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浅谈有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策略_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提出“突出科学探究”的新理念,目的是使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由原来偏重教师传授转变为立足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四维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突出其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以及过程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科学问题”为载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类似科学发现的情景和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认识自然、学习科学,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培养科学素养。   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离不开对科学知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要注意如下策略:      一、探究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主体主动探究、相互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科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学生的主动性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在《土壤的组成》的教学中,笔者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后,让学生按猜想结果自由组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根据自己的结果逐步探究,获取充足的认知后,再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探究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快乐的。同时,这也反映了在探究过程中,每个人的研究思路,思考方法,认识角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与合作学习对启发思维、培养综合素养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就要求科学老师要善于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轻松氛围,展开开放式的探究、讨论,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二、探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科学”的教学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活生生的自然,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要以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参与到活动中,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作出弹性的安排与选择,不封闭不固守,必要时要引入相应内容,促成学生的发现。如教学《地表的形态》时,囿于课本提供的沙盘模型,难以形象直观地反映高山、高原、平原的特点,在美术课的启发下,笔者开展了“我笔下的山河更美”的活动。在活动中结合教材,要求学生用笔体现各种地形的特点,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学得了知识,习得了能力,养成了主动参与、善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三、探究过程中要用科学探究思路营造探究科学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的方式,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八年级下册《运动的电荷》教学时,针对电学知识的难度,在研究电流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将导体中的电流与渠道中的水流类比,并提醒学生在本章的学习中可广泛地运用这一方法。后来,在探究电压、导体电阻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运用这种方法,作出猜想,设计实验,用科学探究思路进行自主研究,高效的完成探究学习,培养了探究能力。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用科学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走进科学世界,感悟科学真谛,最终达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目的,回归科学本质。      四、探究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决不是教师能直接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感悟、体验获得的。体验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探究过程获得的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经验中。它强调亲历过程,伴有情绪反映,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在《土壤酸碱性测定》的探究活动中,笔者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仪器,让学生结合溶液PH值测定方法和课本活动图片,尝试测定土壤的PH值,并有意制造反应板不足等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药片胶囊板)。测出结果后,又让学生测定二氧化碳等气体的PH值。在这一课中,学生获得了观察体验的机会,而且学会了液体、固体、气体PH值测定的方法和操作规范,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作为科学的教学,就应让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闻”中博闻、强识,通过一次次的感受和对“感受的再感受”,不断提高升华认识水平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探究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的。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各种信息量越来越大,而课本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弥补课本信息量的不足,开拓学生的视野,真正体现科学教学的目的。在研究《生命的诞生》这一课题时,针对教材特点,笔者课前发动学生收看有关电视短片(正逢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开播时直播经视宝宝诞生),课外阅读《青春期常识》,与父母交流向父母了解。到上课时,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已非常丰富,而且消除了该话题的“羞涩感”,能大方交流,对生命也变得格外敬重。这种开发式的活动,使课内向课外延伸,其实也是精心设计的又一探究活动。同时,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作为科学课就应充分体现其特点,教师就要精选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使科学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同时也可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当然,学生科学素养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科学探究是沟通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学习活动,但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只让学生进行纯粹的探究而不重视知识的获得。相反,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构建。要想在探究活动中使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得到真正的整合,关键需要教师把握教学目标,领悟新的教学理念,体验新的教学思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五年级第一课的读写结合作文五百字。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及读写结合点资料2012

课题 知识点 读写结合点 1、燕子 1、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我能想象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 2、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如:掠、聚拢、痕)。 3、“有的……有的……”的句式。 4、积累量词(如: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支赞歌)。 5、注意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 6、比喻句。 7、积累描写春天的成语。 8、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由近至远)进行描写事物。 仿写比喻句。 2、古诗两首 1、背诵两首古诗。 2、了解诗中比喻的用法。 3、理解诗句意思。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 用自己的话描写《咏柳》的景色。 3、荷花 1、“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 2、想象力训练: A、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B、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告诉我 。 3、积累AABB式的词语(如:挨挨挤挤)。 4、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冒。 5、积累量词(一阵清香、一幅画、一朵荷花、一阵微风)。 6、比喻句。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自己喜欢的花。 4、珍珠泉 1、那样……那样……那样…… 2、初步体会第五自然段问句的表达效果。 3、比喻句。 4、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事物。 5、结合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家乡美好的景物。 5、翠鸟 1、关联词造句:尽管……还是…… 2、体会动词的妙用(结合课后习题)。 3、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出去。 4、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事物(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一种动物。 6、燕子专列 1、积累AABC式的词语(如:皑皑白雪) 2、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倒叙的表达方式。 4、首尾呼应。 对贝蒂人说几句话。 7、一个小村庄 的故事 1、找出并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课后习题,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课文三次出现“锋利的斧头”,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深刻含义。 3、积累描写环境的四字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8、路旁的橡树 1、抓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最后一句话)。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3、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9、寓言两则 1、通用查字典、联系课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亡羊补牢》的“亡”和“牢”。 2、用“越……越……”句式说话; 3、复述故事,并结合实际理解寓意。 4、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积累寓言故事。 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 。” 10、惊弓之鸟 1、理解最后一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学习伙伴:更羸的判断真准确呀!更羸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2、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惊弓之鸟”,并积累其它带有动物的成语。 3、关联词造句:只要……就……;不是……(而)是…… 4、“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了解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 5、通过人物对话,体现人物心理。 11、画杨桃 1、理解父亲和老师说的话。 2、体会“不……像”“像……五……五角星”省略号所表达的人物心理。 3、积累AABB、AABC式四字词语。 4、体会“我”“老师”“同学们”态度不同的对比写法。 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重点段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及表达效果: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3、联系生活实际,口头交流“我也能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13、和时间赛跑 1、结合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谈谈生活中的体会:课后习题2。 2、积累珍惜时间的格言。 3、关联词造句:与其……不如……;虽然……但……;假若……就…… 14、检阅 1、通过对重点句的学习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的深层意思:“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 3、体会第六自然段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准确。 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 15、争吵 1、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对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语进行简单的评论: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 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16、绝招 1、围绕关键问题进行阅读:本课围绕阅读提示的问题进行阅读。 2、区分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 续写课文。 17、可贵的沉默 1、比较辨析:“可贵”与“珍贵”,“沉默”与“沉静” 2、注意人物对话三种形式,注意引号的不同用法,并初步认识单引号。 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什么? 18、她是我的朋友 1、从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中,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2、联系上文,读懂“迫在眉睫”的意思。 3、比较文中四个表示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再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 19、七颗钻石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复述故事。 3、积累AABB式的词语:匆匆忙忙、端端正正。 20、妈妈的账单 1、积累四字词语: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描写小彼得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想象文中省略的情节内容: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21、太阳 1、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掌握第四自然段中过渡句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并了解分号、顿号的运用方法。 3、关联词造句:不但……而且……;如果……就……;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4、运用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让我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写一种事物,适当地运用对比、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22、月球之谜 1、了解冒号的解释、说明的作用。 2、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 3、感受第一自然段巧妙运用疑问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4、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3、我家跨上了 “信息高速路” 1、排比句式:“可以……可以……还可以……”;“有……有……有……还有……”。 2、积累四字词语:情不自禁、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恋恋不舍。 上网的收获 24、果园机器人 1、体会“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句子在叙述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加有引号的词语。 你想发明怎样的机器人?它有什么特点、功能? 25、太阳是大家的 1、这首诗歌使用拟人的手法。 2、仿写拟人句。 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26、一面五星红旗 1、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2、积累四字词语: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身无分文、趔趔趄趄。 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 27、卖木雕的少年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语感,如:第六、七自然段。 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 1、关联词:一……就……;虽然……但…… 2、学习冒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用法。 3、初步了解通讯的写作特点。 29、古诗两首 1、收集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 2、收集并讲述与古诗内容有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30、西门豹 1、积累表示心里害怕的词语: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2、体会人物语言,把握人物特点。 31、女娲补天 1、复述故事。 2、积累量词:一阵响声、一个窟窿、一道深沟、一场雨、一眼泉水、一个大盆。 3、结合课题,用扩句的方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32、夸父逐日 1、结合课题,用扩句的方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3、注意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又红又亮的火球,金色的光辉,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味道鲜美的桃子。 4、积累表示信念坚定的词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铁杵成针、矢志不移。 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教案怎么设计读写结合

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例如,课文中有一个省略号,对于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抓住这个符号,让孩子也来当当小诗人,充分展开想象。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想象,同时又深化了主题。3.从典型段落入手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

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如何上好读写结合———《松鼠》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松鼠》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又兼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松鼠的细致观察,抓住它美丽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在备课时,我努力思考并探索利用这篇课文上一堂读写结合的课,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写好小动物的外形。我去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和学校的教研主任如何上好这篇课文同时要体现读写结合的闪光点。大多数老师上公开课都是上第二课时,而《松鼠》这篇课文要上读写结合安排在第一课时最好,我当时也没什么经验,硬着头皮准备着,终于上了这堂读写结合的公开课。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学生很快就能猜出来是松鼠,接着我再利用优美的课件把学生带进美丽的树林,去看看活泼可爱的松鼠,让他们说说看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眼中的松鼠是怎么样,这样让学生慢慢进入写作的第一阶段:观察。学生的准备也很充分,很多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自然而然介绍地非常好。再接着请学生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划分课文层次,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第一段。通过朗读、钻研阅读思考小松鼠有什么特点?第一句话在这段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描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通过这些问题设置情境,交流感想;再朗读,谈感想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松鼠美丽可爱的特点。最后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中感悟作者语言的生动传神,极具文学性。接着我出示一张小白兔的图片,先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来说一说你所看到的小白兔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运用上优美丰富的词语来进行反馈。语文课堂应是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于是我就想到了将学生作文与课文比较的方法,我想由自己的内容与课文比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而且更能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课后写下描写小白兔外形的这一段话。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到还是有不少的不足之处:教师语言不够简练;部分问题提得不够明确;课堂评价语太单一,而且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读写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专业水准更上一层楼。

阅读单元读写结合活动设计举隅 课例:《花的学校》

文/Betty 《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语言清新质朴,富有诗意。这样的语言值得我们带领孩子反复涵泳咀嚼,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外。我们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怎么关注和积累呢? 如果单单是摘录、背诵好词佳句那就太可惜了,这样的语用积累也未免显得机械麻木,到用时学生倒不出说不明。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到文本表达的精妙,实现读写的高质迁移呢?下面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可见一斑。 出示学生划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一、读一读,说一说这段话写得美在哪里? 二、换词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三、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一群一群”是怎样的场景?“跑”又是怎样的状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花孩子竞相从地下学校冲出来的欢乐场景。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花孩子为什么如此兴奋,快乐? (因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四、联系自己,体会花孩子的心情 其实这些花孩子就像学生自己,创设情境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切实体验感受花孩子的心情:长期地闷在地下学校,不能游戏,没有自由的他们多么渴望冲破那层束缚,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所以雨来的一刹那,它们简直是争前恐后,急不可耐地“冲”出地面 五、将自己的感受、想象诉诸笔端明显可以看出,以上的片段教学并非一厢情愿地灌输,告诉。学生经历了品味,想象、体验,文字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一群一群娇嫩的花,各种颜色的花从小溪边,从大树旁你争我抢纷纷冲破地面,聚集在草地上,在清风中翩翩起舞······ 此刻的花呀包括雷云,风,枝叶都不仅仅是这些事物本身了,它们分明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了,他们与作者息息相关,物我相融。这就是泰戈尔语言的高明之处。这就是诗的语言。能感受到美,自然也就能写得美。 这样的语言之美绝不是老师“告诉”出来的,也绝不是“拟人”、“比喻”等修辞能解释得了的。这样的语言唯有体验,感悟方能得其真谛。唯有体验、感悟,学生的语料积累才会处于有活力,有能量的状态,知识才能内化成素养。一旦有所触发便能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才是高效的语言储备。 【返回目录】 下一篇

读写结合训练——和学生一起仿写《昆明的雨》

扬州的桥读到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不由得想起了扬州的桥。我想念扬州的桥。 出生在江南的我。虽然没有到过很多地方,但对于小桥流水,还是有一些概念的,因为江南是多桥的地方,那家旁边的石板桥,那村子后面后面的可以过船的高高的石拱桥,还有那公园里曲曲折折的廊桥更是让我们感觉到小桥流水是江南的独特。尤其是太湖边鼋头渚的长春桥,更是绝胜处。 但到了扬州,才知道除了小桥流水,桥还是可以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是可以有着文化故事的,是可以脉脉深情的…… 我们的校园紧邻着瘦西湖。而我们的宿舍又和瘦西湖公园一路之隔。站在我们对面宿舍的窗口就能够看见。路对面的瘦西湖公园那标志性的建筑——五亭桥。那条窄窄的小路,基本上是没有车马的,偶尔走过的是一些去旁边耕作的农民。放眼看去,在一些旅游旺季,却能看到公园里有不少的人头攒动,尤其是那高高的五亭桥上。总会有游客在驻足远望,这是公园的最高处,站在那里,瘦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而桥下的湖面上,会有不少各种形状的游艇游船划来荡去。记得在那时班级组织了一次游园活动,同学们都登舟划起来,湖面顿时热闹起来,直到现在,那天你追我赶的比赛似乎还没有结束,欢歌笑语俨然还在耳边,我们划的白鹅状的小船好像还在五亭桥的那几孔桥洞里捉着迷藏…… 当时我们必做的活动之一是每日从我们校园的东面校门出去跑步。东校门是古色古香飞檐的高大的红色木门。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是一条只能几个人并排走的砖石路。路旁就是瘦西湖的一部分,路边没有栏杆,和城里其他水边路边一样,都是一棵桃树一棵柳树相间栽种着,一到春天,桃红柳绿满眼都是。沿那条路向北大概有50米距离就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穿过马路就是瘦西湖公园的大门。我们跑步是向右转弯爬上一座高高的拱桥——大虹桥,再一直向东,经过盆景园门口,跑到十字路口就可以打卡回来。一路上多是我们学校跑步的学生,也有一些跑步锻炼的市民,偶尔还会遇到悠闲地拎着鸟笼的,那大概是去前面茶室的。那一路上是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因为那大虹桥实在高,从校门口望去,虹桥的桥洞和它的倒影合起来就是一个光亮亮的圆。 那时放学后我们常做的事呢大概就是散步。固定的路线也是出东门往南走,差不多50米,也会经过一座桥,但这做桥比较平坦,并且没有什么装饰的,甚至连石桥的名字也没有留意过,那桥面就是比较平整的石板。它是进入扬州市古老的城区一条便道,所以平时经常倒经常看到一些挑着担和骑着车的农民打扮的人从这儿经过。担里和车上都是些农产品。有时还会有驴车和三轮车。除此以外,就是我们这些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边走边聊着。我们最喜欢停在石桥上看着校园,因为在石桥正好可以看见校园一角的透红亭和掩映在树中的我们中文系的教学楼。这条小道倒显得并不冷清。 而那时的星期天和假期呢,除了班级活动,我们宿舍的几个也会去校园周边走走,但瘦西湖公园门票对于我们这些吃饭都紧张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贵。所以在公园西边的围墙外的那条路出发,绕游瘦西湖成为我们经常的活动,那时的我们一路逛一路指点公园,诗情画意,曲曲折折地从公园西边到北边,从旁边的村子里穿过,再绕到公园东边的湖边。湖边多是芦苇野草,没有行人,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行期间,好像探险,特别是有几个地方路很窄,一边是湖水一边是芦苇荡,我们几个就手拉着手,侧着身体,屏着呼吸慢慢地过去,等走过去了,才敢大声喘气,放肆地笑,颇有红军过草地的架势。终于到了路的尽头,也就到了那座高高的拱桥——大虹桥。一次快乐的旅游结束了,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深深浅浅的脚印,而这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各自的记忆中,甚至留在了我的梦里。 其实记忆里最令人神往的是二十四桥那里。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让我们想一睹她的风采。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可惜当时这里还正在重修,高高的围栏严严实实,任凭我们踮起脚尖也不能窥见她的一丝风采。直到二十五年后重回校园时才到此一游。熟悉的五亭桥边的崭新的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听介绍: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而她的重现让瘦西湖丰满了许多,也让扬州的桥没有了缺憾。 其实,留在记忆里的还有那学校食堂的红汤排骨粉蒸肉,学校小店的榨菜方便面,学校门口铁皮小店里包着红油糯米饭的烧麦,大会堂边上点心店里那令人惊叹刀功的水煮干丝,茶室窗口蒸笼里冒着热气的那恨不得一口吞下一个的富春包子…… 但每当烟花三月时,还是总会想起扬州的桥。 什么时候再去踩踩那曾经踩过的石板桥?什么时候去爬爬那高高的大虹桥?什么时候再去钻钻那大大小小的五亭桥洞?什么时候再去那曲曲折折的廿四桥走走呢?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二、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让写读写结合的作文

