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出自哪一本书

《苏轼文集》《记黄鲁直语》:“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鲁直:黄坚)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出自哪一本书

《苏轼文集》

《咏雪诗》黄庭坚的背景

连空春雪明如洗 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 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 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尽情寒至骨 不妨桃李用年华[赏析]“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即用虚字行气 ,八字相迭,可谓匠心独运。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黄庭坚《咏雪》

你用的是什么搜索引擎这么快?

黄庭坚《咏雪》

你用的是什么搜索引擎这么快?

下列哪些作品是黄庭坚所作?

下列哪些作品是黄庭坚所作? A.《婴香药房贴》B.《花气熏人贴》C.《黄州寒食诗卷跋》D.《经伏波神祠字诗词卷》正确答案:ABCD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还是黄庭坚的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学过黄庭坚行书的弊端

黄庭坚的书法也存在某些缺点,如有些笔画过瘦过长,像苏东坡讥之为“树梢挂 蛇”那样,的确显得难看。然而,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说,黄书有他的长处也有短处。

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说了哪五个字就被打击流放?

他说的是“来力敕正整”,是因为这句话被当时的丞相记恨上了,所以才会被流放。

黄庭坚教你学书法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论辑要——学书 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字自不案古体惟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 ---《论写字法》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兰亭》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宽绰而有馀,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 论》、《兰亭禊事诗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磨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沼。 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书赠福州陈继月》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问,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跋与张载熙书卷后》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令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乃其可慨然者。---《论书》黄庭坚书《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晚年杰作,沉着痛快,笔笔自空中来,飞动昂扬。结字险绝,富有韵致,又以长笔大画纵横突破,可谓雄逸。

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故事

  “小孩跌倒时,若左右一瞥,没有大人在身边,竟便不哭,干脆自己爬起来算了。——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就更疼。没有人,你欠矜贵,但坚强争气。”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古代励志故事 了解了解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的故事吧!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摆着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是昨天梦中见的婆婆。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在她二十六岁前还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走上了参禅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隐约的记忆,一些反复的梦境,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

伟大的书法家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黄庭坚是北宋的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哪幅书法里有白蟾二字

没有书法作品有白蟾二字。根据查询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得知,黄庭坚的作品里有“白”字和“蟾”字,但没有“白蟾”两字。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以诗词作为题材,广为传世。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黄庭坚的正书盈尺大字《明瓒诗后题卷》,更明显地启示了后人掌握羊毫笔,发挥兔毫劲健作用的门法。小楷《李公麟五马图题字》,点画结字,可展至寻丈不失。真达到了“小字如大字”的高度艺术造就。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图片1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图片2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   黄庭坚优秀书法作品图片4   黄庭坚人物简介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集》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书法中用墨的技巧   用墨技巧的最高表现。是呈现在书法及国画作品中的墨的味趣及微妙奇幻的色彩变化。近代画坛上,黄宾虹是精于墨法的大师,其点画浑厚华滋,韵味独佳。黄宾虹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书筏》也说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黄宾虹是善用渴笔的圣手,渴笔关健在于渴而能润,把渴与润这一对矛盾统一于笔下,才能产生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李可染先生说:笔内含水分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分挤出来,这样运笔则润。一语遭破了渴而能润的奥秘,这恰是古人惜墨如金之说。古人云:笔墨之道,有笔则有墨,无笔则无墨。笔者认为,五笔则无墨是对的,但有笔却不一定有墨,有墨一道,别有学问。   作品中墨的效果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缓急以及纸质的软硬粗细是密切相关的。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新墨、清水,则有明净清新之趣,用宿墨、浑水,则多沉郁苍浑之气。古人对墨性更多要求,清张庚《浦山论画》《论墨》一则指出:墨不论浓淡干溼,要不带半点菸火食气,斯为极致。麓台说:董思翁之笔,犹人所能,其用墨之鲜彩,一片清光。自然动人,仙矣。然人知董思翁用墨之妙,可知思翁墨色之清逸精妙。全赖其纸。宣无是纸。必无是墨也。思翁之作墨色多呈清淡,实则用的是浓墨,其故在纸.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亦如此.书法创作,纸的择用也是学问。纸不发于墨,神气不能萌发。杨钧《草堂之灵说玉》云;须知古玉可玩,专以色奇。色之能奇,又在多浸。质愈朽,浸愈多,愈见斑驳。今人多以玉质佳者为上品,此不通之论。是知,其纸质地坚实细腻者固佳,易得清劲之笔。而孰不知质地松朽者尤佳,其理通于玉矣。质愈朽,浸愈多,愈见斑驳,其迹愈见墨妙、色奇。

《黄庭坚论书法》(黄庭坚)文言文翻译

作者或出处:黄庭坚 古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观世间无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黄庭坚的行书受南朝什么名碑的影响最大?

黄庭坚 书法作品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宋黄庭坚一书法中说:“所送纸太高,可书大字。若欲小行书,须得矮纸乃佳。”请问古人如何区分高纸矮纸?

应该是生熟之分吧

黄庭坚经典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的楷书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现如今,黄庭坚的楷书作品得到人们大量的临摹与学习,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下面是我整理的黄庭坚经典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   黄庭坚好看的楷书字体图片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优秀的楷书作品欣赏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黄庭坚的艺术造诣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集》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现为宜宾市江北公园,曰“流杯池”。受当地人喜爱。

黄庭坚在书法上是兼行书和什么

兼行书和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黄庭坚很大影响。

孙和黄庭坚谁的书法更好?

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唐朝担任过一些职务。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对优雅和古老有了广泛的认识。他精通楷书和行书,但最擅长草书。这些都是跟王羲之等人学的。经过刻苦练习,他的书法风格非常硬朗有力,还创造了《书谱序》。孙照片介绍孙时,他生于646年,卒于691年。他的话是李希。此外,孙的介绍也介绍了他的清廉和高尚。在唐朝,他是个小官吏。因为太过刚正不阿,被人中伤,丢了官职。之后,他辞职回到家乡,在那里,尽管身体不适,他仍然专心学习书法,并希望创作书法。然而还没结束,他就因为贫穷,在洛阳的一个客栈里突然去世了。由于书法出众,他在当时也受到一些人的尊敬。孙庭坚和孙庭坚哪个更好?孙出生于公元646年,著名书法家。他的家乡是浙江省富阳市。他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一生为官。孙擅长楷书和行书,但他最著名的是草书。他的书法大部分是学自王羲之和王献之。那么,孙的书法好还是黄庭坚的书法好呢?黄庭坚书法作品《许多宝塔》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他的名字叫鲁直。甚至有人称他为道观谷。晚年被称为伏翁。他家住在江西。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那么,从这两位优秀书法家的比较来看,孙的书法好还是黄庭坚的书法好呢?其实他们的书法应该是对等的。从时间上看,他们出生的时期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同。况且从他们书法的特点来看,各有优劣。但真要比较的话,孙在书法上不如黄庭坚有名,但孙所处的朝代也很有代表性。唐朝有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所以像孙这样的人能在这些书法家中脱颖而出,说明他还是很厉害的。黄庭坚,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在宋代非常有名。他与杜甫、陈并称“三祖”。他甚至与杜甫齐名,被称为“苏黄”。所以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孙和黄庭坚的书法都很好。谁比谁强并不重要,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孙的成就孙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虽然出身普通家庭,但他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书法家。结果,他在法庭上赢得了一个职位。但他得罪了人,因为他太干净太高尚,被一些人诟病。于是,他辞职回到家乡继续学习书法。作为第一代书法家,孙的成就也很突出。孙的成就是什么?太阳的一部分孙是一个从古到今无所不知的人。他还参与了楷书和行书。最杰出最擅长草书。他传世的书有《朴树》,《千字文》,都是草书。在这些著作中,孙成就最大的是《》。墨迹写出来不久,就被人诟病。有人说他的书法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千言万语属于一种类型,每个词都有一个外观。这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这个说法在后世被推翻了。作为孙最大的功绩,他在后世得到了很多的赞誉。到了宋代,据说他的书法是承袭二王的。他的书法非常硬朗有力。虽然感觉不到儒雅,但他的书法和别人的作品相比,是很奔放的。虽然有些人对书法要求很高,但对他的草书非常欣赏,所以这部作品被誉为孙最大的成就。孙是哪个朝代的?孙,公元646年生于浙江富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一生都在朝廷任职。孙在书法和行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成就最大的是草书。他的书法大部分是从中国古代书法家那里借来的,比如王羲之和王献之。那么,孙来自哪个朝代呢?孙书法至于孙生于哪个朝代,其实不难发现,孙生于唐朝。再加上唐代是我国古代书法最盛行的时期,所以像孙这样勤奋的人在唐代众多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是很正常的。但是,孙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孙出生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非常喜欢学习,尤其是写字,所以他认真刻苦地学习书法。他学了20多年书法,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他还自学,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孙终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于是,孙四十多岁就成了小官吏。最后,孙自高自大,不适应官场的黑暗,失去了官职。孙辞官回国后,潜心书法。然而,由于他身体不好,那时他很虚弱。所以,他还没写完稿子就突然去世了。许多人对孙的突然去世仍然耿耿于怀,但作为唐代书法家,孙对书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怎么去辨别黄庭坚书法的好坏

