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法及其防范

一、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法 1、集体作弊,骗取资金。主要是钻政策和改革的空子,集体编造虚假凭证和报表,套取国家和财政资金的行为。如各类贷款贴息,一般情况上级部门只要求申报单位提供银行贷款的复印件,这就使单位有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有的单位突击编造虚假单位,虚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个别单位甚至连续作假,以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 2、编假造假,牟取私利。单位或个人往往利用发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松懈之机,自制或套开假发票、假收据,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其中,大头小尾、鸳鸯发票、阴阳发票是常见的问题。在现金交易中,同一发票分别套开,发票联金额大于存根联和抵扣联,使供方可以虚增销售收益,使买方增加成本费用,多抵扣增值税。还有的主动多付款项给下属单位或业务往来单位,双方达成默契,随后在该单位提取现金,报销消费品和旅游费用等。1999年,我们在审计某单位与外地经济业务时,就发现一张阴阳发票,对方单位收款10000元,而某单位记录货币资金支出为20000元,多列支10000元,用作单位小金库资金。还有的单位或个人用作废发票、过期发票或者购买发票报销。 3、假借投资,变相消费。个别单位为了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将国家财政资金以种种借口转移到本单位下属的经济实体或公司,作为长期投资项目,而该项投资又长期不见收益入账。投资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资金,以便将本单位或个人的不当支出如各项补贴、超支的出国费用等在下属实体中列支,以逃避检查。 4、虚报冒领,骗吃空额。舞弊者利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工资表中虚列员工名额,从中大饱私囊。还有的以物资采购名义,将钱转到商业企业,再以购货券的形式,用于变相消费或拉关系。有的搞假采购,真付款,或者假招标真付款,将资金转回小金库或中饱私囊。2000年,我们曾查处某单位编造10余人工资表,实际是发放非法集资利息,涉案金额3万元。 5、巧立名目,逃避税费。主要表现在多计多列、多提多摊成本费用,虚减利润,或以红兰虚调收益少缴所得税、流转税;在不断调账、冲账、转账和偷换会计科目性质、篡改业务内容中作弊;或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损益,或以不该列入的费用,调节损益;为达到发行债券、股票、审批立项、申请贷款等目的,任意篡改数据,虚列虚报收入、盈利和资产;还有的设立多套会计账簿、编制多种报表,以应付各种检查、申请贷款、逃避纳税。 6、变换方法,隐匿收入。主要是通过变换计价方法和计价数额以及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办法等调节盈利。将销售商品虚报为亏损,或贪污私分,或设小金库。多发售商品,少开发票,隐瞒和转移收入。在事业单位,主要是采取收费不入账、私设会计账薄、公款私存等方法,隐匿收入。2003年,我们曾查处某事业单位,将收取的学费以个人名义存到银行储蓄所的违纪问题,存款额100余万元,存折20余个,资金账外循环半年之久。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常见资产外流,账外经营,借款注册,虚拟资本,伪造证件,骗取贷款,年末虚开,年初虚冲等多种会计舞弊行为,也值得引起注意。 二、会计舞弊事项的防范 1、克服畏难情绪,要一身正气,敢于打假查假。只要认真细致,熟悉作弊的手法和“诀窍”,出于公心,无论作弊者怎样诡秘、狡诈,总有蛛丝马迹可寻,总有异常现象显现,只要抓住关键线索,顺藤摸瓜,就不难发现和证实问题。 2、精通会计业务,熟悉财税法规,做到与时俱进。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甄别作弊的技术方法,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会计舞弊鉴别工作效率。同时,要严守独立审计原则,不可轻信被审单位的保证和解释,不为各种利益集团所左右。 3、不断总结会计舞弊鉴别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关注新出现的会计舞弊手法,掌握对各种错弊形态的审查和识别的要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领悟和归纳出自己的鉴别方法和要领,力争迅速地发现和揭穿会计舞弊。要用怀疑的眼光审视风险易发点、运用科学的分析审查鉴别错弊,有时候还要利用和发挥专家的特殊作用。 4、在制定审计对策时要辩证地看问题,在头脑中多打几个问号。风险基础审计虽是特别关注了风险,有助于风险的规避,但如果忽视了对盲点、盲区和难点的审查,风险仍然存在。符合性测试只是评价审计风险程度,制定审计计划的一种必要程序。符合性测试通过,未必就可以高枕,往往是制度健全,内控严密的背后更可能隐藏着很深的舞弊。实施审计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找到掩盖舞弊的真相。 5、在审计时牢牢抓住“私欲”是产生会计舞弊的根源这个要害,做到内部审查与外部调查的结合,会计账、证、表及实物资产审查与逻辑推理分析相结合,彻底审查假证、假账和假表,查明资产不实,负债不实,经营成果及所有者权益不实的原因和数额。对于账户和记账凭证摘要模糊的必审;会计账户中的异常现象必审;收据和发票存根必审;工资及资金、生活福利发放原始凭证必审;银行存款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必审;会计账户、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必审;多头开户的情况必审;红字冲销、频繁调账、年初年末调账、转账必审。 6、加强对会计舞弊的理论研究,从而有效指导防范会计舞弊行为。要认真借鉴各国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及其识别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研究适合中国特色的会计舞弊理论体系。 7、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治理会计舞弊。首先,在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新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无法将法律责任量化或给予具体解释,必须制定具体细则,加大其法律责任与执法力度;其次,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领导、会计及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最后,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加大对会计舞弊的打击力度。 8、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会计信息的诚信度。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对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会计舞弊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性

