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龚自珍的中"田横"的意思

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他以拒绝降汉,带领其500名部下自杀。这就是田横五百士的故事

左思 咏史八首(其五) 翻译龚自珍 夜坐 翻译

】①皓:明。舒:行。 ②灵景:日光。神州: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 ③紫宫:原是星垣名,即紫微宫,这里借喻皇都。飞宇:房屋的飞檐。这两句是说京城里王侯的第宅飞檐如浮云。 ④峨峨:高峻的样子。 ⑤蔼蔼:盛多的样子。 ⑥攀龙客:追随王侯以求仕进的人。这句是说自己并非攀龙附凤之人。 ⑦何为:为什么。歘(Xū):忽。这句是说为什么忽然到这里来了呢? ⑧被褐:穿着布衣。阊阖:宫门。 ⑨高步:犹高蹈,指隐居。许由:传说尧时隐士。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肯接受,便逃到箕山之下,隐居躬耕。 ⑩仞:度名,七尺为一仞。濯足:洗脚,指去世俗之污垢。这两句是说在高山上抖衣,在长河里洗脚。【赏析】

龚自珍的咏梅诗

wu

望着这落花亲吻大地的景象我不由想起龚自珍的诗句哪一句诗句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说,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全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以看出,是指花瓣.

己亥杂诗龚自珍落花不是无情物花作春泥更护花是不是直接抒情的诗句?

直接抒情诗句是不要任何“附着体”的,所以这句是间接抒情诗句。诗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龚自珍生平事迹

