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审计风险包括哪三种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关于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如下: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师在审计前就已经存在的风险,这不是由审计师能够控制的,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相关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和性质开展相应的审计程序。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对于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错报,由于职业判断失误,审计的固有局限性,审计师职业素养不够或未尽到审计师应尽有的责任,未发现并且要求管理层纠正错报,那么这一部分风险就叫做检查风险。官方定义为某一认定层次的风险。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风险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发现该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审计师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度越高,那么审计师就越需要尽可能的获取更多或更适当的证据,以降低检查风险以保持审计风险在一个可接受的低水平。总之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对象本身固有的风险而检查风险则是审计师在后续审计过程中,因主观客观原因为未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报导致的风险。如果财务报表本身的错报就很少,那么审计师即便开展较少的审计程序,也可以将总体的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说财务报表本身错报就很多,那么即便审计师开展充分的审计工作,很可能最终总体审计风险还处于一个高位。解释一下公式,不要记错。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其中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最终风险模型公式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意见风险较低是哪几种

一、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髙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审计风险由哪些要素构成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

审计风险有哪些

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作了积极探索,最终使审计风险模型被会计师职业界(如 AICPA,CICA)认可,并成为审计过程的核心内容。尽管审计风险模型已达成共识,但审计风险的涵义是什么?不同的人由于所站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FC)以及著名审计学家阿伦斯(A.A.Arens)等都对审计风险的涵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有关审计风险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地揭示的风险。我们认为,这种定义方法只是为了给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提供可行的指南,而不是从一般的理论意义上探讨,因而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最本质的东西。我们认为,将审计风险概括地表示为示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只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说明:  (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就是如此,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内的大多数的国家的审计准则也是这样理解的。原因在于审计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是这一类审计风险,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或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审计风险,为审计人员分析和寻找审计活动所可能招致的风险及其直接因素开辟了蹊径,在实务中使审计人员容易寻找到对付的办法,这也是大多审计人员这样理解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认为上述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并没有完全表达审计活动的风险,仅是针对把错误的判断为准确,即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而发表了无保留意见而言的报告。因而,当我们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因而审计风险的含义应有更广泛的内容。  (二)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意见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从狭义上理解,应当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既然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偏离,那么就有可能从两个方向发生偏离:一是把客观上是正确的东西判断为错误的,给予否定,也就是?风险;二是把客观上是错误的东西判断为正确的,加以肯定,也就?风险。由于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对公允揭示的财务报表发表一个有保留或相反的意见,一般认为不可能,?风险发生的情况很少,而大量的是?风险,即对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的风险。但?风险很少发生并不等于说不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研究和调查时间的延长,影响审计人员的效率和信誉,也会导致损失(效率低下的损失和名誉上的损失)。因而,从理论的探讨来说,?风险也是审计风险的内容之一,仅是因为不太可能发生,而在实务中几乎可以不予考虑。  (三)审计职业风险:广义的审计风险  美国学者海泥斯在论述风险时,认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这是从最广泛的意义理解风险。推而广之,审计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几个方面都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主要有狭义的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营业风险是指,虽然为某一客户提供的审计报告正确无误,但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却由于一种客户关系而受到伤害的风险。近20年来,这有日益增长的趋势。由于审计只限于抽样,审计并不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全部错误项目,某种隐蔽较好的欺诈极难侦破,所以,存在一定的审计不能发现的重大错报项目的63A风险。在审计未能发现重大错报,并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时,因审计人员过失而受损失的人,可望从会计事务所处取得赔偿。由于审计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很难决定审计人员是否做到应有的谨慎。由于司法传统(指美国),也很难决定谁有权期望获得审计利益。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通常会指责审计失误。遭受损失的人们由于对其经济利益的关注而对审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一但受损就希望得到补偿,而不问错在何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口袋”责任概念(deepodket concept of liability)。上述因素,使即便不是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失误行为,亦对审计构成了风险,因而必须把营业风险列入审计风险的范畴,并扩大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要加入固有风险要素的主要理由之一。也是会计师职业面临诉讼“爆炸”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的组合。审计风险概念是风险的属概念,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将风险概念引入审计学,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里程碑,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Konrath,1993)。对审计风险的解释有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适用条件不一样。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应从广义上解释,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隙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而且包括营业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债,或倒闭所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

为什么现代审计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你了解审计发展史,就会明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以前的时候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去查企业的帐,耗时耗力。效率不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风险较大。因为在上个世界,社会审计中寻在诉讼大爆炸时代,即审计失败导致很多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原来的账项基础审计变为风险导向审计,即首先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在选择审计方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审计风险的研究意义

可以衡量并控制审计主体的损失。控制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控制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1)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2)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3)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特点是:(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道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所需收集证据的数量。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解释

1、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 2、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 3、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审计风险中组成要素是什么?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

审计特别风险如何应对

审计特别风险如何应付,我感觉这个每个人对待事情的应付方式都是不同的。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的定义如下: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包括审计风险的三大风险是那几个

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1)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2)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3)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特点是:(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道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所需收集证据的数量。百度百科提供的

审计固有风险有哪些?

最佳答案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审计风险的定义和组成要素是什么?

审计风险定义: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组成要素: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因此,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1、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3、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审计所说的风险究竟是什么?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可见,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定义,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2010年11月1日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十三条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第十四条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第十五条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什么意思呢?

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

审计中重大风险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审计风险的内容

法律分析:审计风险包括以下内容:(一)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二)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审计风险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x0dx0a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x0dx0a  (一)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x0dx0a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x0dx0a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x0dx0a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x0dx0a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x0dx0a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x0dx0a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_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x0dx0a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x0dx0a  (二)检查风险x0dx0a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审计风险到底包括哪些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按风险来源分为两类: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从审计风险管理的角度也分为两类: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审计风险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1、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2、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3、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4、审计风险从广义上去理解,就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其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

什么是审计风险?其具体内容有哪些?相关关系如何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业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扩展资料:一、意义审计风险的意义很重要,审计风险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就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其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审计环境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二、影响因素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2、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3、政治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4、行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5、人文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有哪些?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有哪些

审计风险如下:1、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业务本身具有的风险,也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种风险。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3、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简介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2、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的涵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实践中倾向于第二种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不能形成和发布正确审计意见的可能,而不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承担的损失,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为发布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导致损失的产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审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从总体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具体风险看,每个会计单位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   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而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并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不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所制约,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降低其水平,能促使审计理论研究,提高审计质量。

什么是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2、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3、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什么

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三十条 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最新的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什么?谢谢!!!