会计舞弊 就是考试中抄袭。或替考。 危害就是发现了没收卷子,没事来年还可以报考

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区别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舞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侵吞资产;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侵吞资产是指组织内的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  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而造成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舞弊,即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事实上管理层舞弊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察觉和防范的会计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的通常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主要包括: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等。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舞弊有多种方式。  根据我的理解来说一下,我是学金融的。  财务舞弊和会计舞弊首先有目的的异同。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在财务上做手脚。  不同点是,财务舞弊是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而会计舞弊则可能是利用虚假的会计报告误导他人,包括投资者以达到隐瞒或夸大实际财务情况的目的。  或者用一句通俗但不一定准确的话来说,财务舞弊是财务操作和会计报告的舞弊,会计舞弊是会计报告的舞弊。

会计造假与会计舞弊的异同点

一、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会计造假的类型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会计造假的形式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1.资产虚增(1)费用资产化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2)存货不实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2.负债不实(1)应付款项高估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际需付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付款项高估。(2)预提费用不实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实。3.虚报盈亏(1)多计收入、少计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有的企业则采取虚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有些企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少提折旧,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4)随意调整报表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二、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计舞弊的概念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会计舞弊的途径收入舞弊途径﹙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3﹚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费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2﹚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非经营性损益操纵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制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1﹚债务重组。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及配股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规定,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差额不计入损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司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着一定的会计弹性,这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3﹚借款费用。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这样,一些企业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4﹚无形资产。虽然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明确划分这两个阶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此外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这也给一些公司利用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或摊销年限来操纵利润提供了途径。﹙5﹚政府补助。新准则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在这里,“已发生”和“将发生”是两个不同的时态,却关系到补助的确认金额及当期利润实现程度。当前的环境之下,是否如实确认,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诚信程度。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人为调节补助操纵当期利润。﹙6﹚固定资产。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7﹚资产减值。新准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允许转回减值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存货,其他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资产的减值准备仍可转回。因此,新准则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且,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公司可能为避免当年亏损,不按规定提足减值准备,留待以后年度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8﹚公允价值。新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将“公允价值”引入中国会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很多处理上需要人为判断,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调节操纵利润。