龚自珍(1792~1841)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诗人。 一名巩祚,字瑟人,号定盦。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火烧圆明园的主谋是龚自珍的儿子?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国人为之痛惜,而且有良心的外国人也纷纷谴责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事件却和一位名叫龚橙的小人物扯上了关系。甚至很多人都认为龚橙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是汉奸。那么,龚橙到底是不是主谋呢? 龚橙画像。 英军在火烧圆明园。 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清咸丰十年九月初五,即公元1860年10月18日,侵华英法联军中的英军第一师Michel部火烧了圆明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事实上,在这之前的12天时间里,圆明园已遭劫掠,首先动手的是法国侵略军,接着是英国侵略军,他们在劫掠三天后撤出。满汉匪徒随后跟进,闯入圆明园哄抢并曾纵火,使得这座世界名园只剩下断壁残垣,祸首是英法联军,早就被中外记载所证明。 据英军当时一名佚名的随军记者1860年10月9日在《 *** 》的报道:「 ”(10月6日)为何我军没按计划继续向圆明园挺近尚不得而知。法军和我军的骑兵队,连同一些炮兵则按计划向圆明园进发。但法军落后于我军两个小时才到达那里。彼时,已到达那里的英军部队正等待着其余部队。……法国人进攻了,他们发现圆明园中有300名太监在负责,另外只有40名男人在掌管着花园,他们中只有20人有武器。皇家园林方面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两名太监被杀,而法军有两名军官受伤。接着,法军就占领了这座皇家园林。” 「 ”然而,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确是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掠被认可。贵宾接待厅、国宾客房和私人卧室、招待室、女人化妆室,以及其他庭院的每个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制或外国制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们砸掉。还有装饰用的墙格、屏风、玉饰、瓷器、钟表、窗帘和家具,没有哪件东西能逃过劫难。” 「 ”昨日下午,一群法国人拿着棍子又到各房间去搜索了一遍,打碎了剩下的每样东西——镜子、屏风、面板等等。据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的同胞——也就是被释放的战俘报仇,因为这些战俘受到了对方残暴的对待。联军的宪兵队守卫着一座装有巨量金块和银锭的宝库,这些财宝将由英国人和法国人瓜分。” 「 ”被毁坏的财产总价值估计能达到联军要求赔偿金额中的大部分。” 「 ”英军总司令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军官和士兵们把抢来的所有物品上交,并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归部队所有,后来就这样做了。……很多精美古董和纪念品就这样以一种纯象征性的价格归个人所有了。全部拍卖额有22000英镑(按当时比价,折合白银不到10万两)。” 对此,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他在信中写道:「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火烧圆明园,一是为了报复,二是为了掩饰强盗行为 是的,下令将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付诸一炬的首犯便是英国对清廷交涉专使额尔金。