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为减少功率器件损耗,提高变换效率,降低电磁干扰(EMI)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减小功率器件的损耗:选择导通内阻小,导通下降低的功率器件;设计流过功率器件的电流峰值尽量小;利用谐振技术实现软开关,让流过功率器件的电流和电压实现错位等。2、降低电磁干扰的强度:设计有效的外围滤波电路;在存在电压尖峰的地方加吸收电路;改变功率器件导通或关断的速率;改变PCB板关键位置的走线;在功率器件引脚处串入磁珠;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导通或反向恢复时间不同的功率器件。3、提供变换效率的措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整体的思路就是:首先要进行功率损耗分析,通过测量或者计算得出主要器件的功率损耗,然后想办法进行优化。

什么是电磁兼容及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电磁干扰的有效抑制方法有三大类:滤波、屏蔽和接地。

电磁兼容性( EMC)和电磁干扰( EMI)的区别?

1、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直译是“电磁干扰”。EMI是指电子产品工作会对周边的其他电子产品造成干扰,与此关联的还有EMC规范。2、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3、EMC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EMI是电子电器产品经常遇上的问题。干扰种类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 I”“TV I”“Tel 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扩展资料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直译是电磁干扰。这是合成词,我们应该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应该具有干扰源。第二、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电磁兼容性EMC的详细解释: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电磁骚扰的能力。传感器电磁兼容性是指传感器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保持其固有性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含两个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传感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值。另一方面要求传感器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抗扰度。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写为Emc,并非指电与磁之间的兼容,电与磁是不可分割,相互共存的一种物理现象、物理环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EMC的定义是:指在不损害信号所含信息的条件下,信号和干扰能够共存。研究电磁兼容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器组件或装置在电磁环境中能够具有正常工作的能力,以及研究电磁波对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机理和预防措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mc (电磁兼容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MI (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电磁干扰和电磁噪声有何区别

这三个词,意思基本上差不多。电磁兼容,就是要抑制电磁谐波,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即不对其周围的敏感用电设备产生干扰,这就是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是结果;电磁噪声是原因,正是因为电磁噪声(电磁谐波噪声)的存在,而出现了电磁干扰的结果。

简述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抗电磁干扰技术

目前对于许多流行的手机(尤其是翻盖型手机)而言,手机的彩色LCD、OLED显示屏或相机模块CMOS传感器等部件,都是通过柔性电路或长走线PCB与基带控制器相连的,这些连接线会受到由天线辐射出的寄生GSM/CDMA频率的干扰。同时,由于高分辨率CMOS传感器和TFT模块的引入,数字信号要在更高的频率上工作,这些连接线会像天线一样产生EMI干扰或可能造成ESD危险事件。上述这种EMI及ESD干扰均会破坏视频信号的完整性,甚至损坏基带控制器电路。受紧凑设计趋势的推动,考虑到电路板空间、手机工作频率上的高滤波性能以及保存信号完整性等设计约束,分立滤波器不能为解决方案提供任何空间节省,而且只能提供针对窄带衰减的有限滤波性能,因此目前大多数设计者都使用集成的EMI滤波器。随着手机及相机等便携式设备中LCD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视频信号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滤波器方案已慢慢达到它们的技术极限。在配有高分辨率显示屏及嵌入式相机的手机中,信号是通过特定频率(取决于分辨率)从基带ASIC被传送至 LCD及内嵌的相机上。视频分辨率越高,数据工作的频率亦越高。比如,对于30至60万像素的相机模块来说,时钟频率大约介于6至12MHz之间。因此建议将滤波器(上下)截止频率选择在30至50MHz范围内。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到数百万像素,时钟频率已超过60MHz,这要求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高达 300MHz。