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发表论文,哪个护理期刊容易

http://blog.sina.com.cn/kjbo

我想发表论文,但6月份要见刊。现在发稿,哪个杂志能快点,一般什么时候能发表?

你要发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省级的,给你推荐《吉林医学》《内蒙古中医药》、《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的有《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导刊》、《局解手术学杂志》、《齐鲁护理》、《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信息》、《中国医药指南》、《中国中医药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当代医药》、《中国乡村医药》。都是正规期刊。想快的话,都可以,最快1-3天审稿,1-3个出刊。现在还是来得及的。去创新医学 网看看吧,详细问一下。我发过,信得过。

《医药卫生》杂志发表论文评职称有用吗

医药卫生杂志发表论文职称。是否有用要看这部医药卫生杂志是否是国家认可的。

国家级医学期刊 病理学专业能发表论文的医学期刊有哪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以上的比较权威,如没有特别要求,综合性的期刊就可以发表。只要有相关的栏目。

王寅的发表论文

浅谈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走跑健身运动与太极拳教学结合的实验研究健身教育教程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8月篮球运动对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6月关于体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思考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2月“差异性”教育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中的作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2月析“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体育健康课程建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2月大学生游泳教程 首都医科大学校内教材 2001年6月基层体育竞赛指南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析大学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12月

周红杰的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50余篇,近5年发表论文如下:[1] 周红杰,李家华等.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茶叶科学, 2004, 24(3):212-218[2] 周红杰,李家华,甘月明等.普洱茶渥堆过程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茶苑,2004(1):6-8[3]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29-32;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7;陶勇.普洱茶酒生产技术研究.中华医学论坛,2005,23:56-57;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现代研究探讨.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9-234;茶多酚的保健功效.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35-240;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等.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13-223[5] 袁文侠,周红杰.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变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4-228[6]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宋姗,安文杰.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茶叶科学,2005,4[7]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2006增刊,21 Sup:38-44[8] 周杨,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9]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4[10] 周红杰,龚加顺.云南普洱茶的养生机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 2006增刊,21 Sup:98-103[12] 周红杰,龚加顺,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中风味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普洱,2007,2[13] 龚加顺,陈文品,周红杰,董兆君,张以芳.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茶叶科学,2007,3[14] 周杨,段红萍,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7,6[15] 刘本英,周红杰,王平盛,安文杰.茶叶灰分和水分与品质关系.热带农业科技,2007,3[16]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17]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2008,1[18]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2008,4[19] 周红杰,张春花,单治国.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0] 张春花,周红杰.对云南普洱茶专利技术发展的研究.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1]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8,01:7-9+13[22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 2008,04:230-233[23] 张冬英,黄业伟,袁文侠,周红杰.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82-1285[24] 赵明, 马燕, 周红杰等. 他汀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30(3):122-126.[25]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等.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茶叶科学, 2010, 30(4):251-258.[26] 周斌,任洪涛,周红杰等.云南9个产地台地茶与老茶树香气成分对比.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54-60;[27] 魏珍珍,赵明,周红杰等.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11,22(8):56-58;

温孚江的发表论文

不要诋毁温校长,在网络上造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君子所为!

王俊的发表论文

绿云梨的动态特性研究农业机械学报6<>,王俊辐照预处理对苹果脱水特性的影响核农学报<4>,王俊电子鼻信号特征提取与传感器优化研究传感技术学报19<3>, 20060908海铮 王俊甘草起苗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7<7>, 20060729于慧春 刘俊峰 冯晓静 王俊机械损伤苹果CT值的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7<6>, 20060628徐澍敏 于勇 王俊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esel engine operated with diesel and burning oil of biomass 生物质燃油的燃烧特性Renewable Energy31<7>, 20060628Zhang HM, Wang J水果含水率与CT 值相关性的研究科技通报22<6>, 20060609徐澍敏 王俊Studi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ear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基于有限元的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7<6>, 20060608Song H.Z,Wang J, Li Y.WFar-infrared and microwave drying of peach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桃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39<3>, 20060529Wang J, Sheng KCModeling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of gamma-ray irradiated rough rice辐照稻谷平衡含水率的模拟研究Drying Technology24<5>, 20060529Yu Y, Wang JThe firmness detection by excita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peach通过动力学特性对桃子的坚实度检测Food Control17<5>, 20060506Wang J, Teng B, Yu Y桃的撞击特性及与损伤的关系浙江农业学报18<2>, 20060330徐澍敏 何龙 马顺水 厉继仁王俊鸡蛋蛋壳受载特性的有限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2<3>, 20060329宋慧芝 王俊生物质燃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农业机械学报37<3>, 20060326张红梅 徐国强 王俊番茄整果在常温贮藏中的蠕变特性试验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2<3>, 20060325陆秋君 王俊 黄会明 周莹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 in camellia seed oil and sesame oil using an electronic nose基于电子鼻食用油掺假的研究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8<2>, 20060209Hai Z, Wang JElectronic nose technique potential monitoring mandarin maturity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柑橘成熟度的检测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113<1>, 20060103Gomez AH, Wang J, Hu GX, et al.番茄硬度的电子鼻评价与预测的研究园艺学报32<6>, 20051208周亦斌,王俊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pre-treatment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ies of rice 伽马射线预处理对稻米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Radiation Chemistry74<5>, 20051130Y. Yu; J WangEggshell crack detection by dynamic frequency analysis通过动态频率特性对蛋壳裂纹的分析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21<1-2>, 20050909Wang J, Jiang RS电子鼻无损检测柑橘成熟度的实验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31<8>, 20050806胡桂仙Antihus Hernández Gómez 王俊 王小骊在常温贮藏中番茄应力松弛特性的试验农业机械学报36<7>, 20050700陆秋君 王俊S拟合与BP神经网络的结合及其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7>, 20050700海铮 王俊梨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36<6>, 20050628宋慧芝 王俊 陈琦峰 严志权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rying quality of carrot using a two stage microwave process两种不同波段微波对胡萝卜干燥品质和特性影响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68<4>, 20050608Wang J, Xi YS柑桔敲击响应主频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1<5>, 20050528黄会明,王俊,胡桂仙, 陆秋君罗剑毅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小麦干燥特性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1<5>, 20050500于勇 王俊 王爱华 庞林江 傅俊杰深小网箱网衣破损监测系统设计农业机械学报37<4>, 20050425叶盛基于电子鼻的番茄成熟度及贮藏时间评价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1<4>, 20050400周亦斌 王俊鸡蛋敲击响应特性与蛋壳裂纹检测农业机械学报36<3>, 20050323姜瑞涉 王俊 陆秋君 于勇Variations in firmness and sugar content in "Huanghua" pear (Pyrus pyrifolia "Nakai")“黄花”梨坚实度和含糖量的变化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80<3>, 20050309Wang J, Sheng KCImpulse response of pear fruit and its relation to Magness-Taylor firmness during storage在贮藏中梨的脉冲响应与MT坚实度的关系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35<2>, 20050229Gomez AH, Wang J, Pereira AG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晚稻低温干燥特性的影响核农学报19<1>, 20050101于勇 王俊 王爱华 罗剑毅The effect of gamma-ray irradiation on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 quality of dried potato slices γ射线对马铃薯片干燥和品质特性的影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40<1>, 20050101Wang J, Du YSMicrowav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lternative power on dried quality for potato微波的干燥特性与变功率对干燥品质的影响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19 <5>, 20040906王俊 熊永森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ar as a function of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梨的各向物理特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7<2>, 20040700王俊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茶叶科学24<2>, 20040502周亦斌 王俊Modeling of muti-layer far-infrared dryer多层远红外干燥模型DRYING TECHNOLOGY22<4>, 20040401王俊,盛奎川The steady-state sinusoidal dynamic behaviour of peach and pear桃梨的稳态交变动态特性BIOSYSTEMS ENGINEERING87<4>, 20040401王俊,陆秋君梨敲击激励产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农机学报35<2>, 20040401王俊,滕 斌桃下落冲击动力学特性及其与品质相关性农工学报20<1>, 20040401王俊,滕 斌电子鼻与电子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2>, 20040202王俊 胡桂仙 于勇 周亦斌P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ness detection梨动态特性与坚实度检测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18<3>, 20040202王俊,滕斌,于勇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act pear果实动态特性TRANSACTIONS OF THE ASAE47<1>, 20040202王俊,陆秋君电子鼻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研究的进展食品发酵与工艺30<2>, 20040201周亦斌 王俊虚仪现实技术及要农业中的应用中国农机化<1>, 20040102何喜玲 王 俊60Co辐照预处理对苹果片脱水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4<1>, 20040101王俊 巢炎 王剑平 傅俊杰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egg physical properties鸡蛋动力学响应与其物理特性的关系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37<1>, 20040101王俊,姜瑞涉,于勇频谱分析在桃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0>, 20031005滕 斌,张向明, 王俊浙江大学农业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9>, 20030909应义斌 赵文波 郭亚芳 冯水娟 何勇 王俊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学报3<3>, 20030901于 勇 王 俊 胡桂仙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19(3).-<3>, 20030509应义斌 赵文波 何勇 苗香雯 王俊 汪懋华梨的下落碰撞冲击加速度特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9<3>, 20030506陈善锋 周亦斌 王 俊 王剑平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学报29<5>, 20030503于 勇 王俊 胡桂仙近红外技术及其在农业物料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农机化<5>, 20030502庞林江 王俊Effect of Co-60 irradiation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appleCo-60对苹果的干燥的影响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56<4>, 20030430jwang(王俊)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4>, 20030404于 勇 胡桂仙 王 俊辐照对土豆失水和干燥品质影响核农学报<2>, 20030403王俊高校测绘教学与工程素质培养农业化研究<2>, 20030402郑霞,王俊,田学艳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Quality of Dried Potato60Co辐照对土片脱水特性和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4<1>, 20030401王俊 巢炎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Quality of Dried Potato辐照对土豆干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66<4>, 20030330j wang(王俊)鸡蛋蛋壳裂纹敲击响应特性与检测农业机械学报36<3>, 20030309姜瑞涉 王俊Anisotropic Relaxation Properties of Pear梨松弛特性差异Biosystems Engineering85<1>, 20030306Biosystems Engineering水稻直播机中国农机化<1>, 20030103何喜玲.王俊试析我国博士生教育收费制度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1>, 20030101张慜 范柳萍 景玉美 应义斌 王俊黄花梨的撞击力学特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6>, 20021230王俊黄花梨果实的坚实度和糖度差异浙江大学学报33<6>, 20021225王俊鸡蛋品质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1>, 20021102姜瑞涉, 王俊A Single Layer Model Far-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of Onion洋葱的远红外干燥模型Drying technology20<10>, 20021025j wang(王俊)农业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农机化<10>, 20021002胡桂仙,于勇,王俊梨肉松弛特性各向差异研究农业工程学报<4>, 20020725王俊农业物料碰撞数据采集系统农业工程学报18<3>, 20020725王俊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Irradiated Apple slices辐照预处理苹果片的干燥特征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52<1>, 20020530j wang(王俊)辐照土豆热风干燥工艺的实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2<3>, 20020526王俊微波干制胡萝卜试验研究科技通报18<5>, 20020504熊永森,王 俊,王金双农业物料力学试验系统研究浙江大学学报33<2>, 20020425王俊微波干燥胡萝卜片干燥特性试验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2>, 20020406王金双,熊永森,王俊无菌包装技术探讨包装与食品机械20<3>, 20020301雷进波,王俊农业物料力学试验测控系统设计农业机械学报33<1>, 20020125王俊土豆片的微波干燥规律实验研究浙江农业学报14<1>, 20020101王金双,王俊,熊永森农业物料特性及其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 20020101姜瑞涉 王俊辐照苹果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7<5>, 20011125王俊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切片土豆的干燥特性影响核农学报16<6>, 20011120王俊黄花梨的动态特性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7<3>, 20010530王俊辐照苹果的干燥特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7<3>, 20010526王俊物料特性对微波干燥影响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8-191<1>, 20010501熊永森,王金双,王俊国内外瓜果品质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1>, 20010129滕 斌,王俊胡萝卜微波干燥最佳工艺试验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 20010101王金双,熊永森,王俊利用重力进行茶叶梗分选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6<增>, 20001230陈贵祥 王 俊切片土豆干燥中传热过程模拟与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6<6>, 20001129王俊切片土豆间歇干燥过程传质模拟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6<6>, 20001125王俊梨肉的各向机械特性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1<6>, 20001125王俊农产品分级技术及品质检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00301陈善锋 王俊桃坚实度和糖度的相关性研究浙江农业学报15<5>, 20000201陆秋君, 王俊, 陈善锋

黄远新的发表论文

1. 黄远新,张凯,赵勇,王季春,吕长文,何凤发,唐道彬. 叶原基形态对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1-6.2. 黄远新,王晓雯,林呐. 植物茎尖培养实验的教学实践[J]. 生物学通报,2013,48(9):56-57.3. 黄远新. 黑麦减数分裂时期的定位观察[J]. 生物学通报,2008,43(11):53-55.4. Yi Zhang, Jin-Xiong Mao, Kun Yang, Yun-Feng Li, Jian Zhang, Yuan-Xin Huang,Fu-Cheng Shen, and Chao-Di Zhang.Characterization and mapping of a male-sterility mutant, tapetum desquamation (t), in rice[J].Genome,2008,51: 368–374.5. 黄远新,谭鹃,黄玉兰,冯超. 紫花苜蓿离体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6:1-3,10.6. 黄远新. 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自然辩证法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44,247.7. 黄远新.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与调控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8,2:56-57.8. 黄远新,卢跃进. 与时俱进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63-165.9.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66-868,886.10.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周志云. 生命科学洁净实验室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92-95.11.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3:62-65.12. 崔翠,何凤发,周清元,王季春,黄远新. 山葵试管苗快繁体系优化初探[J].园艺学报,2006,33(4):876-878.13. 黄远新,王季春,唐道彬,何凤发. 生姜茎尖离体培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1:24-25.14. 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黄远新.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4-45.15. 黄远新,何凤发,玉永雄,胡艳. 青蒿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J].四川草原,2004,4:15-17.16. 黄远新,王季春,何凤发,唐道彬,崔翠,李海超,刘中文. 竹姜分生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566-569.17. 黄远新,何凤发,殷家明,林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初探[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62-65.18. 朱利泉,何晓阳,黄远新. 微型化、绿色化和体系化建设是提高生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23-26.19. 黄远新,玉永雄,胡艳. 南方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3,25(3):42-47.20. 黄远新,何凤发,张盛林. 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309-312.21. 何凤发,王季春,张启堂,黄远新,唐道彬.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509-511.22. 崔翠,何凤发,王季春,周清元,黄远新. 光照时间和碳源对试管结薯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6):547-548.

最近几年,国内发表论文很多,但引用率很低,为什么?

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引用到别人的理论成果来使自己的论文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说服力,适当的引用能让自己的论文锦上添花,在知网查重检测时,只要不是大段大段的引用,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国内的论文虽然发表了很多,但是引用率却非常的低,这里小编跟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大家都非常关心每年向全世界发布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结果当中,我国的学术论文总数是多少,论文增长多少篇,被引用多少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论文总数在增长,引用率也在提高。但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会发现:国内的论文引用率仍然不够,跟我们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和科技投入不相称;投入的变化十分巨大,引用的变化确非常缓慢。知网查重的学士论文引用率为什么这么低?由此可见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存在着问题,具体是哪些呢?我认为我们的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第一、引言过于笼统,起不到引言的作用,对研究背景、内容、工作的意义,没有实质性描述。第二、整个学术论文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把我们的学术论文一放到国际背景下,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的论文。第三、作者手上没有有分量的文献,参考文献量太少,有的只有两三篇,有的根本没有参考文献。第四、在写作方面缺乏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的完整信息,多数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他得到的结果。科学技术、理工农医的论文的重要一环是解析实验结果,而我们的一些论文往往以结论代替讨论,没有讨论,人们就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和创新性。第五、原创性的论文没有第一手的研究结果,自己研究分析一通,得出的是别人的结果或者是引用了别人的内容,为了降低知网查重率,随意的改动了别人的内容不标引用。第六、不介绍同类工作已有的结果,不提人家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只说自己是世界先进水平,这是违背科学道德的。虽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正面提倡引用别人的论文,就能解决我们这六个问题中的好几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认真地引用论文,前三个问题就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也可以部分的解决了,因为作者就会明白什么叫讨论,什么叫结果,什么叫结论。为什么我国论文的引用率低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众多的学者,而要提高学术论文质量,就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我们希望引用率能不断提高,不但要引用国外的论文,还要引用中国的论文,不但要引用自己的论文,还要引用同行的论文。我认为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有四个原因:第一、传统文化的影响,自我谦虚,同时又文人相轻,谦虚使自己原来做得很好的工作不引用。第二、科学历史造成了我们引用少。什么叫科学历史?因为现代科技对中国人来讲是个外来文化,都是舶来品,因此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引用的。没有引证的需要,没有形成传统。第三、浮躁风。有的人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评教授、博导,是为了拿毕业证,拿学位证书,只要通过知网查重就行了,发表是目的,引用不引用无所谓,不管天下还有谁跟他做一样的工作。第四、由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不成熟,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稳定的发展科技才30年,这30年对我们来讲很宝贵。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年、300年。科学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了我们缺乏引用,但我们不能等到成熟了才行,我们要跨越式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术论文引用率,写论文的专家要多引用论文,包括自己的论文和别人的论文,还有从事科技管理的专家要鼓励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引用率,把这两项做好,相信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会逐渐提高,发展速度也会上升的。本文整理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想要进行论文检测同学,可以去Paperfree进行检测,准确率也是可以保证的。 paperfree将近期会推出的机器降重、自动降重工具主要支持常用的检测系统,如知网检测系统,维普检测系统,paperpass检测系统,同时后续还会支持更多的检测系统,包括papertime等,是不是很期待,想使用机器降重可联系哦。自动降重功能虽然有一定参考作用,个别地方还是需要人工修改,毕竟还是个机器,机器改重完后,需要找修改老师再顺一遍,这样才保险。当然无论是机器智能降重,还是人工降重,都需要先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才能确定哪些地方是重复的。

发表论文,找中介和报社有什么区别啊( ⊙ o ⊙ )啊!

还是联系一些与杂志社合作的第三方比较好,能够高效的发表论文。“163期刊论文网”,它可以快速发表论文,具体流程是:投稿-审稿-电话查稿/发录用通知-汇款-定版-出刊。可以给你发荣誉证书。我同事就是在这发表的论文在评职称是起了作用,评到了中级。 勿忘我5

半导体行业 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 有哪些,准备高级职称评审,要发表论文,怎样投稿?

省级以上包含省级么?需要看你是什么方向的文章,化学还是电工技术之类的才能推荐期刊。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向原上草论文了解。

王坚的发表论文

[1]. 王坚,刘超,高井祥.基于抗差EKF的GNSS/INS紧组合算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5):596-600[2]. Wang Jian, Peng Xiangguo, Xu changhui. Coal mining GPS subsidenc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21):463-467[3]. 王坚,刘超,高井祥. 构筑物变形短期预警与完备性监测算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6): 660-664[4]. 王坚,刘超,高井祥.虚拟参考站多路径与空间相关误差模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4):633-639[5]. Wang J, Meng XC. Study on robust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rom.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SETE 2011 , June 24-26,2011 Nanjing, China[6]. 唐艳梅,王坚,彭祥国.基于相关分析的组合导航RAIM模型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139-143[7]. 王 坚等.测绘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矿山测量,2011,151(1):9092.[8]. 王坚,谭兴龙,高井祥,唐艳梅.煤炭特色测绘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矿山测量,2011,151(6):95-97 [1]. 王坚,刘超,高井祥.虚拟参考站多路径与空间相关误差模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已录用)[2]. WANG Jian,PENG Xiangguo, XU Chang hui. Study on coal mining GPS subsidenc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已录用)[3]. 王坚,高井祥,许长辉.基于抗差EKF的GNSS/INS紧组合算法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已录用)[4]. 王坚,高井祥,许长辉.发现学习及其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测绘科学,2010.35(2):207-208[5]. 王坚,彭祥国,高井祥.建构主义及其在《GPS及现代定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2010.35(1):52-54[6]. 王坚,高井祥,唐燕梅,许长辉,彭祥国.发现学习在《GPS定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35(2):48-49[7]. 刘超,高井祥,王坚,刘燕,GPS/ 伪卫星技术在露天矿边坡监测中的应用,煤炭学报.2010,35(5):755-759[8]. 刘超,王坚,胡洪,高井祥.动态变形监测多路径实时修正模型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4):481-490[9]. 刘超,王坚,许长辉,高井祥,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GPS/伪卫星组合基线解算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8):996-1000[10]. 刘超,王坚,路鑫,高井祥.GPS载波相位观测值随机模型的比较研究,测绘科学.2010[11]. WANG Jianpeng, GAO Jingxiang, LIU Chao, WANG Jian. High precision slop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odel based on the GPS/Pseudolites technology in open-pit mine[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0(1):126-131.[12]. 刘志平、何秀凤、王坚. 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13]. Wang Jian, Peng Xiangguo, Zhou Feng, ZhaoYindi. Steerable Wavelet Based Fusion Model for High-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 Enhancement.2010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ICFCC 2010)(ICFCC 2010). Wuhan, China May21-24,2010,V3-512[14]. Wang Jian , Gao Jing-xiang, Xu Chang-hui.Discover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omatics Educatio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ICCSE"10),Hefei, Anhui, P. R. China, 24-27 Aug 2010 [1]. Positioning ,Survey Review,2009,41(312):152-161[2]. 许长辉,王坚,高井祥.GNSS导航平台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分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1):114~118 [1]. 王坚,高井祥,王金岭.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GPS基线解算模型,测绘学报,2008,37(1):10~14[2]. 王坚,王金岭,高井祥.基于抗差EKF的GNSS导航模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 37 (4):473~477[3]. J. Wang, JX Gao. EMD-Based GPS Baseline Solution and Validation Test,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8.18(2):283~287[4]. J. Wang, JL Wang , C.Roberts. Investigations into a Dynamic Geocentric Datum, IAG Proceedings, 25 Jan 2008 [1].王坚,高井祥,曹德欣. 动态变形信号二进小波提取模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1):45~47[2]. 王坚,张继贤,刘正军.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高分辨率影像融合,遥感学报, 2007,11(1):55~61[3].王坚,高井祥,孙正明,地球空间信息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2007年7月29-31日,安徽黄山市[4].王坚,高井祥,姚丽慧,现代测绘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高等教育,2007.3[5].刘正军,王坚,张继贤,孙晓霞,基于因子层分级加权的三峡库区万州滑坡风险分区评估研究,2007年环境遥感学术年会——自然灾害遥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6]. 孙正明;高井祥;王坚,GPS双频相位平滑伪距权重因子的探讨,海洋测绘,2007.04[7]. JL Wang,J Wang . Mitigating the effect of multiple outliers on GNSS navigation with M-estimation schemes. IGNSS2007 Symp. on GPS/GNSS, Sydney, Australia, 4-6 December2007, paper 70[8]. J Wang, CH Xu JX Zhang, ZJ Liu. A EMD-IHS Model for High Resolution Image Fusion,GEOINFORMATICS" 2007,May 25-28, nanjing, CHINA[9]. J Wang,JL Wang. Reducing Carrier Phase Errors with EMD-Wavelet for Precise GPS Positioning, ION 2007 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San Diego, Califorina, 22-24 January,2007[10]. J Wang, JX Gao, KZ Deng, CH Xu. Study on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in WanCounty, Three-gorges area are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Xuzhou, China,1-3 November, 2006.11[11]. J Wang,JQ Wang, R Craig, JL Wang , S Lim. Investigations into a dynamic geocentric datum, IUGG XXIV Perugia,Italy July 2-13,2007[12]. J Wang, JL Wang. Effect of un-modeled errors on GNSS integer ambiguity resolution and validation, IUGG XXIV Perugia,Italy July 2-13,2007[13]. J Wang, OY Gary, JL Wang, C David. Analysis on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of Australian Tec, IUGG XXIV Perugia,Italy July 2-13,2007[14]. JX Gao, J Wang, CH Xu, Feature Extraction and D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GPS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Seri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Xuzhou, China,1-3 November, 2006.11[15]. Changhui Xu,Jingxiang Gao, Jian Wang, Jiuyun Sun, A novel AMSS-MEDIAN fusion filter for SAR imagery noise reduction. GEOINFORMATICS" 2007,May 25-28, nanjing,CHINA[16]. Z. Liu;P. Song;J. Zhang; J. Wang.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the fusion of multispectral and panchromatic ima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Volume 28, Issue 18 January 2007 , 4081~4093 [1].王坚,张继贤,刘正军. 丁燕梅.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影像融合及评价.遥感信息.2006(6):17~20[2].赵小平,王坚,刘文龙.“绿色矿山”建设中的3S技术支持,金属矿山,2006(6):52~56[3].姚丽慧,王坚,高井祥.区域性变形数据序列变异特性分析.测绘工程2006.5:27~30[4].姚丽慧,王坚,高井祥不同小波函数对粗差识别效果的比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4[5].丁艳梅,张继贤,王坚,刘正军.基于TM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测绘科学.2006,31(1):43~45[6]. J Wang, JX Gao, CH Xu. Single Epoch GPS Deformation Signals Extracting and Gross Error Dete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6 (6)[7]. J Wang, JX Gao, KZ Deng, CH Xu. Study on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in WanCounty, Three-gorges area are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Xuzhou, China,1-3 November, 2006.11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JSR))[8].姚丽慧,高井祥,陈健,王坚.井筒灾害监测数据GIS建模及决策支持.矿山测量. 2006.4:18~21[9]. JX Gao, J Wang, CH Xu, Feature Extraction and D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GPS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Seri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Xuzhou, China,1-3 November, 2006.11 (will be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JSR)) [1].王坚,高井祥,赵东保,蔡建新. 地表垂直变形序列的多尺度特征分析,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学报.2005,22(3):169~171[2].王坚, 高井祥, 郑南山.基于小波理论的沉降监测数据序列分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4(4):63~69[3].王坚,张继贤,刘正军,丁艳梅.基于NDVI序列影像精化结果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测绘科学.2005,30(6):47~49[4]. J Wang, JX Zhang, ZJ Liu. Distinct Image Fusion Methods for Landslide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temporal Modeling, Spatial Reasoning, Spatial Analysis, Data Mining and Data Fusion STM"05,August 27- 29, 2005, Beijing, China:309~311[5]. J Wang, JX Zhang, ZJ Liu. Image Sequence Analysis on Modis/Terra NDVI Data for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of 3-gorge Reservoir Area,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5-29 July 2005-seoul,korea[6]. ZJ Liu, J Wang. Building Extraction from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based on Multi-scale Object Oriented Classification and Probabilistic Hough Transform,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25-29 July 2005-seoul,korea[7]. AX Liu, J Wang, ZJ Liu, J Wang. Monitoring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with NOAA-AVHRR and MODIS data,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25-29 July 2005-seoul,korea [1].王坚,高井祥.强污染单历元GPS形变信号的提取和粗差识别,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 版.2004,29(5):416~419[2].王坚,高井祥.沉降数据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学报. 2004,21(2):90~92[3].王坚,王继刚,高井祥.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测绘通报.2004(3):21~24[4].王坚,高井祥.GPS单历元变形信号小波降噪方法研究,工程勘察.2004(3):51~53[5].王坚,高井祥,孙祥中.GPS单历元形变信号的小波降噪,测绘科学.2004,29(1):24~26[6].王坚,高井祥.形变时序数据性态特征确定方法研究,测绘工程.2004,13(1):9~11[7].高井祥,王坚.绿色开采中的测绘保障措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33(2):224~228[8].高井祥,王坚.GPS动态监测数据特征提取与变形预报,首届测绘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测绘学会举办)论文(2004)[9].周胜君,王坚.利用MATLAB进行测绘数据处理和分析,矿山测量.2004(1):18~20[10].周胜君,王坚.曲线拟合法在圆形建筑物倾斜观测方面的应用,上海测绘.2004年4期(总103期):40~41[11]. J Wang, JX Zhang, ZJ LIU. Analysis of Recent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Observed In Modis/ Terra Data 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rom 2001 To 2003,Map Asia 2004,26-29 August,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re, Beijing,China,p.12[12]. JX Gao,NS Zheng, GL Guo, J Wang. Research on mine dynam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ith GPS satellite geodetic technique,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ed by Yuehan Wang. A.A.Balkema Publishers, Rotterdam Netherlands, 2004:723~727[13]. YH Li, J Wang, JX Zhang. Separability of lab and indoor measured hyperspectral soil lines of soil from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SPIE) V1 5568: 205~213 2004

本人小硕,学校要求在SCI,EI,ISTP,CSCD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需要发个什么档次的论文?