通俗地讲,就是审计过程中应发现的问题而未发现,导致应承担相关责任。

审计风险的模式

审计风险模式的演变及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摘要:本文以审计风险模式的演变八手,从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两个方面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之处。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中国分类号:F23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1-0118—04审计风险是审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实务界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而率世纪初以来,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企业财务造假丑闻和审计失败案例的接连发生,更使人们关注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本文试从审计风险模式演变人手,探讨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最新发展。一、审计风险模式及其演变从一般规律来说,审计风险受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基本模式就是由审计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要素构成的。从审计客体来看,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成果和资产负债状况最终都须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但不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会导致审计失败及审计责任,所以财务报表本身的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ill从审计主体来看,如果审计人员不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或所遵照的审计准则已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也会导致审计失败和审计责任.从而形成审计风险。由此,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式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审计主体风险=财务报表风险×检查风险但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对审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一样,导致不同时期的审计方法也不一样。以下就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审计风险模式的发展演变。1.账项审计阶段的审计风险模式在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主要是为了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核算进行独立检查,促使受托责任人(通常为经理或下属)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注册会计师主要对客户负责,对第三者的责任则不明确,因此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小。其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目的是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根据财务报表的每一项目来进行审查,包括检查支持凭证,评估报告资产的价值(通常是成本),确定受托责任人对存货购买和发出核算的正确性。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审计风险模式是审计风险基本模式的简单表现,此时财务报表的风险主要指财务报表各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所以这一阶段的审计风险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检查风险。即以分析固有风险为基础.以控制检查风险为重点,因此,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大样本抽查审计方法。2.制度基础审计阶段的审计风险模式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不断丰富和复杂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迅速增大,使得详细审计难以实施,因此,职业界逐渐将转向抽样审计。然而,采用抽样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样本取舍、误差范围乃至误差率进行估计,具有内在局限性。同时职业界逐渐认识到,设计合理并且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报表的可靠性,防止重大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所以,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形成了制度基础审计方法,重点在于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如果企业建立起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固有风险,因此财务报表风险同时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模式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其构成要素已由原来的两项变为三项,增加了控制风险,且将对控制风险的测试评价视作审计风险控制中的最重要方面。3.风险导向审计阶段的审计风险模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管理层欺诈舞弊活动的出现和抽样审计的随意性使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制度基础审计过于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控制风险而相对忽视引发审计风险的其他因素和原因,未能做到审计资源的合理分配。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便应运而生。其传统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审计风险是由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策略所确定的,谨慎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将其确定为较低水平,同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则与企业有关,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对两者作出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并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确定的水平。该模式与制度基础审计的模式虽然形式上相同,但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即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其特点在于实施审计程序都取决于对检奄风险的评估。二、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注册会计师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控制测试(如果必要)和实质性测试。即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这个较低层面上风险的评估,忽视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及目前影响企业的其他因素);企业的性质,包括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经营、筹资和投资;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同时,审计风险是审计内部环境与审计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之中,应将其与所处环境联系起来,视之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也深刻意识到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是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的。为了减少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研究报表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以取得对它的充分理解。(一)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改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r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审计风险准则,包括《A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准则》、《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风险的反映程度准则》和《审计证据准则》。这些准则已从2004年12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和相应的审计程序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强调注册会计师应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效地执行风险评估,把重点集中在财务报表出现错报的高风险领域,同时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联系起来。实施新准则将有效地提高审计的质量,增强公众对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的信心,也有利于保护公众的利益。1建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提出的:9审计风l盈=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即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据此,先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然后再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问和范围。传统审计风险模型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逐渐表现出其缺陷和不足。因此,新准则制定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会计报表整体层次;二是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陈述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同会计报表整体关系紧密的重大错报风险或对许多认定都有潜在影响的重大错报风险。它通常同控制环境和其他环境因素相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陈述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构成。对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做出整体反应,例如,对审计小组强调收集和评价证据过程中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分配一些更有经验或具有某方面特别技能的人或专家参加审计小组;对审计小组加强督导;在选择实施审计程序时加入更多的未预料的因素;必要时考虑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对于交易或账户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注册会计师则应该确定下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行控制测试,实施实质性程序,测试表达和披露的充分性等。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更符合审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评估程序。2.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及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当今大多数的审计案件中可以看出,其中很多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 “仓促上阵”所致。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信息,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信息、被审计单位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经营环境信息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环境、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行业越不景气,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反映不实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而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越健全,审计主体将承担的审计风险可能也越大。对于被审计单位,主要是考虑其经营情况,投资、融资的情况,同时要特别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品格和声誉,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和诉讼纠纷,以及被审计单位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重大会计问题和异常事项。内部控制则主要包括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新准则对这些相关信息都作了详细列举.对注册会计师从各方面收集信息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增强了可操作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对审计职业的挑战,审计职业界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国际五大(现只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走在前列。1997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小组出版了研究报告《以战略系统观组织审。计_》,提出了毕马威的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wcess)审计模式。这一审计方法首先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然后,以五个原则(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和持续提高)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出关于剩余风险的结论及其对审计的影响;最后,用剩余风险来指导实质性测试.从而自下而上地完成审计工作。可以说,毕马威的这一审计模式已经体现了关注企业内外环境的思想。与此同时,其他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与学术界联手开发新的审计方法。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经营审计”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审计创新”为名开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形成了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的系统方法,简称BEAT(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template);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普华永道审计方法”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AS/2”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些审计模式虽然在具体的结构性框架上存在细微的差异,但基本原理相同。可以说,国外职业界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探索,为注册会计师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促进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正是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归纳审计实务做法的基础上,对原有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修订,也是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完善。三、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以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为基础制定的,但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准则框架。中注协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重点是,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为基础,拟订和修订审计风险准则,以强化会员在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模式发展的回顾和国际上风险导向审计最新发展的研究,正好为中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审计实务的发展提供借鉴。1.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如果只是重点关注于各类交易事项和账户余额,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很可能只发现被审计单位小的错误而忽略大的问题。中国有必要借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的做法,对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进行修订,将环境变量引人其中,使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引导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减少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2.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精神来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很难始终保持怀疑态度,有时过于“轻信”管理当局。中天勤一位参与银广夏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事后承认,缺乏对管理当局所提供资料真实性的质疑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应借鉴国际惯例.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精神,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对相互矛盾或者可靠性存在疑问的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增加发现和揭示重大错弊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3.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是一种依靠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的职业,在很多情况下,各审计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收集的数量和方法等,都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即便审计准则制定得再具体详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都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将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中国注册会计师一般专业知识较扎实,但缺乏丰富的职业经验.职业判断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在涉及审计风险的时候。因此,建议通过后续教育和工作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4通过参加职业责任保险抵御审计风险。由于独立审计是一个高社会责任和高执业风险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即使足够重视对审计风险的管理,也要承受一部分风险。而且随着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责任会不断增大,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一定措施抵御审计风险。中国大部分事务所采取了提取执业风险基金的做法,即提取一定比例的专项基金以弥补审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这是一种把审计风险引起的损失平均分摊到各个时期,在事务所内部化解的方法。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通行的做法是参加职业责任保险。它可以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资金积累起来,由全行业共同承担职业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发生事故后的赔付能力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的表现。5.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资料库,并适当利用专家的工作。国际“四大”都有较完善的资料库,并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专家。在了解客户控制环境时,审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相应的资料,以判断客户经营情况是否合理。在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则较多地利用专家的工作。而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资料库,审计人员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合理性.以致于中天勤的审计人员无法判断银广夏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项目的利润情况;而且中国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利用专家的工作,但审计实务却很少采用。因此,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快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并在需要时考利用专家的工作。6.充分运用分析性检查方法,执行针对舞弊的审查程序。分析性程序是通过计算特定的项目和比率,以发现异常趋势和波动。在审计计划和报告阶段运用分析性检查方法,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整体状况,并发现异常情况,即把握风险因素,以便采用适当的方法降低审计风险。但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以降低成本为幌子,只是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象征性进行~下分析性复核,这根本无法保证审计质量。4同时,确定了重大错报的风险水平以后,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考虑对策,实施相关的测试程序,特别是针对舞弊的。因为,舞弊行为通常比较隐蔽,但后果很严重,尤其是管理层舞弊。如AICPASAS.99要求必须对管理层逾越内控风险执行专门的实质性测试,建议评估管理层逾越内控风险的审计程序包括:检查特殊分录和其他调整;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以检查其倾向性,包括对重要的管理层判断和假设进行追溯复核;对大笔非正常交易的业务合理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管理层越过内部控制或存在大笔不合理交易的情况,同时管理当局具备舞弊的动机时,审计师就必须采用更加严格的审计标准,以减少发生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在审计工作底稿的各级复核中,都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管理当局财务舞弊,舞弊的程度,以及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参考文献:【1】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4).【2】陈毓圭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来与发展的认识Ⅱ.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4).【3】朱小平叶友“审计风险”概念体系的比较与辨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9)【4】绦政且、谢荣审计研究前沿【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刘蜂等“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2,(2).

审计风险的含义是什么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的USCPA相关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风险审计的什么是风险审计

企业风险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风险审计是一种职业工作,它是企业内部审计师通过测试风险管理的有关方面,对风险程度及管理情况做出鉴别、评价,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风险审计肩负着为战略决策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信息保证的重任,所以要求审计人按照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进行执业,注意控制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有缺陷,导致其无法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完善,没有缺陷,那么审计员检测到误差的可能性将会更小,控制风险就越低。(2)测量风险:测量风险是指由于取证限制、抽样误差等因素导致审计员未能掌握全部需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对财务报表进行适当评估的风险。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若选错了抽样方法或存在欺诈行为等,将会增加这种风险。(3)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指审计员不能正确得出应得的审计结论,包括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或未能及时发现重大错误而导致审计工作不达标准的风险。该风险可通过审计师的专业水平、专业判断力和道德意识来降低。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之前无法察觉一项存在的错误或偏差,导致失误或误判、不适当的审计结论等,所以企业和审计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都需要考虑这三个组成要素。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审计员才能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并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取决于哪些因素

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行业环境、人文环境。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膨胀,经济环境逐渐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元性,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以及电脑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都给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合理把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2、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标准,增加风险机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扩展资料: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 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 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

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

【摘要】本文对当前存在审计风险做了描述,对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是审计师对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存在无意中未能修改其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 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3.被审计单位情况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多样化,管理结构日趋复杂,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当前的现实是所有的经济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失真,如财务报表虚假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也能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同样带来审计风险。 4.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审计,投资者也日趋依赖审计报告。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稳定性将会增加,审计意见会被更多的人依赖,审计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也会提高。 (二)主观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执行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如果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人员委派、业务约定书签订、审计计划编写的不当;造成审计外勤工作、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和复核等工作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 2.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缺陷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运用较深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进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决定其职业判断力,而职业判断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但审计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甚至是失败教训的堆积。因此,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不出失误是不可能的,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 注册会计师要为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信赖的专业服务,这就对其职业道德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遗憾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上述条件,不执行审计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隐瞒真情,掩盖违纪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安然事件就是明证。 二、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相继出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学习,主要是后续教育学习,从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两方面入手,培养大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的高素质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1.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特定的账户和确认使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工作效率会更高。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2.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较为规范和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三)坚持独立性 独立性被誉为审计的灵魂,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就是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很多诉讼案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偏听客户的一面之词和屈从于各种压力造成的。失去了审计独立性,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能进行适当的审计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审计,也就谈不上审计风险的管理。独立性虽然不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但可作为审计风险预防性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积极与委托单位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主要人员见面协商,如主要行政领导、财务和业务主管及内部审计主管、电子数据处理工程师等,讨论对财务报表或执行审计工作有影响的重要事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及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 每个审计单位都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为此所需承担的风险责任,通过自觉行动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保持审计业务适度发展,防止冒进。审计机构应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防范基金,专户专储,建立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因为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是进行有效风险防范,避免遭受损失,转移风险的另一种方法。 尽管风险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存在的,但是,只要广大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认真谨慎地对待、控制、防范,就一定会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成功地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