抢都抢了,额尔金为什么还要下令火烧圆明园呢?他的借口是,报复咸丰皇帝指使大臣载垣、胜保等绑架并虐杀英法人质,更是为了掩饰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咸丰皇帝指使大臣载垣、胜保等绑架并虐杀英法人质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咸丰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联军兵临通州。咸丰扬言御驾亲征,却又同意英法使臣进京换约,提出的要求是使臣亲自递交国书并行跪拜礼。 试想马嘎尔尼当年觐见乾隆帝的时候尚只肯屈一膝,更何况英法联军如今胜券在握呢?英国参赞巴夏礼、法国参赞巴士达等使臣团当然不肯下跪,以致谈判失败。 八月四日,载垣公布皇帝宣示逆夷反复状的诏书,命令曾格林沁派兵截拿巴夏礼等。最终,包括随团采访的《泰晤士报》记者等在内的39人被全部关进「 ”天牢”。至英法联军侵占北京,人质全部被放时,仅有19人存活。《泰晤士报》的记者Bowlby也在死亡名单之内。 对此,额尔金很焦虑,他必须向女王、议会和媒体表明,他已经对清 *** 进行了报复。因为,咸丰帝下令绑架虐杀使团的命令是从圆明园发出的。最主要的是,为了掩饰圆明园内的强盗行为,额尔金下令火烧了圆明园。 小人物龚橙并非主谋,而是一人一马进园捞了一把 龚橙画像。 然而,事后国人追究火烧圆明园的所谓历史之谜时,都把矛头指向一个叫做龚橙的小人物,说龚橙是引导英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汉奸。 龚橙是何许人也?他是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长子。虽是名家之子,龚橙却公然蔑视「 ”五伦”。他在死去以前,曾自号「 ”半伦”,意思是君臣、父子、兄弟诸伦俱丧,尚宠一妾,仅存夫妇一伦之半。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龚橙是孔子所讲的「 ”无父无君”之类的名教叛徒。为他洗刷叛徒之名的,也只能用动机本善之类的说法。 说龚橙是汉奸的,主要是引用龚橙的老乡章太炎所说龚橙与巴夏礼(Harry Parkes)关系密切,「 ”为主谋”。 据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所述:后以汉文授巴夏礼,为谋主。圆明园之火,橙单骑先士卒,入取玉石重器以出。及清率乞西师陷苏、松,断洪氏下游,橙与有力阎。世皆多奇气。 然而,章太炎没有搞清楚的是,巴夏礼跟龚橙从未谋面。因为,巴夏礼曾任上海英领馆翻译,却在咸丰六年时任英国驻广州领事,直至咸丰十年六月二日,即公元1860年7月19日才以英使参赞的身份去往天津。龚橙从来没去过广州,而且是在咸丰十年初寄居上海的,并被英使馆的参赞威妥玛(Thomas Wade)聘为「 ”记室”,即书记,协助威妥玛推行中文译员计划。巴夏礼跟龚橙从未谋面,龚橙怎么会成为主谋呢?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事实上呢,章太炎是怀疑清末为龚橙做辩护的传闻的。清末,民众传言,英军火烧圆明园是出于龚橙的建议,目的在于化解洋人的愤怒,保全京城生灵。这种说法第一次见于谭献为纪念亡友龚橙而写的《龚公襄传》,主要是用一个「 ”挟”字,为龚橙洗刷汉奸恶名。接着,《国粹学报》主编邓实在《龚定庵别集诗词定本序》中予以明说:「 ”孝拱尝引英兵烧圆明园,世人多以此短之;然孝拱自谓实奇计,盖以一园而易都城数十万人之生命,其保全为益多也。”不过,龚橙喜欢吹,谭献、邓实都可能上了他的「 ”口述历史”之当。因此,章太炎虽然听过谭献的这种说法,但在重订《訄书》时没有取用。 综上所述,是否火烧圆明园不是龚橙这种小人物所能左右的,他并不是主谋。按照章太炎所说,龚橙应该是通过威妥玛得知额尔金已经派遣英军在圆明园纵火,于是他一人骑了一匹马去捞文物,暗示所捞取的东西并不多。 参考文献:1、郑曦原编 帝国的回忆 《 *** 》晚清观察记(1854-1911) 下 2、朱维铮 《走出中世纪二集》3、 4、《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訄书》6、《龚自珍研究资料集》