既然要求你要在上面发,那就是要发核心期刊了。要求蛮高。可以私信聊

会计专业如何发表论文

药学评高级职称条件发表论文?

如何评药师职称有什么条件 1、药师是初级职称,本科毕业在药店工作一年就可以申报,到单位管职称的部门(人事部门)领张申报表填上,不需要考试。 2、主管医师是中级职称,只要获得药师证后在专业岗位工作满三年,药厂也可以。需要考试。 3、药厂可以评主管技师,也是中级职称。 4、报考职称的话,报名前后详细查看有关文件要求,根据考试范围,一是参加考前突击培训班,二是根据大纲查资料学习。 5、工程师职称系列相对广些,药师相对专业性强些。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四川省药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是什么????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被骗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祝你顺利通过。 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哀莫能助 副高职称对论文的要求 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需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究员须提供4篇)。要求如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减少一篇论文,但要求提供一篇能够完全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本专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指标应从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数量来体现;专业工作质量应通过专业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同行的认可程度来衡量。 (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着作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3万字,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为额定获奖人员,并有一级证书)或相关荣誉奖项,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药学专业评中级职称论文要发表吗 这个要看你们单位的要求了,一般都是需要发职称论文的,你可以到树人论文发表网,看看,我同事前不久在她们那里发表过一批 药学中级晋升副高 这个每个单位的晋升的条件不一样,晋升副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就专不用说了,论文属必须是第一作者中华牌的核心期刊两篇,第二作者基本不算数。三级甲等以上的医院还必须有新技术引进或者成果。当然这条件必须建立在你晋升主管药师五年以后。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大城市三甲医疗机构,建议你最好读一个在职硕士,这样在激烈竞争中有一点点优势。 四川省药学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博雅论文辅导中心帮我发表的论文, 一篇核心,两篇普通,四川现在规定县以上医院评副高需要一篇A类杂志,A类杂志有个目录,我当时都不知道这些要求,还是那个中介发给我的,幸好遇到一个负责的中介,花钱能把论文的事算是办好了,有的同事找的一些中介,被骗了很多钱,最后耽误了时间。考试题目不难,稍微认真看书都能过,课题可有可无,有的话提高胜算,论文和评审全凭花钱买,~~~~~~~~~ 祝你顺利通过。 医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仅供参考: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主任中医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精通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进行本专业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 熟练处理急诊和危重症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各种诊断治疗的操作技术,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任副高级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35周, *** 的管理人员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技术)工作不少于12周。工作能力及工作量符合《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 3、能够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和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2名主治医师的经历。 4、具有追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 5、具备下列3条中的1条: (1)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且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3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 (2)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4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3)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①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在省辖市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须有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4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是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②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价值的专著(编委以上,本人编写有关章节,字数3万字以上。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限副主编以上, 字数5万字以上)。 ③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5名),或省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7 名)。 三、破格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破格评审副主任医(药、技)师、副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5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省级三等以上、省辖市(厅)级一等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3名),或省辖市(厅)级二等 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两项(限前2名)。 3、经省 *** 同意,省人事厅参与, 在全省范围开展的行业综合表彰或省辖市 *** 授予的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二)破格评审主任医(药、技)师、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国家级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6篇以上,均限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3篇是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2、获本专业国家级三等、省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限前3名)。 3、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著作(限主编,本人编写5万字以上)。 4、国家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不含单项表彰)。 附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应同时具备,论文、科研成果、著作等业绩均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二、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三、所提供的学术刊物必须是公开发行,有CN刊号(不含增刊、专刊、特刊、论文集等);个案报道、综述、科普性文章和篇幅短小的论文摘要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四、科研成果需提供鉴定材料和证书;著作需提供有关编写内容、字数的证明,著作不含论文汇编、习题集、手册类、诊疗常规等。 五、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中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西医专业学历的只限申报西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发生医疗事故者,经相应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3年内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工作能力及工作量要求》中未列入的专业参照相近专业掌握。 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九、机关、学校及厂矿等企事业所属医疗卫生单位的级别划分标准原则是:设在县(市)地域内(不含省辖市所属的区)少于150张床位(含150张床位)的按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多于150张床位的按省辖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对待。设在省辖市内的按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和级别确定。 十、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往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如何评药师职称,需要什么条件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药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9)药学评高级职称条件发表论文扩展阅读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考试成绩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报名时填写的证件号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登录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成绩,一般在每年7月份左右。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的合格标准均为60分(各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00分)。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医学统计学、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药学类职称由低到高有哪些 对于药学专业来讲,药师在我国属于职称的概念.根据我国现行职称政策,药学技术人员的职称分为两类,即西药类和中药类.西药类的职称系列为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药师和主任药师(高级职称).中药类的职称系列为中药师(初级职称) 主管中药师(中级职称) 副主任中药师和主任中药师(高级职称). 晋升的步骤是从初级到高级晋升的依据有本人对医院的重大科研贡献(论文发表 863计划项目) 本人的工作年领 本人的学历 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就是本人的社会公共关系的能力哦.

现在哪个药学杂志好发表论文

《药物资讯》好发表的,该期刊是一本开放获取、关注医药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药物治疗、临床药学、药物流行病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陈英和的已发表论文

徐华、许洁虹、陈英和* ,非对称词和词汇性质对双语记忆表征的影响,心理科学,2009, 32⑸,1064-1066 (CSSCI)王晶、陈英和*、仲宁宁,小学儿童执行功能各成分的发展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17⑷,403-407(CSSCI)王晶、肖兴荣、陈英和* ,幼儿前提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25⑷:8-14(CSSCI)李艳铃、陈英和*, 3-5岁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25⑵:1-7(CSSCI)仲宁宁、陈英和*、张晓龙,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水平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 2009,32⑵:293-296(CSSCI)林崇德,陈英和,中国心理学30年的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⑴.陈英和*、王明怡,儿童执行功能和算术认知策略的关系,心理科学, 2009,32⑴:34-37. (CSSCI)慕德芳,宋耀武,陈英和*,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成功提取引起抑制,心理学报,2009年,第49 卷第1期,P26-34。(CSSCI)陈英和*、王雨晴,幼儿元认知知识发展特点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 ⑷:241~ 247(CSSCI)王晶、陈英和*、齐琳,小学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0-1,24-4(CSSCI)慕德芳、陈英和*,提取诱发遗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 2008-12,16-6(CSSCI)李慧、陈英和*,在获得和失去情境中儿童风险决策的发展特点,心理科学, 2008-1-2,5(CSSCI)黄大庆、陈蒲晶、陈英和* ,数学困难儿童解题策略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8,⑼:57-61 页(CSSCI)黄大庆、陈蒲晶、陈英和* ,研究生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 16卷,第4期,389 -391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 16卷,第1期,26 -27(CSSCI)仲宁宁、陈英和*、张璟,数学应用题心理表征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心理学探新, 2008年第1期,第28 卷(总第105期),39- 43页黄大庆、张日升、陈英和* ,高中生数学焦虑的结构和量表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 16卷,第2期,144 -145页(CSSCI)王雨晴、陈英和*,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3 月第31卷第2期(总第 172期),314-318 页。(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8,31⑵:319-323 ,2008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CSSCI)王静、陈英和*,合作学习小组的认知风格对其问题解决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第二期,第24卷,总第 93期,102-107页(CSSCI)陈英和*、赵笑梅,类比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一期,总205期,50-56 页王治国、陈英和*,阅读材料类型和难度对五年级儿童阅读策略的影响,心理科学, 2007年11月,30 卷第6期,1367-1371(CSSCI)张晓龙、陈英和*,朋辈咨询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年176卷第9 期,48-52(CSSCI)李慧、陈英和*,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适应阶段探析,中国教育学刊, 2007.6,17-20(CSSCI)陈英和*、肖兴荣、王晶,幼儿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 2007年7月第30 卷,第4期,774-777页(CSSCI)张晓龙、张日升、陈英和* ,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13卷,3期,287-289 页(CSSCI)王雨晴、陈英和*,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述评,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5⑷,314~318 页(CSSCI)赵笑梅、陈英和*,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7.3,451-457(CSSCI)赵笑梅、陈英和*,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对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3,20-26(CSSCI)陈英和*、赵笑梅,智力测验的演变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3.陈英和*、赵笑梅,小学三 -五年级儿童类比推理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年2期,23卷,18-22(CSSCI)耿柳娜、张鹏、陈英和*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CSSCI).陈英和*、王治国,口语报告法在阅读策略研究中的作用,心理科学, 2006.6.(CSSCI)王明怡、陈英和*,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对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4.(CSSCI)陈英和*、赵笑梅,智力研究的新取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6.4.(CSSCI)陈英和*、王雨晴、肖兴荣, 3-5岁幼儿元认知监控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1 (CSSCI)陈英和*、李琳、尹称心,幼儿加减法运算中的策略发展特点,心理科学, 2006.3(CSSCI)仲宁宁、陈英和*,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比较,中国特殊教育, 2006.3.(CSSCI)赵笑梅、陈英和*,认知发展领域的抑制研究,心理科学进展, 2006.2.(CSSCI)陈英和*、王明怡,工作记忆广度对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2.(CSSCI)陈英和*、仲宁宁、赵宏,小学 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对其解决不规则问题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6. (CSSCI)耿柳娜、陈英和*,数学知识类型在儿童认知策略发展中的作用,数学教育学报, 2005.4.陈英和*、王明怡,工作记忆的贮存和加工:理论演变与新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6.陈英和*、王治国,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遗传基础,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4.(CSSCI)陈英和*、赵笑梅,学习不良儿童的策略研究,心理科学进展, 2005.5.(CSSCI)陈英和*,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年专刊(CSSCI)耿柳娜、陈英和*,数学焦虑对儿童加减法认知策略选择和执行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4.(CSSCI)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 2005.3.(CSSCI)王明怡、陈英和*,工作记忆成分与儿童算术认知,心理科学, 2005.3.(CSSCI)陈英和*,一部特色鲜明立意新颖的学术著作,读《实验儿童心理学》感,应用心理学,2005,⑷. (CSSCI)陈英和*、耿柳娜,小学一 ~三年级儿童加减法策略选择的发展特点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CSSCI)陈英和*、赵延芹、王明怡、张可娟,题目类型对加法认知策略选择影响的比较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1.(CSSCI)胡清芬、陈英和、林崇德,因果判断中经验与共变信息的结合及各自作用,心理学报, 2005.2.(CSSCI)7-8岁数学学习困难与正常儿童加法策略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4,11工作记忆容量与儿童算术认知加工,心理学探新,2004,4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关于小学儿童算术策略的理论和研究,心理科学,2004.63岁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关于关系性攻击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4.3工作记忆与算术认知的研究现状与前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1关于数学应用题心理表征策略的新理论,心理科学,2004.1数学应用题规则性研究的新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数学认知模型评介--加法事实存储与提取,心理科学,2003,2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的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心理科学,2002,6虚误信念理解的研究视角及其机制分析,心理科学,2001,6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儿童早期心理洞察力的发展─-关于儿童社会认知的又一个研究方向,心理科学,1999,4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心理学报,1997,1小学儿童合取概念的形成及其与元认知的关系,心理科学,1997,1小学生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训练及其迁移效果,心理学报,1996.04儿童社会认知的早期表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6.047-11岁儿童经济概念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3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5.01关于婴儿期概念发生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关于个体概念学习和发展研究方法的评述,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4关于儿童数学概念能力的培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3儿童获得概念的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0,5儿童对时间序列理解能力的发展变化,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4儿童、青少年表情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87,1儿童对图画的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3儿童动机强度对其思维活动影响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3

请问环境专业主要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

可以尝试下(环境保护前沿)呗

马玉洁的发表论文

1.马玉洁,孙红丽.利用信号灯机制实现多串口数据采集处理.微计算机信息.2007,102.陈丽娜,马玉洁.基于平面点集的Voronoi图的近似构造.微计算机信息.2007,93.马玉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94.马玉洁,田素霞.双二元(n,m)型二重(r1,r2)循环矩阵的逆矩阵.河南科学.2005,55.马玉洁.基于OPENGL的线积分卷积的实现.淮北煤师院学报.2005,36.马玉洁.基于VB的动画式闹钟的设计与实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7.马玉洁.基于J2EE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商场现代化.2005,18.马玉洁.试论公修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2

田玲的发表论文

1、试析体育系教学实习的准备 湖南大学学报1997年 2、浅谈营养与体质的关系 气功与体育 1997年3、对高校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探讨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4、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1分钟投篮命中率探讨 吉首大学学报1999年5、谈学习兴趣与体育教学 苏州大学学报 1999年6、对高师体育系和普通系男生心脏功能的探讨 福建体育科技2000年7、现代篮球运动员发展趋势与技战术的特点和要求体育科学研究2000年8、体育教育在一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怀化学院学报 2000年9、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怀化学院学报2001年10、现代篮球比赛与时空观的关系 铜仁学院学报 2002年11、浅析肥胖产生的诸因素 中国新教育 2003年12、体育在塑造现代人中的作用 吉首大学学报 2005年13、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体育世界 200914、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角色转换新探 贵州体育科技 2008年15、社会转型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建设的负面效应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科学2010年

李浪的发表论文

[1] 李浪, 李仁发, 童元满,Edwin H.M. SHA. 嵌入式加密芯片功耗分析攻击与防御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 47(4): 595-604. EI收录[2] 李浪, 李仁发. PFM:一种抗高阶功耗攻击的SMS4算法. 通信学报,2010, 31(5): 87-92. EI收录[3] 李浪, 李仁发, 邹祎. 密码算法芯片抗功耗攻击能力量化模型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2010, 37(3): 73-76. EI收录[4] 李浪,李仁发.简化固定值掩码二阶差分功耗攻击方法及其防御措施.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31(9):1894-1898.[5] 李浪,李仁发. 一种SMS4加密算法差分功耗攻击.计算机科学,2010,37(7):39-41.[6] 李浪,李仁发,李静. 一种高效功耗攻击物理实验平台研究.计算机科学, 2010, 37(6): 75-77.[7] 李浪, 李仁发,徐雨明. 功耗攻击实验中一种高效功耗模型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 26(12): 4722-4723.[8] 李浪, 李仁发.安全SoC抗功耗攻击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2009,36(6):16-18.[9] 李浪,李仁发. 混成系统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 25(8): 2255-2259.[10] 李浪,李仁发,焦铬.一种ECC加密芯片抗功耗攻击研究.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1):27-30[11] 李浪,李仁发. 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探索先进的课程结构.计算机教育,2008,5:23-26[12] 李浪,徐雨明,魏书堤. 数据包截获仿真实验平台研究与实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97-101[13]李浪. 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提高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14] 李浪,李肯立,焦铬,王玉奇, 邹祎. 基于AT89C51物理功耗攻击实验平台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 29(7): 2681-2682.核心[15] 李浪,杨柳,李肯立等. 一种椭圆曲线密码算法ECC旁路攻击方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 3[16]Lang LI, KenLI Li. DPA-resistant Algorithms for Trusted Computing System. LNCS. 2013.6。EI

周志强的论著目录发表论文

1. 《历史的诗学对话》,《文艺研究》2004年6月(《文学新书评2004-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私人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转型与裂变》,《文艺研究》2007年5月;3. 《作为文人镜像的现代韵白——汪曾祺小说汉语形象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2月;4. 《“新语文”与大学语文的感染教育》,《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5. 《现代性诗学中的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2月;6. 《先锋命名的历史语境透视》,《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4月;7. 《书写概念的产生及其意义》,《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4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9);8. 《语言拯救记忆》,《福建论坛》2001年6月;9. 《重写20世纪: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与文体形式》,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10. 《小说如文》《文学与文化》第8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1. 《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与文化》第9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 《从文化认同到奇俗异观:新民俗舞蹈及其他》 《艺术评论》2009年第8期;13. 《静悄悄的舞蹈革命——关于舞蹈的对话》, 《艺术评论》2005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舞蹈艺术》2006.5);14. 《生产“大众”》,《中国美学年鉴》2005,河南人民出版社;15. 《网路时代的私人生活》,《文景》2005年7月;16. 《博客与大众的自我生产》,《文景》2005年10月;17. 《汉语的无纸写作时代》,《艺术广角》2001年4月;19. 《博客与知识份子的网路生存》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20. 《寻绎思想境遇的关键时刻》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1期;21.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反思:汪晖访谈录》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3期;22. 《诗话哲学与历史批判》(会议发言稿)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8期。23. 《神话、想像与地理》(对话)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9期。24. 《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月(《哲学年鉴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5. 《一个伟大传统的失落与重建:从汉语形象看白话文改革》,《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4月;26. 《话语分裂与文人自我的生成》,《文化与诗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7. 《山寨文化的消费想象》, 《人民论坛》2008年2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009.2);28. 《“网络知情权”,一场虚幻的狂欢?》 《人民论坛 》2009年第3期上;29. 《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 《人民论坛 》2009年第2期下30. 《误读中国与形象重塑》 《人民论坛 》2009年第4期下;31. 《对“利”的合理追求值得肯定》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32. 《“注水现象”的另类解读》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33. 《热捧专家与管理危机》 《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34. 《“媒介调查”与社会良心》 《人民论坛》2009年第15期;35. 《公民问责与政治信赖》 《人民论坛》2009年第18期;36. 《网络广场的非理性缺陷》 《人民论坛》2009年第16期;37. 《媒体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 《人民论坛》2009年第25期;38. 《从新闻奥巴马到电影奥巴马》, 《人民论坛》2009年第29期;39. 《“强大弱势群体”的“被”后焦虑》 《人民论坛》2009年第19期;40. 《媒体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 《人民论坛》2009年第25期;41. 《后情感时代的文化表情》,《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7月;42. 《德勒兹、鲁赛尔乃至陈冠希,大众文化还能造神吗?》,《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5月;43. 《道德在左 情感在右——谈王小帅电影<左右>》,《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4月;44. 《媒介改变社会 改变生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45. 《在媒介裂缝中走失》,《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46. 《图像 一种改变世界的方式》,《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期。47. 《李安的文化诡计》,《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2期。48. 《电视广场里的“吵女”》,《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8期。49. 《“国家主义”之后的梦想成真》,《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0期。50. 《中国大片的视觉殖民时代》,《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2期(《天涯》2007年第3期)。51. 《文的教育与文的阐释》,《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2. 《汉语的四类修辞形态》,《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3. 《简论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4月;54. 《小沈阳:埋葬了文化小品时代》 《东方早报》2009年4月28日;55. 《青春文化高开青年文化低走》 《东方早报》2009年5月4日;56. 《建国大业 一场后现代视觉旅游》 《东方早报》2009年9月21日;57. 《蜗居与大型资本的两种面孔》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1日;58. 《“30秒中国”背后的文化战略转型》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02日;59. 《三枪:张艺谋诱惑机制中的傻乐至死》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6日;60. 《反故事:田苏菲的神话》 《文学报》2009年4月9日;61. 《新官场小说的市侩主义》 《文学报》2009年11月19日;62. 《“恶搞”流行:新旧媒体冲突的结果?》 《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1月;63. 《身体的诗意栖居》 《北京青年报》2005年8月24日;64. 《2008长篇小说推荐》,《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65. 《点评2009高考作文》,《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66. 《新语文:拒绝还是接受》,《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8日第7版;67. 《写点儿小感觉》,《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68. 《王小波的坏》,《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69. 《文学语言不一定要准确》,《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0. 《来点儿陌生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1. 《文章是想象》,《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72. 《一首诗的形象解读》,《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73. 《写有意味的语言》,《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4期;74. 《媒介时代,汉语怎么了?》,《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5. 《饿不死的杂种》,《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期;76. 《小团圆的热销与文学阅读的退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2期;77. 《什刹海:现代北京的古典传奇》,《环球旅游》2006年第9期;78. 《20年前的那些爱情》,《学汉语》2004年;80. 《想像先锋》,《艺术广角》2001年1月;82. 《英雄叙事及其终结》,《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3. 《先锋:我们对它期待什么》,《山花》2001年2月;84. 《自我焦虑的修辞术》,《大舞台》1998年6月;85. 《经典话题》,《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6月;86. 《历史的叙事化与叙事的历史化:杰姆逊的诗学建构》,《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3月;87. 《雷雨的叙事策略》,《西北论坛》1998年1期;88. 《百年一金庸》,《滨州日报》1992年9月5日;89. 《武功描写的审美内涵及社会情绪渗透》,《滨州师专学报》1992年3期;90. 《试论新派武侠小说哲理型的武功描写》,《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1期;91. 《建设现代化校园语言环境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3期;93. 《审美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其意义》,《中国学校教育研究》,论文集,法制出版社1998年;97. 《政治化趋势下的高校薪改》,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期)出版著作:98. 《我点击我存在:网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98. 《你酷我评:英雄流言》,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99. 《定格:世界名着经典人物志》(与人合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3月。《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0. 《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1. 《解读歌德谈话录》,京华出版社(北京)2001年1月。102. 《美学与美育》(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8万字,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03. 《大众文化导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2万字。高教出版社(北京),2004年。104. 《美学教程》(复旦博学 21世纪重点教材)担任第7章共计2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05. 《文学概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二(部分)、三、四章的撰写,共计8万字。王一川教授主编,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

李硕的发表论文

共发表80多篇论文,以下是近7年来发表的论文:(1)李硕等,(1999)公路网狭义总容量理论及其模型.湖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Vol.26, No.1;(2)李硕等,(1999)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对策及发展方向.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 No.2;(3)李硕等,(1999)信号交叉口车辆集结与消散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核心期刊),Vol.15, No.3;(4)Li Shuo, (1999) A Study on the Macro-Capacity Model of Urban Road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USST(核心期刊),EI收录,Vol.21, No.3;(5)李硕等,(1999)道路交通研究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办法探讨.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No.3;(6)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析.湖南现代道路交通, Vol.12, No.4;(7)李硕等,(2000)公交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1;(8)李硕等,(2000)高速公路主线流量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分析.中国公路学报(国内权威期刊),EI收录,Vol.13, No.2;(9)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Vol.26, No.2;(10) 李硕等,(2000)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3;(11)李硕等,(2000)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灰色系统评价.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5, No.3;(12)李硕等,(2002)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158-2002), 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04-01发布,2002-05-01实施;(13)李硕等,(2004)仿真技术在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4;(14)李硕等,(2003)交通仿真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5;(15)Li, Shuo et. al. (2003)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Speed and Volume in the Superhighways in Zhujiang Delta Region.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17, No. 4,Calgary, Canada,EI收录;(16) Li, Shuo et .al. (2006) Locating Changeable Message Signs for 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Vol. 80, No. 2,Vancouver, Canada, EI收录.(17)李硕等,(2004) 路段动态特征中的交通组成因素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1, No.7;(18)李硕等,(2005)信号道路网动态路段行程时间有度排队模型.系统工程学报(国内权威,影响因子高达0.76),Vol20,No.4;(19)李硕等,(2004)动态宏观路段行程时间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ISSN1006-2820,28卷6期,887-893,EI收录,;(20)李硕等,(2005)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实时判定与跟踪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0卷1期,158-160;(21)李硕等,(2005)可变信息标志最优转移率模型及其算法.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7卷2期,157-162;(22)李硕等,(2005)A Planning Model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MS Locations on a Freeway-Arterial Network。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核心期刊),13卷1期,EI收录,;(23)李硕等,(2003)交通量构成对路段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研究.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2930-0-3,233-240,中国台湾高雄;(24)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与研究.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25)李硕等,(1999)交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26)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2;(27)李硕等,(2002)公路收费费率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5;(28)李硕等,(2005)构筑长株潭三市电子篱笆.城市交通,No.2;(29)李硕等,(2005)TransCAD在长沙县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核心期刊),No.6;(30)李硕等,(2005)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交通与运输,No.7;(31)李硕等,(2005)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山西建筑,31卷 No.17;(32)李硕等,(2006)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改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1卷,No. 2;(33)李硕等,(2006)基于Box-Cox Dogit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30卷,No.2,EI收录,。七、著书情况(1) 李硕等著,动态与随机交通网络模型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上海;(2) 李硕等著,道路与交通工程词典.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长沙;(3) 李硕等著,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标准出版社,2002年4月,长沙。

