包括铸币、纸币、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广义的货币供应(M2)包括M1的所有项目,再加上某些灵活性资产或若干准货币(near-monies),如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类似项目。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

什么是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

1、流通中现金(M0),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扩展资料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M1过高M2过低,则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2、M2过高M1过低,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进入实体循环中,都堆积在金融体系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0

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B,C,E解析:流通中的货币不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不包括个人存款。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量的区别是什么?

代表的意义不同:M1反映了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反映了实际和潜在的购买力。如果M1增长更快那么消费和终端市场就会活跃。如果M2的增速更快投资和中间市场就会活跃起来。银行中部和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断货币政策。M2太高而M1太低,说明投资过热,需求不强存在危机风险。M1太高M2太低,说明需求旺盛,投资不足存在涨价风险。2.不同的存款类别:M1包括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这些货币可以直接用作各种交易和支付的交换媒介。M2是指M1加上其他储蓄存款。流动的货币量也称为货币存量。3.在定义上的不同:中国目前的货币水平划分是:可以用支票支付的M0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M1)。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存款=广义货币(m2)。拓展资料货币供应量(Monetary Aggregates) 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我国的三层次货币供应量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设某一时点我国流通中现金为10000 亿元,居民活期储蓄存款20000 亿元,居民定期储蓄存款40000 亿元,农村存款8000 亿元,企业活期存款9000 亿元,企业定期存款7000亿元,机关团体部队存款6000 亿元,其他存款4000 亿元。试计算M1 层次点货币供应量。解:M1=10000+8000+9000+6000=33000(亿元)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货币供应量是指()。

【答案】:D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0=流通中现金。因此,货币供应量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1、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

一国货币供应量超过需求中的货币量时,容易引发什么现象

风扇2150您好:如果某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超过需求中的货币量(通货膨胀)时,容易引发的现象一是最直接的表现在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物价会普遍提高),易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二是这个国家的基准利率会提高,由融资成本提高投资会减少,失业率会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企业可能会裁员。

增加货币供应量对一国经济有何影响

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扩展资料货币乘数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由于基础货币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即在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就可控性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是有效的。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供应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也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它是指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其他宏观金融变数而掌握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然后再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达到其政策目标和各种重任的完整体系。无论哪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社会制度和何种经济管理体制,尽管各国中央银行调控力度和广度有异,但就其调控体系的一般模式而言,有其明显的共性,可用图示。但必须指出,就这个一般模式而言,还不能区分不同类型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特点,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不一定采用相同模式。从大类上划分,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 年以前均采用过计划指标控制这种模式。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都采取过这种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与高度集中型经济模式下以实物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这种体制下,中央银行在全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此各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有根强的依附性。在此情况下运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收到预期效果的。因为指令性计划一旦制定,中央银行就运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地贯彻执行。所以,只要中央银行不突破计划,不增拨信贷资金,不迫加货币发行,那么,全国的货币供应量就不会突破预定的指标。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轨的当今世界,这种直接型调控模式暴露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它不利于充分维护广大基层银行的自主权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发挥信贷、利率杠杆有效调节经济的作用;因为管理办法僵死,时而会造成经济的波动和决策的失误,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等弊病。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经济运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已是历史的必然。间接型调控的特点是:它所依存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相当规模和发育健全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较好地尊重微观金融主体的自主权;较好地起到抑制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 过渡型调控模式一般指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的模式。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有些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因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市场不发达,加上财政、外汇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等,还有必要对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已从传统的直接管理体制过渡到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国家既运用经济手段,也运用计划行政手段。特别在宏观失控的情况下,采用一些直接控制手段会收到较快的成效。但从长远观点看,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央银行采用间接型金融宏观调控模式已是必然趋势。由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在宏观经济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明显。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是一个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为说明问题,它的组成可用以下三个层次剖析:1.调控主体。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我们不妨把中央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供应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也称始初货币)的多少,决定整个调控机制运转的规模。这里,它是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因为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贷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始初货币的存款货币,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始初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应适量的货币,当然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运转的影响作用。2.基本因素。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3.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法定存款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因素共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如图1-7 所示。这里:(1)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缴存中央银行的那部分存款同所吸收存款之比;(2)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不运用于其资产业务的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钠是(1);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2);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3)和(4)。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剖析,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各组成部分合一,图示如下:必须说明,以上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加以考虑,如果将时间变量和利润因素引入,其实际运转过程就更为复杂。

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及分类?