龚自珍描写深秋的诗句

1. 关于龚自珍的深秋诗句 2. 关于龚自珍深秋的诗句 关于龚自珍的深秋诗句 1.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秋天的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3.龚自珍写的深秋的诗+解释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4.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关于龚自珍深秋的诗句 1. 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 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3. 关于秋天的龚自珍的古诗名句 木叶怨,罢论起。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秋心三首作者: 龚自珍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龚自珍写深秋落叶的诗句

1. 关于龚自珍的深秋诗句 2. 龚自珍的关于深秋的诗句 关于龚自珍的深秋诗句 1.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秋天的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3.龚自珍写的深秋的诗+解释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4.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龚自珍的关于深秋的诗句 1.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3.龚自珍写的深秋的诗+解释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4.关于秋天的龚自珍的古诗名句 木叶怨,罢论起。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 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秋心三首作者: 龚自珍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5.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6.龚自珍描写秋天的诗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诗人的简介你们知道多少

成为第138位粉丝这几位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著名诗人,为我们写出了大量优质作品一、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提到屈原,一定能想到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相传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二、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三、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四、杜甫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五、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六、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七、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八、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编辑于 2021-05-14提交成功!感谢你的认可,不表个态再走吗?评论查看全部10个回答芳评书隋唐演义在线听_芳评书隋唐演义免费下载芳评书隋唐演义,喜马拉雅评书,海量资源,一键收听!立即下载喜马拉雅评书APP 评书听上瘾听过瘾!m.ximalaya.com广告有哪些古诗词是值得背下来的?值得一看的古诗相关信息推荐下载知乎APP,搜「高考/志愿」 看过来人真实经验解答。有问题,就会有答案!zhihu.com广告更多专家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诗人的简介你们知道多少?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下载快手极速版_机器达人教你使用唐诗百首教程图解来快手极速版极速版,唐诗百首使用大全,技术教给你,其实使用方法很简单广告2021-06-16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诗人有哪些诗?这几位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著名诗人,为我们写出了大量优质作品 一、屈原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提到屈原,一定能想到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相传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二、陶渊明 陶渊明 约365~427年,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三、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 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四、杜甫 杜甫 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五、韩愈 韩愈 768年-824年12月25日,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六、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七、范仲淹 范仲淹 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八、龚自珍 龚自珍 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哪些帮助?

龚自珍深知鸦片对中国祸害无穷,因此,他全力支持林则徐禁止鸦片烟的运动。当林则徐奉旨往广东禁烟时,龚自珍挥笔写了一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名为送行,实则鼓励林则徐加强战备,克敌取胜。他建议林则徐“宜以重兵随”,并要多带能工巧匠,以“整修军器”。并提醒林则徐对于“黠滑游说,面貌为老成迂拙”之徒,“宜杀一儆百”,不这样做,“事机一跌”,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同时,龚自珍还表示愿意随林则徐一起南下广东,为禁绝鸦片烟贡献绵薄之力。富有经验的林则徐深知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对龚自珍的要求婉言谢绝了。当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消息传来时,欲辞官南下的龚自珍写下这样的诗句: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这首诗(《己亥杂诗》)抒发了龚自珍坚决支持禁烟并渴望亲临前线的战斗豪情。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讲述自己想医治天下病梅,难道他是一位植物医生吗?