包括审计风险的三大风险是那几个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哪些要素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三个:即审计风险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审计风险如何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方式有以下这些:1.可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2.应当规范审计程序,从过程中进行防范。3.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防止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什么是审计风险?其具体内容有哪些?相关关系如何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髙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审计风险是什么?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以上内容由会计培训专家理臣教育选送,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分析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从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  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为达到上市、借款等目的,采用各种手段粉饰财务报表,甚至串通舞弊,造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过于薄弱,审计这样的高风险企业时,审计风险自然增大。并且避免审计人员查出公司的问题,这类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无疑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2.审计方法的固有局限性  由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和审计人力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进行核查,审计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是全面检查,而是抽样。抽样的过程中存在抽样风险,并且根据抽样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本身也存在误差。因此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绝对可靠。  3.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不足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审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工作经验不足,所审行业不熟悉,都有可能在复杂的审计业务中判断错误,因此产生审计风险。有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讲人情、收好处,遗漏重要审计程序,提供不实审计报告,也会形成审计风险。  4.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很大一部分是规模较小的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可能呈现出的特征是有业务则承接,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比如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注重甚至完全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发生错弊和过失。  5.审计活动法律环境不健全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法律并不健全,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力较小。比如许多法律涉及刑事责任或者吊销注会资格证书、罚款等行政责任,这些法律条文中存在大量原则性、抽象性条款,忽视对受害人损失的赔偿。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尚不配套,条文规定不明确,审计活动法律环境不够健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约束力不足。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

审计风险是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的组合。审计风险概念是风险的属概念,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二)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意见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三)审计职业风险:广义的审计风险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几个方面都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主要有狭义的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营业风险是指,虽然为某一客户提供的审计报告正确无误,但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却由于一种客户关系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什么是审计风险

已经有人回答你定义,我就实际工作经验跟你讲讲,可能会更有用些的。审计风险就是在会计师对企业的账务进行查询的时候发现企业的相关科目及重大往来发现严重性的错误,会导致企业的相关税务出现问题。也就是说白了的偷税漏税,或者企业是个空壳公司之类的。如果这个注册会计师没有根据职业道德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则会致使出现相应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又包括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注册会计师只能去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高低,但不能通过实施审计程序降低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审计风险如何分类?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拓展资料: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x0dx0a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x0dx0a  (一)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x0dx0a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x0dx0a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x0dx0a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x0dx0a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x0dx0a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x0dx0a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x0dx0a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_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x0dx0a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x0dx0a  (二)检查风险x0dx0a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什么是审计风险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涵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审计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的涵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实践中倾向于第二种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不能形成和发布正确审计意见的可能,而不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承担的损失,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为发布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导致损失的产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审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从总体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具体风险看,每个会计单位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   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而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并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不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所制约,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降低其水平,能促使审计理论研究,提高审计质量。 ;

审计案例分析风险导向思路怎么做

步骤/方法一、制定审计计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规划审计计划时就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使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因此,首先应考虑审计范围是否符合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为企业提供更相关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1、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做好新审计的首要工作。为了识别和评估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与管理当局讨论、查看重要场所、查阅企业董事会记录和备忘录、公司手册等内部文件、相关行业的信息以及事务所自身的工作底稿记录等途径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运用第一步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明确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具体来说,在识别和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足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应针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再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检查风险的概率,并据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恰当地安排审计时间,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审计实施环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须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采取: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关注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的调查、运用适当的检测和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1、控制测试。旨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它不是必经程序。当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控制测试。 2、执行实质性测试。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审计人员都必须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公允的。即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做实际审核。 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计划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如果达到了重要性水平,就需要调整计划,再次评估企业的风险,以确保审计的质量。 三、编制审计报告——终结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意味着在企业计划中体现对未来的预先考虑,还体现在终结审计中。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完成现场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简洁明了,并关注各项风险因素的披露和审计建议执行力度。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风险是决定后续审计本质和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后续审计的范围就可能越广。后续审计的重点应是由于控制目标未能实现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而不是如何改进报告中所提到的具体建议。因此,控制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再评估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内容。

审计案例分析 大华公司的风险评估

审计学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纳税  审计体现了公司纳税的过程。税务结构在审计中得到了适当的组织,其中账户以显着的方式吸引了投资者和商人来缴纳税款。2、提高效率   审计可以提高组织以及员工的效率。审计实践也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因此,由于审计原则的准确性,它在组织内带来了更多训练有素和合格的员工,从而促进了政策制定和其他决策。  3、长期规划   审计为整个业务实践带来了效率,它提供了业务活动的公平视图。审计记录可用于长期规划,它还有助于为未来编制预算。审计在为企业的长期规划编制预测财务报表时也很有用。4、加强内部监控 审计师为组织内部控制效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审计员建议需要改进和管理的领域,负责克服审计员确定的薄弱环节。内部控制越好,组织的工作就越有效。5、合作伙伴满意度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审计也非常重要。经审计的记录使合作伙伴感到满意,并确保他们正在投资正确的公司,并将从公司赚取的收入中获得公正的利润。6、内部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区别有两种类型的审计,即内部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一项独立的咨询活动,旨在为公司的运营增加价值。它还有助于通过采用纪律严明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和提高风险有效性并控制治理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案例

A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收入确认的时间 L集团的相关矿产机械主要销售给五个重要客户,这些客户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期付款的到期日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第一期应支付货款的50%;第二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送达的日期,第二期应支付货款的25%;第三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在客户的煤矿得到成功安装的日期,第三期应支付货款的25%。根据上述付款时间的安排,L集团存在过早确认销售收入的问题,因为在第一次收到客户付款时只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此时L集团实际上还没有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该笔付款其实是客户的预付款,L集团应确认负债而不是确认收入,如果此时确认收入既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标准,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此L集团存在高估收入和低估负债的重大错报风险。 (2)有争议的应收账款 在2011年12月31日,L集团应收账款明细账显示P煤矿有一笔4 275万元的欠款。这是一笔有争议的欠款,L集团销售给P煤矿的矿产机械已经在2011年9月安装完成,并据L集团执行总裁M称该机械已在P煤矿成功运转,但是P煤矿却拒绝支付第三期款项。该笔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它已经占到公司税前净利的50.89%,主营业务收入的2.28%,总资产的3%。L集团对该笔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应该提取适当的坏账准备,否则将会存在高估应收账款的问题。A注册会计师也应深入调查该笔应收账款存在争议的原因,从而合理判断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 (3)法律诉讼 L集团的另一个客户Q煤矿在2011年12月通过其律师与L集团取得联系,要求L集 团就其钻孔机故障造成一名操作员手臂严重受伤的事件进行赔偿。L集团的执行总裁M告诉A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忽略这一事件的影响,因为众所周知Q煤矿的安全设施很差,员工的健康福利也很缺乏,曾多次被媒体曝光,也收到过监管部门的整改通令,因此这次事故完全是Q煤矿的责任。为此,L集团对于Q煤矿在2011年11月发出的两个订单也已经取消了确认。 对于该事件,A注册会计师不能轻易听信L集团执行总裁M的说法,应该提请L集团认真考虑该事件的影响,因为该事件并非如M所称不会对L集团带来任何财务影响。如果事实表明L集团生产的矿产机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L集团就很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赔偿。如果需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赔偿的可能性很大,L集团就应该计提相应的损失赔偿准备,即便赔偿只是有可能,L集团也应该将该事件的细节情况及其对公司的财务影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另外,L集团还取消了Q煤矿的两个订单,但是如果Q煤矿尚有欠款没有支付,那么其拒绝支付的可能性会很大,这样L集团的应收账款就将存在高估的问题。如果Q煤矿已经支付了第一期的货款,则很可能要求返还,L集团也必须为此计提准备或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 Q煤矿是L集团的五个主要客户之一,如果丧失该客户,又很难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弥补这一损失的话,L集团未来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必然存在问题。如果法律诉讼成为公众知晓的事件,L集团又被认定为提供了存在故障的机械的话,L集团将很难再吸引新的客户。该事件对L集团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其他的重要客户也终止与L集团的业务往来,L集团能否继续持续经营的问题将更加严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就需要考虑针对 L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展开必要的审计程序。 (4)存货 2011年12月17日L集团进行了所有存货的期末盘点,总工程师根据生产的完工程度估计2011年12月31日在产品的期末计价为1.275亿元。L集团的存货盘点并不是在12月31日进行的,因此根据盘点结果推算的期末存货计价是否准确值得怀疑,A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 审查。 如果在产品的金额对于整体财务报表而言是重大的,加之在产品相关的关键风险在于对完工程度的估计,该估计的主观性较强,完全由总工程师决定。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因为高估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高估在产品期末计价的风险。另外,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的吸收也是一项复杂的计算,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成本计算方法与以前年度是否一致。同时,A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存货分类的正确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 (5)海外供货商 L集团生产的一种矿产机械的主机是从国外供货商处采购的,该供货商是一家芬兰公司,要求L集团支付欧元。L集团2011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中记录的2 250万元的应付账款就是欠该芬兰供货商的货款。由于向海外供货商支付的是欧元,因此A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查 L集团对外币交易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以外币标示的应付账款在期末是以何时的汇率进行折算的。由于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随时在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使用的折算汇率和方法不当,就可能造成应付账款计价的高估或低估。 (6)质量保证准备 L集团对外销售的矿产机械都附带了一年的质量保证,即在一年内由于机械本身原因出现的故障公司负责免费维修。2011年L集团资产负债表上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是3 750万元(2010年该准备为3 600万元)。该项准备是L集团的执行总裁M根据顾客所报告故障的维修成本估计得出的。 L集团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的金额是很大的,已经达到总资产的2.63%,2010年则达到了总资产的2.67%。2011年,L集团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只比2010年多了150万元,增长率仅为4.2%,但是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则增长了21.4%。这表明L集团在2011年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存在低估的问题,除非有证据表明L集团在2011年的产品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否则产品质量保证准备的计提,比例应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相吻合。然而,事实上,P煤矿的拒绝付款和Q煤矿的事故都是L集团产品质量并未得到改善的直接证据。由于确定质量保证准备计提金额的决策权在于L集团的执行总裁M,他作为L集团的大股东,也存在通过少计提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方式在利润表中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的动机。 (7)大股东对公司的影响 M是L集团的大股东,可以实质上控制L集团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并担任公司执行总裁的职务。这一状况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财务报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比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从而高估利润等。这一风险在2011年财务报表中尤其严重,因为M准备在转年年初出售其在公司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的出售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L集团2011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所体现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M出于自身利益操纵报表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M可以采取的操纵报表的手段包括:①对于Q煤矿法律诉讼所构成的或有负债不予确认;②对于P煤矿有争议的应收账款不计提适当的坏账准备;③不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适当增加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计提金额;④过早地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等。 (8)关联方交易 L集团的执行总裁M拥有L集团60%的股份,同时还拥有H集团55%的股份,H集团将其拥有的一处建筑物租赁给L集团作为其公司总部。因此,L不仅控制着L集团,还控制着 H集团,H集团与L集团已经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因此H集团与L集团之间的房产租赁合同的内容,相互之间的欠款情况等都应该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另外,A注册会计师还需注意H集团与L集团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的关联方交易。