黄庭坚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楷书,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卓越的代表。  黄庭坚是崛起在北宋文坛的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承先启后,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北宋及以后的数百年间,许多书法家、评沦家都.盛赞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给予黄书以极高的评价。《宋史·黄庭坚传》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云:“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代诗人陈师道在《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四首》之一中赞道:“龙蛇起伏世无前,江汉渊回语更妍。好事无须一赏足,藏家不必万人传。”岳珂(岳飞之孙)在《山谷范滂传》中写道:“山谷在宜州,尝大书《后汉书·范滂传》,字径数寸,笔势飘动。”董史《豫章先生传》云:“公楷法妍媚,自成一家。游荆州,得古本《兰亭》,爱玩之,不去手,因悟古人用笔意,作小楷日进。曰:‘他日当有知我者。"草书尤奇伟。公殁后,人争购之,一纸千金。”从上述评论中可以看出,黄庭坚于草书、行书、楷书和大字、小字无一不精,可谓书法艺术上的多面手。  黄庭坚的书法,一般来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以前,这一阶段主要是继承传统,师法各家,他学过王羲之、禇遂良、颜真卿、李北海、杨凝式、周越等人的书法。他对这一阶段的书法很不满意,认为“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黄庭坚不喜欢自己元祐间书,这是他的谦逊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其实在元祐间和元祐前他已卓然成家,在书法艺术上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如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在泰和时所书的《戒石铭》和《文赋》中,我们即可窥见一斑。宋代著名文学家周必大在《跋山谷书<文赋>》中曾说:“今观此卷书法娟秀,不减晋、宋诸贤。自足名世。”周必太还在《跋山谷发愿文》中说:“此书藏河阳李彦将家,豪劲端重,所谓入颜杨鸿雁行者。”黄庭坚书《发愿文》系元丰七年,当时他四十岁,自然这也属于他元祜前的作品。  他不仅师法古人,从古碑古帖中,吸取前人的精华,尤能融合己意,力求突破,终能创造自己特有的风格,自成一家。他自述学书经过:「余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黄庭坚书艺,博采众长,他的行、楷师法颜平原、褚河南,上溯锺、王,更得力于《瘗鹤铭》、《石门铭》,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向同时代的周越、苏轼学习,并受苏影响颇深。  黄庭坚对待他的书法,自始至终的严肃真挚态度,就如同对待他的诗文,这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学者艺术家形象。从其前期的寻觅到晚年的求索,无论是简牍、文稿还是诗文长卷,都贯串着这「严肃真挚」四字。黄庭坚不仅时时刻刻道法古人,同时又实实在在地锤炼着自己。从墓志草稿墨迹看,我们轻易就能识别黄书的风格:精沉猖拔的笔力,左放右敛的体势,和贯如顶针的行气,无不表现于其书法创作上。而一些个点划的随便与略不经意处,均虚之以神行,禀意超然,不就时俗,恰又证实他「尚意」的书评观,识大体,得西子捧心而颦之妍妙。

《黄庭坚论书法》(黄庭坚)文言文翻译

作者或出处:黄庭坚 古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观世间无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黄庭坚论书法》现代文全文翻译: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 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注释】 [1]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2]草:草书。 [3]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4]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5]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6]蚋(rui):一种吸血的小虫。 [7]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8]木人:木偶人。

黄庭坚的行书特点是什么???????

黄庭坚的书风具有明显的叛逆性格,当我们从创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维度将北宋四家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与蔡襄的最古典相比,黄庭坚的书法则处于最叛逆、最前沿的一端。他的所有书作几乎都能找到这种反叛的性格,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上我们几乎很难再找出几个像这样具有叛逆性格和创新意识的书家。总体而言,黄庭坚的书法在线条上显得锋利、爽劲而又颇具动感与气势,有暴风骤雨、诡异莫测之势。结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跌宕开阖之势,中宫紧缩而呈“放射”之状,字里行间充溢着“抖擞”之气。我们虽然无法准确判断古人评论中的“放射”、“抖擞”是褒是贬?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那便是其作品中充盈的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极其自由、毫无顾忌的创造意识。正由于黄庭坚在点画结体章法上的不安分、不内敛中和,在另一个侧面,正突显着黄庭坚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其书风作为一种创作范型的成功。 遍观黄庭坚的传世墨迹,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大字行书,如诗文草稿和写经作品,字径约为四五厘米,是黄庭坚最为知名的作品类型,也是黄庭坚功力型作品的具体表现,如《松风阁诗帖》、《华严疏》、《寒山子宠居士诗帖》的均是突显山谷老人的力作。第二类是行草书长卷,从传世的几篇著名作品看,其规格一般为高至三四十厘米,较长的有十七八米,为前世所无,后世之罕见,如《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传卷》等。另外一类是黄庭坚的尺牍翰札、文稿和跋语,世人有谓此为黄氏法书最佳者,信然!其中有许多的精彩之作,如《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致齐君尺牍》、《花气帖》和几篇墓志铭文稿。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举进士,碉叶县尉,历官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书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作成以后升为起居舍人。并曾兼为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又改鄂州,后因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即位后,召其为吏部员外郎,他辞而不就,得知太平州,之后又遭谗除名,羁管宣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像许多优秀的大文人一样,他在官场上的命运多不佳,然而其文章书法才华却很高。 黄庭坚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上的地位和其书法在形态学上的意义,尤其是行草书的形态学定位,主要是由其用笔的特点来决定的。他那长枪大戟、纵横奇崛的艺术特点不仅强化了“山谷体”书法的个性风格,而且正依此特点,使其能在书法风格史的序列中获得无人能比的重要地位。从严格意义上讲,对于黄庭坚的贡献,我们更倾向于他的用笔而不是他的字法和章法特点。 黄庭坚学识渊博,诗文书法俱佳,其书法师法颜真卿、怀素、杨凝式。值得说明的是,自张旭、颜真卿复兴中锋用笔的古法以来,宋代书家中有许多都在力图复兴中锋笔法,以改二王的侧锋取妍的笔法。然而,杨凝式师法欧阳询、颜真卿;东坡用笔又多出颜真卿、徐浩、蔡襄的书法,是典型的“王书”风格序列,故均无大的突破,而只有黄庭坚,主张高腕执笔,笔笔中锋,行笔从容有度,所以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美丽。对于用笔,黄庭坚的观点是独特的。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 品味黄庭坚的用笔理论及其用笔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动作特征表现在张与驰、顿与挫的关系处理上。其行笔速度可用“从容”一词来概括,尽管明人王世贞说从容是山谷老人用笔之“病缓”,但我们认为,此之“病缓”实非“病”也,应当是黄庭坚书风特点之一。就像苏东坡其书“石压蛤蟆”之“病”却实成妍势,山谷之病缓亦别有一格,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艺术领域却是正常合理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黄庭坚的“病缓”也非处处皆是,例如其晚年的行草长卷,就是最好的反证。

黄庭坚书法高松赋写于何时

元祐二年冬十月。根据查询个人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黄庭坚的书法《高松赋》是黄庭坚于元祐二年冬十月所写的。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主要成就是书法、文学。

黄庭坚书法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力

黄庭坚在这两方而的贡献,都很突出。“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废除了席地作书习惯所带来的缺点。黄庭坚就针对这个实际,在执笔方法上,正确地提出了“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来补救。随着米芾继之。经过后来书家在共同的实践巾,证明并公认了悬腕作书,是学好书法的必要途径。除此之外,对具体作书方而,他又提供了重要心得。说“古人作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他用笔的心得是,充分掌握各种毛笔的不同性能,极力操纵,因势利导。使“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指出用笔“要知擒纵,要字中有笔。”深得捉笔回腕,法度甚严”、“于左右之体、点画之间,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劲两全”。所以他妙能不择笔。他在被贬谪期间,物质条件很坏,用三钱买鸡毛笔,还是写字。说“鸡毛笔亦堪作字”“盖能书者,有时亦乘兴不择佳笔墨也。”黄庭坚用鸡毛笔写的字,我们虽然无法辨出。但流传着名的《松风阁诗》后有南宋向立跋云.“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笔墨虽不相副……然书法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问。”我们在这件墨迹中,可以看出他高悬肘腕,用提按和笔管向八而起倒,随势操纵的方法。制服了倔强难驯的劣笔,写出了不朽的名迹。黄庭坚在书法艺术上的更大贡献是:预示未来,启发后人使用羊毫笔的门法。在古代,包括黄庭坚时代,作书普遍用兔毫。直至清乾隆时,梁同书等才提倡使用纯羊毫。但兔毫属硬毫,羊毫属软毫,笔性不同。若不掌握羊毫特性及它的使用方法,学古人书,根本无从学入,莫论超越古人。清张廷济在《清仪阁题跋》中,跋《汉曹全碑》下有一则云“(此碑)陈香泉(弈禧)有临本,……。颇得笔意。然以弱毫摹其形,以隽逸则有之。遒劲则未也。”足见羊毫学古人书之难,关键在于比兔毫柔软,手腕提按挥运,笔锋不如硬毫之感触敏捷。而鸡毫笔之软弱,更甚于羊毫。黄庭坚既善用鸡毫,以其法施之于羊毫,则如手有千钧之力,举折枝之劳,无可疑矣。因此黄氏的用笔方法,实为后人使用羊毫,打开了门法。他有诗云:“化我霜毫作鹏翼”正说出了他能使弱毫化成铁翼的实际情况。我们使用羊毫,学古人书,因笔毫刚柔性能不同,不可能尽似。譬如生产工具不同,所出产品亦异。要在能充分发挥羊毫之功能,在书法风格上,接受古人传统,自能产生新貌。所以黄氏的贡献,对后代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技法上,打开了广阔的道路。