他并不是一个植物医生,只是因为他比较喜欢这一方面的事情而已,但是他的主业并不是植物医生,这只是他的副业。

谁能详细的讲一下《病梅馆记》啊?“病梅”有何象征意义?龚自珍的“疗梅”志向表现了什么精神?

病梅,就是经过人工修整过的枝干扭曲的梅.实指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

龚自珍 《病梅馆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象征,讽刺,比喻拟人

龚自珍《病梅馆记》寓言短文、注释以及赏析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 江宁:府名,今南京市。龙蟠:地名,今南京市清凉山下的龙蟠里即其地。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吴县光福,前临太湖。相传因纪念东汉太尉邓禹而得名。 西溪: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北。 欹(qī):歪斜。 固:必,毫无疑义。“固也”,紧承上文,并且直贯下面三个带“也”字的判断长句。 “此文”句:意谓这是文人画士心照不宣,不便公开告谕,大肆号令,用以束缚天下自然多姿之梅的良苦用心。绳,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绳,这里用作动词衡量之义,引申为约束。 “又不”句:意谓文人画士又不可能让天下所有之人尽从其意,以摧残自然之梅为业来谋利。斫(zhuó 浊),砍。夭,幼而残亡。这里是趁幼摧残之意。 “梅之”句:意谓那些无知蠢人虽有贪财求钱之欲,可惜又不具备按照文人画士的意图整治梅枝的智力。 孤癖之隐:奇特癖好的隐衷。 鬻:卖。 棕缚:捆绑的棕绳。 诟(gòu 够):辱骂。厉:发怒。 这是一篇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短文,又题《疗梅说》,当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杭州之后。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一位改良思想家。他认为“国家甚赖有士”(《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国家的盛衰兴亡“皆观其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把政治改革的理想寄托在人才解放上,并且认识到人才解放取决于个性解放。因此,人才问题成了他心目中最敏感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会触发他这方面的感慨,使他写出许多径陈其事、直抒胸臆之作。如《明良论三》揭露了“今日用人论资格之大略”,指出“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当今之弊,亦或出于此”;《明良论四》提出了防止百官“擅威福”以扼制人才和“救今日束缚之病”的问题;《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暴露了衰败之世有用人才被“督”、被“缚”,以至于被“戮”的悲惨情景;《杭大宗逸事状》甚至揭露了乾隆皇帝草菅仁人志士性命,一手制造的悲剧,等等。而且,自然界的许多景物也随时会激发作者的联想,使他写出许多触景生情、咏物寄意之作。如《秋心》三首之一:“斗大明星烂无数,长空一月坠林梢。”慨叹庸才纷纷得势,英才惨遭沦落。《夜坐》:“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写英才遭妒嫉排挤而沦落,造成死气沉沉的局面。《己亥杂诗》:“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借道旁所见以稚嫩松软之才作梁的泥亭茅屋,讽刺不图宏远,不重栋梁,扼杀人才的用人举措,等等。本文则比触景生情、咏物寄意更进一步,作者有感于病梅而创作了一则完美的寓言,表现有关人才的主题。 通篇有一个中心比喻形象,这就是梅。以“病梅”比喻被束缚、被摧残的御用人才,以自然之梅比喻个性解放的俊杰之材。无独有偶,作者《九月二十七夜梦中作》一诗亦有云:“官梅只作野梅看。”所谓“官梅”即指为官方、正统所欣赏的被矫揉整饬过的“病梅”,比喻被束缚、被扭曲的官场庸材;所谓“野梅”即指自然朴素、保持本性的梅,比喻个性解放而沦落民间的仁人志士。这句诗值得玩味。“只作”犹云“权作”,是说身居官场,满目“官梅”,想望“野梅”,权且把“官梅”当作“野梅”来看。作者欣赏的是“野梅”,鄙弃的是“官梅”,因此才产生了这种移花接木的想像。此中委曲,非深味不易得。 本文围绕着梅表现了三种主要人物形象,即文人画士、鬻梅者和作者自我。 文人画士与鬻梅者同为戕害梅花的凶犯,而又有所不同。文人画士指使策划,可谓元凶;鬻梅者虽充作杀手,但毕竟是帮凶。作者量恶有别,因此慨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作者刻画文人画士,没有脸谱化、简单化、表面化,而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首先,揭露他们颠倒是非,制造舆论,文中“或曰”云云,颇有欺骗性。其次,揭露他们躲躲闪闪的伪君子、两面派作风,如“心知其意”而又“未可明诏大号”。复次,揭露他们以利相诱,借刀杀人的阴险伎俩。他们的如意算盘本是利诱“天下之民”,但“天下之民”决不肯“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因此在绝大多数正直之人中难以售其奸,落得“失道寡助”的下场。“蠢蠢求钱之民”可以利诱,但又非其智力所能为,文人画士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最后靠既贪财又有歪才的“鬻梅者”达到了不可公开的目的,致使无辜之梅遍遭大祸。作者选择文人画士这样一种形象用来揭露人才被束缚、被扼杀的问题,不仅因为他们赏梅、咏梅、画梅,与本文的中心比喻形象有关,而且有更深层的含义。首先,世俗文人画士的通病是附庸风雅,矫揉造作,他们的审美习尚往往代表着陈腐的观念、僵化的形式,违背自然清新的艺术创作规律。因此,通过揭露他们的“孤癖之隐”,可以有力抨击选拔人才的官方模式和传统观念,触及当时存在的人才、人性问题上的“束缚之病”,以宣扬作者本人的“人才如其面”,“各因其性情之近,而人才成”(《与人笺五》)的人才、人性解放的理想。其次,世俗文人画士往往为人所豢养,成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他们代表统治者的意志,从不敢违抗。于此本文已有所暗示,如“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言外之意文人画士怕受诟厉,只能对当权者随声附和,阿谀奉承,助纣为虐。复次,世俗文人画士是舞文弄墨的,他们不仅善于攻心,用软刀子杀人,而且擅长制造舆论,借刀杀人。本文揭露“文人画士之祸之烈”,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的。又《乙丙之际箸议》所揭露的对人才的“戮之”之术,也可以与这一点互相印证,如云:“当彼其世(指衰世)也,而才士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其法亦不及要(腰)领,彼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至于作者自我,则是以疗梅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满怀深情痛惜梅之被害,与病梅者的摧残之术针锋相对,“疗之,纵之,顺之”,决心复其本性,乃至“甘受诟厉”而无所顾惜。感情之炽烈,态度之坚决,令人钦佩。而在行动上却不无难处,结尾处一个“呜呼”,一个“安得”,透露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其量“疗梅”也只是一种愿望和理想而已。尽管如此,本文仍不失它的战斗性。可以说,这是一篇讨伐扼杀人才者的檄文,呼唤个性解放的宣言,挽救受害人才的誓词。情真,意切,理正,词严,形象鲜明,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用了那些象征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八股取士扭曲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自己要改造的决心