陈文平的发表论文

§ 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22例临床观察,《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 .2§ 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38例,《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 .6§ 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6例,《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 .5§ PPH治疗直肠前突56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6 .10§ 超声雾化熏洗和传统熏洗在肛肠术后治疗中的200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7§ 盆底肌电图和肛肠压力测定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 . 6§ 麻醉选择在预防PPH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意义,《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 3§ 手术配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慢性肛门湿疹临床研究, 《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 3§ 540例PPH手术回顾总结,中国期刊网收录

赵钢的发表论文

(30余篇,附1998年以后发表的论文目录)。   1、 蒙古牛春季牧食习性的观察研究,中国草地,(5):50-55,1998;   2、 可持续发展是草地畜牧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草地,(3):61-64(68),1998;   3、 蒙古牛牧食行为的观察研究,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20(1):29-35,1999;   4、 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反应,中国草地,(1):62-67,1999;   5、 季节畜牧业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届研讨会论  文集,109-113,1999;   6、 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内蒙古草业,(2):1-6,1999;   7、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grazing behaviour of the native cattle and sheep in Inner Mongolia ,44. Jahrestagung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Gruenland und Futterbau, 2000 , 161-164,2000;   8、 反刍家畜牧食行为综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1(2):109-116,2000;   9、 蒙古牛、蒙古羊选择性采食的比较研究,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洪绂曾主编,254-258,2001;   10、 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途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2):68-73,2002;   11、草原区沙地草地初级生产力动态,现代草业科学进展,洪绂曾,任继周主编,347-351,2002;   12、蒙古羊牧食行为的研究,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3):31-37,1998;   13、内蒙古高原四种针茅种群年龄与株丛结构的研究,植物学报,41(10):1125-1131,1999;   14、反刍家畜反刍行为的观测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1(2):12-15,2000;   15、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herbage mass and sward structure on deintensi-fied sheep grazed pasture. Pflanzenwissenschaft, 6(1): 25-32, 2002;   16、放牧草地植被的功能类群及放牧对其影响。干旱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  展,650-656。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2002;   17、春季禁牧对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影响,草地学报,11(2):183-188,2003;   18、植物抗牧性研究概述,《内蒙古草业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72-76,2004;   19、非破坏性产量测定方法在放牧草地产量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中国草地,2004,第6期   20、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8):59-60,2004  21、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研究---春季休牧研究初报,《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449-457,  200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2、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 ———以锡林郭勒草地为例, 《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  398-406,200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3、退化草地恢复和生态环境劣化治理对策,《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407-412,2004, 内蒙古  人民出版社   24、对锡林郭勒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413  -416,200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5、草地畜牧业的重心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417-422,2004, 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   26、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沙尘暴成因及综合防治》 200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7、绵羊放牧地草皮结构和牧草供给量的时空异质性,《草业科学》增刊,151-155,2004  28、放牧制度对天然草地土壤物理性状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国草地》,27(4):47-51

在湖北畜牧兽医杂志发表论文有含金量吗

《湖北畜牧兽医》杂志不属于畜牧兽医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含金量肯定不能和核心期刊的相比畜牧兽医核心期刊介绍如下:1、畜牧兽医学报2、中国兽医学报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5、中国兽医杂志6、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8、草地学报9、动物营养学报10、蚕业科学11、黑龙江畜牧兽医12、草业科学13、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17、饲料工业18、中国畜牧杂志19、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湖北畜牧兽医》杂志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省级畜牧兽医专业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42-1349/S;国际刊号:ISSN1007-273X;邮发代号:38-352。本刊为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全国畜牧类核心刊物,湖北省唯一畜牧兽医类专业期刊。

免费发表论文的刊物

探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用药的安全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对照组对比应用效果。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对照组样本范围,整年度中医内科就诊数共计9548例,用药管理使用常规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调取医院信息网数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并对样本范围内轮值班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作为样本范围,使用安全用药管理法,2019年1月-2019年2月进行安全用药管理体系建设,随机抽取100例,通过规范药物使用剂量、形成科学责任用药意识、安全用药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三大模块应用药物安全管理,并于期末统计分析实验组医护人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率为82.09%对比实验组医护人员满意率为90.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实验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化中药用药剂量,控制中药材品质,形成简洁明了信息化用药管理流程,避免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用药错误失误,杜绝医患矛盾。【关键词】中医治疗;内科疾病;安全用药;管理用药安全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信息化时代各种自媒体层出不穷,医患关系在各类真真假假的信息中发展,趋于紧张化,保证患者安全已变成医学界重要课题,用药安全也成为防患医患矛盾的内部措施重要一环。尤其应重视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中药材从质到量,直至使用方法,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细微改变就可遭致巨大变化[1]。常规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用药中,并没充分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依旧有显著人工操作特点,工作量大出错率相对较高,未着重关注医护人员的医疗专业素质、责任心及对患者本人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日常负荷大,用药不良事件却常发生[2],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是恶性循环。安全用药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及专业技能强调化,对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具有优质辅助提升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常规用药管理,随机抽取100例中医内科疾病患者资料,参与医护人员67名。实验组,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使用安全用药管理方,参与医护人员63名,随机抽取100例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患者资料。参与医护人员的年龄、科室、职称、性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1月-2020年2月中医内科及相关联科室医护人员数量发生变化,转岗2名,离职3名,新入职1名。参与患者年龄、性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研究方法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开方抓药是基本的流程,然常规用药管理未规范化中药剂量,药房工作人员不借以秤为工具,而借以经验沾沾自喜肆意抓取中药用量,用药态度不严谨,加剧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中药制作并非易事,制作过程的专业程度与药品的品质息息相关,应系统化形成药品使用管理体系,记录用药效果对比,以效果为依据形成分析图,挑选合作真正品质优良又负责任的中药材生产渠道。安全用药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规范剂量:内科中医师在开具方剂时应注明每一味中药的用量,并以纸质版及电子版药方为开药依据由病患个人传递至中药房处,药剂师接取药单、确认药单使用量后,方可进行药剂配给,务必勤勤恳恳,公平对待每一味中药,药均授予秤用权。中药剂量规范化执行范围应包含中药材使用者本身,于药剂单注明使用量要求提醒患者,交接药物时,医护人员口头传述叮嘱患者及其家属。(2)形成意识:医护人员意识分为两方面。首先应形成中医内科专业意识,以自身职能要求为中心,不断沿着中医内科进行关联性扩展,便于药房工作人员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例如中医内科医师偶发性开方药材量比例错误、名称错误、笔误、电子输入错误等;其次,形成医护人员加强版责任感意识[3],定期进行道德讲堂真实人间真善美宣讲,提升工作热情,加强服务意识。患者意识亦为两方面。首先,严肃科学耐心对待病情,不急不躁调整心态;其次,严以律己。患者意识加强除院内宣传外,还需借助社会媒体及人言力量,指日可待。(3)建立安全用药管理体系:分为三部分,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用药责任人(医生、药房人员、护士)、用药记录、定期分析。借助信息化技术串联成系统,争取做到每一份药方均有人为其负责,用药实时登记,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依患者反馈医生总结进行药材质量分析,调整药材采购渠道。1.2.2观察指标 (1)应用效果评价指标:医护人员满意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2)医护人员满意率,以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百分比分析,内容组成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常见不良用药症状恶心、头晕为判断标准,内容组成为恶心、头晕、恶心头晕。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次研究医护人员满意率以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医护人员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医护人员满意率对比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医护人员满意率比较表组别 样本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医护人员满意率对照组 67 55 5 7 82.09%实验组 63 57 6 0 90.48%t 6.317P <0.052.2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表组别 样本量 恶心 头晕 恶心头晕 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 100 2 4 0 6.00%实验组 100 0 1 1 2.00%t 8.631P <.0.053 讨论中医药剂的使用讲究君臣相辅,药方中药物成员的组成,每一味中药的分量对比,及药物的品质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一环连一环,一环都不得错,用对管理方法很关键。安全用药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医院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之上[4],建立新型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用药系统,将开药配药过程系统化,医护人员抓住工作本质内容明确目标,安全用药管理方助人摸清本质看问题。规范化。信息化运作体系下的安全用药管理,可将每一次开方配药过程记录在案,经办人处理人明确清晰,事后追踪便捷,记录保存以10年为起点,形成监督力,责任落实到位,杜绝”冤案错案“,给予医护人员工作动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对清除得过且过状态具有良好的作用力。系统化。药材质量辨别、药材数量记录,药材使用登记、药方效果反馈等等各项,如全依赖人工流程运行操作,是不符合实际的,大幅度加大工作人员日常负荷[5],打击其工作积极性,高出错率易频现。借助电脑技术局域网信息连接,则可高效实现用药出入立登记、严格以先进先出排布药物、定期盘库登记药材质量反馈、调整采购数量及渠道,效果优质,数据自动呈现,避免繁琐机械化时间耗费。综上,安全用药管理用于中医内科疾病治疗用药,利于剂量规范,形成责任体制,健全反馈机制,提升药材质量、降低不良用药发生率,和谐医患关系。参考文献[1]尹爱群,于军娜,金欣,等. 浅谈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 ( 96 ) : 19004-19005. DOI: 10. 3877 /j. issn. 2095-8242. 2017. 96. 162.[2]黑晓东. 2016 ~ 2017 年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9,17( 2) : 49-50. DOI: 10. 3969 /j. issn. 1671-945X. 2019. 02. 026.[3]郭雅娇,薛水兰,黄荔红,等.依托信息化平台设置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应用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60-62.[4]丁 凡,巩 江,崔 超,李 玮,郝保华,刘建利,孙文基,倪士峰.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3:127-130.[5]安志强,崔宇宏,高天爱,等.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 2) : 200-201. DOI: 10.3969 /j. issn. 0253-9926. 2011. 02. 056.

杨华的发表论文

《孟荀人性论的社会根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探略——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墨子节俭思想的社会根源浅析》,《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清初学风与王夫之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墨子“天志”“明鬼”思想的社会根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新”、“老”之争与诸子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以章太炎、胡适的诸子学研究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弃虚蹈实”:试论颜元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3期

公务员之家也支持发表论文吗?

支持,在这里可以发表公务员相关的论文,比如说述职报告、考察报告、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等的论文。

向明友的发表论文

1.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2.试论话语前提分析,《外国语》1993年第3期。3.英语动词的迂回表达,《外国语》1995年第6期。4.英语篇章:系统与结构简介,《外国语》1996年第4期。5.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经济学背景,《外国语》2000年第2期。6.论言语的社会交际功能,《外语学刊》2001年第1期,(合著,第1作者)。7.关联论献疑,《外语学刊》2004年第2期。8.论经济分析的可行性,《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9.为中国英语一辩,《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5期(合著,第2作者)。10.经济分析语用学说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11.CELD的微观结构,《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合著,第2作者)。12.英语教学词典之管见,《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13. Am not 缩约形式的微观语言学分析,《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14.现代汉语呼语之管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5.语用研究现状谈, 《中国外语》2006年 第1期16. 论言语审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17.Chinese English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 年教育教学研究专集(合著,第1作者)。18.Thematic 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现代汉语的主位结构),1995年北京第22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议宣读论文,并收入大会论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19. Notes on Presupposition.《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外语专号(合著,第2作者)。20.Interpreting Passive Voice,《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21.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外语》2007年第2期。22.英语虚拟语气的语法化,《外语学刊》2007年第6期。23.语用三律,《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24.论言多必失,《同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5.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选择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26.换个方法教语法,《中国外语》2008年第6期。27.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汉语学习》2008年第5期。28.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29.民俗语用学:语用学研究的新视角,《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30.我国英语语法化研究综述,《中国外语》2010年第1期。31.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法化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32.历史与发展:境外汉语语法化研究综述,《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3.“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0(015)。34.博弈语用学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35. “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成果的科学计量学分析,《中国外语》,2014年第3期。 36. “话语标记”正名,《中国外语》,2015年第5期。 37. 语用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外国语》,2015年第6期。

发表论文不收费的期刊

经济社会自己又不是不懂,怎么可能不收费。

张莹的发表论文

1. CO在无序二元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研究 物理化学学报(核心期刊) CN11-1892/06, 1998年第1期 第一作者 (6.5千字)2.杂质对CO在Ni(100)表面化学吸附位置的影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核心期刊) CN51-1199/04, 1998年第3期 第一作者 (5.7千字)3.Impurity effects on interface stability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核心期刊) CN51-1199/04, 1998年 第一作者 (3.0千字)4.Effects of electronic weak localization on the charge transfer for oxygen-stoichiometric Y1:2:3 systems Physica C (SCI源期刊) 287(1997年), 969-970 第二作者 (3.0千字)5.The adsorption of Ag and Sb on Ag(111) surfce Phys. Stat. Sol.(b)(SCI源期刊) 212(1999年),281 第二作者 (4.0千字)6.正电子被分子散射总截面的 计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核心期刊) CN51-1199/04, 1998年第2期 第二作者 (7.2千字)7.低能电子与Li原子碰撞激发的 R矩阵计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核心期刊)CN51-1199/04,1998年第4期 第二作者(6.0千字)8.渗透物理方法教育,提高学生 科学素质 现代物理知识CN11-2441/03,1998年第1期 第二作者(3.8千字)9.杂质对ZnO/Ni反担载催化剂 表面H化学吸附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109/N,1997年第4期 第一作者 (6.0千字)10.关于CO在含Ru二元无序合 金表面化学吸附稳定性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109/N,1998年第3期 第一作者 (5.8千字)11.关于范德瓦尔斯方程修正项 的新探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109/N, 1999年第3期 第一作者 (4.6千字)12.谈理科非物理专业基础物理学 课程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CN41-1246/G4,1998年第3期 第一作者 (3.6千字)13.780nm超窄通频带法拉第-塞 曼光子滤光器的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CN41-1109/N,1998年第3期 第二作者 (4.5千字)14.CsNiCl3的热涨分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CN41-1109/N,1997年第3期 第三作者(5.5千字)

贾敬芬的发表论文(*为通讯联系人)

1. 王江波,王毓美,贾敬芬*,海滨香豌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育,西北植物学报2. 徐子勤,贾敬芬,苜蓿红豆草属间体细胞杂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工程学报3. 步怀宇,景建洲,郝建国,贾敬芬*,不同理化因子对农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骆驼刺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4. 步怀宇,贾敬芬*,郝建国,骆驼刺高效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西北大学学报5. 徐运远,牛炳韬,贾敬芬*,卫星搭载亚麻后代中PEG和NaCl抗性系的初步筛选。西北植物学报6. 徐运远,王鸣刚,贾敬芬*,红豆草耐盐愈伤组织的筛选及植株再生。西北植物学报7. 金红,贾敬芬*,郝建国,马洪军,发根农杆菌A4对荞麦的遗传转化。西北大学学报8. 罗建平,贾敬芬*,顾月华,刘兢,沙打旺胚性原生质体培养优化及高频再生植株,生物工程学报9. 赵宇玮,贾敬芬*,郝建国,小麦耐盐变异细胞系的二次离体筛选及植株再生。西北大学学报10. 李武兴,王鸣刚,贾敬芬*,苜蓿乙硫氨酸抗性变异系的筛选,兰州大学学报11. 罗建平,贾敬芬*,顾月华,豆科牧草沙打旺抗乙硫氨酸变异系筛选,作物学报12.贾敬芬,植物肿瘤与遗传转化。《植物》,2000,No113.范昌发,郭骁才,贾敬芬,牛天堂。植物细胞中淀粉代谢与离体形态发生途径决定的关系。华北农学报,14. 贾敬芬,郝建国,赵宇玮,小麦耐盐变异系的离体筛选和培育,周光召主编,西部大开发科技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5. 贾敬芬,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邹承鲁主编,《当代生物学》,2000年,中国致公出版社16. 贾敬芬,以现代生物技术拉动西部发展。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第49期,中国科学院主管,全国发行17. 贾敬芬,郝建国,赵宇玮,小麦耐盐变异系筛选。西北大学学报18. 陈刚、贾敬芬*、金红、郝建国,草木樨状黄芪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西北植物学报19. 王毓美,李武兴,贾敬芬*:几丁质酶基因转化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同工酶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 Xu Yun-Yuan, Jia Jing-Fen*, 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ltured alfalfa Calluses Resistant to Ethionine.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200121. 步怀宇,景建洲,贾敬芬*,发根农杆菌对骆驼刺的转化及转化组织的形态发生。实验生物学报22. 徐子勤,贾敬芬,红豆草与苜蓿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小泡的形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3. 范昌发,贾敬芬等,中国茴香属的比较研究及分类处理意见。植物研究24.侯岁稳,贾敬芬*,除虫菊良种快速繁殖中几个关键因素的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5. Wang Yu Mei, Wang Jiangbo, Lu Da, Jia JingFen*,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Callus tissues of hairy roots, induced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on Alhagi pseudalhagi. Cell Research26. 金红,贾敬芬*,郝建国,荞麦高频离体再生及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西北植物学报。27. 贾敬芬,陈刚,郝建国,葱属植物离体培养和遗传操作,农业生物技术通报,2002,10(2):103-10728. 范昌发,贾敬芬*,2002,高梁胞质雌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PCR条件优化,西北大学学报,2002,29.Hong Jin, Jing Fen Jia*, Jian-guo Hao, 2002, A high efficient plant regeneration in vitro in Buckwheat. Plant, Cell, Tiss, org, Culture.69:293-295. (SCI)30.王江波,贾敬芬*,发根农杆菌转化海边香豌豆及转化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2):190-19431.贾敬芬,郝建国,赵宇玮,离体筛选的小麦耐盐系后代的分析鉴定:全国植物细胞工程与转基因植物学术会论文2002,5月,厦门32. Hong Jin, Jing-Fen Jia*, Jian-Guo Hao, Protoplasts from Agrobacterium rhezogenes-transformed cell line of Medicago sativa L.regeneratedto hairy roots. In Vitro Plant.Develop.,2003,39:208-211(SCI)33.侯穗稳,贾敬芬,一种简易的植物原生质体记数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1):57-5834.范昌发,孙春昀,贾敬芬,2002,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ndhD基因的序列变异,遗传学报,29(10):907-91435.刘永军,贾敬芬*等,固定化多菌种及其产酸研究。食品科学,2002,23(12):42-4536.李晶,贾敬芬*,郝建国,骆驼蓬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西北植物学报, 2003,23(3):428-432。37.陈刚,贾敬芬*,郝建国,草木犀状黄芪抗甲硫氨酸变异系的筛选及鉴定,实验生物学报,2003,36(2):118-11238.陈刚,贾敬芬*,郝建国,沙葱离体培养再生可育植株,植物研究,2003,23(1):51-5439.李晶,贾敬芬*,郝建国,半日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实验生物学报,2003,36(4):296-30040.刘永军,晏培松,贾敬芬,组织芯片研究CD44s 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肿瘤防治杂志,2003,10(7):677-67941.刘永军,贾敬芬,用组织芯片研究nm23RNA 和P16在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中国癌症杂志,2003,3:42.刘永军,晏培松,贾敬芬, nm23RNA,CD445 和CD4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6):561-56643.贾敬芬,郝建国,赵宇玮,小麦耐盐变异系的离体筛选及盐土田间试验。[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2003,53-58页,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44.周延清,贾敬芬*,影响决明 无菌苗子叶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因素的研究。广西植物,2003,23(4)45.刘永军,贾敬芬*等,草木樨状黄芪变异系中甲硫氨酸代谢相关CDNA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西北植物学报,2003,24(1):1-546.张改娜,贾敬芬*,郝建国,三种发根农杆菌A4转化系毛根的细胞学观察及同工酶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3,23(9):1533-153846.郝建国,贾敬芬*,小麦叶基切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西北大学学报,2003,33(4):489-492。47. 贾敬芬,郝建国,王鸣刚,赵宇玮等,小麦耐盐变异系的离体筛选及盐土田间试验。《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200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3,53-58。48.周延清,贾敬芬*等,怀地黄ISSR扩增条件优化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4。49.Yongjun Liu,Peisong Yan, Jingfen Jia*,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nm23mRNA,CD445 and CD44V6 in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U.S.Chinese J.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 2003,50..金红,贾敬芬**,郝建国,草木樨状黄芪甲硫氨酸抗性系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生物工程学报,2004,20(2):221-22651.金红,贾敬芬*,郝建国,,沙打旺与苜蓿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属间体细胞杂种。实验生物学报,2004,37(3):167-17552.刘永军 贾敬芬,低分子量聚乙亚胺介导的基因转染系统及动物皮肤组织基因转染试验。实验生物学报,2004,37(2):91-9553.周延清 贾敬芬*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2):163-17054.郝建国 贾敬芬*。用基因枪介导法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4):421-42455.周延清 贾敬芬*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遗传,2004,2656.侯岁稳 贾敬芬,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embryogenic calli of the forage legume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Plant Cell Rep. 2004。 ( SCI)57.侯岁稳 贾敬芬, High frequency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hypocotyls and stem explants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SCI)58.唐永红,贾敬芬,陈刚,烟草K346品种叶数,株高变异株的RAPD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735-73659.刘永军 贾敬芬*。草木樨状黄芪变异系中甲硫氨酸代谢相关CDNA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560.张改娜.贾敬芬*,盐胁迫下植物基因表达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2):186-19561.何涛,张改娜,王学仁,贾敬芬*,几种高山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6):545-54862.唐永红,贾敬芬,陈刚,烤烟叶数株高突变株的生长特性及DNA初步鉴定。中国烟草学报,2005,11(2):28-3463.侯岁稳 贾敬芬,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Perilla frutescens from hypocotyls and cotyledon explants, Biologia Plantarum。2005 (SCI)64. 贾敬芬 赵宇玮 郝建国 步怀宇,The utilization of in vitro selection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salinity tolerance in wheat.。Abst.3rd Internl.Conf.on Plant &Environ. Pollution. 2005, Lucknow,India. Pp3465.周延清,贾敬芬*。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山药品种遗传多样性。实验生物学报,2005,3(4):324-33066.何涛,贾敬芬*。不同海拔火绒草光合特性的研究。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639-64367.韩晓玲 ,贾敬芬,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的影响。土壤肥料,2005,3:51-5367.郝瑞文,景建洲,李振勇,贾敬芬*。霸王基因组RAPD优化条件的建立.中国沙漠,2006,26(2):286-29068. 刘永军, 景建洲 ,贾敬芬*,李振勇,郝建国,陈刚.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盐胁迫下小麦耐盐相关cDNA.西北大学学报,2006,36(1):89-9269. 张改娜,王瑛蕐,王学仁,何涛,郝建国,贾敬芬*。鹰嘴紫云英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3970. .韩晓玲,步怀宇,郝建国,赵宇玮,贾敬芬*。农杆菌转化的小冠花发状根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生物工程学报,2006,22(1)71. 陈刚, 赵宇玮,贾敬芬*,王瑛蕐,郝建国,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a Gigantic Tabacco Mutant. J.Plant Physiol Mol Biol. 2006,3272. 韩晓玲,秋小冬,王冰雪,杜永军,贾敬芬*。叶下珠茎节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4):67973. 韩晓玲,王冰雪,林雪,贾敬芬*。小冠花高效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2006,36(3):420-42374.王英娟,李多伟,索志荣,贾敬芬.RP-HPLC法测定烟草愈伤组织中茄尼醇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6,26(8):1091-109375. 王英娟,步怀宇,李多伟,贾敬芬*。烟草毛状根诱导及其茄尼醇含量初探.植物学通报,2006,23(4):334-34076. 林雪,贾敬芬,黄琳娟,王仲孚. RP-HPLC用于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食品科学,2006,27(4):192-19577..韩晓玲,王玉蕐,李红民,贾敬芬*.菊苣高效不定芽直接发生及植株再生.核农学报,2006,678.刘青芳,步怀宇,赵宇玮,贾敬芬*,紫花苜蓿离体器官发生及再生植株。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1-679? .李红民,郝瑞文,郝建国,贾敬芬.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克隆及其对烟草的转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35(4):84-9080.赵宇玮,步怀宇,贾敬芬*,郝建国等2008小麦耐水分胁迫突变体生理及RAPD特性分析。华北农学报,2007,22(2)81.张改娜,贾敬芬*,植物体细胞杂交及其杂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82.何涛,贾敬芬*,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形态和解剖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7,27(6)83.王英娟, 贾敬芬*裂叶荆芥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2):33285. 王英娟, 贾敬芬*.2008, RP-HPLC法测定不同芦荟中褪黑激素含量.食品科学, 2008(4)86.王英娟,李多伟,贾敬芬.野生烟草中茄尼醇的微量提取工艺优化.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8(2):258-26187.G.N. ZHANG1,2, (张改娜) J.F. JIA1*, J.G. HAO1, X.R. WANG1 and T. HE1,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Transformed Astragalus melilotoides.Biologia Plantarum.2008,52(2)(SCI)88.何涛,贾敬芬*.基于SSH技术的青稞低温诱导CDNA文库的构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第6期89.赵宇玮,步怀宇,贾敬芬*,郝建国等,AtNHX1基因对草木樨状黄芪的转化和耐盐性表达研究*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第3期90..赵宇玮,步怀宇,贾敬芬*,郝建国等,青稞HvBADH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烟草的初步研究,作物学报,2008,34(7):1153-115991.张改娜,贾敬芬*.草木樨状黄芪和木本霸王的科间体细胞杂交。植物学报,2009,44(4):442-45092.Yi-ping Chen, Jing-fen Jia, Xiao-ling Han. Weak microwave can alleviate water deficit induced by osmotic stress in wheat seedlings.Planta,2009,(SCI).93.何涛,贾敬芬.Breaking dormancy in seeds of Anisodus fanguticus:an endangered medicinal herb of high altitud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SCI)94.何涛,贾敬芬*。青稞hblt14.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作物学报,2009,3595.张改娜,贾敬芬*。骆驼刺发根农杆菌转化系的原生质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4):367-37196.王英娟1,贾敬芬1**,步怀宇1,赵宇玮1,许耀2,Carl Hirschie Johnson2,Jan Kolá?3 褪黑素合成酶基因转化烟草及转化植株抗氧化系统变化,生物工程学报,2009,25(7):1014-102197.王玉华,韩晓玲,郝建国,贾敬芬。根癌农杆菌介导转褪黑素基因草莓的获得。核农学报,2009,98.赵宇玮,王英娟,步怀宇,郝建国,贾敬芬*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草业学报,2009,18(3):103-10999.张改娜,贾敬芬*,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草业学报,2009,18(3):117-125100.王瑛华,陈刚,贾敬芬*,郝建国。霸王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草业学报,2009,18(3):110-116101.张改娜,贾敬芬。草木樨状黄芪A4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9,8:46-50102.王英娟,步怀宇,贾敬芬。,毛脉蓼的离体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8):805-806103.郝建国,贾敬芬*。沙葱叶基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5):998-1001104.王玉华,郝建国,贾敬芬*。‘早红"草莓高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5):990-997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好发表论文吗