一、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谈谈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做到"读写结合"的

  慧眼识珠,勾画点评  所谓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准确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关键词进行点评赏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首诗词抓准了“诗眼”或者关键词,结合全诗读懂读透,再联系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能简明扼要地点评鉴赏,这样对于整首诗词的解读基本上就落实了一大半。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属于短平快,精悍简洁,从点到面,对整首诗词的解读就会迎刃而解。不妨看个实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一动一静,一碧一黄,一视一听,对比鲜明的背后,用得最为精妙的是“自”“空”两个字。碧草无情,年年绿得满庭春色;黄鹂无心,日日叫得婉转悠扬,谁人能知晓你蜀相?千秋万代名又怎样?哪怕你再投胎转世又将如何?赏析时再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蕴涵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依样画葫,仿写创新  文本教学,离不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离我们久远的古诗词,越需要多读,从文本的布局谋篇,到语言特色等逐一品味。熟读之后,引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借鉴创新,可以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来写,亦可以就整篇文章结构来创新。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借鉴《诗经·蒹葭》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借助经典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行云流水,意境悠远。不愧为名家中仿写创新的典范。  我的学生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模仿写了《交友铭》、《写作铭》;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模仿写了《水调歌头·中秋夜》、《水调歌头·考试》;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模仿写了《忆塞北》、《忆乡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作文表现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了成就感。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目标。  忠实原诗,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文本再创造。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文本是源头,是活水,其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但要忠实原意,不偏激,不歪曲,不虚妄,不亵渎。只有在这样的多元解读基础之上的情景再现才真实生动,有生命力。看两个成功的范例: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之所以传唱不衰,与其歌词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它化用《枫桥夜泊》而来,作者在原意基础之上加以改造创新,作品自然清新,如春风拂面般清爽。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的目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者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想要将读与写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能够形成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开来,认为二者在教学上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杜甫诗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阅读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1]。而大量的`写作练习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更能够明白作者意图,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二者虽然在教学中虽然分为两部分,但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以阅读教学渗透写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对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经典句子、用词、例子等有利于写作知识技巧进行学习。教材或阅读读物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无论是在词汇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上,还是在行文思路、表现手法上都是十分考究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布局、细节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思考,理解文章整体结构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针对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优点。比如在白居易《琵琶行》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重点找出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刀枪鸣”“银瓶乍破”等句子或词,讲解其在对琵琶声音描写上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化用到自己创作的文章中。其次,还可以对阅读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或词汇进行积累,为之后的写作练习提供素材,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并作为名句在写作时进行使用。    三、以写作教学锻炼阅读能力   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内容外,读写结合还需要通过写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或素材,并鼓励学生进行运用。其次,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写作过程中把握不好的地方,之后主动学习一些有些文章中的经验,形成以写促读的效果。比如学生对于修辞用法的掌握较弱,就可以仔细阅读、分析课文《素芭》中的“词格套用”方法,以此来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起到提升阅读水平的效果[2]。最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并将自己的文章思路、情感表达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阅读作品时思路就会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思想。    四、以课外活动为形式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仅要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十分依赖实践的,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课外的读写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文学创作小组”等,鼓励学生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吗,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同时,也可以在同学间交流写作经验、阅读感受,或互相推荐优秀书籍,通过日常的积累来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好处。   总的来说,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在教学中注重策略,就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勇.读写结合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14-15.   [2]洪祖臻.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3):228-229. ;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推荐.ppt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 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梨黄、葡萄灰 ;茄子紫 ;红通通、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实践证明,在阅读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模式的初探

英语写作技能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用英语组织思想的过程,而且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然而英语写作近年来包括中考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现状,现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方面进行思考:一、注重词汇的积累。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平时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具有积累词汇的意识,还可以通过补充材料或课外读物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从而为英语写作奠定基础。在阅读材料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语言知识信息,对应用价值较高的词要重点记忆和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最难过的就是词汇关,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用语等。而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音形义的结合,要通过听说读写去掌握,许多学生就是在词汇方面比较匮乏,导致写作难以完成或质量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也可以让学生遣词造句,通过使用去掌握其含义与用法。 二、扩大阅读量 阅读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利用视觉获取文字所记载的信息,使人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广泛的交流。阅读与写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主要环节,输入和输出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学生学习写作其实是一个模仿加创造的过程。冀教版教材就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可以模仿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学生写作的很好题材。如:《The Spring City》这一课是关于春城——云南的介绍的。在学完文本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仿写我们的避暑胜地——宜君。在写作中完全可以借鉴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是利用文章给自己的启发进行书面表达,学生就会有话可写、有句会写。 三、注重操练、学以致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实操运用,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大量毫无联系的、孤立的语言形式,当真正使用语言时,依旧束手无策。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够内化输入的语言,最后达到习得的目的。读写操练的过程必须遵循“输入——操练——运用”的语言操练顺序。输入、操练、运用之间要平衡,重视输出练习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总之,阅读的目的是汲取知识、获取知识;写作的目的是表达观点、传递信息,读是根本,写是核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能促进学生储备大量的词汇信息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语篇运用能力,使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解决写作难题。

读写结合《青蛙与蟾蜍-讲故事》

【听课】 蟾蜍:可就是想不出一个故事来讲给青蛙听。 为了想出一个故事: 方法一:来回走。(冒出点子) 方法二:倒立(类比水杯) 方法三:拿水泼在头上(类比太热让自己凉下来) 方法四:用头往墙上撞(类比有火花) 青蛙:要不我来讲个故事给你听? 前半段是蟾蜍在想故事,后半段是青蛙在讲故事。 …… 【思考】 1.你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有时候我们想写点什么东西,却觉得没有素材可写,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就如蟾蜍。 2.类比 类比是我在自己的小文中比较喜欢用的i中手法(可能是因为我大部分都是给儿子写的信,所以每次我认为是一个概念词或句时总喜欢用类似重新讲一遍。 在今天的微课中老师将蟾蜍的每个动作都作了自己的理解说明,我觉得对于读者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3.在故事中讲故事 这点和低一点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它同时又有作者的角度,即主叙述层,这是我在读文章的时候常会因为投入情节而忘记的角度。 我觉得这就有点像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让自己进入深度宁静状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同时让自己走出自己这个身体,既感受自己的身体,又让自己像个外人一样察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挺有意思。 【作业】将生活的事情编成故事(从青蛙的切身体会出发) 放学时间,妈妈开车去接孩子回家。 那天刚好是孩子六年级毕业班模拟考,妈妈一定是希望听到一个好消息的。 孩子一上车,就“咳”了一声,妈妈 笑笑,没说话。孩子又“咳”了一声,妈妈问:“怎么样?” 孩子回答,“不怎么样。” “说一说。”妈妈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孩子,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一丝遗憾。 “妈妈,我真的错了。”孩子说,“我觉得如果一个四维世界的人要跟一个三维世界的人讲一个问题是怎么说都不可能说明白的。就比如今天的数学试卷最后一题,他们说我错了,我就不改,我就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我就不相信了,4怎么可能就比4.5大了!可结果,老师说了后我发现我真的错了。” “的确,这就是一个人的认知问题。以后类似的题目你就知道了。”我开着车一本正经的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说着。 “咳,和你聊天就比较容易聊死。就好像是一个孩子考试考的不太好,但是晚上他还是想出去玩一下,结果,他的老妈就说,考试都没考好还想出去玩?大人真没劲,都不了解小孩!”孩子也一本正经的说着。 “去吧。”我大笑着说。 “真的?哈哈……”孩子突然将头凑近妈妈的脑袋大笑道,“妈妈 ,下周还有一次模拟考,看我的。”

读写结合英语翻译

Abstract:language classroom curriculum reform to bring a lot of living and thinking.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essence of writing is to solve one of the principal means rare.Ding W,"as the main narrative to read and write the combination of five series of training" success,but also inspire educators seeking language ideas.Teaching writing as a language teaching "half",the subject of teaching how to build i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some of the attempts to star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seeking to read and write point,shallow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writing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Keywords:reading; Wri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Writing Strategy

→ 读写结合,“写”什么? 2012

我认为课堂上结合课文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对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言之前先在脑子里把话整理通顺、注意指导标点和书写格式、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主动积累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好词、能够做一些造句方面的练习、补充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心情、表情等这些都属于“读写结合”的范畴。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可以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可以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可以改变人称、改变文体变换文体练习写;可以发挥想象补充写,延伸课文扩展写等等。总之形式多种多样,这学期我教学的是三年级下册,下面我就来谈谈最近教学中自己印象感受比较深的几个例子。 一、 “写”标点。 普希金说:标点符号好比音符,他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时大多只会用逗号和句号,句子显得比较平淡没有活力。 所以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加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达作用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在《珍贵的教科书》这一课中有这样的对话: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叫:“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这几段话其中多个省略号的运用,对再现当时的情和境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处省略号表示语言被迫中断,表现了炮火连天,战争的激烈;第二三处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表现了我的焦急担心和指导员伤势的严重和身体的虚弱;最后一句中的前两个省略号表语气的断断续续,让我们感受到了指导员已经生命垂危,后一个表示说话的中断,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所以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表示同一用法的标号或点号,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而负载的情感信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在带领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之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几个常见的生活情景,请同学们学着加上一些标点符号,试着来说一段话,比比谁的更精彩生动。比如有:(1)小明因为一时贪玩没有完成作业,请设计他和老师之间的一段对话;(2)运动场上你为运动员加油呐喊助威;(3)同桌误解你拿了他的橡皮,你激动让我们知道了指导员虽然已经牺牲,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激励着后代地和他争吵等等。实践证明,我班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这样训练,确实就能在平时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标点符号,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生动精彩。 二、 “写”题目。 俗话说“好题半文”,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你的题目会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看下去。所以平时教学时,只要遇到文章的题目比较好或者比较特别我就会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学着仿写题目。比如在教学“可爱的小生灵”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时,很多学生起的题目就很单一,没有新意,比如“小狗”、“小猫”这样的题目。于是在教学语文天地里的一篇略读文章《带刺的朋友》时,我就问学生:这篇课文你认为还可以起什么题目?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刺猬。我又问:那你喜欢哪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学生思索了一会儿说:“带刺的朋友”更好,因为它表现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而且这个题目更吸引人更好听。抓住学生的回答,我马上引导学生:我们以后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起题目。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文《天外来客——陨石》的题目,让学生抓住这个题目的特点,中间有破折号;观察略读课文《“发明大王”的秘诀》的题目,有引号,有绰号等。观察完这些课文的题目后,我问学生:现在重新让你给你最喜欢的动物这篇作文起个题目,你会怎么起?学生们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有《我家的“淘气包”》,有《我的宝贝—咪咪》,有《爱唱歌的朋友》,有《家有“神猫”》等,精彩纷呈。 在教学《元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第二篇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答:有引号,是引用彭总说的一句话。我又引导:彭总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像这样主人公说的一句比较重要的话,或者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就可以作为文章题目。马上就有学生说:我们二年级学的一篇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就是这样,这是主人公华罗庚反复说的一句很重要的表现课文中心的话。顺势我就让学生学着给这篇课文的第一篇短文《朱德的扁担》换一个题目。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回答有《“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有《“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最后我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自己习作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学着起题目,这样能让别人一目了然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读者看完题目后,对文章中的这样东西就会特别关注。 三、“写”词语和句子。 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我想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该做到了。我想提出的就是我们学生很多时候在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的时候,说出的话都过于简单或者不生动,经常性重复没有新意等,比如学生用“像”造句就总会习惯性写: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议论纷纷”:同学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小红束手无策。等等这些句子,从结构上从应试上来说,这些句子虽然简单但好像又没错,你也不可能给他判错,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的话,学生的思维必定受限制,语言积累也会越来越贫乏,写作表达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打开学生的思维,让造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比如“议论纷纷”,我会让学生先把这个词语放进课文里:人们因为什么事在议论纷纷?(生: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人们会议论些什么呢?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哪些事儿而议论纷纷呢?学生马上想到了前两天班队课我们班放风筝,其中一个风筝挂在了树上,大家围在树下叽叽喳喳想办法,这就是议论纷纷。我马上顺势引导,让学生就抓住这件事,围绕“议论纷纷”说一段话。因为这件事刚发生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记忆犹新,所以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不仅用到了“议论纷纷”,而且还把本单元的几个需要积累的好词“目瞪口呆”、“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胸有成竹”、“思索”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进去,后来在这个单元的作文里“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就有学生写到了这次风筝事件,真的是一气呵成,让我批改时不禁喜上眉梢。你看,一个小小的词语教学,可以说是“一石多鸟”、“事半功倍”。其实细想一下,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可分割的过程,我们老师又怎么能把他剥离开来,“事倍功半”呢? 四、“写”表现方法。 如《山沟里的孩子》中的: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这段话画线的句子通过对景色描写,用颜色的变化衬托了孩子们不辞辛劳、刻苦求学的精神面貌,其他的句子记叙事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之后,我告诉学生:在陈述一件事情时,恰当地添写一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能起到使文章更生动的作用,这就叫做以景衬情。紧接着我还是出示一些情景让学生来仿写这种以景衬情的表现方法。比如有:考试考了第一名。学生写到:今天考试我考了第一名,放学后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出了教室。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亲爱的妈妈。一路上,路旁的花儿在向我微笑,小草在向我点头致意,枝头上的小鸟也在为我唱歌祝贺。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以景衬情”,其后老师如果经常能在相应的课文教学中加以稍稍点拨的话,相信我们的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种表现方法。 五、切合单元主题“写”。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一个单元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与读同步的写。如学习《理想的翅膀》就让学生写自己放风筝,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前面写风筝的样子,后面写自己的想法;学习《平分生命》就让学生写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学习《失踪的森林王国》就让学生写关于环保的童话,以此来唤醒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学习《小儿垂钓》就让学生改写成具有童趣的情境诗;学习《炮手》就让学生仿写对比的方法;另外,举个例子,这个单元的文章,如果以“观察与发现”为话题,那么该单元的整体写作设计就应该围绕“观察与发现”的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去观察和思考,期间并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类似的作文。这样就会避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系统性,避免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的提高。 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就能及时捕捉和挖掘到文中读写结合的契机,熏陶感染,了无痕迹,让阅读和写作和谐发展。 资料提供者:吴欢