1.货币供应量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对于货币存量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定义较宽些的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一国货币供应总量。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当然,上述所言不足或过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货币供应量极易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源泉。 2.货币供应量分类:美国的货币量层次划: M[1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转让存单+自动转帐服务存单+信贷协会股票+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欧洲美元隔夜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   M3 = M2+大额定期存单(10 万元以上)+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   L = 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日本的货币量层次划:  M1=现金+活期存款   M2 = M1+企业定期存款   M1 + CD = M1+企业可转让存单   M2 + C = M1+定期存款+可转让存单   M3 = 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劳动金库的存款+信托存款中国货币量层次划: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2 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 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货币供应量的m0, m1, m2, m3的意思是什么?

m0 m1 m2 m3的意思具体分别如下:1、流通中现金(M0),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M1过高M2过低,则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2、M2过高M1过低,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进入实体循环中,都堆积在金融体系内。银行简介:银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M0, M1, M2?

M0、M1、M2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可认为禅旦仔是按照货币流动性标准):M0(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贺汪=M1+准货币(居民储蓄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此外,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又设置了M3: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扩展内容:M0:与消费密切相关,其数值高代表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迟裤流动性仅次于M0。M2:同时反映现实购买力、潜在购买力;流动性偏弱,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一般而言,可以通过M1和M2增长率的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若M1过高、M2过低,表

实际货币供应量公式

实际货币供给=MS/P。将名义货币供给 (MS) 与一般物价指数 (P) 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也就是实际货币供给=MS/P。实际货币供应量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也能对股市、物价、房地产市场等社会经济现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与通货膨胀、外汇储备也是息息相关。

增加货币供应量是什么政策

增加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最为直接的表现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对宏观经济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是一种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原因之二:这个积极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在通货紧缩的大环境的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是这个环境,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由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 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步骤?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于市场上的货币及其等价物总量。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M0/M1/M2分析法:该方法根据货币流通性和收藏性分类,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M0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即现钞和即期存款之和;M1包括M0以及活期存款;M2又包括M1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来评估当前经济环境的风险与机遇。货币乘数分析法:货币乘数是指每一单位准备金所能够扩大的货币发行量。货币乘数的大小影响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货币乘数的计算又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如金融机构贷款比率、银行间信用担保交易、国家对外汇等方面的管理等。通过综合考察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分析货币乘数的变动,从而更好地评估货币供应量的动态变化。货币供应量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集相关数据:投资者需要获取官方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以及其他经济指标等信息,如GDP、CPI等。分析货币供应量的级别和构成:根据M0/M1/M2分析法,评估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构成与变化趋势,并结合其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综合考虑货币乘数效应:通过综合考虑乘数因素的变化,尝试预测未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结论与展望:根据以上分析,给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结论,并对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作出合理的预判和展望。需要注明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分析涉及多个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受到很多复杂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综合全面考虑

对货币供应量层次进行划分

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4、我国习惯将M0称为流通中的现金,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各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交易媒介,具有最强的购买力。5、这里的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流动性最强;M2是广义货币,M2和M1的差额是准货币。货币量层次简介:1、货币量层次的划分是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从外延上确定各个层次的货币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或范围。2、货币量层次划分,是为了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3、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货币供应量逐渐取代利率而成为一些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因此,对货币供应量内容的约定则是货币政策执行的前提。4、货币当局要明确到底货币量包括哪些层次,需要控制哪一层次货币以及这一层货币与其他层次货币的界限何在,如果没有明确层次划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很难实现。

货币供应是什么意思啊?

L是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

货币供应量反映什么乌有之乡

根据查询中国财经网得知。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2、反映了流通中的货币总量,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怎样用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中国平时是采取央票。发行的央票多,货币就减少了,也就是减少了货币供应,反之是增加。 比如一般每个星期发行5000亿元央行票据,各大银行等机构就要拿出5000亿元去买央票,要是这个星期发行了6000亿元,货币供应就相应减少了1000亿元,要是只发行了4000亿元央票,就是增加了1000亿元。 也可以通过国债、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调节,原理差不多。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如何降低货币供应量