龚自珍 已亥杂诗 赏析 跪求!~~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欤阂揽俊?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撏蚵砥豚尘靠砂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龚自珍的古诗有哪些

龚自珍的古诗有:《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漫感》等。1、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2、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3、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年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生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年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龚自珍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渴望人才辈出的句子

清朝龚自珍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

原作】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释】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原名巩祚,浙江仁和人。  九州:古代把中国划分为九州,所以用九州代称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风雷:风神和雷神。比喻变革社会的威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社会政局死气沉沉,一切生气都被扼杀。喑,哑,无声无息。究--终究,毕竟。  天公:天老爷,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拘,拘泥。格,成规。  降:降生,涌现。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受陈规旧俗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    【赏析】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整个朝野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确实令人觉得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认为摧毁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势力的巨大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以双关的修辞方式,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在诗人看来,当时的中国死寂一片,毫无生气可言。只有疾风暴雨以及惊雷一样的变革力量,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不过,诗作中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诗人依然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公”,寄托于陈腐老气的朝廷。这是不可取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主要是通过白日西斜的景色描写来写愁绪。

龚自珍的代表作古诗

龚自珍的代表作古诗如下:龚自珍的古诗有:《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漫感》等。1、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2、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3、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年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生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年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哇塞我就记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出处,“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作品简介】《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一九零六年春。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原文】出塞[ 清 ] 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注释】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云:“沙场烽火连胡月。”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作品鉴赏】“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后世评价】杨慎曰: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四)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王世懋《艺圃撷馀》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亦云: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瑕疵,储光曦、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施补华:“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岘庸说诗》)黄牧邨:” 秦时 明月汉时关"七字天造地设, 诂训不得, 只此一句, 意已尽, 下句乃申明之。大意谓秦筑长城,汉亦戍守,关山明月,同此悲凉;万里征人,迄无还日。庶几边将得人,边氛稍靖;然岂易言,是则此关此月。【作者简介】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龚自珍的古诗

清代龚自珍的古诗:《己亥杂诗·其五》、《漫感》、《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己亥杂诗·其二十八》、《己亥杂诗·偶赋凌云偶倦飞》。1、《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2、《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游森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3、《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4、《己亥杂诗·其二十八》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译文: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是你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 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5、《己亥杂诗·偶赋凌云偶倦飞》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译文:曾经春风得意的我现在已经如倦飞的鸟一样,辞官回家过自在的生活。回家途中偶然遇到陌生的佳人询问,就说是为了你这样的佳人归来。

龚自珍著名的诗

《己亥杂诗u2022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作品原文己亥杂诗浩荡离愁①白日斜, 吟鞭②东指即天涯。落红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④。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③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④花:比喻国家。即:到。作品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浩荡⑴离愁白日斜(xié),吟鞭⑵东指即天涯⑶。落红⑷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⑸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九州⑹生气⑺恃⑻风雷,万马齐喑⑼究可哀。我劝天公⑽重抖擞,不拘一格降⑾人才。词语注释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4.落红:落叶。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8.恃(shì):依靠。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11.己亥:时间。12.降:降生,降临,出现。作品译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声,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文学赏析己亥杂诗·其五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并不是落花的葬词,而是一首新生命的歌。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己亥杂诗·其五》鉴赏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句以日暮、天涯渲染出一派充溢画面的浓重离愁;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赋予落花,联想到花落成泥而依然默默奉献着,从而将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能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诗中的哀怨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将色调灰暗的代表过太的日暮、天涯、落花,与春泥孕育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融为一体,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奇丽激越,境界尚远。首句诗语出惊人,劈头即以“浩荡”两字弁首,既写出离愁之深广,充塞天地,又深蕴诗人的愤激不甘之情。“白日斜”则勾画出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五味杂陈,眷恋、怅惘、失落、孤独、孤愤、不平等等交织的复杂情怀。诗人南下回乡,却感慨地将秀丽江南称为“天涯”,可见其感慨郁积。因为离京就标志着离开政治中心,标志着政治生涯的终结,更何况此次他根本就没有任何重返的希望呢。再想到自己仕途蹭蹬,一事无成,不禁更加增添了离愁之浩荡。全诗意象单纯却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襟怀和极为可贵的生命价值观。诗中将议论、抒情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但却将具体的表象提升到社会历史的高度,予以深刻揭示。诗中想象奇异,将落花这一易引起伤感的衰败景物化为深沉奉献之物,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1]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赏析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赏析二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的邀请所写的一首祭神 诗。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希望改 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前两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写 出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和诗人对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的感叹。后 两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规戒律,降下有用的人才,既指出了改变这一局面 的有效途径,也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诗中既有对现实的真切描写,也有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感情真挚,言辞恳切。[2] 名家评论陈锦荣:“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望采纳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简介?