黄庭坚《幽兰赋》书法欣赏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北宋诗人,书法家。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他进士及第后,便来到叶县任县尉,主管地方治安。《幽兰赋》正是他在叶县任职期间为皇帝书写的书法作品。清同治年问,知县欧阳霖为了纪念黄庭坚,索来《幽兰赋》勒石而立。现此碑藏于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叶县县衙内。《幽兰赋》原文 幽兰赋-----韩伯庸吏部员外郎臣黄庭坚奉勅敬书于绩溪殿中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 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人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 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 中。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岂 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 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 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及夫日往月 来,时占岁睹,迈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 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枝条嫩而既 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 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 上苑。《幽兰赋》石刻全碑十二通,是黄庭坚晚年大字石刻行书作品的得意之作,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为大字行书,大小错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让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和谐,极富韵致;苍劲有力,飘洒俊逸。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下面我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艺术价值。一、笔法 黄庭坚书法用笔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此碑作为黄庭坚的大字作品用笔酣畅奔放,提按顿挫分明,犹如荡桨之沉着痛快,收放自如。其沉雄的笔力,曲铁般的线条,纵横浑脱,如“百”的横画、“阴”的捺画,皆有起伏,一波三折。正因为他这种独特的笔法,决定了其奇崛生涩的书法个性。此碑行笔快速,出锋爽利迅疾。如“处”“之”“艾”等字的捺笔在重按后提笔出锋,如利刃一般。另外“光”“风”等字在横笔末端的抛钩,先重压后奋力上挑,其钩极为锐利。关于用笔,他曾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所谓的“眼”,正是那夸张的提按顿挫,凝重涩劲的线条。此帖虽反复地跳荡腾挪、提按顿挫,笔锋却一直在画之中央。从具体笔划来讲,他的长横常逆锋入笔,一波三折以曲求平,如逆水行舟涩行运笔,手腕轻重动荡一笔出之,贵在自然。竖画,其实是长竖在一字中往往起着支撑作用,要写得挺劲有力,但仍有曲折之势,过直而无力、起笔向上回锋取逆势,然后行笔直下,中实而有变化,末了出锋有力,笔断后意仍顺惯性送出,在字外做收锋动作。撇划,落笔直下,行笔运至中途迅笔而出,以屈势取其峻险。捺笔,回锋直笔向右下铺豪,过三分之二处略停顿,调整笔毫提锋徐徐而出,将力送到尽头,不可轻飘草率而为之。 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魅力。对于用笔,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 二、结体 黄庭坚书法结字峻拔奇险,纵逸飘荡。此碑字形瘦长挺劲,尽展纵势,有顶天立地之概,如“什”“峰”“华”“月”等字皆高耸而立,颇富高格之气,不入流俗。黄庭坚虽以瘦长作为其字形的主调,但“不”“也”“上”“今”等字则不刻意变形,而是保留其宽扁的原型,丰富了字形的变化。其结字受苏轼的影响,以欹侧取势,字形多向右上倾斜。如“及”“夫”“况”“来”等字长笔尽展,画虽尽而意无穷。其结体中宫收紧,内紧外松,撇捺开张,如摇双橹。唐人创九宫说,所谓“中宫”,即为字心。更确切地说,任何一字,不管它的疏密斜正,必有其精神挽结的地方,讲字的长短虚实发布停匀于中宫旁的八宫,使其头目手足安置得所。如“将”“峰”“来”等字所有笔画都是气抱或者形接于圆心,使中宫收敛处更显得雄强茂美,表现出骨力道劲的气魄。此碑最大的特点是醒目的长笔,笔前摇曳而来,笔后潇洒而去,似欲不还,如“来”“入”“达”“什”等字突出主笔、纵横恣肆、四缘发散、纵伸横逸、气魄宏大、展左舒右,张弛笔势而能依旧用笔圆正,线条清劲委婉而筋脉舒展,其韵味十足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结字的方法突破了唐以来传统,创造了惊俗的“辐射体”。长笔写法多参以篆意,先向左回入中肚取势,以涩笔逆行作一波三折运动,以老取妍,道劲两全,但贵在自然,做作便俗。 另外,其结字主次分明, 《艺概》论道:“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锋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而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黄书于主次处理堪称老手,如“岂”“中”等字其主笔突出精彩,又如“主”独厚底横,用笔动作幅度大而形全神完,上两横为余笔,较通常更短,上留下放,意在陪衬烘托。此碑不仅每个字外形各异,别具匠心,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左顾右盼,俯仰生情。其字与字之间以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如“今”字左低右高向左下倾斜,而“入”字则左高右低向右下倾斜与“今”自成互盼之势,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似那乱石铺街,寓乱于整。 三、章法 黄庭坚在章法上的处理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具有特殊的魅力。黄庭坚《幽兰赋》全篇12通。章法因字法自然生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距稍宽,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甚至互相穿插,在整体章法上浑然一体。其章法富有创造性,他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如“梦”字上半部插入“入”字底部;“日”字上部插入“夫”字下部境内:“都”字撇笔斜插到“取”字右下部;“坡”字捺笔插到“来”字左上部。再如“为”和“华”“坡”和“荒”“时”和“占”“岁”等紧密相连的字组成了字组,域两字一组,或三字一组,使章法中出现了变化。这种处理,不但使行气更为贯通,也增加了疏密的对比,呈现爽朗自然的气象,于不用意处见其匠心独运,具有特殊的魅力。 由此可见,此作节奏感强,在跌宕的气势和强烈的节奏中,线条的轻重缓急以及疏密的处理得潇洒多姿。点画形态上更显神奇,画长点短,遍观全篇,其结构或长或短、或左或右、或开或合、或疏或密、或顿挫起伏、或静若微波,使作品的整体章法处理得轻松随意,而又具有理性,让人叹服! 总之,笔者认为《幽兰赋》作品是黄庭坚发展与成熟时期最具代表的大字碑刻作品之一,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书法风格史和创作史的重要作品之一。而正因为此,他才因其个性鲜明的笔法,奇崛劲险的结字,富有创造的章法,行成了其长枪大戟、绵劲迟涩、追求意境的书风。并以高格的学养、刚正的品格、高雅的诗文、独特的书法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宋代书法尚意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黄庭坚幽兰赋》.陈平.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35》.荣宝斋出版社,2001.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4.《行书浅鉴》.欧阳中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黄庭坚书学研究》.陈志平.中华书局. 黄庭坚书《幽兰赋》的时代背景 宋徽宗赵佶虽然昏庸无能,但对书画却很有天赋,造诣颇高。黄庭坚的书法受到这样一位皇帝的青睐,足以说明他的书法水平。除了宋徽宗喜爱黄庭坚的字以外,还有特殊的思想基础和时代背景。徽宗初登皇极,在踌躇满志之时,有感于前代外受辽、夏侵扰,内忧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的冲击,王安石变法又归失败,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宋王朝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政治形势与赋中的“光阴向晚,岁月将终。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含意默契。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不会不想扭转这样的局面,赋中的“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泛浩露则花飞三田。岂众草之敢陵,信有慎乎伐剪”等意思,正与他的思想合拍。情调的谐振,可能会使这位新皇帝产生勃勃雄心,要“收拾旧山河”,因而敕书此赋,以抒其志。当然,从全文看,内容也有文人骚客抒发怀才不遇、清高孤芳之情,有寄希望于当权者的赏识,加以提拔之意。由于这是黄庭坚在晚年历尽坎坷后,受到皇帝的爱怜奉敕而书,其诚惶诚恐的心情及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了。所以此书的特点与前期比,在飘洒俊逸的基础上更加苍劲有力,奇倔脱俗,堪称他的“闪光”之作,不愧为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瑰宝。

苏轼曾说黄庭坚的书法宛如“死蛇挂树”,究竟是何意思?

意思是说黄庭坚的字过于长,长度不适中,力度较小,看上去比较软绵绵的。就像蛇一样,挂在树上,没有生机。

宋代四大书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极具怎样的特色?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官著作郎、吏部员外郎等。他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宋代四大书家之一。黄山谷的书法极有特色,其楷书创造了一种中宫收紧、长画四层的所谓放射状书体,人谓“黄体”;其草书则创造了张旭、怀素之后又一个高峰。从效果看,他的草书充分发挥了点画的抒情作用,当时以及后世的书家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苏轼说:“鲁直小书尔雅,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赵传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王世贞说:“平生见山谷书,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出。”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黄山谷的作品甚多,行楷如《寒山子庞居士诗卷》、《范滂传》、《松风阁诗》;草书有《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等,俱是传世佳作。

黄庭坚行书长枪大戟受南朝名碑什么影响?

书法成就行书黄庭坚 书法作品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的是什么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该作品堪称行书中的精品。《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 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黄庭坚行书最著名特点?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行书最特点是: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中宫紧收、四缘发散,在结构上但行笔曲折顿挫,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所谓宋代书法尚意皆出于此。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1]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是谁的徒弟?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可见其与苏轼(苏东坡)是有师徒之谊的。希望能帮到你。

黄庭坚代表作

在诗词上的代表作是《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山谷体”是宋诗生新程度最高的,矫健奇峭,自成一体。黄庭坚是宋词后花园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他“以诗为词”“以俗为雅”的革新做法,对辛弃疾、姜白石等南宋一流词人均产生过影响。成就卓越,体现宋代诗坛的美学风范;黄诗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效仿;倡导学杜,但不落窠臼。黄庭坚在书法上的个人作品: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散文有《书幽芳亭》、《答洪驹父书》、《赠高子勉》、《苦笋赋》、《毁璧赋》、《跛奚移文》等。

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黄庭坚的书法虽然没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造诣,但是他的书法也是自成一家,在宋代的书坛首屈一指。在众多的书体之中,黄庭坚最擅长的就是行书,尤其是他的大字行书,用笔婉转流畅,瘦硬挺拔,笔笔精妙,字字传神。黄庭坚并不是以书法为生,他是北宋年间的进士,以诗文闻名,书法只是他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他和苏轼齐名,都是诗词大家。但后后来他的书法名气越来越大,这让后人提起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而并不是他的诗词。虽然是文人书法,但是他却可以独创新意,成为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那么黄庭坚的书法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让后人对他的书法称赞不已呢?从黄庭坚的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特点,首先在用笔上,他强调意在笔先,锋在笔前,在书写的时候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以藏锋逆入为主。在收笔的时候,回锋果断利落,同时他还注重笔画之中的墨色变化,有的笔画上有飞白的痕迹,这样形成了浓淡对比,增添了笔画的活力。在运笔的时候,若遇到长笔画,会有粗细结合,浓淡对比,有着顿挫感,给人带来了视觉享受。虽然是有着一波三折的顿挫感,但是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这样的书写方法给每个字带来的生动活泼之气,并没有唐代书法之中的严谨之风,这是黄庭坚的一大特点。从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每一个笔画均是瘦劲爽朗,遒劲挺拔。黄庭坚书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只具备笔法和结构,不具备章法,那么他的书法算不上上乘书法。从一些传世书法之中,可以看出很多书法家很注重章法的布局,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无一不注重章法的布局。黄庭坚在章法上也有着创新,黄庭坚在整幅书法布局上,每个字的书写左右交错,如果单看哪一行字,也许会给人一种歪歪扭扭的感觉,但是把整幅书法连贯起来欣赏,又融为了一体。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在书写时候,他根据相近字的笔画走势来书写下一个字,并且调整这个字的走势,变化多端,带来了新奇的感受。黄庭坚通过字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合理布局,增添了书法的艺术感。这样的写法是黄庭坚独创,也为书坛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黄庭坚的书法正是因为这三个特点,才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为他的书法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黄庭坚被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不仅仅是他书法写的好,还有他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清明黄庭坚书法作品