如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

古诗词是我国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用文言形式写成的文章,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古诗词,对于了解、传承我国古代文化,对于学好现代汉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中学语文教材入选了相当分量的古诗词:高中教材突破1/3,初中(苏教版)教材有古诗词70多首。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逐句串讲,为了应付高考考查默写题,只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即可,有“读”没“写”;二是简单的“读”加“写”,表现形式是先“读”后“写”, 重“读” 轻“写”。其实,“读” 包括在读中悟意、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情、在读中升格等,是写的基础;“写”是在反复诵读,感知、感受诗美的基础上,或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或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阅读鉴赏题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做到解一题,会一法;学一类,通一片。学生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古诗阅读鉴赏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才有可能在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从容应对,拿到高分。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实现文道统一的目标,如果“读”“写”分离,就会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真味。如何解决读写分离的现象?笔者认为应立足于“读”的教学,结合“写”的要求,古诗词教学的味道才纯正,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读”“写”有效结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诵读 综观古人习文,诵读为第一要义。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古诗词教学中,如果少了朗朗书声,那么教师就成了扼杀语文教学生命的刽子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优秀古诗词,是经过千年积淀仍然熠熠生辉的精华文化,这些名篇都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很好例子,值得我们认真的欣赏品味。古诗词鉴赏起始阶段,教给赏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如: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u2022无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只看句式,还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式;“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就应该是“一、二、二、二”式。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关于押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要体会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李商隐的《锦瑟》中押“弦、年、娟、烟、然”等字的“n”韵,显出迷惘、悠远、深沉,传达出梦幻般氛围。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诗歌的感情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二、赏读 新课标教材明确提出:“鉴赏诗歌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可见,赏读可以使古诗词教学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第一,在赏读中悟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中,有读通、读顺古诗词的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明白了行文的大意,为文本的进一步研读奠定了基础。我们可爱的学生在语文练笔里描绘出这一过程的感受:诗歌读第一遍,大概知其旨意;读第二遍,初知文意,觉得古人有些味道;再经语文老师精心点化,便迫不及待的读个痛快!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平淡质朴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清闲的田园生活和愉快心情,感受到陶渊明高尚的隐士情怀。又如读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在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中,感受到了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受到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第二,在赏读中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诵读,非常有助于学生积累。积累,可是收获语文味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经典言语,积累了文言语感,沉淀了文化智慧,积累了人文情怀,积淀了语文底蕴。一般情况下,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不经意之间,撒手课本,也能读得有滋有味,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了。厚积而薄发,我们确信,在学生习作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偶尔引经据典、诗词名句的巧妙运用,就是在诵读中培养出来的语感,积累出来的语文味道。 第三,在赏读中体情。语文课的朗朗书声,呈现出来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体悟。读《卫风u2022u2022氓》,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了主人公的恋爱的幸福、婚变的痛苦及决绝的坚强,不久读出了人类丰富的情愫吗?读李白的《行路难》,在诗情的跌宕起伏中,感受到了失望与希望,不也读懂了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内心的苦闷与感情的激荡么?不也感受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憧憬么?读《赤壁赋》,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淡淡的消极、满腔的悲愤、积极入世的达观等情愫…学生在赏读中体悟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古贤人交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四,在赏读中升格。这里的“格”,是人格的“格”。语文教学有着教化无痕、熏陶感染的育人功效。学生在朗朗读书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感染,丰富了心灵世界,提升了做人的品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走进经典名家,走进文本的心脏,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是充满语文味课堂的骄傲。读《离骚》受到屈原精神的感染,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读《与朱元思书》,受到自然山水的濡染,激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语文课,读读赏赏,在赏读中陶冶了身心,在赏读中积淀了古国文化底蕴,在赏读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提升了语文素养和做人的品味。 三、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 古诗词教学的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上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感情的表达。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经过诵读、赏读两个步骤,初步学会了从诗歌的语言、意象入手赏析诗歌,反复感知、感受诗美。如果仅停留在对文本的了解上,学生容易失去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文而异,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形式: 艺术改写,锤炼语言——如教《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任选诗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诗节或片段,动笔成段或成故事,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演绎诗歌的情感。如教《邶风u2022静女》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创新,把《邶风u2022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然后发表在班级博客上,全班一起分享几十个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有至纯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有故事新编搞笑版的爱情故事。 微型话题,多角探究——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美在动静结合,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在侧面烘托,美在视点变化。。。。。。如教《旅夜抒怀》,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从诗人的内心独白的角度写,从电影镜头的角度写,从舞台布景的角度写,从对诗人说话的角度写。。。。。。 课内鉴赏和课外探究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逐渐上升和强化,对诗意的理解会由浅入深,由初步感知到深层领悟,继而对诗的语言、意象产生自己主观的、个性化的审美认识,或由联想和想象获得的诗的情趣而产生愉悦感,同时也容易逐步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四、以教材为例子,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从2002年开始,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对考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古诗素养与答题能力,教师必须利用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优秀古诗词,这些经过千年积淀仍然熠熠生辉的精华文化,都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很好例子,值得我们认真的欣赏品味。正如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古诗词教学中做到读写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地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学会了例文,才有可能指导类似文本的阅读与鉴赏。 笔者曾参加过高考语文评卷工作,从中了解到,许多考生能大概弄懂诗歌的大意,但还是拿不到高分,主要是准确表述这个环节出问题。很多考生在对重要内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答案时,不能做到通顺、合逻辑,缺少表述语,所以,考生要想在古诗阅读鉴赏题上拿到好成绩,提高正确答题的命中率,就要在平时古诗词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把高考考纲中有关古诗阅读鉴赏的考点有机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去,把常见的古诗阅读鉴赏题型的考查方式,思考角度,答题步骤,答题相关术语等内容有机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做到解一题,会一法;学一类,通一片,所谓触类旁通也。但仅仅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然后口头表达,这样做训练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必须要求学生把思考的东西形成文字表述,不能懒于动手,多练多总结,才能提高准确表述的能力。引领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学生光说不练只能是假把式。学生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古诗阅读鉴赏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才有可能在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从容应对,拿到高分。 如教《归园田居》时,由于诗歌内容比较浅易,学生经过诵读后基本都理解诗歌内容了,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上。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句,我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尘网”比喻什么东西,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尘网比喻官场生活,把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二是“误”字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明确:入仕做官,非诗人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这些问题的设置,既引导学生深入去理解诗人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又考查了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与炼字题型。我要求学生当堂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8分钟内完成这两个问题的答卷。然后用多媒体投影部分同学的答案,按照表现手法的运用与炼字型的答题要求进行集体评讲。在古诗词教学读写相结合中,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又训练了阅读鉴赏诗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置,还应该与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另外,每课设置古诗阅读鉴赏题题型不能太多,要大胆取舍,争取每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教《声声慢》,我重点对学生进行“运用叠词有什么好处”的考查;如教《京口北固亭怀古》,我重点对学生进行“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的考查;如教《归园田居》时,我重点对学生进行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写景有什么好处”的考查等。 读与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又是一对孪生姊妹,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有了读与写的结合。但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她们不能闹矛盾。一是写不能影响读,而应该为了更好地读,以写促读。二是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古诗词教学的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因为它直接触及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读写结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条教学的桥梁,老师们精心施教,尽显才华,必得硕果。总之,读写结合是古诗词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唯有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为什么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双向桥梁?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才会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学习课文首先要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把这当作“死”任务,要求人人做到。确保每个人达到读正确、流利。然后才是读出感情。这就要“精读”——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扩展资料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依据课文材料,挖掘并确定了几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山中访友》一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教学本文要重在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像第5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我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时,文章所特有的那种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样的情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依托单元教材读写结合

  在有限课时内,既要完成阅读教学,又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训练是一条有效的但又容易为我们忽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必须以语言的积累和文本的阅读鉴赏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使其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写结合:看起来很美      1.肤浅地读――语言形式的机械模仿   教师不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领会要义,不能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不能深入品读作品的精美的语言,甚至于有的课堂根本抛弃了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只是带领学生了解一点写的技法,就开始学习写作。这样的阅读自然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学生仅凭借概念化知识,然后仿写排比句式、场面描写、神态描写等,这样的读写效果自然不佳。      2.指导缺位――成为拓展环节的附属品   目前相当一部分阅读教学的课堂,在拓展环节都要安排片段写作练习。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仿写的仅仅是表面的技法,并且仅仅是仿写而已,至于为什么写,怎样写,指导并不到位,学生大多很难用到写作的实际当中。缺少系统地指导,写的内容零乱,缺少系统性,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3.琐碎随意――作文能力训练缺少合力   在包括上述语文知识内容在内的所有训练活动中,学生的一些能力是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但出于这些训练大多带有静止、孤立等弊端,其训练过程往往与文章理解缺少有机结合,因而,这样的能力训练只能是零散的训练,其能力当然缺少指向渗透文章的合力,更缺乏走向读写结合的合力。      二.读写结合:一条饱满的生命写作的河流      1.读写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理解语言一积累语言一运用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性。注重将从个例中提取的概括化的关于写作的知识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及时运用,注重将课文中习得的语言转化为自己所用的个性化语言,在具体化的运用中进一步品悟、理解,最终达到巩固“言语形式”,习得写作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阅读能力的同步发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写作和阅读双向提升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读写结合继承了中囤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近代姚恩铭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思想在现当代语文教育家那里得到充分的继承,我们应继承这一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3.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写的分离。关注点仍然集中在“写什么”的层面,而较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较少探究文章形式上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阅读缺乏“文本”意识和“语境”意识,不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文本;在写作能力培养上,学生缺乏把阅读素材和习得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的能力,文体意识淡薄,缺乏活生生的写作的“形式”依托和个性化的言语表述能力。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4.基于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训练具有易操作性、系统性   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无论在时代性和人文性方面更加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读写的有机结合。这些课文是学生读写的范例,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教材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同时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互配合,这就为我们进行言语形式训练的读写结合单元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便于建构起语文教学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      三.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的最佳切入点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如韩军老师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教学片断:   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了“紫色”的含义。)   师:……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   师:艾青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 (陆续全部找出)   师: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生:8处。   师:说说各自的意义。(生阐述色彩意义)   师:大家可以写成一篇学术性的小论文,题目可以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颜色词语的运用》。   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以及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      2.有机渗透――实施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点   教师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课中,适时巧妙地渗透作文知识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征,应该注重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领悟掌握。如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件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顺叙、倒叙、插斜等常用的叙事顺序;记事要把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丽交待清楚;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等。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等等。      3.创新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升华点   (1)变换文体多样写。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情趣的诗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游山西村》等)。另外可进行文言文与记叙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等文体的互换。比如:将《刻舟求剑》《两小儿辩曰》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蓝蓝的威尼斯》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石榴》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素材,又有方法。   (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的结尾戛然而止,因此,教师可利用结尾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描写这位病人的状况,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3)融合视野扩展写。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厚,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审美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存在着距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视角的转换,消除张力,达到视野的融合。在细读“斜塔上的实验”这个重点片断时,从三个视角走进文本进行对话:一是读者成为文本的在场人物,“我”与同时代人物的对话;二是作为伽利略的父亲,体会文本中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三是让亚里斯多德跨越时空,进行古今人物的对话。这一切使学生走进伽利略灵魂的深处,震撼着他们的心扉。

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核心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倍加关注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说,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已风靡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老师没有把它落到实处,使之沦为形式。问题一:读写结合点选择不当。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少内容可以作为训练点:特殊句式的仿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空白处填补建构、对思想内容的感悟、段法章法的迁移、改写缩写续写课堂时间有限,绝不可能遇到一处写一处,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设计意图,训练点的选择要指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关注课文在教材系统中的定位:一个相同的训练点可能在一组教材中反复出现,可能一册的教材中多次出现,也可能在不同学段出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情况,有选择,有侧重,有层次地进行训练。最后,训练点的选择要注意整体感。受教学时间限制,读写结合通常以短而快的形式进行训练,但训练点的设计有时彼此孤立,甚至不符合课文的感情基调,使课堂看起来支离破碎,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因此,教师要高屋建瓴,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由浅入深,让所有的教学设计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呈现。问题二:理解不透,匆忙下笔。读写结合以读为基础,这里的读不仅仅指朗读,而是学生在各种方式的读中理解的过程。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但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老师经常急于把亮点展示给大家,而使学生读的时间大大缩水了,结果只有个别程度较高的学生真正吃透其中的精髓,其余大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乱嚼一通就开始动笔,他们的写往往只是表面上求得形似,而真正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读写结合是语言内化再外化的过程,内化是其中不可遗漏的环节。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写前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写作要领,让他们在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动笔,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否则读写结合也将变成看似很实在的花架子。问题三:训练缺少方法的总结。教学要关注生命的成长,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课堂要教给孩子带得走的方法和能力。许多老师提供语言图式让学生根据要求各抒己见,简单评价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而缺少方法上的总结。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感性的体会和积累,而极少理性地去总结方法,但掌握方法是学会迁移运用的重要前提,因此,适当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孩子回头总结经验。在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同学们,就是这样把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的表情,人的动作,人的心情,可以把花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动人。你看,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同样的句子,有时变化一下顺序,倒着说,给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就是这样,从外部的堤岸、青草丛,到内部的隧道再到外部的出口、平台,写得多么有顺序啊!我们在说话、写作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做到有序地表达林莘老师善于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总结方法,在理解或训练后添上点睛之笔,让写作方法更清晰、明朗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读写结合是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首先应当选择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读相当或略高于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伙伴语言。其次,教师必须在读中引导学生破译其中的密码,拓宽学生思维,而后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并适时总结方法,让课堂充满语文味,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读写结合 什么意思