158855214了考虑普通突突突www突突突涂鸦下午9兔兔图图突突突

生命就是龚自珍什么的奉献精神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原文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全诗内容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和追求。

龚自珍以落红赞誉奉献精神的著名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U0001f44d 出自龚自珍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诗人有哪些诗?

- 《离骚》: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山河是我家。- 《九歌》:鸿雁在淮阴,战士冯唐汉。陶渊明- 《桃花源记》:杳杳胡兵夜白刃,清清商女朝阑风。- 《归园田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孟浩然-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杜甫- 《赤壁怀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吏》:白首壮心驯大威,一封告诉平原侯。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刘禹锡- 《竹枝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范仲淹- 《岳阳楼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龚自珍- 《己亥杂诗》:蝴蝶妆来人,花丛梳去人。- 《丙辰从高庙神泉谷送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的名言和代表作?

屈原的名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渔父》等孟浩然的名言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陶渊明的名言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杜甫的名言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的代表作有《春夜喜雨》、《春望》、《登高》、《登岳阳楼》等韩愈名言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马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刘禹锡的名言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代表作有《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范仲淹的名言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等龚自珍的名言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代表作有《己亥杂诗》等

请问: 龚自珍在哪一年写了 《已亥杂诗》? 求回答!U0001f613 谢谢啦~U0001f495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整首诗的总体赏析,主旨,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要表达的意思;重点字,词,句的赏析

自己思考会更好,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扩展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已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译文对照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标签:爱国古诗三百首情感叙事抱负抒情初中古诗译文 注释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 相关内容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

请问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作品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龚自珍《已亥杂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是指?

应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是指 花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

己亥杂诗龚自珍其五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作品《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的是诗人离京的感受,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满天地,何况正值夕阳西下,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我们继续往下看,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我们再接着看后面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里的【落红】两个字,在全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颜色的世界,也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谁有龚自珍《已亥杂诗》的全文和解释

我有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是第几首?

其实是125首

龚自珍在已亥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写315首诗。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意思是什么。

只有一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衰╰(‵□′)╯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定规格从,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定规格,从天上降下更多人才

己亥杂诗龚自珍古诗赏析

1、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最短的诗有哪些

桂殿秋二首 其一龚自珍 〔清代〕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杂诗龚自珍

http://baike.baidu.com/view/63214.htm#5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在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对袓国一大失所望,所以就罢官回家。已回到家乡的她,在一个篮子里放上了好几个纸团,那也就昰龚自珍的好几首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已亥杂诗 二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最有名的10首诗

龚自珍最有名的10首诗如下1、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3、己亥杂诗龚自珍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江上贾gǔ,收帆好趁顺风时。4、己亥杂诗龚自珍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5、已亥杂诗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6、投宋于庭翔凤龚自珍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7、漫感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8、送南归者龚自珍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且买青山且鼾卧,料无富贵逼人来。9、夜坐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华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10、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龚自珍已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他一生目光远大,是开辟了一代新风气的大家,是思想和学识在萌芽状态时的改良主义先驱者。很多人都记得,他是一位气势霸气的人。他的忧国忧民、奋发图强之念,使得他《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选入了课本。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他这样写;人,他这样做。然而,当时清末时局渐渐衰退,败象凸显,已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扭转乾坤的。闲暇之余,他也作其他的诗,比如这首最为著名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得好,写得真是太好了,顾太清极其欣赏这一句。当她的夫君奕绘死后,她更觉得此句道破了自己不能随丈夫而去,却要为了孩子而活下去的矛盾情感。她常邀龚自珍入府谈论诗文,他见她孀居,怜她是孤单的妇人,所以每召必到。龚自珍聪明一世,却忘记了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顾太清是奕绘的侧妃,一旦招惹其皇家势力,也会让他“死得很难看”。他也许死得不难看,死得很痛苦,却是真的。