近几年发生的有关审计风险的案例有哪些

案例:安然审计失败案一。案情介绍安然通过会计创新的手法,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表外融资和交易安排虚增业绩并隐瞒负债,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由销毁帐目而接受司法审查。二。本案的失败原因与风险点(一)事务所经营战略风险1.激进的创新业务 2.过快的业务扩张 3.新审计模式的迷信 4.商业文化过浓5.多元业务利益冲突 6.独立性的缺失 7.有限责任经营模式 8.合伙人的道德风险安然审计失败案的风险在哪里?三、学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营理念和方针的批评1.CPA以盈利为主导,已经堕落为非独立行业2.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联合和垄断,又为了自身利益而恶性竞争;3.专业服务商品化,过度进行商业化的营销,毫无专业文化品质;4.管理咨询服务按企业负担能力收费,体现不了价值取向和增值;5.推销税务筹划,游走于法律边缘,公然向税法挑战;6.缺乏外部监督机制,行业协会自身的同业评价机制形同虚设,但业界又为了自身利益,以种种理由拒绝政府的监管;7.薪资结构,头重脚轻,合伙人厚颜无耻地剥夺专业人员创造的财富,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专业服务水平下降。8.规模大不仅无助于独立性的提高,反而成为独立性的障碍。四。 注册会计师业需要直面的职业风险和挑战1.商业文化面临专业风险考验2.合伙文化面临道德风险考验3.独立性面临冲突业务考验4.会计准则面临技术创新考验

审计风险案例及分析怎么样?

A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收入确认的时间L集团的相关矿产机械主要销售给五个重要客户,这些客户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期付款的到期日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第一期应支付货款的50%;第二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送达的日期,第二期应支付货款的25%;第三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在客户的煤矿得到成功安装的日期,第三期应支付货款的25%。根据上述付款时间的安排,L集团存在过早确认销售收入的问题,因为在第一次收到客户付款时只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此时L集团实际上还没有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该笔付款其实是客户的预付款,L集团应确认负债而不是确认收入,如果此时确认收入既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标准,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此L集团存在高估收入和低估负债的重大错报风险。(2)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在2011年12月31日,L集团应收账款明细账显示P煤矿有一笔4275万元的欠款。这是一笔有争议的欠款,L集团销售给P煤矿的矿产机械已经在2011年9月安装完成,并据L集团执行总裁M称该机械已在P煤矿成功运转,但是P煤矿却拒绝支付第三期款项。该笔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它已经占到公司税前净利的50.89%,主营业务收入的2.28%,总资产的3%。L集团对该笔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应该提取适当的坏账准备,否则将会存在高估应收账款的问题。A注册会计师也应深入调查该笔应收账款存在争议的原因,从而合理判断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3)法律诉讼L集团的另一个客户Q煤矿在2011年12月通过其律师与L集团取得联系,要求L集团就其钻孔机故障造成一名操作员手臂严重受伤的事件进行赔偿。L集团的执行总裁M告诉A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忽略这一事件的影响,因为众所周知Q煤矿的安全设施很差,员工的健康福利也很缺乏,曾多次被媒体曝光,也收到过监管部门的整改通令,因此这次事故完全是Q煤矿的责任。为此,L集团对于Q煤矿在2011年11月发出的两个订单也已经取消了确认。对于该事件,A注册会计师不能轻易听信L集团执行总裁M的说法,应该提请L集团认真考虑该事件的影响,因为该事件并非如M所称不会对L集团带来任何财务影响。如果事实表明L集团生产的矿产机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L集团就很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赔偿。如果需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赔偿的可能性很大,L集团就应该计提相应的损失赔偿准备,即便赔偿只是有可能,L集团也应该将该事件的细节情况及其对公司的财务影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另外,L集团还取消了Q煤矿的两个订单,但是如果Q煤矿尚有欠款没有支付,那么其拒绝支付的可能性会很大,这样L集团的应收账款就将存在高估的问题。如果Q煤矿已经支付了第一期的货款,则很可能要求返还,L集团也必须为此计提准备或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Q煤矿是L集团的五个主要客户之一,如果丧失该客户,又很难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弥补这一损失的话,L集团未来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必然存在问题。如果法律诉讼成为公众知晓的事件,L集团又被认定为提供了存在故障的机械的话,L集团将很难再吸引新的客户。该事件对L集团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其他的重要客户也终止与L集团的业务往来,L集团能否继续持续经营的问题将更加严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就需要考虑针对L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展开必要的审计程序。(4)存货2011年12月17日L集团进行了所有存货的期末盘点,总工程师根据生产的完工程度估计2011年12月31日在产品的期末计价为1.275亿元。L集团的存货盘点并不是在12月31日进行的,因此根据盘点结果推算的期末存货计价是否准确值得怀疑,A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审查。如果在产品的金额对于整体财务报表而言是重大的,加之在产品相关的关键风险在于对完工程度的估计,该估计的主观性较强,完全由总工程师决定。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因为高估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高估在产品期末计价的风险。另外,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的吸收也是一项复杂的计算,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成本计算方法与以前年度是否一致。同时,A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存货分类的正确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5)海外供货商L集团生产的一种矿产机械的主机是从国外供货商处采购的,该供货商是一家芬兰公司,要求L集团支付欧元。L集团2011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中记录的2250万元的应付账款就是欠该芬兰供货商的货款。由于向海外供货商支付的是欧元,因此A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查L集团对外币交易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以外币标示的应付账款在期末是以何时的汇率进行折算的。由于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随时在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使用的折算汇率和方法不当,就可能造成应付账款计价的高估或低估。(6)质量保证准备L集团对外销售的矿产机械都附带了一年的质量保证,即在一年内由于机械本身原因出现的故障公司负责免费维修。2011年L集团资产负债表上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是3750万元(2010年该准备为3600万元)。该项准备是L集团的执行总裁M根据顾客所报告故障的维修成本估计得出的。L集团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的金额是很大的,已经达到总资产的2.63%,2010年则达到了总资产的2.67%。2011年,L集团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只比2010年多了150万元,增长率仅为4.2%,但是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则增长了21.4%。这表明L集团在2011年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存在低估的问题,除非有证据表明L集团在2011年的产品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否则产品质量保证准备的计提,比例应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相吻合。然而,事实上,P煤矿的拒绝付款和Q煤矿的事故都是L集团产品质量并未得到改善的直接证据。由于确定质量保证准备计提金额的决策权在于L集团的执行总裁M,他作为L集团的大股东,也存在通过少计提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方式在利润表中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的动机。(7)大股东对公司的影响M是L集团的大股东,可以实质上控制L集团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并担任公司执行总裁的职务。这一状况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财务报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比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从而高估利润等。这一风险在2011年财务报表中尤其严重,因为M准备在转年年初出售其在公司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的出售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L集团2011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所体现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M出于自身利益操纵报表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M可以采取的操纵报表的手段包括:①对于Q煤矿法律诉讼所构成的或有负债不予确认;②对于P煤矿有争议的应收账款不计提适当的坏账准备;③不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适当增加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计提金额;④过早地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等。(8)关联方交易L集团的执行总裁M拥有L集团60%的股份,同时还拥有H集团55%的股份,H集团将其拥有的一处建筑物租赁给L集团作为其公司总部。因此,L不仅控制着L集团,还控制着H集团,H集团与L集团已经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因此H集团与L集团之间的房产租赁合同的内容,相互之间的欠款情况等都应该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另外,A注册会计师还需注意H集团与L集团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的关联方交易。

最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案例?