先写,在读,并改正,看通不通顺

如何通过读写结合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教师要有“读写结合”的理念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以前的语文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只需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背诵的背下来就行了。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能够关注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诸如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等,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平时,我还经常提醒孩子们,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也就是学习审题。如果让你来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琢磨咀嚼,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如我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学习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总分总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并用上“总之”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结合季节写花儿盛开的情景,有的联系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从不同方面写了祖国的变化……效果相当好。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如我教《渔歌子》一词时,针对这首词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描写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美景,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动静结合。时值春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很快,一篇篇如诗般的美景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也检测到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三、及时地评讲必不可少读写结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了,还差得很多。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注重及时评讲。评讲宜及时。在学生动笔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在巡视过程中寻找写得好的、有代表性的练笔作为范例。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时,开始交流、点评。除了学生积极主动交流、点评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进行细致评讲,让学生在评讲中或开阔思路,或积累语言,或学会修改……总之,只有教师心中有“读写结合”的理念,定能够想出更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高招,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定能在逐日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阅读引导: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对相关情节展开探究,从中提取出关键词汇和语句,然后将其写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2. 反复练习: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并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交给队友进行修改,最后在全班共同检查。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 动手实践:通过学生实际的写作实践,结合课文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反复尝试和修改,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4. 课外阅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记录读后感和体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累写作素材。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可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如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如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听了周老师讲《搭石》的第二课后,就会发现周老师从课时目标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孙老师的课有了很大的不同,周老师的教学重点和思路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因此周老师在这一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2、感受作者在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并学会运用。3、积累好词佳句。我认为这样的课时目标准确、清晰,训练点突出。 周老师一上课就配着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讲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我们看来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教师情景语言的创设,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知道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较好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接着周老师就以“一行人走搭石”的片段为例带领学生品读好词佳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用词遣句上的精妙,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好词佳句。接下来周老师又就带领学生欣赏文章选材上的精妙:即用平常的小事来表现美。最后,让学生进行“发现美、书写美”的练笔,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教师安排学生写作的时间几乎占到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在第二课时中,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写作训练的话,时间如何分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其实,在课后的评课中,陈晓梅老师也提出了“读写结合”这个问题。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周老师的课堂中,就很好的落实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如: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后,进行练笔。在练笔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片段,起到了激起兴趣,降低难度的目的。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复去地读。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以写学法,把“读写结合”落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呀!

如何让写读写结合的作文

可以按照总一分一总的方式来写,也可以按照全文阅读书,把内容结合起来,也就是加在一起,让内容更深动,把内容写进去,用什么词语或者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等……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给读和写之间搭上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它强调:“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新课标以这种纲领性的方式为读和写教学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发现读和写这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阅读能让写变得有内容,丰富学生见闻,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而一旦写得到提高,则能促进读的体会,扩大读的想象力。“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各个学段的“阅读”和“写作”关键,就在于能融会贯通,整合考虑分析,充分做好“读写结合”的理论准备。抓住这个关键的理论点,将有利于“读写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新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如果我们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以下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的几点体会: 一、摘抄积累运用 我一直告诫自己的学生,别人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会借鉴。著名大剧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词语达一万六千, 没有这么多的词汇, 恐怕他也难写出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而且,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 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比如:学了“络绎不绝、喜出望外、载歌载舞”等词语后,很多学生在作文描写家乡的街道、集市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用上了该词,使文章更加具体。 二、多层次仿写 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我自己也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既然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需要指出的是,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仿写。是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一)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在教学第九册《西风胡杨》一课时,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出全文的提纲和写作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全面模仿《西风胡杨》以物喻人的写法,介绍一种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又如学习第六册《大熊猫》后,可结合课文按外形——生活习性的结构安排学生以《我喜爱的小动物》为题进行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   (二)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一般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才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1、仿写句子。 教学《天窗》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一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从而引出“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在明白了什么是“排比”之后,让同学们用“排比”的方法造句。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使表达的意思集中,并增强了语言气势。2、仿写段落。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学《西风胡杨》一课时,学习了中心句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教学《翠鸟》一课时,当学到翠鸟的外形描写时,我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描写的顺序和描写的方法上,即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和打比方的方法。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试着运用这两种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外形。3、仿写顺序。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如《海上日出》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出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象。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使读者如亲眼所见,受到感染。那么,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观察。4、仿写结构。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如《桂林山水》一课,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写自己熟悉的景点。 三、拓展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呢!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文中写到:“国王把花籽发给每个孩子。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都捧着花盆来到王宫。”那在这三个月里,孩子们种花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说一说,写一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变式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可采用变式练习来达到此项目标。变式练习主要是指续写、改写、缩写、扩写等练习。如在教学《掩耳盗铃》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写出那个盗铃人被抓后的情景,学生不仅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也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将这首诗歌写成一段文章,可写瀑布之壮美,可写与诗人李白见面的交谈。有学生写道:“昨天,我在庐山驿站与大诗人李白见面了。交谈中,李白得知我也想去看看庐山瀑布,于是一个劲儿地夸开了:‘庐山瀑布真美啊!远远地望去,瀑布好像笼罩在紫色的烟雾中,因为我去的时候天气晴朗。那瀑布好长啊,我还以为是传说中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的呢!你快去看看,肯定会赞叹不已。看,学生写出的就像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很轻松就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溶进对话里面,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总之,语文的教学我们要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凭借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并围绕结合点完成阅读教学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感悟作者的表达两个过程。这种结合,相信能为学生的写作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返朴归真、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读写结合的简介

首先谈谈课标中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及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 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要表达的内容(摘自《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将读和写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是对阅读的反馈又是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写结合小作文训练和大作文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因其字数的限制就更要达到语言的精练与优美。而写是在读的基础之上,文章要先读懂读透,审题要清,别看只是一百多字的小作文,要做到不跑题、不偏离,得高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读写结合

1. 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 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关注阅读是提升写作的重要途径。 有人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名作家在写作之前几乎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才有高水平的作品问世的。 从中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促进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呢?我认为阅读与写作是“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读促写”。 如此亦是解决语文教学中作文水平不高问题的一个途径。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 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关注阅读是提升写作的重要途径。 有人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名作家在写作之前几乎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才有高水平的作品问世的。 从中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促进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呢?我认为阅读与写作是“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读促写”。 如此亦是解决语文教学中作文水平不高问题的一个途径。 3. 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刘勰《文心雕龙》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提出:积累知识,存贮材料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思考的能力;研究生活经历,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情态,培养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生阅读精美的文章,阅读者古今中外不朽的名篇巨著,阅读的课外美文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都是学储宝、“驯致以绎辞”的体现。教材的存在就是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功能和“例子”功能,指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的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涵盖的面实在大而深,让人无从下手。阅读讲解归阅读讲解,作文归作文。 作文训练时在作题库中顺手拈来,随便找个题目训练。阅读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品味理解文中句子,却没有让学生来模仿写超越,也让学生写出这样甚至更好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布局谋篇的妙处,却不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筹划,不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把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谋篇布局的基本章法,传情达意等基本技等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苏教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 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 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2、从省略号处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 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壁画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 这段共八句话,先总写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楼前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具体介绍这三种松树。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 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抓住植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 4.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读写结合 一、教师要有“读写结合”的理念 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以前的语文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只需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背诵的背下来就行了。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能够关注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诸如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等,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 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平时,我还经常提醒孩子们,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也就是学习审题。 如果让你来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这样琢磨咀嚼,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如我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学习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总分总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并用上“总之”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结合季节写花儿盛开的情景,有的联系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从不同方面写了祖国的变化……效果相当好。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 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 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如我教《渔歌子》一词时,针对这首词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描写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美景,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动静结合。 时值春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很快,一篇篇如诗般的美景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也检测到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 三、及时地评讲必不可少 读写结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了,还差得很多。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注重及时评讲。 评讲宜及时。在学生动笔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在巡视过程中寻找写得好的、有代表性的练笔作为范例。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时,开始交流、点评。除了学生积极主动交流、点评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进行细致评讲,让学生在评讲中或开阔思路,或积累语言,或学会修改…… 总之,只有教师心中有“读写结合”的理念,定能够想出更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高招,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定能在逐日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5. 谈谈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做到"读写结合"的 慧眼识珠,勾画点评 所谓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准确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关键词进行点评赏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首诗词抓准了“诗眼”或者关键词,结合全诗读懂读透,再联系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能简明扼要地点评鉴赏,这样对于整首诗词的解读基本上就落实了一大半。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属于短平快,精悍简洁,从点到面,对整首诗词的解读就会迎刃而解。不妨看个实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一动一静,一碧一黄,一视一听,对比鲜明的背后,用得最为精妙的是“自”“空”两个字。碧草无情,年年绿得满庭春色;黄鹂无心,日日叫得婉转悠扬,谁人能知晓你蜀相?千秋万代名又怎样?哪怕你再投胎转世又将如何?赏析时再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蕴涵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依样画葫,仿写创新 文本教学,离不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离我们久远的古诗词,越需要多读,从文本的布局谋篇,到语言特色等逐一品味。熟读之后,引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借鉴创新,可以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来写,亦可以就整篇文章结构来创新。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借鉴《诗经·蒹葭》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借助经典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行云流水,意境悠远。不愧为名家中仿写创新的典范。 我的学生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模仿写了《交友铭》、《写作铭》;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模仿写了《水调歌头·中秋夜》、《水调歌头·考试》;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模仿写了《忆塞北》、《忆乡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作文表现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了成就感。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目标。 忠实原诗,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文本再创造。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文本是源头,是活水,其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但要忠实原意,不偏激,不歪曲,不虚妄,不亵渎。只有在这样的多元解读基础之上的情景再现才真实生动,有生命力。看两个成功的范例: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之所以传唱不衰,与其歌词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它化用《枫桥夜泊》而来,作者在原意基础之上加以改造创新,作品自然清新,如春风拂面般清爽。 6. 六年级上册语文《读写结合》第三篇作文怎么写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教学中是怎样来实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哪些问题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法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能力”.孩子的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1、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大量阅读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最开始我用开故事会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看到孩子们爱上了读书,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选取好的文章读.我的四年级的学生我就建议孩子们多选取优秀的作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来读.阅读时,主要是要理解内容地读,不死读书;但古诗词方面还得要求孩子们背诵了,孩子们背完我就在操行评比中让学习委员加分,这样孩子们自主背诵的积极性也特别高.2、以读促写要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记性好忘性大.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一、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二、结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作性,在授课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三、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难句,好句,重点句。然后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再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四、运用教材习作资源,获得写作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 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梨黄、葡萄灰 ;茄子紫 ;红通通、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生:汇报交流自述。……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小学三年级课堂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是什么?

你好!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同一系统中的二个子系统。新课标下的读写结合,注重读写结合点的契合,注重科学的训练,注重学习主体对文本的感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如果把读写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循序进行整合训练,以教材作为中介,抓住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科学地安排读写训练,便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结构,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明确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所谓“读写结合原则”就是要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初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首先把握住朗读环节,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技巧、方法的教育,达到读书育人之目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吸收语言,借鉴写作技巧。(二)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科学训练。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初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课文。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抓好五个结合点: 1.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字词——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练习。 具体做法为:摘抄积累运用。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作业时做摘抄,或者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文质兼美,精彩词语比比皆是,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绝好范本。如何充分利用文本丰富学生的词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书想要读懂、读透,具体地说是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的方法,好的词语用固定的记号做以标注。“想”,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想办法弄明白。“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或者在作业中抄写。经过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词语过程中读有目的,学有重点,并自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词义、把握课文重点词汇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进而带着感受再次朗读课文,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在文章中合理借鉴运用,让他们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 2.读课文,分析重点句式——作文中的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具体做法为:小练笔。小练笔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星星变奏曲》中的“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时,便可指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训练,达到理解诗歌感情的教学目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如教学《故乡》中“雪地捕鸟”的片段,读《我的叔叔于勒》中“吃牡蛎”的情节,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分析其细节描写的好处,总结出它的具体做法,并可创设 “时髦小姐嗑瓜子”、“姐姐买花边与商人的讨价还价”、“鱼鹰捕鱼”、“猫捉老鼠”等情景让学生练笔,体会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3.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段意——作文中谋篇布局训练。 具体做法是:罗列提纲。议论文教学是初三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写议论文的重要步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读书来罗列提纲的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议论文的提纲编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分析问题;第三,解决问题。但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当在“读”字上下功夫。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使学生明确:作者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或观点?怎样去证明问题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证方法和论据有什么特点?逐一让学生明白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后练习中适当的提出一些热门话题或现象让学生自拟详细的提纲,为作文作铺张。如《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的完整、清晰,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罗列提纲的同时,教师便可出示“高分低能”、“开卷有益”、“如何对待网络”等热门话题或典型现象,让学生完成其拟写提纲训练,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 4.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文中的选材练习。 具体做法是:归纳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抓体裁、.抓题目、抓重点段、抓中心句来进行实践。如读《故乡》、《范进中举》,读后要知体裁是小说,那么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文章的重点段落在哪里?这样表现人物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呢?作者的感情基调怎样?这就需要读后思考,并最终明确归纳出主要内容。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是把此当作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环节,还应该积极的去探讨这一环节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选材练习。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的练习,离开了语言材料,表情达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话,也就没有了作文的存在。语言材料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去用笔记、用心记并经常反复地运用方才凑效。归纳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实际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适当之处得以运用,我想“闰土”、“杨二嫂”、“范进”的变化也不失为议论文中的论据材料。在此,教师也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材练习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达到读写结合,实现有效性的写作迁移。 5.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作文中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 具体做法是:总结写作特色。阅读是写作之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时间考验,被许多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娴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忽略了归纳写作特色这一环节。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表达方式、人物描写的方式、语言的特点、写作方式、情节的安排、环境的铺设等方面去探讨课文,去总结作者的写作技巧。如读《心声》,在朗读之前,我们便可让学生明确朗读任务: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然后归结:作者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情景“塑造一个记忆深刻的人物”进行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切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科学训练,这才能相得益彰,统筹兼顾。 希望能够帮助你!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教学有哪些