会计舞弊与财务舞弊的区别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舞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侵吞资产;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侵吞资产是指组织内的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  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而造成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舞弊,即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事实上管理层舞弊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察觉和防范的会计舞弊行为。  会计舞弊的通常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主要包括: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等。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舞弊有多种方式。  根据我的理解来说一下,我是学金融的。  财务舞弊和会计舞弊首先有目的的异同。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在财务上做手脚。  不同点是,财务舞弊是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而会计舞弊则可能是利用虚假的会计报告误导他人,包括投资者以达到隐瞒或夸大实际财务情况的目的。  或者用一句通俗但不一定准确的话来说,财务舞弊是财务操作和会计报告的舞弊,会计舞弊是会计报告的舞弊。

急求:存货的内部控制(有关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的会计舞弊案例)!

1、内部关于进销存所有的单据,必须使用打印,要求相关人员签字(为何这样要求,因为可以避免相关人员手动写改数据,给公司带来损失)例如:生产部生产线上开出的领料单申领500千克A材料,而到了仓库领材料,也是发了500千克的材料,但是仓库的仓管员,可以手动改成1500或2500,多出材料,仓库人员经过与供应商勾结,以不良品退货方式带出去卖了)2、如果是生产企业,那么建议使用ERP系统,要从源头抓起,客户下了订单,就要根据BOM表与材料的库存情况来采购,通用性的材料或用量多的材料,才允许备安全库存。如果不这样执行,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资金情况。(很多老板说,我的财务报表明明显示有盈利呀,怎么就没见到钱呢?呵呵 ,你就可以让老板去看一下仓库了,告诉他,你的钱都在这里呢)3、财务人员,对于每月的库存盘点,每月的财务报表一定要有库龄分析表,针对有保质期的材料,或者账龄效长的材料或成品,要提出方案,找到解决方法,要及时处理。

会计造假与会计舞弊有什么异同

一、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会计造假的类型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会计造假的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会计造假的形式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1.资产虚增(1)费用资产化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2)存货不实有些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或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不做账务处理,或存货的现实价格(或可变现价格)已明显低于账面历史成本价值却仍按历史成本挂在存货账上,存货价值不实,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2.负债不实(1)应付款项高估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际需付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付款项高估。(2)预提费用不实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用,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实。3.虚报盈亏(1)多计收入、少计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有些企业虚构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一些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有的企业则采取虚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有些企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少提折旧,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4)随意调整报表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二、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计舞弊的概念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会计舞弊的途径收入舞弊途径﹙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3﹚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费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2﹚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非经营性损益操纵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制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1﹚债务重组。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及配股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规定,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差额不计入损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司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着一定的会计弹性,这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3﹚借款费用。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这样,一些企业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4﹚无形资产。虽然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明确划分这两个阶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此外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这也给一些公司利用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或摊销年限来操纵利润提供了途径。﹙5﹚政府补助。新准则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在这里,“已发生”和“将发生”是两个不同的时态,却关系到补助的确认金额及当期利润实现程度。当前的环境之下,是否如实确认,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诚信程度。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人为调节补助操纵当期利润。﹙6﹚固定资产。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7﹚资产减值。新准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允许转回减值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存货,其他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资产的减值准备仍可转回。因此,新准则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且,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公司可能为避免当年亏损,不按规定提足减值准备,留待以后年度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8﹚公允价值。新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将“公允价值”引入中国会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很多处理上需要人为判断,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调节操纵利润。

论文《会计舞弊行为及预防》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会计舞弊行为及预防》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 秦江萍,段兴民; 会计舞弊及相关概念辨析[J]; 财会月刊; 2005年13期; 56-582 王力凡; 会计舞弊原因的理性思考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2期; 88-89 3 刘金娥,宋晔; 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 [J];内蒙古统计; 2003年05期; 96-98 4 林华; 会计舞弊的特征、解释及治理对策 [J];齐鲁珠坛; 2004年01期; 22-23 5 魏静峰; 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 [J];理论界; 2004年01期; 86-87 6 席渊博;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及其监督方法 [J];陕西水利; 2005年01期; 27-28 7 綦好东; 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 [J];会计研究; 2002年08期; 22-27 8 谢涤宇,陈文毓; 刍议会计舞弊及其综合治理 [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36-39 9 陆毅; 会计舞弊的责任主体分析 [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4年03期; 56-58 10 张娟; 也谈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 [J];江苏商论; 2003年08期; 127-128

为应对会计舞弊,注册会计师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审计质量?非常感谢

建议你去bbs.chinaacc咨询下吧!