多的很。如绿大地,万福生科

审计风险案例及分析怎么样?

A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收入确认的时间L集团的相关矿产机械主要销售给五个重要客户,这些客户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期付款的到期日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第一期应支付货款的50%;第二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送达的日期,第二期应支付货款的25%;第三期付款的到期日是矿产机械在客户的煤矿得到成功安装的日期,第三期应支付货款的25%。根据上述付款时间的安排,L集团存在过早确认销售收入的问题,因为在第一次收到客户付款时只是订单得到确认的日期,此时L集团实际上还没有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该笔付款其实是客户的预付款,L集团应确认负债而不是确认收入,如果此时确认收入既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标准,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因此L集团存在高估收入和低估负债的重大错报风险。(2)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在2011年12月31日,L集团应收账款明细账显示P煤矿有一笔4275万元的欠款。这是一笔有争议的欠款,L集团销售给P煤矿的矿产机械已经在2011年9月安装完成,并据L集团执行总裁M称该机械已在P煤矿成功运转,但是P煤矿却拒绝支付第三期款项。该笔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它已经占到公司税前净利的50.89%,主营业务收入的2.28%,总资产的3%。L集团对该笔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应该提取适当的坏账准备,否则将会存在高估应收账款的问题。A注册会计师也应深入调查该笔应收账款存在争议的原因,从而合理判断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3)法律诉讼L集团的另一个客户Q煤矿在2011年12月通过其律师与L集团取得联系,要求L集团就其钻孔机故障造成一名操作员手臂严重受伤的事件进行赔偿。L集团的执行总裁M告诉A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忽略这一事件的影响,因为众所周知Q煤矿的安全设施很差,员工的健康福利也很缺乏,曾多次被媒体曝光,也收到过监管部门的整改通令,因此这次事故完全是Q煤矿的责任。为此,L集团对于Q煤矿在2011年11月发出的两个订单也已经取消了确认。对于该事件,A注册会计师不能轻易听信L集团执行总裁M的说法,应该提请L集团认真考虑该事件的影响,因为该事件并非如M所称不会对L集团带来任何财务影响。如果事实表明L集团生产的矿产机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L集团就很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赔偿。如果需要对伤害事故进行赔偿的可能性很大,L集团就应该计提相应的损失赔偿准备,即便赔偿只是有可能,L集团也应该将该事件的细节情况及其对公司的财务影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另外,L集团还取消了Q煤矿的两个订单,但是如果Q煤矿尚有欠款没有支付,那么其拒绝支付的可能性会很大,这样L集团的应收账款就将存在高估的问题。如果Q煤矿已经支付了第一期的货款,则很可能要求返还,L集团也必须为此计提准备或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Q煤矿是L集团的五个主要客户之一,如果丧失该客户,又很难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弥补这一损失的话,L集团未来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必然存在问题。如果法律诉讼成为公众知晓的事件,L集团又被认定为提供了存在故障的机械的话,L集团将很难再吸引新的客户。该事件对L集团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其他的重要客户也终止与L集团的业务往来,L集团能否继续持续经营的问题将更加严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中就需要考虑针对L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展开必要的审计程序。(4)存货2011年12月17日L集团进行了所有存货的期末盘点,总工程师根据生产的完工程度估计2011年12月31日在产品的期末计价为1.275亿元。L集团的存货盘点并不是在12月31日进行的,因此根据盘点结果推算的期末存货计价是否准确值得怀疑,A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审查。如果在产品的金额对于整体财务报表而言是重大的,加之在产品相关的关键风险在于对完工程度的估计,该估计的主观性较强,完全由总工程师决定。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因为高估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高估在产品期末计价的风险。另外,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的吸收也是一项复杂的计算,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成本计算方法与以前年度是否一致。同时,A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存货分类的正确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5)海外供货商L集团生产的一种矿产机械的主机是从国外供货商处采购的,该供货商是一家芬兰公司,要求L集团支付欧元。L集团2011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中记录的2250万元的应付账款就是欠该芬兰供货商的货款。由于向海外供货商支付的是欧元,因此A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查L集团对外币交易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以外币标示的应付账款在期末是以何时的汇率进行折算的。由于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随时在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使用的折算汇率和方法不当,就可能造成应付账款计价的高估或低估。(6)质量保证准备L集团对外销售的矿产机械都附带了一年的质量保证,即在一年内由于机械本身原因出现的故障公司负责免费维修。2011年L集团资产负债表上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是3750万元(2010年该准备为3600万元)。该项准备是L集团的执行总裁M根据顾客所报告故障的维修成本估计得出的。L集团计提的质量保证准备的金额是很大的,已经达到总资产的2.63%,2010年则达到了总资产的2.67%。2011年,L集团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只比2010年多了150万元,增长率仅为4.2%,但是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则增长了21.4%。这表明L集团在2011年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存在低估的问题,除非有证据表明L集团在2011年的产品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否则产品质量保证准备的计提,比例应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相吻合。然而,事实上,P煤矿的拒绝付款和Q煤矿的事故都是L集团产品质量并未得到改善的直接证据。由于确定质量保证准备计提金额的决策权在于L集团的执行总裁M,他作为L集团的大股东,也存在通过少计提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方式在利润表中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的动机。(7)大股东对公司的影响M是L集团的大股东,可以实质上控制L集团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并担任公司执行总裁的职务。这一状况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财务报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比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从而高估利润等。这一风险在2011年财务报表中尤其严重,因为M准备在转年年初出售其在公司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的出售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L集团2011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所体现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M出于自身利益操纵报表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M可以采取的操纵报表的手段包括:①对于Q煤矿法律诉讼所构成的或有负债不予确认;②对于P煤矿有争议的应收账款不计提适当的坏账准备;③不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适当增加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的计提金额;④过早地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等。(8)关联方交易L集团的执行总裁M拥有L集团60%的股份,同时还拥有H集团55%的股份,H集团将其拥有的一处建筑物租赁给L集团作为其公司总部。因此,L不仅控制着L集团,还控制着H集团,H集团与L集团已经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因此H集团与L集团之间的房产租赁合同的内容,相互之间的欠款情况等都应该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另外,A注册会计师还需注意H集团与L集团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的关联方交易。