(一)在阅读中夯实写作的基础点。(二) 在教材中选准“读写”结合点。(三)、在教学中抓准“读写”契合点。1、品词析句,抓准契合点以读悟写。2、赏析段落,抓准契合点以读悟写。3、随文练笔,抓准契合点以写促读。(四)、在写作训练中锤炼“读写”融合点。总之,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的语言实践方式,智慧的语文教学,应寻求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生长点,努力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使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变得扎实。

读写结合 什么意思

就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啊···边读边记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一、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读写结合做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1、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2、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3、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二、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的读写结合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1、巧妙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练习。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也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可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不写出人名,只写特征。在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还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 、挖掘课文空白,适时进行读写训练。我们可以挖掘课文空白,指导学生读写实践。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学生在多层次研读课文中描写今昔瀑布变化的段落,通过文字想想画面,阅读课外有关的瀑布信息等,感悟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通过看画面,对比朗读,感悟今日瀑布的“枯竭”。然后,教师借助文本中的空白点,提供了一份没有结尾的巴西总统的演讲词,请学生补充结尾,发起号召,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练习。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无疑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升华了自己的感情。还有的课文,在不影响主题和主人公的形象下,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白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抱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他挖了36小时,历尽艰辛,终于救出了儿子。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儿子的伟大,学生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因父亲的伟大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相对来说儿子的伟大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练笔训练,如儿子会想些什么?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来感悟儿子的伟大之处。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阿曼达最先镇静下来,他想爸爸一定会来救自己的。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想:一直这样下去不就是等死吗?这可不行,我要消除大家的恐惧。他对大家喊到:“同学们,别害怕,我爸爸会来救大家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一定和我在一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父亲!同学们渐渐地静下来吧,我提议我们来轮流讲故事吧!“于是大家围坐在地上讲起了故事,完全忘记了恐惧。有的学生写到:“我们一定会获救的,因为爸爸曾说过一定会和我在一起,爸爸不会放弃救自己的儿子的。”阿曼达说:“我们不要哭闹、大叫,否则会很快让自己丧失体力而不能等到被救的那一刻。我们不能放弃生存的勇气,要有耐心,要保持体力,静心等待……”“我们一起来轮流讲幽默故事,看谁讲得最精彩!”这时有人提议了。通过挖掘课文空白,补充课文情节的练笔训练,使学生对儿子的零散的、模糊的认识提炼出来,深入体会到了儿子面对灾难的沉着与冷静,心目中儿子了不起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促使了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3、延伸课文情节,转化内在语言。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练笔,延伸课文情节。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两个孩子有什么反应?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④两个孩子长大后怎样对待桑娜夫妇的?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如教《詹天佑》时,课文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巴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

阅读教学中为什么要实行读写结合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呢?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吸收,在阅读中学说、学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四个方面: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大家都知道,文章作品有三大作用:?认识作用(即是通过阅文章、读作品就可以了解、认识社会人生),?教育作用,?审美作用。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不会写作文,常常是由于认识事物的水平低,认识写作材料价值的能力低,面对文题,无物可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文与题、人与事、事与理的关系,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时善思会想,有言可发。如教学《搭石》一文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学习认识生活,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不学好语言,就无法写好作文;不教语言,就是等于没有教作文;不教学语言的课,就不是语文课。语言教学主要是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使学生有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在阅读课文中认识、体会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语言对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一篇课文要学习的词句很多,教学时,首先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过程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四步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借鉴,把重点词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环境来理解、运用。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教学“写朝鲜老大娘送打糕给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这一段时,要学的重点词是“雪中送炭”。针对这个词语可以这样提问学生:①课文用了哪些词语概括这个故事?(雪中送炭),(这叫做引导学生把重点词语拿出来),(拿出来后,继续问)。②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寒冷的雪天,送去炭火。)“课文说老大娘‘真是雪中送炭"是下雪天吗?是送炭吗?是什么?以此导入课文阅读中,达到钻进去的目的,使学生理解:‘雪中"是‘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样的恶劣环境,‘送炭"是老大娘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去打糕。”这样学习语言,既理解深刻,更记得牢。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课文写法的能力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必须抓住课文中最突出的一个写作特点,作为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设计出精妙的教法,使学生明确读课文的特点,领会读课文的写法,以致运用。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十分明显的写作特点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提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情,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因此,学生就会较深刻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表达训练这叫模仿训练,也叫“即席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写法,必须通过表达才能提高说、写的能力。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有训练,口练、笔练都应该兼而有之,既练词句,又练写法。练词句,就是用一个词写一句话,或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练写法,就是练习写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写句、排比连用句、各种形式的开头(如托物起兴式开头、记叙和描写引入正文、抒发感情、开门见山式开头)和各种形式的结尾(如自然式结尾、点明中心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总结全文式结尾,等等)。同时,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做到如下三方面。一是深入钻研教材,选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应该在“字、词、句、结构、写法”等方面多花时间考虑。二是以训练为主线,通过动手写、动口说的训练来突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口、手、脑并驾齐驱,做到“既练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练写,提高写作水平。”三是要设计好每一课的练习题目。课堂上设计的题目,不要求大、求全,而要细致具体,抓住某一点来训练。我们要把课文分析与作文指导课结合在一起,做到“读课文学写作,以写促读,读写反复,搞好课堂小练笔,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把作文讲评与指导引入阅读课文中,变教师教学生作文为学生阅读中学作文,变教师批改作文为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自己作文的不足,自行修改;读一个片断,就写一个片断,这就是一次课堂小练笔。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紧扣写作,进行一些相应的单项练习,以及进行片断作文的训练。如:练写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的肖像、一个人物的行动举止、一个人物的语言、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练写一件小事,或练写表明自己看法的一段话,等等。每次练笔,都不要求写得长,而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写几十个字,或写百来个字,都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练写的机会就多,写作兴趣就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就跟着提高。总之,“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有效教学】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都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而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并没有对他们的习作能力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高年段语文教师发现了读写结合对阅读、习作能力的促进,但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不都是显性的,不是都能一目了然的。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阅读课文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一、注重读写结合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是一个系统。阅读具有吸收功能,为作文提供样式;作文具有表达功能,体现阅读的效果和水平。读和写两者相辅相成,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吸收才有助于表达,表达时又可以加深理解。阅读中指导学生观察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虽有内化吸收、外化表达之分,但也有其共同点。两者都以生活为实践,以思想认识为前提,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学习顺序上都是从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两者是同步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善于模仿,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读写结合方法   1.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基本要求   抓好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教材是学生学写的典范,只要踏踏实实地练,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就如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再讲究些实效,效果一定很明显。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教读有限的名句、名篇,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小学阶段教材中的两百多篇精品文章,应尽量让学生熟记胸中。或者退一步,每篇文章中选一个精彩的片段,让小学生掌握好,便能受益匪浅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得到了一定的规范,表达能力也基本过关了。   2.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1)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如课后小练笔,有填写空白、续写、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温故知新,调动学生积极性   阅读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温故知新,多补充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吸取广泛的营养。使学生读中有所得、有所感,随时记下来,逐步将阅读、思考、练笔三者结合起来。   (3)关注学生差异,分层设计写作目标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成功的心理体验。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中以想象描写大自然的事物这一习作时,联系学生多感官描写事物,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眼鼻耳口以及手等各种感官去感触大自然的事物,而一般的学生只需从眼耳鼻等三方面描写自己的发现。这样,凭借描写范畴的调节,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享受到在学习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参与面   教师在读写结合的评价方面要另辟蹊径:一方面,发展为本,重视纵向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按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去欣赏学生的习作作品,并给予他能力上可改善的建议。另一方面,以学生为本,重视友情评价。在每次习作之后,教师提供评价的标准,  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友情评鉴。   三、读写结合有效教学   1.抓住课堂教学的高潮   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或写景优美,或情节动人,或说理深刻,或介绍透彻,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的特点,找准教学突破口。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文章中通过写种树人种树不按规律,培育出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从而感悟到人也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努力生长。为把握好课文的这一重点,教师通过放图片、出示重点句段,反复诵读、理解重点词“不确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搜集到的大量生活中的事例,感悟这一人生哲理,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写,写出了精彩纷呈的话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都有所感悟,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高潮。   2.以情激情提高有效性   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篇课文、每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都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仔细体会,自己首先要进入课文的角色,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以课文包含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随着文章高潮的出现,师生情感也随之进入高潮,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3.依照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有效性   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也是一个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及时达到水到渠成、掀起高潮的境界。   总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条传统的有效经验,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结合落实在课堂中,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高效教学的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1、模仿练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盐的世界》一课,语句优美,特别是第四小节对盐的形状、颜色的描绘,在结构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非常有特色,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相应的仿写练习。首先,我围绕中心句,指导学生赏析了这一小节中的词句。有了对这一节的研读,学生轻而易举地感悟到在这节中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接着,我为使学生在仿写练习中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行表达,还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创设了情境。有了写法上的感悟,以及情境的体验,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写段练习,这样的仿写练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再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再如《詹天佑》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讲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写人的文章。2、拓展练笔。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板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到:“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例如:《蝴蝶王国》一课以形象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象。美的蝴蝶,美的文字,美的意境,让学生陶醉其间,惊叹不已,学生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金光灿灿的黄蝶谷”以及“五彩缤纷的彩蝶谷”。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场景描写,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或写群蝶翩翩飞舞的壮观,或写双蝶缠绕枝头的轻盈,或写蝴蝶戏耍追逐,流连花间的嬉戏。而改一改又是创新的基本方法。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改人称、该题目,改文体都能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可对一些叙述严谨、语句优美、情浓理强的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而采用不同的地方。如《烟台的海》描写了烟台的海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条理清楚,用词优美,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倡导使用文中的优美词句。《诚实与信任》一课则可试试换题目,《比金钱更重要的》《诚信无价》《一张纸条》等等题目的出炉,显示出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升华了。此外,诗改文也是好办法。(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在学习了《狼和小羊》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当狼扑向小羊》;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可以写《乌鸦被狐狸耍了之后》等。续编故事是要足够多时间的,但费时但又不省心的写话,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4)写推荐,课外读物走进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学习完《小草和大树》,向学生推荐《简爱》等等。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关于“读写结合”的由来,1924年黎锦熙提出的“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思想,应该是使用“读写结合”这一概念的开始。明确地提出“读写结合”则是1927年老解放区开始实行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强调“读什么写什么”。之后,读写结合不胫而走,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共识。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依然把“读写结合”作为课题来研究,这说明我们的读写还没有真正结合,或者说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境界,但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有“读写结合”的理念,“读写结合”思想,“读写结合”的追求。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达到怎样的境界呢?我认为“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形式有扩写、缩写、续写、补写、改写、仿写、反写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向大家做一下汇报:1扩写 我让学生进行扩写的内容往往是每册教科书中的古诗部分,在学完古诗后,学生已大体了解内容,但文中的景色、故事并不完整,这时就是学生展开想象,让手中的笔肆意飞扬的过程,还有一种扩写的途径就是教师把与本班同级的优秀作文进行缩写,以作文要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扩写,这样,范文既是原文,有时还会给你一个超出原文的惊喜呢!2 缩写 其实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不用要求缩写,学生已经缩写了,学生的作文老是写不具体呀,我们就怕学生作文缩写,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缩写我们完全理解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非常熟悉,这也是课程标准对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硬性要求,但我们有没有把“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预习要求或者一个作业让学生写一写呢?3 续写 这一形式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体现还是很明显的,像三年级的课文<<小摄影师.>>在课后题中就提出了续写的要求。小摄影师有没有回来呢?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4 补写 补写的对口内容就是文章简要叙述部分,为后文做铺垫部分,几句话带过的部分,即留给学生想象空间的空白部分。这里低年级与高年级还是有所区分的,比如,这两天我们学校进行第二轮的听课议课活动,其中有一节讲的是《窗前的气球》,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同学们好久没见科里亚了,有好多话要对他说,那同学们会对科里亚说什么呀,学生答得五花八门,但个个又在情在理,老师简要总结后,让学生进行练笔,有的学生简单介绍最近班里发生的事,有的问科里亚这种传染病有什么症状,并猜想病房与家里的不同等等,学生进行了有效练笔。也就是说低年级的读写结合要求可放的更低一些,哪怕几句话对学生的书写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对于高年级相对要求就高了些,比如六年级课文《穷人>>,有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下练笔作业:渔夫说:“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感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提示:渔夫的网是怎样破的,天气怎样糟糕,他会遇到怎样的倒霉事情,又怎样死里逃生的,请展开想象,以《渔夫海上历险记>>为题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好的练笔机会。5 改写 在小学阶段改写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对比句子的表达效果,但我在教学中也曾尝试从谋篇布局的角度让学生改写,比如,这两天我们刚刚学过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的这种方式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往往都是妈妈领着孩子去看病,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也写一篇去看病的作文,要求是一定写自己的看病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学生都有看病的经历,自然有啥可写,但不同的是通过阅读这篇《学会看病》,在学生作文中体现的是孩子了解了看病的经过,有信心在妈妈不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到卫生室看病,还别说上周日我到卫生室拿点感冒药,还真碰到我班一个学生自己到卫生室去打针。我甚感欣慰。6 仿写 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应该算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方式了。首先从仿写句子开始,再就是仿写典型段落,到仿写好文章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等,这些对于语文老师老说算是老生常谈了,我要说得是教参中、某些资料中没有的,而是老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钻研教材时设计的仿写内容,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我称之为“对症下药”式仿写。比如,我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描写时,方式呆板,一般的格式就是谁谁说什么谁谁说什么,在备教材时,我就特别注重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描写的灵活性,比如,在本学期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5、6、7自然段是父子二人的对话部分,在理解了对话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这部分,看看这部分对话在结构上、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我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可以独立成段,其他同学都啧啧称是,我表扬她学到了一个让作文变多的技巧,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还可以学到什么技巧。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我借机告诉学生,人物说的话可以一句话独立成段,当你有很多话要说时,提示语一定要变化位置,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是一大段,中间可以穿插提示语,分成几个说话句,提示语可以是说话的动作,也可以是表情。给学生总结完后,就让学生仿写这样的一组对话,效果非常好7、反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但在不断尝试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珍珠鸟》一课,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层次和感受意蕴后,可引领学生顺流而下,以“我的主人冯骥才”为题,从珍珠鸟的角度来反写感受,用角色转换上的“反写”深化了“读”的感受,又生成了新的“读物”-------学生的练笔作品。以上汇报的“读写结合”的方法,都遵循了以阅读为基础,再侧重读时促写、写时促读,使读写一体,体现语文生命。我想“读写结合”是作为语文教育者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将会越聊,走的越远,而语文教育者们将会越聊,境界越高。