问题一:怎样用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减少货币供应量那就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1川控制货币发行量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央票、回购等调节货币供应量,紧缩银行信贷 4、信用管制 问题二: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如何导致利率下降的? 首先你要明白央行为什么增加货币供应量?因为社会上流动的钱少?对吧?也就是说需要增加社会上资金的量!那么利率肯定要下来,为什么?因为利率下来了,你存银行的钱,没有利息了,白存!每年还都贬饥对吧?怎么办,投资,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投资,国家就是这个目的!不希望你存钱。明白了吧. 它增加供应,他不能全都他出啊,他的目的是带头,表明态度,带头大哥,明白吧。 反过来你在想想,当社会上钱多了,怎么办?提高存款利率啊!投资有风险啊!存银行也赚钱谁投资啊?!对吧,都把钱放银行了,新闻上你就会提前看到,说央行回笼多少多少资金。 为什么央行说增加、减少货币供应而不直接控制利率,因为经济社会国家不能直接干涉银行的运营。国家只有权控制资金流量,没权干涉利率的大小,但是国家能通过宏观调控来约束银行。明白了吧~ 问题三: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如何导致利率下降的? 首先你要明白央行为什么增加货币供应量?因为社会上流动的钱少?对吧?也就是说需要增加社会上资金的量!那么利率肯定要下来,为什么?因为利率下来了,你存银行的钱,没有利息了,白存!每年还都贬值对吧?怎么办,投资,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投资,国家就是这个目的!不希望你存钱。明白了吧. 它增加供应,他不能全都他出啊,他的目的是带头,表明态度,带头大哥,明白吧。反过来你在想想,当社会上钱多了,怎么办?提高存款利率啊!投资有风险啊!存银行也赚钱谁投资啊?!对吧,都把钱放银行了,新闻上你就会提前看到,说央行回笼多少多少资金。为什么央行说增加、减少货币供应而不直接控制利率,因为经济社会国家不能直接干涉银行的运营。国家只有权控制资金流量,没权干涉利率的大小,但是国家能通过宏观调控来约束银行。明白了吧~ 问题四:减少税收货币供给量会怎么变化 减少税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企业税后利润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就业增加,人们收入增加,,扩张性财政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 问题五:以下哪种货币政策操作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四个 1 法定准备金率就是这几次央行下调的那些很显然释放资金用的银行就可以多发放贷款给市场 2 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需要扣掉的利率,降低再贴现率就是减少这种扣掉的程度而商业银行损失少了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 3 放宽同二 4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像市场投放货币 问题六:为什么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降低 1,货币供给增加,但物价水平和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不变,这会导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增加,短期利率下降,但随着物价水平缓慢上升,消费性支出增加,债券需求减小,长期利率上升。3,货币供给增加,人们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债券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必然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财富在货币和债券的分配出现偏离,增加人们购买债券的需求,降低利率水平。 问题七:为什么央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或提高利率水平? 可以把利率想成价格,货币想成商品,当供大于求时即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时,利率会耽降,当供小于求时,利率就会提高啊。央行提供的货币供给量一定要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比例,过高会造成通胀,过低,会造成通缩。所以说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印的,一定要符合货币流通规律,实施财政政策也要尽量满足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 问题八:货币供给如何降低失业率 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矗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就会促进消费需求,消费增加企业扩大生产,就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企业资金多,可以扩大私人的投资需求,就业岗位也会增加。 问题九:货币供给减少,怎样影响长期的实际利率? 我是一个经济学初学者,以我的理解的话,货币供给减少,按照供需关系来说,货币的“价格”应该会上升(利率是拥有一定的资金所要付出的成本,就可以理解为货币的价格),即利率应该会上升。 但是楼主说的利率下降我也不理解。…… 问题十:货币供给减少会发生什么 货币供给减少,体现货币供求价格的利率会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减缓;货币供给减少,引起人们收入减少,需求减少,物价下跌。

什么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年货币供应量如何计算?

回答对头!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货币供应量增加,实体经济流通的资金就多,企业获得的zhi贷款就多,生产规模就会扩大,宏观经济属于拉动阶段。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扩展资料(1)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2)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经济过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实际上,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发钞票的办法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为扩大货币发行,还可以核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尽快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贷款规模,使资金配置更加优化、有效。(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会上升?