诗词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赏析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赏析二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唐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说由于迁谪到更远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离京出都。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兼之龚自珍当时与*女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诗人的离愁。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诗人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诗人与*的*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的证明。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63214.html?wtp=tt见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

啦啦,他们说的都不对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什么

我对《龚自诊己亥杂诗》很感兴趣。这首诗实际上是明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一部杂诗集。龚自珍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于世。这部诗集中的《龚自诊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自己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后所创作的。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这些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表达。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他对生活、爱情、社会和人性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龚自诊己亥杂诗》是一部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它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不禁感叹龚自珍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洞察力。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象,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这部诗集不仅仅是诗歌的表达,更是龚自珍在他的经历中寻找力量和启示的一种方式。他通过诗歌来探索自我、表达情感,并与读者分享他的感悟和体验。《龚自诊己亥杂诗》的意义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一个人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坚持的力量。总的来说,《龚自诊己亥杂诗》是一部富有深意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每一首诗都像一面镜子,让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对我来说,这部诗集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带领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清朝龚自珍的诗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诗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4.落红:落花。 龚自珍 -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龚自珍原文和注释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作者简介】:华语网[thn21.com]已经单独收录本文,请点此查看龚自珍简介【注释】: 己亥:道光十九年。九州:指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喑:哑。究:终究、毕竟。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翻译】: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朗读】:(如无法播放,请点此下载到本地播放)>【简析】: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品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②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③④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精练】: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己亥杂诗》龚自珍 全诗诗意

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一、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二、赏析: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主要成就   政治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文学   龚自珍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龚自珍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在龚自珍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实际龚自珍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龚自珍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龚自珍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龚自珍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   作为古文大家,龚自珍更为有名。其散文也与其诗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经术作政论”,或直接批判揭露现实,或借题发挥,或通过论文、论事、记物、记名胜形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讽刺,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而表现方法也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   龚文的表现方法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龚自珍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龚自珍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   评价龚自珍   龚自珍支持林则徐查禁,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龚自珍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2]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龚自珍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龚自珍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系列:古诗三百首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a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i):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著变革,呼唤未来。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作品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有几首?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己亥杂诗》诞生了。《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龚氏诗作繁多,其中《己亥杂诗》是其很有特色的一部生活记录,内容涉及诗人的仕途、学习、交友、民生、忆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己亥杂诗》不但在广度上体现了其题材的丰富性,还在深度方面有所开掘,揭露了制度的黑暗与复杂,展现了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龚自珍重视社会的发展,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开一代之风气,赞成举贤任能,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白日斜’’有什么作用

(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什么朝代的

是清代的诗人

龚自珍已亥杂诗第五首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①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年。②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③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 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④落红:落花。⑤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简析】 这首诗写辞官归乡时的离愁,并表示愿继续为国家社会效力。 龚自珍《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例如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作者从小就在北京读书,又在北京考中进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的理想所在。现在,他被迫离京,心情是多么复杂呀!黄昏日落的惨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遥远距离,使他的离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诗的后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即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多么新奇的诗句。在古人眼里,凋谢飘零的落红,总是引起叹息和伤感的“无情物”;然而作者却看到它有情的、积极有为的一面,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从结构上看,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至此,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艳的境界。愿化作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如花的未来。

龚自珍《已亥杂诗》开头两句,以什么修饰离愁,以什么衬托离愁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怎样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诗意是什么?

诗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名句欣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希望追加分数哈

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屈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如下: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1、浩荡:无限。2、吟鞭:人的马鞭。3、东指:东方故里。4、天涯:指离京都遥远。5、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6、花:比喻国家。《己亥杂诗》赏析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龚自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龚自珍的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作者开宗明义,以诗言志抒怀,宣泄其不平之气,表现其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

《己亥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赏析1: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赏析2: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而诗人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