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张代胜的发表论文

1、陈朝阳,陈娜,张代胜,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双前桥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优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6期2、黄俊杰,张代胜,王松,邝坤阳, 极限组合工况下客车车身骨架刚度和强度分析, 汽车科技,2010年5期3、吴天福,张代胜, 浅谈防爆蓄电池工业车辆, 物流技术,2010年6期3、徐志汉,张代胜,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建模及优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B11期4、朱轶,张代胜,陆昌年, 半挂牵引车整车模态分析, 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年1期5、张代胜,胡玺良,袁玲, 三线摆法测量复杂构件转动惯量的误差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39(3), 43-466、张代胜,张林涛,谭继锦,石琴, 基于刚度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轻量化研究, 汽车工程, 2008, 30(8), 7187、 许力,张代胜, 客车车身骨架随机振动谱分析, 现代机械, 2007年, 无(第三期), 3页8、 高玉华,张代胜, 客车车身骨架板梁混合有限元模型与轻量化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07年, 38卷(第九期), 9、 石琴,张代胜, 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其改进设计, 汽车工程, 2007年, 29卷(第一期), 87页10、 张代胜, 双前桥重型汽车轴间距及操纵稳定性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 30卷(第二期), 156页 11、 张代胜, 基于区间居民出行量最小的用地结构优化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 24卷(第一期), 24页12、 石琴,张代胜, 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改进设计, 汽车工程, 2007, 29(1)13、 陈朝阳 ,张代胜, CBR诊断实例获取的合成相似性度量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40(5), EI收录14、 谭继锦,张代胜, 某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 汽车工程, 2006, 28(4)15、 张代胜, 弯道和坡道上汽车操纵稳定性建模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6, 37(4), EI收录16、 李忠奎,张代胜, 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液压助力缸的设计, 合肥工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6) 11、 肖海萍,张代胜, 轴距与轮距对汽车转向偏转角关系的影响分析, 合肥工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8(12)17、 王亚晴,张代胜, 汽车制动力分配比的优化设计与仿真计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8(11)18、 王阳阳,张代胜, 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运动系仿真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9(2)19、 张代胜,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6(11), EI收录20、 张代胜, 弹性系数法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学报, 2004, 35(6), EI收录21、 张代胜, 汽车转弯制动防抱死系统仿真, 农业机械学报, 2005, 36(9), EI收录22、 汤筠筠,张代胜, 高速公路雾区限速问题探讨,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11(11)23、 张代胜, 基于网络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大会宣读并发表), 2003, 1(10)24、 陈朝阳,张代胜,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6(11)25、 陈朝阳,张代胜,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27(5)26、 张代胜, 基于案例推理的汽车维修专家系统, 汽车工程, 2003, 25(5)27、 张代胜, 事例获取网络在车辆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22(6)28、 张代胜, 融合实例与规则推理的车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机械工程学报, 2002, 38(7), EI收录29、 张代胜,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控制方法与仿真(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农业机械学报, 2002, 33(2)30、 陈朝阳,张代胜, 神经网络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3(1)31、 陈朝阳,张代胜, 轻型客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计算机仿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2(3)32、 张代胜, 汽车故障模糊语言逻辑诊断, 汽车运输研究, 1996, 15(2)

尹锡荣的发表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3),英语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5)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刍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教育的探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 2)激活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气氛的策略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1),等。参加编写教辅书籍及字典,字数为60万。参加省及校级课题3项,如:科学文献引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程林的发表论文

01)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Pdeposi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doi:10.1016/j.surfcoat.2008.10.03902) YanHai Cheng,Yong Zou,Lin Cheng,Wen 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anti-foulingproperty of the electroless Ni-P coating,Materials Letters,62(2008) 4283-428503) L.Cheng,T.Luan,W.Du,M.Xu,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ow-induced vibration in heatexchangers,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05.03704)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From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to single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 2008.04.00405)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Single and dual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 models in moving media,ASME J. of Heat Transfer(In Press),200806) 程林,许明田,王立秋,单相滞热传导温度场的振动现象及其热力学基础,《科学通报》,2008,53(6):732-736。07)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Ni-P deposit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Vol.24,No.4,P:457-46008) WANG Xue-dong,LUAN Tao,CHENG Lin,XIAO Kun,Research of Boiler Combustion Regulation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 and its Effect on Boiler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Vol.16,No.3 270-276,2007.09) J.Fan, L.Q.Wang and L.Cheng,Forced Convection in Rectangular Micreochannels: Electrokinetic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8, No.3,2007,P:335-34510) J.Fan, L.Q.Wang and L.Cheng,Electrokinetic Effect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arallel-Plate Microcha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cialSimulation.Vol.8, No.3,2007,P:359-37411) Liqiu Wang,Yuxiang Zhang,Lin Cheng,Magic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Valving andbubbling,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042,200712) Zheng, Jizhou;Cheng,Lin;Du,Wenj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tube bundles with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机械工程学报》,v43,n7,July,2007,p 202-20613) Luan,Tao;Cheng,Lin; Cao, Hongzhen; Qu, Yan Effects of heat sources on heat transfer ofaxially grooved heat pipe,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v 58,n4,April,2007,p 848-85314) Liqiu Wang,Ophelia Pang,Lin Cheng,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lied ducts:stabilit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7(2006) P:991-100515) Cheng Lin, Yun Heming. The Optimized Analysis of Electronics Cooling by CFDMethods(ICNMM2006-9607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6)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Chen Binjia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Roughness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ICNMM2006-9607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7)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Zhang Shus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andFlow of Liquid Through Minichannels(ICNMM2006-9607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8) Yun,He-Ming;Cheng,Lin;Chen,Bao-Ming;Du,Wen-J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heat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elemen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sics,2006 Vol.27(3),P:496-49819) Yan Fayi,Cheng Lin,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Virtual Visualization of Fluid Flow inPipeline System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f-00036120) Liqiu Wang, Ophelia Pang, Lin Cheng,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iled ducts: Multiplicity, Chaos, Solitions and Fractals 20(2005)337-35221) Qiu, Yan;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Niu, Wei-Ran; Theory of the reduction of fly-ashcarbon conten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oiler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Journal of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24, n4n2005np369-37222) Heming Yun, Cheng Lin and Zhang Guiyu.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ving energy for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nologies, 2005: 664~669 (ISBN-7-112-07718-4)23) S.S.Zhang, Y.H.Cheng, L.Cheng,A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Procedure of Plate HeatExchang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471-472,pp.640-643,200424) Tian Mao-Cheng,Cheng Lin,Lin Yi-Qing,Zhang Guan-M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crossflow-induced vibration,Heat Transf. Asian Res,2004 Vol 33(4) p:211-21825) Qiu Yan, Cheng Lin,The Research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Vibration,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3,Vol.12(1) Ser.B26) Cheng l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2002,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200227)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Lin, Yi-Qing; Zhang, Guan-M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 induced vibr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alphysics, v23,n1,2002,p6328)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 Vol.29, No.11,2008年11月29) 程林,换热设备中水垢的物相分析及与换热面的界面结合状态,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2008.8,P:17-1930) 程延海,邹勇,程林,刘文,热交换器表面Ni-P镀层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功能材料,2008,Vol.39,No.5,P:799-80131) 杜文静,程林,田茂诚,朱新军,刘文,过热蒸汽型复合换热器传热与振动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4月第四期,677-684。32) 曲燕,程林,Stefano Zinna,栾涛,Marco Marengo,环路热管地面试验平台的热设计,《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10月第五期,14-20。33)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No.28增刊,2007年6月34)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2007传热传质学论文集,编号073102。35) 郝玉振,程林,螺旋折流式换热器的直接设计方法,《压力容器》2007年三月刊。36)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6传热传质学论文集, 南京: 611-616。37)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元件散热的优化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Vol.27(3)38) 程林,栾涛,王立秋,张玉相,2-T型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可视化实验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06607939) 朱新军,张树生,程林,机械传动远程实验系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Vol.25(7)40) 曲燕,栾涛,程林,放置倾角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宇航学报,2006,Vol.27(3)41)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模块间距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53023。42)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一种复杂非线性传热元件的传热及污垢特征,《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Vol.25(1)。43) 程林,冷学礼,杜文静,基于降低污垢热组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3)44) 冷学礼,程林,杜文静,流体低速横掠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2)45)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3)46)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4)47)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圆形肋片管温度场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9月第17卷48)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肋片管二维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汽轮机技术》,2002,44(6)49) 程林,田茂诚,林颐清,张冠敏,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2):199-20250) 刘鉴民,程林,大型太阳能热水装置与燃油锅炉联合供热系统,《太阳能》,1999年第三期,第16页51) 田茂诚,程林,弹性管束型容积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14(3):173-17552) 程林,张梦珠,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1):87-9153) 程林,陆煜,具有完整隔板的双向倾斜矩形封闭空腔内自然对流数值解,《太阳能学报》,1996,17(1):111-11254) 田茂诚,程林,沸腾炉旋风燃尽室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6,11(6):398-40155) 程林,田茂诚,圆形管道内自由旋流衰减的理论分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0(6):673-67856) 王涛,程林,内管纵向敷肋时套管式换热器传热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1(6):707-71157) 田茂诚,程林,沸腾悬浮两级燃烧可行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山东能源》,1994年第二期,4-7页58) 杨培毅,程林,汽车余热空调的研究现状,《流体工程》,1993,21(6):54-5959) 程林,裘裂钧,大面积厂房间歇供暖的地面吸热问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2,22(3):60-66等70余篇

华宏星的发表论文

[1]张军 谌勇 张志谊 华宏星.卫星随机试验的振动响应分析[J].机械强度,2006,28(1):16~[2]陈杰 沈荣瀛 华宏星 罗建平.通风机叶片振动安全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6,27(5):84~[3]金谷 谌勇 华宏星.加筋靶板受到球形弹丸侵彻时的速度经验公式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26(4):45~[4]童宗鹏 王俊峰 尚国清 华宏星.舱筏结构动态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26(4):29~[5]梁启明 张军 华宏星 张志谊.整星隔振器动态特性的测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26(2):83~[6]樊江玲 张志谊 华宏星.几种模态参数盲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25(5):153~[7]张丹才 章艺 童宗鹏 华宏星.舵翼结构对水下航行器尾部振动声辐射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6,25(5):102~[8]张军 谌勇 华宏星 张志谊.卫星减振的试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6,23(1):76~[9]章艺 童宗鹏 张志谊 华宏星.充液压电阻尼圆柱壳的有限元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1):24~[10]江国和 沈荣瀛 华宏星 吴广明.舰船机械设备冲击隔离技术研究进展[J].船舶力学,2006,10(1):135~[11]童宗鹏 章艺 沈荣瀛 华宏星.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分析的舰艇模型修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847~[12]李玩幽 张志谊 华宏星.利用载荷识别技术诊断柴油机熄火故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2):186~[13]续秀忠 章艺 童宗鹏 华宏星.子空间辨识方法在主动约束层阻尼筒形结构建模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5,30(6):809~[14]张军 谌勇 张志谊 华宏星.整星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分析[J].宇航学报,2005,26(B10):110~[15]续秀忠 张志谊 华宏星.基于时频滤波和自回归建模方法的时变模态参数辨识[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文理综合版,2005,26(4):1~[16]章艺 张丹才 杨文清 华宏星.基于系统模态的作动器优化配置[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5(6):8~[17]张军 梁启明 谌勇 张志谊 华宏星.整星隔振防摇装置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5(2):29~[18]童宗鹏 王国治 张志谊 华宏星.水下航行器声振特性的统计能量法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5(1):29~[19]张军 韦凌云 谌勇 华宏星.整星隔振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5,24(10):1184~[20]童宗鹏 章艺 尚国清 华宏星.舱筏隔振系统水下振动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24(6):71~[21]张军 谌勇 张志谊 华宏星.一种整星隔振器的研制[J].振动与冲击,2005,24(5):35~[22]吴广明 沈荣瀛 韦凌云 华宏星.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建模及其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05,24(4):69~[23]吴广明 沈荣瀛 李俊 华宏星.多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J].振动与冲击,2005,24(2):16~[24]汪玉 周璞 刘东岳 华宏星 沈荣瀛.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舰船抗冲击仿真计算[J].振动与冲击,2005,24(1):73~[25]吴广明 沈荣瀛 华宏星.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振动建模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5,18(1):47~[26]李玩幽 蔡振雄 王芝秋 华宏星.柴油机曲轴裂纹的扭振动态诊断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1):1928~[27]徐张明 沈荣瀛 华宏星.基于能量变分形式的频响系统的设计灵敏度分析[J].机械强度,2004,26(5):489~[28]李玩幽 张文平 华宏星 沈铭玉.利用扭振波形参数诊断柴油机单缸熄火故障试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24(4):8~[29]林道福 余永丰 华宏星.带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的冲击响应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24(1):6~[30]樊江玲 张志谊 华宏星.从响应信号辨识斜拉桥模型的模态参数[J].振动与冲击,2004,23(4):91~[31]李俊 沈荣瀛 华宏星.非对称Bernoulli-Euler薄壁梁的弯扭耦合振动[J].工程力学,2004,21(4):91~[32]张志谊 胡芳 樊江玲 华宏星.基于系统输出的时变特征参数辨识[J].振动工程学报,2004,17(2):214~[33]吴广明 沈荣瀛 华宏星.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及其在柔性隔振系统中的应用[J].船舶力学,2004,8(6):135~[34]邹春平 陈瑞石 华宏星.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特性研究[J].船舶力学,2004,8(1):113~[35]汪玉 胡刚义 华宏星 沈荣瀛 陈国钧.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分析[J].中国造船,2003,44(2):39~[36]邹春平 陈端石 华宏星.船舶结构振动模态综合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8):1213~[37]续秀忠 李中付 华宏星 陈兆能.非平稳环境激励下线性结构在线模态参数辨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118~[38]续秀忠 张志谊 华宏星 陈兆能.结构时变模态参数辨识的时频分析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122~[39]李俊 沈荣瀛 华宏星.轴向受载的Bernoulli—Euler薄壁梁的弯扭耦合动力响应[J].强度与环境,2003,30(3):12~[40]刘天雄 华宏星 等.结构动力模型一体化降价技术[J].强度与环境,2003,30(1):31~[41]李俊 沈荣瀛 华宏星.考虑翘曲影响的Bernoulli-Euler薄壁梁的弯扭耦合振动[J].机械强度,2003,25(5):486~[42]严莉 张志谊 蒋伟康 华宏星.汽车电机噪声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3,25(3):269~[43]李玩幽 刘妍 蔡振雄 华宏星.多功能电子式扭振标定器的研制[J].内燃机工程,2003,24(5):82~[44]续秀忠 张志谊 华宏星 陈兆能.应用时变参数建模方法辨识时变模态参数[J].航空学报,2003,24(3):230~[45]周璞 许庆新 华宏星.舰船设备冲击动力响应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比较[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23(4):19~[46]陈兆能 续秀忠 张志谊 华宏星.应用时频分析方法辨识时变系统的模态参数[J].振动工程学报,2003,16(3):358~[47]刘天雄 华宏星 等.主动约束层阻尼板结构动力学建模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13(3):42~[48]邹春平 陈端石 华宏星.船舶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船舶力学,2003,7(2):102~[49]刘天雄 华宏星 等.约束层阻尼板的有限元建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4):108~[50]刘天雄 华宏星 等.粘弹材料在粘生板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学报,2002,23(2):143~[51]续秀忠 华宏星 等.结构模态参数辨识的时频分析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22(5):3~[52]刘天雄 华宏星 等.自回归谱的分形特性在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2,22(1):61~[53]续秀忠 华宏星 等.基于环境激励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综述[J].振动与冲击,2002,21(3):1~[54]续秀忠 华宏星 等.应用时频表示进行结构时变模态频率辨识[J].振动与冲击,2002,21(2):36~[55]张志谊 华宏星.高速电梯振动控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2,21(2):68~[56]刘天雄 华宏星 等.约束层阻尼夹芯板动态特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2,19(6):98~[57]石银明 华宏星 等.主动约束层阻尼梁的数值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02,19(1):99~[58]华宏星 刘天雄 等.主动约束层阻尼悬臂梁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2,15(4):383~[59]徐张明 华宏星 等.夹层充液的双层加肋壳体的振动模态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21(4):4~[60]李中付 华宏星 等.用时域峰值法计算频率和阻尼[J].振动与冲击,2001,20(3):5~[61]石银明 华宏星 等.线性粘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鲁棒降阶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1,20(1):16~[62]李中付 华宏星 等.微振动力学系统模型构造微分方程系数矩阵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1,20(1):48~[63]石银明 华宏星 等.粘弹性材料的微振子模型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1,14(1):100~[64]石银明 华宏星.约束层阻尼梁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9):1289~[65]石银明 华宏星.主动约束层阻尼悬臂梁的有限元建模[J].压电与声光,2000,22(6):426~[66]华宏星 陈小琳.运用神经网络识别复合材料板刚度[J].复合材料学报,2000,17(1):108~[67]周海亭 华宏星.利用实验获得的加速度计算系统的冲击响应[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6):14~[68]韩志毅 华宏星.利用频响函数相关准则修正双层隔振系统模型[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3):2~[69]石银明 华宏星.压电智能结构的一种建模方法[J].压电与声光,1999,21(6):498~[70]瞿祖清 华宏星.一种频响函数灵敏度分析方法[J].机械强度,1999,21(2):95~[71]华宏星 瞿祖清.粘性阻尼系统频响函数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1999,16(4):126~[72]瞿祖清 华宏星.基于逆迭代法的结构动力缩聚技术[J].计算力学学报,1999,16(2):227~[73]瞿祖清 华宏星.一种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移频迭代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9,16(2):61~[74]华宏星 林莉.浮筏系统频率响应灵敏度分析[J].中国造船,1999,(3):92~[75]华宏星 沈荣瀛.国际著名振动和声软件系列介绍之一LMS声学软件SYSNOISE[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9,(1):44~[76]瞿祖清 华宏星.一种有限元模型坐标动力缩聚技术[J].振动与冲击,1998,17(3):15~[77]华宏星 Sol,H.利用振动数据识别极坐标各向异性圆板动刚度[J].复合材料学报,1998,15(2):113~[78]瞿祖清 华宏星.一种粘性阻尼系统频域响应灵敏度计算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8,11(4):457~[79]华宏星 傅志方.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BAYES方法的几点讨论[J].振动工程学报,1998,11(1):110~[80]瞿祖清 华宏星.浮筏隔振装置的超单元建模方法[J].中国造船,1998,(4):81~[81]宋汉文 华宏星.钢管锯切噪声声源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8,(1):14~[82]华宏星 傅志方.模糊数学在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应用[J].振动工程学报,1997,10(4):434~[83]华宏星 Sol,H.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识别材料结构刚度[J].应用力学学报,1996,13(3):45~[84]华宏星 韩祖舜.有限元模型动力修正中的不同优化方法之比较[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6,(3):9~

请教:研究生发表论文第一、第二、第三/通讯作者是怎么定的(见以下案例)?

依据合作者对本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来执行的。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中文(或者英语)文章, 传统上需要考虑论文作者名字的先后顺序。 此即熟知的作者排名。作者排名主要是依据合作者对本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来执行的, 但实际操作中也往往会受到各种非客观的因素影响。在物理学或者化学的论文中,也常常因为合作者人数较多的缘故,需要按照各合作者贡献大小考虑作者排名问题。然而在西方的传统中, 人们并不关心作者排名问题, 仅仅是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来安排。 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更为合理。扩展资料:研究生论文的相关要求规定:1、硕士论文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2、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3、硕士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因而撰写硕士论文将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资料翔实充分、论证分析详尽缜密、推理演算思路清晰、论文结构规范清晰、专业词汇运用准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者排名

研究生怎么发表论文?流程是什么样的?

研究生也是可以发表论文的,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筛选需要投稿的几个期刊,详细看看投稿要求,比如字符,引用率,参考文献等。2,根据期刊要求撰写论文,修改论文。3,投稿,等待杂志社审稿,检测等。4,杂志社会针对文章给出意见返修等,这个时候需要你修改。5,审核通过后,给杂志社缴费,6,等待出刊

研究生怎么发表论文收费

研究生论文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是收费的。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2、国家级期刊自己投稿费用一般在1200-2000元一个版面,如果是特殊的发表形式,比如法律或医学类型的期刊,相对会贵一些。根据不同要求去发表,价格最高的上万元甚至是更多都会有的。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4、国内核心期刊费用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C刊发表的费用跟期刊的类别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们单位指的C刊是核心的话那费用多在3-5万元不等,也有一些需要数十万元的费用。5、一般SCI论文的版面费在1000-1500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7000-10000人民币左右,但是也有少数期刊的版面费非常高,达到15000元以上。而且论文还需要请专业机构润色,一般润色费用大约2000-3000元。(期刊级别越高费用越贵)。

研究生期间多发表论文有必要吗?

发表的文章至少应该在CSSCI刊物上,有的学校对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还更高,都是必要的

研究生发表论文是怎么一个过程,怎么才能更好的发表论文

就是投递稿件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正规的刊物啊,是不是符合毕业的要求,其他的应该还好,我挺多同学在壹品优刊发表的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是怎么分的?

一楼说的基本正确,但是没有那么严格,B类不一定是南大北大核心期刊,C类也有可能是一般的国家级省级刊物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是怎么分的?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以在读大学研究生的身份(第一或第二作者,若为第二作者其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A类表示为校定A类期刊;CSSCI、CSCD、SCD,表示B类期刊。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以上期刊的增刊,算C类期刊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好处有哪些

有条件的话尽量发表,还是有用的。包括后面再单位评定职称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还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问问壹品优刊。

考研需要发表论文吗

不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的考试即可。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是怎么分的?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分为A类论文、B类论文、C类论文:一、A类论文包括:1、SCIE检索的期刊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2、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工程索引(核心版)(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3、SSCI检索的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4、A&HCI检索的论文: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5、《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6、校定A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二、B类论文包括:1、EI(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中非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SCIE检索的会议论文,EI检索的会议论文。2、ISSHP检索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三、C类论文包括:1、除了A类、B类以外,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发表的论文。2、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3、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4、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5、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6、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引文数据库SCD(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7、ISTP检索的论文: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扩展资料:1、CSCD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公布的目录为准。2、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目录为准。3、国内全国一级学会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的全国学会目录为准。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最新版为准。5、发表外国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不限于英文期刊。6、“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包括有出版号的国际会议论文集。7、“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包括有出版号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增刊收录的会议论文。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下发学校校定国内外期刊源及论文分类的通知

工程类在哪发表论文好.

我们工地上的那帮有文化的都是在壹品优刊网发的,适合比较忙的在职人员,毕竟不像学生的时间那么充裕,挨个投稿麻烦不说,见刊的时间说不准是令人头疼的,选这里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张学民的发表论文

自1995年至今接收发表文章90余篇,主要发表在SCI、SSCI、EI和中文《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神经解剖学》等核心检索期刊,其他中英文论文、国际和国内会议论文20篇以上。2010年发表文章⒈Zhang Xuemin *,Chang Liu,& Langlang Wang et al.,Effects of Violent and Non-violent Computer Video Games 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Aggression,Journal of Software,2010,5⑼,1014-1021.⒉Zhang Xuemin *,Yang Bin,& Li Yongna,Effect of Action Video Games on Players" Cognition,Problem Solv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Simulation Training,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ICHL2010),6248,439-452.⒊ Shen Jiliang,Lin Chongde,Zhang Xuemin *,Zhao Xia,& Qingyun Niu,Knowledge Structu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Based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cus on Classroom Teaching,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ICHL2010),6248,137-148.⒋Li Yingdi,Zhang Xuemin*,Song Yan,& Feng Qing,Components and sequential changes i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induced by gaze orientation processing using a reflective attention cue paradigm,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0,5(xx),In Press.⒌李迎娣,张学民*,不同类型提示线索提示效应大小的比较,心理科学,2010,33⑶,627-630.⒍张学民*,申继亮,宋艳,牛青云,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特点和规律,2010,217⑴,51-56..⒎2009年发表文章 1、 Zhang,Xuemin*,Ming Yan,& Liao Yangang.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on a multiple-object tracking task,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9,109⑶,747-756.⒉ Song Yan,Sun Li,Wang You,Zhang Xuemin,Kang Jing,Ma Xiaoli,Yang Bin,Guan Yijie,Ding Yulong.The effect of short-term training on cardinal and oblique 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 An ERP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010,75,241-248⒊ Zhang,Xuemin*,Li Y N,Bai S Y,ZHeng Y Q.,Effect of Pre-cue and Post-cue on Compound Stimuli Global/Local Processing: An ERP Stud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4⑾,941-946.⒋ Zhang,Xuemin*,Bin Yang,et al,Learning from video game: A study of video game play on problem-solving,Lecture Not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5678,772–779,2009.⒌ 张学民*,刘冰,鲁学明,多目标追踪任务中不同运动方式非目标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200,41⑽,922u2212931.⒍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心理学报,2009,41⑿,1228-1236 .⒎ 张学民*,李永娜,高原,视觉选择注意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2009-09 25⑸: 582-586.⒏ 廖彦罡,张学民*,葛春林,排球运动员观察运动情景图片的眼动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⑵,133-137⒐ 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国外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国内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外国教育研究,2009,36⑼,7-21.⒑ 张学民*,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思想理论教育,2009,12,20-25.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有专家指导的吗?