清明黄庭坚书法作品《花气熏人帖》。花气薰人帖:是中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把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花气薰人”是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28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非常烂漫天真,在黄庭坚讲求结构的书法中也是不可多见的好作品。“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拿滑没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让埋节滩头上水船。”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作品赏析作者为了传达自己对年龄、岁月、春天、生命创作许多复杂的经验,写了这首诗,也用最自然的方式来书写,把黄庭坚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书法渊源多消纳种,主要受颜真卿、苏轼和南朝刻石《瘗鹤铭》影响,绍圣元年(1094)贬黔中,见怀素草书《自叙帖》,受到很多启发,用笔趋於圆劲,多连绵草势。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1、中宫敛结,长笔四展: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这种“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2、欹侧变化,不受羁束: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3、点不挑起,一代奇书: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范”、“滂”、“汝”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净”字,《松风阁诗》中的“涛”、“洗”、“洒”、。潺,、“沈”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泽”、“得”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4、撇改为点,蹙写上收: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修”字和“参”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展”与“蹙”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扩展资料: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当推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扩展资料: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特点

黄庭坚书法特点如下:从黄庭坚的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特点,首先在用笔上,他强调意在笔先,锋在笔前,在书写的时候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以藏锋逆入为主。在收笔的时候,回锋果断利落,同时他还注重笔画之中的墨色变化,有的笔画上有飞白的痕迹,这样形成了浓淡对比,增添了笔画的活力。在运笔的时候,若遇到长笔画,会有粗细结合,浓淡对比,有着顿挫感,给人带来了视觉享受。虽然是有着一波三折的顿挫感,但是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这样的书写方法给每个字带来的生动活泼之气,并没有唐代书法之中的严谨之风,这是黄庭坚的一大特点。从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每一个笔画均是瘦劲爽朗,遒劲挺拔。黄庭坚书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只具备笔法和结构,不具备章法,那么他的书法算不上上乘书法。从一些传世书法之中,可以看出很多书法家很注重章法的布局,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无一不注重章法的布局。

黄庭坚的代表作书法

世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晚年之作,笔画如长枪大戟,结字如奇峰危耸,是黄氏典型的辐射式行书体式。可能是年老与书写更趋成熟的因素,此诗卷写得平和温醇,沉着老道,圆熟高古,耐人寻味。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晚年之作,笔画如长枪大戟,结字如奇峰危耸,是黄氏典型的辐射式行书体式。可能是年老与书写更趋成熟的因素,此诗卷写得平和温醇,沉着老道,圆熟高古,耐人寻味。

黄庭坚书法三件代表作

黄庭坚三件书法代表作:1、《黄州寒食诗卷跋》2、《松风阁诗帖》3、《李白忆旧游诗卷》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精选的内容提要

黄庭坚自述学书经历说:『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及来荚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周越书法不易见到,或谓黄庭坚从其学书,当在十七八岁时。黄庭坚二十五岁在叶县县尉任上,曾作《题苏才翁草书壁后》,则见苏舜元书,应不晚于此。又,黄庭坚十七岁从孙觉(孙莘老)游,孙觉以女妻之。一○七二年,宋神宗熙宁五年,苏轼在湖州访孙觉,见黄庭坚诗文,大加赞赏,时黄庭坚二十八岁。由此可以推想,黄庭坚见苏轼书作,当亦甚早且拳拳服膺,其尺牍书率皆束坡体段,正以此也。苏轼于元佑四年(一○八九年)尚云:『黄鲁直学吾书,辄以书名于时,好事者争以精纸妙墨求之,常携古锦囊,满中皆是物也。』从黄庭坚的书迹中,我们可以看出《瘗鹤铭》(南梁摩崖刻石,楷书)对黄庭坚书法起着重要的影响,不但奠定了黄庭坚的字形基础,而且是其出新的主要根据。其元丰三年(一○八○年)诗曰:『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书法中宫紧蹙而四面辐射,显然得力于此。

黄庭坚楷书的特点是什么

  黄庭坚不仅擅长 行书 , 草书 ,连 楷书 都是很出色的,那么黄庭坚楷书的特点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庭坚楷书的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楷书特点   虽然他的草书被他大家认为是最出色的,但黄庭坚的楷书给人的的感觉是刚劲有力,对线条之间的勾勒所富有的创造性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之前对他的了解只限于草书,手法飘逸。现在了解了他的楷书后,又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字体不要求古板,僵硬,在写字的过程中他会追求一种神似却又缥缈的感觉,使整片文字活跃起来,而且他的字体结构新颖,字型框架是呈现宽扁型的,特有的一个写字习惯是向右上翘。黄庭坚对待 书法 及其认真,每一个笔画往左勾,往右勾,他都会经过认真的思考。   因此黄庭坚楷书是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欣赏能力。黄庭坚所独创的楷书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平台。黄庭坚楷书之所以有如此还离不开老师苏轼的指导。黄庭坚的楷书有如此大的成就还离不开他的努力,他在借鉴前人书写技巧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自己的书写风格,虽然楷书给人的感觉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但黄庭坚却没有这样遵规遵矩,他的楷书追求神韵,留给欣赏着一点想象的余地,你可以把他的字想成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但也可以把他的字想象成展翅高飞的大鹏,可见他的书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黄庭坚书法特点   与苏轼齐名,即使在管途中坎坷不平,仍坚持不陷污泥中的著名诗人,我们不难说出“黄庭坚”这个名字。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或许很多人知道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却少有人知道黄庭坚在书法的领域中也有自己独特的成就。   黄庭坚主要的书法是草书与行书。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正是在笔法的抑扬顿挫上,以体现庭坚自己与旁人不同的特点,十分注重一个“新”字。黄庭坚的书法是结合了各个学家的所长,又将各个学家的缺点加以改正,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最初是周越为榜样,后来又以怀素等人的书法为榜样,黄庭坚所书写的字体结构上有着怀素的痕迹,然而在笔划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变化迅速,以追求书法的新境界,黄庭坚使得书法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便是庭坚草书的书法特点。而行书则是每个字的中心都似乎围绕着一个圆心,打破了一直以来以方正、匀称为特点的字体,展现了一阵 自然 的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特点主要有不受原先字体形态的限制,自有自己本身的特点,结合各家所长,具有自家的风范,不古板,以“新”为突破。人们常提及,“字如其人”。黄庭坚书法的特点正正如同他的为人处世一般,豁达,不受拘束,坚持以“新”为突破,有自己特有的风格。    书法家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出生在宋仁宗时期的1045年,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书读过即便之后就会背诵了。舅舅李常拿书架上的书考他,他都能回答出来,觉得他将来会是个人才。黄庭坚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八岁就写诗送给准备考科举的人。   1067年,黄庭坚参加了科考并考中进士,当上了汝州的一个县尉,不久之后在四京学官考试中以最优的成绩成为了国子监教授,受到文彦博的赏识,得到了留任。因为苏轼对其诗文大加赞赏,从此黄庭坚的声名就传开了。   黄庭坚后来在太和县当知县时,采用亲民的方法治理,在朝廷公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时,周边的县都争相收取 税收 ,只有他所在的太和县没有这么做,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却招来了下面小吏的不满。1085年,黄庭坚到中央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成为《神宗实录》的检讨官,随后历任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秘书丞等职。   宋哲宗期间,黄庭坚到地方出任宣州知州、知鄂州等职,由于《神宗实录》的内容被查,被贬。宋徽宗时期,黄庭坚因为跟赵挺之有矛盾,加上《荆南承天院记》有幸灾乐祸之意又被贬,最终在六十岁之际死在了宜州。猜你喜欢: 1. 黄庭坚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2. 黄庭坚精美书法作品赏析 3. 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事 4. 名家陈忠实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 5. 中国书法几种字体介绍 6. 古代名人书法作品

黄庭坚擅长哪种字体?他的书法与王羲之有什么不同?

擅长行书,草书;王羲之的书法点画圆润,黄庭坚的书法刚毅沧桑,不拘泥于一格。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特点是什么?

黄庭坚在书法上工于行书、草书和楷书。他的楷书早年学褚,有《伯夷叔齐庙碑》流传下来,后来又学柳。行草效法颜真卿、怀素。行书用笔有点像颜,结体上夸大了柳字中宫紧收、四边放射的特点,宏肆绝尘,让人感觉面貌一新。他的草书可排宋代书法家之首。他自己曾经说过:“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褴褛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山谷行书,大多效仿柳公权,必大字才能让他的笔势酣畅淋漓。代表作品有《华严疏》、《跋东坡寒食诗》、《自书松风阁诗》、《刘宾客经伏波神祠诗》等。其中《华严疏》健拔豪迈,已经形成自家的体格,而笔墨比较温润,绫绢虽已经破损,但书法的神采没有失去,是他中年书法的代表作。《跋东坡寒食诗》字字相间极近,但笔画横势放开,跌宕起伏,峻爽磊落,在局促不平之中展现奇倔郁勃之气。似乎受东坡诗意书风的情绪波动,所以发扬蹈厉,有意和他匹敌。《自书松风阁诗卷》写于崇宁元年(1102)。中宫紧收,笔画放纵,结字聚字心的态势,用笔尽笔心之力,实际上使用的是柳公权书法,但变态取势,纵笔夸张,因此让人感觉面目全新。作诗讲究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山谷书法就像他的诗法。

黄庭坚书法欣赏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黄庭坚的书法是宋四家之一,行书草书都非常优秀。他是苏轼的学生,文学书法俱佳,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黄庭坚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兼擅行、草书。 黄庭坚在宋四家中的地位也不低,而且他和苏轼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典故传说,苏轼曾经说他的书法是死蛇挂树。而黄庭坚调侃苏轼的书法是石头压蛤蟆。黄庭坚的笔法,被称为勒字,也就是说他的,用笔比较坚劲厚重,笔力凝聚,字势奇崛,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正是在笔法的抑扬顿挫上,以体现庭坚自己与旁人不同的特点,十分注重一个“新”字。黄庭坚的书法是结合了各个学家的所长,又将各个学家的缺点加以改正,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书法的结字,也是欹侧取势,中宫较紧,外部笔画开张,像横竖撇捺都写得特别的开张,姿势比较奔放洒脱,视觉感比较强烈,也形成了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被称为辐射体。黄庭坚的书法特点主要有不受原先字体形态的限制,自有自己本身的特点,结合各家所长,具有自家的风范,不古板,以“新”为突破。人们常提及,“字如其人”。黄庭坚书法的特点正正如同他的为人处世一般,豁达,不受拘束,坚持以“新”为突破,有自己特有的风格。 黄庭坚书法的章法,行书一般行列比较宽,字句比较紧密,行列笔画舒展空灵潇洒,笔画间互相呼应挪移,整体感非常好,草书章法大小、粗细、长短变化丰富,整体章法潇洒凝练。 黄庭坚不仅对字的结构和行、列做布置外,而且对整幅的空间构造作全面的改观。其中《黄州寒食诗跋》跋文从侧险中保平衡,在斜势中显稳势。从微处着眼,一行字时左时右,但从通篇看,已化为一体。这正是黄庭坚行书艺术的独特之处。所以他曾自信地说:“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可以从他的《松风阁帖》入手,此帖为行书风格,用笔凝练有劲,也很生动活泼,适合初学,有基础后可以再学习黄庭坚的草书或其他的手扎。

黄庭坚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黄庭坚在书法上工于行书、草书和楷书。他的楷书早年学褚,有《伯夷叔齐庙碑》流传下来,后来又学柳。行草效法颜真卿、怀素。行书用笔有点像颜,结体上夸大了柳字中宫紧收、四边放射的特点,宏肆绝尘,让人感觉面貌一新。他的草书可排宋代书法家之首。他自己曾经说过:“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褴褛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杜甫寄贺兰诗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1]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黄庭坚有什么广为流传的书法代表作品?