外媒全球金融危机风险飙升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在东京街头看到,虽然每个人都还戴着口罩,但地铁、火车站、商场里人群摩肩接踵。日本回归“一切照旧”的原因不是旅游消费,而是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旅游收入也只占日本GDP的2%,其中81%来自国内游客。日本快速恢复正常,得益于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已经达到日本33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日本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球经济。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长期恐惧后被压抑的需求。我担心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全球经济放缓的速度比许多人预期的要快。许多专家表示,由于美联储提前实施加息策略,经济放缓幅度很大,但速度很快。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基本每次加息25个基点,而且持续一两年。但今年,美联储董事长杰罗姆鲍威尔采取了提前加息的新策略,以尽快降低通胀。因此,加息75个基点已经成为新的标准,我们将在即将召开的美联储会议上再次看到这种情况。不幸的是,这一大胆战略的副作用可能是全球经济在2023年上半年急剧收缩。分析师一致认为,美国经济明年将陷入衰退。“几乎肯定”的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会对已经低迷的世界金融体系造成致命打击。目前,金融业问题重重,濒临崩溃。我们可能会看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倒闭,从而引发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或2008年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大萧条导致了美国银行系统的崩溃。1933年,大约40%(9000家银行)破产。2008年9月,雷曼兄弟因次贷债务相关投资亏损申请破产,全球面临更严重的金融动荡。美国经济收缩了2.6%,失业率在2009年升至9.25%。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美国经济。2009年,全球GDP增长也收缩了1.3%。如果现在的金融危机真的像人们担心的那样爆发,那就和这两个例子完全不同了。它的规模会大得多,会包含很多财务问题。然而,我们不希望看到市场突然崩溃或银行意外破产。事情会逐渐发生,全世界的小问题会层出不穷。更像是“温水煮四只青蛙”的故事:我们觉得水温不是很高,直到突然被活活烫死。第一只青蛙是加密货币市场的低迷。加密货币在2021年11月达到顶峰,市值为3.048万亿美元,但截至今年9月底,已萎缩至0.972万亿美元。2.076万亿美元(截至目前)的投资损失是次贷危机中坏账总额的3.5倍。幸运的是,这种损失是分摊给许多投资者的,而不是像雷曼兄弟那样的单一投资者,因此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影响,但会对数百万投资者产生缓慢而痛苦的影响。第二只青蛙是俄罗斯的外债。俄罗斯大部分外汇储备被冻结,因此被迫违约。第三只青蛙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私人债务占全球GDP的比例为156%。2008年金融危机前,这一比例为139%。这可能导致大规模违约。第四只也是最大的青蛙是全球债券市场,价值约124万亿美元,是全球股票市场的三倍。目前,债券平均下跌了10.2%,导致今年前9个月的净销售额仅为1755亿美元。债券市场迟早会遇到大问题。银行会破产吗?不会马上发生,但是正在走向破产。哪家大银行先倒下不重要,因为其他银行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跟进——,就像过去两次一样。相关问答:金融危机对百姓的影响是什么?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金融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特点,首先会破坏金融体系的有序循环,这会导致社会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的衰退,会造成流动性的缺失与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对经济的损害非常大。金融危机会导致风险资产价格暴跌,如股市、房地产、大宗商品等会出现价格暴跌,居民财富会大幅缩水。而资产价格的大跌会造成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再加上资金链容易断裂,所以企业容易停产甚至倒闭,失业率会攀升,企业与个人信用会下降,由此又带来银行呆坏账的增加,这样就会形成恶性经济循环,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造成中小银行、企业与个人的大面积破产。而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国家多会动用非常规手段刺激经济,所以又会采用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刺激政策,这时又会形成通胀局面,居民财富将会进一步缩水。金融危机中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最容易遭受损失,中产阶层被消弱意味着社会财富结构的失衡,这会为经济长期发展构成重大障碍。而金融危机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全面紊乱,这个周期常常是国内实力资本的重要投机期,同时也是国际资本攻击该国的有利时机,所以有效市场会被破坏,商品价格涨跌无序,本币容易大幅贬值,国家外汇储备会锐减,国家、地方、企业与个人债务都会大幅上升,严重时还会被发达金融体借机掏空国家财富。所以金融危机会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下降,社会福利与保障也会降低,还会带来意外的纠纷,如银行倒闭带来的储蓄损失等。金融危机往往会伴随社会不满情绪的上升,社会犯罪率会增加,严重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所以这个时期的老百姓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甚至是苦不堪言。由于金融危机本身就具有挤泡沫的功能,所以风险资产价格先期会大跌,在这个周期内居民要做的就是减持风险投资,持现或买入黄金等贵金属来对冲金融风险。当货币政策连续宽松达到一定的累积效能,同时资产价格在超跌之后企稳,则可以重新逐步投资风险资产,譬如投资股票与房地产,做多商品期货与现货等,并减持黄金等资产。

如何做好宾馆酒店网络安全防范风险和网络威胁

1、在互联网边界做好边界防护,包括端口级的访问控制,入侵防御,恶意代码防护。2、在接入层做好接入控制,比如部署准入系统;做好用户行为审计,比如部署上网行为审计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设备不需要购置太多,关键是要做好防护策略。

审查合同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1、风险是天然存在的,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无法避免,只能控制。2、合同的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律师审核修改合同降低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损失的发生,控制对方不得恶意违约等。

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通常DDOS/CC都是一个专业打手必备的两种武器。对于受害者我们可区分为“间接受害者”或“直接受害者”。间接受害者也就是服务托管商,比如IDC、运营商。直接受害者也就是打手的目标对象,通常是IP地址、域名地址通俗的解释就是某大型商场提供商业门店服务。而打手本想攻击其中某个门店,但是由于攻击流量过大,把商场入口也给堵塞了。所以我们有听说客户的业务被托管商清退的情况,也是托管商迫不得已。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的环节也有针对性的防御方案,无法一概而论,当然也看您遇到的对手是什么样的级别。普通攻击使用通用的防御方案,比如高防服务器或开源IP限速等应用插件就能解决。也可以使用一些免费的原生安全CDN。遇到高级混合攻击,针对性攻击,通用的防御方案往往无法结合业务,导致误杀高,访客体验差,延迟高。越是复杂的业务形态防御方案也要全盘考虑每个环节,提前做好业务风险评估,事前预防,不给对手尝试的机会。第一时间压制攻击非常关键,以免增加对手持续攻击的信心。给您的建议就是尽量缩小攻击面,找专业的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存在哪些风险

  1、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爆发的风险点更加多元。以政府机关部门为例,比如,政法类舆情处于多发态势,远高于涉检等其他舆情。所以说,网络舆情风险也是要区分领域的,因领域的热度不同其舆情风险值也是有所不同的。   2、换句话说,就是与社会公众接触越频繁、与经济民生联系越紧密、担负社会治理职能的部门,极易与大众发生矛盾和纠纷,极易突发舆情,成为舆情高风险领域。   3、除此之外,公众关注的新焦点也极易成为舆情突发源。因为往往这类事件会在短时间内被媒体报道传播,积聚强大的舆论势能,从而引发舆情危机。

网络安全事件风险出现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出现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并根据网络安全风险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要求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网络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向社会发布网络安全风险预警,发布避免、减轻危害的措施;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防范措施: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禁止浏览器运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码;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什么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

国家推进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和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网络安全建设内容: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怎样制定环境风险防范应急监测计划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目 录一、目的二、工作原则三、编制依据四、适用范围五、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六、 预测,预警七、报告方式八、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九、 应急结束十、后期评估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一、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案。二、工作原则 2.1 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2 全面覆盖。对厂区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2.3 突出重点。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四、 适用范围 凡属我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4.1 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4.2 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4.3 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4.4 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4.5 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五、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由生产经理负责公司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 公司应急处置设办公室,由生产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六预测、预警 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生产经理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七、报告方式与类型 7.1 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书面报告等。 7.2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报送。八、 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8.1 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生产厂长要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 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 (2) 紧急调配公司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 划定警戒区域; (4) 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下列关于黄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金不具有内在价值B.黄金抗系统风险能力强

【答案】:AA黄金理财产品和其他实物投资理财产品一样,具有内在价值和实用性。故选A。

黄金投资的风险有哪些

我觉得黄金是一种传统的避险投资,通常被视为在经济不稳定时期的安全投 资选择。全球央行和年轻人投资黄金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但其总体趋势表明黄金仍然是一个备受青睐的投资选择。1.黄金投资要看好方向,把握大势,利用概率合理止损。由于计算机设置的止损位,金价在一些重要的阻力位、整数关口,遇到触及止损价位就会涌现大量抛盘,所以投资者要合理利用一些金价的波动规律。2.黄金是一种避险资产,当其他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黄金就成为了众多投资者所选择的投资产品,但各位投资黄金之前要对一些事项要注意,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入市。3.学会资金管理。一般来说,对于黄金投资理财,交易持仓所用保证金比例占总资金比重控制在30%~60%,现金占总资金比例控制在70%~40%。4.顺势交易,就是顺着当前的趋势进行买卖,如果逆市交易请及时止损。5.保住本金,单笔交易亏损一般不超过该笔交易保证金的20%,最大亏损不超过账户余额的10%,严格止损。6.避免风险。炒黄金投资的同时,应确立可容忍的亏损范围,善用停损交易,才不至于出现巨额亏损。总之黄金虽为保值避险类理财工具,但既然是投资理财工具,就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个人炒金者同样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即投资赢利与风险预期。黄金投资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期货、现货黄金、黄金ETF等,投资者要对其中的风险有所重视,投资要有所谨慎。

理财买黄金怎么样 黄金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黄金是一种珍贵的贵金属,具有保值、增值的特点,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投资选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黄金作为理财的手段之一。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理财买黄金的相关知识,包括黄金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分析。三、理财买黄金的注意事项一、黄金投资的风险一、黄金投资的风险在理财买黄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正规的黄金投资渠道,如银行、黄金交易所等,避免选择一些不知名的小店铺进行投资。其次,要注意黄金的存储问题,选择安全可靠的存储方式,如银行保险柜等。还需要注意黄金的买卖时机,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买卖,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黄金投资虽然具有保值、增值的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黄金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受市场供求关系、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其次,黄金投资需要支付一定的买卖差价和保管费用,这些费用会影响到投资收益。黄金投资也存在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风险等问题。

黄金产品理财有哪些风险和收益?