肯定有吧,一般论文发表了,不审稿,怎么会被录用,要吗谁乱写的论文不用审稿都可以发表,那不是杂志社一点意义也没有了,,肯定都是国家规定的流程啊 。。

李国维的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包括指导的研究生)20篇,已经被EI收录5篇。[1] 李国维,杨涛,殷宗泽,. 公路软基超载预压机理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6,(7). EI收录[2] 李国维,杨涛.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05,(2). EI收录[3] 李国维,黄志怀,张丹,王思敬,.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承载特征现场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11). EI收录[4] 李国维,高磊,黄志怀,刘朝权,张丹,. 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破坏机制拉拔模型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8). EI收录[5] 李国维,蒋华忠,钱尼贵,盛维高,刘喜才,. 冷冻法取样对腐木淤泥混合土变形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6,(12). EI收录[6] 李国维,杨涛,宋江波. 公路软基沉降双曲线预测法的进一步探讨[J]. 公路交通科技,2003,(1).[7] 李国维, 盛维高, 蒋华忠, 钱尼贵. 软基路堤预抛高确定方法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36卷 第1期: 76-81[8] 李国维,翟立群,邓飞宇. 改性膨胀土路基填筑施工压实控制标准研究[J]. 公路,2000,(3).[9] 盛维高,李国维,. 改进的规范法计算建筑物基础沉降[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5).[10]蒋华忠,李国维,余湘娟,贺冠军,.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软基的室内试验研究和沉降计算[J]. 公路,2006,(10).[11]单凌志,李国维,余湘娟,贺冠军,. 揭普高速公路海积软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J]. 广东公路交通,2005,(4).[12]李国维, 杨涛, 刘朝权. 软基路堤超载预压特点及其对变形的影响[C]. 全国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58-266.[13]李国维,蒋华忠,杨涛,盛维高. 粤东海积软土路基侧向变形机理试验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2007年11月.[14]李国维, 邱利锐,马晓辉,黄志怀. GFRP筋锚杆框架梁加固公路边坡应用实验[C].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学术会议. 2007年7月.[15]黄志怀, 李国维, 王思敬. 围岩条件与GFRP锚杆结构破坏机制现场试验[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第5期刊出.[16]李国维,华斌,赵佳军. 沪宁高速公路粘性土液限测定方法比较[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2).[17]李国维,刘汉东,朱普生. 深基坑开挖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4).[18]黄志怀, 李国维.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锚杆设计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 录用待刊.[19]李国维, 蒋华忠, 杨涛, 盛维高. 路堤下深厚软土侧向变形的沉降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录用[20]李国维, 盛维高, 蒋华忠, 殷宗泽. 回弹再压缩软土的次压缩特征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录用

徐林的发表论文

(1)徐林,龚继春,周丽宁,邓琼英,李松峰。广西仫佬族和侗族中小学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解剖学杂志,2010,33(增刊);(2)广西苗族和瑶族15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比较。广西医学,2009,31(2),通讯作者;(3)徐林,邓琼英,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仫佬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分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1):96~100;(4)黄大元,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广西三江侗族7~16岁学生体质发育。解剖学杂志,2008,31(2):260-263;(5)黄大元,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邓琼英,魏博源。广西三江侗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51~253;(6)徐林,邓琼英,朱少键,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广西毛南族与10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解剖学杂志,2007,30(6):797~800;(7)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邓琼英,广西毛南族青少年生长发育调查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8-10;(8)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广西青少年头发元素含量的民族性差异。 解剖学杂志,2006,29(6):791-792;(9)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广西毛南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中华遗传学杂志,2007,24(1):96-99;(10)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广西毛南族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分析。 解剖学杂志,2007,30)(4):487-490;(11)Qiongying Deng, Lin Xu, Jichun Gong, etal.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four minorities in Guangxi revealed by analysis of 15 STR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7,34(12):1072~1079;(12)李松峰, 徐林,龚继春等。广西金秀瑶族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解剖学杂志,2007,30(1):84-87;(13)徐林,周丽宁,李松峰,邓琼英,龚继春,徐锐。广西4个少数民族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解剖学杂志,2006,29(增刊):6;(14)邓琼英,徐林,罗国容等。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群体STR的遗传差异分析。解剖学学报,2006,37(6):689-693;(15)滕少康,徐林,劳明等。广西毛南族人群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解剖学杂志,2006,29(4):410-413;(16)滕少康,徐林,曹林枝等。应用四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研究七个民族间的遗传关系。解剖学杂志,2006,29(4):403-407;(17)周丽宁,徐林,龚继春等。广西融水苗族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研究。中华遗传学杂志,2005,22(6):709-711;(18)徐林,龚继春,李松峰等。广西三江侗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调查。解剖学杂志,2004年会论文汇编;(19)徐林,魏博源,龚继春,李松峰,袁白冰,杨坚德,周丽宁,邓祥发,邓琼英。广西中小学生头发元素含量的地域性差异研究,解剖学研究,2001,23(3):192;(20)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邓琼英,魏博源。广西玉林地区中小学生头发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3):359-361。

王建林的发表论文

(按年度)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30篇,国际会议论文8篇)⒈ 苏少晨,祁涛,丁艳平,张静,赵善廷,王建林,赵望泓. 牙齿缺失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Chin J Conserv Dent),2009,Vol. 19⑵:77-80.⒉ Zhao W,Dai F,Bonafede A,Sch&auml;fer S,Jung M,Yusuf F,Gamel AJ,Wang J,Brand-Saberi B.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Trichostatin A,Affects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during Morphogenesis of Chicken Limb Buds in vivo. Cells Tissues Organs. 2009 Jan 16. [Epub ahead of print]. (SCI收录)⒊ 王丽英,朱磊,王建林. 大鼠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璧厚的性别差异. 四川动物,Vol. 28,2009,118-119.⒋ Yuan G,Ma J,Ye W,Bai Z,Wang J. Macroanatomy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Vet Res Commun. 2009,Vol.33:366-377. (SCI收录)⒌ Chengjuan Gao,Baoping Shao,Jinghong Ma,Shiyuan Yu and Jianlin Wang. Anatomical and 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crimal glands in bactrian camels(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2:162-167,2008. (SCI收录)⒍ Xiaoyan Peng,Wenling Ye,Guoqiang Yuan,Huifang Zhang and Jianlin Wang. Morphology of the lingual papillae of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2:173-180,2008. (SCI收录)⒎ Chen J,Bai Z,Gao C,Wang J. Morphology of Rhinencephalon and Hippocampal formation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with their adaptive features. Vet Res Commun. 2008 Jul 5. [Epub ahead of print] (SCI收录)⒏ 高承娟,马景红,俞诗源,王建林. 双峰驼泪腺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特点,解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2008,Vol.31⑹: 795-798⒐ 赵望泓,张静,Beate Brand-Saberi,王建林,不同浓度Trichostatin A对鸡胚肢芽发育的影响,解剖学报,2008,39⑸,728-733⒑ Wenling YE,Xiaoyan PENG,Zhongtian BAI,Guoqiang YUAN,and Jianlin WANG,Gross anatomical studies on the tongue of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1:95-101,2008. (SCI收录)⒒ Lei ZHU,Chun YANG,Xie Zhao-Hui and Jianlin WANG. MORPHOLOGY AND MORPHOMETRY OF OVARIAN FOLLICLES OF THE ADULT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1:103-108,2008. (SCI收录)⒓ Jingchen Chen,Chengjuan Gao,Zhongtian Bai and Jianlin Wang. Morphology of the brain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foet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1:109-111,2008. (SCI收录)⒔ Zhao-Hui Xie and Jianlin Wang. Magnetic resonance of the brain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5,No 1:111-116,2008. (SCI收录)⒕ Shao BP,Ding YP,Yu SY,Wang JL,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eye of the yak (Bos Grunniens). Res Vet Sci. 2008 Apr;84⑵:174-7.. (SCI收录)⒖ Qiu-Sheng SHE,Hai-Yan LI,Jian-Lin WANG and Zhong-Tian BAI. Topographic anatomy and morphometry of the metacarpus and phalanges in adult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4,No 2:143-149,2007. (SCI收录)⒗ Jingchen Chen,Chengjuan Gao,Zhongtian Bai and Jianlin Wang.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s of the brain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between a near term foetus and the adult,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4,No 2:139-142,2007. (SCI收录)⒘ 赵望泓,戴方平,Beate Brand-Saberi,王建林. Trichostatin A在体内对鸡胚翅芽发生中基因表达模式的作用,中国科学C辑,2007,Vol.37⑹:641-651. (SCI收录)⒙ Wen WD,Yuan F,Wang JL,Hou YP. Botulinum toxin therapy in the ovalbumin-sensitized rat. Neuroimmunomodulation. 14⑵:78-83. 2007.. (SCI收录)⒚ Yanping Ding,Baoping Shao and Jianlin Wang,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brain of the yak (Bos grunniens),Annals of Anatomy - Anatomischer Anzeiger,Volume 1891⑴,1 February 2007,31-38. (SCI收录)⒛ Baoping Shao,Yanping Ding,Zhaohui Xie and Jian-Lin Wang:The Cranial Cervical Ganglion and its Branches in the Yak (Bos Grunniens). The Veterinary Journal,Vol.173⑴:176-179,2007. (SCI收录)21. Zhao-Hui Xie,Hai-Yan Li and Jian-Lin Wang,Morphological study on the cerebrum of Bactrian camel(Camelus bactrianu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ulci.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3,No 1:61-66,2006. (SCI收录)22. Zhang X,Dai F,Weise C,Yusuf F,Bonafede A,Morosan-Puopolo G,Rehimi R,Wang J,Brand-Saberi B. Expression of the avian gene cNOC2 encoding nucleolar complex associated protein 2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at Embryol (Berl). 2006 Nov;211⑹:649-57. (SCI收录)23. 杜晓华; 刘霞; 刘英; 王建林;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报,2006,Vol.37⑴: 87-90.22. 王建林,欧洲解剖学会第101届年会,国际学术动态,2006,4 (CJFD收录刊)23. 俞诗源; 严峰; 王建林; 王子仁; 游蛇和沙蜥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02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24. 俞诗源; 龚大洁; 刘忠虎; 王建林; 王子仁;游蛇和烙铁头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3⑵: 465-467,2006.25. 俞诗源,王建林,王子仁. 肺微血管研究进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⑷:96-101,2005.26. 谢朝晖; 佘秋生; 邵宝平; 丁艳平; 刘重斌; 王建林. 哺乳动物生物钟昼夜节律同步机制的研究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3⑼:46-52,2005.27. 杨思忠,李岩,崔雅雄,赵建友,卿建其,于景文,王建林*,圈养野生双峰驼行为及活动节律的观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年2月24日.28. 杨思忠,李岩,崔雅雄,赵建友,卿建其,于景文,王建林*,圈养野生双峰驼采食行为的初步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年2月5日.29. 杨思忠,李岩,崔雅雄,赵建友,卿建其,于景文,王建林*,圈养野生双峰驼发情行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年2月24日.30. Wang-Hong Zhao,et al. and Jian-Lin.Wang:Architecture of pulmonary interstitial microvessels in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2,No 1:13-16,2005(SCI收录)31. 邵宝平,丁艳平,俞红贤,王建林*:牦牛脑的动脉供应,解剖学报,2005,36⑸:573-576.32. 邵宝平,丁艳平,俞红贤,王建林*:牦牛眼的动脉分布,动物学杂志,2005,40⑶:104-110.33. 邵保平,王建林等,牦牛大脑的解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年2月24日34. Cui,S; Wang,JL; Xie,ZM. The nerve supply to the orbit of the Bactrian camel.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8 ⑴: 7-15 JAN 2004. (SCI收录)35. 俞诗源; 司克媛; 刘忠虎; 王子仁; 王建林,蓝马鸡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⑹: 1254-1258,2004.36. 佘秋生; 郭蔼光; 王建林; 邵建宁; 晁开; 刘海森; 果胶酶G5512菌株深层液体发酵中试及提取工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2⑸:85-87,200437. 俞诗源; 司克媛; 刘忠虎; 王子仁; 王建林;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0⑵:55-58,2004.38. 王建林,嗜铬细胞生物学越来越受重视,国际学术动态,Vol.2004⑵:42,2004.39. 俞诗源,司克媛,刘忠虎,王子仁,王建林,蓝马鸡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⑹: 1254-1258,2004.40. 杨思忠; 李海燕; 陈秀萍; 王建林. 浅议武威绿洲农业困境和出路,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第6卷,4期,2004年.41. Shi-Yuan Yu,Jianlin Wang,et al :Architecture of subpleural microvessel in lung in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dian),Vol.11,No 1:27-34,2004(SCI收录).42. 俞诗源; 司克媛; 刘忠虎; 王建林; 王子仁;肺的组织发生与调控,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9⑴:95-103,2003.43. 俞诗源; 杨红; 尚志锋; 王建林; 王子仁;灰鹤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8⑸: 66-70,2002.44. Jianlin Wang: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eye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The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Vol.26⑺:445-453,2002.45. 俞诗源; 司克媛; 王子仁; 王建林;红腹锦鸡和小白鼠肾小球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Vol.37⑹:17-20,2002年 06期46. 俞诗源; 杨水月; 王建林; 王子仁; 刘宗智;川金丝猴和人子宫动脉的铸型观察,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7⑹:77-82,2001年 06期47. Jianlin Wang,et al:Anatomical subarea and denomination of the stomach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ertebrate Morphology (Journal of Morphology),July 20-26,2001,Jena,Germany.48. Jianlin Wang,et al: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carpal joint in the bactrian camel(Camelus bactrianus),The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Vol.24⑵:75-84,2000(SCI收录)49. Jianlin Wang,et al: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cubital joint in the bactrian camel,The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Vol.24 ⑴:1-9,2000(SCI收录)50. Jianlin Wang,et al: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digits of the forelimb in the bactrian camel(Camelus bactrianus),J. of Anatomy,Vol.196⑵:193-202; Februbry,2000(SCI收录).51. Jianlin Wang,et al:Anatomical subarea and denomination of the stomach of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J. of Morphology,Vol.244:349;March,2000(SCI收录).52. 王建林等. 双峰驼前肢深静脉解剖,兰州大学学报,2000,653. 王建林. 双峰驼肘关节动脉分布,畜牧兽医学报,1999,1.54. 王建林等. 双峰驼前肢浅静脉解剖,兰州大学学报,1999,9.55. Jianlin Wang,et al: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in the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The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Vol.22:365-371,1998 (SCI收录).56. Cui Sheng,Jianlin Wang and Zhenming Xie:Gross anatomy of the cranial cervical ganlion and its branches in the bactrian camel. The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Vol.22:1-5,1998(SCI收录).57. 王建林:双峰驼臂动脉解剖,中国兽医科技,97,6.58. 王建林:双峰驼腋动脉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6,2.59. 王建林:双峰驼桡神经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5,260. 王建林:双峰驼正中动脉解剖,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Vol.11:93-95,独作。61. 王建林:双峰驼掌心第3动脉和掌背侧第3动脉解剖,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Vol.11:114-116,62. Jianlin Wang and zhenming Xie. (1994):Arterial supply of the shoulder joint in bactrian camel. J.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Indian),Vol.2,No 2,1994. (SCI收录)63. Jianlin Wang and Shengcheng Jiang. (1994):Anatomy of Ulnar,median and radial nerves of Tianzhu white yak.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Yak,8,1994:263-266,Lanzhou,China.64. Shengcheng Jiang and Jianlin Wang. (1994):Anatomy of genital organs of female Tianzhu white yak.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Yak,8,1994:243-249,Lanzhou,China.65. 王建林等:细胞周期及其与癌症防治的关系,中国兽医科技,94,1.66. 王建林等:马头山羊后肢肌肉解剖,中国养羊,94,1.67. 王建林等:马头山羊头部肌肉解剖,中国养羊,93,368. 王建林:双峰驼躯干骨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3,1.69. 王建林:双峰驼头骨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3,4.70. 王建林等:马头山羊前肢肌肉解剖,中国养羊,92,4.71. 王建林等:马头山羊躯干肌肉解剖,中国养羊,92,3.72. 王建林,谢铮铭:双峰驼前肢骨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2,1.73. 王建林,双峰驼后肢骨解剖,甘肃农大学报,92,3.74. 王建林,谢铮铭:双峰驼指关节解剖,畜牧兽医学报,1989,2.75. 王建林,谢铮铭:双峰驼肩、肘关节解剖,甘肃农大学报,88,2.76. 王建林,谢铮铭:双峰驼腕关节解剖,甘肃农大学报,88,4.

马金龙的发表论文

[1]徐兴欣;马金龙;刘雯;高彦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机制在高温致畸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0[2]林万润刘雯马金龙, Secretagog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的表达[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6 [3]张梅英高彦丽马金龙陈晓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大鼠中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4]潘晓燕高彦丽马金龙陈晓,磷酸化JNK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5]王静,马金龙,王强修,刘莹,.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3). [6]王静,马金龙,王家耀,王强修,.MCM蛋白与肿瘤[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 [7]王凡,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刘莹,.P16~(INK4A)、CDK4和cyclin D1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8]马金龙,高彦丽,南瑛,黄东林,陈琴,马明福,.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9]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层粘连蛋白及生长抑素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1). [10]马金龙,高英茂,刘凯,高彦丽.Bcl—2、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1]侯丽,马金龙,王来城,张捷,焦玉莲,马春燕,崔彬,赵跃然.真核表达载体pVAX1-mSLC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2]鹿群,马金龙,高选,赵跃然,陈子江.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嘌呤霉素对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作用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8). [13]田桂红,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朱燕.甲状腺肿瘤p14~(ARF)、p53及FHIT蛋白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4). [14]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c-myc和p53基因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相关关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4). [15]陈子江,李梅,马金龙,李媛,马水英,高选.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慢速冷冻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6). [16]刘鸣,汤春生,张水红,穆玉兰,马金龙.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3). [17]尉立京,夏庆华,马金龙,王家耀,吕家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4,(18). [18]刘杜先,张慧,王家耀,王强修,马金龙.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诊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 [19]刘鸣,汤春生,穆玉兰,马金龙.上皮性钙粘附素及其mR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 [20]李乐平,侯连泽,阮永威,公伟,马金龙,张敏,吴泰璜.耐药基因蛋白Pgp、MRP、LRP、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3,(1). [21]张晓菁,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马金龙.口服大剂量MPA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5). [22]刘薇,王育华,刘明,刘春雨,马金龙,汤春生.药物流产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 [23]吴荣德,马睿,于启海,郭宗远,高英茂,季海萍,马金龙.新生儿肾积水[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6). [24]王延军,马金龙,王春霞,李建峰.肝炎肝癌组织中CD86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6). [25]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王家耀.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2). [26]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16例报告[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3). [27]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附21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5). [28]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王家耀,马金龙,刘莹.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6). [29]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胃癌p16蛋白与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1). [30]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李新功,刘杜先.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1). [31]王强修!250021济南,马金龙!250021济南,王家耀!250021济南.胃癌p16和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4). [32]郝晶,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朱传菊.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2). [33]刘秀美!泰安市(271000),马金龙!济南市(250000),侯刚!泰安市(271000).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0,(6). [34]刘杜先,刘焕刚,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食管鳞癌中Langerhans细胞的免疫组化观察[J].山东医药,2000,(24). [35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人类胚胎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2). [36]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张保华,.维生素A致心脏畸形过程中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1). [37]管英俊,马金龙.癌胚抗原与胚胎发育及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8,(2). [38]刘凯,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史桂芝,邴鲁军,宋卫华,许冬梅.人类胚胎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 [39]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王琳,许冬梅.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过量维生素A酸致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2). [409]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aFGF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作用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1). [41]马金龙,高英茂,刘凯,武玉玲,高彦慧.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的组织学观察[J].解剖学报,1998,(3). [42]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许冬梅,史桂芝.人类胚胎胸腺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4). [43]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张保华,许冬梅.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Ⅱ.人类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4]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许冬梅,张保华.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Ⅰ.人类胚胎甲状腺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5]管英俊,高英茂,马金龙,刘凯,李盛芳.NGF和FGF对高温干扰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7,(3). [46]栾世钦,武玉玲,马金龙,宋卫华,陈乃文.叶酸、维生素C拮抗环磷酰胺致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1). [47]高英茂,刘凯,马金龙,.神经管畸形胚胎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4,(10). [48]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受体在神经管缺陷发生中作用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1). [49]马金龙,高英茂.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报,1994,(2).[50]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在胚胎发生中作用研究(综述)。《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2,11(3):142-146

李卫国的发表论文

1、Li Jiawen, Zhang Dongfang, Cui Haiyan, Jia Yongfang, Xiao Peng, Wang Kunying, Li Weiguo.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MCP-1 throug NF-kB signaling pathway. 2012, submited paper.2、Li Jiawen, Cui Haiyan, Zhang Dongfang, Jia Yongfang, Xiao Peng, Wang Kunying, Li Weiguo.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IP-2 during scalded skin repair in mice. 2012, submited paper3、贾永芳,李嘉雯,张东芳,崔海燕,袁红旭,李卫国*. 环境钙对肾脏斯钙素基因表达与质膜Ca2+-ATP酶活性的影响。解剖学报,2012, 43(4)已录用。4、袁红旭,贾永芳,李嘉雯,张江江,张东芳,崔海燕,李卫国*。中华大蟾蜍小肠粘膜上皮斯钙素-1基因表达与质膜Ca2+-ATP酶活性分析。解剖学报,2011, 42(6): 782-786.5、袁红旭,贾永芳,张江江,王坤英, 李卫国*,李嘉雯。斯钙素-1基因在皮肤烫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 27(3): 298-299, 337.6、张江江,贾永芳,李嘉雯,张亚捷,王坤英,李卫国*。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抑制TNF-a和IL-1b在小鼠皮肤烫伤修复期间的表达。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1, 27(2):168-173.7、申羽佳,李卫国*,张江江,张 惠,袁红旭,贾永芳,王坤英.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抑制小鼠皮肤外伤愈合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 解剖学报,2010, 41(3): 395-399.9、张 惠,李卫国*,袁红旭,王 望,申羽佳,王坤英,张江江. 斯钙素1基因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 解剖学报,2009,40(5):760-765.10、申羽佳,李卫国*,张 惠,李 宾,袁红旭,张江江. 绿茶多酚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时白介素-1b表达的影响.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 42(3-4):179-185.11、李 宾,王坤英,李卫国*,张 惠,申羽佳,袁红旭. 中华大蟾蜍斯钙素基因的组织表达及肾脏内的细胞定位. 动物学报,2008, 54(4):712-718.12、王坤英,赵艳红,李卫国*. DNA双链断裂修复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生理科学进展,2008, 39(2):182-184.13、李卫国,王坤英,李清焕,谭 铮. 3-氨基苯酰胺对氧化应激诱导的HeLa细胞端粒DNA链断裂重连接作用的影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 23(8):675-681.14、李卫国,王坤英,李清焕,谭 铮. 渥曼青霉素对端粒DNA链断裂重连接作用的影响.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7, 40(3):239-244.15、Weiguo Li, Qinghuan Li, Zheng Tan. Detection of telomere damage as a result of strand breaks in telomeric and subtelomeric DNA. Electrophoresis, 2005, 26(3): 533-536.16、Weiguo Li, Qinghuan Li, Zheng T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induces telomere fragmentation in HeLa and 293 but not in MRC-5 cells. Life Sciences, 2005, 76(15): 1735-1746.17、李卫国,王坤英. 端粒保护蛋白.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5, 27(5): 501-504.