黄庭坚代表作品有《华严疏》、《跋东坡寒食诗》、《自书松风阁诗》、《刘宾客经伏波神祠诗》等。其中《华严疏》健拔豪迈,已经形成自家的体格,而笔墨比较温润,绫绢虽已经破草书诸上座帖损,但书法的神采没有失去,是他中年书法的代表作。《跋东坡寒食诗》字字相间极近,但笔画横势放开,跌宕起伏,峻爽磊落,在局促不平之中展现奇倔郁勃之气。似乎受东坡诗意书风的情绪波动,所以发扬蹈厉,有意和他匹敌。《自书松风阁诗松风阁诗卷》写于崇宁元年(1102)。中宫紧收,笔画放纵,结字聚字心的态势,用笔尽笔心之力,实际上使用的是柳公权书法,但变态取势,纵笔夸张,因此让人感觉面目全新。作诗讲究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山谷书法就像他的诗法。《腊梅诗》、《刘梦得竹枝词》干瘦苍劲,丰左病右,笔似万伞枯藤,势如斜风骤雨。《李白忆旧游诗》老劲烂漫,一波三折,纵逸缠绕,变化多端,通篇像风卷云舒,一气呵成。就像《周必大跋山谷草书太白诗》中写的那样:“盖非谪仙妙语,不足以发龙蛇飞劲之势。”《诸上座帖》属于纸本,现在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是黄庭坚为李任道所写的五代时注释《文益禅师语条》的草书。黄庭坚在跋文中写道:“此是大丈夫出生(入)死事,不可草草,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这幅帖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不仅继承了张旭、怀素的笔法,还有黄庭坚自身的行草体势,应该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作品。

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故事

  “小孩跌倒时,若左右一瞥,没有大人在身边,竟便不哭,干脆自己爬起来算了。——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就更疼。没有人,你欠矜贵,但坚强争气。”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古代励志故事 了解了解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的故事吧!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摆着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是昨天梦中见的婆婆。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在她二十六岁前还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走上了参禅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隐约的记忆,一些反复的梦境,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亦为最好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收藏历史:《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黄庭坚书法有什么特点?

  黄庭坚 行书 是 书法 界的一个推陈出新,他将人的视野带到了更宽阔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黄庭坚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的生平简介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匆匆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最后抑郁而卒。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 书法家 ,号山谷道人。他是诗词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与秦观齐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这个朝代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的幸运。他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和文献,这些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而且过问他的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学问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几十年寒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兴的诗词留下,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考中进士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那个时候他才22岁。他担任知县时的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喜欢,可却招人别的官员不开心。四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升为佐郎。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官,他的仕途似乎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走到尽头,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58岁时还以幸灾谤国的罪名处置,60岁罪名还没有解除的他就客死异乡了。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看到黄庭坚的一生,我们感叹在他那个朝代,除了做官,似乎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职业。读书只为当官,是那个时代的弊端。黄庭坚的一生,受那个朝代的影响很大。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凡是读过的书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问他的问题没有他回答不上来的。难过的是,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只有寄居在外婆家。   黄庭坚受那个朝代的限制,我们可以猜测出他从小过的并不开心。因为那个朝代的人如果没有父亲的话,多少都会被人看不起。不过从他的为人处世中可以看出他豁达的心胸,反而因为恶劣的环境而自我慰藉。黄庭坚所处的那个朝代的皇帝似乎不怎么开明,他经历的几个皇帝都听信奸佞小人的话而贬他的官。也有可能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官,他直言不讳,敢于说出别人的错误。而且他做官的时候只为底层阶级着想,这似乎触犯到了上层阶级的利益,所以他遭到别人的陷害并不奇怪。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告诉大家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人呢?他是北宋时期的人,而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书法造诣更是深厚。从书法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的洒脱,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黄庭坚号什么   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书法艺术家,诗人,词人,字鲁直。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生卒年间1045年-1105年,是和苏轼齐名的大文学家,被世人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传世的诗词, 书法作品 有很多,而且黄庭坚是一个好官的文人 ,他任过的官有叶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等,但是官运不济,数次被贬,命运坎坷。

黄庭坚最著名的书法

黄庭坚是宋朝著名的一个书法家,文学家,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其中行书和草书的造诣最高。黄庭坚最尊崇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其奉之为圭臬,但是在黄庭坚的书法上,反而是苏轼对其影响最大,毕竟他是出自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在行书上比较著名的书法有:《经伏波神祠》、《松风阁诗贴》等,在行书的创作上,黄庭坚的风格特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他的字看上去非常的凝练,而且在一些字上的笔画会特别夸张,在行书的结构上,黄庭坚受怀素的影响特别大,黄庭坚在学习书法时,不仅学习前人的书法基础,而且还在前人的书法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草书上,黄庭坚的代表作有《诸上座贴》、《花气诗贴》等,黄庭坚的草书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在黄庭坚的草书创作上,全文时没有一条直线的,在结构的取势上,主要是以横向为主的,正是黄庭坚的草书,让我国古代的草书再次攀上了一座高峰,自唐以后几百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出现过草书大家,而黄庭坚的出现,让草书再次兴盛起来,在草书的历史上,黄庭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中国书法源远流长,黄庭坚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特别是他学习前人书法,并将其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孙的书法和黄庭坚的书法哪个更好?

孙,公元646年生于浙江富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一生都在朝廷任职。孙在书法和行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成就最大的是草书。他的书法大部分是从中国古代书法家那里借来的,比如王羲之和王献之。那么,孙来自哪个朝代呢?孙书法至于孙生于哪个朝代,其实不难发现,孙生于唐朝。再加上唐代是我国古代书法最盛行的时期,所以像孙这样勤奋的人在唐代众多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是很正常的。但是,孙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孙出生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非常喜欢学习,尤其是写字,所以他认真刻苦地学习书法。他学了20多年书法,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他还自学,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孙终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于是,孙四十多岁就成了小官吏。最后,孙自高自大,不适应官场的黑暗,失去了官职。孙辞官回国后,潜心书法。然而,由于他身体不好,那时他很虚弱。所以,他还没写完稿子就突然去世了。许多人对孙的突然去世仍然耿耿于怀,但作为唐代书法家,孙对书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孙庭坚和孙庭坚哪个更好?孙出生于公元646年,著名书法家。他的家乡是浙江省富阳市。他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一生为官。孙擅长楷书和行书,但他最著名的是草书。他的书法大部分是学自王羲之和王献之。那么,孙的书法好还是黄庭坚的书法好呢?黄庭坚书法作品《许多宝塔》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他的名字叫鲁直。甚至有人称他为道观谷。晚年被称为伏翁。他家住在江西。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那么,从这两位优秀书法家的比较来看,孙的书法好还是黄庭坚的书法好呢?其实他们的书法应该是对等的。从时间上看,他们出生的时期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同。况且从他们书法的特点来看,各有优劣。但真要比较的话,孙在书法上不如黄庭坚有名,但孙所处的朝代也很有代表性。唐朝有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所以像孙这样的人能在这些书法家中脱颖而出,说明他还是很厉害的。黄庭坚,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在宋代非常有名。他与杜甫、陈并称“三祖”。他甚至与杜甫齐名,被称为“苏黄”。所以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孙和黄庭坚的书法都很好。谁比谁强并不重要,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什么该作品堪称行书中的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收藏历史:《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黄庭坚的书法的特点

长枪大戟,纵横奇崛,落笔奇伟,丰劲多力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什么该作品声称行书中的精品

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收藏历史:《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黄庭坚书法特点

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黄庭坚书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只具备笔法和结构,不具备章法,那么他的书法算不上上乘书法。从一些传世书法之中,可以看出很多书法家很注重章法的布局,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无一不注重章法的布局。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是《花气薰人帖》。《花气薰人帖》是中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把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味,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作者为了传达自己对年龄、岁月、春天、生命创作许多复杂的经验,写了这首诗,也用最自然的方式来书写,把黄庭坚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黄庭坚最好的书法作品

世庭坚最好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一、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1、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2、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3、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二、拓展知识:2、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2、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有《山谷词》、《登快阁》等。1105年,客死宜州(广西宜山县),追谥文节。3、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4、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晚年之作,笔画如长枪大戟,结字如奇峰危耸,是黄氏典型的辐射式行书体式。可能是年老与书写更趋成熟的因素,此诗卷写得平和温醇,沉着老道,圆熟高古,耐人寻味。

黄庭坚擅长什么书法

黄庭坚书法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且自成一家,虽比不上王羲之出神入化,但也别有一番风味。黄山谷的字有劲,尽人皆知。老道苍劲,颜筋柳骨之后所不能及。黄庭坚最擅长的就是行书,在行书的笔法与构成上面,黄庭坚的大字行书与苏轼不一样,首先就是他的用笔非常的婉转流畅,其次就是他的笔硬有力,笔笔都有属于当时自我的一种个性。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书法成就行书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黄庭坚书法特点