初中语文怎样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这里我倡议一下写提纲。这是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一种极好的形式,对于梳理写作思路有极大的好处。我的作文训练,很多都是用提纲来进行的。  一个规范的作文提纲分为三部分:  (1)标题;  (2)中心或者主旨(这个必须先写出来);  (3)至少五个部分的层意(我对此的要求是:语言可以简洁,但内容一定要具体。层意后面要有大致的字数,便于老师了解详略的安排)。  ★一定要课堂动笔。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学生几乎不动笔,或者动笔也是抄写,这个是我非常反对的。课堂一定要有带有思维活动的写的训练。“读写结合”尽可能当堂进行,当堂点评,趁热打铁,效果最好。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学生的“写”一定要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语文学科里,如果教师不批阅,学生的作业就是完全无效的。无论多忙,我都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特别是作文,而且作文是绝对不让实习老师批阅的。如果不能做到批改,那就不如不留作业。  学生对于写作有很多错误的观点和认识,老师一定要引导,千万不要放任自流。但是我们老师也要提升自己,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是因为我们观点和认识上的错误才造成的。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做到让学生钦佩其学养,尊重其为人,喜欢其教学风格,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不是难事了。  苗满红  关于读写结合的当堂训练,我觉得我最近尝试的“课外文言文”学习方面做得不错,我选取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小传百篇中的部分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小传来训练学生的当堂读写结合。学生读得有兴趣,写的也有兴趣。  比如:学习孔繁森(1944~1994,1966年入党)一文  孔氏繁森,齐鲁聊城人,乃孔子七十四代孙。曾两度请缨,辞桑梓,赴西藏,初任职岗巴,后主政阿里。为人朴厚,克己而利于群;在政清勤,鞠躬以尽其瘁。年五十因车祸殉职。呜呼!德传雪域,福被藏民;声名著于一时,共产党人之境界彰乎百世也。  这个因为接近时代,比真正的古文又要好懂得一些,拿它来训练文言语感,觉得得很适,又因为它短小,用时不长,里面的精华句子一下子也能看透彻,宜于定点学。特别是对英雄人物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读懂以后,接着组织学生仿写,写班级人物,比如:  马金龙传  马氏金龙,屯留张店人。乃老马相依为命之独孙也。为孝其祖,辞元庄,赴三中。学艺欠精,皆因少时基础太差;进取不大,尚怨课堂嬉皮笑脸。幸本质憨厚,少计得失,喜劳动,乐助人,而不至于太害群也。  觉得学生合作能写成这个样子,比较满意。

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曾有人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回答:“无它术,为勤奋读书而为之,自工。”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这些文坛名人的经验中可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读和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多读书   古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古人对阅读的高度评价。教育家叶圣陶说:“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提高。”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读书呢?   (一)课内阅读   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聘问精彩片断,领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分层次阅读:   1.读:读通课文,读通文章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也即是泛览,感知。   2.解:解溪要点,解出文章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也就是精研,沉思。   3.悟:悟出内涵,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也即体会,创造。   老师要在课内充分保证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经历读书训练过程,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课外阅读作铺垫。   (二)课外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看课外书籍,更别说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针对这一现象,我布置学生每日从报刊、书籍中摘抄一百字左右的好文段,并教给他们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一开始学生有些不适应,兴趣不是很大。我就在批阅过程中,挑选出一些优秀文段在班中念给他们听,进行交流,并表扬这些有心的同学。慢慢地,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当他们在写作时发现许多积累的素材或方法能借鉴运用的时候,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二.多练笔   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本、读中学写、读中练写、读写结合、学用一致使训练学生的有效途径。任何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一样,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见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规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这就肯定了练得重要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练笔呢?   (一)提供条件激发写作欲   “生活——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没什么可写。于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不仅仅是习作方法的指导,还包括帮助摆脱“无米下锅”的困境,打破封闭的状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体验深刻,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了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赛。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趣的内容,设计精彩的场面,创设最佳的习作情境,为学生练笔准备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趁热打铁,直到他们激发情感,让学生把在活动之中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最佳状态下倾吐出来。   (二)留心生活勤于随笔   随笔就是将生活细节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题目自拟,体裁自定,能写几篇就写几篇,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因为写起来没有压力,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写作形式,一批倾吐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大量涌现。   (三)灵活训练激活想象力   老师应该在训练写作形式上灵活多样,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创新,激活想象力。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续写训练   让学生给所学的一些课文续补后篇,只要符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完整情节的发展,注意结合现实,想象合理,就给予肯定。如:《顶碗少年》文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此段描写读来意味深长。那么,到底会有一种怎样的激动,这里蕴含着没有明说的道理,让孩子续写下去,既是反馈孩子对语文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   2.仿写训练   我们所教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这些文章段落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语汇丰富,对学生有极大的仿写价值。学了《灯光》这篇文章,我就指导学生以《雪中》或《雨中》为题,模仿该文的行文思路、构段方式进行写作,以雪景或雨景开头,引入对一件往事的回忆,再以雪景或雨景结束全文。小学语文教材像这样可以仿写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机会地结合起来让省仿写,达到练笔的目的。   3.读后感训练   有些文章叙事感人,富有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引领的作用。如:《鲁滨孙漂流记》、《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课文,告诫孩子们要敢于独立战胜一切困难,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这样的文章,我就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再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作文教学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教师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训练,注意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学生就一定会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

读写结合,书写新篇章

最近两天在读韩素静老师写的《做温暖的“老班”》,今天下午算是彻底读完了,晚上抄写完读书笔记之后,准备试着码一篇读后感,算是为这段阅读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思考篇”,记录的是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的独到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名为“实践篇”,主要讲述了韩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型做法。第三部分名为“启示篇”,是韩老师以教育者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所获得的感受。这三个部分看似彼此独立,但是实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先有思考,再进行实践,思考的道理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实践又反过来不断地促进思考,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自然会获得不少启示。 之前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到底怎样进行读书才算有效阅读?如今,读完这本书,这个问题算是得到了解答。韩老师在“实践篇”---变“要求者”为“行动者”一文中指出,对于阅读,一定要先泛读再精读,既要有又宽又厚的底子,又要有自己主攻的方向。 她向我们分享了她自己多年以来坚持的“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初读,一边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者受启发句子。 第二遍是摘抄和批注,摘抄过程中,反复咀嚼和理解;批注是思考的痕迹,是梳理思想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可以写下对某个片段或者观点的理解,也可以表达与作者相同或者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涉及你经历过或者听闻过的教育教学事件。只有我们写下批注,和自己的教育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思考才会更加深入。 第三遍写出读后感,总结自己在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有了这样来来回回的阅读历练,人的理解力就会真正得到提升,书中的文字会无形中化为自己的血肉,成为自己血液中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读完一本书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谈起这本书,一时间竟什么都想不起来的原因。原来,我只做到了韩老师说的第一步,我的阅读仅仅只停留在第一步而已啊!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我读书的速度很快,一年读完六十几本书之后,但有印象的书却寥寥无几的原因。 看到韩老师分享的阅读三步法,我下定决心要开始尝试,我就以阅读韩老师这本书为起点,从此之后,不管阅读任何书籍,我都要逼着自己严格按照这三步走,即使读后感写不出来多少字,也得写。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阅读留痕”,只为加深印象。我想,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以上三步进行阅读,不愁书中的知识不进脑子。 光读不写可不行,要知道,读写是教师成长的双翼,缺少了哪一个也不行。但是写作具体要写些什么内容,我想,肯定有不少人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不过不用担心,关于写作方面,韩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点意见: 第一,写作切忌功利心,要保持平常心。教师是主业是教书育人,教育写作仅仅是教师生活中的副产品。生活在学生中间,教师每天都要和很多鲜活的事例相遇,教师有义务把这原汁原味的、鲜活的教育故事记录下来,思考和剖析这些教育现象背后掩盖的教育本质,在书写过程中扣问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写作者一定要摒弃功利心,保持平常心。写作前,心态放平,写作就是为了记住这些即将消失的日子。在记录的过程中,你也许不会成为名家,但是你一定会快速成长。 不错,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走过的路。即使时间消逝,即使人们老去,可文字依旧会长存。每一天的日子都不是在重复着前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只要用心观察,每一天都有值得纪念的事情。 第二,语言运用忌堆砌辞藻,要简单朴素。文学写作有时候确实需要华丽的语句来装点,但对于教育写作而言,华丽的语句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教育本事就是一件朴素的事情,教育写作也应该是一件朴素的事情。 是啊,每天的教育生活谈不上惊天动地,它只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存在而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写作,专门去堆积一团华丽词藻,那样只会让人感到不适。 第三,写作形式忌流水账,要渗透教育理念。教育随笔是在记述教育故事,但绝不能只是为了记述故事而记述。如果只是为了记述,那么我们就可能写成标准的流水账。有意义的教育随笔,一定要在叙事的过程中,渗透观点,表明态度。 我有时在记录发生的教学日常时,有时候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观点,甚至在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获得了一些感悟。当时我以为是我自己“自我开导”的原因,没想到居然误打误撞,居然是“渗透教育思想”。 第四,选取材料忌又大又空,要从小事入手。 我们作为教师,生活在学生之中,一到学校就处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之中,一讲课就亲历一场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围绕着学生和课堂,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用放大镜去搜寻教学工作中值得记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要学会从小事入手,细致入微,方能成就大事。 第五,投稿忌盲目性,要有针对性。正如韩老师所说,写一篇文章不容易,从“想到”到“写出”、从“写出”到“发表”,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给人带来成就感。投稿要做的:知己知彼”。 韩老师从2007年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有15个年头了。她把自己的写作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在“练手感”,不求篇幅长短,不论内容雅俗。 第二阶段,重在练“思维”,表现形式是将篇幅拉长。 第三阶段,重在练“语言”,让语言返璞归真,走向缜密。 我想,韩老师的经验无疑会对我们产生不小的帮助。让我们以韩老师的经验分享为“纸”以自己的教育生活为“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教育篇章。

读写结合——从做中来到做中去

中原名师小语联盟第十三次活动研修报告 许昌实验小学 李会娟 2018年11月13日是耿春龙校长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来许昌实验小学来开设讲座,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主题《课堂里长出来的“读写结合”》,听完讲座,让我明白:将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意味着不但要把读写看做一个整体,而且要站在更高视角,看清读写背后的真相是思维的关联。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去理解昨天那个高大上的项目组和班组群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尽可能多的、丰富的学习关系,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关联。这种观念不局限语文课堂,这种思想贯穿于课堂内外,几乎渗透于每一门课程。 随后,中关村三小的李海军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李老师那全学科是的教学思想引导者一路思维相随,深受感染和启发。我觉得这节课更加验证了我的之前的理解是正确的。同时,又让我理解了“通达”的含义,除去平常所指的为人处世的洞明、通晓,在语文学科上更是指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中所达到的课通、人通、思维通的绝佳境界! 2019年11月15日,耿春龙校长再次带领他的团队来到实验小学,李海军老师说课《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二:理清文章结构,深化“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这一环节是通过以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的:教师要求学生把手中经过完整的三张纸片,按照你对课文结构的理解,摆放一下它们的位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的活动采用摆一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一步步得出结论”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效地串联文本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文本缜密的逻辑关系和形象的图形建立联系。学生一动手就明白了,这样体验之后再去理解一定是深刻的。环节四:角色转换,用演讲的形式保护环境。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课内外信息的迁移与转化,实现语言的活力,这一环保认知的自主建构和体验式的理解,使“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深植于心。从做中理解,再到做中去为生活服务,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鲜活?怎能不深刻?我想这样能用又有用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 这让我对“读写结合”有了更深刻的领会:“读写结合”思想中丰富的学习关系的建立,就是从做中来,再到做中去,学习所得来自实践,学习所得再服务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运用!

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技能发展目标是什么?可以怎样检测?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检测有什么优点和难点?