李振华的发表论文

1. 杨振纲,杨琳,高英茂,孙晋浩,李振华.怀孕可增加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解剖学报,2003,34(1):88~942. 杨振纲,杨琳,高英茂,孙晋浩,李振华.脊髓神经观赏披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解剖学报,2003,34(1):57~623. 孙晋浩,高英茂,杨琳,杨振纲,李振华.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黑质内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解剖学杂志,2003,26(4):316~3184. 刘强,杨琳,李振华,路钢,孙晋浩.大鼠心脏与内关穴区神经投射铜元关系的非荧光双标记示踪.解剖学杂志,2002,25(1):39~415. 孙晋浩,杨琳,高英茂,李振华,杨振纲.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5):406~4086. 底秀敏,李振华,杨琳,孙晋浩,王伟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现代康复,2001,5(12下):58~597. 孙晋浩,杨琳,高英茂,李振华. 6-羟基多巴不同部位损毁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现代康复,2001,5(12上):46~478. 孙晋浩,杨琳,高英茂,李振华,杨振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胚胎干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现代康复,2001,5(11下):68~699. 王相利,杨琳,李振华,尹群生,王宏宇. 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37(1):41~4310. 王相利,杨琳,李振华,王宏宇,尹群生.交变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6(4):274~27711. 杨琳,李振华,尹群生,王宏宇.健步丸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5(3):199~20312. 李振华,杨琳,王宏宇,尹群生.氦氖激光照射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5(2):112~11513. 杨琳,李振华,尹群生,王宏宇.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实验研究. 解剖学杂志,1997,20(5):457~460

杨莉的已发表论文清单

1uff64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Atomistic simulation of helium-defect interaction in alpha-iron. Appl. Phys. Lett., 2006, 88: 0919152uff64杨莉, 祖小涛, 肖海燕, 等. a-铁中位移级联过程中缺陷的生成和He-空位复合物的形成. 物理学报, 2005, 52: 48573uff64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Temperature effects on He bubbles production due to cascades in a-iron. Mate. Sci. and Eng. A,2006, 427: 3434uff64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Defect production and formation of helium-vacancy clusters due to cascades in a-iron. Physica B, 2007, 391: 1795uff64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Stability of helium clusters during displacement cascade. Nucl. Instr. and Meth. in Phys. Res. B., 2007, 255: 636uff64H.Y. Xiao, X.T. Zu, Y.F. Zhang, L. Yang.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cesium on Si(001)(2&acute;1) surface. J. Chem. Phys., 2005, 122:1747047uff64杨莉, 刘汉奎. 用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金等离子体光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21(1): 1228uff64 刘汉奎, 杨莉, 章献民. 偏振度方法监测和控制偏振模色散的失效概率(英文). 光电子.激光, 2004, 15(7): 8239uff64 程新路, 杨莉, 张红, 杨向东.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opacities of hot and dense Au plasma in the unresolved transition array approximat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02, 19(7): 93110uff64 程新路, 杨莉, 杨向东. 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金等离子体光谱.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 12(2): 18511uff64 杨莉, 杜仁华, 刘汉奎, 陶才德. 金等离子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7(1):3812uff64 刘汉奎, 杨莉. 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4(3):15213uff64 刘汉奎, 陶才德, 杨莉. 偏振模色散对光副载波复用系统的影响及其抑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23(2):4514uff64 杨莉, 刘汉奎, 罗志全. 用L-S藕合的蒙特-卡罗模型模拟复杂光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1):515uff64 孙庆强, 杨莉, 罗志全. 恒星环境下电荷屏蔽对基态b衰变的影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1):816uff64 刘汉奎, 杨莉, 戚淮兵. 偏振度方法跟踪偏振模色散性能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2):29117uff64 杨莉, 刘汉奎, 陶才德. 用简化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铪等离子体光谱. 贵州大学学报,2004, 21(3): 26418uff64 陶才德, 杨莉.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微扰计算.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4):45519uff64 杨莉, 刘汉奎. 中低Z元素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9(6): 74020uff64 杨莉. 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铪等离子体光谱.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3(4): 34821uff64 杨莉, 刘汉奎, 谌家军, 杨向东, 程新路. 用平均原子模型计算Al等离子体的不透明度.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3): 244

洪嘉振的已发表论文:

[1]刘锦阳 李彬 洪嘉振.作大范围空间运动柔性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力学学报,2006,38(2):276~[2]蔡国平 李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梁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J].力学学报,2006,38(1):97~[3]常忠正 洪嘉振.基于MPI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并行计算[J].宇航学报,2006,27(1):89~[4]李彬 刘锦阳 洪嘉振.计及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计算力学学报,2006,23(4):419~[5]刘锦阳 洪嘉振.温度场中的柔性梁系统动力学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4):469~[6]赵飞云 洪嘉振 刘锦阳 谢永诚.高速旋转柔性矩形薄板的动力学建模和近似算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3):416~[7]李智勇 刘锦阳 洪嘉振.作平面运动的二维平面板的热耦合动力学问题[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4(2):114~[8]蔡国平 洪嘉振.考虑附加质量的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2):33~[9]蔡国平 洪嘉振.旋转运动柔性梁的假设模态方法研究[J].力学学报,2005,37(1):48~[10]蔡国平 滕悠优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梁系统的旋转运动控制[J].宇航学报,2005,26(4):487~[11]蔡国平 洪嘉振.柔性机械臂的位置主动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5,24(10):1178~[12]陈纪朝 洪嘉振.模态信息探伤的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24(4):81~[13]蔡国平 洪嘉振.旋转运动柔性悬臂梁的动力特性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5,24(1):70~[14]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动力刚化问题的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04,36(1):118~[15]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4,34(2):171~[16]蔡国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位置主动控制[J].宇航学报,2004,25(6):616~[17]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簇状卫星姿态控制方程的通用建模方法[J].宇航学报,2004,25(4):389~[18]尤超蓝 洪嘉振 章杰.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动力学模型[J].宇航学报,2004,25(4):439~[19]蔡国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J].航空学报,2004,25(3):248~[20]刘锦阳 洪嘉振.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空间科学学报,2004,24(5):367~

发表论文的卷号是什么?

问题一:期刊的卷号和期号有什么区别?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问题二:发表的论文期刊上没有写多少卷,这个怎么填 期刊都是有卷号的,但是一般都需要自己算,或者很多期刊都会印刷在样刊上,仔细找找能找到的。 卷号:自创刊年开始,1年则为1卷。卷号=文章安排刊期年号-创刊年号+1。 查到创刊年,减去你发表的年份,再加一就是了。 比如一个期刊2000年创刊的,你今年发表的论文,那么卷号就是2016-2000+1=17,卷号17. 其下还有年号、期数。 年号:文章安排刊期所在年。 期数:文章安排的期数。 比如你是在一个月刊8月发表的论文,那么年号就是2016,期数就是8期。如果该刊是2000年1月就开始发行的,那么总共的期数就是用到现在为止的年数2016-2000=16年再乘以每年12期加上今年8期,就是12*16+8=200,总第200期。 卷号17,年号2016,期数8期,总第200期。 问题三:怎么查找论文的卷号 有些期刊是没有卷号的,因为一般期刊一年就是一卷,出版年份就是卷号的代表;还有部分期刊也不是很规范,所以也没有卷号,没有卷号这是正常的。 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问题四:【急】期刊卷号怎么看,请问这个期刊有卷号吗?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 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 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 从你的图片看,是看不到卷号的 问题五:写的文章时候,期刊的旗号和卷号哪一个写到括号里 文章指的是哪一类文章?如果是论文的话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1] 傅惠民. 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 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 [2] 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 33(5): 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简称;请注意标注文章的年、卷、期、页,不要遗漏。 不知道是否能帮助到你呢:) 问题六: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卷号 hawkyin 投稿期刊没有明确要求: 下面是期刊的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J D S P a 专著、论文集和学位论文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张铁军,陈常青.延缓衰老和抗疲劳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郁 青,沈兆邦,陈 祥,等. 97中国银杏开发研讨会文集汇编 .上海: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996. 孔令义. 前胡中降肺动脉压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化学研究. 沈阳:沈阳药学院,1992. b 期刊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杨秀伟,赵 静,欧阳顺和. 天师栗三萜皂苷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02,33(5):389-391. Markham K P, Ternal B, Stanley R,et al. Carbon 13 NMR studies of flavonoids III . Tetrahedron ,1978,34:1389-139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人. 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主要责任人.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黄 熙,马 援,任 平. “证治药动学”假说的科学依据与前景 . 陈可冀.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d 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 . 发布时间. 中国药典 . 一部. 2005. e 专利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 中国专利:CN881056073,1989-07-26. 问题七: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公开发表出版的学术期刊,格式中带有出版年号,卷号,期号。那个卷号在哪我怎么没找到 5分 期刊的话,一般知网上可以直接导出参考文献 问题八:论文期号和卷号的意思 卷号就是标志为Vol【】,【】里面的是卷号。你举的例子,3期是期号,100期是总期号 问题九:两种类型的论文卷号(期号)怎么看? 通过文献名在数据库里面检索!! 有的数据库会直接给出的 但页码之类的可能要下载完文章以后看页面上的页码标注了 问题十:急求以下论文的发表年份 期号 卷号 发表期刊和所在期刊的页数!急急急!!! 5分 只要是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 ,您都可以上知网查到,万方数据库也可以

吴义雄的发表论文

1. 《传教士视野下的清朝政治——<中国丛报>与中国政治研究》,《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2.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  3. 《信耶稣的国民:民族主义与1920年代中国基督徒的身份问题》,《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4. 《民元前后基督教传教士对改革与革命的认识与反应——基于三种基督教出版物的考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5. 《王道的再发现——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  6. 《<镜海丛报>反映的晚清澳门历史片段》,《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7.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史学月刊》2012年第3期。  8. 《鲍留云与致富新书》,《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佚文评介》,《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0. 《动荡年代的变迁——从教会名册看20世纪前期的广州基督教》,《地方社会文化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1. 《略议鸦片战争前的买办、通事及其在近代的转化》,《被误读的群体-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年8月版。  12. 《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3. 《在华西人报刊与鸦片战争》,《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5期。  14. 《印中搜闻》导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5. 《<中国丛报>关于中国社会信仰与风习的研究》,《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16.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与本土化》,《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7.《鸦片战争前来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8. 《西方人眼里的徐继畲及其著作》,《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9.《邓廷桢与广东禁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20. 《<中国丛报>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1. 《<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2. “Chen Xiangfan and Christian Education in the 1920s”, in Christian Responses to Asian Challenges: A Glocalization View o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7.  23.《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酝酿与尝试》,《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4. 《双重使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知识结构的演化》,《史料与视界-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5. 《谢卫楼与晚清西学输入》,《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6.《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7.《权力与体制-义律与1836-39年的中英关系》,《历史研究》 2007年第1期,  28. 《华南循道会的本色化之路――以20世纪前期为中心的考察》,《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9. 《美北长老会与华南基督教教会的本色化过程》,《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0. 《基督教道德与商业利益的较量-1830年代来华传教士与英商关于鸦片贸易的争论》,《学术研究》 2005年第12期。  31.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32.《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税则谈判》,《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3. 《内因与外力-试论民初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历史背景》,《东亚基督教再诠释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 《民族主义运动与华南基督教会的本色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35. 《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早期文化活动略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  36. 《自立与本色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之演变》,《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7. 《在粤英商团体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8.《广州外侨总商会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关系》,《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9. 《王学与梁启超新民学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0. 《简论19世纪前期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文化活动》,《中西文化研究》(澳门)创刊号,2002年6月。  41.《关于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探讨》,《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2.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世界宗教研究》 2002年第2期。  43. 《关于1821-1839年鸦片贸易的再研究》,《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2月。  44. 《关于梁发与洪秀全思想关系的几个问题》,《韩山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5.《“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46.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第3期。  47. 《理学与戊戌前后康有为的思想体系》,《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  48. 《鸦片战争前后今文经学试探》,《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49.《译名之争与早期的圣经中译》,《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50. 《罗孝全索赔事件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51. 《互联网上的基督教新教》,《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52. 《开创中国毒品史和禁毒史的研究——近几年几部有关著作述评》,《史学月刊》1999年第6期。  53. 《古老的理想与维新的意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54. 《马礼逊学校与容闳留美前所受的教育》,《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55. 《美国传教士卢礼华在华活动述论》,《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56. 《清末广东对外交涉体制之演变》,《学术研究》1997年第9期。  57. 《康有为与理学初论》,《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58. 《重论康有为与孔子托古改制论》,《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59. 《孙中山与近代大同学说的终结》,《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1期。  60. 《清代中叶今文经学派学术思想论略》,《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61. 《鸦片战争前后的今文经学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62. 《洋务运动的批判者——郭嵩焘》,《学术研究》1990年第2期。  63. 《试论戊戌前后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1期。  64. 《关于一八三八年禁烟争论的再探讨》,《福建论坛》1985年第6期。

赵毅的发表论文

1、《多尔衮评传》 36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2、《正统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20世纪明史研究综述》25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4、《落日余辉的清朝政治》40万字,泰山出版社2002年版。5、《开国重臣大传》3册14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明代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国古代史》专科教材,参编15万字,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史》函授本科教材,参编4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古代史》面向21世纪普通高校重点教材,主编96万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4、《明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1、《清代阿城汉文档案整理研究》参加8万字,中华书局1993年版。2、《钦定八旗通志》参加30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历代后妃传》11册150万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2002年版。3、《明英宗轶事》2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二十五史精华白话本 明史卷》3册50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1、《历史小百科辞典》5万字,撰稿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吉林省百科全书 历史卷》主编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中国历史大辞典 明史卷》4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4、《中国历史大辞典 清史卷》3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5、《两五代史辞典》200万字,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中华帝国晚期城市研究》翻译5万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与后金合作的汉将》1.5万字,《黑河学刊》1990年4期。 1、《铺户、商役与明代城市经济》1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明代盐业生产关系及其演变》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3、《明代宗室人口及宗禄问题》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86年2期,《明清史》全文转载。4、《明代吏员与吏治》1.2万字,《史学月刊》1987年2期。5、《明代贴黄制度考略》0.6万字,《历史档案》1988年2期。6、《论徐光启的西学观》1.2万字,《史学集刊》1988年2期。7、《明代六科略论》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6期。8、《明代宗室政策初论》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9、《明代宗室商业活动及社会影响》1.2万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10、《清初武力统一的价值认识》1.2万字,《北华大学学报》1986年3期。11、《论复社的宗旨》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2期。12、《论淮盐的流通及管理机制》1.4万字,《史学集刊》1991年第2期。13、《清初摄政时期的社会经济——兼评摄政王多尔衮》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4、《清初摄政时期的国家财政收支及特点——再评摄政王多尔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1期。15、《施坚雅宏观区域学说论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1.8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16《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3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历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17、《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思》1.0万字,《求是学刊》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18、《论麓川之役》1.2万字,《史学集刊》1993年3期。19、《科学哲学与历史学的观念》1.2万字,《长白论丛》1993年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20、《清代蒙地政策的阶段性演化》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21、《清初‘太后下嫁"疑案考实》0.8万字,《北方民族》1993年1期。22、《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原因与条件》1.4万字,《明史论文集》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黄山书社1995年。23、《‘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1.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近代史》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摘要转载。24、《情感与历史评价》1.0万字,《学习与探索》1995年6期,《史学史》全文转载。25、《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1.8万字,《明史研究》第四辑。26、《朱元璋废丞相述论》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7、《明代豪民私债论纲》1.5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5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8、《明代万历朝妖书案抉微》1.2万字,台湾《明史研究专刊》十一辑。29、《良贾何负闳儒》0.4万字,《世纪评论》1998年4期。30、《传统文化与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31、《对清前期(1644-1840)开发东北经济的检讨》1.3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1期。32、《传统向现代的萌动》0.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3、《明太祖诛夷功臣原因新探——朱元璋与刘邦的比较》1.6万字,《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年。34、《文化边缘与边缘文化——明代女真地区文化特征探析》1.5万字,《史学月刊》2000年2期。35、《20世纪国内学者关于明代社会史研究回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期。36、《15-17世纪东北地区女真商人的社会角色》3.5万字,《明清论丛》第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37、《非是无心近红紫,贫穷何处著繁华》0.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38、《中国史学的现代使命》1.2万字,《西南师大学报》2006年6期。39、《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0.8万字,《史学月刊》2006年12期。40、《历史系部分师生热烈讨论义和团运动》,《东北师大学报》1980年2期。41、《李洵教授学术评介》0.6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5期。42、《黄宗羲、卢梭——不同时代的民主巨人》0.5万字,《民主与科学》1990年2期。43、《施坚雅模式评介》1.5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0年2期。44、《施坚雅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评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5、《王世贞与明代史学》0.8万字,《长白论丛》1992年2期,《史学史》全文转载。46、《清朝关于内蒙古地区禁垦放垦政策的演变》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47、《笔谈:加强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48、《让历史学生命之树常绿》0.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49、《张居正用人政策与改革之成败》1.0万字,《东师史学》1994年1辑。50、《论张居正改革》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外改革通鉴》。51、《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6期。52、《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文化评介》》0.8万字,《史学集刊》1995年1期。53、《明清经济史领域的新成果——读《明清社会经济结构》》0.6万字,《清史研究》1995年第4期。54、《略论史学改革》0.6万字,《长白论丛》1995年3期。55、《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下学集》》0.8万字,《史学集刊》1996年4期。56、《李洵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业绩》0.8万字,《明史研究》1997年5辑。57、《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58、《沦陷时期日本向黑龙江地区的移民》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99年1期。59、《土地神崇拜与道教的形成》1.0万字,《学习与探索》2000年1期。60、《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特征》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1期。61、《理论与中国历史的学习研究》4.5万字,《文史》2003年第1期。62、《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5期。63、《明代宗室政策研究》5.0万字,当代博士硕士文库,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4、《论淮盐的流通及其壅滞》1.2万字,《史学集刊》1999。65、《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明史研究》第8辑。66、《史学研究 清史》2.0万字,三联书店1995年《中国历史学年鉴》。67、《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30万字,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68、《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创新》,大连市社科联通讯2006年6期。69、《李洵《下学集》再版序言》1.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70、《略论明初“三杨权势”与“仁宣之治” 》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明清史》转载。此外,《第七届明史国际会议论文集》 130万字, 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版。还有学术短文荷校考、净军考、鸳鸯阵法考、郑和下西洋海难事故考,及张明富博士、栾凡博士、王景泽博士、张士尊博士、刘晓东博士等博士论文出版序言数十篇,阎海青《辛弃疾传?序言》、《辽海史存?序言》。

郭树理的发表论文

1. 郭树理、熊瑛子:桑兰赴美诉讼案的法律问题分析,载《中国审判》2011年第6期。2. 郭树理、宋彬龄:论兴奋剂案件中双方的专家证据力量之平衡——以国际体育仲裁院专家证据制度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3. 郭树理:奥运会仲裁机构及法律精神,载《检察风云》2012年第17期。4. 郭树理:北京奥运体育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2期。5. 郭树理、李倩:奥运会特别仲裁机制司法化趋势探讨,载《体育科学》2010年第4期。6. 郭树理:禁止限制贸易行为理论与职业体育运动中的处罚措施——以加拿大实践为例,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7. 郭树理:世界杯球票销售的法律问题,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5期。8. 理查德·H.麦克拉伦、周青山、郭树理: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3期。9. 郭树理、黄莹: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仲裁制度,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0. 郭树理:足球与法律,载《读书》2007年第7期。11. 郭树理、周青山:南非体育法律制度初探,载《西亚非洲》2007年第7期。12. 郭树理:体育判例对美国法律制度发展的促进,载《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3. 郭树理:日本体育仲裁制度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第1期。14. 郭树理、夏骄阳:安全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键问题,载《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第3期。15. 郭树理、王蓉:奥运会体育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探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6. 郭树理、肖浩:奥运会志愿服务法律责任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17. 郭树理、周小英:奥运会特别仲裁管辖权问题探讨,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8. 郭树理、夏骄阳:论国际奥委会的国际法主体资格,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19.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20. 郭树理:体育组织内部纪律处罚与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例,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3期。21. 郭树理:意大利体育法律实践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第4期。22. 郭树理:内地澳门继承制度之法律冲突及其救济,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3期。23. 郭树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1期。24. 郭树理: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25. 郭树理: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载《法学》2004年第11期。26. 郭树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6期。27.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制度评述,载《体育与科学》2002年第6期。28. 郭树理:《布鲁塞尔公约》在德国的实施情况述评,载《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29. 郭树理: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研究国际经济法,载《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30. 郭树理、刘冰:舆论监督、新闻炒作与刑事司法,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31. 郭树理:西欧国家晚期仲裁立法改革述评──以英国、比利时、琠典为例,载《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第2期。32. 郭树理、刘进:“依法治市”含义之我见,载《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3期。33. 郭树理: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及其救济——对中国实践的考察,载《法学》2000年第7期。34.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载《学术界》2000年第6期。35. 肖永平、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民商事司法文书及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事项的合作与协调,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36. 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破产法运动的最新进展,载《欧洲》2001年第4期。37. 郭树理:德国法律文化散论,载《德国研究》2001年第3期。38. 郭树理、郑德成:我国区际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载《政法论丛》2001年第4期。39. 郭树理:《海牙民商事司法文书与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公约》述评,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2期。40. 史蒂芬R·奥顿、郭树理: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41. 刘进 、郭树理:《商业银行法》实施的障碍及其对策,载《改革与理论》1998年第6期。

袁新的发表论文

国际期刊1. Xin Yuan, Accurate Si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Turbulent Flows with a Higher-Order High Resolution Scheme, CFD Journal, 1999, Vol. 8, No. 2, pp. 326-340.2. Xin Yuan, H. Daiguji, A Specially Combined Lower-Upper Factored Implicit Scheme For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Computers and Fluids, 2001, Vol. 30, No. 3, pp. 339-363. SCI: 415MZ; EI: 011965011143. Yan Jin, Xin Yuan, Numerical Study of Unsteady Viscous Flow Past Oscillating Airfoil, Wind Engineering, 2001, Vol. 25, No. 4, pp. 227-236. EI: RN 5522564. Shijie Zhang, Xin Yuan, and Dajun Ye, Analysis of Turbulent Separated Flows for the NREL Airfoil Using Anisotropic Two-Equation Models at Higher Angles of Attack, Wind Engineering, 2001, Vol. 25, No. 1, pp.41-53.5. Xin Yuan, Wind turbine resear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Wind Engineering, 2001, Vol. 25, No. 1, pp. 65-66. (应邀在该杂志刊登本研究组的工作介绍与照片)国际会议6. Gang Xu, Xin Yuan, Dajun Ye, Development of a Higher-Order High Resolution Scheme for Three-Dimensional Turbulent Flow in Turbomachinery, in Proceedings: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erothermodynamics of Internal Flows, Dresden, Germany, 1999, Vol. II, pp. 305-310. ISTP: BR26G7. Gang Xu, Xin Yuan, Dajun Ye, Use of Neural Network Based Loss and Deviation Model in Flow Field Diagnosis of Multistage Axial Compressors, in Proceedings: 1st Int. Conf. on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Beijing, 1999, pp. 330-336.8. Jiangang Cai, Xin Yuan, Dajun Ye, A Preconditioning-Like Implicit Method for Low Speed Mixing Turbulent Flows, in Proceedings: 2nd Int. Symp. on Fluid Machinery and Fluid Engineering, 2000, pp. 73-80.9. Yan Jin, Xin Yuan, Numerical Study of Unsteady Viscous Flow Past Oscillating Airfoil, in Proceedings: 2nd Int. Symp. on Fluid Machinery and Fluid Engineering, 2000, pp. 404-409.10. Yuyang Lai, Xin Yuan. Blade Design Optimiz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 Analyses and Hybrid Optimization Approach, 9th AIAA/ISSMO Symposium on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Atlanta, USA Sept 4-6, 2002.AIAA No.: AIAA-2002-565811. Y. Jin, and X. Yuan,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Airfoil"s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at Large Mean Incidence Angl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002, Sidney.12. Lin Zhirong and Yuan Xin, Multi-block Grid with Overlapping for Implicit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Flow Field within Turbomachinery,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002, Sidney.国内核心期刊13. 徐纲,袁新,叶大均,神经网络的非设计点损失落后角模型在流场诊断中的应用,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 Vol. 20, No. 1, pp. 49-52.14. 袁新,江学忠,翼型大攻角低速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 Vol. 20, No. 2, pp. 161-165. EI: RN 214412915. 张宏武,徐纲,袁新,叶大均,应用高分辨率迎风格式精确分析透平叶栅三维湍流流场,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 Vol. 20, No. 5, pp. 553-557. EI: 0004511941316. 蔡剑钢,袁新,叶大均,多组份混合工质掺混机理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 Vol. 21, No. 5, pp. 563-566. EI: 0101549996717.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跨音速轴流风扇转子流场三维粘性数值分析,推进技术,2000, Vol. 21, No. 6, pp. 40-43. EI: 0101547903818.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组合的LU分解迎风方法的多重网格收敛,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2, pp. 90-93. EI: 0009531233219. 袁新,金琰,用高精度迎风格式模拟潜入式喷管流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6, pp. 45-48. EI: 0103557254720. 张宏武,袁新,叶大均,透平叶栅大攻角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10, pp. 92-95. EI: 0315743355621.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的快速收敛方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10, pp. 96-99. EI: 0315743355722. 蔡剑钢,袁新,叶大均,多组份混合工质掺混流动研究与工程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11, pp.43-46. EI: 0315743357423. 张宏武,江学忠,袁新,叶大均,二维翼型襟翼增升的数值模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Vol. 40, No. 11, pp. 55-58. EI: 0315743357724. Lidong He, Xin Yuan, Yan Jin, Zhenyou Zhu,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Honeycomb Seal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1, Vol. 14, No. 1, pp. 13-17. EI: RN 286718025. 徐纲,袁新,叶大均,采用高分辨率高精度格式求解跨音压气机转子内三维粘性流场,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 Vol. 22, No. 1, pp. 44-47.26. 张宏武,袁新,叶大均,透平级非设计工况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 Vol. 22, No. 2, pp. 175-178.27. 蔡剑钢,袁新,叶大均,低速多组份混合工质掺混流场数值模拟的加速收敛,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 Vol. 22, No. 3, pp. 298-300.28.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低展弦比跨音速轴流风扇转子流场三维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 Vol. 22, No. 5, pp. 566-568.29. 何立东,袁新,尹新,蜂窝密封减振机理的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 Vol. 21, No. 10, pp. 24-27. EI: 0212689389330. 何立东,袁新,尹新,刷式密封研究的进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 Vol. 21, No. 12, pp. 28-32, 53. EI: 0215691421931. 何立东,袁新,何丽娜,离心压缩机扩容改造中的转子动平衡,热能动力工程,2001, Vol. 16, No. 2, pp. 202-204. EI: 0120651027832.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非线性双方程湍流模型用于风力机翼型分离流动模拟,太阳能学报,2001, Vol. 22, No. 2, pp. 162-166. EI: RN 47828733. 何立东,袁新,非线性密封流体激振研究及进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 Vol. 21, No. Supplement, pp. 264-268.34.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多级轴流压气机全工况特性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 Vol. 23, No. 2, pp. 167-170.35. 张士杰,袁新,叶大均,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级全工况三维流场数值分析,推进技术,2002, Vol. 23, No. 3, pp. 209-212. EI: 0241713055236. 金琰,袁新,二维机翼振动非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Vol. 42, No. 5, pp. 684-687. EI: 0241713035337. 金琰,袁新,申炳録,机翼大攻角下失速颤振的气动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 Vol. 23, No. 5, pp. 573-575. EI: 0244716774838. 金琰,袁新,应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研究机翼的射流减振技术,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 Vol.20, No.3, pp. 267,273. EI: 0310739184139. 金琰,袁新,机翼颤振及射流减振技术的气动分析,太阳能学报,2002, Vol.23, No.4, pp. 403,407. EI: 0244717841740. 林智荣,袁新,并行计算用于叶轮机械流场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 Vol. 23, No. 6, pp. 695-698.41. 王会社,钟兢军,王松涛,王仲奇,袁新,叶片弯曲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 Vol.20, No.4, pp. 470-476. EI: 0310739186842. 王会社,袁新,岳国强,钟兢军,王仲奇,弯曲叶片积叠线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航空动力学报,2002, Vol.17, No.3, pp. 327-331.43. 赖宇阳,袁新,基于遗传算法和逐次序列规划的环形叶栅基迭优化,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 Vol. 24, No. 1, pp. 52-54.国内期刊44. 袁新,热力叶轮机械内部的全三维复杂流动数值模拟研究点滴, 上海汽轮机, 2000, No. 1, Ser. No. 74, pp. 12-19.45. 袁新,林智荣,张士杰,张宏武,徐纲,并行计算用于叶轮机械流场特性全工况分析,清华同方技术通讯,2001, No. 1 (Ser. No. 5), pp. 37-41.46. 袁新,林智荣,集群计算机系统用于叶轮机械通流部分全三维设计分析,燃气轮机技术,2002, Vol. 15, No. 1 (Ser. No. 55), pp. 1-6.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三个期刊哪一个更容易发表论文?