黄庭坚书法特点表现在用笔上和结构上。首先在用笔上,他强调意在笔先,锋在笔前,在书写的时候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以藏锋逆入为主。在收笔的时候,回锋果断利落,同时他还注重笔画之中的墨色变化,有的笔画上有飞白的痕迹,这样形成了浓淡对比,增添了笔画的活力。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这样的书写方法给每个字带来的生动活泼之气,并没有唐代书法之中的严谨之风。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黄庭坚作品有《山谷词》《登快阁》等。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书法作品

黄庭坚书法作品如下: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的字是在什么时期开始抖颤

黄庭坚的字没有抖颤过。由于人们对黄庭坚“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数俗气不脱”这句话中“抖擞”一词的误读,造成了很多人以为黄庭坚的字有段时期是抖颤的。但其实“抖擞”一词在中古时期有一个常用的义项:涤除宿垢,由梵语而来,音译为头陀,意译为抖擞,黄庭坚用的正是这一义项。在很多人看来,黄庭坚学周越而染上的俗气,恰恰是黄庭坚努力要达到的目标。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谁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资料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文学成就 同他的前辈一样,黄庭坚对西昆体也是猛烈攻击的。西昆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叶以后,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旧党争的风险,既使许多诗人愈来愈脱离现实;当时大量书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涨,又使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务求争新出奇(注: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常娥月宫为说”,苏轼《聚星堂雪》诗“禁体物语”,皆见当时诗人争新出奇的风气,到黄庭坚更变本加厉。)。这样,他们虽努力在诗法上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却未能更好地继承杜甫、白居易以来诗家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摆脱了西昆体的形式主义,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这就是从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这一派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在这派诗人里影响特别大,所以有此称呼。 《苕溪渔隐丛话》曾称引黄庭坚的诗说:“随人作计终后人。”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进一步用空谷的清风形容王炳之那闻声不见嘴的大胡子,就有了新的意思。又如后人根据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已近俗滥。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意思就深了一层,而且符合于这些文人的雅趣。这些运用书本材料的手法,实际是总结了杜甫、韩愈以来诗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的。他同一般低能文人的慕拟、剽窃不同之处,是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一些冷僻的典故,稀见的字面。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变化出奇,避免生吞活剥。为了同西昆诗人立异,他还有意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连向来诗人讲究声律谐协和词彩鲜明等有成效的艺术手法也抛弃了。象下面这首诗是比较能表现他这一方面的特点的。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袒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庞;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次韵道之》 这是他答和苏轼的一首诗。开首四句说他的诗没有苏轼那样阔大的气象。中间十二句写苏轼对他的赏识,同时表现他的傲兀性格,象倒在涧壑里的枯松,波涛推不动,万牛挽不前的。结四句说他儿子或可以同苏轼的孙女阿巽相配,言外之意即说他的诗不能同苏轼相比。这正是后来江西派诗人说的“打猛诨入,打猛诨出”,用一种诙谐取笑的态度表示他们的情谊。这诗从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变尽建安以来五言诗人熟习的道路。然而比之曹植赠丁仪、沈约寄范云、杜甫赠李白等诗篇,黄庭坚虽然字敲句打,作意出奇,却仍未能有效地表达他的真情实感。 当然,作为一个开创诗流派的艺术大匠,黄庭坚的诗并不是每篇都这样生硬的。当他受到真情实境的激发,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刻意好奇的习气时,依然能够写出一些清新流畅的诗篇,象下面的例子。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宋诗最初形成反西昆的流派,是由于当时作者如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的面向现实,以诗配合他们的政治斗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黄庭坚论诗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又说:“其发为讪谤侵凌,引领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愤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显然,这是取消了诗歌的战斗作用,其结果必然要走上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艺术技巧的道路,偏离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方向。 书法成就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是什么样的人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字,号翁,道谷人,洪州汾宁人。他是北宋大诗人,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在写作上非常努力。他师从北宋初年的书法家周岳。后来他觉得很俗气,想改掉。他改学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溯及二王。他主张用笔借鉴二王精神,反对模仿二王字形。此外,他还师从张旭、怀素、高贤、苏舜钦等人,并受到汉代石刻艺术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如富博祠诗,苍劲有力,结得紧紧的,有大有小,有左有右。虽是行书,却充分发挥了晋人草书的魅力,书写规则出自颜真卿。这又是一个把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用法律改变过去的例子。黄庭坚张旭的草书风格源于张旭和怀素,但结的疏密和用笔的顿挫比张旭和怀素更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得到草书三昧,这显然不是夸张。黄庭坚简介黄庭坚,本名鲁直,谷中道士,晚名伏翁。又名余先生,汉族,洪州汾宁人。北宋诗人、词家、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与杜甫、陈并称三祖。英宗丰臣秀吉四年,出家为秀才。立业县尉、京师国子监教授、校书郎、左郎、秘书丞、府州别驾、等安置。在诗歌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在词作方面,虽然曾与秦观并称,但黄其词作成就远不如秦南所有人的生活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6月12日,北宋诗人、书法家、作词家,至平四年进士。立业县尉、京师国子监教授、校书郎、左郎、秘书丞、府州别驾、等安置。哲李宗,被称为学校图书助理和神宗实录审查。之后就住宿舍了。邵初年,新党宣称其修史更假,贬府城州,定居乾州等地。惠宗初,他管理益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秀才,少生初贬校书辅神宗实录的虚假位置。后来新党上台,屡遭贬谪,于1105年9月30日卒于益州贬谪府。传记早期经验黄庭坚,本名,生于宋五年六月十二日,洪州汾宁人。年轻的时候才气横溢,看几遍就能背出来。他的叔叔李经常去他家,从书架上拿书问他,他什么都知道。李很奇怪。以为他是个有才华的人。第三年,七岁的宋友写了牧童诗:骑牛远渡前村,吹笛斜隔岸,多少名利客在常安,器官衰竭不如君。宋_四年八岁,作诗送人:万里云骑祖鞭,送你回御街前,旧日若问黄庭坚,他她已经在地球上呆了八年了。在史静服役宋志平四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宁楚考了四个北京官员。因为考试的文章最好,他当上了国子监的教授,留守的文彦博认为他有才华,于是继续教书。苏轼曾经看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很棒宋第二年建安四年,改任左郎,加入集贤学派。完成后,提升为客厅。母亲死亡。黄庭坚的气质是孝顺。他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看着颜色,脱去衣服,死去。他在墓旁建了一个房间来守孝。他难过得几乎死去。丧事解除后,他担任丞秘书,提拔为官,同时也是修国史的官员。刘玉蒋寒宋绍圣初,黄庭坚为宣州太守,改名鄂州。张盾、蔡卞及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条不实之言是诬陷,以至于前朝史家住在京城周围进行质询,并摘录了一千多篇文章加以申报,说这些都是未经考证的。很快,经过学校的检查和审核,全部以事实为依据,只剩下32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道,用铁爪治理河道有用吗,于是先质疑他。黄庭坚回答,当时庭坚在北渡做官。他亲眼看到了这一点,这真的像一个孩子我们那时玩。他如实地、毫无顾忌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每个听到他的人都称赞他的勇气和胆识。于是,黄庭坚被贬为府城司机,迁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认为他会去一个好地方,并错误地指控他曲解法律。后来为了躲避亲戚,搬到了容州。黄庭坚像没事一样,没我不介意被降级。四川士人举目望他,柔衣近他。他孜孜不倦地讲课,他教的所有文章都有相当大的价值。年份黄昏宋元年,即位,黄庭坚任鄂州税监。他为宁的判官签了一份书,并被外交部的外交部长叫去了。他拒绝了,请求做县令,被任命为太平府知府。上任九天就被免职,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过一些分歧。赵挺之当政时,转运法官陈菊接受了他的意图,呈上黄庭坚写的一封神宗实录,指责他幸灾乐祸。黄庭坚再次被除去,送往益州控制。宋崇宁二年,以谤国罪被逐出益州。崇宁四年,黄庭坚被调至永州,不听宣旨,死于益州一处贬谪之地。他六十岁了。大观三年二月,苏、蒋庞二位大师保其丧事,葬于祖宅。耿旭四年,高宗中兴皇帝被授予智龙图格,德_元年,太常寺举行祭奠仪式。黄庭坚的故事和黄色和尚在一起黄庭坚在衡州。他去得最多、呆得最久的地方是华光寺。广寺住持任重是越州惠济人。北宋的元佑来到衡州,因为他住在华光寺,所以被称为华光和尚。任重喜欢梅花,每当春天梅花盛开时,他就整天坐在花房里,背诵并欣赏它。有一次我在月夜看见梅影倒映在窗中,树影摇曳,静静可爱,于是欣然写下,加以模仿。从此,他的梅花画技大有长进,梅花的枝干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的鼻祖。黄庭坚惊叹于钟仁他吹嘘他画的梅花像黎明一样寒冷而清澈,走在孤立的山丘和树篱之间,但他们没有我闻起来不香。在华光寺,任重把秦观、苏轼留给黄庭坚的诗词拿出来观赏,并画了梅花赠给烟外的远山。苏和秦斗都是黄庭坚他是北京最好的朋友,但他们都比他先去世了。黄庭坚见过秦关在长沙的儿子和女婿。落魄,他们在护送秦关北方的棺材。当黄庭坚看到那两个y历史:黄庭坚虽然身居高位,却竭尽全力侍奉母亲。每天晚上,他都亲自给他妈妈洗澡的抽水马桶,并且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儿子这是我们的职责。对抗我叔叔一天,李畅来到黄庭坚家,看到黄庭坚伏案学习,就想试试他侄子奖学金。当他进入书房时,李经常在院子里发现一棵桑树,并以桑、蚕、茧、丝、锦的关系为题,他说:桑养蚕、结茧、吐丝、丝织。黄庭坚看到叔叔又来考试了,很开心,思维也变得敏捷起来。受到手中画笔的启发,他立刻正确地回答了底线:草兔子,兔子生毛,毛扎笔,笔写文章。李他的侄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做出如此困难的连词。从那以后,黄庭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照顾,精心培养,让他进步更快。收藏中国震旦纪基石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头足类古动物明星展上,黄庭坚曾经收藏的一块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是镇展之宝。它是距今4.6亿年的中国震旦纪角石,最有特色的是左侧还保留着原来的黄庭坚。长19cm,宽11.4cm,高2.5cm,表面非常光滑。左边清晰地刻着四句诗:南崖新娘石,射出霹雳。一勺水滋润它的根,你永远不知道竹子什么时候会长出来。并由庭健签字,底部有印章。这首诗是黄庭坚早期的工作。化石大概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国子监教授革职后去江西太和县当知府时得到的。这块中国震旦纪的基石不大,但因为黄庭坚写的诗,应该是世界上人类收集到的第一块化石标本。黄庭坚,名鲁直,谷中道士,晚名伏翁。又名余先生,汉族,洪州汾宁人。北宋的诗人、诗人、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英宗丰臣秀吉四年,出家为秀才。立业县尉、京师国子监教授、校书郎、左郎、秘书丞、府州别驾、等安置。像他的前任一样,黄庭坚猛烈抨击昆西风格。西昆诗人讲究节奏、对仗、修辞。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欧阳修和梅从一开始就试图在立意、实践、句式、散文等方面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北宋中期以后,新旧党争百余年的和平局面和风险,尽管很多诗人越来越脱离实际;当时大量的书、书的出版和封建文化的高涨,使他们不满足于普通典故的运用,而是力图求新求异。这样,他们虽然在诗歌上努力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却未能继承杜甫、白居易以来的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摆脱了昆西式的形式主义,走上了一条新的形式主义道路。这就是从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这一派诗人并不全是江西人,因为黄庭坚在这一派诗人中影响很大,所以有此名。曾引用黄庭坚正如一首诗所说的:关注他人计划并使后代终结。他还说:文章最忌讳跟着别人。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野心的。但他的社会人脉远比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前辈要窄。长期的学习生活和脱离实际的创作倾向,使他在书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上只选择一种创作方式取胜。他说,诗若胜,必出于学。他还说:老杜写诗,退隐作文,字字珠玑;盖后人读书少,胡说韩杜作此言论。古代能写的东西,真的能陶冶万物,虽然古代的文字放入书法,如一颗神奇的药丸,点石成金。可以看出他的倾向。那么,如何把古代人话成金?根据前人的诗歌,它是用变化来描述的,试图推陈出新。他把这种做法称为脱胎换骨,脱俗之精,新于旧,魔于腐朽。比如王保登快阁把胡奴的胡子描写成坡边的一根竹子。黄庭坚诗登快阁:君须如坡边竹。哦,这首诗就像从空谷中升起的微风。进一步描述王胡子,哪能不被听见,随着空谷的微风,有了新的含义。再比如后人按照李延年聚星堂雪的说法,通过倾斜城市和乡村来描述美,这几乎是庸俗的。黄庭坚苕溪渔隐丛话诗:公诗如美人,婚前美。含义更深,而且很符合这些文人的雅量。这些用书材料的方法,其实是总结了自杜甫、韩愈以来诗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他不同于一般低能文人的模仿和抄袭,在于他避免对材料的选择过于熟悉,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中寻找一些晦涩的典故和生僻的字面。尽量在材料使用上做出惊人的改变,避免被生吞活剥。为了与昆西诗人有所区别,他还故意造别扭的句子,用危险的押韵,用生硬的语言,甚至抛弃了诗人强调和谐的节奏和明亮的色彩。像下面这样的一首诗能更好地表现他的性格四句说儿子可能配苏轼的孙女,阿勋。言外之意是,他的诗可以不能和苏轼相提并论这正是江西诗人后来所说的话:要有闯劲,要有闯劲,用幽默调侃的态度展现他们的友谊。这首诗,从用词、造句乃至意义的布局,都成了自简安。但是,与曹植给丁一的诗,沈约给范蠡和杜甫的诗黄庭坚写给李白的诗,尽管字正腔圆,意有所奇,但仍未能有效地表达他的真情实感。当然,黄庭坚作为开创了一个诗歌流派的艺术大师,他所有的诗歌都没有那么生硬。当他受到真理的启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刻意好奇的习惯后,还是能够写出一些清新流畅的诗歌,比如下面的例子。把几千根死毛丢在太阳穴上,你就生在曲塘。江南一笑,站在岳阳楼前走向君山。永屋弘惠的风雨靠在栏杆上,把女士们的十二个发髻绑在女士们身上。不幸的是,我不能不临湖,只看阴山堆里的君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当你你疯了,你。你忙着家里的事,一切都靠晚晴。千山天阔,澄江月清。朱仙是个美女,满眼都是酒。万里回船吹笛,我与白鸥结盟答洪驹父书前人谈宋诗,每一首都叫苏黄。苏轼的诗气势磅礴,如长江,自成一景。黄诗严谨,如千钧一发,拔地而起,令人望而生畏,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然而,黄庭坚佛成绩可以不能和苏轼相提并论,因为他的诗虽然可以摆脱俗套,形成以新奇、单薄、坚硬为特征的风格,但仍然可以无法掩盖他生活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宋诗之所以形成反派,首先是因为当时的文学家欧阳修、苏舜钦、梅等直面现实,将自己的政治斗争与诗歌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愿。关于诗歌,黄庭坚说:诗人,人的性情不够刚强,不足以在法庭上训诫。他们抱怨道,他们对邻居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他还说,它这是一种诽谤和侵犯,而且它这是一种领导方式,而且它这是接受批评的一种方式,而且它这是一种很容易生气的方法。每个人都认为诗歌是一场灾难,失去了诗歌的目的,它这不是诗歌的错误。显然,这取消了诗歌的战斗作用。其结果必然是走上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艺术技巧的道路,偏离了诗歌革新运动的方向。