一、一、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与设计 写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和生活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英语写作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大量英语词汇,通晓英语组词成句、连句成篇的各种技巧,熟练驾驭这一门语言。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充分调动思维能力、生活积累、语言知识、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储备,再用英语进行恰当的表达。写作的全过程,是素材——思维——文章的过程,英语写作就是用英语进行的这种生产过程。对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外语写作比使用母语写作更难。在语言应用综合技能中,写作对学习者的要求最高,它不仅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基础知识,具有用外语遣词造句、熟练掌握拼写、标点等写作基本功,而且还需要具备能以外语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包括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句通顺、语法规范,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英语写作教学要注意三个阶段:①构思阶段,根据自己的目的在头脑中构思所要表达的思想,选择写的内容。②转换阶段,选择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或者利用语法规则把要表达的思想转化为语言信息。③执行阶段,将头脑中的语言转化成用英语表达的文章,这个阶段也包括成文后的修改、加工与润色。二、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回顾与外语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相比,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历史短暂得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一方面的研究既陈旧,又未形成科学的体系。由于长期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学生只习惯于死背英语语法条目和单词,写作上机械地照搬翻译法。在写作教学课堂上,注重结果和语言错误的纠正,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和交际性。对于句子结构、句型变化,文体风格中用词的准确性,语篇的衔接,英汉思维结构的异同重视不够。再加上语言输入不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者无法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束缚。新型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步后,基本上吸收了第一语言写作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但缺乏本学科的个性特点。直至八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引进吸收国外写作教学方法,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研究才初具规模,出现了大量可予以借鉴的外语写作教学模式和写作训练模式。三、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方法和形式英语作文分类有多种,如:按体裁分为描写、记叙、议论和说明四类。虽然文章按照传统分为四类体裁,实际上却很少有纯粹属于哪一类体裁的文章。写文章的目的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重叠的,作为手段,它们在写文章表达思想时的使用是不可能受到完全严格的限制。根据当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中所用的方法和形式,我们分为以下四类:1.运用句型写作。要想写作时做到句子正确,学生在写作时就要能灵活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短语和句型。这一类型的写作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短语和句型。2.语篇连接写作。这一类型的写作已超越句子水平而侧重在段落水平上进行操练。教师除了对学生在写作时有用词贴切、语法结构正确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要求之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单句转到语篇的连接上。3、模仿练习写作。这类写作指导学生在有精选的范文下练习写作,有助于学生熟悉英语写作的修辞格。重点还是在于作文的语言是否精确,结构是否紧扣提示规定的要求。4、手法技巧写作。英语写作教学的侧重点也有变化,老师不再单单强调语言的精确性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写的目的和写的对象上,强调写作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并引导学生了解外语写作的铺叙手法和写作技巧。 四、初中英语写作的要求和特点对于中学生写作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写作技能以“能做什么”的描述,量化为九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根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写作技能的目标要求为: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写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的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贵在有效地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加强语言输入,尽量克服语言石化、避免母语迁移的干扰,逐步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宽加深,教师适当给学生授以写作技巧和文体知识,让他们真正做到用英语语言自由地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书面交际的能力。五、初中英语写作的过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操作步骤分三个阶段:准备一写作—修改。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列出写作提纲,打好腹稿。具体操作如下:(1)对已有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筛选;f2)通过口头讨论达到交流观点、集思广益的目的;(3)作笔记摘录;(4)草拟写作提纲。写作阶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确立好文章的框架结构、观点布局。教师可根据题目、立场观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就文章的中心和进一步展开的设想交换意见。讨论是开放性的,学生常常能施展一定的辨证思维能力、判断力和辩论技巧,并能以大度、宽容、客观的态度对待来自同辈的不同意见,最终达到独立完善提初的目的。修改是写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定稿前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提初文章质量有重要意义。修改阶段是对文章的框架结构、观点布局、局部的观点进行的整体把握,检查文章是否达到连贯统一、重点突出、简洁而富有变化的要求。六、新课程下如何搞好英语写作教学(一)目前英语写作中常见问题分析1.语法使用混乱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训练普遍是强调知识传授、详细讲解,重视书面练习、语法分析和掌握规则,却轻视了技能上的反复训练,以及口头练习,轻视了语法的使用及实例的掌握。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没有将语法看成是帮助表达的工具,只是注重语法条条框框的讲解,使语法变成空泛的教条,教学组织围绕着应试而进行,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语法,所习得的语法信息大部分是领会式语法,而非表达式语法。2.语篇布局生涩中国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语篇联结手段将写作主题有机地连接,文章前后没有明显的照应,意义很难连贯。即便一些在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基本功较扎实的学生,作文中仍存在缺少连贯、因衔接方面的错误而使意义模糊等问题。在语篇训练中,正确地使用逻辑连接词不仅能有效地连接句子或段落,做到承前启后,还能起到自然变换上下文语气的作用。3.易受母语干扰由于初学者对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表征缺乏系统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当对一些概念的表达方法不知所措时,就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或者思维方式强行翻译,致使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4.写作内容贫乏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是突出的难点是写作内容贫乏和思路不畅,表现为对主要思想和细节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不能完整深刻地挖掘主题思想,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二)英语写作教学应对策略英语写作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能力的表现,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组织一篇优秀的文章,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词、句、段的系列训练,并且结合听、说、读、写,以增加语感,体会表达语言的准确性。英语写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新教材中的对话,阅读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英语材料和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写作的极好素材,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活用教材,以下教学的方法值得教师借鉴。1、加强词汇的有效记忆和巩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学习词汇不仅要记住单词的拼写和意义,还要尽可能地展开联想,记住与该词相关的同音、同义、近义、反义、一词多义,词类转换派生词和合成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注意单词之间各种关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单词。如教学happy这个词,我们可同时让学生记住其反义词sad和unhappy以及其副词形式happily,同样,也可让学生掌握luck的形容词lucky,lucky的反义词unlucky,副词luckily。2、加强句子练习,掌握常用句型(1)基本句型的造句训练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听、说、读三个方面做得不错,对单词及其句形变换也掌握的很好,但一旦让他们写完整的一句话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特别是母语的干扰。针对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五种基本句型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基础书面表达能力。因为所有的英语句子都是这五种句型的扩展延伸或变化。这五种基本句型是:(1)S+V(主语+不及物动词)例句:They study hard.(2)S+V+O(主语+及物动词+宾语)例句:We love our motherland.(3)S+V+P(主语+连系动词+表语)例句:His skirt is beautiful.(4)S+V+IO+DO(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例句:My father bought me a bike.(5)S+V+O+C(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例句: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在写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可灵活运用插图,简笔画,连词成句,缩写或扩写句子的不同形式先由简单句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并列句,再教会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复合句。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秩序渐进的训练,能增加学生写作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2)重点句子的翻译训练:利用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法聚焦设计汉译英练习,每句一个点,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语言点的熟练程度,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 (3)重点句型的转换训练:在学习语法时,设计句型转换练习,如:利用形式主语it将不定式、主语从句或-ing型后置;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相互转换等。让学生在转换练习中掌握句型,进而能自觉地将句型应用到写作中去。通过替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多种方式、变换角度的表达习惯,使语言富有变化,同时避开学生未掌握的词汇和表达。以上这些机械操练虽然枯燥,但也是必要的,它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和安排课堂步骤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尽量要搞得活一点。 (4)复合句的专项训练: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几种复句包括: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而从句的难点表现在引导词上。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地接触,已经大致地了解了复句的一些用法。在复习阶段可以把几种复句集中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它们的区别,随后辅之以复句的汉译英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加强改写对话练习 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对话。而对话是书面表达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在操练听、说、读后,通过写的活动巩固听、说、读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以此培养写作能力。4、根据课文的关键词缩写课文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一般为一周一个单元,所以学生的写作题材可以跟刚学过的这一单元的题材相关。我们可以按照关键词—思考—讨论—复述—动笔这样的思路进行,将课文中的关键词串起来,写出本课的主题或中心思想。5、加强学生的仿写课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对学生按单元里的重点课文进行仿写训练,当然初中是英语入门阶段,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一定要注重难度的把握和控制,否则学生会因为畏难而失去写作的兴趣。6、文章体裁练习切实指导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日记、书信。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知道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该如何入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七、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英语写作,不但涉及到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还和学生的组织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各种语体的掌握有关。从认知学的角度讲,认知法所关注的是学习者的认识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加的死板的程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解决上述几个问题。(1)在写作教学中融合语言要素和篇章结构的训练;(2)在写作教学中训练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理解性输入,克服母语迁移;(3)在准备和写作阶段中将写和听说读结合训练;(4)在写作教学中融合范文阅读和课文的背记;(5)在修改阶段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查结合。八、总结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形式,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的输出才有可能。语言输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词汇、句法、语言素材的积累。要完成这积累仅靠考前“临阵磨枪”式的所谓强化训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写作训练必须重在平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写作训练序列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一个如何寻找最有效的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连续过程,是一个循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学生在书面表达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提高改进。写作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写作能力的训练亦应采取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形式。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从语言基本要素、语言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读写有效结合呢?老师说的仿写就能很好的把读写结合起来,为了仿写好作文,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文本,以了解文章的结构,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传达的理念。做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此外我认为平时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可以让他们先把答案写下来再做回答,所有的学生回答完毕后,再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多写对课文的感受和启示,也是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方式,为了写感受,学生会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阅读中学生也会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课堂反思,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老师同学的独特思维,都可以写下来。课外阅读时能写一写读书笔记就更好了。如果能把看到的好词好句,自己读书时产生的感受都记下来,那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关于“读写结合”的由来,1924年黎锦熙提出的“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思想,应该是使用“读写结合”这一概念的开始。明确地提出“读写结合”则是1927年老解放区开始实行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强调“读什么写什么”。之后,读写结合不胫而走,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共识。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依然把“读写结合”作为课题来研究,这说明我们的读写还没有真正结合,或者说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境界,但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有“读写结合”的理念,“读写结合”思想,“读写结合”的追求。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达到怎样的境界呢?我认为“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形式有扩写、缩写、续写、补写、改写、仿写、反写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向大家做一下汇报:1扩写我让学生进行扩写的内容往往是每册教科书中的古诗部分,在学完古诗后,学生已大体了解内容,但文中的景色、故事并不完整,这时就是学生展开想象,让手中的笔肆意飞扬的过程,还有一种扩写的途径就是教师把与本班同级的优秀作文进行缩写,以作文要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扩写,这样,范文既是原文,有时还会给你一个超出原文的惊喜呢!2 缩写其实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不用要求缩写,学生已经缩2 写了,学生的作文老是写不具体呀,我们就怕学生作文缩写,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缩写我们完全理解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非常熟悉,这也是课程标准对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硬性要求,但我们有没有把“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预习要求或者一个作业让学生写一写呢?3 续写这一形式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体现还是很明显的,像三年级的课文<<小摄影师.>>在课后题中就提出了续写的要求。小摄影师有没有回来呢?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4 补写补写的对口内容就是文章简要叙述部分,为后文做铺垫部分,几句话带过的部分,即留给学生想象空间的空白部分。这里低年级与高年级还是有所区分的,比如,这两天我们学校进行第二轮的听课议课活动,其中有一节讲的是《窗前的气球》,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同学们好久没见科里亚了,有好多话要对他说,那同学们会对科里亚说什么呀,学生答得五花八门,但个个又在情在理,老师简要总结后,让学生进行练笔,有的学生简单介绍最近班里发生的事,有的问科里亚这种传染病有什么症状,并猜想病房与家里的不同等等,学生进行了有效练笔。也就是说低年级的读写结合要求可放的更低一些,哪怕几句话对学生的书写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对于高年级相对要求就高了些,比如六年级课文《穷人>>,有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下练笔作业:渔夫说:“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感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3 提示:渔夫的网是怎样破的,天气怎样糟糕,他会遇到怎样的倒霉事情,又怎样死里逃生的,请展开想象,以《渔夫海上历险记>>为题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好的练笔机会。5 改写在小学阶段改写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对比句子的表达效果,但我在教学中也曾尝试从谋篇布局的角度让学生改写,比如,这两天我们刚刚学过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的这种方式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往往都是妈妈领着孩子去看病,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也写一篇去看病的作文,要求是一定写自己的看病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学生都有看病的经历,自然有啥可写,但不同的是通过阅读这篇《学会看病》,在学生作文中体现的是孩子了解了看病的经过,有信心在妈妈不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到卫生室看病,还别说上周日我到卫生室拿点感冒药,还真碰到我班一个学生自己到卫生室去打针。我甚感欣慰。6 仿写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应该算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方式了。首先从仿写句子开始,再就是仿写典型段落,到仿写好文章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等,这些对于语文老师老说算是老生常谈了,我要说得是教参中、某些资料中没有的,而是老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钻研教材时设计的仿写内容,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我称之为“对症下药”式仿写。比如,我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描写时,方式呆板,一般的格式就是谁谁说什么谁谁说什么,在4 备教材时,我就特别注重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描写的灵活性,比如,在本学期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5、6、7自然段是父子二人的对话部分,在理解了对话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这部分,看看这部分对话在结构上、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我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可以独立成段,其他同学都啧啧称是,我表扬她学到了一个让作文变多的技巧,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还可以学到什么技巧。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我借机告诉学生,人物说的话可以一句话独立成段,当你有很多话要说时,提示语一定要变化位置,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是一大段,中间可以穿插提示语,分成几个说话句,提示语可以是说话的动作,也可以是表情。给学生总结完后,就让学生仿写这样的一组对话,效果非常好7、反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但在不断尝试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珍珠鸟》一课,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层次和感受意蕴后,可引领学生顺流而下,以“我的主人冯骥才”为题,从珍珠鸟的角度来反写感受,用角色转换上的“反写”深化了“读”的感受,又生成了新的“读物”-------学生的练笔作品。以上汇报的“读写结合”的方法,都遵循了以阅读为基础,再侧重读时促写、写时促读,使读写一体,体现语文生命。我想“读写结合”是作为语文教育者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将会越聊,走的越远,而语文教育者们将会越聊,境界越高。

读写结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也是写作的一种方法。读书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但是,光读书,不练习,属于只学不用,读书既要明理,也要运用到实践当中。而且,写作还能促进对书本的理解。同样,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如果不读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要强调读写结合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 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梨黄、葡萄灰 ;茄子紫 ;红通通、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生:汇报交流自述。……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小学三年级课堂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是什么?

你好!!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同一系统中的二个子系统。新课标下的读写结合,注重读写结合点的契合,注重科学的训练,注重学习主体对文本的感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如果把读写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循序进行整合训练,以教材作为中介,抓住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科学地安排读写训练,便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结构,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明确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所谓“读写结合原则”就是要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初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首先把握住朗读环节,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技巧、方法的教育,达到读书育人之目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吸收语言,借鉴写作技巧。(二)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科学训练。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初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课文。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抓好五个结合点: 1.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字词——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练习。 具体做法为:摘抄积累运用。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作业时做摘抄,或者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文质兼美,精彩词语比比皆是,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绝好范本。如何充分利用文本丰富学生的词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书想要读懂、读透,具体地说是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的方法,好的词语用固定的记号做以标注。“想”,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想办法弄明白。“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或者在作业中抄写。经过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词语过程中读有目的,学有重点,并自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词义、把握课文重点词汇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进而带着感受再次朗读课文,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在文章中合理借鉴运用,让他们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 2.读课文,分析重点句式——作文中的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具体做法为:小练笔。小练笔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星星变奏曲》中的“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时,便可指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训练,达到理解诗歌感情的教学目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如教学《故乡》中“雪地捕鸟”的片段,读《我的叔叔于勒》中“吃牡蛎”的情节,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分析其细节描写的好处,总结出它的具体做法,并可创设 “时髦小姐嗑瓜子”、“姐姐买花边与商人的讨价还价”、“鱼鹰捕鱼”、“猫捉老鼠”等情景让学生练笔,体会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3.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段意——作文中谋篇布局训练。 具体做法是:罗列提纲。议论文教学是初三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写议论文的重要步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读书来罗列提纲的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议论文的提纲编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分析问题;第三,解决问题。但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当在“读”字上下功夫。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使学生明确:作者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或观点?怎样去证明问题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证方法和论据有什么特点?逐一让学生明白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后练习中适当的提出一些热门话题或现象让学生自拟详细的提纲,为作文作铺张。如《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的完整、清晰,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罗列提纲的同时,教师便可出示“高分低能”、“开卷有益”、“如何对待网络”等热门话题或典型现象,让学生完成其拟写提纲训练,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 4.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文中的选材练习。 具体做法是:归纳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抓体裁、.抓题目、抓重点段、抓中心句来进行实践。如读《故乡》、《范进中举》,读后要知体裁是小说,那么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文章的重点段落在哪里?这样表现人物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呢?作者的感情基调怎样?这就需要读后思考,并最终明确归纳出主要内容。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是把此当作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环节,还应该积极的去探讨这一环节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选材练习。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的练习,离开了语言材料,表情达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话,也就没有了作文的存在。语言材料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去用笔记、用心记并经常反复地运用方才凑效。归纳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实际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适当之处得以运用,我想“闰土”、“杨二嫂”、“范进”的变化也不失为议论文中的论据材料。在此,教师也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材练习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达到读写结合,实现有效性的写作迁移。 5.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作文中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 具体做法是:总结写作特色。阅读是写作之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时间考验,被许多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娴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忽略了归纳写作特色这一环节。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表达方式、人物描写的方式、语言的特点、写作方式、情节的安排、环境的铺设等方面去探讨课文,去总结作者的写作技巧。如读《心声》,在朗读之前,我们便可让学生明确朗读任务: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然后归结:作者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情景“塑造一个记忆深刻的人物”进行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切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科学训练,这才能相得益彰,统筹兼顾。 希望能够帮助你!!!