计算机应用研究吧

小学语文教师要发表论文,要有正式国内发行刊号的,有哪些合适的期刊呢?

《小天使报·教学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刊物,知网全文收录,欢迎投稿,电子邮箱:hnjxyj@126.com。qq:1242946749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发表论文怎么样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软件学报 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计算机学报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24遥感技术与应用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5机器人 2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5自动化学报 16中文信息学报 27测控技术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7计算机应用 28传感技术学报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8信息与控制 29控制工程8系统仿真学报 19计算机科学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9计算机工程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1控制与决策 22计算机仿真 影响因子具体多少我就没记了,上面的排序基本也就是影响因子的排名的。排名越靠后越容易发表上去的。要注意的2点就是,一:有很多非核心的期刊和核心期刊就相差一两个字,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投错了地方;二:上面的08北大核心期刊包括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部分的,您学软件主要关注的是其中的计算机相关期刊。 投稿方法:进入要投稿期刊的主页,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就进入了它们的在线投稿系统,那里面有向导要你输入你的论文名、摘要、关键字等等相关信息,最后上传word文档,便完成了。

王振的发表论文

1.《试述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发表于陈明华主编《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死刑存废的思考》:载于杜发权主编:《法学学理初探与构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试析刑事证据的证明能力和体系标准》:载于《法律科学》2003年11月刊;4.《论价格违法行为的犯罪化》:载于吴明童主编《学术高峰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5、《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初论》,载于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 王振. 刑事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视——理念、理论与制度[J]. 前沿. 2011(05) [2]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逻辑与路径之检视[J]. 学园. 2011(03) [3]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路径之探寻[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4]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问题之省思[J]. 政法学刊. 2011(06) [5]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之内生自治系统略论——以软法为视角[J]. 职教论坛. 2011(17) [6] 王振. 走出保护与惩罚之间的迷思——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再检视[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 王振. 通往权益平衡保护的刑事法之进路[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8] 王振.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护的三维考量[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9] 王振,武立松. 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扩张——正犯后正犯[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10] 王振. 我国注册会计师犯罪与刑事责任探究[J]. 财政监督. 2009(12) [11] 王振.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12] 王振. 反思与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之外部法律环境论[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3] 王振,唐子艳. 权益平衡保护的技术分析与法理思考——以刑民交叉案件为切入点[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6) [14] 王振,唐子艳. 刑民交叉案件中权益平衡保护的法理反思[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 董邦俊,王振.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16] 王振. 社区矫正制度之省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17] 王振. 对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理论追寻[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8] 王振. 道德的救赎:“见危不救”现象的刑法学检视[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19] 王振. 坚守与超越: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之流变[J]. 法学论坛. 2010(04) [20] 王振. 风险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之检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1] 王振,董邦俊. 刑事司法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22] 王振. 台湾刑法犯罪成立要件初论[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3] 王振.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根据简论[J]. 法制与社会. 2007(06) [24] 王振,张慧. 构建和谐社会与刑罚制度改革探微[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25] 王振. 刑罚目的的新思维:积极一般预防[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6] 王振.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检视[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27] 王振. 安全刑法:和谐社会中的刑法新面貌[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28] 王振,董邦俊.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回应[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29] 杨光庆,王振. 和谐的中国古代刑法[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9) [30] 王振. 高校安全事故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论纲[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9)

杨俊的发表论文

(1)《试论猪八戒》,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4,18(国家级);(2)《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10全文复印;(3)《薛宝钗形象管窥》,《云南社会科学》1986,4(国家核心);(4)《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5)《试论西游记的民族文学性》,《云南社会科学》1987,4(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11全文复印;(6)《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兼谈西游记研究》,《学术界》1991,2(国家核心);(7)《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8)《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2;(国家核心)吉林《东南西北》杂志全文转载;(9)《“西游学”的兴起——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云南社会科学》1991,1;(国家核心)《文汇报》1991,3,21转摘;(10)《好一部人生的悲喜剧》,《江苏社会科学》1991,4(国家核心)(11)《试论西游记与心学》,《云南社会科学》1993,2;(国家核心);(12)《“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1(国家核心);(15)《愤世嫉俗 率真明快——读刺丗嫉邪赋》,《语文知识》1993,2(省级);(16)《关于西游记研究的几个问题》,《社科信息》1993,6(省级);(17)《艺术生产论——一个永恒的命题》,《社科信息》1993,11(省级);(18)《继往开来 卓绝一世——试论《醉翁谈录》的历史价值,《社科信息》1994,5(省级);(19)《浅谈〈高祖还乡〉的构思艺术》,《语文知识》1994,4(省级);(20)《西游记与心学新论》《西游记文化学刊》1998,1(国家级);(21)《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评》,《上海企业》2002,12(国家核心);(22),《美国版的〈萨拉丁〉会怎么拍?》,《世界知识》2003,18(国家核心);(23),《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3,2;(24),《“西游学”的崛起——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中国文化与艺术》2004,1(国家级);(25),《民主的启蒙曲——论〈诗经〉的民主意识》,《学术前沿》2004,8(国家级);(26)、《〈礼节传薄〉所载“西游”戏曲考——兼与蔡铁鹰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05,2(国家核心);(27)、《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陶渊明艺术风格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8)、《〈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成先生商榷》《运城学院学报》2005,4;(29)、《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士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转摘;(30)、《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31)、《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下)《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32)、《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33)、《谈吴承恩诗文创作》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国家重点核心)(34)、《诚信:现代公共关系的灵魂》 《公关世界》(A)2005,4;(35)、《新思想新体系新方法——关于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新探》《公关世界》(A)2006,2;(36)、《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新探》 《学术月刊》2007,7;(国家重点核心)(37)、《和谐:现代公共关系的终极目标》 《公关世界》(A)2008,5;(38)、《高考公信力与危机公关》 《公关世界》(B)2008,6;(39)、《新时代的公共关系教学新路径——<公关世界>让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界》《公关世界》(B)2008,8;(40)、《公共关系教学新探索——让<公关世界>点亮我们的课堂》《公关世界》(A)2008,9;(41)、《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论》 《蚌埠学院学报》2008,6;(42)、《理性、严谨、思考、创新——2007年<西游记>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43)、《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共产党宣言>与科学发展观新探》《高等教育科学》2008,10;(44)、《科学 人文 艺术——公共关系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公关世界》(A)2009,1;(45)、《公关危机新探》 《秘书》2009,2;(46)、《网络时代的西游记研究》 《宿州学院学报》2009,4;(47)、《2008,中国公关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公关世界》2009,2;(48)、《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新探》 《公关世界》(A)2009,2;(49)、《中国政府公关的大手笔,2009,从“大接访”到“规定动作”》《公关世界》(A)2009,3;(50)、《新形势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3;(51)、《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4;(52)、《一本新颖独特的高质量教科书——评<社交礼仪>》《公关世界》(A)2009,3;(53)、《着力塑造公关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人格效应》 《公关世界》(A)2009,5;(54)、《秘书工作的美学原则》 《秘书》2009,6;(55)、《封建家族内部伦理道德沦丧的讽刺剧——<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新析》《阅读与写作》2009,9;(56)、《现代公共关系呼唤科学发展》 《公关世界》(A)2009,9;(57)、《情景·参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高等教育科学》2009,10;(58)、《提升中国公关品质时不我待》 《公关世界》(A)2010,1;(59)、《当前公关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公关世界》(B)2010,3;(60)、《模块·目标·任务·反馈——构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新尝试》,《公关世界》(A)2010,3;(61)、《<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 《公关世界》(A)2010,5;(62)、《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6+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为例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国家核心);(63)、《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11,8;(64)、《Web-based environment to build public relation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 ITET2011,2011,12;(65)、《From doing to learning to do--Task drive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Relations course teaching 》 ITET2011,2011,12;(66)、《Corporat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model》ITET2011,2011,12;(67)、《紫金庵彩塑艺术的世俗特征浅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68)、《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 《名作欣赏》2012,4(国家核心)(69)、《技术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价值工程》2012,6(国家核心)(70)、《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ublic relation course new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nnotation 》 CCE2012,2012,5 ;(71)、《Information age college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HECTR 2012,2012,7;(72)、《From virtual to re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course application 》 ATMCC 2012,2012,8;(73)、《基于知识链的高校知识服务研究》 《情报科学》,2013,4;(74)、《新闻发言人之缺失——北京大学应对“邹恒甫微博事件”反思》 《青年记者》,2013,1;(75)、《网络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公关专业教育》 《价值工程》,2013,4;(76)、《上海婴幼儿奶粉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 《价值工程》,2013,5;(77)、《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 《新闻知识》,2013,6。

王永会的发表论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王永会,宋晓宇,栾方军.一种WebMIS中的统计图形动态生成方法.微计算机应用,2008,29(1):74~77.2.王永会,李玉梅,宋晓宇.约束Delaunay三角网重构的最小约束集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28(增刊):317~318, 321.3.王永会,杨英翔.基于ASP学生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28~129.4.王永会,宋晓宇,刘继飞.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生产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5):856~859.5.王永会,宋晓宇,许景科.基于视线的3D场景漫游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科技广场:信息科学,2006,(11):34~36.6.基于扫描线的工程图纸快速矢量化算法,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增刊,核心期刊,第一作者.7.基于GIS的小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增刊,核心期刊,第一作者.8.基于ADO数据库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工程,2000 Vol.26 No.12,核心期刊,第一作者.9.基于网格的等值线图快速生成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 Vol.37 No.17,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0.一种使用公式增强RDC功能的方法,计算机系统应用,2003 No.12,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1.基于OLE Automation的GIS系统的开发方法,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 Vol.16 No.2,第一作者。12.基于Browser/Server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 Vol.17 No.2,第一作者。13.工程图纸线细化算法的研究,机器人,1999 Vol.21 No.7,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4.工程图自动矢量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 Vol.5 No.1,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5.工程图自动矢量化算法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 Vol.36 No.3,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6.基于Client/Server的GIS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与控制,2000 Vol.29 No.7,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7.基于动态跟踪步长的直线快速矢量化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Vol.38 No.2,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8.基于OpenGL的三维建筑设计组件的设计与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 Vol.23 No.6,核心期刊,第三作者。

朱国华的发表论文

· 《试比较张承志和艾特玛特夫的美学追求》,《批评家》, 1986年第2期。· 《论学院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当代青年研究》, 1990年第1期。·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载《比较文学三百题》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中国当代爱情观》,同上。·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当代作家评论》, 1995年第2期。· 《文艺学:另一种可能的思路》,《艺术学研究》, 1995年第1期。· 《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女追男现象》,《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 《润笔考论》,《东南文化》, 1996年第4期。· 《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第4期。· 《文学批评参照系之再思考》,《江海学刊》, 1996年第6期。· 《略论对问体》,《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坛》, 1996年第1期。· 《林语堂幽默观新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 《试论景观美学的特征》,《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1996年第2期。· 《润笔琐谈》,《文史知识》, 1997年第1期。· 《关于金庸研究的一点思考》,《文艺评论》, 1997年第3期。· 《略论通俗文学的批评策略》,《文艺研究》, 1997年第6期。· 《蔡邕的悲剧》,《读书》, 1998年第4期。· 《蒙着红布的呐喊:接近崔健》,《东南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可能》,《文艺争鸣》, 1999年第4期。· 《白楼人:被统治的统治者?》,《当代作家评论》, 1999年第6期。· 《选择严冬:对鲁迅虚无主义的一种解读》,《文艺争鸣》, 2000年第4期。· 《子贡与孔子》,《孔子研究》, 2000年,第4期。· 《从权力的逻辑看: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导言》,《江海学刊》, 2000年第4期。· 《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释》,《莽原》, 2001年第1期。· 《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晋阳学刊》, 2001年第4期。· 《通向文学史的多元路径》,《中国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 《徜徉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斜阳旧影〉读后》,《东南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文学权力:文化资本》,《求是学刊》, 2001年第4期。· 《诗学的叙事话语》,《文论报》, 2001年9月15日。· 《文学与符号权力》,《天津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 《视觉文化研究》,《文化研究》, 2002年,第三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大众文学的系谱》,《文艺研究》, 2002年第3期。· 《巷陌骊歌》,《民族艺术》, 2002年第2期。· 《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民族艺术》, 2002年第3期,此文为布迪厄专著《区隔》导言的译文。· 《学术合法性是如何可能的?》, 2002年,《学术界》,第4期。· 《学术争鸣何以可能?》, 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求是学刊》, 2003年,第1期。 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2003年,《文学评论》,第2期 。· 《反思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 《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中央编译 出版社。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实地运用布迪厄》, 《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古典时代的政治资本与文学》,《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 《可怜无补费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5期。· 《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文艺争鸣》, 2003年第6期。· 《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哲学思想渊源》,《现代哲学》, 2003年第4期。· 《布迪厄、历史理性、后殖民文化生态及其他:陶东风、朱国华学术通信选》,《社会观察》, 2003年,第2期。· 《摄影的社会定义》,《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性情的发生》,《河北学刊》, 2004年第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江苏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 《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江海学刊》, 2004 年第 2 期。· 《合法趣味、美学性情与阶级区隔》,《读书》, 2004年第7期。· 《符号暴力与性别统治》,《社会理论论丛》,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艺术编码的社会条件:管窥布迪厄艺术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4年第4期。· 《彼山之玉与此山之石》,《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4期。· 《感情放逐之后的感情》,《评论》, 2004年卷,第一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艺术终结的辩证法》,《美术观察》, 2004年第7期。· 《艺术博物馆:虚假的文化承诺》,《民族艺术》, 2004年第3期。· 《皮埃尔 ·布迪厄:〈中等品味的趣味〉》,《中国学术》,2004年1期。· 《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 《关于身体写作的诘问》,《文艺争鸣》, 2004年第5期。· 本 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挣扎者,文景, 2004年11-12合期。· 背诵、经典与文化保守主义, 南方周末, 2004年7月22日。《布迪厄:清醒的文化角斗士》,《社会科学报》, 2002年2月28日。《理性何为》,社会科学报, 2003年《当文化成为资本》,社会科学报, 2003年,《陶东风、朱国华学术对话》,社会科学报, 2003年,《审美现代性与中国语境》u201a《天津社会科学》u201a2005年u201a第2期.《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u201a《河北学刊》u201a2005年u201a第4期。《现代性视域:一个概念梳理》u201a《实现:综合艺术评论》u201a2005年u201a第4期;《非同一性与模仿:阿多诺的美学逻辑》u201a《福建论坛》u201a2005年u201a第8期。《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u201a《社会科学》u201a2005年u201a第12期《讽喻诗学的辩证结构》u201a《上海文化》u201a2006年第1期。《灵氛理论的讽喻结构》u201a《艺术百家》u201a2006年第1期。《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u201a《文艺理论研究》u201a2006年第2期。《纯粹语言、经验、理念与弥赛亚时间》u201a《华东师大学报》u201a2006年第5期。《祛魅、解构与大众文化的自主性》u201a《文学评论》u201a2006年第6期。《颠倒的经济世界:文学场的结构》u201a《天津社会科学》u201a2006年第6期。《教育体制、合法语言与社会再生产》u201a《人文艺术》2006年u201a第7辑。《学术语言的几个层次:兼论晦涩》u201a《福建论坛》u201a2006年第10期。《民族文化认同与经典的再发明》u201a《云南大学学报》u201a2007年第2期。《大众媒介时代艺术批评的困境:以“白韩之争”为例》u201a《艺术百家》u201a2007年第3期。《对祛魅理论的祛魅解读:布迪厄社会学诗学研究策略》u201a《西北师大学报》u201a2007年3期。

林畅松的发表论文

国内论文(1991-2009)110.林畅松.2009.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沉积学报.109.于炳松,林畅松.2009.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沉积学报.108.杨扬,胡建中,林畅松.2009.塔西南阿其克背斜地质构造特征及与油气关系.地球学报.107.董伟,林畅松,谢利华,张忠涛,阳孝法,张燕梅,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地球学报.106.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2009.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05.彭莉,刘小平,林畅松,刘景彦,阳孝法,王海平,李换浦.2009.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04.谢利华,林畅松,董伟,周彤,陈胜红,高鹏.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沉积体系.石油地质与工程.103.谢利华,林畅松,周彤,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天然气工业.102.董伟,林畅松,施和生.2009.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刘景彦,林畅松,常艳艳,高达,张宇.2009.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石炭—二叠系陆表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模拟与聚煤分析.现代地质.100.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郭凯,宋小勇.2009.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99.谢利华,林畅松,董伟,秦成岗,张忠涛,熊亮.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中国地质.98.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9.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97.丁文龙,林畅松,漆立新,黄太柱,余腾孝.2008.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地学前缘.96.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8.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地学前缘.95.周树青,黄海平,史晓颖,林畅松,胡尊伟.2008.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地质论评.94.徐长贵,于水,林畅松,王昕,王粤川,李慧勇.2008.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古地理学报.93.杨晓兰,林畅松,王子良,李桂芬,孙龙,王志强,刘显贺.2008.运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东印尼Seram岛Oseil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展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92.刘景彦,王清华,林畅松,张丽娟,雷燕平,胡广成,胡博.2008.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石油勘探与开发.91.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杨芳.2008.贝尔凹陷下白垩统构造对沉积充填和砂体分布的控制.石油天然气学报.90.刘景彦,林畅松,彭丽,陈清清,张响响,周小军.2008.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89.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8.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88.阳孝法,张学伟,林畅松.2008.地震地貌学研究新进展.特种油气藏.87.周小军,林畅松,丁文龙,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地层结构外延法在塔中隆起古生界多期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6.周小军,林畅松,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沉积盆地内不整合界面组合样式.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5.董伟,林畅松,秦成岗,谢利华,阳孝法,崔立叶,张博.2008.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现代地质.84.刘景彦,林畅松,赖兴运,杨永恒,阳孝法,司宝玲.2008.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古地理和物源体系.岩石矿物学杂志.83.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2007.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地球科学进展.82.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7.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地质论评.81.张响响,林畅松,刘景彦,崔永刚.2007.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古生界上泥盆统底和三叠系底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估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80.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储呈林.2007.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地质与工程.79.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云金表,巩固.2007.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世界地质.78.储昭宏,马永生,林畅松.2006.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地质科技情报.77.陈莹,林畅松,余宏忠,崔永刚.2006.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地质力学学报.76.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6.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海洋石油.75.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2006.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74.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2006.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特种油气藏.73.刘卫红,杨少春,林畅松,王瑞丽,冯建伟.2006.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林畅松.2006.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现代地质.71.张英志,林畅松,马利民,刘景彦,张宇,梁秀丽.2006.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现代地质.70.陈莹,林畅松,周小军,张学伟,杨孝法,雷艳萍.2006.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新疆石油地质.69.周小军,林畅松,刘景彦,陈莹,李三忠.2006.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新疆石油天然气.68.陈方鸿,张明瑜,林畅松.2005.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沉积环境及其富铀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67.马玉天,林畅松,王晓东,杨会东.2005.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66.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2005.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地学前缘.65.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层状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地质学报.64.庞保成,林畅松,罗先熔,胡超涌,庄新国.2005.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地质与勘探.63.朱毅秀,刘洛夫,林畅松.2005.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兰州大学学报.62.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石油实验地质.61.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6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5.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现代地质.59.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冯雪.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自然科学进展.58.刘景彦,陈志勇,林畅松,吴志轩.2004.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沉积学报.57.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沉积学报.56.于炳松,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高熟海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地球科学.55.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任建业,张英志.2004.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幕式裂陷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和模拟模型.地球科学.54.朱毅秀,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4.塔里木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初探.内蒙古石油化工.53.林畅松,王清华,肖建新,王国林,丁孝忠,纪云龙.2004.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52.于炳松,H.Dong,E.Widom,陈建强,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Re-Os和Nd同位素特征及其与扬子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51.卢明国,林畅松,廖忠礼,张建华.2003.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特征.沉积学报.50.卢明国,林畅松,王典敷,肖建新,夏胜梅,刘丽军.2003.江陵浅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地球学报.49.刘景彦,林畅松,李喜臣,刘丽军,张韬.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地球学报.48.于炳松,王黎栋,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刘忠宝,林畅松.2003.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形成的次氧化条件.地学前缘.47.吴智平,李伟,任拥军,林畅松.2003.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地质学报.46.卢明国,王典敷,林畅松.2003.江陵凹陷层序地层充填与油气勘探.江汉石油学院学报.45.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44.刘丽军,肖建新,林畅松,王典敷,卢明国.2003.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沙市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43.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2003.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42.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谢小建,肖建新,刘景彦,史艳丽.2002.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学报.41.林畅松,杜玉良,翟刚毅,张文秦,张韬,丁孝忠.2002.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学报.4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颜.2002.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地球学报.39.庞保成,林畅松.2002.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地球学报.38.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刘景彦,仝志刚,丁孝忠,李喜臣.2002.中国东部第三纪裂谷盆地多幕拉伸过程和深部热流演化的定量模拟.地质学报.3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2.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与围岩对比研究.黄金地质.36.邱以钢,程日辉,林畅松.2002.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5.林畅松,刘景彦,刘丽军,张韬,李喜臣.2002.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现代地质.34.卢明国,林畅松,童小兰,刘丽军.2002.湖北当阳区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中油气运移的流体包裹体标志.现代地质.33.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2002.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孤北洼陷沙三段为例.油气地质与采收率.32.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肖建新,陈建强,纪云龙.2002.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1.陈建强,李兴武,于炳松,林畅松.2002.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0.陈建强,王训练,于炳松,林畅松,李兴武.2001.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地层学杂志.29.庞保成,林畅松.2001.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28.林畅松,刘景彦,蔡世祥,张艳梅,吕明,李杰.2001.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科学通报.2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1.广西金牙金矿床百逢组沉积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现代地质.26.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2001.反向断阶构造样式与砂质沉积体发育.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5.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1.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及其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4.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孔凡仙,刘景彦,郑和荣.2000.“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地球科学.23.刘景彦,林畅松,姜亮,陈志勇.2000.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地球学报.22.许红昆,林畅松.2000.沉积物压实的一种校正方法.地学前缘.21.庞保成,林畅松.2000.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地学前缘.20.林畅松,张燕梅,刘景彦,庞保成.2000.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地学前缘.19.刘景彦,林畅松.2000.前陆盆地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地学前缘.18.程日辉,林畅松,崔宝琛.2000.沉积型式与构造控制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7.刘景彦,林畅松,喻岳钰,武法东,姜亮,陈志勇.2000.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剥蚀量的方法改进.石油实验地质.1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焦贵浩.1999.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沉积学报.15.林畅松,张燕梅.1999.盆地的形成和充填过程模拟──以拉伸盆地为例.地学前缘.14.李杰,林畅松,陈平富.1999.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海平面变化与层序年代地层.地质论评.13.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1999.构造断阶与砂体预测:以沾化凹陷富林地区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2.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陈志勇,姜亮.1999.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现代地质.11.林畅松,解习农,张燕梅,刘景彦.1998.二维沉积层序计算机模拟研究.沉积学报.10.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1998.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地学前缘.9.李思田,林畅松,张启明,杨士恭,吴培康.1998.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科学通报.8.姚军辉,关晓东,林畅松.1997.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7.焦养泉李思田林畅松解习农杨士恭.1995.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地学前缘.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1995.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为例.地学前缘.5.张燕梅林畅松.1995.拉伸盆地模拟理论基础与新进展.地学前缘.4.李思田,李祯,林畅松,杨士恭,解习农.1993.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煤田地质与勘探.3.李思田,杨士恭,林畅松.1992.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沉积学报.2.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山-桌子山区太原组和山西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聚煤作用.煤炭学报.1.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奥拉槽早古生代深水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特征和充填样式.现代地质.1.Lin Changsong, Erikoson Kenneth, Li Sitian, et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f lacustrine sequence of the Erlian Basin, AAPG Bulletin, 2001, V.85, No.11:2017-2043.2.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Xiao Jianxin, et.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2,V.45, No.3:250-258.3.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Cai Shixiang et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setting of large scale incised valley and submarine gravity flow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V.46, No.8:690-693.4.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 Sitian, etal., Quantitatively modeling of multiple stretching of lithosphere and deep thermal history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2, V.76, No.3:324-330.