黄庭坚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

黄庭坚书法乃中国书法史之重镇,《宋史》传有黄庭坚之书法“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作为一朝正史这样评价黄庭坚的书法颇能反映黄氏书法之水平,尤其是大草,矫矫不群,开一代风气,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上的中兴。黄庭坚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虽出自苏轼门下,但却与东坡并称“苏黄”,并被推为宋朝第一书法大家,现代也有学者称黄庭坚为“千年书史第一家”,黄庭坚之书学主张也独具一格,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个性创造,对北宋以降的书法创作及书法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诸上座帖》为其草书代表作,现藏故宫博物院。《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友人李诸上座帖(局部)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

宋朝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最后是被陷害致死的吗

  黄庭坚人物生平简介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号山谷道人。他是诗词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与秦观齐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这个朝代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的幸运。他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和文献,这些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而且过问他的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学问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几十年寒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兴的诗词留下,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考中进士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那个时候他才22岁。他担任知县时的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喜欢,可却招人别的官员不开心。四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升为佐郎。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官,他的仕途似乎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走到尽头,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   据说在黄庭坚中了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黄州当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个人坐在府衙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山村里,山村的其中一间屋子前,放著一个香案,一个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祷告。她的嘴里念念有词,黄庭坚听在耳中似曾相识,但却又一下子记不起来。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了,看到香案上放著一碗芹菜面,于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气就把它吃完了。   吃完后,黄庭坚又回到府衙,这个时候,正好有人进来,黄庭坚被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场梦。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内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样的梦。   醒来的时候,黄庭坚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顺着梦中依稀记得的道路,找到了那个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梦里的景色一样。很快,他又找到了那个曾在他梦里出现过的,一直在祈祷不停的老婆婆。   黄庭坚上前询问。那老婆婆说,她这是在祭祀她的女儿。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儿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时候,总会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为她的女儿十分喜欢吃芹菜面。   黄庭坚一听不禁吓了一吓,自己今天的年龄正好二十六岁。于是他让那个老婆婆带路,走进她女儿的闺房查看。他看到屋里有一个很大的箱子,就问那个老婆婆说,这个箱子里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诉他,那里藏着他女儿生前的书,但是却又找不到钥匙,所以一直没有被打开过。   黄庭坚鬼使神差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而最令他惊奇的是,他每次应试的文章,一字不差地全在里面。他很快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老婆婆的女儿,竟然是自己的前世。于是,他就把这个老婆婆接到府里,好好地供养了起来。   黄庭坚不仅是个文学天才,书法造诣更加深,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世,论起书法也自有一套理论,黄庭坚论书法是黄庭坚教他弟弟写草书而写的一篇谈论书法的文章。他在文章说:我的弟弟喜欢写草书,总是喜欢那着笔到别人家的墙上一直写啊画的,直到把别人家的墙壁写满才肯罢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名满江西,有一天他过来向我请教如何写书法。这是论书法的开头部分,然后引出下段自己对书法的看法。   他接着说:我的书法,没有什么章法和诀窍。你看世间的各种事物都是那么的错综复杂,就如蚊子一样聚散不定。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让外界的事物影响到我,所以我写书法的时候从来都全神贯注,更不会计较笔的好坏或者是纸的好坏。我一般都是碰到什么写什么,拿着什么就用什么写,直到把这种纸写完了为止。我不会在意字写的好或者不好,更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嘲笑。这犹如人们看木偶戏一样,看过了、笑过了,也就过去了。   黄庭坚最后是怎么死的   黄庭坚在德平镇时曾经和赵有过政见上的冲突,因而假公营私报宿怨,暗中指使荆州转动判官陈举从庭坚所写《承天院塔记》中摘取“天下财力屈渴”等语句,诬告庭坚“幸灾谤国”,使庭坚受到“除名羁营宜州”(今广西省宜山县)的严厉处分。崇宁三年三月,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寺,都被官府刁难。崇宁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人不堪其忧,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他也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苏伯固、蒋伟护柩归葬修水县双井祖坟之西。南宋绍兴初年,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两大书法家孙过庭和黄庭坚,他们的书法谁更好?