黄金产品理财的概念黄金产品理财是一种投资方式,既有收益,也有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黄金产品理财产品,同时需要注意市场分析、产品选择、质量真伪、流动性和信用等风险,以保证投资收益和资产安全。黄金产品理财可以带来以下几种收益:黄金产品理财的风险3.多元化投资:黄金产品理财可以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种多元化投资方式,与股票、基金等产品相互配合,可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3. 通货膨胀保值: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黄金可以作为一种通货膨胀保值的工具。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黄金的价格通常会上涨,从而保值增值。

目前开健身房有风险吗

做项目肯定都有风险,种庄稼都有风险不过健身行业是很有市场的行业我们公司就是专业健身加盟管理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大家每次锻炼都会去健身房,但是对于健身房的注意事项和一些条款都不清楚,不过作为投资者就应该知道这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1 1、预售带来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健身房都是采取预售的方式,这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现金流,回笼大部分资金。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花更多时间在健身房的细节上,比如做好服务,做好管理,但是很多人不考虑这些问题,把这部分资金当成利润,随意使用。 更有甚者,直接利用预售做起了无本买卖,场地短期租、器械系统只给定金,收到的预售款后,才开始花钱装修,补余款,预售所得现金流所剩无几。运营对于这种健身房来说就是简单的等于不停的收钱,一旦停下来,资金链就会断裂、这两年跑路,倒闭大部分健身房就是采取的这一种策略。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全国健身房总数增加到七万家,增速达到27%,但是在2018年这些健身房中60%的都面临亏损和倒闭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2、健身房运营者没有成本控制概念,大打价格战 健身房这个行业,前期投入比较大,回收本金比较漫长,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可以回收投资,但是由于预售机制,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为此健身房的竞争也大大的加大,很多健身房抱着“我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心态,大打价格战,10年前健身房是高端的场所,那个年代年卡售价就已经达到3000元,而回到物价高度上扬的现在,500元一年的健身卡我也见过。 过度营销+完全不计成本的价格战都是极度伤害市场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健身行业的发展,破坏健身房的生存土壤。目前我国健身房的平均寿命只有1-2年,而常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有3年,管中窥豹,可以想象目前健身行业的态势。 3、健身行业专业财务人员缺乏 目前大部分健身房招聘的财务人员大都是其他行业的,由于健身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财务管理环境并不是很健全,缺少了很多财务管理的流程与制度。甚至还存在很多的空白,在实地的场景中往往会陷入无章可循尴尬境地。而健身房招聘的财务人员,往往会按照惯性,沿袭原有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健身产品的特性了解不多,由此会给健身房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如何有效的降低这些财务风险呢? 1、施行预算管理制度 预售没问题,但是一定要结合我们的运营目标,对预售的资金提前做好预算分配。比如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实现盈亏平衡,那么我们就要计算出实现盈亏平衡需要的会员数量,然后再具体分配任务到每年每季每月,更据我们的每个月的成本、获得每个会员的成本、硬件减值准备等等去做好成本预算,营销预算。 2、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 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可以很好的帮助健身房建立完整的财务流程,降低财务风险。 微健健身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服务过超过2100家健身房,对健身房管理流程、财务流程烂熟于心,这得益于微健不停的迭代升级,让系统的工作流程,更多的与健身房运营流程相适应。财务板块数据陈列查看和导出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健身房财务人员减少财务运算,做账更快更简洁。可以点击免费试用 3、国家层面不断的完善健身行业的行业准则 可以预见的是,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健身行业环境是必然,只是需要时间,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就预付费管理,出台了关于预付费管理的方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规定出台,为健身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土壤。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2 健身房经营最常面临的六大管理问题 健身房利用率制约经营收入 现在各个健身房无不是大多数时间健身者寥寥无几,而高峰阶段则人满为患。其实健身房的高峰时间只占营业时间的1/5,虽然大多数健身房都采取了一些诸如非高峰时段优惠等促销手段,但由于缺乏对健身者需求的"研究,只是把提供服务的项目局限于单一的健身,使之缺乏吸引力,无法达到分流会员、引导消费的效果。 只重本身功能,不注重深层发掘 目前多数健身房在健身本身功能的开发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从硬件环境、器材选配到集体训练课程、训练方法和配套设施等,都面面俱到。但会员的健身热情依然不能被充分调动,直接表现为会员的续费率低,会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过速扩张,扯断资金链条 多数健身房盲目扩张,积极圈占市场,仿佛就能做成业内的中坚,殊不知,投资策略失误,扩展太快加速了它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在旧店未上轨道前便大力扩张新分店,以致债台高筑。结果令银根本已紧绌的俱乐部更加捉襟见肘,资不抵债立现,产生雪崩效应。健身房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债权人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另外,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很多俱乐部缺乏同银行的紧密合作,致使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时,没有银行做后盾支持,最后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迫使其不得不宣布清盘。 盲目发展,偏离市场潮流 在谈及经营管理的体会时,不少健身房管理人都坦言:“现在的经营成本真的是太高了!”在健身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健身房将店址选在了地下室。加上后来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俱乐部盲目地比设施、比空间的大小,结果租赁了偌大的空间,实际利用率却很小,加上租金逐年大幅调升,是健身房倒闭的另一死因。 经营策略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扩张过急,本足以致命,而经营策略的失误,又加速了它的清盘。 多数健身房在初期经营成功之后,便认定摸到了市场盈利的脉搏。这一策略可能在几年前非常成功。但时过境迁,现在各地楼价租金暴涨,健身市场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面积越大,租金开支越多,雇请的员工就越多。同时,健身行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它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很多经营者则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原先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由于许多新开的店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导致越陷越深。 健身教练频繁跳槽 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健身房的运营成本:挖人的健身房要给跳槽的健身教练比其原俱乐部优厚的待遇,被挖的俱乐部则要去挖人或增加新人招聘、培训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教练的的高流动率打击了健身房的士气,打乱了健身房俱乐部的发展计划。而优秀教练的出走也影响了健身房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健身房的长期发展。 而且,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使很多健身教练待价而沽,一有好的机会就选择跳槽,有的教练在跳槽的同时还带走会员资料甚至原健身房的商业机密,这更大大的损害了健身房的利益。 此外,市场定位模糊,缺乏吸引力、投资策略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在投资策略上,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缺乏对对风险缺少有效评估、内部控制薄弱、责任难以追究也是健身房倒闭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一点,健身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让很多人看到了投资健身行业的机会,正是这种对健身行业的看好,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好,必须思考到底如何应对市场,如何经营是所有健身房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3 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对于开健身房来说前期你需要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然后选择合适的场地,健身房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发展,所以健身房选址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出差错,则会出现后期一系列的连带效应。 然后就是健身房定位,也非常的关键,你需要确定自己要开一个什么样的健身房,传统的?智能的?有什么样的发展优势,一旦健身房定位没有确定好,那么后期经营起来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健身房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就是健身房的设计装修风格,是否能够带给会员很好的视觉体验;还有就是健身房的管理层是否有担任管理的能力;是否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你运作,因为健身房毕竟是一个大的项目,仅靠投资者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运作的.... 基于在这些的基础上你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相关的行业经验,如果你对这方面没有太深的了解肯定会在投资上面走弯路,所以你可以选择跟专业的健身房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公司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并且会为每一个投资商提供强大的全程托管服务,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在开店过程中走弯路,还能学习到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详细信息可以咨询 简康运动 健身管理。 大多的风险都是来源于自己的不懂,所以一定要懂得借力!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1】   摘要:要使网络信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必须全方位解析网络的脆弱性和威胁,才能构建网络的安全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本文在介绍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与威胁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 脆弱性 威胁 技术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连网络,由于网络分布的广域性、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通信信道的共用性,使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性。   1.不设防的网络有许多个漏洞和后门   系统漏洞为病毒留后门,计算机的多个端口、各种软件,甚至有些安全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和后门,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   2.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在网络中表现出两方面的脆弱性:一方面,网络周围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试图破坏数据传输而预谋的干扰辐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终端、打印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泄露,可以将这些数据(包括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接收下来,并且重新恢复。   4.串音干扰   串音的作用是产生传输噪音,噪音能对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造成严重的破坏。   5.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可造成软件系统中断和通信中断,带来重大损害。   6.软件故障   通信网络软件包含有大量的管理系统安全的部分,如果这些软件程序受到损害,则该系统就是一个极不安全的网络系统。   7.人为因素   系统内部人员盗窃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资源,甚至直接破坏网络系统。   8.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越大,其安全的脆弱性越大。   9.网络物理环境   这种脆弱性来源于自然灾害。   10.通信系统   一般的通信系统,获得存取权是相对简单的,并且机会总是存在的。   一旦信息从生成和存储的设备发送出去,它将成为对方分析研究的内容。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造成这两种威胁的因有很多:有人为和非人为的、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   此类攻击又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漏洞的。   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攻入网络内部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一个不设防的网络,一旦遭到恶意攻击,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脆弱、抑制威胁,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是对付威胁、克服脆弱性、保护网络资源的所有措施的总和。   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   从法律、制度、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以便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技术措施是最直接的屏障,目前常用而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对策有如下几种:   1.加密   加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息的非授权泄露。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加密算法有许多种,如果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加密,还可以实现数字签名、鉴别等功能,有效地对抗截收、非法访问、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冒充、抵赖、重演等威胁。   因此,密码技术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   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省份是真实的。   3.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验明用户或信息的正身。   对实体声称的身份进行唯一地识别,以便验证其访问请求、或保证信息来自或到达指定的源目的。   鉴别技术可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   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消息源鉴别和通信双方相互鉴别。   鉴别的方法很多;利用鉴别码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利用通行字、密钥、访问控制机制等鉴别用户身份,防治冒充、非法访问;当今最佳的鉴别方法是数字签名。   利用单方数字签名,可实现消息源鉴别,访问身份鉴别、消息完整性鉴别。   4.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对策,它的目的是防止非法访问,访问控制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   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技术等技术实现。   5.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连环境中。   在大型网络系统与因特网互连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防火墙。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和告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对策,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国平.国防信息安全战略.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仿真与应用【2】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代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物理防范技术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同时,人们开始采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辅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为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评价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采用该模型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 仿真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策略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很早前就受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关注,但发展至今,该技术尚需要依赖人员能力和经验,缺乏自主性和实效性,评价准确率较低。   本文主要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构建一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综合数值化分析方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以期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网络安全风险模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本文主要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具有良好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合核函数,将信息系统样本各指标特征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构成最优分类超平面,构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二分类评估模型。   组合核函数表示为:   K(x,y)=d1Kpoly(x,y)+d2KRBF(x,y) d1+d2=1   Kpoly为多项式核函数,KRBF为径向基核函数。   组合核函数能够突出测试点附近局部信息,也保留了离测试点较远处的全局信息。   本文主要选用具有良好外推能力的d=2,d=4阶多项式。   另外一方面,当%l=1时,核函数局部性不强,当%l=0.5时,核函数则具有较强局部性,所以组合核函数选用支持向量机d=2,%l=0.5的组合进行测试。   2仿真研究   2.1数据集与实验平台   构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前,需要在深入了解并归纳网络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反映评估对象安全属性、反映网络应对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根据网络安全三要素,确定资产(通信服务、计算服务、信息和数据、设备和设施)、威胁(信息篡改、信息和资源的破坏、信息盗用和转移、信息泄露、信息丢失、网络服务中断)和脆弱性(威胁模型、设计规范、实现、操作和配置的脆弱性)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从网络层、传输层和物理层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将选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可忽略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边缘风险、不可接受的分享、灾变风险五个等级。   在此之后,建立网络评估等级,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定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四个等级。   确定评价指标后,构造样本数据集,即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   为验证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之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有效的网络实验环境,构建实验网络,在实验网络中设计网络中各节点的访问控制策略,节点A为外网中的一台PC机,它代表的是目标网络外的访问用户;节点B网络信息服务器,其WWW服务对A开放,Rsh服务可监听本地WWW服务的数据流;节点C为数据库,节点B的WWW服务可向该数据库读写信息;节点D为管理机,可通过Rsh服务和Snmp服务管理节点B;节点E为个人计算机,管理员可向节点C的数据库读写信息。   2.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   将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如果每一个训练数据可表示为1?6维的行向量,即:   Rm=[Am,0,Am,1,Am,2,……Am,15]   那么,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为:   Rm=[R0,R1,R2,……Rm-1]   将这M个项目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作为训练数据集,利用训练数据集对二分类评估模型进行训练,作非线性变换使训练数据成为线性可分,通过训练学习,寻找支持向量,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得出模型决策函数,然后设定最小误差精度和最大训练次数,当训练精度小于预定目标误差,或是网络迭代次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停止训练,保存网络。   采用主成分析法即“指标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和U值――确定主成分”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消除冗余信息,提取较少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将原有指标信息反映出来,提高评价准确率。   实际操作中可取前5个主成分代表16个指标体系。   在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入经过主成分析法处理后的指标值,对待评估的网络进行评估,根据网络输出等级值来判断网络安全分等级。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后,得到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能正确地对网络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估准确率高达100%,结果与实际更贴近,评估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管理中,仍需加强维护,采取适当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侵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3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该模型在网络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未来,我们还应考虑已有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因素等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数据,进一步改进评估模型和相关评估方法,以达到完善评估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步山岳,张有东.计算机安全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2]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M].科技出版社,2003,9.