企业会计舞弊主要的审计方法有哪些

企业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  掌握以上的企业会计舞弊常见形式,对于审计人员及时把握审计重点,发现被审计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计舞弊由于具体形式不同,审计方法也不同。  1.从内控测评入手。由于会计舞弊大多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会计舞弊审计应从企业的内控测评入手,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银行账户为线索,顺藤摸瓜。按照国家金融制度规定,企业大额现金结算必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每日多余现金必须存入银行。因此,银行账户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心和出入口,集中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银行账户为中心,同时延伸审查到其他账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发现多头开户、侵吞公款等重要问题。  3.以会计凭证为主要审计对象。由于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普遍提高,像账表、账账、账实不符的问题已很少出现。审计人员如果只审计会计报表、总账和明细账是很难发现问题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都是以凭证审计为主,重点检查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凭证本身是否合法。  4.克服就账审账的局限性。不难看出,被审计企业的有些舞弊形式通过查账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审计人员还必须了解企业账外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的性质,如关联交易大多发生在外资企业。二是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如有些企业在股东考核业绩时,一般是多计收入、少计支出,扩大利润;在申报税款时,又往往少计收入、多计支出,少报利润。三是企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品质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现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审计力量,抓住产生问题的苗头和趋向,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会计舞弊的防范方法有哪些

  会计舞弊的防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严格执法,加大赏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相关主管部门先后拟定并发布了 数十项相关的律例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政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律例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 善,可是只要认真执行,就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蓄意 造假的现象。   如今,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律例和制度的情形很差,存在知法犯 法、阳奉阴违的现象。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会计舞弊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 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 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 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 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 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 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   三、 加强会计监督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 假现象的有效防范,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 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 督。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 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 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四、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 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 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 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 计基础工作。

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一)利益驱动这是会计舞弊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如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为了赢利一样,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有的为了目标责任,有的为了虚夸政绩,有的为了偷逃税款等等,便动用权力,指使会计人员按领导意图,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有的企业为了符合上市条件,不惜动用全公司的财会人员,把几年来的会计账目重新“做”一遍,并打通评估公司、审计部门等几个关口,进行所谓的“包装”,制造虚假繁荣,以套取社会资金。(二)个人素质不高在会计实务中,许多地方经常需要凭籍会计人员的经验、素质来对会计事项进行判断计量记录等处理,如对支出属性划分,递延资产的确认和摊销,收入的确认等,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会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加之我国目前会计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约束机制乏力使得会计人员在保证会计质量方向的权数加大。另外,有些经营管理者、行政负责人为了隐藏、转移部分收入作为个人或小集体所有,或为粉饰自己本来较差的经营业绩、政绩,甚至掩盖经营管理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通过自己的“权威”、“权力”,授意、甚至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会计作假。会计人员也由于各种原因,执行领导指示,听从领导的意图,不坚持原则,主动或被动地会计造假。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其独立性可以说是影响会计舞弊的决定性因素。(三)社会监督不健全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中有约束机制两种:一种是内部监督,二是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一般指内部控制,这里主要谈外部约束机制,国际上通行的社会监督是通过处于中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来完成,因此,注册会计师被称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且公允”,关键在该机制是否健全,社会赋予的权力范围是否合理,成员是否具有应有的素质等等,而这些问题在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刚起步中有待进一步解决,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舞弊有什么后果?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一般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行为的欺诈性,区别于会计错误;行为的违法、违规性,区别于盈余管理;行为的隐蔽性,行为人以种种伎俩掩盖其舞弊行为,使局外人难以发现;行为的危害性,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终给他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会计舞弊的危害性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而会计舞弊会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它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果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2、损害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融资给企业。因此,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3、损害社会风气和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会计舞弊,有关当事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有款项和公有物品,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单位账簿中已作记录的财产或应作记录但未作记录的财产转作账外处理,以及将本单位财产以捐赠、低价转让、无偿租用等方式转出以获得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将会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会计舞弊是什么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失真,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意失真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例如:出纳人员以篡改凭证的方式贪污现金,通过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登记的方式挪用企业存款等属于个人舞弊;而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串通作弊,侵吞企业财物,企业领导授意有关财会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则属于团伙舞弊。故意失真一般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企业财产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等经济后果,而且它一般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伴生。研究故意失真,必须弄清谁是故意失真的实施者,即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造假主体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