这能比较幺,写此文章压不懂书法,俗人

黄庭坚学书法文言文翻译

1. 翻译:黄庭坚论书法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 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2.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 <;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习书》译文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 《黄庭坚习书》译文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 翻译:黄庭坚论书法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 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6. 黄庭坚题东坡诗后翻译 题东坡字后原文 其 一 :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 , 然 不 可 乞 , 有 乞 书 者 , 正 色 责 之 ,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 元 祐 中 锁 试 礼 部 , 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 , 不 择 精 粗 , 书 遍 乃 已 。 性 喜 酒 ,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 , 不 辞 谢 而 就 卧 , 鼻 鼾 如 雷 , 少 焉 苏 醒 , 落 笔 如 风 雨 , 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 , 真 神 仙 中 人 , 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 译文:苏东坡平进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书写,凡有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他,有时还一字不给。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纸的好坏就在上面写上。他喜欢饮酒,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是神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翰林们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其 二 : 东 坡 简 札 字 形 温 润 , 无 一 点 俗 气 , 今 世 号 能 书 者 数 家 , 虽 规 摩 古 人 自 有 长 处 , 至 於 天 然 自 工 , 笔 圆 而 韵 胜 , 所 谓 兼 四 子 之 有 以 易 之 不 与 也 。 建 元 靖 国 元 年 五 月 乙 巳 观 於 沙 市 舟 中 , 同 观 者 刘 观 国 , 王 霖 家 弟 寂 向 小 子 相 。 译文: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的习气,现在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即使学习临摩古人有他们的长外,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子(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变他们的不足。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船上看苏东坡的书法,一起看的人人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 7. 黄庭坚临摹 的译文 译文:(按原文格式) 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 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羲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 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其后继 作不绝,溢乎 箱箧。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 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 两三行,醒后却 书书下得。”戴 御史叔伦云:“心手 相师势转奇,诡 形怪状翻 合宜。人人欲问此 中妙,怀素自言初 不知。”语疾速, 则有窦御史冀 云:“粉壁长廊数十 间,兴来小豁胸 中气。忽然绝叫 三五声,满壁纵 横千万字。” 戴公 又云:“驰毫骤 墨列奔驷,满座 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 则有从父司 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 “远锡无前侣, 孤西寄太虚。 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 激切,理识 玄奥, 固非虚 荡之所 敢当,徒增 愧畏耳。时 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 八日。 8.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9. 求黄庭坚的《题东坡字后》的翻译 《题东坡字后》译文: 苏东坡很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的字,凡有求他的字的,他都会严肃的批评对方,最终还一字不给。 元祐年间他在礼部担任主考官,不能与外界联系,每当见到桌上有纸,他都不择纸质的好坏,在上面写满字。 他喜欢喝酒,但是喝不了几杯就醉了,也不客气躺下就睡,鼾声如打雷,不一会儿就睡醒,醒来写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文章中即使开玩笑也很有意味,真是一个神人啊!这哪里是当世的写文作画的人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之气,现在世上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人,即使在临摩古人方面有他们的优点,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进他们的不足。 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的船上,与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一起观看苏东坡的书法。 扩展资料 《题东坡字后》原文: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431333937一字。 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摩古人自有长处,至於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观於沙市舟中,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寂向小子相。 释义: 1、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2、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3、谑弄:开玩笑,嘲弄。 4、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黄庭坚与苏东坡同是北宋年间一代文豪,两人交情很好,惺惺相惜。 黄庭坚特别欣赏苏东坡的性格、字画,多次对苏东坡的人格、字画、诗文进行评价,除了《题东坡字后》外,还有《题东坡诗后》、《题东坡竹石》等,他对苏东坡的欣赏由此可见一斑。

黄庭坚是什么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黄庭坚最有名的十首诗

黄庭坚最有名的十首诗:《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水调歌头·游览》、《牧童诗》、《登快阁》、《清平乐·春归何处》、《清明》u200d、《念奴娇·断虹霁雨》、《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黄庭坚简介黄庭坚(西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翁,又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他是北宋的大诗人,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对于写字非常的用功,早年学过北宋初期书法家周越的字,后来认为有俗气,力求摆脱,便改学颜真卿与杨凝式、李建中,并且上溯二王。他主张要在用笔上汲取二王的精神,反对模拟二王的字形。此外,他还取法张旭、怀素、高闲、苏舜钦等人,又受到汉代石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如:伏波神祠诗卷,笔力遒劲,结体紧密,大小相间,左右揖让,虽是行书,却将晋人草书的韵味发挥的淋漓尽致,论其笔法则从颜真卿出。这就是融会古今,寓变古于法度之中的又一例证。黄庭坚的草书笔法出自张旭、怀素,而结体的疏密、用笔的顿挫,较张、怀更为可观。他自言得草书三昧,显然非夸张之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庭坚

苏轼和黄庭坚在书法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苏轼 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谓“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明董其昌更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故世称苏的书法之美乃“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而他的书论寓意之说则更加精辟,既为当世直视,又为后世楷模。  苏轼因元祜党人案受牵连,不仅《宣和书谱》等对他没有记载,而且书法作品也被大量毁去。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为其30余岁所作。至中期,名作较多,如楷书《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行书《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诗》和《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二作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有人说他的书法,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黄庭坚为之辩白,说这是以“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来看待苏书。也就是说,苏轼并不强调书法的严谨法度,即便楷书也是如此。从墨迹上看,苏书并非“卧笔”,不过是执笔稍偏下,依然运笔中锋,故有笔圆韵胜之姿。他的行书,更是随行大小,肉丰骨劲,拙中藏巧,兼有颜真卿、杨凝式二家长处。 苏轼晚年作品相对较少,以《答谢民师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谢民师》是给谢举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损,文载入《东坡集》,是苏轼表白个人文学创作见解的一篇重要文章,书法老劲,不似《黄州寒食诗》那样变幻多端。清代顾文彬跋中引用前人书评“东坡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来称赞此帖书法之妙。苏轼不计较书法的工拙、丑妍的得失,在学术的创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为北宋的书法大家。 苏轼在谈到自己的书法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是这种追求意趣的书法风格取向,这种注重书法的表现形式,努力丰富各种对比关系的做法,影响了他身后的每一代人。 黄庭坚 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中文名称: 黄庭坚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1045~1105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黄庭坚(1045~1105),中国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又工文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别称:黄山谷、豫章先生。字号: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出生时间:1045年8月9日。去世时间:1105年5月24日。主要作品:《鄂州南楼书事》《寄黄几复》《清明》《牧童》《病起荆江亭即事》等。主要成就:书法、文学。关于黄庭坚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黄庭坚的诗词《秋怀二首》、《登快阁》、《诉衷情》、《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寄黄几复》、《水调歌头》、《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鹧鸪天》、《南乡子》、《病起荆江亭即事》、《鄂州南楼书事》、《徐孺子祠堂》、《清明》、《鹧鸪天》、《牧童诗》、《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品令·茶词》、《满庭芳茶》、《牧童》、《次元明韵寄子由》。二、书法评述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据《衡州府志》载,花光寺在城南十里,即今衡阳市黄茶岭一带。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_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史载,仲仁墨梅代表作有《暗香》、《疏影》、《水边》、《溪雪》等,但均无留存。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何况东坡成古丘,不复龙蛇看挥扫。我向湖南更岭南,系船来近花光老。叹息斯人不可见,喜我未学霜前草。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逝者已矣,生者还要远行。尽管迭遭打击,还是傲然挺立,“喜我未学霜前草”。诗中的“梅花”、“千峰”,无疑是山谷老人人格的象征。此外,黄庭坚还作《千秋岁》词,追和秦观遗作: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虽然黄庭坚和花光和尚在衡州只是短暂相聚,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黄庭坚对花光仲仁的人品和画艺推崇备至,为之赋诗数首。如《题花光画》:湖北山无地,湖南水澈天。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诗中既有画境,也有人生境界。还有一首《题花光画山水》也是如此: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更看道人烟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黄庭坚和仲仁和尚同为艺术大师,十分投缘,竟夕畅谈,对花光寺的一草一木、一房一亭都产生了好感。这首诗是写寺内的“所住堂”:此山花光佛所住,今日花光还放光。天女来修散花供,道人自有本来香。哪里是写所住堂,明明就是写花光和尚,花光山上有佛,花光寺内有花光和尚,花光就是佛啊。还有一首写花光寺旁的高节亭: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高节亭边已无竹,但一丛丛的山矾花在盛开。名士聚集之处,快乐可以阻断水流!时花光寺旁有一株高大雄伟的松树,历数百年风雨,依旧傲然挺立。松树是坚定和长寿的象征,历来为正直之士所看重。黄庭坚引松树为同类,作《天保松铭》并以序文详述其原委:衡州花光山,实衡岳之南麓。有松杰出,盘礴云表。晋陵邹浩尝以问长老仲仁曰:“方法堂佛殿鼎新之时,他山之木尚入绳墨,乃不以为材耶?”仲仁曰:“自其合抱以来,睥睨于其旁者,踵相寻而至,岂特吾寺之人哉?但以适当天子寿山之前,故不敢运斤耳。”因告之曰:“若闻天保之名乎?其比物以见意,止言如南山之寿,而以松柏之茂继焉。今山前之松可谓茂矣,宜以天保名之。”仁请著以示后,于是乎铭曰:“山有乔松,在南山之阳。巧匠观旁,莫之能伤。非此以为材,可以全生。得极其高大,惟时太平。薄海内外,罔不稽首。归美以报,如松之茂。惟此独也,正能长且久。勿伐勿败,祝圣人寿。”这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在宋朝的时候,南岳就是“天子寿山”。正因为这棵巨松在寿山之南,故匠人不敢砍伐。黄庭坚为之起名“天保松”,并作《铭》以昭示后人,以使这棵象征太平、强盛、长寿之树,永久耸立在花光山上。三、代表词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最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公修,道光四年(1824年)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五年重建。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四、书法渊源前言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我们分别就其行书和草书来探讨其艺术风格形成之渊源。行书宋代近接盛唐,书家很难不受唐代书风影响。但宋代书家更注重内在精神情趣的诉求,因而和案头文牍融而为一的行书手札便成为一个时代书风发展的主流形式。“宋四家”和其他宋代书家的成就无不首先表现在行书上。而且在一大批古文运动领袖的笔墨实践中,自然不会为近时书风所束缚笼罩。自晋代以后,特别是经唐李世民力推王羲之为“尽善尽美”之后,作行书者莫不以“二王”为标准。黄庭坚最早是学时人周越的。大凡学书,学时人容易上手,但同时易流于俗气。随着眼宽识高,黄庭坚很快便转学于“二王”甚至说是《兰亭》。他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羲之书法忽有深悟的感慨自道。在笔者看来,黄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游于苏门的四学上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氏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山谷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山谷,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山谷代笔。至于黄庭坚的行楷大字,则又另当别论。山谷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山谷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我们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草书黄庭坚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概括性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_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由黄此自道可知,其学草首先是学时人周越的。周越的书法我们现难以得见,不过从一些文献记载中还是可以想见其大概规模的。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无疑,山谷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山谷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徽宗那么热爱书画,为何他却毁掉了黄庭坚的书画?

因为黄庭坚和宋徽宗的看法不同,并且黄庭坚的一些做法还是损害了宋徽宗的利益。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