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三年级的片断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片断练习中,宜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讲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2)按总起分述顺序写。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应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例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可以小花坛真美为总述句,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一段话。 (3)训练描写动植物的顺序。学生写状物的难点在于理不出顺序,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出状物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外形不外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例如:学习了《翠鸟》后,可仿照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写法,规定按耳朵、眼睛、嘴、脚、毛等外形顺序及活动特点写小兔。学习《爬山虎的脚》,可规定按花、杆、枝、叶的顺序写三角梅等。 (4)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观察得不仔细,描写动作往往不具体或顺序颠倒。又由于受方言影响,不能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在有关课文的讲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换词比较推敲词语用法,接着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进行对话仿写等。 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 学生经过一年时间言之有序的片断训练后,到了四五年级,除了继续进行片断仿写外,应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续写或改写。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草地夜行的情景,想象老红军牺牲后,小红军怎样走出茫茫草地到达陕北,再以《小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为题进行续写。《一张珍贵的照片》第五节写周总理拉着小桂花照相,这一下可把小桂花乐坏了。这里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小桂花回家后伙伴们问她的情景,再以小桂花回家后为题写一段话。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读写结合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法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能力”.孩子的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 ,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1、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大量阅读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最开始我用开故事会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看到孩子们爱上了读书,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选取好的文章读.我的四年级的学生我就建议孩子们多选取优秀的作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来读.阅读时,主要是要理解内容地读,不死读书;但古诗词方面还得要求孩子们背诵了,孩子们背完我就在操行评比中让学习委员加分,这样孩子们自主背诵的积极性也特别高.2、以读促写要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记性好忘性大.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

浅谈读写结合散文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但是,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由于对“人文性”的认识和肆意夸大,导致“人文性”的过度膨胀和浮躁不已。课堂上学生读课文,说感受,热热闹闹。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学生照样咬笔头。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读写结合”上花大气力。    1、模仿练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章写作特点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再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仿写小练笔。常用的仿写练习有以下几种: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2、拓展练笔。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写者会江郎才尽;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一辈子不会游泳。因此,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泳者既要在教练的指导下掌握游泳的技巧,又要经常下水实践,这样才能在广阔的大海中游得既好又快。

读写结合类的作文是什么

读写结合标题是指在阅读一本文章或书籍时,通过对标题的理解,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根在读与写,是读与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我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到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读好课本是前提,写好作文是关键。什么是读写结合?根据课文设计“写”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目的。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读起来,还要让学生写起来。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发展它,完善它,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更好。

为什么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双向桥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吸取更多更好的词语。每天多写写,才能发现哪些地方不够好,才能有选择的去读书。书读多了,积累的素材就多,好词好句也多。这样来来往往,自然而然的读写能力就提高了。

读写结合的读写结合作用

通过读写结合认识,可以总结出读写结合的读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读书、读诗、读史来学习,积累知识,而写便是强调练习、常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到教学当中,读写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教育精华。

读写结合的概念

一、“读写结合”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利,它已经成为了推进新课程各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综合起来讲,读和写,是学生进行各个学科的重要方式,并且,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读和写都被整合在了一起。其中,“读写结合”的发源地“语文学科”教学中,读和写、读与写的结合,自然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了——读书过程中的批批画画、摘记、心得等等,使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二、在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将读到的材料写进作文当中。三、“读中学写”,是一种学习过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使学习效率更高。四、就“写”而言,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仿写”。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您好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课文等材料,学习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写作文等,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名著等材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读报、读小说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如在科学课上进行实验报告的写作,或在社会课上进行历史事件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个性化教学与读写结合相结合。在个性化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和写作指导,如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或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效果。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满意ฅ՞•ﻌ•՞ฅ

读写结合的介绍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一、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二、结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作性,在授课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三、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难句,好句,重点句。然后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再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四、运用教材习作资源,获得写作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一、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二、结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作性,在授课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三、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难句,好句,重点句。然后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再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四、运用教材习作资源,获得写作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语文技能可以分为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先读后评”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难度较大的,对读者的要求较高,除了对文本要有精准的解读,还需要站在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宏观层面去把握。    摘要: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效果。本文以语文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知识、技能、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出发,总结了先读后仿、先读后补、先读后续、先读后改、先读后评五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力图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育心理学;读写结合;阅读;写作   自古有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读写结合”是中国古人读书学习的重要方法,如我国文选中的批眉批、旁批、题批、夹批等都是读书治学的传统方式。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黎锦熙、夏丏尊都提过“读写结合”语文教育观,但未都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国外的母语教学中,“读写结合”已成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在今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丰富成熟,我们更应当重新审视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立足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探索读写不分家的传统读书观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现代语文教学规律,如何才能实现读与写的双赢。   “读写结合”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设计有效的结合点和训练方式,让学生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变单纯的信息接受为图式建构。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回忆文本的细节与精华之处,巩固阅读的成效。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读写结合训练,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先读后仿   俄罗斯母语课程中提出“写作,就是转述、移植、评论、创作”[1]86。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是信息的输出,先有信息的录入才有信息加工和信息反馈与呈现,读是写的基础,此教学模式以写为主,以读为辅。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或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文体时,仿写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为先读后仿类的学习过程提供了精细的解释。心理学家杰克和霍利奥克认为图式学习主要包含三个过程:一是排除过程,从例子的表层描述中排除冗杂的细节,精简需要储存的信息量;二是概括过程,概括也会减少储存的信息,同时又会对信息进行改造;三是建构过程,建构不再是减少信息而是增加信息,包含对未直接表述的蕴涵的信息的推断。因此教师在利用先读后仿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排除不重要信息,比如在初学议论文时,教师应该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因此把握议论文三要素是阅读范文的首要目的,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则是阅读例文的重要任务,至于作者运用了事实论证还是道理论证是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应该学会抓大放小。其次,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不同的范文,以便学生发现不同例子之间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并对这些相同和相似之处作出编码表征。比如在将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的高分作文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阅读材料时,必须准备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范文,以供学生进行信息比较和筛选。   最后,一个图式中包含一些空位,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构建图式同时余留空位,这些空位就是学生的写作内容。构建图式是先读后仿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但是任何事物过犹不及,过度构建图式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写作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例子进行模仿。比如写亲情类的文章,选择朱自清的《背影》就应该将文章的技法重心放在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上;选择萧红的《祖父死了的时候》则应该着重于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胡适《我的母亲》时,应该以侧面烘托的手法为主要模仿对象。   二、先读后补   “先读后补”教学模式兼顾阅读与写作,“补”为补充的意思,该模式可以均衡发展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阅读理解上下文为补写的基础,合理的推理和适当的想象为补写的训练对象。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知识的整体性,坚持认为“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总和”,以格式塔学派为代表。后期的认知结构理论给了“先读后补”教学模式以理论支持,以布鲁纳和奥苏泊尔为代表。该理论强调认知的整体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重组的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作为内在的编码系统左右着个体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组织和推理。人具有的知识结构是人进行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先读后补”就是以阅读形成的认知为前提,运用已有认知对文本进行补充或扩充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在实施“先读后补”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比如在阅读鲁迅小说《祝福》时,对文章中的省略号部分的解读。在祥林嫂被她婆婆绑走时,鲁四老爷讲了一句“可恶!然而u2026u2026”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补充,可恶什么,然而后面想说什么。学生的补写必然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可恶”的是婆婆抢祥林嫂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抗拒族权,不合纲常,礼教不容;婆婆带回她理所当然。   其次,注意联系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比如作业: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改为现代文。学生必然在理解了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这几个基本点的基础上,联系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去补写,学生必然会查阅资料多了解作者,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去了解更多关于作者“不以心形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传说。最后,坚持“大语文观”,注意文史哲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培养。补写的想象和联想都是建立在原有经验以及大量的长时记忆基础上的。   三、先读后续   “先读后续”教学模式与“先读后补”相似但不相同,都是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但是续写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创作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维特洛克的“生成性学习”为代表,该理论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开发带来重要启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脑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对信息进行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论。[2]158“先读后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想象、联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象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3]132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以及虚构想象。除了第三种想象,其他的两种想象都是需要阅读以及生活阅历的积累,需要激活长时记忆,激活长时记忆的基础是你有记忆,因此阅读积累成为学生作文缺乏创造力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先读后续”教学时,教师能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散型思维的训练,包括头脑风暴法、分合法、自由联想法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比如鲁迅先生的《娜拉出走以后》就是基于对《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命运的思考,联系了当时妇女解放这样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刘心武的《刘心武续〈红楼梦〉》就是在自己研究红学二十余年的基础上,综合古抄本中透露、遗漏的后28回的细节、回目,逐一加以兑现。续写之前,要求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拟定,可以联系现实,可以忠于原著,亦或是天马行空的创造,续写没有固定的版本,只要合情合理,有理有据都是好的续写,即便续写失败但是续写训练本身就是勇气和突破。   类似的练习包括《边城》、《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等等。其次,扩大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面。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通过读书认识世界是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广泛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积淀的过程,更是形成内隐记忆,获得内隐知识的过程。[4]208广泛的阅读能让学生吸收大量的艺术范式,包括集体范式、个体范式。所谓范式不同于范例,范式是抽象的共相,范式往往不是从一到一,而是从一到多。例如鲁迅小说《故乡》、《祝福》、《孔乙己》等叙述主体为知识分子形象,这是一类人,年轻知识分子流浪内心的写照成为一种范式———“离去———归来——再离去”。卡夫卡的《城堡》、《审判》、《变形记》等系列小说的`主人公都是“K”这一人物范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广泛的阅读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文学母题、多元的艺术范式的启发与滋养。   四、先读后改   “先读后改”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后,让学生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改编为课本剧,要求以原文为依据,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个性。再如将《长亭送别》四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将《桃花源记》改编为现代文等文体转化练习,注意不能机械翻译,需要融入合理想象。二是对自己或者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安徽某中学进行“过程性写作”研究的教师坦言,集体修改练习有助于弥补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缺失,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元认知监控。   在此期间,学生通过集体修改同伴的作文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写作问题。“先读后改”建立在阅读以及解析文章的基础上,并对其写作技巧进行修改。语文技能可以分为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先读后改”教学模式训练的是学生的写作技能,是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两者本质上都属于对概念和规则的运用,不同的是,一个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书面表达;一个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办事——调控记忆和思维,选择写作方法两者都要经过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阶段。[6]   因此可以用正例、反例进行概念学习,利用“例—规法”进行规则教学,但由于写作技能要达到自动化境地,所以在进行练习时强调反复多次,且要变化条件或情境。教师在进行“先读后改”教学时,首先应该注意阅读的自主性,修改的难度较仿写、补写、续写较低,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来完成。独立思考之后可以进行交流、意见交换。其次,作文练习应该进行二次作文,其实就是对自己写作过程的反思。对于遣词造句、逻辑思路、谋篇布局、前后衔接等各种细节的思考,就是在第一稿的基础上修改,重新写,实践证明对于写作技能的提高效果显著。   五、先读后评   “先读后评”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难度较大的,对读者的要求较高,除了对文本要有精准的解读,还需要站在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宏观层面去把握,同时还必须具备精炼、严谨的语言表达,因此“先读后评”教学模式可谓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任何一位读者面对文学作品,内心都不是一张白纸,从而任凭作者在他的白纸上肆意描绘,读者作为艺术接受主体,是文学作品的二度阐释者。而文学作品的接受奥秘源于读者在接受文本时已存在的一种独特、先在的接受图式。皮亚杰改造的发生认识论,对主体认识图式的研究对于“先读后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丁帆,杨九俊.语文(必修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丁帆,杨九俊.语文(必修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修总结

在这次读写结合的专题学习中,我有了不小的收获,使我深深的知道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现在我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如果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也可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当然更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说,教师应该着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平时的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来贯穿教学全过程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一、 注重课前预习,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如果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课前预习也是锻炼学生独立钻研教材,逐步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并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是扫除文中的字词障碍,让学生能独立的通读全文,可在文中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其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认真做好预习笔记,笔记的内容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对文中的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也应作相应记录,做到有备无患。 二、读思结合相得益彰,读中练写。 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中,我都会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提出相应的训练目标,在平时对课文的讲读中渗透出知识要点及写作技能,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达到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比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疑难问题。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学生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在讲完课文之后我适时的创造了一个机会,以《我最敬爱的一个人》为题让学生随堂练习,把读中练写这一方法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修总结 [篇2] 在这次读写结合的专题学习中,我有了不小的收获,使我深深的知道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现在我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如果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也可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当然更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说,教师应该着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平时的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来贯穿教学全过程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深知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我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我认为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 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如果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课前预习也是锻炼学生独立钻研教材,逐步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并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是扫除文中的字词障碍,让学生能独立的通读全文,可在文中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其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认真做好预习笔记,笔记的内容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对文中的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也应作相应记录,做到有备无患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读思结合相得益彰,读中练写。 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中,我都会根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提出相应的训练目标,在平时对课文的讲读中渗透出知识要点及写作技能,指导学生边读课文 边思考问题,达到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比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疑难问题。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学生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在讲完课文之后我适时的创造了一个机会,以《我最敬爱的一个人》为题让学生随堂练习,把读中练写这一方法落到实处。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设疑问难。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问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得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我适时创造机会,以《我敬爱的人—×××》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案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语文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显著特点   语文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具有传授知识、教给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的三大功能,它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发展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识字、阅读、作文,是语文的三个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作文的前提和先导,作文又巩固了识字,提高了阅读,三者辩证地存在于语文的统一体之中。   识字,不仅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型,更要理解定义、用字组词,然后把这个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运用。无论是分散识字还是集中识字,教师总是让学生理解字义去组词以至说话,这其中就隐含着阅读和作文的因素。阅读可以巩固识字成果,同时又学习了写作知识、方法,为作文打下基础;作文要用字、词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这功夫来自识字和阅读;作文要连句成段,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详写、略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生动具体,这又促进了阅读的加深和阅读面的开拓。三者相辅相成的中心连线就是读写结合。不进行读写结合就无语文可言,语文的任务和要求也根本无法达到,可以说,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讲究读写结合。   二、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根据农村学校学生好奇心大、乐于参与的特点,在校园内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引发阅读兴趣。例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曾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学生乐于读书。   三、在精心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人,练一次笔,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四、勤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练习成篇的作文应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的练习方式也力求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孩子兴趣入手。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五、把阅读形成的积累运用到日记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农村的生活有许多喜闻乐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通过日记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六、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是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研究探索读写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螺旋上升,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