很简单, 商业银行持有的是证券,这个个东西总不能放贷吧,当然是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另外货币供应量减少 不是名义利率上升,是实际利率上升

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应增加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增加总需求。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如下: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其中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银行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现金是指流通中的各种硬币和纸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态。存款则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储蓄和支付服务,是一种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货币形态。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取出并用于支付,而定期存款则需要在一定期限后才能取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通常会导致经济萎缩,因为货币的流通速度减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货币供应量介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也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新增=150*(0.1-0.05)=7.5亿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

M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3:M2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国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存量。货币供应量可以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M1、M2、M3、M4等。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社会最终总需求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中央银行通常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 。扩展资料:M1的结构:M0是我国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的主要媒介手段,对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其余的活期存款部分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与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和工业生产情况都有密切关系。M1是经济周期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对M1的严密监测与调控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在经济学中,货币量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吗?

纸币供应量不是是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两者相等的话,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只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在通货膨胀时,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样的话,就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减少,从而引起了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货币具有流通功能和贮藏功能,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把钱存进银行就可以减少商品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从而把钱变成了贮藏中的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当人们把钱大量放在银行时,就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下跌。当然,存在银行的钱那出来放在商品市场上,才能成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哪些层面的货币供应?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程式MV=PY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扩展资料: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货币发行量是指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总数,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与非流通货币。其中,流通货币也即现金发行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行的现金数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扩展资料发行量是报纸和杂志通过发行渠道发送给读者的报刊份数。其中包括出售和赠送两部分。发行量指标主要有期发数(即报刊每期的发行份数)和年发数(即一年内报刊各期发行数总合)。发行量是衡量报刊社会影响大小的重要参数,对于报刊广告定价、广告量都有重要影响。广告代理业和广告客户一般是根据发行量多寡来决定选用媒体的。供应量是指股票市场上,产品的供应量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某商品的价格提高后,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央行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货币供给,进而保证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市场公平公正建设,公开信息透明披露;融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渠道,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增强利率对金融资产价格传导的有效性。

货币供应量是指( )。

【答案】:D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0=流通中现金。因此,货币供应量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

货币供应量就是国民储蓄(national saving)吗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国民储蓄,是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减去最终消费支出后的差额,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不举借外债的情况下,可用于投资的最大资金量。国民储蓄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在国外的统计文献中,一般把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之和称作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属于货币供应量中的主要部分,仅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不包括现金货币。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国民储蓄的变化等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存量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定义较宽些的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一国货币供应总量。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当然,上述所言不足或过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货币供应量极易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密切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百姓手中货币的币值。

怎样理解货币供应量及其三个层次定义?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4)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3),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它资产。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分类的?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程式MV=PY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扩展资料: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货币供应量是指?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货币供应量包括什么

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其中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银行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现金是指流通中的各种硬币和纸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态。存款则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储蓄和支付服务,是一种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货币形态。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取出并用于支付,而定期存款则需要在一定期限后才能取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通常会导致经济萎缩,因为货币的流通速度减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货币供应量介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也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货币供应量是指