史晓颖的发表论文有:

1.Shi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8. Cambrian sequence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a-level cycl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8(3):2.王鸿祯,史晓颖, 1998. 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 现代地质, 12(1):1-16.3.陈建强, 史晓颖, 张国仁等, 1998.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地层学杂志, 22(2):109-115.4.史晓颖,陈建强,梅仕龙,1997.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地学前缘, 4(4): 161-173.5.陈建强,史晓颖,1997. 华北地台张夏组上部高频沉积层序与米兰柯维奇周期. 地学前缘, 4(3): 100-101.6.Shi Xiaoying, 1997: 35Ma- An important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 Concept of Natural Crises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2): 1-12.7.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2-12.8.史晓颖,1996: 35Ma -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自然周期: 自然临界的概念及其成因. 地球科学, 21(3): 235-242页.9.Shi Xiaoying, Yin Jiarun and Jia Caiping 1996: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Newsletter on Stratigraphy, 33(1): 15-61, Berlin, Sttutgart, Germany.10.Shi Xiaoying, Wan Xiaoqiao and Jia Caiping, 1996: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ycles of Sea-level Changes in South Tibet - Last Stage of Eastern Tethyan evolutio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7(1): 90-100.11.史晓颖,雷振宇,阴家润, 1996: 珠穆朗玛峰北坡下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地质学报, 第70卷1期: 73-83页.12.Shi Xiaoying and Jia Caiping, 1996: GeologicalCyclicity and Oscillation of Solar System above Galactic Plane. In Wang Hongzhen and Wang Xunlian eds., 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 Centennial Memorial Volume of Professor Sun Yunzhu (Y. C. Sun), p. 180-187, China Univ. Press.13.Shi Xiaoying, 1996: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Himalayas - Evidenced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China.14.Shi Xiaoying, Lei Zhenyu and Yin Jiarun, 1996: Lower Jur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in North Slope of the Mt. Qomolongma. Acta Geologia Sinica, 9(3): 304-316.16.Shi Xiaoying, 1996: The Natural Periodicity in Geological Histor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3, Beijing, China.17.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1996: A Scheme of the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2/3: 16, Beijing, China.18.Shi Xiaoying, Meishilong and Chen Jianqiang, 1996: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3/3: 27, Beijing, China.21.史晓颖, 1996. 喜马拉雅北坡中-新生代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旋回.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十周年纪念专刊”,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9页.22.Shi Xiaoying and Yin Jiarun, 1995: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and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Xizang (Tibet). Jour. China Univ. Geosci., 6(1): 16-40.23.史晓颖, 1995: 藏北羌塘-唐古拉地区侏罗纪生物群演替与古地理变迁. 地球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 第2卷: 74-7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24.阴家润、史晓颖, 1994:侏罗纪菊石Neuqueniceras在西藏聂拉木的发现及其经始大西洋海路向东特提斯的迁移。地球科学,第19卷6期,727-738页。27.史晓颖,杨遵仪,1994: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24卷,1-24页,3图版,12插图,地质出版社。28.Shi Xiaoying, 1994: An Outline of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the North Himalayas, South Tibet, China.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edimentological Geology Abstracts, p. E-34, IAS, 1994. Racife, Brazil.29.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3: The Aalenian to Early Bajocian Brachiopo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hy.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China, vol. 2: 70-95, 3pls., 23text-figs. Geological Press, Beijing.30.阴家润、史晓颖、周志广, 1993:青海唐古拉地区侏罗纪非海相双壳动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地球科学,第18卷4期,369-380页,6插图,2图版。31.杨遵仪、史晓颖, 1993: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系统观的再认识。见:赵鹏大、王亨君主编,地质科学思维,33-48页,地震出版社。32.阴家润、史晓颖、苟金等,1993: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壳层的事件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现代地质,第6卷3期,254-266页,7插图,2图版。33.史晓颖、杨遵仪, 1992:青南、藏北中侏罗统的缅甸贝, 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31卷5期,340-363页,2图版,11插图。科学出版社。34.阴家润、史晓颖, 1992:青藏交界地区中侏罗统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见:《中国地质大学校庆40周年论文集》,83-91页,海洋出版社。35.史晓颖、杨遵仪, 1992:关于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的系统观。地球科学,第18卷1期: 13-25页。36.Shi Xiaoying, 1991: The Jurassic Terebratullids from the North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 study on Loops.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1: 95-164, 3 Tabs., 30 Text-figs., 6 Pls, Geological Publisging House, Beijing.37.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1: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Mackinon D.Iet al ed. Brachiopods through Times, p.405-413, Rotterdam, Neitherland.38.Shi Xiaoying, 1991: Some New Liassic Rhynchonellids from Calama, North Chil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leogeograpgy.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74(2): 134-151, Tulsa, U.S.A.39.Yang Zunyi and Shi Xiaoying,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s and Paleogeography of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our.China Univ. Geoscience. 1(1): 13-33, 6 Text-figs., 1 Pls., Beijing.40.Shi Xiaoying, 1990: Some Brachiopod new Genera from the Jurassic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In Huang H. & Qu Z. eds., China Postdoctoral Thesis, vol. 4: 298-319, 6 Text-figs., 1 Pls. , Xueyuan Press, Beijing.41.Shi Xiaoying and Yang Zunyi, 1990: The Jurassic Brachiopod Seq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Brachiopod Congress, 24-29. Dunedin, New Zealand.42.杨遵仪、史晓颖, 1989 :青藏高原北部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地球科学,15(3),250-257页。44.史晓颖, 1988:湖南中部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及几个有关地层问题讨论。现代地质,第2卷3期,341-355页,2图版。45.杨遵仪、史晓颖, 1987:青南、藏北中侏罗统沟孔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古生物学报,第26卷1期,30-49页。46.史晓颖, 1987: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44-69页,4图版。47.史晓颖, 1987:藏东侏罗系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第18卷,14-43页,4图版。48.史晓颖、童金南, 1985:西藏东部洛隆马里的海相侏罗系及动物群特征。地球科学,第10卷3期,175-186页。49.史晓颖, 1983:湘中下石炭统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特征。地质研究, 第3期,163-166页。50.Wang Hongzhen and Shi Xiaoying (eds), 1999.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Earth"s rhythems.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 96pp.51.Shi Xiaoy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Qomolongma (Mt. Everest) Area, Southern Tibet, China - From Epicontinental Sea to Rift Basin.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1 (3.): 241-251.52.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 Henderson, 1999. Carboniferou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15th ICCP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p. 134, Calgary, Alberta, Canada.53.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110-11855.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Li Bin et al., 1999.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fining chrono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Yin H F, Tong J N eds.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 – Mesozoic Transition. Wuhan: China Univ. Geosci. Press, 35-43.56.Shi Xiaoying, 2000. Major sedimentary cycles and basin evolution of Mesozoic in northern Himalayas,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1.): 41-4257.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Sun Yan, 2000.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 D, 43(1): 327-33358.Shi Xiaoying, Nicol Morton, 2000.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round J/K boundary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ern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21-2259.Shi Xiaoying, Sun Keqing,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suppl.): 67-6860.陈丛林,史晓颖,张兴, 2001.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古生态学的研究. 15(4): 354-36261.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下白垩统发现海底扇沉积. 现代地质, 14(2): 243-24462.史晓颖, 2000. 藏南珠峰地区侏罗纪晚期至白世纪早期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化.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汇编, 全国地层委员会.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60-26564.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1999. 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 地球科学, 24(6): 253-260.65.史晓颖, 孙克勤,姚素峰, 1999. 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太原组沉积层序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4): 120-123.66.史晓颖, 杨遵仪, 1999. 中国无脊椎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五十年的回顾. 见: 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1167.史晓颖,1999. 中朝地台寒武系层序地层对比及寒武/奥陶系最佳自然界线. 现代地质, 13(2): 198-20068.史晓颖,2001. 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从陆表海到大陆裂谷。地质学报,75(3):292-30269.史晓颖,梅仕龙,孙岩等, 1999. 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现代地质, 13(1): 1-70.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等,2001,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57页,26图版。71.王训练,史晓颖,2002,从国际地质大会看地层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地质科技情报,2002,第3期,35-42页。72.王训练,史晓颖,2003,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见黄宗理,董树文,张洪涛,吴淦国主编,跨越新千年的地质科学,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进展综述,103-112页。北京:地质出版社73.杨欣德,史晓颖,陈建强,2000,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现代地质,14(1):9-1574.岳来群. 史晓颖. 王鸿祯, 2003. 北喜马拉雅地区下白垩统海底扇沉积环境. 古地理学报, 5(4):391-403梅仕龙,史晓颖,陈学方. 1999.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地球科学,24(1):21-3275。梅仕龙,史晓颖. 1999. 试论地层学的新体系与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地球科学,24(2):167-17276,梅仕龙,史晓颖. 1999. 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地层学杂志,23(3):217-225.77,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Chen Jianqiang and Yang Xinde. 1999. Cambr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ycles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Jour China Univ Geosci, 10(2):110-11878.史晓颖, 2002.“中国层序地层研究”评介。 中国图书评论, 2002年10期:63

赵军的发表论文

[1]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基于Map Info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2002:6.[2]赵国虎,高锦章,赵军,索南,孙看军,杨武. 吗啡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A]. 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化学会:,2003:3.[3]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4.[4]赵军,陶明娟. 国外在野生动物伯劳鸟保护中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5.[5]汪明冲,潘竟虎,赵军,孙晓茹.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基于格网GIS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初探——以甘肃牧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7]甄计国,霍静,赵军,潘竟虎,李伟元,何瑞东. 我国西北工业与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A]. 中国土地学会.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2007:12.[8]符海月,赵军,李满春. 从Google Maps看我国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2:113-115.[9]符海月,李满春,赵军,刘永学. 人口数据格网化模型研究进展综述[J]. 人文地理,2006,03:115-119+114.[10]孙晓茹,赵军. Google Maps API在WEBGIS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6,19:224-226.[11]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王胜利.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6,08:1003-1008.[12]汪明冲,赵军,李玉琳. 空间数据库引擎及其解决方案分析[J]. 地理信息世界,2006,04:63-66.[13]李红星,赵军. 基于GIS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363-367.[14]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熵权法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牧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1:17-21.[15]李传华,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的兰州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2:88-91.[16]赵军,刘琳,李霞. 基于RS与GIS的半干旱区城市绿化三维量测算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04:37-40.[17]杜怀玉,赵军,冯翠琴. 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以嘉峪关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90-94.[18]赵军,李旺平,李飞. 黄土高原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08,01:53-58.[19]潘竟虎,赵军,董晓峰. Geo-CA与GIS在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模拟中的应用[J]. 干旱区研究,2008,01:131-136.[20]李飞,赵军,赵传燕,郝君明,郑佳佳.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J]. 生态学报,2008,11:5347-5355.[21]赵军,魏伟,冯翠芹. 天祝草原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利用格局优化[J]. 资源科学,2008,02:281-287.[22]魏伟,赵军,王旭峰. 天祝高寒草原区NDVI,DEM与地表覆盖的空间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08,03:394-401.[2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坡度提取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02:214-218.[24]张斌才,赵军.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及其GIS集成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05:17-19+55.[25]甄计国,赵军. 区域积温插值的GIS方法[J]. 冰川冻土,2005,04:591-597.[26]赵军,陶明娟. 兰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6:113-116+128.[27]刘振波,倪绍祥,赵军. 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设计[J]. 干旱区地理,2004,01:19-23.[28]赵军,胡秀芳. 区域生态安全与构筑我国21世纪国家安全体系的策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2:1-4.[29]贾艳红,赵军.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91-95.[30]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张掖市绿洲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4,04:580-585.[31]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 地理信息世界,2005,01:39-41+50.[32]赵军,刘春雨,潘竟虎,刘英英,杨东辉. 基于MODIS数据的甘南草原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2011,02:341-346.[33]李飞,赵军,赵传燕,张小强.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J]. 生态学报,2011,03:689-697.[34]胡秀芳,赵军,查书平,郑雪萍. 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以甘肃天祝高寒草原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3:71-77.[35]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J]. 草业学报,2011,04:42-50.[36]赵军,师银芳,王大为,付鹏. 1961~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3:52-56.[37]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海拔、植被覆盖与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2,01:91-98.[38]赵军,李霞.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09,01:94-99.[39]李海亮,赵军. 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J]. 草业科学,2009,03:34-38.[40]王世杰,赵军. 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5-8.[41]韦莉,赵军,潘竟虎,李霞. 基于MODIS数据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05:660-664+553.[42]魏伟,赵军,王旭峰. GIS、RS支持下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利用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9,05:750-754.[43]赵军,韦莉,陈姗. 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1:36-40.[44]魏伟,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2010,04:760-765.[45]索俊锋,赵军. 基于CLUE-S模型的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5:522-528.[46]赵军. 兰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67-71.[47]梁会民,赵军.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 人文地理,2001,06:81-83.[48]梁会民,赵军.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研究[J]. 生态经济,2001,08:12-14.[49]赵军,符海月. 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 测绘工程,2001,03:41-43.[50]梁会民,赵军. 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76-80.[1]赵军,王雪平,金蓉. ArcGIS在草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03:1-4.[2]赵军,付金霞.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J]. 人民黄河,2006,02:38-40.[3]甄计国,王义德,赵军.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指数及其变化特征[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294-301.[4]付金霞,赵军. 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性分析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2006,04:65-69.[5]付彩菊,潘竟虎,赵军. 基于RS和GIS的额济纳旗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06:71-75.[6]胡秀芳,赵军,钱鹏,李东平. 草原生态安全理论与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4:93-97.[7]冯翠芹,赵军. GIS在现代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951-5952.[8]潘竟虎,任皓晨,赵军. 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的计量地理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03:377-381+384.[9]汪明冲,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6:116-121.[10]王世杰,赵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 矿山测量,2007,04:48-50+4.[11]李娟,赵军. 基于WebGIS的遥感影像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测绘,2008,04:60-63.[12]潘竟虎,赵军. 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 理工高教研究,2008,01:118-120.[1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坡度提取分析[J]. 北京测绘,2008,01:42-45.[14]党国锋,赵军. 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4:17-21.[15]潘竟虎,刘普幸,赵军.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J]. 土壤,2008,02:306-311.[16]田凤宾,赵军. 基于Google Maps的同城生活信息平台设计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6:1340-1341.[17]张俊,赵军. 基于Web Service的WebGIS应用系统模式及其与其他模式的比较[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17:4873-4876.[18]赵军,贾新会,甄计国. 石羊河流域人口经济压力定量分析[J]. 西北人口,2008,06:100-103.[19]孙建国,赵军,甄计国,李东平. 基于DTM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太阳辐射值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J]. 测绘工程,2003,01:28-30.[20]赵军,党国锋. 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草业科学,2003,07:1-4.[21]陶明娟,赵军.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02:51-54.[22]赵军,贾艳红. 国外GIS在地下水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和启示[J]. 地下水,2005,03:166-168.[23]刘琳,赵军,付金霞,王雪平. 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进展初探[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03:10-13.[24]赵军,刘琳,闫浩文. 基于GIS的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以兰州市危险废物地理信息系统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75-78.[25]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基于GIS的区域发展均衡性测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2:35-38.[26]孙建国,赵军,闫浩文. 一个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4:94-97.[27]朱瑜馨,张锦宗,赵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资源预测模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1:101-104.[28]赵军,许兆霞.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2:1-4.[29]赵军,胡自治. 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J]. 草原与草坪,2005,02:12-14.[30]魏伟,赵军,王旭峰. RS、GIS支持下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及治理模式仿真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9,01:47-56.[31]赵军,田英. 区域人口经济压力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15-19.[32]赵军,任皓晨,赵传燕,张勃,孟宝. 黑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及不同地类土壤水分效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139-144.[33]赵军,郑珊,胡秀芳. 基于GIS的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4:66-71.[34]李飞,王春,赵军,郑佳佳.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0,05:778-784.[35]王世杰,赵军. 基于GIS的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 测绘科学,2010,02:170-172.[36]赵军,杨东辉,潘竟虎.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92-96+102.[37]赵军,杨梅,杨东辉. 基于GIS的甘南高原积温资源空间插值分析[J]. 甘肃科技,2010,13:40-42.[38]杨东辉,赵军,张智慧,付鹏,刘春雨.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01:257-263.[39]赵军,刘喆,赵媛. 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J]. 甘肃科技,2011,04:8-10.[40]赵军,陈姗.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1,01:12-19.[41]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8:47-52.[42]刘春雨,赵军,刘英英,党国锋,师银芳. 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9:32-38.[43]赵媛,赵军. 基于移动GIS和智能手机的电子导游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51-52.[44]赵军,王小敏,李东成. 基于MODIS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0:91-96.[45]朱瑜馨,赵军,曹静.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J]. 干旱区研究,2002,04:33-37.[46]李东平,赵军. WebGIS主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1,12:23-25.[47]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GIS软件的二次开发[J]. 测绘通报,2002,S1:68-70.[48]田英,赵军,管信龙. 1990年~2005年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及变化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1:19-23+27.[49]张勃,石培基,赵军. 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水资源系统分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3:73-79.[50]李传华,赵军. 基于GIS的民勤县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研究[J]. 中国沙漠,2013,01:302-307.

孙丰月的发表论文

1. 第一作者,关于脉状热液金矿床成矿深度的思考,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2. 第一作者,含金石英脉形成机制新探,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3. 第一作者.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e-minerals in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34. 第一作者.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 Sun Ge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5. 第一作者.Precious ore deposits in De"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Inner Mongoli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16. 第一作者.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关系新探——兼论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地质找矿论丛,19957. 第一作者.胶东地区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8. 第一著者.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流体分异成岩成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9. 第一作者.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地学前缘,199510. 第一作者.太古代脉状金矿床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99511. 第一作者.再论胶东西部金矿带划分及其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12. 第一作者.自然界存在幔源“类岩浆”吗?中国地质,199513. 第一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14. 第一作者.胶东西部金矿化空间定位机制研究, 胶东金矿地质研讨会论文集,199015. 第一作者.山东招远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化时空分布及成矿预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报),1988,(2)16. 通讯作者,美国卡林型金矿与我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异同,地质与资源,200317.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200318.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金铋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初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19.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3,(1):50--5620. 通讯作者,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地质找矿论丛,200421. 通讯作者,区域地球化学中大面积、低浓度分带异常评价——以督冷沟铜钴矿发现为例,地质地球化学,2003,16(3)22.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地质找矿论丛,200423. 通讯作者.地幔流体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2001,20(3):21-2624. 通讯作者.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2(2):193--20025.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1(4)26.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2005,50(20):2278--2288. SCI检索,英文版:WU Guang, SUN Fengyue, ZHAO Caisheng, LI Zhitong, ZHAO Ailin, PANG Qingbang & LI Guangyuan. 2005. Discovery of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2005 Vol.50 No. 23 .2733-274327. 通讯作者.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地质与勘探,200428.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找矿意义.世界地质,200329.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西部Punda金铜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地质与勘探,200430. 通讯作者.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地质,2006,25(3)31. 通讯作者.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现代地质,2007,21(4):645--65332.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学报,2007,23(09):2227—2240.SCI检索33. 通讯作者. 胶东地区地幔捕虏体中黄铁矿含金性及其意义,黄金,2005,26(11):7--1034.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黄金,2007,28(6):13--1735.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上矿区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研究,黄金,2007,28(1):13--1936. 通讯作者.吉林珲春小西南岔地区重砂金矿物的指示意义,黄金,2008,29(1):16--2037. 通讯作者.青海北巴颜咯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黄金,2007,28(9):8--1338. 通讯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39. 通讯作者.青海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0.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乌兰乌珠尔铜矿金属矿物特征及意义,地质与资源,2006,15(3):191--19941. 通讯作者.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south Jilin Province,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6,():42.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地质科学,2008(待刊)43.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卡尔却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4. 通讯作者.大功率电法在山东招远庄头刘家一带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53--5645.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肯得可克钴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7—5246.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什兰江金矿床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1—4647. 第二作者.胶东西北部山上原家金矿金银矿物组合研究,黄金,2000,21(9):4--748. 第二作者. 河南枪马金矿床410脉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黄金,2001,22(4):4--749. 第二作者(执笔). Northeast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1999, (1):14—19,50. 第二作者,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1. 第二作者. 韧性剪切带向剪破裂的转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地质力学学报,1997,3(1):38--4452. 第二作者,胶东地区裸露含金构造的地球化学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3.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黄金,2006,27(10):6—1254.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远景评价.世界地质,2007,26(4):397-40255. 第二作者.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06—21056. 第二作者.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综合选区研究.中国地质,2007,34(6):1101-110857. 第二作者.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004,23():58. 第二作者. 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9. 第二作者.青海大场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2005, 24(3):305-31660. 第二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南矿区1#脉流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3)61. 第二作者.中生代敦化-密山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62. 第二作者.专家证据权重法及其东昆仑地区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5, 41(4): 88u221294.63. 第二作者.河南灵宝枪马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34--4064. 第三作者(执笔).山东招掖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地球科学,1987,(4):65. 第三作者.基于GIS的区域重磁空间信息集成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66.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67. 第三作者.脉金矿床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的石英热爆裂特征填图法,岩石学报,2000.SCI检索68. 第三作者.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矿床地质,2006a,25(增刊):51-5469. 第三作者.青海肯德可克钴铋金矿钴铋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矿产综合利用,200570. 第三作者.动力系统转换与分级构造成金机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27--3371. 作者之一. Preliminary metallogenic belt and mineral deposit maps for northeast Asia. 2003,多国合作项目成果。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表,USGS PUBLISHING WAREHOUSE72.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4):73. 第三作者.流体研究与成矿预测,矿床地质,1997,16(3):278-288(部分文章未统计)

城市周刊发表论文可靠吗

可靠。《城市周刊》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一本拥有双刊号:CN:21-1489/D,ISSN:2617-1686的建筑类合规期刊。

柴建设的发表论文:

1.周君才,柴建设,凤凰山铜矿急倾斜厚矿体开采中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途径,《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核心期刊),1988(4)。在首都图书馆给市民讲座2.柴建设等,论矿山借贷报酬率系数的计算与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89(2)。3.柴建设,用CTI法进行采矿方法优化选择,《首届全国青年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大庸,1991,124.柴建设等,用数值分析法初选采矿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2)5.张志礼,柴建设,论采矿方法选择优化系统,《有色金属》(季刊)(核心期刊),1993(3)6.张志礼,柴建设,采矿方法数据库的构建,《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3(3)7.柴建设等,矿床品位指标确定的层次分析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3)8.柴建设等,价值工程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4)9.柴建设,对矾山磷矿采矿方法的再认识,《化工矿山技术》(核心期刊),1994(2)10.柴建设等,寿王坟铜矿深部开采的技术管理,《有色矿山》,1994(3)11.柴建设,用分数维方法模拟矿体表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4(4)12.柴建设等,分形几何及其在矿石品位和储量计算中的应用,《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探》,1994(6)13.柴建设等,科学与巫术之争-论地质统计学的科学性,《国外金属矿山》,1994(11)14.柴建设等,应用分形方法预测岩石爆破块度,《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1)15.柴建设,矿化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2)16.谢贤平,柴建设,地质数据的BP网络分形,《地质与勘探》,1995(2)17.谢贤平,柴建设,矿山优化设计综述,《四川有色金属》,1995(2)18.谢贤平,柴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决策的风险分析,《矿产与地质》,1995(6)19.J.Chai etal, Research on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theory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ystem, Proc. 4th Int. Symp. on Mining Planning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Canada, Oct., 1995(ISTP收录)20.柴建设,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1)21.柴建设,矿体形态模拟的研究,《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4)22.柴建设,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8(增刊)23.柴建设等,爆破震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影响,《有色矿山》,2000(3)24.徐东强、柴建设、彭永池,金厂峪金矿缓倾斜中厚难采矿体的开采,《有色矿山》,2000(6)25.柴建设等,顶板不稳固的缓倾斜薄至中厚金矿体的开采,《黄金》(核心期刊),2000(3)26.柴建设等,用拉格朗日元法进行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2000(3)27.柴建设等,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采矿方法实验研究,《金属矿山》(核心期刊),2000(6) (EI收录)28.柴建设,A. J. Sinclair, 由块段误差引起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的量化估算方法,《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0(6)29.J. Chai etal., The Examination of Safety of Roof Using Supersonic Technique, 200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Aug. 2000(ISTP收录)30.柴建设,张兴凯,合理安全度的确定,2002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年10月,北京3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 2003(4)32.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职业安全》2003(8)33.柴建设,姜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预评价的质量,《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3(10)34.CHAI Jiansh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and Core Competence,首届中国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0月,南京35.柴建设,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张奇、王永强、柴建设、吕淑然,云雾与凝聚态TNT在密闭空间中爆炸作用的比较,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7.吕淑然、柴建设、张奇,露天台阶爆破轴向不耦合装药减震效应研究,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8.柴建设、史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步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39.傅贵、柴建设、杨甲文、陈秀英,安全学科“工程化”的问题与对策,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40.柴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安全文化,法制日报,2005年 6月 25 日4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6月42.柴建设,北京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2006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43.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44.柴建设,安全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安全学科发展,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12,645.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1-(4-Aminophenyl)-2-(4-nitrophenyl) ethanon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1(SCI收录)46.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Dipyridine [5,10,15,20-tetrakis(4-carboxyphenyl) -prophyrinato]cobalt(Ⅱ)pyridine tetrasolvate monohydr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3(SCI收录)47.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Glycinium 3-nitrophal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4 (SCI收录)48.Zong-Sheng Li,Jian-She Chai,Bis[diaquahydrogen(1+)] naphthalene 1,5-disulfon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5 (SCI收录)49、Jian-She CHAI ,Cai CHEN,The compilation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fire emergency plan at public places,Progress i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pts a and B 2344-2347,2007(ISTP收录)50、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中国百名专家论安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551、柴建设,搞好安全生产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研究,2008(1)52、柴建设,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53、王姝,柴建设,基于社会统计程序(SPSS)回归性分析的尾矿库事故预测模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12)54、门永生,柴建设,我国尾矿库事故现状及事故防治措施,《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09(1)55、陈文瑛,柴建设,有障碍物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超压场的数值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6)56、柴建设,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10)57、柴建设,安全没有终点的事业,《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核心期刊),2009,958、谢中朋,柴建设,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安全发展、人才为本》,2009,1059、柴建设,应急救援应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3月20日(第6版)60、柴建设,赵秀雯,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实例应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10(7)61、CHAI Jianshe, Preliminary Study on Some Issues about Legal System of Production Saf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第二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2010 Chinese Seminar on the Principles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288-292),Science Press出版,2010年, ISTP收录62、Jianshe CHAI, Research on Disaster Forecast Method of Tailings Dam Based 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 美国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SRP)出版发行,2010, ISTP收录63. 赵秀雯,柴建设,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脆弱性评估的指标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11(7)64. Wenying CHEN, Jianshe CHAI, Application of the Cause-Consequence Diagram Model for Quantify Grinding Machine System Safety-Capability.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11) EI 收录65.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核工业》2011(10)66.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福岛核事故凸显日本核安全文化软肋,《中国核工业》2012(4)67. 王超群,柴建设,牛伟伟等,基于ArcGIS Engine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后果评估系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1期(核心期刊)68. 王超群,柴建设,王庆,吕淑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某110kV变电所安全可靠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2(核心期刊)69. 于力,柴建设,史强,室内天然气中压出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安全》,2013.3期70. 史强,柴建设等,核电站主储油罐间火灾喷淋控制效用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科学》,2013.2期(核心期刊)71. Wang Chao-qun, Chai Jian-she, Niu Wei-wei,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 Assessment System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295-298(2013) pp744-74872. 柴建设,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核安全》,2013.3期73. 余少青,陈妍,柴建设,张春明,风险控制在福岛核事故剂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启示,《核安全》,2013.3期

想了解下中学地理教师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的话有没有合适的CN刊物可以推荐?比较容易被刊登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生政史地》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发表的就是《中学生政史地》,当时还是白老师介绍给我的,我看了下杂志简介觉得还不错。或者你也可以去咨询下白老师,哦,对了,他们的网站是西北论文网,你可以搜搜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上发表论文,对评职称有用吗?

有到时你提交相关资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