内部会计舞弊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会计舞弊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会计舞弊概括讲就是使会计报表不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即会计报表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主要有:1)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畜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具体方面不胜枚举。2、会计舞弊常见的方式有哪些?具体是在哪些科目上面进行舞弊?答:很多方面:虚增、减资产,虚增、减负债,多计、少计收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等,任何一个科目都可能进行舞弊。3、会计舞弊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会计报表不客观,对报表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如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债权银行将款放给财务状况极差的公司,供应商将货物赊销给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对于会计舞弊,我们应当采取怎么样的防范措施? 答:要求公司加强内控,审计过程中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各行政部门加强处罚力度对于我们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来说,应保持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态度,揭示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会计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如果未能将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揭露出来,可能应负审计责任,关键要看未能查出的原因是不是源自于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过错。即要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来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若证实报表错误或舞弊存在,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做适当处理,并考虑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应征求律师的意见或取消业务约定,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或适当披露已发现的重大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应视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以此来避免承担审计责任。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题目的目的和意义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2、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  3、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的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的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这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  三、会计舞弊的防范  1、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行业迫切要求各单位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畅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如会计管理部门可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4、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2000.5。  [2]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6.2。

会计舞弊的危害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一般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行为的欺诈性,区别于会计错误;行为的违法、违规性,区别于盈余管理;行为的隐蔽性,行为人以种种伎俩掩盖其舞弊行为,使局外人难以发现;行为的危害性,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终给他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会计舞弊的危害性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而会计舞弊会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它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果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损害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融资给企业。因此,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3、损害社会风气和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会计舞弊,有关当事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有款项和公有物品,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单位账簿中已作记录的财产或应作记录但未作记录的财产转作账外处理,以及将本单位财产以捐赠、低价转让、无偿租用等方式转出以获得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将会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会计舞弊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产权分离导致了管理者和股东财务目标的不一致,从而会出现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对称的状态。股东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而管理者作为理性经济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管理者和股东目标的背离就导致了管理层会选择性地公布对自己有利的财务信息,这就为舞弊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动机。(二)产权制度不明确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产权制度模糊、不清晰是普遍现象,从而导致了管理责任虚置、管理效率低下,这为会计舞弊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外在环境。(三)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起到监督管理层的作用,从而减少舞弊产生的机会,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虽然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四)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利润,或者为了粉饰自己不好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会计舞弊达到自己的目的。(五)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虽然我国很早就制定了《企业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中进行了执行,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起到合理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执法不依以及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出现。另外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是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舞弊是什么意思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失真,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意失真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例如:出纳人员以篡改凭证的方式贪污现金,通过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登记的方式挪用企业存款等属于个人舞弊;而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串通作弊,侵吞企业财物,企业领导授意有关财会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则属于团伙舞弊。故意失真一般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企业财产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等经济后果,而且它一般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伴生。研究故意失真,必须弄清谁是故意失真的实施者,即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造假主体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