货币供应量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货币供给量决定什么1、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决定着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它的投放形式有直接发行通货、作为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实行货币政策三种。基础货币根据货币当局的政策导向通过货币乘数作用来增加或是减少,完全配合市场经济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货币乘数出现稳定时,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亦然。2、货币乘数:又叫货币扩张系数,货币乘数能够反映出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简单来说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越多,货币供给量就会越多,相反的话也是随货币乘数减少而减少。货币乘数不完全相同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能够引导各大商业银行以及百姓的行为。比如商业银行借贷利率高低,就会影响着百姓存储款的选择等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1)利率决定理论。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问得好!看得出是动脑子的。我来说说,总体上,红线部分是对的,黄线部分表述不是特别准确。央行确实是货币的源头,是货币供给方,通过供给影响市场利率。黄线部分说到央行调整利率,那你知道央行是怎样调整利率的吗?央行调整利率的方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实现的,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利率的。举例,若央行想降息,就用货币到市场上收购短期国债,国债回笼,央行释放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需求在短期内是很难瞬间改变的,而货币供给可以瞬间改变)利率就下降了,一直下降到央行希望达到的程度,或区间,央行停止购买国债,如果没达到,就继续购买国债。这就是央行“降息”的过程。加息的过程与之相反,是发行国债回笼货币。一般人只是说央行降息或加息,其实在背后,央行都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达到加息或降息的目的的。所以大体上说,是货币供给影响了利率水平,央行也是通过货币供给来控制利率的。特殊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当利率已经很低的时候,央行再多释放货币,因为需求已经远远小于供给了,所以利率下降不明显,甚至根本不下降,这个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就近乎实效了。所以当市场利率非常低的时候,想再降息,货币政策就不大好使了。但这种情况,明显不属于题目讨论的范围。以上供参考。扩展资料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具有时滞性,不能及时反映经济情况,而且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反映不是凯恩斯认为的负相关,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下降,但在长期内,随着投资增加、需求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货币利率又会上升。【货币学派的简介】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流通于市场的各种货币之和。我国现行货币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1、MO=流通中现金它是居民和企业手中的现钞,流通性和购买力最强2、M1=MO+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变现,所以流动性和购买力等同于现钞。3、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不能直接变现,但经过一定时间也能够转变为购买力。如何解读M0, M1,M2 ?1. MO与消费关系密切,MO越高,说明大家手头的钱越多。比如:在春节前,因为大家需要现金包红包,MO极大可能会增加。2.M1反映老百姓和企业的资金定百见怕。在止层面上,M1增长,说明企业资金流转快速,高速运行,需要大量的活期资金。在百姓层面上,M1数值升高说明资金存入活期存款,代表了购买力的提升3. M1-M2剪刀差即两者增速差,仅哄宏观空疥运行情况以及市场对未来的预期。M1-M2增速为正,表明活期存款较多,企业运顺畅,投资意愿强,经济预期趋于乐观。M1-M2增速为负,表明大家把资金定存了,不愿将钱拿来投资或消费,经济活力减弱。

货币供应量的分类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MO(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M1(狭义货币):M-O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M2(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M0 =现金。M1 =MO+活期存款。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带来利率的下降,但是弗里德曼认为流动性效应并不能反映全部事实,货币供给增加无法保证“其他所有条件不变”的假定,它对经济所产生的其他效应会导致利率上升。如果这些效应足够大,那么就可能出现来利率随货币供给增加而上升的结果。其他几个效应就是收入效应、价格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这是米什金教材里特有的知识点。

货币供应量是什么?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2013年3月10日央行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月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

1、所指的概念不同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供应量: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2、性质不同基础货币: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反映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指标3、扩大的途径不同基础货币: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形成过程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 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3)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二是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在这三个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 二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 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什么是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我国从1994年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并按照货币层次进行货币量统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如下: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1)利率决定理论。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问得好!看得出是动脑子的。我来说说,总体上,红线部分是对的,黄线部分表述不是特别准确。央行确实是货币的源头,是货币供给方,通过供给影响市场利率。黄线部分说到央行调整利率,那你知道央行是怎样调整利率的吗?央行调整利率的方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实现的,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利率的。举例,若央行想降息,就用货币到市场上收购短期国债,国债回笼,央行释放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需求在短期内是很难瞬间改变的,而货币供给可以瞬间改变)利率就下降了,一直下降到央行希望达到的程度,或区间,央行停止购买国债,如果没达到,就继续购买国债。这就是央行“降息”的过程。加息的过程与之相反,是发行国债回笼货币。一般人只是说央行降息或加息,其实在背后,央行都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达到加息或降息的目的的。所以大体上说,是货币供给影响了利率水平,央行也是通过货币供给来控制利率的。特殊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当利率已经很低的时候,央行再多释放货币,因为需求已经远远小于供给了,所以利率下降不明显,甚至根本不下降,这个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就近乎实效了。所以当市场利率非常低的时候,想再降息,货币政策就不大好使了。但这种情况,明显不属于题目讨论的范围。以上供参考。扩展资料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具有时滞性,不能及时反映经济情况,而且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反映不是凯恩斯认为的负相关,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下降,但在长期内,随着投资增加、需求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货币利率又会上升。【货币学派的简介】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什么是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我国从1994年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并按照货币层次进行货币量统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如下: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供应是什么

货币供应,是一个国家在流通过程中的货币总额,即货币存量的概念,也指除了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供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货币供应的构成,包括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其中,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货币供给还包括现金流动资产,由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以及短期政府债券等构成。

中国 2 月份货币供应量 M2 同比增加 9.2% ,意味着什么?

从结构看,2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2%,同比高0.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4%,同比低0.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3%,同比低0.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6%,同比持平;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8%,同比高0.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高0.1个百分点。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