请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日益突出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主要体现在对秘密的保护。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防范网络风险,维护网络安全?

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呢?如果是个人的话,我们要注意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比如说,各种社交软件,例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等不要填写真实信息;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点;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填写快递信息尽量别用真名,收货地址模糊填写,不要精确到门牌号,有驿站类的写驿站;网上转账需谨慎。如果不是正规银行和软件,网上转账要注意,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方法盗走你的个人信息,甚至银行卡的金额,大家一定要警惕;使用购物软件时一定开启隐私号码保护。下载国家反诈APP。它会帮我们筛选出手机存在风险的软件,同时,收到恶意短信时也能及时提醒。牢记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轮到你!对于企业的话,可以定期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比如说可以去线下体验网络安全场景工具,Wi-Fi绵羊墙、黑客改号等等,可以在茶水间、会议室、电梯口等张贴i春秋网络安全意识相关的海报、易拉宝等等,用来警示员工,还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课程、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助力企业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常见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常见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下:一、电信诈骗防范措施:网络交友一定要注意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不要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来的“盈利图”,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资群”,不轻信“营业执照”,不做“国际盘”;不要向陌生个人账号汇款转账,向平台注资时要多方验证是否合法正规;一旦遭遇诈骗,保存好汇款或转账时的凭证并立即报警。二、个人信息保护个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遭到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极易导致个人名誉、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或歧视性待遇等的个人信息。个人验证信息,是有关一个人的任何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识别这个人,如姓名、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资料、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防范措施:要保管好身份证信息;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不要随意丢弃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不要随意参加小调查、小接力、抽奖或免费赠送、街头问卷、电话问卷、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要随意透露填写个人信息。

银川大学生返乡社区高风险不接受咋办

1、首先与社区保安、社区居委会协商。2、其次收集材料,提供相应的证明。3、最后向当地有关部门反应这个问题,看是否是社区工作人员的错误导致的

什么是风险管理?

http://www.baoxian315.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59风险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风险的种类包括 : 一、市场风险: 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二、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致求偿无门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资金调度能力之风险,如负债管理、资产变现性、紧急流动应变能力。 四、作业风险: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企业造成之风险,如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作业执行发生疏漏、内部控制未落实。 五、法律风险:契约之完备与有效与否对企业可能产生之风险,如承作业务之适法性、外文契约及外国法令之认知。 六、会计风险:会计处理与税务对企业盈亏可能产生之风险,如帐务处理之妥适性、合法性、税务咨询及处理是否完备。 七、资讯风险:资讯系统之安控、运作、备援失当导致企业之风险,如系统障碍、当机、资料消灭,安全防护或电脑病毒预防与处理等。 八、策略风险:于竞争环境中,企业选择市场利基或核心产品失当的风险。 风险管理原则: 一、强调事前管理。 二、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 三、预设最坏的情境。 四、模拟评估。 五、弹性化调整。 对于风险管理政策,应明文订定营业策略或方针、业务计划、内控与稽核制度,建立风险部位限额呈报董事会核定,评估执行绩效并适时检讨修正

寿险公司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学子园地□张佩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保险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各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保险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相比,全面风险管理坚持整合的风险观;要求全员参与,注重风险信息的沟通;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寿险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全面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为寿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部分保险公司过于盲目追求保费收入,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忽视公司的长远利益,导致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大多数保险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机构设置问题,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同时,风险承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力,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3.缺乏高素质全面风险管理人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而且全面风险管理难度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具备掌握保险、融资、投资、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技能、经验和关系的人才。全面风险管理综合素质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和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寿险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瓶颈。4.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随着金融衍生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国外风险管理的量化指标和模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而国内风险管理技术还很落后,多数保险公司仍是运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融资技术,缺乏先进、有效的风险分析和度量手段,缺少专门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相关建议1.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完善员工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培训教育制度,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管理意识真正成为所有员工的共同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促进保险公司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机制。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责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开展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还应建立风险责任机制,由公司管理层负领导责任,对主要风险确定责任人,具体风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对任何违反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组织和个人,要给予追究和处罚。3.努力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保险公司应积极利用一切力量,加大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培训工作,迅速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保险公司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吸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4.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寿险业应该加快建立一个囊括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外部经济数据、金融及保险行业数据的信息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风险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调取所需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充分满足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计量、报告管理、监控预警和信息披露的各项要求。5.发展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许多国外知名的保险公司都在尝试全面风险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成效,我国应与其加强交流合作,学习他们在风险识别、计量及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技术。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一致性原则B.匹配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全员参与原则E.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F.不断优化原则

1、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所定义的风险是:( )

(一)依照风险的内容和来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1.战略风险2.财务风险3.市场风险4.运营风险5.法律风险;(二)依照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风险又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为企业带来损失这一种可能性的风险;而机会风险则是指既有为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也有为企业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提要

从理论上看,本书借鉴《巳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发布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按照管理系统工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与构建作了全面探讨,是国内金融理论界第一本系统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著作。从实践上看,本书总结了大量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评估技术、风险处置对策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改革的蓝图。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